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美艺艺术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艺艺术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艺艺术教育

第1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从目前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现象,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趋势,议美育(其中的艺术教育)的育人意义。呼吁掌握学生教育教学的操权者,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为民族的发展前途而提高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

一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一个明知是真理而又不敢大胆落实的问题,一个应试学科与非应试学科的比对下,必须忍痛割爱于后者,一个明知对学生们会终身受益而又不敢实在贯彻实施的科目—“美育”,被忽视了又拣起,拣起了又被忽视……这是当今一部分学校主事者的矛盾心态。殊不知,在辛辛苦苦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送入大学的同时,也在愧对着这些即将为国效力的学子—没有受到完整教育的大学生。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是学生成长的最低基础性纲领。其中美育对于人的知识体系、文化素养、人的整体素质会起到终身作用。

谈到素质,通常指人的才能。如人的学问、能力、见识等等。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1995,7一8(人民教育))中谈道:“素质”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先天具备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遗传素质,或叫察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种解释,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素质教育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我们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后者。即人在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等这段后天的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智能、劳动技能、体能体魄、身体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等系统文化结构,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能力的素质。可以这样说:人后天教育接收的文化层次越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突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就越强。教育家(1868-1940 )说:“一个健全人格,德、体、智、美四育并重,将教育普及全民化,以提高国民素质。”

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美育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常常由其外在的仪表、神态、眼种、精神面貌等方面,反映出他的内心个性、审美需求与审美层次,同时也会反映出他认识问题的角度与态度、处理间题的方式方法等。

一个人一生中的基本意识结构应该具备这样几点:法律、宗教(我国的国情在这一点上例外)和艺术。法律是社会赋予它的社会安定职责,属于“他律”的范畴;宗教是学生自身的信仰与崇拜,使自己自身得到“自律”;而艺术则是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它对“自律”与“他律”起到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作用,在这样一个综合的人的素质条件下,学习自己的学科专业并成为综合素质的社会一分子。一个人建立起完整的精神意识体系和文化技能体系,他才具备人的生存基础,首先需要的是综合文化底蕴(注:有知识不一定就是有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生成智慧,转而形成服务于社会的劳动技能,投身于社会,使社会得到公益、再回报自我(升迁、涨工资等)。这就是人依赖于社会而生存,社会又依靠人的建设而发展。“生存一发展”的“轮回”规律,促使社会的进步,又在生产中发展。这有序的良性循环的社会,才会使社会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但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意识(主要是对教育的认识,包括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个别行政人员还存在某些偏颇,这里不排除对转型阶段的社会体制与结构的片面理解,法律制约的无力。某些学校的主事者应该在执事教育教学同时,调整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片面认识:并非是学习一点儿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这是一个荒谬的认识误区。仅举几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它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同时是桥梁设计师;米开朗基罗是世人皆知的大雕塑家,他伟大的作品《大卫》几百年来一直为世人视为珍奇,他的天顶画至今被游人所仰慕,同样他对人体的骨骼、肌肉了如指掌,他的人体解剖理论甚至还在影响着当今的外科医生;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与小提琴终生为侣,著名的“相对论”就是他从梦幻的音乐中获得了灵感而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们所设计的建筑,无论从外观造型到内外结构、透视比例都不亚于技法娴熟的画家……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的、信息化的学习社会,社会也需要综合素质的人。“香港汇丰银行在招聘新职员时,不但招收金融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人才,还招聘学音乐、学艺术的……因为学这些专业的人,艺术想象力和审美直觉能力很强,有创意能力,如果再加上金融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有可能成为很好的金融家。”

教育要全方位的教育,通过艺体教育过程,达到全脑开发、全脑思维的全脑教育,提高人的技术技能的同时,不可忽视精神世界构建异常重要。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其中情商是引导人们健康的情感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展的重要基础。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意识,养成思维习惯,养成动脑动手能力,了解世界经典文化与艺术精品,寻求自我发展道路,是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方向性的倡导精神。

下面我就几个侧面,谈美育在人的整体素质中所起到的连带关系:

美育的德育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内容包括音乐、美术(和艺术)课程(事实上,其他学科课程也都含有美育的内涵),同时,学校艺术节活动、各种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活动,如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冰(雪)雕等等。校外活动也丰富多彩,除了政府部门设置的艺术教育行政组织外,各级各类带有文化教育性质的学会、影视、广播媒体等所组织的比赛等等,大多含有美育内容。这些活动,组织者都是筛选和有目的性地选择思想性较强、内容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比赛内容。在活动中,突出目的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现时代学生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地、正确地认识生活、对待生活、处理生活,使学生的心灵在美好的境界中得到升华。 美育对智育有着直接关联。校内外和社会上的艺术教师通过设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了解各类艺术知识;通过艺术作品了解诸多人类文化。如与艺术作品关联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及相关的姊妹艺术的鉴赏力、感受力,增加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与审美情趣,使学生的身心在美育中得到健康成长。

“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这是心理学家霍华·嘉纳在《情商决定成败》中说的一句话。非智力因素在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上,有着独特的功能。离开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人的才能只能停滞在先天的生理功能圈中。只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人才能借助于后天的教育,有机地与社会群体和谐共振。美育对人的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他的智力因素会起到重要作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亦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产生了爱好,他才能产生追求理想中目标的动机,并执著地去追求理想中的目标。举一学校音乐教学的例子: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同学生学唱一首(或多首)歌曲或一同演奏一首(或多首)器乐曲,在其过程中,无形并必然地涉及到作曲家及作品的内容与作品的思想性。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爱国事例等等,这就又会牵出连锁的相关文化,如作曲家的国籍、地域、民族、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在持续地完成所应掌握的教学内容与训练的过程中,磨炼了学生的毅力;在学习中遇到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坚定其解决困难的信心,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这一过程又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承担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某种心理承受力的体验与训练的过程。利用可能的机会与条件,鼓励他们表演自己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如歌曲的处理与演唱、舞蹈的编排与表演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使他们敢于展示自己,树立起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驱动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推敲自己。这样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不但培养学生健康的认识观,同时也培养、锻炼着学生们的意志、毅力等品格。音乐学习同时训练学生记忆力,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良好途径。

第2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审美 中学美术 美术教育

近几年尽管有了统一的中学美术教材,由于种种原因,在大部分中学里,美术课不过是图画堂而已,教师上课时准备一张范画,学生只管临摹,有些甚至范画也不用,学生照着课本抄,每周一节,如此往复……

加强美术欣赏教学,搞好市美教育是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大事。美术欣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美术教育的核心。

美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好的美术作品能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可以从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它们所描绘的时代和国家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性格鲜明多样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生活视野。如我们可以从最早的美术作品狩猎图中,了解原始人的狩猎生活,也可以从古代建筑艺术中,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至于外国古代和现代的美术作品,那就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地扩大知识领域。

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丰富的忠实的生活图画,并且还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观点,具有教育作用。所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实践,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认识,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纯粹抽象的理论教育或某种带有强迫性的法纪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操陶冶的过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使人觉得宏伟壮观;古希腊《米洛斯的维纳斯》使人觉得优美和崇高;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感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从而不断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科学给人们以知识与艺术给人们以知识时的感觉不同,艺术作品激动人们的情绪,人们产生对人生,对自然美的感觉。通过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使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美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能力的积累,就是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是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实践。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愈多,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就愈高。

通过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欣赏教学要图文并茂

所谓艺木欣赏,就是由于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可见,在专题欣赏教学时,配备有关的挂图和幻灯片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教师可以对具体作品的本身构成因素和艺术趣味进行分析,以指导学生去欣赏,引导他们从画面术身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二、欣赏教学要生动有趣

美术欣赏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它不象历史、地理课,凭记忆力和理解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引导性。如,古今中外的许多美术家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风流佳话和有趣故事,我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增添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的极大兴趣,并从这“趣”中受到感染。至于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更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印象,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思维能力,从而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三、欣赏教学要灵活多样

除了专题欣赏外,在各类画种的技法学习时,都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同类优秀作品作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如《中国画技法》一节,可选择几幅中国画,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安排在技法学习之前,或穿插其中。这样,学生每学习一类画种技法都可以欣赏到同类画种的一些优秀作品,所接触和欣赏的范围加宽了。另外,利用临摹教学的部分时间,对临摹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审美情趣进行讨论分析,也是进行欣赏教学的一种良好方法。在欣赏过程中临摹,从临摹中加深感受,眼、耳、手、脑并用,避免了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以及枯燥乏味的照葫芦画瓢,即学到了技法,又提高了欣赏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美术欣赏要循序诱导

根据学生的审美能力差异和不同的审美需要,欣赏的内容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作为基础部分,包括美术分类,画种介绍及各类画种的欣赏,这些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阅读,欣赏并切实掌握。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同学的需要,可举办专题美术讲座,选一些较高水平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论、引导学生去欣赏、鉴别,让他们见识见识,以便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

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课,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只有在抓好美术欣赏的同时,抓好临摹及写生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水平和艺术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小林.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九)[J].江汉论坛,2006,(6).

[2]陈汉喜.感知・鉴赏・体验――美术欣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湖北教育,2009.

[3]吴国振.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宁夏教育,2001,(Z1).

第3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绘画;比较

1工艺美术与绘画概念解析

1.1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个新兴词语,在中国的历史不足百年,但它涵盖的艺术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在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现代工艺美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在品种保存和开发、表现题材、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都结合了当代科学技术。所以工艺美术不仅是指手工艺人的劳动创作价值,还融合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处理痕迹。《中国美术词典》中“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由此看来,工艺美术是一个艺术的门类,具备艺术的一切典型特征,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简而言之,工艺美术并不完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还具有生活的目的性和使用性,是一种交叉型学科。

1.2绘画

绘画在近代的艺术发展中被认为是追求纯粹之美的艺术。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以具象的画面呈现在观者面前,自由表现画家的个性。不同材质、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方式能充分展示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或许就是绘画艺术被称为“纯艺术”的理由。《中国美术词典中》“绘画是一种美术,用笔、刷、竹木削枝、刀等工具,黑墨、颜料、油脂、溶剂、稀释剂等物质材料,在木板、纸板、纸品、墙壁或其他的平面上,经过构图、造型、线条、色彩和明暗处理等表现手段,绘制可视的形象,并借以表情达意。”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绘画制作材料也不断发达起来,不同的材料又产生出不同的画种,如油画、水彩、水粉画、水墨画等等。总之,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所进行的视觉创造,是画家对于自然空间研究的一种抽象反映。

2工艺美术与绘画的发展现状

2.1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工艺美术不仅是艺术产品,而且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作为物质产品在生活领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作为精神产品在精神生活领域带来了愉悦和情趣,为平淡的生活增光添彩。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者是大量的手工艺人。这些匠人为了养家糊口,学习一门手艺大多是从亲人或者师傅那里继承工艺,教给他们技艺的人又是从他们的师傅那里继承而来,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代人的智慧,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所以手工艺品有一种蕴含的人文情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工艺美术已经超过以手工艺为主的古代。工艺美术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在商品流通领域以消费品的形式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对工艺美术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工艺美术品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大量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手工艺品的机器化大生产,形成生产、批发、销售一体的市场化机制。工艺美术品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了工艺美术品的市场流通。但是,在机械化大生产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工艺美术品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载体,在大量的机器生产背后,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违背了早期手工艺品的审美原则。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流失,涌现出大批为了生活工作的流水线工人,这些工人不用思考产品的审美性,只需在短暂的培训后做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笔者曾到莆田工艺美术城和崇武石雕城作过简单考察。莆田工艺美术城一家木雕店的老板一边看着自己店里的诸多产品,一边讲述着木雕生意不好做的事实。由于大家都采用机器和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所产出的木雕作品几乎一样,而且老一辈著名木雕艺术家逐渐老去,大多数年轻人以工钱少、活又脏又累为由很少有人再去传承这些优秀的木雕文化。崇武也是同样的现象,大量工厂林立,传统的惠安青石也开始逐渐被汉白玉所取代。无论是木雕还是惠安石雕都是工艺美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一个缩影。总之,商业化的时代背景刺激了工艺美术品市场,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也忽视了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

2.2绘画的发展现状

文科尔曼说:“作品之所以生动,是由于他们是从艺术家的心灵自由地产生出来的”。这强调了艺术绘画的主观性和个人性,这就把绘画艺术的个人崇拜推崇到了极致。绘画在中国古代本就是知识分子阶层愉悦生活抒发自己内心感情的上层建筑,尤其是自宋代以后文人画被上升到不可超越的艺术地位,这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其他手工艺美术的社会地位。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绘画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简单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了生活而作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绘画成为一种热门的投资方式,对绘画作品的购买与收藏成了一种上层社会的主流。画画本是一件画家主动思考的工作,在激烈的艺术品市场竞争中,购买者的思想占据了绘画作品的主流。第二,追求纯粹的精神世界。绘画脱离生活,这些艺术家远离生活,甚至穷困潦倒,坚持自我,抛开实用和销售的任何目的,做一个全心全意的绘画爱好者。第三,学院派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同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也在坚持着,很符合儒家思想文化的中庸思想。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年代有不同的绘画审美标准、不同的艺术风格。当代艺术的发展对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过度市场化也使绘画作品创作进入一种混乱状态。同时,高度集中的学院派教育有发展也有束缚,看似百花齐放,实则形势严峻。绘画脱离生活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保障。人们所称颂的绘画大师的作品的纯粹性几乎与生活分离,离平凡的生活越远就越让人感到高级深奥,这是真正绘画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吗?绘画作品是不能重复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杰作,不是廉价文化。

3工艺美术与绘画的相互关联

工艺美术与绘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品种,却常常被混为一谈。究其原因,工艺美术与绘画确有很深的关联。工艺美术基础包括绘画、装饰和工艺。从概念上不难发现绘画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工艺美术是具有功能性的生活艺术,工艺美术通过绘画达到装饰目的,绘画把客观对象作为描绘对象。工艺美术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过分强调功能性以及批量生产,忽视了产品的审美价值。绘画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远离生活,单纯地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而孤立存在,是名副其实的“纯艺术”。这就要求我们用“大美术”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美是来源于生活的,对工匠进行基础的美术培训工作,鼓励绘画反映现实生活,而并非那些似是而非的当代艺术。绘画的发展需要创新,并非廉价文化。综上所述,工艺美术与绘画都是美术的范畴,工艺美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共同载体。绘画是一种高雅的意识形态,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以求达到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柳宗悦.工艺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意义

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人才培养的综合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们自身对人格塑造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现在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教育,其是向人们传播美育知识、美育内涵等方面内容的主要途经。所以,现今许多的学校应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意义,强化美术教育的地位,创新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促进美术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美术教育的主要介绍

当代素质教育将美术教育定义为学校为了能够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能够促使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形成,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在应对生活和社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校等管理机构在与美术教育人士的相互协作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学生开展有关美术教育教学等工作。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的学科项目,能够使学生在面向社会、人生、生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所以,美术教育能够从态度、意识、创造力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创新发展。

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无论是从实际上还是从理论上都不能磨灭其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具体如下

1、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放在首位的教育项目,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非常复杂的过程。12至18岁阶段的学生处于社会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除了通过专业的思想道德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进行渗透性的贯穿学习。所以,美术教育作为一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学习项目,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道德素质,促进综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现今,在面向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赏析和美术创作两个方面进行,当然贯穿于这两个项目之中的还有美术交流、美术展览等方面,教师可以综合利用这些不同的美术教育项目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凝聚了作者非常大的心血,能够明显的表达高尚道德素质的作品。如,选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能够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一贯所提倡的传统道德的印象,教师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将其所能感受到的或者想要表达的道德品质通过美术作品展现出来,这样一种道德和美术作品之间的互动能够在长期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而言,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色彩形象、视觉冲击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高尚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髓让学生在感悟美术魅力的过程中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培育和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中非常注重的一个工作,这不仅是现在物质化社会急剧变迁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心理健康对于保证学生正常的行为、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所用的表现。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非常内在的事物,在面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力图保证学生正常心理的存在,能够乐观积极的相对学习和生活,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的基础性教育对于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代专业美术教师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理论知识、美术训练方法、美术素描教育中等融入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美术教育能够辅助学生正常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术理论融合在一起,在进行结构原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的引导学生要通过现象看清本质,让学生明白在面对生活中的事物时不要让事物外表的现象所迷惑,以此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起辅助作用。所以,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美术知识学习及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享受这一过程、愉悦自己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需求诉诸于美术创作中,学会正确的发泄自己的阴暗面及不合理的情绪,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个性发展,所以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人才是非常必须的。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不是特立独行,而是要求其具有足够创新的精神,对事物能够发表独特的想法,拥有时展所需要的自主意识,并且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发展。那么,美术教育是如何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而言就是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在现代学科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专业性的美术教育,一般所有学生接受的都是与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那些进行专业性美术教育的学生是在遵循自己对美术具有兴趣及具有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所以现在美术学习及美术创作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属于艺术人才,这与社会所普遍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这同样是个性化人才的一种。总体而言,美术教育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感悟将美术作品进行独家解析,从个人不同的立场出发解析出具有独特性的含义及内容,而且可以通过美术创作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想法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出来,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美术创作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主要的美术教育途径。

三、小结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教学课程,其对于促进学生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心理健康健全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将这三方面的知识贯穿在美术作品学习及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

作者:王宝华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土器 土器艺术 农村美术教育

一、我国陶土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泥巴性柔软,可塑性强,操作安全,在立体造型上的创作空间无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最好材料,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综合素质上的价值几乎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陶艺已经作为工艺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被引入中小学课程,但陶艺教学往往需要专业师资及设备,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农村,只有极少部分陶瓷产区外的农村地区具备开展陶艺教学的条件。宁波地区的部分农村学校借助普通砖瓦窑场开展土器艺术的教学,基本实现了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总结推广的价值。

二、对土器艺术的再认识

土器又称瓦器,属于陶的低级形态。土器作为新石器时代就掌握的技艺最早主要用于巫术等精神活动,承担了承载精神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功能,以日本岛发现的土器最早最著名,其神秘的原始意味动人心魄,同时土器也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具。随着人类发现了青铜与原始瓷技术,土器在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领域逐渐退出,仅保留了作为建筑构件的功能。

现代概念的“土器艺术”是非常前卫的陶瓷艺术方法,指在现代观念下对黏土不赋釉色的陶艺种类,一般利用传统柴窑烧制以获得自然落灰与痕迹。对传统陶瓷与现代概念上的陶艺来说,土器艺术是工艺上的净化与艺术上的回归,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对砖瓦技术的艺术提升,令普通实用砖瓦升华为创作者的个性、态度、情感、审美等精神的艺术表现。

三、土器艺术与陶艺的比较

1.农村开展土器艺术的比教学获取材料及烧制更便利

陶艺需要的材料在中国仅在有限的几个地区可以购买到,而土器教学需要的黏土材料在农村随处可得,农村学校可以自己挖取或向砖瓦场购买。另外陶艺需要的窑具比较昂贵,烧制费用比较高,而土器烧制可以借助农村的砖瓦窑。上世纪80年代前几乎每一个村落的偏僻处都会有一个生产砖瓦的窑,后来国家采取了整顿取缔措施,但砖瓦窑还是普遍存在的,笔者所在的县城周边20公里内即有7个仿古砖瓦窑及红砖窑。

2.土器艺术避免了釉的工艺程序,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釉是陶瓷的外衣,是陶艺中比较独立的部分,更多关乎化学知识与火的运用经验。在基础教育中开展陶土类美术课程,主要目的是发挥黏土与人亲近、可塑性强的特点,达到多维度的造型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土器艺术注重泥土本质特征而不求釉色,不影响基本的造型教育功能。上釉一般需要桶、刷子、喷枪等工具,容易弄脏教室,上釉后的作品不好搬动,在烧制中釉容易粘连棚板破坏窑具,土器艺术教学跳过釉的复杂工序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四、在中国农村美术教育中引入土器艺术的方法策略

笔者在美术课堂及兴趣小组中尝试了土器艺术教学,同时与两所同样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小学的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了中小学间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在教学工作与课题深入过程中反复探讨交流,希望开发具有弹性、包容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方法,以求普遍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

1.理念定位

农村美术教育的实施对象涵盖了中小学12年跨度的学生,在土器艺术的教育研究开发中应有分别定位。土器艺术教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所有教学进程可围绕以上三个目标进行设计。

动手能力的培养、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此三点基本呈现了由技术技能进入艺术创作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发展的表现。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及兴趣,在最适合的时机设定教学重点,以求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以上三个目标是美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在教学计划中可粗略地分三个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初中阶段以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为主,高中阶段以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为主,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等级的三个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

2.内容设计

(1)以砖瓦为内容,学习传统砖瓦艺术并开展装饰与雕塑教学。砖瓦艺术散发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民俗、生活的气息,清晰饱满地反映了每一时期的审美与艺术思想,是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宝藏。砖瓦实物存世量大,在农村破败的老房子尚可收集到各类有装饰图案的老砖瓦,农村孩子对砖瓦生产情况熟悉。以寻常砖瓦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装饰性、雕塑性的教学,一般可通过向砖瓦厂购买生坯料进行,或教师制作石膏模型让学生翻制形体较小的瓦当、滴子。

在砖瓦坯料上进行装饰教学分单面装饰、多面装饰,其中技法上以刻、印最为简便,塑与雕为难。在砖瓦坯料上先勾线后用竹木刀具刻画为刻法,在砖瓦坯料上以树皮、老木板、树叶、麻布、果核、铁网、线路板等有纹理的物体拍印为印法,刻法重图案造型训练而印法重肌理创造。塑法是把泥搓成点、线、面的形式粘贴到坯料上,也可以做成具象的造型进行粘贴,具有浅浮雕效果。雕法即挖制的方法,去除不要的体积而留下造型形象。刻、印、塑、雕四种方法结合能获得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传统砖瓦类型丰富,有不同形制尺寸的砖、筒瓦、瓦当、滴子等,在现代人眼里已经初步有了雕塑欣赏的价值,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形体的增加或减少,去其实用功能而强调雕塑性,可以产生新的造型趣味,尤其是多个砖瓦的组合拼接。对砖瓦形体的改造可以看成是装饰学习的深入,学生在动态的创作中不断审视完善形体,培养了雕塑概念,提高了抽象的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完成从实用物到纯艺术创造思维的转换,走上艺术表现的自由之路。

(2)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内容,培养动手能力。义务教育的美术课程内容选择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与生活联系。土器虽渗水但也能做出笔筒、花器、香炉、储物罐等实用器,亲手制作的器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将是非常珍贵的纪念品。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动手能力后,可以对学生制作的器形提出追求审美的要求,还可以附加装饰。对生活实用器的制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土器艺术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自由设计教学要求。

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运用捏制法、泥条盘筑法及泥板成型法进行教学,通过三种方法的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锻炼手的灵活性,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3)借鉴本地的土器技艺或其他民间艺术技艺,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土器教学不但要充分发挥其美术教育的作用还可以拓宽教育空间,与其他艺术门类发生技术与艺术的联系,在多维度上达到审美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笔者在土器教学中结合宁波本地的朱金木雕与泥金技艺,借助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课堂内容与形式。朱金木雕与泥金是木器上的装饰技艺,独具特点。在土器教学中还聘请了原缸窑厂的技术师傅进行技术、工艺指导。这不但使学生和教师了解熟悉了制缸的工具、流程、技法,也增加了对工艺的要求及学习的乐趣。

此外,笔者和其他教师还到乡村寻找老建筑,挖掘其中的石雕、木雕、灰塑等民间工艺资料,通过实物、图片、翻制等手段获取教学资源。土器在功能上是对石器的模仿与补充,青铜器也以土器为范,其他如印章、活字、雕版都与土器艺术有渊源或相关。借鉴其他门类的地方优秀民间艺术,打破形式的束缚而求艺术精神的共通处,可以大大拓宽土器作为教学内容的功能,尤其在高级阶段的创作教学中有重大价值。

3.评估标准

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审美及思维能力、艺术表现的实施能力,这三项是评估土器艺术教学的标准。笔者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及目标要求分别制定评估标准,以体验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为最低等级,以低年级兴趣小组为形式的课外教学设为中等级别,以高年级竞赛为目的的课外训练小组为最高等级。

五、正确认识农村的各类窑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制造瓷器、缸、砖瓦的窑在农村曾经遍地可见,窑的用途不同,造法亦不同。目前烧制陶瓷器的窑几乎破废殆尽,所剩的就是砖瓦窑,以江浙一带农村现存砖瓦窑为例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比较大型的有红色高烟囱的红砖窑,另一种更普遍存在的是用砖石砌馒头形状的土窑。红砖窑只能生产红砖,而土窑可以烧制红砖或仿古的青砖。无论哪种窑都可以实现中小学校的土器教学的烧制任务,但应该了解每个窑有自己的烧制温度及特点,与窑主人充分沟通,发挥每个窑最理想的烧制特点,提高作品的质量。另外,学生制作的产品是不规则的,装窑工作麻烦且占空间大,应以比市场砖瓦价格高三至五倍的成本来计算烧制费用。

六、在农村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展望

在农村开展土器艺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是对陶艺教育难以普及的变通。土器属陶,在教学中自然应当充分借鉴陶艺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借助颜料或地方民间工艺中的沥粉、泥金、灰塑、瓯塑等进行二次创作,弥补其在绘画装饰上的不足,实现开设适应地方特色的课程,开拓教学空间的目的。

第6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创造力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大都是成年人的作品,要求学生照着临摹,一笔一划、一枝一叶都要跟着大人的想法去画。纸工部分也是由成人设计、印好剪切线,只要照贴,连浆糊涂在何处都详细注明。因此,做出的东西千人一面,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影响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艺术教育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应注意这一点,要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就要诱发和注重他们创造力的培养。结合作者的经验和探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从培养想象力入手,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关键看这种创造力被发挥到何种程度。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想象力是儿童美术创造力的金翅膀,例如,可以多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最爱听故事,听故事可以让孩子展开充分的想象,并且让他们根据故事创编作品,发挥想象力,并让眼、手、脑一起动起来。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画日记画,日记画就是让学生们用画画的形式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画出来,再加上一些想说的话和日期。这份记录将成为小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活跃时期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条件,而且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极好形式。

二、加强造型、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课程,通过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锻炼眼、手和大脑的灵活性以及创造能力

加强造型、手工制作等工艺课程,并不是为把学生训练成未来的艺术家而进行的感觉训练,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去感受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这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制作出来的东西去体验创造的喜悦,让他们知道那并不是简单的作品,而是经由学生自己的心灵感受和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形成的作品。

对照着我国小学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来看,虽然也穿插一些造型、手工制作课,但总的来看,课程的比重和重视不够,教师在其具体指导时往往太偏重绘画。这样,往往容易拒绝许多没有绘画天赋的同学,使其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因此,发展具有有趣、喜悦和创意的美术造型教育,发挥美术教育培养灵活的大脑、手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功能,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开展启发式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古道:“名师出高徒”,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虽然师资是关键,但是如何教也非常重要。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就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总结其特点,并能进行合理的想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提问、大胆创造,教师能对观察细致、想象大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保护的土壤,促进其茁壮成长。

另外,各种媒介和材料的运用,使旧观念在与新技能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所以,教师要注重把握思维的不同方向,寻求思维发散的多种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对学生经常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

四、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搭建平台

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远不如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那么有效,为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创作环境是极为必要的。除了个体创作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创作的活动形式。小组创作的活动形式具有开启小学生心智的作用,不仅减少了小学生失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创造具有信息性、审美性、趣味性和新奇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创办黑板报、自己设计制作日用品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创造欲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搭建平台。

结语

不过近年来,这种扼杀学生想象力、压抑他们个性发展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一些新编的教材中,开始出现关注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发挥学生个性的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选择内容和使用材料的范围还有待于扩大,才能提高扩展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进而变被动的制作为各有特色的、充满主动性的创造表现活动。总之,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创造能力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年版

[2]李新生,张建伟主编.《美术教育论与教学法》,河南美

术出版社,2003年版

[3](美)罗思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译本),湖

南美术出版社,1993版

第7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艺术教育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科课堂教学。如音乐艺术是视听艺术,小学音乐课需要训练视唱能力、识谱能力、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等。遵循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审美心理过程,在教学演唱过程中,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歌曲是欢快的还是雄壮的,怎样唱美、怎样唱甜等,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再现歌曲的意境,加深对歌曲艺术美的理解。

二、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课堂教学毕竟是群体的统一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需要到课外去巩固和提高,还有的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要到课外活动去得到充分地发挥。遵循大面积普及与个别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选拔在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科不同、门类不同的课外艺术活动,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比如文艺汇演时要求每个班都要拿出节目,经过学校评选后,择优展演。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节目,尤其是师生同台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台上演唱时,台下的学生有的打拍子、有的轻唱合声,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目的出发,在以班级为单位征集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择优在校内展出,参展的美术作品有自由想象画、布贴画、版画及水墨画等,学生普遍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校里的绘画创作活动已蔚然成风。

学校的板报、班报的创办过程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报的设计美观大方、新颖别致,板报的报头设计装饰性极强。每年的新年联欢会,学生都会把教室打扮得五彩缤纷,具有浓厚的喜庆色彩。在这些活动中,都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艺术实践活动,既培养了自身的审美观点,同时也锻炼了艺术创造的能力。

三、通过社会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也是学生发展的最终舞台,任何教育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成立了校舞蹈队,把艺术教育同社会活动相结合。小演员们每年都参加县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优美的舞姿、饱满的情绪,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的艺术表演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8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盆景艺术;审美教育;幼儿美育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幼儿园在室内种植并摆放盆植,用于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盆植即盆中栽植,它是将花草树木随意种于盆内,任其自由生长,不进行任何艺术处理的一种非艺术品。①在盆植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化的改造与创作,加之以艺术化和人文化的元素,便可使之成为盆景艺术。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如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深受世人喜爱。它在对自然进行审美化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的基础上,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等“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小型的花草树木、山石池水、屋宇亭桥等基本要素进行艺术加工后布局于盆钵内,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再现自然与人文景观。②它以盆为“纸”,以树木山石及配件等材料为“绘”,故又被誉为“立体的画”。③盆景艺术将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文美融为一体,具有丰富的艺术趣味、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适合运用于幼儿园的审美教育。

一、盆景艺术的组成部分及审美价值

盆景艺术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树木盆景以表现虬曲苍劲的古木或枝叶扶疏的森林为主,山水盆景则是将山石与水景相结合,用以模仿雄伟或是秀丽的山水景象。④二者的表现内容皆可根据所占空间的大小,划分为主景和点缀之景两个组成部分。作为盆景中主景的树木和山水是创作者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以艺术手法表现的自然之景,其景宛若天成,在盆景中代表的是艺术化的自然。作为盆景中点缀之景的配件,其种类丰富多样,有亭台、楼阁、回廊、下棋者、放牛娃、垂钓渔翁、撑船老叟等,代表了艺术化的人文景观。盆景因此既包含自然之美,又包含人文之美,是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艺术品,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和价值。

(一)盆景的自然之美

盆景艺术将自然之景浓缩于一盆之中,是大自然的缩影。就表达主题而言,盆景艺术主要是利用自然材料在盆钵内以“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来展现宏伟多姿的大自然。就其创作材料而言,它是一种活的艺术形式。盆景艺术主要运用植物、山石、水等自然原始材料,其材料具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属性,并充满自然生机。就其产生的目的和原因而言,盆景艺术于一盆之内尽情展现自然风光,可摆放于室内外,用于美化人们生活,它的产生是人们喜爱并且亲近自然的一种表现。

(二)盆景的人文之美

作为盆景艺术中点缀之景的各式配件虽然体格小,但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代表的是人文之美,在盆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画龙点睛之妙。这种人文融于自然、自然不可缺少人文的审美追求和布局设计完美地诠释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审美追求不仅体现在盆景艺术中,还在我国诗歌和山水画中皆有所表现。如柳宗元的诗《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此外,我国早期山水画大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起衬托作用,后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它开始独立于人物画而自成一科。在此时的山水画中,自然山水、树木虽已占据画面绝大部分位置,但大多数山水画仍保存有人文元素。代表人文的各式建筑以及人物等景在画面中所居之位虽小,然而这类点缀之景却突出了自然的宏伟壮阔,且在自然之美中融入人文的元素,在给自然注入活力的同时又展现了画面的人文之美。

(三)盆景的艺术之美

盆景艺术的主景所运用的创作材料虽属自然,但其中对树木山石的选材、修剪、粘接组合以及打磨等都蕴含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表现的是艺术化的自然。点缀之景主要是用陶瓷、泥塑和木雕等工艺塑造而成的各式建筑、舟船以及人物,属于我国民间艺术的范畴。盆景艺术结合中国山水画与园林艺术的审美理念,创作者对主景和点缀之景的位置摆放苦心经营,将艺术化的自然与艺术化的人文合二为一,使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具有包含自然和人文气息的艺术之美。

二、盆景艺术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审美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此提高幼儿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增强幼儿生活乐趣。⑤盆景艺术集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于一身,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幼儿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幼儿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文化知识,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情操。

(一)促进幼儿亲近自然,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盆景艺术是一种将自然与人文和谐地融为一体的艺术。无论是在树木盆景还是在山水盆景中,占主体的都是树木山水等自然元素。以各式建筑和人物为代表的人文元素则被置于树木山水之间,相比于主体的树木山水,这些建筑和人物虽显得较为小巧,但恰恰是这种小巧突显了自然的宏伟与广大。通过对盆景艺术的欣赏与创作,幼儿移情于盆景中的人物,仿佛自身已融于自然,并由此对以树木山水为代表的大自然产生一种崇高的审美感,以此促进幼儿亲近自然,进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提高幼儿艺术修养,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盆景艺术与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立体山水画的盆景艺术,它具有与山水画“澄怀观道,坐以卧游”⑥的相同功能,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结合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触摸的特点,盆景艺术适合幼儿作为审美对象进行欣赏。盆景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幼儿可以全方位地对其进行观赏,并且在观赏过程中可以亲自触摸感受。盆景艺术又是一种活的艺术,幼儿在近距离观赏时还可以闻到植物、山石和池水等自然的味道。盆景艺术具有可观、可感、可触、可嗅的特点,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综合地对盆景艺术进行感受和欣赏,不仅可以对盆景艺术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解与喜爱。此外,盆景艺术中作为点缀之景的陶瓷、泥塑和木雕制作精巧生动,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观赏亦可增加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三)增长幼儿文化知识,培养幼儿道德情操

盆景艺术不仅有着优美的造型、深远的意境,并且还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点缀之景中的亭台楼阁、木桥回廊等建筑和各式人物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此外,盆景主体树木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丰富的涵义,且与人的品德相联系。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并将山当作“仁”的形象化表现。⑦孔子曾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⑧高诱于《淮南子•墬形训》中作注道:“山仁,万物生焉,故为积德。”⑨老子则是对水情有独钟,提出了“上善若水”,认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⑩各类植物因其种类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松柏象征着坚强不屈,梅、兰、竹、菊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品行等。引导幼儿对盆景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使他们增长知识,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我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熏陶,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装饰幼儿园环境,美化幼儿生活

盆景艺术运用自然材料,如植物、石、水等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具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效。作为显性课程资源的盆景艺术可以增加幼儿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促进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丰富幼儿的知识并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而作为隐性课程资源的盆景艺术则可以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师可引导幼儿将他们所创作的盆景摆放于室内。这不仅可以弥补室内缺少植物绿化的缺陷,而且还具有装饰环境,美化幼儿生活的功能。

盆景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与创作。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必过于强调手法技巧,而应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盆景艺术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盆景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文美进行全面地欣赏,并在此基础上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传统艺术与文化。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应让幼儿接触广泛而并非精深的知识。盆景艺术具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和审美趣味,并且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特性,适合用于幼儿园的审美教育。

作者:万历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武忠.中国盆景艺术鉴赏[J].中国园林,1997(5).

第9篇:美艺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民间美术 高校美术 教育体系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感悟,多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以及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不断创新和发展,民间美术成为极富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高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祖国栋梁的重要场所,民间美术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一)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美术教育体系。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模仿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缺乏民族特色,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美术形式之一,如果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民间美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建筑、刺绣、剪纸、木雕、民族服饰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美术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与素材,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课堂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民间美术,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民间美术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增强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文化根基,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产品和外来文化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忽视了身边的民间美术。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民间美术作品被遗失或损坏,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在这种形势下,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迫在眉睫。高校作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地方,对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应当引入民间美术,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激发其对民间美术的热爱。高校学生是发展我国美术事业的栋梁,是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重要力量。通过高校的引导,让学生加入到对民间美术的研究活动中,使其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三)创新高校美术教育模式

民间美术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学习民间美术能够训练学生的创作技法,培养其审美能力。学习民间美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独特的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学习具有借鉴作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思想碰撞,民间美术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应当引起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民间美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相结合,并研究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措施

(一)转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近年来,受全球化的影响,各国文化与艺术涌入我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一些教师认为民间美术相对落后,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轻视剪纸、刺绣等民间美术,更没有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积极意义,进而肩负起向学生传授民间美术的责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现民间美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兴趣,使其加入到传播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队伍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师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中加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其魅力。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加入到研究民间美术的队伍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民间美术工作室,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以加深认识传播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沿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过于被动,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其参与性和互动性,主动学习民间美术。作为专业美术人才,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民间美术的传承难以为继的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应当引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当转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传承民间美术,发扬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洪文.论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J].大家,2011(8).

[2]李琪.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大舞台,2013(10):211-212.

[3]周致欣.略论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李克兢,王婷.论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