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第1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0-02

S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近几年,大学生中厌学、精神失常、自杀、违法犯罪等案例频频发生,这些案例表明:大学生作为社区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Adlaf等[1]研究发现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比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面临更多就业、竞争、经济、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容易造成高职学生心理冲突,引起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学生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对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某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2012至2014级的在校学生,调查工具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标准化测验,该量表是国内外认可的、并被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该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对每个问题采取1、2、3、4、5五级评分,依次表示为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得分。[2]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以专业为单位,施测人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成,统一组织学生在教室完成,测试前用指导学生量表的测试方法及保密原则,全部调查表当场填写,当场交卷。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 q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涉及到3个年级,包括护理学、药学、园林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会计电算化等6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3050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团体测试,收回问卷3020份,有效问卷3010份,应答率为99.67%。年龄17-23岁,平均(20.85±2.38)岁,男生1452名,女生1558名。申请过助学贷款的贫困生528名,没有申请过助学贷款的非贫困生2482名。

2.2 衡阳市某高职院校学生SCL-90各个因子得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分布情况

将高职学生SCL-90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3]比较,通过t检验,高职学生的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意、恐怖五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

2.3 不同年级学生SCL-90因子分数的比较

为了解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我们对3个年级的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了比较,通过q检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差异,大学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性别学生SCL-90因子分数的比较

为了解不同性别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我们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了比较,通过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五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明显高于男生(P

2.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数的比较

为了解经济状况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我们对贫困与非贫困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了比较,通过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七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明显高于非贫困生(P

3 讨论

3.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常模差,原因可能是(1)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知识体系不够扎实。同时,网络上充斥无数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等吸引着许多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厌学,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对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产生敌意。(2)高职学生比本科生面对更多的来自环境、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她们自卑、内向,甚至自我封闭,这种不良的情绪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

3.2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

与其他的调查[4]不同,通过本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学生差。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新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充满好奇和憧憬,心理没有压力和焦虑。而高年级学生因为要参加实习,同时面对繁重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考试等任务,还有找工作的压力等,有很多同学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当今社会越来越残酷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形势加重了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3 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

与有关调查[5]相似,本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比男生差。可能与女生的性格有关,女生的心思比较细腻,性格比较敏感,面对压力,很多人容易压抑到内心,难以排解,甚至产生心理冲突,引起心理疾病。而男生性格普遍比较粗犷,更容易将将自己的困境,压力,苦恼倾诉给家人、老师和朋友,寻求帮助,化解内心的心理危机,承受能力比女生较强。所以,对于高职女生,我们要多沟通,多关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3.4 贫困与非贫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费的上涨,高校贫困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本调查显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比非贫困生较差。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 由于所享受的资源和机会较少,加上经济实力有限,很多学生的常规技能如:英语口Z听力能力、文艺表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比较落后,容易被非贫困生嘲笑。加之经济上的窘困,贫困生更容易产生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些因素导致他们自我封闭,导数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学校应该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Adlaf EM, gliksman L,Demers A,et al. The prevalence fo elevat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andadian undergraduate: findings from the 1998 Canadian Campus Survey[J].J Am Coll Health 2001:50(2):67-72.

[2] 何利平,罗家洪,毛勇,等.乡村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方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2):26-28.

[3]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4] 刘欢欢, 张小远,解亚宁,肖蓉.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及其专业满意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 (5) :331-333.

第2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新生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也迅猛增加,而对占到大学生总人数近一半的高职生群体来说,无疑对其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较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不高,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有相当部分的新生存在心理适应不良甚至适应障碍。每年因心理问题最终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较多,甚至因心理问题引发危机事件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为此,做好高职学生心理调查工作,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整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1993年樊富珉等人修订的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某高职院校的新生通过网络版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施测。UPI问卷共60个题项,其中有4个测伪题,不计分,剩下56个是症状题,包括身心状况。除此还有一部分辅助题项,帮助了解被试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评价以及主要困扰的问题。该量表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用于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结果

(一)高职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UPI的三类筛选标准,结果显示,在实测有效的3845名学生中,第一类学生,即可能存在严重心理困扰,需重点关注的学生人数为557人,占有效测评人数的 14.49%;第二类学生,即可能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为 1051人,所占比率为27.33%;第三类学生,即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的学生人数为2237人,占58.18%。

(二)具有三种典型阳性因子的学生分布情况

60个题项中,除开4个测伪题,在这56各症状项目中,比较常见且比较典型的因子是轻生、失眠以及自卑。其中失眠因子达到了461人,占总人数的11.99%;自卑因子达到了320人,占总人数的8.32%。最值得注意的是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人数达到了77人,占了总人数的2.00%。对于这77名学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进一步排查核实工作,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及时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危机的发生。

(三) 症状项目中十大问题排行

根据具体各个症状项目的人员分布情况,人数比排列在前十的症状项目及所占比例依次是:父母期望过高(38.44%)、对脏很在乎(36.96%)、爱操心(35.32%)、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34.02%)、总注意周围的人(30.72%)、在乎别人视线(29.44%)、缺乏自信心(28.69%)、记忆力减退(26.03%)、缺乏耐力(26.01%)、思想不集中(25.15%)。

三、讨论

UPI评定结果显示,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占实测有效人数的41.82%,其中可能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实测有效人数的14.49%,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比率为2.00%。与以往国内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比较发现,此次调查结果与国内以往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高职高专群体的调查结果类似。然而,研究者对大学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要普遍低于高职高专新生。这表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本科生普遍要差一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高度关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此外,在56个症状项目中,排列前十的症状问题主要涉及偏执、强迫等神经症症状,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和人际交往困扰等。这一排名结果,与赵建平(2012),牛丽丽(2013)的调查结果非常接近,表明这些症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在后续的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着重从以上方面作出努力,进一步加强高职新生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松, 秦素粉. 基于SCL-90的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6(5): 224-229.

[2]赵鸣.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5(5): 92-94.

[3]聂仁秀, 须 建, 陈艳丽, 董 鑫, 晏琳春等.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8): 1267-1269.

[4]牛丽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 高职教改前沿, 2013, 27(1): 21-25.

[5]王礼申,张鸿飞,陈尚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7): 173-176.

第3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3—0028—02

本次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先生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为测评工具,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健康的,但学生中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超过正常范围的反应偏高。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及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还要重点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取随机取样法,对我校初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初一共10个班级, 400名学生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8%。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评工具,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属于中等焦虑水平;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要有针对性辅导的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见表1、表2)

表1 初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水平上的分布情况

注:总分为八个分量表得分之和

表2 初一年级总体各因子分布情况

注:统计的人数是各内容量表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者

结果显示,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从表1可看出,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总分处于低焦虑水平的占51.02%;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占48.47%;处于高焦虑水平的占0.51%。另外,表2中的分量表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处在异常焦虑水平。从表2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人际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可见,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应引起家长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从表1可看出,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51.02%的学生有200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190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48.47%,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有2人,占被测学生数的0.51%,处于高焦虑水平,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教师制定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重点辅导。

2.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

注:统计的人数是各内容量表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者

调查显示女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都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强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的心理反应,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

3. 借读和在籍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表(见表4)

表4 借读和在籍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

由表4可看出在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借读生,尤其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人际焦虑四方面。从调查中发现双亲关系和谐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双亲关系不和谐的学生(包括单亲);双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双亲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但在学习焦虑上,双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比双亲文化程度低的要高。

四、调查结论

第4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一)研究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党员教师286名,其中男性党员163人,女性党员123人;管理岗位党员101人,教学一线党员185人;年龄25-58岁,平均40.5±8.55岁。(二)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能对被试最近一周的心理和躯体情况做出较准确评估。量表在心理界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前9个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76~0.92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88之间,全量表为0.93。(三)方法采用SCL-90对300名党员教师问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二、调查结果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为29.3%,在与全国常模比较中(见表1),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岗位党员教师各因子分比较中(见表3),人际关系、焦虑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三、研究讨论

第5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ergency medical workers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workers in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to help them to be mentally healthy. METHODS: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298 emergency medical workers, who came from 4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in China,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The scor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hinese norm. RESULTS: The average symptom score and all factor scor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hinese norm (P

【Key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medical personnel; mental health; SCL90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促进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2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敌对和抑郁等.

【关键词】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SCL90

【中图号】 G619.29

0引言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 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急诊医护人员能否对急诊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 研究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急诊医疗服务显得十分重要. 急诊医护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如何保护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然而,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针对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少见报道. 本研究是调查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298(男66,女232)名,年龄18~62岁,平均(30.2±4.2)岁. 未婚191名(64.1%),已婚107名(35.9%). 中专18名(6.0%),大专179名(60.1%),本科83名(27.9%),硕士18名(6.0%). 在急诊科工作时间0.5~22 a,平均(6.0±7.8)a.

1.2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全体人员进行SCL90问卷调查,选取同一时间,所有被试者在同一条件下一次独立完成,当场交卷,不记姓名. 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6.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为国际上广为采用的评定量表,根据原编制者检验,效度为0.77~0.99[2],其评定结果真实可靠,共90项,内容涉及情感、感觉、思维、意识、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分为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采用五级评分制,包括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别记1~5分,统计指标有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分等 [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 P

2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等[4]的常模评分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与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样本的阳性项目数平均46.8,表明90项症状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中平均出现约46项,较我国常模平均增多约23项(常模为2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反映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1),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表2).

表1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略)

表2急诊科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症状(略)

3讨论

本研究显示,29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在SCL90问卷调查中各因子均与一般人群有显著差异(P

3.1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5]. 此结果与徐习[6]于2001年对9所综合性大医院92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结果及胡敏予等[7]人用SCL90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大医院650名护士的调查结果基本类似. 王卫等[8]对8所军队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结果显示,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 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女性及护士心理状况评分高于男性及医生. 张伟红等[9]对122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军队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抗击SARS期间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有0.8%~11.5%的医务人员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职别、性别、职称、文化程度与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年龄和在SARS一线工作时间与SCL90的总分及部分因子分显著相关;护士、女性、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明显. 主要原因有:①急诊医学的特殊性:急诊医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急诊医学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急诊医护人员经常被误解,急诊科医护人员也因急诊的内涵没有确定而认为自己没有专业,事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不能安心工作. 急诊科的患者治疗缺乏医疗的连贯性,而急诊医护人员又很难做到精通每一个系统. 此外,急诊医疗纠纷较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较重.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不能放松,出现“做事必须反复检查”、“感到要很快将事情做完”、“对事情过分担忧”、“感到紧张和容易紧张”等心理症状和因“感觉前途没有希望”的敌对性的症状. 急诊科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工作充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无规律性,劳动强度大,又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 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而且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心理社会性危害[10-11]. 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脾气暴躁、易怒,主观上也感到“容易烦恼和激动”、“经常与人争论”和“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躯体化等心理症状. ②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分外关注,对医院负面报道较多,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③我国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展趋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往往只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敏,自私自利,做事、择物功利心态极强,只顾自己有没有利益可得;过于严谨,特别是不轻易相信别人;不考虑如何体谅别人,忽略他人感受. 这种心理偏执造成个性的异化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侵犯他人的权利. 正是由于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民众就医时因自我保护意识过强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感受,致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3.2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群差,其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因此,要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认识到急诊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其次,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舆论导向将医务人员置于患者的对立面上,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第三,要培育我国民众健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A]//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2] 王宇中.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效度[A]//李雯华,王宇中. 医学心理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5-118.

[3] 王扬,张丹,柴光军,等.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新入伍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9(1):48-51.

[4]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3.

[5] 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症状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结果分析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9-12.

[6] 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4):37.

[7] 胡敏予,周吕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3.

[8] 王卫,刘景红,高文斌,等.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04,19(7):16-17.

[9] 甘景梨,李晓琼,张伟红,等. SARS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4 ,21(1):42-43.

第6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 人际关系 情感问题 就业困难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果存在一定的障碍,则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我院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 11级学生宿舍、班级等同学关系相处状况中:“相处融洽,感情很好”的男生68%,女生71%;“关系一般”的男生20%,女生21%;“对某些同学不满意”的男生11.5%,女生5%;“关系紧张”的男生0.5%,女生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均处理地较为适当。

1.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1)追求完美的人际交往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对人际交往的要求也往往更高。一方面是期望自己能够左右逢源,处理好所有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便是对别人的期望值过高,希望与人交往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出现无法处理好问题、自己友善的行为被同学误解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等挫折,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苦恼和心理上的失望。

(2)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问题

由于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妥当或某种个性缺陷(自卑、孤独、嫉妒、猜疑等),从而不能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致使交往不如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交往体验;不想交往,缺乏与人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完全厌烦学校的人际关系;害怕交往,对交往特别敏感,不愿与人接触。

(3)缺乏交际礼仪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无声名片。然而,今日个别大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极度缺乏,许多学生跟老师说话毫无尊重感,同学间更是火药味十足,不仅没有礼貌,而且有时还表现得极不道德。这种礼仪上的毫不讲究使许多同学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在求职中许多学生更是饱尝不懂礼仪的苦果。此外,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维持技巧、创造人际关系技巧等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缺陷。

(4)交往需要与自己经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一些大学生交往甚广,对经济层面的要求也日趋渐高。但由于大学生交往经济化趋向,交往中的花费日益增大,甚至可能承受不起。如果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会常常处于经济状况窘迫的状态中。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和高消费欲望会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

(5)异往适应不良

除一般的交往问题外,大多数的交往障碍都是与异往的问题。“异往恐惧”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并非是大学生排斥异往,相反,它展现了大学生异往的强烈欲求和现实交往效用不尽人意的强烈反差。例如,有一位男同学很想与女同学交往,但又怕见女同学,见到她们时就感到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这种异往上的障碍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之一。

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因素

(1)在社会认知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当代大学生之间价值取向与文化素养的差异,容易造成交往中的摩擦,从而导致关系僵化,最终产生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

(2)在校园认知环境中――自我澄清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除与人际关系学相关的专业外,学生很难获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上的指导。其次,在宿合管理中,学校主要偏重于对学生遵守纪律和制度方面的管理,而对于学生之间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韵问题并不重视,往往不作深入了解并从根本上解决宿舍内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人际认知上的偏差及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缺失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内在根本原因。

(3)在家庭层面――是否积极地接受自己

家庭环境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无法摆脱家庭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就理论上说,家庭的优点,会成为促进子女成才的积极因素;其缺点,则会成为子女成长的障碍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父母应激方式异常也会导致子女人际关系不良。不能积极地接受自己,改正自己,也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4)在个体层面――能否正确认知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自己能够清楚地认识环境、了解自己,认为自己已经给予别人足够的平等与尊重,但却发现人际交往仍存在种种困难。这是因为个体的认知、情感、性格等主观因素影响了个体对自己、他人的认识。正确的认知、恰当的情感反应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决定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

(5)在网络层面――过分依赖网络世界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网络的介入,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普及后,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参加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会逐渐减少,造成热衷于各种“网事”,对近距离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的情况。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弱,引发一系列人际关系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就业前的悲观、焦虑和迷茫心理。通过对11级调查统计,目前对大三生活的了解与认识中:“非常了解,认识全面”的男生9%,女生12%;“比较了解”的男生37%,女生35%;“基本了解”的男生34%,女生31%;“十分迷茫”的男生20%,女生22%。这就说明了当今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没有定位,容易影响今后的就业与择业。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1)就业前的悲观、焦虑和迷茫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达到无法控制、大闹情绪的程度。有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越来越悲观,觉得自己毕业以后肯定找不到工作,在别人积极为就业准备的时候,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对自己的工作甚至未来失去信心,有的大学生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表现出茫然困惑,无所适从,以至随波逐流。

(2)求职过程中的的挑剔、观望心理

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按理说大学生只要找到工作就应该庆幸。但是在大学生实际就业当中,他们中有部分学生期望值过高,就业时表现出挑剔和观望的心理。如有的学生在找工作时若岗位好却又说工资待遇不高,找到工资待遇高的却又嫌工作环境不好;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已找到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以致错失良机,到头来后悔莫及。

(3)择业过程中的矛盾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心理冲突,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经常产生各种矛盾的心态:他们既希望自主择业,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又不愿正视眼前现实;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但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重事业、重才智的发挥,又在实际价值趋向上重物质、重利益;信心十足,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失去信心。

2、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1)不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

目前高校学生对就业存在着种种错误观念,他们有的认为一次择业定终身,所以找工作时专瞄准所谓的“铁饭碗”;有的则眼高手低盲目攀比,他们既想要工资待遇好,又想工作清闲,没有太大工作压力;有的认为就业一定要与专业对口,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坚决不做等。这种不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必然带来求职择业过程中的挑剔、观望甚至矛盾心理。

(2)社会期望高、家庭压力大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大学学费标准逐年趋升,在父母交付昂贵的学费供大学生读完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有一种回报父母的迫切愿望,希望找到一个稳定、收入高的工作;对学生自身来说,也急切希望走向社会有所作为。背负着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大学生成材的愿望非常强烈。可与此形成矛盾的是就业难的客观现实,找个工作已非易事,一个高收入的工作更是奢望。所以,双重压力使在校学子无法轻松,面对就业形势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的心理。

(3)自身综合能力的欠缺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凤毛麟角的社会精英,他们中有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有的实践能力锻炼不够,有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佳。因此,他们一方面担忧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又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而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导致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困惑的心理。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

大学新生一入学,就应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一对一地建立心理档案,争取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以便能够早期觉察和干预心理危机。此外,还要开展专题性的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了解和熟知各种心理问题的征兆、现象及心理上和精神上可能出现的变化,使学生有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充分准备, 并掌握正确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

(二) 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队伍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队伍。这支队伍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主,以心理学工作者、学校团委和管理工作者为辅,以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等为联系纽带,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组,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以及时及早地发现,有针对性地解决, 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

(三)实行阶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上,也不能仅仅依靠举办几次心理讲座和单纯的心理咨询来解决问题, 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比如,对大一新生要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重新确立自己的观念,并把新生入学教育延伸;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求职择业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工作不能局限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而更应该具有普遍性。

(四)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 利用讲座、论坛等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成立心理咨询中心,长期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学生社团组织等载体, 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科学看待世界、积极面对人生、主动解决矛盾的能力。以此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调适, 消除心理困惑。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真正走向成熟,迎接新环境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凤芝.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群文天下》,2013,2:221-222

第7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问题提出

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置身在繁华的都市里,却过着困窘的生活。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但在解决他们经济危机的同时,却又面临着心理健康的危机。贫困既可以成为奋发进取的动力,也成为不少贫困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寻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有效对贫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随机选取我校各年级各专业贫困生210名为研究对象,贫困生均为自己申报、系部调查、学校最后认定的贫困生。

2.2 工具本研究采用王征宇根据Derogatis编制的SCL-90量表翻译的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用于评定测试者1周以来的心理健康状况。

2.3 施测程序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按统一指导语,在我校计算机网络中心登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进行《症状自评SCL-90量表》的上机测试。

2.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均数比较。

3 结果

3.1 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3.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从贫困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得分比较,其得分都较高,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较多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3.3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本次调查发现,SCL-90量表中因子分≥2即有轻度心理问题者109人,占总人数51.9%。SCL-90量表中因子分≥3即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16人,占总人数的7.62%。排序在前5位的心理问题是强迫(41.43%)、人际关系(35.71%)、偏执(32.38%)、焦虑(26.67%)、抑郁(25.71%)。

4 讨论

4.1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贫困大学生普遍具备坚强、独立、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优秀的心理特征。他们遇事比较有主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显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因为贫困,他们也生活得较压抑。他们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封闭的状态中,相当部分贫困大学生也表现出过分敏感、孤僻内向、焦虑与抑郁、偏激与逆反、自我放弃与自我怜悯的消极的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怨天尤人、而且自卑甚至发展为人格偏执和抑郁病症。

4.2 贫困生心理状况成因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包括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当今社会城乡的差别,不公平的社会收入,社会文化中以金钱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势利冷漠的人际关系,激烈的择业竞争,以及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因实施不当等缘故无意中都会加大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单是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对于这些贫困生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不用说在大城市中的生活费了。虽然目前高校中实行的“奖、贷、勤、助、减、免”等措施资助贫困生,但资助体系尚不完善,很多贫困生仍然生活在经济压力中。在多年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仅教他们读好书可以出人头地,却无人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贫困、面对挫折,以及如何化解心理上的不适应。家庭经济条件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增加了贫困大学生为生活费、学费担心的焦虑心理;贫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值过大,会加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很有可能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某些不健康的症状。最后,贫困生本人也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贫困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有的贫困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封闭,还有些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4.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限于心理咨询机构,而必须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和贫困生本人的努力,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3.1 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经济资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政府、高校、社会在面对贫困学子时,更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对他们的情况给予广泛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完善资助体系,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根本的物质保障。如增大奖学金额度,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等。

4.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贫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和其他问题。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平等、关爱的文明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让学生生活在一种乐观上进、发奋学习、培养才干的良好氛围中,尽量减少社会上金钱、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8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 护生; 心理健康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Students in Nursing department of Jingmen technological college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ResultsAmong all the aspects on mental health except the bod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mong the students at this college and the domestic nor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e 3-yea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5-year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orror and crankiness among all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mental health (P<0.01) and element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P<0.01) between higher grades and lower grades.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on active mental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在当今社会医院体制转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矛盾增多,择业方式改革(医院的护士多为聘用制)的情况下,护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3~2005级820名在校护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普通大专生631名,五年一贯制大专生(2年中专+3年大专)189人,女生784人,男生36人,2004级普通大专生342人,2005级普通大专生289人,2003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81人,2004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103人。年龄17~21岁,发放问卷820份,收回合格问卷820份。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在200603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老师担任,要求按统一指导语填写。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测试在20 min内完成。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躯体化(F1)、强迫(F2)、人际关系(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和精神病性(F9)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没有,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执,5分=严重。

1.3 统计方法

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 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项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总分大于200分为中等以上问题[2]。结果见表1。表1 普通大专班与五年一贯制班级比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普通大专护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较χ2检验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见表2~3。表2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比较(略)表3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年五年一贯制(略)

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低年级检出率高,χ2检验,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结果见表4。表4 专科护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

①t1值为普通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t2为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u为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 ②除*外,均有极显著意义

表4显示普通大专护生、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只有人际关系、恐怖、偏执三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级因子均分比较结果见5~6。表5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护生因子分比较(略)表6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级五年一贯制因子分比较(略)

表5~6显示: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比低年级各项因子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心理问题发生率本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专科护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总分﹥160分达28%,项目数﹥43次达3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达9.2%。阳性项目数的比例比总分﹥160分高,说明有问题的项目多而症状不严重。

3.2 高校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表4显示,高校护生除躯体化因子均分外,其余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高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强迫、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更为突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高校护生学业过重,生活单调,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②现在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实践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烦恼、苦闷、孤独;③经济负担过重,较高的学费,校园里的高消费活动,极易导致来自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上的冲突矛盾,长期势必导致心理上的异常行为[3]。

3.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3.1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表1显示没有差异,而五年一贯制护生平时表现出来的问题较多,这与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不一致,可能与普通大专生善于掩饰有关,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深入细致。

3.3.2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因子均分比较表4显示五年一贯制护生的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因子均分均高于普通大专护生,可能与五年一贯制护生从中专直接升入专科,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相对较弱,应变能力差有关。因此,对这一群体,在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等方面要予以特别关注。

3.4 不同年级护生比较研究表明,在心理问题检出率方面(表2、表3)和各因子分比较(表5、表6),无论是普通大专还是五年一贯制护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高年级护生学习课程多是专业课,自感压力增大;②面临去医院实习,担心所学知识不扎实,影响实习;③考虑到就业压力大。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报道的很多,现已引起有些高校关注,并专门开设了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4]。而在护理学课程设置中的护理心理学,主要是针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病人,而关于护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少,护生自身重视不够,以至于高年级时压力增大,出现相应问题。我院目前已聘请心理专家给辅导员讲课,并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有望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 私.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

[2]张殿君,苏俊鹏,赫英娟. 牡丹江医学院本科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3(26):48.

第9篇: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教育对策

浙江省金华市第八中学美术班创建10余年,肩负着向高校输送合格美术人才的光荣职责,由于每年艺术类高考成绩优秀,向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高等学府输送了不少合格新生,在金华市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与普通班不同,美术班几乎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专业练习,因此,尽管高考对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美术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样很大。由于基础关系,他们文化课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他们接触时尚较多,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打扮也更时髦;他们个性强,自制能力较弱,内心也比较脆弱,容易迷失自我,平时积蓄内心深处的一些不良情绪容易爆发,个别同学行为偏激,心理存在着严重缺陷。为此,对我校美术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困扰美术班学生的问题很多,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美术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调查分析了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美术班学生。对我校美术班学生(包括曙光分部)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156份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内容调查问卷表,共60项,实际收回有效心理测试表和调查问卷150份,5份无效,1份未交。调查结果显示,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

二、结果

1.样本评定结果总体状况及分析

表1数据告诉我们,美术班学生总体上是健康的,表现出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当今美术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问题不少,美术班学生不同因子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被试个体的研究结果及分析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即表现出来的症状见表1和表2,如果把“很轻”程度和“中等”程度称为该因子有心理问题,“偏重”程度表示该因子心理障碍,“严重”程度表示该因子心理疾病,那么没有心理问题学生平均占35.27%,存在轻度以上问题的学生平均占49.92%,总均分≥2分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平均占10.87%,总均分≥3分的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平均占3.94%,有个别学生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到了逃学、出走的地步,甚至出现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事实上,从收回的150份有效测试表中,经查没有一位学生90个选择题中都是选“没有”选项的。由此可见,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症状和程度不同而已。在情绪不稳定测试的因子中,有57.4%的美术班学生6个因子中至少一个因子≥2分,即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30.7%的美术班学生至少一个因子≥3分,即可能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问题; 4.6%的被测试者有6项以上(包括6项)因子得分≥5,说明这些被测试者的因子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症状,可以肯定他们存在心理疾病了,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学习忽高忽低。在学习压力项目的测试中,41.4%的美术班学生至少一个因子≥2分,其中22.7%感到学习负担过重,讨厌作业、讨厌上学,存在害怕和讨厌考试等学习方式不适应的问题。在心理不平衡测试项目中,有32%的受试者至少有一个因子≥2分,其中有16%≥3分,这些都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悬殊,并由此受到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器重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存有嫉妒心理,并因此而引起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稳定、抑郁、自卑、逆反、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症状。在人际关系紧张测试项目中,有48%的美术班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2分,其中≥3分的有26%,反映了这些学生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对别人求全责备;有10%的受测试者至少有一个因子≥5分,显示人际关系紧张。在敌对项目测试中,有39.3%的受试者在6个因子中至少有一个≥2分,10%有一个因子≥5分,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人际关系不适应现象。在焦虑项目测试中,有41.3%的受试者在6个因子中有一个因子超过2分,其中有一个因子超过3分的占29.3%,超过5分的有14.7%,反映出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地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在抑郁项目测试中,有52.6%受试者至少有一项超过2分,其中33.3%有一项超过3分,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有16.7%的测试者有一项超过5分,表明该因子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对异性产生好感测试中,有53.3%的测试者6项因子有一项超过2分,有33.3%至少有一项超过3分,显示美术班学生对异性开始好奇,有16.7%受测试者有恋爱倾向。在强迫症状测试中,34%至少有一项因子超过2分,16%有一项因子超过3分,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缺少自信。在逆反症状项目测试中,76%的受试者至少有一项因子超过2分,其中有64.7%有一项因子超过3分,9.3%有一项因子超过5分,表明该因子对立和偏激心理严重,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感情疏远,关系僵化,认为自己受到他们的不公正对待,从而对压在身上的一些“负担”进行自我解压,达到反叛目的。

三、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