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1 当前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
1.1 现状
我省是全国最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研究和实践的省份。2007年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订标准入手,沿着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的路径,研究和实践能源管理体系。2008年,《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地方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出台《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标准;2010年,出版《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范围;“十二五”以来,按照《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其中31家通过认证,占全国的21.4%。我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 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普遍形成了四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
1.1.2 单位能耗普遍降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提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产品能耗指标均有下降,节能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济钢能源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四年,2012年吨钢综合能耗580公斤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节能60万吨标准煤,利用余热余能发电123亿千瓦时,减排氧化硫12万吨、二氧化碳725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1.1.3 产生联动效应,“三能”建设形成合力。我省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展了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培养能源管理师5849人;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能耗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分析调控为一体的能源管理中心。“三能”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机制、人才和管理平台三个层面形成节能合力,推动企业节能工作全面提升。
1.1.4 影响广泛而深远,能源管理体系上升为高层决策。国务院和省政府多次要求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省在实践中凝练的“四个机制”、“三个持续”等经验,写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还举办两次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参加中日节能环保论坛,积极参与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为在全国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存在的问题
我省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有1188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这些企业要完成节能量253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目标列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这些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效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能源计量统计薄弱、能源管理不系统、过程控制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对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建立节能工作长效机制构成突出障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2 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十精神的重要措施。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万家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1 加强组织领导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省里的推进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按照全面启动、逐步推进的原则。要抓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家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和能源管理师的作用,把审核员熟悉认证业务的优势和能源管理师掌握节能专业知识、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培育能源管理体系咨询专家队伍和评价专家队伍,提高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抓好示范引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培育示范企业,组织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推荐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方法和节能技术,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案例、经验和成果。淄博市和德州市要加大工作措施,率先开展培训、咨询、认证等各项工作,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创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
2.3 搞好认证评价
充分发挥认证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价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认证。认证机构要在《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和各市实施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山东省节能信息系统进行认证信息网上登记,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认证质量。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不选择认证的企业进行现场评价,确认效果,出具评价报告并报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备案。
2.4 实施激励约束
要认真进行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健全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制度在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度,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节能项目等工作中,优先支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企业。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2.5 强化监督检查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咨询、认证机构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和指导企业加快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依法查处咨询、认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省节能监察总队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察和抽查,验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多维实践平台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Ye Hongchun1Luo Geng2Liu Lei3
【Abstract】As a practice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form a good dock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increasing concern in society today.This article stated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heavy and light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a single, old de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ly raised dimensional platfor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Multi platform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 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条件下,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的传授,而忽略了理论的实践训练,同时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运用,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理论无法与实践结合,最终导致眼高手低,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二) 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教学板块缺乏变化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育模式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对各种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是在课堂中的案例大部分直接借鉴国外,师生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分析与归纳。通过这种单一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说是一种固定化模式。而从实践教学板块的内容上看,均沿用传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实习于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 考核方式不健全,标答限定遏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强,但是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只是通过一张考卷就测定了学生成绩,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与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养并没有益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也不应仅仅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标准答案之中,管理的艺术正体现在它的多变与灵活上。教师应从权变的思想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敢于求新求异。
(四) 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而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过20多年,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浓厚的西方痕迹,虽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与日新月异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需求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本土化过程中出现偏差,一些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相对重要的部分在我国特定的经济社会中并不适用,比如公平就业法律与劳资集体谈判方面,在讲授的时候需要有所取舍。而且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背景和我国的背景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们还落后于时代和市场现实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落后于当今社会的需要,给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由接受型教学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正由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接受型教学模式逐步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要求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国外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大学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内必须要有600-1300个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员招聘,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跟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改革与重构,有效提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保证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二)教学软硬件信息化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设施信息化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高校可以考虑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总之,教学软硬件的信息化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三)实践教学在未来人力资源专业教学过程中愈发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强调理论方法的应用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来说,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让学生对人力资源各个模块有所了解,同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邀请相关单位的HR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研讨等活动,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促进校内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校外实践通过搭建新型的多维实践平台,贯彻落实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努力培养出全面的知识型人才。
三、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搭建多维实践平台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建立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促成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图一所示)。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正是对校内实践环节的重新整合与创新,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后,具有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社会适应性强的特点。另外,也可使学院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和高效率的利用,降低教学成本。
(二)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平台
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通过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及教师工作室3大平台,整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训实践、创业实践等教学方法,在课内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外采取多角色、多场所、多类型的实践方式,并通过管理机制激励,实验室建设等举措保证时间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如图二所示。
(三)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在本实践教学体系中,一共有四个组成部分:培养目标,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保障。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承了多维实践平台的建立宗旨,拓宽大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途径,增加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2) 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内实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究、情景模拟等多重实践教学方法,还要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办法,采取小论文、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等等形式,由任课老师按照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灵活选择。
(3) 课外实践教学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同样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毕业论好三个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实习单位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不能脱离实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形成各个团队参与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参赛过程中,既可以让同学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学校也可以得到不少的荣誉,可谓“双赢”局面。
(4) 实践教学保障
实践教学保障措施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举措,在实践教学保障环节上,我们要强化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加强双向师资建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同时能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Guo Zhiwen, Reform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Chin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ability Enhancement, IMDA 13th World Business Congress Proceedings,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2004
[2] 叶红春、郭志文.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2005(4)
[3] 叶红春、罗庚.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11)
[4] 叶红春、龚雪.深化“团队学习”提升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教育导刊》 2011(9)
关键词:KPI 医院 绩效 职能部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53-02
一、理论支撑:KPI关键绩效指标理论
(一)KPI关键绩效指标理论
关键绩效指标,又称为KPI,以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目标筛选确定能够反映工作的、能够量化考核的、操作性强的指标。
与以往的管理考核指标不同的是,关键绩效指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KPI指标设定的关注点在工作开始之前;第二,KPI指标设定和考核均需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第三,以往的考核只关注结果好坏,并未做到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核,KPI不仅关注目标是否实现,还关注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否合理。
(二)KPI关键绩效指标理论的关注点
1.设立指标的目的。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或者考核依据就是考核的最终目的,同样的KPI的主要关注点就是指标设立的目的,所有指标组合之后能够使考核达到什么效果。
2.被考核对象。明确考核目的之后,就需要确定被考核对象,减少影响考核指标科学性的不利因素。只有被考核对象固定,才能根据其特殊性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考核指标。
3.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即使考核指标无懈可击,但如果考核方法不合理,也会对考核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制定KPI指标的同时要考虑到考核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考核周期。考核周期过短,则很难确定指标是否真的科学合理;考核周期过长,可能会造成指标与实际工作不符的局面,从而影响整个考核工作的效果。
5.考核结果反馈信息。一次完整考核,不仅需要有考核结果,同时还需要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工作的完整性,促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6.考核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必须存在于考核的全过程。为了维护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必须设立O督机制,考核不能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进行决策。所有考核工作的具体事项,须经考核组织讨论决定。
二、X医院职能部门考核工作现状
(一)X医院职能部门考核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考核主要集中于选拔干部中,而考核主要经历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个人汇报和上级领导评定阶段。个人汇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年初工作几乎和年底的工作总结。上级领导可以通过对比总结内容和年初工作计划是否一致,确定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获得优秀的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从考核过程来看,考核与绩效考核完全不相同。
2.定性考核阶段。从道德、能力、出勤和成绩四个方面对个人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与工作产出挂钩,但是由于指标无法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待商榷。
3.量化指标考核阶段。以人为主导的考核中总是存在“人情”的问题,所以考核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运用数学方法,同时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单个指标在整个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最终考核和结果均采用数字的形式,全面提高考核的公正公平性。量化考核是绩效考核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结果。
(二)X医院职能部门考核存在的困难
1.人情分。长久以来的工作机制,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人们会通过“找关系”来解决问题,使得“人情”成为考核工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何通过考核指标设定,杜绝“人情分”的出现,是当前考核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被考核人员配合度低。多年来,人们对考核的积极性本就不高,总觉得考核只是走过场,并未对考核存在敬畏感,使得考核最终仅会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考核的效用。
3.考核者难以确定。选用本单位人员,就很难避免出现“人情分”;选用单位外的人员,则难以把控考核标准的严厉程度,可能会影响考核的公平性。所以,选用什么样的人担任考核人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构建X医院职能部门考核指标体系
(一)背景
2013年,经过医院研究决定,在总结以往临床科室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单独对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依托KPI关键绩效指标法,重新制定职能部门考核指标,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确定职能部门考核指标存在很多困难,缺少参考范例,缺少前人经验,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职能部门考核指标体系。
(二)X医院职能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结构
1.确定考核内容。职能部门考核的着眼点必然是日常工作,考核指标应与日常工作保持一致。但是,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不能像临床科室一样统一考核内容,统一制定考核指标。所以,确定考核内容是构建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
2.明确考核指标类别。考核指标类别要以考核内容为依据,在了解所有职能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将职能部门考核指标划分为行政管理及工作效能、重点工作、部门管理和指令性任务四大类。其中,行政管理及工作效能、重点工作、部门管理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3。指令性任务则属于另外一个系列的指标,主要考查各类突发事件和临时性工作的完成效果。
3.确定考核周期。由于职能部门每年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将考核周期设定为一年。
4.各部门指标制定的特点。(1)各部门指标存在差异性。行政管理及工作效能主要考核基础工作;重点工作指标主要考核重要工作任务。由于工作任务各异,每个部门的这两类指标绝对不会重复,同时工作任务的差异性也增加了指标制定的难度。(2)各部门指标具有统一性。首先,指标类别所有部门相同;其次,部门管理类指标所有科室也相同。各部门科室内部管理工作具有一致性,所有考核指标相同能够体现公平;指标类别相同既是为了保证公平性,同时也为了保证指标体系内部的逻辑性。
四、推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优越性
(一)能够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个人潜力
由医院设定科室关键指标,科室负责人将指标细分至个人,既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又能够促使员工为了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释放此前不曾发现的个人潜能,提高个人和科室整体的工作效能。
(二)对整个科室而言,目标带来的紧迫感能够促进自我推进
目标一般是与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的工作效果预测,这使得科室原本安逸的工作状态不复存在。为了实现科室目标,在年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科室会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努力的良好状态,主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一家医院,医疗水平非常高而管理水平特别差是行不通的。完备的医院管理是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单纯地轻管理重医疗会造成患者流失的不利影响,由于就医体验不够好,大部分患者可能会选择去医疗水平较低而管理水平高的医院就医;反之则是忽略医院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因此,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技术必须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职能部门推行目标管理考核能够极大地推动医院管理工作,进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
五、目前能部门考核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考核工作难以保证绝对公平
目前的考核对象涵盖的科室范围有限,部分科室尚未制定考核指标,最终的考核结果选取所有科室考核结果的平均值。下一步需要为无考核指标的科室分门别类的制定指标,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另外,统计和记录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完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错误,需要进行多次核对才能避免,也延长了公布考核结果的时间周期。
(二)难以全面了解各科室的工作任务
工作实际在不断变化,人们为了能够获得优异的考核结果,可能会隐瞒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负责制定考核指标的部门对其他部门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很低,只是根据科室报送的信息拆分考核指标,使得考核指标的更新程度与工作实际的更新程度不一致,影响了整个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三)知识的更新周期较长
工作以后,人们对于学习的热情逐渐下降。对于工作中必须用的知识可能会尽快学习,但也不能做到深入研究。所以,认真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员工少之又少,人们对新东西的抵触情绪也比较重。知识更新周期的长短也是医院管理工作能够推进的影响因素之一。
[课题名称:基于KPI的医院职能部门目标管理体系建设,课题编号:NYFYYG2014004。]
参考文献:
[1] 刘微.KPI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 刘欢.基于知识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设定研究[D].东华大学,2005
[3] 童莹.某三级专科医院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 方秀斌.三级综合医院职能部门效能考核体系构建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14
[5] 闫学艺.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近年来,我市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节能执法监察,健全长效节能机制,全市节能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我市圆满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71.9万吨,同比下降13.9%(比去年同期减少煤炭消费11.6万吨),超额完成煤炭消费控制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节能目标管理
一是分解落实节能目标任务。与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及重点用能单位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市政府印发了《**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将煤炭消费控制工作分解落实到镇街和重点企业,并纳入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强化能耗数据分析,定期测算节能目标和煤炭削减任务完成进度,密切关注影响完成任务完成的重点因素和潜在障碍,及时落实有效措施。
二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各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期填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12家重点耗能企业按要求设立了能源管理岗位,聘任了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在潍坊市经信委进行了备案。在全市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除“十三五”新增的3家重点用能企业外,有11家重点用能企业建成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其中9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评价,2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节能技改力度,广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中化弘润多功能和TMP循环水系统整体优化项目、中联水泥1#、2#原料立磨粉煤灰掺加设备节能改造项目、英科医疗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项目等预计可形成年节约1.2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四是依法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制定印发了《**市2017年节能监察工作意见》,组织对益能热电、惠泽新材料、海化盛兴、诺迪维铸造、奥普利金属和多路驰橡胶6家企业产品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监察。与潍坊市节能监察中心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中化弘润、中联水泥、明祖山水泥开展了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对中联水泥、中化弘润和振兴化工3家企业开展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等节能专项监察。
二、主要减煤措施
一是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积极开展清理整治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行动,拆改工业用燃煤锅炉594台,其中改电(气)245台,预计年减少工业煤炭消耗15万吨。
二是实施节煤改造项目。中联水泥高热值粉煤灰配料替代原料项目,可使吨熟料煤耗降低10千克/吨左右,预计年可减少煤炭消费2万吨。盛兴热电近两年对部分小区蒸汽供热改为循环水,涉及供热面积近40万平方米,年可减少煤炭消费约1200吨。
鉴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农药行业的责任关怀理念,提高农药企业HSE管理水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继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的基础上,于10月18日再次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公布了第一批12家通过“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认证企业的名单,这些企业在HSE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起了众多农药企业的兴趣与关注。从相关企业的经验看,HSE管理理念已成为合规企业的核心价值。
中美合资大型农化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以“安全、健康、环保”为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零伤害、零事故、零排放”的目标。由于不断强化责任关怀体系和HSE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创造了200多万工时和18年无损工事件、无任何工艺安全事故、无任何火灾和环境事故的骄人业绩,成为杜邦全球安全生产典范之一,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通过质量和环境认证的农药企业。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现为华邦颖泰农化事业部——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农化事业部总部——北京颖泰嘉和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长期发展,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因此,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贯穿于产品的工艺研究、工艺/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生产满足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具备多种植保产品的原药合成与制剂加工能力,涵盖除草剂、杀菌剂等。他们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以污染预防为核心,以可持续改进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他们引入先进的HSE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了HSE基础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通过了陶氏益农(DOW)等多家跨国公司的第二方审计。
合规企业同时也在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HSE管理水平。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HSE管理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公司借生产区域整体搬迁之机,在新区建设中按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责任关怀的理念要求,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加大HSE投入、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等方式,全面提升HSE运行的硬件水平,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也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大幅减排。
在提高HSE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该公司也在不断追求HSE管理水平的提高。2011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严格PHA/PSI/MOC/PSSR等各项工艺风险管控措施,持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保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六大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对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江山股份今年还启动了杜邦安全改善项目,引进并实施杜邦安全文化和风险管理的22个要素,以期待在更高层次上提高HSE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具有较强HSE竞争力的大型绿色农化企业。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也注重工艺风险评估。他们在操作中认真落实“全员参与”的HSE原则,发动一线职工参与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深入分析原因,把功夫下到现场,对照每一个工艺环节、操作流程、设备设施进行核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评价的过程看作是向职工进行HSE宣贯的过程,努力体现风险评价“预防为主”的特点。
他们还与青岛市安监局和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联合组织开展专项安全评价,极大地提升了风险评价的质量。在每一项管理方案的制定上,他们按消除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顺序,结合方案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比较进行优化选择,同时严格按照PDCA管理方式,制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首批12家获合规认证企业名单
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工作目标
到2014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1年下降15%以上,基本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监测、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立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推广的碳排放指标再利用机制、可操作的低碳配套政策体系。
二、重点工程
2014年低碳社会建设要着重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具体内容为:
(一)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程。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5%,完成规模工业综合能耗控制目标≤3.6%;对2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家,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个;严格能效对标考核,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实施限额管理;申报市级以上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8个;以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实施3个以上节能项目;开展“三高两低”行业整治和落后用能设备淘汰工作,完成改造(淘汰)燃煤工业炉窑5座;开展重点用能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核制度,确保项目节能审查率达100%;每个镇、开发区、街道力争有1-2家总能耗在3000吨标煤以上或年用电量500万度以上的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发改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二)推进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新成立的市欣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胡埭地区政府集体所有的园区厂房屋顶上,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发电量1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做好企业厂房、个人房屋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推广、宣传、扶持等前期工作;此外,在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建筑,以及研发大楼、生态园、公共设施、居住建筑、未利用地面水面、景观绿地等区域也要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地热使用等技术,加快清洁能源的立体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各有关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太湖新城区域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完成太阳能光热、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目标任务;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含农民拆迁安置房)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应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且50%以上的公共建筑应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新建框架结构的民用建筑(含框剪、剪力墙、筒体等)禁止设计及使用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镇、开发区、街道,各区属资产公司)
(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加快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年内完成9个居民小区、9个机关试点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分类宣传、现场指引、奖优惩劣,通过科学管理、规范制度和行为引导,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督促养鸡场和马山牛奶公司将产生的畜禽粪便做好统一收集、处理和合理利用。(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农林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五)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进一步规范马山、胡埭两家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督促完善中控系统,确保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全区淘汰用煤锅炉4台(套),实施锅炉清洁能源替代8台(套);继续推进禁燃区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工作,根据我市即将出台的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实施方案,对我区范围内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为今后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基础。(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建设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六)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程。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以汽油或柴油为单一燃料且总质量超过3500KG的客货运输车辆,实施燃料消耗量核查,严格禁止高耗油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积极开展教练车辆“油改气”的宣传推广,将驾驶节能理念贯穿于驾驶员培训全过程;宣传推广“绿色汽修”创建工作,推广绿色环保维修技术,引导机动车维修行业进行绿色环保改造,着力提高机动车维修从业者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规范维修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汽车的污染排放。(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深入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控源截污、主要入湖河流整治等工作。实施壬港支浜等7条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长度7730米,清淤土方10万方;完成连大桥浜、东新河欧尚段、长青河等3条黑臭河道的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区水利局、环保局、建设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八)推进城镇碳汇林建设工程。加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建设,强化各类绿地和立体绿化建设,新增城镇绿地15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00亩;倡导社会各类主体认养绿地30万平方米或者林地500亩。(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城管局、发改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九)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个省级以上园区及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勤新工业园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通过市发改委审核,各园区年内实施1个以上的循环化改造项目。其他有园区的镇(开发区、街道)同步推进循环化改造,积极调整园区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探索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和效益;推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十)推进示范载体建设工程。继续在机关、社区、企业推进低碳示范载体建设。低碳机关建设:全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要带头倡导低碳生活,加强教育宣传,使用节能环保型设施设备,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等社会公益活动。低碳社区建设: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突出各社区工作特色,鼓励社区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回收使用,通过补贴方式为居民更换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能灯,积极开展低碳宣传活动,提倡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购买、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商品。低碳企业建设: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开展节水技改,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具,通过循环利用间接冷却水、工艺水等技术,使用水重复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炭使用量。(责任单位:区国资局、发改局、经信局、水利局、建设局、城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碳排放指标管理体系。年初根据各镇、开发区、街道潜力分析设定总体减排目标,给各单位设定相应的压降指标,每季度对本区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年终对压降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在新引进项目、扩能项目落地之前,对照各单位碳排放指标压降标准,严格评估审查新增项目的碳排放情况,原则上项目所在单位必须在现有碳排放指标压降的基础上,才能新增项目,而且新增碳排放总量必须低于压降排放总量,确保各单位碳排放总量的逐步降低。
(二)建立项目能效比评估体系。参照《工业能效指南》标准,将综合能耗当量值、万元产值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等能效比评估指标,纳入固定资产项目前期评估内容,超出标准的项目予以否决不准入,低于标准10%以内的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要求企业投产后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做好竣工验收、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控制高消耗、低产出企业落地。
1.1分层设计动态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海上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节能减排管理规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办法》、《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使得现场生产单位在节能管理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在能源体系建设中按照管理的层级不同,体系的设计也是分层控制,主要涵盖管理层手册、执行层程序文件、生产作业层的作业文件,做到层级分明、责权利清晰透明、专业细致精准全面、可操作性强,保证各个层级无缝衔接,有的放矢。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梳理、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由于海上油气开采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开采周期长,生产平台分布相对独立、点式分散等特点,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时,主管部门就更要“接地气”、“看长远”,把握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髓,将其中的“精”和“细”加以合理运用。具体于能源管理体系中就是“抓大不放小,轻重兼顾”。重点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都相应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制度,如《耗能设备能源管理规定》、《重点工艺流程能源管理规定》等。能源管理体系设计中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并不拘泥于只单纯完成各项考核指标,而忽视能源管理的长远规划,减少因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追加成本,在产能和能耗之间寻求平衡,不同节点间有机可循,规避程序衔接不畅、重复管理等弊端。作业文件制定时,灵活运用规则,动态管理。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作业地点等影响因素在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本着共同而又有区别的原则,细化作业文件,动态跟踪,随时调整,避免“闭门造车”。所有文件都要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内容一律剔除。“精”和“细”并重的体系设计思路,减少了管理层和作业层间的相互制约,使管理层和作业层的衔接更加紧密,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和时效,避免因脱离生产实际,盲目出台一些不合乎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有的放矢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1.2分类控制,细化权重
在能源的使用中采用分类管理,这在《能源使用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依据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公司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自产的天然气、原油、成品柴油和外购的电力,细化这几种主要能源的使用规范,制定定额管理标准成为必要,对于主要的用能设备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为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设备的有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提高用能效率打下基础。能源的分类管理清晰了用能权重,通过区别控制,集中精力管控重点能源品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用量少的能源品种的管控,即“抓大不放小”。对中小用量能源的利用更要细化管理,有分类又有侧重,使得各项节能指标得以顺利完成,对简化管理流程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规避了由于多头的模糊式管理所造成的人员和资源浪费,这些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尤为突出,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的天然气利用治理机制,大大提高了伴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开发的进程,使原有的点式分布的开发模式向区域化,点面结合的网络化开发模式转变,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再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各项制度的建立一定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精细化管理融入了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等管理理念,将细节管理运用到常规管理当中,精益求精,优化管理程序,细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在已有注重量化的管理向注重质、量相并重的管理转变,逐步实现能源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2实践中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与探讨
管理的提升需要技术的支持,理论的创新需要实践来验证。
2.1天然气区域开发与综合利用
海上油气田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天然气,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直是管理局能源管理的重点,随着开发格局逐步扩大、技术储备的不断提升,加之质量效益工程的开展,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有了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1构建网络化供气,资源互补
通过建立天然气管网,使得各个油田群之间的能源通道得以联通,合理分配天然气成为现实。这些决策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精细的数据分析,对油藏的地质储量、开发前景预测、经济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精、细分析,依此助推决策的科学、合理,使原有各自为营的能源管理向系统化、模块化、统筹化管理转变。初步形成了大区块、连片式的开发格局,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质量、成本控制还是社会效益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治理效果明显,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的同时也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
2.1.2回注地层,择机开发
对于尚不具备有效利用和剩余的伴生气则采用注气工艺,回注地层,择机开发。在实施回注中精细化管理更是广为运用于各个环节和阶段。受限于海上地理条件,实施过程中不可预测因素和风险很多,正因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严格细致,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疏漏,特别是对地震、测井、油藏等数据采集分析必须详实,精准。与地质、油藏数据模拟对比仔细研究评估,制定实施预案,实施中还要充分精算产气量、回注量和自用气量,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平衡压力,防止油井出现严重气窜、油气比增大等诸多风险,通过反复细致的研究,降低回注风险。
2.1.3优化燃料设计,调整燃料结构
油田富裕伴生气的处理一直是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海上主要动力来源的燃料气源(发电机、锅炉等),该部分伴生气的利用效率也随着技术进步、管理质量的提升,得到了较大的改观。通过对供气管网、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储气装置等的细化改造,进一步拓宽了富裕伴生气的利用空间。对动力燃料结构进行调整,调高天然气的比重,减少原油、柴油、渣油的使用,既增加了产量又降低了能耗,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减少了操作和维修成本,一举多得。
2.2电力组网,统筹调度,资源共享
受限于海上独立供电模式,加之气量的自然递减,气源缺口和电量需求压力不断加大,安全稳定供电面临挑战。随着公司滚动开发、区域开发力度不断深入,打破这一困局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通过细化开发区域,精准计算各个能效中心和供电模块的电力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联网方案,具体实施中精准设置电力调度中心,细化流程,合理调度各区块的天然气和电量,实现了按需供电、精准供电、错峰供电,困扰生产的“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和“无马拉车”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电力辐射区域数倍增加,节能减排和环保效应明显。通过对能源管理实践的细化和精准把控,逐渐形成了以电力组网为基础,统筹调度为手段,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开发利用格局,这其中精细化管理功不可没。
2.3余热回收及利用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体现于精和细,日常管理中细致用心,善于发现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挖掘潜力,并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海上油气田开采中,发电机组是主要的用能设备,其机组排烟温度一般在350℃~450℃,余热利用的潜力巨大。据现有研究统计,机组燃油/气产生的热能只有约30%~35%转化为电能,约有30%随尾气排出,35%~40%通过机身散发和冷却系统带走。通过细致调研和技术分析,采用加装余热利用装置充分利用这部分余热,为下游用热单元提供可靠热源,实现资源再利用,多方收益。
3结语
关键词:医院;后勤服务;智能化系统
1项目研究背景
在《医院后勤院长实用操作手册》中,对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指出主要为管理、保障和服务3个方面。《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南》中的观点表明,医院后勤管理是指医院的后勤工作、基本建设、财务工作、总务工作及物资设备的总称,它包括衣、食、住、行、水、电、气、物资耗材等方面。医院后勤管理的观念、工作方法及内容也需不断地更新变化,传统的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相对于现在迅速发展的医疗服务水平及医患人员的需求下显得比较低效,因此智慧后勤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化管理系统服务于医院后勤,为医院的设备安全运行、能源管控提供精益保障,建设医院设备管理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优化医院的后勤作业与评价系统,提高后勤管理数据基础规范。
2医院智慧后勤平台的相关理论及特点
医院智慧后勤综合管理平台是以能耗监管平台为基础,同时集成各后勤业务管理系统,包含的内容包含6个方面,即智慧后勤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能耗监测系统(用电能耗监测系统、用水能耗监测系统,用天然气能耗监测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系统,医废管理系统和外包业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要求接入医院的能耗数据,后勤设备台账,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等硬件设施搭建、并设立综合展示大屏。能耗监测系统具备身份验证、电子地图信息、数据采集、数据上传、数据存贮、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图表显示、自动统计、报表管理、指标比对、能耗信息统计公示、节能分析等功能。设备管理系统包含对各院区各机房的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及设备工况实时监测系统,达到设备档案管理、无人值守、远程运维、巡检管理、设备运行工况及故障报警等功能。一站式服务系统是借鉴国际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和标准,结合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特点和管理需求,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艺和技术,达到将医院各院区后勤服务管理实现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医废管理系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达到医疗废物可追溯管理,实现(收集、转运、交接、称重、统计、数据上传)目的,同时通过信息化做到成本分摊,医疗废物减量化,降低支出成本,最终达到从产出到转运符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随时管控、防止丢失,使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实时通过外网或内网,实时查阅医疗废物入库出库数据变化。外包业务管理系统包含对医院所有外包业务、项目进行合同管理、考核管理,对重要资料进行存档、上传报表等。该智慧后勤服务平台的基本特点包含角色权限管理,综合报表工具,数据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系统所有业务功能模块都基于统一的登入口,对接医院的人事管理系统,根据医院的职工进行权限分配,可以灵活的对人员所属的角色进行权限划分,满足医院的分级管理要求,系统平台可根据医院要求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等类型的统计报表。
3医院的智慧后勤服务平台实施研究
3.1医院智慧后勤管理工程要求
某医院是该市的一所重点三甲医院,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技术落后,手段传统,无信息化,管理难度大,物业服务不透明,甲乙方关系评价不客观,各个系统独立存在,缺乏统一规划与互联互通。所以需要考虑医院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及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作为院领导的决策层的需求进行风险管控、资源调配、以结果为导向。医院管理层主要指后勤总务、设备物资、人事财务的具体负责人的需求,负责日常管理、沟通与协调及监督考核。执行层包括各后勤班组及各科室专干需求为辅助指导日常运行,提高工作绩效。服务对象的需求希望沟通顺畅,响应及时,处理问题妥当,为业务的正常进行提供有效保障,为各临床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撑。可以理解为决策层想省心,管理层想省事,执行层想省力,从而达到全院后勤运营省钱的目的。
3.2后勤管理中的问题
该医院目前后勤管理困局面临着医院建筑复杂,人员密集大、运营压力大,设备能源种类多,后勤基础薄弱及外包多、管理难等众多问题。医院建筑承载医疗工艺,功能复杂横跨多个学科,且建设年代跨度大,基建资料不齐全,限制性场所多(如手术室、ICU等),危害性场所多(如放射科、感染科等),保障性场所多(如配电房、空调机房、锅炉房等)。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又是特殊的公共场所,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也大,伴随而来的医院人员(病人、家属、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社会人员)密集,构成复杂,流动频繁也是一个主要问题。该医院各类后勤专业复杂,缺乏统一管理,且信息化程度低。后勤职工普遍存在老龄化、低学历及缺少专业职称的情况,机电运维一线员工专业性不足。外包公司多,管理难度大,后勤社会化外包比较普遍,物业行业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低价取胜,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服务人员薪资低,流动大,专业差,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监管工具。
3.3实施手段
第一阶段,确定后勤服务平台框架建设,建立好能源管理模块及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块,对医院各分类分项能耗采集点进行设计和智能采集设备安装改造,基于医院核算和管理需求进行能耗建筑和业务维度的能耗模型设计,对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完成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内容包括分类分项能耗采集点安装改造、能耗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建筑和业务维度的能耗模型设计、能耗管理系统建设和集成告警系统建设。完成后勤资产和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对后勤的空间、设备、物资进行系统化管理,建设后勤的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后勤运行管理的KPI和BI分析系统建设,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根据数字字典完善设备信息,做好系统对接与移动端打造。第二阶段,完善能源与设备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监控及引入更多服务应用,打造后勤BIM可视化管理,基于建筑和管线的勘探,完成医院建筑的BIM建模,并且对建筑、空间、房屋、设备、能耗、告警、故障处理进行业务可视化管理,完成三维动态可视化运维基础平台建设,可达到完成全院基础图纸的BIM建模效果。目前,我国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已经把BIM技术纳入施工设计的一个必要环节。第三阶段,推进生态后勤智慧运维的发展,提供匹配需求和服务,结合线上线下让数据得到高级应用,使其最优化的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通过BIM三维技术的运用,就能清楚知道医院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与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关系,管理员通过电脑报警系统查看附近的影响因素,找到原因后可与保安联系处理现场问题。比如水电线路问题可以报送医院水电班,可安排工人进行抢修,锅炉热力蒸汽管道即可安排锅炉班工人进行爆管抢修,系统检测出小型压力容器设备出现问题可以报备于动力班进行维修,使信息更加准确到位,遇到问题追本溯源,找准位置及时维修好。通过智慧后勤系统平台可以清楚的定位不同维修种类的后勤人员所负责的具体区域,以确保医院的安全平稳运行。目前,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后勤的运行,医院的后勤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病患服务,智慧后勤系统运用互联网+的模式为医院做好服务。告别传统的后勤模式,加强规范意识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增加服务团队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缩小服务标准与服务团队之间的差距,优化服务流程,建立智慧后勤服务项目,是构建优质后勤服务的重要保障。
4结语
后勤信息化是今后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智慧后勤通过信息的整合,实现多方面的资源调配与协调。智慧后勤服务平台相当于承担医院管理者的身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深化管理细节,改善后勤服务质量,从而间接的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医院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智慧后勤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其管理水平,还能为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有力的帮助。智慧后勤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不意味着完成了信息化,真正的信息化是要利用好这些系统加强后勤管理,提升安全运行系数。可以大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依托,重点科室为抓手,探索大数据应用经验,并定期总结经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实现智慧化运维,颠覆性的提高医院服务体验,充分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将国家战略融入本院智慧医院发展战略中,体现管理导向。最终目的是全院各科室的信息紧密相连,有效运转,让医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好广大病患及其家属。
参考文献
[1]复旦医院后勤管理研究所.医院后勤院长实用操作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国医院协会,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3]王忠,史文举,张文钦,等.军改形势下某院人力资源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9,26(5):463-46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8号)文件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实现全市*”节能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24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㈠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尽量少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出,走投入少、效益高、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大程度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及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各县、区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㈡节能是缓解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我市资源相对紧缺。全市原煤保有储量约1亿吨,年开采原煤约130万吨,煤矿年开采能力已接近资源量的承载极限,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开发难度越来越大。20*年全市实现GDP177.32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2.73吨标准煤,总耗能量480多万吨标准煤。20*年全市原煤调入约370万吨,煤炭需求缺口逐年加大。20*年全市企业用电量29.6亿千瓦时,全市完成发电总量28.7亿千瓦时,用发电仍不平衡。随着我市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铁、光伏、建材、化工行业以及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我市“决胜500亿、冲剌1500亿”的时期,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不下大力气节约能源,难以支持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走节能的道路,我市的新型工业化目标难以实现。
㈢节能是实现能耗下降目标的主要措施。我市是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但工业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的矛盾仍较突出。2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且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决战决胜工业500亿的基础上,向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500亿冲刺,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25%”的奋斗目标。面临着发展经济与节约能源的双重压力,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动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步伐,才能确保完成我市*”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5%的节能目标,冲刺工业1500亿的奋斗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㈠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基本国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依法节能为保障,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节能工作新格局,共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㈡总体目标。坚持节约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出企业的节能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期末,全市单位GDP能耗(以20*年可比价计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初步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觉节能机制。
三、主要措施
㈠切实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一是强化工业节能。抓好钢铁、光伏、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超过3000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树立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和企业。着力加强对新钢公司等13家重点用能企业、19家市重点监控企业、9家县(区)重点监控企业节能目标管理和节能监察;尤其对新钢公司、新电公司、江西二化等3家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重点企业,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帮促企业加快节能技改步伐,确保实现*”期间节能目标。二是推进建筑节能。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在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大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力度,重点是墙体节能系统、门窗、中央空调系统及配套供用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着力提高宾馆、饭店、大型商场、会场、办公楼等公用建筑整体用能效率。县、区也要尽快制定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时间表,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把“禁实”工作推广到乡镇。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运输业效率,降低燃料消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快速便捷联系,加快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及船舶,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推广小排量节油汽车。严格报废汽车回收管理,严禁报废汽车违规过户、消户、无证回收、改装上路;禁止拼装或已达报废标准的车辆承揽运输业务。四是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减少普通白炽灯的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切实提高高效节能灯的使用比例。五是抓好农村节能。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加大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和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六是推动政府机关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严格控制公共场所室内空调温度,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有关部门要据此修订完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有关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
㈡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40号)文件精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带动向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产业,对企业搬迁改造严格能耗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升工业增长质量,优化工业结构和用能结构,鼓励企业通过挖潜增效和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企业节能水平。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依托科研单位大力开发、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达到超前性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给予适当的补助,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广应用适合我市产业特点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做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服务工作。四是大力培育节能服务体系。鼓励创办节能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节能领域的合作,增强全市节能服务体系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
㈢强化节能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要把实现能耗降低的约束性目标作为*”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和本行业的节能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将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期间我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求降低25%。要把节能指标分解到县、区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县、区也要与辖区内重点监控企业(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要严格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从今年开始,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进行通报批评。要建立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经贸委、市统计局等部门要定期联合公布全市能耗指标。县、区也要建立本地区能耗公报制度。三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可行性报告必须有节能篇章,并报省经贸委、省发改委评估和审查;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由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站负责节能评估,市经贸部门负责审查。四是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各重点用能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高度重视本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要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完善用能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企业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五是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优化城市、企业用电方案,提高电能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发电调度规则,完善农村供电网络,优先安排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对燃煤火电机组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电力节能。六是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或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各级经贸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
㈣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节能监察、节能评估、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给予支持,根据本地区上年度能源消费量,按每吨标准煤不低于0.5元的标准,安排节能专项资金。二是实行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和使用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严格执行国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和控制高耗能加工贸易、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的有关税收政策。三是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四是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节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节能组织领导和基础工作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节能工作负总责,把节能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成立全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环保、税务等有关部门为成员,负责全市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全市节能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各级经贸部门作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本区域内节能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与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工作。
㈡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强化对本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每年的节能监测任务由市经贸委下达,节能监测机构要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并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全市各用能单位要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与监督检查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
㈢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健全能源统计网络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等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特别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统计和节能降耗情况的监测,严把能源数据的审核关,逐步建立数据评估制度。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要强化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