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城市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建设方案

第1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建设进度

“无线宽带城市”就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飞速发展,“无线宽带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无线宽带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上网方式,还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市政管理、办公商务、电子教育和其他市民服务领域。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是建设“数字*”的重要举措,要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二、制定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实施

通过WiFi接入点及CDMA网络建设,按照无线热点——热区——城区全覆盖的建设模式,结合我市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有线宽带网络,通过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延伸,最终建成“无线宽带城市”。用2—3年的时间,根据项目、资金安排和应用需求,分阶段、分区域推进:

——第一阶段(*9年底以前),集中在政府机关、主要干道、商业街区、市政广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务楼宇、大专院校等热点区域和重点开发园区建成*个WiFi接入点,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无线宽带上网。

——第二阶段(2010年底以前),继续增加无线宽带接入点,完善技术手段和网络服务,并在无线宽带上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重点系统应用,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超过40平方公里。

三、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是一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应用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市政府成立“无线宽带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电信*分公司,具体负责规划制定、项目组织和协调推进等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工作。市“无线宽带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制定无线宽带城市建设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公安局、市市容局、市供电公司等有关单位要帮助建设单位协调使用路灯、红绿灯、监控点等杆路资源,并为无线宽带设备的安装施工提供方便。各地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争取率先建成“无线宽带县”。

中国电信*分公司作为*无线宽带城市的主要建设单位,应提前做好项目规划、技术方案、接入点布局、资金筹措等准备工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业主单位的支持,加大无线宽带城市的宣传力度,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无线宽带城市”建设的推进实施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无线宽带城市”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无线宽带城市的目标定位、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应用领域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组织项目,分别推进实施。

(二)深化技术研究,丰富网络应用

第2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一、大力推进海洋法制建设。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2007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07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年度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三、全面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1、继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我市特点和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重点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暑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区环境监测,详细掌握我市的海洋环境状况,保证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的连续性,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重视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我市海域的污染损害,严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审批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高审核参与率;规范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强海洋污染事故的查处。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胶州湾和前海一线用海域污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污染海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4、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积极筹集资金,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我市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通过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监视网及海洋赤潮应急行动体系、开展重点海域的赤潮监测和预报试验、加强赤潮发生期内对渔业水域的监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四、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按照《胶州湾及临近海域功能区划》和渔业生产水域环境质量状况,对不符合功能区划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进行封闭管理,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内湾及近海的养殖密度,扩大藻类养殖面积,提倡外海养殖,大力提倡鱼、虾、蟹混养、贝藻间养套养等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新技术;强化渔业生产管理,改进饵料质量及投饵技术,严格控制废水排放,2007年力争使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40%。

四、加大海洋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第3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是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四个之城”目标特别是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建筑行业单位执行相关规范,确保各类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公园、游园广场、公共建筑改造率不低于60%;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达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创建意识。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动员会精神,动员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全力投入创建工作中,努力将创建目标任务与“四个之城”建设紧密结合,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贯彻《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要求,使住房城建系统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全面提升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二)加强监督管理,在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要求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各类新建项目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标准》等各类规范标准。

(三)强化整改落实,确保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达标。针对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不够规范,损坏、侵占等现象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市政处、园林局等单位要对直管的道路、公园、广场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对盲道、缘石坡道、无障碍标志牌、建筑物出入口坡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无障碍厕所厕位、无障碍路线图等内容重点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制订计划,全面进行整改,确保达标。

(四)强化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全市各类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的达标率。对辖区政府开展属地管理的道路、游园、广场、住宅小区无障碍设施整改,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宾馆、医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组织培训阶段(4月10日—5月10日):依据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要求,召开市住房城建系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动员会。组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开展《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业务培训,使住房城建系统广大从业人员自觉贯彻执行无障碍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调查摸底阶段(4月10日—4月25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现有的缘石坡道、盲道、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行进路线图、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低位电话等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照标准逐项查找,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制定整改工作计划。

(三)整治改造阶段(4月26日—8月31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的无障碍设施,按照整治改造计划全面落实整改补建,完成改造任务。为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四)检查整改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对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对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本委系统管辖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及办公楼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进行全面检查整改验收。

(五)迎接创建考评阶段(10月份起):委系统各单位收集创建资料,上报委创建办汇总,整理、装订创建工作台账,迎接市级省级创建考评,对创建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住房城建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制定委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创建实施计划,把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到岗位、责任细化到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组织网络,确保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4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 自来水厂 净水处理工艺 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39-01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剧增,而水处理设施的相对落后使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恶化的趋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城市自来水厂净水处理, 强化对地表水的保护措施,使之能用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水质的保障,克服清洁水源短缺的困扰。

一、城市建设中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

1.自来水厂净水常规处理工艺

城市自来水厂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故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确定。此处仅列出自来水厂净水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主要处理对象为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它由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等工序组成,该工艺仍为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水厂所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对象是引起水浑浊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混凝、沉淀和过滤在去除浊度的同时,对色度、细菌和病毒等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再通过向水中投加氯气、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杀灭滤后水中致病微生物,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2.活性炭技术处理工艺

活性炭技术给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色度、异嗅异味和溶解的有机污染物,提高供水水质。活性炭分为粉末炭活性炭、颗粒活性炭、新炭等种形式,其中粉末活性炭在处理水中突发嗅味、工业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颗粒炭不易流失,可再生重复使用,用于污染较轻,需连续运行的水处理工艺。颗粒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定期进行反冲洗。一般采用水冲的形式,6天反洗一次,反冲强度需达到30%以上的滤池膨胀率。新炭主要以物理和化学吸附为主,使用一定时间炭表面形成生物膜后,则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当评价活性炭吸附效果的指标降低到相关标准以下,或某种污染物指标穿透炭床时,就必须进行更换或再生。新炭使用时需要浸泡 24~48h,之后还应进行反冲洗,以便去除残存的活性炭中的焦油及炭粉等杂质。反洗次数和排水浊度可根据处理水用途确定,给水处理活性炭反洗排水浊度一般可控制在 2~5NTU 。比如,据上海水质问题专家陈国光向记者提供的一组常规处理水厂和“深度处理”水厂2013年氯仿、耗氧量指标的对比以及嗅和味的合格率比较的数据显示,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氯仿,较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水厂平均降低48.65%,耗氧量平均降低26.92%;嗅和味指标的合格率则平均提高8.18%。

3.“膜”法水处理工艺

“膜”法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利用天然矿石、超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等多道物理过滤,实现对自来水的生物与化学污染的多级屏障。其中,反渗透膜装置是该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经反渗透膜的深度处理,能去除水源中绝大部分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比如,杭州湾新区航丰自来水厂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期5万t供水项目,其中第三代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设备投入就花掉5000多万元,这一投入是普通5万t水厂项目投入2倍还要多。自2004年建成投用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国内同行的关注,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同行纷至沓来,向航丰公司学习取经。目前,航丰公司采用“膜”法水处理工艺,水处理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并通过慈溪市、宁波市和国家相关水质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二、城市建设中自来水厂净水处理技术改造方案

目前我国各自来水厂的水源大都遭受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污染,原水中有机物氨氮浓度增加,水质下降,增强了饮用水的致癌风险。因此,对自来水厂的现有净水工艺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针对水源水的污染特性,增设必要的预处理设施。预处理技术包括投加化学氧化剂,如臭氧、高锰酸钾;投加吸附剂,包括粉末活性炭和活化粘土;以及生物氧化技术等。特别是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如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本身存在的一些优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我国部分城市水厂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2)混凝技术改造。改造的基本方法可因地制宜选用静态混合器、利用水泵和加装机械搅拌混合器等。

(3)絮凝技术改造。改造的基本原则是创造适宜的水力条件,使絮凝的各段过程中尽量接近最佳GT值。对打碎絮体的部位需扩大断面积,对GT值过小的部位加装网格或者安装阻流装置。如要适当增加絮凝时间则可适当地占用一些沉淀池空间来解决。

(4)沉淀池、澄清池的技术改造。改造的基本方法是加装斜管或斜板。

(5)过滤技术改造,改造为煤和砂的双层滤料滤池;可考虑采用轻质(煤或陶粒滤料)、粒径较粗、滤层较厚的均匀滤料。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改善冲洗效果,节约冲洗水量。

(6)助滤剂的应用。在进滤池的水中再加注少量(一般为1-3mg/L)的混凝剂或微量(一般几十?g/L)高分子絮凝剂,能明显改善水的过滤性能,显著提高去除率。这是改善过滤出水水质的一个非常重要措施。投加助滤剂后,出水浊度明显降低,但运行周期会相应缩短。经试验,采用助滤剂方案时,若运行周期尚长,可不改变滤层,否则要同时把滤层改为双层滤料或均粒滤层并加装表面冲洗以改善冲洗效果。

(7)增设活性炭吸附或生物活性炭(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设施,进一步控制出厂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减少卤代物质的生成量。

(8)在无条件建立活性炭滤池时,可在过滤前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或将滤池改造为活性滤池。

(9)优化消毒工艺,使用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剂,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提高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

(10)采用膜技术,可以替代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并可以去除部分溶解性无机盐。

(11)水厂自动控制的技术改造,目的是减低能耗,优化工艺参数,保证出水水质。

需特别指出的是,活性炭吸附技术最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将是今后给水净水厂首先应考虑增加的深度处理构筑物。但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我们的估算,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每处理1m?/d水的投资将在80-100元,运转费将增加0.15元/m?左右。从目前来看出,恐怕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生物预处理技术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效果(80-95%),生物预处理技术运转费便宜,仅需增加费用0.09元/m?,但基建面积较大,投资高,每1m?/d约在100-120元左右。?综合自来水厂的净水工艺状况,我们把不同工艺的机理、功能、净水效果和费用比较列为一个表格,便于分析和比较,具体详见下表。

综合上述自水厂不同净水工艺的去除指标和经济上增加的费用,在我国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优先考虑强化常规工艺的前提下,增加预处理、深度处理及“膜”法水处理将是今后我国自水厂进行净水工艺改造的主要方向。在预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发展前景广阔;在深度处理中,活性炭技术处理将是其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星.国内外给水厂净水工艺研究综述[J].江西化工,2009(02)

[2]张安道.浅谈城市建设中自来水厂的净水处理[J].中华民居,2011,(07)

第5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一、安置原则

1.依法依规安置;

2.确保搬迁缺房户有地建房;

3.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4.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面积每人不超过33m2,每一户用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130m2;

5.保证城市建设品位;

6.确保城市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

7.统一选址、规划、设计、层高、建筑风格、安置点“三通一平”。

二、安置范围

全县城区建设重点工程(含厦蓉高速、岳高速城区连接线)所涉及的年12月31日前已主动协议拆除的集体土地搬迁户房屋的宅基地。

三、安置方式

1.货币补偿,搬迁户自行安置。搬迁户的拆迁房屋按政办发号文件县城规划内征购补偿标准予以补偿,不再安排重建安置用地,在年12月31日前已签订拆迁协议且拥有合法房屋的搬迁户还给予一定的住房补助费。住房补助费按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面积计算,以270元/㎡标准计付。并按政办发〔〕18号文件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予以奖励,即凡不要求政府进行住房安置的搬迁安置户,按建筑面积一次性给予30元/m2的奖励。

2.政府引导,搬迁户自筹资金自行组织集中联建。搬迁户的拆迁房屋按政办发号文件所规定的县城规划区内自拆自建补偿标准予以补偿。政府筹资负责安置点“三通一平”,主要包括按规划设计要求做好场地平整、供水主管道铺设、主供电线路铺设、建筑施工主道路和安置点排水排污主沟管设施,并负责统一规划、设计户型面积、层高、建筑风格。搬迁户按安置住房基地面积,按统一规划设计要求选择户型面积,自筹资金,自行组织联建。搬迁户多户联建的,结余安置土地按规划连片保留给相关村组用于解决住房困难户宅基地,或由政府按270元/m2收购。拆迁宅基地面积多于按政策安置面积的,多余部分按县城水田征收价60元/m2征收。

拆迁宅基地补偿安置地与结余土地货币补偿和土地安置补偿不重复计数。

四、安置房的规划设计要求

各安置点的层数、户型面积、建筑风格统一由规划设计部门设计。

1.层数控制。城区安置点层数原则上要求4-6层,1号、9号、10号安置点层数控制在3-5层。同一安置点必须统一层数标准。

2.户型面积设计。安置房的面积及户型由各指挥部、工作组、乡镇和设计部门根据安置情况和搬迁户意见商讨确定。

3.建筑风格。同一安置点的安置房建筑风格必须统一并带有旅游元素,由规划部门把关审批。

五、安置房户型面积选择

原则上根据政办发〔〕17号和政办发〔〕18号文件要求确定安置土地面积,再根据安置土地面积选择户型基地面积。所选户型基地面积超过或少于安置土地面积的,则超过或少于部分按270元/m2找补。所选户型基地面积一般不超过搬迁户安置土地面积的5%。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出租或非法转让。

六、安置工作任务安排

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实行四定,即定牵头领导、定牵头指挥部、定责任领导、定责任指挥部及单位(详见附表)。

七、安置工作要求

1.成立机构。各安置点成立安置工作小组,由安置点牵头建设工程协调指挥部负责组建,小组成员由安置点责任指挥部、相关单位、乡镇、村抽调人员组成。

2.调查摸底。各工程协调指挥部组织调查好拆迁安置基本情况、安置方式、户型面积选择等基础数据,由安置工作小组汇总。

3.制定方案。各安置点安置工作小组根据政办发〔〕17号、政办发〔〕18号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制定好安置点安置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4.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安置工作先急后缓统筹安排,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已动工工程、影响工程进展的安置问题,其它工程的搬迁安置也要抓紧实施。

八、安置工作职责

1.牵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安置点搬迁安置建设的全面工作。

2.安置工作小组:负责安置点建设相关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摸清拆迁安置情况,制定拆迁安置实施方案,协调组织安置点规划和安置房设计,落实到户的安置方式,安置户型面积、楼栋;协调组织安置点征地补偿和安置房建设及安置点内主要水电、主道、主沟管等配套设施建设。

3.相关单位、乡镇、各工程协调指挥部职责:

①国土资源局:负责1、2、3、4南、4北、9、10号安置点的征地补偿工作及所有安置点的土地报批工作。

②规划局:负责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和安置房设计,包括安置点标高、户型设计、风格设计、外装修及基础设施等设计工作。

③城建开发办:负责5、6、7、8号安置点的征地补偿工作;负责业主安置点内房屋、坟墓搬迁等补偿工作;负责业主安置点土地平整工程建设,做好水、电、路到安置点的三通工作及安置点主路、主沟、主管和主线建设工作;负责业主内安置房地基正负零基础(5-6层的1.8米、4层以下的1.5米)以外的超深部分建设或找补。

④建设局:负责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安置房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⑤责任指挥部:负责本工程范围内拆迁安置情况摸底,积极主动配合安置工作小组负责的各项工作。

⑥供电、供水、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管(杆)线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涉及县重点工程搬迁安置点的管(杆)线搬迁与铺设工作。

第6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池州;城市绿地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41-02

随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活动越来越剧烈,近年来,中国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城市水问题。北方许多城市处于缺水的困境之中;而南方地区很多城市内涝问题严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2015年4月,财政部网站公布了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16个城市名单,池州是其中之一。

1.城市内涝原因

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人湖泊海洋。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地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持续不断地快速增加,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的渗入更是匮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加大内涝威胁。无法流人土地的雨水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排人市政排水系统,但地表径流的增加,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经城市地表的污染物所污染,并且排水管道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机制

海绵城市,就是要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的建筑多,绿地少,排水及雨水收集系统不发达等情况都造成了城市内涝防治以及雨洪控制利用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的热点问题,依赖大规模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雨水排放思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雨水管理的要求,国内外许多城市开始实践新型雨洪管理的理念,将雨洪蓄渗工程技术与城市绿地景观相结合设计,构建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LID)”。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比如: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温湿度;降低噪声等,同时绿地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化城市都有许多的城市问题,比如内涝。这与城市具有建筑物多、绿地少、路面硬化度高等特点有关,同时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缺失有关,如绿地、河湖多数仅仅是景观,不少城市的河湖风华不似当年,河湖调蓄功能大大下降,城市之肾不能正常代谢。下水道再完善,河道承接能力不足,内涝依然不可根治。土壤成为城市的稀有资源,绿地系统蓄水性弱,硬化路面渗水性差,城市之肺不能正常呼吸。

3.池州概况及其城市绿地现状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池州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2015年池州确定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池州市具有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称号,绿地面积大,三面环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这需要保护好河塘沟渠湿地等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好自然水系的水文功能,合理建设一些公园、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并增加城市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等可透水地面。池州市区的主要水系,清溪河、平天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平天湖景区缺乏好的管理,很多地方植物情况比较糟糕;清溪河作为市区的重要河道,两岸的居住区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河道驳岸多是用的硬质材料建造,周边绿地都高于道路,绿地不能储存很多水分,雨水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水循环不合理。

4.池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设计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重建一个城市,而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建设海绵城市,使城市绿地切实的发挥其生态作用。对于池州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绿地建设设计方案:

(1)在城市绿地建设时,统筹考虑绿地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竖向关系、雨水出路等,大力推行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在绿地或公园内部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使其不仅服务周边市民的游憩,更服务于周边雨水的消纳与净化。

(2)城市广场及商业区等活动场地,一般面积较大、硬化程度较高,可以大力推行透水路面、植草沟、生态树池、建立生态滞留区等,同时利用广场地下空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储存下渗雨水,就近用于绿化浇洒等。

(3)在居住区可以大力推行屋顶绿化、竖向绿化、家庭绿地等,增加蓄水面积。在有条件的小区(家庭),可以试行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减少自来水的需求。

(4)对于城市道路,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化空间推行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LID树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削减径流水量、改善径流水质。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构建下凹式绿地系统,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人绿化带进行储存、人渗和净化,超标雨水溢流排放。采用透水路面,强化雨水入渗,考虑到车行道污染相对较重、荷载较高,采用透水路面应当慎重;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应大力推广透水路面。为尽可能多地消纳道路雨水径流,人行道树木可采用LID树池形式。

(5)在整个城市的绿地建设中,不应该把一块块的绿地孤立对待,整个城市的所有绿地应该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能够联系,整个城市绿地应该成为一个大的“海绵体”,起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作用。

第7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 曰益增大,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形式多样化,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普遍缺少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预测和风险评估。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较多地用“经验 ”管理,随意性较大,麻痹心态严重,缺少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数据说话的现场监督管理方式,以致于重、特大死亡事故得不到有效遏制。

一、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及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 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只有能辨识危险源并找到根源,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控。

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工程,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

(1)高度大于 2m 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 口、临边作业),因安全 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 、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 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

(3)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悬挑架 、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 (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

(4)焊接 、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 电、绝缘 、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

(6)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 的堆放与搬 (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 、撞击人员等。

(7)人工挖孔桩 (井)、隧道凿进、室 内涂料 (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 中毒等。

2.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 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 、工序 、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

(1)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 2m 的临空 (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 、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砸死砸伤人员等 。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 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 、倒塌等。

(3)工程拆 除、人工挖孔 (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 、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 、人员伤亡等 。

(4)邻街或居民聚集 、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 、地铁、竖井、大型管沟 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 引起地面、周边建筑

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 、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施工中的有些危险是固有的,对这些危险进行分析,可把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高空作业、地基方面、环境条件、设备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应结合施工中的固有风险和施工城市工程项目环境相结合,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建筑物坍塌、支架倒塌、高处坠落重物、火灾危害、危险物爆炸等。

三、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根据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用技术手段和组织手段严格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制定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对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严格的明确目标,制定周密的管理方案,明确实施的部门。对于一些大型设备重大危险源,在拆装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这个案例中的控制目标便是保证没有人员伤亡事故、没有设备破坏事故;控制措施就是首先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管理制度,和增强培训与教育,并且提前制定应急方案等。管理方案:①使用有技术支持的专业公司安装和拆除;②经过对应

部门和负责人的审核和批阅,编制一系列专项技术措施;③安全教育培训和相关技术培训需要提前做好准备;④装、拆过程需要有专业人员监督和指导;⑤装、拆人员需要有有效的上岗证件,并须有合格的体质;⑥装、拆过程中需要设置安全警戒区;⑦按照相关要求安装卸料用的平台、防护门及通讯用装置等;⑧搭建完成后应交付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并及时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最后应把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并落实交付时间。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提前制订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每项重大危险源都有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企业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也要定期检测方案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有条件的话定期演练实习,以及及时修改完善方案。

实践是检验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方案的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制定好的措施、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控制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可以有效遏制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也是保证建筑施工场地拥有良好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现场监督检查可以有效从数量上和分布状况上掌控重大危险源,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经常把重大危险源具体情况通告现场,并合理制定整改措施及通报治理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动员全体员工参加安全施工培训,每个人都要参与,尤其要注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落后的技术和工艺需要适度的淘汰,在施工工程方面提高安全标准,从而不断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完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四、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防治

应加强现场施工地带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不断以技术支持为核心完善城市的建设,提升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生产劳动密集型特点形成的安全生产条件使其成为高危行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辨识城市建设工地的重大危险源,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降低事故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科荣.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J]、施工技术,2004 (8) :55~ 56

[2]陈凯侠.认真做好学校档案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0(03).

[3]罗文妍.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第8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户内变电所节地节能节材的绿色建筑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用地矛盾逐渐突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由原来的粗放走向节约,为了缓解用地矛盾,同时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内的变电所建设逐渐由户外变电所向户内变电所过渡,并且成为城市变电所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介绍杭州西湖区的220kV古荡变电所的建筑方案设计对全户内变电所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打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绿色建筑。

当今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所以要求我们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动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古荡变电所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全户外敞开式变电站,随着杭州城市西进政策和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作为杭州的主要风景区进行开发利用后,全敞开户外变电站显然已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考虑西溪周边的景观及生态环境要求建造一个与之相协调的全户内城市变电所,并对变电所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进化要求,“高效、节地、节材、节能”是必然的趋势。

(二)总平面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20kV古荡变电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古荡区块,其北侧通过一段30m绿化带和杭州市主要交通干道天目山路相隔,西侧通过一公交车站和紫荆花路相接,和著名景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隔路相对,南侧为杭州苗圃,远处为老和山麓,东侧隔一绿化带为海外海宾馆。因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杭州市电力局决定对其进行整体改造,以适应周边地区的环境景观需要。改造前的古荡变电所占地面积38.9亩,改造完成后占地面积约为13.47亩,比原用地节约65%。 全所总建筑面积约为7100 m2,采用全户内GIS设备联合布置。由于该所将建在风景秀丽的风景区西溪湿地周边地块,所以整个生产综合楼在布置中要求布局紧凑,工艺合理,并和周边环境协调。在方案设计中力求把220kV古荡变电所打造成目前浙江省内4X180MVA户内变电所中占地面积最小,集所有生产、生活、办公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全户内城市变电所。

(三).生产综合楼设计

全户内变电所和户外变电所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以往户外变电所中的主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全部移入到生产综合楼内,虽然这几年在电气设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并且随着电气工艺智能化的推进,变电站建筑设计从需要满足多人值班休息的常规化设计向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的个性化设计方向过渡和发展,但要把原先占地三十几亩的敞开式变电所集中布置于一幢楼内,并满足工艺的运行要求,需要建筑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和各专业工程师的协调,根据工艺要求,对设备的特性和搬运检修所需空间作合理的布置和组合,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和建材资源的目的。所以户内变电所比起以往户外变电所的优势在于大大节约了用地面积并改善了城市整体形象。

全户内变电所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在于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考虑和周边环境的相协调,以保证规划区块内建筑风格的统一。对于近几年来城区变电所产生的噪声引起周边矛盾的问题时有发生,所以建筑设计需考虑在符合工艺的情况下如何将噪声源避开居民区或通过降声隔噪措施使噪声降到允许噪声范围内,要解决这类矛盾,需要进行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且在室内通过使用吸声材料或其它降噪方法措施来降低噪声,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220kV古荡变电所生产综合楼根据地形平面呈“一”字形布置,长84.7m,宽45.7m。建筑面积为7100m2,建筑高度为17.9m,共三层;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屋面防水等级采用Ⅱ级防水;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丙类一级。

1.平面功能分区及交通组织设计

建筑内部共分两个区块,生产运行区和生活休息区。由于本变电所采取智能化工艺后,投运后为少人值班的变电所,故生活区面积较少。生产运行区分四层布置,地下一层为电缆层,地上一层布置了主变压室、110kV GIS室、开关柜室、电抗器室等用房;二层布置了220kV GIS室、电容器室、接地变消弧线圈室及蓄电池池;三层主要为整个变电所的控制中心,布置了继电器室和集控中心;

一层建筑面积3530m2,平面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为主变压器设备区、GIS设备区、电抗器设备区、开关柜设备区及安全生产保卫区,通过一条内走廊将以上几大区块相连。一层门厅靠进所道路北侧布置,入口处布置了安全生产保卫功能的警卫室及消防控制室。生产设备区的布置中考虑把变电所内重量大,不易吊运的的设备布置在一层,故主变压室和散热器室布置于生产综合楼的西侧,10间电抗器室呈一列均布置于综合楼东侧,此两种设备均带油坑且自重很大,所以布置在一层且紧邻站内搬运道路。主变压器设备区靠近的场地上的事故油池布置,所有事故时排油或漏油的油污水将到达事故油池,然后经过隔油设施处理后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周边环境不产生影响;110kV GIS室位于楼的北侧,因其自重大,电缆较多且需从北侧出线,故也位于一层布置,并靠近搬运道路。开关柜室的电缆多但自重相对较轻故布置于一层中部,设两个搬运出口;考虑到本所地处风景区,噪声大小直接影响变电所周边建筑环境,所以势必要求对产生的噪声进行消声、隔振、隔声、吸声等噪声控制措施,本例中对主变压室和电抗器室内墙面采用FC防火吸音板,并且在设备选型上尽量使用低噪声的变压器和电抗器,以减小噪声对周边的影响。电磁辐射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优先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电气设备和带金属罩壳的电气设备。一层通过环形内廊解决水平交通问题,环形内廊的优点在于符合所内值班人员检查巡视特点,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对一层全部设备用房的检查巡视。内廊两端连接两个对外安全出口。垂直交通利用楼内两部封闭楼梯解决,楼梯间分别布置在大楼的两侧靠外墙处,可以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首层距离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均小于15m,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二层建筑面积1750m2,平面主要布置了220kV GIS室和35kV接地变消弧线圈室及所内电容器室和蓄电池室,生活用房备餐间也布置在二层,因为考虑备餐间不应布置于电气设备用房的正上方,整个楼内只有此处下部无电气设备,因此把备餐间布置在此。考虑像GIS大型设备和接地变设备的搬运问题,故在立面设计中设一凹廊,通过一层的电抗器室屋顶作为大型设备的搬运平台以解决此两种大型设备的吊装难题。二层水平交通通过一内廊解决,所有房间均布置于内廊两侧,内廊两端连接两封闭楼梯间,可解决日常垂直交通问题并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三层建筑面积763m2,作为控制人员的主要办公区域,布置了集控中心室、继电器室。考虑集控中心为办公类用房故在设计中将其放在综合楼的南面布置,并在采光通风方面均进行细致的考虑,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三层设两个安全出口,分别通向屋顶平台和室内封闭楼梯间,可解决日常垂直交通问题并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

2.立面设计

由于生产综合楼属于工业建筑,考虑到大型的电气设备对建筑物开间,层高要求都很高,在生产综合楼立面设计上大多在尺度,色彩等方面入手,力求简洁,舒展,采用平屋面,既体现工业建筑的气势和明快又同周围天目山路的建筑保持风格上的协调。立面设计富于变化,采用彩色墙面砖和环保建筑涂料搭配,通过几何体的叠加,造型上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体量。

3.消防设计

城市户内变电所消防系统是城市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涉及到安全生产运行,人生安全,工程造价。城市变电所设计中的工艺布置与以往普通常规变电所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地处城区位置,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凸现出来。生产综合楼为丙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一级,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分为六个防火分区,地下电缆层为面积为1498m2,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500平方米,均有一个直通室外安全出口,另一安全出口通过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的方法,以保证每个分区内均有两个安全出口。电缆层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均小于30米,符合安全疏散的距离要求。地上每层面积均小于6000m2,满足丙类一级厂房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要求,故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安全出口。一层平面中,主变室、散热器室、电抗器室、开关柜室、110kV GIS室均设两个疏散出口,并且保证房间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门的距离和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丙类一级厂房安全疏散距离要求。二层和三层平面中,每个房间内人员疏散距离和安全出口数量也均满足规范要求。两部室内交通楼梯均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满足丙类厂房内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的要求。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规定:主变压器、散热器室、GIS室采用甲级防火门,蓄电池室、开关柜室、电容器室均采用乙级防火门,本工程中均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各类防火门。电缆层和设备用房均设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报警方式为自动,采用自动泡沫灭火装置。生产综合楼一层设置了消防控制室,整幢楼内合理配置建筑灭火器,以便有效的扑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4.设计小结

生产综合楼的建筑方案设计力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平面布置紧凑,交通组织流畅,消防设计合理,将各工艺专业功能相近的用房尽量集中布置,合理分区,目的在于使生产、生活、办公各部分既便于联系、又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既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巡视运行设备,又便于保安人员的保安控制,并最大限度地缩减了交通面积,使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的联系更为便捷,以达到了节约建筑面积,便于运行管理的目的。构成一栋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城市工业建筑综合体。

(四).总结

户内变电所代表着用地紧张的城市核心区块建造变电所的发展方向,220kV古荡变电所的建设作为在城市内建造的高标准户内变电所领域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以便为今后城市户内变电所工程的设计提供实例,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城市户内变电所建筑设计规定》DLGJ168-2004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NDGJ96-92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9篇:城市建设方案范文

一、凡本市10区范围内,因城市建设需要,按《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28、34、50号,以下称简《办法》实施房屋拆迁,以及今后的市政拆迁居民,对未取得复建房实际使用权的(以办理住房租赁手续、领取住房钥匙为界,下同),均须按照南京市新房新制度的规定和《南京市出售公有住房实施细则》等出售公有住房的规定,购买安置公有住房。

下列家庭可以不购买被安置的公有住房:

(一)民政部门核准的社会救济户、非在职优抚户和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家庭;

(二)市总工会核准的特困企业的特困职工家庭。

二、为鼓励被拆迁居民购买安置的公有住房,允许在1999年7月1日之前,仍按1997年度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已经开工尚未完成的复建房,允许预购,在1999年7月1日之前付清购房款的,按1997年度政策购房。对按照《办法》规定已取得安置公有住房使用权的,也可以按上述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