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第1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1.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天真幼稚的儿童,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形成较稳定的和可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学习经验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提问艺术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课课堂提问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如同桥梁,联系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序曲,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恰当而精炼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上好一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3.1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如我在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当学生明白1厘米=10毫米后,让学生说出:“3厘米6毫米等于多少毫米?”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的有根有据:“因为1厘米=10毫米,3厘米就是30毫米,还有6毫米,一共是36毫米。”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掌握解题的规律。

再次,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例如,“甲数与乙数的比为3:4”,根据这一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几比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等等。教师只有善于改造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才能使数学事实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体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3.2 提问要有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 提问要有逻辑性。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课堂效果不见得好。例如:学习方程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请你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方程:

(1)8x=56;(2)7+21=28;(3)6+3x;(4)9+x=31;(5)x-17=13;(6)24÷x=3

①“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②“判断是与否的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方程这一概念中最关键的词是什么?”

③“你认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使学生思路明确,积极思维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方程”这一概念,并为下面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4.提问要有适度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肤浅,学生只做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根本不用动脑筋,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会问“好不好?”“对不对?”“高不高兴?”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答案。教研员沈福美老师在评课时特别指出像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取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但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如果课堂上一个难题下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就不明显了。

第2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用提问的方法去“灌喂”。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展灵活变化;要么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要么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或者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实验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二、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重详简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三、提问要有层次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四、提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随时应变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

六、提问要亲和真切富于感染力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七、提问要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

第3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第一、“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阶段,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和思维最近发展区。若提问的问题笼统或难度偏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造成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因此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了,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程序化。如观察与思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像,可以设问(1)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熔成一小球?(3)钠为什么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4)加酚酞溶液为什么变红色?(5)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这样提出的问题具体,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回答出来。题组式的问题也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实验现象记忆深刻。

第二“向谁问”,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老师提问的问题让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要有针对性。简单点的题目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稍难点的问题让中等的学生回答;难度大思维力度大的问题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难度不同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学生从心理上易接受,回答问题正确率高,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艺术。提问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但大有学问,只有重视提问的方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尽早地集中到课堂中来,才能有效地配合老师的授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直题直问、老师对上一节学习的内容设计上题目,直接提问。可以课前让课代表写在黑板上或用微机打在屏幕上,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背诵,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看学生掌握的情况。2、题组提问。老师将上一节讲授的内容,设计上一组题目,上课时发给学生,限时十分钟做完,可以收起来老师批阅,也可以同位交换批阅,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一题多问。老师围绕课堂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展。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设置成如下几小个问题。①用的试剂是什么?②需要的仪器有哪些?③反应原理是什么?④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如何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H2O)?⑥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4、设陷而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设陷提问。试卷讲评后学生进行改错,但对错题认识往往很肤浅,有不少题目只记住了答案,对出错的原因没弄明白,当老师把错题稍以改动、设陷而问,学生很容易“掉进去”。因此设陷而问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灵活程度,触及学生的心灵,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4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整体性

引 言

近年来,长期以来的应试倾向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保守心态,习惯于某种固定模式的学习,因而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当前教学过程大多是老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老师指疑多,学生质疑少,很不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走上社会的各种适应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一、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是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掌握知识的动力。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提问的使用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首先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容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吸引。这时,富有技巧的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

2.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欲求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此,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和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能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顺利地解决问题。

3.提问能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毋庸置疑,数学教师富有技巧的提问,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解决数学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同时,它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做出一定评价,使学生形成强烈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提问过多,内容呆板

调查发现,教师常常把提问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乃至已成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甚至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能力及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其实问答式教学不一定必然是启发式教学,质量不高的满堂问甚至可说是伪启发式教学。真正的启发教育对问题质量和教师的提问策略和提问艺术有很高的要求,把低水平的“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提问的内容形式呆板。提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但教师往往按照教参设定的环节提问,毫无实际意义。此外,有些教师的提问过难,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也容易造成启而不发。

2.所提问题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

提问内容要具备启发性,它是指通过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思维是问题的核心,一个限制学生思维的问题不能被称之为一个恰当的问题。然而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思维空间很小,学生自由思维的余地几乎没有,这样的提问不仅不会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步,长此以往更会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数学课堂上问题设置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缺乏启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问题层次偏低。提问过于简单,无思考价值,无疑阻滞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难向更深更高处拓展;其次,题目设计空乏。学生只能启而不发,憋得面红耳赤不知所云,由怕提问而演变为怕数学的思想从此滋长;最后,思维训练压抑,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或迫切希望向学生展示自己独到又高明的见解。往往教师提问后表现太急切,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就越俎代庖地给出答案,这种提问只会因压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失去意义。

3.提问缺乏师生平等的对话情境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思想的桥梁。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始终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师生平等”的观念,不训斥学生,不给学生的错误观点扣帽子,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感受和见解。这样有助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

4.提问缺乏师生平等的对话情境

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出示书面或口头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代表交流――教师做小结。”这样看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完全是按数学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模式下进行的,答案也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答案,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通过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往往随意提问,并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其次,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堪忧。最后,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惩罚式的提问,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此外,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些了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问题的答案上时,就把学生的答案晾在一边,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研究

提问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所提的每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课堂上所提的每个问题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方式要新鲜多样,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主动求知的情境。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抑制学生的奇思妙想,要及时引导,更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同时,数学教师要合理的做出预设或生成行为的意义及理论假设,反思在数学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汲取可反思的东西及利用反思的结果进行再反思。此外,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具体分析,同时结合数学教育教学的智慧,如果确定是有开发价值的,就要以此为问题的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通常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跟着他们预先设定好的教案来思考问题,对于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等等相关问题都设计的“十分合理”,长此下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处于一种信息交流堵塞的状态。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课堂上利用矛盾,激发疑问,平中出奇,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问题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在理解课本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2)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来说,教师要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这些概念的微言大义。(3)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3.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编拟问题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课堂上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象征性提问。象征性提问一般是向全体学生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注意,促使学生通过联想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选择性提问。选择性提问的问题往往是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怎么办类型”的问题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回答。

(3)故意性提问。故意性提问是一种于无疑处故意生疑的提问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主动释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时要建立在教师故意出错的基础上。

(4)竞争性提问。竞争性提问是在问题难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教师为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或更丰富而设计的一种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提问方式。

4.提问要富有整体性和艺术性

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课堂上提问要富有整体性和艺术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所提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每一堂课都有初期、发展、和结尾等环节。提问时应遵循每一环节的特点。一般说来,课堂提问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恰如一开始便给学生亮出一个“红苹果”,让他们闻到香,产生食欲,这样学生就会在你这只“红苹果”的牵引下集中精力向前“奔波”。

(2)课堂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接触,探知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出难易适中,并且学生感兴趣,乐于回答的问题。就目前学生而言,他们思想开放,喜欢评价是非,对新兴事物感兴趣,且善于思辨。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切忌古板、机械、深涩,而应该形象、婉曲和层层推进。

四、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地向前推进。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无论何种基础的学校和师生,其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实效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动性,要善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戴启猛.《挑战常规,体验创新》[J].广西教育杂志社.2009第4期.[4]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J].中国教育报刊社.2008第4期.

[5]肖玉珍.《引起兴趣,启发思维,诱发思考》[J].广州技工教育.2009第8期.

[6]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7]江松涛.《新课程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北教育.2005年第9期.

[8]童国嘉.《“生本时代”教学设计的内容诉求》[J].教学管理.2007年第11期.

第5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3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学生“问而不答”或“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有关外,还和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艺术有很大关系。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提问的时间、问题的难度、问题提出后的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激发动机,活跃气氛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成功的教师并不在于他把知识讲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他能否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并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往往会在问题之前加上“这儿有一道抢答题”、“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脑筋动得快”、“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等等提示语,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这些激励性的话后,很快就会消除那种“与我无关”或等待观望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二、适时巧问,教学相长

1. 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探索、追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教版SEFC Book 1B, Unit21, Body Language,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问:“If there are no language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学生们就非常好奇,议论纷纷,然后紧接着提问:“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做出各种身势语来回答。

2. 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逆向、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能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所谓重点,一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设计问题,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4. 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课堂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难点有的在词汇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或习惯用法、文化差异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知识。

5.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课堂提问后的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让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的说明或斟酌,补充或改变答案。因此,如果能对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学生就能自由发挥,对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答可能就更完整了,提问也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6. 提问要与控制课堂纪律相结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甚至违纪现象,比如学生打瞌睡、思想走神、相互交谈、把件、乱传纸条等等,教师要在不伤害这些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通过提问起到既提醒违纪学生,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Is he/s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No, he/she isn’t.”然后问该生:“What’s 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问全班学生:“What’s wrong with him/her?”学生们齐答:“He/S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人设问,难易适度

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提问,让学生人人有愿望、个个有机会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顾及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想到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个性特征。我们知道提问对有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的问题。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保护学生。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一轰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转换角度和说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特别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再辅以肯定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认真评价,鼓励为主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回答得不太恰当甚至错误,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相反还会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获得成就感是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而指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经常受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多用“Very good!”,“Excellent!”,“That’s great!”,“Well done!”等鼓励性话语。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如“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等。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能责骂、讽刺、挖苦学生,而要尽可能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如“Your answer is not the right one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减少对学习英语的恐惧。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艺术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正东.外语教学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刘国显.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第6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艺术;分类作用;方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46-02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适度的提问更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反之,教学中,教师如果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缺乏一定的研究,不讲究提问方法、策略,那么提问的效果可能会因为以下因素而受到削弱。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必须对各类问题的特点及作用有所了解,并讲究提问的方式和策略,方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1.了解问题的分类及作用

1.1 机械熟练型问题。这一类问题包括数学定义、性质、法则等,其特点是要求学生依照教材作出完整回答此类问题。多用于简单概念或计算结果的提问,学生通过短暂回忆或口算心算即能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1.2 发展综合型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学生要能将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此类问题常用于①简单判断;②综合判断:③演绎推理。

1.3 智力发展型问题。这一类问题的难度大,需要的信息量大,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下场作一些必要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寻求解答途径。此类问题多用于寻找数学规律,选择正确结论等。

2.掌握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2.1 把握课堂的提问时机。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一切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之在课堂设计中掌握提问的时机,恰当而巧妙地提问题,如在引入新课时提问,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先引导学生完成"商不变规律"的准备题,再复习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能否用学过的这种方法对除数是小数的算式进行计算。又提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将算式中的除数转化成整数呢?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新课的必要性和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上完后,可提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例如:当讲完新知识的意义后,可向学生先提问除法、分数的意义、表示法,再提问学生它们是否相同,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讲解、分析、小结。这样,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明白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例题或练习题时,可通过提问,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小红有红手帕16张,白手帕比红手帕少2张,问小红共有几张手帕?可将此题条件变为:①小红有手帕16张,白手帕比红手怕少2张,或②小红有红手帕16张,白手帕是红手帕的2倍等。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启发学生思考,由一些陌生问题与有关问题联系起来,从而使问题层层深入思维化。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可以提一些使新课进一步深入,知识的锁链越长的问题和与下节课有关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所提的问题要适度。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和表达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选择不同的对象回答。对于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的学生,应先让他们回答表达难度小的问题陈述语言,逐步训练提高。对于接受能力强,但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也先让他们回答表达难度小的问题,促使他们词能达意,表述清楚。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尽量避免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而对于理解,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不要向他们提简单问题。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回答问题的盲目性较小。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增强,自信心不足,害怕丢面子,课堂回答问题反而不够大胆、积极。他们遇到教师点名提问时,思想复杂,犹豫不决,不敢大胆表明自己的认识,甚至以"不知道"作为自己的回答。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打消顾虑;增强自信心,采取灵活的提问方式,例如多人讨论,一人回答;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小组竞赛回答等。

3.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发展学生思能力

3.1 诱导性提问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讲解一个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诱导提问的设计:谁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出左边算式的特点?谁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出右边算式的特点?如果把两边版式与中间等号结合起来看,能发现什么?左边式子可以用右边式子代替,右边式子也可用左边式子代替。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层意思说出来吗?通过诱导,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容易了。

3.2 关键处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关键处提出问题,就是按照学生思维的基本思路,紧扣转化条件作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启发思维,突出教学中的关键点。例如: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提问:要求商店里还剩多少个皮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题目中已知这个条件没有?因此,要求商店里还剩多少个必须先求什么?到此,学生已找出中间问题,便能顺利解答。

3.3 疑点处提问发展学生思维。疑点是学生认识的困惑之处,是教师探究错因之源。就学生在疑点上的错误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从而提高学生思维。

第7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问艺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14-02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怎样发问?问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巧妙的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一、讲究科学“度”“量”

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节时,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y=2(x-1)2 及y=2(x-1)2-1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完全一部分项的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提问,层层推进,便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学生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步骤的、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究新颖巧妙

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三、讲究有效激励

1.热情。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

2.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四、留下思考时间

第8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提问艺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能结合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必令学生远其才智,勤其练习,纯然之功弥深。”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这里给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很合理的,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过直、过浅和过难过深的弊端

教师提问主要是在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时起铺路搭桥的作用。问题太直接,学生往往不用怎么思考甚至用课文中现成的词句就可以直接回答,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上这些问题并未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太浅显,学生只能有浅层次的认识,这种肤浅的认识会冲淡学习的兴趣,并不能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所以提问一定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一般应掌握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

2.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通过调查发现,一堂课45分钟,平均没几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轰炸”下,不假思索的忙着回答和应付。

3.控制问题的答案

有的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一人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这些都是极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

三、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1.要把握课堂的“度”

(1)难易度。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并注意提问对象的合理选择,从而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既具有一定难度又能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回答,以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所得。

(2)时间度。教师有时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回答而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种快速做答的模式虽然适用于练习或者复习的教学形式,但却不适宜需要学生思考、探究、评价、发现的教学。

2.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序”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句话意思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对学生的教育应有耐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对稍难一些问题产生挑战欲。

3.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点”

(1)题眼之处,设问引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彻全文的线索。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借题发挥”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解课文内容,树立全篇着眼的意识。

(2)反复之处,设问引思。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样的地方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关键之处,设问引思。所谓关键的内容,是指相对全篇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关键的字句章节。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矛盾之处,设问引思。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使学生思维深化。

(5)中心之处,设问引思。中心是文章的大动脉,大动脉通畅,小血管随之运行。紧抓中心,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中心之处入手也符合整体性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4.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总之,良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为他们发现,解决问题提供桥梁,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声有色;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94-01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内容。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呢?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笔者把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提问片断经过收集整理,总结,略举一二展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依次设置,化大为小

这种提问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文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来提问。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特别是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高,如果问题提得过于宽泛,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化大为小,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第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与“我们”读书的内容苦涩难懂,引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问题设置也不能事无具细,问题提问小,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课堂提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煅练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点,综合设问,抓住重点词句设问

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和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循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莫泊桑谴责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速读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

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