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建议
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由政务部门或者为政务部门采集、加工、使用、处理的政务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新理论、新方法,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条件。
全国率先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实施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市的应用成效有力地证实:推进和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减少信息重复采集,充分发挥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的效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实现数据一数一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开拓决策者的视野,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在深入调研河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推进河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河北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管理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步深入,信息总量不断增加,信息内容逐渐丰富,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内容基础。
(一)出台政策 推动信息共享开展
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统筹规划和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06年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加强全省“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依托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
(二)建设数据库丰富共享信息内容
各应用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服务。财政、税务、统计、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海关等一批部门建设实施了支持本部门、本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了支撑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库。人口与人力资源库、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已为社保、建设、国土、公安等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信息,为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了信息依据。
(三)建设共享平台 完善信息共享设施
河北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了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为省、市两级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支撑服务,满足各系统、各部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需要。目前,工商、地税、国税、质监等部门已经利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开展了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促进了部门间的协同监管、财税增收。公安、建设、计生等一批部门即将接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另外,河北省委省政府建设实施了省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综合、协同信息应用系统。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环节众多、角色复杂。在具体建设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全局观念 阻碍信息共享实现
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受现行体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趋使,大多数部门将依据职能采集的信息资源作为独家垄断,将信息资源视为部门所有,认为拥有的信息越多,权力就越大,信息只在部门内部使用,不愿意把信息共享给其他部门。另外,信息资源掌握较多的部门,强调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担心信息共享后部门利益受损和下降,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
(二)缺乏法规制度 共享基础环境不完善
目前河北省尚未出台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储存、、交换、共享等方面的法规和管理制度。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8年5月开始实施,河北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措施。而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没有相应的法规政策,造成信息共享无法可依。各部门对哪一类的信息可以共享给其它部门,共享的范围如何界定等问题没有清晰的概念,操作起来人为因素大。
(三)缺乏数据标准 信息共享难度大
目前,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都是依据各自的具体业务按照系统内、行业内的标准建设实施和管理的,系统大都互相独立,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各不相同,其应用范围仅在少数应用部门内部或特定区域。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这些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数据矛盾等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致使一些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因格式、标准不一致,无法进行有效地比对分析和管理,增加了信息系统互联共享的难度。
(四)缺乏经费保障 共享系统维护成本高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跨部门、跨地区,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系统建设和硬件设备一次性投入虽然不高,但需要持续支付较高的数据提取、规范以及相应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等费用,运营维护成本大。目前,河北省有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基本保障各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而对于已建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没有专门的拨款。在现有经费保障模式下,运行维护费需各部门自行解决,增加了部门的资金负担。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开发建设中不同部门的投入收益比差异较大,影响了部门提供共享数据的积极性,阻碍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
三、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既有体制、机制、认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也存在政府着力推进、部门需求迫切的现实。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满足各级、各部门的共享需求,就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影响和制约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河北省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构建有利于资源共享的科学的体制和机制。
(一)强化政务信息资源领导协调力度
政务信息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要以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开发、管理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牵涉到多个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要有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强有力的机构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整合,统一开发利用。因此,河北省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把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协调、整合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力度,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使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工作按照统一的规划部署开展工作。按照需求优先,急用先行的原则,对于具体应用项目涉及的问题逐项审议,采用行政手段逐项强力推进。
(二)加快制定政务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
河北省要按照需求导向、统筹管理、无偿提供、保障安全的原则,从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入手,逐步制定完善一系列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的相关政策措施,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法制化。从信息的采集、提供、交换、使用等环节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当遵守的规则和程序,明确信息共享的具体内容和共享的范围,明确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保障信息在传输、交换、共享过程中安全和畅通具体措施,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遏制新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产生
在整合现有分散的、独立的信息应用系统的同时,要从管理机制上遏制新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首先应从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审批开始,统一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建立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电子政务项目立项规划办公室,负责所有渠道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审批。以是否符合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为原则,以是否符合全局信息共享为依据,以是否能提供共享信息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是否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为重要指标,避免多渠道投入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四)加强标准规范建设
信息资源的标准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交换与共享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基础作用。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等标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全网共享的原则。二是加强对现有数据库及重要领域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编制,特别是对数据交换格式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已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及时已制定的标准规范,以推进标准规范的广泛应用,结合各部门应用数据库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形成《河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为共享打下技术基础。
(五)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一是建立经济保障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投资的比例,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公共部分的建设、维护费用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统一安排;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维护费用纳入部门电子政务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汪玉凯. 《电子政务在中国-理念、战略与过程》[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3]周毅.《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M].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采集;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31-02
政府信息化的实现是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一场政府改造运动,如何让拥有最大资源信息量的政府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一个集合了观念、体制、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1]。如何在地市级电子政务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就是为了提高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那么需要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对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信息资源的一种模式[2]。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通过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模式满足G2G、G2B、G2C电子政务业务需求及完善决策信息支持的需求,减少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冗余,避免多个部门采集信息口径不一致,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才能让政务业务处理和政府决策更科学更高效[3]。
政府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每天都会产生很多信息资源,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能、办理业务和事项中随时都需要依托这些信息资源,并且又会产生新的政务信息资源,它的存在和分布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大部分的政务信息资源会随着政务业务的开展不断产生和变化,这是一种与相关的动态信息资源。因此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体现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府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和动态性,建立以业务需求为依据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机制,以满足协同业务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4]。
2 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对被共享的信息、信息资源、用户和为信息资源共享活动采用的方式这四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是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构成及其功能的总和[5],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业务信息需求为导向:首先要了解政府部门对其他部门所需的业务信息的需求,要通过信息调查和任务分析来明确政府业务的原始信息和最终的附带产生信息[6]。
2)唯一的信息采集源头: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减少不同政府部门对信息的重复采集行为,按照信息采集源头唯一化原则,政府指定某个部门为唯一采集单位,并将信息共享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3)唯一的信息产生路径:业务产生的信息顺序经过了了上游业务部门和下游业务部门,路径的唯一化原则表明各部门职能明确,职能设置没有重叠。
4)一次性的信息输入和最大化的输出原则:根据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动情况,最大可能的在政务系统后台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整合,最终可让公众能在政府系统前台一次性提交信息,并且可以顺利获取最大化的反馈信息[7]。
3 实证研究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了襄阳市所属的襄城,樊城,襄州,东津,高新,鱼梁州,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隆中13个县市区的所有职能部门,由首页、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在线服务,公众互动等板块组成,是实现从数据共享、到信息共享、一直到所有的政府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如何把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襄阳市的做法是成立一个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打破部门垄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襄阳市信息交换平台,在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上开展业务,实现网络资源及政务数据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减少并尽量避免政府其他部门设立他们专用的不同标准的网络平台,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投资和行政费用。
襄阳市建立了“规划、论证、立项”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由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技术保障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共享、运行协调、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
如上图1所示,电子政务服务中心首先对各部门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提炼、分析和审查,建立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得到业务信息关系图,为了减少不同部门对信息的重复采集,政府要首先指定政务中心为唯一的信息采集机构,并把所需的信息共享以便其他职能部门下载。信息流动通过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确定业务活动的上下游关系,根据信息共享需求和使用权限让信息自由的流动。面向企业和公众,实行政务公开,通过政策法规,公开政府部门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运用电子政务系统汇集的大量政务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应急指挥等提供支持,增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能力。完善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政务工作的监督机制,推行全市各项审批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化,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利用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政务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流、办公事项的协同处理,增强政务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行政效率。
4 结束语
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最终还是要通过政府管理机制、工作机制的突破和技术的革新,才能使政府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和整合,使群众能够清晰便捷的了解政府的工作流程,参与政府的相关决策,加强主人翁意识并提高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服务监督[8]。当然由于市级政府部门的传统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及职能部门的设置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完全信息共享,我们将在今后继续探讨和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薇薇.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研究[J].电子政务,2005(14).
[2] 姚国章,林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3] 何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
[4] 郭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3).
[5] 吴鹏,苏新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中的电子协作支持模式[J].情报科学,2006(6).
[6] 周德群.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8(4).
(一)电子政务发展总体需求
根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实基础,围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这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强、改善和提升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需求,也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发挥成效的关键。加大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利用力度,就是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务、统计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然而截至目前,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说依然没有建成,基本功能尚需完善,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进一步实现对这些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难度也很大。不同部门之间相对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协调共享机制,致使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足,实现开放共享的比例很低。部分部委出于信息资源安全的考虑,以及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机制、体制与系统的不健全等原因,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各中央国家机关基于不同业务系统的面向社会、市场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公开。
(二)共享信息资源的种类和主要特点
政府信息资源种类主要包括:业务系统中的关系数据、公文资料(含政策、法规)、审批文件、音像记录、档案材料等静态资源,以及可供调用的应用服务资源等。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述电子政务信息中,存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据有关研究报道,政府的数据信息中80%是非结构信息,20%的信息是结构化数据。而这些信息资源具有如下特点:信息量大,增长快速,存放分散,分权管理,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有异,表现形式各异,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传输方式不统一,技术多样化等。
(三)信息共享与交换的主要形式
1.数据上报。下级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以点对点的方式,在固定时间里,将自己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抽取出来,按一定的格式整理后向上级单位报送。
2.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为避免数据重复采集,政府部门根据法定职责采集自身职能范围内的数据,再利用数据共享机制,将各部门采集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某一事物(务)的完整数据,如完成的人口库、法人库等。
3.公文数据的交换。政府的公文有两类,一类是内部公文,通常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另一类是主管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公文。部门间公文往来一般具有特定的公文走向,在规定的时间内被相关业务部门阅读或批阅,或者被接入接收部门的内部应用系统。由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应用系统的体系差异,所以,无法由统一的公文流转系统来实现数据交换。而且,不同公文的数据格式不尽相同,无法用关系数据库来表现。
4.随机的文件传送。这类数据文件,一般是由特殊任务引起的数据需求,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协同配合。但是,由于任务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无法预先决定数据的类型和格式,需要以手工的方式从对方应用系统中采集数据,打包成文件,通过交换系统进行传输。
5.交互式数据交换。这一类数据交换是需要着重解决的应用需求,如政府联合审批、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
6.服务调用。随着SOA架构的成熟和流行,直接利用服务资源的调用,也将成为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一种选择和趋势。
7.其他数据交换。如通过在线窗口、应用接口等方式满足数据检索、查询与下载的数据交换请求等。
二、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共享信息资源面对迅速增长的数字信息和相对独立的部门管理体制,怎样依据信息属性对分散的、多形态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处理和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管理?
(二)如何方便用户快速发现、定位和获取共享信息怎样建立一种支持用户检索、定位、获取和使用共享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在大量信息资源中方便、准确、经济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
(三)如何实现部门间安全、可靠、稳定的信息交换怎样既支持部门间异构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交换,又满足安全、可靠、稳定和灵活的要求,实现横向部门间跨平台、开放式、松耦合的按需信息交换?
(四)如何推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如何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去适应未来必然的业务调整,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五)如何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增值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社会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怎样利用信息比对、集成等处理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增效?
三、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将电子政务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做好信息化统筹规划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中,长期以来注重工程建设和软件开发,忽视服务和使用顶层设计及应用发展规划,职能部门纵向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横向电子政务统筹缓慢发展的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造成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纵强横弱”的现象依然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分散建设、重复投资、区域内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科学的、现代的、合理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发展。为此从以下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的措施及建议。
(一)技术角度措施及建议
1.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为方便和规范信息资源采集、组织、管理、交换与使用为目标,按“参照、设计和整理”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制定标准规范体系,着重解决“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完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资源方面。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定义规范、目录编制指南等。技术平台对外服务接口规范。主要包括数据库交换服务接口、文件交换服务接口、目录查询接口、目录注册接口、信息服务接口、身份认证接口等。前置交换环境建设规范。对各委办局前置交换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施等提出配置要求,统一规划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及命名规则。身份编码规范。制定有关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应用系统、前置换节点等方面的身份编码规则,以标识其在技术平台上的唯一合法身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目录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三个部分。目录与交换体系。即按照国家的“两个标准”,根据“系统设计,整合利用,集约建设”的原则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目标是逐步建立“一点接入、普遍联通,一套设施、普遍适用”的基础技术支撑平台。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即在电子政务外网中开辟资源共享专网,既避免重复建设,又保证资源共享网的相对独立。安全保障系统。从基础环境、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三个方面保证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安全。由专业的IDC负责机房环境安全,由专业的电子政务外网运维单位保证网络通畅。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系统运维、资源管理、资源提供和资源使用工作。综合考虑安全、共享、成本和效率关系,部署必要的安全技术设施。
3.加强信息资源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着重做好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按“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依靠大项目带动,通过应用积累,逐步扩充、扩展指标体系和数据资源;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资金杠杆作用,调动和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协力推进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非格式化数据资源组织。与格式化数据相比,对非格式化数据的需求不太强烈和迫切。一是结合政务信息公开,分期、分批、分类地组织资源;二是结合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通过服务编目的方式来满足需求。专题应用数据资源组织。对于专题应用所需的共享数据,一是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强调“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并建立信息共享申请、审核、批准的正常渠道,加强制度保证;二是正视事物发展规律,尊重行政体制现状,执行“部门协商为主,信息化主管部门协调为辅”的过渡性策略;三是按“一靠制度保证,二要技术支撑”的思路,通过应用创新,实现共享数据的按需交换,建立“给的愿意,要的满意”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服务资源的开发和组织。通过服务资源的开发和调用,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数据服务模式。
(二)经济角度措施及建议
1.建立信息共享奖励补偿与绩效考核机制。合理使用政府投资信息化资金杠杆,强化资源安排的导向性作用,鼓励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向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方向发展。增加政府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经费投入,专项保障公共设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适当强化经济激励机制,建立资源共享“贡献度”奖励政策,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工作。完善资金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
2.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政府信息资源服务外包。现在各个政府部门之所以不愿意将信息拿出来共享,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政府部门往往利用行政管制和法律等手段来人为限制信息自由流动,以维护其既得利益,也就是所谓“信息寻租”。打破信息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是解决信息寻租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问题的过程中,也应当在政府信息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第三方信息中介和信息服务机制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得进行有偿的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因为一般来说,这些部门从奖励与补偿机制中所获取的利益远远比不上直接经营这些信息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政府部门独占信息的想法,才能使市场化机制真正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中生根发芽。
(三)管理角度措施及建议
1.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是影响政府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改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将其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的序列,成为一个拥有指挥、协调、控制职能的综合部门。二是明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坚持共享共赢的原则,制定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规定,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提供方、使用方的主体及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共享和使用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各地信息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知识普及,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教育及技能培训。
电子政务中所讨论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公民知情权所讨论的,即为了保证公民知情权,辅助提升公众的政治参与度,取得公众信任并改善政治文明。当然,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共享也不仅仅表现在面对公民的信息资源共享,还表现在政府内部相关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不过这类信息资源贡献的范围基本上与面向公众公开的信息范围一致。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来看,能够最有效的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平台必然是网络信息平台,在这种传播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必然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从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孤岛,有助于改善信息的传播效能,增强政府面向大众服务的能力。从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办公自动化改革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有了大幅积累,但更多的体现在软硬件技术融入,但信息封闭化问题依然存在,信息共享势在必然;其次,政府现代化发展与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是必然要求,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有效破除组织内部的职能界限,同时也符合现代政府发展中的扁平化发展特点;最后,信息资源共享是促进政府改革的必要动力,政府中的也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的工作形式,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适应电子化办公及新型的信息公布方式,督促他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公务员不再是轻松的工作,信息共享建设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政府,该种新形势要有所有公务员,冲破所有的条条框框,冲破所有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牢牢把握一个准绳,那就是群众利益为上,发扬团队和写作精神,把整个公务员队伍打造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新型组织提高整个政府部门的综合素质。
2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信息共享建设的普遍性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已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办公自动化推广时便开始起步,九十年代初便出现了政府服务信息网站,步入信息世纪后,类型网站激增,几乎所有类型的政府部门都开始设立门户网站,面向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与展示渠道。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速度较快,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进步速度相对迟缓,其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局部化
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依赖完整且均衡的信息空间,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从政策要求出发的,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很少考虑电子政务对于行政成本控制、公众与政府信息互动价值等,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浮于表面,有共享信息,但缺乏高价值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表层共享平台开放但内在共享信息不足所引起的。
2.2技术应用中存在自身水平的限制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依赖专业化的计算机软件等支持,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相应的软件大部分是采用市场购置或者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准备,大多数地方政府部门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当然,电子政务的发展最终必将走向标准化和同一化,从长远角度来看研发能力并不是最为必要的技术条件,但受研发条件限制,基层政府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这对于信息共享建设目标的表达、后期的功能维护等也产生了一定阻碍。
2.3安全性技术不够完善
政府部门作为执政落实与国家治理组织,其信息共享内容的安全性是必须保障的,而现代网络技术与安全技术的不同步发展使得一些信息恶意篡改、系统攻击行为仍会出现,在安全技术不完善的条件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也会相对滞后。
2.4政府部门内部观念落后
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史已久,但真正将电子政务作为核心工作的时间仍然较短,这也使得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内部缺乏对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重视。一是很多基层政府部门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意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以往的工作模式下信息共享是一种高耗时、高成本的工作,因此很多上年龄的领导干部对于信息共享仍持有错误的观念,缺乏对信息化资源共享优势和特点的正确认识,加之长期以来的保密思想,最终形成了普遍的消极共享态度。二是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外缺乏对电子政务的大力宣传,即便在提供可用的网络平台的条件下,大众对于民生问题等重点问题的反馈仍很少利用到网络平台,这也是政府自身宣传不足所导致的。
3优化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共享的实现机制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增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质量的建议:
3.1全面扭转对电子政务以及其中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理论与思想认识首先政府部门要在内部做到全面思想教育,保证每一位工作者都能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在内部开展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理论教育,尤其是针对如何实现资源共享的内部合作进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指导,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覆盖面均衡化。
3.2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刺激政府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效率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对内部人员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让内部人员看到信息共享所能产生的实际利益与价值。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入技术竞争,刺激基层政府部门主动构建人才发展与技术发展的自主意识。
3.3充分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的内部合作,将各种独立封闭工作模式尽早消除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早,但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起步过完,不仅发展速度慢,而且初具雏形的应用也往往由于内部协作质量的不足导致信息共享的效果严重地下。因此,在未来的建设工作中,必须尽早统一协作标准,建立无障碍沟通的基本模式,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资源渠道正常。
3.4建立普适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评估机制,全面推动相关建设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评估机制需要与政府部门绩效、个人绩效与薪酬等直接挂钩,将责任与个人礼仪直接相关,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作落实的效率和工作者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林磊 单位:山东省栖霞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赵一荣.基于公共物品视角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2):5-6.
建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政务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近两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电子政务正以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同步实施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
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央国家机关都已经完成以组织机构与人才队伍组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搭建为主要目标的电子政务起步发展阶段,进入以政府网站升级、应用业务系统建设、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等为主要目标的电子政务普及发展阶段;已经有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开始着手进行以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应用为主要目标,以服务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电子政务深化应用发展阶段。而政务数据中心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政务数据安全和技术支持服务方面的重要平台,为政务信息化良性、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服务将如同公路、铁路、通信网络一样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核心要素,而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将成为数据服务功能实现效果的最关键指标。
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 (国测规发(2014)3号),明确提出要围绕日常行政管理、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工作需要,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电子政务外网和办公业务专网,重点建设和完善内外网站、应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库等,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政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一站式”网上服务等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和广泛,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同办公也越来越重要,若由于前期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各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在操作系统环境、应用软件及数据存储方式等关键要素上不统一,各业务系统存在数据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和重复录入等问题,必将造成已建成的系统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必将大大影响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
因此,基于政务数据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需求将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为社会各界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突出。
开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建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电子政务建设由于起步较晚,与中央各部委发展阶段相比,相对滞后,关于局政务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应用等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刚刚开始。现结合国家局工作实际,提出开展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建议如下:
在战略层面,建议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采用“数据集中、系统集中、基础设施集中、安全管理集中、分布式应用”的建设模式,支撑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应用,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全面建成基于统一应用支撑和业务服务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政务数据中心,有效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的能力,从而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政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在管理层面,建议明确局政务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直接领导和推动中心建设工作,主要职能包括:一是制定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规范制度,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统一协调局各有关司室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建,推进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审批和登记与政务信息资源库相关的建设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四是指导局各有关司室和地方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此同时,省级部门作为落实国家局要求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政务信息资源的上报工作。
将局政务数据中心纳入局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具体内容应涵盖从建设、应用到管理和运维,进行功能性和政策性规划设计。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进行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数据共享、交换的管理规范,将各项技术标准落实到每个业务系统中,确保在国家局与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间、与中央其他政府部门间、与社会公众间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安全的共享和交换。对于基础信息资源,要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省级部门已建或待建业务系统的有关数据可通过国家局提供的统一标准接口,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而在操作层面,建议开展专项调研,以国家局作为研究实体,调研各业务司室承担职责、业务流程以及所拥有数据,分类开展数据分析,明确各类数据生产、存储和使用情况;对主要业务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哪些数据被重复采集和存储,这些部门是哪些;明确各司室共享需求有哪些,研究公共数据选择问题,逐步建立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政务资源数据库。
统一为各部门合理规划构建基础设施环境,提供数据共享服务,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建设高度集成化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构建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政务应用运行环境,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的集中和共享,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服务器空间、存储空间和集中备份等服务。二是建设共享应用平台。实现全系统有关业务信息在应用过程中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建设内容应涵盖统一的管理门户,集成各类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全系统内部服务;公共信息服务门户,以政务资源数据库为基础,面向系统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并集成数据交换平台、中间件、软件支撑平台等。三是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将安全设施与制度相结合,安全设施方面包括实施安全等级保护,建立统一的用户分级分权管理,并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安全制度方面则主要是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演练规范等,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
就数据应用而言,最终应形成:一是政务资源目录体系。形成覆盖全系统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二是政务资源数据库。通过整合全系统政务资源,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并建立科学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确保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最终建成全系统的政务资源数据仓库,为领导决策、公众服务和各业务司室提供数据支持。三是数据决策分析体系。在全系统政务资源库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数据展现技术等,为各级领导决策、公众服务等提供方便、直观和灵活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一、引言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说,其主要包括了电子中的直接信息资源(电子邮件、网站信息、电子公文、在线审批、注册等),这些信息资源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信息中的一些由于电子技术所形成的附加资源和以往实物材料电子化处理后的资源也被包括在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多,在进行整合与共享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的操作,确保相关信息资源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利用。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本身具有多维性、集成性、开放性、标准性与交互性的特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被接受和利用,其包括了生活方面、就业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医疗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大到政府公文公告,小到网上审批与申报和信息查询,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并且服务于广大民众、企业等多种类别的对象和群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与可利用性。开放性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现阶段廉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要受到严格的控制,适当的对信息进行公开和限制利用。标准性需求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信息资源与实物类型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对于技术标准的需求较高,要提高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以往传统政务信息的流动主要是以单项流动为主要方式,信息的传递过程相对固定。而现阶段的电子政务信息本身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公众的反馈,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沟通和交流,整体的传输效率更高。
三、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的思路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批和控制。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投资,要进行深入、具体的调研,并且结合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的立项审批控制机制,让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这也是后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前置环节。第二,从组织、技术与业务三方面入手,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保障。部分地区和行业部门对于电子的开展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整体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针对这种问题,相关管理者要与信息化专家小组进行合作,加强相关投入,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小组对于业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给予全面解决。管理者要给电子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保障,有效的减少后续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三,政企携手。作为具有较强公益性特点的电子政务项目,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这一项目的投资回报相对较慢,整体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并且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性投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合理的调节企业利益,发挥牵头作用,实现交互性的投资和发展。第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较高,在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上,要提高人才体系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性,打造一支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队伍,并且不断的完善人才队伍资源配置,增加相关的通信方面和系统工程方面的人才引入。第五,完善整合和共享制度。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相关的机构设置、运行维护以及人力需求等方面,制度上要给予相关的保障。为了更好的提高整合共享效果,要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平衡、对称。针对于信息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对有关法律法规也要进行完善,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因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的格局,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同时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标准,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同的区域、部门、行业的差异性较大,有关政策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紧密的把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的思路来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雷东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政务信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鹏.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03).
[2]洪伟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概述及其与增值开发的关系[J].电子政务,2011(05).
[3]李俊.浅议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化管理[J].电子制作,2014(06).
[4]汪玉凯.电子政务建设的“矛盾”[J].计算机,2003(Z3).
[5]许桂珍.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3(01).
[6]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3(01).
[7]蔡东宏.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症结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06).
[8]陈艳红.电子政务[J].中国档案,2003(06).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之前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一想到云,就让人想到一团交织的东西,互联网也是如此,在互联网中,各种信息的交融,仿佛一团云一样,各种纠缠在一起。顾名思义,云计算既是用来计算某些事物,某些数据的一种工具或者是模式。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其可以达到每秒钟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基于此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天体运行的数据处理,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这个概念。自从云计算这个名词出现以后,对云计算的定义就有多种说法,对于什么是云计算,人们众说纷纭,但是现在最为人们所接受的就是美国提出的定义: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为平台,通过浏览器等软件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软件和数据按照按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按照使用量的多少来计算费用的一种模式,这一种模式是可以供人们使用的、十分便捷的、按照人们需求量的多少来提供的一种模式,进入计算资源的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很少的管理费用,实现与用户很少的交互,即可满足用户的需求。云计算是传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的资源,通俗易懂的来说,就像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流量,这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人们需要的话就会打开流量,从网页中搜索其需要的资源,按照流量使用的多少来计算所需的费用。而云计算与众人所熟知的流量不同的是,云计算事前将各种资源储存在一起,其特点就是超大规模,并且快捷安全,用户按照需求直接在里面搜寻自己所要找的资源。
2关于云计算的特点分析
2.1规模巨大
信息资源本来就十分巨大,而云计算在此基础上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云计算通过技术使计算机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前就好比一台单独的发电机,而云计算就相当于一个电厂,无数的发电机同时在运作,其计算能力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输的。在国外,在云计算处于领先水平的如IBM、Google公司就拥有数百万台分布式计算机,可以提供规模巨大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
2.2虚拟化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进行传输信息的,与实体的资源不同,电力只能通过电线进行传输电力,石油通过管道运输,天然气通过管道等实体途径运输。云计算所提供的资源途径是看不到的,人类只能感知,却无法触摸和看到。云计算以互联网为平台,只要存在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存在云计算。如果客户想要获取某项资源,云计算可以满足用户用各种终端,各种途径来获取资源,所取得的资源来源于各个分布式计算机,而不是固定的实体,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满足自己的资源需求。这种资源是看不到的,因此具有虚拟化的特点。
2.3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在平时使用电脑的时候,人们很担心下载某些东西会存在病毒,进而使自己的资源受到损害,而云计算则不存在这样的担忧,云计算通过建立多个副本,使副本之间相互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使用户使用资源时更加安心,云计算比计算机更加安全可靠。
2.4具有高度的通用性
云计算具有通用性,云计算不受应用轨范等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尺度不尽相同,各个部门之间也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说公安局和检察院,分属两个部门,本来属于相近的国家机关,但是由于平台的不健全,如果想要搜集对方的材料,还要去对方那里才能找到,这严重阻碍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云计算能很好的解决这困境,云计算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在一起,在“云”的框架下构造出各种不同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制成不同的应用运行,各个政府部门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搜索出需要的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5按需服务
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的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每个月中国移动会提供多少流量,如果用不完就会清零,这使很多消费者感到愤怒,为什么不累积到下个月呢?云计算改变了这种资源使用模式,用户需要多少资源,云计算就提供多少资源,就像水一样,你需要用多少水,就会提供多少水,例如用了一顿水,就按照一吨水的价格进行付费,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不至于造成浪费。改变了以前那种按照一定量付费的习惯。
2.6价格低廉
由于“云”利用容错措施,采用极其低廉的节点来构成云,使更多的资源集中在一起,集中式自动化管理将成本大大降低,企业在信息管理费用方面也大大降低,云计算的价格比之前的传统技术更加低廉,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客户只需要通过一个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不需要自己来通过购买大量的机器来管理数据,这些事情通通由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代为解决。之前为信息资源的巨大花费,现在只需要极其低廉的价格便可获得。
2.7整合资源
云计算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对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对资源进行整合,以更方便用户,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不能够相互融合,建设的尺度也不能统一,办一件事需要跑好几个部门,盖无数个章,这种情况造成了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更为严重的是折腾老百姓,使人们白跑冤枉路。云计算能够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储存在分布式计算机中,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将信息资源与查询办理平台相结合,能很快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而政府则通过整合资源,能够为政府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源,能很好的实现一站式服务,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3.1云计算可以为政府整合资源
云计算具有高存储,通用性的特点。我国政府的信息资源量大,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十分巨大,每年需要处理巨量的人口数据,环境地理数据,大量的经济运行分析数据等等,这些数据与信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信息系统,如果要处理这些数据,很是费脑筋,这就需要一个具备高存储的物体来承载这些数据或者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分门别类。而云计算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云计算具有虚拟性,通过信息容错,采用节点运算的方式,使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现在有些落后的地方还采用纸质的方式保存政府信息,这不仅不安全,存储量也是十分巨大的,采用云计算,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3.2云计算使政府信息更加安全
在电子政务信息的交互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许多政府信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对于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而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仍然困扰着电子政务信息的共享,云计算可以有效解决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在云计算中,管理者将数据储存在服务器中,对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配,并且对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发现异常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从而有效保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云计算可以对信息的共享进行权限划分,根据信息和数据的秘密级别不同来设定权限,并且实施严格的管理,这样可以保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降低信息和数据泄密的风险。
3.3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云计算具有虚拟性,云服务提供商将大量的资源和数据存储在分布式计算机中,政府从而降低了购买信息储存设备的成本,同时也节省了信息管理的巨额成本。如果用户有需求的话,直接通过客户端获取自己的资源,数据和服务等,在云计算的模式下,各用户端不是自己配置资源,而是直接通过云计算平台来取得资源,可以实现成本的最低。同时云计算模式是按需服务,用户需要多少资源,云计算平台就会提供多少资源,而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也减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成本,实现了社会资源更优化的配置。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更多的用在人民群众的身上,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3.4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
当前我国政务信息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务信息的建设还不够健全,用户如果需要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还需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来检索不同的内容,才能取得自己的资源。同时不同部门之间由于信息平台建立的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与数据也不能很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云计算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云计算模式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将信息数据与检索服务结合起来,不用访问不同的数据库即可实现自己对资源的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利用云计算模式帮用户搜索到需要的资源,提高政务信息的利用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结论
【摘要】 我国电子政务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障碍,而微博的应用必将在突破电子政务发展局限中发挥推动作用,并为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改革上提供新的理念和模式,本文在分析微博的网络办公、舆论导向等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微博对电子政务在信息建设上的优势,以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今后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微博 功能
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看,要实现“管理服务型”的政府转型目标,必须将微博构建到电子政务体系中,把微博服务政务的功能作为政府电子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环节,丰富和科学规划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在剖析微博的各项功能基础上,提升电子政务资源共享能力和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营造健康有益的政务信息平台环境为公众服务。
一、网络办公功能
电子政务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相结合,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与服务提供给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政府办公形式,电子政务中引用微博平台,是因为微博具有简捷、传播迅速、即时报道的优势,微博给予人们平等的发言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网络办公实际是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人员在与公民进行微博沟通时,获取了大量社会信息资源,使网络采集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进行综合处理,以及安排反馈处理意见的方法等,这些都是办公自动化的主要目标。电子政务启用微博办公,不但能使信息资源、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也是对完成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的政府行政行为的考验,微博的存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也改进了办公质量,而且缩短了办公周期,消弱了社会大众的疑虑,在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微博的核心功能是即时信息的与获取,这也是电子政务引用微博的关键,微博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在微博上发言的用户总会对信息的传、受者形成聚类,每个微博用户总会从某个或某些微博主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政府部门在采集相关信息时,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连锁式”的收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采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这就是电子政务网络化、电子化的办公方式,对提高办公效率和完善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争取了广阔的空间。
二、“一站式”服务系统功能
通过使用微博来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和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系统业务的集成,完成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理念,实质上是电子政务创新中微博“一站式”服务系统功能的体现。
1、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政府微博是一种亲民、近民、爱民的政府新形象,政府人员在与民间接触讯息时,能够有效地丰富政府信息资源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库的正常运行,才能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才能促成政务信息的集成,进而实现信息的完备储蓄。
政府微博的开放、活泼、聚集性特点,能够为电子政务信息流程原有的机械、封闭、分散性,注入新的活力。微博的信息资源可以自由流通,在政、民反复沟通过程中,通过聆听、核实、监督、检查、反馈与改善的举措,汇入到门户系统平台、信息平台、工作流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消除沟通障碍,积极做好电子政务信息流程再造的各项准备,以及增强普及社会信息的流通力。
微博的应用打破了以职能分工和层级节制为理论依据的传统电子政务服务方式,微博以服务为导向,强调沟通和安抚的信息流程模式,信息的实时互动和及时的上,都以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水平为准则,微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是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功能的保证。
2、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系统业务的集成。政府部门使用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信息服务,是其重要职能之一,而政府开设微博来创建自身的人际网络,是遵循网民对信息需求的欲望,凭借互联网的强大技术支持,将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告知公民,为其提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一切公共领域的知识和讯息,微博在政府的及时应用和被公众广泛的关注,使政府以电子、网络等为手段,集成政府业务,目前的政府各业务系统基本都建成了业务应用管理系统,目的是达成为公共服务的目标,在利用好原有的电子政务资源基础上,集成现有的微博优势应用,使政府门户网站为公民、企业、组织等用户服务,办理各项业务,将政府组织由易于控制的金字塔型向利于服务的网络型转变。
政府微博与网民微博需要建立起以信息为纽带相互关注的关系,政府微博通过网民的困扰,关注到自身部门间沟通不足的劣势,为了实现便民服务,使公众、企业等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将微博收集的问题分类,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须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同时减少信息失真,达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按照电子政务中信息流通的规律,将业务通过电子化途径集成,使政务信息尽快、少时、准确地传达到目的地(如图1)。
三、舆论导向功能
政府微博为社会、公民获取信息增添了一个话语平台,微博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是新闻事件的方式,微博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公共性的事务信息,引导着公共舆论,面对传播力强大的微博,政府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随意干扰其发展,只能主动参与到其中,利用自身的公共权力、社会公信力和信息资源等有利因素,将微博管理纳入到公共治理中,将社会言论自由保持应有的底线,并指导其向健康、愉悦的方向发展。
微博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制度的推进、政民的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舆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微博通过围观的形式演变成网络舆论,进而形成社会公共舆论,而电子政务保存着政府关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宝贵信息,在对政府微博的把握上,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这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偏向显示了责任意识。
四、整合与发展功能
国家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经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利用微博的广播性、社交网络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互联互通、部门协作的能力,微博为政府提供获取外部信息的通道,帮助电子政务与政府以外的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接口,实现有效运行,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服务,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社会公共管理任务。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资源共享;SOA体系架构;Web 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严重滞后,信息的开放性、时效性、综合性较差,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和格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较低,造成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都在开发自己的政务信息系统,开发出来的政务系统五花八门,且都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政府信息共享的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务公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各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政府信息共享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SOA体系架构、Web Service技术、及ESB企业服务总线都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利用好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政府信息共享遇到的问题。
1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政府信息资源是我国信息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不联不通,缺乏有效整合,政府部门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内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影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从技术方面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异构,阻碍共享。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由各部门分头建设的,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自成体系、紧密耦合的,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架构、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等都不尽相同;同时电子文件的制作生成的代码标准、数字存储载体的格式标准、信息压缩存储的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了各系统之间互连互通都困难,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了。
(2)地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较差。各地各级政府信息整合较差。自从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信息共享的主要阵地。各地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它们分散在各地,很难有效再利用,必须经过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而且主要是指政务信息的共享,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3)传统信息共享技术不适合当前网络环境。跨政府部门的信息集成属于分布式计算的范畴。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通过分布式技术,如DCOM、CORBA等来实现的。但CORBA设计的体系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过于紧密,对于异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不是很好;CORBA本身存在如下缺陷:客户、服务器方的组件接口必须是紧密耦合的、系统双方必须运行同样的ORB产品、CORBA采用IIOP通信协议,容易受到防火墙和服务器的阻隔等。所以这些技术弊端使其更适用于政府部门内部的事务处理,而不适宜扩展到因特网上。
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分析
传统信息共享技术不适合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就目前所开发的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来看,百度提出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其搜索技术,侧重于解决政府内网和外网网页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其它一些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解决方案,则主要为了解决系统内跨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这些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政府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因此,如果能按照SOA体系架构,运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ESB综合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这将会极大的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进程。
2.1 什么是SOA
SOA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SOA),是一种设计架构。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设计应用程序时,把程序的各种功能考虑为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把程序设计为别人可以使用的组件,而不是独立的别人不可访问的系统。本系统不仅自己可以使用,也允许外部的其他系统调用这个系统功能。SOA优点:代码重用、松耦合、平立、语言无关。
SOA架构中有三种角色:
服务提供者:自己的服务,并且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
服务注册中心:注册已的web service,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
服务请求者:利用服务中心查找所需要的服务,然后使用该服务。
SOA的三种操作:
操作:为了使服务可访问,需要服务描述以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它。
查找操作:服务请求定位服务,方法是查询服务注册中心来找到满足其标准的服务。
绑定操作:在检索到服务描述之后,服务使用者继续根据服务描述中的信息来调用服务。
2.2 Web Service技术及在信息共享方面的技术优势
与诸如DCOM、CORBA等传统分布式技术相比较,Web Service在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解决了异构系统之间兼容问题。同传统分布式计算模型相比较,Web Service彼此之间是松散耦合的。连接中的任何一方可更改执行机制,却不影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促进不同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2)通过封装减少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只关注相互进行交互的必要接口,服务请求者不用关注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它的服务,服务提供者也不用了解服务请求者如何使用它的服务。
(3)遵循因特网标准的协议和标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Web Service 采用标准的因特网通信协议,如HTTP、SOAP、UDDI、WSDL、WSFL等,以实现服务的描述、注册、、发现、检索、交换、管理等功能,因此能更好的适应于因特网应用。
2.3 什么是ESB
ESB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的缩写,是中间件技术与Web Service等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SOA系统中的核心基础设施。ESB就是一个服务的中介,形成服务使用者―>ESB服务―>服务提供者的生物链。
通俗的讲,ESB就是各种Web service的组装平台。ESB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消息协议转化,路由三大核心功能。ESB需要某种形式的服务路由目录(service routing directory)来路由服务请求。
综上所述:SOA是一种设计架构,Web Service是符合SOA设计架构的程序(产物),ESB是Web Service的组装(集成)车间。
3 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构想
根据前面对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及现今信息共享技术特点的分析,我们构建了基于SOA体系架构,利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ESB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图,下图所示。在这个框架图里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最底层是政府信息共享单位的网络图,各单位提供各自的业务数据库数据,以Web Service服务形式对外,每个单位都是信息数据服务提供者,同进,也是服务请求者。②中间是ESB(企业服务总线),是各种Web service的组装平台, 也是一个服务的中介,形成服务使用者―>ESB服务―>服务提供者的生物链。③上层是管理中心和数据中心,除了提供Web service服务外,还负责对ESB的管理,使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合理高效的工作。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SOA体系架构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并阐述了ESB、Web service的技术特点及优势,从而形成一个利用Web Service技术,建设ESB,组成一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真正实现资源的统一。本文只是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框架进行了描述,还有许多技术细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晓峰.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4):68-72.
[2]何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3):40-43.
[3]丁光勋.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尴尬及其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7(4):85-88.
[4]魏柯.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动态电子政务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