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环保市场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市场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市场研究报告

第1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曾经的风光挡不住斗转星移

造船业是德国经济的工业支柱之一,其造船业以尖端技术、高质量产品和令人信服的服务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德国时刻跟踪世界新的环保需求、节能需求和消费需求,不断改进和研究新的技术,始终走在世界造船技术的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老牌造船强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世界经济繁荣和海运市场繁忙,德国造船业在政府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持下度过了辉煌时期,但随着世界造船业的中心逐渐东移,特别是日、韩、中及亚洲其它新兴造船经济体的崛起,面对亚洲船厂制造能力和技术不断提升及人工成本优势的冲击,加之近年来世界经济衰退、欧盟取消对造船业的补贴,德国造船业一天不如一天,已走到了“夕阳晚照”边缘,造船新接订单和在手订单等各项指标持续下滑,不少船厂倒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造船“地量”接单、撤单频频、裁员汹涌和船厂罢工不断,世界市场份额越来越微乎其微,也掩盖不了德国造船技术雄居欧洲第一的事实。除了造船配套业是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外,它的邮轮制造技术也是历史久远和堪称一绝,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顶尖邮轮制造技术的国家,而德国Meyer船厂更是世界邮轮制造“三巨头”之一。正是这样,云顶香港董事会主席丹斯里林国泰认为,随着邮轮产业表现活跃,各主要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德国是掌握先进邮轮制造技术的主要国家,通过收购整合德国船厂不但使公司具备从邮轮制造到运营的多方位能力,而且有望让劳埃德造船集团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制造企业。

中国邮轮市场无法想象地快发展

目前,北美邮轮市场渗透率为3.3%,欧洲是1.6%,亚洲则仅有0.05%。这说明亚洲邮轮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作为最具潜力的邮轮消费市场,中国近年的发展势头更是潮水汹涌般让人惊讶。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接待邮轮629艘次,同比增长35%;邮轮游客出入境2480454人次,同比增长44%。而近日的《2016上半年中国在线邮轮预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邮轮市场的出游人次达180.3万人次,较2015年上半年增长了37%。业界预测,中国邮轮市场两年内有可能变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市场,五年内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第2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当温州商人们纷纷捧着热气腾腾的大把钞票跃跃欲试的紧盯国际品牌,天彩却将橄榄枝抛给了北京市场上已经不再大红大紫的“小”童装,是紧赶时髦的一时脑热?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定夺?是阵痛期的自我保护?还是勇往直前的蜕变之举?

也许,正如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所说,无他,只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并购早有“预谋”

近年来,随着北京纺织行业的发展,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集团企业纷纷加大了面向全国各细分服装市场的扩张布局,包括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等控股企业各自取得了所在领域的全国性地位。这一次,作为北京纺织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北京光华纺织集团的控股企业,北京天彩也在年底前决意收购昱璐这个拥有十几年历史并被评为北京十大童装品牌的名牌,这一项并非大手笔的交易纷纷被业内人士鉴定为是明智之举。

其实,天彩早就已经打算开拓天然彩棉市场之外的广阔天地。据北京天彩董事长刘仁辉在当天的新闻会上介绍,天彩最近几年在非彩棉市场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此次收购公司主要看重的是这个童装品牌能帮助天彩快速布局非彩棉市场。而对于收购后内部整合工作,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顺则表示,天彩在收购昱璐后会保留原有昱璐的管理经营团队不变,但将整合天彩纺织的研发、设计及市场推广的优势资源,为“昱璐”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市场的扩张布局。

这一切并非突然,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介绍说,并购双方一方是蓄势待发一直在期待契机,而另一方则正好赶上面临搬迁调整,当合适的时机到来,这样的结合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据悉,接收“昱璐”产品之后,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将形成以原有品牌“绿典”为中高档健康环保系列纺织产品,以“素道”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有机纺织品,以“昱璐”为大众儿童服装的多品牌、多产品、多市场的综合体系。

并购意义非同小可

据天彩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天彩在国家相关活动的服装定制市场上优势明显,这直接构成了其巨大的资金实力。天彩曾成功跻身成为北京奥运特许产品的经营商和60周年国庆方阵服装的制作商。其中,单北京奥运特许产品的经营就曾为其带来一年8000万元以上的利润。而此次收购案的另一主角,昱璐品牌拥有十几年历史并被评为北京十大童装品牌,其主要市场位于华北地区,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合,看上去很美。北京天彩董事长刘仁辉对记者表示,本次收购的直接意义,在于天彩正式向非彩棉市场进军。“尽管之前在非彩棉领域,我们也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扩展非彩棉业务是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但我们还是认为通过此次收购,我们能更快布局整个市场,收购会来得更快。”基于此,刘仁辉也并不否认在非彩棉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中,并购仍然是重要的选择。“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未来仍然将密切关注并购市场,但能否完成并购,要看机会。”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在谈到这次并购时也表示,“天彩在天然彩棉的品牌塑造上已经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相比整个纺织服装市场,这一块市场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天彩很有必要利用自己的长期塑造的‘天然环保’形象开辟新的领域,而与昱璐童装的结合,恰好给了天彩这样一个契机。”

业内专家们也纷纷看好这次并购,有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北京天彩纺织服装一直‘专攻’天然彩棉,囊括天然彩棉产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及市场推广的整个产业链,其旗下以‘健康’、‘环保’为主题的北京市名牌产品‘绿典’就是其主打的天然彩棉品牌,现在收购昱璐,天彩开始了整体系统地布局非彩棉市场,由于眼下我国非彩棉市场竞争激烈,天彩通过童装这个相对容易的服装领域寻求突破是可行的选择。”

的确,相对而言,昱璐品牌只是一个中小品牌,收购的价格很便宜。对于天彩而言,不仅风险小了很多,他们还可以利用昱璐原有的运营渠道,迅速地打开市场。坊间甚至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昱璐品牌在全国扩展的进一步深化,及整合运营的逐渐成熟,天彩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并购想法。”

法宝: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曾经表示,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对企业并购重组步伐的加快提出了要求。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调整将伴随产业和企业竞争格局的调整,一些实力偏弱、经营压力大的公司更易被强手收购兼并;同时,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将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创造条件。他同时也表示,企业并购重组行为应该表现得更加积极、理性。

进入2009年以来,国内并购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纺织行业中一些涉及国际国内企业的重组并购案频繁发生,波司登、巴贝等优秀企业抓住机遇进行国际化资源整合,而绍兴地方政府注资华联三鑫、江龙印染,以及中纺兼并保定依棉、宁波维科兼并淮北印染等国内企业间的重组并购,同样为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根据清科集团最新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事件51起,比上季度减少7.3%,其中披露价格的39起事件并购总额为95.03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63.3%。显然,国内企业在海内外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3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运用于军事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之一。稀土新材料在现代高新技术及现代军事技术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美、日等国就将其列为21世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军事技术的“战略元素”。本文就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就如何发展我国稀土产业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1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稀土资源总量巨大、元素齐全,稀土品味和矿点分布合理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现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这些矿床、矿点和矿化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1.2 我国稀土产量过高,稀土企业缺乏管理,稀土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稀土价格比较高,我国很多地方争相建立稀土企业,多数稀土企业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过量开采、稀土分离冶炼低水平重复建设、乱采滥挖和放弃贫矿开采富矿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很大的稀土资源流失。2009年,我国稀土产量12.48万吨,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而同期世界上其他稀土产国却与我国产量相差巨大,例如俄罗斯稀土产量为2470吨、美国1700吨、印度50吨①。

    1.3 我国稀土出口缺乏监管

    2005年我国产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9万吨,同比增长21%,已占世界总产量的96%以上②,于此同时,我国稀土产品有2/3出口国外,占世界市场90%以上的销售份额。外国企业改变直接进口我国稀土产品的方式,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投资设厂,仅包头市已有外国稀土企业10多家,其中不少企业收购稀土原料或初级产品后,稍做加工便运往国外,这种投资实质是新形式变相掠夺我国稀土原料。

    2 贱卖已经成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目前,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49个国家和地区,且一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出口规模的扩大并未换取更大的利益,稀土近年来却呈现出贱卖的趋势,造成稀土价格低廉还有如下几点原因:

    2.1 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导致滥采现象严重

    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稀土价格比较高,我国很多地方争相启动稀土开采,多数属于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过量开采、稀土分离冶炼低水平重复建设、乱采滥挖和放弃贫矿开采富矿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很大的稀土资源流失。造成稀土开采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地方政府缺乏监管,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的税收、就业等指标,而忽略了稀土滥采所可能引发的危害。

    2.2低价竞争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从事稀土矿产开采、分离的生产企业有169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大大小小的厂家争相开矿加工,违规开采、压价销售,造成稀土国际定价权缺失。据广东海关的数据,2010年1季度广东省私营企业稀土出口量虽有大幅增长,但出口平均价格仅为每吨1690美元,远低于国有企业同期每吨8022美元的售价④,暴露出严重的低价竞销现象。

    2.3 走私现象严重,稀土价格受到冲击

    2007年,我国全年稀土配额合计为59994吨,2008年合计为47448.7吨,2009年重新增至50145.1吨,而2010年开始,国家加大了稀土配额管控,数量减少至30258吨,2011年降低至30142吨⑤。出口配额的下降,使得国内无序的稀土开采行业失去了销售渠道,于是只能依靠走私来完成稀土的销售,虽然稀土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一直是海关重点稽查的对象,但是依然有相当数量的稀土通过走私途径销售,价格极为低廉,严重冲击了国际稀土价格水平。

    3 解决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稀土产业发展状况,为促进我国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整合监 管部门,加强稀土开采到流通各环节管理 目前,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五部门共同管理稀土行业,此外,商务部管理稀土出口,而国资委对稀土央企进行管理,呈现出管理部门诸多,却很难进行整合的局面,因此,必须指定由一个级别较高的部门牵头,联合其他行业部门多方位进行管理。 3.2 整合

    稀土企业资源,做大做强稀土产业

    稀土行业存在着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所以要积极协调各地区认真清理当前限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各种规定,加快稀土等重点行业的重组进程。只有通过稀土行业的并购重组,促使产业结构集中,消除企业之间低水平的过度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逐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有利于提高稀土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3.3 建立国家储备制度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矿产资源,经济全球化又加剧了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具有战略价值的稀土资源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加强对稀土资源的储备,保护和调节资源价格、抵御外界风险势在必行。

    3.4 严格出口配额限制,加大海关稽查力度

    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符合出口许可证申领标准的稀土企业到商务主管部门发证机构申领出口配额许可证,海关凭出口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充分利用关税杠杆,提高稀土原矿产品的出口关税,以改变目前稀土矿产品低价出口,稀土成品高价进口的局面,提高稀土产品的出口门槛。同时,加大海关稽查力度,遏制稀土走私泛滥的局面。

    注释:

    ①汪华春 稀土:引领全球新材料发展之路[J]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第10期

    ②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2009-2010年中国稀土行业研究报告[R],2010年11月

    ③邹俊义 国家物资储备促进稀土产业发展研究[J]稀土信息,2007年第5期

第4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成品住宅;一体化;产业链;前期阶段

中图分类号:F2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287-04

1传统住宅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住宅产业链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掌握土地和资本的房地产企业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从项目总体策划、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开工准备、全面施工、验收交付许可到登记入住的各阶段,均为单线推进模式,形成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进行配套生产的产业链。传统住宅建设依托劳动与资本密集,势必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相背离,其发展后劲因而受到严重牵绊。具体而言,传统住宅产业链存在以下问题。

1.1产业链价值分布不合理

中国现行的土地供给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主导着住宅产业价值链,因此地方政府掌握土地资源,以及房地产企业掌握资本,控制了产业链的主要利益,导致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未能赋予产业链各价值主体公平竞争的平台,进而影响了新技术、新材料、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产业项目中的实施。

1.2产业链环脱节

科技密集型程度较低,以及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垄断资源、资本,传统住宅产业链各价值主体呈现粗放经营与合作的关系,导致产业链关系孤立割裂,未能形成平等参与、优势互补、高效沟通与互惠合作的一体化关系模式。

1.2.1房地产开发粗放竞争

作为获得资金、土地便能运营的房地产企业,一般不具备项目规划能力,因而只能委托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通常规划设计环节占据整个项目成本的70%,这就导致传统住宅产业链中没有技术支撑的房地产企业,无力培养自身的规划设计能力,只得凭借拿地环节进行粗放竞争,以此确保自己的利益主体地位。

1.2.2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

由于传统住宅建设多为现场手工作业,加之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政、衔接互济不够紧密,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加大,生产、经营呈分散状态,因而拉长了建设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因设计、施工、部品选择与运输的责任部门缺少实时沟通与工作对接,又导致相互推诿、权责不明,因此建设质量难以控制,监管耗费成本巨大。

1.2.3建材业标准化、系列化、部品化水平较低

现场手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传统住宅产业链中部品、建材的工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因此影响了住宅产业化的基础――部品与建材的标准化、规格化与系列化。这无疑导致资源浪费、劳动效率降低、工程质量堪忧,进而影响产业链环的衔接与住宅产业的规模化效应。

1.2.4未形成供、产、销一体的“链"状参与主体

传统住宅产业链的供、产、销关系为:房地产企业拿地委托设计院完成规划设计通过工程招投标选择施工企业由施工企业整合原材料供应商、建材经销商、设备供应商等承担施工任务完成施工并交付给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通过销售或自行销售给最终客户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维护住宅产品。

由此可知,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参与主体,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各自拥有独立的经营目标、技术理念和利益关系,众口难调很难建构合作纽带,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模式因此较难实现。此外,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工作割裂,大量半成品的“毛坯房”上市交易,致使购房后还需进行二次装修,这不仅增加了环境负担,不符合低碳环保的大势所趋,同时,亦不利于建材、部品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构。

2成品住宅产业链的重构原则

“成品住宅”(finished housing)是指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成品住宅开发建设应强调以“成品”为目标,采用一体化开发建设管理方式,使各生产要素完美组合,减少中间环节、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厂化生产提高构配件质量与生产能力,从而节约建设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发掘其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商品”。成品住宅的产业链建构原则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以终端用户需求为导向

2.1.1立足顾客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

成品住宅从土地获取管理、项目总体策划、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部品选样、项目施工、材料设备的供应、竣工验收、入住总结到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均以终端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为中心,以产品的服务功能为重点,综合技术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的优点而形成产业链;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重构产业链各价值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工作对接的关系,真正实现“以客户为本”的产业链建构主旨。

2.1.2搭建用户参与设计的开放平台

“以客户为本”的建构主旨还表现在:在成品住宅的产业链中介入用户参与设计、监控的过程。为此,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搭建用户参与的平台实属必要。例如,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利用BIM互动性与及时反馈性的可视化特性,可使客户更加直观、快捷地了解项目全过程。同时其强大的模拟功能辅以造价控制环节,亦可方便客户把握节能、日照、热传导与紧急疏散情况,进而有效控制成本,深化客户的自主参与程度。此外,通过类似的信息平台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而优化方案,亦有助于改善产业链环之间的协作关系,以期高效生产出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

2.2建构信息共享的平台打通全产业链

2.2.1优化设计方案

信息化的集成环境可为成品住宅的产业链建设提供较准确的模型。其信息平台的优化性在于:将“多种项目设计方案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实时的计算出设计变化带来的投资回报变化,找出最优方案”,从而有利于参与主体客户的决策。与此同时,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异形设计,亦可藉此信息平台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以期减少工程量、压低工程造价,为客户赢得更多的价值回报。

2.2.2 链接工作接口

传统住宅产业链环脱节的重要导因就在于各专业之间沟通不到位。据统计,仅仅由于项目成员之间的数据互通性较弱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就降低了建筑工程6%左右的效益。例如,由于建筑施工与室内装修割裂,时常出现建筑主体结构妨碍管道设备的布置的问题。为此,变更原初设计方案,导致资源与劳动力的浪费,人为拉长了建设工期。信息化的集成环境因其模拟、预演与协调功能,可在“专业之间与专业内部进行碰撞检验,并即时生成数据,以供施工参考”,因而成为打通住宅全产业链、提升项目效益、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平台。

2.2.3 高效传递信息

信息化的集成环境可通过交互窗口修改三维模型,其即视性、互动性与反馈性为设计、建造、运营信息的传达提供较大便利。同时,其完备的构件信息亦为自动生产加工提供了技术条件。此外,通过4D模拟可预演施工过程,采用5D模型辅以成本控制,皆体现了信息化集成环境可动态、高效传达信息的优势。

2.3建构工业化生产平台

2.3.1缩短建设周期

由于工业化生产平台藉由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中的住宅部品、建材皆在工厂流水线上产生,故通用化、系列化、集约化程度较高,加之现场装配式施工方式,因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亦较少受制于天气情况,建设工期大大缩短。

2.3.2提高工作成效

一方面,对传统住宅的产业链进行分解、重组和优化,密切成品住宅的产业链接口,提高各工种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效,深化客户的自主参与层级,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且质量可控;另一方面,工业化生产方式带来的标准化、规格化的部品、建材,亦有利于成品住宅的规模化生产与社会化营销,从而推动成品住宅的产业化进程。

2.3.3减少资源浪费

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监理、部品、材料、设备等的全产业链生产组织形式,可减少在设计、施工、材料部品的选样、供应等环节中,因工作对接问题与无效益变更导致的资本浪费与能源消耗。此外,工业化生产平台采用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实现施工养护用水的循环利用, 可显著节水节能。另外,标准化、通用化、现场装配式的工业集中生产方式,亦可降低建筑主材与辅材的损耗。

3成品住宅前期阶段的一体化产业链建设

成品住宅是一项涉及获得土地、开发、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和用户等众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一体化则指在信息化集成环境与工业化生产方式基础上,以为用户提供优良的成品住宅和优质服务为目标,将获得土地、投资开发、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设备生产供应、施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成品住宅产供销一体化。在此,以产品设计中的人、机、环境关系为研究成品住宅建设一体化的切入点。具体而言,即成品住宅开发建设各环节均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进而,传承中国古代造物模件化技术与多元样式兼容的营构模式,以成品住宅的部件化、标准化生产为出发点,根据消费者品质需求的不同,探索个性化菜单装修模式与大众化标准式装修模式,实现工业化与人性化、通用化与个性化、批量化与多样化的共赢。同时,建构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成员的企业集团,整合资金、资源、技术优势,注重成品住宅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集成化、低碳环保与智能化技术。

根据成品住宅一体化产业链的构成及相关因素,可将产业链系统分为土地获得管理、项目投资开发、项目设计与项目报批等前期阶段,土建安装、样板房施工等中期阶段,以及住宅销售与服务等后期阶段。其中,投资开发定位的正确性以及设计构思、设计成果等前期阶段,直接影响成品住宅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成果与项目实施结果,因此,拟重点阐述成品住宅前期阶段的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情况。

3.1土地获得管理

3.1.1土地信息收集

收集土地信息的目的在于,藉由政府、专业网站和主流报纸为公司拍地、融资、调整土地价格、了解区域土地情况、分析市场竞争等提供参考。一般而言,由集团营销企划部通过报纸、土地储备中心处、人员来电、约访等途径收集、整理土地信息。在地块公示后,确定重点意向地块,报送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之后对获批地块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勘查,在此基础上,将勘查资料整理成文报送公司管理层。经公司管理层研讨后,由企划部组织完成“意向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这一环节的职能部门为公司营销企划部与公司管理层,必要时需与国土部门交涉。

3.1.2意向地块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通过具体数据和量化的衡量标准、责任分配,动态预测、分析市场、消费者与竞争对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决策成功率。通常来说,意向地块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涵盖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市场整体概述、周边情况分析及重点个案研究,区域楼盘目标客户分析、经济测算等内容。

由营销企划部设定可行性研究计划、组织市场调研、定位分析产品,而后提交设计部。设计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和初步分析,提交采购部与审计部。由采购部和审计部对产品进行初步成本测算,并制定初步销售计划和销售价格,提交财务部。财务部对投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总结评估结论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核、决策。此环节涉及职能部门为营销企划部、设计部、采购部、审计部、财务部、公司管理层。

3.1.3土地竞拍管理

土地竞拍旨在:①控制各城市短长期的土地供应总量;②逐年增加经适房用地的供应;③对商品房用地进行招标或挂牌出让,并确定出让价高限,以防地价飙升;④将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改为收取土地租金。具体流程包括准备履约保证金、参加挂牌、准备投标拍卖所需文件,与拍卖人、招标人、土地管理部门、挂牌人等签约,以及备份同摘牌、投标、拍卖相关的资料。该环节由土地管理部门控制。

3.2项目投资开发

3.2.1制定“项目经营计划书”

作为项目经营的纲领性文件,计划书涉及经营业绩、客户维度,包括成本、设计、工程、入住、物业的内部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制定项目经营计划书首先需就项目位置、现状、配套设施情况、规划设计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等进行简要分析与介绍。集团应对总利润要求、总投资要求、峰值资金、人员配置、总开发周期、品牌建设、团队建设等提出总体量化要求。制定项目开发中关键节点的行动计划和各部门、各专业的详细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陈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最后,对上述内容分类列表汇总。该环节在获得土地后一个月内进行,由公司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负责。

3.2.2编写“项目前期市场研究报告”

“项目前期市场研究报告”是项目策划与编制“产品建议书”的参考。营销企划部需系统收集、整理、记录、分析成品住宅地产市场、营销、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以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市场定位和公司决策提供依据。在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项目市场、项目客户、产品概念、规划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细节与标准、配套设计、社区服务、户型面积配比、项目价格等入手进行定位。最后,依据项目投资开发周期、销售周期、经济收益调整定位,以寻求用户与项目的平衡点。

3.2.3撰写“产品建议书”

以用户为导向,探讨项目的市场受众面,进行项目市场定位与产品建议,是撰写“产品建议书”的目的所在。获得土地后,营销企划部市场主管负责制定编写工作计划,计划报送营销总监并通过后,由营销企划部、市场部人员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与沟通,并就目标客户群、项目主题、形态、建设指标等深入调研,而后提交市场调研报告。同时,营销企划部组织编写“初步产品建议书”,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建议书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批通过后,由设计部开始项目初步规划设计,审计部、财务部测算成本、财务指标实施,营销企划部综合各部门意见,组织编写“产品建议书”。再次提交管理层审批、论证。经由董事长、集团总部论证通过后即可实施。此环节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包括营销企划部、项目部、审计部、财务部,以及公司、集团管理层等。

3.3项目设计与建材、部品选样

3.3.1制定工作计划

此环节在产品建议书确定之后与概念设计之前的一周开始,由规划设计部负责制定有关项目内容、工期、起始时间、需其他部门配合事项等内容的工作计划,并交由规划总监与公司管理层的总经理审批。

3.3.2设计招标

招标文件旨在阐明部品、建材的采购或工程性质,通报招标程序将依据的规则和秩序,是投标商编制投标文件的基础,也是采购人与中标商签订合同的基础。

设计招标环节涉及四大流程:①编制招标书。由规划设计部负责制定计划,报送公司管理层审批。招标书通常包括:方案招标书、施工图设计招标书、景观设计招标书。方案照标书在产品建议书完成一周后提交,施工图设计招标书在扩初阶段根据扩初深度提交。景观设计招标书在规划方案确定后一周内提交。②实施招标流程。由规划设计部负责实施,公司管理层总经理委托的招标小组评标,相关表单报送公司管理层审批。③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包括方案设计任务书、景观设计任务书、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一般由规划设计部负责编制任务书,在招标确定后一周内开始。方案设计任务书需对项目名称、用地概况、设计依据、总体控制性指标等进行明确说明;要依据用户需求定位户型与面积匹配;指明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总体规划要求、住宅户型设计要求、建筑形式、功能、车位比例要求等;提出技术控制要点与提交成果的形式、要求;出示设计时间节点。景观设计任务书除项目简介、定位与设计时间节点外,需重点就景观设计原则、规划技术经济控制指标、景观设计要求、方案设计提交成果形式与内容、景观施工图纸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施工图设计任务书需对总图设计、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与标准等提出具体要求。④签订合同。由规划设计部负责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并交由相关部门流转审批,一般在招标确定后一周内开始。

3.3.3方案设计与建材、部品选样

一体化产业链的建构理念,使得成品住宅方案设计阶段,即要考虑从住宅构件、部品的设计生产,住宅建造施工,住宅使用、改造直至废弃回收等各个阶段,积极通过新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从而求得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平衡与优化。

成品住宅的方案设计阶段包括以下环节:在投资部、销售部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建筑、景观、住宅室内风格定位;规划设计部提出概念方案的同时,装修设计与主案设计师介入,从住宅的长寿化发展、用户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角度入手,优化户型、预留可调整的空间,提供可供用户自主选择与搭配的菜单式装修方案;在户型定稿前,由装修设计师结合系统设备、土建各方做最后优化,完成成品住宅户型设计方案及施工图;方案设计完成的同时,设计单位提交材料、部品和设备清单,财务部进行成本估算;设计师通过信息平台与一站式建材、部品超市选择材料、部品样板,提交技术部确认(销售部、成本部、工程部参与),并由技术部、设计部确定材料设备供应商。

由上述流程可知,在方案设计与建材、部品选样的过程中,立足用户需求,借助信息化集成环境与一站式采购,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销售部、财务部、工程部、材料供应商等搭建了紧密的工作接口,建构起互助合作、优势互补的一体化产业链。

3.3.4方案论证、评审

方案论证内容主要为:审核项目定位,会审专业规范、技术要点、设计指标、设计风格、物业管理、成本控制等,以此为确定中选方案提供依据。

方案论证对象包括:规划、建筑、施工图与景观方案。其中,规划、建筑与景观方案由规划设计部负责组织论证后,填报论证表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批。施工图方案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图纸会审,填报会审意见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批。

3.4项目报批

此阶段在整套施工图出图前即可进行。

3.4.1办理项目立项手续

首先,将土地成交确认书和土地储备中心地产经营科提供的资料,提交行政审批中心发改委立项。继而,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环保局审批,获得项目审批意见。最后,携带材料至行政服务中心发改委窗口办理立项手续。

3.4.2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首先,至规划局窗口获得“选址规划意见书”,至测绘院获地形与管线图,至规划局获得红线图与规划设计要点,并转交设计院,从设计院处获得建筑设计方案。复归规划局审批,获取建筑设计方案审定意见书。在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后,至规划局窗口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

3.4.3办理土地证

携带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土地登记委托书及委托人身份证明书等,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规划红线图、总平图等,至国土局办理。

3.4.4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首先,将施工图交由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审图机构审查,获得“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批准书”等相关支撑文件;继而,至规划局申请规划放线,同时,环保局进行环保评估,审核通过后至规划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4.5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招投标,选定监理施工单位后,至城建档案馆进行施工合同备案,至房管局进行白蚁预防登记,至质监站进行质监、安检备案。备齐相关材料后,即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4.6办理预售证

首先,办理预售住房价格批复,至地名委员会办理小区命名审批。携带项目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地址、编号证明,办理住房预售面积审查,至产权处报送相关报建资料供审查,最后,联络公司工程部协助产权处进行现场勘查,无异议后即可获得预售证。

4结语

到目前为止,江苏成品住宅仍低于住宅年开发量的40%,与发达国家成品住宅开发量的80%以上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在于:产品质量问题影响购房成本与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型。因此,立足终端用户需求与信息化集成环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尚需积累成品住宅建设经验,强化获得土地、投资开发、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设备生产供应、施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的衔接力度与合作机制,提升住宅部品、建材的标准化、通用化与工业化生产水平,才能推动成品住宅的产业化进程,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里,梳理前期阶段一体化产业链的流程,或可为成品住宅投资开发、设计、管理体系的规模化、一体化建构,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彭加亮.房地产开发6大关键节点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房地产开发前期阶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罗红旭.基于产业链理论的我国住宅产业化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曹四海.浅谈菜单式全装修住宅[J].安徽建筑,2002(4),12.

第5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宏观调控;融资渠道;房产电子商务;品牌意识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房需求猛增,房地产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由于中国市场机制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中国楼市出现了房价持续高涨,城市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各地频繁涌现天价楼盘等一系列奇特现象。投机泛滥,房价虚高引发了人民群众的日益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此,最近两年,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了限购、限贷、试行房产税等调控措施,意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引导房地产业理性回归。

不可否认,这些行政色彩浓厚的手段在短期内确实能有效遏制投资需求泛滥,净化楼市空气质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今年4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显示,与上月相比,这些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有43个,持平24个,上涨3个;价格同比下降的有46个,比3月增加8个。可以说,中央对楼市的调控成效日益显现。但是“一刀切”的做法从长远看不仅影响到了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也降低了经济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8.1%,低于此前预计的8.4%,并创下两年来新低。另外,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出台损害了部分刚性需求者的利益,对于急需换房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居民来说这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对楼市的严厉调控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虽能有效遏制住房价快速上涨,打击投资、投机需求,但同时又影响到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

总理今年5月在武汉经济会议上的谈话更进一步坚定了中央对楼市调控的决心,那么,如何应对此番严厉的宏观调控,避免被市场淘汰,成为了摆在中国房企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树立品牌意识

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异常繁杂, 它需要房企在拿地、规划、设计、融资、管理、营销等方面具备扎实专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据中房协2012年3月不完全统计,自09年楼市调控以来,全国总共有2万余家房企相继倒闭或转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化程度低,经营模式粗放的中小房企。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品位、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这也从消费层面向开发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生产建造质量可靠,设计合理的房子,更要物业管理规范,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健全,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为此,首先,中国房企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居民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科学决策,完善产品结构,针对不同消费层次、功能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户型,例如,在增加中低端商品房户型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其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保持与施工方的良性沟通,确保项目流程合理规范,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做到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最后,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经营发展战略,谨慎拿地,慎重开发,不浪费稀缺而宝贵的土地资源,力争做到开发一项,成功一方,逐步赢得市场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对深陷市场调控漩涡的房企来说,品牌价值就是生命力的延续,就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对房企来说尤其重要。我国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三个方面。房企自有资金比例较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根据央行和银监会2011年数据统计显示,银行贷款实际支持了房企经营周转过程中75%左右的资金链,而国际通行标准才40%,可见,我国房企对银行的依赖度明显过高。近期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房企资金链的脆弱显露无疑。面对融资困境,房企必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第一,房地产信托。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两种模式: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虽然信托产品存在一些制度性限制,如法律政策制约、管理审批严格、流通性差等,但从长远来看,信托资金能够为房企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流,对房企融资渠道起到了很好的补充;第二,上市融资。分直接上市融资—IPO和间接上市融资—借壳上市两种,前者门槛相对较高,负债率高于70%的企业不能上市,对我国大部分房企来说难以实现。借壳上市要求企业必须有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但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要求,比较适合大型房企;第三,债券融资。房地产债券是房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比一般债券收益高,比股票相对安全,具有一定流动性,07年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房企债券发行条件较原来宽松很多。只有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才能保证房企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网上售房水平

近年来,受从紧宏观调控,中国楼市逐渐走向低迷,多地商品房销售压力与日剧增,开发商资金困境日益凸显,可见,传统售房模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SOHO中国和新浪乐居于去年4月首推网上卖房,成功拉开房地产电子商务帷幕,并取得不俗业绩。随后,中国多家网络运营商和知名房企积极跟进,一年多来, 房产电子商务逆市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知名房企新推商品房中的30%是通过网上平成交易,网上售房已经成为拉动房屋销售,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的有力渠道。根据艾瑞咨询公司2011年线下统计数据显示,以淘宝,京东,当当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应用已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网络应用,并且8成购房者能够接受房产电子商务,房产电子商务潜在用户规模巨大。为推动房产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第一,信息流。电商平台需要以丰富且性价比高的房源和能提供优秀用户体验的交易产品为基础,其中除了展示文字和相关图片说明,还需要包括平面图,视频看房及解说,在线咨询等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其丰富程度与否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第二,资金流。由于房产交易金额巨大,受用户接受度和银行对网银交易上限的限制,目前完全在线支付难以实现。房产电商资金流分为保证金和房款两部分,以何种方式支付保证金,缴纳房款成为一大难题;第三,服务流。在线上完成引流和平台交易转化后,需要线下进行服务跟进,及时了解交易状态,保障交易安全度和合法性,通过专业可靠的服务提高房产电子交易的成功率。对大多数房企来说,只要解决好以上三点,提高网上售房能力都不是什么难事。

面对中央政府接二连三的调控,中国房企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针对目前的困境积极应对,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网上售房能力,唯有这样,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进一步抢占发展的先机。

参考文献

[1]鲜超,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2]周京奎,房地产经济学与企业竞争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高聚辉.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6)

[4]黄新农,试论宏观调控政策下的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对策[D].复旦大学,2004,4

[5]杨凌志.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

[6]中国艾瑞市场咨询团队.中国房地产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R].艾瑞市场咨询公司,2011

第6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一、移动智能终端在数字化学习中应用的可行性

移动智能终端以用户为中心,向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云化以及和其他领域融合化方向发展[1]。以带有多传感器的智能手机为例,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如下优势:

1.普及性

《2011-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全年的整体关注比例达到了81.8%,智能手机的关注比例超过八成,较2010年提高了14.7%之多,预计2012年将会超过九成[2]。

2.易操作性

智能手机的多触点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计算机鼠标键盘的束缚,无需鼠标键盘作为中介进行繁琐的输入,即可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由于知识的迁移性,有传统芯片手机体验的学习者很容易操作智能手机,不需要学习操作流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多重感知性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使得智能手机能够从不同维度获取学习者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包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来获取。[3]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传感器从外界探知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转化为学习者可识别的物理信号,传递到屏幕上,供学习者学习。从而实现了智能手机与学习者之间多种维度的自然交互。

4.开放性

(1)操作系统的开放性。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式操作系统通过开放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外部函数来接受外部的程序,第三方可以根据已有的程序通过接口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不断的完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无限的扩充,从而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用户体验。

(2)程序的开源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程序源代码开放,使得设备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可以拓展程序的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行开发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不断完善程序;程序的开源性使得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学习者简单的访问,而且能够实现复杂的人机交互,甚至完全可以将手机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开发出更加丰富的功能。

5.多触点交互性

移动智能终端的多触点交互技术允许单个用户或多个用户通过手势与交互界面进行对话[4]。移动智能终端没有繁琐的输入输出设备,多触点触摸屏将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以及显示屏输出设备融为一体,输入信息无需中间设备即可呈现反馈结果交互自然、便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够满足多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同一学习任务。

二、移动智能终端在数字化学习中应用的必要性

麦克鲁汉认为:任何媒体设备都是人体的延伸,都在试图延伸人体的某些器官及其机能,笔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电视是眼和耳的延伸[5]。将带有多传感器的移动智能终端引入到数字化学习中,与数字化学习相融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为学习者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实现与学习者进行方便、快捷、准确、人性化的信息交互体验,同时也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手段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

我们通过文献调查发现,以往有关于智能终端运用于教学实验的文献,大都集中于智能终端与计算机以相配合辅助教学,这些终端设备体积庞大、操作复杂,中小学生未经培训很难独立使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将多种传感器内置到设备中,体积精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学习者可以实验前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数据处理软件,这样采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呈现信息这一过程一气呵成,完全自动化,无需学习者介入,而且数据准确,误差非常小,节省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将全部精力投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

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以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实验: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数字化学习为例)

以智能手机为工具,QQ群为平台,展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的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一课为例,探讨移动智能终端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在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数字化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教学过程恰好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整个多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过程是在QQ群中展开的,教师和学生首先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同步登陆QQ群,数字化学习活动在此平台中展开,整个数字化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的环节如图1所示。任何一个阶段师生、生生之间都可运用多传感器的智能手机进行双向实时的连续性的信息交互,移动智能终端的多触点交互技术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便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辅助学生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率、效果、效益。

1.课前阶段

(1)在线考勤。移动智能终端的图像传感器技术能够鉴别出被摄物体细微的差别,提供面部识别以及真人识别的功能,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摄像头对面是否是学习者本人而不是他人,是真人而不是一张照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运用移动智能终端的视频功能与学习者进行视频通话,对学习者进行在线考勤,有效地防止学习者“逃课”现象。在线测试环节中,能够防止替考代考现象的发生。

(2)作业检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面面俱到,某些与课堂实验相关的典型实验只能由学习者在课下独立完成。移动智能终端协助学习者完成实验同时能将整个实验过程完美的记录下来,课前分享到QQ群中,教师可以对学习者的实验过程进行检查,便于个别指导和评价,更能体现以“以人为本”“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学习新课之前需要准备的重要的环节,数字化学习中制定计划尤为重要,是整个学习过程得以实施的动力。在学习“实验: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一课之前,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计划(用比较 法测量加速度;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掌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数据的方法)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到群共享里,供学习者参考。

(4)安装相关软件。为了使本节课有效的进行,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用到的相关软件共享到QQ群平台,学习者自行下载安装到智能手机中。本节课需要安装的软件有QQ客户端、虚拟实验动画、3D赛车游戏、滑雪游戏、超音速飞行游戏、数据处理软件。

2.课中阶段

(1)创设情境(5分钟左右)。教师和学习者同时进入3D赛车游戏,通过改变智能手机的角度即可实现前进、后退、转弯、加速、减速等动作而不需要控制方向键。学习者犹如在现实的场景中一样,亲近感极强。3D赛车游戏使学习者对加速度有了深刻的体验,为引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做好铺垫。

(2)提出假设(2分钟左右)。3D赛车游戏体验之后,学习者能够认识到要想使赛车加速就要为赛车提供更大的牵引力,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有副驾驶的赛车要比无副驾驶的赛车提速慢,那么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加速度a和力F有关;加速度a和质量m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以下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3)演示实验(15分钟左右)。演示实验由教师完成,学生通过QQ群的实时视频观看整个过程。将智能手机放入一辆匀加速行驶的车,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此时车的加速度并且能够以可识别的物理量形式呈现到屏幕上,学习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车的加速度a1,同时记录此时车内牵引力测试仪中的牵引力F。预先测定光滑路面的摩擦系数μ,由于对水平路面正压力N即车的重力G,可由汽车重量检测秤测得,摩擦力f=摩擦系数μ*正压力N,水平线上的合力F1=F-f。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质量不变,多次改变加速度,分别记录加速度和合力的值。

在传统的课堂中,做加速度a与力F、质量m关系的实验需要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带有滑轮的长板、绳子等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繁多而且操作起来繁琐,误差大,不利于得出结论,而移动智能终端则可轻松的实现、数据真实可靠,误差极小。移动智能终端将物理实验搬出实验室,引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改变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的现状,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置入于生活实践中。

(4)自主实验(10分钟左右)。学生在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中通过课前安装的虚拟实验动画进行自主实验。学生有了观看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测量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经历,很容易独立完成实验。移动智能终端的多触点交互技术能够使学生通过拖拽对象轻松改变小车的质量;虚拟试验中可以提供不同摩擦系数的平面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牵引力的大小也可以随时改变,学生模仿老师采取控制变量法采集多组数据。

(5)数据分析(8分钟左右)。传统的实验需要人工记录每组数据然后绘制关系图像,描点不准确容易造成误差。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图像探究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图像的绘制,因此在图像绘制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得不偿失。移动智能终端支持后台运行程序,可以同时处理并发进程,由实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及时的导入预先安装的数据处理软件中,自动化的生成m一定时a-F、F一定时a-m的关系图像。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当m一定时,随着牵引力F的匀速增大加速度a也增大;力F一定时,随着质量m的增大,车的加速度a随之减小。

(6)得出结论(2分钟左右)。以事实说话,通过对图像的客观显示,学生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当质量一定是,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例;当力一定时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例。

(7)回顾历程(3分钟左右)。教师将本节课的流程到QQ群中,为学习者回顾提供一条主线。首先是情境创设,将学习者引入到完全真实的情境中;接着提出假设:加速度a与质量m力F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此环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则可将整个课堂录制下来,学生根据个人掌握知识的差异性,选择性的回放自己薄弱的环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后阶段

(1)重温实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观看教师实验对实验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者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方案重新完成教师的实验,此过程可以通过讨论组组建虚拟协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实验交流心得,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组中的探究过程出现的问题给出适当的点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基于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重新进行课堂探究性实验。

(2)自主创新。以课堂实验为基础,课后学习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展开自主创新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在课程实施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6]。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学使学习者体会到了物理研究过程并不是非常神秘的,每位同学都可以自主开展物理研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益智游戏。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操作一些和本节课相关的益智游戏,如滑雪游戏、超音速飞行游戏,通过益智游戏进一步体验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将生命的体验和乐趣变为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祝智庭,2005)。

“实验: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为探究性实验,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的衔接以及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试验,难度性更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物理量的测量、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多传感器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恰好能在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呈现方面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移动智能终端传感器技术进入数字化教学中能够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将移动应用技术引入到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以及教学管理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优化数字化学习过程,变革教学 手段,以期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鲁帆.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传播,2011(11):139-140.

[2]中商情报网.2011-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简版)[DB/OL].http: //tech.hexun.com/ 2012-01-14/13726 190 8.html.

[3]威尔逊(著),林龙信(译).传感器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郁晓华,薛耀锋,祝智庭.多触点技术的教育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2):107-110.

第7篇:环保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1.项目的立项依据

工业革命发生200多年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地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但是,在各种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众多的环境生态问题,引发了公害和污染,特别是温室气体的大量产生,使地球气候发生了变化,灾难性天气现象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害。另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使用,地球上各种有用资源逐渐枯竭,人类本身能否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问题。有鉴于此,社会发展模式在观念上有了更新,要求产业部门在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的同时,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为后代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肩负起使文明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可以这样认为,人类已经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工业文明逐渐地转向了同时追求生态文明,在发展观念上更为成熟,并且在各方面开始了大规模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在追求生态文明的工程实践中,节能减排是重要的一环。我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做出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生产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过去30多年的大规模发展中,我国各工业部门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能源方面也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无论从推广实施范围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实现工业生态化还任重道远。特别是规模在世界遥遥领先、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部门,更有责任开发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推进节能减排,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同业中规模最大,粗钢产量已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已占到了全世界年产量的40%以上,2010年达到了6.2亿吨。我国在未来的十年中还将高速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因此国内粗钢产能将进一步扩大,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由于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循环经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钢铁工业是一个漫长的原料加工产业,从铁矿石始到钢材止,要经过多道工序,化学物理变化和生产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从铁矿石生产粗钢的长流程中的转炉炼钢过程来说,从1856年贝塞麦酸性转炉发明以来的150多年间,在方法、设备、技术、规模和操作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在国内外技术先进的钢铁企业中可以看到,转炉炼钢过程已形成了现代化的模式,体现出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力量,令人赞叹。

但是,仔细研究转炉炼钢的造渣原料准备和吹炼的过程,可以看出还存在着明显的非理性或是非科学的做法。申请人从建立节能减排生态化工业模式的角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在“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这条工业链上,存在着生产方法上的错误和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如以下所述。

(1)逻辑理论上的误区

1)现在氧气转炉炼钢使用石灰作为造渣剂,石灰不是天然矿物,是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的产品。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工业生产石灰的煅烧温度一般在1200℃左右,但石灰生成后必须降至接近常温才能往转炉料仓运输,而在转炉内又要升温到炼钢温度,这一过程浪费热能增加了CO2的排放。虽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石灰煅烧回转窑可以回收石灰降温过程的放热,但工业装置的余热回收效率一般都只有30~40%,而相当多的石灰煅烧窑又根本没有余热回收装置,因此可知能量的浪费不可小视。

2)石灰煅烧出炉后会很快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在潮湿阴雨的天气和长时间堆放尤甚。石灰入转炉后又要吸热分解排放出所吸收的水和CO2,然后在转炉内升温到1000℃左右排出炉口。这个过程也要浪费能量增加CO2的排放。

3)炼钢去除铁水中的杂质元素是一个氧化反应过程,却不使用具有氧化性的石灰石而使用中性的石灰去造高氧化性渣,这也不符合逻辑。对照炼铁过程,虽然高炉内需要还原性气氛,但是却使用着具有氧化性的石灰石做造渣原料,由此可见炼钢过程没有理由不使用石灰石来加快转炉内的氧化过程。

4)几十年来,炼钢业界为加速化渣而研究如何得到高活性石灰,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许多工厂仍然为石灰化渣不好而困扰。石灰石颗粒的煅烧过程,从动力学上看其应该按照未反应核模型所指示的规则进行,即从表及里一圈圈地放出CO2成为石灰。石灰在生成的一瞬间活性最大,但当从外向里的传热持续进行、石灰石块内部都放出CO2烧成石灰的时候,表面已经生成的石灰肯定已经过烧,因此煅烧石灰过程很难生产出最高活性的石灰,石灰石块的分解模式与获得高活性石灰的要求有矛盾。即使是这种有限度的活性石灰,冷却后在转炉中再次加热时,由表及里还要再次被加热而更加过烧。因此可以断定,这种生产方式不可能得到最高活性的石灰参与化渣。

5)迄今为止的炼钢学理论都在叙述生烧石灰不利于化渣,但却没有给出“为什么”的理论解释。分析其中的缘由,其影响因素可以从相图上得到两个信息,一是组分,二是温度,如果能把这两者都控制在合适的区间内,渣系没有理由不熔化,而与石灰是否生烧无关。因此可知,所谓生烧石灰难于熔化,只是由于其中的碳酸钙分解时吸热,使其周围的温度降低到可熔化温度以下所致,如果炉内有足够的热量,即使生烧石灰中的碳酸钙分解时吸热,也能够保证石灰颗粒周围的温度在化渣温度以上的话,在转炉吹氧时剧烈搅拌的条件下,石灰颗粒表面可以急速更新受热,则不可能会影响化渣速度。所以化渣过程更值得关注的是炉内温度是否足够的问题。

6)担心用石灰石替代石灰会影响炼钢生产的理由还有,转炉吹炼时间很短,而石灰石转变成石灰需要时间,然后再化渣时间就更长了。事实上,碳酸钙在700℃之前就开始分解释放出CO2,在升温到达900℃之前就已经成为氧化钙,分解反应不是限制性环节,速度很快,因此在能够保证炉内前期温度的条件下,与铁水和熔渣接触的固体表面就不是石灰石而应该是石灰,不需要单独的石灰石转变成石灰的时间,石灰石在转炉中边煅烧边化渣,表面生成石灰后会立即与渣反应,生成一圈反应一圈,因这时的石灰活性最大,所以应该有利于化渣而不是相反,成功化渣的时间也会缩短。

(2)实际生产过程存在的不利于操作的现象

1)为生产石灰,炼钢厂需设石灰煅烧装置长期运转,即使外购石灰,别的工厂也要设石灰煅烧装置。煅烧石灰时会排放大量的粉尘和CO2,需设环保装置减排粉尘,长期消耗水、电资源;

2)煅烧石灰时很难控制石灰石的分解反应过程,不易得到炼钢所需要的高活性石灰,且生成的石灰要吸收燃料中的硫,降低了石灰在炼钢中的脱硫能力;

3)石灰容易吸潮,因此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都需要采取特别措施防潮,因此要增加防潮设施和工作量;

4)石灰结构疏松,在转运过程中因摩擦碰撞会产生大量的粉末而不能使用,要增加筛分设备去除粉末,且石灰利用率低;

5)石灰在称量、下料过程中还会产生粉末,投入转炉的瞬间粉末会被炉气带走,加重转炉除尘系统负荷,且进一步降低石灰利用率;

6)石灰称量后入炉,产生的粉末会被炉气带出,所含的H2O和CO2要挥发,因此实际入炉的氧化钙量不易准确控制,从而影响炉渣碱度和脱磷硫效果;

7)石灰比石灰石价格高,因此炼钢成本增高,随着能源价格、人工费用的上涨和碳税、能源税和环境税费的征收,石灰和石灰石的价差还会增大,这部分成本还要增加;

8)石灰对转炉的冷却能力不够,因此需加入冷铁料以求热平衡,当废钢不易采购时,要把铁水铸成铁块浪费掉能量之后再加入转炉,无论是自产铁块还是购买铁块,本质上都浪费了能源。同时铸铁设备的运转也消耗能量、需要人工,因此增加了成本;

9)若采用铁矿石增加对转炉的冷却强度,因铁矿石中含有SiO2等,则必须增加石灰加入量和渣量,因此也增加了转炉生产能耗和成本。

为什么迄今为止氧气转炉炼钢前期造渣,选择石灰作为原料而不是选择石灰石,在炼钢的历史文献中还没有查到明确的说明,只看到在空气底吹转炉冶炼中加入少量的石灰石,利用其分解出的CO2增氧的记载。对此合乎逻辑的推测是,在过去使用空气(底吹或侧吹)转炉炼钢的阶段,炉内的热量不足,如果直接加入石灰石在炉内分解吸热,则难以使炉温升高到出钢温度,所以只能把石灰石在炼钢炉之外煅烧,然后再把石灰投入转炉以减少吸热。但转炉炼钢采用纯氧吹炼以后,炉内反应产生的热量已经富余,为此还要加入废钢等冷却剂降低炉温,出钢前如果温度过高还要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降温,所以造渣已经没有理由必须使用石灰了,而应采用氧气转炉可以接受的、更为合理的方法,也就是可以直接把石灰石加入氧气转炉,边煅烧边造渣,省却浪费热能污染严重的煅烧石灰过程。即使是为了利用转炉炼钢中富余的热能去熔化废钢,也不应该在此之前浪费热能污染环境,熔化废钢可以使用电炉去做,在电炉炼钢方面,已有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试验报道。

为了在氧气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申请人经过2年多的实验室研究,于2009年4月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在氧气顶吹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新方法,一改自托马斯转炉发明以来的130多年、氧气顶吹转炉发明以来50多年间所采用的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然后把石灰送往炼钢转炉作造渣剂的生产模式,而把石灰石直接加入氧气顶吹转炉,在炉内烧成石灰做造渣剂,使复杂的生产过程简单化,从而消除“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过程间的资源能源浪费,并减排粉尘和CO2。不仅如此,在转炉吹炼前期,石灰石中分解出的部分CO2会参与铁水反应,产生燃料CO,因此可以增收转炉煤气。2010年4月、5月,在河北省的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武安鑫山钢铁公司分别成功地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炼钢方法安全有效可行,之后为顺应市场变化又在武安兴华钢铁公司和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使用石灰石代替石灰,为保证冷铁料加入量而添加焦粒升温的工业试验,也取得了成功。申请专利的“一种在氧气顶吹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新方法,于2011年1月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已准备在2011年3、4月份采用新方法进行正常生产,从而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新炼钢方法规模生产的企业。

申请人所提出的新方法和迄今为止的生产方法的区别如图1和图2所示。由比较可见,新方法过程短,节能减排,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增收CO,优越性明显,是一种气候友好型的先进生产模式。采用这一方法将在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产生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减缓地球环境恶化,造福全人类。

图1现行炼钢方法从石灰石转变为炼钢渣的过程

图2新方法从石灰石转变为炼钢渣的过程

上述氧气顶吹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室研究已经进行了4年多,工业试验也逐步开展,迄今为止已经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果。

(1)对现在氧气转炉炼钢采用石灰做造渣剂存在的逻辑理论问题和生产中存在的明显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必要性;用比较法考察转炉炼钢时“石灰+废钢”和“石灰石”两种投料模式吸热量的差别,进行了热平衡估算,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石”模式吹炼时炉内的热量足够;在实验室中采用差热分析方法,测定比较了CaO和CaCO3从室温升温至1400℃的吸热量;测定了CaCO3分解成CaO后搁置在20℃、湿度为30%的条件下,重量随时间增加的情况,确认了石灰会吸收水分和CO2;对可能地影响因素进行热平衡计算,确认了转炉中加入石灰石的吸热量约为加入石灰时吸热量的2倍。

(2)在实验室中进行了1100℃和1400℃下石灰石的煅烧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颗粒度为20-40mm的尺寸下,石灰石的失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400℃下的失重增加速度比1100℃时大得多,1400℃下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5分钟左右就可以分解近80%。采用静态恒温法研究了石灰石颗粒在1100℃下的失重现象,并且根据未反应核模型原理,计算比较了不同粒度的球状石灰石颗粒的分解速率和分解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急速加热过程中,大粒度石灰石颗粒的分解速率大于小粒度的,粒度越小单位时间内分解掉的反应层厚度就越大。

(3)在出钢量分别为40吨和6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里,进行了用石灰石代替或部分代替石灰、全铁水或少量加入废钢的工业试验,证明前期吹炼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化渣快、脱磷效果好,石灰石用量折合为石灰,可以减少约20%。在出钢量分别为35吨和6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里,进行了用石灰石代替石灰、按照现在生产模式加入冷铁料,添加焦粒增加转炉热量的工业试验,证明可以得到前述同样的效果。

(4)采用热力学方法计算讨论了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时,分解出的CO2与炼钢初期铁水中元素反应生成CO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标准状态下,在1200-1600K之间,CO2与铁水中[C]和[Si]反应生成CO的标准自由能的变化都呈负值,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这一结果在60吨氧气顶吹转炉试验中得到了验证,从而为今后继续研究优化,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利用分解的CO2为吹炼前期供氧,并生成CO加以回收奠定了基础。图3是60吨转炉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试验中得到的炉气中CO随吹氧时间变化的情况。

图3. 转炉吹氧冶炼过程中炉气成分变化

(5)对于迄今为止的“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方法和申请人提出的新方法在热能消耗上的差别进行了计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吨钢消耗55kg石灰计算,后者比前者节能约86240kJ以上/吨钢, 减排CO2约51kg/吨钢。用新方法生产粗钢,按2010年我国6.2亿吨粗钢产量中85%产自于转炉来计算,我国炼钢行业一年能够节能约4.54×1013kJ以上,少排放CO2 约2.70×107吨。石灰石直接入炉造渣模式节约的能量,约占转炉内铁水中元素氧化放热的8.6%。由此可知,在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新方法应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可观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在工艺上的优越可以归纳列举如下。

1)石灰石进货、上料管理比石灰简单;

2)石灰石加入转炉后分解出的CO2具有氧化性,可作为氧化剂强化前期炉内供氧;

3)石灰石分解会使渣-铁面上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温,有利于吹炼初期铁水脱磷;

4)石灰石分解的瞬间,石灰具有最大的活性,是炼钢最理想的活性石灰原料,这时石灰与炉渣接触,化渣速度加快;

5)石灰石比重大,块度更小些也不必担心会被转炉炉气带出,入炉后急剧受热还会开裂增大表面积,加快烧成与化渣;

6)如果铁水成分合适,能实现全铁水操作,可以减少炉前装废钢铁料等候时间3分钟左右,提高作业率;

7)减少废钢使用可以减少钢中混入有害元素的含量,有利于优质钢冶炼;

8)对于原来需要自铸铁块供给转炉冷铁料的企业,可以不用再铸铁块,减少相关浪费;

9)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利用程度增大,分解出的CaO参与固定渣中酸性组分,一部分CO2可参与炉内氧化反应,与碳、硅等反应生成的一部分CO可供回收;

10)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申请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已经把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这项工作中国首创,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值得关注。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工业试验中都取得了值得瞩目的成果,并且很快就有钢铁公司采用这种方法规模化生产,从而把这项研究推进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也能够借此展示出新炼钢方法的先进性。在已经进行的研究工作中,一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一些成果待发表,都是世界第一次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的报告和在国内的学术交流在同行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但是由于这项研究开展的时间还短,还有很多理论的、实践的问题还有待发现和认识,还要回答工业试验中所观察到的和提出的新问题,还要对此方法的实施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因此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去做,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以保证这项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工作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采用新方法生产,炼钢厂可以不添加任何设备,不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只是进行吹炼前期工艺的调整,在铁水足够的炼钢厂可以实施全石灰石、铁水+少部分冷铁料炼钢。由于许多钢铁公司设计之初就是考虑使用15%左右的冷铁原料,因而现在实施全石灰石造渣炼钢条件不足,那么可以采用一部分石灰石代替石灰,也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减排效果。此方法的实施,对于钢铁业的清洁生产将会产生极大的带动,将提高业界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改变对钢铁厂的规划设计思路,有利于建设资源循环性的钢铁行业。

主要参考文献:

[1]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09.09.22

[2] 中国广播网.中国宣布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2009.11.省略/newszh/yaowen/200911/t20091127_505677615.html

[3] 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求是.2011(4/24):1-4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

[8]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研究报告.省略/

[9] 王欣.地球愤怒了[N].钱江晚报,2010.12.22(C8)

[10] 谷志郎著,李宏译.钢铁冶炼.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11] 王新华主编.钢铁冶炼-炼钢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 曲英.炼钢学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13] 奥特斯著.倪瑞明等译.钢冶金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14] K.爱歇尔著.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M].杨树棠,王国章合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15] 段玉震.节能型活性石灰回转窑系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55-61

[16] 冯云,陈延信.碳酸钙的分解动力学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2006(3):140-154

[17] C.Cheng,E.Specht,G.Kehse.Influences of the origin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limestone on its decomposition behavior in shaft kilns.Zkg International,2007,60(1):51-61

[18] 李远洲,范鹏,沈新民,黄永兴,张萍.固体石灰在转炉渣中的溶解动力学初步研究.钢铁.1989 (11):22-28

[19] 乐可襄,董元篪,王世俊,王海川,钱共,颜钦中,包精忠.石灰石煅烧活性石灰的实验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2):101-103

[20] Y.T.ZHAO,et al.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1(12):745-746

[21] 孟金霞,陈伟庆.活性石灰在炼钢初渣中的溶解研究.炼钢.2008,24(2):54-58

[22] 金晓光.石灰质量对炼钢石灰消耗影响分析.金属世界.2008 (3):30-31

[23] 孙希樵.碱性电炉炼钢用石灰石作渣料.铸造.1978,4(2/6):57-60

[24] 梁永安,苏鹤洲,肖次火.电弧炉石灰石快速炼钢工艺的实践与研究.炼钢.1992, 10(5/6):35-39

[25] 谯明成,王代洲,胡茂会,张珉,张敏.电弧炉全程石灰石快速炼钢工艺的试验研究.炼钢.1994,8(4/6):21-24,10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项目的研究内容有:

(1)石灰石入炉后急速煅烧、化渣的过程机理与数学模拟

炼钢转炉中直接加入石灰石的化渣过程与现行的加入石灰化渣的过程不同,包括一个石灰急速煅烧的阶段,这是研究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过程的关键问题,虽然已经在工业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有更深入的工作要做,要确认石灰石急速受热升温时碳酸钙存在的极限温度、这种条件下碳酸钙的分解模式、分解的同时与炉渣反应的可能性,比较石灰石分解后与炉渣反应的速度和石灰与炉渣反应的速度,考察碳酸钙分解产生的CO2对炉渣和铁水的氧化作用,然后用数学方法模拟这一过程进行求解,讨论石灰石和石灰入炉化渣模式的不同。

(2)用石灰石造渣炼钢过程氧枪枪位的控制理论和操作方法研究

石灰石加入转炉后在短时间内需要充足的热量进行分解以参与造渣,一般情况下铁水所具有的物理热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在短时间内提供需要的化学热就与铁水中元素的氧化放热速度、也就是与氧气喷枪的枪位控制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炉内氧气射流的冲击和对渣/铁的搅拌,可以破坏分别处于渣-铁-气三相中的石灰石的表面附面层,促进热流接触石灰石表面以加速煅烧过程,从而可以加速生成石灰化渣。与此有关的系列理论和实际不同形状大小的转炉的吹炼控制方法都有待于研究。

(3)石灰石分解逸出的CO2在转炉内的行为解析模拟与增收转炉煤气的研究

石灰石颗粒在转炉内应该按照未反应核模型指示的规则一圈圈地烧成,CO2的分解也是逐渐的、连续地进行。这部分CO2在渣-铁-气三相中的行为和在吹炼初期产生的氧化作用、CO/ CO2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模式都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另外,如何控制吹炼过程,使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CO浓度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增加转炉煤气回收量,还需要在理论上详细的探讨,在方法上需要细化。为了理清这其中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模拟和解析。

(4)石灰石加入量与炉渣碱度、脱磷效果关系的调查研究

工业试验发现,与采用现行方法的铁水+大量冷铁料、用石灰造渣炼钢的对比炉次相比,采用铁水+少量冷铁料、用石灰石造渣炼钢的炉次中,石灰石的加入量折合成石灰减少20%左右也可以取得同样的脱磷效果,并且终渣中SiO2浓度降低,炉渣碱度升高,对此有一系列的疑问产生:是由于石灰所含水分并且石灰粉末被炉气带出导致这种结果,还是由别的原因造成,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并且需要进一步在工业试验中查证,同时还要在实验室里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考察石灰石煅烧-造渣过程的影响,进行定量的研究确认。

(5)溅渣护炉过程对采用石灰石造渣炼钢热平衡的影响及操作合理化研究

溅渣护炉过程会使转炉内丧失大量的热能,过去对这方面研究不够而有所浪费。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需要吹炼前期有足够的热量,而溅渣护炉过程如果耗能过多,则会减慢石灰石在转炉内的分解速度而于生产不利。为了合理地分配冶炼过程的热能,需要对溅渣护炉过程的热损失量进行测定研究,明确溅渣所必须的时间与出钢温度的关系,炉温上升速度与溅渣结束炉衬温度、铁水温度、冷铁料数量和成分的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确定最佳的控制方案,并且在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

(6)采用石灰石造渣炼钢前期渣-铁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解析模拟

用石灰石造渣炼钢与用石灰造渣炼钢相比,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为了对用石灰石造渣炼钢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将来对这一生产过程实行计算机自动控制,需要在前人对石灰造渣炼钢过程解析的基础上,明确石灰石造渣的一系列特点,然后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连续地勾划出吹炼前期炉内渣-铁反应的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揭示各组元的行为和变化规律,描绘多组元相图中炉渣成分、温度的变化曲线,探讨最佳的运行途径,并由此确定合适的控制模型与要点,以供将来实行计算机动态控制参考。

(7)对用石灰石造渣炼钢方法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如前所述,相对于“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来说,采用石灰石造渣炼钢的节能减排前景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不同的煅烧石灰方式、不同的转炉炉型、不同成分的铁水、不同的操作方式,还会有不同的结果,从而需要对不同模式的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计算分析,以利于比较。在工业推广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产模式,需要具体的分析和验证,其结果可作为优化生产模式的参考。

研究目标是:

在理论上,明确氧气转炉用石灰石造渣炼钢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物理化学问题,对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方法存在的误解和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释;在工艺上,明确用石灰石造渣炼钢过程出现的工艺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比现行的用石灰造渣炼钢方法,对用石灰石造渣炼钢方法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分析和验证,作为优化生产模式的参考。最终把这种先进的生产模式推广开来。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

(1)石灰石入炉后急速煅烧、化渣的过程分析。其中确认石灰石急速加热升温时碳酸钙存在的极限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究竟与炉渣反应的是碳酸钙还是氧化钙,需要验证明确,还有在炉内复杂条件下石灰石边煅烧边化渣的过程解析能否清楚也是关键问题。

(2)氧枪枪位的控制研究。严格地来说,不同的转炉炉型和吹炼阶段,对枪位的要求不同,枪位设定要考虑炉内的气-液搅动、氧气流速度和动能、提高反应速度对供氧的要求、对炉衬的保护、氧枪的特性等。为了解析这些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取几种典型的炉型和氧枪进行解析,结合工业试验的结果进行数学模拟,确认氧枪枪位的控制要点。

(3)增加煤气回收控制的方法。石灰石分解逸出的CO2对于提高吹炼初期炉内的氧化性肯定有利,从而自然要产生反应产物CO。但CO2/CO与温度关系密切,而温度又与氧枪枪位、吹炼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工业试验、调整枪位的同时,关键是初期吹炼温度的控制,因此要兼顾研究对于脱磷的影响。

(4)查明渣中SiO2浓度降低的原因。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终渣中SiO2的浓度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加入石灰石的收得率比石灰高,但也有可能是由于前期[Si]在生成SiO2的过程中以SiO的形式随CO-CO2气泡逸出,在穿越渣面时没有被熔渣吸收。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都表明有这种可能,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实验以确认是否有这种脱硅现象存在。

(5)建立溅渣护炉参数与转炉热平衡关系的数学模型。溅渣护炉的操作参数是影响吹炼过程热平衡的主要方面,不同的炉型和喷枪喷吹氮气的速率对溅渣操作结束时的内表面温度影响不同,拟根据典型的工业试验炉型和喷枪喷吹参数、实际溅渣结束时的温度变化,结合生产工艺参数,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

(6)描绘多组元相图中炉渣成分、温度的变化曲线。吹炼初期渣中组元一直在连续的变化,拟使用三维软件编制出能反映多组元变化的立体图像,根据前期渣-铁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解析模拟,分别描绘出用石灰造渣和石灰石造渣两个过程的变化曲线进行比较。

3.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的特色是:

用工业生态的观点研究早已成熟的、有链接关系的两个生产过程,发现了在“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这条工业链上,存在着过程复杂化和资源能源大量浪费、污染环境的现象,然后根据冶金学的基本理论,在炼钢方法上进行改革,提出了一种将原来的两个生产过程合二为一的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上述的浪费和污染。这一方法可有效地节省能量,减少CO2的排放,并且在炼钢生产过程中把石灰石中分解出来的一部分CO2自然地加以利用,并可以生成CO当作能源加以回收,理顺了传统的炼钢生产过程间被扭曲的链接关系,科学且低碳,因此将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是中国冶金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贡献。进一步的基础理论研究,将有利于消除产后期以来对氧气转炉炼钢初期造渣使用石灰石的误解,并对这一新方法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从而有利于推动炼钢方法的转型和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减缓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

创新突破点如下:

(1)对托马斯碱性转炉炼钢法发明130多年来的添加石灰造渣的操作方法和氧气转炉炼钢法发明50多年以来的操作方法进行了变革;

(2)可以消除炼钢造渣原料石灰准备阶段产生的大量粉尘污染和能源浪费,减少CO2排放,炼钢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能源、减排粉尘,理顺生产过程间被扭曲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3)可以澄清过去炼钢学教科书中的一些不确切的观点和概念,揭示石灰石用于氧气转炉造渣炼钢的合理性,理清一些被扭曲的逻辑关系,完善炼钢学的理论和炼钢操作;

(4)发现氧气转炉炼钢使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能够提高碳酸钙的应用价值,其中氧化钙用于造渣,分解出的CO2会参于铁水中杂质元素的氧化反应,反应生成的CO可以回收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因而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石灰石这种自然资源。

(5)将更新钢铁生产系统的设计理念,过去认为氧气转炉炼钢一定要加入大量冷铁料作为冷却剂,设计时炼钢能力要比炼铁能力大20%左右,而采用石灰石造渣炼钢,除采用一部分自产废钢外可不用其他冷铁料,炼铁能力略低于炼钢能力即可。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本项目工作已经进行了4年多,其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氧气转炉采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节能减排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做了大量的基础实验和理论探索,在所有结果都证明这种方法可行后,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与一些钢铁公司合作进行工业试验,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业试验都取得了成功。在这一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已培养3名本科生毕业,1名硕士生毕业。近两年多来,已发表及已投稿被录用将要发表的论文共有9篇,多次在国内的钢铁冶金会议和钢铁公司介绍过研究进展,在与同行的讨论中,了解到不同条件的炼钢厂的许多现场问题,然后在实验室进行研究,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入。

本人有长期的现场和研究工作经历,对国内外氧气转炉炼钢生产的发展历史和生产方式都非常熟悉,并且在长年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熟悉各种高温炉、高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以及化学分析的操作。能够选定这项世界第一次进行的、有重大意义的创新课题,并且在过去4年多的研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发现了一系列的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把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推动了本项目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了本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的创新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工作条件

有2×22m2的研究室可作研究人员的工作房间,本学院公用实验室有各种形式的高温炉可做各种高温实验,高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操作人员经验丰富。本人与国内若干钢铁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推动需要进行的工业试验。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值模拟研究设施和模拟用商业软件,可用于数学模型研究和编程开发。

3、个人简介

李宏,男,1954年1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

1970~1973年在江苏省徐州钢铁厂当炼钢工人,1973~197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学习,1976~1979年在江苏省徐州钢铁厂当炼钢技术员和炉长,1979~1982年在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1986~1987年在日本东北大学选矿冶炼研究所进修,1993~1994年在日本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波崎研究开发中心进修,1994~2000年在日本东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重机部从事中国钢铁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2005年获日本东北大学金属前沿专攻工学博士学位。主要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经历如下:

1980~1994年,参加了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含铌、锰、磷及其他元素生铁冶炼技术的共同研究”和“攀枝花复合矿物中所含稀有元素有效利用的共同研究”,主要承担的研究内容有:包头铁水提铌、铁水脱磷脱硫及渣-铁反应平衡、氯化挥发法和湿法处理攀枝花炼钢炉渣提取镓和钒、渣中微量镓的化学分析方法等。

1994~2000年,在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重机部工作,从事国内钢铁工程项目的技术交流、谈判及建设工作,参加的主要工程项目有:1)宝钢三期:焦炉三电、矿石破碎设备、原料码头、炼铁中心试验室、1580热轧和1550冷轧;2)武钢2250热轧;3)鞍钢:1780热轧、三炼钢RH、矿渣公司破碎设备、大型厂改造、冷轧镀锌线;4)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其中,从技术交流、谈判到现场施工、试车、投产、验收,完整地参加并组织了鞍钢1780热轧生产线的建设工作。

从2000年~现在,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与国内若干大中型钢铁公司合作,从事关于洁净钢冶炼技术和连铸坯缺陷控制的研究;另外开展了钢中夹杂物的凝聚理论及控制、大气中CO2固定与利用、节能低污染冶金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减少钢铁生产过程对自然界的污染和理顺炼钢过程的逻辑关系,节能减排,于2006年开始研究在氧气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问题,迄今已经在基本理论和工业试验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正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

从1987年~现在,在国内外杂志、会议上发表上述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80余篇。其中关于转炉冶炼、高温状态的渣--钢反应、有价金属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的文章有20余篇,这类文章大多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表,其中有一些是师从于我国著名冶金学家林宗彩教授、周荣章教授和世界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学家水渡英昭教授时的研究结果;2000年后,与我国著名冶金学家曲英教授合作进行研究,发表了一些有关高温余热利用、生态冶金方面的文章;2010年后发表的关于氧气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节能减排方面的论文已有5篇,另外还投出了4篇这方面的论文已被录用,将在2011年内发表。

迄今为止,已经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包括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关于本项目的1项发明专利和1项技术延伸的实用新型专利。著作方面,2000年从日本归国后受托翻译的《钢铁冶炼》、《炉外精炼》,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其后参编高等学校教材《钢铁冶金-炼钢学》,于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书中独立编写了第二章《炼钢基本反应》。

(2)王丽华,女,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关于氧气转炉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方面的研究成果

已发表部分:

[1] 李宏,曲英.一种在氧气顶吹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方法.中国专利:ZL200910082071.X.申请日:2009.04.21,授权日2011.01.19

[2] 李宏.氧气转炉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节能减排技术.金属世界,2010.7,No.4,6~8

[3] 李宏,曲英.氧气转炉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节能减排初探.中国冶金,2010.9,59~62,(中国金属学会会刊)

[4] 李宏,郭洛方,李自权,宋文臣,李永卿,严鹏程. 转炉低碳炼钢及用石灰石代替石灰的研究.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文集,2010.12,116~120(获评优秀论文)

[5] 郭洛方,李宏,李自权,严鹏程,董大西,梁孜,王恭亮,张红卫,李胜利.转炉炼钢过程CO2向CO的转化与煤气再生回收.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第Ⅱ卷,2010.12,中国北京:828~832,美国科研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ISTP收录)

[6] 李自权,李宏,郭洛方,严鹏程,董大西,梁孜,王恭亮,张红卫,李胜利.石灰石加入转炉造渣炼钢过程的行为初探. 炼钢. Vol.27(2011),No.2,33~35,55.(核心刊物)

已投稿即将发表部分:

[7] Wenchen Song,Hong Li,Luofang Guo,Pengcheng Yan,Yongqing Li,Jia Feng.Analysis on Energy-saving and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in BOF Steelmaking by Substituting Limestone for Lime to Slag.2011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材料国际会议-上海,已录用待发表(EI 收录)

[8] Hong Li,Luofang Guo, Yongqing Li, Wenchen Song,Jia Feng,Mei Liang,Dong Daxi,Wang Gongliang,Zhang Hongwei,Li Shengli and Zhang Tongfa.Industrial Experiments of Using Limestone instead of Lime for Slagging during LD-Steelmaking Proces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Materials (CEAM 2011) , 已录用待发表(EI 、ISTP 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