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技术专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现代密码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55-02
1 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一直占据支配地位。教师的作用无非是向学生满堂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教育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能力。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为了解决问题不断探索,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地培养和训练。研究性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的自主性;②教与学的情感互动性;③开放式学习与创新意识训练的并存性。
2 《现代密码学》课程的特点
《现代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一般包含密码学基础、古典密码体制、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学、哈希函数与消息认证、数字签名、密码协议以及密钥管理等。随着各种网络应用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密码学作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等[2]。现代密码学是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它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数学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尤其与数论、近世代数密不可分,所以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现代密码学》课程的特点还体现在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如数字签名、密码协议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能更深入探索密码学的精妙思想[3-4]。
3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思辨与研究性活动,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下面介绍《现代密码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3.1 教学安排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专题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针对课程特色,充分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教学内容适当地规划为一系列的教学单元,并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确定相关的学习专题。但密码学基础一章的内容包括数论、近世代数等高深的数学知识点,应主要由教师讲解。其它章节的内容趣味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题讨论。
3.2 专题来源
组织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选题恰当。学生的学识尚浅,往往对选题无所适从,应主要由教师确定讨论专题。选择专题时应依据以下原则:突出密码技术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注重密码学的应用性;体现密码学的趣味性。如讲授完密码协议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分别设计专题“身份的零知识证明”和“公平掷币协议”等。
3.3 收集资料
以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实施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围绕某一专题,所有学生都参与相关的资料收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完成专题报告的撰写。
3.4 专题讨论
完成专题报告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用PowerPoint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内容。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自由提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个过程,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淡化了教师对知识的一味传授,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现代密码学》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教学设计应有所创新,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5(40):380-382.
[2] 杨义先,郑世慧,罗群. 现代密码学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计算机教育,2010(15):73-75.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公立医院更好地承担公共医疗服务职能,对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为在改革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管理,前不久,包头市举办了首届“院长讲坛”,全市25名院长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采取院长经验交流发言、现场互动提问和专家点评及专题报告的形式,使得现场议题明确,气氛活泼。
包钢医院院长武宇赤在发言时谈到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他谈到,医院的社区工作,就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就医条件为宗旨;以强化院内、院外联合,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实现专科与全科的共赢为目标。
几年来,医院不断加强社区工作的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院内专家下社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医院还为社区配备了专用服务车辆,方便社区患者到院本部进行检查和住院治疗。同时,医院加大了社区医护人员到院本部进修和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促进了院内科室与社区的双向转诊工作,实现了院内科室与社区进行的横向联合。
2010年9月,卫生部陈竺部长以及16个司局负责人到友谊18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察时,对企业医院延伸办社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医院的居民建档、慢病管理、双向转诊等社区工作。包头市卫生局局长张健则用“感动”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张健说,企业医院承担着一大部分政府的责任,不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他们都付出了很多,令人感动。
包头市中心医院院长刘国荣在讲到医院的硬件软件建设即一流的综合大楼、一流的设施设备和先进的人才与技术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外,每年为困难群众免费体检和减免医疗费用就达400~500万元,还托管了固阳县医院多年。在谈到医院的管理模式时,刘国荣又诠释了用“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专注心、感恩心、宽容心、公正心、平常心”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感受。他说,用事业心去工作,就是把心放在事业上,把事业放在心上;用进取心去工作,就是将进取心根植于内心;用专注心去工作,就是持之以恒,专注用心;用责任心去工作,就是只有对工作负责,才能进入用心的状态;用感恩心去工作,就是用感恩的心取代抱怨之声,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常做有益之事,才能成就事业;用宽容心去工作,就是对人要宽大仁爱;用公正心去工作,就是对自己要严格自律,对别人要公平公正;用平常心去工作,就是用平常心看待职位和薪水,平常不等于平庸。
此外,包头市肿瘤医院、包医一附院、包头市第四医院等医院的院长也提出了包头医改的新见解。
包头市卫生局局长张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院长讲坛”这个平台上,各家医院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以及取长补短。对医院今后的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张健对该市各院长提出了新要求,以此次“院长讲坛”为契机,一是要求各院院长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改革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二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三是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灵活运用创新理论,不断顺应新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对卫生资源布局重新“洗牌”
自今年起,内蒙古将彻底打破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建立适应地域特点的区域性医疗服务网络。并且该计划已被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在自治区层面,重点建设4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及临床医学中心。联合高等医学院校,在盟市建设4个自治区级区域性专科医疗中心和5个区域性临床医学中心。在每个盟市选择1~2所三级医院建立盟市区域医疗中心。鼓励盟市根据地区疾病谱变化、学科发展和技术力量建立区域性的专科医疗中心等。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十二五末,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15%,在总服务人次中占30%。(生焰明)
内蒙古医院进行电子护理病历规范操作培训
日前,内蒙古医院护理部与信息中心联合举办了“电子护理病历规范操作”专题培训,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近3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的电子护理病历内容包括:体温单、危重护理记录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入院病人评估单、出入量记录单等。
内蒙古医院各病区的护士站还将陆续启用电子护理病历系统,此前电子病历系统在该院医生站已全面启用。电子病历不仅能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能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护理电子病历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了减少差错、记录清晰等特点,该系统的启用简化程序,方便病人,从而 使护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更多的病人。(赵爱武)
包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包头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继续保持在25元。所有增加项目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执行。通过统一编制包头市苏木乡镇卫生院居民信息和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薄等8种登记簿,培训全市乡镇卫生院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了服务水平,预拨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4460万元。截止5月底,全市累计规范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765134人,规范化建档率为67%。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153580人,管理高血压患者93818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35807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461人。(包卫)
包钢医院将建立乳腺中心
日前,包头市乳腺癌诊治学术研讨会在包钢医院召开。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徐光炜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包钢医院将建立乳腺中心并成为乳腺癌防治网络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8-02
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在近二年来逐步落实以6个科室为试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科室14个,非临床科室3个,开放床位600张。护士248名,其中男性3名,女性245名,年龄20-54岁;学历:中专 69名,大专 164 名,本科15名;试点科室为:心内科、呼吸消化科、儿科、妇产科、泌尿科、神经外科。内科和外科病区开放床位60张,床位使用率90-105%,妇产科开放床位45张,床位使用率85-100%,儿科床位开放50张,床位使用率90-100%,床护比1:0.4-0.42。
2 方 法
2.1 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完善支持保障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动员,召开中层干部会和全员护士大会,并下发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具体实施方案;护理部组织培训,科室再组织强化学习领会,转变服务理念;护理部派送试点科室护士长、骨干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举办的优质护理专题讲座学习;科室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计划,确定责任人和计划落实时间表,护士长签定责任书;护理部制定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少文字书写,把常用项目和医学术语描述只打“√”,取消一般护理记录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围绕病人服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逐步完善后勤保障,增加后勤工人,改善病人住院环境,配备病房设施和基础护理用具,成立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确保临床工作。
2.2 合理配置人力,动态调整护士 床位与护士配置:按照1:0.4-0.42配置“示范病房”护士,同时护理部根据示范病区护理工作量及人力情况,及时调配护士支援,确保护士为病人实施优质安全护理。
2.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内涵质量,我院不断强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一是邀请上级专家来院讲学;二是护理部选派护士长、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优质服务科室参观、进修学习,以及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专题报告学习和各类讲座培训20人,并要求回院交心得体会和在全院进行讲课交流;三是护理部组织院内讲座每年20多次,全院疑难危重病人护理查房5-7次;四是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3-4次;五是护理部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科室再进行强化培训,试用期满经护理部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科室综合考核合格,再签订聘用合同;六是护理部对近3年新进人员分批轮转科室培训,达到一岗多能的专业护士;七是组织全员护理技能训练,参加全县卫生系统技能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市比赛,获得个人二等和集体三等奖。荣造了学习氛围,促进了护士不断学习。
2.4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职责,建立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4.1 护理部根据相关法规以及四川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原有护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进行全面修定,并结合卫生部颁发的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和优质护理基础服务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级护理制度、服务项目和标准,上报我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审批后下发文件,科室组织学习,在病区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和标准,建立护理岗位说明书,引导护士遵循制度和岗位说明书认真落实护理工作。
2.4.2 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①改革护士工作排班:加强中班、夜班护士人力,保证重点时段的工作质量,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采取两种排班模式:一是弹性排班,二是APN排班。病区护士长负责全面排班,护士长、办公护士、总务护士不具体分管病人,其余护士都分管病人。总务护士负责病区物质、药品、外务事项等保障工作;办公护士负责处理医嘱、入出院处理、护理服务项目电脑记费、催欠费等;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人的一切治疗、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等。②实施护士责任制,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按职称上岗、责任到人,一名责任护士分管8个病人,高职称、高年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危重或相对较重的病人,低职称、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相对较轻且护理难度较低的病人,具体负责落实病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③围绕病人需求修改工作流程,实行基础护理定岗、定人、定时、定内容,班班交接,责任护士签名,以切实落实基础护理。④实施个性化护理,我们引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时关心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环境等整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2.5 加强督导与质控,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严格管理,持续改进。护理部不定时深入科室督查和指导,每月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对试点科室进行检查评比,进行医院工作通报,并与每月绩效挂钩,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科室,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追踪效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持续修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2.6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2.6.1 我院办公会每年结合绩效情况对绩效分配方案和考核标准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更科学,医院对试点科室按科凭绩效补助,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根据每季度对科室工作质量考评,总分低于90分,降绩效3%,95分以上,每增加一点提高5%计算科室绩效,科室再进行二级分配,按护理人员的岗位、职称、工龄、工作态度、能力和质量进行综合考评,作为绩效分配依据,无论在编或招聘都实行同岗同酬、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以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努力工作,争创优质服务。
2.6.2 培养提升护理人才,对理论业务知识扎实,护理技能过硬,工作积极敬业,勤奋上进、病人和同事都满意的护士,在各类评优、晋升作为优先,并逐步培养为专业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从而更好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水平,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
2.6.3 丰富医院文化。我院邀请各类专家来院讲学与训练,如:礼仪与人际交流、团队精神与医院文化、法制教育、舞蹈排练与体育训练等。建立健身房、舞蹈房、各类球场、琪牌活动室。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如:各种文艺表演、各类体育比赛、礼仪队。我院重视护士,关心护士,鼓励护士,如:每年护士节发放过节费、每年评选优秀护士30名、最佳护士5名、院先进20多名、县市优秀护士6名等。医院还奖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护士工作生活丰富多彩,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
2.6.4 为稳定护士队伍,避免护士向外流动,我院高度重视对招聘护士同样享受晋升、各类休假及各种福利待遇,每年向主管人事部门争取考编护士10-15名,为护士提供考编的机会,并对招聘护士不能无故解聘,解除了护士后顾之忧,使护士爱院无一例护士辞职。
3 结 果
3.1 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见表1。
3.2 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见表2。
3.3 护士的专业素质有明显提高 见表3。
4 讨 论
4.1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关键 由于实施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治疗、康复指导等,始终围绕在病人床旁,对病人关心、交流、观察病情、健康教育以及落实相应的治疗护理。那么,使护士更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的身心状况和需求,明确病人的护理问题,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亲自给予落实,达到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促进了护患和谐,病人对护士和服务感到满意。其结果显示,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从表2、表3结果显示,我院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使护士考核合格率达98.94%,护理质量检查明显提高达99.35%。由于实施护士责任到人,责任护士需单独完成对病人的观察、评估身心状况、制定护理措施、落实治疗护理、交流和健康指导等工作,需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安全、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那么,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胜任和完成责任护士的工作[2]。否则,不能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更不能在病人危急时刻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更谈不上提供优质服务[3]。由此不断强化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优质服务内涵质量。
4.3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动力 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之一[4]。我院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与分配机制,加大了对试点科室绩效的倾斜政策,鼓励科室的二级分配,充分体现透明和公平公正;我院还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福利待遇,给予护士展示能力和争优创先的平台,使护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他们以我院宗旨“厚德精医,仁爱诚信”为服务准则,随时以“院衰我耻,院强我荣”警示自己的行为,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由实施前95.97%上升到实施后9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促进了医院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整体素质,增强护士执业依从性,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从而达到社会满意、病人满意、护士满意。
参考文献
[1]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黄惠根,陈凌,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1.
一、以一个“整体观念”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二、以二个切入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深入研究培育怎样的人,才是合格的人。将促进学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作为育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切入点和最终目的。积极倡导“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以服务师生、娱乐健身、提升素质为宗旨,以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为原则,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校园文化模式。坚持把理想、信念、刻苦、勤奋、志向、文明、守法等作为文化育人的中心。优秀生、普通生和落后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应一视同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健康、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其自信、自立、自强之信念,培养其才能和情操。
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模仿,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蓝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坐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个切入点是:“行为习惯、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各类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之精神,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构筑其健康的人格,并通过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学生追求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踏实学习,认真实践、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之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成长成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待其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之变革。
三、以三育人营造整体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为培育学生而建立并存在的,如何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一任务的核心与实质就是要积极培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氛围。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院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其中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院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院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通过全体学管人员,全体教师、全体职工实施专业学习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制度管理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行为引导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规范并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知荣辱、懂生活、能包容、会适应。还可通过欣赏教育,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凝聚学生,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做到慎独,达到文化教育的自觉性。让校园内处处育人、步步育人、环环育人。徜徉校园,晨读琅琅,间间自修,书香飘逸。
1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背景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是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同时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应将未来的教育重点放在二级学科设置、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1.老龄化社会和养老方式的改变需要大量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为契机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推动医院全面发展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为契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了我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回顾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工作重心·创建满意医院
今年年初,省卫生厅提出了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活动,我院以此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心,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以百倍的努力,交一份千分的答卷。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医院大门口醒目位置制作了“实践三个代表、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巨幅宣传栏,把创建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创建办还定期编印督查简报,同时还利用院讯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创建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习动员后,各科室纷纷递交了决心书,坚定地表达了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做诚信医生、树立医务人员新形象的决心,护理部向全院护士发出了“塑造护士形象、打造护士形象品牌”的倡议书,院团委组织青年团员举办了“优化服务环境、打造诚信医院、争创满意医院”的演讲比赛。
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取得了“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明显改善、医德医风明显好转、医疗费用明显控制”的效果,达到了群众满意、医院发展的双赢目标。1月-1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住院病人增加了16.18%,门诊病人增加了4%,固定资产增加了1108万元。
二、服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我院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扎实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渗透到医疗服务及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1、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优质服务是赢得市场、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为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我院开展了“十比十看”以及“3多、4好、28个一”的活动。
2、导医小姐、爱心志愿者为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今年我院选派了20多位各方面条件较好的青年护士到锦绣山庄进行接待礼仪、服务礼仪专业培训,然后再上岗做导医工作,青年志愿者轮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积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就诊中的困难,热情周到的服务让病友感受到了关心与体贴。
3、完善了院长代表接待日制度。在门诊部一楼大厅设立了院长代表接待处,听取社会各界群众、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意见、建议,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现场处理紧急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
4、病房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投资30多万元,添置了200多台彩电,住院病人均可收看有线电视。
三、技术水平·突出打造品牌
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病人、家属、社会评价医院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始终把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技术品牌作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一个重点来抓。
1、进一步落实了五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制度规范,定期督查,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3、特色专科,打造技术品牌。随着移动式心血管介入C臂系统、关节镜、超声刀等一批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应用,心内科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快速心率失常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新技术,微创外科利用腹腔镜、超声刀,在认真总结既往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妇产科领域等技术的基础上,已成功运用到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大肠肿瘤的切除、肝脓肿的引流、胃穿孔修补、肾囊肿去顶术等方面,这些技术已经形成了品牌,产生了特色效应。
四、文化建设·展示医院特色
文化建设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运用信念、道德等无形力量,倡导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树立医院的最佳形象。我院的文化建设体现了医院特色。
1、进一步塑造医院新形象。我院提出了“正规诊疗、优质服务、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新形象,以此规范我们的言行,振奋我们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体现白衣天使的崇高风貌。
2、设计制作了院旗、院徽。步入医院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风飘扬的国旗、红十字会旗、院旗。10月1日,我院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院旗、院徽的主体图案为一颗红心中嵌入两个“人”字,其含义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奉献一片爱心。
3、语言标识充满文明、温馨、亲情,提升了医院的文化品位。如电梯内楼层分布图下方有“以我热心关心细心换你舒心放心安心”、“生命至上、质量为本、关爱健康、呵护生命”,医务人员专梯内楼层分布图下方有“比海洋、比天空更为宽广的是奉献之心”,方便病人措施宣传版下有“珍惜每一次服务机会,播撒每一份真情”,这些语言标示充分体现了医院的文化建设特色。
五、筹办农运·弘扬宜春精神
1、路段管理成效显著。严格按照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路段巡查不留死角,教育劝导不厌其烦,严管重罚不留情面,敢于碰硬。教育劝导3900人次,处罚违章280余人次,纠章(人力三轮车、板车进街)900余人次,纠正摩托车、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600余人次,清除牛皮癣、小广告6200多块,拆除临街凸出招牌96处、雨蓬62余块、晒衣架85个,防盗网改造34处,督促拆除临街空调外机67处,4家有亮化任务的单位按时全部完工。所管辖责任路段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圆满完成了路段的各项管理任务,得到了书记、杨宪萍市长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先后3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责任路段管理先进单位,3次评为片区考核优胜单位,6次评为周红旗路段单位,潘学武同志2次被评为先进路段长。
六、医疗费用·充分关爱弱势
群众利益无小事,医疗费用偏高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要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病人的医疗费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特别注意关爱弱势群体,对其医疗费用给予适当减免。
1、为病人减轻负担。取消了一、二、三级护理费,降低普通病房床位费。控制各科室药品比例,超过比例的要扣绩效工资,坚持使用价廉有效的药品,科学合理诊治,减轻病人负担。
2、关爱弱势群体。对特困人群、低保人群、70岁以上老年人、在乡复员军人的自费患者,医疗费实行“三免四减半”。三免:门诊患者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注射手续费、换药手续费;四减半:住院患者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各减免50%。今年以来已为39名患者减免医疗费31238.4万元。
七、卫生行风·重在纠建并举
行风建设是医院科学发展的永恒课题,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群众评价医院满意度的一把尺、一杆秤。今年行风建设体现了纠建并举的特点,将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与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相结合。
1、强化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教育是增强自警自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今年我院开了5次会,上了3堂课,来强化医德医风教育。5次会即:院领导会、中心学习组会、中层干部会、副高以上专家座谈会、全院职工会,学习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在医务活动中收受“红包”或“回扣”行为的处理规定的通知》,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聚焦医德医风》的录像;3堂课即:一是邀请了市检察院领导为医务人员讲授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课,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收受红包回扣可能触犯的法律条文,从而教育广大医务人员要廉洁行医;二是邀请市纪委领导作医德医风教育专题报告;三是潘学武院长结合工作实际,为中层干部、党员上了一堂《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做廉政勤政的模范》党课,教育大家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廉洁行医的模范。
2、扎实开展卫生行风专项治理月活动。为进一步强化行业作风建设,切实纠正医疗服务的不正之风,我院将12月作为卫生行风专项治理月,分4个片召开了全院职工动员大会,对照行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在宜春电视台、宜春日报公开我院的服务承诺:六必须、六做到、六不准。
3、聘请了行风监督员。为及时收集社会对我院行业作风的意见,我院聘请了12名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社会监督员,反馈的意见对我院强化行业作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每月进行一次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以及召开病区工休会,听取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改进医院的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4、对药品回扣进行了自查自纠。为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今年3月至5月,我院以科室为单位,对药品回扣进行了自查自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查后药品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
八、深化改革·激活管理机制
管理出效益,在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才有可能比竞争对手高出一筹,占有一席之地。深化改革是激活管理的有效机制。今年我院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分配、后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激活了选人用人机制。认真总结了前几年人事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第一,减员增效。对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的工人,及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聘用干部实行院内退休,4月份有17人院内退休。第二,竞争上岗。对新增或空缺的岗位,采取竞争上岗,有40位同志报名参加竞聘,其中5位同志通过竞争上岗到达新的工作岗位。
2、完善了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德、能、勤、绩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量、药品比例等挂钩。每季度进行一次院长综合工作管理考核,药品比例超标的科室要扣绩效工资。
[关键词] 建设思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7-04
国家三部委2010年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建设项目,焦作卫生医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被三部委批准为第一批建设学校。在建设中,我校认真研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 理清思路,紧紧把握好建设方向
在国家中职示范校申报和《任务书》、《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文件,聘请教育部相关专家到校指导,组织参与人员研读示范校重点建设任务,理清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思路,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1 理清建设思路,瞄准建设方向
学习重点建设任务,坚持改革引领,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把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放在内涵建设上,重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增强职业学校办学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归纳起来为“一二三四五”的建设思路:①围绕一个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②强化二个建设:学校内涵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③完成三个转变:学校培养向校企合作培养转变、一般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变、普通专业向精品专业转变;④实现四个突破:办学理念突破、办学模式突破、办学条件突破、办学水平突破;⑤改革五个体系:课程建设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实训条件建设体系、教学管理建设体系。
1.2 加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
为保障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学校一是从思想上提供保障。组织学习领会国家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并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邓泽民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二是从组织上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卫生局领导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经费保障与质量监控小组和四个专业、一个特色项目建设项目小组。三是从管理上提供保障。将建设项目分解为三级,共设一级项目5个、二级项目18个、三级项目92个,实行项目化、责任制管理,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由一名校领导负责,任务、责任、人员逐级落实,确保按时、按责、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从经费上提供保障。按照“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原则,学校制订了《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计划、合理、规范、足量、安全使用好建设资金,为示范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 校企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护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行业企业结合,创建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联合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确定培养目标
4个专业分别与焦作市护理学会、中医学会、美容协会、医学会四个行业学会及相关企业结合,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走出去”开展人才培养标准的调查研究,确定专业所服务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和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请进来”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对职业岗位分析论证,确定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相关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
通过调研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专业技能标准等),指导课程设置。
2.2 初步建立“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经过一年的专业建设,初步建立了按照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的能力要求,实施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专业课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2]。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
①护理专业为“四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期教学目标制、生活护理见习制、专业护理方向制、专业课程企业制。②中药制药专业为基于工作过程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开发课程,做到教学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怀药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③美容美体专业为“校企合作、学训一体、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人才培养模式:美容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和美容技能操作训练;假期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见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带薪顶岗实习。④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为“校企一体、三个统一、三段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统一、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教师与岗位工作者的统一;第一阶段学习基础课、专业课,期间穿插医院见习课,第二阶段学习岗位工作任务课,第三阶段在实习医院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实习。
3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满足职业能力,教学组织序化注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境设计注重贴近工作环境,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1 编写突出职业岗位项目化的校本教材
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入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4个专业制订了1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组织编写基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紧扣岗位生产与企业管理规范,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技术内容,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教材。一年来4个重点专业共组织编写7门专业课教材,已完成4门专业课教材初稿。组织编写了2门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制订了2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3.2 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根据岗位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立项教学研究课题28项,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3.3 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课教学凸显实践性,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练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练。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方面综合进行,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进而达到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是:护理专业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与临床见习结合,中药制药专业将中药性状鉴别和炮制与药厂见习相结合,美容美体专业将美容技术操作与美容中心操作实践相结合,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将雕牙与附属医院口腔科镶复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实训的基础上,各专业举办各类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专业举办了护理礼仪大赛和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大赛,中药制药专业举办了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炮制技能大赛,美容美体专业举办了形象设计大赛和美容技能、化妆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举办了雕牙技能大赛。技能操作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4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2]
学校以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为保障,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教材及课件开发。按照生产性要求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聘请医院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家指导常态制、校企合作项目制、工学结合双向督导制[10]。
4.1 成立及调整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三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了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制订有委员会章程和制度,定期活动,研究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技能操作标准修订、岗位要求等专业建设,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教学和岗位实训。
4.2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教务处、实习就业处、医教处、培训部、人事处、财务处的负责人组成,校长任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管副校长为办公室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①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机制并组织实施;②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③督促、考核、宣传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④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⑤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4.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6]初步建立
学校与医院、企业、美容公司等初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双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学中练、练中学、练中做、做中练专业课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与医院建立了校院合作“课外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二年级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课外实训内容依据专业学习进程设置,在校学习两年期间依次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和竞赛、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和竞赛、护理情景剧竞赛、临床见习岗前培训、专业化方向(手术室护理、ICU护理等)技能培训等活动,其中护理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长达九个月。反复的学(理论学习)训(技能训练)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对护士职业形象有了初步理解,掌握护理岗位必备的技能。
中药制药专业与制药企业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在修武县西村乡后河村建立中药教育培训基地,将设立当地中药材标本展厅,对当地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训,组织学生到基地学习。
美容美体专业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并投入30余万元,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技能,练习手法;在校外实训基地服务顾客,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到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的岗位实操学习。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三年级学生安排到医院或企业顶岗实习。
4.4 拓展了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
校外基地建设以满足教学模式改革、顶岗实习、师资培训需求为目标,修订基地遴选标准,完善原有实训基地,新增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突出教学条件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一年来新联系了医院、制药企业、美容机构等6个校外实习基地,美容美体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同时接受学生就业。
4.5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提水平、拓功能”的原则,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的对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需要。在原有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安装仿真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软件,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水平的提升。
护理专业建设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建成了集教学、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除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外,还满足了焦作市卫生系统急救比武、护理人员技能大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市工会、市教育局等组织的护生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的需要,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2507人。
中药制药专业建立了药物化学实训室,扩建了精密仪器操作室。中药制药实训中心满足了专业实训要求,并承担了焦作市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承担了国家执业中医师技能考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444人。
美容校内实训中心由60平方米扩建为120平方米,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40余台(套),实训环境及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美容实训中心同时承担了美容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96人。
调整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训中心的布局,与国家口腔修复技工资格培训与考试基地签订了协议,组织开展焦作地区国家口腔修复技工的培训和考试鉴定工作。并承担国家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开设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培训了40人。
5 六项措施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学校采取内外结合(校内培养和外聘兼职教师相结合)、上下并举(选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同时进行)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六项措施为核心、八项制度为保障,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9]。
5.1 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5]。4个专业共选聘8个专业带头人为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标准的开发等工作中,为专业带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主导作用。
5.2 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4个专业共选聘了24名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协助专业带头人,写出调研报告。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社会调研、考察。
5.3 青年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对新进教师进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并指定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听课,指导其承担实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锻炼等工作,熟悉所在专业的整个教学环节。
5.4 “双师素质”培养[7]
学校注重“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的建立,制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有平均每年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一年来,共有64名专业教师到市直医院、美容机构、制药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5.5 教师学历学位提高
学校制订了《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一年来教师中有2名硕士毕业,有16名教师参加了硕士教育,学校为其承担了学习费用。
5.6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8]
学校制订了《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3]。聘请行业企业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工作现场教学、专业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同时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大纲等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一年的建设期间,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共聘请25名医院、药厂、美容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为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开始建设数字化“兼职教师资源库”[4]。
5.7 管理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教师进修培训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5]等八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实施。
扎扎实实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必须按照三部委9号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从而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邓泽民.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5] 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相对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何勤.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探讨[J].老区建设,2009,(6):25-27.
[7] 郑声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63-64.
[8] 史方平.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6):65-67.
[9] 耿洁,刘宏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38-42.
[10] 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3-44.
[11] 晓阳.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8-10.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和至高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1999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改革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积极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等内容。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给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可见,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
本研究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研究生培养为试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而为推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确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范畴,调研清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找出园林学科研究生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新型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关键环节,从理论层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反馈,进一步修改培养模式,最终形成完善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学方面、导师指导情况、培养质量评定、研究生管理及能力拓展等方面。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面窄、课程设置中课程较少,范围较窄,学生选择余地小,不利于研究生的多方向、个性化培养。②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③导师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导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创新创造能力有所欠缺。④研究生日常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少,质量有待提升,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尚需增强。⑤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有所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人才的需求。⑥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培养的各环节都存在一些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三、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完善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运转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全面实施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反馈和综合评价体系入手,构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根据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修订形成了新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增了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两个研究方向;同时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增添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实践技能、体现技术应用能力的6门专业选修课。
(二)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了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形成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规范教学日历,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教学;制定修订研究生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增强指导学生的业务保障能力。将在园艺学科和校外科研院所从事观赏园艺研究工作的教授、研究员邀请至本学科,联合成立导师组,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融合,极大拓展了青年导师的知识面,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构建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级组织建设,形成了科学、严密,旨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化建设。制定了系列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涵盖研究生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先优评比、行为管理、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五)多措并举,切实增强研究生素质。加强了条件建设,依托“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原有校内科研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山东农业大学城乡风景园林研究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综合实验室、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倡导学生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激励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定期举办林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和阶段性学术交流报告会,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其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做专题报告。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分类指导。起到丰富生活、培养爱好、形成专长、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多种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动手操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完善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制订了一系列事关培养质量的评价办法,每学期一次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座谈、调研会,每年度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涵盖了从研究生复试、课堂学习、课程考试、能力培养、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工作表现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和监控督导机制。
四、新培养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该培养模式从2008年9月开始在2008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点研究生中实施,后扩至2009、2010级学生,经实践检验,有力提升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学术素质、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学术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评价得到显著提高。该模式实施后,研究生社会竞争力得到增强,就业情况有明显变化,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反馈良好,总体评价较高。
该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并促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该培养模式已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实施三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林学、水保等相近学科专业相比,产生了明显比较优势。受其影响,林学院内林学、水保等学科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借鉴其做法,推广其经验,相信随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将会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层次的提高,近年来园林学科的招生状况趋于火爆,每年研究生报名数量达到招生名额的3倍以上,每年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占到学院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一半,同学院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生源优势,好的生源又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推进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闻.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73-75
[2]崔慧霞等. 护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9-50
[3]刘红奎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35-36
[4]牟艳娟等. 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78-79
[5]陈新忠等.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6
[6]马林刚等. 优化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3) 41-43
作者简介:
1.韩克杰(1971-),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