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

第1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深入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为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狠抓“四校”(校史、校训、校徽、校风)和“十个一”〔一个校史馆(展)、一枚校徽、一批社团组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一批“善行功德榜”、一个家长委员会、一个校园网站、一个校园广播站、一个心理维护辅导站、一条维权热线〕建设,努力打造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的“六个好”学校,把校园建设成培养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创建内容及标准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六方面开展。具体内容及标准见《xx市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体系》(附件)。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文明校园创建是全国和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重要测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其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大事来抓,将全县所有学校和全部在校中小学生全部纳入进来,与其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统一谋划、统一安排、统一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二)深入宣传,培树典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谋体,积极宣传创建文明校园的意义、任务和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文明校园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县文明办负责依据全国、省、市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相关要求,负责组织推动全县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促进形成自上而下、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县教育局负责将文明校园创建纳入整体工作安排,纳入学校目标考核,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对标做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和考核、评比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文明校园创建任务落地落实。

(四)对标创建,务求实效。在全国和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中,对文明校园创建采用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3种方式进行测评。各学校、各单位要以此为导向,对标创建,做到不漏项不跑题,确保取得实效。要及时制定和汇总本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文字资料(创建方案、任务分工、活动记录、阶段总结等)及相关图片资料,做好相关案卷归档工作。要在校园内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置或张贴文明校园创建展板、张贴画等,利用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宣传本校文明校园创建亮点活动或创建成果等)。要以师生为重点,加强对全社会的文明校园创建“应知应会”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本地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五)逐级测评,分层表彰。根据我县实际,对经测评符合县级文明校园条件的,纳入县级文明单位范围,由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并择优向市文明办、市教育局推荐为市级文明校园。对接近县级文明校园条件的,确定为“县级文明校园建设先进学校”由县文明委命名表彰。

第2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在21世纪初这个重要战略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既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把人才问题解决好;只有赢得人才,才能在发展上赢得未来。

一、构建新型人才机制的有效措施

1.充实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

制定政策,落实措施,提高质量,增加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学校应立足于以校内教师的提升为主,引进校外人才为辅,大力稳定现有教师,保障其根本利益。鼓励多渠道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多渠道提高学历,鼓励其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或委培博士学位,并制定了回校工作的优惠政策,保障其切身利益。对学术骨干老师实行政策上倾斜,通过选送其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国内外访问学者或国际学术交流会,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从而适应新世纪高校转型与发展的需要。

2.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整体效益,增强办学能力,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创新的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的文件,促进人才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其安心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3.加大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

建立新的津贴分配模式和运行机制。按需设岗、科学定岗、注重实绩、严格考核、按需倾斜、兼顾公平、拉开距离、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将岗位津贴与岗位聘任相一致,津贴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紧密结合,确保优质的业绩与较高的报酬相统一。突出重点、支持创新、鼓励先进,校内分配方案向学校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4.发挥老教师的作用,让老教师带动新老师

实施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以旧带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导师制作为高校师资培训的模式之一,具有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1]。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让青年教师逐渐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老教师在培养年轻人才的同时,通过延长其退休时间、扩大其工作形式等渠道,发挥老教师的余热。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最重要宗旨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也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师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对国家未来人才影响重大。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修养,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首先要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寓于教师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制订和实施师德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自觉做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要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聘用)、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加强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建立教师学术道德评价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完善师德奖惩和监督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坚决调离教学岗位。

二、构建新型人才机制的关键点

1.平衡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的关系

人才队伍建设中人才稳定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稳定和流动是辩证的两个方面。高校的长足发展,必须依靠人才队伍的发展,人才队伍需要在流动中求得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流动。学校应制定政策方针,千方百计稳定人才队伍,尤其是对学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学术骨干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稳定的大局下,学校可以适当地允许一些教师进行流动,促进交流与沟通,对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2.把握普遍提升与重点培养的关系

人才队伍建设要同时抓好普遍提升和重点培养这两个方面。普遍提升是基础,重点培养是关键,提高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水平必须重视普遍提升,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创新的人才队伍则要着重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要重视普遍和重点两个方面,努力做到面中有点,以点带面,在普遍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学术骨干和学科后备带头人的培养,使教师培养具有层次性和效益性,满足学校的长足发展和需求。

第3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xx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襄平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从清朝绵延至今,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占地47119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6平方米,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XX名。教职工20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2名,占专任教师20%。其中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8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近年来,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显着成效。XX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年被评为xx省绿色学校。XX年被评为xx省“xx”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和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xx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把班子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实施了“xx三一”工程,即“五明确、五表率、三联系、一公开”。“五明确”:一是明确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以xx大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二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立校为公,业精于勤,坚毅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是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办学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做到开放式办学,跨越式发展。四是明确办学总体思路:大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实施科学化管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责任制管理模式。五是明确学校育人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社会品格,以德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五表率”:一是讲政治、学理论,做学习的表率;二是以大局为重,做团结的表率;三是励精图治,做实干的表率;四是大公无私,做廉洁的表率;五是解放思想,做创新的表率。“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实行“三联系”制度,联系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级。“一公开”: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学校的各项重大决定都要由教代会和民主议事会研究通过,使教职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各项决策进言献策。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名班子成员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项,其中校长马德路获得省先进个人、市名校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5项荣誉称号;副校长富荣泉获全国红十字之星等3项荣誉称号。

XX年以来,党员干部带头、教师参与的“一帮一” 结对帮扶特困生的献爱心活动在我校悄然兴起。校长马德路、副校长富荣泉、王玲,工会主席沈怀亮,班主任张化玺、沈进等,为特困学生交书费、买衣服、鞋等生活用品,还为其每月提供300元的生活费。

二、把队伍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点”,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四个意识”,即质量意识、集体意识、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全新教育理念促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新课改促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新教法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引入竞争机制促人才脱颖而出,以培训进修深造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双文明”、“四讲”、“一争创”活动:“双文明”即教师文明用语、教师文明行为;“四讲”即讲道德、讲教风、讲作风、讲仪表;“一争创”即争创“文明岗”。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中心,以治理“三乱”签订责任状为手段,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每年度,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师德标兵”名额为教职工队伍的10%,并在每年的教师节予以表彰和奖励。XX年还举行了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十位师德标兵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腑肺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用爱心和责任全面展示了xx高中教师的形象。这场报告会使在场的全体教职工心灵受到强烈振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2、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立足岗位、分类要求、分层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实施以全员培训为基点,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为核心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xx”期间分别进行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校本培训,做到了各类培训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体会、有考核。教职工培训面为100%。

3、拓宽培训渠道。学校开设了“专家讲座”和“教师论坛”两个园地。XX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座。XX年12月校长马德路的教师论坛题目是“做一个幸福的自我”,从幸福是一种感觉出发到把握幸福的要点,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实例,阐述了幸福观,对调整教师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专家讲座”已举办了3次,“教师论坛”活动已进行了3次,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学习考察12次。

4、实施人文关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的环境,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一是活动有阵地、有设施。在鳞萃楼地下室,设有乒乓球场地1000平,乒乓球台6个;有健美操室300平,体操辅助设施1套;有台球室120平,球台2个;有健身室120平,跑步机等健身器械1套;在校园内,有篮球和网球塑胶场地3500平,蓝球场5个,网球场1个;另有普通篮球场地XX平,篮球场 4个;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10000平,足球场地一个。我校与先锋羽毛球馆达成协议,先锋羽毛球馆随时向我校职工免费开放,羽毛球场地3000平,羽毛球场18个。二是活动有组织、有措施。在工会的倡导下建立了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美工协会、健美操协会等,每个协会都有组织机构,有协会章程、有活动方案。全体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协会组织。一场全民健身活动在我校已经悄然兴起,并且轰轰烈烈。

5、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在工会的具体组织下,本学期开展了创建文明处室活动。这项活动设有流动文明牌匾,一月一评选,每月评选三个文明处室,每学年度内获文明牌匾数前三名,由工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当月检查中,评分最低的两个处室将由工会亮黄牌,限期整改,期限结束仍不整改者,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整洁、安静、美化的效果,创建文明、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把德育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人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我校通过更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健全德育评估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教风和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学校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规范校。

1、分年级管理。学校的发展要求加快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加快学校管理部门职能的改变。学校于XX年变传统的条线管理为年级组管理,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靠前指挥,管理重心下移。每个年组由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和一个年级组长构成一个年级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本年级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年级组管理的效能和好处已充分显示,简化了管理层次,使领导重心下移;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方向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有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年级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

2、弘扬红十字精神。XX年4月,全校师生为学校一名患骨外浆细胞瘤的学生捐款5.5万元; 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2.3万元;11月,扶困助贫1.3万元,全年累计捐款20余万元。XX年5月12日正是纹川地震一周年,全校师生又积极为支援灾区捐款13410元,其中学生捐款10175元,教职工捐款3235元。以此表达师生支援灾区重建,盼望灾区早日振兴的迫切心情。学校在XX荣获了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省仅有4所)基础上,XX年又荣获了xx市红十字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3、拓宽德育途径。确立了武警xx中队、x旅x营x连、xx消防大队等14个共建单位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定期开展军训、“军营一日”、“八一”慰问、军校互动联欢等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规范班级、三好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襄平书院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

4、树立文明学生的典型。我校学生顾少楠同学,在XX年10月12日下午上学途中,遇到一位因骑车不慎跌倒摔伤导致血流不止孩子,他不顾自己高三复习的宝贵时间,毅然决然掏钱为伤者打车,将满身是血的伤者吴明波送到二院挂号就疹,使孩子尽快脱离了危险,并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非常感激,为学校送来了长篇的感谢信。我校学生李冰心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XX年九月被xx省教育厅和辽宁教育基金会授予“XX年度xx省华育优秀中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奖金人民币5000元。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创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挖掘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加大经费投入,致力营造人文氛围,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增绿建绿力度大。XX年我校投入百万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实现“应绿尽绿”的目标。我校的绿化有两大特点和一大亮点。两大特点:一是新增绿化面积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面积大约XX多平方米;二是植树品种多、数量多,有18个种类、300多棵。一大亮点是居仁园景观建设,面积大约XX平方米,内设有人工湖,假山小桥,银杏树阵、栾树树阵、交叉甬路,休闲椅、休闲广场、景观石等。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湖畔垂柳,鱼儿浅泳,把大自然的景观浓缩到这一有限的绿化小品中,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走廊文化鲜明突出。XX年对仁智楼、寻源楼的走廊文化进行了建设,内容有五大类:一是德育教育篇:学者名言、名句、行为习惯教育、格言、励志话语、警句等;二是自主教育篇:学生优秀艺术作品、班训等;三是科普知识宣传篇:科普知识宣传、现代科技成果等;四是传统教育篇:学校历史展示、xx古今文化等;五是心理教育篇:心理教育语言、心理引导语言等。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起到暗示陶冶作用,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还有“襄平书院”报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两个社团组织。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在每年4月至7月份举行,一年比一年更具特色,内容有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书画展、摄影展、集邮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还有大型的文艺汇演,历时一个学期时间,处处都震撼着、美化着、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实践证明,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更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把教学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采取了三大措施: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XX年举行了39名骨干教师全参与的贯穿全学期的骨干教师观摩课,同时还举行了分四个阶段进行的47名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从XX年9月至XX年6月,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全体党员参加的示范课的评比活动,并召开了党员示范课表彰大会,表彰了黄艳等25名获奖党员,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第4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一、成立组织机构,有效保证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我校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长:xx

成员:xx

2、建立各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自查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

组员由各班班长担任。

二、重视道德教育,营造文明校风

1、坚持以班子会、职工大会、教师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纲要》,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确立以“诚信、健康、勤奋、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同时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培养,让“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严格严明的组织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自信自豪的人格魅力”成为我校教师的基本品格;让“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奉献的精神”成为我校教师的基本精神;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利用好每周三下午的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让优秀教师上台介绍教育教学的经验,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年轻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在狠抓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奉献于教育,服务于学生”为主题和以实践师德规划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工作会议,举办师德辅导报告会等形式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尤其要强化对教师的《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将“教师忌语”和“教师文明用语”作为我校教师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风气,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准。全体教师要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双龙小学学校教师新形象。

三、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有效推进创建工作

1、抓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①坚持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2、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班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工作。①3月份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系列活动,提升学生互助友爱的道德意识;②4月份组织少先队员到**街道打扫卫生,开展“敬老、助老、爱老”活动。③5月份开展全校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及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充分展现青少年蓬勃向上,开拓创新,充满激情的青春风采和昂扬上进、拼搏进取的精神文化面貌。④9月份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⑤10月邀请派出所警官为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讲座,使全校师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结合实际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提升学生德育的实效,开展师生互助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每位老师确定一名互助对象,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老师交流的舞台,也对其他同学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作用。

4、办好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黑板报和校园广播栏目内容要丰富精彩,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小编者、小主持人。组织参加读书征文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推进校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

1、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及其他重大问题实行校务公开,利用会议、公开栏等提高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2、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制度化、经常化,职工代表要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3、要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实施课程改革,提升创建工作的内涵

立足本校,重视校本培训。让教师们更多地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教育方式,交流教学思想、教育心得,共同提高业务素,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研讨主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交流、学习的主平台、主渠道。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和组内互评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六、营造安全、优美的校园环

1、学校要把“创建文明班级”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点和标准,做好纪律、卫生、出勤、两操等每天的检评和每周的公布,认真落实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日一小扫,一周两大扫,确保学校卫生无死角。教室环境布置要多样化,提高师生文化品味,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环境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2、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行安全工作责任制,狠抓校园综治、普法、创安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我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①完善领导值班制度,每周1名领导带班,每日一名教师值班,有效提高校园的安全程度;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报告会,强化师生安全意识;③通过各班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④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给每位学生发放《安全手册》,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救能力;⑤做好汛期的防灾工作,落实应急避险措施;⑥每逢周末、节假日组织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禁止学生乘坐农用车、摩托车等;⑦在寒暑假时,印发《致学生家长一的封信》,提醒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假期安全工作,形成家校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我校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质量过硬、管理规范、校风严谨、环境优美和谐的市级文明校园而努力奋斗!

第5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热烈响应,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是大学生锻炼和发展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但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以致校园文化活动在师生中的参与度较低,创新性差,校园文化活动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模式在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发展,目前其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质量管理体系之一。国际上对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阐述为:一个组织或者团体以活动(工作)质量为中心,以全体成为参与为基础,实现与组织相关的各阶层人员(顾客、本组织成员、社会等)共同受益的管理途径,其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体成员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质量管理和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校园组织活动规律的特征制定的哲学化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校园活动发展规律所制定的一套指导方针,全体成员的参与是建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管理办法,以适应和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之于高校(本科)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的意义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西方国家的工业、商业中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全面的、独立的理论指导方案,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具有促进意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引入我国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中,已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发展,目前其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在本质上属于教学工作范畴,要有序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建设,强化校园文化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赖于一个合理的、健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探究

1.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度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有利于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分层次、全面管理,在实际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因拟定专门的管理机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机构可由校教职工群体和部分学生组成,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领导机构),设立QC质量管理小组,根据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2.全体成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当与社会接轨,实现学校、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可考虑建立一个意见反馈部分,在线上和线下吸收全体成员的管理意见,实现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管理的目标。同时落实各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明确其管理责任,由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管理办法。

3.借鉴PDCA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PDCA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最为常用的管理办法之一,其特点是具有循环性,在每一个管理循环单位中,其管理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PDCA法主要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组成部分,按照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计划,在计划施行的过程中总结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4.全要素管理

全要素管理是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影响要素的准确把控,一般分为三步实施,即:由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组根据实际上传项目到相应网站上,接受大众审评;QC质量监控小组对其进行评估和验收;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表彰。

三、总结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学校需要在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以变革创新,以适应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管理,不断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傅丽华.以项目管理模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7

[2]谢祁.借鉴PDCA法持续改进高校大型活动质量[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6

第6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摘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大学生则是构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个体,大学生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建设和谐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建设和谐的寝室文化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必要之举。本课题调查研究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寝室、如何创建良好的寝室文化、如何处理大学生寝室室友之间矛盾等做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管理模式;和谐校园;调查;建议

引言

大学生和谐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对于当代的高校,创建良好的和谐寝室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和谐寝室文化状况,发挥寝室的育人作用,笔者通过抽样的调查方法,调查了范围覆盖了安康学院11个学生公寓的学生,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00份。充分认识了我校学生关于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和谐寝室文化创建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等。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安康学院十一栋学生公寓中200名(男生79人、女生121人)在校大学生。

1.2方法:问卷、访谈、数据分析。

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

2.1建设和谐寝室文化的突出问题

2.1.1 对寝室硬件设施的满意程度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对现在寝室的硬件满意程度不是很高,认为基本满意的人数为90人,占调查人数的45%,而认为距离学生的预期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5%,有55人,认为满意的学生仅有17人,仅占调查人数的8.5%。可见学生对于学校的寝室硬件设施满意程度并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改善。

2.1.2 对学校寝室管理科(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学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感觉满意的占14%,仅有28人,认为一般的有114人,占到调查人数的57%,由此可见,学生公寓服务中心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急学生之所急,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发挥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2.1.3 对于学生寝室安全的问题的调查。对于问卷中第六个问题(如果你去上课,你对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寝室,你放心吗?)的回答,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有点不放心、表示担心,说明他们还是心存余悸的,仅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无所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寝室的安全问题还是学生们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2.1.4 对于学生寝室学习氛围状况的调查。有24%的男生和34%的女生认为自己寝室的学习风气非常好、学习氛围良好;整体上来说,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寝室学习氛围一般,各占男生女生的43%和41%。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寝室学习氛围很差各占男生、女生百分比的1%、3%。可见学生寝室学习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为创建和谐寝室文化做铺垫。

3.加强建设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议

建设和谐寝室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创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样也是校风优良、学风严谨的重要体现,结合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对策:

3.1加强学生寝室自我的管理。维护寝室团结是寝室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室友之间的联系,共同进步;发挥寝室长的带动头作用,寝室长在建设良好寝室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身作则,自觉遵寝室规章制度,禁止不文明现象发生,起带头模范作用;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定期进行寝室安全卫生的检查,组织寝室或寝室间的各种活动,征集反映学生意见等工作,从而起到改变寝室文化气氛和活跃寝室文化氛围,达到建设和谐寝室文化的最终目的;

3.2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健全寝室管理体系。学校的学工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应该把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当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提高各层部门的责任感和“学生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加强学生寝室日常管理力度,改善寝室软硬件设施,丰富寝室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和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3建立健全和规范寝室管理规章制度。俗语曰:“无规矩不成方圆。”约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端正和谐寝室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增强管理的组织纪律性,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营造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确实落实好《安康学院学生公寓寝室文明公约》、《安康学院学生公寓维修管理制度》、《安康学院学生公寓卫生管理制度》 《安康学院学生公寓住宿管理暂行规定》《安康学院学生公寓门卫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4.结束语

建设和谐的寝室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小部分,并不是说明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它的建设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和谐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学生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同样也希望对兄弟学校的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7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度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民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后,全国各地都加紧步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浪潮,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未来促进国家发展的主流力量。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承担国家、社会、民族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后,许多的大学生都投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中去,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的奋斗,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此次的调查是以本地区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范围,并根据本地区的农村的实际情况作了一番调查,从中了解本地区的大学生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以本地区的在读大学生作了此次的调查,其中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城市户口的大学生为7:3,男女比例为6:4,不同的学历中,本科生:大专生为3:2,不同的学科类别比例为农科:理工科:文科:其他为1:4:3:2。

综合这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大致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了解。包括对基本政策,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新农村“新”的地方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对“三农”的看法。包括对当前农村存在着各方面的因素;对农民的态度,对农业发展的看法等。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包括参与的途经,参与的准备工作,影响参与的因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何影响等。

以下是此次调查所得出的内容:

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喜忧参半。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不了解。

在调查中,52%的大学生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持不了解的态度。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大。农村变化日新月异。而作为处于时代前列的大学生,对国家的各项重大政策都有所了解。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农村的建设还只是保留在以前农村的印象中,说明了国家、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沟通问题,相互之间了解得比较少。

(二)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在调查大学生都表示会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希望又以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新农村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加强农业的多元化,使农业逐渐走向多元化

3.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的环境

4.增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二、对当前农村的看法

在调查对当前农村的看法,主要是集中在对“三农”问题上。

(一)农村建筑规划乱,居住环境较差

本地区的农村住宅基本上是随处而建,布局凌乱,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同时农户基本上缺乏环境意识,对于生活垃圾、肥料等随意堆放,卫生较差,脏乱等问题较突出。

(二)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加快,本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度也相对加大了,但从农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的,这就相应地导致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有较大的阻碍。

(三)农民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多数认为当前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四)农业粗放生产,处于原始的加工阶段

当前,本地区的农户生产中,大部分农户还是更多地在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问题,且肓目的去生产,农产品加工多以零散的种养户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集体,与此同时,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三、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调查大学生中在90%都表示有机会的话,会去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本身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对新事物,新的科技文化接收水平较高,但是缺乏一个平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而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发挥自已优势的平台,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一份力,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做好基础工作,从不同途径参与

对于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首先思想上要自觉树立为“三农”服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次行动上,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积极到农村宣传有关政策,开展调研活动,为新农村开展服务。

(三)相关的配套工作要做好

在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因素的影响,如自身,周围环境,政策等。首先,要一个思想层次上的改变,要对新农村的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其次,省市县等相关政策要全面,保障大学生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权益;再次,基层政府及高校要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一个宏伟目标。而基层政府是各级政府处于最能与农民群众相接触的行政机构。高校是对大学生参与某项活动作出指引及安排的,对大学参与没某项的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又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积极态度的但还是存在着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又从以下的对策中得以解决。

(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及认识,国家政府、高校要经常性对这些农村建设加以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开展讲座等形式来讲解“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名词,大学生要经常地关住国家的各项重要政策,及时了解和积累,成为真正的时代先锋。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规划为龙头。农村规划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包括了村庄规划,道路规划,设施规划等,要作出一个科学的规划方案,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便利。

其次,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再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向多元化,扩大农民的就业和收益空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军,不要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投在土地上,这就要求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建设,引导农民有序地合理地向城镇进军。对于农业产品要以城镇为中心,改进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的问题,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农村服务。

三、重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积极认真负责。作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之一。大学生也要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各个方面做到为新农村服务,包括思想,行为等。高校作为一个中介,也要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为大学生参与新农村的服务提供各种保障和鼓励。

第8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对农村特困户子女就学实施救助,努力搭建农村特困群众教育救助平台,帮助农村特困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中、高等院校学业,为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救助对象

(一)享受农村特困村民基本生活救助的特困户子女。

(二)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农村孤儿。

三、救助标准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特困户的子女在初中、小学上学的,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上高中的制定详细的教育减免标准予以减免。农村特困户的子女考入国民教育系列大中专院校的(民办高校除外),各级政府可参照城市低保补助标准制定救助政策予以救助。

四、救助资金

农村特困户教育救助资金原则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执行。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民政、教育部门每年对农村特困户子女上高三人数进行详细调查,于当年第三季度提出下年度教育救助经费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度使用。

各级政府及民政、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筹集教育救助资金。

五、救助程序

(一)农村特困户子女上初中、小学的,由特困户户主向子女所在学校提出家庭困难书面申请,加盖村委会公章,并提供《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证》、家庭户口薄,经学校审查符合救助条件的,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减免标准予以减免。

(二)农村特困户子女考入国民教育系列大中专院校(分数需在自治区公布的录取线以上)的,带有户口薄、身份证、农村救助证、准考证、成绩单、录取通知书,直接到区县(市)民政部门申请助学补助,经审核批准后,按当地制定的标准发给一次性助学补助金。

六、救助金的监督

各区县(市)的民政、财政、教育、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各地教育救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地政府予以纠正。

第9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范文

实验室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健康积极的文化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实验室文化建设要表现出实验室丰富的内涵及其相应的技术功能。我国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抓住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思路和解决的方案十分重要。

关键词:

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实现途径

十以来,我国对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更加重视。实验室是现代科技的摇篮和孵化室,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中得出并广泛推广的。因此,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也是培育实验教职人员以及帮助学习研究者树立理想、确定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爱岗敬业和普世价值的现实要求。本文探讨了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文化应该是激励人们追求科学理念、追求无私奉献、树立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只有实验教职人员树立良好的价值认同感和科研的使命责任感才能够促进实验成果的产生和发展。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实验室文化是各种不同特色的实验室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综合反映。我国实验室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积极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实验室文化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来看,有着不同的层次之分,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广义上的实验室文化指的是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统一,相互交融。狭义上的实验室文化指的是实验室人文精神上的建设,是一个单一的层面。而实验室文化建设不论是广义上的理解还是狭义上的理解,都是其不同层次的、辩证的组成部分,只有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统筹兼顾才能够促进实验室文化的健康发展。实验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实验室内外主体建筑、实验室的技术设备以及设施等等都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而以人为中心,环绕实验室进行的一切实验工作所构建而成的价值观念、技能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各种实验室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等等都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在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种与自身相适应的实验室文化,它是实验室的灵魂,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而言,都将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整个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关注并落实抓好。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优秀的实验室文化能够培养人、激励人和熏陶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实验人员的精神层次的提高和自身的文化建设的升级。其实,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是实验室整个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锐意创新,积极改革才能够把实验室的文化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实验人员的整体精神文化水平和科技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第一,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能够把整个实验室人员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激发出来,能够促进整个实验室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能够在制度上保障实验室的人员都能够在积极乐观的环境下约束的自我意识,更好地为实验室的科研目标服务,也能够促进实验室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促进成果的产生和成长。第二,通过一些文化符号或者典故能够把科研人员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悬挂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科技界的前辈以及泰斗人物,能够激发研究人员想要和他们比肩的一种拼搏精神和进取的决心。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整个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以整个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为依托,要符合实验室的指导纲领,并能够在实验室的指导纲领下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其中,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而且,要把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和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统筹兼顾之中形成一个和谐的、流畅的、长效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系统。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优秀的人才。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才,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对实验室的人员做到一视同仁,要关心他们。因为人才是实验室的关键因素。实验室的文化建设重点是引导实验室的人员,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和世界观,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和为科技的未来服务。

(二)强化实验室文化和高校文化的结合

可以说,实验室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在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和高校的文化相互结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验室的文化会是高校文化的一个支流。实验室文化的培养和高校的校训和文化理念相互承接,把实验室基地建成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加强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以实验室基地的环境建设为依托,其对于实验室的实验员有良好的身心放松的作用。实验室里面的相关的科研设备也要做到安全高效,做到有标准的统一规划。实验室的整体的风格要相互协调,要和整个校园的文化相一致。在环境的空间设置和建筑整体设置上也要美观、协调。这样的目的就是通过环境的建设,促进实验室高雅文化的形成,并调动实验室人员学习上的积极性。

三、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十分重要,它不但对实验室整体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校园文化的整体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室文化建设能够使其自身的所在环境产生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实验氛围。

作者:张春艳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