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

第1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柔性数据库 自动归档机制 标准应用接口 高耦合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43-02

1 引言

广播电台作为国家重要媒体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各种节目制作与播出工作站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素材进行支撑,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节目需要进行保存。随着电台内节目的种类日益丰富和庞大的音频资料高效快速存储的需求,对音频资料的全台调用和查询也日益迫切,因此,有必要架设一个高度的数据安全保证全功能的多媒体系统

2 多媒体系统的业务要求

多媒体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满足以下下业务需求:

(1)实现规范管理,便于计算机平台使用;(2)抢救、保护、转储有价值的媒体资料;(3)科学的编目,方便检索;(4)充分挖掘自己的版权价值;(5)支撑多种生产系统、系统;(6)方便各个机构之间的资料及版权交换、交易。

3 多媒体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媒资管理系统为JMAM(Jetsen Media Asset Management)采用SOA的设计架构进行模块化开发,分为数据层、公共服务组件层、应用子系统层、用户工作区和关联业务系统几个层次。

3.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我们将媒资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分为三大阶段:资料入库阶段、编目标引阶段和检索应用阶段。

3.2.1 资料入库

资料入库阶段指的是各类素材经过数字化后存入到媒资系统的上载缓存区,准备提交深度编目的阶段。根据资料的不同类型和来源,我们分别阐述:

CD类音频资料:对于这类资料,首先需要进行CDDB信息的自动提取,CDDB信息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至Internet,通常采用的CDDB数据库一般有微软CDDB或者FreeDB的,当然也可以采用比较权威的Gracenote CDDB。

卡带、DAT等传统介质:此类介质直接通过上载采集工作站进行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过程中进行QC校正和初级编目,然后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DVD:此类介质直接通过DVD灌录工作站进行视音频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过程中进行初级编目,经过集中QC后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3.2.2 制作系统资料入库

(1)制作系统完成节目成品的播出审核后,调用播出系统的 Webservice进行上播出单操作,同时调用媒资系统的入库归档Webservice服务,将媒体包推送至媒资的上载缓存区,进入深度编目环节。(2)制作人员如果认为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音频素材有长期的保留价值,可以在制作系统填写素材的初级编目信息描述。制作系统具有相关权限人员登录媒资系统入库页面后,新建一个空的媒体包,然后关联相对应的媒体文件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媒体包。调用媒资系统的入库归档Webservice服务,将媒体包推送至媒资的上载缓存区,系统后台自动解析媒体包,媒资入库审核人员对资料进行内容审核和质量QC后,合格的直接进入深度编目,不合格的则调用制作系统消息通知服务返回审核信息给制作系统,这是一个异步处理过程,审核结果可以通过制作系统发送消息给相关提交人,也可以将审核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在提交人的归档历史记录中备查。(3)媒资人员可定期对制作暂存库的内容进行检索浏览,拣选有价值的素材,采用“拉”的方式进行资料入库。此处的浏览检索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媒资系统直接访问制作系统的B/S页面URL去拣选素材,另一种方式是采用Webservice的方式发送查询申请,获取查询结果集,通过媒资系统开发的软件进行结果页面的展现。前者实现相对简单,但系统间的耦合度较高。媒资系统相关人员通过页面进行媒体包入库,添加响应的素材文件,提交后台,有系统后台驱动交换平台把媒体文件从制作系统暂存库传输到媒资系统上载缓存区,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3.2.3 编目标引

我们定义的编目管理流程,涵盖了编目任务的派发、打回转发、任务监控、编目多级审核、访问密级设定等环节,同时为了严格管控、确保产量,在我们日常的编目管理中,对编目人员工作量可实现按日、按周、按月、按季度统计等功能。同时,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积累和不断的编目研究,捷成媒资系统内置了超过百万字的音视频资料编目知识库,收集了大量的编目常用知识,如新闻人物生平、名家名角、戏曲流派介绍、方言地方戏简述等,对于编目队伍的培训、编目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编目任务派发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编目对象,进行不同编目任务的派发,比如我们可以对媒体包整包进行任务派发,也可以对媒体包中某一属性集进行任务派发。只有这个媒体包中属性集都派发完成后,此媒体包派发任务才完成。

在编目标引阶段,由于媒资系统的媒体包将视频、音频、图片、文稿都作为不同的属性集存储,因此对这四类元素都将定义不同的编目规范加以描述。同时,在这个环节,提供了版权信息的著录功能,进行人工著录。

在编目审核阶段,主要是对完成编目标引后的信息进行审核,标引不合格的信息可以打回,由编目人员再进行信息的著录。通过编目审核的文件,设定不同访问的密级,实现文件的分级管理。 后台管理系统自动调用水印植入设备进行水印植入工作,经过技术审查和质量检测(人工或自动),资料进入核心媒资库进行资料的信息的。

另外在这个环节,提供内容导入模块,将台内现有的音频库内容一次性导入到媒资系统中。这里需要现音频库先进行数据导出,然后可以通过网络接口进行数据导入,也可考虑采用媒体包的方式以文件方式导入。

3.2.4 检索应用

媒资系统资料编目后,进入再利用阶段。分为媒资内部检索、制作系统媒资嵌入、新媒体相关应用和版权管理应用。

媒资检索可以针对媒体包或某个属性集进行文件检索,可以对单个文件进行下载也可以对整个媒体包进行下载。媒资内部应用基本最终的资料去向为介质输出,在审核机制上需要更严格地进行把控,相对来说,为了保证节目生产的效率,制作系统的下载回调审核通常不会非常严格,一般采用系统后台自动的密级审核和版权资料下载记录。而针对新媒体应用,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以媒体包文件的方式封装输出,另一种是直接以流的方式对外。考虑到节目制播安全和可能存在的转码需求,通常我们会推荐考虑选用前者,即以文件交换的方式维持制播域与新媒体应用域的各自独立。当然如果用户选定采用后一方案,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所用的音频格式和码率,二是需要根据受众数量确定流媒体服务器的配置和数量。

在版权管理方面利用水印识别设备实时采集各套节目播出后的音频信号,提取事先嵌入在音频节目中的相关数字水印,分析和计算播出数据流中节目版权资料的使用情况和相关信息。将这些水印使用信息汇总后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整理媒资系统中相关的版权信息,定期生成报表反馈给版权管理系统,目前可以采用刻录光盘形式反馈,未来也可以通过高安全隔离设备,通过网络接口的方式传输给版权管理系统。

3.3 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3.3.1 成熟的面向生产与归档的内容管理平台

内容管理子系统负责为整个音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提供底层的公共应用支撑服务。它对媒资系统中一部分公共的应用进行抽象封装,以平台化的方式提供给上层应用,使得上层应用的开发只需要注重其自身业务个性化方面,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复开发,使系统的整体开发能够更加稳定、独立、可控。

内容管理子系统主要分为:对象管理器、架构设计器、编目视图设计器、检索视图设计器、对象操作服务、数据检索服务、导入导出服务、信息、版权管理等模块。其中对象处理器为整个平台的核心,它负责和平台相关的所有对象的注册、管理、操作、对象转换以及平台运行日志的管理。

3.3.2 设计要点

(1)对象管理器:对象管理器负责内容对象的注册和管理工作,是内容管理子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内容管理系统中,一个内容对象(Content Object)对应一个视音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文稿等类型的信息体,它包含一个或几个对象实体(Object Entity),如视音频资料可包含一个音像磁带实体,也可对应一个或多个文件组实体(一个文件组实体对应音视频文件组的一个版本,如高清资料版、标清资料版、播出版等)。一个对象实体又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元素(Entity Element),当对象实体是文件时,一个实体元素对应一个数据文件(Data File),实体是音像磁带时,一个实体元素则对应一盒音像磁带。

(2)架构设计器:架构设计器是捷成内容管理子系统最具特色的支撑应用。架构设计器在设计上主要采用的是一套遵循的XMLSchema规范。它将对象的数据定义信息存储在XSD模板中,并以文件的方式提供给内容管理平台进行解析、注册使用。

4 结语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系统给广播电台的业务互连和资源共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通信信道的公用性,连接形式的多样性等,使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点。不仅计算机病毒在不断地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也不断地遭到黑客的袭击,甚至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需要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而且必须互相补充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新媒体业务方面力求有所创新,争取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相关部分的评审,为全国广播电台的多媒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对推进全国广电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Network Working Grou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RFC792).IETF,1981.

[2]Network Working Group.Identification Protocal (RFC1413).IETF1993.

[3]连一峰,王航.网络攻击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Huak A,Cai Y,Shenu S.Patching: a multicast technique for ture on-demand services[J]. Of ACM Multimedia,Sept,1998:191-200.

第2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需求分析;教育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并强调利用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学校可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总体设计方针与目标

设计方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针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建设目标第一,建设以高速、稳定、可靠、可控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使之成为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通信平台,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建设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一库、一网”数字化校园格局。第二,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第三,建设智能化系统,并保证建成后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第四,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五,系统配置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第六,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第七,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第八,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建设需求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硬件基础平台建设(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整个中心机房建设包括装修、线缆敷设、照明与应急照明、空调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的供电系统等。(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3)防雷与接地系统。所有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服务器、电源和用户终端都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设备的零电位有差距就有可能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外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使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雷电,因此良好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网络支撑平台建设(1)网络交换系统。整个校园网设计为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需要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楼宇,以及广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礼堂、体育馆的服务器、PC机等进行网络连接,使整个校区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校园网的统一、集中管理。(2)网络存储及备份系统。网络中心将储存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外部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音视频数据库、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主要涵盖了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媒体介质管理、资源浏览和检索、数字化教室等,从而具备校园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3)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基础应用建设(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2)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学生公寓、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食堂等楼宇入口及综合楼、运动场主席台设置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全校性的视频影音传送,实现教学影音资料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教学及综合活动同期实况转播,召开全校电视会议等。(4)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

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5)多媒体教学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6)多媒体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以及交互性等多媒体特征对用户的操作、信息查询与接收等进行合理导引,以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到最多的信息。(7)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8)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9)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等,从而提高本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等。(10)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列表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无线网络建设可以视条件择机进行)。网络建设包括: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

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构建数字化校园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强化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由此延误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发挥。

技术力量分散对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

管理水平不高注重硬件系统的投入,忽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学校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优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还应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广泛参与合作。应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合作,遵循相关标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共享程度,以发挥资源建设的整体效益。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逐步构建起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在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代化进程路途漫漫,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共同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葛丽萍.《现代教育技术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柯和平,周玉芬.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6).

[3]赵永岐.数字化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J].电化教育,2006,(3).

[4]朱春燕.校园移动应用服务系统设计及服务分类编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李骊.音乐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第3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二、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三、三是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四、关于课程注册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双向视频系统建设从5月17日开会,整个系统共同运作到现在,历时5个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至9月25日正式试播时日止,已有10所市级电大和5所县级电大、一个教学部与省校实现了双向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的连接,至上周铁岭和盘锦电大也已实现了连接;现已播出门课程,直播课时,共录制了课时。

存在的问题:一是根据省校提出的要求,"将建设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作为市级电大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必要条件之一,县级电大本科试点,原则上没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的单位不能进行本科试点。本科试点专业开设2个以上、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人的,必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专科试点单位,在校生超过300人,开设专业2个以上的,也必须具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专本科在校生规模超过300人的也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还有本溪县、宽甸、黑山、北宁、营口直属、盖县、鲅鱼圈、兴城、绥中、清河、辽中、新民、彰武、成教、全城、教益、文学院以及辽油和水利厅电大没有实现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连接;二是已经连接的单位有的没有进行很好的实时接受和使用。

要求和措施:1、凡应建而未建的单位,要求从现在开始至11月中旬,完成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建设工作,特殊情况不能在此期间完成的,要提交报告经省校同意后可拖延,否则将暂停20__年春季本科招生;2、省校将向已经建设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免费提供课程教学光盘,包括流媒体课件光盘和VOD光盘,以解决媒体资源建设和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问题;未建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将实现有偿配置;3、为了解决市县电大出口带宽和目前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租用线路费用较高的问题,省校正在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证;4、采取措施解决学生从公网浏览网上课程的问题,以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5各市要组织好学生和教师的实时接收,省校将采取措施对各市县电大的实时接收情况进行管理。

五、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试点工作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教学现代化设施手段、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支持与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和科研。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试点工作提升了教学现代化水平;加快了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科学研究。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其中网上和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是影响试点深入进行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我们不仅要有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理念,而且在机构设置以及教学组织上应该实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支持与服务仍然是我们试点工作的瓶颈。必须下决心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省校在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整改方案中,班子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统筹全省电大系统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暂定6人,由教务处副处长周志忠负责中心的工作,人员由教学处的姜莉、直属分校的袁天柱、教务处的侯英函、教育技术中心的钱玉环组成。中心的职责如下:

1、负责统设课程教学资源的订购、复制、提供、使用及管理;

2、负责制定省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组织建设、传输发行、推广使用及管理;

3、负责全省下学期开设课程一览表的制作、下发,并指导各试点单位正确使用;

4、负责电大在线平台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使用、检查等;

5、负责网上交互教学活动的管理、相关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及推广;

6、负责接受学生咨询、投诉及各种教学管理服务性信息的反馈;

7、制定与支持服务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8、指导、检查各试点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9、负责直接面向学生的支持服务性工作;

10、负责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的相关工作。

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成立后,马上要开展的工作:1、清查所有开放教育课程的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包括省校和试点分校及教学点,按试点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各级电大进行配置;2、为各级试点单位复制、配置双向视频课程资源;3、筹建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网页或网站;4、组织全系统解决开放教育学生的实名注册率的问题;5、组织开展第二届网页和媒体资源大赛;6、制定并下达下学期开放教育、成人、高职开课一览表;7、组织系统如实统计文字教材到位率;8、筹备第二次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9、推进省管课资源建设的进展。请各市电大支持省校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工作,并积极组织本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三、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与中期评估相比的变化:1、中期评估的落脚点是变化,总结性评估的

落脚点则是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实,有利于发展的模式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经验要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有利于发展的创新要努力地去探索和突破;2、这次评估的性质是总结性、验收性,因此与中期评估相比39个观测点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关键词是"应用、效果、经验、质量、特色、创新、模型",因此在评估中,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指标和标准的要素上,也就是管理学的"封闭点"上,要深刻理解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尤其是刚性指标,我们要做大量的分析、整改、总结、提升的工作;3、与中期评估相比,这次评估更注重办学能力的变化和增强、教学质量的保证提高,不仅是看硬件设施是否齐全,而是看这些设备在教学管理上的实际运用,不仅是看教学资源能否达到数量的要求,还要看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实际运用的效果,不仅要看教学模式是否改革了,而且还要看新的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看有没有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而是要看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什么效果、试验报告、论文的质量是否确有提高,不仅是看你招了多少、毕业多少学生,而是要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等。

组织形式:各省教育厅局组织专家对省以下的分校教学点进行评估,教育部在评估中央电大的时候要抽查一些省级电大;中央电大对省级电大评估时,也要抽查分校教学点的情况。省教育厅在8月24日到江西参加会议,初步定于05年3-5月对分校和教学点进行评估

方式:实地考察、专项检查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有面对面的,也有网上的。专家先在网上看情况,然后在组织实地考察。由下而上,先评教学点、然后省电大,最后中央电大。拟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沈阳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点进行评估,大连电大自行组织。

时间紧、任务重,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省电大来讲,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评估工作,我们成立了督评办和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调整了教学处和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开通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开了几次评估工作会,成立了评估专家组,认真作了指标体系的分解,任务分层次落实到校长、部门和人员。省校的整改意见已经形成了文件,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已发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认真学习教高厅20__{20号}文件。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好好学习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学习是前提,弄清楚这次评估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考核的重点是什么;认真制定总结性评估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省校已经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各部门正在按方案进行整改。

对照薄弱环节,切实整改:抓住中期评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结合总结评估的核心指标、重点指标,从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我省电大试点工作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说定位问题、队伍问题、教学模式问题、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支持服务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

关于评估指标和标准内涵有关的说明:

关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评估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Ⅰ-1指导思想;Ⅰ-2教学点建设与运行;Ⅰ-3队伍建设;Ⅰ-4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Ⅰ-6教学改革;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Ⅰ-8教育教学效果。二级指标: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Ⅱ-2深化试点的改革思路;Ⅱ-3教学点的设置;Ⅱ-4教学点的运行;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Ⅱ-8教学设施的使用和效果;Ⅱ-9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与建设;Ⅱ-10教学资源的应用;Ⅱ-11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2实践教学;Ⅱ-13素质教育;Ⅱ-14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5教学过程质量保证;Ⅱ-16教学支持服务;Ⅱ-17教学质量;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指标体系总体介绍:设定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8个核心指标);3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不同的权重,给出相应的评估标准。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只给出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的标准。优秀标准是在满足合格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及以下电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级。

从标准的设定来说,既设置了基本要求,同时更强调各地的特色和创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合格标准是试点项目的基本要求,不分地域条件,按统一的合格标准衡量

Ⅰ1.指导思想

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1.定位与特色:

办学思想明确,主要看是不是坚持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向,坚持了四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办学。

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求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有翔实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适应当地需求和条件的五年或十年学校发展的规划。同时要有近一两年改革发展的可行的措施、步骤,而且发挥电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试点地位

主要是看在诸多办学形式中,试点工作是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试点教学的条件、投入是否得到保证,并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校整体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试点所开的专业和招生规模与学校的人员、设施条件是否相适应,教学质量是否能能保证。

Ⅱ-2.深化试点的思路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和措施要适应远程教育的特点、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规律,如:学生主要基于媒体资源学习、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信息交互环境、加强学习过程的支助服务以及办学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协调一致的管理与监控等;尤其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建设和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教与学的持服服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要有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同时还要看是否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实践模型:主要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理论和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结合本地特点创设出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办学系统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管理,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就应当是适合本地的实践模型。

4.试点的经验与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75通过 主管项目单位的验收,并有专家组审定通过意见书。获奖项目是指省部级及以上或在全国电大系统评审和评奖中获奖。

试点经验和研究成果指导试点工作,并加以应用:成果具有指导意义,并在校内、省内或全国电大试点中学习应用,推动了校内、省内其它教育形式的改革。

5.坚持、维护和发展系统办学

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履行试点协议,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试点的一致性,严格执行试点教学与管理各项规定,无违反试点要求的现象。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本地教育资源整合中,配合主管部门积极提出加强系统建设意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本地区各级试点单位认真进行试点。并校单位应保证试点作为该单位的重点工作,应增加参与试点的人员数量和设施条件。

Ⅰ2.教学点的建设

Ⅱ-3.教学点的设置

6.试点分校与教学点的设置及其建设

试点教学点履行审批手续,无未经批准的教学点,无点外点。

要求从思想观念、教学设施、教学和管理人员情况、管理手段等基本条件符合了申报手续,经中央电大审批同意,试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随着所开专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相应的增加,师生比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要求。

7.考点设置

考点设置符合中央电大规定,原则上设在县级以上城市,1个县级城市只许设立1个考点,1个地市级城市原则上也只能设立1个考点。省级电大所在的城市原则上只许设最多不超过3个考点。本科考点原则上只设在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各市考点内按标准考场设置符合标准,符合中央电大有关规定要求。

考点设置要经中央电大复审、备案,考点和省级电大要建立考点设置和管理的专卷档案。考点机构健全、设施完备,有较好的网考和监控设备。

8.教学点与考点的管理

重视对教学点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相关的管理文件要齐备,定期检查、研究和解决试点教学点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点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到位,对基层教学人员、学生的服务到位。

考点要求考试无失密现象。及时、妥善处理考风考纪方面出现的问题。

Ⅰ3.队伍建设

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

9.教师配置与结构

分校、教学点配有专职教师1人;试点分校每个专业配有专业责任教师,每门课程配有课程责任教师,对教学点没提这个要求。所谓责任教师不是辅导老师。这个专业责任教师应该熟悉这个专业,课程责任教师应该了解这个课程。

10.辅导教师配置

辅导教师含专职和兼职教师,生师比计算时,须按(1:23)减去从事普专班和高职班教学的教师数。

11.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配置:满足试点需要,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

12.规划制定与实施效果

①制定了4支队伍建设规划。这四支队伍近期从事试点教学、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及科研的4支队伍的增补计划以及近两年来的落实情况。

②取得初步效果,适应试点需要。

13.兼职教师聘任、培训与考核。

制定有管理办法,按要求聘任、建档、培训与考核,1/3相对稳定。相对稳定即这个教师担任电大教学三个学期以上。

Ⅰ4.远程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

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

14.教学设施配备与功能完善

各试点单位教学设施的建设与配备符合试点要求;各项设施,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功能要完善;。

15.广域网、地域网的建设以及平台功能的完善

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有中央电大要求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及时跟踪功升级,能及时、完整的提供信息资源,保证教学与管理需要;年底完成县级电大教学平台的配置。

16.教学设施的使用与效果

有使用的制度措施,提供教学、管理、技术服务,运行良好。学生网上学习时间:如果每位老师在积极组织网上交互活动教学的话,实际上很容易记录到学生上网的情况,因为网络是可以记录的。现在中央电大已经设计完成了监测系统,对每个教学点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远程记录。可以自动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电大要把这个教学跟踪、教学情况的检测抓紧,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指导,更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改革。实现100的学生实名注册率,特别是本科学生实名注册率。

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

Ⅱ-7.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17.统设必修资源配置与到位率

统设必修课程教学资源:印刷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网络课程及课件等。这个基本资源各教学点以上的市点单位都应当配备。一是要求配备率,二是要求及时到位率:指开学第一周学生能够拿到教学资源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与当学期全部开出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之比。

18.统设必修课动态信息资源:

网上动态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教学文件、安排及有关通知、教学辅导及答疑、综合练习、网上直播课及考试辅导等。配套的网上教学资源:是指试点专业统设必修课程在已有中央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满足本地区教学需要由学校自建设的各种网上教学资源。

19.选修课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选修课资源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②已开选修课程中,两种以上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的课程占90%以上。已开的选修课程:已经被学生选学,已经或正在开展教学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指经过教学设计的印刷教材(含辅助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应覆盖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等。

20.图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提供与试点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5千种以上,全文期刊1千种以上。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在微机上可能实现查询、浏览、阅读多项功能的全文电子图书,同时要求有相应的期刊,要求图书紧密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些是教材,也有些是参考的论文等都可。②学校能向教学点提供共享省级电大多种媒体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提倡通过网络让基层的教学点的学生看到这些资料和图书。特别是随着毕业环节到来,学生要查阅资料,希望省级电大提供。

Ⅱ-3.教学资源的应用

21.应用措施与实施情况:①学校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度和措施可行,对教师应用进行培训和检查。②辅导教师都能使用,应用方案完整,对学生有指导。对教师开展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制度规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培训记录,并有教师使用情况的检查措施和记录。③学生能自主选择应用,能应用网上动态信息和资源。学校为学生自主选择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创 造了条件,提供有方便学生的多种措施,并有学生应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记录和反馈意见。

Ⅰ6.教学模式改革

Ⅱ-11.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2.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①所谓形成的改革思路清晰,是要结合本地情况,形成具有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媒体特点、当地特点等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创新思想;切实可行的实施改革的措施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型和思路,有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规划、进度和措施;学校制订的实施性教学文件体现改革的思路,要有要求、可操作和明确的工作程序。②文件齐备,同时有检查制度,有实施过程的记录、小结和分析,有对应的研究活动。

23.改革的成果

1)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交互活动,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课程教学模式可以用功能模块和过程流程连接,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框架,并有对各种模块的定义或描述。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远程辅导为辅助,基于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学习和开展多种形式网上交互学习的方式。有一批示范性的整专业或一类课程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支撑本地的教学模式。

2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成效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指导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积极组织网上学习活动,能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小组学习,并有记录和总结。有教师组织教学的教案,总结学生在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示范性经验。

Ⅱ-12.实践教学

25.设计与要求;26.实施条件;27.实施效果:各试点单位按按规定完成全部实践教学,按时开出率在70以上。组织落实、操作规范、报告齐全、评阅认真,学生能力有提高

Ⅱ-13.素质教育

28.总体思路与实施效果

学校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及其学生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形成了加强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并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求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总体思路,针对学生特点,在知识、能力培养基础上,进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的实施中。学校积极培育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成效。注重校园文化,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提供以人为本学习支持服务的条件,创造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例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刻苦学习的学风,加强诚信、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培养尊师、爱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学校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学校文化,学生在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有示范性经验和典型事例。有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示范性经验、典型实例,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心理素质、文化基础、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Ⅱ-1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9.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①教学管理模式:目前研究部门对试点教学管理模式可概述为: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的具有现代化和网络化特征,基于多级的系统管理及运行,保证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的资源建设、整合与共享、提供多功能学习支持服务、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模式。

①所谓思路清晰:认识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办学质量的保证。从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要素,如: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等几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要有实施效果。

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遵循远程教育的特点、规律,在完整性、统一性、规范性及特色方面作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

30.管理模式改革的成果

①初步形成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得到实施

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准确,更新和反馈及时。真正实现招生计划、学籍注册与管理、毕业审核、考场编排、成绩登录、年报年检、公文传递等各个环节运转使用正常。而且还要有反馈,使得真正有利于试点工作。

Ⅱ-15.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

31.教学过程的监控

①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包括:课程设计与建设;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内容和方式;监督运行机制;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3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

中央电大以校发文形式,对教材、网络、资源、学籍、考试、教学点、招生、教学过程、实践环节、毕业环节、教学检查与评估等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文件。各级试点电大制定的实施性教学及教学管理文件,它是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试点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依据这些文件、制度,组织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过程。电大系统教学质量的标准对各级是同一的,各种教学要求和基本办学条件是统一的。要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防止执行过程中的失真和衰减。

3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管理

①形成性考核管理:形成性考核不仅仅是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还应综合反映学生参加网上学习、面授辅导、专题讨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形成性考核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的档案记录必须完整、真实、有据可查。

②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无明显异常,能反映教学的实际状况,有考核结果分析:全省试点本科或专科形成性考核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5个百分点,终结性考试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10个百分点。

Ⅱ-16教学支持服务

34.支持服务的研究、思路与制度

①教学支持服务的思路明确: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应当加强:从事远程教育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具备,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研讨、技术服务、教学服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满足开展试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包含学习支持服务和非学习支持服务:其中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提供、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学习方法思路的指导和帮助、教学管理咨询指导、学籍查询、成绩查询、教学安排表、学科咨询服务、答疑等,非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主动关怀、心理咨询、教学设施和媒体使用的指导等。学校从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两方面都有明确地思路和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对现存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改善。

②建立了相关制度,有措施、有检查,针对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

35.教学支持服务的开展与效果

①引导试点人员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条件和服务,达到学生满意的效果

②为教师提供备课、教研、学术交流、制作资源的条件和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只有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才能提高。

Ⅰ-8教育教学效果

Ⅱ-17教学质量

36.课程的教学效 果

①多数学生"三基"达到基本要求,考试抽查和网院统一考试成绩正常

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抽查和试点高校基础课统考成绩正常。三基课程考试成绩50以上的学生及格;抽查考试与本省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统考课程与全国远程教育学校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

②多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能,自学能力有提高,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要求学生能否达到50以上学生学会基于网络的自学;能否通过作业或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自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上网和计算机使用技能,能熟练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和资源。评估组将实地测验,检查是否50以上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能。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的获取率相对较高。

37.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①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答辩和考核等实施过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②多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恰当、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3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的占多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参考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应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占50以上。多数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毕业生反映较好。50以上毕业生总体评价反映意见好和较好。

39.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将所有的指标简单的做了汇报,也是供大家参考的意见,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整个评估过程中还有针对相应的指标,还要参考上级电大制订的相应文件进行。希望各级电大在已取得的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改革、有所创新,以丰硕、优异的试点成果迎接总结性评估,为我省远程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4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基础建设

硬件建设是基础、是前提,必须要舍得投入。早在1989年和1990年,学校就建成了阿城区首家专业语音室和微机室,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1992年,又在阿城区率先引入校长办公系统。2002年接入互联网,将信息技术用于学校管理。

2007年,随着黑龙江省高中课改的启动,学校积极筹建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自筹资金50多万元,为全校42个班级配备了高规格的投影机,建成了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之后又陆续更新了高中微机室的计算机;在多功能教室增设了主控台,使其功能更加完备;资助全体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做到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和教学。2013年6月,学校又投入30多万元,为每个班级及多功能教室、微机室配备了红外感应电子白板,为班级配备了高配置主机,完成了硬件设备的升级。

优良的硬件设施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和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加强技能培训与使用管理

1.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由教育技术室教师就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进行专题讲座,该讲座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且在应用初期协助教师做相关问题的处理和个别指导。培训的目标是所有教师都能自己完成操作,且做到使用顺畅,使用规范,保证安全。

课件制作。由信息组教师进行PPT、Flash课件及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同时,教师也在实践中通过下载、修改课件,教师之间相互帮助,提高课件制作水平。绝大多数教师可自制课件,熟练使用电子白板,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2.使用管理

如何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便利且处于良好状态,是使用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为此,学校每个班级设一名学生管理员,经培训后专门负责本班多媒体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学校制定了《班级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员各自的行为权限,规范操作要求,规定对常见事故的处理和相关事故责任、赔偿办法。

学校规定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率不少于课时量的10%。教学处统一下发了《班级电教记录本》,由班级管理员填写,随堂就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做记载。教学处每月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当月教师工作量工资。

探索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在课堂上,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其价值最重要的体现。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方构成、充分体现了心智活动和情感交流,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统一体。信息技术虽然有其自身优势,但又不是绝对的、万能的。因此,信息技术使用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当用则用,应有利于教学。

必须看到,信息技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在使用中不能唯媒体论,唯技术论,不能滥用,不能图省事。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否定传统教学的优势,要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进来,使其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要努力寻求并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为此,学校研究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管理考核实施方案》,明确了使用原则和要求,同时指出何种情形下提倡使用,什么情形下不提倡、力求避免使用,使教师有所遵循。着力点应放在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不好实现或无法实现的事情上,注重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哈尔滨市开展了创建特色学校、“十百千万”活动工程,学校以此为契机,确定以“发掘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导学式’教学方式”为主题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为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具体任务与举措包括:①与东北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阿城区教育局信息科合作研发电子集体备课系统,转变教师传统备课方式,形成并固化网络环境下新的集体备课模式。②以“导学案”为载体,深化学校“导学式”教学方式研究实践,定型和固化教学模式;同时借助电子白板的优势功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③将教师的技能培训和教育理念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的起点和更高的目标定位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④适应技术条件的改变,进一步完善丰富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更加完备,资源使用更加简明、便利、高效。

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领域的拓展与开发

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相对硬件建设而言,资源库建设可谓软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学校资源库包括学校总资源库、教师个人资源库、因特网资源库三个方面。学校规定每个任课教师上传一定数量课件到学校教学资源服务器,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建设。每个教师存储在自己计算机里的教学资源包括题库、课件、视频、备课资料等。学校要求不定期整理并拷贝至学校教学服务器中,实现了对教师个人资源的管理,同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教师个人资源和学校资源动态互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源,同时学校还外购了“校视通”视频资源库和金太阳新课标教育资源网,为教师资源信息的采集、使用拓宽领域,提供支撑。

教师个人资源库和学校资源库是互动的关系,教师既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到学校总资源库,也可以下载其他教师已经上传的资源,从而达到了全校教师资源的共享使用。

开发创建龙涤中学网络教研室进行网络备课、教研

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2010年11月学校创设了“网络教研室”,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和相关论坛活动,促进教科研活动提档升级。开设的栏目有教学科研、计划总结、案例反思、教学感悟、探讨研究及德育论坛等,教师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近两年时间发起的主题论坛537个,发帖1019篇,可以说取得了良好成果。目前,联合研发网上集体备课系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预计很快就将投入使用。

信息技术运用的成果总结

1.学校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上课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状况已成为过去,如今的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生动灵活,多种多样。改进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开展了教学评价、绩效评价。实现了学校升旗仪式、元旦联欢的现场直播,等等。

2.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视野开阔了,获取资源的渠道更多了,整合、利用资源的手段更丰富了。尤其是在课堂上,手段更加灵活,方式更加多样。师生互动进一步得到加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与2007年我省高中课改同时起步,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学校连续19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学校。

通过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师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组织、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促进了师生思维观念和学习行为的转变。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特色。

第5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摘要题】实践研究

1调查情况介绍

为了配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十五”期间的建设和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下称联盟)工作的开展,2002年4月,CALIS在成员馆中间发放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2002年5月和6月在联盟理事馆(注: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理事馆都是CALIS成员馆。)中间发放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

截至2002年6月30日,共回收《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89份,其中书面报告22份,电子版报告67份。这些调查报告中有29份来自综合性院校,34份来自工科院校,9份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来自其他专业性院校,如医学类院校、农林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报告分别为5份、4份和6份。图1给出对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根据统计数字和图表可以看到,此次在CALIS成员馆中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情况。

图1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统计的结果

对于在22个联盟理事馆中间进行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重点调研,各单位均及时对调查内容进行了反馈。

针对上面的三份调查,本文第二部分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各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三部分给出CALIS在“十五”期间将要建设的两个子项目“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在成员馆中间开展的情况;最后对目前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

2整体分析

通过CALIS的宣传和培训,大部分成员馆意识到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前后成员馆根据各自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现有基础、阶段性工作重点、人员情况,开始从专业性或校园范围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建设,全面推动图书馆向电子化、数字化方面发展,并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予以重视。

2.1专业性、校园范围的文献保障体系

众所周知,CALIS在“九五”期间建设了三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四个全国中心、七个地区中心分别构成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在全国和地区范围内行使文献信息保障功能。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因,这些中心还不能满足所有高校图书馆和用户的全部需要。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目前有10个学校正在开展专业性或校园范围内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构造有一定规模的“中文教育数字图书馆”,将分布于国内外的中文教育资源纳入统一的检索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理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建设“财经文献资源信息中心”的设想;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学科与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已具雏形;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筹建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多功能蒙古学文献信息研制服务中心”的建设颇具民族特色;安徽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图书馆,依托校园网建立与本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配套的,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2.2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考虑图书馆的工作特点,针对图书馆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的各种应用系统,已经被列入各成员馆的计划中。本次调查发现有16个图书馆正在应用系统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其中开展数字图书馆原型试验系统研发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研制的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元数据、信息存储与检索、互操作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开发了“视频点播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存储多媒体资料在校园网内提供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的网上实时点播;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开发“图书馆电子资源跨平台检索系统”,实现统一界面查询,读者可以通过书刊名、文章名、关键词、著者、媒介类型、数据来源等检索项(包括组合检索项),查询系统连接的各个数据库;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特色资源数字化加工中心”,开展纸本文献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加工、电子剪报、数据库制作的相关硬件环境设备建设及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形成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分类标引、整合、、更新、维护等的完整系统;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专题数据库系统”,为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平台,包括开发、分类、全文检索、远程查询、科学管理和升级等功能,能全面、准确、高效地达到网络化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标准;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利用相关技术,建立了标准化的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发了“服务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定制、协作咨询、知识挖掘、多媒体教学、VOD点播、重点学科导航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正在集中力量,依托CALIS西北地区中心搭建一个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地区性数字资源中心、数字化中心、存储中心、交换中心以及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中心,为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智能服务。

2.3数字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也是各馆开展数字图书馆尝试的主要选择。“九五”期间在CALIS的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下,一方面,各馆大幅度增加电子文献的引进,以网络版数据库为主,并引进部分光盘数据库;另一方面,各馆在自建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CALIS组织成员馆共同建设了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文现刊目次库、学位论文文摘库等数据库。在提交调查报告的89所图书馆中,85%以上的图书馆参与了CALIS“九五”期间的子项目建设,在支持CALIS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推动本馆的数字化进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CALIS有选择性地支持24个单位根据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特性,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特色馆藏,逐步把有价值的特色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建设成CALIS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以便比较集中、更深层次地揭示各高校收集的富有学科特色的文献。目前CALIS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包括24家成员馆建成的25个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数据量已达280万条以上,通过因特网进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在CALIS的带动下,在24家成员馆的示范作用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其他的CALIS成员馆纷纷开展本馆特色资源的调研、论证和建设工作。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CALIS成员馆有74所,每个馆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实力,或者百花齐放,如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高校图书馆同时进行几个数据库的建设;或者一支独秀,在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上下功夫。

成员馆自建的这些数据库围绕着CALIS制定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和高等教育特色的专题数据库”的原则,或者对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或者做某个学科或专题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比较系统全面地对某个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数据库各具特色,有的体现中国文化渊源历史,有的介绍人物生平、业绩、著作,有的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做全面的介绍,有的展现科技动态。数据库形式多样,包括图象、文字、解说、全文和文摘,具有学科知识数据库的特点。揭示的内容比普通二次文献库要深,丰富了高校资源。数据库内容丰富,包含中外文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文献、产品、事实数据、研究机构信息,或集各种信息于一体。有的数据库具备良好的检索系统,提供WEB界面的查询,有些还使用全文检索系统和多媒体系统,可提供全文、关键词、题名、出处、文摘等多检索点检索;为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推广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展示广大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聪明才智,给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科研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弥补了图书馆经费紧缺造成的纸本资源的不足,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2.4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各馆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查发现,有28所图书馆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创造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环境。其中22所图书馆对本馆的自动化和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与改造,旨在建立先进可靠的高速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日常业务科学全面的自动化管理,为国内外资源共享提供环境;9所学校建设了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网络培训教室,提升了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为师生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所院校还斥资数千万建设了新馆舍,给师生提供了舒适的教学科研环境。

2.5资金支持

《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中还包括对各个学校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额度及其来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成员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分别来源于“211工程”建设经费“985”工程,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教委、学校的专项拨款,与企业共建,捐助,图书馆年运作经费,学校自筹等10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图书馆动用了所有力量,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小到学校,大到国家,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识都明显增强,对此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加,部分学校得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更是令人可喜。表1将各馆数字图书馆经费情况按几个等级进行了统计。需要说明的是有17个学校未对数字图书馆资金的投入进行说明,无法进行统计。对72个成员馆的统计结果显示,38.9%的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额度大于100万,其中有8.3%的高校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数千万资金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图书馆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小于10万,无力开展规模性的、目的明确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活动。“十五”期间,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知、共享,CALIS任重道远。

表1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状况统计

3重点调研

下面根据联盟理事馆对《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的反馈意见,综合CALIS成员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的反馈意见,对CALIS成员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3.1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

“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CALIS“九五”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高校间开展文献传递的重要基础数据库之一。“九五”期间共有90余所成员馆参与了CALIS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建设,学位论文文摘数据提交量已经达到10万条。由于学位论文内容丰富、新颖、情报价值高,对某一专题有独到的见解和系统论述,对科研和生产有较大参考价值,读者需求呈上升趋势,为此,“十五”期间,CALIS将在该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面实现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的共享。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调查》和《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调查》的统计结果,CALIS成员馆中有29家开展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其中13家来自联盟理事馆;目前这些学校学位论文的全文数据加起来有18100条,主要采用WORD和PDF格式保存,也有个别学校采用JPG格式和DJVU格式;其中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建设工作开展较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规模较大,有超过5000条的全文数据;已经具有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交系统的学校有11个,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的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具有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而且同时开发了学位论文检索系统,并考虑了学位论文的编目、校验、统计,设计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目前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是开放的,读者可以检索到摘要级,其他学校的学位论文系统有的要进行用户认证,有的通过IP限制访问;对于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各个学校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法是和论文作者签署论文使用协议,限于校园网使用。成员馆的上述工作为“十五”期间CALIS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002年5月底,CALIS管理中心邀请在学位论文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的15个联盟理事馆召开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统一了对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认识,明确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在统一的建库标准规范下,实现共建、共享。会上大家总结出学位论文建设的主要环节包括总体工作流程、标准规范、论文提交、应用系统、管理与版权等。会后,CALIS管理中心根据各成员馆的意见,整理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参考》,为其他准备开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学校提供参考,加快高校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还表示愿意根据会议精神,在对各自的应用系统进行修改后,尽快向兄弟院校免费提供。与此同时,大家还认同了将CALIS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设计为“集中索引、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的思路。

3.2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

CALIS管理中心充分意识到,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对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部分精选专业课的教学参考书提供上网服务,可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解决各校教参复本量少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反馈的结果,目前CALIS成员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基本的情况是:14个学校已经建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另有11个学校开始筹划;其中教参数据库建库时间最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始于199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1999年开始建库;包括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的8所高校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建库;其他的图书馆是在近一年里才开始和计划进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建设;这些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书目数据量加在一起有49500条,全文数据有5100条,其中复旦大学的书目数据量最多,已达26,500条,中国人民大学的全文数据最多,有3000条;对于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系统,有7所图书馆使用TRS全文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有3所图书馆采用快葳公司的DIPS系统,2所图书馆馆使用方正Apabi系统;选择MARC做为教参元数据进行著录的有5家,选择DC做元数据的有3家;对于全文,一般采用WORD和PDF格式;对于版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限于校园网使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对教师著作征询版权,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目前的政策是部分解决版权,同时结合访问控制,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考虑和专业公司合作,全面解决版权;目前在主页上有教学参考书项目链接的图书馆,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其中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可以对外提供服务,非校园网用户可以浏览到书目级。

CALIS在6月中旬邀请22家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理事单位召开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研讨会”。会上,大家根据各自的工作经验对CALIS将在“十五”期间进行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1)标准规范方面:希望CALIS在标准、系统等方面提出方案与要求。(2)建设内容:在学科上有所侧重和分工。(3)版权问题:提出统一的版权解决方案。(4)管理方面:以211工程或CALIS名义,请学校教务部门将教参书的收集纳入教务管理工作,以保证教参考书的权威性和新颖性。(5)建设方式:由CALIS组织购买一批有版权的电子参考书,同时在CALIS协调下,由部分高校分工建设,共享数据,成本分摊。(6)合作思路:和数据库商与系统商合作开发系统和解决版权。(7)系统建设:第一步参建各校分别建立教参信息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教学参考信息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

针对以上建议,CALIS正在积极征集包括系统、资源、读者使用、服务模式、实施、经费预算等在内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申报、调研、审批方式确定承建单位。

4小结

CALIS管理中心通过“数字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从各个方面了解了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情况,同时掌握了CALIS“十五”期间将建设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在成员馆中的发展现状。

第6篇:多媒体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弱电方案;多样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在的智能化系统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保证需要各组成部分的配合,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能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例如,无线局域网技术已经极大改变了网络通信的框架,综合布线的信息点布置和无线接入点的布置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单从布线或网络层面进行设计,都无法得到最佳方案。笔者认为应结合安防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综合考虑,才能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架构方式,实现系统最优化。

1.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基本思路

首先分析一下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架构的定义分类。

研究所布线系统架构定义,外网:外网布线不涉及保密内容,主要的应用为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与外界INTERNEET相联系的窗口或者主要为企业日常办公提供平台,包括收发外部电子邮件、网站信息。设备网:各个系统的设备终端,如数字摄像机、门禁点、广播点等等,对网络带宽和安全性要求均较高,可组成独立智能化设备网。网: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按照BMB17-2006标准设计;运行处理、加工、存储、传输秘密级或机密信息及内部信息的信息系统。

其次分析一下研究所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原则。

(一)逻辑性:依据网络结构逻辑可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可针对网络的核心的环网结构以及汇聚交换的环网结构,设置与之相应的综合布线系统。(二)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需建设各类环境的多种布线系统。(三)先进性:随着数据传输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为隐蔽工程,所以布线系统的配置需要满足今后15~20年网络发展的需要。(四)模块化:在布线系统中,无论是网络还是语音的终端模块均按照568A/568B制式生产,属于标准件,方便维护人员的管理和使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和《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等国家强制性规范规定,研究所用于生产、科研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必须符合电磁防辐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考虑安全保密要求。因此我们规划用于科研、生产的重要型网络系统采用10G(万兆)主干链路,1G(千兆)到桌面的总体配置,对于用于智能化系统建设及有INTERNET需求的区域,采用千兆主干链路,百兆到桌面的配置。

2. 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选型

2.1信息点建模

在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工作区中,重点为信息点的建模,对于单体建筑的常见功能区,如对办公楼分析,领导办公室、行政办公区、会议室、机密室、复印室等进行建模,形成统一的规则,布线系统根据模型进行需求分析。考虑到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整个布线系统需预留20%冗余。布线系统布点原则上在行政办公区域每4平方米应配置一个数据点、一个语音点、一个秘密点,一些特殊区域可设置成接见室模型、讨论室模型、库房模型、休息室模型、上网阅览室模型、专家办模型、工厂调试区模型、数字化资料室模型,根据模型不同,适量增减点位的布置数量。

一般网水平子系统的数据、图像等电子信息交换服务将采用六类四对屏蔽双绞线(FTP)布线。六类FTP线设计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线从配线架至最远端工作区端口的距离不超过90米。外网为满足终端信息插座的电话/电脑的互换性要求,从水平主干子系统配架到工作区子系统的每个信息点终端插座,设计中对数据与语音传输可均采用超五类、六类8芯非屏蔽双绞线,可以不采用传统的2芯或4芯双绞电话线。

2.2 管理间灵活性端接

管理子系统一般设在每层的楼层弱电间内,其组成包括双绞线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其中双绞线缆配线架包括数据配线架及110式语音配线架。管理子系统为垂直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提供端接点。当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例如,增加网络点,减少语音点,只要改变跳线方式即可解决,不需要重新布线。

2.3设备区主要产品

设备区子系统主要指计算机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监控系统交换机等,即主要指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为各类信息提供信息管理传输服务的各种设备及设备的连接线所组成。在设备区光纤部分采用12/24口光纤配线架,25/50/100对大对数电缆线采用110配线架,线路中可用六类双绞线做数据备份线缆,其与千兆单模光缆具有同等能力。设备间子系统一般放置计算机主机服务器和程控交换机PBX。针对研究所建筑智能化项目,设备间子系统分为网设备间与外网设备间,要求它们之间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2.4建筑群设备防护

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通信电缆或光缆延伸到建筑群中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包括沿地下线缆、管道(或直埋)敷设的线缆、架空线缆。结合研究所网络系统对布线系统的要求,采用双链路,光纤环网方式进行布线。另外室外松套管层绞式铠装光缆,需要注意防腐蚀、防鼠害,及注意与其他专业管线的安全距离,过交通轨道等需要加设保护或警示套管。

3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细节

3.1网布线实施

整个研究所网采用三级主干的模式,第一级主干架构的光纤环网,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数据中心,三个网络数据中心分别为生产区、科研区、行政办公区。

二级主干采用全光纤的光纤环网模式,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楼设备间子系统交换设备。所有网络汇聚点都通过双链路上连至不同的网络数据中心,当任何一条链路断掉或数据中心遇到灾害不能启动时,相应其他数据中心立即接管此数据中心的所有业务及负载。

三级主干采用全光纤的光纤模式,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楼内接入层交换设备。所有建筑内部的楼层交换点都通过室内光纤上连到汇聚交换点。

3.2外网布线实施

外网主要提供配套服务区用户上网和行政办公区员工上网和收发外部电子邮件、网站信息。外网采用星型结构,为两套布线系统,一套为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科研区、生产区)上网使用,一套为配套服务区上网使用,两套系统在物理线路上和网络设备上不同,但共用核心机房。

3.3设备网主干架构

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智能化监控点、门禁点、广播点等在研究所各楼均有分布,且点位较多,要求通信流量较大,因此,设备网采用星型布线结构,在研究所每栋楼内设置设备间子系统,通过设备间子系统向下至各楼层配线间,向上至各网络分中心。

4.结束语

建成后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是一个有效的通讯系统链路,以提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管理的手段应当采用综合的布线管理系统,使得设计人员、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网络工程师等都能够面对同一个资源-布线系统图纸、图表和其他参数。采用网络化的布线管理系统软件集成到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