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

第1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 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深化改革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印度的医疗卫生融资改革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措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即墨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站的现状分析 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财务管理 浅谈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机制创新 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几点感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7-14.

[2] 张灿灿.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报,2004-11-08.

[3] 肖庆利.浅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8.

[4] 李守利,庞文政.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由豫皖丙肝风波想到的.山东人大信息网,2011-12-05.

第2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摘 要 “互联网+医疗”体系应用于医院中,可以对医院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予以缓解。长期以来,患者在医院排着长长的队挂号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另外,“互联网+医疗”体系在医院中普及,还可以对医院现有的资源情况进行宣传,随时接收患者的反馈信息,甚至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为患者简单诊疗且与其他医院实现资源共享。可见,“互联网+医疗”技术不仅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本论文针对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医疗 智慧医疗 手机挂号 医患互动平台 远程医疗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国家总理提出了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医院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阶段,为了跟得上国家的战略发展步伐,就要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系统发展的结果,实现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创新,使得医院的日常管理规范化,一方面迎合了时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一直以来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医院的医疗效率亦将因此得到整体提高。

一、医院引进“互联网+医疗”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互联网+”是国家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行业战略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给医疗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促使在线提供医疗卫生的运行模式之间地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智慧医疗。医院的发展也因此而开拓出新的方向。对于医院而言,由于“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运用,使得自身建设的步伐加快,并走上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2015年国务院针对医院管理问题引发了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其中对医疗机构所发挥的功能予以明确,并进一步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要用好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接受患者咨询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二)开展智慧医疗以使医疗保证真正意义地落实到位

“互联网+医疗”技术就是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信息技术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经构建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医疗健康服务。但是,医院的专业性强,且对医疗技术的要求很高,要拥有充足的医疗资源且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够促使医疗技术更好地推广。医院为了扩展医疗服务渠道以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服务,这不仅使医院开辟新的医疗服务领域的需求,也使得医院内部塑造和谐环境的需求。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医院的移动医疗服务可以将医疗保障切实地落实到位,从而履行了关爱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的责任。

二、医院中对“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

(一)“互联网+医疗”实现了手机挂号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排着长队挂号的历史将宣告结束。患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实时挂号。挂号成功后,患者就可以获得就诊ID号、就诊序号、就诊的科室、科室具置以及正在等候就诊的人数等各类信息。患者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并在约定的时间就诊从而避免长时间等候就诊。患者如果要挂专家门诊,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与专家预约,挂号的费用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支付,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支付。此外,患者还可以先接受诊疗,挂号之后可以接受网上咨询,医生线上问诊后可以为患者配药。待整个的诊疗过程结束之后,患者就可以直接从网上支付费用。这样,患者就可以避免排队交费,也不需要对诊疗中产生的各个项目单独交费了。

(二)“互联网+医疗”实现医院之间信息共享

“互联网+医疗”可以为多家医院的合作提供便利,将医疗集团构建起来。患者只要选择一家医院,就可以享受合作医院的各项待遇。比如,患者到医疗集团内各医院就诊,只要首次登记好个人有效准确信息(就诊ID号、身份证号或医保证号等),之后到集团下属各医院诊疗时所使用的就诊ID号、身份证号或者医保证号等便可以通用,医院都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获得与患者有关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

(三)“互联网+医疗”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医院宣传的有效途径

医院开通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都有效应用,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更为快捷、高效,同时为推动医院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了让社会群体更加了解医院的性质以及服务特色,医院可以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宣传的有效途径,包括各科室特色诊疗项目及专家资历等等,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介绍,让社会了解医院,并通过网络平台针对所宣传的内容进行咨询。通过医院与社会群体不断沟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了解医院到信任医院,并愿意到医院就医。

(四)“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互动

手机微信平台的开通,医院可以定期地向微信用户养生保健知识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流行高发病的预防措施。医院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开通医疗讲座、免费开展医疗服务活动。通过微信平台,医院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解答患者的健康咨询,针对病况指导患者用药等等。同时还便于新患者对医院的治疗效果有所了解,针对就诊的经验进行交流。

比如,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患者患伤风感冒。由于感冒的原因不同、感冒的症状不同,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会有所不同。患者就可以通过医院微信平台进行咨询,医院就可以通过患者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进行配药。同时,医院还会向患者详细介绍一些基本护理措施以及饮食上的调理。如果感冒症状非常严重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医院会指导患者首先及时采取自我急救措施。如果患者不方便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更可以到患者处对患者进行诊治,以遏制病情加重。

(五)“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老年突发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按照传统的医疗服务形式,医院并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也难以提供周到的服务。采用“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采用远程移动医疗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及时诊疗,还能够在线与其他的医院联合会诊。

比如,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移动设备,诸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等,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并实施跟踪监护。患者要可以随身携带无线医疗传感设备,医院就可以随之对患者的体征变化时所产生的数据随时收集。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医院所收集到的数据会通过移动设备传输到数据库中。医生使用智能手机登录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调出、分析,并做出诊断,基于此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预测及相对应的诊疗方案。在进行远程医疗的时候,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还可以多医院的多个专家针对医疗方面的问题使用移动终端会诊,并共同提出指导方案。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还要通过校验标识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以保证信息传输正确。

针对一些对生命具有威胁性的疾病,需要将评估机制建立起来,使患者在病症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参与治疗。患者的身上安装有检测设备,医院对患者实时监控,将病患的生命体征信息随时收集,并将电子病历系统建立起来。一旦患者有意外状况,就可以启动医疗系统,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就可以短时间内赶赴现场,途中就会获得有关患者的病情资料。医院的有关部门还可以共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估,基于此而将抢救方案制定出来并采取急救措施,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医疗机构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互联网+”体系,互联网公司也根据医疗机构的行业特点以及服务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医院启动“互联网+医疗”,是适应时展的需求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诊疗流程对患者更透明,从而达到减少医患纠纷,建设和谐医疗环境,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淑,于广军,蒋蓓,等.基于移动在线技术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09).

[2] 谢新鹏,刘一强,吴汉森.全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信息卫生管理杂志,2014.11(02).

[3] 应亚珍.医保与医疗服务应统筹管理――美国凯撒模式对我国医改的启示[J].枣庄卫生,2013(03).

第3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医疗器械;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上半年的报告数据显示,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呈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的趋势。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13年将达到12.7万亿元。

但是,中小企业作为我们中国经济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商务行为上却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中小企业具有符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如产品品种多,规模相对较小等特点。但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认识有偏差,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一现象虽然极大的促进了大型平台门户网站的崛起,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却将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带入了一个错误的观念中去:电子商务不过就是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产品介绍和联系方式,然后开展传统的销过程。这样的观念更加严重地阻碍了电子商务在中小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案例采用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方法,以分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应用瓶颈。本案例研究的证据包括访谈实录以及文献检索。其中访谈时间为2011年4月20日,文献检索为2011年5月。访谈实录是通过实地走访的现场录音和填写的问卷,文献检索使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和搜索引擎。

三、案例介绍

1.行业背景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专业性强等特点。小到注射器、纱布大到核磁共振、CT等。国际上著名的医疗器械公司,经过长期研发积累、市场开拓和品牌效应,导致进入这个行业门槛比较高以及很强的技术壁垒。但是中小企业也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因为小批量、多品种等特点,一家公司不可能包揽全部的医疗器械。

2.武汉思创电子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武汉思创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思创没有进行网上采购。思创总经理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网上采购实际上不太重要。因为成本降低对企业的效用并不是很大,销售更多才重要。另外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的销售额有限,库存并不是很多,靠人脑就可以记住。

思创没有自有的网上订购平台,而且就目前来看,也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医疗行业是需要通过招标来确定订单。所以一般流程是公司报单,然后对区域经销商提供保护,而没有像购买联想笔记本一样,客户可以依据自己需求直接购买。

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软件支持。在公司的网站上,虽设有客服、咨询留言等栏目,但基本上无人问津。在增值服务方面,不像复印机可以上门清洗,换墨粉、碳粉,收取服务费。该行业客户特点是,超过保修期也不希望支付任何的保修费,所以只有贬值没有增值。企业只有提供无穷的服务,客户才可能会下次考虑你的产品。

思创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网络营销模式。但是通过实践来看,在阿里巴巴上询盘质量不是很高。从全球的宣传效果来看,搜索引擎更好,一般人买产品,第一步在GOOGLE上搜索得知大致上形式、价格等信息,GOOGLE上虽不能成交、没有客户沟通的平台,但初步的了解是在GOOGLE上的。

四、案例分析

(一)应用现状分析

1.思创电子商务战略启动

战略规划:战略启动是根据企业目标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进行系统规划的一个阶段。通过案例介绍,可以看到战略启动是思创的薄弱环节。由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忽视及管理水平欠缺,几乎没有战略规划,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大多依赖高层领导对电子商务带来机会的敏感性和认可度。

战略定位:对于思创而言,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帮助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帮助买家更快更方便的获取信息,能够响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奠定了基础。思创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产品特点,认为通过互联网企业能给客户带来独特的价值是帮助客户更快捷的认知产品,并以此作为战略定位,即通过互联网提高产品的曝光率,方便客户与企业取得联系。

领导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组织高层对电子商务的敏感性和认可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开展。在思创,以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高层高度认可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公司处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和发展阶段,高层领导放手销售部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网上销售模式,鼓励不断创新。

项目团队:思创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下的销售模式,摈弃了传统的以销售业绩奖惩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整个部门作为一个团体,一荣皆荣、一损皆损。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有些员工甚至以公司为家。

2.IT资源

IT基础设施:在I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思创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为公司每个员工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开发企业网站,就中小企业而言,这个网站做的很不错,涵盖了企业介绍、产品信息、实时咨询建议等模块。购买阿里巴巴等第三方软件,在搜索引擎上投过资金等等。

复合型人力资源:运用电子商务初期,公司没有既懂销售又懂电子商务的人才,销售人员基本上是到阿里巴巴接受免费培训或者通过内部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思创迫切渴望接受这种复合型的人才。

伙伴就绪:因为与经销商之间共享信息基本都依靠传统的电话和传真,因此思创在电子商务上对伙伴就绪的要求很少。

第4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社区养老;“互联网+”;养老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49

国际上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视为老龄型国家。浙江已快速进入老龄化深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浙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高于全国平均数4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老龄化标准线1019个百分点,养老成为不得不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另外,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高、更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更严重挑战。2015年,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互联网发展前沿和积极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浙江,更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1 概念界定

1990年人口普查显示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38%,提前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因此,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1 社区与农村社区

1881年,费迪南多・滕尼斯首次使用“社区”一词,“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口组成的社会共同体。[1]我国很多学者虽然认知不同,但普遍认为社区具备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共同的意识与利益、较密切的社会交往等基本特点。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社区逐步推广,但其范围一般仍限制在行政末梢的自然村落或联系较紧密的村落群。[2]综合农村社会学家们的理解,地域较广阔且以村或镇为居民活动中心、居民生活方式大体相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具备相似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社会群体为农村社区。

12 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

在我国,养老首先想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维系社会稳定的养老方式。它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基于血缘与亲情,赡养老人及给老人精神慰藉。社区养老则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大社区的载体作用,加以政府的辅助,将专业服务引入社区,老人既得到家人照顾,也可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或专业人士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上门或托老服务。农村社区养老是农村在各级政府无力实现全面社会养老的情况下,提炼优化农村现有资源建立的一定范围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不必离开自己的住所和赖以生存的土地,留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一起安享晚年。

2 浙江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21 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随着求学外出打工,移居或落户城镇,家中老人主动或被动地留在了农村。

211 农村老龄化快于城镇

2015年末,浙江常住人口约5539万人,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2%,比上一年下降093%。但是,全省农村老年人口增长较快,199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69%,比城镇这一比重高03个百分点;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106%,比城镇相应比重高34个百分点;2006年则为125%,比城镇相应比重高36个百分点;2012年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57856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6746%,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87%。近2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农村常住人口比重的年均增长达到了1096%。

212 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加

农村“空巢老人”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独立生活的老人,也包括和未成年孙辈们留在农村共同生活的老人。在城市化浪潮中,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大量农村青壮年通过打工或接受中高等教育流入城市,也因为农村核心化、小型化家庭的比重提高,“空巢化”现象更加严重。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浙江65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中,农村“空巢老人”占366%,2006年,这一比率为591%,2010年达到595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13 高龄化与失能半失能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老龄化加速的同时,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2000年,全省农村75岁及以上老人为864万人,2006年为1035万人,年均增长33%,同期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4%。2015年,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更是达到1558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58%。2012年末,全省共有百岁老人1625人,2013年为1794人,2014年则增加到1977人,2015年突破2000人,达到2227人,2012―2015年均增加926%,其中农村百岁老人又占全部百岁老人的70%以上。2014年全省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别为2131万人、4408万人,各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26%、466%。在广大农村,多数老人主要以种地获得收入,但随着年龄增长,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减退。浙江省一些较发达村的老年人能从村里获得一定补助,但大部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或自我养老,一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因子女无能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生活相当困难。

22 浙江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浙江省经济虽得到大幅提升,但短期内依然很难解决全省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

221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绝大多数农村以“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该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1)家庭养老负担增大,经济支持乏力。浙江省是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的地区之一,今后一段时期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期。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7%,农村老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但领取的养老金依然有限。[3]对独生子女们来讲,两个年轻人养四个或更多的老人逐渐成为一种极大的压力。且面对“养子”与“养老”,往往出现“重小轻老”的情况,对老年人经济支持不多或没有。

(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核心家庭比重增加。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工作生活,传统农村养老文化受到冲击,甚至出现“养儿不能防老”的现象。留守老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成为被嫌弃、冷落、忽视的对象。即使是农村子女,一般在成家后也会与父母分开,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自己小家,不能随时掌握父母的衣食住行及健康状况或给予老人因孤独、失落需要的精神慰藉。

222 现有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各地政府探索多种养老模式。上海等城市在社区养老模式探索中暴露了一些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问题。一是信息不畅带来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居委会作为中介聚集信息,但存在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一些单位、志愿者没有畅通渠道去参与社区养老。二是当前社区养老以政府推动为主,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受人力、资金等资源条件限制,落实中出现分配不均、管理落后、服务人员欠缺等情况。而在获利较低的现实情况下,一些企业也没有较高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三是虽然浙江经济发展很快,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仍较为落后,更注重固有的“养儿防老”,不愿接受社区养老模式。

3 浙江农村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社区养老方式进行研究,而农村社区养老又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

31 国内外相关养老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统不同,各国实行的农村社区养老保障有不同的模式。

311 日本模式

目前,日本的社区养老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政府资助民间组织型、民间志愿者协会型和企业组织型四种,体现“小规模多机能”的特点,社区养老院的床位一般在20~30张,可以提供包括24小时入住照顾、日托服务或居家上门等“多机能”服务,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和社区中养老,与社区互动。

312 英国模式

英国社区老年服务采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区照顾”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削减福利支出后愈加受到重视,成为英国社会养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主要以社区为依托,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辅助,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形成官办民助的管理格局,实现政府与社会、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后来美法等国纷纷效仿,社区照顾成为欧美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养老模式。

32 浙江农村“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2020年的目标定为“9643”,既96%的老年人居家养老;4%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保证不少于3%的老年人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补贴。目前,浙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覆盖全部城市社区,但农村仍有11%的地区没有覆盖。就农村社区养老,浙江省可以落实“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家庭分担”的农村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新模式,有效突破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的瓶颈。[4]在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利用村内闲置人力、物资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方式推动医疗、养老、文化等资源“一体化、集约化、全方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高效化,把老年人看病就医、日间照料、健身娱乐打包,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照料等问题。

国家制定“互联网+养老”行动后,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共享性等特点的互联网通过结合养老产业,对突破农村优质养老资源的时空限制,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浙江各地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农村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实现资源更优配置。浙江省应该利用自身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动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成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智能呼援中心,既能对农村留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行动进行简单掌控,使老年人得到及时救援;也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地分析和把握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社区与家庭、老人与子女、乡镇卫生院、专业机构之间线上线下的交互,减轻家庭照护者的压力,使得老人留在农村社区养老成为现实,实现老年人生命保障、社会参与、家人照料的全方位保障,提高农村社区养老的质量,实现农村居家老人晚年幸福健康与尊严的生活,还能达到节约政府、个人的人力物力,降低养老成本的效果。

4 推进“互联网+”农村社区养老发展的途径

当前,互联网养老项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老产业链条的融合。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少,还需政府、行业、社会、家庭各方共同努力,推进该产业的发展。

41 政府层面

411 加快立法与制度建设

现行的养老管理制度与运行规则往往不能有效指导新的养老模式,在“互联网+养老”发展的进程中,就要求政府部门作为引领者与推动者,破除阻碍新模式发展的不合理机制,根据实际颁布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互联网+养老”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运行环境。

412 加大财政等支持力度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养老还是新兴事物,企业在获利较低的情况下进入的意向低。因此,政府必须作为主导力量,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如政府对“互联网+养老”模式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预估,通过国家的前期投入为后续资金的进入奠定基础,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弱化企业追求利润带来的局限性与产业发展中的竞争性,实现数据的社会化价值;还应从财政补贴或税收方面完善融资机制,引进民间资本,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困境,提高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413 搞好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是“互联网+社区养老”的载体,因此应抓住当前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利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医疗系统或机构;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地方集体经济等,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为社区养老提供经济、制度上的支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城乡合作,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互补、合理分工。

42 企业或社会层面

421 整合资源与平台

养老虽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加入。当下,“互联网+养老”离不开专业化的信息与技术的支撑,企业需要协调上下游需求与资源分配,构建信息平台,促进不同养老模式的融通,满足多样性的养老需求,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养老服务供应链。

422 研发新设备,简化操作程序

企业需要加大技术设备的研发,简化智能设备的操作应用程度,方便老年人使用。当然,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应用程序进行周期性检查与更新,不仅为社会提供更优的产品与服务,也能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社会信誉度。

43 家庭与个体层面

431 夯实家庭养老基础,挖掘个体潜在资源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拓展与延伸,在构建中要挖掘家庭、老人自身的潜在资源。如通过制度设计鼓励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有空闲房产的老人无偿或低偿提供场所作为日间照料室;创造机会为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提供各种条件,发挥余热;还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带动村里的空闲劳动力,如充分调动没有外出务工的、熟悉本村老年人基本情况的妇女,对她们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人员。

432 推广互联网应用,增强老年人应用能力

“互网+”带来了新的智能养老方式,但农村老年人年龄结构偏高,受教育程度低,无法熟练掌握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使“互联网+养老”举步维艰。因此,农村老年人要走上“互联网+养老”的路上,不仅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引导,也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与观念的转变。

433 克服思想障碍,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意识

“银潮”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使各年龄段的村民认识到社区养老的观念与实质是互助共济,社区养老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遗弃与不孝,是新形势下对家庭或居家养老的补充。因此,作为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在改变自身养老观念时,根据本社区实际需求去开展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5 结 论

农村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突破农村养老资源短缺的限制,创新养老模式成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浙江省养老实际,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尚在探索之中的养老模式,能解决浙江省当前严重的“养老难”问题,结合其他养老保障模式有存在与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产业领域政府、企业与家庭“三赢”。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志文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第5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医疗网站 远程医疗 网络服务

人类跨入21世纪后,IT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具有了划时代性质的变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医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象征的载体,越来越显现出它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和职能,并且也同其他行业一样受到了这股网络浪潮的冲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前的单一的病人亲自去医院看病的模式已经被逐渐改变,代之的是以网上健康咨询、远程诊断等形式获取医疗信息。医疗网站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技术和知识工程的,面向社会的为其客户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的服务平台。

1 医疗网站的历史以及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医疗网站陆续开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过后,形形的医疗网站如同雨后春笋数不胜数。据粗略统计,在短短几年内,网上新出现了可以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网站数千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医疗网站除少数有能力进行远程会诊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简单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介绍产品信息及进行药品推销。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网络医疗市场虽然在改变人们传统医疗观念上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以后开拓网络医疗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阶段网络医疗市场整体比较混乱,优质网站为数不多,可信任度不高。

2 医疗网站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分析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环境简介。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研究较早的国家,最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战场伤病员急救。此后,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远程医疗,并逐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国外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医学服务;进行医学资料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目前一些西欧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IC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近年来发展迅速。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Ⅱ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

(2)技术模型简介。模型及流程说明见商业模型(见附图):

用户群:消费者可根据拥有的终端设备通过相应通信网络将自己的基础医疗数据以人工、自动方式按需要进行采集并传送给服务提供方。

虚拟服务提供方:在网络支持下以主动轮询方式检测具备终端条件的消费者,消费者以服务提供方的信息自行处理或按照提示到就近实体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服务方向用户群提供通用的电子病历。

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固定电话,计算机及配套的医疗数据检测产品如已商品化的电子温度计、血压计、计步器、心电仪等, 以及待开发的各种传感器,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迹象监视器、药物释放等应用器具。

服务方式:用户群可以基于移动终端sms、wap等方式由用户自己测试医学数据后人工或运用个人计算机输入到移动终端发送至服务提供方。

互联网络的应用业务平台sms:其为网络医疗示意模型的核心部分,sms的基本功能是依托互联网以实际或虚拟的方式完成用户群与虚拟服务提供方之间所有信息的传输、交换、数据资料的存储、管理、安全、保密等以及网络管理业务。简而言之,其技术核心在于依托不断演进的互联网络以及配套的终端产品,利用已商品化和不断开发面向个人的医用电子测量器具,满足用户群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需求。以医院为后台支持,用实际的和虚拟的方式组成“网上医疗”,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深层次医疗、保健服务。

2.2 市场需求分析

2.2.1 传统求医看病方式的弊端

从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来看,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二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是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即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

2.2.2 医疗网站的优势分析

在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对于具有受众面广、信息获取便捷的网络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网站可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以北京为例,北京拥有国内60%的一流医疗设备和70%左右顶尖的名医,按照北京1 3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些高度稀缺的医疗资源基本上配置在和服务于国内1%的人口。即使按国内3亿城市人口计算,国内仍然有95%的人很难享受到这些资源。而网络具有信息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若能将网络这个无形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话,可以预见的是,网络可跨越由于时间和地域造成的阻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得到享有稀缺的医疗资源的权力,从而能实现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目的。

(2)医疗网站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看病的成本。相信在大医院看过病的人,都对看病这个过程的艰辛深有体会。往往一次病看下来,除了承受病痛的折磨外,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利用网络医疗网站,可以想象一下,在网络上可以提前将病患的资料以及基本情况通过网络及时传输于医生,经过分析后,病患可再与医生提前进行门诊时间的预约。通过这样简单的过程,医生即可对病患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病患也省去了往返于医院之间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同时病患也可对门诊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前进行了解。通过网络往往几分钟便可解决的问题,却大大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实现了加强病患和医生之间沟通的目的。

(3)医疗网站可对医院以及医生起到宣传作用。以实现网站、医院、医生共赢的目的。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疗网站可设置“论坛”等性质的服务反馈板块,通过此板块病患即可将自己的看病心得以及对于医生服务的评价发表于网络上,通过查询其病患的留言以及对医生的满意程度即可对其看病的医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医生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将加强其服务的态度以及医术水平,以提高自身的名誉度。然而在医生提高自己的名誉度的时候,医院以及网站也到达了宣传自身的目的。

2.3 医疗网站的投资分析

就目前医疗网站的收益情况来看,多数医疗网站主要是以广告以及医药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中经营医药的网站利润十分可观,据赛迪顾问预测,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近3年内年增长速度约为300%,如果以医药市场份额为1 500亿计算,假设有25%的采购会在网上进行,平均交易费率在1.2%左右,就会形成5亿元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先期进入市场的公司将获得很高的收益。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海虹在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毛利润高达70%。

2000年在中国800亿人民币的IT软件产品中仅有1.5亿的产品是为医疗服务机构开发的,不到0.2%。即便加上数字化医疗设备产品市场,也仅为6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行业基本稳定甚至已经饱和的市场,年增长率为两位数的中国医疗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论及建议

网络医疗是市场的新宠,其技术环境已经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医疗网站主要是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推广,同时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的网站存在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共同弱点在于缺乏整合度较高的品牌化网站。

因此,在网络医疗网站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初期,为能在此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在于能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从而提高网站的竞争力,以达到树立网站的品牌效应的目标。同时,在品牌的推广时期也要注意产品推广的风险以及服务模式被模仿的风险,针对此类风险可加强营销策略的推广并及时地加强服务的升级换代,以达到强化顾客的忠诚度、降低风险、巩固其市场地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庐生,唐惠明.从信息技术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

2 朱士俊.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信息界,2006(2)

第6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1设备维保存在的问题

本院设备报修主要为电话报修,设备科设专用座机由专人接听全院报修电话,并记录报修信息,接电话的人员再协调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存在以下情况:(1)临床人员对于设备的编号、型号描述不清,故障现象存在遗漏;(2)设备科电话长时间未接通的情况,持续占用报修人时间;(3)设备维修人员遗漏报修内容,影响维修工作处理;(4)无法跟踪具体设备历史维修信息;(5)维保情况无反馈;(6)无法实时掌握医院设备可用和维保状况,对维保工作及时调整;(7)纸质文档记录,统计分析等事务性工作繁重,易出错。

2微信平台设备管理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设备管理系统。

2.1系统开发环境

该系统的开发环境见图1。

2.2系统特点

基于手机微信移动端的跨区域、多角色实时设备管理:手机微信终端便携、实时在线,基于微信服务号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定向推送到位、设备科与多个设备使用部门跨区域、多角色在线协作。基于二维码索引的设备身份电子档案、实时数据记录:每台设备具有唯一的电子档案,微信扫一扫即可查询设备状态、历史维修记录,实时修改、更新设备电子档案数据记录,避免数据遗失漏报,真正做到账实一致,实现“设备身边管设备”。

2.3微信报修流程

(1)打开微信,点击“+”,点击“扫一扫”,扫描机身二维码。(2)按照报修界面,录入“故障信息”,例如可以录音、拍照、填写密码,联系人和联系电话。(3)确认无误,点击“提交报修”,报修信息会以“微信信息”的形式推送给当前故障设备的维修工程师。

3系统界面

手机终端显示的界面见图2,系统在Web平台显示的界面见图3和图4。4优点与不足(1)通过应用微信平台报修系统的搭建,可以使医疗设备的管理信息化,从过去简单维修管理上升到维修管理质量体系的层次。(2)实现设备维修档案的无纸化存档。巡检、维修、质控等流程均可通过手机实时进行云端数字化存档。(3)院外维修管理:通过厂家工程师对设备二维码扫描、拍照留存工单和备件单,解决了众多设备维修存档混乱局面,并且可以对历次维修错误代码、更换备件加以数据分析,有效避免前次未解决的二次维修,节省开支。(4)借助平台可完成对厂家及第三方售后维修的评价。维修及时性,能力,更换配件数量、价格,服务满意度等各方面都有可评价的依据。(5)通过设备保修管理,解决了传统电话保修无记录、无人应答、保修信息不全、无法全局监管调配等难题。为设备及时恢复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支出。(6)通过对设备档案的数字化存档,加强工程师责任心。在手机端对巡检、维修、质控等工作实时开展,避免了漏签、漏查等漏洞产生,加强痕迹管理,质量管理。(7)对应于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8号总局令《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通过维修设备平台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配合上级各类医疗器械检查提供清晰、翔实的痕迹资料及数据,从而有效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8)维修知识、技能资源共享,有利于工程师维修能力培养,增加工作责任心,加快个人成长期;有利于培养整个维修团队获得标准化工作方式;增强团队互动、协作、交流、沟通。但仍有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如何界定与保护信息共享中的信息知识产权;与院内网络交互中的信息安全等。

5结论

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用好成了关键。本研究介绍了医疗设备报修与移动互联网关联起来的设备管理系统。首先,其对设备服务的标准设立了概念,明确了设备的管理状态,使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换配件等情况更加清晰;其次,其对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有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出现设备处理不及时或者没有处理等问题,相关领导可通过查看遗留数据,找到相关责任人;再次,使工程师在日常维修过程中更加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步骤;最后,对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切实可行的补充。

作者:卢德玮 刘立芳 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医疗健康大数据与精准医学[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C].2015.

[2]周丹,在线医学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C].2015.

[3]GeistP,HardestyMJ.Negotiatingthecrisis:DRGsandthetransformationofhospitals[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11.

[4]ElkinPL,LiebowM,BauerBA,etal.Theintroductionofadiagnosticdecisionsupportsystem(DXplainTM)intotheworkflowofateachinghospitalservicecandecreasethecostofservicefordiagnosticallychallengingDiagnosticRelatedGroups(DRGs)[J].IntJMedInform,2010,79(11):772-777.

[5]王芳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建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42.

第7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new era.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come not only the industry focus concerning various businesses but also the social hot spot. However, it deserves our attention that some problems do appe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such as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but ignorance of the practical u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article trie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with fuzzy mathematical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rientation of regional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关键词: 物联网产业;综合评价;产业定位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ndustry 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75-02

0 引言

物联网产业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帮助我们事先社会生产生活中信息感知能力、信息互通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物联网不仅成为牵动多个行业的产业焦点,更成为民众普遍接触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物联网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各方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物联网概念而轻视其实际应用。

因此,对物联网产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评价对象的确定

要做好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首先必须确定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物联网产业而言,其核心内容就在于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文献和专利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18项物联网关键技术,如表1所示。

除了评价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对象(地区)也是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重要步骤。自从物联网产业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目录后,我国各地相继颁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珠三角地区普遍处于物联网产业规划与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之下。因此,本文以处于珠三角地区的S市为例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在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2 物联网产业综合评价

由于物联网产业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缺乏专门的物联网统计数据。为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即模糊综合决策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竞争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环境作为评价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 确定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②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备选方案个数,建立递阶层次结构。③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对同一上层指标下的各下层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两两比较矩阵。

2.3 综合评价 在上述权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模糊综合决策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S市在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发展极其不平衡。其中射频识别技术、色度传感、三维定位三项技术较高,而低功耗无线网络、角度传感器、碳粉浓度传感等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规划S市物联网产业时,应从这些关键技术中寻找思路。

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射频识别系统等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因此,S市在发展物联网产业时,应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水平,着重培育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应用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具有较大需求的领域。

3 结论

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物联网产业评价模型,设计了物联网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S市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樊梨.我国物联网产业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26-27.

[2]黄卫东,岳中刚.物联网核心技术演进及其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47-53.

[3]罗瑞华,尹磊.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0(18):60-61.

[4]唐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第8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平台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大数据挖掘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 SAP倡导构建实时云 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的移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Web数据挖掘在云计算平台的实际运用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 Web数据挖掘在云计算平台的实现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农业平台 试论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应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与应用研究 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应用研究 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式的构建方式 云计算时代的出国留学大数据构建策略 大数据和云计算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平台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平台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探讨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协同云计算下的差异区域数据挖掘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分布式思维的云计算数据挖掘平台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康莉.“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技术,2012(8):283284.

[6]李卫,李济汉,张云勇,等.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互联网天地, 2013(3):715.

[7]曲悦.浅谈云计算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价值及问题[J].价值工程,2012(9):203204.

[8]马锡坤,于京杰.医院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4(27):215217.

[9]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信息化参考,2013(2):16.

[10]赵金明.大数据时代的高清视频监控存储[J].中国铁路,2013(4):8182.

第9篇: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智慧时代 创新发展 老龄消费

一、引言

21世纪,老龄产业被称为了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的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从消费角度讲,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所占的比重,老龄的人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重大的。老龄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老龄人群、商业领域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益的。因此改变对以前老龄产业的旧认知观念,突破传统的思想,结合智慧时代的理念,积极探索发现出新的适合于老龄群体生活发展的习惯,消费惯,从而推动老龄消费产业创新蓬勃的发展。

二、老龄消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增加,老龄人口的消费规模逐年不断地上升。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0000亿元,但是为老龄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确只有3000亿元,老龄产业只占老龄人消费总量的30%。老龄消费市场成为我国老龄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老龄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目前老龄人的生活质量。但目前我国的老龄消费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老龄消费市场仍然是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则作为影响老龄人消费的主要因素。中国的老龄人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和医疗消费总量占了老龄人消费总量的很大比例,而老龄人在食品和医疗消费的支出比重高说明了老龄人消费需求大多体现在对身体健康的注意,另一方面则说明老龄人比较在意实际的生活,而对如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关注的较少。面对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在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老龄消费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老龄消费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尽管发展老龄产业的市场环境宽松,但有一些决策的部门对老龄消费的认识和如何发展当代的老龄消费业缺乏新的认识,大多数企业对老龄消费业发展的规律性缺乏客观和准确的把握。在实际地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误解了目前对于老龄消费的现实意义,甚至是盲目跟风。商家对目前老龄人的商业化需求特点还是比较陌生,且把握的不准。在传统的观念上,多数人普遍会认为老龄人只能是要求老有所养及安度晚年,对于老龄消费市场、消费产业,则少有深入的研究。

2.老龄消费市场整体的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的大部分老龄人的购买力的水平不高,与经济因素有关,老龄人口的收入并不是家庭收入中的主流。同时,在消费意识、消费习惯等方面,老龄人的消费也是非常保守,少消费、省吃俭用似乎已经成为了老龄人的代名词,因此老龄人传统的消费观念限制了当今老龄消费业的发展。

3.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严重不足。大多数的企业仍然缺少对老龄消费规律性的正确认知,没有把握好老龄人的市场需求,因为企业没有进行深度的研究开发,所以也不能占有其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整个老龄产业还没有在国民经济中形成具体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而真正参与到老龄消费业的企业家更是很少,没有形成对其发展的企业家群体。

4.未建立出健全完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在智慧时代,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及时准确地信息才能提供给顾客更好的服务,而目前还没有建立出完善和统一的老龄消费业的资料库及相关的信息化平台,这样企业和消费者对于产品、政策、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就会不及时。

5.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老龄消费业的涉及面很广,在管理方面,实行垂直管理,部门分管,资金分流及目标分割,因此交叉环节的相互协调与沟通不当,很多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上存在薄弱的环节,造成效率较低,进而影响了其发展的进程。

6.政府对相关的扶持政策不得力。对于老龄消费业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竞争领域,它不仅有市场的成分,还有社会事业的成分。因此应对老龄消费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产业相关政策的鼓励与引导。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保护老龄人权益的《老年法》,但仍对发展老龄消费业,缺乏具体的、配套的及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因此老龄消费业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在老龄人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或引导老龄人的消费并扩大老龄消费需求等方面。尽管我国是一直重视老龄人口的国家,但目前为止无论是在宏观上的产业政策,还是在微观的具体支持与措施上,都不够得力,没有出台并完善落实实际的政策。

因此,无论是从政策方面,管理方面,还是从市场的有效供需求情况等各方面的问题来说,都充分表明了使其创新蓬勃发展的艰巨性。但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同样清楚地认识到了这里面所蕴藏的巨大机会。

三、智慧时代老龄消费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发展

智慧时代,“互联网+”为老龄消费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如果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老龄消费业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老龄消费业发展的新形态。将会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及组织的变革,进而提高了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二)转变传统消费观念

对于老龄群体,一般大多数都是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很少买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有了钱就会存起来,不提倡炫耀性消费。勤俭节约固然好,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龄消费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是有必要的,要潜移默化地促进老龄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拉动内需,为老龄消费业发展提供动力。

(三)加强开发适合不同老龄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开发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老龄人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服务上,例如发展养老地产。基于当前房地产发展势头,结合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地即养老型社区。老龄人不仅对衣食住行有着更高要求,对健康、环境等亦有要求,尤其精神层面要求更高,而现今的养老地都是普通的小区,养老设施等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真正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新型养老社区,积极发展养老地,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医疗保健室、文化活动站、养生堂、小花园等设施,保障室内阳光充足、自然通风,构建适宜于老年人养老的生态环境。而老龄产品不能让其成为老旧差的代名词,要追求品质、性能和价格的有机统一。

(四)建立信息化平台

可以建立完整的、开放的、统一的老龄消费业资料库,为企业和消费者提品、政策、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及时服务,完善老龄消费业的市场体系。设立出老龄消费业的产品展销平台和信息平台,扩大老龄消费业的市场空间和增加消费的人群。在平台上可以介绍并推广科技相关信息,推动老龄的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创新。

(五)行产学研合作

可以与各大科研机构或者是各大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例如可以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研发实验室,以此来对关键的技术进行攻关,也可以与各大院校实行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与各大院校合作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或高水平技术的带头人。

(六)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发挥政府职能,可以制定出发展老龄消费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增加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信贷支持等。也可以提倡老龄人去参加一些活动,修建老龄人活动社区,组织专业广场舞比赛,培养老龄人对其的热爱和兴趣,从而可以进一步刺激消费,促进相关类型的消费产业发展。

四、总结

目前我国的老龄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并不系统和规范,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发展老龄消费业则需要紧紧抓住老龄人口其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清楚地认识到老龄人群体特征,准确把握老龄人群需求的特点,围绕着老龄人的衣食住行医等需求特点去计划消费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创新的发展,为了促进在智慧时代老龄消费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不仅需要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自发的方式从事其产业的开发,还需要为老龄消费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和政治的环境,需要有完善的配套的政策支持。首先要改变传统思想,克服体制或制度上的障碍;其次,需要政府提出有关的产业政策支持;最后,需要政府运用政策把社会的资源导入到老龄消费业中,结合智慧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让老龄消费产业实现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奕.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前瞻[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46-48.

[2]陈友华.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11:44-49.

[3]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支持体系[J].城市观察,2013,04:5-13.

[4]陈鹏飞,林文.中国老龄产业研究综述与展望[J].老龄科学研究,2014,0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