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第1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用天气预报;制作;应用;德惠市

1 做好年景趋势预测,指导农民选种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当地的作物品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我们每年2月末3-10月年景趋势预测,年景预测中的积温、降水、初、终霜最为重要,是指导农民备种的主要依据,种子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中晚熟品种,每个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易发生的病虫害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做年景趋势预报时要考虑到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在农事建议时尽量做到分类指导。

2 做好3-6月农业生产关键期预报

据了解,农民朋友最关注的是从备耕生产至封垄期时段中的未来七天预报,这期间是农民友朋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插秧封垄等重要农事生产环节,了解未来七天天气情况,便于他们安排农业生产,我们在制作时要把主要天气过程报准“气温变化、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和时间、降水、光照、大风”等气象要素是农民最关心的事,并提示农民注意事项。

3 农用天气预报是气象与农业的结合

2011年,德惠市气象局与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包括前期实况分析和未来7-10天预报,提供土壤墒情、日平均气温、5-10cm地温等,然后由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根据我们预测未来的气象条件可能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提出生产建议,指导农民提早防范,并给出防范措施。服务材料由两个单位联合签发,发送到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手中,更有利于市领导指挥安排农业生产。

德惠市气象局还与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例如:与烤烟专家联合考烟生育期天气预报,与设施农业专家联盟,根据大棚用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等,这些举措使农用天气预报更适合农业生产、更贴近农民朋友。

4 制定不同作物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4.1 玉米周年服务方案

2月末3-10月年景趋势天气预报,指导作物布局;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备耕生产;4月中旬末天气预报,指导玉米播种;5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化学除草;6月中旬天气预报,指导追肥封垄;6月下旬-7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防治玉米螟;7月中旬-8月天气预报,指导玉米化控管理;9月上中旬初霜预报,指导促熟管理; 9月下旬收获期预报,指导收获和仓储。

4.2 水稻周年服务方案

3月末水稻播种期天气预报(根据品种熟期、气温、水资源、插秧时间等情况确定,在4月1-8日较为适宜);5月中旬下旬水稻插秧期天气预报(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度即可插秧,插秧前需炼苗3-5天,这时晚上的最低气温在10度以上时可以不盖棚裙)6-7月份与推广中心联合水稻各生育期天气预报,指导防治水稻病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促熟管理。

4.3 烤烟周年服务方案

3月上旬烤烟播种期预报,遇有强降温时提前通知大棚烤烟种植户,并进跟踪服务,4月上旬烤烟假植移栽期预报、4月下旬、5月上旬烤烟大田移栽期天气预报与生产建议;5月中旬烤烟扣膜期预报,5月下旬(1.揭膜,2.加强铲趟)至7月中旬以防雹为主,7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烟农防御不利的气象条件可能造成的病害、喷撒抑芽药、采收和烘烤;9月中旬初霜预报,指导烟农合理安排采收进度。

5 依托上级指导预报制作本地化服务产品

(1)要充分利用上级部门指导预报产品,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生产建议。

(2)在为政府提供的农用天气预报材料中,要增加科技含量,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市领导能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当地的农情。

(3)对灾害性天气要做到,灾前发预警或短时临近预报,灾后调查,将调查结果发送到农民朋友手中,这样我们的预警、预报会更有说服力。

6 做好跟踪服务

农用天气预报要结合好农时及时,不需要天天,但是要做好跟踪服务,预报服务人员必须随时掌握未来七天的天气变化,遇有重要天气过程时还要掌握此过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强度。“以5月18日至19日天气过程为例,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图,仔细分析未来7-10天的天气过程,随时会有人问你此次过程的天气情况,上午10时左右,市推广中心崔主任询问天气情况,答复:午后有小阵雨,雨量不大,主要降水在后半夜,量级为小到中雨,明天早上此过程结速”,实况与我们的预报相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2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一、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概述

农业气象部门是一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农业服务。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气象部门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得到发展。农业气象部门服务的机构分为国家、省、地、县四级;服务对象以农业为主,但也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服务;服务的目的是预防灾害、农业稳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

二、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1.提供天气预报以及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为农业部门以及农民提供每天的天气状况,并对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短、中、长期的报道,从而使农民做好提前的防范。同时根据所研究的成果,给农民提供一些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和技术,帮助农民度过灾害。

2.对农业进行气象监测,提供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农业气象监测主要是通过使用卫星遥感,依据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从而对农作物、灾情、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进行检测,总结预测信息并对气象条件的利弊进行分析,从而为农民提出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3.实行人工降雨及防雹措施

农业生产中,会时常遇见干旱或降雹天气,为了减少干旱和雹子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农业气象部门会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以及人工防雹作业,从而将灾害降低。

4.开展森林火险检测

通过利用气象卫星对森林、草原火情进行检测,从而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对森林、草原等火灾进行预防。

5.改善生态环境

天气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农业气象部门一边提供气候环境变化资料,一边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前提,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农业气象服务来满足它们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气象部门所提供的还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而且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形式是单一的。这不但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要对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观测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要,开展气象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

2.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之所以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在检测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而且观测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在资料处理上效率低,还主要靠手工操作,技术更新慢。对于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呈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且人员知识老化。由此可见,气象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方面急需调整。

3. 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现阶段看,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中的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扩展的空间较广阔,但是在扩展服务领域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设计的总体方案与将要实施的方案出现差异,低水平重复较多。二是综合性项目没有得到统一的部署和安排。三是气象服务信息化工作滞后。

四、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与趋势

1.扩宽农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覆盖面,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而且还要加大对县、乡、镇等基层对象的服务,为其提供精细的气象信息产品。同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的快速便的特点,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

2. 开发应用“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EOS/M0DDIS 资料处理系统(RS)三种技术系统组成。逐渐开发应用此项技术,将会使我国农业气象部门获得更好地服务效益。

3.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逐渐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并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的气象进行科学研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第3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 气象服务;现状;趋势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行的农气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已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1.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行到发展。农业气象服务设在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机构内,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都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主要目的是防灾减灾,增产增收,发送生态环境。目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如下。

(1)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

(2)提供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依据。根据所研究 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温、防霜等措施,提供灾情信息。

(3)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提供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天气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信息,并分析气象条件利弊,提出趋利避害 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4)提供作物生长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播种、施肥、发育期、收获期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提供预报结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5)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每隔几年对全国各地农业气象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6)人工影响天气。每年春季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及人工防雹作业,防御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全国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森林防火服务。开展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

(8)为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变化与天气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可提供对生态变化的监测结果,并提供与生态有关的气候环境变化资料及气候论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2.农业气候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应及时调整目前农业气象观测的监测内容,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求,扩大农气观测品种、丰富情报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并逐步开展精品经济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

(2)仪器陈旧、人员知识老化、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资料处理靠手工,技术更新太慢,人员知识老化,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农气服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拓展的空间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方案和实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复较多,离形成业务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较少;对于综合性项目,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步子太慢,如调整农业气象观测内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信息化(如农气了表)工作滞后,急需建立新一代农业气象服务现代化系统。

二、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与趋势

1.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

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与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等开发示范基础。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务。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经,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第4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1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的3个主要特点包括产品标准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精细化。具备这3个特点需要保证外界条件也就是气象特点不能随意变换,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往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可控或者可预防的气象服务对设施农业尤为重要。

1.1设施农业增产高效的气象服务需求

现代化设施蔬菜增产高效对气象需求很多,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蔬菜品种以及不同生长期的蔬菜瓜果,想要实现高产量,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地温等气候条件需要与不同的蔬菜瓜果及不同发育期的各项指标相匹配,不仅是蔬菜瓜果,其他农作物也是如此[3]。

1.2设施农业灾害防御的气象服务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的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大、发生频率高、发生强度大和产生损失重等特点。而且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省份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以及局地低温冷害、暴雨、大风、雾和霾等气象灾害。研究表明,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更加敏感,也就是说,设施农业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遭受的损失会更严重。因此,提供良好的农业气象服务,不仅可以提前预防因天气原因带来的农业损失,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天气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保障。

2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分析

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目前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气象服务平台,这需要当地气象局开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前期、近期的气候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情况归纳出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并制定一套实用的服务标准。其次,建立实用的指标体系,比如说充分了解水稻在当地的种植环境,并建立气象灾害指标库和实用专家知识库,这些可以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再次,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气象部门可以根据往年的气象数据,对未来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及时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信息,提前给出预警信息,为农户提供相关的防护建议。

2.2优化气象服务工作

从农业的设施来看,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需要农户以及承包户充分利用三农专项服务项目,建设好可以人为调节小气候的农田、养殖场。除此之外,农户要联合当地气象局在大棚内外可以安装一些监测气温、气湿、光照等指标的农业小气候观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做出调整。不仅如此,农户还要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某种农作物在12℃的环境中才能生存,这就需要掌握农作物的最佳生存环境,然后通过相关设备监测并调整农作物的生存环境。

3设施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

3.1资金短缺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气象部门才能提供更好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同时,气象服务站推广以及气象服务台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的很多农业地区都属于偏远、落后地区,资金难以到位,从而很难落实气象服务。

3.2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人才缺失

由于气象服务以及灾害防治需要准确的气象预报,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因而气象监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擅长气象服务的本科人才少之又少,从而很难提供精准的服务。

3.3基础设施以及科学知识匮乏

有些偏远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纯“靠天吃饭”,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另外,尽管当地建立了气象服务平台,有相关的小气候监测装备,但由于农户缺乏统一培训指导,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不能根据得到的气象服务信息做出及时防御。

第5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 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 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探讨 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安阳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转型时期襄垣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对策 建平县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对策 “三农”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禄劝县“三农”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 道真县气象为三农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基层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探索 乐安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对策 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上海助残服务社会化的现状、困境与对策思考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王晓红.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299.

[6] 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方案[EB/OL].[2015-08-26]..

[8] 安徽:以“四位一体”构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EB/OL].[2015-05-22]..

[9] 罗剑飞.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9-291.

第6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江苏南京;江宁区

江宁区地处南京市城区南部,东距长江入海口约300km,低山丘陵和黄土岗地占总面积的2/3,沿江沿河平原占1/3。秦淮河是区境内最大的河流,纵贯南北,支流密布,全区水面约占总面积的1/10。江宁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万物生长。由于兼受大气环流的西风带、副热带和低纬度天气系统的影响,干旱、雨涝、热带风暴(台风)、暴雨、强对流(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飑线)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新农村需要现代高效农业为其夯实产业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发挥现代高效农业联接工农、沟通城乡、衔接产销的天然纽带和利益传导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始终坚持将农业气象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08年以来,江宁区气象局深入推进多轨道业务建设,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拓展服务领域,突出服务特色,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1江宁区高效农业现状

2009年以来,江宁区设施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区设施农业推进现场会促进下又有大发展,1~6月全区新增设施面积达1 006.7hm2,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 346.7 hm2,设施栽培面积居南京第一。2009年至目前为止,江宁区蔬菜、园艺类共争取省市项目6个:横溪市农林局招标项目、湖熟省高效农业项目及蔬菜园区项目、谷里省财政资金项目、汤山上峰草莓园艺项目、区农业局蔬菜站的省三新项目,此外申报的市设施农业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以奖代补项目正在落实之中,基本确定江宁区将有4个重点项目。

2009年设施农业建设典型代表是淳化青龙、汤山龙尚和湖熟的河北,这3块地投入上百万元,分别发展钢架设施大棚超过20、23、10hm2;汤山的草莓和湖熟的小黄瓜成为江宁区设施农业高产高效的典型,草莓和小黄瓜效益达22.5万元/hm2以上。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对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关键作用。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江宁街道还将连片发展逾33hm2的钢架设施大棚,此外秣陵、横溪、东山也将连片发展13hm2以上的钢架设施大棚基地,这些设施基地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江宁区蔬菜产业和园艺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江宁街道和秣陵街道设施农业已经动工。

2江宁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概况

江苏省气象局为了集中区域优势,联合区域内气象部门内外力量进行研究和服务,根据江苏省气候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将全省划分为苏南(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里下河(扬州、泰州、淮安、盐城)、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北(宿迁、徐州)4个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区[1]。

从2008年开始,江宁区气象局深入推进多轨道业务建设,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拓展服务领域,突出服务特色,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2008年5月12日,在省台农气遥感中心和南京市气象局业务法规处的带领下,江宁区气象局组织业务人员到南京铜山千亩果树良种示范园——金陵绿谷考察学习,探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法,并为后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横溪西瓜是江宁区的特色农业产品,横溪西瓜节是江宁区一项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江宁区气象局连续2年成立了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制定气象保障方案。2009年,江宁区气象局还以西瓜的主要生长期为线索,制定《江宁区气象局西瓜气象服务年度计划》。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及时的预报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横溪街道及西瓜节组委会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其他部门联动不够,实地调研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造成目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二是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公众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对气象信息品质的要求上,更集中在传输服务环节中[2]。目前,江宁区气象局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传输还不够及时。三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常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需要。

4应对措施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必须遵循准确、及时、主动、科学、高效的原则[3]。

(1)建立良好的部门联动机制,主动与相关部门、镇街农业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沟通,将实地调研作为日常性的工作来抓,并努力构建三级服务网络。由气象与农业技术专家、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员,形成三级服务网络节点,由气象部门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综合性的指导意见[4]。同时,针对选取的特色农业产品,结合气象条件,通过1~2年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经验积累,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色农业产品服务周年计划,以便于把握服务时间节点。

(2)由于特色农业服务对象的主体在农村,信息传输本身比较困难。为了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率,及时将服务产品送达到农户手中,必须依靠先进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向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信息。第一,要扩大目前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建立一支人数更多、范围更广的预报服务产品接收队伍。第二,要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以电话传真的形式,到特色作物所在街道的农林服务中心,依靠他们向下传递。第三,加大对江宁区气象局气象兴农网的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一方面要丰富网站服务产品,及时更新气象预报信息;另一方面,针对街道、社区一级组织,大力推广宣传气象兴农网,使他们能通过网站及时了解最新的气象信息。第四,要充分利用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密切合作的优势,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农户传播。

(3)努力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学技术含量。第一,通过自身努力,拓展新的气象服务手段。关注目前各类新技术、新成果,并通过联系当地实际,实现科技成果的当地化应用。第二,要注意向上级业务部门、当地农业专家及种植大户请教。遇到难题,要及时借助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及当地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的配合协助,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4]。第三,在预报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的现实情况下,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制作尤为重要。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监控预报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资料,掌握最新天气实况,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及时制作预警信息,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5参考文献

[1] 张旭晖.商兆堂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8.

[2] 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第7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耗时长、工程量大的综合性工程。气象服务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并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最终质量。

 

1 “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山区生态资源利用意识不强

 

农民在选择作物种植、动物养殖时,没有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气象部门也没有与农民进行直接沟通,未教授其科学知识,也未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以至于农民没能充分发挥当地的气候资源中的优势,反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2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

 

一是大多数气象部门虽然提供了粮食生产服务,但是没有进一步提供经济作物、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林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行业等项目的服务。二是由于缺乏对当地农业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各级气象部门普遍在给地方政府和农民提供气象服务时不能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民更加依赖的是天气预报,尤其是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事件的天气预报[1]。三是农业气象不能提供一个便于推广的良好技术及某一地区的农业种植布局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当前我国的天气预报产品没有较高的细化程度,气象预报的精确度较低,短时间内的气象预报水平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3 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

 

目前,贵溪市气象服务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网络等媒体手段。但是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网络、有线电视并没有完全普及,导致农民获得气象信息的途径较少,或是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不高[2]。由于渠道不畅通,气象信息无法顺利地到达农民的手中,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地带。若是遇到突发性、危害性大的气象灾害,气象预报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传输到每个农民的手中,给农户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2 加强“三农”气象服务的对策

 

2.1 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能力

 

气象服务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公共服务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气象服务中基础性、预测性和警示性的功效,使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地级的气象单位应该大力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在小范围内为农业经济提供准确的气象预警、监测服务,在市县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乡镇气象工作的各种服务;采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高科技、多样化的现代气象探测方法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为农户谋福利[3]。

 

2.2 拓宽信息渠道

 

若气象信息的传输不顺利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为避免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各种技术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式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户掌握最基本的信息传输技能,更好地开展气象服务,提高各项服务水平。通过广播、电视、简报、电话和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取气象信息,培养其灾害预警和防御意识,帮助其在遇到气象灾害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出应急措施,将农户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2.3 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相关气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积极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农户们的心理动态,了解其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解答其对气象服务的不解和疑惑。通过资料收集和教学普及,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气象服务。针对某些农民因极端天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担心和焦虑,气象部门应该教授其灾害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技巧,以及第一时间的应对措施,帮助其减少经济财产损失[4]。“三农”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农户,因此需要在了解农户的真实感受和切身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气象服务,提高对农业气象预测的针对性。

 

3 结语

 

当前“三农”气象服务主要存在农民对山区生态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气象服务品种较单一;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可通过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能力;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等途径加强“三农”气象服务,更好地使气象技术服务于农业,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8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佛冈作为广东省“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县之一,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是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1 佛冈县气候资源状况

 

佛冈位于粤北山区与珠三角过渡带,光温资源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交通也非常方便,对于发展农业来说,条件十分优越。但是,地处珠三角向粤北南岭山脉的过渡带,形成了降雨丰富、洪涝多发的特点,是广东三个暴雨中心之一。冬季风造成的低温霜冻天气,也常常给越冬作物带来严重损害,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干旱、暴雨、龙舟水、热带气旋、寒露风、霜降风和寒潮、霜冻等。

 

1.1 农业气候资源丰富

 

佛冈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年平均降雨量2186.7毫米,最多年份3519.5毫米,最少年份也有1138.8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长1710.9小时。气候暖和,年平均气温20.9℃;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8℃。无霜期长,达341天。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对种植经济作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佛冈县分北部高丘陵区、中部中丘陵区和南部平原区3个农业区,盛产荔枝、龙眼、青梅、柿子、蜜桔、芦笋、草菇等名优特产。大力开发粉葛、芦笋等一乡一品作物,汤塘镇的“竹山”粉葛已成了特色名优农产品。主要经济作物沙糖桔因受黄龙病影响,减产明显,但仍为不少农民带来丰厚收入

 

1.3 极端天气事件对三农影响严重

 

受自然地理影响,佛冈强降雨发生频率高。每年4至9月是防汛的重点时期,暴雨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每年有90天的雷暴日,雷击容易造成野外劳作农民伤亡。12月到2月多低温霜冻天气,对越冬作物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全县季节性干旱也时有发生。主要降雨集中在4至9月,占了全年的78%,另外半年仅占22%,容易干旱。

 

如1999年12月,受强冷空气和夜间辐射降温影响,21至27持续出现低温天气,最低气温零下0.3℃,23日起连续4天出现霜冻或冰冻。持续低温霜冻,造成大量经济作物冻死冻伤,主要损失作物是石硖龙眼、荔枝、白榄、香蕉、荷兰豆、马玲薯和塘鱼等。2008年1月25日至2月4日,持续受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1.8℃,伴有阴雨天气。天气造成大量沙糖桔无法采收、外销。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千多万元。2013年5月15日出现特大暴雨,水头镇自动站日雨量338.0毫米,超过县气象站1957年以来最大24小时雨量记录(294.9毫米),短时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水头中学半小时内水浸达2.3米,是佛冈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水。全县受灾9146人,死亡11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

 

2 气象服务“三农”的现状

 

佛冈县重视为农气象服务工作,201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工作,推进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全县建设了17个自动气象站、1个GPS/MET水汽观测站和1个闪电定位观测系统。建成了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接收显示、市县视频会商等系统。同时,通过为农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气象公共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我县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三农”服务、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2.2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把应对自然灾害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2011年8月,佛冈在全省率先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服务系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使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预报时效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3 加强预报预警

 

2013年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县预警信息中心,气象部门按照预警信息“报得早、审得快、发得出、传得畅、收得到、用得好”的要求抓好中心建设,并于2015年初投入试运行。预警信息中心同时设置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应急、三防等其他各相关单位信息,做到统一指挥、统一信息,提高全县应急救援能力。

 

2.4 做好粮食安全保障

 

重点是好低温阴雨、倒春寒的监测预报,以防造成死秧烂秧,影响早造生产。第二是做好“龙舟水”预报,防御强降雨对水稻灌桨影响。秋旱和寒露风天气是造成晚造减产的主要天气,也是气象预报服务关注的重点。

 

2.5 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都对气象服务有十分重大的需求。如沙糖桔种植过程中,施肥、打药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在采收期,低温霜冻天气会造成桔子冻伤、冻坏,持续的阴雨天气是影响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决定农民的收入情况。因此,在产前、产中对短期降雨、干旱比较重视;在产后,对低温霜冻、持续性阴雨十分重视,需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相结合,滚动订正预报。

 

3 气象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佛冈县通过大力开展“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在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偏弱,网格化气象预警机制尚未形成;农村雷灾隐患较多,防雷技术服务普及率不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较为薄弱,农民科学防灾意识和能力不强等等。

 

3.1 缺少针对性

 

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城市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产品形式单一,对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不强,为农业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不分品种,也没有针对种植、养殖业不同要求分门别类,这种宽泛的信息产品使使用者无所适从。

 

3.2 缺少多样性

 

农业气象要素包括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水体温度、雨雪、光照、风、湿度、蒸发、冰(霜)冻等等,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非线性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水产养殖来说,土壤温度、冠层内气温和水体温度要比大气候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更重要。当前公开的气象预报信息只包含晴雨、空气温度和风等3个要素,这与越来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极不相适应,更不能反映种植业类气象信息产品和养殖业类气象信息产品的不同特点。

 

3.3 缺乏准确性

 

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1至于10天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月、季、年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仍然而不高,而这正是农业种植计划安排、农产品销售计划制定最需要的。定量定点定时天气预报还难有效开展。

 

4 进一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对策

 

进一步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佛冈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农用天气预报、现场技术指导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制订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不断推进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灾害信息渠道,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升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新农村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实现气象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防灾减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努力实现农村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围绕佛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气象为“三农”服务应配合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重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二是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气象信息保障;三是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重点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建设;四是在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方面,重点实现气象科技进村入户。为了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开展“两个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候资源利用能力。

 

4.1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4.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三农”气象综合观测网,配备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农业试验田,安装气象监测系统。选择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气象观测。

 

4.1.2编制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在农情、灾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区划,编制气候区划图和气象灾害区划图,对未来本地发展其他特色农业提供参考。开展低温阴雨、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普查,编制风险区划。

 

4.1.3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

 

根据水稻、沙糖桔等作物生长特点,结合本地天气、气候特点,形成农作物气象服务的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提出相应的农业气象管理对策。

 

4.1.4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农业、气象部门之间的预警联动机制,加强会商,开展水稻、沙糖桔、粉葛等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气象条件动态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及时预警和对策。在灾害发生后,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灾情,及时报告上级和相关部门,并指导农民采取科学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严重影响沙糖桔采收的持续性低温阴雨和霜冻天气,要做好中、短期天气预报相结合的预警服务。

 

4.1.5制订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

 

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标准、规范和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明确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服务产品发送方式和渠道、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流程等,开展标准化服务。

 

4.2 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4.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将行政村气象预警大喇叭扩展到自然村。制作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学校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设施检测和整改,创建成防雷示范学校。

 

4.2.2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健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完善信息员队伍,按照“六有”标准完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开展农村气象信息员的轮训。推进落实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申报认证。组织开展对乡镇干部的气象防灾减灾培训,不断完善《佛冈县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4.2.3完善佛冈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规划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库,组织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的收集和更新。组织落实《佛冈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实际执行情况,积累修订意见。

 

4.2.4建设多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手段

 

在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显示屏、互联网等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法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可开通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利用政府办公OA系统信息传递快捷、方便接收的特点,通过政府办公OA系统气象信息。以多种气象信息传播手段,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无缝隙。

 

4.2.5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依托乡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通过影视、挂图、网站、图书、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利用宣传,加强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宣传,逐步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的经常化、社会化。

 

4.2.6开展防灾救灾应急演练

 

根据各地主要气象灾害,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气象灾害发生时,农民往往是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科学有效的应对,能够极大的降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3 具体工作任务

 

4.3.1“三农”服务基础观测网络建设

 

在各镇、示范村、示范点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站;建立主要农作物水稻和沙糖桔的局地小气候观测网络;依托省农业气象站的指导,加强农业气象试验。

 

4.3.2“三农”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制订佛冈县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标准和规范;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制度、建立两卡发放制度;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4.3.3信息传播系统建设

 

落实广东应急气象频道在本地开通,推广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各镇备好气象协管员,每个行政村配备有1名气象信息员。所有乡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显示屏、互联网等。依托乡镇农村气象工作站,通过影视、挂图、网站、图书、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宣传。

 

4.3.4抓好特色气象服务

 

向有影响力的大型特色农产品基地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提供重大天气过程预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以及专业指导;围绕特色农业的生产、采收、存储和销售等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4.3.5农村防灾减灾服务

 

开展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县级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农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在双季水稻生产关键发育期,如播种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等提供气象灾害监测服务信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5 小结

 

气象服务好“三农”问题,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推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增产增收,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当前基层气象工作的立脚点和出发点。要做好这项民生工作,应当做到政府主导,气象部门实施,社会各界配合,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避免人员伤亡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9篇:农业气象服务方案范文

2011年,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建设内容概括为蔬菜“1233”信息工程即建设一套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两项制度、实现三个互动、提供三个信息服务产品等。建立的《天津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平台》,现有15个农业部定点市场和4个基地价格信息,目前该平台正在试运行。

编发了《涉农区县经济社会分析报告》12期,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种种市场信息监测分析工作的开展,为天津市农产品流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开展定点市场管理工作

经过积极组织申报,经农业部批准,2012年1月中旬在杭州授予北辰区老板娘国际农副水产食品城、金元宝滨海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为第十五批“农业部定点市场”,至此,天津市共有农业部定点市场15个。另外,围绕前一段时期蔬菜价格波动,组织召开了以蔬菜产销衔接为主题的农业部定点市场总经理联席会议,为稳定蔬菜价格、保证市场供应发挥了作用。

“天农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加强了“天农网”网站信息更新力度。随时掌握机关工作最新动态,力求将最新信息及时上传到“天农网”;召开会议,组织机关处室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组织上网;对全国农交会、天津首届农博会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三次重大展览活动进行现场网络直播;结合政务网测评,对“天农网”有关栏目和内容的改造升级。

2012年,天津农业市场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123” ,即一个围绕、两个结合、三方面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总体目标,结合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委里重点工作,理顺业务、聚合资源、突出服务、狠抓落实,认真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和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协调等三方面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完成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工程

这是列入天津市2012年20项民心工程的内容,由市农委和市经信委共同承担。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农业气象、医疗卫生、文化共享、教育培训等6类信息服务;按照“五个一标准”在全市有农业区县的行政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500个。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在有农业区县的医院、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资经营网点、种植养殖大户、设施农业基地等场所建设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点1500个。尽快制定出实施方案并部署落实,确保按时完成。

开展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

抓好区县农产品市场热点快速报送工作,及时捕捉市场热点,掌握价格和交易动态,在第一时间发现苗头性、突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以便积极应对、掌握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情况;继续做好定点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市场热点问题讨论会商;建设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功能和内容,确保信息及时按要求采集上传。

维护建设好“天农网” ,抓好两类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