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校园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规划方案

第1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植物园;私人建立;风格;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03-3

1 景观项目背景与建设意义

1.1 项目背景

中原肖山植物园坐落于河南省西峡县境内,肖山南麓,是一座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其占地水平投影面积为200余亩。

西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3454km2,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76.8%,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和区域大县,被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

西峡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50多处,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

该地由私人承租并投资开发,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秉承已有的绿化优势,建立独有的特色,与其他各种性质的植物园进行差异竞争,其风格定位是其关键。

1.2 项目规划建设的意义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植物园多,发展中国家植物园少;建在城市的植物园多,而建在近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园少。在中国,植物园的分布与国际上一样,不太合理。植物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中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郊区。我国西部地区的植物园较少;建在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更少。

设计者与甲方多次探讨,甲方有兴趣并有决心将这块地投资建设成为一座私人植物园,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意义。

图1景观构成终极目标

2 景观规划指导思想

总的原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体现科研、科普教育、观赏游览的功能;因地制宜地布置植物和建筑,使全园具有科学的内容和园林的艺术外貌。具体的指导思想:

2.1 拟自然展现生态

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顺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

在规划中体现生态中心主义,秉承儒家 “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实现“和合共生”的境界。尊重原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环境,始终把自然、生态、意境优先作为景观定位的前提。做到美学、生态、特色、经济、实用兼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与交融,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共存。

2.2 使群落贯穿景观始终

以植物生长习性为基础,营造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体系。

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体现和谐的植物共生关系,追求卓越的景观生态效应。植物配置做到了乔、灌、花、草、藤,常绿、半常绿以及落叶植物的搭配种植,建立合理的生态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图2造景原则

2.3 使美学融入景观细节

美来自于不经意间,美来于景观的灵魂深处;

在物种搭配上满足生态群落构成要求,以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草花类植物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立面景观组合。使其景观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推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尽量减少人工雕凿的痕迹,真正造化出植物王国原本的自然、生态、野趣的意境。

2.3.1 林缘线的设计 充分运用树林、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投影的边缘线)结合景观环境、立意等要求,在景观平面构图上进行植物空间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形成丰富的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组合。

2.3.2 林冠线的设计 在植物景观竖向设计上结合地形变化,运用乔灌花草藤立面构图的轮廓线进行立体景观空间划分。丰富观赏者的视野及空间透视感。

通过植物林冠线间的呼应,空间相互渗透,层次多变,似割非割。在主题的控制下,各个景观元素息息相关,一气贯注,异态而融洽地共处在一个完整的景观空间中。

2.3.3 色彩季相设计在植物季相景观表现手法上,运用或数株、或成丛、或成片、或大尺度、大景观的种植手法,形成“季节景观气候”,给观赏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3百树园-色叶区景观规划意向

2.4 使科教融入景观趣味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格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书本和课堂说教的专利。

通过精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创造优美、多姿和有趣的拟自然景观吸引公众,使他们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对于奇花异木的特征、特性进行发掘,给予适当的布置、解释,在满足公众的好奇心理下进行有关潜移默化的科普教育;运用经过仔细推敲的问讯表来收集有关教育对象的现有知识、价值观念和错误概念的基本信息,然后构思和布置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现场――户外课堂,让公众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满足其求知欲望;通过看、摸、尝、嗅和检索等方法让游客自己鉴别在植物园中所见到的植物及其用途;通过操作实践,使游客学习植物标本采集方法、掌握一定的园艺技能如植物的各种植物繁殖技术、插花知识、阳台或庭院的花卉布置等;建立完善的标牌、科普、导游系统 以活植物、标本、样品、图像、表格、文字或声像等方式去宣传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图4科普导游系统―户外课堂

运用植物自古以来在文学艺术中人格化的比拟展示,激起观赏者对人生哲理的联想及感慨,达到育人的效果。例如,樱花的美,不仅在于盛开时,红艳如晨霞,粉嫩如美玉,洁白似佳人,烂漫而热烈,更在于它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高尚、纯洁、果断、不畏牺牲的壮烈场面;桂花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是贞洁、高雅和荣誉的象征;竹叶狭长、秀丽,显示一种碧绿青青洒脱,而且其耐寒经霜,终年不凋,自古以来被喻为君子,具有“刚、柔、忠、义、谦、常、贤、德”的内在美。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松柏苍劲突兀嶙峋,彰显不畏艰难的傲骨雄风;月季展示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杜鹃寄寓着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图5竹园景观规划意向

3 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完善,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的同时注意乡土植物的运用比例。另外,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自然、野趣,移步异景,含蓄而不张扬。

3.2 植物迁地保护原则

以引种收集、栽培多样化的植物为主要特色,服务于区域植物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公益事业。

3.3 科普教育性原则

向公众宣传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4 经济实用性原则

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和维护工作量以及能源等的消耗量,考虑建设、管理的经济投入成本。例如鉴于山上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需根据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在规划中考虑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平地开挖建水生植物园,挖出的土方作为山上其他园需要改良或更换的土壤,维持土方平衡,节约成本。

3.5 地域、场所性原则

考虑地域及规划用地场所的特点,建设中充分体现地域场所的自然、文化内涵及植物特色。

3.6 文化及美学原则

合理利用各种景观元素,组织空间,创造优美的视觉景观及植物文化景观。充分借用水面光影效果造景。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面倒影作借景,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

3.7 生态景观示范原则

依据生物多样性的建群原则,合理营建多种、多层、高效、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断净化空气环境状况,营造和谐区域小气候。并为各类生物和珍奇鸟禽提供栖息场所,创造鹤起鸟鸣、飞禽自由憩栖的自然、生态的植物园环境景观。

4 景区和景点规划

整体构想以“两区(主入口景观区、木本花卉区)+六园(木兰蔷薇园、水生植物园、百树园、松柏园、竹园、梅园)+18景(硅化溯源、木兰柴、樱棠春晓、荷塘月色、平湖落雁、晓塘垂钓、阳光草坪、百果音乐吧、醉红坡、憩枫径、秋岭、暗香疏影、品鸣轩、极目阁、松林夕照、沁心亭、踏雪寻梅、蝴蝶谷、)”及“生态丛林景观”为造景核心,呼应山体自然景观,打造“青山绿水、鸟潮花海、植物王国”的主题景观。形成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树成荫,水花袭人;秋季果实累累,色香俱佳;冬季雪压枝头,嫩香犹存。即春华(以百花闹春胜)、夏荫(以水生花卉、绿荫胜)、秋实(以色叶、果品胜)、冬色(以松、竹、梅“岁寒三友”胜)的生态植物园景观意境。

以尊重现有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景观建设。以群落生态展现的设计概念作为指导,以自然、原生的意境营造作为建设主旨。依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功能,营造山地生态景观系统。将科学、文化、美学等各要素在“多样统一”原则(总体原则)指导下,运用系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整个景观设计。依据不同的地势生境特征,按植物生活型和生长季节差异配置群落构成,按照植物科属分类及植物园科普教育需求进行规划区域划分。

图6植物园观赏图

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依据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原则,合理营建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并以植物林缘线的平面组合结合林冠线竖向构图,取得多层次、多方位的优美的景观构图,构建起示范型植物生态群落性植物观赏园。

5 结语

好的规划设计应该是其在实现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生态效应,特别是经济效益,所以设计者必须真正站在统筹兼顾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协调好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关系,不能只唯美而不唯实,设计的优与劣是要实践检验才能下结论,只是对设计者而言,应该永远没有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只有这样,他(她)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第2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大学的扩建与合并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展开,多校区的安防体系建设及安全管理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尝试。随着现代安防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及校园网络的高速发展,安防产品模拟时代正在走向结束,大安防意识形态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正在形成。探索多校区安防体系的长期规划及科学管理对于提高高校的安全管理标准十分重要,本文就高校多校区安防体系建设现状及长远规划进行探析。

关键词 :高校多校区 安防体系 大安防意识 顶层设计

一、高校多校区安防体系的特征

一是各分校区地理位置,区域面积、校区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校区安防设施比较健全,有些校区根本没有或有很小一部分安防设施。

二是各校区前期建设中,消防、监控、门禁、巡更等安防产品,建设标准、规格、型号及平台运行各不相同,厂家众多,相互兼容性差。

三是安防系统管理及保养分散,管理队伍不统一。安防系统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的校区安防归下属各部门管理,有的校区归校保卫部门统一管理。权责不分明,没有统一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多是无专业知识或临时人员,文化水平低。

四是安防体系已处于淘汰更新期。经过几年的使用,模拟安防设备正处于故障高发期,维护维修成本巨大,受校区合并影响,原有的设备供应商很难提供专业服务,新的维修公司很难承接或不愿介入,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给多校区安防体系的综合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是多校区整合过程中,安防体系的各种管理模式在探索中。在高校多校区的整合过程中,随着体制的转化,集权、分散及条块化的管理方式在安防体系的建设及管理中不断探索,安防管理队伍也在不断调整及尝试中,完全合理化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如何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实现各校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等级,充分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新的数字化大安防体系及管理方法正在形成

1.数字化的网络产品已全面形成

无论是视频监控、消防报警、门禁管理还是巡更、车辆管理等系统,数字化程度已全面普及,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已相当普遍,网络化的构建体系已经形成,各种安防设备已全面融合到网络构架与管理中。

2.多校区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安防整体系统提升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现代高速网络构架已将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城市间的多校区联系在一起,光纤宽带的实现已成现实,大容量、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及存储已变为现实。

3.数字化的大安防管理理念正在形成

近些年,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的智能安防管理系统理念及系统集成软件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建设及平台网络化,为多校区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方便与快捷。通过集成软件开发,将不同设备系统控制软件包(SDK)及云服务、信息服务系统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种安防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共享、集中控制、远程服务。数字化安防体系在现代多校区高校建设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快速发展。

三、立足现实,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多校区高校安防体系

1.注重主校区的综合平台建设,建立核心功能效应

建立一套综合网络数字化的大安防系统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在相对集中的主校区建立一套综合管理平台,硬件软件各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综合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高清摄像机、监控管理服务器、网络视频解码服务器、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器(IPSAN)、流媒体服务器、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应安装拼接液晶显示墙,彻底淘汰原显示设备,利用数字解码器替代视频交换矩阵。要兼容前端的各种设备,包括模拟摄像机、消防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要提供综合管理及图像识别分析软件(IVS,Intelligent Video software),对前端和中心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配置、注册和网管,可以对所有用户访问进行统一认证,对报警、云镜控制、解码输出控制的控制指令进行接收、转发和联动处理。

独立的网络建设是综合平台的安全保障。基于数字摄像机的高带宽及校园安全等因素,建设专业的网络势在必行。因此,要合理规划各楼寓内、楼寓间及与控制中心的网络布线及交换路由,提供千兆及万兆的接入能力。完善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包括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防火墙和路由器,这些设备为IP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灵活和高性能的基础网络平台。

2.分校区建设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统一规范

分校区安防建设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地域位置、规模、分校区的办学形式,合理进行安防设施的规划布局。基于中心建设标准进行分中心建设,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地协调处理好老校区与新校区、核心校区(主校区)与分校区等各种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决不能大拆大建,搞花架子。分校区在不进行更多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主校区或其他校区拆解的但可利用的设备,对模拟设施进行必要的修复利用。在必要的条件下,按照中心校区的统一标准实现小平台的升级与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实现新旧设备的融合,实现与主校区的平台对接。

3.安防系统管理条块结合

多校区大学由于地域广,安防设备多,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众多,层次关系复杂,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大规模的安防体系平台是不现实的。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方式要处理得当,条块化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统一由主校区建立安防平台,按统一标准招标建设各分校区的平台及相关安防设施,小平台集中连接到中心平台,实现联网联运,公共区域可由中心或分中心管理。中心统筹各校区平台运行,建立各级部门分级管理机制,如学生公寓、食堂、实验室、财务中心、学生教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明确各归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安装必要的客户管理端软件,由部门实施对本部门安防系统的管理,保卫部门负责对各级部门的督促检查。

4.建立一套专业的安防维修队伍

现代多校区大学安防设备数量及维护量很大,建立必要的专业化的维修保养队伍很有必要。可以聘用或培养自己的专业维修人员,在建设过程及各个环节中,对各校区的网络构架及设备情况都要有统一的掌控与了解,做到及时有效,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

5.要重视安防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

第3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字]高职

校园

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86-2

教育事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几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的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校区的新建和扩建。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理念,比如工学结合、订单教育、厂中校、校中厂等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也必定会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方面。

校园规划关系到校园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涉及到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学校的当前与未来做出的一个全局的、总体的安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好的校园规划能协调师生员工与校园环境的关系,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校园规划设计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影响深远,其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高校规划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历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重组,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并不断完善的高校规划设计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已广泛被大家所认可,比如"两关三性"的设计理念,"两观"指的是: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品位和内涵,时代体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此外还有很多思想在近年来的校园规划中被广泛的运用,比如多样化理论、人文化理论、开放性理论、大学园林思想等等。总体上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较少被学者们单独提及的,本文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学院占地422.8亩,南北狭长东西较为狭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1050米,东西宽约200-320米,总规划用地约28.19公顷,校园可建设用地23.78公顷。南侧为老校区占地约12.99 公顷,地块内较为平坦,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建筑质量良好。北侧为新校区建设用地,占地约10.79公顷,地块内为空地和水塘坑,北高南低,高差约1-3米,地形较为复杂。

校园现状的优势主要有1、区位显赫--校区紧邻汽车北站和新327国道,交通便捷,校园周边城市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2、定位清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学术气息浓厚,用地功能布局也比较合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特色鲜明--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校园面貌,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组织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有利因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场地--校园南北狭长,用地相对紧凑,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休读空间的质量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2、景观--各单体建筑均质量较高,但校园标志性景观不突出,景观空间序列感不强,沿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宜进一步强化处理。

2规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整体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前提下,规划方案从回归自然、为师生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出发,以"校园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作为首要理念,密切对接老院区现状,形成"曲水流觞,书香溢园"的优美校园环境。校园规划着重体现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2.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方案通过各种不同尺度和序列的空间类型,营造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信息化校园。总体采用分级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的各部分封闭独立的布局,既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符合各局部功能管理相对独立的特点。

2.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在建筑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采光通风和环保的要求,根据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2.4人文化校园。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规划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格局和较强的轴线对位关系。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式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校区独特的风格形象。

2.5一体化校园。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以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综合高效地布局各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3规划设计构思

方案以中国古代钥匙为平面造型元素,以传统建筑牌坊造型为造景元素,取意"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引喻学院技能型教学特色。规划构思巧妙结合基地形状和南北校区的功能布局,新建校区为圆形的"钥匙柄",通过中间的"钥匙杆"连接南北校区,各教学宿舍楼犹如一组"钥匙齿",富有韵律地排列在南北主干上。北区中间圆形广场放射出两条景观轴线,结合景观门的造型,形成"成功之门"的造型。

采用"一轴一带,两区双核"的规划结构形式,有机串联新旧功能空间形态,形成有机整体的规划布局特点。一轴即统领南北空间的结构主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学校大门、入口广场和各主要空间,沿轴线南北展开富有变化的校园空间序列,形成高低起伏、收放有序的校园主空间。一带为贯穿校园南北的生态绿化带,引入景观水系和绿地,形成校园中心的生态绿化带。两区是新旧两个校园分区,南区主要以改造整治为主,北区则是新规划校区。双核即南北校区形成的空间结构核心,南北两个主教学楼前的入口景观广场--南侧礼仪广场和北侧的金钥匙广场。

新建的北区采用半圆形环状路网,大体分为教学综合区、学生生活区、校前广场区、体育运动区、生态绿化区和防护绿化区等六个分区。各区以中间的圆形金钥匙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状布置一体化建筑群,形成北侧教学综合区。西侧是文体馆,中间为教学办公楼,东侧为实训楼,南侧为林荫广场和景观水系。通过内侧的形体呼应,三个主体建筑中间形成两个景观大门--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提取传统建筑牌坊的造型元素,连接三个主体建筑,形成校园内的取景框和视线通廊。东侧的智慧门形成水轴,以水体和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元素,结合金钥匙广场,以运河为主题的水系景观,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西侧成功门形成"文化轴",以绿化和名人雕塑为主要景观元素体现济宁文化特色。

4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学校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条城市道路上,结合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大门。南北校区均形成主环路网,通过中间南北向的主干道连接。校园内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间,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空间。沿校园南北轴线和主要广场绿地上设置完整的步行系统,其它各建筑及环境间均通过小路加以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校园步行网络。

5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

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学校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活动,因此,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以适应人们的行为活动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规划中在校园主教学生活区融入了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完善了休闲娱乐空间,为师生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场合和机缘。

空间及景观设计上,强化了南北入口广场、教学综合区及学生生活区的校园主轴线。在中心轴上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节点。从南面的校园主入口起,经礼仪广场、主教学楼、杏坛广场、墨池和南区学生生活区,到北区的学生生活区、生活广场、主教学办公楼、金钥匙广场和北大门的迎宾喷泉,到北大门为整个轴线的终点,在这些开合多变的空间节点上布置艺术环境小品和标志性构筑物,体现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规划水系沿轴线贯穿校园南北两区,展现运河文化,体现灵活的学习思维,以北侧金钥匙广场的运河源和迎宾喷泉为水系源头,形成整个校园北区开合有序的水体景观面。北区结合中心金钥匙广场和两个景观大门,分别形成了两条景观轴线:水轴和文化轴,其中水轴位于东侧的文体馆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智慧之门,形成流动的水系,以乐水广场作为水轴的对景,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文化轴位于西侧,在实训楼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成功门,布置雕塑,文化墙等,体现济宁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教育广场作为轴线的对景点。

绿化设计上,规划整合各种绿地,充分营造中心生态绿带和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使自然园林和人工绿化有机结合。通过道路、庭院、架空廊道,点线面结合,逐层构筑优美校园环境。

5.1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面"环境)。

采用中国经典园林环境意象,精心叠山理水。水岸曲直相间,水面收放结合,相互映衬,再以小桥、绿化、雕塑来点缀,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形成错落蜿蜒的景致。

5.2建筑群体间的步行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线、面"环境)。

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的轴线处理手法,以层层迭进、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像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5.3建筑单体围合的庭园("点、线"环境)。

建筑、小品及绿化景观相互渗透、穿插,形成柔美流畅、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式校园特色,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5.4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点"环境)。

通过天井、中庭、室内绿化等建筑物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力争做到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1)竖向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设计,统一考虑土方平衡。除地块中间地形较为低洼外,其他地势较为平整,尽量保证地块内土方自身平衡,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土方量的平衡。

2)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的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七种管线均埋地敷设。并考虑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的规划应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资源、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应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职校园规划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规律,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更加灵活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投资控制 全过程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招生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的需要,满足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对教学、实验设施的需要,许多高校都纷纷加大了基本建设投入的力度,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有的新征土地建设新校区;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事业结余、银行贷款等。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避免损失和浪费,就成了高校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对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全过程控制是搞好学校基本建设工作的最佳途径。

一、校园规划阶段的投资控制

校园规划在高等学校基本建设中起着统揽全局、展示未来,并指导学校各阶段建设行为的重要作用。完善、长远的校园规划可以保证学校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促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而建设没有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一遇建设任务就临时设计,仓促上马,急于求成,往往造成校园布局混乱,使用不便,运行成本过高,重复建设等问题,产生巨大的浪费,使得基建投资总量失控,因此控制基本建设投资首先就必须从校园规划抓起。

校园规划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但与建筑学有关,而且还与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学校所在城市的规划、社会习惯及文化传统有关。做好校园规划要结合学校既定的办学规模,既要满足目前学校的各种需求,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要为未来发展预留一部分发展用地。做好校园规划还要遵循规划的法定性和连续性原则,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去完成既定的规划,不要随便改动或否定既定规划,另一方面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或扩充时不能使原有规划前后脱节,失去内在联系,破坏规划的整体效果。做好校园规划也要立足国情,注意节能、节地和规划实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校园规划是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高校基建规划部门特别是高校的领导要重视校园规划工作。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严肃校园规划,是实现基建投资总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二、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设计阶段分为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设计等。近年来,为了完成扩招任务,满足新生入学的急需,高校基建工程(尤其是学生公寓、食堂等)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基建同行戏称之为“割麦子工程”:从决策到交付仅有半年多的时间,常常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而且忙完了“一茬”接着又开始忙下“一茬”,虽然有关职能部门也重视了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预决算、标底、合同价的审查,却普遍忽视了设计阶段的项目投资控制。据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影响基本建设投资的可能性占75%~95%,因此,重视加强这一阶段的管理是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关键。

1.项目建议书是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源头,其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项目整个建设期的投资。要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必须从项目建议书抓起,要依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建设期的预算安排,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合理编制投资估算,既不能有意抬高,又不能故意压低,投资估算要有准确性,如果误差太大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决策失误,给项目后几个阶段的投资控制留下隐患。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对投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对拟建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分析、进行经济评价,作出科学的论证,使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为了做好设计阶段的基本建设投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通过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设计方案竞选是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方法,通过设计方案竞选,有利于多种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因为中选的设计方案所做的投资估算一般都能控制在竞选文件规定的投资范围内,设计方案竞选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和平行设计。限额设计就是中标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水、电、暖、网络、消防等)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当然,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考虑节约投资或简单地将投资砍一刀,而是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精心设计的实际内容。对一些工程量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还可采用平行设计,即另选一家设计资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设计信誉较好的设计单位,在不改变建筑方案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计算,并与中标设计单位的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既能防止原设计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也能防止设计单位只重视安全,不重视经济造成投资增大。

(3)积极推行采用标准设计。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称为标准设计。采用标准设计能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较好地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适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合理地利用能源、材料和设备,也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基本建设投资的方法。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实施阶段分为招标确定施工队,项目施工管理两部分,这一阶段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程度一般在10%以下,但是这一阶段是资金大量投入的阶段,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只有选择好的施工队伍,合理调配资金,严把质量关,减少施工过程中新增工程费用,减少停工或返工损失,才能实现对投资的有效控制。

1. 严格招标管理,择优选用施工队伍。

选择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既能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又能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为投资的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所谓“挂靠”建筑公司,这些公司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甚至不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只能靠层层转包完成任务,不仅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也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学校在选择施工队伍时,应对其信誉、资质、技术装备水平、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诸多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考核,通过公开招、评标择优确定施工队伍。针对目前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学校要加强对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组织人员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招标文件中报名条件的确定,入围队伍的筛选、招标方式的选择等都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透明,杜绝各种形式的暗箱操作,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发挥招标竞质、竞价的作用。

2. 编制资金计划,合理安排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编制资金计划,细分投资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实际投资额与计划投资额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具体方法是:基建部门根据年度开工项目的施工进度编制年度总资金计划。该计划要求能按月(季)反映每个项目的资金需要量,同时能反映每月(季)的资金总需要量。财务部门根据总计划及项目的实际进度,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日常工作中若有变动,基建部门须提前一个月变更资金计划,超计划或未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财务部门不予支付。通过同步建立动态的资金计划,一方面促进基建部门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投资控制的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财务部门合理安排资金,既能保证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进度,又能尽量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有利于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临时签证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受许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和临时签证。工程设计变更和现场临时签证一般要影响工程造价,增加工程费用,因此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临时签证。

对必要的变更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可能影响投资的因素详加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力求减少变更费用。严禁通过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

现场临时签证应规范、详细,签证事项产生费用由谁承担,应清楚说明,如签证原因是由施工单位造成或施工单位已经收取了大包干费,签证就要明确注明对本签证的内容不作补偿。

四、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

1. 加强对工程决算的审核是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实现基建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收集项目的有关原始资料,根据承包合同各项条款的规定,以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政策文件、定额标准、现行费率为依据,对工程量及材料、设备的价格进行全面的审核,把施工单位在决算中高估冒算、重复取费、多列项目、提高单价等加大决算造价的部分审核出来,剔除“水分”,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造价,同时也能节约一部分审计费用。

2. 项目完工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交付和资产移交手续,避免项目运行费用继续消耗基建资金,虚增基建投资额。

五、实行基建投资全过程控制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1.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降低工程规费。目前工程项目开工前缴纳的规费越来越多,如基础设施费、人防费、白蚁防治费、新型墙体材料资金、散装水泥资金、教育地方附加等,规费占基建投资额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有关政策,高校工程项目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使用功能其规费缴纳的比例也不相同,有的可以全免,有的可以部分减免,有的可以部分退回。因此学校有关人员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尽量减少这部分规费的缴纳;对能退回的费用,应在项目完工后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办理退款手续,避免因超期无法退回给学校造成损失。

2. 对大宗建材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根据高校近年来基建规模大、投资额高的特点,学校应对大宗建材如钢材、水泥等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通过与厂家或大的供应商直接谈判,减少中间环节,不仅保证了材料的质量,而且由于采购批量大、资金有保障,能大幅度降低材料价格,有效节约了基本建设投资。

3. 实行 “全过程”、“全方位”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要实现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全过程控制,必须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要改变过去侧重对工程预决算造价审计,忽视对规划设计、工程质量、造价形成的过程控制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做法,即时建立基本建设“过程审计”、“跟踪审计”制度,实行基建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做到“关口前移”、“全程监控”,才能真正遏制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投资控制是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较长且较为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基本建设的决策者、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管理人员认真贯彻以规划、设计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控制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手段的思想,认真学习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控制,长期坚持,必然会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游海,赖春麟.进一步加强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0,(6)

[2]史玉荣,王安静.对高等学校如何控制基建投资的探讨.辽宁教育研究,2000,(8)

第5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23—01

中小学校是重要的育人基地,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等所有硬件设施无不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一所好的学校,从最基本的建设包括从校园道路到树木栽种,从校园布局到各种功能室的设计都应当“以生为本”。以达到师生学习的舒适和生活的便利,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一、中小学规划设计中的误区

目前,学校在规划校园建设时一般的程序是学校提出初步设想,再请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拿出电脑绘制的平面效果图和具体数据图,最后由上级有关部门行政审查,这样一所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最多一两个月就完成了。在这里最大的误区就是程序过于行政化,也就是说各个方面均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未曾或者较少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学校是站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规划设计部门是站在专业设计角度,上级有关部门是站在行政管理的职能角度,哪一方是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呢?在这里,被忽视的正是学校的主人——学生。

二、中小学规划设计应以生为本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过去一直以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都由教师、校长乃至上级部门来制定,学生极少有话语权,只有被动接受。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上也是如此,我修你用,这似乎情通理顺。

因此,规划设计者头脑中要有“生本意识”,要去调查研究,把规划和设计意图清晰明确地告诉学生和老师,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大到校园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小到楼道的宽窄、窗户的大小高低、室外活动场地大小,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阅览室乃至厕所之间的距离及风向等等。如,香港中小学教室外楼道五六米之宽,足够学生课间活动,单面楼前栏杆上方的空间设置栅栏滑轨,夏季拉下网罩可遮阳,冬季拉下网膜可御寒,这样处处为学生服务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此,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领域要做到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创建首先就要从学校的基本建设,即硬件建设开始。因为,当前有些学校因为楼梯通道设计过少、楼梯过窄造成拥堵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更有甚者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筑面积,把直线楼梯改为旋转楼梯,有的干脆把楼梯附设悬挂在大楼两侧。还有一些中小学动辄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拔地而起,看似雄伟气派,但实际的使用率、使用效果又怎么样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学校教育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应将规划设计提高到关系学校未来和学生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规划设计前应先听取学生的意见。例如,学校可作为一项科研课题交给学生设计出“我心目中的学校”,最后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或构想,提交给专业设计部门参考,最终由设计部分完成正式设计图纸,这样的校园规划就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学习的需要。

由学生提出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设计方案和校舍布局,反映的是学生实际需求和心声,假如真正有一所学校的布局是按学生的意图和需要设计了,学生(包括教师)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能力,而且将会激励他们爱校如家,这就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生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6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

一、引言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国家有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校园是能耗大户,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上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还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的人才,必将极大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构建节约型校园意义尤为重大。

曲阜师范大学设立于孔子故里曲阜,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建有新校区。共占地2653.41亩,校舍建筑面积102.5万余平方米。近几年来,为满足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和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导致学校财务不堪重负。因此,构建节约型校园,实现对校园的节约型建设与管理,成为迫切之举。

二、国内外节约型校园建设现状

在我国,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理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主要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在国外,虽然没有这种提法,但是做法类似。欧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一直很注重能源节约和管理。表1是国内外实施节约型校园和实施的数量。

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建设部、国家l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教育部、建设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等等方针政策和指导性的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在近年来的校园基本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我们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章即以曲阜师范大学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作法,来探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与管理。

三、严格做好规划建设阶段工作,从源头上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

(一)校园规划设计阶段

在校园规划阶段就树立节约理念,充分考虑校园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

在设计阶段注重设计质量,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不足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重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工作,并将其贯穿整个校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校园建设阶段

节约型校园建设阶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做到环保施工、节约施工,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及国家有关验收规范,保证工程质量。

1. 做到环保施工

在工程开工以前依据当地环保管理部门批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施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现场施工方案。校园建设施工现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施工噪音、防遗撒、防扬尘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中产生的噪音、扬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中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所有参建人员在开工前学习环保施工措施,像作安全技术交底一样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施工教育,提高参建人员的环保意识。

2. 做到节约施工

应制定包括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不能按国家定额不准进行记取,要加设水电表进行准确计量,严格按国家有关施工用水用电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在施工现场要重点控制材料节约,加强周转材料的循环利用,对模板、脚手架、挡网、竹胶板等能够重复使用的周转材料在施工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施工现场严禁使用非节能型的大型施工器具,推广使用节能型的施工机械、照明灯具等。

注重水资源节约,所有用水器具应使用节水型的产品,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现场的自然资源,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一、二期工程十万余平方米教学办公建筑,由于开工时市政供水管网未接到,经检测地表水没问题,施工用水全部采用了施工现场周围的池塘用水,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四、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制度上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一)制定实施节能降耗工作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制定节能降耗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的有:

第7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校区设计;校园空间组织

0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内涵已经由传统的侧重知识技能传授,逐步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与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并行的素质教育转化。显然,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应在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创造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体现出鲜明个性与校园文化的特点,给人们反应出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的特点,让外界的人们一眼就能感觉到校园气息,这就是现代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目标。笔者结合某新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实例,初步探讨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心得。

1 项目概况

本新校区的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4公顷,另有与该市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公顷。该新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5层教学楼,其建筑面积为5500 m2;6层学生宿舍,其建筑面积为5600 m2;2层食堂,其建筑面积为2400 m2;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000 m2;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200人。

2 规划方案比较完善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见图1和图2所示。

3 校区的建筑规划方案

3.1建筑方案的思考

鉴于本校区坐落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校区规划布局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建筑规划考虑,本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如下:

整个新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云台山下规划中的凌云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 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 m2,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 m2,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 m2,2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 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新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见图3所示,原先的南地规划平面图见图4所示。

4 校区空间与建筑风格设计

在本校区的建筑设计上充分本规划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同时考虑了该校区所处台山的位置以及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2]。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5 校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本工程新校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本校区的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6 结语

学校是学习和继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不是单单的建筑群,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人了解到历史文化,探求地方特色。本文从某新校区规划设计的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环境、做到与山水相融,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以此提高校园规划设计的技术含量,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考虑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将其归入云台山的整体规划当中,使其成为该县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城市发展,又推动了该县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林武.多元化校园空间的塑造―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规划设计[J].福建建筑,2005,95(05):17-18.

[2] 熊砥柱.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8,31(29):383-384.

第8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低碳;闽江学院;校园规划

1、前言

所谓的低碳校园,就是基于低碳、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着力建设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2、建设低碳校园的基本思路

2.1合理校园规模

目前,闽江学院校园占地168.49公顷(合2527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9.97万平方米。如此大的占地规模应该怎样合理的规划,成为本次低碳校园设计的重中之重。

校园占地规模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校园内重要活动方式是课余间大部分学生进行步行活动,并且一日多次。一般来说,大学课间休息时间在10分钟左右,按照正常的大学生活动规律来规划校园,则校园的中心教学区合理的活动半径为5分钟的步行距离。从生活区到教学区则不宜超过10分钟的步行距离。由此换算,校园中心与教学区的合理半径约为R=5分钟X80米/分钟=400米,生活区到教学区的步行距离大约为R=10分钟X80米/分钟=800米。当然,这些数据只是一些理论上的依据。要想规划出一个低碳校园,还必须根据院校性质、所在区域、地形特点、合理的建筑密度、每个学生的建筑面积等因素进行规划。

根据以上理论,将校园规划成一个以环形为主的形状是最为合理的。经过对闽江学院俯视图的调查研究,发现院本部教学区,生活区,行政区大体呈环状分布,但是存在一点很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生活3区的位置建设在环形之外,这样就十分不利于生活3区的学生的校园生活。

2.2便捷的交通线

在低碳校园规划中,为了减少校园内汽车尾气的排放,应多用便捷的交通线。采用中心式或者环形的线路可以有效的促进步行交通。在本次闽江学院的低碳规划中,可以在校园内设定多个自行车子租借点,采用饭卡刷卡制,以减少学生日常在校内对汽车或摩托车的依赖,这样就减少了对能源的依赖。有效的减少碳的排放,达到低碳规划的目的。同时在道路设计方面,建设以步行为主的道路系统,覆盖到每个校区。

在高校校园道路系统的规划中,应注意几个规划原则:1、舒适性原则;2、便捷性原则;3、安全性原则。在舒适性上,道路与环境相结合,特别是步行道路需特别注重周边环境绿化。而便捷性则是要考虑机动车沿外环行驶,就近停靠出入口。最后的安全性原则,对于学生密集的高校尤为重要,中央教学区域管理需要充分重视安全按照分离的人员和车辆。基于上述道路规划原则、低碳设计的闽江大学校园路采取汽车道和人行道分离的形式,汽车道在外,人行道在环路之中,这样可以减少车辆与学生的接触,降低安全隐患。

2.3绿化系统的调节

绿化系统可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是低碳校园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瑞士苏黎世大学lrchel新校区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Lrchel新校区选址位于lrchel park大块中,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新校区在设计上重视保护和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建设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水系、山貌、湿地和树林。在建筑上,采取校园建筑组团与山体相间的布局,这种校园建筑组团局部想自然山体开放的形式,使原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尽可能地发挥边缘效应,校园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形成山、水、建筑一体化的校园空间格局,从而达到低碳的目的。

闽江学院位于旗山脚下,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给了校区充足的资本。本小组认为闽江学院的绿化系统规划可以将校园内规划成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将水体、绿地、生态廊道等融入校区,并强调保育和生态元素。在建筑物内外进行大量绿化,在建筑物见提供连廊和林荫步道,借此营造清幽秀气和具有文化品位的与人环境。植物本身就是低碳生活的开始。大片的草坪、优美高大的树木和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坛都可以成为现代校园必不可少的植物绿化,带给师生生机勃勃的精神享受。

2.4从建筑学角度打造低碳校园

随着大学的发展和各种职能的不断增加,校园建筑类型由简单趋向复杂。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减少化石能源,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成为现代低碳校园建筑的核心。目前闽江学院的对于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对碳的排放量很大。对于这些问题,在欧洲这些年流行的“被动节能的建筑”可以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本小组在对这次低碳规划时认为,在建造校园建筑是可以通过完成以下几种技术来实现低碳建筑:

1、墙体的节能技术,我们用的是类似夹心层的方法,将保温材料夹于外墙与内墙之间,而内外墙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凝土空心砖,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减低建造成本,还能更好的保温,隔音。

2、门和窗户的节能技术,使用双绝缘玻璃钢化窗户,中空的够着,会改善保温隔热,达到节能的效果。

3、屋顶太阳能技术,可以将屋顶建造成太阳能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使之转化成其他需要的能源。

其实,还有许多的低碳技术可以利用在建筑当中,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应注意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之,在建筑上不仅要体现其美观,也要体现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2.5从节能角度打造低碳校园

在一所现代性高校中,节能对于减少碳的排放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许多高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都装上了空调,闽江学院也不例外。11年开始,闽江学院内所有的教室都装上了空调,宿舍楼空调的安装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个天大的喜事,但是对于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国内空调所用的氟里昂是一种含有氯元素的化学物。氯元素是会破坏地球上空15到25公里的臭氧层,从而使更多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危害人体的健康,由于氟里昂在化学分解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等,造成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可以说空调的安装对于低碳校园的建设影响巨大。对于这点,在这次闽江学院的低碳规划中,本小组设计出了一套方案:在校本部与爱恩校区之间建设一个空调中心,在空调中心放置一座“冰山”,每当晚上用电低峰时,就用电冷却找找冰,然后供第二天冷气的使用。将管道中的水循环到空调中心不断被降温后在送回到宿舍或者教室,这是一种非常节能的降温方式。

在节能方面,空调的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本次规划中,在校区北部最角落的位置建设一个能源转化中心。这个能源转化中心我们赋予许多强大的功能,比如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转化系统;水源热泵技术等。特别是雨水回收系统,众所周知,闽江学院地处冲积扇地区,低洼地带,在下雨是就有充分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对校园的地下管道进行修建,使之雨水会经管道流到中心的蓄水池中,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将雨水转化为日常生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做到低碳校园。

2.6从管理角度构建低碳校园

从管理学角度去构建一个低碳校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1、校园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校园不能独立于社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校园的规划和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形成校园文化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互补,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协调发展。在校园建设中,应重视弱电工程建设,运 用网络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让校园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实现与社会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管理等。

2、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节约用电和耗材是建立低碳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育学生避免无必要的电脑长期运行,打印纸尽量双面打印等细节。

3、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可利用空间是最大的,如何做到上街大学城各高校间图书馆更方便的借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结语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量的大国之一,在未来的一段较长的时期,要将其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同时作为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应积极作出响应,在高校低碳规划建设中,要积极主动引入“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高校校园里让“低碳”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淮建峰.低碳化校园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96.

[2]郭菂;王正.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瑞士苏黎世大学lrchel新校区的启示.建筑与文化,2010(12)

第9篇:校园规划方案范文

一.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作为教学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从形式上既包括自然建筑等静态景观,又包括师生们在校园里的种种动态的生活现象。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设计衍变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思维,现代校园规划更加强调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以服务于师生为最终目的。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人文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谐。

2. 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即“形式服务于功能”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引入 “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将各学院专业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常规室外运动场地和学生食堂成组规划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邻里组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臃态。

2.1学习的功能。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辅助学习的功能。

2.2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

2.3 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在校师生数通常达一万左右,结合校园内的交通人流集中的特点,大部分园路都要承担分散人流的作用。在校园道路交通设计时,校园道路应兼顾师生流量、速度与景观的关系,尽量减少无效路径,设计对角线路径,提高交通效率,使之既满通的需要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的形成。

3. 人文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已有百年的历史的高等学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为莘莘学子所向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注重传承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这些因素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并体现其个性特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文化传统逐渐物化凝结于校园景观环境之中。

4. 生态原则。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和保护校园的原有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索取适度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创造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并富有弹性,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园景观设计内容

1. 绿色景观。绿色景观以草地、树木、绿藤等为主,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以形成美观、安静、整洁的绿化环境为前提,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并结合组团建设,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在进行分区设计时,其周围绿色景观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努力为师生们提供一个适宜优美的绿色空间,其中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文化广场等建筑小品反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校门。校门是高校的脸面,在高校的形象展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门是进出校园出入口通道,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要素包括:确定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以及适当的设计风格;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设计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处地面的铺设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尽可能体现人性化;大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指示明确,重点突出。

3.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的一个核心环节,道路服务于校园风景。精确定位、精心设计使道路方向明确,线条美观平滑,校园道路就会成为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之一。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指示牌,引导和控制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使用土地,展现校园整体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设计每一条路线,避免无效路径设计,增加对角线路径以及倒角路径设计,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不破坏植被景观。

四、校园景观的分区设计

校园景观按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大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区应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的总原则下,根据分区的各自特点进行规划,保持整体基调的协调统一,同时也需各有侧重,独具特色,从而增强各分区的归属感。

教学区的设计以欣赏为主,要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舒畅宜人的教学、课间活动空间为目标。

生活区的设计以休闲为主。应当以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通风、采光、防护、应急等等因素,采用混合式或者自然式的手法设计出舒适的生活绿地空间。

运动区的设计以实用为主。以经济实用、便于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目的,以运动草坪及塑胶操场为主。不同运动场之间应以常绿灌木进行隔离,在运动草坪应设置一些健身器械及桌椅,供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