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PDF;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44-01
一、引言
电子地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图类型出现于80年代,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地图制图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具有传统地图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地图的结合产生了多媒体电子地图,这种结合使空间信息的表达更加直观、生动。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实现多种媒体高度集成,图文并茂地展现地图信息,增强视觉冲击力。鉴于此,开发多媒体电子地图演示系统甚有必要[1]
PDF(便携文档格式)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2]。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该格式文件还可以包含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态影像等电子信息,支持特长文件,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
二、基于PDF文档格式电子地图的特点
基于PDF格式制作的电子地图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表达内容丰富
PDF是一种标签命令式的文件格式,除了静态内容,还可以包含超链接、声音、动态影像等动态内容。
(二)网络传输安全方便
PDF文档支持7位ASCII码和多种压缩编码方式,支持专业的压缩标准,PDF地图压缩率很大、数据量小,非常适合于网络传输。
(三)具有跨平台特性
PDF文档不依赖于具体的操作系统、语言、字体以及显示设备,因此PDF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中打开。
(四)方便使用
由于PDF格式具有跨平台和开放性,任何组织都可以根据PDF规范制作PDF文档或开发PDF阅读器。
(五)利于打印和印刷
PDF文件具有RIP不易出错、可以预览的优点。能够提高成图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印刷出版效率。
三、基于PDF的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主要功能
(一)地图演示功能
基于PDF的电子地图大多保留了PDF文档的结构特点,用户能够方便的拖动地图,通过操作Adobe Reader软件上部的操作菜单,便可方便的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选框缩放等功能,图1显示了PDF电子地图的主界面。
(二)多媒体数据的显示功能
除了简单的地图查看功能,PDF电子地图的优势体现在它对多媒体数据的动态显示,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该格式文件还可以包含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态影像等电子信息,支持特长文件,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
通过在地图上添加不同的标志物,例如公交站点图标和旅游景点图标,我们把公交站点的图片信息,和该旅游景点的视频介绍封装在此PDF文件中,并通过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映射,便可轻松实现多媒体电子地图的点图查询功能,用户在点击这两个图标的时候便可显示相应多媒体信息。
(三)用户交互功能
基于PDF的电子地图,用户可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一条线路,在添加线路过程中,用户通过连点地图,可以再地图上绘制一条线路,通过键入线路名称等信息,完成此条线路的添加。于此同时,在删除一条线路的同时,用户也需要与地图进行交互。
此外,我们可以对不同的电子地图赋予不同的含义,例如,城市公交查询地图,我们只需要把相应的公交线路、公交站点数据存储在XML文件当中,并封装在此PDF文件中,通过底层javascript脚本语言的相关查询语句,便可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的查询功能。
于此同时,当查询到用户需要的公交站点、线路信息后,在地图显示区域,可以通过flas,提示用户线路、站点的所在位置,以及车辆运行方向。
(四)经纬度查询与测距功能
PDF有自己的坐标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算法将大地坐标系的经纬度与PDF坐标建立对应关系,通过这个对应关系,用户点击地图,就可显示出该点的经纬度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球面坐标两点之间的测距算法,计算两个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笔者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开发试验与相关文献提供的数据,阐述了以PDF文件格式制作的多媒体电子地图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基于PDF格式的多媒体电子地图,图像质量极高,保证了最佳的清晰度,图文并茂同时能够实现浏览翻页,放大缩小漫游、全屏旋转页面、背景音乐开关、视频动画连接,并具有地名检索功能和距离面积测量计算功能,也可以直接打印,因此PDF格式电子地图应该是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制作的一个发展方向[3]。
多媒体电子地图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因此如何将电子地图变成一个方便、快捷而又实用的工具也成为电子地图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可以说PDF多媒体电子地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胡浩杰,杨春成,魏斌,何列松.高质量PDF地图注记的输出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12,27(6)
一、目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李克东教授根据我国国情,结合美国教育技术学会(AECT)的1994年新定义,给出了更为全面的说明,即:“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得当,的确能起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但我们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过高估计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急于求成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某各程度上能推出教师。因此,对执教者来说分量颇重、机会难得,他会从教案的设计,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力求用精品。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必然是首选之列,要挑选教学内容时就已在绞尽脑汁地酝酿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则更换内容,大有本末倒置之感。这一点从所听的各级公开课中可见一斑,这些课无一例外对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且绝大多数公开课,从引入到教学内容甚至练习,由始至终开机亮幕,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2.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这就难免失去了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本意。
例如,在一教学研讨会上,有一位教师
在上《空间两条直线》一节时,为了说明正
方体中与的位置关系(如下图),
用3dsmax对正方体作了旋转的动画,从另一侧面来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结果虽然直观,一目了然,但从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点看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笔者以为应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教师结合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加以适当的提示得出结论后,再作动画会更好些。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要设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树立信心。
3.重课件的制作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刺激性强,频繁地使用使学生应接不暇,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比传统教学模式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教师在利用数学多媒体教学时,只重视它的工具,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教学的人格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大多强调了教师传授为主导,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追求课堂容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快速出题,快速解答,快速评价反馈等功能。更有甚者,教师代替学生解答,把本来应该学生自已亲自动手的练习内容,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播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自主的活动,压抑了学生解题灵感。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只体会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法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这是所听几节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数学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弊端。由于缺少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缺乏专家和相关的理论指导,易导致教师的精神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让媒体成为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成为灌输的内容。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怎样适量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注意选择性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代数中的函数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是多媒体教学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是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如:高一数学y=Asin(wx+∮)+k的图象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好课件,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拖动、控制A、w、∮、k等调数棒,自己观察、探索、讨论,教师再适当点拨,就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得出规律。教师仅仅是提供资料和建议并不需要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做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的多。
2.注意辅
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开始,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到练习答案,全由多媒体显现。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为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为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多媒体教学应强调注意其辅,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3.注意必要性
论文摘 要: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媒体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也就成为数字图书馆中的核心技术,因而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成为了必要。?
1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原理?
传统的多媒体检索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多媒体进行人工分析,对多媒体物理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文字著录或标引,建立类似于文本文献的标引著录数据库,并通过检索这些数据库以获得多媒体编号,进而利用这些编号索取实际多媒体。这种检索技术存在不足:①特征不具有代表性,带有主观性;②人工处理速度慢;③特征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④结果信息提取慢。基于此原因有必要研究基于内容特征的检索(CBR,Content-Based Retrieval ) ,克服传统检索方法的不足,提高多媒体检索效率。CBR是指直接根据描述媒体对象内容的各种特征(如图像颜色,纹理,形状等)进行检索,它能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具有指定特征或含有特定内容的图像(包括视频片段),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关键字的检索手段,融合了多媒体理解、模式识别等技术。一般说来,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主要是根据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开展;而对视频信息检索主要通过对视频分割、视频聚类、关键帧抽取、运动特性抽取、最后完成视频检索。数字图书馆拥有海量多媒体信息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才能挖掘海量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
2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分类及检索方法?
根据检索对象的不同,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又可以分为基于内容的文本检索、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和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四种检索。?
2.1 文本检索?
基于内容的文本检索是涉及文档内容查询的检索技术。其检索模型的构造是基于内容文本信息检索的核心技术,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文档与用户查询的表示、查询匹配策略和匹配结果的相关度表示。典型的文本检索模型又分为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3种。?
2.1.1 布尔模型(Boolean Model)?
该模型将文档中的特征简单地表示成二元变量,某特征词出现则为1,否则标识为0。文档的相似度则基于布尔量进行计算。该模型有点是简单、速度快,缺点是不够精确,不能反映不同“项目”对一个文档的重要程度的差异。后来陆续有学者针对布尔模型不足,提出改进算法即扩展的布尔模型。?
2.1.2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
该模型也称为词袋(Bag of Words,BOW)表示法,该表示法有一个关键假设,即文章中词条出现的先后次序是无关紧要的,个特征词对应特征空间的一维,将文本表示成欧氏空间的一个向量。该模型思想是将文档D(Document)看作是由一定代表性的特征项组成;而特征项t(Term)是指出现在文档中能够代表文档性质的基本语言单(如字、词等),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检索词。这样一个文档D就可以表示为?D(t-1,t-2,…,t-n),t-i(I=1,2,…n?)表示文档的一个特征项。?
2.1.3 概率模型(Probablistic Model)?
该模型考虑词项、文档之间的内在关联,依据关联信息计算文档类别归属大小,据此推算文档类别。?
布尔模型和向量空间模型都将文档表示词条视为相互独立的项,忽略了表示词条间的关联性。概率模型则考虑到词条、文档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词条间和词条与文档之间的概率依赖性进行信息检索。其中二值独立检索模型(BIR)是一种实现简单且效果很好的概率检索模型。概率推理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检索模型,它模拟人脑的推理思维模式,将文档内容与用户查询匹配的过程转化为一个从文档到查询的推理过程。?
2.2 图像检索?
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主要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一般地,图像特征包括:①图像的画面内容特征(如图像颜色分布、纹理结构、形状等) ;②图像的主题对象特征(如图像所描述的人、车、建筑等) ;③图像的著录特征(如作者、时间、地点等) ;④图像的移动和组合特征(如影象中的场景) 。目前对图像内容检索研究比较多的是基于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开展的,下面重点论述此三方面的检索。?
2.2.1 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
颜色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信息属性,在图像索引与检索中是一种很有用的特征。相对于其他特征,颜色特征非常稳定,具有对旋转、平移、尺度变化、各种形变不敏感特性,而且颜色特征计算简单。因此,颜色特征成为现有检索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特征。较早从事颜色特征进行图像检索的方法是直方图,通过统计各不同灰度值的图像像素数量,达到对图像的信息描述。?
2.2.2 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
纹理描述了图像或图像区域所对应的景物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结构组织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许多重要信息,纹理特征是一种统计特征,具有旋转不变性,并具有较强的抗噪音能力。一般地,体现图像纹理特征的具体指标有均匀度、对比度、方向,其中均匀度反映纹理的尺寸,对比度反映纹理清晰度,方向反映实体是否有规则的方向性。?
2.2.3 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基于形状检索基本上是从形状的轮廓特征和形状的区域特征来建立图像的索引,主要有形状轮廓特征和形状区域特征两重描述。形状轮廓特征主要包括:直线段描述、样条拟合曲线、傅立叶描述子、内角直方图、高斯参数曲线等。而形状区域特征主要包括:形状的无关矩、区域的面积、形状的纵横比等。?
2.3 视频检索?
视频检索实际上属于图像的检索。视频除了具有一般静态图像的特征外,还具有动态性,如镜头运动的变化、运动目标的大小变化、视频目标的运动轨迹等,所以视频又称动态图像,是一组图像按时间的有序连续表现,它的表示与图像序列、时间关系有关。视频数据可用幕、场景、镜头、帧等描述。视频序列主要有镜头组成;镜头由一系列连续的帧组成;帧是一幅静态的图像,是组成视频的最小单位;场景含有多个镜头;幕是由一系列的相关场景组成,表示以完整的事件。视频检索的前提是需要利用可视化特征视频数据建立有效的索引。?
2.4 音频检索?
音频就是对声音数字化后得到的结果。音频一般采用音量、音调、音强、带宽、音长和音色等属性来描述。其中音量、音调、音强、带宽和音长等属性易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量化建模,而对音色的处理却相对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和捕捉较为困难。音频检索同视频检索相类似,音频特征随时间而动态变化,分析时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声波信号的波形,并将波形的均值、方差和自相关系数等记录在波形数据库中。对音频数据进行采样、帧抽取后,运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音调、音量、音强等音频特征进行量化,并在音频数据库中记录这些量化值,形成索引树,在检索时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示例和指定特征查询。?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王梅,黄晓斌.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玉萍.基于文本的多媒体检索与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的比较[J].信息科学.2007(5).?
[3] 管计锁,梁胜利.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技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4] 翟中文.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
[5] 罗德勇,明海.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研究[J].情报检索.2003(1).?
[6] 徐建华.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J].情报学报.2000(19).?
[7] 黄蕾.多媒体数据基于内容检索综述[J].情报探索.2000(4).?
[8] 李敏.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技术[J].津图学刊.2003(3).?
[9] 徐建华.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J].情报学报.2000(19).?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
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本文将主要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结合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与交互性。它能够将数字信息通过界面显示出来,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充分赋予了时展新特点,同时具备了显示各种形式的媒体特点[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它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工业生产、传媒广播教学等方面,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无论是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娱乐都有多媒体技术的身影。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3]。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创新,未来多媒体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就是想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从而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持续稳步发展,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那么何谓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呢?计算机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解决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包括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多媒体数据的输出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为解决电视数字化及高清晰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视频压缩技术
传统的压缩编码是以集合论为基本,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主管能动性与事件本身含义[4]。因此压缩编码的发展是从信息论开始的一个不断在更新完善的过程。按照信源的统计特点可以分为:预测编码、小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5]、转码编码等方法,根据图像传达景物特点可以分为图形编辑与基于内容的编辑。基于内容压缩编码方法是当前最先进的压缩方法。
(二)视频点播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视频点播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视频点播方式,实现了人们随意收看电视节目的想法。视频点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视频服务系统实现功能的核心是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是视频点播技术实现的主要载体,它充分保障了视频播放的质量。
(三)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信息通常都是非格式化的数据,它具有数据存储分散、存储对象复杂等特点。当前多媒体资料管理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它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利用引入封装、对象、多态、继承等概念来描述其对象[7]。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充分融合起来是当前多媒体系统研发的主要方向。
(四)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集成技术,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如: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利用计算机可以合成真三维画面,从而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虚拟现实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形成逼真实体,用户通过感官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带来的先进性与趣味性。目前虚拟现实在航天、军事、医疗、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流传媒技术
流传媒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流式传输,将声乐、动画等通过服务器发送到给用户,用户不需要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成就能进行观看,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流传媒技术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可视化综合到一起,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六)音频技术
所谓“音频技术”,主要是以电声技术为核心内容,同时还包含了生理心理、建筑声学、音乐艺术等相关技术[8]。它主要的技术支持是一种结合了应用声学、声电换能原理、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它使信息的提高方式更具灵活性。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有的技术应用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最为广泛,它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鲜感。
(一)多媒体教室的组建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多媒体教室建设中,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先进设备,如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室摒弃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主体,依然发挥主体作用,不能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被多媒体技术牵制[9],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多媒体教室具有许多先进功能,如:广播教学、转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语音复读机、网络考场等。在进行广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屏幕和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向学生进行广播。在进行广播教学时,学生可以举手提问,教师再为其解答,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趣;通过转播教学,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及声音向学生转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屏幕监视是指教师通过电脑屏幕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学生学习状态[10],并实现远程辅导学生;遥控辅导也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通过遥控辅导,教师可以手把手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学生能够进行电子举手,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多媒体语言复读机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它包括:跟读回放、和音对比、自动断句、原文跟读、语速调节、语音监听、自定义教学方法等;多媒体教室还实现了网络考场,具备成绩汇总、排名、查看试卷、系统阅读等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成绩查询、成绩汇总。
结束语
本文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大领域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视频点播,视频压缩、多媒体数据库、流传媒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上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创新,我们必须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去探索更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我国未来多媒体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饶军辉,王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0(12):53-54+57.
[2]杨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9):225.
[3]张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93.
[4]陈逸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6):179-180.
[5]惠红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测试,2013(07):223-224.
[6]刘颖,王磊,郝锦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95-196.
[7]董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25-26.
[8]汪琳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167-168.
[9]孙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4):191-192.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组织;作用
1.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背景、定义及特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化,计算机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多元化的革命。在变革中,多媒体与网络不可避免的结合到了一起。为了迎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把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战略手段。经济发展,教育先行。考虑到这样的形势,教育领域必须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这一趋势表明教育将受到新思想,新模式,新手段的挑战。
网络多媒体是高速局域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为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网络支持后,形成用网络进行传输媒体信息的形式。九十年代后的通信网技术,其发展方向是宽带网络的进步,接入技术、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通信网络的传输带宽和网络传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高速局域网也为局部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更良好的平台。网络多媒体不但具有多媒体的基本性能、特征,还单独具有资源共享的特征。在多媒体技术发展为网络化后,人们不仅在单机上能获得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而且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本地当时无法得到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能够将网络应用成功的多媒体化,如多媒体桌面会议、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2. 网络多媒体教学组成要素与关键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2.1硬件环境:组成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硬件资源主要有服务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等。如音频,在声卡面世前,计算机靠PC喇叭发出简单的声音,基本就是 “哑巴”。从新加坡创新公司80年代末发明声卡到现在,声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等等,声卡已成为所有家用多媒体电脑的必配设备。
2.2软件环境: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等。例如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工具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活动,从而以此支持基于网络的各种学习、教学方式。
2.3网络教育应用: 学习者和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与教学。教学从学习时间的可控性角度上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灵活,教师容易根据需要给学生安排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师生之间通过公告板、电子邮件等进行非实时交流,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控制和指导。同步教学是在预先安排好的时间段内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
3. 多媒体网络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的数据压缩方式可以根据编码原理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变换编码、编码、统计编码、混合编码、分析-合成编码和其他一些方法。统计编码为无失真编码,其他编码基本上都是有失真的编码
(2) 在MPEG视频压缩中,为提高压缩比,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即预测和插补帧间编码技术。
(3) 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内容的检索,即CBR,有如下特点:a.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的线索,然后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从里面提取特征;b.提取特征的方法比较多样化;c.人机交互;d.基于内容检索采用一种近似匹配技术(即逐步求精,不断较少集合的范围,一直定位到要查找的目标结束)。
(4)视频信号获取器。其工作原理如下:从彩色摄像机等视频信号源得到的彩色全电视信号送到视频摸拟输入端口,首先解决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的分离问题,可以通过采用限幅的方法,将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与图像信号分开,然后用微分和积分的方法获得场同步信号和行同步信号。然后送到具有自动增益和钳位电路的运算放大器,经过A/D变换器将彩色全电视信号转换成为8位的数字信号,送给彩色多制式数字解码器。通过多制式数字解码器解码得到Y、U、V数据,由视频窗口控制器对其进行剪裁,改变比例后存入帧存储器,帧存储器的内容在窗口控制器的控制下与VGA信号或视频编码器的同步信号同步,再送到D/A变换器,送到数字式视频编辑器下进行视频的编码,最后输出到VGA监视器及电视机。
(5)多媒体计算机获取常用的图形,如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视频)有不少方法,现列举如下:a.通过计算机来产生彩色图形,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b.用彩色扫描仪,然后扫描输入彩色图形以及静态图像;c.用视频信号数字化仪,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再输入到多媒体计算机中。
4.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4.1 积极促进了教学效果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的模式,会对学生有一定积极的吸引力,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项技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这项技术对老师来讲同样有比较大的辅助作用,比如说学生有了更大自主权,教师压力会相应减小很多,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有实可依,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处于各个阶段的状态,并依据学生的状态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对学生有较好的远程控制能力,可以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后的安排,继而教师能更轻松地进行教学。
4.2 有效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全改革,它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铺垫为基础从而飞速发展的。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具体性、生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科研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思考好的问题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从中找到相应答案,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动感、逼真的效果,通过人机交互和网络 平台,营造出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来渲染教学氛围,传输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5.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在教育应该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契机,大力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努力普及网络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效果。
一、什么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技术涉及面相当广泛,主要包括:音频技术:音频采样、压缩、合成及处理、语音识别等。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及处理。图像技术:图像处理、图像、图形动态生成。图像压缩技术:图像压缩、动态视频压缩。通信技术:语音、视频、图像的传输。标准化:多媒体标准化。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看作是对音频、视频、图像等进行处理的技术。
二、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的传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中: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因为这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媒体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而成为像今天这样具有强大的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媒体信息的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但说到当前要用于互联网络的多媒体关键技术,有些专家却认为可以按层次分为媒体处理与编码技术、多媒体系统技术、多媒体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人机接口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技术这六个方面。而且还应该包括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中间件技术、多媒体交换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QoS管理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多媒体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技术、虚拟实景空间技术等等。
三、音频处理技术
1、声音的物理特征。声音一般可能通过连续的波形来表示,波形的最大位移也就是振幅反映音量(音高、响度或强度)。波形中连续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周期,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频率用Hz表示,用来反映声音的音调。另外,由于不同材质,不同的环境,所产生的声音所伴随的泛音也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声音的音色特征。(1)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2)频率范围在20Hz~20kHz范围的可听声称为音频(3)频率高于20kHz的称为超音频(或超声)
2、音频采集。在Wind2K系统中,提供了录音参数的选择设置功能,其中的音质选择分为CD音质、电话质量、收音质量和Default Quality4种。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采样频率、位宽和声道。为了防止录音过程中出现失真,可通过“音量控制”对话框来检测、调节进入计算机的音源强度。windows中的录音机只能录60s的音频数据,可以借助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进行音频录入,不但能够提供不限时长的录入功能,还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进行压缩存储。音频编辑一般包括音频内容剪切、合成以及音质和效果的编辑等方面。
3、音量控制程序。为了实现音量的控制,微软提供了一些与Mixer(混音器)相关的API函数。在控制系统总音量时,首先通过mixerOpen函数打开混音设备,然后通过mixer Get Line Info函数获取控制线信息取得设备ID号并通过mixer Get Line Controls函数得到控制线的控制,最后通过mixer Get Control Details得到具体的音量信息,通过mixer Set Control Details函数来设置音量。
4、播放WAVE文件。WAVE音频文件是比较常用的音频文件,对于音频的播放可以有多种方法。
五、图形与图像处理
图形与图像是人类视觉所感受到的一种形象化的信息,其最大特点是直观可见、形象生动。图形与图像处理是一门非常成熟而发展又十分迅速的实用性科学,其应用范围遍及科技、教育、商业和艺术等领域。图像与视频技术关系密切,实际应用中的许多图像就来自于视频采集。
一、图形处理的内容。图形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艺术、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领域。图形处理的内容包括:①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透视和投影等;②曲线和曲面拟合;③建模或造型;④隐线、隐面消除;⑤阴暗处理;⑥纹理产生;⑦配色。
二、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数字图像处理内容包括:
(1)图像变换。由于图像阵列很大,直接在空间域中进行处理,涉及的计算量很大。因此,往往采用各种图像变换方法,如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间接处理技术,将空间域的处理转换为变换域的处理,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而且可获得更有效的处理。
(2)图像编码压缩。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可减少用于描述图像的数据量(即比特数),以便节省图像传输、处理的时间和减少存储容量。
(3)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增强和复原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图像中所感兴趣的部分。如强化图像高频分量,可使图像中物体轮廓清晰,细节明显。图像复原是采用某种滤波方法,如去除噪声、干扰和模糊等,恢复或重建原来的图像。
(4)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包括图像中物体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5)图像识别。图像识别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其主要内容是图像经过某些预处理(如增强、复原、压缩)后,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进行判决与识别。
三、图像处理软件。图像(包括图形)处理软件目前常用的有CorelDraw、Photoshop、PhotoStyler和Windows的画笔等,其代表软件为CorelDraw和Photoshop,它们分别用于矢量图和位图的创作与编辑处理。
参考文献
[1]艾德才.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01.
关键词: 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和管理文本、图形、声音,以及活动视频信号的功能,它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感加在一起,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的概念,给计算机带来了新的活力。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信息量大、易于接受和传播迅速等显著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有新的发展。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1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如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最终被归结为是一种“技术”。事实上,正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进展,我们今天才拥有了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并使得“多媒体”成为一种现实。“多媒体”通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影像的结合,使信息变得栩栩如生。
1.2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家用电器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高度综合的新技术。它可以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视频图像、数据、声音等多种信息,使他们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系统。多媒体技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技术,是开放性的没有最后界限的技术。
1.3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的几种关键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比较广泛,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图像技术:图像处理、图像、图形动态生成;图像压缩技术:图像压缩、动态视频压缩;音频技术:音频采样、压缩、合成及处理、语音识别等;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及处理;通信技术:语音、视频、图像的传输等。
1.4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4.1数字化。多媒体软件中的各种媒体素材都以数字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中。
1.4.2集成性。将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一体化,表达一个完整的信息。
1.4.3交互性。是指人和计算机能够“对话”,使人可以选择控制应用过程。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关键特性。
1.4.4实时性。多媒体中有些媒体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所以多媒体技术必须能支持实时处理。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从以研究开发为重心转移到以应用为重心,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使计算机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手段更加友好和方便,非专业人员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信息处理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石。多媒体技术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在声音、视频、图像压缩方面的基础技术已逐步成熟,并形成了产品进入市场,现在热门的技术如模式识别、MPEG压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2.1数据压缩,图像处理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面向三维图形、环绕立体声和彩色全屏幕运动画面的处理技术。而数字计算机面临的是数值、文字、语言、音乐、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问题,它承载着由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信息的吞吐、存储和传输。数字化了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它给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干线的信道传输率,以及计算机的速度都增加了极大的压力,解决这一问题,单纯用扩大存储器容量、增加通信干线的传输率的办法是不现实的。数据压缩技术为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压缩,文件存储和分布式利用,提高通信干线的传输效率等应用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使计算机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节目成为可能。
2.2音频信息处理的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中,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主要有:WAV文件、VOC文件、MIDI文件、AIF文件、SON文件和RMI文件等。
2.2.1音频信息录制编辑。把音乐和语音加到多媒体应用中,是我们研究音频处理技术的目的,下面是我们常用的音频信息录制编辑软件。
WaveEdit工具的REC命令;Sound Blaster卡的VEdit2软件;Microsoft SoundSystem卡的Quick Recorder软件;Cooledit软件;Wave Edit工具;Creative WaveStudio。
2.2.2语音识别。语音的识别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梦想,让计算机听懂人说话是发展人机语音通信和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目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计算机,如何给不熟悉计算机的人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手段,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而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其中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手段。
2.2.3文语转换。世界上已研制出汉、英、日、法、德等语种的文语转换系统,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3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应用使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多媒体数据库,可视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自动获取和索引系统等应用逐渐变为现实。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文本检索系统己成为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检索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根据其可视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位置、运动、大小等,从图像库中检索出与查询描述的图像内容相似的图像,利用图像可视特征索引,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系统的检索能力。
2.4 CAI及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数字化的声音、文字、图片,以及动态画面,展现物理、化学、数学中的可视化内容,并且以“示教型”课堂教学为基本出发点,展示形象、逼真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科普知识,以及各个领域的尖端技术等,意在强化形象思维模式,使性质和概念更易于接受。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2.5蓝牙(Bluetooth)技术的应用。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现代一些能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2.6远程医疗的概念。
远程医疗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验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项目。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兴建遍布全国的远程医疗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远程医疗就是医师和病人在相隔远距离的情况下,互相递送信息,交流信息,以达到诊治目的。病人的病史、检查数据、心电图、超声波图像、X线片、CT等的诊断用的图像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送给远方的医师,医师据此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又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送给病人。在此期间,医师和病人或两地医师可以交谈讨论(通过多媒体技术),最后做出结论。按这种方式进行的医疗活动即称作“远程医疗”。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协同工作、生产过程可视化等将换来生产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和消费,新的多媒体消费产品和应用将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畜牧专业是安徽生物工程学校涉农专业的主要专业,开设课程有动物传染病、猪的生产与经营、畜禽产品加工等,此外增设选修课普通动物学。选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配套教材。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中专生步入生物学领域后,主要通过“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分界”对生物界的全面认识,并通过“动物分类的知识”寻找入门的“金钥匙”[2]。普通动物学课程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动物的分类、动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物进化等内容,整体上与中学生物学教材衔接,在保持专业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其中动物细胞周期、侵袭性变形虫的发病机理、动物进化、胚胎发育过程等运用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的浏览及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清楚地演示教材图示的演化过程。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多媒体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甚至视频由计算机集成,使得信息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逼真、 “拟人化”。多媒体技术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可以生动活泼地探讨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教学手段,适应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畜牧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处理、信息设计,与教材的交相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熟悉步于养殖企业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畜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教学要求,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方法灵活,拓宽知识体系
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工艺,选择优良的品种,采用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断地改装饲养环境,广泛地进行杂交实验,合理地配制日粮,严格地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实现的[3]。例如,猪的生产经营课程对猪的主要解剖生理特征按照教材内容运用板书即可满足教学要求,而对猪的生产技术(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猪的繁殖、饲养管理、猪舍建筑与设备、发酵床养猪的基本原理)必须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结合安徽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或畜牧产业化典型介绍与教材内容交互讲解,拓宽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对“实验实训”,如猪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外形鉴定、仔猪保温箱的制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关键技术。
2.2形象直观,刺激视觉听觉
动物传染病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员考试必考的知识和技能[4]。对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牛羊传染病、家禽传染病的防治是板书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的AnimatorPro软件,应用视频编辑软件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示制作成幻灯片,可以将疾病感染过程一一播放出来,对教材所列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技术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等进行的画面定位、自动生成动画等,采取重复、暂停、重点显示、难点反复播放等方法,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交互动感的环境中领会新知识。
2.3情景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畜禽产品加工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乳与乳制品加工、肉与肉制品加工、禽蛋与蛋产品加工、原料毛加工及毛皮鞣制等章。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安徽省畜牧业发展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畜牧业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畜禽产品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教材中凝固型酸乳的工艺流程内容繁杂,难以讲解,但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安徽农网”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可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地向学生讲解这一工艺过程:原料配合过滤、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剂制备)灌装发酵冷却冷藏成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工艺流程快捷、方便、互动、直观地在课堂展示,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可有效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措施
多媒体运用是多方面的,运用于畜牧专业教学要注意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明确目的。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中专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接受大量的与专业有关感兴趣的知识。教师要认真研讨教材,区别重点,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二是扩展知识。教材的知识系统而又全面,要将经典的知识做好多媒体软件,扩展教材内容。三是挖掘潜力。不能用扫描的方法将教材照搬进课堂,要将静止的知识融合为灵活、错综的知识,进而提炼为趣味、交互型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由单一教师讲课变为多媒体与教材相互补充。四是注意每门专业课不能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要启发学生预习下节课的重点,缓急相宜,使学生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科普文章,扎实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4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多媒体、网络和数码技术的运用,使书本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畜牧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毕业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安徽生物工程学校与安徽畜牧龙头企业的合作实践证明,畜牧专业在畜禽养殖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能在专家的指点下解决问题,获得好评,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后成为技术骨干。
5参考文献
[1] 宋箭,秦月琴,李二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2] 张训蒲.普通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多媒体;IOS平台;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84-05
目前手机终端已超越其他终端成为第一大上网方式,终端携带方便,可操控性强,观看或收听节目时受约束条件少,特别适合现代生活方式,它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填补了人短暂空闲时间娱乐的空白,“新媒体”概念也随之兴起[3]。移动多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时空拓展效能更高, 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新渠道[4]。
1系统相关技术
1.1 IOS系统
苹果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其开发语言主要是Objective-C, Objective-C 建立在 C 语言之上,意味着它是在 C 语言基础上添加了扩展而创造出来的能够创建和操作对象的一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最新的2012年12月编程语言排行榜中,Objective-C凭借飞速的增长速度,已经挤入前三。
2.1系统框架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成本地音频播放,在线音频播放以及在线视频播放三个功能模块。
本地音频播放,主要针对用户iPod存储,同步的音频文件。获取iPod音频文件列表,播放音频,实现音频控制。
在线音频播放,选择对QQ音乐中提供的音乐文件进行在线播放,本地缓存,以及下载到本地。
在线视频播放,选择对土豆网络视频的在线播放。
2.2系统功能交互设计
4 系统测试
5 结束语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实现IOS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包括iPod乐库的音频播放,在线音乐播放,在线视频播放,并在真机上做了相应的测试。通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以及文章的书写,对IOS开发有了更系统,更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冠贤.Objective-C编程之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Kochan S G. Programming in Objective-C 2.0[M].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9.
[3] 徐涛.?多媒体手机电视广播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