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遗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7月19日上午,杭州西溪湿地蒋相公祠内迎来了一批护宝的嘉宾。他们首先参观了“戏韵流芳”浙江省珍稀剧种展示画廊,展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浙江56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戏剧项目。
上午9时许,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暨新生代企业家非遗保护基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富启动仪式举槌鸣锣。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致辞,他重申:加强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是大家义不容辞又迫在眉睫的责任。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宗馥莉在仪式上宣读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首先向濒危剧种剧团代表捐赠100万元现金支票,分别用于资助睦剧(淳安三角戏)、宁海平调、兰溪滩簧、浦江乱弹、泰顺提线木偶、苍南单档布袋戏、湖剧、杭剧、新昌调腔和台州乱弹这10个濒危剧种。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拟定3年共捐资360万元。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一台“美丽非遗,魅力戏剧——浙江省传统戏剧折子戏精品”在西溪湿地蒋相公祠的古戏台上演了。浙江越剧、昆曲、婺剧、绍剧等经典剧种,还有淳安睦剧、宁海平调、浦江乱弹、兰溪滩簧等濒危剧种,以及泰顺提线木偶戏、苍南布袋木偶戏表演在举行仪式的场外广场精彩亮相。
婺剧《断桥》用戏剧表演的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示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其中青蛇向许仙“作难”的细节为戏剧丰富了内容、增添了趣味,演员的功夫更是让观众大开眼界。
宁海平调青年演员薛巧平表演的《金莲斩蛟》则以绝活“耍牙”最为精彩,她口含4颗、8颗甚至10颗野猪獠牙,尤其是有2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堪称戏曲的“绝技”,可与四川的“变脸”相媲美。据主持人介绍,这项绝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眼下会此绝技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濒临失传。薛巧平从2000年开始学习这门绝活,当时和她一同学艺的8个小姑娘,现在就只有她还在坚持。所以她的拿手好戏,不仅吸引了在场的观众和媒体,同时她也希望借此项绝技绝活传承光大宁海平调。
2016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选修Ⅱ-4 旅游地理”的“内容标准”中要求“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说明保护世界遗产的方式”;建议“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提出“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取乡土案例,围绕“滇越铁路‘申遗’的条件与阻碍”展开实践活动,这既是新课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选取
乡土案例实践探究是本课例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选取“滇越铁路”作为探究案例,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考虑。
其一,对昆明学生而言,滇越铁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滇越铁路的米轨穿行于昆明的大街小巷;陌生是指学生很难用地理原理诠释身边的现象。由于该案例涉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问题,横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具有综合性、空间性、时间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可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会关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育区域认知素养;还能够强化家国情怀,提高精神体验层次。
其二,滇越铁路作为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性铁路,在跨国界的经济文化活动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曾代表本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承载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穿越风情各异的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以及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其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能为问题式教学提供多维度的探究方向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助推学生的综合思维。
其三,2014年12月,云南省首条连接东南亚的昆(明)河(口)准轨铁路正式开通客货运输,使得“滇越铁路”的处境愈发尴尬,已无运营收益,却要支付巨额养护费用,有人提议拆除滇越铁路;而鉴于滇越铁路与世界文化遗产──奥地利塞梅林铁路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相比毫不逊色,又有人提议加大滇越铁路的维护力度,为其成功“申遗”奠定基础。因此抓住滇越铁路“存”与“废”的矛盾,在激疑导趣的同时便可顺利引入“滇越铁路”何去何从的主题,培养学生应对特殊情境的人地协调观。
其四,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指定笔者在2016年综合学术年会上展示一节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的地理实践课,滇越铁路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滇越铁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还蕴藏着诸多真实的地理问题,利于学生发现未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笔者对滇越铁路的研究已达6年,能从容应对现实情境中的各类问题,辅助学生提升地理实践力。
三、学情简析
通过校本选修课程《“抢救”滇越铁路》的开设与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对滇越铁路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掘和保护区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初中阶段乡土地理知识获取不足,导致对滇越铁路沿线区域的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加之,高一学生的思维虽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却欠缺深刻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四、目标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查阅,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访谈,收集有关滇越铁路“申遗”条件与阻碍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资料分析和整理的方法,小组讨论后,分别罗列出滇越铁路“申遗”的条件、“申遗”的阻碍与对策,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②观看影视资料,获悉曾荣耀于世,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滇越铁路,如今面临运输功能丧失、养护困难的窘迫境地,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进入“抢救”滇越铁路的真实任务场景,在实践中升华家国情怀。③借助PPT,两位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研究的经历和成果,启发其他学生: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如何选用研究方法、策划调查方案、搜集所需资料、分析与处理相关信息、呈现与解释主要结论等。教学重点:文化遗产的概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践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实施
1. 课前自主学习与实地调研
为学生提供教师考察滇越铁路后撰写和制作的校本教材与电子书,根据自愿与差异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探究小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料,对滇越铁路形成整体认知;教师根据个别学生的研究意向和综合能力,指导他们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专家与模拟实验等方式,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成果交流PPT。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局认真贯彻实施十七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瞄准“三强”,全力实施“工程”,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年”,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省文化厅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市总工会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一)专业艺术繁荣发展
――舞台艺术创作屡摘大奖。省柳琴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柳琴戏《水远路长》荣获2009-2009年度*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成为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战略以来*获得的首次殊荣,也是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首次荣获省级精品工程创作的最高奖项,标志着我市舞台艺术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省戏剧界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省梆子剧团创排的现代梆子戏《桃花庄》成功参加第31届世界戏剧节,并荣获“创新剧目”奖,成为我市首次摘得世界戏剧节的国际性奖项。“世界戏剧节”又称“国际戏剧节”,1957年由国际剧协创办于法国巴黎,半个世纪以来,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瑞士等国成功举办了30届,剧目覆盖了五大洲世界各国,被誉为“戏剧艺术的奥林匹克”。世界戏剧节在中国举办尚属首次,能够参加此次世界戏剧节演出实属不易,获得大奖更是令人振奋。柳琴戏《枣花》荣获*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剧本《太阳东升西落》、《水远路长》、《局长的茶杯》、《走出迷宫》荣获*省第六届戏剧文学奖多个奖项,打破了*历届最多仅有一个作品获奖的局面。柳琴戏《水远路长》、优秀传统戏《焚香记》作为建军节慰问节目送到*工程兵指挥学院演出。
――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祝福2009》-*市党政军迎春团拜会专场文艺演出、承办了*市第运动会开幕式《同一个梦想》大型文艺演出、首届淮海文化艺术节地方戏曲汇演活动,组织了苏鲁豫皖8台大戏在我市演出;组织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圆满完成了**“*舰”命名仪式慰问演出和来徐台商联谊会专场演出任务。成功举办了“书画*·第二届年展”,展出各类文艺作品300幅,出版《当代*百家中国画集》;参与举办了“三·八妇女节美术书法展”、“张正民画展”、“颜泉画展”、“蔡白画展”、“李怀林画展”、“穆家善画展”等书画艺术活动。在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大展中我局荣获组织奖,我市2位专业画家荣获“创新奖”(苏北仅3位画家获奖)。圆满完成了2009中国*第十一届投资洽谈会暨汉文化旅游节专场文艺演出《乐舞颂太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场展示、“醉是金秋丹青情-市博物馆馆藏珍品书画展”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汉文化氛围。中国*第三届马可艺术节正在有序举办。
(二)社会文化蓬勃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明显加强。镇文化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全市共承建59个镇建设任务(指标内21个、指标外38个),我局加强协调指导,强化督查检查,有效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编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快建设进度。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镇文化站建设推进会;9月23—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视察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镇文化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已建成52个(指标内21个全部建成),对外开放23个,圆满完成了省文化厅、财政厅检查验收工作,并对我市建设水平给予高度评价。深入实施“三送”工程。今年全市完成送戏498场、送电影29682场、送科普书籍94306册。成功举办了*市“欢乐农村——乡里乡亲四季歌”农民歌手大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节、“五一”和“十一”节假日期间,分别在市展览馆广场举行了2009“动感彭城——喜迎新春”、“红红五月”和“金秋十月”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12场,参演人员300余人次,观众近10万人。积极开展“动感彭城——迎奥运、唱改革、促和谐”社区行活动。将文艺演出延伸到市内五区的15个社区,为社区居民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5月17日在九里区汉城广场正式启动,历时两个多月,共演出15场,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达400人次,观众近15万人次。
――全市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梆子戏、*琴书、*柳琴戏、*糖人贡、*纸塑狮子头等8个非遗项目,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市政府也批准公布了10大类56个第一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面完成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挖掘整理出27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仅*市就普查出1600多个项目,我市普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0月13日,省文化厅在*市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现场会,对我市的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积极开展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日前,省政府公布了*市17位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文物事业稳步发展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指导与督查力度,落实普查经费及普查设备;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开展文物点信息征集活动,广泛开展文物点信息征集工作,市普查办共获得文物点信息500余条;积极开展文物普查试点镇工作,5—6月份,市普查办分赴六县(市)、贾汪区普查试点镇,现场对普查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演练和普查方法指导;编印《*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11期,及时通报普查工作动态,加强文物普查宣传工作。目前全市各地共普查文物916处,包括新发现484处、复查432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认真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和*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电视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开展安全大检查,全力做好*博物馆、汉画像石馆、民俗博物馆3家单位免费开放前期准备工作。7月18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自免费开放至今,博物馆已经接待了市民近10万人次。10月14日,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调研会在我市博物馆举办,*、淮安、连云港、泗洪、宿迁、新沂、*等苏北城市的近20位文化局、博物馆负责人参加座谈,对我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提出了颇有建树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与利用。一是全面启动汉楚王陵墓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制定了《*汉楚王陵墓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召开了申遗专题论证会,开展了申遗专题调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二是推进大运河申遗工作。日前,市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局牵头,由市发改委、国土、水利、交通、环保、旅游、建设、规划、有关县(市)区等部门组成的“大运河*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8月初会同市水利、环保等部门对大运河沿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积极组织做好保护规划编制准备工作。三是确定了《黄河景园护城石堤保护方案》。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石堤主体部分移位,依托护城石堤建设下沉式文化广场,纳入故黄河风光带的规划”,并于5月底获省文物局批准。目前该工作正有序推进。四是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葬、遗址22座,出土文物520余件;修复了羊鬼山陪葬坑出土陶瓮;勘探了京沪高铁、徐矿集团庞庄矿、阚山电厂二期、*热电厂等一批建设用地400余万平方米。五是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全面完成30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竖立工作;*文庙大成殿、*县白家桥和总前委旧址、新沂市赵信隆酱店等第六批省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经划定,并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六是实施精品文物“走出去”战略。在英国埃郡在肯彻斯特城堡博物馆举办了“王的守护者-中国汉代陶俑艺术珍品展”,英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精美的汉代舞俑,成为此次展览的焦点和重点。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于7月20日正式开幕,*博物馆“金缕玉衣”作为来自全国169件珍品文物之一参加展览,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对“金缕玉衣”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强力推进文物依法行政。制定实施了《*市文化遗产保护奖励办法(试行)》,首次表彰了一批2009-2009年度依法保护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对依法保护文物的*赵庄镇王龙庄闫村村民高德方给予即时奖励500元。加大行政执法和处罚力度。对市戏马台管理处擅自维修国保单位郑家大院进行了依法查处;对*日成房地产有限公司擅自强行施工,严重破坏汉代墓室案件进行了迅速查处,责令停工,并依法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成为我市首例成功办结的文物执法案例;对市二院医技病房楼工程可能造成*明清西门城墙遗址损坏现象,及时提出了书面保护意见。积极协助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对市民举报徐矿集团第一医院建设经济适用房工地挖出汉墓中的铜镜、宝剑等文物占为己有的情况,积极协助大黄山派出所展开调查。对匿名电话举报在*城南建筑工地上发现金缕玉衣且进行非法买卖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全年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鉴定文物案件6起,查收文物20余件。
(四)文化产业快步发展
――全力培育和开创产业市场。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抢抓机遇,特别是电影产业发展较快。据统计,2009年我市电影产业完成产值1000余万元,比去年450余万元增加了2.2倍。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宣传工作,组织*文化产业园、*文物商店、*大风乐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展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和第三届南京文交会;在*体育中心举办了“2009黑曜杯动漫盛世交流会”;在市广播电台推出三期“文化*”—文化产业篇节目,扩大了文化产业宣传领域。加强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局属各产业经营单位按照“开源节流并举,争取挖潜并重”的方针,认真开拓市场、增收创收,全力实现产业目标新突破,据初步统计,全年将完成产业收入1144万元。全力推动品牌项目走出国门。今年*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获出口乐器产品订单100余万支吉他及电吉他,出口创汇达到1000万美元。认真做好省人大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活动。局主要领导代表市政府向省人大调研组详实地汇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文化企业代表及人大代表座谈,并到有关单位实地考察,省人大调研组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予以充分肯定。
――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二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文化产业园招商引资任务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已签订了房屋租赁使用合同。主要经营项目有*容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餐饮娱乐业、孔子师范学院教育业、*华东图书城图书经营业、**之星酒店休闲娱乐业、彭祖美食广场餐饮业、大鹏神韵书画院艺术业等。圆满完成了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协调小组联合办公室实地考察工作,得到了考察组的充分肯定。日前,在省政府公布的“全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补助分配方案”中,*文化产业园成功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
――着力加强城乡电影放映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社区(行政村)电影放映工程。今年以来,共放映电影3509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市电影市场。北京星美院线投资1500余万元在我市建成了*星美国际影城,填补了我市无高档影院的空白。三是积极协调省有关部门,首次争取到50万元省电影发展基金,用于中山堂娱乐中心进行高档化、现代化改造。四是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今年全市农村放映电影3万余场次;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我市农村公益电影的支持,与去年相比多争取公益电影放映资金30万元、放映设备3台(套)。五是举办农村数字电影培训班。与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市电影放映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全市共116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六是积极开展重大节假日送电影活动。中秋、国庆期间,我市共放映免费电影700余场次,观众人数超过35万人次,有力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七是做好奥运期间农村电影放映人员稳控工作。奥运期间我市无一人赴省、进京上访;积极协调和督促各县(市)区解决农村电影放映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有的县(市)区已拿出解决草案。
(五)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全力推进局属7家经营性文化单位改企转制,加快实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内部机制转换。完成了市电影剧场公司改企转制实施方案,*电影院成功拍卖,“三团一校”原址、电影公司机关、*影院资产变现,改制成本筹集基本到位,改制条件日益成熟,待市里批准后即可启动。局属省柳琴剧团、省梆子剧团、市歌舞团直面改革、立足实际、学习借鉴、积极探索,科学制定了内部机制转换实施方案,在岗位设置、劳资分配、人事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内部改革,切实实现由“养人”向“养事”转变,充分体现了按劳动轻重、实绩大小、贡献多少的合理分配方式,各剧团内部机制转换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增强了剧团的内部活力和闯演出市场的能力。制定了《*市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对剧团年度荣获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戏剧节“综合大奖”、音舞节“综合大奖”、“中国文华奖”等奖项的领导班子和集体创作人员予以重奖,并有力地调动了剧团演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大厦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列入2009年市重点工程前期推进项目和市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并预计年底前完成前期手续,力争开工建设。我局多次专文请示市政府加快*文化大厦建设进程,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3月我局委托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了新的建设方案,该方案复建展览馆的部分南立面(即保留展览馆原有符号),在其后新建展览馆、大剧院。9月19日,又安排专人赴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设计完成两套建设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报市政府审批。全面完成崔焘故居上院修复工程,完成了下院修复工程招投标工作,目前下院部分房屋主体工程已进行施工,且工程量过半。中山堂改扩建工程和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一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开放面积为750平方米,藏书8万册,报刊杂志160种,共设有图书外借区、书刊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和视听室4个服务区,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七)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网吧、音像、娱乐、演出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全年共组织检查13600余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000余辆次,检查经营场所7200余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单位50余家,罚款近8万元,停业整顿6家,吊销许可证3家,取缔无证经营40余家,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30余万张,有力地规范了全市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一是加强网吧市场管理。加大春节、五一、六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整治力度,今年共查处违规网吧40家,罚款近8万元,责令停业整顿6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1家(鼎盛网吧),对违规网吧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有力地震慑了网吧业主的不法行为。积极开展“十佳文明网站”、“十佳文明网吧”评选活动,通过网络及手机短信投票,经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彭城视窗》等10家网站、共享网吧等10家网吧分别被授予2009-2009年度*市“十佳文明网站”、“十佳文明网吧”荣誉称号。二是加强音像市场管理。以“抓大案、挖窝点、打游商、严打地下发行网络”为重点,大力开展打击盗版贺岁影片和“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集中行动。根据群众举报,查获了*市鑫鸿捷物流公司装运非法音像制品行为,并对5100张涉嫌非法音像制品全部予以暂扣。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集中销毁了近年来查缴的约100万张非法音像制品。三是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以开展阳关娱乐场所主题活动为抓手,坚持宣传与整治相结合。深刻吸取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事故教训,迅速联合工商、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歌舞娱乐场所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查处无证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移送相关部门依法取缔,今年以来共取缔无证娱乐场所40余家。四是加强演出市场管理。会同公安部门查处了蓝海洗浴中心违法演出活动,并张贴了文化、公安、工商《关于取缔桑拿洗浴场所违法演出活动的通告》。查处了*电视台在*体育馆举办的违法演出活动。加大庙会演出市场监管力度,有效采取停止审批、全天候跟踪监督,今年*山、泰山、九里山等庙会均无非法演出活动。
(八)新闻出版事业有序发展
――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加强印刷复制业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印刷经营活动,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窝点。维护发行市场稳定,成立专门管理办公室,集中整治*文化产业园内出版物经营场所。进一步规范报刊市场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打“四假”活动,加强记者站监管,取缔了《*人才周刊》等3个非法工作站,收缴各类非法报刊20000余份。“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全年共检查出版物店档、摊点1123个,取缔关闭非法出版店档、摊点16家,立案查处行政案件14件,查缴非法书刊48657册,侵权、盗版音像制品113695张。严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5月6日联合公安部门查处一辆载有台湾出版的佛教内容音像制品的运输车,因提供不出进口出版物相关手续,被我局依法扣留。加强出版物运输渠道监管。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对市区周边的26个物流公司和汽车快运站点进行了检查。严查大案要案,联合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了刘庆启非法出版报刊牟利案,逮捕犯罪嫌疑人5名,现已判处刘庆启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农家书香”工程进展顺利。年初以来,我局深入发动,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各地“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县、*县政府切实加大投入,计划年内“农家书屋”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今年全市共建有“农家书屋”809个。积极开展2009*农民读书节活动,主要开展推荐优秀“三农”读物、书店“三农”读物大联展、征集农民读书征文、举办农民读书演讲、评选农村读书明星、开展讲座进乡村活动、资助百名农村困难学生等活动,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软件正版化工作有效推进。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度11个县(市)区机关和全市20家企业作为第二批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单位,并上报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活动,举办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著作权法和音像、计算机软件制品知识宣传单近万份。
(九)全力开展抗震救灾活动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系统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心相连、情相系、血相融,全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震救灾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市直文化系统共捐款289797.20元。二是组织举办赈灾义演活动。5月17日,我局在*展览馆广场成功举办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型赈灾义演活动,共为灾区人民募集善款126441.30元。三是组织赈灾书画作品义卖活动。我局同市文联、*日报社联合主办了“关爱生命――*市赈灾书画义卖活动”;组织了*众多书画家奉献作品在*博物馆拍卖赈灾,两次活动共义卖善款34万元;组织*书画家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赈灾书画义卖活动。四是开展厉行节约对口支援灾区重建活动。局党委积极响应省文化厅关于向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支援倡议的号召,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局开展厉行节约大力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活动的通知》,我局将今年公用经费预算比去年压减5,把节约出资金8万元全部捐献给了灾区。
(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黄山学院
3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其他
实施地区
安徽( 曾住地)
创意
当前,如何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部分社会群体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民”行动。目连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且濒临灭绝。徽州目连戏在我国整个目连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在我们前期已经初步调查的前提下,了解到目前整个黄山市五个演出地点的老艺人年龄均已超过70岁,随着他们的相继逝去,目连戏的一些传统唱腔、表演技艺等将无从保存,这一“非遗”将会逐渐消失,为此该项目重点是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采用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保存珍贵的老艺人资料,建立一批完整的老艺人档案。不仅使以后艺人们学习目连戏有重要的依据参考,更为历史留下一批珍贵的音像资料。其适用范围不仅对目连戏的保存和恢复具有价值,且对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意在寻求一条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之路,故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价值。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xx-07-05
xx-08-31
辅导老师/顾问:
张孝进
黄山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
项目时间表: 3月01日――3月20日 调查地点和各地点联系人的确定 (已完成)
4月01日――5月10日 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目前正在进行中)
5月20日――6月25日 前期准备(培训志愿者、搜集资料、咨询相关学者, 制作相关的调查问卷等)
6月25日――7月05日 联系各调查地点,确定调查路线和调查方式
7月05日――7月31日 深入全市7个调查地点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录制老艺人唱腔等等)
8月01日――8月31日 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及其相关资料,制作老艺人档案,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总结相关经验, 为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便利。 详细计划: 此项活动的开展是继XX年春节帮助栗木恢复目连戏演出,以及全面调查马山目连戏现状后,并结合我们专业自身实际以及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对徽州地区目连戏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以期引起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珍贵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一、相关背景
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3卷100出。它描写了傅相一家人的命运,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刘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孝母情真,地狱寻母,历尽艰险,终于感动神明,救母脱离地狱。
着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即演)在栗木”的说法。即目连戏的故事是以祁门环砂原形,由清溪人郑之珍撰写,栗木村最早搬上舞台。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原徽州所属的六县流传,且流传到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300余年经久不衰。
XX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安徽省祁门县等地申报的编号为231ⅳ?87的目连戏即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代表。目连故事在南北朝时期即随佛经一起传入我国,在北宋年间即有目连戏演出。目连戏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南北各地广为流传。该戏讲述的是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即大目犍连,佛弟子)入地狱救母的故事,以一出戏成为一个剧种这在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剧中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目连戏对于戏曲、小说、宗教及民俗等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被相关学者形象誉为“戏曲界大熊猫”、“戏曲界活化石”。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限制,目连戏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进行及时普查、抢救,该剧种数十年后将不复存在。故“发掘出、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确定调查地点
1,调查地点:黄山市祁门县栗木、马山、历溪、樵溪四村,歙县长标、韶坑两村,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记》的作者――郑之珍的故乡清溪村,以及目连救母故事发生地――环砂村,所以此次调查的地点共8个!
2,各调查地点的联系人都已经联系好(除樵溪外,其为新增加的调查地点,但联系不是问题),如果项目获得实施,我们就可以直接联系并实施,开展公益活动。
三,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
1,志愿者的招募
a)首先得吃苦耐劳,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并有相关社会实践经验。
b)考虑到目连戏是由方言演唱,且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特点,要和老艺人交流,所以在招募志愿者时,我们适当选择考虑会说当地方言的同学。
2,咨询相关学者
a)我们黄山学院有徽州文化研究所,有着一批知识渊博的徽学专家,向他们咨询相关知识。
b)我们的辅导员张孝进老师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帮助恢复了栗木目连戏,向其咨询、了解。
四,前期准备
1,和志愿者一起搜集相关资料,让大家尽可能多的了解目连戏的一些情况。
2,向相关研究学者请教,讨教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根据先前已有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些关于目连戏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大家以前对其关注程度,艺人们的看法等等)
4,在已初步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地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调查计划,力争做到有所侧重,不疏漏。
5,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确定调查路线,确定调查方式(群众座谈,逐一走访,问卷等方式)。
五,执行方案
由于实施地区主要集中在祁门县和歙县,所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准备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调查路线为先到歙县再到祁门,县内的调查路线可以随机确定,调查的质量可以绝对保证。
歙县地区:考虑到该县两个目连戏演出地都有20多年未演出,其中长标更是长达40年没有正式演出了,据了解,老艺人们还有演出意向。搜集剧本和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
祁门地区:对演出地栗木、马山、历溪、樵溪目连戏的历史传承、生存现状等问题开展调查,对于环砂和清溪,我们则针对其特点进行特殊调查。
方案二:两个地区同时进行
把调查人员分为两组,分别对两个地区进行调查,并进行资料汇总,争取组织最大范围的抢救性演出。
六,调查内容
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演出地,我们主要从考究各地目连戏的起源、近期演出情况以及目前现状这三个方面着手:
(1)考究起源方面:试图通过寻找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询问老艺人和长者,以期获得有用的线索。
(2)近期演出情况方面:向团长以及艺人了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况,包括演出时间、地点、剧组演员、演出数量以及内容等。
(3)目前剧团情况:其中主要调查剧本、演员、乐队、道具以及目连戏仪式等现存状况。
a剧本方面:了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数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员方面:了解各艺人对剧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艺人档案;
c乐队方面:调查现有乐器的数量以及乐队对目连戏乐调的掌握情况;
d道具方面:主要是了解现有的数量、残破程度以及初步计算出整场演出所需各种道具的总量;
e目连戏仪式:由于其仪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仪式过程和形式。
(4)积极动员老艺人,在逐个采访并录音的基础之上,我们还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保留一些表演技艺,并进行全程摄像。
2,对于非演出地,我们根据实际来确定调查方向:作为目连故事发生地的环砂,我们主要寻求有关该故事的传说以及寻找目连故事在环砂的遗迹;对于剧作家郑之珍的故乡――清溪,关于郑之珍的情况就成为我们调查的重点。
(据初步了解,全市共有老艺人20多人,调查期间可以适当地给老艺人们带上一点礼物,价值在30~50元之间)
七,调查方式
1,逐一走访老艺人家,了解老艺人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注程度,及其现状;
3,现场采访当地群众和村干部;
4,通过和老艺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别交谈,全面了解现状;
5,照片、图片,保留一批艺人图像资料;
6,争取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对老艺人唱腔进行录音,保留音像资料;
八、活动总结
1.搜集并整理本次活动的材料,组织志愿者总结与分享;
2.联系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和宣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在调查过程中也同步宣传)。
3.积极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老艺人档案。
4,及时地将恢复演出的dv制作成光牒,给每个老艺人分别寄送一份,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他们。
5,向有关部门提交我们的调查报告,以利于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九,项目实施意义
目连戏作为我国首批目连戏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以一出戏成为一个剧种这在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对于戏曲、小说、宗教及民俗等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徽州地区是目连戏的发源地之一,学界公认,目连戏的直接源头为明代剧作家郑之珍所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目连戏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对徽州目连戏的生存现状展开调查,以期初步了解徽州目连戏衰落的原因、过程,通过论证、分析而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恢复目连戏演出、保护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特色旅游、振兴当地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比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十,住宿、交通及安全
1,各地点联系人负责帮我们联系住宿问题,已协商好了。
2,各调查地点都有班车到达,交通基本,没问题。
3,根据以往经验,团队基本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十一,团队优势
1,与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相比,完成此项目的优势。
a)我相信我们有更加务实的精神,这一点是我们在以前的调查过程中老艺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在这几年也有学者去采访他们。
b)相对于政府和学术机构,我们更容易让老艺人们接受。
c)由于专业的原因,可能我们关注的范围会比他们更加地广阔,他们可能只是关注到他们所需要的方面。
d)与他们相比,我们会及时的反馈信息。
e)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进行全面调查的经费完全可以比他们少。
2,团队自身优势
1,申请人曾于XX年寒假期间协助老师恢复栗木目连戏,且是马山目连戏调查活动中的主要成员,对于目连戏现状调查有着相关的经验。
2,成员中有的是院系学生会干部,负责暑期社会实践这方面,相关经验 也十分丰富。
3,我们黄山学院有徽文化研究所,有着相关研究学者的支持。
4,团队成员多为徽州本地人,可以避免因方言不通带来的语言障碍,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因为老艺人年事已高,基本不会普通话)
5,调查的重点地区??祁门,是申请人的家乡,而且这几个调查地点离他家很近,并且还认识不少调查地点的人,所以更有利于调查的开展。
附:调查时长的确定理由
在先前已经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对于演出地点,我们只需3天的调查时间,第一天个别走访,录音,拍摄。第二天拍摄剧本,动员老艺人参加抢救性恢复演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第三天就可以组织抢救性演出了;对于非演出地,我们主要针对调查,最多只需两天。故主体调查时间定为26天合适。 后期资料核实可以在整理资料阶段。 博客
(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项目的实施时间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能够更充分利用整个(两个月的)暑假的项目会有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可比性,项目实施的主体应该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其之前和之后的计划仅会作为参考。
项目成员的家乡为目连戏演出地之一,并有协助老师动员老艺人恢复演出的经历,团队之前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
博客内容较丰富,展现了团队成员对此项目的热情。
详细计划书框架较完整,然而内容略显单薄,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可以在计划书或博客中更详细的介绍目连戏本身,以及项目成员自身对目连戏的了解和关注它的原因。
阐述作为一个学生团队与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相比,完成此项目的优势。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00多个,对一个“非遗”来说,因为它有“非遗”的名号、因为它即将流失和灭绝,所以倡导社会关注或者强调社会应该关注不一定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了抢救而抢救,为了宣传而宣传并非是解决“非遗”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成为某个群体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此种文明远离群体生活时,它会自然而然的演变,甚至消亡。在这个项目中,一个想法是针对目连戏的抢救性演出,留下录音、录像等资料,这些举动的价值要比号召大众关注“非遗”的行动更有直接社会效益。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餐费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8个调查地点 = 2240元
交通费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费
1600(元)
50元/人x4人x8个调查地点=1600元
dv及相机
1500(元)
包括带子,机器租借,后期制作等。
资料费
500(元)
前期以及调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礼物
1000(元)
用于慰问老艺人们(视情况而定)
电话费
200(元)
主要是和调查地点人员的联系
杂项
300(元)
应付一些零散的开销
预算总额:
8540(元)
终审项目预算(6月25日)
项目
金额
说明
餐费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7个调查地点 = 1960元
交通费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费
1600(元)
50元/人x4人x7个调查地点=1400元
dv及相机
1500(元)
包括带子,机器租借,后期制作等。
资料费
500(元)
前期以及调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礼物
1000(元)
用于慰问老艺人们(视情况而定)
电话费
200(元)
主要是和调查地点人员的联系
杂项
300(元)
比如说洗照片,信息反馈等等
感谢恢复演出的老艺人
2500(元)
500元/调查地点x5个调查地点=2500元
预算总额:
10560(元)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黄山学院
3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其他
实施地区
安徽( 曾住地)
创意
当前,如何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部分社会群体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民”行动。目连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且濒临灭绝。徽州目连戏在我国整个目连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在我们前期已经初步调查的前提下,了解到目前整个黄山市五个演出地点的老艺人年龄均已超过70岁,随着他们的相继逝去,目连戏的一些传统唱腔、表演技艺等将无从保存,这一“非遗”将会逐渐消失,为此该项目重点是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采用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保存珍贵的老艺人资料,建立一批完整的老艺人档案。不仅使以后艺人们学习目连戏有重要的依据参考,更为历史留下一批珍贵的音像资料。其适用范围不仅对目连戏的保存和恢复具有价值,且对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意在寻求一条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之路,故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价值。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xx-07-05
xx-08-31
辅导老师/顾问:
张孝进
黄山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
项目时间表: 3月01日――3月20日 调查地点和各地点联系人的确定 (已完成)
4月01日――5月10日 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目前正在进行中)
5月20日――6月25日 前期准备(培训志愿者、搜集资料、咨询相关学者, 制作相关的调查问卷等)
6月25日――7月05日 联系各调查地点,确定调查路线和调查方式
7月05日――7月31日 深入全市7个调查地点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录制老艺人唱腔等等)
8月01日――8月31日 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及其相关资料,制作老艺人档案,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总结相关经验, 为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便利。 详细计划: 此项活动的开展是继XX年春节帮助栗木恢复目连戏演出,以及全面调查马山目连戏现状后,并结合我们专业自身实际以及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对徽州地区目连戏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以期引起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珍贵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一、相关背景
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3卷100出。它描写了傅相一家人的命运,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刘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孝母情真,地狱寻母,历尽艰险,终于感动神明,救母脱离地狱。
着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即演)在栗木”的说法。即目连戏的故事是以祁门环砂原形,由清溪人郑之珍撰写,栗木村最早搬上舞台。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原徽州所属的六县流传,且流传到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300余年经久不衰。
XX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安徽省祁门县等地申报的编号为231ⅳ?87的目连戏即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代表。目连故事在南北朝时期即随佛经一起传入我国,在北宋年间即有目连戏演出。目连戏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南北各地广为流传。该戏讲述的是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即大目犍连,佛弟子)入地狱救母的故事,以一出戏成为一个剧种这在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剧中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目连戏对于戏曲、小说、宗教及民俗等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被相关学者形象誉为“戏曲界大熊猫”、“戏曲界活化石”。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限制,目连戏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进行及时普查、抢救,该剧种数十年后将不复存在。故“发掘出、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确定调查地点
1,调查地点:黄山市祁门县栗木、马山、历溪、樵溪四村,歙县长标、韶坑两村,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记》的作者――郑之珍的故乡清溪村,以及目连救母故事发生地――环砂村,所以此次调查的地点共8个!
2,各调查地点的联系人都已经联系好(除樵溪外,其为新增加的调查地点,但联系不是问题),如果项目获得实施,我们就可以直接联系并实施,开展公益活动。
三,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
1,志愿者的招募
a)首先得吃苦耐劳,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并有相关社会实践经验。
b)考虑到目连戏是由方言演唱,且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特点,要和老艺人交流,所以在招募志愿者时,我们适当选择考虑会说当地方言的同学。
2,咨询相关学者
a)我们黄山学院有徽州文化研究所,有着一批知识渊博的徽学专家,向他们咨询相关知识。
b)我们的辅导员张孝进老师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帮助恢复了栗木目连戏,向其咨询、了解。
四,前期准备
1,和志愿者一起搜集相关资料,让大家尽可能多的了解目连戏的一些情况。
2,向相关研究学者请教,讨教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根据先前已有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些关于目连戏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大家以前对其关注程度,艺人们的看法等等)
4,在已初步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地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调查计划,力争做到有所侧重,不疏漏。
5,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确定调查路线,确定调查方式(群众座谈,逐一走访,问卷等方式)。
五,执行方案
由于实施地区主要集中在祁门县和歙县,所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准备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调查路线为先到歙县再到祁门,县内的调查路线可以随机确定,调查的质量可以绝对保证。
歙县地区:考虑到该县两个目连戏演出地都有20多年未演出,其中长标更是长达40年没有正式演出了,据了解,老艺人们还有演出意向。搜集剧本和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
祁门地区:对演出地栗木、马山、历溪、樵溪目连戏的历史传承、生存现状等问题开展调查,对于环砂和清溪,我们则针对其特点进行特殊调查。
方案二:两个地区同时进行
把调查人员分为两组,分别对两个地区进行调查,并进行资料汇总,争取组织最大范围的抢救性演出。
六,调查内容
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演出地,我们主要从考究各地目连戏的起源、近期演出情况以及目前现状这三个方面着手:
(1)考究起源方面:试图通过寻找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询问老艺人和长者,以期获得有用的线索。
(2)近期演出情况方面:向团长以及艺人了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况,包括演出时间、地点、剧组演员、演出数量以及内容等。
(3)目前剧团情况:其中主要调查剧本、演员、乐队、道具以及目连戏仪式等现存状况。
a剧本方面:了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数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员方面:了解各艺人对剧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艺人档案;
c乐队方面:调查现有乐器的数量以及乐队对目连戏乐调的掌握情况;
d道具方面:主要是了解现有的数量、残破程度以及初步计算出整场演出所需各种道具的总量;
e目连戏仪式:由于其仪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仪式过程和形式。
(4)积极动员老艺人,在逐个采访并录音的基础之上,我们还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保留一些表演技艺,并进行全程摄像。
2,对于非演出地,我们根据实际来确定调查方向:作为目连故事发生地的环砂,我们主要寻求有关该故事的传说以及寻找目连故事在环砂的遗迹;对于剧作家郑之珍的故乡――清溪,关于郑之珍的情况就成为我们调查的重点。
(据初步了解,全市共有老艺人20多人,调查期间可以适当地给老艺人们带上一点礼物,价值在30~50元之间)
七,调查方式
1,逐一走访老艺人家,了解老艺人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注程度,及其现状;
3,现场采访当地群众和村干部;
4,通过和老艺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别交谈,全面了解现状;
5,照片、图片,保留一批艺人图像资料;
6,争取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对老艺人唱腔进行录音,保留音像资料;
八、活动总结
1.搜集并整理本次活动的材料,组织志愿者总结与分享;
2.联系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和宣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在调查过程中也同步宣传)。
3.积极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老艺人档案。
4,及时地将恢复演出的dv制作成光牒,给每个老艺人分别寄送一份,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他们。
5,向有关部门提交我们的调查报告,以利于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九,项目实施意义
目连戏作为我国首批目连戏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以一出戏成为一个剧种这在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对于戏曲、小说、宗教及民俗等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徽州地区是目连戏的发源地之一,学界公认,目连戏的直接源头为明代剧作家郑之珍所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目连戏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对徽州目连戏的生存现状展开调查,以期初步了解徽州目连戏衰落的原因、过程,通过论证、分析而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恢复目连戏演出、保护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特色旅游、振兴当地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比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十,住宿、交通及安全
1,各地点联系人负责帮我们联系住宿问题,已协商好了。
2,各调查地点都有班车到达,交通基本,没问题。
3,根据以往经验,团队基本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十一,团队优势
1,与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相比,完成此项目的优势。
a)我相信我们有更加务实的精神,这一点是我们在以前的调查过程中老艺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在这几年也有学者去采访他们。
b)相对于政府和学术机构,我们更容易让老艺人们接受。
c)由于专业的原因,可能我们关注的范围会比他们更加地广阔,他们可能只是关注到他们所需要的方面。
d)与他们相比,我们会及时的反馈信息。
e)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进行全面调查的经费完全可以比他们少。
2,团队自身优势
1,申请人曾于XX年寒假期间协助老师恢复栗木目连戏,且是马山目连戏调查活动中的主要成员,对于目连戏现状调查有着相关的经验。
2,成员中有的是院系学生会干部,负责暑期社会实践这方面,相关经验 也十分丰富。
3,我们黄山学院有徽文化研究所,有着相关研究学者的支持。
4,团队成员多为徽州本地人,可以避免因方言不通带来的语言障碍,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因为老艺人年事已高,基本不会普通话)
5,调查的重点地区??祁门,是申请人的家乡,而且这几个调查地点离他家很近,并且还认识不少调查地点的人,所以更有利于调查的开展。
附:调查时长的确定理由
在先前已经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对于演出地点,我们只需3天的调查时间,第一天个别走访,录音,拍摄。第二天拍摄剧本,动员老艺人参加抢救性恢复演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第三天就可以组织抢救性演出了;对于非演出地,我们主要针对调查,最多只需两天。故主体调查时间定为26天合适。 后期资料核实可以在整理资料阶段。 博客
(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项目的实施时间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能够更充分利用整个(两个月的)暑假的项目会有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可比性,项目实施的主体应该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其之前和之后的计划仅会作为参考。
项目成员的家乡为目连戏演出地之一,并有协助老师动员老艺人恢复演出的经历,团队之前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
博客内容较丰富,展现了团队成员对此项目的热情。
详细计划书框架较完整,然而内容略显单薄,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可以在计划书或博客中更详细的介绍目连戏本身,以及项目成员自身对目连戏的了解和关注它的原因。
阐述作为一个学生团队与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相比,完成此项目的优势。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00多个,对一个“非遗”来说,因为它有“非遗”的名号、因为它即将流失和灭绝,所以倡导社会关注或者强调社会应该关注不一定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了抢救而抢救,为了宣传而宣传并非是解决“非遗”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成为某个群体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此种文明远离群体生活时,它会自然而然的演变,甚至消亡。在这个项目中,一个想法是针对目连戏的抢救性演出,留下录音、录像等资料,这些举动的价值要比号召大众关注“非遗”的行动更有直接社会效益。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餐费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8个调查地点 = 2240元
交通费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费
1600(元)
50元/人x4人x8个调查地点=1600元
dv及相机
1500(元)
包括带子,机器租借,后期制作等。
资料费
500(元)
前期以及调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礼物
1000(元)
用于慰问老艺人们(视情况而定)
电话费
200(元)
主要是和调查地点人员的联系
杂项
300(元)
应付一些零散的开销
预算总额:
8540(元)
终审项目预算(6月25日)
项目
金额
说明
餐费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7个调查地点 = 1960元
交通费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费
1600(元)
50元/人x4人x7个调查地点=1400元
dv及相机
1500(元)
包括带子,机器租借,后期制作等。
资料费
500(元)
前期以及调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礼物
1000(元)
用于慰问老艺人们(视情况而定)
电话费
200(元)
主要是和调查地点人员的联系
杂项
300(元)
比如说洗照片,信息反馈等等
感谢恢复演出的老艺人
2500(元)
500元/调查地点x5个调查地点=2500元
预算总额:
关键词: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与改革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是在西方职业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早在1997年,我国就正式将其纳入高校的课程设计中,而实践教育的精神多年来也已经根植于云南艺术学院这一综合艺术院校各个专业建设中。在云南艺术学院实践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艺术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类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跨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操作自然有其特殊性。
1 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的定位和目标
基于多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往,我们发现这一专业往往定位较模糊,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贫乏,实践教学少或流于形式,更槠重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扎实,不少学生学得死板,学多悟少,在工作实践中很难灵活运用到大学时学过的知识理论,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践教学定位是个系统工程,与所在地域的文化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所属院校的个性特点、专业的定位和学生兴趣爱好及个人职业定位有着密切关系。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售卖的是建立在产业结构金字塔上层的精神产品。高校所在区域及学校本身资源越鲜明有特色,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下的实践教学定位也就越明晰。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秉持要充分利用云南艺术学院综合类艺术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要更多地挖掘合作企业的潜力来孵化文化创意人才,要培养“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人才的理念,将专业的实践教学定位于“艺术+政策+市场+管理”,在组合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作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
经过不断的优化改革,依据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落实于以下多个环节: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周、工作室实践、假期调研、毕业实习实践。
2.1 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实践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的数量较多,针对艺术院校类学生多数活泼好动、个性鲜明的特点,这类课程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就更需要在相关课堂教学中加强课程实践。
首先,在认识层面,本专业教师明确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让学生懂方法,更重要的是用方法。无论是经济类模块、管理类模块还是技能类模块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均以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为辅,具体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承担“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管理”等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充分考虑当下网络设施便捷,在校大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并不稀缺,但学生在校园中,与民族区域文化、服饰的内涵、保护与传承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距离甚远。为避免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弱,教师利用假期带领部分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田野调研大理新华村后,课上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同学们将一手、二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就新华村民族技艺向产品转化、非遗保护的方式等内容提出自己的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实际就业工作打下了基础。其次,从运用层面来看,在美术、声乐等技能模块的相关课程上,相关教师经过多年探索,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实践内容,不刻意追求技能的精准到位,更多地指导学生如何从市场的角度来鉴赏、评价和参与到管理运作过程中去,理性制定教学方案,这类课程均安排了超过70%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践操作。例如,在学习声乐技能与欣赏课程中,全班师生共同举办的小型音乐会,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场地安排、舞台布置、设备设施管理、服装管理等整个音乐会项目的筹备者、运作者,通过亲身参与运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当比例的学生反映参与项目运作使得学习过的创意策划及项目实施、剧场管理、声乐技能与欣赏讲授等多门课程课堂的知识技能更立体化,理论知识得到了印证,让人印象深刻,学习效果良好。总之,对于本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而言,课程实践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形式。因针对性强,又有专业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并且一个学期学生基本能分组合作完成若干个项目,所以实践效果相对好控制。但因此类实践还是以课堂为主,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对接,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与真正的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还相去较远,因此在二年级之后引入更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
2.2 大二、大三课外实践(假期市场调研、工作室实践、社会实践周)的不断优化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假期市场调研和由工作室承担的专业考察、大二大三社会实践周中开展的创意竞赛和走出校园文产实践。
(1)假期市场调研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成果体现为选对方法,与人沟通好,将调研做好,将调研报告写好。从教学安排来看,社会调查主要突出建立更真实的认知,放在大二与大三之间的暑期进行,调查对象主要围绕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学生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既能了解和接触社会,熟悉专业服务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呈现问题的文案写作能力。几次教学计划和实践方案中对市场调研的安排和调整较好地实现了以下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市场调研方法、法律法规、文化市场营销、谈判沟通等课堂知识的拓展利用有深入体验,并在拓展性开发利用的同时达到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再认识。
(2)工作室实践。为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学院陆续开辟了演出演艺实践演练的多媒体实验室、美术活动策划工作室、后期编辑室等;让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商务管理能力、传媒的宣传能力等诸多实践能力。例如,ACE展览策划工作室从事美术展览的策划及实施、艺术沙龙及艺术项目实施等以艺术传播为主要目的实训及教学活动。ACE工作室以具体的美术作品展览项目为依托,采用分组合作与个性培养结合、强调动手实践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系列实践策划布展活动,拓展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作能力。ACE工作室到目前已承办艺术沙龙50余期,策划实施画展8次,如云南省第三届艺术家艺术管理人合作项目暨“无中生有”青年画家邀请展、“聆听记忆的声音”院庆十周年画展和Hi-story主题摄影展等展览活动等。
(3)社会实践周。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周经过多学期的摸索,严格规定落实具体学时和学分,在大三每学期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周(2周),并从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积极参与企业、社区的发展咨询和企业市场开拓,根据企业、社区等提出的合理需求,设计实践项目,努力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此基础上在近两年确定了基本主题“创意创新”指导下的系列实践活动,如选择企业具体项目构思撰写“创意策划文案”,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举办校内实践周创意策划大赛、创意活动比赛,选拔推荐并奖励学生参与实践周项目的成果申报国内全国性的“挑战杯”商业策划作品竞赛,全国艺术管理专业策划大赛等,将此项成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的重要条件。例如,2014年社会实践周中产生的“黑熊移动书屋项目创意”获得中国艺术学学会第三届全国艺术管理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2015年10月社会实践周产生的“萌吉象穿越学堂”荣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铜奖。
2.3 毕业实习实践
在大四毕业前的实习实践阶段,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结合前期学习和实践的体悟自主选择到文化产业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还与当地的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出版局及演出公司、剧院剧场、电台电视台等地方有强影响力的十几家媒体和艺术商演公司某某同学在大学读书期间市场调查实践中发现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于大三暑假开始进入昆明当地著名的婚庆公司实习,毕业后在婚庆企业工作了两年后,积累了从业经验,于2014年创立了“缘庆婚嫁定制”公司,企业成立以来,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充满创意、极具特色,在市场上迅速立足,并于2016年9月获世界华人婚庆产业促进会邀请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华人婚礼产业颁奖盛典,在本次盛典上,“缘庆婚嫁定制”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婚礼产业品牌榜”提名并最终获奖。
3 结语
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的实践教学工作水平与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仍需通过对每一届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与新需求,不断改革实习环节,并遵循“夯实课程实践优化课外实践提升毕业实习有效性”三位一体的模式(图1)对专业特色实践教育展开新思考,致力于更多地开发和利用与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新资源,可以更好地打造学生有效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市场,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的专业实践教育新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河.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以“四个学会”为目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45-47.
一、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化进程及依法保护实践
2011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是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实保障。为全面贯彻《非遗法》,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法规和地方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显得尤为迫切。
2014年,文化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非遗法》的精神和原则,对部分规章进行修订完善,起草制定了与《非遗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今后一段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起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表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法保护工作正在快速深化,并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具体实施。
依据《非遗法》中规定的调查制度、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和传承与传播制度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表述, 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国家层面完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各地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及文件。 2014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办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先后出台。截至 2014年底,我国已有 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修订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多层次的法律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适应当前国情,适时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面临着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原有生活方式和传统聚落空间发生改变,藉此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文化空间及文化形态也面临着不断调适的境况。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201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为关注的问题。
2014年“文化遗产日”围绕“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的主题,文化部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和宣传展示活动。 2014年 6月,文化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新农村建设社区代表等围绕“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广泛地讨论,并就《文化部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提纲)》展开讨论。基于湖北武汉江欣苑社区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会议认为,城镇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不是根本性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基本规律认知和把握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关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及时出台,能够为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路径。
2014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为保证文化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了 “‘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此课题通过全面、客观地梳理、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提供了学术支持和决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就“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及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度等问题提出建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进程
(一)推进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通过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评审工作,首次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提高了对申报文本、图片以及录像片的相关技术要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规范了申报程序。 153个新入选项目和 153个扩展项目中,包括许多反映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农耕文明和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加突出了《非遗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的意义。
(二)强化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的监管机制
项目保护单位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体保护计划和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和核心机构。文化部为了强化对保护单位履职尽责和绩效的监管力度,定期根据各项目保护单位的履职尽责能力、条件和绩效等因素对项目保护单位进行适时调整和重新认定。
2014年3月,文化部了《关于调整和重新认定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决定对鼓舞(花钹大鼓 )等1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和重新认定。加上 2013年调整和重新认定的 433家项目保护单位,目前文化部已调整和重新认定了 554家项目保护单位,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动态化管理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
(三)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方式全面推进,不断深化
1.抢救性保护全面实施
抢救性保护方式主要针对由于主观和客观、内部和外部等因素,致使面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 2014年,文化部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具体工作。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承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业务标准(试用稿)和技术标准(草案)已经制定完成。为推动两项标准的实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启动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等。制定的《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各地纷纷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如:内蒙古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双百工程”和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项目》;江苏省结合省级以上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和高龄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实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项目抢救性记录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研究工作;河南省组织实施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通过对稀有剧种表演团体的生存状况、剧目生产和演出状况、经费和硬件设施状况等方面进行细致调研,基本摸清了当前河南省稀有剧种的生存现状,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收集了大量剧本和道具等珍贵实物,推进了河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2.规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立项程序,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经验
整体性保护方式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其实践者的生产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体验和精神追求等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基本规律,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目前,文化部以划定特定区域,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方式,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2014年,文化部批复设立了格萨尔文化 (果洛 )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区(渝东南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区 (鄂西南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目前,共设立了 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自2007年文化部批准设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经过 7年的探索实践,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思路、模式和具体措施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014年10月,文化部在山东省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论坛”,论坛围绕着“加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通过专家发言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代表的经验介绍,共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有效途径。
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既要对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也要重视民居、古建筑、历史街区和村镇、重要文物等相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兼顾到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的具体体现之一, 2014年,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的指导意见》,评审了两批共 600个中国传统村落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通过 2014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其中 18个予以补助。目前,文化部会同住建部等部门共同评审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994个,三批共计 255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正通过多渠道、多层面不断地深化实践。
3.深化生产性保护,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在活力
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的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 2014年,生产性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传承人都更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活态传承。 2014年10月,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在山东省济南市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展示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突出了生产性保护工作成果。
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生产性保护活动,探索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促进活态传承。 2014年,文化部命名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59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单位入选。至此,文化部共命名了两批100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推动生产性保护, 2014年1月,文化部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政法司、改革办赴江西、贵州、云南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初步的优惠政策建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通过建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内在动力。以山东省为例,截至目前,山东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户达到 39170多个, 2014年营业收入 196.26亿元,利税 30.1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 265万余人。
4.推进和完善数字化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录及数字化保护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和重点工作。
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论证和修订工作。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0个分类为基础制定的相关标准,为全面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各地在数字化保护工作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如安徽省在 2013年度完成 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录的基础上, 2014年继续与文化部信息共享工程安徽分中心合作,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采录工作。目前,安徽省已经完成 2014年度 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录工作的拍摄任务和专题片脚本的撰写任务。
四、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需要场所等基础设施提供保障,但是之前一直没有得到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一批具有较好传承潜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但目前面临一定困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选并给予了支持,以改善其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设施条件。经组织专家评审,发展改革委将 96个建设项目纳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并下拨了 2014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 2.099亿元,对河北、山西、、内蒙古等 21个省区的 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补助。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传播
201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种国际活动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交流中占据重要位置。 4月在北京举行的 “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9月在陕西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重要的国际文化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活动被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内容。南京“青奥会”期间,中国文化小屋在“青奥村”内最早对外开放,屋内不仅有剪纸、篆刻、泥人面塑、戏剧脸谱绘制等现场展示,还有古筝演奏、京剧演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北京 APEC会议期间,主办方在人民大会堂、颐和园、首都博物馆等都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 2014年,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太极拳、书法培训受到欢迎,中国传统年节、民俗活动得到了广泛传播。 2014年6月25日,第48届“美国史密森民俗节”在华盛顿开幕。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并举办“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主题活动,超过 100万民众到场参观。这是近年来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民俗艺术对外交流活动。 108位民间艺术家作品的集中展示,让美国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 ”)在 2014年通过在境内、境外举办培训、研修班以及国际会议等,加强了我国与亚太地区各国的交流。 2014年,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撰写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报告》基础上,亚太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合作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这是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为宣传和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做出的切实努力。
随着传播力度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深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仅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社会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所有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与传承者,只有紧紧依靠社会民众的参与,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2014年6月,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了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颁奖仪式,为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的60位传承人颁奖;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马 (中国 )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获得首次设立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这一奖项的设立,是为了表彰为支持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了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比如,浙江省在 2014年成立了“浙江省企业家振兴民族文化促进会”;河北省与新浪网共同主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之旅”团体自驾游活动,吸纳了车友、文化名人和媒体人参与其中,探访了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成立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旨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进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七、坚持创新意识,积极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
研究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各种理论问题,总结其传承规律,寻求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保护措施和方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出的一项急迫任务。
2014年,为调动传承人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规律和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4年12月25日,受文化部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评审工作会议”。此次评审是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及专家提名的候选机构中评选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建议机构 10个,这个过程体现了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的密切结合。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视也逐渐凸显, 2014年7月,为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了南京大学等14家单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青海省也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基地申报、评审和认定工作。
八、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人才培养
2014年,我国在传承工作方面继续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传统的传承体系进行有效补充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增设了硕士学位“传统技艺”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研究方向,聘请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导师。今年,再次《2014年招收 2015级攻读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拟继续招收“传统技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采用国家专业艺术研究机构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国家专业艺术研究机构提供学术教学,地方负责提供教学场所和组织学员的方式,为地方着力培养一支依法科学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 2014年9月1日至 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自治区文化厅在拉萨主办 “2014春雨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培训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选派 7名专家赴藏对自治区内7地(市)、74县(市、区)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区直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管理人员和部分传承人等近一百二十人进行授课。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利用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为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也意识到发掘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多种形式促成专家与传承人的联系。 2014年,这种合作方式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江苏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雷山县积极探索校地合作,由美院师生赴雷山考察,在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调研后,设计出苗族银饰、苗族服饰等作品提供给雷山地区的传承人,由传承人制作出成品。这种合作不仅让师生们汲取了创作灵感,提高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也让苗族文化走出了大山;林芝地区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一个由设计师组成的学术团队,为林芝地区传统工艺项目提供了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不失文化情怀的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使当地民众在不脱离日常生活的状态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生产,自主性很强,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
(四)采取传承人认定新举措,完善传承体系
2014年,一些地区推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团体、群体名单中, 10个代表性传承团体、 18个代表性传承群体首次得到官方认可。这是国内率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由个体概念扩展至团体和群体的一次地区性实践,这种遵循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探索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取得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以传统农业文明为基础孕育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新的形势下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社会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如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始,也深刻地认识到受到文化单一化、武装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人口外流、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主要依靠心传口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我国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累了不少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也带给人们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完善尚需加强,以避免聚落空间变迁造成有些项目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等。在保护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过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开自身存在的文化土壤,这种保护便是无源之水。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各种保护实践方法,更好地实现城镇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并不是不可协调的。新问题、新困难的不断出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要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为符合新型聚落格局的文化空间建构发挥作用;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前形势,一方面需要抢救整理,化无形资源为有形资源;一方面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并保护最适应其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以焕发其鲜活的生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适时推进《非遗法》的修订完善,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使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法律行为后果,以及执法主体得到进一步明确。同时,要建立起《非遗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协调配合实施的有效机制,并加强执法检查和普法工作。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完善要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和配套。如与涉及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原材料供应的珍稀物种保护和珍贵矿产资源保护等专门法律衔接配套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队伍需不断壮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及章程自 2006年制定出来,至今已有 8 年。委员会中已有部分成员去世,也有一些委员因年龄和身体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委员职责。扩充专家库储备、优化专家知识结构,并重视补充新鲜血液促进专家的知识更新,进一步发挥专家委员会智库职能非常必要且紧迫。
201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加强对保护理念、方式、措施的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保护工作的推进和深化,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要适时调整。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认知,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内在动力,重视立法保护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纲领性和保障性意义,才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辛勤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已逐步形成,它与行之有效的保护实践相得益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由于文化冲突带来的复杂局势,并力求在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为维续人类文化多样性,增进世界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发挥更好的作用。
罗 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整治;人性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19-03
2011年6月24日,西湖成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从此西湖跨入世界遗产时代。本项目以西湖为例探究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世界遗产自己的可持续管理方式,创新世界遗产的管理理念和保护规划,为国内外的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新鲜血液。
一、“世遗时代”西湖景区管理的SWOT分析
针对西湖“世遗时代”的建设现状,利用专业SWOT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湖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优劣势、目标等。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价对西湖的建设进行绩效分析。
由以上对西湖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湖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科学合理管理西湖,了解西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和解决问题。西湖申遗成功后,面临着诸多机遇,这些机遇为西湖的保护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我们应合理处理这些挑战,将其转化成机遇,为西湖提供更合适的发展模式。西湖是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象征,更是杭州市民的
“根”与“魂”,但杭州城市化发展迅猛,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与西湖惬意、清新、淡雅的美感形成反差。根据实地和问卷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西湖文化的传承链接出现了危机,景区保护不善、人文气息渐渐减弱,同时景区的管理欠缺,交通和市政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车辆阻塞,超负荷量游人对西湖景区的承受能力更是一个大挑战。同时国内外文化遗产因申遗后不当管理而受到黄牌警告的案例屡屡发生。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也对西湖申遗后的管理和走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专家呼吁西湖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共同遗产,要提高群众认识,逐步解决现有问题,全民参与保护西湖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西湖成功申遗后,杭州市政府立即明确西湖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2000年。并做出六不承诺,让风景资源回归大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由此对西湖文化遗产如何做到全面整合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不是厚此薄彼,应体现西湖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代性;如何协调好保护文化遗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提高对西湖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管理能力,实现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双赢,都是西湖申遗成功后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世遗时代”西湖人性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保护西湖,实现西湖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西湖的管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针对西湖申遗成功后的人性化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人为本,体现民本思想。西湖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还湖于民,使更多的人能享受西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能更加深刻体现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城市生活品质。西湖所处的是杭州市发展较为完善地区,因此当地居民及政府以发展旅游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愿望一般,但在周边希望受到西湖世界遗产辐射的地区则更希望西湖能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可结合对西湖及周边人群的人性化管理,将西湖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多数游客为一日、二日游游客,无法长时间留在西湖景区内消费。最重要的是西湖旅游管理机构应使用人性化管理,在对西湖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也对居民进行积极人性化管理。
2.社区参与。英国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较好地实现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利用和社区发展多赢。通过研究哈德良长城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互动机制,给予我们的启示有:加强世界遗产管理部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意识;发挥解说管理功能;在遗产保护利用中寻求遗产地城乡的发展机会;建立相关组织和机构协调监测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加强世界遗产管理部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意识。西湖和哈德良长城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都与居民存在紧密关系。但我国西湖景区和当地社区的发展呈彼此半分离状态,总体而言,一是缺少了与周边社区乃至杭州市民的联系,二是缺少与杭州市的景观建设和发展的结合,对其他景观对西湖的影响考虑不深入。在做旅游规划时,也仅仅对社区居民进行一些简单调查,没能将社区参与遗产保护意识融入西湖保护中,从而在根本上导致了无法对西湖和游客、市民进行人性化管理。②培养西湖遗产地居民认同感和感。西湖遗产景区对西湖周边市民鼓励居民参与遗产保护,但缺乏多种措施培养周边居民的认同感和感,从而使杭州市民甚至西湖周边的居民对破坏遗产行为缺少适当的组织和保护。所以西湖遗产景区要开展居民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在西湖遗产旅游发展中开发更多的地方产品,使更多利益流向他们。
3.发挥解说的人性化管理功能。通过不同解说手段运用,精心设计解说内容。由于西湖本身就是不对外收门票费和环境管理费特殊性,可突兀地从经济角度采取措施,虽然市民和游客能理解该种做法,但是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湖的形象、吸引力产生影响。此时人性化管理将会产生重大作用,着重通过对西湖本身的人性化管理和对游客以及市民的人性化管理,将保护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扩大西湖的辐射带动能力,在不降低西湖的辐射力的基础上带动经济发展。①增加解说和宣传。需要包括:西湖本身景点介绍,各个不同性质的服务点介绍及需要注意事项等;第一要增加解说包括文字解说和人工解说,文字解说可以是纸质的,增加景点附近的宣传单的发放点和回收点,在这个发放点中可以附加其他发放点的地址,同时增加回收宣传单的位置,文字解说也可以是电子版,将纸质宣传单制作成电子版彩信或邮件,游客进入西湖范围内或是杭州范围内,会收到移动通信服务商的通知,或者是发送某一固定编码,就可以免费获得西湖相关资料;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进行报纸、网络、移动通信、电视、广播等不同媒介宣传,配合人性化管理。②制定明确旅游行为要求和被限制的行为。增加服务点(如垃圾箱、公共厕所),对游客和市民进行人性化管理。③设计旅游者能方便参与的保护项目。旅游者参与到保护项目中来,能使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更加严密。通过旅游者亲自参与保护项目,能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④通过传统文化故事为主线讲解西湖引领游客。由于西湖世界遗产的解说功能单一,主要介绍西湖文化和自然知识,很少把西湖这一世界遗产与游客的情感联系。
西湖作为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遗产必将更受世界瞩目。政府管理在西湖的保护与开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较为客观地分析了西湖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借鉴了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提出了人性化管理模型,希望给西湖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和改进方案。而本文的研究只能说是对杭州西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还有一些问题未作深入探讨,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明艳.国外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方法的启示——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例[J].生态经济,2005,(12).
[2]黄宁夏.区域文化品牌战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福建土楼案例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
[3]杨小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探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整治之路[J].中国园林,2007,(12).
[4]黄玉理.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
基金项目: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开放实验项目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今年4月我局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局上下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在活动中,按区委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突出文化系统特点做好自选动作,开展了学习时代楷模、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共梳理归纳班子问题10条,文化局班子成员相互开展谈心谈话36次,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同志谈心谈话15次,班子成员相互提出批评意见60条。坚持抓好整改责任落实。针对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建议和自身查摆的问题,文化局班子进一步梳理归纳,制定了整改问题清单和详细整改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以“钉钉子”的精神全面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建章立制,在服务群众、严格执法、财务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0项切完实可行的制度和规定,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通过教育活动,全局同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群众观念普遍增强;服务群众更加自觉;问题有效纠正;工作作风更加积极;完成任务更加坚决;精神状态普遍良好。
二、重点抓好文化强基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稳步推进区级文化单位达标建设。年初区文化局机关、文化馆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部迁入王官庄大众广场新馆。区文化馆所有排练厅均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周达到56个小时以上;区图书馆办公大楼LED屏幕安装调试完毕,正常使用。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和成人阅览室、报告厅、自习室全部整修完毕,免费对外开放。自2月8日开馆以来,共办证327个,借书1562册,服务读者8000人次。
2.扎实推进特色书屋建设。为提高辖区农民工综合素质,满足农民工朋友的阅读需求,2015年4月17日,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文化局、读尔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捐建的区农民工书屋,在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书屋有图书2000余册,涉及电工、焊工技能、新农民创业致富法律法规和文学艺术等6大类,音像制品100余种、e农移动影库1台。书屋的建立使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利用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月30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文化局、读乐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捐建的全市首家环卫书屋在区玉函路环卫之家正式揭牌成立,该书屋有图书2000余册,涉及文化、健康、知识技能等十几个门类。环卫书屋的建立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搭建了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平台,引导他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8月初,区文化局自筹资金购置图书1500册建立了区一线交警书屋,书屋位于济微路的交警济微中队内。交警书屋的建立为丰富一线交警的业余文化生活,方便交警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受到一线交警的赞誉。
另有医院病号书屋、机关廉政书屋、红色书屋、尼山书院等特色书屋正在筹划建设中。
3.全年加强农家书屋提升工作。我局对4个涉农办事处中的35个行政村进行了农家书屋的检查和督导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详细的制定了区文化局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和要求,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书屋的图书六大类进行细化,对各类图书中的每本图书进行细分编号,各种制定上墙,使涉农的四个办事处做到了统一。按照年初要求,对10个行政村:分别是王家窝坡、赵庄、郑庄、分水岭村、小屯村、立新村、西西村、斗母泉村和刘林村、礦村农家书屋进行了提升和完善,分别为他们每村增加了800册书籍。
三、认真抓好文化惠民工作,群众公共文化活动不断丰富
积极组织开展“十艺”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社区文化艺术节相继开展了曲艺专场、舞蹈专场演出;结合“非遗宣传日”相继开展了太乙门武术、谭式摔跤、谭氏硬气功专场展示;结合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开展了书画笔会,儿童书画展等展示活动;结合元宵花灯会,相继开展了以剪纸、面塑、泥塑、叶雕、蛋雕、内画等形式的民间手工艺展示展卖活动;扶持庄户剧团、社区舞蹈队、合唱团等业余文化团队十余支,其中齐鲁民间艺术团、红色音符艺术团、柯君舞蹈工作室、和谐家园艺术团、和谐之春艺术团、白鹭艺术团、二七文体协会等业余团队创编了20多个原创作品,区文化局投资5万元为业余团队制作了服装、道具;成功举办2015年元宵花灯会;圆满完成“唱响泉城”歌唱比赛活动,自4月初开始报名、海选,最终进入四强并获得最佳团队奖;截至9月底,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50场、交通安全进社区演出17场、庄户剧团社区演出25场;3月28日,我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正式启动,截止10月底,共放映电影924场次,圆满完成今年的影片放映任务。
年初接到市文广新局下发的《关于向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发放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后,我局立即部署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仔细调查了辖区内符合要求的老放映员,并核实老放映员的详细情况,最终对符合要求的6名人员进行公示审查。9月底在与区人社局、财政局的统一协作下,老放映员生活补助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我区也是全省首家落实老放映员生活补助的单位,得到市局的充分肯定。
四、注重抓好文化传承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推进
1.文物方面。从今年1月初开始,按照市文物局的要求,在区范围内开展了国有单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区共有国有单位三百余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占百分之四十,国有企业占百分之六十。四月底,基本完成了我区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共发放《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表》三百余份。
2.非遗方面。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为我区申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准备工作。8月份上报了12个非遗项目,目前等待批复。10月10日至10月13日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三届非遗博览会上,我区省级非遗项目“油旋”参展。
3.西佛峪、斗母泉等南部山区文保单位旅游保护开发工作。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我局从目前社会对原生态旅游的热情中看到契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围绕我区现有的文物资源展开合理规划与开发,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更好的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五、严密组织文化执法工作,平安文化市场创建不断强化
一是积极搞好网吧“创卫”工作。从三月份开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先后三次给全区所有网吧业主开会,宣传“创卫”工作的重要性,讲解卫生知识,并给每家网吧配备了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登记本、毒饵盒、警示标志等,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给网吧配齐了各证种执照。对所有网吧进行划片分组检查,每位执法人员分别担任各小组副组长,带领全组人员进行反复检查,使全区所有网吧达到了“创卫”十条标准。二是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今年以来,“打黄打非”任务形势严峻,执法人员主要利用上班之前、下班之后对辖区内所有的报摊进行检查,把学校周边、夜市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繁华地段增加检查频率,积极联系当地派出所和办事处对钉子户进行联合执法。截止10月底,共查处扣押非法书籍103册,光盘41张。三是精心组织联合检查。区文化局和区安监局、公安分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百日安全行动”和“六打六治”活动。在检查中,各单位相互配合,既有分工,也有侧重,形成了合力,节约了行政执法成本,共检查了83家网吧、25家印刷厂,给4家网吧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给2家印刷厂提出了警告,对1家网吧进行立案处理。截止10月底,执法大队共查处举报135起,做到了件件有回复。在例行检查中,出动车次199次,检查文化市场212次,进一步规范了辖区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保障了辖区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繁荣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四是执法大队审批科为确保我局行政权力清单梳理工作的顺利开展,8月份以来重新梳理了行政权力清单各项内容,上网查阅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制定新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写出自查报告,按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的梳理工作。
六、有力配合全区和有关部门抓好全区的重点工作
1、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实现的第一个突破。物资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深入做工作,139名职工全部同意破产改制。区帮扶的900余万元帮扶资金全部发放到职工手里,做到万无一失。
2、积极做好创卫生城和文明城工作。全局同志在创城工作中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使负责的分内分外工作没发生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完成统计年报工作。从去年12月份起,为全面完成各行业、各专业年报工作,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年报工作方案,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召开了20余场专业年报培训会。在调查方法、数据处理上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同时,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一方法和口径,全面准确地收集各项年报信息和数据。在做好年报工作的基础上,上半年,我局还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了成本费用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月度劳动力抽样调查等,拓展了统计工作的内容。
(二)三经普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完成“三落实”工作。当前,我市三经普工作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我局高度重视,提请市政府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靖政发〔2013〕59号),成立了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普查机构,落实了普查经费,并督促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按照市政府下发的文件要求,抓好三落实工作。目前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都相继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普查机构,普查员、指导员也正在落实之中。二是召开相关会议。一方面召开经普专题座谈会,传达了省、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座谈会精神,讲解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方案,部署了法人单位核查、普查区域划分等主要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召开了三次协调会议,做好开发区与相关乡镇协调对接,确保普查区域封闭、顺序合理、不重不漏、边界清晰、完整规范。三是选择新桥镇开展名录库核查试点工作,将试点区域内全部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名录库资料进行审核比对。四是组织开展了企业法人的核查工作。建立了经济普查法人企业核查底册,并分镇、分村打印到各地,要求各村居委会统计人员进行清查,及时掌握本辖区内法人企业的变化情况,实行动态更新。
(三)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根据省、市部署和要求,我们对县级、镇级及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明确了2013年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内容,对重点工作进行目标细化和责任分解,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强化责任管理。在县级规范化建设层面上,明确继续保持省级示范单位;在镇级规范化建设层面上,力争全部通过市级验收,50%乡镇争创省级示范单位;在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层面上,实行星级化管理,力争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争创四星级企业2-3家,五星级企业1-2家,三星级企业必须达到85%。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方面重新修订《市基层综合统计站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明确镇级规范化建设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专门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对联网直报企业实施统计工作规范化星级管理的通知》,组织对联网直报企业实施星级化管理。3月份,我局开展了“服务基层企业、提高统计规范化水平”为主题的大走访调研活动,对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进行调研、推进。此外,组织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创建活动。从三个层面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评比细则,开展考核评比。通过考核评比,对产生“双十佳规范统计岗”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工作。一是加大统计法制宣传。为了纪念《统计法》颁布30周年及宣传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局从3月份就着手准备以统计法制宣传为主旨的快乐统计知识竞赛,在经过理论考试筛选后,有6个代表队参加现场知识竞赛。有近百名基层统计人员参加了此项活动。二是健全统计执法队伍。为了理顺关系,我局积极与市编办协调,将统计执法大队由原来的在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挂牌调整至法制科挂牌。并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片区统计执法中队,按东、中、西三个片区分别成立三个执法中队,片区统计执法中队在市法制科(统计执法大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承担配合市统计局法制科(统计执法大队)开展辖区内的统计执法检查、统计监审、日常监督管理和法制宣传教育等职责,使依法治统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三是加强统计执法监督。聘请统计执法监督员,召开座谈会听取监督意见,接受企业和社会的监督。
(五)强化统计服务水平。一是今年来我们重新改版了《统计月报》,打造了《统计专刊》这一新产品,及时在《日报》了《2012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统计资料。二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注重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及时提供了1-4月份、1-5月份经济形势分析;并对照新版小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市2012年度实现程度进行测算,对今后几年的可实现程度进行了情况预测和分析,为领导提供了预测分析报告。三是及时组织统计信息分析撰写,上半年,我局共撰写信息100余条,统计月报5期,统计分析28篇。并举办了第二期“统计讲坛”专题讲座。邀请省局综合处李宝会同志就统计分析信息的撰写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参会人员对如何撰写统计信息、分析等方面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六)统计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根据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及时制定了《市统计局党风廉政和统计行风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市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责任书》,明确各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局长(支部书记)是局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党政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和重点目标的监测和研究。及时做好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相关指标的测算,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确保年内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关注2013年农业基本现代化、新版全面小康社会、市转型升级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数据,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收集信息及相关资料,及时做好动态监测。
二是精心组织三经普各项工作。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三经普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配合省、市普查办开展苏中地区三经普的综合试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三经普宣传工作,为普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做好三个层面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县级规范化建设方面,对照去年创建情况,对规范化建设进行“回头看”,加强对各专业资料的检查,拾遗补漏,真正做到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基础工作得到提升;加强镇级规范化建设,组织对生祠、孤山、季市三个乡镇的规范化建设进行督促指导,确保通过市规范化建设验收;重点开展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根据出台的《市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星级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各联网直报企业进行申报,并开展达标验收。同时对房地产、批零住餐企业规范化这一薄弱环节,联合住建局、商务局等部门共同开展规范化创建。
四是深入开展统计监审和执法检查。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开展联网直报“三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将“三查”工作和统计监审相结合,采取联合监审、联动监审、交叉监审等多种形式,对工业、固定资产、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劳动工资等专业组织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切实保证“三查”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