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99处幼儿园,80%的园所为农村幼儿园,遍布于全区38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006名教师中36%无教师资格证,且多半以上为非正规学前专业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地理位置偏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匮乏、课程理念不明确、教育教学能力缺失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这些问题并非经过一两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因次,我区依托当前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视之势,借助基层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渴望之情,立足区域教研,尝试开启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之旅。
一、立足现状,建立教研机制
好的教研机制能保障工作规范、科学、持续发展,能为每所幼儿园的和谐发展、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近几年来,我区立足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现状,创新思路,以制度先行,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与管理。
(一)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发展方向。为加强学前教研工作力度,确保教学研究质量,2011年9月,我局将学前教学研究工作由托幼办调整至教科研与培训中心。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实施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管理一体化,引领学前教学研究工作向规范、科学的轨道发展。
(二)建立研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为保障全区教学研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我们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崂山区幼儿园研究课、公开课活动的通知》等通知,明确职责,为教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片区教研管理机制。根据各幼儿园地理位置、办园规模及发展需求,将各级各类幼儿园划分为5个教研片区。每个片区确立一处实验或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园,公办民办一起抓;并聘请教学研究能力突出的园长为本片区教研组长。主要协助区教研员负责完成本片区教学研究工作。
二是成立区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结合教师现有教学成绩和已有教学经验,根据各学科领域研究现状,成立了6个学科中心组。任命师德高尚、教学成绩突出者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定期组织各学科专题研究。
三是拟定并实施《崂山区学前教科研工作过程考核细则》。主要目的通过考核,保障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依托评估,逐步提升教学研究质量,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二、立足实际,确立教研内容
教学研究内容首先聚焦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当前发展的需要,找准教学研究的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研究内容上注重求真务实,寻找“真”问题,解决“真”困难。
(一)教研内容“寻”于幼儿园的共性问题。每学期初,我们从“寻找”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及时组织各幼儿园园长召开全区学前教研工作会议。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交流已有工作经验和新学期计划,围绕计划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思路,达成共识。例如,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集体性质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成绩薄弱,研究方式与内容浅显。因此我们结合市教研室立项的《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探索研究》省级课题,提出了“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区级子课题。各片区中心园结合当地资源制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经验交流。帮助园长、教师理清课题方案的制定和过程的实施。突出研究内容的真实性,体现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二)教研内容“寻”于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区36%的教师没有任职资格,且大多数为非专业教师,教师专业技能相对薄弱。因此,我区从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分层次、分内容,由浅入深的开展专题研究。也就是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让老师们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为让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能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学会运用正确、适宜的教学方法,我们以举行区研究课为载体,通过理论测试、教学设计交流、教学现场研讨、教学活动展示等环节,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法的运用”专题研究,大家集思广益,梳理汇总各学科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如社会领域中的情境陶冶法、参观访问法、经验迁移法等);为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专题研究等。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的“真”困难。
三、立足发展,明确教研形式
好的教研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立足发展,主要采取“园际手拉手联盟式”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拓宽教师的教研思路。“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是指在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特色的幼儿园之间形成的结对友好单位,开展基于实践的园际交流教研活动。2012年,我区开展了“手拉手创优活动”,采取实验园带示范园、示范园带一类及以下园、城区园带郊区园手拉手结对方式,通过送教下乡、学习观摩、定期培训、共同活动等形式,实施手拉手联盟合作,有效放大了教研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通过“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活动,达到经验分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让教师在合作中成长。“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是指在不同领域之间分别围绕同一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并将各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研讨碰撞,实现经验传递和共享。我区以市优质课评选、城乡课堂教学交流,区公开课和研究课评选为契机,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把握一切考、研、评的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集体教育教学智慧。引导教师在观摩、学习之后相互讨论、研究,帮助执教教师梳理问题,提升经验。
在“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及时的交流与反馈,获取了新技能,积累了新经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彰显出合作研究中教师集体的智慧,让教师在合作中实现专业成长。
四、立足培训,实施专业引领
为深入研究、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我们注重更新理念,实施专业引领,提升保教质量。
(一)以解决教学活动中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为教师专业成长解“惑”。根据现阶段幼儿园教学研究现状,结合幼儿教师对当前说课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困惑:说课到底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等。以“如何进行说课”为题,组织全区部分园长、教师130余人进行了“说课”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过程中,园长、教师们积极交流,踊跃回应现场提出的问题。
(二)以新理念为引导,实施专家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随着国家省市对一系列相关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我们采用集体与个别、专家引领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已有教育经验进行重新梳理和加工。我区举行了“崂山区幼儿园课程在一日活动中有效实施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活动。邀请市教研室薛梅、辛明老师和市南区王贞桂主任三位幼教专家,对我区在课程实施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或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解惑,对新颁布的《指南》进行专题解读。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聚焦“课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实施”,通过专题研究寻找问题到聘请专家引领解决问题,我们采用“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螺旋上升研究形式,丰富教师新理念,为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加“油”。
五、立足科研,促进教研质量
通过调查了解,我区各幼儿园对省市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已达100%,但在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存在不足,如园本课程内容一成不变,理念陈旧,形式单一等,为此,我们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注重园本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园本课程内涵。结合多年来我区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的研究,我们注重各园建设园本课程的同时,分层次的完善园本课程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分层次建立园本课程。如建议示范类以上的幼儿园建设独立的园本课程,一类及以下幼儿园可借鉴使用原街道园本课程,但必须结合市教材借鉴性的使用,并在原版上及时进行修改或标注。二是开展了以幼儿园课程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明确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主题内容的确立等,园长、教师课程研究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将获得市一、二等奖优秀园本课程在全区进行移动式观摩学习。三是彰显园本课程特色,初步形成课改的典型园。如实验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金岭幼儿园《个性教育与快乐发展课程》、沙子口机关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等都各具特色。
(二)确立“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实施方案,营造课程资源研究的氛围。为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我们依托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市教研室立项的省级课题研究为契机,确立了《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逐步提高园本课程质量。因此,我们在初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子课题,其目的就是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园本化。各片区也确立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并组织了子课题研究方案交流活动。各片区教研组长结合本片区研究方案设计进行了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借鉴研究过程及经验。
这一子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使我区部分园本课程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乡土资源的重要价值,孩子们在这一主题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对崂山的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实验幼儿园在中班《我是崂山娃》的主题活动中,对其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和创编。诗歌“崂山就是我家乡”(见附件),这首童谣将崂山的风景、特产融为一体,用说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另有由园长和老师合作词曲幼儿园园歌《我是快乐的崂山娃》,成为深受全园幼儿喜爱并广为流唱的儿童歌曲。还有沙子口机关幼儿园形成了《我是海边娃》、《山海休闲游》,金岭幼儿园《枯桃花卉美》、北宅沟崖幼儿园《樱桃红了》,王哥庄宁真幼儿园的《有机茶》等,凸现地方特色,课程研究内容异彩纷呈。
立足研究,创新机制,促教师专业成长,是我区教学研究工作中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深化研究,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附:
《崂山就是我的家》
海上崂山属名山,
人间仙境实在棒,
爬巨峰、游清宫,
石老人、北九水,
崂山风景美如画。
崂山的美食响当当,
农家宴、绿茶园,
红樱桃、大馒头,
还有沙子口的活海鲜。
[关键词] 方案教学;教师;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24.1
一、方案教学的由来
“方案教学”是基于杜威的观点,1918年,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威廉•H•基尔帕特里克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方案教学法》倡导方案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1989年,由凯兹和查德主编的《 探索儿童心灵世界:方案教学》一书真正将方案教学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们的广泛关注;1991年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市立幼儿园―戴安娜学校当选《新闻周刊》评出的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之一,从此瑞吉欧•爱米里亚教育系统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最大的特色便是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将方案活动纳入到课程中对幼儿有着巨大的潜在益处。[ ]当儿童被视为中心时,他的而且兴趣被充分激时,儿童学习效果会是最好的。它重视对幼儿的发展性质和对幼儿当前学习的理解,另外,它还致力于进入儿童的思维,包括进入儿童的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其他智力活动。
二、方案教学的内涵
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茨和查认为,方案教学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小主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 ]
方案教学强调儿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儿童内在的动机驱动下进行的活动,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取要从事的任务,选择自己能够操作的主题活动,让儿童自发地探究。在方案教学中,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又互相进行配合,同时在不断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也提高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等各方面能力,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方案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
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活动的进行以及儿童的需要,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方案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者以下角色:
(一)教师作为倾听者、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
方案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师在倾听儿童对生活中或学习中相关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对其语言和行为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和解释,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儿童表达或呈现出兴趣的部分,同时做好关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经验、记忆和想法的观察记录,这将作为后面活动进展方向的依据。教师要相信儿童的潜力,给予儿童尝试的机会,耐心等待合适的介入机会,要“耐心等待儿童奇迹的发生”[ ]。
(二)教师作为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在方案教学中,明确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之于儿童就是一个经验更丰富,能力更强的伙伴,而不再是权威者。教师和儿童需要共同合作参与方案活动的发起和准备、进行和发展以及活动的、总结和评价阶段。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的促进者,真实、接受、移情式理解是对待学生的重要态度。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为儿童提供活动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上的引导和支持。对儿童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激励,使儿童有新的收获,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螺旋上升的趋势。
(三)教师作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者的角色
在方案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实践者,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者的态度,这是教师工作保持动态的核心。作为学习者,教师始终都与儿童处于共同学习中,更重要的是以儿童为师;作为研究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还要研究儿童,研究儿童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作为反思者,教师还要结合观察记录进行不停地反思,对过去经验有意识地回忆和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作为评估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作为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研究和反思,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行动和思想上全方位不断提高。
(四)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联络者的角色
马拉古奇说过,“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是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能更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教师是环境的组织者,不仅在物质环境创设所准备的材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要具有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同时,创设一个安全、信任、包容、理解的精神环境,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成为儿童的学习的精神支持。
另外,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和社区的积极配合,以及提供的多种资源,教师就好像桥梁一样,根据方案活动的需要去联结家长和争取、获得社区的支持、帮助,形成家长、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总结及启示
“方案教学不只是教学法、学习法,也包含了教什么、学什么。它强调教师要以合乎人性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同时还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方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多个角色是一个整体贯穿于整个方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自我角色的正确认识是保障教学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多中角色不是相互独立和固定不变的,是相辅相成随着活动的进行和转变而转变的。
方案教学带来的是一种思维观念的革新,对儿童认识的又一次革命。把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能以及创造力;欣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魅力,用心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自我创造,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体验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存在的价值。
方案教学另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就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开放的、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儿童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真正吸收方案教学相关的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我国国情,运用到实践中区,比直接套用这套已成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Katz,L.G., & Chard,S.C. (1989). Engaging children’s minds: The project approach. Norwood, NJ:Ablex.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2-0031-03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1〕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
在西方思想史中,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到斯多葛学派的“至善主义”,从中世纪神学的“神的意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费尔巴哈的“爱是人生命存在的本质”到叔本华、尼采等非理性主义者的“在意志、情感、潜意识中体验人的本质”,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倾向。〔2〕我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也蕴涵深切的人文关怀理念。孔子的仁学在探讨人的本质、理想以及生死与自由等问题的同时,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关注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3〕 在当代,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为对人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人文关怀作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趋向,凸现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反映了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刻领悟,正日益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理念。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加强专业修养,逐步提高专业素质,“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4〕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学化”的技术理性环境中成长,承载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道义,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持。良好的外部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科学精神超越了人文精神,严格的考核要求超越了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体谅,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了。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能够激励幼儿园教师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是重要的参与者,来自管理者、家长和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家长及专家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具体行动中,尊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承认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价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成长空间。
一、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幼儿园的经营方式日益市场化、企业化,有时会过度追求入园率及经济利益,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偏重于行政控制和物质刺激,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1.切实关怀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利
幼儿园管理者不能仅仅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创造和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还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协同管理者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幼儿园的主体,幼儿园教师不仅拥有对幼儿园重大事务决策的知情权和建议权,还应该具有监督权和否决权。人文关怀应该充盈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2.为幼儿园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良好条件
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勤奋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享受挑战自己的乐趣,加速专业成长,最终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与幼儿园教师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能力及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望,协助他们设计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成长规划,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具合理性。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帮助幼儿园教师通过成长档案了解自己每一阶段的成长历程,结合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不断反思,提高成长效率。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职后培训、专家讲座等,让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成长意愿。
3.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之一,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幼儿园管理者要努力为幼儿园教师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关心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变化,认真倾听幼儿园教师的心声,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经常往活动也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5〕家长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等工作,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6〕幼儿家长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幼儿资料。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感受,以便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来自幼儿家长的人文关怀能够促使幼儿园教师真切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加速专业成长。
1.充分尊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充分尊重,对幼儿园教师劳动成果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自身价值。
2.充分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幼儿家长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增强工作自信心、提高工作成就感的有力保障。有了幼儿家长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脚,在为了幼儿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3.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通过与幼儿家长各种方式的交流,幼儿园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开阔,专业成长的平台与渠道也会得到扩展。幼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经常和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三、学前教育专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能工作好,不仅需要足够的资历,也要有足够的支持……例如,外部专家对学校教育或对校外教育实践提供的协助。”〔7〕学前教育专家受过教育理论的专业训练,既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充分理解教育领域的目标和方法,能从专家视角作出判断,预测教育结果。学前教育专家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理念,与幼儿园教师真诚交流,辅助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1.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家的支持。学前教育专家的支持首先表现为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向幼儿园教师传授知识时,学前教育专家应该考虑到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层次和个体差异,耐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尊重和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
在审视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时,专家应该尊重、理解和体谅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要在充分肯定幼儿园教师的努力与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和幼儿园教师的真诚探讨,帮助幼儿园教师分析问题,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专家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开拓幼儿园教师的思路,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解决实践问题。
3.帮助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来自学前教育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整体、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够增强专业自信心,加速专业成长。学前教育专家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研究需要,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反思型”教师。学前教育专家可以协助幼儿园教师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幼儿园教师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逐渐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尊重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使幼儿园教师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不断实现专业成长,这不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段向云.的人文关怀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J〕.理论导刊,2004,(7):46-47.
〔2〕刘建娥.论人文关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7-31.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9.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50.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
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6-147.
Human Touch: an Incentive to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Development
Yao Wei, Liu Yanbi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关键词: 研究课题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研究报告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的开展,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的名称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为宏观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一环,其中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既是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一套适应“农村幼师培训班”的数学教材,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都存在内容多、难度大、学生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建立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力争使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完整、难易适度,适合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特点,使学生形成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题被列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从2008年1月起,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制定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步骤,探讨实验教材使用中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及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共同探索高等幼儿师专新的教材体系,促进高师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高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增强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的意识,切实为“三农”服务;有利于把黑龙江幼专“十五”期间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M・瓦根舍因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总结以往农村幼师培训班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问题,把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立足于为大量的农村幼儿园提供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突出课题的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1.比较法:以三年制幼师教材、中师教材为依托,以高中教材为主线,编写“现实的”教材。
2.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前测、问卷、数据统计。在2008年9月编写教材,试用教材,试用一年后进行测试反馈,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作问卷调查。
(二)研究内容。
根据“课程发展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出发,编写出一套适用于农村幼师培训班特定学生群体的“现实的”数学教材。
四、课题的阶段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材料,统一思想,确立了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并围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完成对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三)完成第一学期教材的编写及第一学期实验课的教学与研讨。
(四)通过本阶段试用教材的情况,结合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需参加成人高考提高学历及学时变化的实际情况,对比几种相关教材,将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如下:
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28学时)。
(1)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并集。(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6)逻辑联结词。(7)四种命题。(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第二章:函数(40学时)。
(1)映射与函数。(2)函数的基本性质。(3)*反函数。(4)指数。(5)指数函数。(6)对数。(7)对数函数。(8)*幂函数。
3.第三章:三角函数(40学时)。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8)*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9)*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10)*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第四章:数列(28学时)。
(1)数列。(2)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5.第五章:平面解析几何(68学时)。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平移。(6)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7)直线的方程。(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曲线和方程。(10)圆的方程。(11)*椭圆的方程及性质。(12)*双曲线的方程及性质。(13)*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
6.第六章:排列、组合和概率(50学时)。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组合。(4)随机事件的概率。(5)*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6)*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7)*独立重复试验。(8)*随机抽样。(9)*用样本估计总体。
7.第七章:导数(18学时)。
(1)极限。(2)导数的概念。(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极值。(6)*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8.第八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4学时)。
(1)平面。(2)空间两条直线。(3)空间直线和平面。(4)空间两个平面。(5)棱柱。(6)棱锥。(7)球。
(注:阴影部分为新增内容,带*章节为选学内容。学时说明:一年级每学期17周,每周4学时,共计136学时;二年级上学期17周,每周4学时,下学期17周,每周2学时。共计102学时。总计:238学时。)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课程改革力度不大,新教材的知识、习题编写难度还较大,教材内容及举例贴近幼儿的不多,体现幼师特点不明显,教学还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修订稿中有待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 数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笨孩子”;情感障碍;尊重;了解;良好个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57-02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笨孩子”是指反应不敏捷,思绪不灵活,学起东西来较慢,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在幼儿园常常因为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受到老师、小朋友的忽视甚至斥责,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否定自己、自我封闭等情感障碍,这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分析这些“笨孩子”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寻求这些情感障碍的缓解对策,成了我们本次探究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幼儿教师的指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笨孩子”幼儿小茹的情感障碍进行研究,对其情感障碍的形成原因、缓解对策进行了初探,以寻求促进“笨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1.确定研究对象。小茹是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这学期报名的新生,今年4岁,长得白白净净,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可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她的特殊性。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她几乎没有一分钟能够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话,老师每说一句话她都要打断好多次。因为起初还不了解她,老师们只好耐心地听她说完,但其实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而且还经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说一句,她学一句。最让人生气的是,她还喜欢绕着教室跑,老师追她,她就跑得更起劲。这样下去的后果可想而知,整个教学活动都被她打断了,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刚开始老师们以为她只是对陌生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可是几周过去了,她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甚至还影响到全班小朋友的正常教学活动。小茹的表现典型地反映出“笨孩子”的行为特征,于是我们确定她为研究对象。
2.制订研究方案。①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小茹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②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我们首先和小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了解了她在家里的一些表现。她爸爸告诉我们,这孩子从1岁7个月就开始上幼儿园,因为频繁换园,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坐不住、喜欢吮吸手指,还经常会往嘴巴里放一些卡子、钮扣、橡皮筋之类的异物。同时我们也将小茹在幼儿园的表现向她的父母进行了反映,和她的父母一起分析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并且希望她的父母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里多关心她,多和她一起游戏,循序渐进地培养她的规则意识,使她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③确定目标行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较多地和小朋友交往,并逐渐和同伴建立友好关系;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①选择教育材料。教育是幼儿园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优势,应当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于是我们在杂志上、教材上,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缺点和弱点。②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前,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制订实施计划方案。③确定合作人选。本班两位带班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以求教育的统一。
(二)实施过程
1.与孩子建立感情。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主动去和小茹交往。她每天来园时,老师都会去抱抱她、亲亲她,离园时也会摸摸她的头,和她说再见。她有时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老师就抱着她说:“老师和你一起玩好不好?”慢慢地,小茹开始喜欢幼儿园了,也愿意去听从老师的要求。
2.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她的交往能力。经过一段时间与小茹的交往,她与老师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当老师在盥洗室照顾其他小朋友时,她也会跟在老师后面,看着老师做事情。但小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仍然很少,尤其是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时,她显得特别孤单,总独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创设机会促进其他孩子与小茹交往。例如特地安排小茹和班上爱帮助人的欣欣小朋友做同桌,让欣欣带着小茹一起玩。在欣欣的影响下,小茹逐渐开始喜欢并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后半学期时,班上来了一个插班新生婷婷小朋友,我们为了锻炼小茹,有意识地让小茹去帮助婷婷。没想到平常显得害羞和孤僻的小茹,在比自己小的婷婷面前却信心十足,而且显得特别能干。我们抓住时机,让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小茹帮助新来小朋友的行为,在孩子们佩服的目光中,小茹的自信心也在一点点地增强。
3.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她的自信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茹虽然在学习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但她也有一定的表现欲,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例如她比较喜欢画画和跳舞,老师们就经常去鼓励她。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她认认真真地画了好半天,最后跑到我面前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大声说:“老师,你看我画得好吗?”我低头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她画了满满一张纸的太阳。说实话,对于中班的幼儿,这样的绘画水平是属于比较差的。但是,当我看到她那张天真的笑脸,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啊!我蹲下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她的画,高兴地说:“你画得真棒,这是太阳一家吧,你告诉我哪个是太阳爸爸和太阳妈妈,哪个是太阳宝宝?”小茹的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表情,一一给我指点着,用含糊不清但却是喜悦的话语说了好半天。
4.改变评价标准,保护她的积极性。在一次幼儿园观摩教学中,小茹所在的中班有两节观摩课。第一节是王老师上的综合艺术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当时王老师示范了一个手腕花的舞蹈动作,小茹站在王老师身边,非常认真地学做,而且做得很漂亮,给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第二节是向老师上的音乐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识别三段身体音乐,并用动作表现出唐老鸭的不同神态。其他小朋友根据音乐都基本能作出摇摇摆摆、蹦蹦跳跳、跑步的各种动作,只有小茹,她站在向老师身边,跟着音乐节奏一如既往地继续做着手腕花的动作,从头到尾只有这一个动作,惹得后面的老师们哄堂大笑。
活动结束后,我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小茹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在上一个活动中做这个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使她认为自己这个动作做得最漂亮,所以她就又一次去做了。对于小茹来说,她不是在故意捣乱,她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在做,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于是老师们并没有去批评她,以保护她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小茹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她不再到处乱跑了,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观察,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她也开始积极举手发言了,虽然有时候会答错,甚至答非所问,但她已经有认真听讲的意识了。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小茹也基本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和合作,有了很多好朋友。她的父母也反映说,小茹比以前快乐了,也喜欢和他们说幼儿园的事情了。
(一)结论
①要让有情绪障碍的“笨孩子”与教师形成信赖关系,这是指导该类幼儿的基础,只有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具有实效。②实施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从易到难,从幼儿容易做到的到不容易做到的,循序渐进。③形成“笨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家庭的,也有来自于幼儿园的,所以,家长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方法态度一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与被保护,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像小茹这样所谓的“笨孩子”,虽然在智力与行为上也许与同龄孩子有差距,但她同样有丰富的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尊重孩子已有的经验,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才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一、经验与成绩
无锡市锡山区的“科学认读”历经十六年的探索,经历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经验与成绩:
1.长期实验,体现了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
1998年底,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先生向当时的锡山市教委及荡口实验小学、荡口中心幼儿园推介“科学认读”的实验构想,得到热烈响应并且形成了共识。这些共识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的假设。围绕研究假设,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荡口中心幼儿园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作为周德藩先生倡导的“科学认读――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实验研究”总课题下面的一个实验点,从1999年9月入学的“小班”正式开始实验。这是实验的第一阶段,历时三年。2002年9月~2008年6月是实验的第二阶段,在幼儿园和小学同时开展。小学阶段的实验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实验方案。2008年9月~2011年6月,实验进入第三阶段,分别对前几年的实验措施加以梳理,凡重复实施证明有效而且可行的措施,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且坚持实施,使它们常态化;存在问题的经过调整以后继续进行实验。2011年9月至今,实验进入推广与深化的阶段,形成了区域性推进的局面。
2.实验追求科学性,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本真追求
科学认读实验自始至终努力追求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科学的认识、态度、方法、举措;追寻符合汉字认读、学生认读、教育现实的规律;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在自然的状态中融入课程;做到教者有心,学者自然,反复接触,潜移默化,同时防止小学化的倾向。
(2)实验分幼儿园、小学及初中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学段的科学认读实验的要求是不同的,实验组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也在努力探索符合不同学段的实验要求、策略及方法,在实验验证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得出了不同学段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实验不仅保证了实验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创新了不同学段的实验样式及实验成果。
(3)探索出不同学段的实验策略。幼儿园阶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阅读不是零起点,同时也认识到儿童的识字与认读的不同,因此,在实验的要求上不追求识字的数量,而在于兴趣培养,防止小学化的倾向。小学阶段的实验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实验方案。低年级“科学认读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主阅读”,中高年级的实验则是在实现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使学生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比《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水准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实验就依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而建构起从科学认读(幼儿阶段)到自主阅读(小学低年段)到研究性阅读(小学高年段)的阅读工程体系。
(4)实验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科间的贯通。为达到实验目标,低年段采取这样一些实验措施。一是改革语文教学,延长一年级开头的拼音教学时间,同步开始阅读教学;综合运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等识字教育的先进经验,提高识字教育效率;改革语文阅读课教学,积极实行课内、课外拓展阅读。二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识字教育或者课本阅读。三是进一步开展亲子共读。四是开展各种评价激励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持续动力,实验组将其概括为“学科全覆盖,教师齐参与,家校共配合”。
(5)实验结论可靠,研究成果丰富。幼儿阶段的实验班经历三年实验,经过对实验过程资料(包括阶段工作安排、孩子群体和个体行为的观察记录、家长反映、个别了解等等)的分析与综合,得出下列实验结论:一是周德藩先生关于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原则,在荡口中心幼儿园一个实验班的三年实验中得到初步证实。二是所取得的实验经验可以在后续年级推广应用。三是进一步积累实施经验,并且开展深层问题的探讨。
锡山经过16年来的“科学认读”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科学认读”理念,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让8岁儿童实现自主阅读这一目标来看,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科学认读”实验,理论上是可信的,操作上是可行的,成效上是可靠的。近年来,为了深化“科学认读”实验,全区又成立了6个“科学认读”实验协作组,幼儿园3个协作组分别就科学认读生态环境创设、科学认读家园共建、科学认读绘本阅读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小学3个协作组分别就低年级识字教学高效化、科学认读学科全覆盖、语文课内外拓展阅读3个方面深入开展实验研究。目前,实验正在全区小学、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着。
二、问题与建议
尽管锡山区的科学认读实验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化认识与改进的问题。调研小组成员在交流反馈时,分别肯定了这个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课题组的探索精神,形成的一致意见主要有这样几点:
1.需要深化对实验本身的再认识
十六年的实验,课题组一直将其称为科学认读,而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其实验目标与举措是不同的。幼儿园阶段主要努力方向为培养儿童的认读兴趣,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与研究性阅读能力,初中阶段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因此,用科学认读这样一个概念是不能统领整个研究的。我们理解为这项研究实际上是识字教育科学化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追求科学性的识字教育思想、识字教育模式。
2.需要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在听取实验情况介绍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课题组反复在“认读”“阅读”“识字教学”“阅读素养”“识字教育”等概念上摇摆,这种纷乱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实验本身的表现,不理清这几种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会造成实验行为的迷茫与方向错失。其实,三个阶段的实验目标与追求是不同的,对学生培养的素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中有将几种不同的教育要求混同一样的表现。
3.实验举措的再推敲
调研组一致认为,幼儿阶段的科学认读实验科学性强、效果好,其做法值得大力推广,而小学阶段的识字教育实验的举措多是语文教学上识字教育策略及方法的组合。这种组合本身也许是创新的,但是在其他学科及教育活动中全部渗透识字教育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个有违机会成本的规定。当我们为某项教育目的而占用其他教育活动时间时,这个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
4.需要对实验设计的反思
这项研究从最初开始就努力追求科学性的研究设计,因此,采用的是准实验的方式进行,这本身值得肯定。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一个试验班的设立体现了教育准实验的价值追求。因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是均衡设立,除了实验教师的语文素养及研究能力相较平行班教师强之外,其他因素基本均同。在幼儿园三年的实验过程中,其实只是强化了科学认读这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得出的儿童阅读素养得到提升,身体成长、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艺术兴趣与表演能力都见长于对照班这样的结论就比较可信。
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实验班的设立就不太科学了。课题组是将幼儿阶段的实验班39人整建制地作为小学阶段的实验班,而同年级其他班级自然作为对照班,并且不断地强化这个班的科学认读实验,也得出学生阅读素养及其他各方面的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班的结论。这种结论是需要质疑的。这是因为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实验,该实验班儿童的阅读素养基础是好的,是明显超过平行班的,再经过小学六年的实验肯定会在阅读素养方面超越平行班,因此,小学阶段的实验班学生阅读素养明显超过平行班的结论就缺乏科学实验的验证。当然,初中阶段的实验编班稍有改变,将另外的12人编入,证明了中考成绩好于平行班的结论还是可信的,同时也证明阅读素质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这个结论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幼儿园是学龄前孩子的天堂,建设好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相当重要,这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利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研室提出的工作目标与要求,以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主线,以加强《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园本化建设重点,以教师《教学六认真》考核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规范日产管理,优化一日活动,全面关注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
1、提高一日活动效益
a、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以“整合”作为课程实践的核心理念,分年龄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计划,依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认真制定每周活动计划,整体确立幼儿知、情、意、行培养目标,有机渗透体、智、德、美多方面教育。以《综合活动丛书》课程文本为依托,各教研小组每周定时开展课程审议活动,结合园本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及时调整充实课程内容。并充分挖掘本土本园资源,收集文本资料,再加以整理筛选,扩大地方课程含量,创造性地实施富有园本特质的课程,建构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具有鲜活的淀山湖幼儿园的个性,提高我园课程的适宜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以“实、活、勤、精、细”来规范教学行为,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重视环境的教育内涵,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让环境见证幼儿的学习历程;促使主题课程与游戏活动的有效融合,在制定游戏计划、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游戏指导与游戏后的反思调整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友好的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区角活动、主题墙、创造性游戏的记录、反思,从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b、完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
教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评价幼儿,本学期继续结合《幼儿交往能力评价表》、《幼儿求知欲评价表》、《幼儿习惯评价表》、《个别儿童教育跟踪表》、《幼儿成长档案》及学期末各班的班测和园测,认真研究幼儿,用心观察每个幼儿,及时做好观察笔记,真实地记录和科学的评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本学期,对《幼儿成长档案》继续进行更好地使用,教研组在回顾以往幼儿成长档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丰富档案的内容和形式,重视幼儿和家长的参与,既要有原来册子中的内容,又要有体现幼儿个性的内容,还要跟随主题教育的开展,及时评价幼儿各方面的阶段发展状况。
c、构建园本化课程实施体系,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本学期我们要在选择相关教材实施主题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园纸工特色教学和园级教研课题“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的有效渗透”的研究,确定各教研小组的研究专题,从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上下功夫,联系日常教育教学具体事件和情景,采用多种教科研形式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重视内涵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外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好省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认真制定并落实与复光村办园的园际联系工作,认真实施开放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跟班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针对性强,效果好,并积累好活动过程资料。
2、细化教学活动常规
a、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管理制度
采取每月定期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情况的同时,本学期以认真做好一日活动之活动准备为切入点,认真分析与总结,重点检查指导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的户外体锻、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几个环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从而规范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质量。每一位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认真写好教育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保教水平。
b、认真执行一日活动管理制度
园领导以“推门听课”为主要督查形式,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看活动不少于2个,坚持每周汇总看活动情况,坚持每周进行集体点评,坚持深入班级分析保教质量。
c、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深化园本教研
结合园级教研课题的研究,认真实施本组研究专题,园中心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各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周开展一次课程审议活动。本学期将以健康教育、音乐教育为突破口,让老师们在具体的案例和问题中,有针对性的学习研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研组组织的活动要紧扣研究专题,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的主旨,有中心发言人,有详细的记录。园中心教研组还要组织好“一课三研”、“主题辨析”、“理论学习”、“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注重理论的提炼和经验的积累,注重过程管理和全园参与,建立电子化的园本教研资源库,注重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录、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素材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与收集。
3、整合优质资源,推进家园、社区合作共育
发挥园、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功能。以主持家长活动、参与编辑《湘溪报》、来园授课等形式挖掘家庭教育资源,调动家委会委员参与幼儿园管理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主动性。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由家长自愿报名,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职业、阅历和专长等不同特点参与班级课程活动的组织。利用社区及周边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基地为园外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争取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调整各类工作计划
2、韵律活动的编排
3、组织好园本培训和教研活动(贯穿全学期)
4、认真创设环境,精心组织好游戏和区角活动
5、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同题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6、组织参加苏州市教师教育论文、陶研杯论文和师陶杯评比
7、中班“平衡”同题开课
8、青年教师韵律操评比
9、班级主页评比
十月:
1、第一次六认真检查
2、大班“玩球”同题开课
3、五年以上教师优质课评比
4、幼儿韵律活动评比
5、区域环境、主题墙评比
6、一年以内教师亮相课
7、结合国庆在教师中进行敬业爱岗活动,在幼儿中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
8、六认真之“认真做好活动准备“专题研讨
十一月:
1、进行自制玩具比赛
2、开展中大班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3、第二次六认真检查
4、组织骨干教师参加苏州市教师培训活动
5、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6、各教研组教研活动交流
十二月:
1、第三次六认真检查
2、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对村幼园开放活动
3、各班迎元旦活动
4、组织好送教到园活动
5、教师自制课件评比
6、新教师亮相课
7、协助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考核和评比
8、小班体育同题开课
9、第一、二年教师“我的成长感悟”专题交流会
__年一月:
1、做好本学期幼儿发展情况的测试和评价,特别要做好成长档案的整理工作
2、青年教师“四个一”工作考核
3、第四次六认真检查
4、做好学期结束工作
5、汇编我园本学期优秀教育案例集
6、教师做好年终总结
7、确定“十二五”研究课题,逐步形成完善的研究方案,做好向苏州市申报的准备工作
幼儿园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二)教学教研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步教育质量,进步师资队伍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保障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教学教研工作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进展开课题研究,突出园本化教学。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
2、结合课程的实施,要责备园教师认真反思,勤于总结。
3、加强园本培训,进步师资素质。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带头作用,根据园务工作的安排,带领教师积极参与园里的活动,进步教育质量。
2、继续抓好幼儿园各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留意平时材料的积累和总结,并做到有记录、有讨论、有小结、有评价。
加强交换与互动,使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课程理论,做好园本课程建设体系。
同时,要请教师加强本身的基本功练习,做到逐日一练。
4、期末召开经验交换会,将教师的教学体会和成果进行交换,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工作安排
玄月份:
1、开学工作,稳定孩子情绪,确保一日活动的正常展开。
2、制定级部、班级的工作计划。
3、墙面布置、更新活动。
十月份:
1、园良好课评选活动。
2、园本化课程的展开。
3、月底召开家长会。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基本功比赛(三笔字、绘画、手工、音乐、舞蹈)。
2、家园半日开放活动。
十仲春份:
1、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
一月份:
1、教师工作总结。
2、教师、幼儿的考核工作。
二期课改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趣味的运动;强调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以往我们对运动的“狭隘”理解只停留在所谓运动就是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二期课改的学习,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让幼儿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幼儿的信心,使幼儿变得更积极、主动。因此,“运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兴趣,体验运动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为教师在开展运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现今的教育,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引导与发展,而忽略了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情绪体验对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注重幼儿愉悦情绪的体验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任何活动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去实践,才有可能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才会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可见,情景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习得知识、掌握经验、养成习惯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小班幼儿来说,则显得尤为适当。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占首要地位,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更能让幼儿进入情景、进入角色,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运动中也同样如此,在情景化的环境创设中,先让幼儿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然后通过游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虽然关于幼儿运动研究的内容不少,但涉及二期课改背景下小班年龄的运动研究较少。因此,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情景创设,而是一种情景游戏相融的更为立体、开放、整合的教学手段,及它与幼儿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能力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全方位了解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的基本情况,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从教师与家长两个角度设计了调查问
卷,各发放50份,总计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有效。通过整理、归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情况分析
1.小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迟缓
基本动作主要指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动作。而在问卷中94%的家长与91%的教师一致认为,小班幼儿普遍基本动作发展迟缓,走路摇摇晃晃,有些孩子甚至不能独立完成;很多孩子不会双脚离地跳跃等等,这些对幼儿运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2.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不明显
兴趣是激发幼儿运动的最根本动因,也是其情绪体验的重要因素。问卷显示,76%的家长认为小班幼儿不善于运动,对运动的兴趣还未形成;83%的教师认为幼儿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运动逐步产生了兴趣,但每个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运动能力发展不均衡,导致兴趣达成度也不同,总体表明,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不明显。此外,94%的家长和89%的老师都表示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受运动器具影响,色彩鲜艳、有声音、会动的、大型的运动器具幼儿普遍较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运动器具或运动缺乏兴趣。
3.教师对小班运动组织与开展的能力缺乏
问卷显示,95%的教师没接触过小班幼儿,对其年龄特征与动作发展特征缺乏了解。94%的教师提出不知道如何组织与开展小班幼儿的运动,对活动开展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缺乏,能力缺乏。
二、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情况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长过于保护
调查发现,幼儿家庭组成结构多数为4+2+1,造成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的现状,怕孩子跌了、摔了,不愿放开孩子的手,特别是老年家长。82%的家长表明,对于孩子不愿意走路或爬楼梯或奔跑等要求,基本上都得以满足。
2.家长教师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所以大家都知道智能的发展很重要。从问卷中可以看出,73%的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大大忽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导致了孩子对运动的兴趣、能力的缺乏。又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安全尤为重要,87%的教师害怕幼儿在运动中有什么闪失,集体活动较多,选择的内容较枯燥乏味,幼儿没兴趣,也没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3.社会资源的缺乏
调查发现,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城市居民,早上出门,晚上回家,除了在小区里转转,其他时间都是在几十平方米的活动空间中度过的,这就局限了运动的内容。
另外,现在的社区对老人的活动空间逐渐重视与丰富起来,但是对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环境的创设、资源的提供,造成孩子们无处可玩、无处可运动,这样对幼儿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4.幼儿园运动活动课程形式单调
通过问卷调查,89%的教师都表明,如今幼儿的运动只有区域
运动或户外运动,很少开展高结构的运动,因此,对组织开展集体运动能力缺乏。
5.运动活动硬件设施缺乏
93%的教师一致认为,幼儿园缺少开展集体运动的器具与材料,特别是适合小班幼儿的教玩具。此外,集体运动需要较大的活动场地,因此造成教师很少开展集体运动,组织活动能力逐步
下降。
三、小班幼儿运动中运用游戏情景的成效
选择本园2014年9月入园的80名小班幼儿为实验对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情景游戏教学,一年后,对实验对象的若干情绪体验进行了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通过数据统计,科学合理地验证此课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1 幼儿运动积极情绪的比较(观察)
■
从表1可见,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乐意尝试每个运动内容”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幼儿运动积极情绪有显著提高。
表2 幼儿运动情绪稳定性的比较(观察)
■
从表2可见,在“摔跤或碰到困难不哭不叫”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说明幼儿运动情绪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表3 幼儿运动能力的比较(测试)
■
从表3可见,在“乐意尝试不同爬的方法”“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幼儿运动能力有显著提高。
2.结果分析
(1)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运动
创设自主选择的运动游戏情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景”。要有效地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应该遵循游戏活动的这一显性特征,幼儿园运动场景的情景化为幼儿运动提供了“联想的场景”,既能使运动呈现出显现的游戏功能,又能使一些运动技能隐含其中。游戏的场景有效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体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运动的欲望。
创设童趣盎然的运动游戏情景
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能让幼儿在运动中得到满足,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关键。提供的运动游戏情景要丰富、有趣,从外观上能吸引幼儿。运动游戏情景与幼儿运动呈动态互动状态,运动中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教师将运动游戏赋予故事性,让幼儿不再是简单地练习某一动作,而是自发地投入到所创设的故事环境中运动,这其中故事情景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掷沙袋,对于幼儿这一动作略显枯燥乏味,简单地投掷并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我们将这个动作创建于幼儿所熟知的动画片《奥特曼》上,将绘制好的怪兽贴于墙上。在投掷活动开始前,叙述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兴趣,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自发用沙袋左右开攻打倒怪兽。这一故事性的运动游戏情景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协调性,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的正义感。
创设直观形象的运动游戏情景
户外运动活动的特点是幼儿自由度大,特别在幼儿分散活动时,运动游戏情景的直观性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年龄越小此现象越明显。所以,对于幼儿我们要让他们能够同时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的直观感受来进行思考。通过感性认识和直觉思维达到发现和运动的目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每一个直观的表象和抽象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与游戏情节的展开,形成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思想过渡,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自主运动的兴趣。如,我们充分利用户外操场上一条蜿蜒的小路,提供装有水的可乐瓶,一休哥的头饰等用具,让幼儿看到运动器械后,回忆起动画片中一休抬水的情景,产生相关联想,明确此运动情景的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这样的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运动,同时也能培养幼儿探索、发现与联想的能力。
创设安全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同时要符合小班幼儿现有的运动力,让幼儿既获得成功又受到挑战。自主选择的运动相对比较分散,整个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以幼儿安全为前提,要确保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的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器械的提供及场景的布置一定要牢固安全,在维修、增弃、消毒等方面形成常规制度。大型运动器械一学期维护一次,一月消毒一次;小型运动器械一学期增弃一次,一周消毒一次。其次,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运动器械有专人保管,幼儿户外活动时确保每个场地有教师或保育员负责看护指导。
(2)借助语言情景,让幼儿轻松愉悦地运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明显。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他们都会积极地模仿,教师在运动中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和幼儿共同运动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夸张准确的动作、积极丰富的表情等方式来激励幼儿主动投入到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在运动前,教师采用猜谜、儿歌、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以积极的情绪引发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并且幼儿在儿歌的帮助下能立即进入角色,更加大胆地模仿各种动作,幼儿在老师积极情绪的引领下兴趣激昂。特别是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存在于行动中,这种活动前,教师语言、情绪的支持,使孩子感到老师就是好朋友,会轻松愉快地投入活动,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活动的质量。例如,一次我准备带孩子们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就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接着,我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起小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孩子们马上和我一起做起来,还有的幼儿说:“小花猫要来抓老鼠了!”我马上接口:“对了,小老鼠要注意了,小花猫会来哦!”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孩子们运动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确了“我们今天玩什么”。
在运动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激励他们更加愉快地参加运动,使幼儿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次投掷活动,幼儿拿着自制的布球在旁边打大怪兽,因为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兴趣不是很高。于是,我拿起布球就打起大怪兽,并对幼儿说:“来,我们一起来做奥特曼,消灭大怪兽。”这时,他们一下子来劲儿了,一个个抢着打怪兽,并能坚持到最后,玩得也非常开心。从幼儿最初的运动状态来看,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对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动作已经没有兴趣。但当老师参与活动后,为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活动,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此,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活动情绪,及时地给予支持,以利于幼儿主动活动。
在运动后,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评价,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这样不至于使他们的情绪失落,也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可以了解幼儿的需要,也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支持性的评价,让他们明确可以怎么玩,还可以怎么玩得更开心。例如有一次玩大型玩具,要结束了,孩子们都有些不情愿地离去。对我说,“我还想玩。”我也用夸张的表情对他们说,“其实,我也想带你们再玩一会儿。可是,我们得回去想一些还要好玩的办法,等想好了。我们再来玩,好吗?”孩子们都高兴地说,“好的。”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请他们说一说,你想怎么玩。有的说想在大型玩具玩捉迷藏,有的说想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我也同意他们的想法。翘起大拇指说,“这些办法真好,我们下一次一起来玩。”同时,也对个别幼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小朋友,下次玩可别忘了擦汗。”“××小朋友,下一次找一个好朋友玩还要开心有趣呢!”“××小朋友,下一次玩的时候要走得慢些。”孩子们都欣然答应了,情绪也非常好。
由于是小班幼儿,平时我设计的运动还常以小动物贯穿整个主题。在练习跳的时候,就扮演小白兔、小青蛙;练习跑的时候,扮演小马;练习钻爬的时候,扮演小乌龟、小老鼠等,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对运动的兴趣逐渐提高,但活动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不稳定,控制能力差,竞赛性游戏和规则性强的游戏不适合幼儿。过多的语言要求、规则限制会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游戏情景中边说边做,寓简单要求于带领幼儿所做的动作中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让幼儿玩得开心。
(3)投放合理材料,让幼儿充满自信地运动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活动材料,支持幼儿运动的延伸。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求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例如阳春三月,幼儿经常看到长风公园的风筝飘在天空中,每次都会兴奋地大声喊:“风筝!风筝!”可是,对于幼儿来讲,放风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一同收集各种颜色的垃圾袋,并在上面画、粘贴各种有趣的图案,有长长的鱼尾巴,有可爱的小动物头等等,最后系上绳子,我们的风筝就完成了。只要有风的日子,我就会请幼儿拉着绳子跑起来,我们的风筝一下子就能飞上天空,幼儿简直高兴得不得了。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老师投放了一定的材料,既能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需要,又让他们在大肌肉方面和智能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选择生活化的材料,使幼儿乐意操作
小班幼儿对那些自己熟悉的、真实的、颜色鲜艳的、形象可爱的材料特别喜欢。因此,我针对他们的喜好,把幼儿在生活中看到的、认识的、用过的实物,经过加工后做成他们的运动材料。比如,薯片罐穿上铅丝和小棒就变成了小滚筒,小手帕画上眼睛就变成了小娃娃,小脸盆穿上绳子就成了小拎筒,长袜子塞进海绵就变成了软棍,饮料瓶上贴小动物的头就可以玩打怪兽……总之,要把材料变活,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材料的兴趣,进而乐意操作
材料。
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材料
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自信的发展。如,在投掷游戏中,我设置了大小不同的投掷箱,有的口小些,有的口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有正的,有斜的……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
在材料构建上注重整合性,从而推进幼儿的自主运动
二期课改的运动课程要体现整合性的教学原则,也就是说,运动要体现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我通过构建整合性的材料,让幼儿与其互动来达成目标。因此,在实践中,我所投放的运动材料的整合性体现在:一是多种运动方式的整合,即一种材料通过不同方式的投放,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运动方式与材料互动或是不同的材料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操作;二是多种领域内容的整合,即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使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发挥。
例如,在《给小动物喂食》中,我在地上、树上、大型玩具下、绳子上都放了仿真的食物,幼儿有的弯着腰在地上捡,有的钻进大型玩具捡,有的踮着脚在树上摘,还有的跳起来在绳子上摘。而且,当他们找到食物后,会很兴奋,有的幼儿告诉同伴自己找到了什么食物,有的还会告诉我他找到了哪些食物,还有的幼儿在喂小动物吃的时候,会高兴地对小动物说:“××小动物,我给你吃××。”活动中,教师通过将一种材料以不同的方式投放,激发了孩子们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弯腰、下蹲,有跳,有钻等等,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动作;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对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与同伴的交往也自然地展开着,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都有了提升。
正是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借助游戏语言,让这些运动器具和材料“活”了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玩滑滑梯、毛毛虫、平衡木时,我让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让幼儿把滑滑梯当做小山坡,把毛毛虫当做小山洞,再把平衡木当做独木桥,让幼儿翻过小山坡,爬过小山洞,走过独木桥栽种一棵小树苗,幼儿一下子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又如,在玩方彩球时,为了让幼儿练习夹物并脚跳的技能,我采用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幼儿完全投入其中,积极性很高。再如,“投篮”“运西瓜”“月亮和地球”“赶小猪”等游戏运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篮球。游戏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最终形成健康自信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