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

第1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基本原则。

市政协十二届十一次主席会议确定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从2013年7月下旬至8月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带领政协社法委、民政局、政协委员调研组先后视察了杏花岭区锦绣苑社区、迎泽区五龙口三社区、海边街社区、太原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听取市民政局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建设情况,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就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对策进行调查研究。

一、基本状况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__年开始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市民政局作为政府总牵头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为老服务新机制,构建居家养老新体系,逐步把这项工作推广到全市543个社区,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全市。20__年9月和2013年7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来太原市考察,充分肯定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并向全省推广。综合归纳有六个方面的亮点。

(一)紧跟社会形势,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建设。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人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8%,其中空巢老人约13万户,人口结构向老龄化、空巢化的趋势发展。为应对老龄化现实,目前全市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15个,安设老年床位1380余张,招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500余家,设立养老服务点2461个,建立社区服务队760支(约20__人),招募志愿服务者10.2万人,建立老年人“爱心一键通”服务系统,为空巢老人发放2.4万部“爱心一键通”,开通8181890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建成现代化的求助呼叫网络平台,受理老年人求助呼叫225862人次,为民排忧解难70629人次,全天候(24小时)为老年人服务。

(二)创新养老模式,敢于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导向,把研究解决养老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养老服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前进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即“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纽带、居家照护服务为宗旨”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健全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优质服务的运行机制,即“无偿服务针对80岁以上高龄、空巢、困难、伤残以及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低偿服务针对老人与服务机构签订协议,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服务;有偿服务针对以市场运作,为老人提供预约上门实惠服务”。

(三)制定扶持政策,构建居家养老事业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养老政策的贯彻落实,为适应新形势下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规划和服务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意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支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全市基本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四)树立全新理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机制。全市建立了各级党政部门、社区居委会、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广大居民“五力合一”的联动运行机制和分类服务、分级帮扶、助老服务、网格管理、亲切关怀、社会联动“六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创新为老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管理办法》,为孤寡、失独、独居、空巢、困难、优抚、残疾和高龄等八类老人提供享受分级优惠服务,评估计分确定“abcd”四种类型老人发放养老服务卷,即每年每人发给a类85岁以上空巢“三无”老人2400元、b类80岁以上空巢困难老人600元、c类70岁以上空巢伤残老人150元、d类60岁以上空巢特困老人享受亲情志愿者服务;今年为近五万名老人提供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其中a类128人、b类2585人、c类17194人、d类30000余人。

(五)扩大服务领域,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生活需求。根据老年人不同服务需求,在全市各个社区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防病治病、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老年餐桌、家政服务、配餐送餐、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亲情服务等40项社会化服务,在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管员,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指南、服务项目、服务人员,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和护理需求,基本做到“养老在社区、服务进家庭”。

(六)经费基本保障,投入养老公共资金逐年增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工作建设经费逐年增加,从20__年开始社区办公经费根据辖区范围和居民户数增加至5万元、6万元、7万元。2013年,为每个社区安排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建设与服务,市民政局按照管理原则,对资金使用投向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居家养老公共事业作为惠民项目资金重点使用领域之一,重点打造了社区“老年餐桌”试点,得到了社区老人的普遍欢迎。

总体上讲,我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有创新、见成效,服务和管理水平优先全国同类城市。

二、主要问题

在我市居家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居家养老

公共经费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虽然公共资金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量不大,有的基层社区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现象,用于发展居家养老公共事业经费不够明确,专项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对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磨合。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工作涉及牵头单位民政、教育、老龄、人计、人社、发改、建管、卫生、财政、地税等10多个部门,有些部门对居家养老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工作方面配合不够主动、缺乏大局意识,应该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

(三)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还需进一步扩大。从全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关服务产业化发展不平衡,能够落地的养老服务产业为数不多,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与形势发展还有差距,服务业力量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标准的需求。

(四)老年服务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招募从业人员和老年志愿者有一定难度,专业型人员匮乏,志愿者队伍不够壮大,部分服务功能缺失,服务队伍的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家政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特护人员供需不平衡,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短板。

(五)宣传引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广泛,社会认知度还有偏差,从我市老年人民调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缺乏“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不太愿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社会、家庭、单位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情况调研,市政协调研组认为:资金保障、管理体制、政策支持、队伍建设、宣传引导是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以人为本、服务满意、合理收费、管理精细、老有所养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是促进居家养老事业顺利前行的基本保证。为此,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供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社会广泛参与,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1、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从我市近几年看,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公共服务经费相对也在较大幅度的增加。根据市财政局报告,2013年预算安排城乡社区事务资金17.77亿元,比上年度增加9.24亿元,增长幅度108.4%。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居家养老事业的公共经费安排,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经费投入要明确标准、细化项目、专款专用,一事一表列入财政预算计划,按照全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规划,专门立项年度居家养老事业经费,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养老事业经费的幅度,根据老龄人口的增加,保障居家养老投入的公共经费足额到位。

2、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发展。各级政府要在各个环节上,提供有利条件,创造宽松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民营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力量要支持养老事业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多元化、社会化、长效化的投入机制。

3、管好用好居家养老公共资金。政府投入的居家养老专项资金,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管理、专款专用,制定有效的管理使用办法,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用于发展居家养老事业的各项建设。

(二)加大政府效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健全完善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监管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工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借鉴全国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大局考虑,进一步完善市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民政部门“总牵头、总指导、负总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全局意识,树立街道社区敬老助老的服务意识,齐心合力推动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充分开放为老年人活动的公共设施。各级政府对涉及居家养老的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情况监督指导,积极协调社会各方,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充分为服务老年人开放,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依法保护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权利,构建完备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促进全市为老服务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更加完善。

3、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总理在2013年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落实中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在服务居家养老事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使广大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市场动力,积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1、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各级政府要对各类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产业自用房产、土地房产、城镇土地使用等,完善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减税清费,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产业扎根落地;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业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高度重视城市新建、改建、扩建中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力求规划建设同步落实到位;按照国家规定,对居家养老用地、税收、信贷、水电、床位、营运等方面,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补贴补助”,坚持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的原则,提供优质的政策保障。

2、建设社区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各级政府要继续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小型养老院或敬老院,力争全市80%的社区各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化服务功能;按照国家相关 政策,优先为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年人提供集中住养场所。

3、推进社区“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设。政府花钱买服务,社区老人得实惠。市民政局组织牵头在我市锦绣苑社区、海边街社区开办“老年餐桌”试点服务项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老年人生活的关爱关心关照,解决了老年人中午就餐问题,很受社会欢迎。建议逐步向全市社区推广“老年餐桌”服务项目,并作为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把“老年餐桌”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四)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有爱心、素质高、服务好”的居家养老专业化队伍。

1、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强化居家养老专业队伍建设,为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创条件,办理签订合同制手续,享受同城化社会待遇,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市场化运作、社区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平衡,促进相关产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就业落实;各街道社区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工作,立足社区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现有人力资源,扩大网格化专业服务队伍,为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各级政府要指导委托相关培训机构,为从业人员免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发给“职业资格证”,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服务明星,更好地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2、逐步完善招募老年志愿者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实现老年志愿者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0%的目标,对照我市还有差距。为此,各级政府要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动员指导,相关部门牵头,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逐步完善老年志愿者招募社会化、管理正规化、服务常态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老年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全市共青团、妇联、工会、教育、公安、人社、文明办、驻地部队等相关部门应带头响应,形成共建单位,签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协议书》,并纳入精神文明和谐单位考核。

3、建立街道社区联系从业人员制度和激励机制。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建立联系从业人员的制度,正确处理辖区社区干部、从业人员、居家老人三方人际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的理念,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建立激励机制,关心从业人员的政治待遇,尊重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健全完善从业人员档案信息,积极开展评选优秀服务明星的活动,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以人为本、文明礼仪、热情服务、行为规范作为一项考核目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流的幸福家园。

1、高度关心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各级政府要在推动养老事业中发挥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当地养老事业的任务措施,解决养老突出问题,真正把养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凝聚力量,在落实上很下功夫,促进我市居家养老事业提档升级。

第2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结合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及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对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社区居家老人对于日常照料类服务需求普遍;医疗健康类需求较为强烈;需更多关注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文章最后就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出具体方案。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信息化需求

引言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老年人数量不断激增。居家养老方式仍然是老年人的主流养老方式,社区服务在居家养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关注度的增加,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发展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1-2]。据此,我们从需求视角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进行研究,以社区养老信息化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和体现着养老服务的发展水平和工作效能[7-8]。课题组立足于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从阜新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接受者的角度出发,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完善满足老年人个性需求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

一、阜新市社区居家养老基本状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阜新市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加快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建立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从整体上看,阜新市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水平较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信息化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发展还存在差距。本文通过社区层面,探讨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建设养老信息化服务理念在社区养老中逐步开展起来,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开发社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信息化需求研究的问卷设计及检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需求情况,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我们首先明确了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确定调查对象。由于调查的人群是阜新市城区的老年人群体,我们决定采用问答式问卷调查方法。同时我们也来到阜新市20个社区委员会进行走访,进一步了解阜新市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状况。

此次研究调查对象为阜新市城区老年人,年龄在60到90岁之间,调样本覆盖阜新市的20个社区,共抽取330个老年人构成样本。实际发放问卷330份,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90.7%。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研究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汇总、可靠性分析。为进一步考察调查问卷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居家养老信息化需求调查问卷的结构是可接受的,再次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需求统计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社区老年人对提供生活照料类信息、体育健身类信息、精神慰藉类这三类信息需求迫切。随者年龄的不断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当老年人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遇到障碍时,对外界力量提供日常照料类服务的需求愈加强烈。此外,老年人对社区活动场所和设施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可以看出老年人对锻炼身体非常重视,应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精神慰藉类信息功能回答中,老年人对提供心理咨询类信息的需求很大,但对其他两项需求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心理较脆弱,对陌生人接触仍比较拒斥。

四、研究结论

日常照料类服务需求普遍。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逐渐降低,对日常生活类服务有普遍需求[5-6]。医疗健康类需求较为强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进一步退化,对医疗健康类服务需求增加,而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都不高,因此对其需求率均高于利用率[7]。可以看出,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类服务需求较为强烈。需更多关注精神文化层面需求。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年人有着较为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还有部分的老年人抱有消极、焦虑的情绪,尤其是部分空巢独居老人更是长期缺乏情感、心灵上的慰藉,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程度的重视和满足[8]。

五、相关建议

(一)按需设立居家养老社区多样化服务

在对老年人进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需求调查之后进行分析汇总,不同的老年人也有着不同的社区服务需求。这样就会形成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状况[9]。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为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共性需求通常集中表现在基本的生活、健康服务项目上,同时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上又存在一定的个性化的需求要求。因此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发展中,要切实设置供老人选择的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二)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生活态度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渠道大力宣扬积极健康的养老方式,鼓励老年人积极稳妥的应对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中,可以利用公共广播及宣传平台,向老年人传达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提高老年人的合法维权意识。

(三)运用政府力量满足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

本文从老年人需求角度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进行研究,但政府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效的满足老年人的社区服务需求,需要政府发挥相关的职能[10]。

首先,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政策体系方面,应着重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规划。其次,资金供给方面主要针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的部分完全的公共物品支付费用。最后,提高社区中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选拔任用优秀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区,同时也要引入其他各行业并且热爱老年服务事业的人员。

参考文献:

[1] 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2011(5)

[2]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

[3] 杨智慧.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5)

[4]刘满成.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4)

[5]陈丽群.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解决思路[J].硅谷,2012(12)

[6]彭艳芳.国内城市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理论探讨,2010(3)

[7]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今日南国,2010(7)

[8]李文君.老龄化及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学理论,2010(5)

第3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一、重品质,实施民政服务品牌建设

服务品牌建设初显成效。结合业务特色和行风建设,全力打造“1+8”民政服务品牌体系,印发了《全区民政系统开展“善治馨香民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通知》,在“社区建设、双拥优抚、养老服务、救助救济、慈善公益、婚姻登记、社会组织、殡葬服务”推出特色服务项目,并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明确项目责任人,严抓落实。上半年,区婚姻登记处创建的“琴海导航”服务品牌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为抓手,辅导调解34例婚姻家庭纠纷;“春暖梧桐”服务项目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社会组织8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重思路,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在老城区和城市拓展区社区深化“两委两站”组织构架,按照“两委一会多中心”的服务模式在包公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在滨湖新区范围内推行“多元共治、居政分离”的社区管理模式,成立了滨湖世纪社区,变“街道—社区”两级管理为大社区一级管理;在居委会层面推行“居政分离、居民自治”,并成立了滨湖世纪社区共治理事会。同时,加强大社区人员配备,上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聘15人充实到滨湖世纪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努力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义务服务、市场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四大体系。搭建、延伸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差异性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立社区发展公益金探索外包化购买服务,今年,我区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为60岁以上城市一类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免费配送老人手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今年3月启动了省精品社区和市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明确滨湖世纪社区(街道级)、花园社居委等4个创建单位,并制定下发了创建方案;组织创建单位参加省厅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明确自治导向,严格按照标准,尽快启动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创建任务。社区服务不断深化。建立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以专业方法深化公共服务,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引入社工和社工组织介入社区服务,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针对特殊人群开展服务项目。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亭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市局统一部署,今年我区建设数分别为30个和39个,现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已全部完成选点工作,10个创建单位已进入招投标环节;社区“智能化便民服务亭”正在开展选址布点工作。同时,正在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对去年的计划安装点进行实地走访,对符合安装条件的点,立即启动安装工作;不符合安装条件的点,正在梳理调整。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5座便民服务亭的安装工作。推广统一社区标识。社区服务标识的统一,既提升了社区辨识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今年区政府下拨专款40万元用于21个社区推广标识应用工作,并于6月进入招投标程序,预计年底前全区社区能够实现标识统一应用。

三、重实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五保供养措施有力。全区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充分集中供养率均为100%;供养经费按季度超前打卡发放,上半年累计发放244.43万元,全区五保对象年均供养标准达到6000元以上。五保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障制度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全区800多名五保对象享受长期医疗护理投保参保工作。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超序时进度,骆岗敬老院100张床位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医疗救助规范高效。举办业务培训两期,印制发放宣传材料22000份。上半年,累计救助城乡困难居民大、重病人员623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44.8万元。其中救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255人次,救助金额107.4万元;救助低收入对象50人次,救助金额34.3万元。新增“一站式”定点医疗机构3家,“一站式”救助318人次,救助金额103万元,占救助总人数、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1%和42%,“一站式”平台救助的经费额和人员比例超过省、市要求指标。临时救助填补保障“肓区”。在全市率先试行临时救助街镇审批,临时救助实现方便快捷,有效缓解了低保边缘家庭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救助15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6.4万元。率先建立“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城市“三无”人员保障制度,对城市“三无”人员在吃、穿、住、医、葬及教育的等多方面提供生活照顾、物资帮助和精神慰藉。慈善捐助成效明显。及时有效开展赈灾捐款,为四川雅安地震募捐215万元,并全部上解市慈善协会。开展“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87.6万元。上半年,区慈善协会根据市慈善协会安排,发放永辉超市“情暖万家”爱心卡20万元;“六·一”期间,会同区残联对全区50名特困儿童进行对口帮扶,发放慈善慰问金10万元。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步入正轨。建立了“属地管理、首接负责、常态巡查、举报奖励、周报告”五项制度保障流浪乞讨救助常态开展。针对生活无着人员,在辖区重点区域路段和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救助标识或引导牌,引导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全面调动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告知、引导、护送及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发现、报告、反应机制,部分重点区域街镇、居村委会建立救助管理联络员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有奖举报制度。

四、重创新,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日趋完善。出台了《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依托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区、街、居分工,三级联动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区居家养老呼叫中心运转顺畅,月均服务量1308人次;完善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拟定《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和慈善助老,2476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养老建设提升年”活动,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8个;推出“区居家养老建设沙龙”,不定期组织街镇、居村、专业社工、加盟企业对养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采集辖区60岁以上老人基本信息3万余条,建立了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基本情况月报表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实现了动态管理,同时积极开展高龄独居、高龄空巢、残障失能、低保特困、重病大病、孤寡失独六类特殊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目前调查信息采集已达2700余条。基层老年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开展“老年协会建设规范年”活动,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上半年,全区7个镇街成立了老年协会,同时还将协会组织延伸到村居。

五、重活力,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工程”。实施“组织建设”工程,全区街镇均成立了社工协会,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积极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和街(镇)、居(村)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与组织部门联合办班,强化考前培训,全区报考人数477人,已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人数达62人。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打造社工人才实训和教育培训“双基地”,先后培训1800余人次,接受300多名大学生前来实习实训。实施“活力辐射”工程,利用报纸、电台、网络和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社会工作知识;举办“江淮社工宣传周”活动,提高社会工作知晓率。实施“组织孵化”工程,通过社工服务机构培训孵化,吸纳了12家社会服务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入驻,培育孵化了8家社会组织。实施“项目驱动”工程,启动社工服务项目10个,建立司法调解社工站1个,社区社工服务站5个。实施“机制保障”工程,将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待遇保障范围,兑现相应工资待遇,对聘用人员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按职业水平等次,每月分别给予100元至400元的补贴。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打造了“阅趣馆”、“居家养老”、“琴海导航”、“读书郎俱乐部”、“老少活动家园”等一系列社工服务品牌,直接服务对象达7000余人。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截至年6月份,全区依法登记(备案)社会组织293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90个,社会团体42个,社区社会组织161个;今年依法办理社团和民非变更登记6家,到期换证43家;批准成立社会团体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家。实施登记管理改革。重点培养、优先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凡申请成立上述社会组织,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进行直接登记。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挂牌成立了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建立“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枢纽型社区组织,成立了望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大力扶持及人和爱邻社工服务社,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减免物管费用;建立区社会组织虚拟孵化园QQ交流群,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第4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关键词:保定市;居家养老;策略

基金项目:2013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302053)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与策略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6日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21世纪必将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全球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严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作为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不仅老龄化的速度快,而且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未富先老”必然使中国社会的养老面临巨大压力。

保定市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人口共计1,119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07%,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

目前,社区养老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照料和医疗需求,机构养老成本昂贵,“未富先老”的国情和相对较高的住养成本,也使多数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望而却步。再加上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以及居家养老的亲近性、自由性和经济性等优势,使居家养老方式成为社会养老的主体。

居家养老是一种利民、便民、亲民的养老模式,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而且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供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便捷服务,也大大减轻了家庭照料压力,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据调查,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老年人超过9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这一群体还将日益壮大。发展居家养老,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居家养老面临的难题

虽然在居家养老方面做了很多开拓式的尝试,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面对如何养老的这一世纪难题仍然面临诸多的难题。

(一)居家养老资金来源单一,且严重不足。居家养老一开始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不仅在居家养老的机构设置、运作方式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在资金的投入方面也是主力军。目前,社区各种养老服务都是依靠政府资助才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大,老年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绝对数目,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壮大的需求,致使社区养老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而且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都没有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仍然觉得国家和企业应该为他们退休后提供一切的保障,还没有形成自己规划老年生活,购买养老服务的意识。再加上,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一开始就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更加强化了“养老是政府的事情,老了就靠政府”的这一观念和意识。

社区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扶养人)、低保老人、特困残疾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较困难的老人可享受无偿服务。由于资金紧张,政府买单,为这五类老人提供的服务也仅仅是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例如烧饭、买菜、打扫卫生、日常护理等等。不在这五类老人中的广大的老人并不能享受到这些服务,他们如果有需要,必须自己购买服务。

(二)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现实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衣食住行的获得和满足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日常生活照料需求仅是我们最低层次的需求的一小部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安全需求、理财投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断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最凸显的是情感需求。由于老龄化的加速、剧烈的经济改革、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大规模国内移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传统的孝道在今天的中国受到了很多现实的限制和侵蚀。

(三)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志愿者严重不足。由于居家养老目前由政府买单的部分主要是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所以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一般除了对服务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家政服务培训之外,很少进行其他的专业培训。当然,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素养等本身也没有达到进行更高层次、更专业化层次培训的可能。陪护和家政都是属于流动性很强的行业,在很多人眼里,那都是“伺候人”的活,好像低人一等似的。如果能进企业或工厂,就没人愿意去干这种工作。一般能招到的员工都是50岁左右的家庭妇女,而且很多都是外来打工人员,她们本身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家政和护理工作对她们来说比较容易上手,培训内容也能接受。目前,我国仅家政服务这一块的服务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不要说对老人居家养老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了。为解决当前的巨大需求,很多社区都动员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为身边的老人提供爱心和帮助。

四、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与策略

保定作为人口大市,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全市目前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9%,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数全省第一。在保定市当前“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着眼为97%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市社区服务中心网络平台,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家政信息服务)以及主动关怀(为老服务)等服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道路。

为了加快推进保定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定市提出“十二五”期间按照“五有(有机构、有场地、有网络、有服务、有高龄津贴)”、“三统一(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建设标准,建立具备老年人临时托养、日间照料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

(一)政府主导,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网络平台为居民提供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上,保定市在城市街道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不少于3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通“12349”便民服务热线和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建立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紧急救援、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

为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2009年11月,保定市民政局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改制,联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由民营企业投资建立了新的民办非企业――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由政府投资、管理变成政府主管、社会组织投资、运营。市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建立的老人救助系统与120急救中心联动,形成了市、区、街、居四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体系。中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无偿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终端(用于家庭救助的无线固定电话和陪护老年人所有活动范围的移动终端),针对所有有需要的人群免费提供服务,不收百姓一分钱,而且在通讯方面给予比市场更优惠的资费政策(无月租赠来电,月最低消费10元);并且使用科学的紧急救助方式:一是老人及其亲属、救助指挥中心和急救中心120的多方通话,紧急现场救助,监听老人状况,同时讨论确定急救方案,多渠道保障老年人急救信息通畅;二是老人健康档案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缩短急救时间,挽救生命;三是精准的卫星定位确定老年人所在位置;四是贴心的生活帮助和特色的主动关怀服务,多渠道、多角度助力老年人生活。

(二)创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群众受益。社区服务中心网络平台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服务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政府实行监督管理,企业投资,社会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共赢,百姓受益。

1、政府不用投入任何费用,全部依靠中国移动与运营企业投资,只需要提供政策指导、业务监督和市场监管,即可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为群众办了实事。

2、中国移动公司虽然在此项目中投入大量资金,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老年人使用的无线固定电话、移动救助终端和与老年人绑定的亲情号码,都必须使用移动号码才能享受服务,这对于中国移动公司来说可以扩大用户、占领市场、稳定客户群,能够保证其长期效益。

3、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承担着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树立企业公益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国移动通讯功能费中获得一部分佣金,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为自身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4、对于居民来说,一方面对于“三无”老人等采取政府埋单和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其提供无偿服务,为经济比较困难的提供低偿服务,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提供有偿服务。无论哪种服务,只要拨打12349服务热线或者登录社区服务网站下单,即可得到便捷、高效、贴心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老年用户可免费得到老年人救助终端,享受无偿的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信息服务,而且可以享受比市场更优惠的通讯资费政策。

5、对于中心加盟企业,中心免费为其介绍客户,不但扩大企业的影响,同时增加企业的收入。企业还可利用平台宣传其企业形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

(三)市场运作,保证了社区服务中心持续发展的能力。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办、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手段,整合社会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民和老年救助服务,实现了群众、企业、政府多方受益的目的。

政府规划服务项目,确立服务标准,中心为全市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和老年救助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国移动通讯功能费和增值服务中获得收益,为通讯运营企业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外,中心拥有便民服务和为老服务软件开发的专利权,为与其他地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中心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依靠功能强大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凭借自身造血功能(通过获取通话功能费用佣金、开发各种增值服务,如用药提醒、生日祝福等),拥有了稳定长效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同时,中心还可对加盟的服务企业通过资格审核、服务回访、信用评估淘汰等管理制度,帮助市场规范服务企业,真正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享受到更规范、更优质的服务,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无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颂.解析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及运作路径[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第5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与趋势。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字:嵌入式居家养老,南湖社区,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性。我们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得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养老”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养老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家庭养老遭遇独生子女“1+2+4”的挑战,每对独生子女夫妻需要赡养4个以上的老人,使得家庭养老难以兑现,名存实亡;而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需严重失衡,而且受传统观念及经济能力的影响,形成“愿去的不收、愿收的不去”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老龄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老龄人群的养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再者,中国已有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老的需要,急需提出新的养老模式。本文从实际调研了解城市老年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养老情况,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伦理等养老因素,研究符合中国现阶段,并满足将来一定历史时期的新型养老模式。“嵌入式居家养老”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家”的概念,“家”的范围延伸到社区,以社区这个规模较大的住区模式为载体,形成网络式家庭单元,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针对这个概念,在建筑学专业上提出“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数量的研究。

“嵌入式”居家养老是近几年正在探索的一种养老模式,依托于社区的嵌入式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的主要养老方式和理想场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紧张,建造专门的老年人养老社区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对现有社区进行改造,成为完善居家老年人居住环境方式。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是介于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原有的熟悉的环境中,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老人的实际生活中,由于身体健康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买菜、做饭、做家务的,但大多数老人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邻居去养老院,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并将‘嵌入式’居家养老概念引入社区。”

南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属地缘型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内有居民住宅楼62栋,居民5424户,人口20173多人,居民小组45个,直属支部19个,党员256人,志愿者队伍8支共560人。社区现有办公及活动用房800平方米,设有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群众工作室、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活动站、警务室、社区工作坊、人大代表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室外建有17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娱乐休闲广场、游园,以及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的环境优美的南湖公园,有健身器材152件,科普画廊100米,宣传橱窗144平方米,艺术画廊155平方米。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正在南湖社区探索这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社区当成一个大型的养老院来打造,将托老功能化整为零,“嵌入”到社区各闲置居民房中。

南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有常住人口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00多人,社区曾做过一个调查,近八成老人愿意在家附近养老。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建托老所,实施难度太大。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社区里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房屋是租赁状态,何不化整为零,租房供老人集中养老?建一个500平方米的综合托老所需要几百万元,而在社区租一个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只需要每月800元。

“嵌入式”居家养老使社区形成一个大养老院,使之具有休息室、配餐就餐室、休闲活动室等功能,可正式接收社区老人入住,提供全托、日托、送餐等服务。满足辖区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

这些房屋将“嵌入”社区各楼栋,除统一配备休息室外,还将分别赋予图书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老年学校等个,“凑”成一个大型的社区养老院。

社区招聘社区内的下岗待业人员,重新进行培训,进入“嵌入式”托老所,为老人服务。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对于街道、社区来说,‘嵌入式’居家养老与建设综合性托老所等方式相比,成本更低、便于操作、惠及面广。”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至少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利用了闲置房屋等社会资源,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不用离家,老人家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能送到;不用离开小区,你就能住在舒适的养老中心,和老友聊天、下棋,你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声乐,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社区,它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将闲置房屋、校舍利用起来建养老中心;二是将养老从社区平台剥离出来搬到居民房,不占用社区资源,对社区事务、社区工作的影响就会小很多。但是,因为在居民楼经营,可能会造成和居民的矛盾,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和指导,并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支持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的完善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应由政府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并应在国家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中拥有重要的位置。优惠性政策以及一系列资金方案的推行可以使筹措资金的个人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并使他们成为政策倾斜的对象。

(2)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问题,应成为当代住房制度的关键内容。除了应对老年住宅实施商品化以外,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例如应建立多途径的资金来源、颁布老人住宅规章,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等。国外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应以责任分担和适度控制为中心来制定老人住宅的政策,也就是既不能宽泛的只通过市场来主导,又不能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此外,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障制度,使老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这也是实现居家养老模式城市住宅环境体系的重要物质条件。

第6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目前,我国养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不仅是独生子女尽孝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对小夫妻不仅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赡养父母的父母,少的要负责三四位老人,多的甚至要照顾七八位老人,比上一代多了不少物质和精神的压力。

民营养老院住不满,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随着城市建设“越办越远”,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收费高,招工难,只能接收能够自理的老人,民营养老院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上得到的帮助十分单薄,这些原因使得民营养老院住不满,经营惨淡。

社区居家养老面临养老场地紧张,宣传推广亟待加强,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很好,但在实施中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要能让大多数老人及家庭承受。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想很好,但因社区没有场地设立托老所,硬件设施跟不上,很难大范围推广实施。

针对这样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民办公助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首先,社区要按规定比例像建幼儿园和绿地一样建立社区托老所、民办公助养老院、公立养老院。保证养老不必到郊区,能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

其次,应创新养老事业社会管理模式,避免片面强化政府管控,大面积扩建公立养老院。建议以民办公助为主,多一些社区附近的小而优的家门口养老设施,少一些郊区偏远地区大规模的豪华养老院。

第7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关键词:风险社会;养老;失独家庭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为控制我国人口的爆发性增长,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在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同时,也诱发了因高龄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带来的失独家庭数目激增问题。

截止2010年底,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已达2.18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称,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一个人口学意义的风险社会正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在形成和发展中”。

二、失独家庭养老风险

整合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失独家庭面临经济、精神、照料等困境。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种风险:

一是经济风险,由于大龄独生子女死亡导致家庭经济支柱丧失或者独生子女生前久病不愈导致其家庭债台高筑等,都会造成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经济困难(纪颖等,2008:张必春等,2012):二是精神慰藉风险,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使得其父母失去了精神的纽带情感的寄托,老人们很难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与阴影中走出,同时老年面临精神慰藉匮乏的风险(朱艳敏,2013:秦秋红等2014):三是生活照料风险,家庭养老因无子女照料导致代际养老无法维系,失独老人生活照料失去了最可靠的载体(丁志宏等2013:伍恒光,2014):四是医疗保障风险,失独老人身体机能的逐步弱化,以及心理疾病对身体疾病的诱发,然而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医疗保障与生病照顾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失独夫妇的医疗风险加剧;五是社交风险,多项研究显示失独群体更倾向于变得封闭、脆弱、压抑,厌恶与朋友、邻里等社会关系人进行交流与交往,他们对社会合政府充满着排斥与不满;六是制度性风险,例如瘟生(2013)关注到失独父母入住养老院和生病住院的“签字难”问题,无子女签字,亲属或关系密切的人不愿承担监护责任,街道或单位缺乏承担责任部门,最终使失独老人陷入尴尬困境。

三、养老危机的原因分析

计划生育的时间效用造成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产生,也增加了这类家庭的风险性,失独家庭的存在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大负面效应。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不是失独问题扩大化的过程因素,还有很多非生育政策的因素共同导致了目前失独家庭众多的养老风险。

首先,中国几千年传承下“养儿防老”、“依赖养老”的代际养老模式便是一大风险因素。这种内生性因素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产生冲撞时,独生父母需要独自承担物质和精神风险,这种认知失调导致独生父母出现了经济与精神风险危机,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需求。其次,当失独问题发生,传统观念得到冲击时,目前我国体制与公众都缺乏风险与危机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养老扶持政策应对失独风险的不力,也体现在失独人群对于家庭“三角”解体的认知失调重建的困难。无论是社会养老还是心理制定、收养等制度都还未能完善配置。另外,相关的辅助政策,如制度及养老监护制度依旧未能满足失独家庭的需要。

四、可能的缓解之道

1.生育政策调整

目前我国生育政策正经历着变革,单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出台的全面二孩政策体现出我国政府了解到目前需要解决人口年龄结构与家庭结构问题。但也应认识到生育政策的调整还要配套相关的政策宣传手段,增强适婚适育人群生育意愿,让更多的未婚青年、已婚适龄夫妇积极共建良好生育氛围与环境。

2.养老机制创新

目前养老方式大致的取向可分为离家养老与在家养老两种方向,即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两种模式。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属性,可进行如下的更细一步的方案探讨。(本文暂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失独人群选择养老方案的情况)

(1)离家养老模式

离家养老主要以机构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可考虑搭建两种平台:公立养老院零门槛方案与“寺庙式养老院。首先,针对失独老人养老责任人问题,普通养老院在审查失独老人无责任承担者拒收老人在养老院自身风险管理角度看是 能够被理解的。但此时民政部门应通过补助与政策文本的形式,鼓励支持公立养老院降低失独老人准入门槛,做好失独老人信息登记,维护失独老人机构养老的权益,其次,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统计,2010年寺庙兴办养老机构的佛教寺庙仅浙江、江苏、福建三省就达2个,如果失独父母年老后入住寺庙,他们的心灵能在佛号声中得到解脱,又有共同遭遇的老人可以相互开解,相互慰藉。这种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失独老人解决生活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助失独老人减轻精神包袱。

第8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通过承诺整改方式,形成群众监督倒逼机制,更好地推动依法行政突出问题的解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普遍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公信力。重点解决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行政执法中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政策解读不够深入。

在行政执法中,群众反映还存在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政策解读不够深入的突出问题。

本项整改工作牵头领导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瑛,牵头科室(单位)为社会事务科,整改时限为__年7月—10月。

牵头领导:

牵头科室(单位):

责 任 人:

协办科室(单位):局办公室、优抚安置科、救灾救济科、基层政权科、老龄办、婚姻登记处、综合福利中心

整改时限:__年7月—10月。

(一)严格依法行政,做好民政。

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持证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__市__区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推进标准化执法,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工作水平。

2.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管实时到位。

(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加强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读。

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凡可以马上办理和解决的问题,立即办理和解决;对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清讲明,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审批、救助政策等政府信息都必须公开,在决策前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情况,确保公开实效。

3.加强涉及群众利益重大政策解读。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后,组织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评论员队伍进行精准解读。加强政策救助,创新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和方式,切实满足特殊人群的政策信息需求。

4.切实做好民生领域依法申请公开办理答复工作。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政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答复工作必须做到依法依规,有问必复,热情接待。妥善处理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开展涉及民生重点问题专项整改,真正服务百姓。

1. 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并及时落实低保、医疗救助、帮困助学等惠民政策,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规范救助审批流程,最大程度缩减各项救助审批时限,对各类审批事项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速增效。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已建成的城厢、清泉、红阳微型养老机构和农村互助养老院,拓展城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建立社会养老机构监管办法。

3.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孤儿等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五保供养标准,提升敬老养老管理水平。

第9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一、根本准则和目的任务

(一)根本准则。容身区情,从实践动身,坚持市场运作与县政府指导相结合,鼎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财产化、社会化;坚持政策搀扶与标准治理相结合,积极施行搀扶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产政策,倡议诚信运营,增强市场监管,标准运营行为和用工行为;坚持知足生涯需求与促进经济构造调整相结合,经过发展家庭服务业,为家庭供应多样化、高质量服务,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扩展服务消费;坚持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起劲吸纳更多劳动者,妥帖处置好家庭服务机构、家庭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好从业人员正当权益。

(二)目的任务。从目前开端,到2015年,树立完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系统和监管办法,构成多条理、多方式一起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运营机构,家庭服务供应与需求根本均衡;从业人员数目明显添加,职业技艺程度不时进步,劳动权益获得维护。到2020年,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系统比拟健全,可以根本知足家庭的服务需求,总体发展程度与具体建立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顺应。

二、搀扶政策

(一)就业创业搀扶。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与落实各项就业搀扶政策严密结合起来,完美促进就业政策系统,鼓舞就业坚苦人员和高校卒业生抵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对自立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下岗赋闲人员、进城创业农民工、高校卒业生、退伍武士及就业坚苦人员等,按有关规则供应开业指点、项目开拓、创业培训、小额担保借款、人事劳动档案保管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对新兴办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吸引下岗赋闲人员、进城创业农民工、高校卒业生、退伍武士及就业坚苦人员等人员达50人以上,并与其签署三年以上刻日劳动合同,按规则认定为再就业基地。对在创业孵化基地从事家庭服务业创业的,从兴办之日起,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一年内减半交纳房租费、水电费。把家庭服务业就业岗亭尤其是“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称疾)、“三项服务”(家政、配送、医疗)、“三大治理”(物业治理、车辆治理、公共治理)等岗亭归入公益性岗亭范围。依据府发[2005]21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政策的就业人员赐与每人每月200元工资补助,享用工夫最长不超越3年,

(二)财税减免优惠。充分发扬中小型家庭服务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主干效果,将国家、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办法落实抵家庭服务企业,为企业设立、运营等供应便捷服务;将符合前提的企业归入国家及省、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撑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收集建立。对在省、市级小企业基地内创业的家庭服务企业,按《关于支撑民营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的若干意见》(府厅发[2010]60号)规则享用各类税收、融资、房子租赁等优惠政策及政务署理、信息及治理征询和政策、司法、财政、人才培训等各类服务。落实搀扶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则,对符合前提的小型微利家庭服务企业赐与税收优惠。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交纳城镇地盘运用税确有坚苦的,可按有关规则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减免税请求,地税机关依照税收治理系统逐级审核后报省地税局审批,来由非凡坚苦不克不及按期征税的,可依法请求在3个月内延期交纳;对符合前提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赐与必然刻日(3年)免征营业税的支撑政策。从事家庭服务的个别经济组织符合前提的,可依照现行有关规则享用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

对持《就业赋闲注销证》的人员从事个别家庭服务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顺次扣减其昔时实践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立税、教育附加和小我所得税;对家庭服务机构新添加的就业岗亭,昔时新招用持《就业赋闲注销证》人员,与其签署1年以上刻日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践招用人数赐与每人每年4800元定额顺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立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注销赋闲人员、残疾人、退役兵士以及卒业2年以内的通俗高校卒业生从事个别运营并符合前提的,自其在工商部分初次注册注销之日起3年内,在请求处理税务注销时免收税务注销工本费。

(三)小额担保借款。符合小额担保借款前提,从事家庭服务业创业的,均可按规则向项目地点地小额担保借款中间请求借款支撑。对符合前提的人员和取得家庭服务业技能品级的进城农民工从事家庭服务业自立创业、自谋职业请求小额担保借款的,予以额度普通不超越5万元的小额担保借款;对符合前提的人员合股兴办家庭服务业实体的,可享用不超越20万元的小额担保借款。经过小额担保借款首次搀扶,对已完成成功创业并按时偿还悉数借款的工人(或合股组织),在首次创业项目标基本长进一步扩展,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可向项目地点地担保中间请求第二次搀扶,借款额度最高不超越30万元;对家庭服务企业昔时新招用持有《就业赋闲注销证》的赋闲人员到达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30%(超越100人以上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的,经人保部分认定后,可享用不超越200万元的小额担保借款,并按规则享用财务贴息。

(四)社会保险及社保补助。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按规则参与城镇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企业和员工按规则交纳养老保险费;灵敏就业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城镇户籍的可以小我身份参与城镇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员工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应按规则一致参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依照《市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暂行方法》(府发[2001]11号)文件规则,全体参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保险。缴费规范依照上年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8%交纳,单元担负6%,小我担负2%;大病救助保险由单元和小我一起承当,每人每年交纳96元。非员工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可自愿选择参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对选择参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的,依照《市灵敏就业人员根本医疗保险暂行方法》(府发[2002]36号)和《市灵敏就业人员根本医疗保险暂行方法施行细则》(劳社区字[2003]12号)文件规则,以灵敏就业人员身份参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保险,缴费规范依照上年度社会均匀工资的8%交纳,大病救助保险由小我担负,每人每年交纳96元;对选择参与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的,依照《市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施行意见的通知》(府厅字[2010]182号)文件规则参与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家政服务企业应依照《工伤保险层次》规则参与工伤保险,逐渐完成灵敏便捷的参保缴费方法,并做好转移接续工作。

对各类家庭服务机构招用就业坚苦人员、双困高校卒业生,与其签署1年以上刻日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的,按实践招用人数在响应刻日内赐与根本养老保险、根本医疗保险和赋闲保险补助(刻日与劳动合同期一致)。社会保险补助刻日除对距法定退休春秋不足5年的就业坚苦人员可延伸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越三年,就业坚苦人员在家庭服务业实践灵敏就业后进行就业注销并以小我身份交纳社会保险费的,赐与必然数额的社会保险补助。

(五)职业技艺培训。将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艺培训工作的重点,实时制订家庭服务业适用技艺培训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完成免费培训500名下岗赋闲、外出务工返乡、大中专卒业生、城镇复员退伍武士等人员从事家庭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家庭服务业培训治理,依据本地家庭服务业市场需乞降用工状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技艺提拔培训和在职培训,对培训及格的按规则赐与培训补助。依托各类职业技艺培训机构,增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实训基地建立,施行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对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和病患陪护服务等机构雇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按规则赐与培训补助,个中归入省、市“青年高技艺人才培训方案”的,经判定及格,按规则享用技艺人才培训补助。要加大对定向培训工程的投入,落实好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等基本才能建立的政策。

(六)职业技艺判定。探究符合家庭服务职业特点的判定形式,鼓舞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参与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艺判定或专项才能审核,对首次参与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艺判定或专项才能审核的人员,经判定审核及格并取得职业资历证书的,按规则赐与不少于人均200元规范的职业技艺判定补助。家庭服务机构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准则,完美技艺程度和薪酬挂钩机制,指导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和判定审核,鼓舞家庭选择持有家庭服务职业资历证书或专项职业才能证书的从业人员供应服务。

(七)其他政策。一是高校卒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在报考公事员、应聘事业单元工作岗亭时按有关规则视同底层工作经历;二是鼓舞开拓家庭服务业公益性岗亭,布置就业坚苦人员;三是落实促进残疾人等就业的有关政策,鼓舞和搀扶具有劳动才能的残疾人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四是支撑贸易保险机构开拓家庭服务保险产物,履行家政服务机构职业责任险、人生不测保险等险种,防备和化解风险。

三、工作办法

(一)就业创业搀扶

1、推进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整合信息服务资本,发扬人力资本市场收集信息资本和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效果,统筹规划,逐渐树立比拟标准的治理体系体例,完美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治理准则、收集系统、信息征询、供需对接、人员装备、服务监视等功用,为家庭服务企业和机构、消费者供应对接服务,与“12343”家政服务收集中间对接。

2、打造家庭服务业品牌示范基地。开展家庭服务进社区活动,发扬社区在发展家庭服务业中的主要效果,将家庭服务站点归入社区之中,搀扶社区家庭服务场合建立,应用城市发展趋向和社区居民多元化和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应用政策搀扶、市场运作,指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人员开展家政服务中间(家庭陪护、家庭配送、钟点工、保姆),居家养老(老年公寓、活动中间),社区照顾、病患陪护(托老、托幼、称疾、医疗保健),社区食堂(卫生工作餐、老幼养分餐)。

3、发展家庭服务业意愿者步队。树立由社区、学校、集团、协会及县政府相关单元人员构成家庭服务业意愿者步队,拓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渠道,进一步扩展家庭服务业的社会影响力。

4、依法维护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正当权益。指导家庭服务企业和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依法签署劳动合同,依法实行合同任务;标准家庭服务业中介机构的职业引见行为,探究经过调停、仲裁、诉讼等多种渠道妥帖处置家庭服务进程中呈现的争议;催促树立劳动关系的家庭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参与各项社会保险。

(二)筹建服务业协会,标准诚信建立

筹建“东湖区家庭服务业协会”,约请市妇联家政、市民政家政等一批家庭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促进协会行业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发展。行业协会要在行业主管部分指点下,推进家庭服务机构开展标准化建立,订定行业服务条约和家庭服务和谈示范文本,开展服务质量评定、调停服务胶葛、查询处置违背行规行为,积极推进诚信建立,将家庭服务供需各方诚信归入社会信誉系统,并与其他部分的诚信记载联网。

(三)发展居家服务,鼓舞社会力气参加

以发展家庭服务业为契机,鼎力促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撑鼓舞社会力气参加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特征社区服务业,让广阔社区居民获得由专业护理人员供应日托、家政和送餐等家庭服务。一是树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雇用养老服务人员,专职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居家白叟供应配餐送餐、保洁打扫、医疗陪护、助浴助餐、洗衣剃头等服务;二是发展社区日间照顾中间,依托社区平台,采纳上门上户或集中定点等方法,为居家白叟供应日间照顾等服务;三是鼎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安顿具有养老护理经历的人员,为社区居家白叟供应专业的白叟全托或日间照顾服务;四是积极搀扶打造东湖区为老服务中间,鼓舞下岗赋闲、自立创业人员,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创办社区老年服务用品商铺和社区食堂,运营白叟日常生涯用品,为社区空巢、茕居、残疾、生涯坚苦等居家白叟供应餐饮,对残疾、生病、高龄和举动不方便的白叟送餐上门。并赐与必然的创办运营补助;五是树立白叟家庭病床,雇用具有医疗资历证书的医务人员,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病患居家白叟供应上门的医疗诊治服务;六是鼓舞驻区单元与社区树立共建机制,兴修社区服务设备,开展以家庭服务为首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活动,鼓舞驻区单元的职工食堂、剃头室、浴室等向社区居民开放.

四、保证机制

树立东湖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分联络大会准则。联席会总召集报酬区县政府分担指导,区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局局长为副召集人,区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局为牵头单元,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财务局、区工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计算局、区质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单元有关指导为成员。联席会首要是组织研讨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严重问题,协调处置好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主要事项,推进指定和完美相关的司法律例,发展规划和政策办法。联席会成员要按各自职责,认真贯实各项政策办法。联席会办公室要搞好统筹协调,促进工作落实。其他部分也要做好触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文明生涯、公共卫生、方案生育、党团和工会建立等各项工作,一起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