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心理状况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状况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状况分析报告

第1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营;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1.财务分析及其作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对象,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揭示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及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投资人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以及企业使用资本的资本增值程度,从而对企业作出偿债能力的客观评估。当然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需要,财务分析可以为管理者分析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资料。满足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企业的供应商、客户、潜在投资人,为

了保护自身利益或更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需要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评价经营业绩和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以企业财务报表基础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和现行财务状况,并对影响企业取得经营成果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

2.常用财务分析方法

2.1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研究项目的数值或指标数值与参考值进行的对比,从而确定与参考标准间的差异,利用该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方法。比较分析可以确定各项相关财务数据的增减变动情况,找出影响各项数据发生变动的因素,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按参考标准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额比较分析、相对数额比较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及财务比率比较分析等。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是进行比较分析的重要前提。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财务指标的参考标准有一绝对标准绝对标准是得到人们公认和广泛采用的标准之一,任何企业任何时间无论出于什么分析目,利用绝对标准比较都是常用手段,绝对标准应用得非常广泛,通过与绝对标准的比较,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效益的基本状况。

2.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是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实施成本差异分析时广泛采用的方法。随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的不断加强,在分析财务报告时也逐渐应用此方法。因素分析法本质上说是把具有综合性影响的因素分解为若干更具体的经济因素,再计算各具体因素的变动对于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财务指标含有高度的因素综合表现性,一个财务指标值的变化常常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要深入分析某个指标的变化是受哪些因素的共同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因素分解来剖析。因素分析法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连环替代法是测定单个因素影响的定量计算方法,也是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它是把共同作用于某一财务指标的相互关联的多个因素逐个分解计算,在分析单一具体因素影响时,假定它可变而其他因素不变,逐次逐个地替换计算影响结果,从而测算出每个具体因素对于该财务指标的量化影响。差额计算法是本质上也是连环替代法,它是各个影响因素在比较期的实际数额与基期数额的差额,顺序地依次替换计算,直接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于财务指标影响程度方法。因素分析法可以测算出各相关因素对于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有助于企业各责任部门或责任中心划清责任和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和财务状况评估的依据更能让人信服,也能成为采取完善管理措施和内部挖潜的工具。

2.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采用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通过一定方式计算相关比率来测算、评估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所产生效益大小的方法。比率分析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有相关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两种。相关比率分析是依据企业经济活动中相互依存和关联的因素,把两个不同却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企业真正的生产经营境况。而构成比率分析则是计算某项指标中每个构成项目占该项指标总额的比重,分析其构成项目的具体变化,从而揭示该项经济活动的所具用特征和变动方向。

2.4综合分析法

沃尔评分法》是亚历山大?沃尔提出的以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等财务比率为分析对象综合评价体系,即将多个财务比率采用线性结合方式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杜邦分析体系

是美国杜邦公司创造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这种分析体系从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出发,然后对其进行层层分解,以便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情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间异动时可以及时找出其中原因并迅速纠正。

3.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财务分析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必然导致分析数据本身质量不高,分析报告浅尝辄止,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揭示财务、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选指标大而空。殊不知,眼下财务管理正朝着战略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全面了解,具备财务分析的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方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以不变应万变。

2)表现形式不直观,大多数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性过强,大篇幅的是数据,作为非专业人员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在大量的分析报告中,往往只讲资金变化,不讲业务活动对资金变化的影响,把互为影响、二者一体的经济事项隔离开来。产生这种情况,在于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经营的了解,无法从资金变化中判断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经营业绩。

3)对企业的具体业务不够了解,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深入了解企业中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之会计科目设置不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而设置,要深入分析时,财务人员难以获得必要的数据。有一些企业财务分析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各个业务活动中去,只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虽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但却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所以,这种分析很难起到对实际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

4)缺乏体系化的思路,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必须能恰当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要求从会计科目设置开始,有一个体系化的会计数据资料,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完整而翔实财务分析数据,才能给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各个被分析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无疑会给企业领导在日后的正确决策埋下隐患。

5)把手段当目的,财务分析是手段,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是目的,因此要求财务分析人员抛弃纯财务技术的思想。现实中往往是财务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大量使用一般人员难以理解的术语、分析方法,导致华而不实,失去财务分析应有的作用。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财务分析报告内容繁多,可以从中分析的项目很多,但在全面观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应当针对经营期内主要问题作重点分析,不能面面俱到,鸡毛蒜皮什么问题都写,但都写得不透彻。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琐碎、零乱,因而导致企业的决策措施也就很难抓住要害,有的放矢。

4.财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4.1财务报表的形式、内容

大多财务分析报告局限于文字、数字的罗列、堆砌,大量使用财务专业术语,导致其他部门或者上层主管不能快速领会财务经理要表达的意思,产生反感心理,因而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抵触,当然财务经理的处境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比如“xxx余额”,这是财务中一个最普通的术语,但是对于非财务人员,对于这样一个词的理解就要去认真地想一想,才能理解,所以财务经理应将其转换成大众能理解的、接受的表达方式。

财务分析报告应图表结合,很多表格、趋势性的变化,使用图表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尽量避免简单的数据罗列,对问题的反映也更直观,更有利于企业领导据此作出前瞻性分析和趋势性判断。

4.2报表体系的设计要合理完善

常用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但这些报表都是信息综合程度极高的顶层报表,在经营分析有关的报表的信息大都隐含在底层报表中(原始报表),因此,仅仅从高级报表中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高级报表的相关信息中顺藤摸瓜向底层延伸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的好坏有时不在于本身的分析质量,而在于可供分析的对象(原料)(各类报表)不够体系化,所以,难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因此,必须事前根据需要认真分析已生成合理的报表体系,供分析之用。

报表的形成应根据分析的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尤其是利润、成本、费用等指标,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既要高度概括和综合的翔实内容,又要有详细入微的分项计划,以便于形成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或调整。

4.3分析应以成本、费用为主

企业管理者最重视的是利润,而利润与成本的关系最密切,因此财务分析应以与成本有关的字表分析为主。企业应有完整的资金、计划、预算,否则财务分析的结果缺乏比较性。对财务分析的结果差异应有跟踪分析,否则也就失去了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当然,对于具体指标应由财务部门跟踪,业务执行则由相关业务部门执行。

4.4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体系而不仅是一个分析报告

第2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of public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ree supergen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ue and specific method.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l mentality of "three supergene" while learning public mathema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takes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关键词: 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

Key words: three supergene;public mathematics;learning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3-02

0 引言

按照国家“十”报告指出的方针:“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并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层次分化比较严重。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同时教授“二表生”和“三表生”的公共数学教师感触最深,三表生的公共数学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引起了作为数学教师的思考。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因为积极的学习心态是保证学习成绩的关键。从我们实践教学来看“三表生”学习苦难,厌学的根本原因还出在学习心态上,没有正确的学习心态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动力。那么“三表生”都有些什么样的学习心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心态,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三表生”学习公共数学的真实心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对策,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从而摆脱本科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使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教学部门制定符合“三表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研究的价值与具体内容

1.1 研究的价值 本文的提出可以为提高高校数学课的质量,全面了解三表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三表生的学习成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调查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具有教强的推广价值。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其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新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这就给各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消极的学习心态却往往成为学习的内在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总结心态的特点,通过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使得教与学更和谐地发展,这对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标 ①通过实际调查,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学生数学学习心态。②结合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形成文字材料,提供给学校教学系部,作为系部制定“三表生”公共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直接有效依据。③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④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3 研究内容 ①设计学习心态调查表。并采用小样本试验研究与分层考查的方法对三表生的学习学习心态及思维能力进行调查。②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等,来对调查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可以定量的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通过正确教育观进行分析就可以找到可操作的改进措施,深刻剖析整个教学活动,将课程教改逐步推进。③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总结建立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措施与方法,并将这些措施与方法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参考,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并把学生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2 结论

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逐渐完善所研究的课题。并利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对于数据的分析更为准确、完整。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是负责项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教改项目,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教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对实际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根据调查的结果合理制定建立三表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方法与措施,指导教务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对三表生学习的管理,使理论检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纯莲,孙宇.多元智能与积件思想在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01).

第3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行为财务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对于人类判断的研究,作为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行为财务会计对于解读现代市场复杂的运行现状不可或缺。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专注问题所依循的假设,行为财务会计关注的对象集中在有限理性约束下,管理者、审计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投资者等众多信息相关群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如果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纽带,那么,解读信息生成者与使用者的非理性决策对于理解市场资源配置法则的现实运行状况有着重要价值。

行为财务会计承载了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同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准则,并将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传统财务会计问题,孵化出行为财务会计这一新的会计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就有大量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出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成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才逐渐完整、系统。在这一时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飞跃,在理论和实践上硕果连连。本文详细介绍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发展、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通过对国内外行为财务会计的文献梳理,阐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展示了行为财务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二、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理论源泉

    财务会计活动的当事人包括管理层、审计师、分析师和投资者。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是外在环境特征和当事人的个人特征是否影响其判断和决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影响路径和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心理学的诸多解释和突破,因此,心理学被视为是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尤其受到了行为财务会计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认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当事人个体特征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模式,具体包括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判断决策理论(JDM)是认知心理学在行为财务会计领域的最主要理论基础之一。JDM最基本的前提是人的有限理性。人的行为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其理论发展包括在不确定性下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与经验知识(hematics)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代表性的理论解释如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1981、“锚定效应”等。

此外,社会心理学则是构成行为财务会计理论的另一条支柱理论。由于个体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结果作为行为财务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社会心理学对此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与认知心理学不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的。该理论主要关注的问题简述为两点,即人们如何从他人行为中得到推断与人们如何获取并形成新的信息。

总的来说,上述理论的发展、成熟,为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特别是研究认知心理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决策判断的影响,构成了整个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

三、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前沿和焦点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是会计信息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包括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从信息供求双方来看,依据当事人分类,可以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分为两个群体:一类是围绕信息提供者的相关研究,包括直接提供者(管理层、会计师),派生提供者(审计师、分析师①);第二类是围绕信息使用者的相关研究,包括投资者、借贷者、分析师②。基于这样的分类,我们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四类问题:(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2)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3)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的决策产生影响吗?

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

对于管理层与审计师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动机研究,源于大量盈余管理领域的讨论。出于财务会计法规所允许的一定随意性以及会计计量方法包含的主观性,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始终存在。因此,围绕盈余管理现象,研究者取得了大量档案研究的证据,不过经典的经验会计研究无法将研究结论与审计师的作用效应分离,因此,难以对管理层和审计师在盈余管理行为中的具体角色给予进一步探索,直到行为财务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相比以前的研究而言,尽管以档案研究为核心的传统会计实证模式能够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却未能对盈余管理行为中诸多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动机进行度量,而行为实验研究能够将管理层判断和审计师判断有效分离开来,并且能够研究管理层和审计师的相互影响,这就有效拓展了传统档案研究的范围,对该问题的解决构成行为财务领域的一个起点和热点。在国内,一些学者如魏明海(2005)也证实基于盈余预期的盈余管理研究存在诸多不足,盈余预期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实际存在交互关系。

行为财务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动机、情形和会计法规对审计师作用下的会计报告产生怎样影响?如Hackenbmck和Nelson(1996)研究表明,当审计师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降低时,或者其对财务会计法规的不当理解去判断管理层的粉饰行为时,审计师更有可能允许客户采取过分粉饰行为;Libby等(2006)通过两组实验(受试者分别为56名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和39名“四大”合伙人)来判断审计师是否允许在披露数量上存在比公认数量更多的纰漏,实验证明答案是肯定的。Jamal和Tan(2010)分别调查了在规则基础(rules-based)和原则基础(principles-based)的会计准则下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研究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是否限制了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及审计师的限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规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审计师类型对管理层行为无影响;而在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以原则为主的审计师对过度财务行为的限制最强,以规则为主的审计师次之,而以客户为主的审计师的限制作用是最差的。

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实证成果多数集中在这一领域,即审计师认知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杨明增、张继勋(2007)曾借助认知理论中的“锚定现象”以实验研究手段验证了审计师行为依赖以前年度信息规范的行为倾向。杨明增(2009)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审计经验对锚定效应及其偏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高经验水平审计人员相比,低经验水平审计人员更容易发生锚定效应和判断调整不充分的偏误。彭桃英、李良师、李岚(2009)利用实验研究对审计师表现出来的认知“时近效应”和肯定性倾向给予证实,并依此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加强项目复核等措施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减轻审计判断中的时近效应。

最近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审计师在管理层协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RichardC.Hatfield等(2008)通过调查来验证在萨班斯——奥克斯法颁布之后审计师是否使用互惠策略(reciprocity-basedstrategy)来处理审计差异,以及什么样的管理层特征(如管理层的协商风格、保留风险)会加大使用该策略的程度。更进一步地,他们调查了这种互惠策略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审计师采取该策略时,一般都是给管理层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随后再将该问题搁置,使得当审计师对重要的收入进行调减时管理层能够更加合作。该研究通过实验证明管理层特征和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是具有相互关系的,特别是当管理层的协商风格更强硬(competitive)、保留风险更高时,审计师更有可能使用互惠策略。另外,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有利于处理管理层要求推迟或减少账目调整的压力,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更加保守。

2. 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成者,其对准则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生成质量。由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严重依赖直接观测实验,多数研究成果处于现象的探索阶段,出于准则研究的重要实践价值,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外行为财务会计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代表性的研究为ShanaClor-Proell和MarkW.Nelson(2007)通过两组实验对会计实务人员会计准则理解(示例包括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的研究,实验一的受试者为非专业人士,实验二的受试者为专业人士,结果表明,由于“举例归因规律”受试者更倾向于采用示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的,专业人士在同时面对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时,通常是对反例视而不见的。会计准则如何导致会计实务人员对其进行保守或过分使用?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路径是什么。这些研究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3. 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

由于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不是中性的,其会反映出管理层自身的战略意图和机会主义,因此对于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借助财务信息披露形式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研究是行为财务的另一个研究热点。Kennedy,Mitchell和Sefcik(1999)研究了投资者是如何理解或有债务(contingenten¬vironmentalliability)的各种披露样式的(最小值、最好情形下估计值、最大值、或者其分布范围)。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有经验的财务总裁,经理人、银行家,还是缺乏经验的MBA学生,他们对披露报告所显示的可能损失的估计都和这些披露样式通常的含义不匹配。比如说,当管理层披露了“最好情形下的估计值”(bestestimate)时,受试者认为该值应为最小值;当披露的是一个范围时,受试者对于期望价值的估计在范围的中间值以上。这说明受试者清楚地认为管理层的披露有偏差,他们往往低估潜在损失;该研究还说明,财务信息对于不同的决策群体,管理层可靠性和公司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一些研究者关注预测信息披露的影响,Frederickson和Miller(2004)检验了预计报表(proforma)对非专业投资者的影响。在实验中,受试者通过阅读一家公司的背景财务信息和当期盈余报告来对该公司的股价进行估计③。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只有当期盈余报告的情况,当同时面对当期盈余报告和预计报表时,非专业投资者往往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这说明非专业投资者在估计股票价值时所采用的模型趋向简单化、经验主义化。在这里,预计报表的作用不是直接使非专业投资者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而是使他们认为盈余报告传递了好的信息,进而估高了股价。Hirst,Koonce和Mill¬er(1999)研究了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报告样式对投资者判断的联合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样式的盈利预测之间精确性的差异并不影响投资者对盈利的预测,但是却会影响他们对预测的信心。尤其当投资者认为管理层以往的预测都比较准确时,这种影响更明显。另外,Hirst等人将投资者信心与他们对股价的预期和是否买股票的决定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一研究并未考虑到可能存在一些因素会对预测报告样式的效果造成干扰。

围绕投资者信心和股价的预期是否受到披露信息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Han&Tan(2010)对Hirst等人早期研究成果的一个后续追踪研究。他们采用实验研究法,证明了在考虑投资者类型(多头或空头)、预测信息性质(利好信息或负面信息)、预测信息的清晰性因素的情况下,预测报告样式会对投资者的盈利预测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多头偏好利好信息而空头偏好负面信息。那么根据定向偏好效应④当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比较乐观时,多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空头;相反,当管理层预测偏负面时,空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多头。由于定向偏好效应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会更加明显,而且管理层在提供盈利预测时,提供一个盈利范围比具体数字更具有模糊性,提供利好信息比负面信息更有不确定性,因此该研究的假设为:当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盈利预测范围时,多头(空头)会做出更高(低)的盈利预测,这种效果在盈利预测为利好消息时更加明显;相反,如果是负面消息,盈利预测对投资者几乎没影响。Han和Tan设计了一组2x2x2的实验以及两个组间实验,受试者为来自香港大学的74位MBA学生以及87位财务专业的硕士生。这些受试者被分为多头和空头两组,通过阅读公司前3季度的季报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假设成立。该研究表明,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类型等其他因素。此外,我国学者边泓、曲兴华(2009)曾通过筛选市场中股价相对关系“稳定”的样本验证了受锚定思维影响,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在“稳定”样本群体中更为突出的特点。

另外,由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仅受到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分析师报告的影响。Hirst,Koonce和Simko(1995)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了投资者行为是否会受到分析师特征以及其报告特征的共同影响。实验为参与者提供的资料有公司背景信息和一份分析师报告。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分析报告的来源(分析师所在公司是否同时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报告的结论(看好还是看差)、支持该结论论据的说服力(强或者弱)。受试者据此判断分析师结论背后的原因,并对股票升值潜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判断分析师做出某种结论的原因时,面对同一份报告,如果分析师来自于一家同时拥有投资银行业务和报告分析业务的证券公司,投资者便更多地将原因归结为分析师有动机做出看好的报告;而当分析师所在公司只提供分析业务时则不然。然而,当投资者做股票潜力评估时,如果分析报告是看好的,他们就不会考虑分析师差异问题;相反,如果分析师报告看差,投资者就会考虑到分析师类型。特别地,若提供看差分析报告的分析师来自两种业务都提供的证券公司时,投资者会对股票升值潜力做出更低的估计。实验结果还表明,投资者的决策受到分析师论据说服力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分析报告看差的情况下。Bonner,Hugon和Walther(2007)研究了知名分析师意见对于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三位学者以媒体的报道量作为衡量分析师知名度的标准,并且发现投资者对于分析师意见的反响程度与媒体报道量显著正相关。当控制了其他影响预测效果的变量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参与者对于媒体报道量高的分析师所的分析报告反应过于强烈。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是仍然说明分析师的媒体报道量可以影响市场对其分析修改意见的最初反应。

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决策产生影响吗?

分析师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代表群体,其分析过程也会受到财务报告形式影响吗?围绕这一问题,Kasznik、Lev(1995)发现,在控制了预报告盈利与真实报告差异以后,之前过盈利警告的公司和未警告的公司相比,其股价下跌程度更大,分析师预测将更加负面。Libby和Tan(1999),Libby,Tan和Hunton(200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后续研究,他们考察了盈利预告(preannounce)或者盈利警告对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Libby和Tan发现对于同样性质的披露信息(盈利警告和负面的盈利报告),分析师在报纸上做出正面的反应,但同时又在盈利预测中做出负面的反应。他们对这种不一致的现象作出如下解释:分析师在面对媒体时,对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信息采用的是“同时处理方式”(simultaneousprocessing),而在做出盈利预测时,由于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公布的时间顺序有先后,分析师会对同样的信号采取“顺序处理方式”(sequentialprocessing)。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判断结果就不同。Libby,Tan和Hunton指出,管理层的盈利预告往往夸大损失或者低估盈利,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在盈利报告公布之后产生的失望情绪。他们的研究设计了一组实验,以检验盈利预告对盈利的低估或对损失的夸大及其精确性如何对经验丰富的卖方分析师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盈利报告信息为负面的(正面的)公司,若之前其盈利预告夸大了损失(低估了盈利),分析师的未来盈利分析报告将作出高盈利预测。这些预测与分析师对于公司前景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却与分析师对于管理层的看法不一致。尽管分析师也期望预报告利润低于真实报告利润,但是他们不会为此调整预测分析报告。

这一问题的研究证实了管理层盈利预测报告样式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盈利预测,也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这一结论鼓舞了后续研究不断深入,Libby,Tan和Hunton(2006)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他们对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分别为具体数字,较窄的盈利范围和较宽的盈利范围。通过两组实验证明:(1)管理层盈利预测样式在刚的一段时间内对分析师的预测无影响。(2)真正的盈利报告公布后,盈利预测样式和预测偏差会对分析师的预测造成影响:偏高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高的预测结果,而偏低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低的预测结果。与具体数字提供的预测相比,较窄范围的盈利预测会放大该效应;相反,较宽范围的盈利预测会缩小该效应。事实上,在最近的研究中,Libby(2008)发现分析师在形成分析报告时,不仅仅受客观情况影响,还会受到自身主观情况的影响。他验证了分析师试图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的动机是否是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得出乐观或悲观分析趋势的部分原因。来自两个证券公司的81名卖方分析师参与了这一实验,他们以相关历史和管理层盈余预测为基础做出盈利预测。分析师的预测在两种时机条件下(季度早期或季度晚期)都有做出乐观或悲观的分析,并且当分析师与管理层有着良好关系而不是仅仅追求精确性时,这种效果更加显著。对分析师的访谈还显示分析师重视预测的性质,并且相信这会为未来他们与管理层及其他客户之间的关系带来好处,而这种好处就是能够参与相关的重要会议并且获取信息。该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预测性质有一部分是对分析师与管理层关系的反映,而能够获取信息是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主要收益。

总体来说,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基于行为实验研究的范式大大拓展了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经典财务会计所研究的问题,围绕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双方的整体框架,我们对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梳理中,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引起我们的注意,对此,我们在本文的第四部分进行了详细评述。

四、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的研究,发展还远未达到完全成熟,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为了更好的理解行为财务会计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对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予一些探索性的评述。

首先,就研究范式而言,实验研究已经占据行为领域研究的主流。Koonce和Mercer(2005)的统计表明,在1993年至2003年之间发表于五大会计核心杂志上的实证行为财务会计论文中,仅有2%的文章采用了档案研究法。与档案研究法所关注的问题相比较,实验研究的研究缺陷和优势同样明显。

实验研究优势在于:档案研究法进行的是事后研究,无法探知个体行为产生的机制,且事后信息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档案研究无法区分单个因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对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时间以及方式;如分析师动机何时以及如何影响分析报告?管理层如何建立披露声誉?对披露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如何反应?分析师如何建立其声誉?实验研究作为过程研究手段具有先天优势。这使得在行为财务会计中,实验研究逐渐成为主导的研究方法。由于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拥有良好的实验传统,以实验为主要研究工具可以使得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因此,行为财务会计自然沿用这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实验研究法下,实验者可以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并设置对照组,其作为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实验研究法的变量同样包括有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分组之后,在控制了不相关因素(或固定或使其随机化)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验者可以调节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具体做法是实验者将新的方法或措施施加给受试者,而对控制组不加处理,然后观察自变量变化对受试者产生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1)因为实验者能够通过控制变量,调节自变量来设定实验情景,所以能够区分开各变量分别对自变量的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检验一种现象何时发生并且如何发生,从而得出受试者做判断和决策的路径。(3)可以检验现实状况下不存在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比如可以研究会计准则变动将对信息披露造成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

实验研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相当多的学者对此抱有疑虑。由于实验研究法不能完全模拟出现实世界的情况,所以有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有实用价值。此外,在实验设计上也存在如下缺陷:(1)在受试者的选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一定会按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因为其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3)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和仿真性难以协调。为此,行为研究领域的学者常辅以问卷调查法和实地研究法弥补实验研究的缺陷。问卷调查法的关键环节是问卷的设计,问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尽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工作量都比较大,但是这两个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虽然被调查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研究问题噪音,不过作为实验研究的辅助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范式的可靠性问题。

其次,行为财务的研究问题依旧比较狭窄,在一些领域有待更深入的探索。譬如审视师在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对于审计师与其他当事人互动影响的研究依然欠缺。首先,尽管已有一些文献针对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协商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协商结果上,而很少注重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再者,尽管人们已经开始对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审计师如何与内部审计委员会之间产生交互影响,以及委员会在作审议时如何依赖(或不依赖)审计师的工作,我们知之甚少;最后,审计师与公司重要持股人的交互影响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在试图对对方产生影响,并且相应地有必要对另一方的反应做出事先的估计。这种互动自然会引起一些战略性的思考。目前还只有很少量的文献对这种高级别的战略思考做出研究,因此,重要持股人和审计师如何进行战略思考以及战略思考和互动影响结果的关系还基本是个未知领域,是行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探索。

在围绕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研究中,尽管学界普遍认为分析师的报告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证据并不完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并且更具体、更全面地研究投资者特征(空头或多头,所持股票正在升值或是减值,老手或新手)和分析师特征、分析师报告特征对于投资者最终决策的综合影响。不过,围绕信息的样式对专业人士的影响,依旧凤毛麟角。尤其是针对潜在债权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考虑到债权人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研究他们在考虑放贷时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及该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此外,国内行为财务的会计研究是伴随大量行为金融领域的成果开始丰富的,受限于发展时间的短暂,其研究成果集中在盈余管理和审计师行为等特定问题领域,并与诸多行为金融、行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相交织。在前述会计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将其规整纳入现代行为财务会计前沿问题的整体框架中。在这一框架下,可以看出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覆盖并不广泛,在分析师、会计师以及准则研究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有待研究者不断补充和完善。

五、总结

第4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 目的 探索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其中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尤为显著。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同时,应注意对其父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心理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仅次于急性肾炎[1]。此病病程迁移,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并发症多,长期不愈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患者家属的心身健康,但目前医务工作者对其亲属的心理问题干预较少。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我们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既往无精神病史。共收集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26~46岁,平均35.56±5.87岁。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评定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在医生指导下,要求患儿父母对量表的每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影响,对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3]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SCL—90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总分最高286分,最低141分,平均189.31±46.15分,总均分2.10±0.51,阳性项目数38.81±16.43。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

2.2 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2]比较: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以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尤为显著(见表1)。

表1 肾病综合症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x-±s) 项 目研究组(n=65) 国内常模(n=1388) P

躯体化1.95±0.611.37±0.48

强迫1.73±0.781.62±0.58>0.05

人际关系1.87±0.611.65±0.51

抑郁2.51±0.621.50±0.59

焦虑2.13±0.781.39±0.43

敌对1.61±0.811.48±0.56>0.05

恐怖1.80±0.731.23±0.41

偏执1.73±0.791.43±0.57

精神病性1.37±0.801.29±0.42>0.05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迁延不愈,给本人及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患者父母的心身健康尤其应引起社会的重视。鉴于此点,本文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作进一步心理调查研究,以了解其心理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本调查中所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该类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六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说明该类人群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负担越重,对其父母生活的影响越大,导致精力缺乏,焦虑不安,激惹性增高,长时间的忧郁、焦虑、恐慌,情感反应异常。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父母的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加强对其父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尽力解除患者父母的思想负担。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编.临床小儿肾脏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37-238.

第5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通过自我成长简介和成长记忆碎片来描述成长中的人和事对我的影响,以及一些自我分析,自我分析体现出自我评价、自我认同、自我提升的特点。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个人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分析报告1通过自我人格测验,结果为多血质12分,胆汁质3分,粘液质4分,抑郁质-9分。单单从结果上来分析,本人的气质类型为一般型的多血质。根据书本上对于多血质气质类型的描述,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表情外露,反应迅速,善于交往,适应性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做事缺乏持久性。(活泼型)

我觉得该测验结果不完全符合我对自己气质、性格的认识。根据该分析报告的要求表明,得分在20分以上者为典型气质类型,10~20为一般气质类型;而多种气质类型的得分相当时,就可以划为混合气质类型。我个人还是倾向混合气质类型,因为我个人的行为习惯上许多与粘液质表现相符合。粘液质:安静,稳重,沉着,善于忍耐,但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反映较慢,不够灵活,因而比较固执。我个人举觉得此项也比较符合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气质类型测验结果的差距呢,个人认为是由于个体差异的缘故。

人格分析报告,是由国外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具有相当的概括性,概括了人的4种典型人格特征。然而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国外的心里情况现状。我们众所周知,人具有民族和人种特点,虽然生理结构上大同小异,但是思维、行为习惯和受环境影响是不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化上的不同,所以还有待我国心理学者开发属于国人的人格分析。

外向测验结果为78分,即稍外向型。这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内一外向的概念首先是荣格提出的。外向是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外向性格是爱交际、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易于适应环境。荣格认为,纯粹内向或外向性格的人是很少的,只是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某种情境的影响而倾向于一种占优势的态度,大多数人是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中间型。

个人分析报告2心理学专业课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咨询培训课让我对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咨询知识和技术的博大和自己的不足,因而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向着心中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理想一步步靠近。拥有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这一理想和我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个人成长史

漫漫成长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也各有差异。回顾和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更好的认识自己,进而有利于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在某些朋友和同学眼中,我刻苦勤奋,热心真诚,善于沟通,独立和有主见,但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这些特质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在这二十五年来成长路上的各种经历中慢慢累积形成的。

1、无忧无虑的童年

细雨绵绵的九月,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和谐美满的医生家庭。听母亲讲,我比其他的孩子更早的学会了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强,特别爱与别人沟通。童年的生活可谓无忧无虑,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有一起长大一起上学的表妹,还有许多儿时嬉戏的伙伴,那真是段纯真幸福的生活。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深,母亲是一位护士,从小对我要求很严格。小学二年级以前,母亲每天都会亲自辅

导我的学习,培养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起,只要是没有完成作业,即使有再吸引我的事情,我也会先把作业做完再去玩。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自觉性,更帮助我在日后的处事过程中拥有很好的自控力。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一生自信。”我想,我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回想近20年的求学历程,正是父母对我学习方面的“无为而治”和适时的鼓励,为我的学生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使我在学习上时刻充满自信。

2、汲取知识经验的青少年期

到了初中,性格外向的我和同学的交流变得更多,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更有机会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初中阶段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中上等,由于天生好动,偶尔会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因为有一颗待人真诚的心,在和同学的交往中我收获了很多的友谊。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中学时自己的理想,确切的说是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升入重点高中,然后进入大学。那时班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互帮互助,经常互相讲解题目,分享学习资料。所以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

学生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是在高中,那一年,我顺利的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初入高中,依旧贪玩好动的秉性并未改变,致使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母亲看到后耐心的与我进行沟通,并希望我能重拾自信,用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加强了对自己薄弱学科的关注,提高了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为之实现要付出的努力。最后,我顺利的考上了一所省属重点大学。

大学之前生活的平顺让我产生了惯性,梦想中的象牙塔和现实中大学生活所带给我的落差,使我受到了一定的挫折。还记得由于说话方式的差别,我请舍友帮忙的时候,虽然我是用自己认为礼貌的语气,但舍友说我的语气像命令人,于是我马上改正并记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也要改正。就这样大学四年,虽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但和舍友以及周围同学相处还算融洽,自己也在化解那些不和谐因素中学会了处事的方法。

大学期间最惨痛的记忆莫过于我看到新闻上某大一女生的跳楼自杀。由于来自于农村,在和城市的女同学在学习、衣着和生活质量的比较中,产生了失衡和强烈的自卑,最后结束了自己19岁的生命。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有人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让她能够排除那些不合理的错误认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如果她的室友不是那么冷漠,而是对她关心备至,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个女孩的悲剧,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明白了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要学会释放压力,要学会舍得。更重要的是,面对亲人和朋友的烦恼和压力,我总是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烦恼和压力的最根本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拥有快乐的人生。

在读研的一年多来,由于对科研相关方法和工具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我曾经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产生怀疑而心情沮丧。而我的导师却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鼓励是最好的剂。她经常鼓励我,要善于发现我学术研究中不为我所知晓的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吝惜自己的赞美和鼓励,我鼓励和赞美别人,同时也从别人重新焕发的自信之光的眼神中,收获了快乐。

(二)走进心理学

大学心理学课上,当老师讲授快速眼动和顿悟的知识点时,小时候看到妹妹睡觉时眼睛转动的情境和以前读的大猩猩用箱子和棍子来获取香蕉的画面清晰的回旋在我头脑中,当时看心理学课本莫名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心理学的兴趣也一直坚持下来,一直以来也很有动力学习。特别是大二时,做完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仔细分析自己的人格及职业优劣势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想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心理咨询课和临床心理课上,老师讲解的诸多案例也给我很多触动。

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自己慢慢成长,慢慢对人生有所感悟,渐渐了解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当然的那样,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也渐渐明白了,以前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学习压力会那么大,甚至怯场严重到要去医院打点滴,有些人怎么会还没有高考就认定自己考不上,有些人为什么会因为谈朋友不和而自残等等。

心理咨询师是助人自助的职业,我愿意以己之力帮助别人,同时

也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要足够强大。所以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完善自己:

1、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继续学习,广泛阅读,坚持终身学习,在读书中提高个人修养。

3、做事果断,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4、心态平和,处变不惊。

5、心怀感恩,乐于助人,信步人生。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心理咨询知识的获取,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分析,我感悟到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从教材和课堂中的案例中,我了解到心理咨询师是助人自助的职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自己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一切因素使我经过理智思考后规划出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并经过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需要很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积淀。专业课的学习我都认真学习,通过心理学专业的学习,我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对心理咨询的流派理论、技术和技巧也有更详细深入的了解。另外,在课堂外我还主动参加一些心理学沙龙和工作坊,利用学校远程教学资源观看各大高校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以此获取心理咨询知识和参与一些咨询实践。除了具备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一些实践经验,我有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工作认真负责,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容纳他人,以及对上善若水,助人与无形间的追求。

(二)职业特长和方向

对心理学专业课的学习不仅让我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也让我掌握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测量和统计方面的基本理论。课外心理学讲座、期刊书籍和网络教学加深了我对专业课的认识。课余实践和兼职生活,让我对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有切身体会,明白理论和咨询的区别于联系。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会因为各种因素而遇到心理困惑和危机。从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来看,社会各界,学校家庭无不关注学生的成绩,殊不知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急需关注。自己

多年以学生的角色不断进步成长,也在实习和各种实践当中接触到不同阶段的学生,这些经历让我对帮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产生极大动力。所以,我希望以后能做一名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适应能力、社交交流等方面是我比较关注的咨询方面。

(三)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我具备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质和品质,真诚、有责任心、稳重、敏锐的觉察力、和较强的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坚定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2、课内专业知识学习和心理咨询师培训丰富了我从事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广泛阅读并善于思考和自我反省,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理论素质和从业水平的认识和动力。

3、职业经历中有校内外的咨询和团体辅导经验,以及实习和兼职的教育经历,让我对各阶段学生状况有一定了解,再加上自己作为学生的成长经历,这些都会我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时有所帮助。

不足:

1、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有时候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咨询经验和阅历还不丰富,仍需更多时间积累和学习;

3、追求完美的倾向会导致不必要的时间拖延,有时把个人的情绪带到交流过程当中,会违背中立性态度原则;

这些方面我会在将来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提高。

(四)努力方向

为实现自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咨询技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更多的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正确对待咨询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虚心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另外,作为新手咨询师,也根据自己的职业优势和专业方向,我比较倾向从事青少年的发展性心理咨询,以帮助家长和学生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为工作的方向,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会继续关注和研究这个领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分析报告3我叫zzf,1992年出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今年21岁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回忆那曾经走过的路,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幼稚天真的幻想也有远大的志向和高远的目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跳动的音符编织着我美丽的梦想和绚丽的生活,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机会和力量。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爸爸妈妈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拥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他们积极进取,正直豁达,认真负责。但是原本快乐的生活停止在了2004年,因为房子的事情导致父亲的一阵不起,父亲相信法律,所以他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是权益,可是事实让他失望,因为那需要钱;也因为母亲的文化不高,导致了母亲签下了那份让父亲忍气吞声的协议书;爸爸和奶奶不和,爸爸也常常在懊悔娶了母亲,他也许不知道间接同时也在否定我。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我的幼稚、不懂事,还有父亲的身体也在每况愈下,不得不说,那段时间我有所察觉,但是我也在害怕,所以我选择了沉默。所以我成长为一个内敛、善良、倔强的女孩。

八岁的时候我就离开父母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小学阶段,在老师的教育和关心下,我无忧无虑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但时间悄悄的溜走,我在成长。进入初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陌生的都变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了。老师和同学也都成为朋友了,于是走过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然而2007年的一个事故让我措手不及。在我的家庭中,父亲是家里的力量支柱和经济支柱,所以这个事故让当时的我很茫然。中学主要是学习,自己却不曾认真的努力的学习过。上课总爱睡觉,看课外书,偶尔间陷入自己的忧伤中,下课后和同学闹闹,就这样,我平凡的初中毕业。在2008年的暑假里,我发现了我一个仅初中毕业的应届生多找到的工作很不理想。所以我在收到中专的毕业证书的时候,请求姑姑可以帮助我,然后我在姑姑的帮助下我进入了中专,进行了我三年的学习。

高一和高二的生活很宽松!高三的生活紧张而充实!高一高二的时候我试着去学习书上的知识,去将知识融入我的世界,然而英语知识的薄弱只能让我维持在班级的中上水平线上,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渐渐的觉得学习很累很烦躁。高一的运动会上改变了我————我报了3000m。原先报3000m只是为了让我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然后跑完后我知道我也收获友谊。同龄间有着很多话题,我不愿接触悲伤,所以我将时间花在了和同学玩闹上,也让我在初中时期的忧伤渐渐的抚平了,虽然伤口还在,但我能感觉到它已经痊愈了。在高三的时候听了洪涛老师的讲座,我按着她说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将英语单词背下去且吃透。渐渐的我的信心也回来了,也让我的成绩进入了班级的前六。进而我考上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曾听说过:在大学里先学作人,其次是作学问。也在大学生活中体会和实践着这句话。逐渐的发现一个人对生活的价值,于是不断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当面还需要加强,第一,坚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提高。终身学习确定自己的目标。第二,学会取舍,宽容他人,第三,完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没有只有更好,积极进取,按照计划定期目标行动,逐步实现目标。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凭借好运一步登天,所以我把所有精力放在短期目标上,相信一定能够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都为实现目标努力,不管取得的成就多么微小。

我憧憬美好幸福的生活,希望努力学习工作,希望有所成就。

周围好友对我的评价:我外向合群,积极向上,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善于表达,头脑灵活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我有我的缺点,有时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进而给了同学一种忽视的感觉。但我相信我会完善我所欠缺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个人分析报告4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但是如果麻雀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而今的我们就是那不起眼的麻雀,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活出自我,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奋力拼搏,实现当初的踌躇满志。

花朵因绽放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地自我剖析和进步。

一、自我分析

1、成长轨迹,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对我的影响

在我成长的人生之路上,对我产生影响的莫过于我的父母,我的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穷,这是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的,他们对我严格管教,只希望我有一天能有所为,而不是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从不松懈对我的监督和鼓励,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而我从小就懂得了父母的苦心,多年来的努力也只为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2、兴趣爱好对我的影响

我喜欢打篮球,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喜欢赛跑,把别人远远的落在后面而拼命的追赶我是我的目标;我喜欢听歌,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性情,能让我静静的思考人生;我喜欢挑战一些难事,即使失败了,至少它能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乐在其中就好。

3、性格及对我的影响

从小我就乐观坚强,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我都能勇敢的面对,因为我深知,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能输掉微笑,只要嘴角上扬,希望就还会有。我始终坚信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越过那一道坎,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前面就是胜利的彼岸,掌声永远只属于那些不甘失败的人。

4、能力与品质

大学期间,我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身的组织,交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学到更多的是关于为人处事方面的良好品质,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须知,自己不是

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要学会与人沟通,待人友善,重视与他人接触,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5、自身的优势、不足与改进

优势:喜欢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组织,交流和创新能力,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

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有时行事鲁莽,大大咧咧的。

改进:以后遇事之前要冷静思考,学会分析,制定一定的计划。

6、自我奋斗目标

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领导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职业期望及实现途径

我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兴趣是的老师,我相信它能让我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或许在这份喜悦来临之前,我还要经历更多的曲折,但是我不怕,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在逆境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那才是不平凡的人生。

在成功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一切,不断地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三、自我总结

人生就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能接受的。人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没做过什么而后悔,只要尝试了,即使失败,那也是一种经历。所以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自己的经历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个人分析报告5时间如白马过隙,年华瞬间斑驳,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过了20多个念头。通过心理健康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理健康课是对我们很有用处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定义心理这个名词,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正确地去面对失败与挫折,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知识非常全面透彻。我认为这次的自我分析对于我非常重要,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上初中之后,大多一人在外读书,但父母从不松懈对我学习上的督促和帮助,使我一直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特别是我的父亲,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男人,不但事业有成,生活中更是一位慈父。如果一定要我说出一个我最崇拜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他坚强、乐观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激励着我。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我始终是在掌声和鲜花中度过的,那时的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刚入高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不变是,天仍那样的蓝、树仍那样的绿、花儿仍是那样的鲜艳。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一切都变得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同学和老师也都成为了朋友。于是,走过了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了!中学的生活主要是学习,那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英语课,从第一节开始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讨厌上了这门课,还为自己找了个“满意”的借口:我相信我很爱国,所以我不学英语。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长大了还是得学。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单纯的,不过由于正处在青春期,男女之间彼此并不怎么来往,往往喜欢一个人却老是和她作对,喜欢她却老在别人面前说她的坏话。现在看来,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特征,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和接近异性的__。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__感不得不被压抑,还要在他人面前进行掩饰。中学的生活是忙碌的,又是单纯的,在开心中我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的单纯生活。在经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前,由于高中生活紧张而充实,但我却陷入地谷,后来才发现初中的学习只是自己耍小聪明,靠考试的突击来学习,而没有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所以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渐渐的觉得老师没那么关心自己了,不再那么受宠爱了,不再那么骄傲了。想赶上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觉得自己很很失落觉得自己很没用,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相信自己,还不能放弃。我决定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迈进高等学府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大学生涯的头一年,也使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了心理这个领域。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但也有着共同的群体特征,比如文化水平较高等特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群体是表露个人才能、表现个人特征的领域,是在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影响下促成个体社会化的领域。在一个组织中,群体是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基本单位。认识并注重这一点,对于我今后进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我的基本的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么多年来,我形成了善良、宽容、单纯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恰恰因为这些良好的品质,使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着良好的人缘,得到了太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但也正是因为周围家人、朋友的宠爱,使得我在生活中有一些理想主义,同时又有些依赖性。因此,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是善良、开朗、单纯,他们总是批评我太过于理想主义了、太傻了、不够圆滑。我个人对此部分赞同,我觉得自己有时候的确应该变得现实一些、聪明一些、圆滑一些,但绝对应该要分时机、场合和对象。

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即使一个人作恶多端,我也相信他一定是有着一些可以被宽容和理解的理由的。也因此,我总是更容易能够理解和谅解他人。

三、评价:

同学眼中的我:开朗,有幽默感,真诚对人,较积极面对生活。批评:没有恒心,有时候很懒,很急躁,没有什么创造性。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生气。

第6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成因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他们集中表现出来的自卑、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情绪,但是不同地域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大有不同。调查发现,越是发达地区这种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的差异越显著,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严重。这个现象背后的现实背景是什么,还需要我们通过软件分析后深入探讨。本论文的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陕南的高职院校——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从分析数据中找出当代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焦点所在。

一、调查过程

调查工具:针对此次问卷调查,我采用的是1984年王征宇修订的清单,包括的心理症状共计90项,即SCL-90量表,它不仅效度较高,且还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SCL-90量表包括的症状因子共有以下10项:精神病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抑郁、强迫症状、偏执、躯体化、焦虑及其他。针对这90项症状的评分采用五级制:(1)1分:没有此类问题;(2)2分:轻微有一点问题,偶尔出现但并无大的影响,或影响甚微;(3)3分:时常出现该个体,对受检者产生一定的影响;(4)4分:症状出现频率偏高,已对受检个体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5)5分:症状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对接受有关检查的人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统计工具:用SPSS19.0统计软件最新版本对SCL-90量表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因子分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分布特点,形成分析报告。

调查对象:本论文采用数据的调查对象为作者所在学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11级护理系6~10班的学生,随机选取其中4个班共计200名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

由于所处地域等因素,为了使所得的结论尽量涵盖各个层次的需要。本次调查问卷在作者所带的4个班级一共200个学生内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为192份。其中贫困生有1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8.75%,由于本人所带班级为护理专业,女生占了全班的绝大多数比例,200人中男生不到10人,所以此次调查分析结果不涉及男女比例关系。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SPSS19.0对上述问卷调查的支撑材料进行专业的软件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调查的10项因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因子都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双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只是贫困生呈现出来的问题因子更多一些,无显著差异的心理因子相对集中在影响力不大的心理因子上。具体分析如下:

1、贫困生显著差异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因子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学生中,以上4项因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状况差异指标P均小于0.01,说明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比非贫困生显著很多,极易受到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情绪等心理问题的影响。

2、贫困生非显著差异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因子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躯体化、恐怖、偏执这三个症状因子中差异指标0.01

3、贫困生无差异于非贫困生心理因子分析

表3中的强迫、精神病性、其他这3个症状因子,在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差异指标P上体现出二者无差异,P>0.05。说明在学校里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普遍存在,不以是否为贫困生而有差异性。因此一般的同学不论家庭条件如何都不会有大的差异。

三、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从上述数值对比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更容易孤僻不善交际、抑郁、焦虑,对人产生敌对情绪;2、身体容易出现不适感,偶尔感到恐怖,惧怕出门及搭乘交通工具等,有些情况下会很偏执,但不严重;3、存在一定的强迫症,但睡眠饮食均不受影响,无明显精神病症状。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们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心理上,其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日益增大的同时,高职类贫困大学生这一新兴群体也在不断的壮大着,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还是非常努力上进的学生,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被贫困困扰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于贫困学生这个弱势群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尤显重要。用全新的视角解读高职贫困生的复杂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梁军,何丽萍.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社会科学家,2011.6.

[2] 尹志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3] 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4] 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 贠丽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模式研究—以长安大学为例[J].理论导刊,2011.2.

[6] 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北京:中国青年报,2008-11-12(6).

[7] 梁艳.职业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8] 程坤.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3.

[9] 朱晓斌,李洁.浙江部分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第7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很多大学看重各种评价考核指标,重科研、轻教学、轻育人,争先恐后,相比之下,对学生的学业、心理和思想状况,却放在了次要位置。从这个角度说,现在大学生自杀率上升,作为大学,作为大学里的管理者和教师,也有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张 鸣

目前,中国社会的自杀率非常高,每10万人当中有23个自杀,但在北京高校中每80万人只有15人自杀,大学生自杀率比整个社会自杀率低,而且远低于美国高校的自杀率。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

杨振斌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28万人自杀,其中60%,大约16.8万人是服农药自杀的。中国应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以减少中国农村地区的自杀率。

――世界卫生组织Henk Bekedam

经济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是自杀者,尤其是农村自杀者最大的自杀动机。

――网友

全国现有的2600万抑郁症患者中,只有大约5%的人接受了相关治疗。抑郁症是自杀的高危因素,而它是可以治疗并能够好转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

曹连元

自杀不仅仅是一个人自己结束生命这么简单,它同样给亲朋好友带来巨大伤害。据统计,一般一个人的自杀至少能够对6个人造成巨大影响。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刘福源

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可想而知,但只有极少数人会想到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仅仅有7%的自杀者在死前曾求助过心理医生。

――新华网

我国大部分自杀的人并没有精神障碍,我们也缺乏制止自杀的宗教教条或法律条令,也没有建立关爱生命、干预自杀的社会支持网络,甚至在许多农村的卫生院,连抢救喝农药自杀者的药物和器材都没有,病人送到医院,60%以上死掉了。

第8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1)以案施教。

在危险品物品保管这一小节中,刚一开始我就给学生们讲述了2008年2月15日在广东佛山发生的烟花爆竹仓库爆炸事件。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高职的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课堂一开始,我便创设情境,导入图片,通过现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出他们的求知欲。案例讲述完毕后,引出今天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仓储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单从理论教学来看无论是沟通能力还是人际能力,都是无法实现的。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所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某合作公司送来为亚运准备的礼花炮200箱,汽油50桶,请设计储存计划方案,并完成这两种商品的入库操作。在案例分析这个环节我将主要知识点贯穿在案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以及课上有针对性的问题探讨,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

(3)案例模拟。

在掌握了本节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安排学生小组模拟相关实操内容,例如在讲授仓储从业人员岗位内容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身边看到的体会到的相关岗位内容表述出来。然后我再根据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查缺补漏,完善了以往讲授法教学的枯燥局面。

(4)撰写案例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案例教学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以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如在仓储课教学中,可以这样运用项目教学法:

(1)确定项目任务

例如,在仓储合同这小节内容的学习中,首先我先布置案例任务并提出相关任务。接下来让学生们针对布置的任务,展开相关学习与文件制作。(2)学生分组。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分组前首先对学生的授课情况与性格有初步了解,然后尽量根据授课状况好与一般的进行搭配,性格开朗的与外向的进行搭配的原则进行组组。

(3)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任务以及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然后按照确定的程序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对项目实施的步骤,要解释清楚,根据学生实施情况,及时提示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以避免对项目内容接受力较差的学生耽误不必要的时间,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4)总结与评价项目。

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和自我评价。同时,接受其余小组对方案的内容进行答疑与提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掌握较好的内容简单提及,对普遍小组没有考虑到的知识要加以强调补充。

3、总结

第9篇: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篮球比赛 信息情报收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全国篮球青年锦标赛、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全运会篮球项目预赛等赛会制比赛中参赛队信息情报收集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平_,查阅了大量体育情报、篮球情报相关的期刊、论文,研究、分析和借鉴了有价值的内容。

1.2.2专家访谈法

采取谈话和咨询等方式,同参赛队主教练、助理教练、视频分析师、后勤保障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1.2.3观察法

因工作原因,跟随山东男篮青年队、女篮青年队等队伍外出参赛,参与和协助赛前、赛中的信息情报工作,对工作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观察、记录。

2信息情报收集原则、方法和实施

赛会制比赛信息情报收集工作主要围绕赛前、赛中两个阶段进行,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从对手情报搜集与分析、比赛视频采集与分析、参赛信息应用、比赛地综合信息等四大方面入手。

2.1信息情报收集原则

信息情报收集要坚持目标导向,以满足运动队备战参赛需要为主要目的,获取对运动队赛前训练、战术调整、策略应用等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信息情报收集要遵循全面性、实效性、准确性三个基本原则,收集到的信息要广泛,涉及到比赛的方方面面,确保是最新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同时要进行鉴别,筛选和剔除虚假信息和对手故意放出的干扰信息。此外,信息收集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不能违法和违背道德。

2.2信息情报收集方法

篮球比赛信息情报收集主要采用直接询问、侧面探听、现场采集、互联网信息检索、以往视频资料分析等方式。对于参赛队人员名单、赛区交通住宿、赛事相关安排这类赛前已经确定的信息,可以直接询问赛事组委会。对于变化的信息,多需要进行现场采集,如录制比赛视频、拿到比赛技术统计、通报赛区积分排名情况等。利益互联网检索比赛相关的信息,像参赛运动队的备战报道、赛事组织相关信息、参赛队运动员情况等。在已获知某运动队、某位运动员将参赛的前提下,分析该队、运动员以往比赛的视频,找出其得分手段、技术特点、弱点等。

2.3信息情报收集实施

2.3.1对手情报搜集与分析

对参赛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通过赛事组委会或赛区联络人,提前拿到对手的参赛报名表、赛程表、裁判员安排,摸清对手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执教风格、常用技战术、弱点等;重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身高、体重、运动经历、运动成绩、技术特点、弱点、伤病情况等;裁判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所属省份、工作、判罚习惯和特点等。此为,还应尽可能地扩大信息源,拓展信息面,包括对手的战略目标调整、对手之前比赛的各类参赛方案、近期的比赛训练动态、媒体相关报道等一切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根据相关信息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2.3.2比赛视频采集与分析

像全国篮球青年锦标赛这类高水平赛事,由于参赛队多,分为两个阶段,多个赛区。因此,比赛期间,要组建专门的视频采集团队,其中一批负责录制自己所在赛区参赛队的比赛,重点录制自己将要对阵的对手比赛视频。另一批负责录制其他分赛区的比赛,重点录制第二阶段比赛可能对阵的主要对手的比赛视频。如比赛有电视直播,安排专人对电视直播进行录制,相对单机的录像设备,电视直播的画质、机位角度更佳。录制比赛视频要求画面清晰,重点内容捕捉到位,能够记录教练员和场上队员调整战术时“说话”的内容。视频分析团队要根据以往和最新的视频资料、对手比赛技术统计等数据,重点分析竞争对手整体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临场战术(进攻阵型、防守阵型、常用底线球及边线球战术等)、场上作风、优势和弱点、心理状态、竞技状态等。同时对手的重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分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体能状况、对抗能力、技术特点、命中率、心理状态、场上弱点等,及时形成分析报告,为教练组布置战术、制定作战方案做参考。

2.3.3比赛地综合信息

比赛环境是客观的,许多因素不能改变,因此要对比赛地进行详细的了解。赛前要派出人员前往比赛所在地,考察和收集参赛地环境信息,包括赛区的气候、天气、水文、光照、风俗文化等;场馆赛场环境信息,包括场地场馆分布、硬件设施配置、地理交通位置、赛场氛围等;交通住宿饮食信息,包括交通情况、住宿条件、饮食条件、注意事项等。赛场气氛,包括球迷观赛行为、赛场常用音乐、啦啦队助威方式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前告知教练员、运动员,针对不利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2.3.4参赛信息应用

一是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分析比赛规则、赛程安排、决赛形势、裁判员安排等,针对有利和不利我方的因素、可能出现的情况、决赛可能面临的对手、裁判员因素影响等,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以便比赛指挥小组和教练组进行参考,提前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二是切实发挥信息情报的作用。筛选甄别收集到的信息,有效进行利用,比如根据对手的战术安排,有针对性的演练破解战术;对外释放有误导内容的信息,扰乱对手的备战和训练安排,引导对手往错误的方向走。三是即时共享比赛信息情报,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群、微信群等,信息收集人员第一时间将掌握的比分情况、赛区成绩排名、比赛形势分析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进行通报,便于教练组掌握比赛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四是进行赛前自我调整和适应。立足备战、参赛的实际需求,搜集国内外前沿的大赛训练、参赛、保障信息,如赛前运动员自我心理调整、赛前饮食注意事项、运动员比赛时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参赛乘机注意事项、按赛程调整生物钟等,汇编成册,供教练员、运动员赛前学习参考。五是自身信息的分析。了解对手首先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队伍近期的训练比赛数据、身体机能指标、伤病情况、心理状态,一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排除不良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制定训练计划、比赛策略、战术安排等。

3建议

(1)组建信息情报收集团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参赛队需将信息情报收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避免因情报不足而出现错误决策,要组建专业的信息情报团队,制定机制流程和方案,统一安排部署,分工协调合作。

(2)赛前收集和赛中收集互为补充。赛前信息是运动队备战参赛的重要依据,因此赛前信息情报收集要全面,尽可能获取多的有用内容。但是,在某些重叠方面,不能忽视赛中的收集,要根据最新变化,及时更新现有信息情报内容。

(3)利用大数据做好信息情报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情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构建备战参赛数据库,及时汇总更新自身和对手的情况,通过交叉比较、数据图表、线图等形式,更直观的、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情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牛敬莹,刘文娟,张重喜,白洁.体育情报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9).

[2] 吴畏,于江杨.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比赛中信息收集反馈方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