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

第1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2012年,旗委、政府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在全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选取松塔沟村、富吉村等16个村进行打造,按照以点带面、总结经验、示范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全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力争打造一批全市乃至全区新农村典型示范村。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科学发展

旗委、政府以“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加大新村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社区化管理”为重点,深入实施“统、扶、建、改、配、延、提、管”工程,努力建设整洁宜居新农村。

一是实施“统筹规划”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统筹村屯布局、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特色的原则,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村屯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运作,制定出台《阿荣旗2012年新农村示范村房屋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强力推进,力促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二是实施“扶持产业”工程。按照“一村一品”规划目标,大力发展“乳、肉、米、豆、薯、鹅、蚕、瓜、果、药”十大富民产业,培育确定了加工贸易型、设施农业型、商贸旅游型、农牧主导型乡村,确保每个示范村都形成2—3个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初步构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结合实施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积极培育和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村屯和示范园区,实现种植业进项目区、养殖业进小区、产业化项目进园区,重点培育打造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示范村。

三是实施“建设新村”工程。结合示范村的自然、地域、资源等实际,在科学规划村庄建设的基础上,以突出向城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为重点,坚持旧址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整合移民搬迁、危草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贴、项目支持、贷款协助、农民自筹等方式,全力推进旧房新建、危房改造建设。

四是实施“改善设施”工程。对原有房屋及村屯规划基础相对较好的示范村,采取“穿靴戴帽”方式,着力改善房屋立面造型,改建院墙、边沟。通过有效整合交通、水利、扶贫开发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道路、通水、通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房屋立面造型及院墙、边沟改建率达到100%;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互联网率实现100%。

五是实施“配套建设”工程。按照“彰显特色、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注重品位”的要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村无线调频广播入屯工程、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工程等,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示范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六是实施“延伸公共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和救助机制,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实现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网点到自然屯的目标。

七是实施“提高素质”工程。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示范村“两委”班子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致富的本领。以阳光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八是实施“管理保障”工程。建立以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监管、土地流转、新增耕地规范管理与保护治理、“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农业科技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农村民生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将“三资”监管、土地流转、社会保障、惠民“一卡通”、民政事务、新农合、农牧业服务、综治等20余项涉农事务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受理,不断提高基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同步建立示范村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各项制度,重点抓好农村社区便民利民组织机构设立、社区民主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等社会综合服务管理组织建设,全面实施“社区化”管理。

二、综合施策,多元投入,确保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施。为统筹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成立由旗委书记、旗长任组长,旗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牧、水务、林业、国土、建设、交通、教育、卫生、环保、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全旗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规划设计建设指导组、生产发展工作指导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指导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导组、工作推进督查组、定点引领部门及驻村引领工作队等6个专项工作组。同时,在全旗11个乡镇分别成立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旗、乡两级领导组织机构。对示范村建设任务细化分解,明确部门、企业、乡镇、村组和农民的具体职责分工,做到“时限、人员、任务、措施、奖惩”五落实。同时,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旗委干部的实绩考核,根据任务完成、职责履行情况实施分类考核。建立健全调度检查机制。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和工作调度力度,强化对示范村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新农村示范村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工程项目申报、建设方案确定、工程施工到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切实发挥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项目由群众申报,建设方案经群众同意,建设资金由上级项目、地方财政和受益群众共同解决,有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激发了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同时,从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旗、乡两级通过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项目,对做好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三是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全面推进示范村发展。为解决以往部门投入各自为政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各项支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注重加大对示范村的项目整合投入力度,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入和项目投建上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各单位、各部门和各乡镇在申报农村建设项目时优先考虑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对示范村申报的项目优先申报、优先实施。2012年,共争取土地整治、万亩标准粮田、养殖小区建设等国家、自治区级项目20个,集中投入到16个示范村,项目资金达2.04亿元。

四是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强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重点对示范村兴办的村级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内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公共绿化等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纳入奖补范围,给予重点支持。2008年以来,全旗累计实施院墙边沟改造、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7个,投入补贴资金1亿元,受益农民达13万人。

五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合力推进示范村建设。采取旗级领导包乡镇、单位包村的形式支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每个示范村由1名处级领导、1—2个重点企业、5个旗直部门进行引领帮扶,重点帮助和指导引领村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主导产业、谋划重点项目。同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目前,全旗16个引领工作队共为包扶引领村投入资金450万元,重点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示范村建设。积极创新非公企业服务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村主任工作,引导企业重点向村级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等方面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实现企业带农村、企官带村官、村企互动双赢。目前,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形式,共为16个示范村投入资金400万元。

第2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1.加强领导,强化督导,切实发挥组织的领导作用

为全面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乡、村层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制定下发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形成了县、乡、村及帮扶部门四级组织网络和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组建新农村建设督导组,加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推广典型经验,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考评,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指标,全面调动了全县各级组织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东辽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东辽县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划。一方面,在发展现状上规划,对全县所有的村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将全县234个行政村划为标准型、一般型和落后型三个层次,并从三个层次中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对不同类型的村确定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重点、不同的措施,从而使每个层次都有试点村和推进村,每个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不搞一张图纸、一个模式、一个方案。另一方面,在产业特色上规划,根据东辽县低山丘陵区的地貌特点,将全县234个村进行细化分类,划分为产业支撑型、城镇工业型和生态农庄型等类别,力求实现“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的目标。在农户较少、居住分散的地区推行分散村落式规划建设模式,重点突出村屯的层次美、错落感,体现农村的山水田园风光。在住户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郊和平坦开阔地区,推行农村社区式、城镇集中式等规划模式。同时,注意研究探索区域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公路沿线、集中连片,中心辐射、节点联接”的布局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试点村和推进村,重点向沿线和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村镇发展。突出打造了五个区域布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充分发挥了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均衡发展。

3.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对于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根据他们不同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进行分类指导。对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制定相对较高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扶持引导,努力使之达到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标准;对于具备加快发展基础的村,制定中等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农民通过产业培育、规模发展,实现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村容村貌的目标;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的村,制定实事求是的目标和要求,以提高收入、改善环境等急迫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东辽县还确定了“壮大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一套农民增收机制、培育一种和谐文明风尚、打造一个优美环境、建设一支过硬队伍”的“五个一”新农村建设目标,打造特色,完善功能。东辽县还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把村屯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六改四普及”(改路、改房、改墙、改水、改厕、改环境,普及清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普及太阳能、普及自来水)为抓手,优先解决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把乡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内容来抓的同时,还连续三年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对城镇街道实施秩序整顿,对村屯垃圾实施定点清运,对地表实施绿色覆盖,重点开展了绿化美化一条街、绿化美化一条路、绿化美化一个村屯、绿化美化一条河的“四个一”绿化杯等竞赛活动,美化绿化了农村环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全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4.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切实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东辽县不断强化政策的引领机制,用政策的引领作用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倾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根据全县新农村特色镇、示范村、提升屯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省、市对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要求,在前几年组织实施的“8+1”、“10+1”、“10+X”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又对全县以奖代补政策进行了完善,制定并实施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5”工程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以奖代补,增加了特色镇和提升屯的奖补项目,以奖代补政策面向全县所有特色镇、示范村、提升屯,提高了奖补数额,扩大了奖补范围,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2010年,以奖代补建设项目达到20类15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2亿元,各类奖补资金总额超过1200万元,项目总投资是奖补资金的10倍;其次在资金投入上倾斜。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东辽县将一些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打捆使用,尽量向新农村建设上倾斜。在公路桥涵、牧业小区、人畜饮水、沼气池、卫生厕所、安全粮仓、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将这些建设项目全部投向新农村特色镇和示范村,并引导各类资金向新农村投放,进行集约使用,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群众筹一点、集体经济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帮扶部门助一点和优惠政策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等办法,探索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

5.示范引导,强化宣传,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东辽县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如在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的确立上,实行自主申报,政府按梯次把关,进行动态管理,搞不搞、怎么搞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在建设资金的筹集上,积极倡导自已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鼓励自愿投资、投劳;在组织方式上,创新推广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由村民自己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增强农民的责任意识,放手让农民自己拿“大主意”,自己定“大方向”,自己做“大手笔”,建立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了农民的事农民办,农民的钱农民管。在促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东辽县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强化宣传,增强主体意识。专门抽调业务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宣传组,驻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并向每个农户发放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手册》。同时,采取制作电视专题栏目、播出《畅谈东辽新农村》电视专题片、创办《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全面介绍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加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农业局、牧业局、农机局、妇联等相关部门,以实施“新时期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广泛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意识;三是强化引导,提高参与意识。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和典型现身讲解等方式,使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投资投劳热情高涨;四是强化责任,提高管理能力。本着教育引导农民自我决策、自我作主、自我发展的原则,强化了村规民约在新时期的针对性,增强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村规民约对村民日常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

6.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发挥部门的帮扶作用

第3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3月21~30日,按照省农委党组的部署,省新农村办集中开展了2012年申报项目核查和2006年以来1000个示范村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全省共分9个组。检查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集中对接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个示范村进行2012年项目申报情况进行对接,主要了解申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原则上每村最终确定1个建设项目,保证按确定的项目和建设规模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二是查阅相关账目和座谈了解,在逐村对接过程中,对2010年和2011年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查阅账目和票据。同时对2006年以来曾享受过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补助资金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解。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和落实的整改措施。填报《100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情况表》。三是进行现场检查,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村、2012年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和2010年、2011年正在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对于新报的和新启动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要求选址科学,县级财政配套30万元以上,村自有资金充足,带户达到一定规模。

在检查之前,省里下发《关于对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申报项目实地核查的通知》(吉新农村办字〔2012〕11号),要求各地和示范村做好有关准备:一是各个示范村要把2010年和2011年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的有关账目、票据带到县(市、区)检查的现场,对于账目和票据携带不方便的,也可带复印件接受检查。二是各个示范村对2006年以来得到省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的实施情况,形成一个简要的总结材料,带到县(市、区)检查现场汇报,并交给省检查组。三是对于申报2012年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的,要求携带县级财政30万元以上支持的保证函和能够证明村有足够自筹资金的存折或相关账目,以便查阅和证实。

这次检查时间安排时间比较长,检查安排非常细,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完成核查和检查任务。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机关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专项、审计厅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审计和启动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提醒各地和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加强管理入手,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建设项目规范运行。

为了做好这次检查和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五点要求:一是要实事求是确定今年建设项目,当年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建设的项目必须能够开工,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不得串乡、串村、串项使用专项,也不准不开工或完不成建设任务,一旦发展这类问题严肃处理。二是要实事求是汇报以往建设项目,要有敢于暴露问题的勇气。主要是谈这些年来,各村得到省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情况等,对于挪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建设缩水的,甲类专项资金实施乙类项目再下甲类项目账的,工程质量没有达标等情况,要拿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把问题尽早解决。三是要抓紧项目实施。部分县(市、区)有的项目没有实施,省里已经做了调整,今年要及早启动,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已得到主管省长的审批,完全可以尽快实施,年内完成任务。四是市(州)和县(市、区)要搞好自查。省里这次检查不能代替市(州)和县(市、区)的自查,省检查组走了以后,各地要继续自查,要求必须深入到村,查阅账目和票据,要与实物必须相符,该丈量的要丈量,该检查质量的要检查质量,重点检查2009~2011年近3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做到全覆盖,3月底前必须完成任务,写出自查报告报省。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切实肩负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要深入一线,查看工程,查阅账目,做到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4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整治;示范村;村庄规划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已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村庄整治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构建现代化的村镇结构,对于农民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而,在农村的整治工作中,村庄的规划工作和建设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村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对村庄整治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过于注重城镇的规划,对于村庄的规划不够重视。尽管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基层干部对于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重集镇、轻村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干部错误地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首先就要将农村经济赶上去,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新旧建筑的混同,不仅影响村庄的面貌,也影响农村村民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现代化的新村庄建设,既注重村落布局、整体美观,更注重环境保护,能够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1.2村庄规划不合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基层干部对农村的规划认识还不够,着眼点比较低,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村庄的规划用地比较小、功能比较局限,只要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进行村庄的一般规划便可。这就严重局限了村庄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另外,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时间比较长,建设任务比较重,无法根据实际地形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许多村庄规划没有层次感和美观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农村规划方案往往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筑档次不统一,村庄与城镇之间严重脱节,造成比较常见的“农民街”“路边村”等现象。在土地规划方面,部分规划人员不清楚发展用地和农田基础用地之间的关系,导致两种土地规划相混淆,难于有效地践行现代化农村建设。1.3村庄规划资金缺乏。在新村庄建设过程中,农民收入普遍不高,村级的集体经济比较有限,这就直接影响现代化新村庄建设的发展。加上县乡镇财政部门缺乏对新村庄建设的专项资金,导致新村庄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规划编制工作时,很少考虑农民意愿,导致在新村庄的建设中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必然使得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2“示范村”整治规划思路

2.1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农村规划作为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规划编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尊重农民意愿,以新建、改造、规划控制3种形式进行编制。在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示范村”整治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建设队伍中,提升农民对“示范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宣传工作一旦到位,有利于减少建设“示范村”的阻力,加快“示范村”的建设步伐,保证建设质量。在“示范村”建设中,应始终将农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合理需求,量力而行,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推进环境治理,注重村庄改造,将村庄改造成现代化的村庄,满足时代的需求[1]。2.2注重生态保护,整治需统筹兼顾。村庄整治作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因为建设导致环境污染,还应注重供水、排污等情况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村里的古树、名人故居、遗迹等,应进行重点保护,避免被破坏。在实施农村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土地的作用,将村庄整治工作与土地的利用率相结合,尽可能集约利用土地,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2.3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发展景观风貌。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规划人员应充分认识村庄建设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性能,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考虑新农村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得新农村建筑富有时代性、地方性、文化性,充分彰显田园风光、现代建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形态。总之,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村庄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注重村庄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为村庄建设增色添彩,从而丰富新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展现现代化的农村形态[3]。2.4听取各方意见,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在建设现代化的农村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化地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考虑农民之间的邻里关系,有效地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群落。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加上农民的生活习惯,为农民构建具有浓郁乡风民情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如此既能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还能彰显现代化的农村建筑面貌,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建设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不影响已有的农居和农村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已经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中,还存在整治工作不重视、规划不合理、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发德 单位: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鲁屯镇村寨建设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建,韩铮,杨鹏.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4(5):56-59.

第5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是柳州市科技局以柳科综字[XX年]8号文件下达给我们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并以XX年010601-5号签订了《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

2、总体目标

XX年-2010年间,在我县重点建设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通过建设,达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3、主要建设内容

⑴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示范村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把示范村建设成科普培训基地;

⑵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试验、示范。

兴贤村:以桑蚕、甘蔗、水果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畜牧业。

雨卜村:以农家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以养猪业为主的种养事业。

4、课题实施村概况

兴贤村,辖7个自然屯,共有426户,人口1762人,劳动力850人,水田580亩,旱地2321亩,林地面积1100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213元,是一个以种桑养蚕、甘蔗、水果生产为主要收的行政村。

雨卜村有7个自然屯,共有350户,总人口1410人,劳动力933人,耕地面积894亩,林地面积1045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1718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毛竹和养殖业。

5、课题实施概况

两年来我们组织科技人员下乡 83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人数1353人次,免费赠送技术资料1000份、科普光碟40张。项目范围总899产值万元,毛利440万元。

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二、计划进度及实际进展情况

按照XX年010601-5课题实施合同要求,XX年.1-XX年.6 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项目工作方案,开展项目调研、进行基础材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XX年.8-2010.12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创建阶段,2010.11-2010.12为项目材料撰写及实地验收阶段。

通过两年的实施,基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考核指标任务,现将完成指标情况分述分下。

1、雨卜村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

表一:雨卜完成指标情况表

指标内容完成情况

实用技术培训

畜 牧 业

毛 竹 低 改

竹木加工效益(万元)

农民人均收(万元)

养 猪(头)

养 鸡(只)

养 鸭(只)

产 值(万元)

面 积(亩)

产 值

(万元)

指标任务

400

800

XX0

10000

40

3500

40

20

1890

实际完成

457

812

XX0

10050

194

3500

63

400

1950

完成(%)

114

102

102

105

485

100

158

XX

104

⑴指标一:成立科技培训中心,培训农民400人,到2010年,获得绿色证书的人员要占全村有效劳动力的15%以上。

第6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按照“统筹规划、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综合治理、村民自治”原则,大力推动政府公共消防管理向农村延伸,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确保全区农村消防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和谐发展,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机构

负责指导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开展。成立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区安监局、区计生委、区规划分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民政局、区消防支队及等单位分管领导

区消防支队支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消防支队。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新农村消防建设的督导及考核工作。

三、工作目标

区75个行政村应在年内全面达到新农村消防建设标准,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府办发〔〕第39号)要求。其中包括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和27个一般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基本形成覆盖镇、村的农村火灾防控网络,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工作步骤及措施

一)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9月15日-10月31日)

制定本地区新农村消防工作实施方案,各街镇应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建设目标,完成6个示范村和42个推进村义务消防队的建设,达到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详见附件3要求,30个已建队的行政村应完成消防水池或消防取水通道(取水口)建设工作。

2.第二阶段(11月1日-12月15日)

6个示范村和42个推进村应完成消防水池或消防取水通道(取水口)建设工作和消防宣传专栏、漫画的绘制建设工作。详见附件3全区75个村应完成义务消防队建设任务。

3.验收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府办发〔〕第39号)和《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要求对各地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区政府组织检查验收组。

二)工作措施

1.全面推动农村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工作

分步骤、分阶段,各镇应在年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工作,至今年年底,力争实现7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义务消防队的建设任务。结合“千百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建队任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开展:第一阶段,应在年底完成建队任务的7个行政村(其中含谷镇、石板镇、巴福镇、陶家镇、铜罐驿镇各1个,西彭镇2个)基础上,完成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的义务消防队建队任务;第二阶段,完成27个一般行政村全面完成建队任务,并达到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要求。

2.加大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全面掌握辖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器材等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各镇要立即组织各村委会开展摸排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拟订工作方案和计划,结合“千百工程”建设及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把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做到村庄整治到哪里,消防建设就跟到哪里”避免新的欠账”对已有供水管网的村,要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无供水管网的村应修建消防专用水池或结合江河、水库、池塘、蓄水池、地下水等水源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取水通道和取水口,道路宽度、荷载等方面要满足消防车(或消防摩托)通行要求,并设置明显固定标识。

3.大力加强“千百工程”推进工作

并设置消防室(可与警务室、村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员办公场所等合用)负责本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村级规划中将消防内容纳入编制内容;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建立有1台机动消防泵和必要灭火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的义务消防队;制定村民防火公约,各镇街在11月底前应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标准》详见附件1完成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的建设任务。各村委会应成立消防工作自治小组。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巡查,督促村民整改火灾隐患,宣传防灭火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4.努力构建农村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妥善解决农村病残孤寡老人、五保户集中供养过程中用火、用电安全问题。公安派出所要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消防监督执法主体地位,各镇、村要制定并实施防火安全公约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节日和火灾高发季节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督促农村火灾隐患整改。乡镇基层治安协勤员、巡防员、乡镇安监员、计划生育宣传员、义务消防队员开展消防检查、指导、宣传工作。各村、社要建立联动机制,编制一定数量的户数成立联户联防组织。

5.强化消防宣传培训

将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农村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之中,各镇、村要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内容,大力营造农村消防安全氛围。各镇、村要在有条件的道路两侧、林区入口、房屋外墙以及人员居住集中的区域刷写或悬挂消防宣传标语、消防漫画。要在每年的春耕秋收季节、重大节日以及“119消防宣传日”期间,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加大对村民的消防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分管安全的镇领导担任组长,由镇综治办、安监办、公安派出所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协调指导、检查督导本辖区新农村消防工作,要将新农村消防建设作为政府消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消防工作政绩考评的内容,定期检查考核,推动落实。要将新农村消防建设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宣传等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明确职责、加强措施

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各镇应加强对各村开展工作情况的指导和督促。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各村应严格按照“六有”基本要求加快推动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着力抓好管理体制、组织建设、人员编配、教育培训、执勤训练等规范化建设。公安消防支队应加强对各镇、村消防队伍的业务指导工作,严格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

第7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通过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沼气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2009年,我县仍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计划在全县完成3000户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农村沼气服务中心和15个农村户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为户用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进一步解决规模性养殖场因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广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实现规模性养殖场达标排放,全年至少要完成2个20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和“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沼气池、圈舍、厕所)沼气能源生态模式,不仅有效节约农民的生活用能、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快速发展,还能够有效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态富民工程。

县政府已将沼气建设列入对各乡(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抓好沼气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为农民办实事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抓实抓好。

(二)积极宣传,落实任务

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政策引导和效益拉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池积极性,把农村沼气建设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在全县形成发展沼气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建设村的选择,要按照沼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任务落实工作。

(三)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在全面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条件适宜的村,有针对性地抓好沼气示范村建设。要按照示范村农户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示范村普及沼气。示范村沼气建设要严格按照模式要求的标准完成圈舍、厕所、厨房的改造,充分发挥沼气能源生态模式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示范村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推动本乡(镇)的沼气建设工作。

(四)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沼气建设质量是保证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健康发展的前提,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严格按照沼气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沼气建设的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合同管理,规范操作、考核和验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有沼气建设资质的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建设一户,成功一家。

第8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做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解决农村群众听广播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把“村村响”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抓紧做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作。

二、加强协作,精心实施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其具体要求是:

1、今年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下达给我县广播“村村响”的任务是78个,结合我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部署安排,已确定78个广播安装点(见附表),确保100%完成任务;

2、每个“村村响”工程实施示范村筹措资金1万元资金由县财政局和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项目村挂点单位和乡村共同筹集。其中,县财政承担30%,在县新农村建设点直接统筹资金中安排30%,项目村挂点单位承担20%,乡村自筹20%,县财政安排的资金纳入年度预算;

3、县财政局按每年每示范村安排300元维护费列入预算;

4、县广播电影电视局要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负责乡镇、村级广播站的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真正使农村广播响得起来,响得下去。

第9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范文

2011年,我县被省、市列入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加快村庄绿化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全面完成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全面提高村庄绿化品位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打响我县村庄绿化品牌,为建设繁荣秀美幸福的新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加快创建步伐,确保到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完成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任务。对照村庄绿化标准,结合乡镇、村布局规划调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做好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工作,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并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行政村和每一个自然村。重点抓好沿海高速、204国道、324省道等骨干公路沿线两侧、交通节点、城郊结合部的村庄绿化,以此带动全县村庄绿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创建措施

(一)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省委、省政府将村庄绿化建设工程列入新一轮涉农六件实事之中,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把五月份作为“村庄绿化突击月”,全面发动,整村推进。有条件的乡镇要增加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候选村,确保到今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绿化合格村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导。村庄绿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建设要求高。各乡镇要突出村庄道路、河道、农田及村部、学校和企业绿化,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城郊的村庄绿化要按照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的理念,以发挥生态景观效益为主,树种选择要多样化,达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效果,实现城市林业向乡村林业的自然过渡。每个行政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1个以上的小游园或绿化景观休闲广场。农村的村庄绿化要充分利用路道、河道、农田宜林地资源,广植速生树种和经济树种,在增加防护功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利用家前屋后栽花种果,有条件的,可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选择乡土特色明显的树种,体现路河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庭园化的效果,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环境基础,为各村创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村庄绿化特别是省级示范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比较大,各乡镇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村庄绿化的投入。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村庄绿化建设思路,通过承包、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要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通道、生态公益林、花卉苗木等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从工程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村庄绿化。同时,各乡镇要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集中抓好高标准的绿化示范村和合格村建设。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村庄绿化是一项关联度较大的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县成立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组织好村庄绿化创建工作。县林业局要牵头负责,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全力把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工作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