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节能减排情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排情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减排情况报告

第1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一、2008年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自治区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我市节能目标为28.23%。2008年节能降耗目标为6.36%,预计降低7.3%,“十一五”以来首次完成年度节能指标。

二、市政府完成节能减排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考核。

(二)提高准入门槛,完善政策措施。

炉2.5万kva);同时对电石铁合金实行限量配额生产,2008年全市电石产量91.84万吨,铁合金产量32.46万吨,分别同比降低19.7%和18.3%;三是新建100万吨焦化厂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对未建环保设施和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一律不得投入试生产。强制性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3、承接一批具有先进产能的非资源型产业的转移。如XX宜化集团、XX黑猫炭黑、苏州华源农物化工公司、沈阳华德机械制造公司、内蒙古富生光伏科技公司、XX中成控股集团等一批区内外非资源型大企业落户乌海,为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效能。

深入全市在建和拟建煤焦化企业进行指导把关。

(五)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激发了各级组织的内在节能减排积极性。

(六)强化措施,夯实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

2.开展耗能设备的调查。根据节能工作需求,2008年对全市规模以上159户企业耗能设备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建立了我市耗能预测制度。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活动。目前,我市有9户强制审核企业、4户自愿审核企业已通过自治区验收。正在开展强制审核的企业有2户,第三批拟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的企业有8户,拟推行自愿清洁生产的企业有15户。

4.加强重点污染工程建设和监管。重点督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对现有海勃湾城区、乌达城区污水处理厂加强监管;对9户产生污水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1户企业下达了停产通知书。

5.集中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整治。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染源二次污

染等违法问题;加大对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转情况的检查力度;对重点企业实施环境监察员驻厂制度;对全市49户矿热炉生产企业进行除尘设施改造;健全了重点企业监管网络。

某市节能减排情况 3.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化学需氧量削减的主要途径。目前,海勃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未实现4万吨/日的设计处理能力,中水没有全部回用,存在外排现象;经济开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乌达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滞后,处理能力未达到2万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完工。XX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管网正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尚未建设。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已运行的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能达标,中水不能充分利用,这将直接影响我市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的完成。

3.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的核算不尽合理。目前统计部门在统计年度煤炭消耗量时不能将原煤、洗精煤外运与就地加工转换区别开来,造成煤炭消耗量重复统计,以此计算二氧化硫新增量与以产品产能计算新增量差距太大。

4.二氧化硫削减应用技术滞后。目前,我市在球团冶炼、烧结、白灰等一些行业脱硫改造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对这些行业的脱硫技改是否科学、经济、有效还很难认定。

(三)节能减排中的共性问题。

1.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由于政府压力大、积极性高,而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致使企业投入不足、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措施不力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环保政策趋严,国家和自治区主要支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加工工业等耗能少、污染轻、附加值高的产品;而以高耗能、高污染为重点的企业产品受到限制(2007年金融机构没有对企业发放节能减排贷款),加重了高耗能企业融资难度,致使部分企业在扩大规模与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受到内外部资金短缺的影响。

3.自治区

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偏高,完成指标压力大。前三年节能指标完成50%,二氧化硫指标只完成了36.99%,后两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很重。

4.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体系尚不健全。如绿色照明、供暖锅炉系统节能、太阳能利用、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废弃物利用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开展节能减排知识培训、宣传活动不够广泛,这些问题也制约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

5.具体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尚需明确。市政府从总量上规定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具体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不明确,致使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指标约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游离于监督之外。

6.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认识还不够到位,政策措施不够配套,协调不够得力,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某市节能减排情况 减排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工程减排。继续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尽快发挥减排效益。同时,狠抓已投运的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国控、区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环保部门和自治区联网工作,对违法违规排污和污染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加快推进结构减排。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巩固关停小企业成果;三是加快推进管理减排。抓紧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加快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基本实现全市重点企业持证排污。

(二)切实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一是积极申报节能减排项目,申请国家及自治区投资资金。二是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前期工作,储备一批产业延伸、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做好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焦炉煤气、工业废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政策环境,比如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与支持。

(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

第2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我国的能源形势是非常紧张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了节能专家王树茂讨论节能减排中的审计和地方执行问题。

CEI:你认为现在节能减排在执行中有哪些问题比较突出?

王树茂:我认为节能减排效果的审计环节,问题较大。现在的节能减排审计缺乏独立性与公正性。因为审计报告完全是企业自己花钱去找人做,既然企业花了钱,那当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走过场。企业自己做节能报告,然后地方政府发奖励,这样根本没有实际的效果。靠虚假报告骗取政府节能减排奖励的例子并不少见。我认为审计工作应该由政府出面来做,发放了大量的节能减排奖金,难道连审计费都出不起?应该由独立的审查机构来审查企业到底消耗了多少能源,节能效率到底如何。

CEI:审计环节的问题会有哪些深层次影响呢?

王树茂:企业节约了多少能耗,政府发给企业多少奖金本意是鼓励企业去做节能减排。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很难去核查企业到底节约了多少能耗,一些企业靠提交虚假报告,套走国家奖励。我曾经见过很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没什么作为,但却靠虚假的节能报告,拿到了大量的节能奖金。这个现象不光存在于节能减排奖金的发放,我们国家还有一些其他奖励资金由于核查不够严格而难以实现奖励的初衷。

CEI:你觉得国内哪些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得较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王树茂:我认为苏州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很好,很值得借鉴。苏州会由政府出钱来给企业做节能减排审计报告,认真审计企业的能源效率到底是多少,哪些企业有节能潜力。因为之前有很多企业每年也会出一些节能减排审计报告,但是报告里面的内容弄虚作假成分较大,完全没有可以参考的意义。所以苏州的方法是,由政府出钱来给企业做节能环保的审计报告。一方面,政府出资进行审计,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一方面因为如此一来审计机构就是为政府服务而不是为企业服务,审计结果可信度和专业度就更高了。

CEI:国外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么?

王树茂:英国政府推广节能减排,会和每个企业签订协议,组织业内专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节能指标,完成了会有奖励,而未完成的企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个指标由政府指定的权威机构来设定,这样会把节能做得更好,各种节能政策都会落到实处,不像我国很多政策都落在了空处。但是很多明明很好的措施放到国内就会由于管理的问题而变了味道,主要的问题不在企业而在政府的管理部门。中央很重视节能减排,但落实到地方后,有的地方政府却只对奖金感兴趣。大部分工作不是在扎扎实实的做。

第3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为推进节能减排活动的深入开展,xxx街道按照市、区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目的,统一领导,明确职责,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街道xx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成勇任组长,街办主任夏彬崴、副主任何镕志、覃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攀西府办文件精神要求,及时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落实有关节能减排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对街道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做到了工作结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街道结合

节能宣传周

活动,狠抓

节能减排宣传月

活动以通过社区宣传栏、黑板报张贴节能减排标语、口号,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悬挂宣传横幅,同时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家长、学生、教师座谈会,向辖区居民群众、企业单位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倡导

文明、节约、绿色、低碳

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00余份,出黑板报10期,悬挂横幅5条,组织开展座谈会5次。

三、加强措施,成效明显

(一)健全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街道xx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督导检查及资源能源消耗统计报告等制度,全面反映节能降耗工作落实情况。

(二)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每个环节

(1)

降低油耗。街道建立了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及街道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对公车进行严格管理,按照小排量车优先出行、外出能拼车的坚决拼车等原则,合理安排用车,统筹调度,科学行车,节约燃油,并制定了街道公务用车派车单,要求司机对每次用车出行记录做好登记,进行备案,严禁公车私用,大大降低了油耗,节约了能源。

(2)节能采购。街道的每一次采购都是计划上报批准后方可采购的,对办公用品的采购进行了严格控制,能重复使用的,能维修后使用的坚决不予购买新的,合理的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实需购买物品时,优先选择节能的产品和材料等,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采购,无重复采购、拆分项目采购现象。

(3)节约用电。街道、社区及辖区企业单位的房间、走廊、过道、洗手间、楼梯口等地段照明设备大多安装的是节能灯泡,并有专人管理,以防止

长明灯

的现象发生;除特殊情况下,空调设备属关闭状态,夏季时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饮水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也只在必要时开机使用,避免长时间待机。

(4)节约用水。街道每月对用水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防止跑冒滴漏、长流水的现象发生。在厕所内、洗手台等处张贴了

请节约用水

的标语,使用废水养护花卉植物,现全员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5)

节约开支。街道建立了办公用品的采购及领用制度,对物品的存放及发放做了详细记录;工作时,能在电子文档上做修改的不打印修改,需要打印的文件都使用双面打印,废弃的纸张在粉碎前当做草稿纸在利用,签字笔用完后不丢掉换笔芯后继续使用;同时能行文的不开会,尽量控制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

(三)组织开展活动,促进经验交流

街道组织辖区居民开展资源节约志愿活动、节能产品推广示范活动等,对日常生活中进行节能减排好的经验及做法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居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的提升,并积极发挥居民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居民切实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时尚生活。

(四)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节能成效

街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社区和企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反节能减排的现象进行指导、整改,要求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提升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1)

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力度还不够,有时由于工作头绪太多,检查督促还不够及时。

第4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危机;信息平台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节能减排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必经之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一、节能减排概述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指的是企业采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原材料的投入和浪费,降低能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减排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能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对能源消耗时所产生的的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

(1)我国现有的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的单位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它是我国进行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的总指挥,制定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的技术指标,规定节能减排建设的基本方向等;2、事业单位。它主要指的是进行科技开发的科研所,它是节能减排建设的主体。我国进行节能减排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下属的事业单位,如工商业、交通业、能源业等研究机构;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知识进行推广;3、信息服务平台。它主要是以商业网站的形式存在,用于全社会节能减排信息的互动,方便人们了解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4、实体企业。每个企业首先都是为了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着想。实体企业强调的是在保证企业利润和发展的大方向下,为人民提供节能减排的产品以及服务。

(三)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未达到全方位的建设。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没有对其进行多方面、全领域的推广和评价,而且也只是对产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推广和评价,并未从财政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虽然财政政策的研究所或多或少的对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实证研究却很少,使得政策研究和实验结果停留在两个层面。

2、研究和实践都较浅显。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从研究和实践角度看都不够深入。节能减排数据较分散、数据之间不能完整结合,使得对政策分析缺少数据来源,而且统计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的建设单位间进行数据交流时有困难。

3、各领域间缺乏协调性。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单位都是各自进行建设,缺乏沟通和指导,造成重复建设和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重复建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信息孤立,信息上下间沟通不便,全国信息很难达到共享态,地方的一些重要数据不能及时反馈给国家主管部门,影响其决策能力。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一)国家电网中节能减排的主要指标解释

(1)能源消耗总量:指的是在报告期间实际消费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数量。

供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2)综合能源消耗量:指的是报告期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能源总和的净值。

供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3)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产值。

(4)减排CO2=综合节能量×标煤折CO2系数。

(5)减排SO2=综合节能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6)节能技术投资额:指的是用于节能技术的改造投资金额。

(7)节能率:节能率=本年累计综合节能量/上年同期综合能源消费量*100%。

(8)综合节能量:指的是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计算的节能量。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水平较低。在相关政策的鼓励、指导,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已成为趋势。

(1)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Web显示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此系统对于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都是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都是发电企业、集团下属公司中采集到的实时数据,然后将其传给实时数据库,如果想要对其进行处理则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想要观察此数据可通过Web网页进行实时数据的展示。

(2)信息平台可实现的目标。1、网络平台。它支持网络信息的调度和传输、有较好的安全防范功能、能进行审计分析以及拥有完备的网管能力;2、数据库体系。可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还拥有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3、应用体系。包括安全、可靠的内部通讯系统,可进行开放式数据库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全局性的、支持公共政策分析和决策的应用系统;4、安全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统一的、分级管理的保证体系,从而保证此网络体系的安全运行,便于进行节能减排的监控。

三、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

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包括:

(一)资讯互动,节约财政。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可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动态、行业新闻、标准信息等内容展示在Web网页上。同时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搜索功能,搜索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还增加互动式服务,为用户提供资深专家讲座、政策解读、疑难解答等,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活动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行业新闻了解到如何有效进行节能减排,避免能源浪费,节约财政开支。

(二)在线监测,降低能耗。信息平台可实时采集煤炭的消耗数量,并对煤烟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同期煤炭的使用情况以及废烟、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对数据偏离正常值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三)自主管理,科学决策。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共享、用户互动的平台,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平台。可通过设立权限、信息管理、角色分配等模块,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服务,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同领域的信息互动,而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

总结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起高效的、实时的、可共享的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可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网络,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统计,从而实时监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状况。可有效提高能源数据的利用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节能减排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宏良,李一林.节能减排标准化系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2)

第5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作者简介:王琳,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循环经济与财务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87211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790205);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编号:0910BZZ104)阶段性成果。

(1.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长沙410208;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渐显著。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参与者,经常陷入节能减排投入成本高、担负责任大,却经济效益少的现实境地。与之相反,政府则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享受到企业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各项收益和资源保存收益,这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本文构建了一种政府―企业节能减排互动机制激励模型,可求得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战略中最优的责任分摊比例,并依据模型测度出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投入和各项经济、环境效益指标,从而为政府合理分摊企业节能减排压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得企业更有动力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 能源消耗;节能减排;互动机制;责任分摊

中图分类号 F01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6-0102-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18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在其生产活动中无限制的滥用资源,随意向外界排放污染物,已经导致环境不断恶化。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企业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比如英国石油公司在今年5月份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该公司市值缩水超过580亿美元。此外,今年7月15日爆发的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湖北省崇阳县青山工业园区湖北吉通公司排放的废气以及粉尘导致当地多人血铅超标。在一系列重大环境事故发生的背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再一次被公众推到了风口浪尖。种种资料表明,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于企业。既然是企业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它就应该承担起治理污染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这是非常直接和明确的逻辑关系。

但在企业一连串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背后,何以屡禁不止?作为企业自身来讲,是否真不愿意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从而主动承担社会环境责任?目前,在理论界认为企业理所当然承担所有环境责任,此种观点占据主流的同时,我们应当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中、在承担社会环境责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节能责任大、经济效益小”、“有节能责任、无经济效益”的现象。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根据一些学者的计量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还未突破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两难区间。而且“十五”期间, 惟独环境目标没有实现;而2006年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 作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

基于此,本文从企业与政府合理分摊节能减排责任、社会环境责任出发,构建合理的政府―企业节能减排良性互动机制,以求达到政府和受规制的企业之间环境成本的公平分配,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能双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政府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互动机制的理论前提

1.1 资源价值流会计理论

资源价值流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能够集成物质流路线及其成本信息和环境损害评价值,跟踪、记录并描绘企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因此,资源价值流会计以同时减少环境影响和成本为目的。

资源价值流会计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计量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消耗、废弃等流量与存量信息,追踪被投入资源在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移动轨迹,并根据资源流的去向划分合格品资源成本与废弃损失成本,提供资源的物量和成本损失比率,寻求损失成本产生的环节所在,以求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削减成本的环境保护效果,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经济效益[1]。

1.2 环境责任分摊理论

“责任”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当承担的某种否定性后果。当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出现的投入产出不协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不高;另一类是节能减排责任、权利和义务分配不合理。如果说前一类问题是生产力问题,后一类问题就是生产关系问题。

从公平角度而言,企业承担节能的责任越重,理应享受到的经济收益应该越大。但分析显示,不同的利益群体所承担的节能责任、从节能中享受到的经济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匹配的。不匹配问题在企业与政府、个人与集体、地方与中央、不同节能利益者之间经常发生;实施节能意味着作为投资者的企业必须牺牲眼前的利益,去换取长期更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然而节能者却要承担资金风险、利率变化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额外风险,因此企业要承担全部节能减排的责任和风险,国家却搭便车就可以享受到节能减排的各项收益和资源保存收益。因此,由于节能减排的外部性特征,使得企业处在有责任、有投入但无效益的尴尬境地,必然会挫伤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对于我国现实情况而言,节能减排战略不但能解决短期能源短缺,也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若把环境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企业对环境负责的行为,由企业承担所有的环境责任,从而把维护、治理和改善环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都统统计入企业成本当中,这种环境成本的划分或者环境责任的划分依据应该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企业节能减排行为虽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更多的是发生直接的成本支出,这一部分成本支出可以视为企业为改善环境、节约社会能源所支付的社会成本,而企业通过节能减排获得的效益除了一部分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为整个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这部分效益主要包括节约能源带来的能源消耗降低效益和社会环境改善效益。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成本效益划分如图1所示。

如果在完全依靠市场的状态下,企业需要承担全部节能投入和风险,国家则可以搭便车享受节能的效益,故单纯依靠市场,企业和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责权利很难联系到一起。

那么由谁来承担环境退化的成本或环境风险,谁来享受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这是企业节能减排政策面临的公平问题。因此,政府应担负起部分的节能减排责任,也就是为企业分摊部分的环境责任。环境保护是目前我国政府社会性规制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企业节能减排导致的环境保护成本与责任也应由企业与政府共同承担。政府节能减排责任分摊的行为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节能减排的负担从而调动企业节能行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设计一套系统的、持久的、富有弹性的经济激励政策来使得政策的执行效率更高、更公平。从而最终实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帕累托最优。

1.3 外部性理论与节能减排

亚当・斯密曾指出,当个人追求自己的福利时,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增加。然而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并不相等,这种不相等,市场理论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又被称为庇古理论[2]。一般说来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又分为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然而污染企业在“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污染治理的边际收益小于社会在污染治理中的边际收益,所以,企业的污染治理最优水平小于社会在污染治理中的边际收益。因此,企业的环境行为至少有三个目标层次:第一,实现企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第二,实现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第三,实现污染的完全治理,即零排放。下图2描述的为最优污染控制水平下的企业环境行为目标层次。

由图2可知,随着MC边际成本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污染控制的边际成本不断递增,然而在治理污染过程中,社会边际收益MSB线总是会高于企业的边际收益线MPB。因此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对外部环境污染控制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位于OC区间段的企业私人最优污染控制水平内的污染治理行为。第二个阶段是CD区间段位于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与社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相等的污染控制行为,第三个阶段为DB区间段的企业污染治理实现零排放的污染控制行为。

事实上我们着重讨论的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两种情况,第三阶段为企业实现零排放的情况。此时治理环境除了产生额外损失以外,社会福利并不会有任何增加[4]。此时的污染治理是超越帕累托最优水平的。然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技术规模和技术水平、环境政策都远没有达到该水平。此外,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历史时期。一味的盲目强调零排放并不符合国情。

第一阶段表明企业通过节能减排可以获得收益,比如循环经济、废物利用。虽然这种收益是一种能在财务上直接表现的收益,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循环经济水平往往不能达到最优。目前企业的环境行为事实上并没有获得全部收益。第二阶段又可以视为利益调配层次。此阶段企业通过前期的节能减排等行为获得循环经济的全部收益后,此时的污染治理虽然能增加整个社会福利,但是企业却是得不偿失的。此时就必须通过协调利益分摊机制来弥补企业在这一层次的外部环境治理中所支付的超越收益的成本,即图中PECD区域。这一区域表面上是整个社会环境治理的收益,其实往往是由企业亏本垫付的PEM治理成本获得的。

综上所述,这两个阶段都要通过利益调配机制解决企业在节能减排行为中由于企业治理环境所付出的超越收益的成本,使其他主体一起承担环境成本。这种利益分摊或者调配机制可以通过应用环境政策工具,使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能够被政府承担。比如排污税费可以通过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的差异,企业将其转让给消费者。另一种则是环境治理补贴,它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辅助承担环境治理成本的方式。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的界定企业、政府、居民各自所承担的环境成本比例和范围。

1.4 政府干预理论

市场机制针对交易双方的供求而起作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如果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就会出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需要引入外在力量对其进行纠正,这就是政府干预。

由于市场机制本质是为了处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为了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干预加以解决。如果政府干预行为是适度的、科学的,则可以缓解市场机制的某些缺陷,促进效率、稳定、公平三大目标实现。庇古在1920年《福利经济学》中指出了政府应干预的思路,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是外部效应,为了消除这种外部效应,就应该对产生负外部效应的单位收费或征税,对产生正外部效应的单位给予补贴。但是对于环境外部性而言,因为达成协议的成本很高,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5]。干预可采取的形式包括管制措施、经济惩罚、对采取修正措施者给予补贴等。

节能减排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存在比较明显的市场障碍。因此节能减排具有公共事务性质,市场机制的作用很有限。据世界银行一项研究成果揭示,市场力量对实现节能潜力的贡献只有20%,所以实现节能减排战略,政府的作用是主导性的。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1.5 激励经济学理论

在企业节能减排政策运行过程中,政府预期也是重要的相关利益人,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与监督者,与政策执行者――企业,又存在十分复杂的联系。二者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对企业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与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一种典型的做法是依据道德风险内部控制原则,让企业(人)承担部分风险,这意味着人将通过努力获得报酬。或是尽量使政府(委托人)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也就是使人的自利行为同时也是委托人希望采取的行为,这一原则称为激励相容原则[6]。在节能减排战略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为例,政府无从了解企业对节能减排行为的真正态度和努力水平,但可以通过调节资源产品价格、设立奖惩制度等方式,来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政府的环境管理目标。

节能减排工程是高度分散的二次投资活动,对生产者来说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不大,企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成本没有足额内部化,所以政府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十分重要,必须坚持监督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深入挖掘存量潜力,通过政策激励和信息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2 政府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互动机制激励合约模型构建

节能减排,前者是能源资源问题,后者是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节能减排是与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重要概念。虽然节能的概念很宽泛但从节能的方式看,分为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两类。直接节能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源实物的节约。主要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实现节能。如通过改革生产工具、作业设备、工艺流程或作业程序、改进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对设备或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和工艺、使用新材料、推行能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而间接节能主要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称为结构节能。本文主要核算分析直接节能所花费的成本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政府与企业的节能减排战略互动行为中,与企业的成本信息和技术效益相比,政府环境政策是公共信息。在此,企业是人而政府是委托人。因此有必要建立较优的政府与企业激励合约模型,以实现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期望效益最大化。

假定R为企业的一个一维努力变量,θ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等于σ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若定义f(x)为产出函数,则有

f(x)Rx+θ(1)

其中x为影响经济效益的因子。

若定义K为企业因节能减排努力而带来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子(K为大于等于零的自然数),则在式(1)中可取xK,此时有节能减排经济效益产出函数为:

f(K)RK+θ(2)

若定义L为节能减排努力而给公共环境带来的改善因子(L为大于等于零的自然数),则在(1)中取xL,此时有节能减排环境效益产出函数为:

f(L)RL+θ(3)

因此,企业的期望产出为:

E[f(K)]KR,D[f(K)]σ2(4)

政府的期望产出为:

E[f(L)]LR,D[f(L)]σ2(5)

由于委托人(政府)在订立激励合同时主要关心环境产出水平,人(企业)只关心经济效益。一般为政府制定一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或者企业的能源消耗标准,如污水排放量等。再根据企业节能减排实际完成的效果进行奖惩。因此政府的激励合同S(f(L))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企业的努力水平R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恰好达到环境标准效益α,此时政府给予企业正常的环境补贴,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环境、资源的重视程度,设此时的补贴因子为λ(0≤λ≤1))。

另一部分为企业的努力水平R产生的超出环境标准效益α而得到的超额奖励。此时,政府给予企业超额环境补贴即为下文中所求的β。

因此,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予以奖励激励是推导的前提,本文将重点求解企业因节能减排努力而取得超额奖励部分的情况。这也较好的反映了政府在委托关系中对于企业节能减排战略的风险分摊。

设超额部分的奖励因子为β(0≤β≤1),则政府对企业的合同激励S(f(L))为:

S(f(L)) λα+β(f(L)-α)

β(Lα+θ)+(λ-β)α(6)

此时政府的期望效用Ev等于期望收入:

Ev E(f(L)-s(f(L)))

=(1-β)Lα+(β-λ)α(7)

假设企业的努力成本函数为

F(R)0.5・CR2(8)

其中C为成本系数(C>0),C越大那么同样的努力带来的负效用就越大。所以企业的实际货币收入为:

ω f(K)+S(f(L))-F(R)

RK+θ+β(RL+θ)+(λ-β)α-0.5CR2(9)

对于企业而言,它的效用函数具有绝对风险规避特征,设ρ>0,是绝对风险规避度量值,ω是企业实际货币收入,那企业的等价收入应为式(10):

E(ω)-0.5ρβ2σ2(K+βL)R+(λ-β)α-0.5CR2-0.5ρβ2σ2(10)

其中:E(ω)表示企业节能减排的期望收入;0.5ρβ2σ2表示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风险成本。

以ω表示企业的节能减排保留效用,即企业支付的节能减排成本F(C)带来的机会收益最高值,该最高值可以用行业平均利润确定。如果企业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小于ω,那么企业将不接受激励合同,而努力去获得保留效用,因此企业的参与约束为:

(k+βL)R+(λ-β)α-0.5CR2-0.5ρβ2σ2≥ω(11)

企业的努力水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为自身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努力K/C,另一部分为企业获得环境奖励而进行的努力βL/C,则企业的努力水平为:

R(K+βL)/C(12)

当β0时,RK/C,企业的努力完全为了经济效益。故企业的激励约束为:R(K+βL)/C,此时,政府节能减排激励政策最优化问题转化为:

maxEvα,β,λ,R(1-β)LR+(β-λ)α(13)

将企业的参与约束

s.t.(IR)(K+βL)R+(λ-β)α-0.5CR2-0.5ρβ2σ2≥ω

与企业的激励约束R (K+βL)/C分别代入目标函数式(13),得到:

maxβ--0.5ρβ2σ2-ω(14)

此时,令一阶条件超额奖励为β*,则β*可以表示为L(节能减排努力而给公共环境带来的改善因子)和C(成本系数)的函数,即:

β*f(L,C)>0(15)

其中,L为节能减排努力而给公共环境带来的改善因子,C为成本系数。ρ为企业节能减排风险规避度量值,σ2为正态随机分布方差,通常可将二者视为常量。

此时,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为:

(16)

其中,K为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因子。

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合同中,建立的激励合约可以实现政府期望效用的最大化[7]。在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环境效益L, 经济效益K,以及成本投入C等因素中,都需经过具体的测度。

依据求出的政府节能减排补贴最优模型,从企业理性角度考虑,当企业在节能减排战略中会使得自身的努力水平在企业成本投入C、经济效益K和环境效益L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努力改变环境效益L的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寻求自身能接受的节能减排成本投入水平。

对于政府而言,上述模型推导的意义则规定了政府在企业节能减排战略中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政府通过节能减排政策对函数β的取值进行微调,以此改变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中自身经济效益与政府要求的环境效益之间的努力分配程度,从而能积极引导人努力改变环境效益L的水平。因为在企业努力变量的几个决定要素中,企业经济效益K、成本因素C和环境效益L都不为政府控制,所以政府只能通过调整β的取值来影响企业的努力水平。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环境效益达到最大化。

因此,政府在企业节能减排战略中所应当承担的最优环境责任水平应为:β*,此时政府应承担节能减排最优环境责任效益应为:L*β*,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为:。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实施激励政策的过程中,β*作为超额补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政府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实施补贴以分摊环境责任,关键在于测度出β*的取值。因此,下文将具体测度出式(15)中与求解β*相关的环境效益因子L、成本系数C以及经济效益因子K。

3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测度

3.1 企业节能减排支付的总成本投入

上述推导中,式(15)中的成本系数C可以表示为:

CCb/Cj

其中,Cb为报告期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投入;Cj为基期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投入。

Cb和Cj分别由报告期和基期能源替代方案改进增加的成本C1,报告期和基期节能减排设备或节能项目投资投入的总费用C2,报告期和基期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成本C3,以及报告期和基期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投入成本C4组成,即:

Cb,CjC1+C2+C3+C4

(1)C1能源替代方案改进增加的成本:

C1(Esb-Esj)・Mb・Cs

其中Esb为采用代用品的节能量(吨标准煤);Esj为单位产品原用品的消耗;Mb 为采用代用品的产品产量;Cs为采用代用品单价。

(2)C2节能减排设备或节能项目投资投入的总费用:

C2∑nt1(Pt+Et-Lt)/(1+i)t

其中,Pt为为第t年的投资额;Et为第t年的维修费;Lt为第t年的残值;i为贴现率。

(3)C3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成本:

C3Nr1+Nr2

其中,Nr1为第r个技术研发项目人员工资费用;Nr2为第r个研发项目资金总投入。

(4)C4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投入成本:

C4Eq×Q

其中,EQ为废弃物回收单位成本;Q 为废弃物数量。

3.2 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产出

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可以借鉴近年来国内刚出现的环境管理会计学中的前沿热点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思想。

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以资源价值流价值的计算与分析,运用资源流成本逐步结转方式构筑的方法体系,即资源随企业连续生产流程或节点流转,其价值按各工序的主要资源(元素) 的流向含量划分。同时,间接费用也以此标准分配,从而形成产品或半成品资源有效利用价值与废弃物价值[8]。其次,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计算,则以废弃物物量为依据计算。

因此,借鉴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核算公式可以求解出式(15)中,企业节能减排后产生的环境效益因子L。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LLvb/Lvj

其中,Lvb为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战略之后报告期所产生的环境效益,Lvj为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战略之前基期所产生的环境效益。Lvb的计算公式为:

Lvb∑mj1∑ni1[VRL(i,j)+VWE(i,j)](16)

其中,VRL(i,j)为第j次第i流程资源损失价值;VWE(i,j)为第j次第i流程资源消耗及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价值。根据企业资源流价值核算方程,可求得VRL(i,j)和VWE(i,j)的值分别为:

VRL(i,j)×QW(i,j)(17)

VWE(i,j)∑Jj1∑Ii1WE(i,j)×UE(i,j)(18)

其中,CM(i, j)为第j次第i流程环节原材料输入成本;CE(i, j)为第j次第i流程环节能源输入成本;CS(i, j)为第j次第i流程系统成本;CO(i, j)为第j次第i流程其他成本费用;QP(i, j)为第j次第i流程合格品重量或含量;QW(i,j)为第j次第i流程废弃物重量;WE(i,j)为第j次第i流程环境影响废弃物重量;UE(i, j)为第j次第i流程废弃物单位环境损害价值系数。

式(18)中UE(i,j)一般均难以用货币计量,因为这涉及环境损害的许多潜在因素,且因不存在交易市场而无法确定损害单价而使其货币计量十分困难[9-10]。由于我国企业环境成本外部损害所需的货币计量模式,国内尚未建立起来,故采用了日本于2005年开发的“环境损害定性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即根据LIME方法划分了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的11个环境领域中的1000种环境物质,以其为评价对象,并求出了单一的货币化指标。

3.3 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的经济效益产出

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因子K也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KKcb/Kcj

其中,Kcb表示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报告期的经济效益;Kcj表示企业节能减排之前基期的经济效益。Kcb和Kcj由K1,K2,K3,K4,K5和K6组成,即:

Kcb,KcjK1+K2+K3+K4+K5+K6

(1)K1为采用代用品后的节能收益

K1ΔES+EQ

其中ES为采用能源代用品的节能收益;EQ为提高产品质量的节能收益,且:

ES(Esb-Esj)×Mb×Cj

EQ(EQb-EQj)×(Gb-Gj)×CQb

其中,Esb为报告期单位产品代用能源消耗量;Esj为报告期产品原用能源消耗量;Mb为报告期采用代用品的产品产量;Cj为原用品单价;EQb为报告期生产定额能耗量;EQj为基期生产定额能耗量;Gb为报告期产品废品数量;Gj为基期产品废品数量; CQb为报告期生产定额能耗的单位成本。

(2)K2为节能减排设备或节能项目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

K2∑nt1(St+Rt)/(1+i)t

其中,St为第t年的节能收益;Rt为第t年出售的余能所得到的收入

(3)K3为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流程改进产生的经济收益

K3Er+EL

其中,Er为企业报告期采取节能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收益;EL为企业报告期产品损失额降低的节能收益,且:

Er∑mi1Eti∑mi1(Etbi-Etji)Mbi

其中,Eti为报告期第i种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总收益;Etbi为采取技术措施后第i种产品的单位产量的能耗量(吨/标准煤/产品);Etji为采取技术措施前第i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能耗量;Mbj为采取技术措施后第i种产品的合格品数量;Ctbi为采取节能措施之后的第i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能耗单价;m为企业采用技术措施的项目数。

EL(KLb-KLj)×Eb×CLb

其中,KLb为产品能源实际损失率;KLj为产品能源计划损失率;Eb为产品报告期能源消耗量;CLb为采用节能措施之后产品报告期的能源消耗单价。

(4)K4为废弃物循环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

K4Se+Sp+Sk

其中,Se为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实现的利润;Sp为用废弃物生产而降低主产品成本所获得的节约资金;Sk为废弃物运费和管理费的减少。

(5)K5为因节能减排减少的排污费用

K5Sc+Sn

其中Sc为报告期少缴纳的排污费用;Sn为报告期多出售的排污权出售收入。

(6)K6为政府补贴、绿色融资贷款利息减免产生的三项经济收益总合。

在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产生的经济效益因子、环境效益因子、成本投入因子通过上述公式予以确认之后,即可测度出模型中的超额补贴β*,从而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寻求补贴依据,同时也可测算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努力程度,并据此判定企业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

4 完善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的配套政策

通过企业准确的具体测算,政府既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可以准确的数据为依据,细化奖惩机制。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政府对于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实施的奖励补贴,使得一方面给予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奖励能够足以弥补其治理污染成本。另一方面使对于企业的惩罚要远大于企业不落实节能减排的受益。

4.1 加强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建设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节能减排具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可以完全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因此,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一直坚持加强政府管理和强化市场机制相结合。欧美国家无论实行强制性政策还是实行诱导性政策,其立足点都放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上[11-12]。例如,欧盟成员国实行的固定价格法和固定产量法,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作用很大。固定价格法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而发电量的多少由市场决定。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主要是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真正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作用还十分有限。

然而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在操作上管制成本较高,且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企业的各项技术创新。而节能减排经济激励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的环境目标。由污染者和政府共同承担污染控制和补救的成本,不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操作上也具有灵活性,实施成本较低。目前许多欧美国家都尽量减少运用命令控制型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而以激励型的环境经济政策取而代之。我国也应适应全球环境保护的总体发展趋势,除了运用各项行政方式如如禁止、许可证、生态补偿等,还应该积极运用税收、排放权交易、补贴、成本收益比较等经济方式进行环境保护。

4.2 完善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可以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市场为基础的手段主要有污染收费、补贴、保证金制度和排污许可交易制度。这里我们重点探讨补贴、排污许可交易两种典型制度。

政府分摊企业节能减排责任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对企业直接提供补贴,即通过环境补贴对污染者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单位污染减少补贴模型来测算出政府的补贴力度;通过政府以补贴形式资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安装排污设施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分担污染治理成本。

二,是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节能减排激励政策对企业提供支持。政府可以适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例如给予环保产业、生态治理或生态建设产业适当的补贴或采取减免税,能有效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适当的政府补贴有利于增强环保企业的竞争能力。此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正确引导作用,同时设置进入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门槛。引导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将节能减排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内部管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4.3 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还应通过以下手段来促使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首先,应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建设中,没有完全零污染的产品,为了积极应对节能减排规定的环境管制,企业必然增加环境成本[13]。但该成本并不会自行消除,只有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才能消解。由于严厉的环境管制必然会刺激企业寻求节能减排创新路径,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其次,要制定合理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肖序, 金友良. 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 财经研究, 2008, 34(10): 125-126. [Xiao Xu, Jin Youliang.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Value Flow Accounting:By Way of Recycling Economy in Process-bas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8, 34(10):125-126.]

[2]Pigou A C.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M]. London: Macmillan, 1932.25-32.

[3]朱清,余瑞祥,刘江宜, 等. 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层次及其政策设计[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2):157-158. [Zhu Qing, Yu Ruixiang,Liu Jiangyi, et al. Hierarchy on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Enterprise and the Polic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2): 157-158.]

[4]Hontou V, Diakoulaki D, Papagiannakis L A. Multi-criterion Class-fricatio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rms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14 (1): 28-41.

[5]Johnstone 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rporate Behaviour[M]. Elgar: Cheltenham, 2007:122-130.

[6]Brouhle K, Griffiths C, Wolverton A. Evaluating the Role of EPA Policy Levers: An Examination of a Voluntary Program and Regulatory Threat in the Metal-finish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 57: 166-181.

[7]张保银, 汪波, 吴煜.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政府激励与监督问题[J].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2): 137-138. [Zhang Baoyin, Wang Bo, Wu Yu. Incentive and Monitor Problems of Government Based on Cycle Economy Pattern[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14(2): 137-138.

[8]Raymond C, AaronBoot H, Bert haLouis. Eco-Efficiency and SME in Nova Scotia, Canad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14 (227): 542-550.

[9]Haxhimoto S, Moriguchi Y. Proposal of Six Indicators of Material Cycles for Describing Society’s Metabolism: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4,40(3): 185-200.

[10]Huppes G, Ishikawa M.Eco-efficiency and Its Terminolog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5, 9 (4): 43-46.

[11]Binder C R, Hofer C, Wiek A, et al. Transition towards Improved Regional Wood Flows by Integrating Material Flux Analysis and Agent Analysis: The Case of Appenzell Ausserrhode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 (49): 1-17.

[12]Blackman A. Ca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Wor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essons form Case Studies[J].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008, 36: 119-141.

[13]Senden L. Soft Law, Self-Regulation and Co-Regulation in European Law: Where Do They Meet?[J].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5, 9 (1): 20-28

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Energy Saving andEmission Redu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WANG Lin1, 2,3 XIAO Xu1 XU Jia-lin3

(1. 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 Hunan,410208,China;

3. Accounting Schoo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China)

第6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及贯彻执行情况

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宣传教育密不可分。为此,我们始终把节能宣传作为搞好节能工作的基础来抓。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广泛开展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节约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为主题的一系列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环保,不断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工信委网站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环保政策法规及环保工作等信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主动引导舆论,促使有效化解各方矛盾。同时在本单位开展了环境法制培训和环境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环境执法水平。

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情况

严格考核奖惩。把节能降耗各项指标纳入对各企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我们按照“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总体指标,把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个企业,建立起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管理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全社会齐抓共促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多次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督促和安排工业节能和减排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行业不同时期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定期监督、监测和检查。

三、节能减排关键措施落实情况

第7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012年3月,我局成立了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订具体措施。为确保节能减排活动深入开展,明确了各股室负责人为实施措施的第一责任人,并带头做勤俭节约、自觉节能的模范。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协调配合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并强化了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污染减排约束机制。4月,领导小组还组织了局机关及局直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学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会上要求局机关及局直各单位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细化措施、明确目标。

一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避免大开水龙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抓好节约用水。二是规定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节约办公设备、照明设备用电等。三是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统筹安排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四是推行无纸化办公,降低纸张消耗,从严从紧配置办公设备和购买办公用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五是办公电话提倡长话短说,禁止公话私用,各类会议、活动时要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通过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及局直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培养了良好的节能习惯,切实降低了能源消耗,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实现了年综合电耗、综合水耗、综合油耗比上年度降幅不低于5%的既定目标。

第8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一、找准突破点,突出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合理控制经济增速

在狠抓节能减排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遵循产业现状和演进规律,合理安排经济增速,既体现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要求,也为节能减排、调整转型提供必要的空间。二是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促进作用,把环境容量和能耗增量作为谋划发展、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统筹协调、有保有压。三是统筹考虑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节能减排的影响,妥善安排项目投运节奏,确保任务完成进度与时间要求一致。

(二)更加注重结构节能减排

在强化项目支撑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节能减排。一是做大总量。更多地谋划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转变发展方式、体现绿色增长要求的好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二是做好减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组织开展集中行动,确保按期或提前完成淘汰任务,为发展先进产能让出空间、腾出容量。三是优化存量。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工艺流程,延伸产业链条,调整生产布局,实现设备大型化、工艺连续化、生产集约化、产品高端化,在推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明显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三)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推进

节能减排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领域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在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的同时,更加注重相关领域协调推进。一方面深挖工业节能减排潜力。以实施“双三十”示范工程、“双千”企业节能减排工程、节能技改工程、减排设施建设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为载体,以深入开展能效污染对标行动为途径,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确保“十二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另一方面下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十二五”及分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并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狠抓落实,构建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四)更加注重能耗增量控制

一是严格锁定能耗增量。所有新上项目能耗必须锁定在增量指标之内,倒逼各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多上附加值高、能耗低的项目。二是鼓励交易节能量。制定《河北省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列入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目录且建成后年度排放量达到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建设项目,首先通过交易取得温室气体排放权,否则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三是试行控制能耗总量。合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各重点企业能(电)耗限定指标。加强对用能(电)量的跟踪监控,对超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对超限定指标的企业,依规实行惩戒措施。

二、找准着力点,强化三大工作抓手

(一)强化目标刚性约束

一是健全考核体系。合理分解各设区市节能减排目标,并督导各设区市将目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做到“目标、任务、标准、时限、奖惩”五明确。继续实行单位GDP能耗年度降低率、累计降低率和能耗增量三重控制,以各设区市任务的完成保全省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预考核制度,每季度公报各设区市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省政府每年对各设区市进行节能减排目标评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告考核结果,省直有关部门每年向省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坚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依规严格奖惩。落实“双三十”奖惩措施,获得考核优秀称号的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可享受省委有关激励干事创业的政策,重点企业负责人在评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时优先考虑;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党政负责人、政府分管负责人要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顿。

(二)强化项目审核监管

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考虑产业链的延伸,必须达到同行业能耗、排污先进水平,必须将能耗、排污总量控制在核定范围内。对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由所在设区市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对拟建的没有能耗增量来源的高耗能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对拟建的没有总量指标来源的高污染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审批环评报告。

第9篇:节能减排情况报告范文

一、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考核对象。列入省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和我市“节能行动”的重点耗能企业(以下统称“市重点耗能企业”),新纳入的省千家企业暂不列入考核。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三)考核方法。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为40分,节能措施为60分。

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以经核定的市重点耗能企业“*”分年度节能目标为基准(肇经贸资源〔*〕31号),依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企业实际完成节能量,计算目标完成率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本指标细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节能措施落实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是对市重点耗能企业(含纳入省千家企业)落实国家、省、市节能工作部署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60分。

(四)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80分)、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

二、考核程序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原则,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分别由省、市、县(市、区)经贸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一)省监管重点耗能企业应于今年2月底前向市节能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同时抄送省经贸委和省节能减排办,市将在3月底前组织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专家为主组成的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核查,形成评估核查综合评价报告报送市政府和省经贸委、国资委。

(二)省千家企业和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实施,由各县(市、区)节能主管部门组织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专家为主组成的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核查,并于5月15日前将评估核查报告报送当地政府,并抄送我局备案。

(三)市直重点耗能企业应于今年4月10日前向市经贸局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我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专家为主组成的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核查。

(四)企业计算节能指标涉及的能源统计数据,须经市统计局核定。

三、奖惩措施

(一)对评价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及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纳入市节能先进评比范围,进行评比表彰奖励。

(二)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先、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相关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重点耗能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由相关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三)对在节能考核中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查实,其考核结果将视为未完成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企业自查报告要求

市重点耗能企业应认真编制企业节能工作自查报告。自查报告按省*年省千家企业节能自查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编写,包括书面自查报告、考核计分表、*年节能量计算说明,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按计分表的内容必须附上所有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