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调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的同时,确保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和《**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的
(一)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做到有备无患;
(二)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能迅速、有效、妥善地予以处置;
(三)及时调处环境污染纠纷。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力争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必要时作出安全评价。
(二)有备无患、反应快速原则。建立机构,落实人员,做好技术储备,明确应急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三)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原则。环保、水利、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统一行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四)平战结合、积极兼容原则。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发挥作用,平时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并可将应急监测系统应用于污染纠纷取证和其它环境事件评价。应急处置系统的技术储备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五)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立足于本市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优先考虑风险度大的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制定场内场外应急预案;充分发挥现有机构和装备的作用,量力而行建立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
(六)分级管理,以县区区域管理为主原则,实行污染事故处理区域责任制。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及其保障系统;
(二)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快速测报方法和应急监测程序;
(三)建立潜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装置的黑名单资料库及其中高风险装置的场内场外应急预案;
(四)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防、处置和评价的技术储备系统;
(五)加强公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污染事故防范意识。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本市发生的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性事件,是指可能会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后果严重的人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意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二部分事故判定与分级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判定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判定,以便有效采取相应级别的控制措施。事故判定共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不含10万元)。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事故: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不含50万元);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的;
3.因环境污染引发一般性的;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的。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不含100万元);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的;
3.人员发生严重中毒症状的;
4.因环境污染引发,影响社会安定的;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人群发生大面积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的;
3.发生人员中毒死亡的;
4.因环境污染引发重大,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
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警的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将上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四个类别,划分为三个预警等级: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三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一)组织体系
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等级,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按照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组织体系。
1.三级预警(黄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分管县区长为组长,县区环保局长为副组长,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处理指挥部。
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环保局长为副组长,县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处理指挥部。
3.一级预警(红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县区长及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常设市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市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
(二)组织职责
1.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1)负责针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预警等级。
(2)负责制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上级环保局报告。
2.市应急处理办公室
市应急办公室是应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
(1)组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2)检查和报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落实情况;
(3)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制度;
(4)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技术储备;
(5)建立潜在高风险度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装置的黑名单资料及其场外应急预案;
(6)协助黑名单单位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场内应急预案;
(7)接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报告,及时将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负责把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及时通知到各有关应急组织;
(8)配合应急指挥部组织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
(9)受应急指挥部委托,负责处置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0)负责涉及跨县区或超出县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
(11)召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案实施单位和有关应急组织,以年会形式交流情况,修改技术资料和有关制度;
(12)负责对公众环境污染应急的宣传教育。
市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九个专业组,负责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应急技术支持和具体实施的组织。
1.监测评价组
由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和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业务人员组成。其职责:
(1)制定和实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计划;
(2)建立应急监测快速测报方法和技术储备;
(3)负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监测;
(4)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污染程度,及时提出应急措施方面的建议;
(5)受市环保局委托,按应急监测程序协助环境污染纠纷的监测取证和评价。
2.技术咨询组
由市应急指挥部组成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并请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案实施单位,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聘请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其职责:
(1)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作出技术评价;
(2)协助市应急办公室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防、处置和评价的技术储备系统;
(3)协助市应急指挥部或市应急办公室,作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的判断分析,并对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3.公安消防组
由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消防支队等组成。其职责:
(1)负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期间的交通管制,提供应急通行证;
(2)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警戒;
(3)消防救护;
(4)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定。
4.医学救援组
由市卫生局和市各大医院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
(1)负责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中伤亡人员的救治;
(2)参与大气、饮用水和食物的染毒程度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办法;
(3)对应急响应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指导。
5.水文气象组
由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
(1)负责提供应急所需水文资料,协助做好重点水域污染防范;
(2)负责提供应急污染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
6.公众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各新闻媒体组成。其职责:
(1)协调各新闻媒体做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知识的日常宣传;
(2)应急期间,协助市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处理办公室应急信息。
7.工程抢险队
在发生应急环境污染与生态突发事故时临时组建,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其职责:
(1)抢修水、电设施,保障应急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抢修污染事故设备,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污染物泄漏;
(3)其它工程应急措施。
8.通信保障组
由市各通信部门组成。其职责:
保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置时通信畅通。
9.督查组
由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其职责:
负责对应急预案职责履行、工作效能等情况及应急资金、物资等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二、相关部门职责
(一)市政府办公室
协调各部门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上报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二)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负责组织应急所需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承担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重点企业黑名单,协助其制定应急预案。
(四)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计划及技术储备;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与生态破坏程度,及时提出应急措施和建议;协助环境污染纠纷的监测取证和评价;做好事故现场控制,承担环境执法工作。
(五)市卫生局
承担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的调配,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评估事故发生对大气、饮用水和食物染毒程度,提出应急处置办法;对参与应急行动人员进行自身安全防护指导。
(六)市公安局
承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期间的交通管制,提供应急通行证;维护事故现场的秩序和安全警戒,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提供消防救护等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七)市农业局
承担建立完善种植业、养殖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农业污染事故破坏程度;及时提出应急补救措施和建议;协助农业污染事故的监测和评价;做好事故现场控制,防止损失扩大。
(八)市水利局
承担事故应急所需水文资料,协助做好重点水域污染防范,参与水域污染预防和处置工作。
(九)市交通局
承担环境污染应急期间的水上交通管制,组织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十)市气象局
承担事故应急所需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工作。
(十一)市财政局
承担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其相关政策,保证事故应急的设备、医疗救治、交通工具等所需经费;保证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所需的日常工作和运行经费。
(十二)市委宣传部
做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知识宣传;强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新闻舆论监督;做好事故现场的报道和应急信息的。
(十三)市监察局
承担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
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事故应急工作,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四部分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按分级应急组织体系开始工作,启动应急预案:
(一)本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二)本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导致生产原料、产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三)本市范围内贮存化学品的仓库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导致化学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四)运输化学品的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在本市范围内发生交通意外,导致化学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五)其他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情况。
二、事故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市环境监察支队报告,市环境监察支队立即向市环保局领导报告,根据情况成立事故应急现场指挥组。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时向省环境保护局和市应急指挥部报告。
(二)快速出击
接到报告后,市应急办公室指令各应急组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等设备,立即赶赴现场。
(三)现场控制
应急专业组到达现场前,公安、消防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的,应急专业组应进行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四)现场调查
应急专业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应急专业组应分工协作,组长负责与当地县区、乡镇政府协调,与监测人员沟通,确定现场监测布点;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现场调查、勘验调查。
对涉及工业企业和危险品重点监控单位的污染事故,应立即与该单位的应急事故处置小组联系,指导其进行事故处理。
(五)情况上报
应急专业组组长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措施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6小时内速报,24小时内确报。应急现场指挥组负责报告市应急处理办公室及上级部门。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应急现场指挥组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六)污染处置
应急专业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技术组意见,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责令、监督、指导有关责任单位、人员或专业处置单位对污染物进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或查取有关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涉及水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等)做初步调查。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应急专业组向应急指挥组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应急现场指挥组向市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后可受市政府委托警报决定。
应急现场指挥组要组织各应急专业组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并及时向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情况。
(八)污染跟踪
应急专业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九)调查取证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收集相关证据,确定事故责任人,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应急终止
应急现场指挥组组织专家论证调查后,确认突发事件具备应急终止条件,报告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后,由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决定并向社会应急终止信息,即警报解除信息。
(十一)结案归档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四、事故的恢复处理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警报解除后,指挥部要做好人员抢救及安抚、设施恢复等善后工作。
(二)要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进行评估。进行决策记录、信息分析等相关资料的汇编。
造成特大损失的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管辖权限逐级上报。
(三)事故发生后,各级环保监测机构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大气、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向指挥部提出恢复方案。
第五部分督查与责任追究
一、工作督查
(一)督查的范围
各县区要成立督查组,对本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实施分级督查。
市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的督查组要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本预案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加重的单位和人员,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督查的程序
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和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
1.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由各级督查组制定工作方案;
2.实行现场督查;
3.分析评估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
4.对存在的问题,下达督办单并依法监督执行;
5.检查督办单落实情况;
6.将督查、督办有关情况上报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三)督查的方法
1.听取汇报;
2.实地查看。
(四)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督查时发现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向当地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并实地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
2.督查时发现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提出有关建议。
二、责任追究
凡违反本预案的规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不能及时控制和处置,造成事故影响扩大,损失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
第六部分保障
一、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要求完成应急处理任务。
二、采取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网络的方式,确保通讯畅通(包括公休日)。
三、专业队伍要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车辆、检测仪器及有关防护用具、药品等。
四、后勤保障部门要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七部分其他事项
一、各县区应参照本预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应急预案。
关键词:环境规划 建设思路小城镇
Abstract :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small town planning guidelin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law and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urposes, submitted a general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actice of the small town, proposed a 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erability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lanningconstructionsmall town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而且已具相当的规模。但是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特别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了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在环境污染与小城镇人口急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城镇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低起点的规划建设、无规划无序建设及大中城市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同构”现象是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不采取科学规划方法,必然对小城镇发展乃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镇域农村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可以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对乡镇环境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一般规范
(1)总论
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
(2)基本概况
①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②城镇社会经济及建设总体规划。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固体废弃物与声环境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说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①指标体系(见表1);②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年限可按5年考虑);③中远期目标(中远期目标年限可按10—20年考虑)。
(5)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与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分导分治的原则,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文教生活区、农业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要特别注重饮用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点的保护。各功能区要合理布局,对各功能区开发与建设提出具体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限制城镇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养殖业)。
(6)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①水环境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必须要实施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要进行整治措施,对于镇区内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选择处理工艺时,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做到从本城镇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土地、湿地、草地);对水源地与农田、村屯、城镇之间要设生态防护隔离带,确保水源地安全运行;提倡循环经济、中水回用。沿海地区小城镇,应同时制定保护海洋环境规划和措施。
②大气环境针对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主要问题,实施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必要的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切大气污染源都达标排放。规划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如秸秆造气、秸秆还田),控制焚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③声环境综合整治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加强交通管理,建设林木隔声带,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对工业、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控制工业和社会噪声。重点是通过规划解决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声污染问题。
④固体废弃物工业有害废物、医疗垃圾按国家分类规定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着重考虑综合利用。提倡垃圾分类,适合堆肥的可考虑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等途径加以利用。
⑤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分导分治的原则,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在区划基础上,根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出生态建设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重点是小城镇周边区域,天然林保护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平原林网化建设,重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
(7)可达性分析
根据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分析。
(8)规划方案经费概算与实施计划
①按建设项目经费概算方法核算经费,经费概算应以实现规划目标所有的工程和管理项目经费概算,②实施计划,提出实现规划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目的具体承担和责任单位。③保障措施,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小城镇环境规划建设思路
(1)做好小城镇的资源环境的本底研究,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小城镇在开发之前需做详尽的规划和监测,确保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对小城镇现状自然环境资源进行调查,科学地评价和区分人类活动地区、自然保护区及恢复区。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森林砍伐与放牧恢复植被,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重点水源保护区建立相应的法规。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速发展,乡镇企业仍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要加强和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的法制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都要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出科学估算,对于新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小城镇在招商引资项目时要坚持把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拒绝在审批之外。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突发性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环境破坏。据环保部通报的数据显示,2015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30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突发事件总体较2014年减少了141起,下降幅度较大。但在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中,环保部直接参与处置的82起。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总体数量虽然下降幅度较大,但与普通环境污染不同的是,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突发性,各种污染物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向事故发生周边扩散,这种事故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帮助人们及时掌握事故发生后环境受污染程度。为此,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使我国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更加完善,监测效率极大地得到了提升,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制度保障。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监测
2.1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因此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在短时间里造成事故发生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发生污染,降低周边环境质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及公共安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又被分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核与辐射污染事件。2015年发生的3起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造成了4人死亡,81人入院治疗,影响事故发生地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
2.2环境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指环境应急情形下,为了进一步查明和发现环境污染情况,以及环境受污染范围所采取的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等,主要监测突发事件发生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受污染范围等。环境应急监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和相关机构在短时间里掌握突发事件发生后周边环境受影响情况。
2.3应急监测响应原则。市级环境监测站作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专业性环境监测机构,在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后应首先把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健康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在行动上要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坚决落实局部服从整体、部门服从全局的原则,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能够在极短地时间里迅速、有效地作出应急响应。完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强化应急突发环境应对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储备,切实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原则做好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监测工作。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对策
3.1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
3.1.1建立风险源数据库
掌握好辖区内重点化工企业、危化品运输单位、水源地周边企业等环境突发事件容易发生点,做好备案和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定期做好方案的修缮,建立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分布图,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是后期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监测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应急监测预案编制依据、应急监测组织机构组成、应急监测机构应承担的职责内容、应急监测各项准备和事故预警、应急预案启动程序、适用范围、具体要求、应急预案终止及信息报告的、追责和以及必备保障措施等等。
3.1.2配备好应急监测装备
环境应急监测需要各种技术和设备保障,因此,要做好日常的应急装备配备,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挥设备的应用功能。设备包括采样仪器、监测设备、安全防护器材、交通运输工具等。例如,监测试纸、快速在线监测仪器、防毒呼吸器、报警指示标志、防护安全带、对讲机、应急监测车等。
3.1.3掌握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及时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例如,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做好点位的设置和数量的确定,结合事故的不同特点和类型,以及事故周边的气象条件、人口分布和影响区域等,确定相应的监测点位,尤其是居民点和农田、饮用水源地等要重点关注,做好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工作。此外,环境监测频次也是要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污染状况来确定。例如,在事故发生之初要适当加大监测频次,待掌握现场污染变化规律和特征时,再适当的减少相应的监测频次。
3.2做好现场应急监测实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监测小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制定详细监测方案,并做好取样、送样、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首先是及时成立应急小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是一项系统性、复杂的工作,在接到污染事件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里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事故调查、应急监测等小组,并向上级机关做好报告,通知周边区域或下游受污染或可能受污染地区,并在最短时间里赶到事故发生现场。其次是做好现场调查和危险处置。应急监测人员赶到现场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快速判断污染物的种类、范围、影响区域,划定隔离区域,及时发出环境预警。做好现场采样、送样、分析等。现场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监测规范和应急方案的要求进行,做好样品防护和保存,贴好标签记录。样品在运输环节要防止因保存不当造成样品性质发生变化影响监测结果。此外,还要做好数据处理和报告环节工作。按规范填写原始记录,以及有效数字的修改,原始记录要按照三级审核后方可上报。
3.3做好事故消除后的跟踪
监测事故应急状态消除后,要进一步做好跟踪监测完善,例如,根据现有应急监测所获取到的数据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污染物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并及时上报此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动态风险评价,做好环境污染状态后续的跟踪监测,并将整起事故发生后以及整个应急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档和分类。在环境应急监测终止后,后续跟踪监测主要是对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生态环境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突出相应的环境恢复建议,对因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中长期性影响要做好后续的持续跟踪监测和评估。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的应急监测技术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应急监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战模拟演练,提升监测机构应急响应能力。政府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应急监测的资金支持力度,拨付专项应急经费,加大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为环境应急监测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加强环境监测部门与相关部门日常联系,如消防、气象、公安、医疗、宣传等部门,通过加强部门之间联系,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后能够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环境监测整体合力,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参考文献
[1]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 环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环境成本;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43-02
一、企业的环境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h境极度恶化,造成了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域,把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直接排入大气,把固体废气物随地遗弃和堆放等,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增长,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进行环境管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基本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其基本原理是企业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优选最优方案时应用的一种方法。
(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弄清问题
2.环境功能的分析
3.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
4.弄清各种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5.计算对策方案的成本,包括投资和运转费用
6.计算对策方案的环境效益
7.成本与效益现值的计算
PVC=∑Ct/(1+r)t,PVB=∑Bt/(1+r)t
8.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1)净现值法:NPV=B-C
(2)成本效益的比较:BCR=B/C
(三)实例分析
某钢铁公司有15吨氧气顶吹转炉三座,采用三吹二次作业方式,日产钢1000吨左右。烟尘采用未燃法湿式除尘方式,设计处理污水量为5000m3/吨,污染造块能力为40-60t/吨,炼钢转炉除尘污水水质和污泥化学成分见下表:
该投资项目的有关投资及产出是:厂房占地面积2108平方米。工程费用169.64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39.94万元,污泥团产量1400t/d,除尘废水循环率80%以上,每天根除污水7920立方米。参照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贴现率为5%,经济寿命为10年。(以上数字来源:武汉钢铁公司;《工业污染防治及技术经济分析》[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把废气悬浮物直接排入大气,对人体健康有害,造成蔬菜减产,对建筑材料的损害。政府每年对排污罚款30多万元。而投资项目在运行中需要的运行成本有动力消耗8.75万元,材料7.98万元,工资及附加费14.01万元,车间管理费0.62万元运输费0.58万元,综合折旧费5.99万元。钢铁的价格为3200元/吨,石灰价格为80元/吨,萤石价格为477元/吨。
1.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估算
大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患和肺癌死亡率增加,影响区内的人口为10万人。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污染区内平均每人每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用为90.253元,清洁区医疗费用为20.956元。据调查,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病假天数,污染区为4.868d/(人.a)清洁区为0.832d/(人.a),污染区劳动人口8万人,其工资率用非农业人口每天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25元/d代替.目前,污染区肺癌死亡率平均损失工作15年,高出全国平均值4年,共计损失3000个工作年.每年职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8000元/(人.年)计,则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总损失为C1为:C1=10×10000×(90.253-20.956)+8×10000×25×(40868-0.832)+3000×8000=3.90017×107(元)
(2)大气污染对附近蔬菜减产造成损失的估算
据调查,蔬菜因污染减产30%~50%,据对豇豆、南瓜、丝瓜、海椒、小白菜、萝卜、菠菜、茄子等九种蔬菜种植面积加权,蔬菜减产率为38.25%,污染区蔬菜种植面积为3000hm2,平均产量为31000kg/hm2,当时蔬菜平均价格为0.85元/kg,蔬菜因污染减产损失为C2:C2=3000×31000×38.25%×0.85=3.0236625×107
(3)大气污染对建筑材料损失的估算
据调查,中档油漆在污染区平均使用寿命为1年左右,而在清洁区使用寿命为2年左右。通常钢材用漆约占涂漆总量的50%左右,单位面积(1m2)用漆量以0.6kg计,涂漆钢约有15%用于室外,则污染区室外涂钢面积为3.05×104m2/a。根据化工产品价格,醇酸树脂类、氨基酸树脂类等常用中档漆的平均价格为14元/kg,不同规格钢材表面处理难以程度不一样,通常涂漆钢材的操作工时费用为油漆费用的2倍。即每平方米油漆钢的费用为25.2元。则大气污染对建筑材料的损失为C3:C3=3.05×104×25.2×2×(1/1-1/2)=0.7686×106(元)
2.对污染、损失费、污染治理费、经济效益的计算
污染损失费=原材料流失费+需缴的排污费+人体健康受害的损失费+对蔬菜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建筑材料造成的损失=3200×12500+80×20000+477×6000+3.90017×107+3.0236625×107+0.7686×106+30×10000=1.2916892×108(元)
如果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污染损失费就不需要作为企业的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的环境收益。
污染治理费用(内部环境成本)=年运行费+污染治理设备的折旧费+工程费用
=37.93×104+13.994×104+169.645×104=2.21569×106(元)
经济效益=回收的原材料费+节约生产用水+减少的排污费+生产污泥团的收入+减少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费+回收并利用的石灰粉尘+萤石耗量的降低=3200×12500+80×20000+6000×477+42000+289000+532000+160000+286000+3.9001×107+3.0236625×107+0.7686×106=1.30177925×108(元)
3.环境成本效益比率
(1)环保项目实施前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1.2916892×108=1.007811515
(2)环保项目实施后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2.21569×106=58.75277
4.投资偿还期
投资偿还期按公式P=(B-C)・Crp式中Crp―现值因子,即Crp=[(1+i)n-1]/i・(1+i)n,则169.645×104=(1.30177925×108-2.21569×106)×[(1+5%)n-1]/5%×(1+5%)n,n=1.82(年)
5.十年净现值NPV
NPV=1.30177925×108×(P/A,5%,10)-169.645×104=1.003498433×108(元)
6.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实施前,环境污染损失M1.2916892×108元,成本效益比率仅为1.007811515;实施后,环境污染损失费大幅度的下降近乎为零,成本效益比率为58.75277,是实施前的约60倍,投资回收期1.82年。实施环保项目,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按当年该企业能源消耗计算,每从烟尘中回收1吨铁相当于节约525公斤标准煤,再按公司铁水成分和生产水平,以年产100万吨钢计,将转炉污泥造球炼钢,相当于每年从烟尘中回收铁12500吨,石灰20000吨,萤石6000吨),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论
笔者认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只不过是一个手段,而重要的是它的分析应用问题。”环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成本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问题,如大气污染造成损失的数据的不好采取,所以没有足够的数据建立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的剂量―反应模型,只简单地通过污染区与清洁区的对比。但只要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环境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1]肖序.对企业环境成本应用的一些探讨[J].会计研究,2000(6):57
[2]肖序.环境成本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
课一开始,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确立了课题。他首先提出:“当今社会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改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乱收费、交通安全、人身权益受到侵犯、未成年人教育等问题。
教师又因势利导:“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改善,这节课我们只能研究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讨论,得出了环境污染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我们镇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某河。从而确定了研究的主题:某河周边环境的调查。
课题确定之后,教师让每个活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为了让学生确立的方案切实可行,就分别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有时提出一些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方案确立以后,综合实践课进入了最主要的阶段即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了社会,走到了某河边。由于课题与方案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所以实施起来学生格外投入。有的学生采访住在某河边的居民,有的取河水到检验部门化验,有的对河中污染的地方进行拍照,有的学生填写调查表,活动十分有序。活动结束后学生开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汇报。
材料整理完之后活动进入成果汇报阶段:调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的成果,包括在调查过程中的体会、记录、照片、水质化验的结果等。通过这些资料学生耳濡目染,针对某河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针对政府的、有针对企业的,最后落实到自己,提出对个人的要求: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汇报形式多种多样:有对话、讲演、讲故事、绘画、小品、诗歌朗诵等,内容丰富多彩。
听完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后,也引发了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些新的认识和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从确定课题到制订方案,师生的关系非常和谐、融洽,师生之间不断相互沟通,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才能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教师、同学的帮助、支持下,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2.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开放性的大课堂
这节课的活动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了充分的准备,组成合作小组进入社会调查,并且运用了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在开放性活动中发现了某河的污染问题并提出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了实践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节课是以研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小组来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个人的需求,所以学生能主动探究,并在小组里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相应的任务,为学生充分创造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在调查某河污染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访问、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演才能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并在实践中体验自主参与活动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由此我深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教育研究部门和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1、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抓好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落实以及完成情况的督查,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比分别削减2.5%、2.5%、2.5%、1%。
2、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涉重行业整治力度,突出抓好铅酸蓄电池、熔炼、电镀等重金属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
3、完成《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及上报,制定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计划。
4、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巩固固废场外拆解整治成果,完成固废拆解区域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年度任务。
5、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年度计划,完成30家规模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
6、抓好水产加工、酸洗拉丝两个行业整治“后督察”工作,加快推进水产加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酸洗拉丝抛丸技术替代工作。
7、制定出台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坞根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城西、城北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及相关省级生态镇的复查。
8、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出台年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指导督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完成46个村连片整治,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0个。
9、加强建设项目管理,重点做好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力争完成青屿工业区规划环评编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污染物新增量替代实施方案,并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
10、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制定实施年度饮用水源保护计划,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
11、积极开展环境风险点排查工作,完成《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更新编制,做好玳尔合成革有限公司退役及相关后续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因环境污染引起的。
12、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编制行业环境监察指南,推行基层网格化执法试点,出台按污染轻重对企业实行分级监管制度。加强监督员制度建设,完成全部省控以上企业、30%市控企业监督员制度建设。
13、抓好东部新区南、北片污水处理厂报批前期工作;力争完成东部新区规划环评审批、松门水产加工园区规划环评编制,加快推进鱼粉加工行业整合搬迁工作。
14、加强涉重及突发性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如期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上报,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环境监测服务工作。
15、完成湖漫水库自动水质监测站建设,做好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管理工作。
16、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完善《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办法》;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确保具有申领省行政执法资格人员持证率达80%以上。
今天的动员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召开的,年关岁末大家都非常忙,很多会议区政府决定压缩,能不开的坚决不开。但全区污染源普查专题会议今天仍然要召开,说明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
从*年*月以来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去年*月又颁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市政府于*年*月份印发了《*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我区根据省、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部署,也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出台了《*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20*年*月起全国污染源普查将全面实施。刚才马局长和纪局长对下一阶段普查工作作了布置,我表示同意。现在,我就如何确保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全面高效优质的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
一要深刻理解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实施的国民经济专项调查。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不是领导意志,这是法律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污染源普查是国民经济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全面调查。国务院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法制定出台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目前我国在国民经济普查方面出台的条例仅有三部,一部是《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一部是《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再一部就是于去年*月份颁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可见进行污染源普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人民政府、区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理解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实施的国民经济专项调查,严格按照条例和普查方案提出的要求履行好职责。
二要深刻领会污染源普查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底数不清”。多年来,环境统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排污大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剧增且变动频繁,目前全国环境统计重点调查的企业不过8万家左右,测算的工业企业约在三四十万家,约占企业总数的55%,可以说现有的环境统计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此外,日益凸显的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也没有纳入环境统计的范畴。所以,从整体来看,可以说污染源的底数不清。另一个就是“影响工作”。现有的污染源状况、环境统计状况,己影响对环境形势的判断,影响到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的制定,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近几年来,我区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快、结构变化大特别是我区所处的特殊的区位,使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压力空前巨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污染源普查,了解和把握辖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底数,为科学制定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有效加强和改善环境管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市环保优先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全面、真实、客观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严格按照省、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把污染源普查作为当前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要深刻认识污染源普查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基础保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开展全面的污染源普查,能够弥补多年来环境统计的缺陷,把全国污染源的最新情况摸清楚,这是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坚实基础。国家己确定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具体到我们*来讲,“*”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需分别削减4.83%和3.27%,究竟区属企业排放多少污染,市属企业排放多少污染,我们也说不清,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待!所以,只有了解了我区环境污染状况的家底,我们才能真正的算清污染减排这本帐,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改善我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也才能更好地维护辖区群众的环境权益。
二、明确目标,通力合作,扎实推进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
一要把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发动到位。这次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情调查,由于严格按照属地原则开展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普查,这是对我区的一次严峻考验。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宣传动员工作是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前提。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以及普查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广泛深入地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活动,最大限度地打消普查对象的顾虑,赢得他们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普查工作,营造出良好的普查氛围。全区各级宣传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根据《*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明确的目标要求,全面指导协调组织全区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要把污染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位。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目标,方案对普查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分解。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普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也要认真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普查工作。
三要把污染源普查的技术骨干培训到位。这次污染源普查是一项环境保护专项调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做好这样一项工作,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作为支撑。全区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必须切实履行好在污染源普查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要求,抓紧时间选调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员充实到污染源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之中,参与省和市组织的相关专业业务培训,为全面开展我区污染源普查员培训提供技术保障。各污染源普查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根据普查工作的要求,积极配合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人员参与到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来。
四要把污染源普查的工作部门协调到位。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到环保、农水、统计、发经委、商贸、建设、工商、财政、公安和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其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单单是哪个部门的事情,因此需要条块相互配合,相互沟通,通力合作,建立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各普查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在区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严要求的精神,通力合作,在普查的各个阶段扎实推进,真抓实干。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综合协调普查工作的职能,做好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产业园要设立普查机构,安排普查工作人员,按部门职责分工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要发挥各类已有普查成果和现有政府信息的优势,工商、统计等部门要主动为普查办出主意、供信息,减少普查前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的共有资源,保证信息共享,既要完成任务,又要节省财政开支,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五要把污染源普查的质量保证到位。数据质量是污染源普查的生命,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标准。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普查相关技术规范,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次普查的要求,如实填报。本次普查,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程序,根据普查的数据传输规定,有关普查数据直接上报国家。因此,各级普查机构一定要把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绝不允许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篡改普查资料。要层层审核把关,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各级要根据普查要求,成立专业普查组,从技术、数据、程序等多方面严把普查质量关。
三、强化领导,严格考核,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普查任务
目前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根据省和市里的部署,这次污染普查工作是以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各乡镇、街道、产业园将承担大量的普查基础工作。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区里的组织构架,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并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全区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这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直接上报国家和省普查办,接受国家、省、市级审核、验收,省、市也将对我区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进行考核。各乡镇、街道,各责任人。区普查办也将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对各乡镇、街道、产业园、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单位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特别是对资料的提供、数据的质量和成果的上报在时间进度上和质量把握上进行考核,确保按时、按质全面完成我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区政府将在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后,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给普查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
一、整治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到*年底开发区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重点污染企业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2、2*年9月至*年9月的整治目标。建立项目入园环保准入门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基本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工作明显推进;明确园内功能分区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要达到100%,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能有所改善。
3、分类分期目标。*年底建成开发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医药行业生产废水治理设施必须在*年6月30日前建成并达标排放;机械、化工、食品、印染等其他行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在*年3月30日前必须建成并达标排放;*年9月底前整治结果得到巩固,治污工作没有大的起伏,整个工业园环保工作基本走上正轨。
二、整治任务
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辖区内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评文件未经审批而擅自开工建设甚至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尤其是2*年9月1日《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违规欣赏的项目,一律限期补办环评和环保审批手续,逾期未办的要责令关停,并依法予以处罚。加强“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管理,对已经环保审批并已投产而未经“三同时”竣工验收的企业,要限期递交验收申请,环保局要按时组织验收;对拒绝递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三同时”验收不合格就投入生产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与处罚。
二是规范企业水污染治理。对已经落户在园区的项目,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污水排放规范化建设,各企业在自己的排污管道并入公共排污管道之前建设标准的监测采样口,实行透明排污,督促企业对现有水污染防污设施进行规范化治理。
三是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重点加强对农药、化工、石材等行业的无组织排放气体的管理。严禁控制操作规程,减少无组织气体的排放,对有组织排放的烟尘、粉尘,要按“三同时”建设的要求,安装除尘设施。同时对噪声污染要采取隔音或消音措施,防止噪音扰民。固体废物要本着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重点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集中收集、减少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工作,
四是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对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企业,责令限期履行,对未建或建有污染处理设施,但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或依法关闭;对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
三、工作机制
1、组织机构。为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保证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开发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胡全顺任组长,开发区副主任王安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副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环保局、企业服务局、规划建设局、经济社会发展局、国土资源分局、工商分局,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监督局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环保局,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不断完善定期协调、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切实形成管委会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格局。
2、明确责任。环保局负责各企业治污工作前期指导,积极为企业治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做好服务,治理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监测验收,督查各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企业服务局负责检查落实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跟踪督查;督促供电、供水企业按照开发区管委会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停水等措施。对不执行环保要求的规划建设局不得办理规划许可和竣工验收手续,国土局不得办理用地许可手续。社会发展局负责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工商部门负责及时注销、吊销被依法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对限期内未完成治理设施被市政府责令停产的企业暂缓进行营业执照年审;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同时,要把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引资单位工作和领导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参照省、*市的考核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引资单位、挂点联系领导要把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专门人员配合工作。
3、加强环保执法。环保局依法享有执法职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阻扰环保执法;环保局要把从严执法、加强技术指导与维护投资环境统一起来,依法定期监察监测,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四、整治工作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2*年9月-10月)
开发区环保局对辖区内进行集中调查摸底。通过排污申报、资料查阅、现场检查等手段,对入园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档案。各排污企业必须在今年12月底前制定好本企业污染治理计划,聘请污染治理专业人员对本企业治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筹备好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各种原材料。各责任单位和引资单位要开展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细化分解,把整治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
(二)集中整治阶段(2*年10月-*年6月)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并将有关情况报市环保局。各企业治污设施必须按开发区限期治理的要求开工建设,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建成。各责任单位每个月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于每个月底报开发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全县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任务和查处重点
这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是: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向我县转移,切实解决各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查处的重点内容为:
(一)死灰复燃的“十五小”企业;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三)已实施停产治理又擅自恢复生产的企业及造纸、化工、矿山等已达标企业偷排、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
(四)违法违规新建污染严重的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不履行环境管理手续的;
(五)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的。
三、时间安排
8月10日前,组建工作机构,制订行动方案。
确定重点环境违法单位和重点整治的区域名单,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8月25日前,完成县内重点环境违法单位和重点整治区域的现场检查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提出限期解决方案。
9月25日,完成大部分查处和整改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要按有关规定报请县政府逐个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并尽快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保证此次严查行动的顺利进行。
2、强化部门分工与协作。各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环保、经贸、监察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县环保部门负牵头责任,负责拟订工作方案,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工作中要深入一线,注重调查取样,分析研究问题,依法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实施。经贸委要把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作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要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引进和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项目。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监督、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作为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环保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协同环保执法部门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一是在我县广播电视上公布,对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社会监督氛围。二是公布举报电话及设立投诉信箱,对群众的举报反映问题认真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