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教学研究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研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研究方案

第1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1.教材与教学方式不科学

很多学生从初中刚进入高中,对高中教学的思维方式还不适应,对高中课本上的知识还不能一下子就吸收,且高中教材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加广阔,学生无法全面地探究和思考所学知识,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因此,在高一时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不单单是快速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应对难点、重点做出分散教学,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吸收,而在教学速度方面,应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出相应的教学速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教学.

从整个社会的教育情况来看,学校和教师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有所突破,促使教学方式逐步向更深、更难、更复杂发展,从而就忽略了教科书上的基本内容,对书本内容不做详尽的讲解,而把重点放在非教科书里的难点上,因而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方面严重脱离课本,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解决难题方面也束手无策,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高不成,低不就”,总是无法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而数困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2.教师教学观念淡漠

现在很多教师都没有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他们认为,只要把知识教给了学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师的职责,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解了,是否能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这也导致了学生看不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只是盲目跟从教师的讲解,最后还是没有掌握内容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在教学方案上没有创新,也导致了学生不能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本内容的掌握越来越少,独立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最终使数困生越来越多.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案创新

1.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1)从教材上作好衔接

从课本教材上可以看出,初中、高中每一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在初中时期,数学打好了基础,进入高中后,就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2)从教学方法上作好衔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直观地提出和剖析问题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进入高中时,都有些不适应,因为不管在讲解知识方面还是在提问方面,教师都应直接让学生理解,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当然,很多学生认为,在初中时,学业没有那么紧张,教学进度也不快,学生消化知识也更容易,而进入高中后,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的教学会更趋向于紧、快,使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安排课程,不能太过急进,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适应教师的教学,不能总停留在初中的教学方式上.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学生注重的.

2.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数困生的认知操作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数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他们多学习数学课本,当然,在学习时,不懂的问题要学会自己思考或问同学、老师,不能不懂装懂,略过不看,学习后,要懂得自己推算演练,将书本里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在做题时,要懂得回顾教科书里的基本内容,由易而难,一步步掌握书本内容的要领.

3.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观念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地教学观,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转变旧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提倡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正确地教学生,还应该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当然,培养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应多请教教师,从而形成一个学习上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学得更好,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教师还应辅导一些数困生,而不是放任不管,应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第2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1.基础设施的局限性

在我国,农村相较城市而言,其交通不便捷,经济情况落后,对信息的传遍也不及城市快速实时。如今城市早就配备了多媒体教育,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再是“填鸭式”教育,更具层次性、针对性,能够实时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上的公式定理。而农村教学却依旧是“填鸭式”教学,因此数学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

2.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许多农村的家庭认为就算学习了知识很多时候也不实用,只把读书当成生活成长所需的必要流程,因而在对知识的摄取上得不到重视。大家都知道农村人普遍知识水平都不高,在家长眼中孩子学习知识,就是为了防止今后做睁眼瞎,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懒散厌学等负面情绪的出现,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式不佳

由于农村的局限性,其师资力量远不如城市,许多教师可能穷极一生都出不了校门去学习新的知识;或教师的学历低、专业不搭边,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有的教师可能会集体育、美术等学科同时教学。另外,农村的教师普遍综合素质较低,知识获知不完善,没有更好的教育创新能力,达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解决对策

1.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由于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的局限性,在根本上影响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增强课堂学习的生动趣味性,要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命脉所在。

2.提高重视度

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学习问题上的重视度不足,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就这一问题,积极地帮助学生及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学习观,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营造有助于学习的外部环境,促使数学教学顺利地开展。

3.完善师资力量

不要因为是农村教师,就忽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一问题,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实施,教师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方法才是解决数学教学不达标的根本。同时,减少教师兼任其他课程也是当务之急,毕竟数学教师在其专业上更具硬性知识,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本的专业教学中才是上策。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育,不仅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总结深化,还是为初中数学教学做准备,所以,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育尤为重要。

第3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本文以国内已有的安全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前存在的新型的、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遇的特殊问题,本着预防为主,灵活应用的理念,提出基于预植入型免疫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设想,以期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体系构建

(一)核心概念解析

1.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良事件不能作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遇到感情、人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由于心理认知能力不高,常常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加之,大学生群体个性可塑性较大,所以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增强其对不良言论的甄别能力。

2.预植入型安全免疫防范教育

生理学中的免疫是指机体系统为保护自身而对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特异性识别和排斥清除的一种生理学功能。而预植入型安全免疫防范教育即指,针对高校内外的安全问题、大学生容易陷入的安全事件等,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未雨绸缪、提前认知的理念在学校内采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和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在必要时能够自我保护,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安全防范。

(二)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能够提前知会各类安全问题,以便学生对不良事件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免疫能力,因此,要求安全教育要全面有效。笔者认为,校内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两大方面。

1.安全教育内容

(1)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根据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普遍比较淡薄,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大多仅限于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学生很少能将其所学知识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更不用说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价值、意义,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各类安全免疫防范知识教育。作为安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客观内容部分,各类安全免疫防范知识教育至关重要。高校需知会学生各类传统安全常识,引导他们随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随时在其教育中加入新的有关人为事故、自然事故等安全问题的教育内容。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各类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对知识,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应对知识,各类身体受伤救护及危险救助常识。而新型安全教育则要引导学生从四方面加强辨别能力与防范意识:一是非法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希望经济自主的迫切愿望,采用各种隐蔽的手段欺诈大学生加入传销团体等;二是组织利用大学生防范心理薄弱、思想辨析力不强的弱点,采用各种欺骗言论诱骗大学生加入组织;三是黄赌毒危害时刻潜伏于校园周边,打着游戏厅、歌舞厅的旗号诱使大学生陷入犯罪陷阱;四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实施欺诈,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3)心理健康安全免疫防范教育。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成熟,很容易被外界言论思想所左右,做出非理。目前仍有许多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存在误解,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敢求助他人,以至于发展出极端行为伤人伤己。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注意大学生健康人格、情绪调节、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

2.安全教育途径

(1)传统课堂传授。此种方法适用于普及型教育,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全面覆盖性安全教育。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量公共基础课,如“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等,而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开设社会实用安全防范等课程,以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2)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虽然没有课程传授的安全知识广泛,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可开设安全教育的知识讲座,侧重讲人身安全、传销、辨识网络信息、辨识工作信息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可邀请各方面专家,针对校园安全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举办讲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此种方式涵盖面及知识深度不如课堂传授和举办讲座,但它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能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理解接受安全知识。高校应努力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感召大学生的心灵,教育广大大学生。

(4)设立各类校内安全帮扶机构。此种方式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当学生个体遇到身体伤害时,可迅速前往校医院求助;遇到人身财产危害时,应及时联系校内安保人员;遇到心理问题及伤害时,可前往校内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综上所述,在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内,授课教师首先要提前知会学生各类安全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做到教育内容尽量全面,时新时进;再次,综合各种教育方式的优点与缺点,互相补充,全面推进,将学校和个人均纳入体系关注范围之内,建成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安全成长做出努力。

三、实践初探

理论构建初步完成后,笔者为了解理论内容的有效程度以及可操作性,进行了小范围的探索性实验测试。抽取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和土木学院2011级全体学生657人作为安全教育样本,采用课堂教育、主题讲座、校园活动、个体咨询等交叉结合的安全教育方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抗挫折教育,传统安全常识,社会新型不良现象、思想观念、恶性组织、犯罪事件等的宣传讲解,以及案例剖析等。在安全教育开始前,采取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问卷包括:“大学生安全常识测试”、“大学生风险认知状况调查”、“SCL-90心理健康测验”、“大学生应激能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等。教育结束后,仍采取问卷法调查两个学院学生的安全常识掌握状况、危机处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研究问卷同教育开始前。结果如下:(1)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时,仅有32.6%的大学生具备基本意义的安全常识,有近30%的学生安全常识问卷的得分低于40分,整体安全意识水平偏低;接受安全教育后,大学生的安全常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得分为78分。(2)在风险认知状况方面,大学生对于诸如消防问题、传销问题、、黄、毒、赌博、网络欺诈等安全问题认知低于中等水平;参加心理培训及讲座后,这些方面的风险认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意识到事件危险性并远离风险源。(3)在心理健康测验方面,前后变化程度较小,90%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正常及以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刚从高中毕业,未接触过多挫折及社会阴暗面,心态普遍比较积极健康。(4)在应对方式方面,57.8%的大学生不能够理性处理问题,多采取消极方式应对生活不良事件,不能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减缓心理及现实压力;在接受心理帮扶及教育后,人数比例降低至23.3%。(5)在应激能力方面,有将近37%的学生平时未接触过应激情境,对于各类灾害不具备处理能力,很容易从众及恐慌;在接受安全教育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应对灾害,易恐慌人数比例降至6.8%。由此可见,预植入型免疫防范安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运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对水平及心理抗挫折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之要义,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各类安全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各类不安全信息和事件的“防火墙”,提高学生的甄别、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尽量减少和杜绝人身、财产安全问题。此外,本研究经过小范围实验测试,证实该理论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建议

(1)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的教育层次,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安全形势的要求。为此,高校要对当前安全教育工作重新审视,寻找差距,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在高校大学生安全这个问题上,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是:高校安全=制度管理+安全教育。如果片面强调安全教育,而不重视管理的作用,则会犯“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第4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

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课程。内科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医学类大学生的内科学课程,分为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在校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并且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开展尽量多的实践课程。临床实习阶段是指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年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医院,按上级医师指导,作临床诊疗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贯穿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验证书本知识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内科学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围绕内科学的学习内容和特点,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方法”的“三基”教学和训练,为“实用型”人才的“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提供可靠的保证。

1)理论讲授法。理论讲授对内科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老师的讲授,掌握典型疾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生动活泼、逻辑清楚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用深刻的案例感染学生,教师通过讲授法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学生系统地接受理论知识。

2)自学指导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科书中对疾病的描述及防治方法尽可能选择是典型的,因为临床上的疾病表现是千变万化的,甚至有些疾病之间只有细微的变化,而我们的处理却要大相径庭

医学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良好的自学能力将有助于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学习,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自学指导法要求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等,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范围的阅读参考书,指导他们主动去自学、去思考,养成自学的习惯,扩大知识面。教师也可刻意布置一些书本中没有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自学,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3)实践教学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了解了一定的内科学理论知识后,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动手实际进行操作。比如:支气管哮喘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在病房见习,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掌握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学生对收集到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疾病诊断,并制定治疗措施。通过临床见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改革后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2.1PBL

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的教学方法。现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PBL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PBL的目的并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解决问题,而是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据PBL的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可将PBL分为经典PBL和非经典PBL。经典PBL是一种导师制的小组教学形式,在此模式下,以学科为界限的传统课程设置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具体疾病所编制的综合课程。它涵盖了医学领域中的很多科目,不仅仅是内科学。这样能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医学知识综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已经了解或掌握了多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于刚接触医学学习的学生来说不太适合,而对于高年级的医学生来说非常适合。

非经典PBL基本以班级为形式、学科为界限编制课程,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刚入门的医学生的学习,能分别学习好各学科的知识,为以后综合各科知识解决问题提供基础保障。

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公认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各领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能合理地避免传统讲授法造成的理论脱离实际、课堂枯燥无味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领域的教学专家对案例教学法有着不同的界定。

对于内科学的案例教学,我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内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典型病例让学员置身于医生的角色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借助案例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运用学习中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仔细分析病例中提供的各项指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最终优化实施方案的教学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的实质是精选出典型的案例,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生动、形象,更能被学生接受,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3多媒体教学

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各行各业都有了一个大的变革。工厂工人越来越少,转而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医院中医生写病历、开处方也越来越现代化,不用纸而是直接在电脑中输入、传递;在教学领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发生着变化。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演化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网络为硬件载体,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结合起来,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展现出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教学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模拟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发展过程,使病例更加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心绞痛的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通过视频演示心绞痛发作的典型表现,胸痛部位、诱因、缓解方式等,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心绞痛特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5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动性为教学重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并且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1]。面对民办高校的这种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管理学主要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过程。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现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的现象。

(二)大班授课,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的普遍比较盲目,学习一门课程主要以拿学分、不挂科为目的。在管理学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考试时临时应付。另外大班授课,教师如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授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环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平性和严肃性。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强制性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了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实行,将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般有四个环节。第一步是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学生阅读案例,并围绕案例进行查找资料;第三步是案例讨论,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升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分组并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学生参与和讨论情况的印象与评价。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实用,且非常难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以管理学中组织职能的过程为例:通过理论可以了解到组织职能是围绕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维护和变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职位设计、部门划分、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协调等内容,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知识较少,所以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将这些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对这些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过程,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促进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是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查阅案例讨论中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种授课方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也达到了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这一步骤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另外,在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为了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看法,教师必须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以案例为媒介,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也将新的知识融汇到了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恰当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和时间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一方面,案例教学材料内容翔实且具有典型性。管理学课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有成功企业的案例,也要有失败企业的案例;既要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实践的案例,又要有小型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内容必须要经过仔细选择。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管理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着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来展开的,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案例的设置也要重点围绕这四大职能来实施。另外,案例的难易程度也要适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学生感觉案例内容简单、案例内容没有意义,学生就失去了收集资料和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如果案例内容过于复杂,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身就不高,难度过高会使得学生出现缺乏兴趣、望而却步的现象。最后,选择的案例内容要真实、贴近生活,这样的案例可能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将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问题,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感到对以后的生活或学习有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材料,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应适中,一般占1/3比较适宜[2]。如果案例教学活动所占课时过多,理论知识就会掌握不牢固,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好引导、激励工作为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做好引导、激励工作。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查找案例,熟悉案例内容并明确在案例讨论中需要用的相关理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也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小组成员控制在6-8人,并找出小组组长,在案例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虽然案例讨论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学生也不能人云亦云,主观臆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做出自主判断并说明原因。对案例讨论中容易引起争论的知识点,教师应控制争论的时间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提示,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发散,偏离主题。如遇到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也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如将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案例的整理工作,并撰写案例讨论报告。通过案例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检查预先个人分析的优劣,为进一部分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丹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GPS定位技术、GIS理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的测量学实验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都在进行改革探索。

一、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以我院为例,目前我院所开设的地理相关专业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都有开设测量学课程,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制订新的实验计划和大纲,选定或编写新的实验教材。

根据实验教学对象和内容,按以下方案构建测量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1.第一层次为基础性实验

该部分实验三个专业都开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实验仪器,学会实验方法,为专业实验准备条件、打好基础。

2.第二层次为专业性实验

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按专业不同而不同。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开设专门的为城乡规划类所服务的实验内容。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开设为资源环境类所服务的实验内容。

3.第三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课程内容以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实验、初步培养科研能力。本部分实验主要面向大四的本科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使用。

二、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条件

为了保证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争取学校、院系领导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编写测量学实验教材,形成适应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教材体系

4.更新实验室设备,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5.加大学校在测量学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学校的范围内组织跨学科的学术活动

第7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延误;拥堵;人流诱导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国内中高等学校大规模增加招收人数。生源的指数式增加瞬时增大了教学楼人流压力,使得教学楼楼梯在上下客期间承受巨大人流冲击,并且楼梯内会出现上下人流冲击矛盾从而增大了事故发生概率,给学生老师进出带来了很多麻烦,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因此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今各大高校教学楼千差万别,但在内部结构上大同小异,尤其是在楼层交叉口方面。在课间人流高峰期阶段容易造成人流拥堵、踩踏事件,对师生的上课学习时间造成延误。国内对此方面采取过某些措施,主要是事故后从加强安全管理方面来避免教学楼学生踩踏事故,由于存在很多人的不良行为因素,所以收效甚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对于教学楼内的拥挤现象,国内主要采用设立一些管理制度的方法来缓解拥堵,保证学生集中上下楼能够安全、有序、迅速,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1.学生上下楼由专人负责疏导

学生集中上下楼应当遵循“排队右行,脚步要轻,不推不靠,不吵不闹”的原则,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有序下楼。每个班级按照时间分组,错开各个班级的上下楼时间,避免学生拥挤,确保学生的安全。

2.学生集中上下楼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在楼道和大型活动地方等拥挤场所活动的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学校应定期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梯通畅。要随时家故意损坏的楼梯扶手。广播站配合播音,知道全校师生的集中上下楼。

(二)国外研究

国外,目前对拥挤人群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将行人抽象为微观粒子的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Helbing的分子动态性模型[1],他把行人视为相互作用的粒子,在研究紧急疏散时着重考虑了恐慌系数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另一种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日本提出的格子气(grid2gas)模型[2―3],它把行人视为在格子上(将研究地点细化为格子)活动的粒子,然后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拥挤人群的特点,与Helbing模型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考虑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类就是将拥挤人群抽象为连续介质,采用流体力学的方法[4―5]:即忽略个体间的差异,把行人视为连续流动的流体,利用现成的流体力学的研究成果,如用流体中的物质守恒定律来推导人流的密度与速度的关系。

拥挤人群的波动特点:

自然界各种形态的物质运动都含有波动现象,波动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可以在任何技术水平上研究它。直观的观点认为:波是以可识别的波动速度从介质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任何可识别的讯号。这个讯号可以是扰动的任何特征,只要能清楚地识别它,并且能够确定它在任何时间的位置就行。这个讯号可以发生畸变,它的大小可以改变,并且它的速度也可以改变,只要它仍然是可识别的就行。

在人群密度比较低时,人群为自由流动,不具备连续介质的基本特点,人群中的任何扰动都不可能以波的形式在人群种传播,不会发生拥挤事故,但在人群拥挤时,可将其视为连续介质,人群中产生的任何扰动(直接表现为密度的变化)都将以波的形式在人群中传播,同时由于人群中个体间的差异,导致波发生非线性畸变。[6]

(三)研究方案

以山东科技大学一号教学楼东侧楼二楼层为例,在二楼层设立一个半圆形的诱导设施,作用与公路交叉口环形岛作用类似。以二楼层东侧为例(见图1),当选择直行时,选择稍靠左的位置直接通过,右拐顺着弧形设施逆时针上三楼,同时走到半圆形边角处左拐即可下到一层。三楼层到一楼层直接靠右行驶即可,到二楼层西侧可与一楼上楼人流合流靠右行走进入,同时与由西向东的人流到达二楼东侧教室。一楼学生上楼到达三楼层需绕过弧形设施逆时针行走半周即可。二楼西侧学生可以与上楼层人流合流共同进入三楼,从而完成4×3=12个行走方案。

图1.疏导方案示意图

另外,鉴于下课时上下人流数量不一,半环形设施可根据学生流上下楼情况自动调节位置,例如下楼人数大于上楼人数时,半圆形设施自动沿槽口向南移动,提供更大的行走区域。

诱导设施特点:

①简易,轻动灵活,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取出,放置于他处;

②可实施性强,针对学生群体,较易产生显著的好的影响;

③巧妙地利用了人流行走靠右的原则,将人流有效的进行了分导,较其他一些疏导设施,产生更好的效果。

(四)可行性分析

此方案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设计关注点很好,针对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的上下课间拥挤状况,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设计能有效避免踩踏等恶性人为事故的发生,但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学生不遵循规则,很容易加剧拥堵。再好的设计也需要人去执行,所以也需要一些强制性措施来督促同学们养成习惯。

(五)课题意义及推广价值

此项方案的研究有利于缓解科大教学楼课间人流高峰期拥堵情况,提高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免踩踏事故,提高校园交通的安全性,并可提升学校整体面貌。除此之外,该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人流大,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如商城、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一旦生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如果人流疏导不当,家就会给人名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设计的半圆形诱导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流拥堵问题,所以该课题的研究还具有极大的社会安全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D.HelbingD.,I.FarkasI.,T.VicsekT.,SimulatingDynamicFeaturesofEscapePanic[J].Ature,2000,407:487~490.

[2]T.Nagatani,DynamicalTransaitioninMergingPedestrianFlowwithoutBottleneck[J].PhysicaA307,2002:505~515.

[3]Y.Tajima,K.Takimoto,T.Nagatani,PatternFormationandJjammingTransitioninPedestrianCounterFlow [J].PhysicaA313,2002:709~723.

第8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培养知识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8-0247-02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Undergraduate Direction

FENG Wan-li, GAO Shang-bing, ZHANG Yong-jun, LI Xi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lonogy, Huaiyin 223001, China)

Abstract: For 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s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role of education are analyzed.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ised the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of knowledge, reflecting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puter and mathematics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disciplinary, presenting teaching practice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culture knowledge systems; teaching practice

1 引言

教育体系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科学进步的基础。目前高等院校正在大力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之伴随的黑客攻击、病毒肆虐、计算机犯罪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它们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已经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培养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学生,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面对整个社会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信息安全教育理应值得高校的关注和探究。

2 信息安全的形势是严峻的

随着计算机在军事、政治、金融、商业等部门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如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受到破坏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并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计算机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影响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无政府状态,使Internet成为一个不安全的网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每年因利用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普通经济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机病毒已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黑客”入侵已成为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普遍性、多发性事件。例如: 2000年2月7日起的一周内,“黑客”对Internet网站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著名的美国雅虎、亚马逊、伊贝等8大网站相继被攻瘫痪,造成直接损失12亿美元。

可见,目前信息安全的形势是严峻的。面对如此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3 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现状

2003年27号文件明确强调了要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加全民信息安全意识”。2005 年教育部专门发文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从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体系研究、信息安全博士点硕士点建设、稳定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促进交叉学科专业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新机制、建立信息安全继续教育制度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相关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迅速,目前全国约有50所高校设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5 所高校或研究所设立了信息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至少有三个出版社组织了国内专家编写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系列教材已经陆续出版。2004年7月在四川绵阳召开了全国高校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规范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与研讨会,2005年10月在云南大理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三次研讨会针对高校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发展及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在总结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人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和产业发展育体系,整合信息安全教育资源,解决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与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亲身参与了2006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的信息安全高层会议,该会议参与对象主要包括省内外设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高校。会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国家信息安全权威专家和国家保密局领导发表意见,二是各个高校人员热烈讨论自己学校的在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上的成绩和不足。

大家普遍反映在信息安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学科范围不清、领域不明,专业设置比较杂乱,课程体系不够系统。一方面,这是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兴起和发展的必然现象,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各传统专业拓展到这一新领域的蓬勃的积极性,是信息安全学科专业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样的格局长期不加以改变,必将影响到它的健康发展,结果会导致跟不上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需要用战略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划信息安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4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及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4.1 信息安全人才保障体系

面对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对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国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不足和未来的严峻挑战,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势在必行。信息安全人才保障体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但要求拥有足够的信息安全专业 ,更要加强信息安全学科的建设。

4.2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科研、工程、管理、执法等多方面的人才,而且这种需要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面对信息安全人才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信息安全从最初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交叉而成的技术性学科,已经朝着涉及管理学科、法律和伦理道德等跨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发展。

信息安全学科是紧密围绕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所以它更偏向于一门工程学科。信息安全工程的本质是要了解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并提出和采用恰当的综合保护措施,包括从技术和管理上来控制这些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学科的这个特点使得现有的几个相关一级学科都不能单独覆盖,也造成目前信息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设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一级学科下的分散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安全学科内涵模糊、主干专业课程体系不清、建设资源不集中等问题,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和推进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依靠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科设置和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将信息安全列为一级学科,可以起名为“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它的科学性不仅包含了涉及密码学的数学理论和安全计算理论方面的研究、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安全体系结构理论等,而且可以涵盖在系统层次上的信息安全保障理论、安全评估理论和安全管理理论等。

5 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淮阴工学院创建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设有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学校在国内目前仍然是少数。由于信息安全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和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性,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应当具有一些基本条件:热爱祖国、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是毕业生质量。因此,我们在制定办学思路时必须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办在计算机学院,经过两年多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以学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同时加强数学、物理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优良的品德素质。这一办学思路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国家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的好评。

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因此办学的思路也不相同。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办在计算机系,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办在通信系,也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办在数学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办在商学系,以电子商务安全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认为,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研究的是信息的安全尤其网络信息的安全。在现今社会,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传送的。因此,学生必须首先学习计算机尤其是网络方面的内容,否则便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现今流行的信息安全技术。

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淮阴工学院关于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体现了信息安全的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和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性。体现了培养热爱祖国、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信息安全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思想品德方面和数学基础方面都设有常规课。为了体现硬件系统安全和操作系统安全在信息安全中的基础地位,除了常规的硬件类课程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外,分别增设硬件类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类课程: “Linux操作系统”。为了体现其它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开设:“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隐藏技术”、“计算机病毒学”、“软件保护技术”、“数据恢复技术”等课程。为了体现网络技术的在信息安全中的特色,特地开设:“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在实验方面,主要课程都开有实验课,并且其中部分课程开设课程设计,比如密码学的“加密/解密课程实践周”。

6 教学实践

2004年,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计划招生70人,考生多,质量好。录取的学生起点高,所以教学活动比较顺利。与此同时,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承担着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技局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教学促进了科学研究,反过来科学研究也促进了教学。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说明我们的办专业方向思路和课程体系是合适的,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也受到省市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的好评。但是,我们创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的时间短,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对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的办学规律还没有全面掌握。因此,可能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发现。

目前信息安全方向的教学老师都在建设网络课堂和申报合格、优秀、精品课程,这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和老师对教学的研究热情。

7 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办专业方向思路,我们形成了淮阴工学院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这一教学计划正在执行过程中,目前执行的情况是良好的。我们将会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之更适应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丁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密码学教学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31-133.

第9篇:教学研究方案范文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就要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能够满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由具有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目前中职生普遍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阻碍了中职校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中职校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而且由教务、技能两个科室安排、考核和管理,这就出现了部门独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

三、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教材的改革

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首先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其次是学校应重视一体化教室的硬件建设,加大投入,把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工作纳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校还应该加大对一体化教室的管理力度,使一体化教室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体化教室面积要足够大,基本设备和常规设施要达标,安全设施要到位,做到“规则、制度、管理责任人名单”上墙。

五、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

除了实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外,相信每名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机制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所有的理论教师均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六、教材的完备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保证是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在开发教材过程中,立足于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立足于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七、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