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

第1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中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既基础又专业的双重角色。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但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的最基本的管理、安全等特点却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应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如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教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第3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当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早日与发达国家接轨,必须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教育网络化等各方面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金融与商务电子化、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悉网络协议以及网络的一些具体应用,掌握网络组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依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后,可将该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部分。

结合培养目标,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在课程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把握计算机网络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高职高专理论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应用四个部分。其中,网络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重点介绍以太网技术和交换与虚拟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重点介绍广域网技术,网络应用部分重点介绍TCP/IP协议体系和网络系统与服务等。在这四个部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Internet接入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使整个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结合能力培养,按阶段组织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可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悉网络架构,识别常用网络设备;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测试等技术,以太网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构建、安装、配置、测试技术、子网划分技术等;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技术;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的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FTP的配置、Web站点的配置、电子邮件系统的配置技术及网络安全维护技能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因此,在每个理论教学模块结束后,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经过不断的、积极的探索,改变以往单一、单调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的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根据理论知识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概念较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与网络基础理论的应用息息相关的新技术,例如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安全、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热门方向,可在教师的综合指导下,以单个学生或分组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式的自学,使其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对专业新动向的敏感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题目难度要适中,太难或太容易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2)专题要贴近实际应用,符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其发展方向;(3)强调必须经过充分思考,防止个别学生照抄照搬现成的文章。为防止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交的论文打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借此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认真思考。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避免计算机网络原理部分的枯燥乏味,应该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理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理解全面,记忆深刻。可以参照国家级精品课的标准,使用PPT、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实授课过程,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采取互动式、启发式等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问制度化,并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与期末成绩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教师自问自答;二是问学生,在关键点提出难易适中、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活跃思维;四是在下课前给学生提出课后思考题,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余时间。另外,在习题课上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并讨论题目。这种方式除了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言的锻炼机会外,还可以使教师真正了解什么知识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和迫切想要掌握的,以便及时调整讲课方式和知识重点。

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高职高专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强调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并被广泛承认的认证考试。具体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余,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对就业有帮助的认证考试,如微软认证、思科认证、网络设计师考试、锐捷认证等。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的习题课上,教师提供相关认证考试的理论与实际题目,并予以讲解。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证考试的形式及题目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找到具体的方向,增强考试的信心。

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网络系统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重点讲解一个现成的网络,如校园网。从建网的背景、拓扑结构、主要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选择、各主要站点的配置(操作系统、协议、管理软件等)到日常维护,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再结合日常的应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突出实用部分,把模拟组建和管理局域网作为实验的重点。根据事先制定的实验实训大纲,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组建计算机网络打好基础。

改变传统考试方式,推进考试改革

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形式存在很多弊端,早已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此我们采取了分阶段的考试方法。在每个理论模块学习结束后,针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时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终结性教学测评方式向形成性教学测评方式转变,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小论文、阶段考核、评价专题发言以及实验实习报告等,增加平时成绩所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高职高专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如何使《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如何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技能,应该是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课题,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总结,虚心学习成功经验,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1.学校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开设比例失调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指导学生实习操作的理论基础,也是动手操作的理论依据。而我国普遍存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现状,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只会加重学生对枯燥无味知识的厌恶,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蓝领”紧缺人才的需求,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不看重,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培养不出的局面。

2.计算机教学中硬件资源严重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因办学条件限制,往往对计算机教学必要的硬件设施配备不齐,无法及时更新换代,无法满足师生正常的实训要求。尤其在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条件简陋、设备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新,学校不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不能“走出去、请进来”,日常教学生产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原始”阶段。如进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实习时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只好就书本进行理论教学,而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有机结合。同时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不够健全,加之学校计算机设备没有连接互联网等,理论教学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方式。

3.落后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专业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几乎全是纯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丧失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而被动接受知识,待让学生动手实习时,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职业中学要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走出校门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显然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技术实践没有多大关系,没能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二、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实习的改进措施与方法

作为实践性很强科目的实习课老师,我们应尽快转变先讲后练的传统实训模式,探索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的实训模式。在日常实训中围绕“动”字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中做、做中学,在互动中体验、探究、收获。

1.重新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结构

根据职业中学学生培养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合理分配职业中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如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应调整为60:100;《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30:50;《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5:35;《计算机原理》应以理论课为主;《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60:100;《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0:60;《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理论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0:60;当然每门课程开设的总课时各校不一样,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调整,不过重点应放在实训课上。

2.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企业挑人的满意度,这就要求实训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掌握技术发展的前沿和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一方面由学校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单位,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问题;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和考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改变多年来教学落后于实践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精心预设学生的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师在实训前应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适应学生人格发展特征的实习活动。如有些枯燥无味、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灵活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获取知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先进行Word的学习(理论与实习结合),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等技术,对于这些形象直观、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经常组织兴趣浓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举行“汉字录入比赛”,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提高录入速度;为熟悉Word文字处理能力进行图文混排等比赛。巧妙的活动预设,多样的实训方式,丰富多彩的比赛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C/S;B/S;文件上传;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066-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n-post Practice Management Based on C/S and B/S Mixed Model

LI Guang-jie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pace-time gap of on-post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meet the timely information demands of an intership process,the article, using C/S and B/S hybrid mode, asp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designs and builds a system for on-post practice management. This system can manage and monitor the whole on-post practice process, which can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n-post practice management.

Key words: On-post practice; C/S; B/S; file upload; managing platform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与校内生产实训、实习相比,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环境,与此同时,学生分布相对分散,实习时间及内容安排也不统一,给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如何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结合,运用网络技术,搭建高效、安全、实时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实施,凸显校企双主体地位,实现校企资源的共建共管,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角色互动,为实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时管理和监控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设计过程中,重点体现交互性、开放性等设计原则,并以下列各点为系统的设计目标:(1)实用性和可行性。必须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实用性放在首位,既要便于用户使用,又要便于系统管理。(2)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3)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为适应顶岗实习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的需要,管理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平滑可扩充性。其中技术架构要考虑保护现有系统的投资,并且灵活可扩展,支持系统的嵌入、集成、覆盖的开发方式。

2系统整体架构

C/S模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整个工作分布在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上共同执行,而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层次组成,采用HTTP协议通信,能有效提高用户使用系统的方便性。[1]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了C/S和B/S混合模式,将B/S与C/S的优势集成在一个平台中,优化地开发了控台管理和Web信息管理两个子系统,具有数据源兼容和可扩展接口的特点,利用多线程机制、局域网监控等技术实现了平台的强大功能。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数据处理,可以由客户端和WEB数据库进行交替的数据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服务器的负担。浏览器端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向数据库请求和提交数据,所有的计算在服务器端完成,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并且使系统的升级变得轻松、简易。

图1

3平台各功能模块描述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包含系统管理、选课模块、作业模块、成绩系统、定位系统、邮件系统和数据分析7个功能模块(图2)。

图2

3.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用户权限设置及基础数据维护。用户包括管理员、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学生、系(院)及教务处。

3.2选课模块

选课模块包含分组设置和学生选课两部分。分组设置是按专业按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分组,如一个专业共100名学生,按一名教师指导20名学生计,该专业一共可分为5组。分组设置好以后,该专业下学生在该专业内选课,其实就是选择校内指导老师。

3.3作业模块

作业模块用于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周志和顶岗实习报告的提交,学生将相关资料提交到系统后,校内指导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查看,帮助校内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现状及顶岗实习具体情况,并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对提交资料进行批阅。

3.4成绩系统模块

通过定制考评指标、比例,对学生考评包括校外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和顶岗实习答辩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校外指导老师录入,后两部分由校内指导老师录入。定制考评指标:系可以根据专业特征,在系统中设置不同字段所对应的指标,如字段A:学生思想,字段B:学生考勤情况,字段C: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校外指导老师分项填写成绩后,保存提交生成校外指导老师成绩到cjb1,同样,校内指导老师一样,提交后生成校内指导老师成绩提交到可置于成绩表2,最终,答辩成绩,有一个总提交按钮,由校内指导老师录入,三部分成绩自动生成总评,提交到学生总成绩表(cjb)中。

3.5定位系统模块

考虑到能够监控到学生所在区域及工作场景片段,增加了实时的GPS定位和视频功能,预留了接口,可以实现与我校电子通信工程系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了“翼岗通”3G技术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对接。通过该平台,校内指导老师可以实时查询学生所在区域,并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利用视频功能,可以远距离看到学生真实的工作场景,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问题解答。

3.6邮件系统模块

通过邮件系统,实现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实时和离线交流。当双方都在线时,使用即时消息界面基于UDP协议实现师生互动,确保信息交流的速度和实时性。但由于没有服务器参与,交流信息不能保留在服务器中。当师生一方不在线时,将信息储存在服务器端,并在上线后获取留言信息。[2]另外,实现批量留言功能,指导老师可以向本组全部学生或者部分学生公告或通知,学生也可以向指导老师或其它同学留言。

3.7数据分析模块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有效集成了顶岗实习数据,具备强大数据统计和报表打印功能,如可以按学校用户、系(院)用户、教师用户统计查询和打印学生顶岗实习率、实习区域、专业对口比、工资情况、是否合作单位等数据,可以查询和打印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周志、顶岗实习报告等。

4系统关键技术及实现

4.1 ASP及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WEB服务器端开发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设计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技术通过把HTML、Vbscript、Jscript、ActiveX组件等有机地组合,从而生成能够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端获得标准的HTML页面。

ADO (ActiveX Data Objects)是一个用于存取数据源的COM组件,使用ADO和ODBC驱动程序,通过编码,实现连接数据库。这里要用到connection对象,通过对该对象属性和方法的调用,来打开、关闭与数据库的连接。本系统中数据库连接的实现如下:

1)创建connection对象

<%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

2)使用Open方法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

Conn. ConnectionString="DSN=DGSXSource;ID=sa;PWD="" "

Conn.Open

%>

4.2文件上传技术

为了实现顶岗实习中文档、图片等文件的上传,对比现有的基于VB开发的文件上传组件、基于HTTP协议和基于ASP技术的文件上传后,本系统采用了ASP中的adodb.stream实现指导老师和顶岗实习学生的文件上传。代码如下:

<%

Function GetFileName(ByVal strFile)

If strFile <> "" Then

GetFileName = mid(strFile,InStrRev(strFile, "\")+1)

Else

GetFileName = ""

End If

End function

strFileName = Request.Form("file1")

Set objStream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Stream")

objStream.Type = 1 ’ adTypeBinary

objStream.Open

objStream.LoadFromFile strFileName

objStream.SaveToFile Server.MapPath(GetFileName(strFileName)),2

objStream.Close

%>

5结论

利用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进行进行数字化、科学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摆脱了顶岗实习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集成了各种资源,为学生、校外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学校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实现了在线教学和指导,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平台实现了顶岗实习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延时到实时、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学生、老师、企业和学校的互动并结合实际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结果表明,本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053-03

作者:胡娅丽,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办公室;湖南,长沙,410014

学籍档案管理是教学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均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进步,高校改革的深化,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和适时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研究学籍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拓展新的工作途径,充实新的工作内容,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配的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招生计划、新生名册等;(2)在校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考试成绩卡,学生学籍变更(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等)的材料;(3)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情况和所获证书统计表;(4)各年级实习计划和实习单位合同、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5)学生奖惩材料:获奖、评优、处分等;(6)毕业证书和发放登记表:(7)毕业分配单位统计表和签约单位合同;(8)扩展材料――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情况:使用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意见、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优秀毕业生情况和典型事迹等。

(二)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作用

学籍档案对个人、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大价值。(1)对个人而言,学籍档案记录的内容是评价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的依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了解学籍制度,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遵循有关规则,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籍档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真实情况的证明,学校可据此为学生开具相关证明。(2)对学校而言,学籍档案的建设是学校基础性建设之一,学籍档案的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好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可引导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降低学校管理成本。・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学籍档案的管理,可大大提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3)对社会而言,学籍档案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籍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学校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对学籍档案工作在宏观上普遍比较重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不仅安排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学历高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硬件设施条件。但是,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在微观的具体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籍档案自身的问题

1、学籍档案繁杂:这是由目前高校自身的教育形式决定的。许多高校不仅有学历教育,还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又分脱产学习的全日制教育和业余学习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又包括大专教育、专升本教育、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名目则更多,如短期培训、单科教育、证书教育、职业技能认证等。而每个学员的个人档案又包括新生录取审批表、登记表、名册(含照片)、学籍变动档案(如转学、休学、复学、转专业等)、在校各科成绩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短期学员名册、成绩册、结业名册等。如此,学员从入学到毕业所形成的学籍档案材料就相当繁杂。

2、学籍档案缺损: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缺损表现在材料不齐全,不完整。有些学院、分校在填写学籍档案材料时,没有逐一填满;有的竟然在毕业生名册上没有填写毕业生情况,给日后的学历核实、查找带来了困难。

3、学籍档案模糊:学籍档案除漏填现象比较严重之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填写时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而且多处有涂改的痕迹。有的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时间长了档案内容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客观上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凭证效用。

(二)学籍档案管理问题

1、学籍档案整理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编排混乱,同一学院的档案材料年度互相穿插: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组卷没有严格规定,没有按学院(或分校)、系、专业的层级关系组卷,有时两、三个系、或几个专业一起组卷。

2、学籍档案管理不严:在学籍档案里竟然发现有假材料,还有篡改学籍的现象,严重违背档案真实性的特点。每年开展干部学历、学位档案核查,档案部门就可能发现不少假毕业证书、假证明。这虽然绝大多数是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行为,但是与高校部门操作不当、管理不严也有一定的关系。

3、学籍档案检索不先进:高校自2001年实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之后,1991年(含1991)以后的学籍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电脑检索,查询十分便利。但1991年前的学籍档案资料却仍是手工查找,加上以前的档案资料杂乱、不规范,使得查找相当困难。

三、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增强学习意识:既要学习相关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保证工作中能依法办事,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等专业技能;既要坚持孜孜不倦地自学,又要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

(二)增强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摆正心态,绝不能唯利是图。

(三)增强政治和法律意识:学生学籍管理有着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学籍管理工作者的一切行为都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四)增强创新意识:在学籍管理工作上,一些旧的学籍管理文件、学籍管理方法和学籍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大胆改革。学籍管理工作 者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和旧手段,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学籍管理工作中。

(五)增强统计分析意识: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用好统计知识和统计分析手段,及时、真实、准确地为学校有关领导提供有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成情况的资料统计以及分析结果,以便领导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运用好现代化技术: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非常困难,为此,可以运用适合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

四、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办法

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细则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使之日趋完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对学生提出更高、更符合时展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做好原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学籍档案具有周期长、头绪多、问题杂的特点。为了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从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做起。要做好这一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学籍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各部门上报的有关材料、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信。二是要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对各部门教学管理人员,职能处、室与学籍档案工作有联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应该收集什么材料,何时上交,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三是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分明,调动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要根据不同档案的分类,设计相应的材料收集上报表格,以便及时汇总,归入档案。

(三)加强学生考核管理工作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注意健全和完善考核命题制度,加快考试科学化进程;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并实行口试、论文答辩、演讲等多种考试形式;加强考试和考场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对考试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认真组织好集中阅卷登分工作和缓考、补考工作。

(四)做好学生成绩管理工作

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登载检查工作,对学生缺考、作弊、补考科目一定要如实记载;对学生各科考核成绩要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籍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登记,并载入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对成绩的查询、修改一定要严格履行学籍管理规定的手续。

(五)做好学籍异动工作

在对学生进行学籍异动处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管是留降级还是退学处理,都必须坚持“教育先行”的主导思想,要把相关处理看作是教育手段,鼓舞学生进步,而不是机械的处罚,让学生厌学。

(六)做好毕业质量把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