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抗美援朝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抗美援朝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抗美援朝的故事

第1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1、欧豪在电影《金刚川》里客串七连长一角,虽然只有6句台词,但是却让观众记住了这位英雄。

2、《金刚川》是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执导,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

3、影片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片,通过三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中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那天,袁国光老人一身戎装(老式军服)来到了节目组,胸前三块军功勋章特别显眼,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老人精气神很足,回忆起62年前的故事,老人如数家珍。袁国光是广东韶关人,62年前,他正在朝鲜战场上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大约是1950年,当时我22岁,赴朝打仗。”而就在这个时候,袁国光收到了一份来自祖国的慰问信,落款署名就是过云月。信中说:敬爱的志愿军叔叔,你们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赴朝作战,你们是很光荣的,我向你们致敬!“当时对我们在外的战士来说,真的很宝贵。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很想见一见过云月。”让袁国光没有想到的是,过云月老人已经在台下静候多时了。

袁国光老人保留着62年前他们的来往书信。“当时在战场的时候,我就放在背包里,一直随身带着,我想哪怕我牺牲了,也要带着它们。”他小心翼翼打开,拿出了一叠已经发黄的信纸。这些都是62年前,袁国光和过云月来往的书信,从朝鲜战场上背回国内,一直保存到现在。主持人乐嘉甚至都不敢碰,“我怕弄坏了,保存了这么多年,太珍贵了。”

看到当年自己亲手写的书信,过云月有些激动。“那一天,是我们班主任桑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读了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当时还是发在报纸上的,听完全班同学都很激动,我们就想起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因为无法确定志愿军战士的姓名,大家统一开头称呼为“最可爱的人”。或许是缘分巧合,“最可爱的人”袁国光收到的就是署名为过云月的慰问信。“他在信中说战场上的故事……”、“她在信中说校园的故事……”一来一回,过云月和袁国光来往了6封书信。可惜因为搬家等原因,过云月没能把袁国光的书信保存下来,“他是一个很有心的人,真不好意思,他写的信我已经找不到了。”

第3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李峰

中国人抒写抗美援朝的经典史诗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分析了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对我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过程作了全景式的再现,对主席作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时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大气磅礴地呈现出了志愿军将士的风采。“最可爱的人”把以美国为首的全世界最强大的16国联军打退了400公里,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战线重新回到了“三八线”,这不仅是朝鲜人民的胜利战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场胜利战争。

《决战》

袁道之 白莉

同窗间的厮杀,战火中的爱情

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描写黄埔军校师生在战争年代里经历各种历史命运的军事题材小说。黄埔军校被笼罩着,一度亲如手足的同窗,却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出自同一师门的两兄弟,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炮火洗礼的爱情故事,显得格外绚丽多彩。作者以全新的视角,首次在文学创作中,以黄埔军校出身的一批国共两军将领之间的战场恩怨作为主题,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期间黄埔革命军人的悲壮历史。

《决战紫禁之巅》

导演:刘伟强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上映年度:2000年

纯真感情遭欺骗,柔肠百结惹人怜

这部影片让我们见识了人性的虚伪与复杂,爱情在权利争斗中的脆弱与不堪一击,痴情女的无助与侠士的执拗。

“鬼王大盗”竟然是德高望重的天山掌门凌云鹤,为灭口他对手下四个女徒儿痛下杀手,但人算不如天算,剑神西门吹雪救了叶子青,诛杀了凌云鹤。剑圣叶孤城与唐门高手唐勇拼斗,虽胜但亦中毒受伤,御妹金燕子用宫内的雪莲助其疗伤。叶孤城约西门吹雪九月十五日于紫禁之巅——禁宫太和殿——比剑竟然是个大阴谋。叶孤城令人假扮自己与西门吹雪比剑,自己却去行刺皇帝,想自立为王。叶孤城的阴谋败露后,仍然要与西门吹雪完成比剑,最后死于西门吹雪剑下,保存了仅有的尊严。影片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命运于绝境中见生机,人物关系复杂但线索明晰,情感发展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

《斯人林格勒战役》

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上映年度:1993年

第4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李夫田,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照片1是李夫田全家福,拍摄于1966年。李夫田今年81岁,1948年从河北乐亭县入伍,参加中国人民第四纵队(当时的司令员是吴克华,政委是,政治部主任是李昌)后,即全程参与了辽沈、,之后转战太原,解放太原城后随部队进军西北,参加了数场解放大西北的战斗。1951年6月报名参加抗美援朝部队的第20兵团(司令员是),分配到工兵连当指导员兼支部书记,时年20岁。1953年7月23日朝鲜战争结束后,李夫田继续呆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前后共计五年半。照片2拍摄于朝鲜战争孤儿院,在“最可爱的人”的关怀、抚养下,此时的朝鲜战争孤儿们已经长得圆圆、壮壮的,十分可爱。后排中间的军官,就是李夫田。照片3是李夫田和战友们的合照,前排中间的军官,是李夫田所在工兵连的二排长,叫张振山,朝鲜战争结束后,被调往现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这一重要军事基地的建设工作,当时任后勤部长,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功臣之一,后来李夫田与其失去了联系。

看着照片,李夫田老人动情地说,那年代,战士们之间离别、转业、调动时,最简单、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一张普通的黑白照片。当时没有保存条件,许多照片都散失了。李夫田很感激这些老照片的收藏者,让他能够重温当年浓浓的战友情。

1958年支援朝鲜回国后,李夫田老人被调往甘肃的酒泉导弹发射基地工作。1982年51岁的他转业回天津,终于与家人团聚,离休前,任天津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政治部主任。

第5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上甘岭》观后感

   寒假期间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部爱国电影,今天我汛了上甘岭。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战场上和美帝国主义发生战斗的故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甚至敌人把水源封死,没有水喝,嘴唇干裂的情况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一次次下山去抢水,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战士们手里捧着苹果都流出了幸福的眼泪。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的体会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节约每一滴水,杜绝“长流水”现象的发生,因为水是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还要向张连长学习,学习他那种为了和平不怕困难,不怕死的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互谦互让,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我今天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讲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硬是用手中的钢枪和肩上的头颅抗击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无数次冲锋,在坑道中抗击,上甘岭观后感。 在坑道中,战士们用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无数次毒气弹、炸药包的攻击。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温暖感人的,他们的无私、团结、合作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坚不可摧的,战争的最后胜利永远不属于侵略者,“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安宁,是***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守卫我们今天的成果贡献绵薄之力!

《上甘岭》观后感

   我是一位“00后”,也是个世纪宝宝,深受父母和亲人的宠爱。还时常闹点小脾气,但自从我看完《上甘岭》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

   《上甘岭》的主要内容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帝主义的侵略者们为了扩张野心,而和中朝两国爆发了战争!中国决定支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中国的解放军们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有智有谋地击退了敌人的二十三次进功。但是因为日美两国的武力火药都比中国的多,比中国的强,把中国解放军打得伤亡惨重。于是,中国解放军决定在坑道里隐藏,拖住敌人。由于坑道里的水源和粮食都不充足,人们身体弱,只等待着后勤准备好武器再进行大反攻。卫生员王兰,在人们最困难最消极的这段时间为他们唱歌,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使他们把饥苦忘掉,对生活有了希望!是希望的天使。终于,火药武器齐全了,解放军们使出浑身的力气做了最后的大反攻,号角响了,呜……呜……我们解放军胜利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到很惭愧。我如果衣穿不好,吃不好时我都会大发脾气,如果把我放在战争的年代,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怎样?我庆幸我出生在新世纪,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不学习他们的精神。另外,我也敬佩这位女卫生员,王兰,能舍身在战场抢险,在黑夜里为战士们点亮那一盏盏明灯,为他们指引希望的方向!我敬佩他们,喜欢他们,赞美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英雄是什么?英雄不是一天两天做好事,而在于积累,就像战士们一样,像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样!同时,我对美帝主义所做的一切感到可耻,中国的英雄们用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上甘岭》观后感

   当我一口气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虽然只是为了争夺弹丸之地,美军与我军对垒却是用鲜血和生命铺满了整个山峦!美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集团冲锋要夺下上甘岭,可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用钢枪和保家卫国的强大信念挡了下来,美国人的炮火把狭小的上甘岭翻了又翻,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硬是咬了咬牙守住了阵地——上甘岭高地,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北推进的战略计划落了空。上甘岭战役成为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向着有利于中朝部队的方向开始的起点。

   战斗是残酷的,可是战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温暖感人的,在一次前线指挥中失去了视力孟指导员,明白战士们都在坑道里,外面都是敌人,从总部带来的水快喝完了,战士们也渴得耐不住了,卫生员小王为伤员留了几壶水,可他一滴水也不喝,每次都说:“不要再在我们身上浪费水了,把这水留给那些还能够战斗的同志们吧!”,还有一次美军将六连的坑道炸开了一个大洞,边往里面释放毒气,边带上防毒面罩,想冲进坑道,连长不顾四周的毒气,拿起冲锋枪,就向敌人扫射,小王见了,不顾生命危险,脱下自我的口罩,捂住连长的口鼻。

第6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亮剑和尚是在第十七集死的,《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人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剧。

《亮剑》讲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历经、、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该剧于2005年9月12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该剧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该剧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在完整版《亮剑》中加大了对战局的分析,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朴素的军人素质。而解放后,李云龙与张白鹿的感情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此次的完整版也完善了这段戏的铺陈,既增加了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生活的李云龙,使他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将历史教学内容向生活过渡,促进生活化历史教学活动的打造。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

二、搜集丰富资源,促进历史教学生活化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量大、知识体系庞杂的学科。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初中学生没有历史学习兴趣,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任务过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细节化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容易将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地点弄混,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不尽深入,难以记忆与掌握历史知识。从历史学科的特点上来讲,初中阶段的历史内容确实与当代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无法理解历史课本中的部分观点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比如学生在学习秦王朝的成立历史时,很难理解秦国建国的历史过程,也没有办法理解历史中所流传的“楚王好细腰”的观点。但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仍然与初中学生的家庭、长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要积极搜集历史教学内容中具有生活化气息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向自己的家人、长辈请教相关的历史故事,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感受家庭文化。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时,有一课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父母了解家庭中是否存在老,了解家庭中的故事。如果学生家中仍有老在世,便可以听老讲一讲真实的经历,促进学生相信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拉近初中学生与历史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推进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真实化。同样,在学习《抗美援朝保卫家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家庭中收集抗美援朝的故事,说一说家中抗美援朝的英雄,促进课堂氛围的生活化以及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三、打造教学情境,促进历史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教师要积极构建具有生命力、具有活力的历史课堂。借助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将历史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要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是历史教学目标的一小部分。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吸收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元素,才能为学生未来的个人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正从幼稚的孩童转变成较为成熟的青少年,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助于历史教学进度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个人情感的丰富以及智力的开发。从历史教学内容出发,构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置身于与自己当代生活较远的历史情境里,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问题,促进教学中疑点和难点的解决。比如在讲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历史决策对于当代生活的影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对外开放时期的四大经济特区,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旅游经历,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说一说经济特区的优势,让生活走进初中历史课堂。也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让学生说一说身边进口超市存在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借助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事物促进历史教学的生活化。打造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真实性。

四、关注课内讨论,促进历史教学生活化

组织课内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动起来,积极讨论,活跃思维,能够深化历史教学主题。教师要建立长远的教育目标以及开放化的教学眼光,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放眼社会,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可以讨论的,具有历史学习价值的案例,更新初中学生头脑中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历史学习意识。比如在讲解《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新闻中出现过的新疆暴乱以及台湾势力相关现象,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分析这些社会问题,并从历史角度出发寻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给初中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促进学生成为历史知识与生活新闻信息的融合者,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祖国统一的不易,成为祖国统一的推进者。

五、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历史教学生活化

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并无法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当代初中学生具有精神追求,不只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领悟历史精神。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并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历史课本这个小小的窗户,帮助学生开拓历史学习视野,组织生活化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体验历史学习,是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的举动。比如在讲解《国防建设》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参观国防博物馆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国防建设的内容、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学生在博物馆中了解一路走来,祖国在国防建设方面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自己安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将历史情怀带入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感受历史事件意义,有助于生活化理念的渗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具有人文性。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因素,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历史,并利用历史知识去明晰生活问题,才能让历史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打造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师需要积极搜集历史教学资料,并主动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历史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桂玲.激活学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教学为例[J].新课程(下),2017(03).

[2]刘传刚.重视学生“经历历史”的体验[J].学苑教育,2017(04).

第8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在朝鲜,给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生活的两个多月。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主攻任务。在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

战斗胜利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

巴金同创作组成员在朝鲜一呆就是半年。回国后,当听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他决定再次赴朝体验生活,这次出行,他准备创作中、长篇小说的设想逐渐地在心中形成。巴金在信中告诉萧珊:“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还想在上海仔细地读两本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样写战争,好好学习一下……”

1961年,巴金经过了七八年的沉淀,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团圆》。

在这部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中,巴金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娓娓地叙述着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小说刊出后,引起了茅盾、、荒煤的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读过《团圆》后,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

当长春电影制片厂领导接到文化部下达的任务后,深感此事责任重大,经研究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了著名导演武兆堤。武兆堤看完小说后被它充满亲情、友情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感到这是一个好本子,但要把这部不到三万字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那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武兆堤想到了抗大时期的同学、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将军的秘书――毛烽。毛烽14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朝鲜战场上生活了五六年。毛烽把小说《团圆》看了一遍后,他感动了,决定和武兆堤一起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经过他俩二十多天的奋战,《英雄儿女》的剧本终于在北戴河诞生了。

很快,剧本转到了文化部,指示电影局主管领导:“重点拍好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同时,剧本也送到了在上海的巴金手中,巴金看过后也表示同意将它拍成电影。

接着,导演武兆堤为物色演员忙着奔波,他同毛烽不仅走访了在北京的文艺团体,同时也走遍了军队的总政、空政、海政、铁道兵、工程兵等歌舞团,但始终没找到“王芳”的合适人选。正犯愁时,导演谢晋带来了一个喜讯。原来,谢晋在电影学院办完事出大门时,迎面看见一位手提东西的姑娘从外面返回,凭着多年执导的直觉,他脑中立刻闪现出:“她不就是武兆堤要找的‘王芳’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谢晋马上来到毛烽的住处,进门便说:“‘王芳’找到了!”毛烽和武兆堤听了,二话没说就跟着谢晋直往电影学院跑去。因谢晋同那姑娘只是擦肩而过,连她的名字也没来得及问,他们三个只得挨着寝室逐个找“王芳”。当他们走进一间女寝室时,发现一位姑娘正在往床上放东西,谢晋眼睛一亮,她正是刚才在大门口见到的那姑娘。经询问,这位姑娘名叫刘尚娴,上海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三人向刘尚娴说明了来意,她听了也欣喜不已。

见过人后,还得看她的演技。正巧,刘尚娴正在的《北京人》中演一个小媳妇,毛烽和武兆堤连续四天来看她的演出,他俩发现刘尚娴的表演技能和她的气质、外形都与剧本中的王芳很相似。于是,就决定让她担纲主演“王芳”这一角色。随后又从长影厂选中了刘世龙演“王成”,“王文清”和“王复标”分别由著名老演员田方、文斌扮演。

第9篇:抗美援朝的故事范文

文中的江德福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抗美援朝英雄,安杰是一个资本家出身的小姐,就这样两个差异太大的人在那斗地主,打倒资本家的年代,他们结婚了。

一开始,安杰是欣赏江德褔的体贴,好学,江德褔是喜欢安杰的漂亮和有文化,他们在相互欣赏的情况下开始了恋爱,经过进一步的接触,安杰发现了江德褔的英雄事迹,江德褔也深深被安杰女性气质吸引,当得知江德褔离过婚后,安杰不干了,就这样一场恋爱就眼看没有结果了,谁知,安杰的侄子安晨得了大脑炎,急需一种药,这种药只有部队里才有,于是安杰迫于情急,就又去找江德褔,在江德褔带着安杰前去求约,安杰深深感动了,江德褔重获安家人的赏识,谁知当他们的结婚神情提交到上级部门又受阻,因为安杰的资本家家庭,要结婚,身为团长的江德褔没了党纪和军籍,有可能回家种地当农民,安杰能干吗,可是,安家是支持安杰的,安杰决定嫁给他,真是老天眷顾,上一级的领导也有类似情况,他们的没人建议他去找领导,就这样,他们保留了党籍和军籍还结了婚。

婚后的一系列不习惯,把个粗人江得服这么透了,还得夫唱妻和的在众战友中假装,深知此情的老丁,见证了她们的磨合,舌战,离家,无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