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汛紧急避险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切实做好教体系统2019年防汛抢险工作,及时有效的处置大风、强降雨、冰雹、雷电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防汛抢险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防汛抢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
***
成
员:***
***
**
**
**
各学区督导组组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应急组、后勤组、现场组和督查组六个工作小组。
(二)工作小组责任人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党政办、安全办、工会
工作职责:负责指挥中心相关文件、材料的收发、传阅、整理,根据县安委会的预警信息做出应急响应,组织落实县教体局防汛应急指挥部的决定;负责收集、分析、处理汛期中教体系统有关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负责汛期信息上传下达工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时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2.应急救援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安全办、招办、教科所、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各学区督导组组长及分管领导,各校(园)长及分管安全的领导。
工作职责:负责研究制定教体系统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部署教体系统内各单位开展汛前防汛准备工作;指导、检查各学校汛前应急方案制定、安全教育的开展、安全演练工作;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统筹协调现场各项救灾抢险工作;组织救助现场受灾人员,随时掌握受灾、伤患人员治疗情况。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计财股、资助服务中心、教仪站
工作职责:负责教体系统汛期抢险救灾物资保障工作,为防汛工作提供物质支持;收集、统计教体系统校舍、设施设备汛期中损毁情况,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支出提出预算方案;对防汛物资应急配备和灾后学校重建工作中教育教学设备进行采购,督促检查应急救援各项物资保障的落实情况,确保安全、有效、及时完成有关保障任务。
4.事故调查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监察股、职成幼教股、营养办
工作职责:进入汛期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汛情,查找原因,查清责任,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完成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5.善后处理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教育股、体艺股、督导室
工作职责:负责协同卫生防疫部门组织灾后疫情防治及处理,做好灾后学校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全县教体系统开展向受灾学校或师生捐助活动;组织开展对受灾人员的慰问,协助灾后重建安置等事项。按照管理职责,负责根据预警响应要求全县中小学停课情况,指导开展复课及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和课程安排。
二、报告制度及程序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紧急情况报送渠道畅通。
各中小学、幼儿园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办公室和县教体局。县教体局在接到灾情报告后1小时内上报市教体局,立即报告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并向上述部门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的报送必须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瞒报。报告的内容为: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的简要情况、死亡(含失踪)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和灾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等。
三、预警
根据市县专业部门的预警信息,教体局将及时通过短信系统准确有关防汛抢险的预警信息,指导各校(园)落实相应防范措施。
四、应急措施
1.组织全面排查。各督导组、校(园)要对本乡镇所属校(园)、是否会遭受大风、强降雨、冰雹、雷电、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各种可能的灾害袭击情况进行逐一检查,查明隐患;要对破旧校舍进行逐幢检查,发现危房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并做好记录,立即报县教体局。
2.健全应急机制。各校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详细的师生避险工作预案。预案要明确责任人,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一旦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各工作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有序组织师生安全转移,确保人员安全。
3.加强值班巡查。进一步加强雨季的值班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学生宿舍的24小时值班巡查,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
4.建立抢险队伍。各校要组织一支由党员干部、年轻教师组成的防汛抢险工作的队伍,随时听候调遣,奔赴防御防汛抢险工作第一线,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
5.做好物资准备。各校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防御防汛抢险工作的物资准备工作,以备急用。
五、责任追究
为保障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因指挥不当、消极应付和拒不执行防汛调度、命令造成重大防汛事故的,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六、联系电话
1、认清形势,强化安全迎汛意识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安全迎汛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安全迎汛历来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难预测和不可抗拒性,绝不能心存侥幸,麻痹松懈。今年气候异常,年初南方发生几十年未见的雪凝气候,造成冰冻灾害,北方前期干旱严重,四、五月份降雨明显多于往年。现在已进入汛期,奥运会召开期间正值主汛期,今年的安全迎汛工作比往年更为重要。因此,街道和社区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安全迎汛工作的领导,建立防汛指挥机构、抢险队伍,落实责任和措施,必须做到“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宁可备而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只有我们重视了,思想统一了,责任落实了,措施到位了,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够从容应对。
2、落实防汛责任制,严格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防汛责任制落实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迎汛的成与败,关系到街道辖区的安全稳定。街道办事处要与各社区居委会签定责任制,各社区居委会也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将辖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具体任务和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各社区居委会主任是本辖区安全迎汛的第一责任人,凡因责任制不落实、人员不到位造成损失的,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3、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防汛抢险各环节的演练
按照应对极端天气的要求,街道在去年防汛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了细化、完善。各社区居委会,特别是存在隐患问题较多的社区都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尽的防、避、抢、救应急预案。要加强对各类预案操作环节的演练,使相关责任人熟悉各自分工,需要避险的群众知道怎么走、往哪里走。
4、强化管理和机制,进一步推进迎汛制度建设
街道防汛电话、电台和各社区居委会电话都要保证24小时有人执守。街道机关日常值班人员全部兼防汛值班,带班领导全权负责处理值班期间防汛抢险事务。
各社区居委会要做好值班制度、报告制度、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抢险队伍管理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走形式,对制定的各项制度要广泛宣传,严格执行。做到不脱岗、不漏岗,在遇有中雨或持续小雨时,要适当增加值班抢险人员;遇大雨,值班人员和抢险队员要全部到岗。
5、扎实开展汛前大检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usty85”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根据中山镇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容易引起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重点村有:桂花社区、谢岩村、汉王社区、李山村及前锋村。中山镇合计7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于5个行政村,设置避险安置点6个,具体分布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中山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乡镇
山洪沟名称
危险区
受威胁人口
避险安置点
1
中山镇
长地遍河
桂花社区9组
10户39人
桂花社区9组谢恩学家
2
中山镇
王沟河
谢岩村8组
18户89人
谢岩村村公所
3
中山镇
王沟河、汉王流域
汉王社区6组
11户31人
原爱国村村公所
4
中山镇
小刘沟
汉王社区7组
12户38人
原爱国村村公所
5
中山镇
洞背河
李山村2组
10户36人
李山村村公所
6
中山镇
周水碾桥
前锋村6组
7户 28人
谢岗
7
中山镇
前锋大桥
前锋村3组
18户52人
前锋民宿
(一)主要暴雨洪水过程
中山镇暴雨主要集中在7至9月。
(二)山洪灾害发生情况
2021年中山镇自汛期以来未遭受山洪灾害。
二、应对措施与成效
(一)防御应对措施
1.汛前防御准备
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我镇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了以镇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洪责任制,并把镇领导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洪工作的全过程。汛期来临之前,镇防指充分抓住汛前有利时机,组织各点位行政责任人、点位责任人带队,对全镇各山洪灾害点;水库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2.安排部署情况
在汛期来临之前,我镇共落实了沙袋200个、救生衣15件、救生圈10个、救生绳15根、喇叭10个、强光电筒10个等防汛物资储备。组织对《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将防御图和明白卡发放至受山洪威胁的各农户手中,切实提高各项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监测预警情况
我镇依托微信群、电话等,建立了由县到镇、镇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根据县上预警信息,当遇有超警戒雨量时,镇及时通过微信群、电话、广播等预警信息,村、组防汛责任人再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规定的预警方式向危险户预警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4.提前转移避险情况
自5月汛期以来,中山镇共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83人、集中安置人口0人、分散安置人口283人。
5.监督检查情况
中山镇成立由书记、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任各村山洪灾害点行政责任人。镇防指通过明白卡、山洪预案图等,将镇各山洪灾害点行政责任人、监测巡查责任人、预警转移责任人、点位责任人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防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山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防汛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牢固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减灾思想,坚持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责任落实、科学合理调度,坚持提前转移群众、及时抢险救灾,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检测手段单一
山洪灾害因突发性强,来势迅猛,加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导致单点暴雨多发,破坏力较强,往往防不胜防。
(二)地理位置特殊
洪雅县中山镇为丘陵山区,沟壑众多,山高谷深,地质结构疏松,人口分布不均,人动区域扩大,从而加大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难度。
四、下步工作安排及意见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安排
总结回顾今年我镇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全年的山洪灾害防御总目标。在今后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一丝不苟,在责任上一环不漏,在措施上一抓到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抢抓时间,狠抓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二)意见建议
1.山洪防御工作方面
(1)在容易引起山洪灾害流域增设监测点,检测流域流量达到提前预警;
我市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造成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是防汛减灾的关键环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自动雨量水情监测速报网络、市县防汛预警信息平台和防汛异地会商指挥系统,整合了气象、水文和大中型水库雨水工情信息资源,修订完善了《大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办法》、《市防御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健全了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对雨水工情进行有效监测和信息快速传递体系,在防御洪涝和山地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的防汛减灾警示宣传教育月活动,推行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和做好危险地带群众提前撤离转移等有效做法,使全市防汛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有效防范应对洪涝及山地灾害,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前撤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最大可能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工作目标。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信息机制。深入开展“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不断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的防汛工作机制,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受洪涝及山地灾害威胁区域预警信息到户做到全覆盖。
二、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市、县(区)两级水利、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在全市城镇、农村、江河、水库、交通干线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的高山峡谷地带,加密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点、视频监控站和山地灾害专业监测等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处置到位。
2、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手段,充分发挥汉江流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作用,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强化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报,特别要加强对区域性、流域性强降水和突发性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水利、国土部门要充分发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网、预警信息平台作用,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险情,及时预警信息。水文部门和汉江干支流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要密切监测江河水情,及时提供洪水预报预警信息。
3、加强预警信息。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各有关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要切实承担防灾减灾社会责任,建立快速的“高速通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和刊载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
4、整合利用预警设施。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整合气象和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村村通”电视广播等预警设施,提高预警设施保障能力。
5、快速传递预警信息。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村组(社区)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形成县(区)-镇(办)-村组(社区)-户直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加强中小河流全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做到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县区之间、镇办之间、村村之间要互通雨情、水情,灵通信息、相互照应。重要雨情、汛情、险情要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语音电话、手摇报警器、鸣锣吹哨等方式迅速将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县(区)责任信息员、镇(办)专职信息员、村组(社区)骨干信息员工作责任,配备必要装备和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加强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三、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1、健全预警联动机制。按照《市气象洪涝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实施办法》规定,市气象局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短时、局地强降水信息;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做好洪涝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媒体、通信运营等单位建立应急联动响应组织体系,负责做好重特大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工作。
2、规范预警信息。市气象局、市水文局要加强主要江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洪水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暴雨蓝色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下预警信息直接报送市防汛办公室,市防汛办公室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后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批示;暴雨蓝色以上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上预警信息在报送市防汛办的同时,抄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其它单位不再多头传递报送雨水汛情信息。建立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会商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
3、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区)、镇(办)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组织制定防汛避险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行政负责和技术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水利设施调度,做好交通、供电、通信保障,组织人员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回检查。灾害影响区内的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群众和单位职工做好先期防范和灾害应对工作。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贮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灾害预警信息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驻军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灾害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
4、快速有序组织避险。当有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及早对居住在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群众坚决果断提前转移避险,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留守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包抓责任,坚持做到受威胁群众不撤离转移包抓责任人不离开。要认真落实汛期过渡性转移措施,将撤离转移工作做在雨前、汛前、险情发生前,宁可早撤、多撤,也不能晚撤、少撤,尽量避免夜间和行洪期间撤离转移人员。提前撤离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要做到决策果断、安置稳妥、返回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洪涝及山地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洪涝及山地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防洪、防汛、防滑等法规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预警信,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传播、应用效果评估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电视电话会议、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长江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工作部署,我先讲两点意见,最后请市委常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作重要讲话。
一、统一思想,找准问题,正确把握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严峻形势
由于历史欠账较大,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严重不足,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共同作用,近年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当前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导致我市部分水利工程险上加险,雪上加霜,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一)气候地理条件特殊,洪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今年1~2月、4月上旬和5月初,我市出现强对流天气,先后致使渝东南和渝东北部分区县发生严重的冰雪和暴雨冰雹灾害。根据市防办组织会商的结果,今年我市洪旱灾害的总体趋势是:洪旱交替,旱情较为明显。发生洪涝、干旱、酷暑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较大,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北碚、寸滩、武隆站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同时,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地质复杂,极易发生中小流域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8.19万km2,占幅员面积的99.39%,其中5.38万km2、226.9万人属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防御形势十分严峻。
(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压力巨大
目前我市中小河流上还没有蓄洪调峰能力的水库工程,38座沿江河而建的县级以上城市中仅有14个城市的部分堤防达到了国家防洪标准。受常年洪水威胁的805个乡镇中有614个乡镇处于不设防状态。全市还有上千座病险水库急需整治,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39条河流中,有8条河流上无水文监测站点。有防汛任务的38个县级城镇中有8个既无预警,更无预报。同时,受年初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影响,部分水库、堤防先后出险,一大批供水工程和水文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虽经全力抢修,但仍有部分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亟需整治完善。
(三)度汛安全隐患突出,应急处置能力差。
从市防指近期组织的防汛安全大检查和抗震安全拉网检查情况看,各地度汛安全隐患较大,突出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责任体系不落实。个别区县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各类水利工程行政、技术负责人不落实,更没有公示,汛前安全检查、预案审批及责任人公示等基础工作开展滞后。二是工程进度滞后,质量监督不到位。病险水库整治、在建工程、水毁修复等工程建设量大面广,部分项目自筹资金不到位,没有认真落实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三公示”制度,致使施工进度缓慢,且质量监督不到位。三是预案操作性差,抢险措施不落实。部分区县在预案编制时技术力量投入不足,险情划分、响应措施、预警机制、避险组织、抢险物资和队伍落实等主要内容编制不规范、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加之审查单位把关不严,造成预案有形无实。尤其是部分汛期中仍需施工的水库整治项目,工程进度既未达到预期要求,又缺乏防御超标洪水的具体措施,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四是河道管理缺位,巡查值班不落实。少数区县对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不严,河道人为设障严重;部分重点工程违章施工的现象没有得到及时制止,清障难度大。同时,部分区县没有真正落实水利工程巡查值班制度,无专职水库巡查人员,值班巡查记录不规范。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群众自建蓄水工程逐渐增多,这是好事,应该支持。但各地水利部门应该主动在技术方案的审查、质量监督等方面给予帮助,确保公共安全。五是自身能力落后,监测预警能力差。各区县防办人员编制普遍偏少,不少同志业务还不够熟悉,应急管理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区县财政还没有把防汛抗旱专项经费列入预算,特别是在水情、雨情监测等软硬件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导致防汛抗旱监测预警能力差,难以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影响了防汛抗旱日常工作的开展。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请大家务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早做细做实,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落实防汛抗旱工作各项措施
按照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有关会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抗旱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防汛抗旱会商结果,2008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努力满足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地各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各地要按照《防洪法》和国家防总关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职责》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对各类水利工程要逐一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尤其是要明确因地震损坏的水利工程和病险水库等为重点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并通过文件和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公示。
(二)抓紧预案的修订、完善、审批和演练工作
各区县要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标,对防汛抗旱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部门、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从内容的完整性、措施的针对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以及汛期调度抢险、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和紧急情况下群众转移的具体方案。预案制定后,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并组织实战演练,积极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熟知应急预案、防范要领和避险常识,做到常备不懈,遇事不惊。
(三)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一是要认真落实年初确定的前期工作和建设施工计划,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在建水库工程建设。二是要严格执行防汛预案和汛期洪水调度计划,严禁超限蓄水。三是要坚持24小时大坝监测、巡查制度,如遇险情必须在按预案果断处理的同时,迅速上报。四是对不能确保安全度汛的水库,必须实行行政、技术负责人24小时值班,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必须进一步完善以群众撤离为重点的防汛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大坝安全。与此同时,主动配合市水利局组织的专家组、设计单位,迅速完成工程整治设计,力争尽快开展除险加固建设,尽早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山洪灾害防御、城镇堤防建设和河道清障力度
一是各地要把监控、巡查和避险作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社。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快城镇防洪工程建设,确保全年完成200公里城镇堤防建设任务。要加强城镇防洪设施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各地要严格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彻底清除河道内的所有违法建筑和阻碍行洪的废弃物。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对已开工的违章建设项目,要立即责令停工,并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一是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市上的部署,以定性、定编和落实“两费”为核心,以2008年9月为限倒排时间,5月31日前完成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和“两定”测算工作,6月30日前核定水管单位编制,9月30日前将人员经费和工程维护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从2009年起,对水管体制改革任务未完成、“两费”落实不到位的区县,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一律不予受理、审批新建水利项目。
(六)切实做好抗御伏旱工作
各区县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切实做好抗旱减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和抗旱水源建设,在本月内全面恢复因地震灾害损毁的城乡供水和排灌设施,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和工程灌溉。二是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工作。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在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时,统筹解决生产用水。三是及时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可行性;要加强与气象、水文、救灾等部门的会商,搞好旱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四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作用。
(七)加强防汛抗旱值班和信息管理工作
一是各区县防办、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坚持领导带班,并安排业务精、情况熟、敬业精神强、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灾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防汛抗旱指令的迅速落实。二是各级防办要及时准确收集掌握信息,严格遵守报汛、报灾制度,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重大突发性险情或重大灾情必须在30分钟内报市防办,并将汇报及落实情况做好记录备查。三是要加强信息管理和宣传,注重舆论导向,严格执行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制度,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八)加强防办自身能力建设
一、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识当前防灾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和区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政综〔〕134号)要求落实责任,在重点防范期间,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必须在岗在位,全力以赴部署落实防灾减灾工作,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重任,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各镇(街)、村(居)干部及国土局(所)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立即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二、强化巡查,完善应急预案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全面组织开展人群密集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检查巡查工作,不留死角。对新发生和发现的地质灾害点,要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现场勘查,做到科学有效地处置应对,特别是对我区主要地质灾害点及中小学校址地质灾害点,各有关镇(街)和各有关单位要再组织一次拉网式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严加防范,同时要划定危险区域和设立警戒警示标志,切实做好避险防灾处置工作。要认真按照区政府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进一步增订、完善细化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预案的覆盖范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受灾害威胁群众的撤离路线,检查临时避险场所,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撤离和避险。要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妥善组织好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特别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防灾避灾常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安全意识。
三、严密监测,及时预警预报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气象预警预报及地质灾害排查结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对辖区内的地灾隐患点要加强巡查监测,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及时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传送到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今年以来,**县进一步细化靠实工作责任,突出抓好汛情监测预警,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统筹推进应急抢险救灾演练,防汛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落实落细防汛责任。严格落实防汛责任,重新核定重点区域责任人,向社会公布水库、淤地坝、灌区、供水工程等防汛安全责任人相关信息。组建130人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联队,成立了县级应急救援分队、 乡镇综合应急救援中队、村级综合应急救援小队,全县防灾减灾 专(兼)职救援人员达到9200多人,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 动的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
二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多部门沟通协作、会商研判,扎实做好气象预报、汛情雨情监测,建立水情报告及监管机制,保证水情信息按时上报、规范记录。同时全面开展山洪灾害“户户知”预警设施检修工作,确保灾害预 警及时准确。截至目前,转发各类预警信号、提示信息1.5 万余条;检修山洪灾害“户户知”预警系统雨量监测站51个、预警 广播166个,系统整体上线率达到98%。
三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深入开展汛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河段、涉河工程建设现场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域,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度汛措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治各类隐患113处,清理河道25公里,移除砂石料堆29.8 万立方。
(一)凝聚工作合力。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减灾责任,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包段,逐级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二是强化协作配合。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根据预警信息,不定期召开会商研判会,综合研判雨情汛情灾情,及时科学调度防御力量,衔接好“防”“抢”“救”的责任链条,确保各环节无缝对接,形成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部门科学应对的良好局面。
(二)抓住重点环节。
一是抓实汛前防御“五早”。完善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避险预案”,做到监测预警、应急避险、抢险救援、灾后恢复等各个环节全覆盖。特别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确保所制定的预案实用、管用。防范排查“早”。继续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在前期对209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和1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力量对山洪泥石流威胁点、电站水库下游危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河流行洪脆弱点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努力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应急演练“早”。组织好辖区内抢险救援队伍防灾减灾实战演练和针对性的转移避险演练,尤其是近年易发多发泥石流灾害的乡(镇)村开展1次以上应急演练,明确疏散路线和临时安置场所。物资储备“早”。应急物资储备是保障应急救援顺利开展的一项前期基础性工作,是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今年,县政府已安排30万元物资储备工作专款,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物料的储备和更新补充工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舆论宣传“早”。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方位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知识,不断增强“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去年7月2日我县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安排了汛前思想动员、防汛制度落实、防汛物资准备、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及汛前工程维修养护等工作。在主汛期,我县降水偏少,但局地强降雨时有发生,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各部门之间合作密切,没有造成大的灾害。汛期过后,我县及时开展了堤防加固和干渠、河道的清淤、拓宽等工作,共完成农田水利土方23万立方米,主要有倭肯灌区、中鲜灌区干渠清淤30公里、倭肯河堤防加高培厚及缺口土方5万立方米及各乡镇田间排水、沟道清淤,吉兴河水库和互助水库护坡岁修工程等,有效提高了工程防洪和农田灌排能力。
二、科学分析汛情,增强防大汛意识
近年来我省气候异常,局部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灾害突发性强,历时短,成灾快,预报预警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我县来看,不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今年春季干旱,降水少,汛期降水将相对集中,根据气象部门预报,7、8月份降水均较历年偏多,特别是8月份比去年同期多6成左右,将以短时强降水天气为主,呈现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突发性强等特点,发生局地暴雨天气的可能较大,部分中小河流、水库将极有可能发生汛情。6月中旬,我县因强降雨和冰雹袭击就造成近万亩大田受灾,绝产面积3600多亩。杏树乡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涉及到9个村屯,受灾面积达8630亩,减产面积5240亩,绝产面积3387亩,再一次给我县的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二是我县由于多年来的毁林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县内十余条小河流,无堤段较多,河短、流急、汇流快,一旦出现突发性集中暴雨天气,将导致各河流泛滥成灾,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有明显发生趋势。三是防洪工程标准低、工程不配套、隐患多。堤防险段、道口、豁口多,排涝工程体系不规范、不畅通。11座小型水库险情多、隐患大,特别是碾子河、长发、大义等小型水库的启闭塔、工作桥、溢洪道边墙倾斜坍塌,闸门启闭不灵,输水洞、合垅口渗漏等现象十分严重,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意识,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指导方针,充分考虑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把各项准备工作做早、做实、做细,努力实现“一个防御、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防御倭肯河、碾子河、吉兴河等中小河流洪水,确保各中小型水库特别是互助水库、吉兴河水库、通天水库的防洪安全,确保易受山洪灾害的村屯、重要工矿企业安全度汛。
三、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一要切实做好汛前检查,组织力量抢修防洪、排涝等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对所属的排涝工程、小河堤防、小塘坝、沿山截流沟、护村堤、危房、易受山洪灾害的村屯抓紧组织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实施整改,进行一次紧急抢修,尽快消除隐患。中、小型水库调度和控制运用,要按照市防办批复的《调度和控制运用计划》组织运行,主汛期各水库水位必须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
二要确保防汛资金、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落实到位。汛期到来之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准备一部分抗洪救灾预备金以备急用。“没有完成“两费一金”缴纳任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尽快缴纳;各乡镇要按照防汛工作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等相关预案进行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各水库、堤防、灌区工程的抢险物料要尽可能多准备一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要抓紧建立防汛抢险队伍,汛期到来之前搞好培训,提高抢险救灾的战斗力。在汛情紧张时要昼夜巡逻,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和村屯,要严格执行乡、村两级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坚决防止出现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
三要全面深入落实防御山洪、大洪水预案。全县《防御特大洪水预案》、《县乡村三级防御山洪预案》和《13座中小型水库控制运用及应急抢险预案》均已完成调整和审批,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和中小型水库应急抢险任务的乡镇要立即组织落实。汛前,各乡镇要加强防灾害避险知识宣传,必要时要进行演练,做到家喻户晓。在遭遇大洪水时,人员和物资必须按规定的转移信号、转移路线、转移工具、安置地点等要求执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县民族村壮劳力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在抗洪抢险过程中,老、妇、幼转移能力弱,因此,有民族村的乡镇要加强组织协调,严密做好民族村的抗洪抢险、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四要加强通讯联络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各级防汛指挥部、水务、通讯、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强信息传递,在紧急防汛时期,要保证县防汛指挥部信息传递通畅。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必须加强防汛值班工作,二十四小时不离人,防汛电话要有专人值守,有防山洪任务的村屯,主要责任人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并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预报预警。在汛期内,各小型水库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专人巡查,在主汛期增派2~3名检查员加强监防,出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和处理;主汛期要每日向县防汛办公室报一次水库水情,雨情、险情、灾情发生后,要及时报告县防汛办公室,以便县防指及时决策。
五要突出做好汛期中小学生、地质灾害和煤矿的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度汛工作,各乡镇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检查,制定安全度汛工作预案,对学校校舍、易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域要认真排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国土部门要立即开展地质灾害及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调查及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各煤矿在汛期要完善防范措施,防止外水入井,同时要防止地表水渗漏,造成塌方,防止井与井串灌透水;煤炭局在汛前要对煤矿进行一次全面的防汛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达到防汛标准的坚决予以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