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人们熟知的地图、GPS导航等都属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高校是开放的环境,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的保密十分重要。但高校对于保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保密防范技术也落后。现通过对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点提出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保密工作的一点对策和建议。
1 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点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建设、规划、交通、公安、民政、水利等行业,成为精确掌握国情国力、提供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工具。随着网络技术和3S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开设地信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几百所高校设立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高校不同于专业的科研机构,它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模糊性、分散性、渠道多样性等特点,保密工作更加严峻在教学科研环节中将会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学生在查阅资料、实际操作中也会涉及地理数据,如测绘类专业有时会使用测量仪器测定一些地区的经纬度等地理信息。同时,各高校地信专业一般都有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GIS硬件和软件,而且在实践或实习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资料【2】【3】就会涉及保密工作。因此,高校地理信息专业在注重教学科研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保密安全防范意识。
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保密形势
2.1 地理信息保密常识
地理信息通常被描述为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自然现象、经济现象和人为现象的信息总称;可细分为自然地理信息、经济地理信息、人文地理信息和待整治利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自然地理信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其他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信息载体。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和地形数据: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数据和各种多尺度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基础航空摄影资料、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卫星遥感资料、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等【4】。特别是地形图和测量成果,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产品或普通出版物,尤其是包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重要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5】【6】。由于涉及我国领土、疆域的主权和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历来作为机密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测绘局会同国家保密局对测绘管理工作的国家秘密范围(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做出了明确规定(国测办字[2003]17号):
a)绝密级基础地理信息
包括:1:10000、1:50000全国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
b)机密级范围
①涉及军事禁区的大于或等于1:10000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②1:20000、1:50000和1:10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③空间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围相当于上述机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非基础测绘成果。
c)秘密级范围
①构成环线或线路长度超过1km的国家等级水准网成果资料;
②非军事区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形图,或多张连续的覆盖范围超过6km2的大于1:5000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普通地图是依据国家基本地形图编绘而成,主要以表示地面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没有严密的地貌特征和地理坐标数据。地图上主要表示水系、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要素。如人们常见《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各省市的行政区划地图等。专题地图是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突出而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淡化其他要素。如:交通图、城市地图和旅游地图等等。专题地图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能提供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规划决策等等多方面的各种专门用途的要求【7】【8】【9】。
2.2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地理信息专业保密面临的形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地理信息保密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泄密事件很多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不当造成【10】。高校是个开放性的环境,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信息沟通都是通过开放的网络连接。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保密工作非常严峻。
首先,高校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人们的防范保密意识也差,在网络信息化下,我们可以方便的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尤其是谷歌地图的出现,使人们对地理信息保密产生误区,认为地理信息触手可得,保密没有意义,导致高校里地信专业的保密意识更加淡泊。
其次,高校的地信专业由于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编程能力、网络应用能力。教师和学生都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传送资料信息等。在互联网下,我们每个人上传我们感兴趣的地理信息,下载方便我们的地理信息,在此过程中,应该牢记哪些地理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不能随意上传。
3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保密认知问题
3.1 认识误区一:保密意识淡薄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往往没有专门的保密安全教育相关类课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往往忽略掉地理信息保密知识,导致学生对地理信息保密知识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没有保密意识。
3.2 认识误区二:过度保密,不利于教学科研
地理信息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会运用到大量的地图数据,在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将会接触到地形图等涉密地信信息。如何既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教学,又能做科研服务好社会是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安全保密管理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保密处理技术的出现使得地形图保密应用两不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地信专业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运用地形图时有关保密管理的难题【11】。
国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完成,这一技术是对原本需要保密的地形图中全部点位的大地坐标施加一种平移。经变换后地形图数据,大地坐标得以保密,其绝对定位精度降低到军事保密的范围内。经过保密处理的地形图,相对精度保持在国家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能满足一般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需要,城市规划、道路建设,GPS导航等等。即地图进行脱密处理后可以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密工作,不要将未脱密的地信数据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将不会产生泄密等事件的发生。
4 高校地信专业保密管理的建议
高校地信专业的保密管理主要包括人员教育、数据资料管理、存储介质、计算机和打印复制设备使用和维修等。
1、要在宣传教育中坚持长效机制,在人员教育方面,要使人人有保密意识,要对地理信息的保密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地理信息保密的范畴,不会因无知而发生泄密事件。而高校学生流动性大,作为专业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保密牢记于心,对学生要长教育、勤叮嘱。建议新生入学都进行一次地理信息保密教育。
2、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建立相应的台账,提高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社会,网络化?r代,地理信息保密问题,其实师生需要了解那些需要保密,平时应该如何防范,防微杜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我们不能不用网络,如何在网络化时代运用好地理信息数据才能使我们工作和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3、在保密工作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
虽然现在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将地信数据进行脱密处理,但是合理有效的保密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高校地信专业高度重视,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信专业从教学到科研都与地理数据密不可分,要把保密教育工作当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保密工作做在前,才能充分利用好地理数据。
【关键词】关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岩土工程中;应用探讨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现代化进度愈发加快,在岩土工程当中,各个单位的勘查工作都积累下了庞大的工程勘察数据,而这样数量庞大的数据资料主要体现于文字和表格一类的纸质文件,这样的形式不但不利于使用时的查阅和搜索,大大降低了其参考的价值,同时由于数量庞大且为纸质在保存方面也极为不便。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岩土工程当中的应用则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该系统在数据的保存、管理以及可视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保存方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岩土工程中作用巨大,大大减少了工程工作量和耗时,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GIS,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学科。由于近年的计算机技术一直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断深入和应用,该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作用愈发重要,该系统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起来,优势也越发明显,地理信息系统有着优良的兼容性以及延伸性。这些年,我国各个城市的经济建设进程飞速提升,岩土工程项目在经济建设当中数量已然十分庞大,而岩土工程却仍然使用纸质书面的形式制作相关报告。各个工程企业提交各自的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受到之后进行编制、备案以及存档。而经过了这样的工序之后,报告则几乎就是被封存了起来,当新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即使相关单位持有岩土工程的资料,却由于资料并非透明的,而且由于书面报告数量庞大且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要想搜索查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这些有价值的岩土工程资料往往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若是能够将这些岩土工程资料进行整合、编制以及导入地理信息系统当中,将其进行模块化处理,投入网络,岩土工程的效率将会显著提升,节约了工程耗时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吻合了现代社会的提倡的节约以及科学性。
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岩土工程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2.1重要性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建设需求量剧增,大规模的工程施工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而这些工程在城市建设当中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于日后的工程建设时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其作用巨大,且可以重复利用。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其数据都是以文字和图表形式体现,数量庞大且保存不规范,在岩土勘察后得到的数据都被分散地存放于各个勘察单位,在勘察工作出现重叠或是近似时,这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并不能被充分利用到,不但浪费了数据资料,同时还浪费了重复勘察的成本。若是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一且规范的整合和管理,将其录入地理信息系统,那么日后的岩土勘察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在岩土工程当中的应用自如也会辅助城市化建设的进度加快。
2.2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功能性强,应用在岩土勘察工程当中时作用巨大。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轻松对勘察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还可以在岩土勘察的准备时期便通过网络迅速搜索并整理出与勘察地点地质相关的一切地质数据资料,这样一来岩土勘察工作的前期便得到了强大的辅助。而且,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有用空间分析能力,像针对缓冲区或是数字地形等不同的空间进行分析的能力极强,这样一来,便能够促进建立岩土勘察设计工作的评价体系。
3具体应用
3.1建设岩土勘察数据库
目前,大多数现有的岩土勘察数据仍然是以纸质形式被封存,或是收录软件仅仅只支持单项工程数据的收录。当有新的建设工程开始施工,建立名称后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并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图。而勘察单位在进行项目数据收录时会发现某些工程的建筑可以在同一场地进行或是某些工程的地理空间是临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岩土勘察历史数据是有着重复利用的价值的。现如今的数据形式人员出现数据重叠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大大拉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率。而利用容量大、存储方便、管理方便且查阅方便的地理信息系统时,这些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将历史的岩土勘察数据全部录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起庞大的岩土勘察数据库,轻松查阅历史岩土勘察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工程平面图和三维地质剖面图
在岩土勘察工作当中,工程平面图多使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绘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绘制工程平面图虽然较为简便,可是只靠点和线来绘制出的工程平面图缺少立体感,并不利于工程数据的分析。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可以绘制出更加立体且形象的工程平面图,对于勘察地点的属性分析更加有利。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还可以绘制出三维地质剖面图,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剖面图更加全面、精准且直观,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对图形进行翻转以及收缩操作,比起只能针对一个剖面来分析的传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更加利于工作人员的分析工作。
4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岩土工程当中,在对勘察数据的储存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与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比起来,地理信息系统更加便捷且高效,同时对地形的可视化处理以及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分析是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无法比较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岩土工程当中,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效率以及对勘察数据的保存和管理能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深入发展,相信将来地理信息系统必将更加完善且精确,在地理信息系统对岩土勘察方面的服务能力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文娟,刘宗霞,卢正广.地理信息系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0(06):116~117.
[2]吕治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87,95.
一、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归档管理
1.执行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数字档案入库质量。严格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数字化档案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统一性。确保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的权威性。
2.定期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如利用杀毒软件对系统及存储数据进行病毒查杀,检查存储介质是否有划痕,数据是否丢失。
3.严格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异地存储管理模式。严格对图纸档案(包括:纸质测绘记录、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和电子档案(是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的)异地存储管理,确保成果提供、保管、备份及安全。
4.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保证成果数据统一完整。在对基本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等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归档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其对应的版本、数据格式、技术要求等对应统一。
二、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藏信息化的流程
1.执行相关行业标准和规定,采集完整数据。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藏现代化、信息化,首先,要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帐清物符,使之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再按照测绘、档案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开展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的整理、组卷、归档和数字化处理,采集完整性好、资料翔实的目录数据成果,并对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建立档案检索体系,初步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开展测绘地理档案信息化调研,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系统数据库建设。在完成目录数据成果采集后,要开展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调研、编写系统设计书等工作,完成系统数据库建设,建立参考模型、工作流引擎、全文搜索引擎、SOA、GIS等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基于空间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信息管理、基于图形化的虚拟库房管理、基于地理位置主动服务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更新通知、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异构多源数字化成果的管理和利用。
3.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收、验、分和归档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归档前,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验收时,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地理信息材料,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整理立卷要求。然后,对“数字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的建设模式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对资料档案的“进、管、出”一体化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1.采集原始数据。一是利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把实地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然后整理成图。二是通过数字化仪,将原有地形图矢量化,转换成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这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档案,避免重复工作。三是用扫描仪将原有图纸直接扫描进计算机。它主要适用于要求精度不高的规划图、征地图等。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监测
前言
依托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更加丰富的测绘基准信息产品,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精度、全覆盖、三维、动态测绘基准信息的需求。通过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在地理国情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基础参考作用[1]。
1 概述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任务
(1)收集行业专题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并建立专题资料数据库。
(2)利用高分辨率、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图,建立控制资料数据库。
(3)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根据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指标要求,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在普查过程中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建立样本库。
(4)对普查形成的成果数据进行建库,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
(5)利用普查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等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及分析评价工作,同时根据有关技术规定,编制普查图集和系列图、基本统计报告、分析评价报告等。
2探讨地理国情普查的测绘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测绘事业面临着技术手段、服务层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近几年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测绘学科发展主要依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空间信息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服务方面的进步。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海岛礁联测、“天绘”和“资源j号”测绘卫星、国家1:50000基准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西部测图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天地图等10大工程既推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测绘学科的发展。
3阐述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意义
3.1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产品,加快发展车载导航、手机定位、便携式移动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位置服务产品,不断拓展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地理信息产品附加值,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承载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创造和培育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或栏目、基于数码相机的位置服务产品以及物联网位置服务产品等,满足各类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要,全面拓展地理信息消费市场[2]。
3.2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步伐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地理信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尤其要为企业参与科研活动创造经费、政策等支撑条件。
4如何加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的应用
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及国土管理工作。譬如国土资源部主页的栏目中既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管理,也有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国土规划、土地监测等栏目,还有“西部大开发”:“全球资源战略”等宏观信息,这些都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国土整治工作既有全国范围跨区域的,也有区域性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大,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所以国土整治工作要因地制宜。换句话说,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我国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相比,西部地区尽管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交通建设都比较落后,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遥感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教材对遥感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等内容的介绍比较详细。适当介绍一些航空、航天遥感相片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加深对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远距离探测、感知地理环境事物、获取图像信息的认识,理解“遥感是人的视觉的延伸”这句话的含义。要注意遥感技术在经济建设与国土整治方面应用,例如对气象、水文预报、灾情预报、农业生产预测等。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具有多维结构、时序明显等特征。GIS技术对于地图制图、空间信息处理、国土资源变化的预测和监测等方面功能强大。要认识GIS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从而加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4]。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的难度比较高,形成初步的认识即可。有条件的可让亲自操作“GPS信号接收机”,学会“实时定位”的基本方法,体验GPS技术所具有的魅力。
5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指标
5.1 数学基础
5.2 数据精度及一致性要求
5.2.1 平面精度指标
(1)正射影像的精度取决于平面精度和影像接边限差两个因素,需符合《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的要求。
(2)数据采集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Z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Z的对应程度。
5.2.2 高程精度
数字高程模型高程精度指标和要求:森林等隐蔽地区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规定的高程中误差的1.5倍计。高程中误差的两倍为采样点数据最大误差限。
5.2.3 分类精度
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覆盖分类应至少保证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应综合采用包括外业调查、交叉复核等多种措施,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数据质量。
结论
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提供在线地形图与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才能全面实现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转变。同时要进一步增强通过手机、电视、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设备等媒介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建立便捷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景小元,燕晋宁. 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理摄影要素与技法[J]. 科技信息,2013,20:204-206.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理国情普查 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027-01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我国资源、人口以及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也要求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更加准确和全面。尤其是当前资源的开发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等,要求区域地理研究者提供解决的办法。遥感技术所具备的特点有利于其在地理研究中发挥作用,这也使得地理国情普查与遥感技术的融合成为了可能。
1 遥感技术在国情地理普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遥感技术属于一种识别目标物的技术,但是它并不通过与目标物的接触来实现,而是借助探测器,对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进而处理和传递电磁波信息,达到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在国情地理普查中应用,是由于它具备了四个特点:首先,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以及区域性的特点,宏观性的特点使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成为了可能,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国情地理普查方法。同时,遥感技术又能够将区域内的空间以及地理信息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且反映出区域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遥感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遥感技术在对地理信息进行观察时,能够从空间、时相以及破断三方面形成探测网,形成的地球表面信息包括了光谱空间、地理空间以及时间空间等五维信息,人们观察以及分析问题能够更加全面。再者,遥感技术具有多波段性的特点。在对地理进行研究时,遥感器能够发出不同波段的波对地物信息进行探测,也使得探测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比如在使用可见光波段的波虽然能够较好的探测整个城市概况,但是却不能探测城市的热污染,必须使用红外遥感数据。最后,遥感技术还具有多时相性特点。在对地理信息进行普查时,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同一地理信息进行多时段的重复探测,获得同一地理位置的多时相信息,进而能够发现该地区的地理变化。
2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使用步骤
在地理研究工作当中,使用遥感技术对工作的方法影响有两点,一方面是对地理信息进行研究时,减少了户外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是对于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多,主要用来处理各种遥感数据,所以当前遥感技术在国情地理普查中应用时,多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用。在地理研究中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工作包括了五个步骤:首先要根据探测的对象以及内容来设置合适的遥感数据。此时应当注意遥感数据的选择范围应当比需要探测的区域要大,这样能够更好地分析目标区域与外部区域之间的联系。要根据目标区域中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种类以及波段,同时选择的遥感数据要不同时相,以利于对目标要素动态变化的研究。其次,处理遥感数据。在处理遥感数据时要依照研究的内容,不仅进行常规的发差强化、几何调整以及彩色合成之外,还应当提取特征信息等。第三,进行计算机以及人工识别,结合探测显示出的各种波谱特点以及影像特点,在空间、波谱以及时间上对各种要素进行识别,并且进行一定的简单分析。第四,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识别遥感信息之后,能够得到目标区域中各种要素的空间、波谱以及时间等信息,此时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拓扑分析和空间缓冲区分析。最后,要编写出有关的图件和研究报告。通过各种探测、分析得出的数据,将空间以及属性信息绘制成图,并且得出研究的结果,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3 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调查地理要素的状况
在国情地理普查中,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对环境状况以及地理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是遥感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当前,我国的地球资源卫星在半个月内就能够重复覆盖地面一次,而气象卫星重复覆盖一次的时间更短,只需要几个小时,因此能够实现天气预报的“实时”播报。我国的地学工作者在对各种自然要素进行勘察时,能够有效利用遥感技术对目标区域中的自然要素进行探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已经通过不断的使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遥感技术在地理自然要素的探测中使用更加成熟和有效。另外,在对我国特定区域的人文以及经济要素进行分析时,同样可以使用遥感技术,而且当前也已经落实到实际的应用当中,比如在城市的交通规划、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分布情况等多个方面。
3.2 为地理研究提供可靠地信息来源
地球表面的全部要素光谱特点综合就是遥感数据,当前,已经有较多的信息源,其中使用比较普遍的有法国的SPOT,美国的NOAA以及Landsat-TM,这些信息源的空间分辨力分别达到了10 m、1000 m以及30 m,另外中巴资源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了20 m,已经完全满足对区域地理研究。所以,在我国国情地理普查当中,遥感数据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信息源。
3.3 研究区域动态发展
在20世纪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航空遥感,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卫星遥感开始出现。而卫星遥感的出现以及发展,使地理研究中应用遥感技术成为了可能。虽然航空遥感发展要早于卫星遥感,但是由于航空遥感的探测高低不够,所以也导致了其拍摄的范围过小,受到局限,不能产生系列的、大面积的资料。而卫星遥感则能够在较高的高度进行拍摄,覆盖面积广泛,而且重复间隔时间段,能够轻易获取同一地区所有要素的不同时相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得,能够有利于对各要素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3.4 分析目标区域内经济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虽然,通过遥感技术对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文要素、自然环境以及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研究比较少,但是遥感技术今后在这方面的应用会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通过遥感数据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可行的。因为区域当中的全部能够探测到的要素都能够被遥感数据所记录,而且每一种数据均为多要素光谱或者但要素光谱特征的综合,因此能够使用这些数据对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比如可以分析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联系等。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在国情地理普查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在当前,遥感技术能够有效探测区域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提供信息源,有利于发现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提供的多时相数据对区域要素动态研究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遥感技术在我国国情地理普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将来还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新运.城市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SOA;设计;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为SOA),是一个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的构件模型[1]。其包含运行环境、编程模型、架构风格和相关方法论等在内的一整套新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和环境,涵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建模-开发-整合-部署-运行-管理。SOA以服务为核心,来实现的IT系统更灵活、更易于重用、更好(也更快)地应对变化。
2.地理信息系统对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需求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渐从工程应用转向行业和社会化应用,而地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推动GIS应用扩展到了各个应用领域和广泛的地理区域。由于长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支持、信息交流、资源管理与评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等方面凸现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其业务中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处理和决策分析,因此对地理信息的开放式访问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能够将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处理功能给企业内部使用,并且达到节约资源,方便系统的集中管理、使用和扩展的目的,则需要将桌面版的地理信息功能扩展到服务器端,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由Web Services提供的地理信息资源和功能,可以根据其接口的描述调用服务的功能,实现功能的集成与系统的快速构建,节约大量的资源[2]。因此,设计基于SOA架构的地理信息展示系统是相当有必要的。
3.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在设计时,将按照国家保密局和国办的有关规范要求,从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行统一的安全考虑,对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和角色进行严格、合理的规定和划分,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的审核、对用户行为、基本信息单元的存取进行严格的监控与审计。具体的原则如下:
(1)开放性。软件的发展将是连续的,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设计,保证未来系统扩展及二次开发,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与发展。
(2)安全可靠性。系统采用成熟和应用广泛的技术平台,加上完善的安全设计,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标准性和先进性。软件采用的技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其发展能力,并具有良好便捷的升级能力,选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应用软件均具有先进性及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同时注意采用多种国家标准和工业标准,确保系统的标准性和安全性。
3.2.SOA结构的特点
(1)开放式集成。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地理信息的部署可以不管其它子系统使用什么开发语言,也不管这些子系统分布在互联网的哪些地方。只要根据其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地理信息展示系统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向这些接口发出http请求,快速得到响应结果,然后把返回信息动态地组合在一张地图上,全面呈现给用户。
(2)纵向多级、横向网格。采用SOA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地理信息展示平台的分布式数据管理体系将有很大的改进。采取跨平台的“纵向多级、横向网格”的组网方案,在每一级服务器之间、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采用了“松耦合”方式。同时,把“进行数据存取操作”变为“请求数据存取服务”,谁管理数据谁提供服务,从而解决网格节点之间、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库不通的问题。此外,还可实现由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平台、不同数据大小产生的“异构数据库”的增量更新与同步。
(3)组件化开发。在二次开发方面,地理信息展示系统向SOA转化表现为采用全组件化的二次开发模式,而且组件细粒度更细。各种被定义的功能组件大都采用了标准的COM接口,在进行二次开发时,可以使用Java,Dotnet和Domino等各种开发语言。通过面向“服务”的应用开发框架模型以及更细粒度的组件,能够简单地定制将各种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降低开发成本。
4. 系统功能
4.1实现电子地图功能
SOA系统可以实现在地图上进行移动、放大、缩小、测距等操作。支持地图要素检索与自动定位,作业场所信息显示,视频信息显示,地图图层控制,地图标签标注 ,地图输出,监控目标选择与自动定位 ,联动报警。
4.2提供生产、气象信息内容
该系统提供的生产、气象信息包括海上作业平台实时生产信息、海上实时气象信息、姿态采集信息。并嵌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气象预报信息。
4.3存有应急资料
系统收集并整理了应急指挥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文档,并进行统一的归类分档,建立统一的应急资料支持数据库。
4.4支持台风预警
在海图上直观的展现台风运行轨迹,为海上作业人员提供准确直观的台风运行信息。下图是台风“红霞”迅速从南海北部海域,向内陆移动的路径及影响范围。如图4所示。
4.5具有防碰撞预警和海上辅助搜救功能
为了避免海上船只与平台之间的碰撞事故,在每个海上平台安全距离以内,如果进入该区域的船舶当航速大于X节且真航向靠台时,发生预警,避免海上平台碰撞安全事故。而当发生海难及危险事故时,本系统可以直观反映在事故现场周围的船只或平台,以便最快最有效的组织救援力量。
4.6辅助决策与指挥功能
辅助决策与指挥提供的数据有:电子地图信息,显示二、三维数据或模型,如图5所示;SADA等生产数据;数学模型;历史资料库;资源的快速查询,用于及时联系和调配抢修资源;路径分析;报告及存档等。
5.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对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来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技术。通过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端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工作流、功能等的服务以及网络共享,以Web Services的形式给GIS行业以及非GIS行业的用户提供非常专业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功能,节约资源,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帮助各行各业实现地理信息的浏览与基于空间位置的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并且通过降低GIS行业的开发和应用门槛,拓宽GIS的应用市场,使GIS在各行各业逐渐普及,为大众所接受,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淑清. 面向服务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与应用[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5.
摘 要: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已经成为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各行各业的基本工具。本文在分析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专业学科背景等问题的基础上,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1、非GIS专业开设GIS课程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1]。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兴起,经过50多年的发展,GIS已经渗透到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各个行业,成为各个行业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使得GIS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2]。相对于GIS专业的学生,非GIS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GIS先行课程如计算机、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等知识不甚了解。导致非GIS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抓不住重点,觉得理论性太强,学习很吃力,和本专业联系不大,不敢兴趣。所以非GIS专业的GIS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必须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
2、课程教学安排的探讨
非GIS课程的设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常采用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和编辑等基本内容和方法,熟悉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以GIS软件为基本工具,解决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根据专业需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实纲,确定合理的课时、学分、授课方式、实验内容等,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内容的筛选,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进行合理课时分配,确定考核形式和要求。
2.1教学内容组织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型边缘学科,其显著特点是多学科集成,涉及的知识面广,发展与内容更新的速度快,渗透性和空间抽象性强,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对于非GIS专业而言,由于专业课程的限制,在基本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编制非GIS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应考虑非GIS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让学生了解GIS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GIS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GIS的数据来源,利用GIS专业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编辑、空间分析以及GIS产品的制作与输出的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模型与建模等部分内容。培养非GIS专业学生利用GIS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意识,增强学生利用GIS处理本专业基本问题的能力。
2.2理论教学模式
非GIS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行式上,采取讲解、演示、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形式,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GIS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对比学生熟悉的选课以及查询成绩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让其了解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非GIS专业开展GIS课程的目的是为其专业提供一个GIS分析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用来解决其专业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讲解GIS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利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特点。但是,在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相关的应用案例。
2.3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上机实验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许多内容如数据采集、编辑、空间查询与分析、地图的编制与输出等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同学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实验内容设计除与教学内容同步外,还应与相关专业紧密结合,最好是以学生所学专业问题为实验目标,选取适量的实验数据,通过GIS的不同专业软件操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软件一般选择比较成熟的ESRI公司的ArcView软件和ArcGIS软件。从简到难,要求学生对这2款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以及一般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熟练的操作。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实验的具体内容应尽可能地与其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GIS知识,与专业相结合来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GIS理论知识和本专业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不但加深了对GIS的基本功能的了解,而且能够利用GIS工具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4考核方式上选择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拓宽在GIS领域的知识,就必须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使考试方式灵活多样。要抛开传统的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考试形式,针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采用如课后作业、实验成果、读书报告、设计、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考核行式。这样使学生能抛开课本,养成随时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并能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针对考试的内容要合理的选取: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还需要考核学生与实验相关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风气,能较好的体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由于GIS本身的特点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以及GIS空间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GIS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所应用。然而针对不同专业和技术背景的人员,对GIS的理论及应用的掌握是有所不同的。非GIS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从多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和优化。另外,加强GIS授课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相关专业水平,也是促进GIS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汤国安.赵牡丹.杨昕.周毅等.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进展、特点与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4.
[3] 邬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陈建飞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贾泽露.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J].测绘科学,2008.33(5)230-232.
[关键词]地理国情 监测 3S技术 遥感数据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51-1
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定于2013年-2015年期间开展,随着这一通知的下发,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起来,这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测绘高新技术是保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技术保障,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系统研究与全面掌握高新测绘技术,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1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是一种综合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导航技术等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主要以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即GPS、GIS、RS等技术,动态获取、分析以及评估城镇化、土地利用率、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布局等地理要素信息,以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其中,GPS技术能够快速且精确地提供地理国情监测中所需的点、线、面等三维坐标信息,具有监测的效率高与精度高等特点;GIS技术对监测的各类信息进行分层分级的高效管理,并能将监测的地理信息实行组合分析、修改更新等处理。“可视化”功能是GIS技术最为显著的功能,它能够以计算机屏幕为载体,实现地图上地理信息的再现,并可实现各类地理信息的动态监测。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输入、编辑、预处理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功能,在地理情报普查工作中,进行灾害监测、区域以及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评价等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在地理情报监测中,常用的RS技术主要包括地面遥感技术、航空或航天摇撼技术几种,可以对地表各类现象以及地物进行远距离识别与测控,在地理情报监测中,主要应用于估测作物产量以及调查植被、海洋资源等。可见,在地理情报普查工作中,综合运用3S技术,可实时动态获取各类地理要素信息,并全面监测与评价污染排放、资源消耗以及粮食安全等信息,从而为国家各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2飞艇遥感信息系统与基于云计算的空间运行系统
为促进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实践“构建测绘强国,强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我国加强了遥感信息系统的建设。例如,2011年,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与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双边合作,在吸收国内外关于遥感系统、有人飞艇以及无人飞艇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飞艇遥感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一高新测绘技术的研制可为我国地理国情信息检测与普查工作提供装备与技术支撑。除加强对遥感系统的建设之外,对多尺度、类型各样的遥感影像数据等海量的遥感数据实施自动化解译与分类,是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应以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情况,积极建设各地区的地理要素的特征数据库以及遥感数据解译知识库等,提高各类地理国情信息统计分析的综合能力。
同时,在地理国情监测具有监测精度要求高、监测效率要求高以及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在监测中,要高效高精度地处理大量的DEM数据、矢量线划数据、遥感数据等各类数据,积极构建一种成本低廉、高效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而云计算技术的产生使这种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建设成为了可能。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建设包括数据的高速存储、传输网络、计算机群等在内的云处理平台,通过服务集中、资源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高速处理。在基于云计算的空间运行系统的建设中,分布式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系统与多任务地理信息数据并行处理系统,是该空间运行系统的两大核心部分。
3无人飞机航摄系统与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的应用
当前,在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专业的遥感影像获取网络,该服务网络系统主要应用无人飞机航摄系统的队伍(对于三十支)组成,在地理情报监测中,通过各种数字遥感设备(如负载数码相机等)进行记录,并以遥感数据处理技术为载体,对记录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同步传输,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地理国情的目标,为我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灾工作中,提供灾情遥感监测的测绘保障服务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我国与2011年研制了一种提供区域测绘服务保障的移动式应急测绘装备――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该服务保障装备综合了各种先进的测绘技术,如全球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为全面掌握灾情,以有效开展抢险救灾指挥工作,该装备设计了移动会议系统、应急运输保障系统等七个子系统,是我国地理信息测绘中应急保障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测绘高新技术是重要的技术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系统建设,在已有的技术成果基础之上,积极会发技术优势,开发新技术,确保地理国情监测的时效性与精细化,促进监测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维森.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J].地理信息世界,2013,(5):11-14.
[2]韩尚.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工作之间的关系探讨[J].地球,2012,(10):33-34.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矛盾
1 测绘信息的重要性
我们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区、经济区、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之初往往对基础地理信息重要性和测绘技术保障矛盾了解不多,并且也了解不深,对其重要性认识更加是非常不足,因此,往往潜在重项目引进立项,重有形建设,而轻设计规划、更轻基础测绘的状况。特别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在组建开发区、工业区之初,由于急于上项目,对测绘方面,总认为只要有张地形图就好,不管它是新图还是旧图,不管其成图精度、可靠性如何。甚至没有地形图就先拼凑一下,先上了项目再说。孰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怎能保证整个建设期间和建设完成后的运行不潜在极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必要的建设。
我国《测绘法》指出: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近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日益与测绘专业技术相融汇,测绘科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已不再只局限于“测量”和“制图”等简单的单一学科,而是包括地理和空间信息的获取、汇总、分析、处理、资料录用等程序,形成数据库、软件智能人性化产品、分发及利用的综合性学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显然已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和信息来源,同时为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规划、市民生活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可以说确实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关键作用。
2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
2.1经费矛盾
城市的开发建设,常遇到的是经费不足。特别是建设初期百事待兴,经费十分有限,一方面到处挖掘和努力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处处节约开支,总体建设要设计,要规划,要测绘,对于测绘地理信息建设这一块,尽管是基础的基础,但毕竟相对而言“看不见、摸不着”,再加上我们负责建设的行政领导有时对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的保障方面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往往在测绘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这样势必使得规划、设计、征地、建设建立在基础测绘相对极为薄弱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需要测绘更新地形图时却用很旧的地形图进行修修补补;需要进行整体控制测量并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时,却采用任意坐标系统简单地进行控制测量,甚至没做控制测量;需要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详规设计时,却采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粗略放大替代;需要正规的、有资质有质量保证的测绘队伍测量,却聘请一些费用较便宜的杂牌挂靠的测绘队伍去测量,质量难以保证。凡此种种,实质上使得建设基础建立在松软不牢靠的沙地上。
2.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源与更新矛盾
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信息快速更新是保持信息系统现势性的关键,如果系统的信息保持不变,系统会老化,提供系统误导的信息数据,甚至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保持系统的现势性是关系到它持续发展的矛盾。当前,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矛盾已成为系统建设的核心矛盾。要解决更新矛盾,作为测绘部门来说,就要明确更新策略,采用什么样策略才能保证信息现势性。在这方面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制定更新策略:
2.2.1 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的建立。充分利用退休测绘人力资源或利用城市中的各办事处的城管或规划员,对本管辖区域内的房屋、道路等地形要素监视(巡视),发现变化,通知测绘院立即更新,以此来建立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
2.2.2 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各城市都有一支专业的测绘队伍满足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可通过工程测量和竣工测量,实现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
2.2.3 常规的大规模更新。由于现在已是数据产品,原来的模拟图的更新策略很难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要想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做好服务,就应制定与数字产品相适应的更新策略。
2.3 可持续发展矛盾
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数据服务中建立自身造血机能,就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服务的逐步产业化也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服务产业化的核心是服务有偿化,服务有偿化可以使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自身造血机能,逐步的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2.4海量数据存储矛盾
随着“4D”产品的生产,数据量会愈来愈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海量数据存储矛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磁盘阵列和大容量的磁带库,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可采用硬盘和磁带,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备份。
2.5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主要是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重点是防病毒、防黑客人侵,一般都采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措施来保证安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防黑客入侵,防黑客人侵不但要防外部黑客入侵,还要防内部黑客入侵,一般人对外部黑客防范比较重视,但对要防内部黑客入侵防范都不太重视,我们认为内部黑客一旦入侵比外部黑客入侵更危险,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在购置防火墙时,一定要考虑有防内部黑客的功能。
3 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要抓住机遇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得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前所未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旺盛需求也是前所未有。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建设数字城市等多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副总理专程视察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等部门加大了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显著提高。这些都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必须有赖于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需要准确、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4 结束语
城市是一个地区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源地,在整体的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性的作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一定要提升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然而加快城市建设发展,往往与科学的计策紧密联系。要做到科学决策,又与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分不开;而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及测绘技术保障。所以,及时有效的解决绘测地理信息技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对于今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东轮,杜法亮.地理信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02).
[2]徐开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