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

第1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摘要: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的景观是怎么定义的,什么是新农村景观,新型的农村景观,自然的景观以及生产的景观。设计新农村的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以及创造性。还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此点。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面临问题

1.农村景观概述

1.1 新农村概念

新农村,必须包含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以及新风尚,缺一不可,小康社会“新农村”就包含的有以上的5个方面。

1.2 景观概念

景观,什么是景观?一般情况下就是泛指地表的自然的景色,但是在特定的区域则是指的是在自然地理区划中开始的或者说是最为基本的区域单位,也就是自然地理区。

1.3 农村景观

我们了解了景观,那么农村景观又是什么概念呢?农村景观(Rural Landscape)也就是在农村中我们能够看见的像山峰,河流等等的地表的自然景色,有农舍,有农民,有农作物,还有农民饲养的家畜等等都是农村景观。

1.4 新农村景观

新农村景观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现在的农村正在由传统式向现代化过渡,新农村景观设计在于启蒙审美教育,把人们对自然朴实的美给唤醒出来,用美学阐述新农村景观,相比较城乡,突出农村特色之美。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这些都是构建新农村景观的重点。

1.5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含的由天然的以及人为的景观两个方面,像高山、大漠、沼泽、热带雨林等等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影响或者间接受到的影响较小的景观就是天然景观。人为景观就是指的是人类直接的影响并且长时间作用使得自然景观又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的景观,比如说像乡村、城镇等等的地区这样的。人为景观虽是人为,但也服从自然规律,所以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必定得按自然规律区进行建设以及管理。

1.6 生产景观

生产景观,它的来源是生产劳动以及贴身生活中,把生产劳动以及劳动成果融于其中,认为改造自然的生产以及再加工自然资源都被包含在其中,生产景观具有生命力,有文化底蕴,有长期继承的能力,还有就是由明显的物质生成。

2.新农村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

因地制宜,什么意思,也就是要建设新农村,我们必须考虑当地的根本情况,制定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新农村的建设,不得盲目的自己想当然的来进行建设。那样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

2.2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建设新农村,不是建设好了满足我们这一代人就行了,我们还得对后辈们着想,不得对他们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一个系统,不可分割,既要建设好新农村,又得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及资源,要让子孙后代能够永久性的发展以及在环境中安居乐业。

2.3创造性的建设新农村

那么新农村的建设肯定不能刻传统的农村一样啊,所以我们需要由创造性的思维,要有独到的见解,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包含发明与发现,制造出新的事物,找出已经存在但还未被人们所了解的事物规律。把新农村建设的有特点,有特色。创造性包括其意识、其思维过程以及其活动三部分。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得拥有流畅的、变通的以及独特的思维。才能够建设出具有独特特点的新农村。

3.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设计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有五点,首先就是完成结构的完善,接下来就是突出斑块建设,再接下来就是新农村走廊建设,还有就是进行生态工程,最后就剩下了保护环境敏感区这个任务了。完成以上五点,新农村基本成型。

3.1对结构进行完善

完善结构,新农村的组成结构有哪些呢?首先有新的房舍,本着节约土地、能源以及材料的基本原则建设出每一种具有民族以及地域风情的居住房,在建设新的房舍是要强化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其次有新设施,要有道路吧,还要有水电、通讯、广播等等的配套设施,这可是新农村的重要的“硬件”设施啊。新农村的环境肯定不能像传统农村那样咯,按卫生标准规划建设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以及畜禽生活区。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打心底全力建设新农村。还有就是要提倡科学、文明、发指的生活观。对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要进行移风易俗的新的风尚。

3.2进行斑块建设

斑块建设,斑块的意义就是异于周围环境、相对均匀物质的非线性的区域。就新农村而言所指的就是所有的生活环境,比如说房舍,饭馆,生活公园等等。斑块建设指的就是把所有相同的生活设施在一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集中建设。这样显得有条理性,看起来更加的规则,漂亮。

3.3走廊建设在新农村中

新农村中的走廊建设,什么事农村走廊建设呢?原始的传统的农村,家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平坦的道路联系,总是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行,这样大大的增加了交流的难度,新农村走廊就是建设出家家相连通的道路联系,即水泥道路家家通,每一条水泥道路都直接连到了家家户户,一条主干道延伸出很多条的支路,这样家家户户之间的走动较之以前要简单的很多了。在新农村里建设出此类的农村走廊显得我们所建设的新农村变得更加的大气,现代化。也更加的方便了。

3.4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工程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工程建设。即通过对生态学原理的利用进而进行的恢复自然生态以及建设人工生态的技术方法以及手段,强调的就是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生态建设方法就是完整性——循环——协调——自力更生——共生的生态调控手段设计。生态工程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循环再生原理的合理应用,与系统工程最优化方法相结合,进而设计出分层多吉利用物质的生态工程。

3.5保护环境敏感区

对环境的敏感区进行保护,环境的敏感区,也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所有的自然文化保护地进行保护,还有就是保护非常敏感于某类的建设项目污染因子以及生态的影响因子。环境的敏感区就像是自然保护区和类似世界文化以及自然遗产地等等的保护区。还有就是基本的农田保护区、公园、湿地、森林以及珍惜濒危动物的天然聚居地等等,以及主要功能是居住、医疗卫生、科研与行政等等的区域也是应当被保护的。还有就是保护文物的单位,具有特殊的文化历史以及科学与民族意义的保护地。都是应当得到有效保护的环境敏感地区。

4.建设新农村面临的问题

4.1进行因地制宜规划

因地制宜的规划,根据当地土地的形式进行新农村建设,不得盲目想当然的进行建设,我们得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

4.2西方化的新农村建设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应当有我们的自己的特点,不要以为的去模仿西方的建筑模式,毕竟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4.3新农村建设面临城市化

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农村要是和城市一样的了,那么就没有了农村应有的特点,也就没有了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所以根据农村的特点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有必要的。

4.4偏低的农民思想

农民的思想偏差,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对农民思想进行教育和改革,使得他们懂得新农村的意义,齐心协力的共同建设出美好和谐的新农村。

4.5日趋变差的农村环境

农村的环境是越来越不好了,那么我们应加大力度在保证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对环境要进行保护,不得以牺牲环境的巨大代价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建设出美好的新农村,使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

5.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与困难,但是,为了新的幸福生活,我们只能大步向前,通过不懈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一定能够建设出来。(作者单位:固始县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第2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是大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组成部分的重点,它有着长远的历史、文化和乡情民俗的沉淀与积累,同时它也是大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生命的元素与节点。在我国当下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到来之际,中国广袤大地的众多乡村景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1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现状堪忧

如何具体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有赖于基层执行者和广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然而据笔者研究所知,为数众多的乡村生态及文化和乡村景观正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逐步遭遇着毁灭性的破坏,或随时面临着被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所替代的命运。

在当前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背景下,中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原本脆弱的乡村生态景观系统面临着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大地上的众多乡村,经过历年来的环境适应与历史发展演化,已嵌入并成为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山水田园、青草绿地、河流池塘等自然或人为的乡村景观元素,都使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维持在均衡发展与相处的状态。然而中国农民们长期以来超饱和状态的粗放式农业耕种和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却使得历史沉淀下来的这种自然生态的平衡状态变得日渐羸弱。

1.2乡土文化遗产景观将面临严重破坏

所谓乡村景观中的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尚未得到我国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但对于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乡土风貌及民众的精神需求却具备重要意义的各类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中国农村常见的祖坟、 “风水林”、“风水塘”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适应于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及文化认同,伴随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的破坏而面临逐渐丧失的尴尬境遇。近年来中国广大乡村盛行起的追求欧式别墅、小洋楼之风,发展势头迅猛,较城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发展延续下去,恐会开启中国乡村文化景观的毁灭历程。

2以马井镇为例说明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危机”

什邡市马井镇,即是当下中国濒临消失的乡村村落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马井镇位于我国西南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彭州、广汉、什邡交界处,是川西明珠—什邡的西南窗口,全镇面积41.57平方公里,辖21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全镇交通方便:邻靠宝成铁路支线,省道成青公路(成都至青川)横贯全境,水资源丰富: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汇聚湔江流入沱江,农业基本为自然灌溉,极为便利;气候适宜:地处平坝,地势平坦,海拔520米左右,马井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自流灌溉90%以上。马井镇的乡村景观在历史上以莴笋、西芹种植而闻名,但这种乡土景观现在却随着城镇化的进展、人口的迁移、村庄的消失而逐渐面临着毁灭性危机。

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社会基础。如果能避免上述3方面所遭遇到的破坏,则可预见中国广大乡村的生命将能得以延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机遇,否则,这样的运动则很可能成为危机,所谓“危机”正包含了这样2层含义。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应该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途径,通过建立保障生态、文化和社会及信仰过程,来维护村镇生命的持续和健康。

3景观安全格局设计下对乡村景观未来发展的思考

乡村的生命延续与发展,在于其生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文化的意义,社会交流功能和社会文化意义,信仰活动及精神意义,社区联系,文化认同及特色等几个方面。保护乡村景观建设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需要维护和健全上述5种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上述的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战略性的景观格局加以整合,保留并穿插于新时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催化剂,使传统乡村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最终形成富有特色及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满足时代进步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阡,邓军.农村景观发展研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05).

第3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乡村 景观发展

乡村,已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之地,更代表着一种生活,一种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氛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近年,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风貌,和谐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景观,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同时也给乡村景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片面追求城市化现象,从而破坏了千百年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与文化景观,一些传统乡村景观已经或即将消失。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全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乡村景观尤其必要。

1.乡村景观的理论基础

所谓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区(不包括没有人类活动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荒野和无人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1】乡村景观是个复杂的概念,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北方的平原小镇与江南的水乡民宅有着显著的区别。和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比其空间构型是在原有环境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注入人类文化特征以后形成的,它是融社会、自然、文化于一体的,具有特定景观形态、行为和内涵的综合体

2、乡村景观发展的原则

2.1乡村景观的空间功能

保持景观的合理性和通达性,乡村景观的空间主要表现在景观块、景观路、景观廊和景观基地所形成的综合景观特征。特别是以居民点、村、镇所形成的空间特征是乡村景观规划发展的基本原则。

2.2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住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各个不同地区来讲,乡村的社会发展模式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景观也有较大差距,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景观规划发展的重要原则。

2.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地域的发展应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乡村的开发建设应该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原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破坏性开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景观的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2】

3、当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在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迅速发展的城市相比,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基础和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更明显、更突出。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观念存在偏差,主观认为城市的就是最好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其居住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但受我国长期以来城乡结构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普遍比城市低,造成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认识的错误,认为只要是城市的就是好的,只要是农村的就是土的。

在缺乏正确思想观念指导的情况下,城市的景观建设模式和建筑特点误导着农村居民的建设思想,在进行乡村规划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学习城市建设模式,修建了不合事宜的宽马路、大广场,建筑上盲目模仿城市的住宅或别墅,甚至建造了西式建筑,即所谓的“欧陆风格”,造成不土不洋的建筑形式。这些做法都导致了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的割裂,造成了景观设计城市化,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使原有的极富吸引力以及景观价值的本土特色丧失,破坏了农村的特色田园风貌造成了许多中国特有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丧失。【3】

3.2农村住宅建筑布局不合理。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确,村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农村住宅建设用地总体上比较粗放,住宅建设相对城镇大为落后,建筑形式单一、大量旧房空置,布局散乱无序现象十分突出。

3.3环境绿化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种植杨树、柳树和槐树这些适宜农村的树种,是祖辈遗传延续下来的,还有许多是自然生长的。这就使得树种单一,管理不完善的现象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环境中。而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少地区农村盲目引进外地或国外树种,生搬硬套城市模式,盲目追求常绿苗木,忽视乡土树种,从而造成农村绿化“千村一面”和“有绿无荫”的现象。

3.4卫生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地丢弃于房前屋后以及路边、田埂、溪岸等。垃圾的露天堆放,不仅影响居住环境的视觉美感,其散发出来的气味,还影响到农村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更严重污染到农村的水源。此外,农村传统的厕所比较原始,不太卫生,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危害相对也大。

3.5公共空间的限定模糊,功能性不强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的公共空间没有明确的功能限定。在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公共空间仅依靠人们通过日常的自发活动来模糊地实现其功能。

3.6农村传统文化丧失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们忽略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一味拆旧建新,盲目照抄城市景观示样。农村传统景观遭到破坏,丧失了各地的特色,导致传统农村人居环境丧失了活泼自然的特色与亲切自然的生活气息。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模式

4.1要具有整体发展观念

农村的发展只有持续地改进其功能与形式,才能得以生动地保护与发展。乡村景观的发展需要表现其在历史上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会加强乡村的景观特色及不可替代性。因此,在乡村景观格局的塑造上:

4.1.1充分考虑当地的现实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把这两者相结合;

4.1.2保证区域的整体协调统一,使改建与新建区域相互关联;

4.1.3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其休闲娱乐的需要,改善传统空间及场所,使其拥有新的功能与形式,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性;

4.1.4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增加绿化面积,如在沿路、沿河、沟渠两侧设置绿化休闲带等;

4.1.5在区域内的出入口、交叉路口及重点地段等需要强化的景观节点处,要有很强的景观识别性;

4.1.6在景观建设的同时保护其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因此都要采用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4】

4.2合理适宜的景观产业地带

依照乡村景观形态分类,主要包括乡村居民点景观、网络景观、农耕景观、休闲景观、遗产保护景观、野生地域景观、湿地景观、林地景观、旷野景观、工业景观和养殖景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地带规划,以确定合理的景观体系。

4.3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为所使用人服务的,为人的使用而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考虑大环境生态性的基础上,更多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甚至是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去考虑,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出发,营造实用、宜居的人居环境,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延续原有乡村景观特色。

4.4美学原则

景观是由众多要素所组成,人既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景观感受的主体。在特定的美学价值观下,对乡村的景观环境形成美学价值判断,获得自然或人文的美的感受。所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本质就是创造美学价值。

5结尾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依据乡村的功能、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艺术形象,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我国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祝自敏,胡希军,赵晓英. 走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之路[J]北方园艺2007.8

【2】侯芳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中国北方乡村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第4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建设;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品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乡村景观建设旨在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操作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当等相关原因,导致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景观建设步伐。

一、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景观建设缺乏本土化

乡村景观建设,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生活家园,是一项丰富自然环境,丰富人文环境的公益建设项目。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良好的利用本土文化特色,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能够体现本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即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出传播。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对这一方面的考虑严重不足,往往只在于重视景观的美化,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多度引用外来物种和西方园林建设材料,既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这一点是特别需要设计者们予以重视的。

(二) 景观建设不应与政绩挂钩

乡村景观建设,旨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以维持和谐生态环境,但是乡村景观建设不应该同地方官员政绩挂钩,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性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公益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负担。目前,许多地方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为达到现实快速建设步伐,常常不顾一切,大肆破坏地方环境,强拆强占,进行“暴力”施工,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承重的负担,使景观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造成了非常的负面影响。

(三)“圈地”行为导致景观建设难以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品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地区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当中,“圈地”行为开始逐渐凸显,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也造成了非常大的环境破坏。“圈地”行为就是指以房地产、工业为主的相关行业,对农村土地进行商业侵占、恶意侵占,通过收购手段,进行大肆的开垦和工程建设,从而直接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也影响到了乡村景观的建设进度。

(三) 缺乏有效的建设规范

乡村景观建设工程,应该以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发出,要突出我国农村特色,突出农村风俗文化。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景观规划,没有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只是沿用城市规划手段进行乡村景观建设,这样,造成了乡村景观建设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同当地发展有效融合,使得乡村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乡村景观建设策略和建议

乡村景观建设,对于我国新农村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乡村景观建设,采取正确合理的建设措施,确保乡村景观建设的有效展开。

(一) 加强建设规划,突出本土特色

加强乡村景观建设,首先应该加强乡村景观的规划,凸显乡村景观特色。由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节奏较为缓慢,因此,保留了非常多的民俗特色和自然遗产,因此,我们在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同这些元素的有效结合。同时,在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生态同建设和谐发展的原则,既要保证景观建设的有效性,不同对地区环境构成威胁和破坏。,补充乡村景观结构中的薄弱环境,不断完善规划方案,使规划内容能够达到统一稳定的目的,保证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给农村居民创造一个放松娱乐的良好场所的同时,起到对当地风俗文化传扬的作用,加强地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减少外来物种的引进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即整合当地自然地貌和自然植被,使乡村景观能够突出本地特色,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外来物种的引入,对于乡村景观建设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外来物种引入,不但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负担,比如运输费用,维护费用和采购费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同时,外来物种的引入,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引起物种侵入,造成生态失衡。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整合当地自然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丰富景观美观度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建立合理的乡村景观评价标准

合理的乡村景观评价标准,能够有效提高乡村景观建设进度,减少乡村景观建设对地区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提高景观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开展。良好的乡村景观建设,应该充分整合当地自然资源、尽量少的破坏当地环境、因地制宜的和谐建设,不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并且能够符合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结合当地风俗文化,这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应该在乡村景观评价标准中予以合理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制定乡村景观评价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而提高乡村景观建设的有效性,减少景观建设的盲目性,确保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以人为本,合理发展

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时,同样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在争取当地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开展乡村景观建设工作,而不能进行包办工程和替代工程,实行违背居民意愿的工程建设,这样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是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乡村景观建设,不应该同当地官员的政治业绩挂钩,应该以居民满意度为出发点,多争取村民意见,调动村民建设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活动当中,建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确保乡村景观建设的有效性。

总结: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想的提出,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工作,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新农村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乡村景观建设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弘扬民风民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极强乡村景观建设工作,做好景观建设规划工作,保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飞平,李华,张绿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营建[J]. 福建林业科技, 2009,(01) .

[2] 王峰. 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承[J]. 创意与设计, 2010,(03) .

[3] 肖笃宁,高峻. 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 农村生态环境, 2001,(04) .

第5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私密性、区隔性、奢华性正疯狂的向农村漫延,受此影响,农村社区景观正逐渐失去乡土性。农村社区景观设计可以复制城市社区景观中适应农村生活的部分,但是社区主体的生活方式却不能复制。中国社会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城市和农村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差异较大的生活方式,为弥合城乡生活的差异性,政府从公共政策的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景观是建立在生态、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乡土景观设计,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

同时,景观艺术设计正从“空间论”向“生态论”转变,农村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创新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乡土景观是适应地域特色的、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有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其应用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中应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策略。

农村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农村社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逐渐积淀形成的,是农业生活的缩影,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根据我国的地域特征和分类标准,农村社区类型繁多,不过其共同的图景是乡土底色下亲情纽带链接成的家庭单位。景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所形成的的综合体。当其和农村社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含义更难以界定,既可以从风景园林的视角进行概述,亦可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概述。本文从农村场域的视角把农村社区景观定义为:农村场域为核心依托,生存功能为核心表现,借助地形、建筑、植被、民风民俗等要素形成的聚落景观。农村社区景观是自然的,也是人工的,是乡居文化的延续,也是农民生活变迁的缩影。正如《欧洲景观公约》所言“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有别于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或互动的结果。”由此可见,农村社区景观是一个人与自然动态互构的图景,而不是人们矫揉造作的规划设计,是在将场地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借助艺术性设计手法、技术创新等手段来进而延续人们的生存景观、修复人对自然的破坏、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弃功能重形式、弃艺术重技术、弃生态重奢华。农村社区景观应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策略。

农村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结合自然之概述

1.设计结合自然之概述

“设计结合自然”是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转折,也是景观规划设计对可持续发展的回应。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景观设计师们还未正面应对时,建筑师伊恩・麦克哈格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地观点。通过多案例和多项目的实证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景观设计所运用的生态规划应该包括物质的、生态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的综合,推行规划设计协同人类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这也意味着景观规划应服从人类社会的生态化进程,这与我们当前建设生态社会的目标相吻合。

2.设计结合自然之框架

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理念旨在遵循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首先应对农村社区得地形地貌、人文风俗、生产生活现状等科学、严谨的调研分析。其次,应充分利用创新性的设计手法,与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融合,设计出适应性强、居民满意度高的景观作品。尽可能参考本土居民的意见,满足他们对乡土情节的需求。设计中充分利用创新设计手法,力求通过设计实现社区景观客观、科学的协调统一。这正是伊恩・麦克哈格所提倡的重视“全体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景观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

设计结合自然之策略

1.尊重自然,再现乡土景观

乡土景观是地域空间与时间维度的相对融合,伴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是人们在长期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劳动协作的产物。因此,在农村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尊重自然、尊重地域特色、回归乡土设计和田的设计,如根据地形地貌进行社区景观设计、保留场地原有物种、尽量选用乡土植物与乡土材料等,既可以体现地域特色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纵观中外景观设计的发展,乡土景观始终是设计师的主笔,在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作品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如19世纪的美国,乡土设计兴起,设计师利用地形、植被、文化等要素设计出了手工、本土、自然的乡土景观作品。乡土景观项目的设计过程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通过场地的综合设计温柔的触及自然,利用乡土植被和乡土符号的手法表现,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形成田园风格[5]。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优秀的乡土景观作品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策略的表现,也是当前景观设计的趋势。

2.道法自然,修复生态家园

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道法自然的观点贯穿于景观设计中,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融入自然、顺应自然法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过去的生产生活中,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这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盲目的崇洋使乡土景观被异化。生态结合自然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不仅要顺应、保护自然,还要修复自然生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村社区景观既能延续历史记忆,又能改善景观空间、恢复生态,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既是道法自然的最终目的,也是农村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归宿。

3.兼容并包,满足乡土需求

“融汇中西,通变古今”的设计思路推动了农村社区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发展,兼容并包的设计理念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创新空间,提升了中国景观艺术的设计水平。设计结合自然的背景下,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一方面应继承乡土文化,融合地域性特征,并顺应时代需要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应吸收最新的艺术和技术成果,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农村社区景观的良性发展。这种兼容并包的设计策略既有利于实现“古为今用”,又可以将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中,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的目标。

结语

景观是生活中的艺术,也是艺术化的生活,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言:“景观设计学是我们的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种种生存艺术的结晶,这些艺术来自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来自于探寻远离洪水和敌人侵扰的过程,来自于土地丈量、造田、种植、灌溉、储蓄水源和其他资源以获得可持续的生活的实践”。在生态视角下,农村社区景观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为居民营造“天人合一”的居住景观,再现新农村的田园美景。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第6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

1 河豚渔村生态园概况

河豚渔村生态园位于江阴市临港新城申港街道。临港新城北依长江,南临太湖,西接常州,东邻张家港,交通十分便利。东至上海150公里,西至南京160公里,南至无锡30公里。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4℃,年最多风向是东南偏南,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84毫米,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的年份占72%,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7天,日照2165小时,无霜期229天。

河豚渔村生态园以养殖特色水产河豚鱼闻名,养殖范围逐渐扩大到“长江三鲜”,并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的规模化经营,在江阴以及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次规划面积约100公顷,区域内以农田、池塘为主,包括部分自然村落,基地情况较为复杂。基地内西伍新农村、河豚鱼养殖基地、渔光会馆、水产研究所等现有项目相对独立,彼此缺少联系。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同时,生态园内缺少足够的游玩项目吸引游客停留,游客参与性较低。

2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及SWOT分析

2.1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

以农业元素为基,坚持生态友好;培育农业旅游体验的新元素;特显主打产品,优化配套设施;突出生态效益,彰显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

2.2 景观规划SWOT分析

2.2.1 优势(Strength)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地内的渔光会馆、河豚鱼养殖具有一定知名度;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2.2.2 劣势(Weaknesses)

地势平坦无起伏,不利于项目布局建设;渔光会馆、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伍新农村村等项目均为单个开发,互相之间缺少联系,整体外部环境及配套设施滞后;区域中部的东西向道路将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缺乏整体性;旅游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2.2.3 机遇(Opportunities)

江阴地区生态园建设宏观背景条件良好,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本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4 威胁(Threats)

江阴及周边地区生态园旅游同质化竞争;生态旅游服务方式变革和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对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布局

3.1 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区域内现有项目内容,梳理道路,整理水系,丰富地形,整合现有项目内容,充实旅游景点,以“一轴四区多点”的形式完成区域规划。

3.2 “一轴四区多点”景观规划设计

3.2.1 一轴

道路北起滨江路,南至跃进河,是区域内南北向主景观道路,恰似一条轴线串起区域内多个景点。在本规划方案中,我们详细调查了该条道路的绿化现状,分析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考虑了道路的几个节点景观。

北入口处河豚渔村的牌坊,标志醒目;在南入口处,方案规划了以“空怀迎客”为主题的入口广场。南北两个入口景观,互相呼应,很好的表达了对进入生态园的客人的欢迎。

轴线道路与多条支路交叉,在这些道路节点,我们以“长江三鲜”为主题,分别设计了“江鲜入网”“诗话三鲜”“游鱼乐荫”“河豚嬉水”四组景观小品,丰富沿线景观,揭开生态园的文化内涵。

3.2.2 生态休闲活动区

位于基地中部北部,主要功能为餐饮娱乐、住宿、运动休闲、停车、旅游用品与购物等。设置的项目有渔光会馆、高尔夫练习场、湿地森林及湿地花卉观赏、乡村风情旅舍、农家小院、拓展训练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展示及申港名人文化广场等。

3.2.3 农家生活体验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垂钓娱乐、休闲活动、自助农田耕作等。设置的项目有垂钓天堂、野炊烧烤、捕趣塘、自助果园、农地租赁区等。

3.2.4 水产养殖观赏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养殖观光、休闲活动、科普知识等。设置的项目有特色水产养殖区、水产科普园。

3.2.5 农耕文化展示区

该区位于基地东南部西伍村。主要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家生活、农家风味餐饮、住宿等。设置的项目有西伍广场、竹林小径、村民公园、西伍老宅、瓜果农艺廊、农艺教学作坊。

3.3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3.3.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3.3.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表现出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荫,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3.3.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生态园夜间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朋. 本土的风景与乡愁――鄂尔多斯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与思考.建筑与文化.2014(6)

[2]谷康.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以无锡观光农业园为例.规划师.2012(1)

第7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 舒城县干汊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舒城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舒城县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主要承接产业的实证分析 舒城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 舒城县柏林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舒城县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舒城县高峰乡民生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一事一议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种植业合理布局初探 舒城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小波分析的舒城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舒城县气象局一次网络故障分析及解决 2013年舒城县晚粳机械化插秧试验研究 舒城县干汊河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安徽省城l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包河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布点规划――都市绿色社区、田园生态社区布点规划(2013―2020)[R].2013.

[3]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小城镇建设,2013,(2):57-62.

[4]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7.

[5]黄德清.合肥市美好乡村规划与实施建设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4,28(3):312-314.

[6]中国舒城[EB/OL].http:///.

[7]胡燕燕,曹卫东.近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协调性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6,40(2):9-17.

[8]唐祖辉.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9]骆敏.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以月亮湾村为例[D].安徽:安徽大学,2013.

第8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景观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兼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的景观设计有几大特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以农业景观游憩为主题;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

1 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魅力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显。观光农业潜在消费群体庞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行业的转型和不断升级。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乡村基层单位,不少地方规划设计不够或随便设计,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水平不高、形式雷同等,迫切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景观、居住、产品、安全、体验等方面强化规划设计,体现、凸现宜人风景、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推动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2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应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

2.1 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生态学理论在观光农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学则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通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对景观的演变做出整体判断,通过形成生态化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导向,突出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的旅游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农业景观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园区为建设目标。

2.3 全面规划、多元投资、分期实施

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把近期投资小、效益大的关键性项目规划到位,尽快进入设计与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

2.4 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掘农业园独具的景观潜力,并彰显其特色。

3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重点

3.1 强化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核心内容,需要费心费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例如,世界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园区、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区以及浙江莫干山农家乐。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大多依托专门设计团队或人员,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植被资源,规划设计出了不少富有特色、令人心动的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前去观光。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花草、建筑等条件,把景观设计建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例如,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的绿化最好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周围绿化则建议采用观花、观叶树,规划范围内的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植物布局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其次,在构图设计上要打开思路、富有创新,有特色、有错位,把握各类花草树木生长、开花习性和气候情况,建设富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的景观。

3.2 强化居住规划设计

休闲观光农业要上新台阶,要有较强的持续发展动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留得住人,而要留得住人,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重点要在居住自然化、舒适化的规划设计上下功夫,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要尽可能做到居有景。可以设计一些天窗、落地窗,便于游客观景、观星、观月、观日,让游客有融入自然的感受。二要尽可能做到居住舒适。注重住宿房型和房内地域文化标志设计,尽量具有独立的卫生间设计、干净卫生的洗护用品、便捷的空气调节系统,为游客提供较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3.3 强化产品规划设计

以乡土、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体现为重点,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规划设计。一是土特农产品设计。如大小、分量、搭配、容器、装饰等方面的设计,便于携带、食用,宜于馈赠。二是菜品设计。尤其要在农家菜品的烹饪、摆盘上做好设计,造型和味道要富有农村特色,尽可能统一价格等标准。三是民俗日用产品设计。在颜色、材质、款式上做好设计,使产品不仅可用,还能常用。

3.4 强化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是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道路交通的安全设计方面,认真考虑道路的宽度、硬度、倾斜度、转弯半径等和交通指示牌设置、车辆停靠点、停放场地。在游玩过程中,慎重考虑游玩点、观景点、景观承重(承载)等,做好安全保护防护设计。在住宿上,认真考虑防盗、警报设计,做好安全设计,让游客有安全感。在饮食方面,认真做好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游客吃得放心。另外,尽快引入旅游保险机制,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有效保障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健康发展。

3.5 强化体验规划设计

乡村体验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应认真规划设计。比如,可以设计“一日农夫”等活动,在白天让游客参与耕翻、栽种、施肥、采摘、加工。设计建设一些公共集会场所,如饭店、商店、酒吧、KTV等,夜晚让游客有交流、休憩、放松的地方。可以创设论坛、节日,强化人际交流,不断拉近乡村人与人、乡村人与游客、游客与游客的心灵距离,营造良好的乡村人际关系。可以整合资源,串联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和强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人前来休闲观光。

3.6 强化前卫规划设计

第9篇: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基本情况:

贡川镇古名为贡堡,距今已有1260年的历史,位于市北部,距市区16公里,交通便利,鹰夏铁路、国道205线纵贯境内,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小城镇规划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34.1公顷;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32人(非农业人口1036人),全镇从业人员1634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778人。规划区内有攀龙等5个村、居委会,规划区外有新发冲等11个行政村。根据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从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我们把贡川定位于城郊工业加旅游型小城镇。

我镇集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1、根据小城镇建设任务安排,我镇拟根据已完成的集镇6.5平方公里范围的数字化测绘地形图成果,结合2001年修订完成的集镇建设规划方案,2005年度完成的205国道沿线环境景观规划和水东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控制性规划,聘请有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对我镇的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完善修编,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提供科学蓝图。

2、结合我镇地处三明、两个城市联盟之间的特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色,做好205国道沿线的环境绿色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

1)利用数字化测绘地形图的基础,继续聘请有资质设计单位对205国道沿线景观进行环境绿化规划编制,作出详细控制性规划方案指导沿线各部门、单位进行建设;

2)在三明、市交界处(坑尾自然村)建设高标准的环境绿化景观,于国道与沙溪河中间地带规划建设150米的绿地,利用国道东侧一个小山头进行绿化建设,并设置反映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或雕塑;

3)结合贡川电站已形成的厂区大坝和周围绿化,对原有景观进行改造设计,利用已建成的园木贯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新村大门,利用水电站形成的水面环境,做好该点的绿化及景观规划建设;

4)做好205国道6.5公里的沿路标准路灯安装规划,2005年已完成新发冲村至贡川电站2.5公里的标准路灯安装建设;

5)做好集镇水东路工业区段的企业门口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于进镇三叉路口处建设反映我镇产业特色及古文化资源的标志性雕塑。

3、按照“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区位与资源优势,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工业城镇化相结合,认真抓好工业化小城镇的建设方案规划和设计。

1)为更加科学、合理和充分利用土地,形成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优化乡镇工业布局,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集中连片发展,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我镇委托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我镇205国道沿线水东路段用地约2150亩进行科学创新、功能齐全、建设标准、服务便利的控制性规划编制。目前为止,已完成开发400亩工业用地的平整并配套部分基础设施,做好二期自来水厂的规划建设工作,完成5000KV到16000KV的电力和输变线路改造,确定了入场项目标准和必备条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开发建设用地200亩,建成后,将形成以发展纺织、轻工业等项目为主的新型工业集中区,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2)以发展机械、建村项目为主的大坂工业区位于贡川最北端,是促进三明市区与城市联盟的重要承接点,重点抓好工业区2.5平方公里范围开发的规划工作;

3)同时,为扩大我镇小城镇规模,提升小城镇档次,规划沿205国道东侧水东路段京朋公司至三福机械公司长约1500米进行集镇建设规划,结合贡川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安排居住用地2.5万平方米,可新建商业住宅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及公共设施用地3万平方米,可形成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和0.9万平方米的道路、绿化及文化娱乐用地,届时,将形成水东工业集中区山上建设标准厂房,公路沿线立面新颖、造型现代的建筑群,极大提高小城镇档次。

4、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项目相结合,继续做好古镇规划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我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内有省、市级古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会清桥、陈氏大宗祠、笋帮公栈、正顺庙等古建筑30余处,古文化气氛十分浓厚,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根据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工作安排,分步做好古镇内现存省级保护文物古城墙1300余米的完善维修,目前已完成笋帮公栈旧址的完善修复,建立市笋竹文化陈列馆;完成鲤鱼岛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以“阳光、绿岛、碧水、人文”为主题的集种植、养殖、特色餐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入资金10万元,聘请专家做好我镇的古镇旅游保护开发规划建设方案编制;根据集镇建设规划方案,对划定的古建筑保护区内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区内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履行,逐步形成古建筑保护群落;投入30万元,修复杨氏公祠,作为笋竹博物展览馆;做好古城墙边旅游步行道路1.5公里修复建设;结合沙溪河防洪堤修建,建设贡川大桥至卫生院区域的古镇怡川体育公园,改善古镇的人居环境,力争充分利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深化建设,建设进士巷、古井、古民居、古庙、机垣杨公祠,形成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清桥、古城墙、陈氏大宗祠等连成一体的贡川古文化资源半日游,加大我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以旅游带开发,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镇小城镇建设的稳步进行;继续进行鲤鱼岛休闲山庄的二期开发建设,建设可容纳上百人居住的休闲宾馆,扩大休闲岛的规划;

5、继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做好集镇第二自来水厂的规划建设,投资约240万元,改善集镇范围饮水问题和解决新增工业用水难的难题;继续完善集镇范围内支路硬化(桥西路和部分新村小区)及排水沟建设(水东路国道边)等环境卫生问题;努力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集镇路灯改造完善工作;继续做好市场规划扩建,拟在原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往南扩建集家禽交易合农副产品交易一体的标准综合市场,改善集镇墟日占道、拥挤通行难状况;同时进行公交及停车场所选址,改善交通环境,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要抓住市里实施205国道东改西工程(西门-益口-贡川)的机遇,结合贡川电站坝头工业区,超前规划好总面积3.5平方公里发展生物制药项目为主的水南工业区,重点抓好坝头200亩工业地块的扩建,打造好贡川的第二条经济走廊,做好集镇西侧观成村、延爽村、集凤村部分地段的集镇建设,加大集镇建设规模,促进小城镇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