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学习范文

计算机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学习

第1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首先,我认为,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像我——理解能力还可以,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不懂,但却总出错(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不认真),而且对于一些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东西总觉得不耐烦,因此,在这点上,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对待学习更认真,更有耐心。

其次,我觉得,在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更是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我暂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对于我较弱的文化课我会努力,让它也有所进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这一年里,我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中专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

从学习习惯方面

一、做好预习。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

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从学习目标方面

一、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了解OSI/RM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和传统传输介质;掌握IP地址、MAC地址、子网掩码、CIDR的概念;掌握TCP/IP协议簇中的重点协议,掌握网络中关键器材(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

二、在Visual

FoxPro

中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建与维护;查询与统计;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菜单的设计;简单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

三、在C++中了解C++的发展与特点,掌握C++的程序结构、语句格式和标准库的使用;

掌握各种数据类型中的常量的书法方式和变量的定义、赋值、初始化方法,运算符的运算规划和优先级别,能正确书写各种类型的表达方法;掌握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语句的书写格式、参数的功能和用法;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用C++提供的选择、循环语句和相应的函数,编写出符合要求的顺序、选择、循环程序或包含二种,三种结构于一体的综合性程序;掌握函数、递归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型及作用域;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区分一维数值数组和字符数组以及存储数据的不同点;掌握指针的概念、指针与地址的关系;深刻理解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规律,学会正确使用;掌握结构、联合、枚举类型的定义、赋初值、成员访问方法;掌握文件包含和宏定义的书写方法,理解其运行原理和在程序中的作用;掌握文件的概念、正确运用打开、关闭。读写文件数据的函数。

四、熟练掌握网页三剑客,Photoshop的使用,CSS语言,HTML语言的用法和编写,以及对制作网页的熟练度的提高。

第2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可以构筑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指实现学校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和沟通传播数字化的高度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由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五部分组成[3].目前我校已建成6个现代化的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0个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实现全部教学课室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教学区全面无线网接入、学生公寓区全面接入校园网.此外,还包括Blackboard网络课程、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电子图书、数字学习资源、视音频点播等多种资源平台.利用学校提供的软、硬件资源,学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有选择性的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采用老师讲课为主,老师边讲,学生边练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玩游戏现象非常普遍.《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虽然其知识面广、内容也比较多,但只要学生肯加于思考,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很快掌握其它知识和操作技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验学时比率由原来的1:1调整为1:2.5,并采用“教师导学+学生依托数字化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调整可以留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自由学习的轻松和快乐,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给予正确的学习指导.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需要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普及,大部分大学入校新生已属于“非零起点”[4],如果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将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针对有可能重复的教学内容,面向入校新生展开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5].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了解或掌握,有必要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但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不同的侧重,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将学习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例如:word部分,选用专业知识(例如医学专业教材内容)或具有实际应用(例如带有自动功能的电子病例模板)的内容进行文字处理操作的练习;excel部分,强调常用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回归分析的使用;PowerPoint部分,要求学生制作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演示文稿;网络部分,以HIS(医院信息系统)的结构、医学信息的检索等操作为例介绍网络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只有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内在激励的力量,才能让步学生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实施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放任学生不管,而是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创设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对于一个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言,并不了解学校提供了哪些学习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中,需要给学生概括介绍学校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环境有所了解,随着课程的进展,再通过专题讲座或操作视频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熟悉最终掌握全部操作.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教学质量的高低,除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好坏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展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学生示范、教学内容讨论等多种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实行小组协作学习制,具体做法是:将每个机房班中的学生按6-8人组成一组,并且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每组选出一个基础较好、责任心强的小组长,负责协助老师完成对组员的实验辅导、操作监督及作业收发等工作.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弥补学生进入大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不足,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辅导工作量,达到缓解教师资源严重缺乏的教学现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第3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得以迅速发展,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在高校网络技术领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师在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维护及管理大小型网站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开发的能力,从而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啊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基础切实可行的实施在实验课程体系之中。

2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教学思路

2.1目标的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也应该以满足市场所需为原则,结合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本就是以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及应用课程作为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针对此门课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后,让学生对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TCP/IP技术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等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和清晰地认识,这部门属于第一层次的目标,其次,在充分知晓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可视化的对象编程以及高级语言的编程和设计,具备一定思想高度,该部分为第二层次的目标,最后,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领域中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与研究,进而达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充分相结合的目的。

2.2方法的改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中适当引入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让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形象化,而且在实际的讲解操作中。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经验,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创造性的激发具有明显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定任务,以促进其积极研究探索。

2.3内容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同样对于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结合课程中主要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接口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便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将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网络的构架、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融入在实验教学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达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3总结

第4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关键词:中专生;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就业

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即实用型人才,使之具有相应专业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中专生要学好计算机,首先要注意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要认清专业课对计算机的重要性,最后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要走出思想误区。很多中专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目标不正确,有许多是因为喜欢玩游戏才学习计算机,一旦真正接触计算机专业知识后发现于其最初的想法差距很大,所以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明确目标后,中专生要想真正学好计算机,首先必须扎实掌握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去追求高、尖端的计算机技术。例如有的学生一上课就说想学习黑客技术,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想法。中专生起点是初中基础,大家一定要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正确的水平上,如果单纯追求高水平的微机知识只能是事倍功半。中专生应当将自己首先定位在操作员水平上,只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这样就达到了要求。同时,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它的使用周期最多是几年,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学习什么软件,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或许都会被新的应用软件所取代。但中专生必须认识到,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它们的使用都有相近之处,每一种软件的更新升级也都是以前一版本为基础,升级后只是功能更强、使用更简捷。所以,教师在授课中把一套系统的内容详细讲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认真学习并掌握,即使将来软件更新了、升级了,凭自己扎实的基础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第5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一、计算机信息的应用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大脑外于初级认识阶段,对各种事物好奇以好动,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兴趣的支配,计算杨教学它能使幼儿在活动中使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情、游戏情,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如大班的探索活动《祖国山河》,小朋友们收集了许多图片和动画资料,当我将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展示出了黄河波澜壮阔的风光,幼儿的注意力被黄河水时而汹涌澎湃、浊浪滔天、一泄千里;时而波浪不惊,打着旋涡,缓缓流淌的黄河气势牢牢吸引到了大屏幕上了,他们眼睛紧紧的盯着屏幕,完全沉浸于黄河哪一片景观中去了,当观看完黄河风貌,孩子们已是兴趣盎然,我也倍感轻松,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思维十分活跃,大多数幼儿能用他们稚嫩的童话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江河的热爱。运用计算机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动人的魅力,把幼儿的兴趣,激励到如程度,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教学课件的交互性与动态性,提高幼儿自主学习实践

计算机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悲苦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识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计算机教学课件为幼儿设置了很多与教学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本文由收集整理,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借助媒体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与每位幼儿之间形成的"反馈循环交互",即幼儿给出一个答案,计算机做出判断并给予反馈,如果答案不正确则要求幼儿重新给予一个答案,计算机再给予反馈,这是计算机教学所有的有效的互动形式,也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小花送给谁》活动中,幼儿通过课件中设置的情境进行点击或是拖动图标的操作,如点击红花图标,出现语音提示"我是红花,我该送给谁?"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出红花的位置,并将图标拖到相应的位置,电脑又以声音和图像来响应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如果错误便会提示幼儿再操作一次,这种有声有色、轻松活泼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以往我们对幼儿答题的判断形式,使幼儿充满了新奇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尝试错误,再进行自我修正;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游戏内容。幼儿在欢快有趣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三、网络的开放性与交流性,创设幼儿协作学习的环境

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个幼儿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如在学习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蚕宝宝的知识时,我们就提代供了多个有关网页,让幼儿自己收集图片、资料、并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总结,从而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这种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同一问题,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其它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在《给小动物穿衣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了解同伴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共同进行了游戏,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也可以通屏幕切换了解同伴游戏中遇到问题的以及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这样就为幼儿创设了协作学习的环境。

四、计算机教学的个别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学习的个性化与创新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人一机使学习不再是集体的,而是由个体独立去完成。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这种教学面向不同层次的幼儿,每位幼儿可以按照自身的知经验、学习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现象,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给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体现各类幼儿不同特点与水平,使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这种个别化的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详尽的观察每个幼儿,让幼儿的个性在学习中得以发展,以此促进幼儿学习的个性化与创新性。

第6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关键词:创新性学习;网格环境;自主探索;互动协作

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性学习的两种主要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即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中也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一、自主探索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学习设计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其基本环节如下:

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查询信息探索思维意义建构

基本过程:(1)情境创设。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2)问题导向。一是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二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3)查询信息。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4)探索思维。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探寻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或然与必然等规律、关系。(5)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图式”)去“同化”和索引(分析、检验、确认)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如果不能“同化”,则引起“顺应”,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本原则:(1)学习主题的设计。主题的选取和设计非常重要,要遵特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原则,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愿望,能完成任务驱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当前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内容、每种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更多资源,教师可视情况指导部分学生获取资源的路径和分析利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例:网络―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我们在联入Internet的Intranet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其中,初二地理“森林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下:上课前教师运用学校自主开发研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验收的国家重点课题成果“ 初中地理电子教材” ,经过重组制成MCAI软件,教师从网上搜集下载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内容,分三个专题放在网上,并制作添加了一些网页。

过程A:视频动画演示黄河泛流与断流现象,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森林破坏后,为何会引起如此严重的结果?过程B:演示电子教材软件,进行任务驱动,提出学习要求。过程C:学生上网查阅信息,分析,整理。限定时间。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的查阅活动,相机指导。过程D:学生讨论、交流。限定时间。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提出一些观点。对“涵养水源”、“调节大气成分”等难点问题,教师演示“电子教材”MCAI,加强学生的直观、形象理解。过程E: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用所学新知识解决过程A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点拨迁移,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保护森林和保护环境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适当评价,课程结束。

上述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兴趣,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思考,选择网络信息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

二、互动协作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含义 : 互动协作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织在一起,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基本步骤:(1)组成协作小组。一般以2-4人为宜,可以是同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也可以是异质,一般异质为宜,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2)分工与执行任务。依据主题任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务。(3)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取长补短。(4)合作提高。小组成员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以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

基本特点:(1)合作下的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竞争中的合作。培养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宽容、协作精神。

(二)实例:网络学习,制作网站

第7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关键词】网络 中职计算机 探究式学习

一、引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网络在职业学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为学生学习情境的提供者,而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这为我们本来文化基础知识就薄弱的中职生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空间。学生不用死记枯燥的理论,而可以通过实际练习去逐步理解,为步入社会打下了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基础。

二、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的含义。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学习主题,通过主动或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实验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自主参与,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探究式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使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重视协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能扩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1.设疑——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发现要探究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的产生问题阶段,就需要学生融入教师提前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或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提供相互矛盾的事件、呈现令人困惑的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探究——多种形式探究问题。这一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思考空间。如在学习photoshop课程《院子里的小狗》这一效果时,学生用套索工具、仿制图章制作出来的效果都与我制作的效果差别较大,这时我就提示学生用图层蒙版。学生便开始看书,有些学生是边看书边练习,有些学生是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怎样进行,也有感觉书上说的不明白上网查找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变成了学习的主导者、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的表扬者。25分钟以后,所有同学都制作出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比起纸上谈兵的做法,学生学到了更实际的技能。

3.归纳知识——成果展示,张扬个性。这个环节是先小组内交流,归纳探究的问题。再每组派代表一边展示探究成果一边用文字说明,完成知识的内化转化。师生共同交流、分享各自的结论和对问题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实验或实践证据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增长知识和技能。

4.应用—知识迁移。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学生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熟悉了,接下来就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也就是知识的迁移延伸。如在学习《院子里的小狗》这一知识点的最后,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将风景图提亮的任务,学生只用了5分钟左右就较好的完成了。

第8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课程,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计算机基础,构建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为:1)中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使得学生一方面对自我能力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对于自我发展的全面规划又十分茫然;同时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常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方面比较欠缺,难以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来。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与讲解,即便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多数是以课件讲解的形式存在,因此,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影响。3)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差异,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计算机操作任务难以独立完成,导致自主探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缺乏对技术操作任务的设计与优化,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学习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难以实践技能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经十分迫切,而在移动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则是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展重要选择。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指将在线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投入,为提供混合式学习机会,并教学引导创造条件,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融合,即学习策略的融合,引导学生明确线下学习目标,并通过线上学习任务构建过程,提高目标实现效果;学习资源的融合,将教材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课程资源内容相融合,以补充完善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对计算机技能的操作指导;学习环境的融合,即打通虚拟与现实的学习环境,在线上与线下互动中,形成统一的学习环境,共同服务于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学习方式的融合,即利用网络优势,将移动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效果。与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把握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更具实践意义的环境。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打破了传统课堂面授的局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活跃了教学参与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计算机操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线上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互动协作,让学生通过线上沟通组建小组,并通过集思广益完成学习任务,以发展团队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策略

3.1前端分析

为了推动传统学习模式与信息化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对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作为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依据。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学生主体,即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对在线学习的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围绕主体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2)课程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确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重点,从知识、能力与情感层面进行综合设计。3)课程内容,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模块设计线上、线下学习任务,以推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3.2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软硬件条件的全面支撑。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校应积极引入移动智能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优化平台功能,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也应结合课程教学发展需要,完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的设计,即课堂环境、实验环境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支撑微课,或者从互联网学习平台中选取合适的微课,作为学生线上学习的载体,并通过网络自测题库为学生提供检验理论与操作技能学习情况,发挥网络平台的辅助作用,打造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平台。2)活动设计,即教师围绕线上线下讲授设计活动,学生则根据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利用专业设备制作微课,完成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支持;学生则根据学习任务开展线上交流与线下合作,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学习参与。3)支持设计,教师应根据中职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多方面支持,例如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提供情感引导,指导自主学习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过程。

3.3实施方法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方法需要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与落实。主要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理论学习重难点,提高专业学习效果。2)在线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更加多元、新颖的课程资源,同时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需要进行在线测试,并形成学习效果反馈,以发挥在线学习优势。3)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教师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课程对学生技术技能提出的要求,开展在线实践操作,利用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技巧。4)协作学习,利用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并设置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并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4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传统以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已经难以全面反应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效融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评价做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登录、学习、测试、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兼顾课上学习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教学指导,以提升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效果。

第9篇:计算机学习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基础”;自主学习;策略

“计算机数学基础”,是开放性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主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计算机数学基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开放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那么,《计算机数学基础》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哪些呢?笔者本文结合学习实践作了如下论述。

一、 自主学习理论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学生学习自主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具备这些特征,则其自主程度就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要把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从动态的角度,从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自主学习。

二、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计算机数学基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影响了学习的信心

由于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学习难以深入;就该门课的通过率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有高于自主学习的趋势,因此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学习方式不利于自主选择信息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困难的解决方式,还是直接去求教教师来解答,对于自主解决的方式不善于运用,比如,利用学习小组、参考其他书籍,网上与同学一起讨论等等。

3.学习计划实现率不高

由于很多学生对学习计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习计划制定的不科学,可行性不强,甚至有的计划无法执行。

三、“计算机数学基础”的自主学习策略

1.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定,要体现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为指导思想,如在第二周的学习中,要结合教师的指导,自学教材第九章和第十章的第一节,不明白的问题,要结合第一、二讲IP课件,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可以自己去搜集一些辅导材料的讲解,因为资料都有列出来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在自主学习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这体现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计划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科学的合理的计划,能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的保证,学生要根据直接的实际情况,制定周计划、日计划等等。

2.在自主学习中做好互动交流

1)成立学习小组,为了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要成立学习小组,可以利用同学们喜欢的网络联系方式来开展,比如,QQ、MSN等等。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交流,符合现代人的交流习惯,会取得更好的学习交流效果。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还可以直接通过QQ请教老师,通过视频系统,来解决含有数学符号问题的提问、解答,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2)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生要获得教师的指导,就要尊重老师,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也是成长中的个体,只有获得教师的不断教育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最终获得学会学习、学会选择、独立学习的能力。

3.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优势

学生要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就要具有熟练运用网络的能力,可以熟练地运用GoogIe、百度等搜索引擎在网上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自主解决。

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来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计算机数学基础”的自主学习中,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问题、考试等几方面的评价,这三种评价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促进,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只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更为重要,在“计算机数学基础”的学习中,学生要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学习计算机数学的知识,为以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现淼等.计算机数学基础[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5

[2]朱家华.试论成人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