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现在的经济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的经济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的经济体系

第1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价格歧视 福利分析 规制

按照泰勒尔的表述,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就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别恰好反映了供应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就可以被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理论

价格歧视通常被分三类:第一类是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生产者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或其需求函数,并且能够成功地阻止消费者之间的套利行为,此时生产者拿走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第二类是三级价格歧视。在三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观察到某些与消费者偏好有关的信号,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等等,并利用这些信号进行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方案从形式上看是多市场垄断者定价问题的一个特例。第三类是二级价格歧视。在关于个人偏好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通过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机制来实施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共同之处就是生产者都不能完全地榨取消费者剩余,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三级价格歧视利用了关于需求的直接信号,而二级价格歧视是通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的选择来间接地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挑选。

分析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时需要注意拥有市场势力和垄断定价权力是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因而对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是同垄断定价时的统一定价相比较。如果只是看效率而不考虑收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一级价格歧视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优,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是不确定的,二级价格歧视中的二部定价的福利效果优于统一定价,非线性定价的福利效果则模棱两可。

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价格歧视的实施方式与信息密切相关,一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大,三级价格歧视次之,二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小。现实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不大可能发生,而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非常普遍。

(一)价格歧视在电信业中的体现

电信业定价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价格歧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时所面临的多种资费选择方式。选择资费的定价模式实际上是由多个二部资费定价方案组成,且二部资费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分时段资费或分距离资费。所谓二部资费是指价格方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电信用户通信时间无关的基本费,如“月租费”;二是按通信时间支付的从量费。日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决定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对通信服务需求的不同,通过在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厂商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更进一步,通过制定包含多个二部定价的选择资费,对高需求者索取较低的边际价格(从量费) 和较高的基本费,对低需求者索取较高的边际价格和较低基本费,厂商又达到了二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可见,通过将分时段定价和二部定价相结合,电信业厂商实际上对用户同时实施了三级和二级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在电子商务中的体现

与实物市场相比较,电子商务市场的价格歧视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适用程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人化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一级价格歧视,即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而销售商可以获得用户的全部详细资料;二是版本划分,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二级价格歧视,即提供一个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三是群体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价格,网络外部效应、数字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共享效应使得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更加具有优势。

(三)价格歧视在民航业中的体现

航空公司通过严格地运用一些限制条件,把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旅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提供的服务等级不同,在质量维度上对消费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民航业实施价格歧视的主要措施有:针对低价格机票设定提前购买或最短停留期限,规定不能退换或不能完全退换;针对非经停航班、经停航班、衔接航班,在某些具体时刻实行折扣;采用吸引旅客购买经济舱的全价票,如提供头等舱及公务舱的服务,对经济舱全票价旅客提供附加服务等。航空公司通过以上方法使市场上的旅客更加明确分化为不同的群体,使群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在不同市场对基本相同的服务实行更有效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规制所面临的困境

除了由于同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外,价格歧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再分配给了生产者,生产者利润的增加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除了最终产品或服务市场存在价格歧视外,中间产品市场往往也存在着价格歧视,这将直接导致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出于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以及价格歧视所具有的明显的限制竞争性质,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我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厂商真正由于价格歧视的原因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价格歧视界定的困难

由价格歧视的定义可知,如果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的不同而相应地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差别定价的形式不能称为价格歧视。如果生产者对生产成本不同的同种商品索取相同的价格,严格说来这时生产者也在实行价格歧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宽泛。反之,如果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交货的或存在质量差异的商品都看成是不同的经济商品,那么“纯粹”价格歧视的范围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会使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狭窄。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恰好反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但是正如只有消费者才知道的自身偏好和需求一样,现实中也只有厂商知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规制机构和被规制的厂商之间存在着成本信息不对称,这大大增加了规制机构界定价格歧视的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价格歧视现象,但真正被规制部门界定为价格歧视行为并加以限制的却很少。

第2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现代园林整体发展思路分析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在于不断的满足人们群众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整体思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园林设计应当服从于城市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规划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应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服从城市功能发挥的需求。现代园林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在于提升和完善城市的生态绿化系统,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节约用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用于满足人们娱乐和绿化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现有的土地规模很难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其次,重视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协调统一,使其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效果。最后,将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目标。设计应当立足于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园林设计应当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园林建设是人的活动,同时也是服务于人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应当成为园林设计服务的对象。园林建设活动与其说是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还不如说是为了广大人们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条件。鉴于此,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应当体现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这一点同时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区别于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原则和关键点。以人为本具体来讲就是要将人们最迫切的需求、将广大人们群众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有漏洞,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标准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范文件,这就使得风景园林规划有着较为混乱的管理体制,大多数的规划都没有丰富的前期规划作为基础,都是现场临时规划,这大大影响了风景园林本该有的观赏价值和环境功能。同时,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者也大多没有深厚的专业素质,不懂得怎么有效地管理风景园林,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风景园林管理体制中问题百出。 。

2、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3、 风景园林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景观设计对是为人而设计的,但是人的需求却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应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也是如此。但是在一些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却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坚持的却是以我为本。目前,很多的城市有宏大的广场,但是偌大的一个广场,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设,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的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多雨的季节,既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因此,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4、忽略与当地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在于讲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与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协调,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将自然环境与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起来,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却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就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来看,仍有很多停留在模仿引用阶段,没有自己独特设计关键,也就因此出现了盲目学外,没能做到因地制宜。

三、风景园林设计不足的对策

1、提高认识,完善管理体系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园林建设的认识,以绿色设计为理念,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的设计特点,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城市园林建设的宣传力度,使风景园林设计得到可靠保障,将风景园林建设行动落实到全体人员身上,促进风景园林建设健康、长远发展。例如:政府相关部门安排人员参与绿色植物的运输和管理,并给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使风景园林建设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促进风景园林建设早期完工。

2、风景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理论

第一,应注意优化园林的布局结构。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功能分区间的关系,着眼于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中,将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第二,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种。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载体。使用乡土树种使其更可靠、廉价、安全,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的作用;第三,应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并没有低劣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尽量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不同植物的搭配,切实增添园林的色彩及其个性特色。

例如:某市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6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

3、注重创新,体现艺术性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使城市园林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风景园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因此,注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要将城市文化、特色和经济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城市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对各种绿化指标进行仔细计算和认真审核,对绿化覆盖面、立体绿量和植物种类等进行全面分析,保证城市空气质量,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营造良好视觉景观,提升城市形象,降低风景园林建设成本,促进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才能体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例如:在休憩的走廊上刻画植物图案,将园林的植物形象描绘出来,并与地方特色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景观内容更加丰富和富有趣味性,以体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气息。

4、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不但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以稳定明朗的形势使社会经济能够向前发展。要实现这种目的,对景观园林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首先就要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充分将蓝图掌握,以统筹和规划的视角,对创意与细节方面强调设计。这样才能在传统与创意的碰撞中设计出整体性极强、自然和谐的景观园林,使园林不但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视觉刺激,又能给予舒适的感官享受,成为适宜人群休闲活动的场所。

5、有效贯彻传统与现代园林理念的有机融合

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建设所处的时代有着极大的差别,传统园林艺术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的高楼林立,两者之间的不统一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之间同时存在着较为重要的统一性。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强调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应当主动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对传统园林艺术思想进行批判的同时,有借鉴的吸收,并将其中好的部分有效的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不仅能够体现我国特色的社会、民族发展历史,同时也迎合了现阶段人们群众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又极大的丰富了现代城市的功能。既富有现代气息同时又寓于自然的园林设计风格同时还能够极大的丰富园林观赏的内容。

结束语: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应当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时展所表现出的特征相一致,应当将人们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期望和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以便促进我国绿色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泉煌.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5-16.

[2]王建国.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学,2014,07:79.

第3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近年来,景宁县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果树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其品种增多,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为丰富畲乡的水果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畲乡景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1果树生产现状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引入名特优果树品种10多个种类,32个品种(系),主要以早熟梨(翠冠)、板栗、甜橙、椪柑、温柑、油桃、东魁杨梅、黑李、葡萄、杏、枣和石榴等为主。水果业生产发展以来,成功注册了“农发”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农发”牌梨、李产品地方标准8个,多个类型的水果产品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农产品金奖、优质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果树面积达3 753.33 hm2,果品总产量逾7 000t,总产值达1 900余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结构不合理,大宗果品比例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少,能够成批供货的优质果品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相比,柑桔、梨和板栗三大树种所占的比例较高,葡萄、桃、鲜枣、枇杷等淡季水果品种占比重偏小。二是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有的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品质不好,造成果品滞销、价格低廉,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2重开发轻管理,低产果园面积大

前些年,景宁县对乡镇有新开一片基地的考核任务,许多乡镇都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开展果树种植,但多数新开发基地立地条件差,建园标准低,特别是栽后的管理跟不上,出现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果园开发好后无人抚育管理,造成很多果树生长质量差,低产果园面积大,占总面积的30%以上。使整个果树的产量偏低,效益受损。

2.3科技含量低,优果率低下

农民科技意识低下,技术能力差,管理跟不上,培育、嫁接、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品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果面着色差、病斑、挤压碰伤、肉质发面、味淡、偏酸、香气不足等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果率低,景宁县优质果品不到总产量的20%,高档果产量不到总产量的30%。由于品质不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4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短缺

农村农民资金有限,政府除了经立项的基地建设补助以外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果园后期管理,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经费,病虫为害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和推广难以正常开展;果品的保鲜、贮藏能力弱,加工业滞后,商品档次低,生产、流通相互脱节。

2.5小农意识强,市场竞争能力弱

景宁县的果树生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只注重品种,忽略品质,各自为政,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果品市场交易活动低效、市场竞争能力弱。

2.6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相互脱节,使得许多果树栽培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位。一些引种试种成功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往往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产品销路不适,果品产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发展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指导思想,结合景宁县的立体条件和生产现状,加快景宁县果树生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努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发挥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生态优越;加上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畲族”风味,畲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对发展生态无公害果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同时,景宁县近邻丽水、温州,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为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销售市场保障。景宁县果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3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制订一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根据高山地区、中海拔和低山沿溪一带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发展的品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加强淮坑库区周边的调研,进行科学决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畲乡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2],选择的品种应注重名、特、优和反季节品种的发展,重点发展梨和板栗,加快发展葡萄、桃、鲜枣、枇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高优、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比例,促进全县果树品种优化组合,提高种植效益。

3.4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把果树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部门配合,尽快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对果树生产的投入;加大扶持果树重点大户、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果树生产的健康发展[3]。

3.5科技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向科技要品质,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入户、示范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果品种植、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试推广、低产果园的改造、无公害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果园绿肥套种。严格按照各类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综合采用良种壮苗、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园覆盖、节水灌溉、病虫综防、果实套袋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种植科技含量。

第4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总体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质量有了极大地提升,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是相对的,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以下:

第一,缺乏创新意识。

企业每天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面对的客户也是不计其数,这就要求企业每天必须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需要创新,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崭露头角的关键,一个企业若果没有创新,一成不变,必定遭到市场的淘汰,不能长远发展。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对创新的意识不够强烈,只停留在纸上文件,并没有真正的付诸行动。这就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匮乏,没有自身的独立特色,难以在众多的企业中冒头,管理模式也只能沿袭传统企业。没有进步就谈不上发展。

第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的瞬变,这些都使企业随时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对于企业,如果没有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一担风险来临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在我国众多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企业自身没有对整体市场变化预测的高水平能力,也没有准备各项应对措施和补救方法,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没有树立成本观念。

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造成企业的巨大浪费,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成本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志,在我国企业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困难会不断加剧,成本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第四,缺乏人才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很多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文化的支撑,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文化源于人才,人才的创新思想,促使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所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增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但是,每个人在一定的阶段都会有个瓶颈期,在瓶颈期,工作状态会削弱,对工作内容会失去兴趣,缺乏激情。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引进新的人才来打断这个消极期,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五,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绩效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走向成熟,能否取得成功。要想在众多企业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有核心的竞争能力。如:人才、成本、品牌、创新等。提升这些能力会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会增强人力资源优势。成本的控制和压缩是取得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品牌就是企业的巨额资产,无形中提升企业影响力。创新是企业生存能力的体现,关乎企业的长久发展。这些都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对策

第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人才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并且可以创造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优秀文化。注意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要求给企业员工比较安逸的工作环境,以便于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对员工的素质培养不能落后,全面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扩大公司热力资源优势。

第二,增强创新意识。

我们处在的信息社会,时时刻刻都在飞速发展和更新,这就使得企业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更上步伐,创新企业各项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和其他企业竞争的同时,增强适应能力。创新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全新的经济框架,增加企业活力。创新给企业带来全新面貌,使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

第5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

一、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

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国内外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公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涉及到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多从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一系列的角度进行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协同发展,却很少有人进行科学的界定,多数情况下,对于协同发展只是一种模糊的理解。

从现有的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看,学者们大多数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认为是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开放,共同发展,且区域之间差距缩小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区域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的协调发展。如陈耀(2006)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角度认为,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分享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我们认为,协同发展与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缩小差距相比,协同发展强调区域主体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体现为区域竞合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共赢,过程协同是发展的手段,发展是协同的目的。

二、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的背景及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其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大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地区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是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

从协同发展背景看,北京市、天津市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和教育资源,但是也都面临着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进入新世纪,北京虽然开始弱化经济中心功能,但目前仍集聚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依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企业总部集聚中心。天津虽然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力图提升其功能地位和产业层次,在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但目前仍集聚有大量的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无论是对北京还是天津、河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步伐,实现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发展交通网络

与京津实现交通设施的全面对接,打造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从而带动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及人才的发展与转移,缩小与京津的贫富差距,缓解边缘化问题。

2.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京津冀三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协同发展中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绿色崛起。

4.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将促进河北省人口的快速聚集,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现状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三地需求与利益共享、三地区域发展程度、三地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以及同周边保定、衡水、沧州如何协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要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河北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的动力最大,将全面承接京津产业和人口转移。作为河北省省会的石家庄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14年底,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全部财政收入超过680亿,自我发展能力在不断地提升。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和石家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项目。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69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206平方公里。这些重要的举措,都为加快推进区域合作,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产业的协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与京津产业对接、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领域率先突破”的要求,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京津产业项目对接,大力优化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1.多项产业项目对接成功

河北省积极与北京、天津及驻京央企进行产业对接,在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科技等方面引进了一批项目。石家庄、涿州、保定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到去年年底仅石家庄市就有京津协同发展产业项目103项,总投资1508.4 亿元。在产业项目对接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科技创新合作良性互动

在科技创新合作中,与京津形成了良性的交流互动。面向京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等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京津部分科研院所等多家家工作机构入住河北。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产权交易所也与之开展了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为促进科技成果在河北省孵化、转化、产业化,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北大、清华、南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研发在京津、生产在河北的良性互动。

3.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在生态环保上也取得明显成效,大气污染治理的防治工作中全力做好压煤、抑尘、控车、迁企、减排六项工作并完成“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

四、面临的问题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一定问题和挑战。

1.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河北省虽然靠近北京,但是长期以来更多的是服务于北京和天津,省内城市发展不均衡。例如唐山、沧州和保定,近年发展的很快,但省会石家庄在各方面都比较滞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涉及河北最多的是环京的保定、廊坊,或者沿海的唐山。体量上和经济总量上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很尴尬,被边缘化问题也很突出,河北省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将其省会建设。

2.转型升级和生态治理矛盾突出

河北省资源消耗型、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尚未改变,从产业结构看,一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二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整机整车产品少,特色产业链不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仍然偏低;三产还是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比重较大,生态环境治理压力较重,面临着调整结构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结构调整与社会稳定的矛盾、老产业退出和新产业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

3.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河北省开放水平仍然偏低,与周边省相比,利用外资的总量仍明显偏低,除此之外,区域内部分工、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的局面也尚未形成。但在市场环节,由于省民营企业的影响力不够,在促进与京津之间的产业合作中尚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十分薄弱,市场化程度也很低。

4.机制体制不健全

但在思想观念上与沿海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创新意识不强,开放思维不够,制约了全市在更高层次、更高领域上的开放合作,导致体制机制与政策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协同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

[2]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臧秀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5(01).

[4]覃成林.论区际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6(01).

第6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方法设计 内容设计

体育教学被运用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有趣的集体体育游戏,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集体游戏明白团队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体育游戏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它可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可以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身体的疲劳,可以减小学生平时所承担的压力,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人格以及思维方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设计

“为祖国健康奋斗五十年”是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学的口号,这体现出“健康第一”毫无疑问是现在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必须遵守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将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当中呢?

在遵守教学时长以及不违背教学内容的情况之下,在遵守大纲要求和目标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安排多样的活动在体育课上,目的都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锻炼身体素质。每一节体育课都需要有课前的热身运动,但是热身运动不应该是长期的教学生做广播体操,而是应该引入多种类的活动。例如在跳跃方面,可以有立定跳远;在投掷方面学生们可以去练习铅球投掷;球类教学中,可以导入排球游戏、乒乓球游戏、篮球游戏等;在跑步方面,教师可以导入耐力跑游戏。将体育游戏融入学生的体育课堂之中,而且每一节课体育游戏的设计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一学期只做一种体育游戏。我们教师设计的游戏既要让学生达到体能要求,也要符合大纲准则。

二、体育游戏的内容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生长的情况来设计体育游戏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目标。

例如,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发育等方面,排球教学采用“排球接力”这项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游戏名称:排球接力

游戏教学目的:掌握排球游戏的规则以及方式,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寻找乐趣。

游戏方式:首先要进行分组,每个组一个球,在网两边的球场底线都要站好人,如果没有排球场,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距离。然后一方学生要把排球放在离腕关节十厘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两条胳膊交叠的中间部位,然后跑过球场,传球到另一方同学那里,学生依次进行接力,速度最快、动作最标准的队伍获胜。

游戏名称:颠球传球赛

游戏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产生快乐感 ,缓解学业压力。

游戏方式:本游戏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五个人,每个组一个球,学生们自行整理队形,什么队形都可以,首先学生一号要颠球五下,在第五下的时候传给学生二号,学生二号接住球之后继续不能间断的颠球五下,以此类推,速度最快的组获胜。

游戏规则:如果在传球的时候球掉到了地上,捡起来继续即可。

排球游戏可以安排在课程的结尾,让学生在下课之前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始下一节课。

我们在立定跳远方面也可以设计体育游戏,然后在体育课中使用。

游戏名称:两人双足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腿部肌肉,锻炼学生弹跳能力。

游戏方式:怎么变成双足人呢?首先一个人的左脚要被另一个人的右手握住,左手放在肩上,然后两个人同时侧身跳到终点,接着换方向跳回来,完成最快的胜出。

我们也可以将立定跳远和投掷铅球结合起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去投掷铅球,投掷距离最短的一组要蹲着跳到终点再跳回来,中间不能有间隔。

三、授课过程

授课地点要尽量选择大的场地,有大操场的可以选择大操场,没有大操场的学校就挑一个宽敞的场地,教师要选出一个专门负责记录体育游戏的学生小组,在每次开始游戏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要负责记录学生的成绩。学生小组要按照学生的学号来分。我们可以根据游戏的时间长短和复杂程度来安排时间,简单的游戏安排在快下课的时候,难的游戏安排在上课的时候。最后体育游戏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四、体育游戏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一)优点

现在很多初中的体育课都非常不规范,体育课是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在运动的,但是初中体育课经常会出现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闲逛或者是坐在体育馆。这证明一些初中学校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教师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然后引进体育游戏,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和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保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从而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可以释放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压力。

(二)缺点

体育游戏的引入的确会令体育课更加灵活有趣,但是不可能整整一节课都在做体育游戏。当然,学生们无疑是更喜欢体育游戏的,这会让学生做过体育游戏之后就不认真上课了,这时候教师应该加强监督。

五、后记

体育游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体育课发挥最大的价值,锻炼学生的体魄,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未来,体育游戏将会在体育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146-149.

[2]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03-105,115.

第7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GPS定位;短基线;误差;精度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the city, precision engineering survey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deformation field work is popular in the GPS technology,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precision and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have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but in the use of GPS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is also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produce the positioning error.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PS measurement error sourc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PS positioning error produces short baseline reason and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GPS positioning; The short baseline; Error; precision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GPS 测量产生误差原因

GPS定位测量时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与 GPS 卫星有关的信号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等;与传播途径有关的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与接收机有关的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周跳对点位坐标的影响等;以及控制网布设不合理或起算数据利用不合理引起的误差、GPS 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影响、由于 GPS 控制部分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入的误差等。

二、短基线相对定位主要特点

(1)短基线定位精度高,基线两端的相关性强。在变形监测、姿态定位等高精度工程测量时一般会用到短基线,而且对基线的精度要求很高,要尽一切方法降低误差,提高定位精度。由于短基线两端点之间非常接近,因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路径也较近,导致各种影响范围接近,因此基线两端所受到的误差影响有很强的相关性。

(2)整周模糊度的整数特性。准确的确定整周模糊度是提高 GPS 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短基线在 1 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均能得到 100%的整数解。

(3)精确的周跳探测与修复。如果 GPS 接收机在整个观测时段中始终保持锁定卫星信号,则载波相位观测值是连续的。有时由于障碍物遮挡视线或无线电干扰等原因引起卫星信号短时间失锁,而使相位观测值发生周跳。周跳只引起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数发生跳跃。对于短基线,周跳探测和修复尤为重要,很小的周跳都将对基线的解算精度产生重大影响。周跳探测和修复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定位的精度。而小于 5 周的周跳的检测是很困难的,有些接收机由于设计原因还会产生半周跳、1/4 周跳等,这就更增加了周跳检测的难度,容易产生周跳误检或漏检。

三、定位短基线存在误差及定位精度的提高

(1)大气折射的影响与改正。地球大气层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对流层和电离层,当电磁波穿过不同的大气层时,产生的折射性质也不同。对于短基线测量,大气折射误差即可根据基线两端相关性特点在双差模型中消除,也可对对流层和电离层分别建立模型进行改正,一般情况下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①对流层折射延迟及其改正。对流层是指高度 40km 以下的大气层,由于离地面较近,大气密度很大,大气的状态随地面的气候变化而变化,折射情况较复杂。对流层大气对于大约 15GHz以下的射电频率呈中性,信号传播产生非色散延迟,使电磁波传播路径比几何距离长,因而这一延迟通常叫做过剩路径长度。在天项方向对流层折射延迟大约为2.3m,在85o天项角方向大约为25m。对流层延迟的90%是由大气中干燥气体引起的,称为干分量;其余10%是由水汽引起的,称为湿分量。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很大,其折射误差很难准确预测,现有的改正模型只能改正湿分量的 80%。因此,湿分量成为限制对流层延迟改正精度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小网短基线的数据处理中,所有测站上用测区平均气象元素或标准气象元素计算对流层改正效果更好。

②电离层折射延迟及其改正。电离层是指大约 50km~1000km的大气层。受太阳辐射作用,电离层中的物质被电离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的形式。电磁波的入射使带电粒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从而产生一附加的辐射波,并叠加到入射波上,这就是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折射作用。电离层折射作用使入射波的相位传播速度(相速度)加快,而波内能量传播速度(群速度) 减慢。路径上的电离层延迟一般在30ns~150ns(相当于 9~45m)之间变动。在短基线精密定位中主要考虑的是相位延迟。在一般情况下,测区气象条件相对稳定,大气折射可以通过模型化改正或者通过站间差分来充分消除。由于大气层变化有很大的随机性,大气折射对基线的影响并不与基线长度成比例,特殊情况下大气折射仍可能对短基线精度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当测区气象条件变化剧烈时,如观测时段内湿气变化较大(如夏季雨后天晴),或者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变化频繁时(如太阳黑子活动期),更应考虑大气折射的影响。可采用在一定的时间段(如 1 小时)增加一个大气折射改正参数的方法来进一步消除经模型化改正或者站间差分改正后剩余的残差。

(2)测量误差及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改正

①测量误差。GPS 测量误差主要包括观测的分辨误差和天线安置误差。观测的分辨误差属于偶然误差,一般认为约为信号波长的 1%,对于 L1 载波约为 2mm,可通过重复观测来提高精度。在短基线精密定位中,每条基线应保证 1.5 小时至 2小时的观测时间。天线安置误差包括对中误差、整平误差及天线高测量误差。高精度精密定位中,一般采用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天线安置误差可控制在 0.1~0.2mm。

②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指接收机的天线相位中心与测站标石中心的偏差。可以归入天线安置误差。其二是指由于接收的信号强度的变化,使得天线的瞬时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产生偏差,这主要涉及天线设计和制造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整网观测宜采用同一类型天线,天线定向偏差保持在 3 度以内,采用差分模型来消弱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另外,宜采用象扼流圈天线这样有较好的相位中心稳定性的天线。

(3)基线解算时地面起始点坐标引起的系统误差

在基线解算中,需要一个起算点,起算点的精度将影响基线解算的精度。而 GPS基线解算时,往往采用单点伪距定位的坐标作为近似坐标,其精度为数米或数十米,必然会影响到基线定位的精度。如以起算点坐标误差对基线的影响量 0.1mm为限,对于超短基线(小于 2km),其起算点坐标精度应优于 lm。只需将起算点与国家 A, B级网点联测半小时以上即可得到。网中基线长度超过 2 公里时,最好以国家 A、B 级点作为起算点,或者起算点与国家 A 级点同步联测1~24小时。

三、结论

在短基线相对定位中,大多数误差由于可以很好地模型化,或者可以采用站间、星间差分的差分模型很好消除,剩余残差对基线定位的影响对于0.5~2mm 的精度要求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起算点的误差将导致 GPS 网基线向量产生一个系统误差。这种误差与起算点的精度及基线长度有关,要取得高精度的 GPS 精度定位结果,单点定位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显然是不够的。需将起算点与国家 A、B 级网点联测,以克服起算数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周跳检测与修复的算法直接影响着定位的精度,只有很好地处理了周跳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可采用小波分析法、拟准检定法等算法,甚至人工干预,或者在周跳位置加入新的整周模糊度参数来解决;大气折光差在测区气象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可以不考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空气中水汽含量变化剧烈、太阳黑子活动期等进行观测时,则要加以考虑,可采用在若干历元设置一个气象改正参数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曾卫锋. 短基线控制网GPS静态定位精度与观测时间关系的探讨[J]. 四川水力发电,2010,(S2).

第8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技术伦理;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德育价值

作者简介:吴太胜(1965-),男,安徽五河人,硕士,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55-04

技术伦理是技术人才的职业伦理,是社会伦理在技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调整技术人员之间以及技术人员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技术伦理对技术应用的指导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应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专业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提高技术道德行为能力和技术道德评价能力,降低和缓解技术人才的技术伦理风险,减少技术伦理问题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但是,目前由于认识不足,技术伦理教育尚未引起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没有开设技术伦理相关课程,而且对技术伦理问题的关注也相当欠缺。许多高职院校不仅学生对技术伦理不知所云,就是教师也多缺少技术伦理教育的知识,甚至缺少技术伦理教育的意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使为数不少的高职毕业生精于技能,鄙弃人学;重于利益,荒疏精神。在受过高职教育的人群中,滥用技术、误用技术和引发“技术污染”等不良社会现象屡有发生,技术伦理教育的疏忽已经成为当今高职的一项教育缺憾。为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应用的“人本化”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伦理水平。教育高职生在技术活动中遵循技术伦理要求,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实为当前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德育主题。

一、技术伦理教育与高职专业技术人才的道德素质拓展

高职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深谙工程技术并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更应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而缺乏有关与专业活动相关的伦理准则和道德判断的知识,不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职业责任,就不能很好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利益,也不能很好处理各种责任之间的冲突。因此,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成为高职专业人才道德素质拓展的必然要求。

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看,如果说高职专业训练专注的是培养“技术人”,那么在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入技术伦理教育,则是培养有道德的“技术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岂之先生曾设想:“如果将自然层面的技术与人类层面的理论相融合,即通常所谓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这就会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史’与‘人类史’的整体研究。”而技术伦理“这一主题恰好体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融合。”技术伦理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树立技术公平、技术正义的观念和崇高职业操守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当高职学生兼备了这些技术应用的品质,我们才能负责地说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专业人才。

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实际看,高职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在一线工作岗位的许多抉择,并不总是技术性的,他们时常要为一些技术伦理问题所困扰。某些专业如化工、建筑、计算机等涉及的环境伦理、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等应用性伦理难题,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从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影响,来理解他们的职业职责和伦理责任。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对工程技术领域的伦理原则和技术人员的责任、义务以及道德底线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很多人认为“技术精神”就是精确和效率,技术人员要做的就是求真、求实和求精,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开发、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有效益的产品,至于这些产品如何在社会上起作用,可能起什么作用,依然认为是政府、企业家和使用者的问题,技术人员没有责任管、也管不了。即使是工程项目,也只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工具,工程的目的和结果是外在的、固定的、与技术人员无关。高职毕业生遭遇的这些道德困境,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以发展高职学生基本的技术伦理判断和选择能力。

技术伦理教育作为一种融合了工程技术和伦理道德的交叉学科,它为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赋予了一定的专业特征。它在专业技术教学的同时,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工程设计、实施、评估和验收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形成以伦理标准来衡量工程技术的责任感。这种结合专业进行的德育不仅更生动具体、更具说服力,对高职生技术道德行为和道德信仰的养成将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技术伦理教育对高职生技术道德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技术伦理教育匡正高职学生的技术行为目的。技术伦理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扫清对技术认识上的障碍,确立正确的技术行为目的。有关技术伦理方面翔实的资料、充足的证据、严密的逻辑证明以及科技正负作用的巨大威力,能为学生选择善的目的提供认识上的依据和情感上的动力,学生在道德选择时会更理性、更明智。

技术伦理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技术功能的两面性要求每个从事技术活动的人都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便保证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爱因斯坦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通过介绍和分析技术发展曾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和造成的巨大危害,能够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的使命感;同时,借助历史上许多工程师为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奋斗的事例,还可以正面引导学生培育社会责任。

技术伦理教育能够发展高职学生技术伦理认知能力。技术伦理认知能力是个体对各种技术伦理现象和关系进行感知、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对各种技术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科技巨大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技术行为离不开伦理判断和评价。而缺乏必要的技术伦理知识,是难以辨别技术应用后果是善良还是邪恶、诚实还是欺诈的。丰富的技术伦理知识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能帮助人们对技术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因此,学习技术伦理无疑有助于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技术道德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帮助学生透过技术伦理现象认识技术伦理本质,把对技术伦理规范的简单记忆上升到深刻的理性认识,并成为自己的道德需要。

技术伦理教育可以提升高职学生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控制能力。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确定技术伦理活动策略的能力,它包括技术伦理行为选择方式和方法的能力。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是个体意志品质的重要表现。只有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必然性的深刻认识,并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主体才可以面对冷峻的现实而无所畏惧。技术伦理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因而有利于学生技术伦理决策能力的发展。技术伦理行为控制能力是个体通过自己的意志抑制、消除与目的不符合的意愿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它是主体在对自己的活动不断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主体需要不断地运用技术伦理知识、技术伦理方法、技术道德指导自己、调节自己。在?技术活动开始阶段,主体需要运用技术伦理知识、科技道德审视自己的活动是否合乎道德。在技术伦理活动过程中,主体需要运用技术伦理方法分析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通过技术伦理教育,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规范学生的科技行为和科技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技术行为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基本任务

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各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修养,有比较成熟的专业技术伦理认知,养成专业技术伦理实践的习惯;对于本专业曾经涉及的技术伦理议题有一定认识,熟悉本专业常涉及的一般技术伦理问题和解决思路,并能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

在技术伦理认知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积极意义。认识技术成果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道德进步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伦理冲突。了解当代技术特别是所学专业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当代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难题;了解当代技术伦理特别是所学专业技术伦理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解决这些技术伦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认识技术人员工作的重大社会责任。

在技术伦理辨别能力方面,要通过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存在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理解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困扰,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认识机械工程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等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探寻技术发展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提高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有关技术价值信息的收集、筛选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技术应用的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关注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明确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确看待技术发展中新出现的伦理困惑,在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中提升道德境界。

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未来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树立明确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意识和对技术效应的道德评价意识,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以使他们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做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敬业精神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探讨所学专业技术领域的道德课题,如以土木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工程技术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预测和展望各工程技术领域面临的伦理难题及其解决的前景;思考技术伦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着重寻求对技术实践中的价值选择具有约束力和共通性的指导原则;对技术伦理进行理性的审视,通过对技术应用的价值冲突和道德问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对技术活动中伦理课题的关注与研究;加强对技术应用过程和应用结果的伦理鉴定,探究技术运作中道德审视与约束的内容,理解技术应用的目标和社会影响。

四、加强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实践理念与基本着力点

(一)确立技术与技术伦理和谐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推动教师的专业技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仅仅着眼实用目的传授知识与技术,它最终是帮助学生在无法预料的未来技术实践中能够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何种具体的职业,也不论日后的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上积累多少经验与本领,他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素养,具有社会参与的热情与能力,有对技术的理性的批评态度。技术的卓越和技术伦理的完整应是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基本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的技术教育观念要实现五个转变:转变片面的职业技术应用观,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转变职业教育的短期效应观,树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技术教育评价的专业倾向性,树立技术教育的综合评价观;转变技术伦理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树立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观;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单向度,树立德育与技术伦理教育的辩证统一观。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技术伦理视角看待技术活动,在科技与伦理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自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将技术伦理纳入课程体系,在专业课和人文素质公共课中融入技术伦理内容

技术伦理课程既可以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也可以融入非技术类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首先,与人文课程的结合形成如技术与伦理道德、科技与社会、工程技术与伦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应以选修课形式编入教学计划,以便避免学生产生接受技术伦理教育的被迫感,使学生能够在无学业考试压力前提下,自主地、潜移默化地思考所学职业技术目前正面临的人文问题。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社会”整合,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工程、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完整理解工程伦理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工程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思想品德课或其它社会科学课中适当增加的技术伦理内容,可拓宽学生的技术人文视野,激发学生对技术多元性的思考,使学生发展和建构新的技术伦理观。

其次,结合专业课进行的技术伦理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把技术伦理与技术运用紧密结合。这种将技术内容密切有关的技术伦理案例分布于某门课程的渗透式教育,不仅具有实践性,而且不需要增加任何新的课程分量,它可以使学生结合技术学习来认识伦理问题,并将技术伦理问题作为工程技术的一部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案例的能力。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计算机教师能借助合法软件教学主题,与学生探讨著作权、计算机病毒、智能财产权、软件合法化等问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市政工程等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与专业伦理,提升工程道德的辨识与抉择能力;生化教师在讲解制药技术时,在指导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理念。

(三)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技术伦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科教师和人文教师的智力整合

人文社会科学教师承担的学科内容本身就赋予他们一定的“育人”职责,而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教师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原理、定理、公式等的讲解,疏忽专业的伦理意义,学生将来出于什么目的、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他们往往觉得与自己无关。结果一些学生虽有高深的专业技术,却难以正确有效地加以运用。学校如果对教师无技术伦理方面的要求,社会赋予高职对学生进行技术伦理教育的职责就难以施行。因此,在学校层面,要为专业教师创造探讨技术伦理的平台,有意识的提高教师的技术伦理意识。首先推进教师层面的交流和探讨,帮助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社会意义的理解,培养科技道德意识和科技道德判断力。其次,通过技术哲学教师的技术伦理流派讲解或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的技术伦理认知水平,培养融专业与伦理于一身的合格教师。再次,要有计划地对工科教师进行技术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伦理教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使他们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技术伦理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最后,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促进大学生在技术伦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四)注重高职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领悟技术活动蕴含着的伦理价值

社会实践是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伦理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过程。为此,可以利用生产实习等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通过科技利用的正反事例使学生意识到虽然科学技术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但科技成果的应用却渗透了社会、经济、文化、伦理和道德等多种因素。同一项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力量因不同的目的所利用,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后果。只有正当、正确地运用,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审慎考虑,自觉运用伦理价值规范制约其活动。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与企业联系的优势,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技术运用中的道德标准,介绍他们所体验到的技术误用、滥用给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技术以及技术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中,应强调技术伦理意识和规范原则,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到工程活动的第一线去亲自实践,参与工程设计、管理、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亲自感受和认识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领悟工程活动中蕴含着的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安心.技术伦理教育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59.

[2]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3]张岂之.论科技伦理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1(2):6.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9.

[5]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41.

第9篇:现在的经济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其开展经营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保证企业运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就变得尤为重要。缺少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企业的经济运行就得不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需采取系统规范的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施行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经济管理指的是一种对企业的资源及其价值进行管理的活动,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相关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其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都逐渐从以生产为主的管理转向以经营为主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任务就不只是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生产经营的规律进行相关产品价格的制定、对相关的成本或费用进行控制,还要把企业看成是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根据市场的客观规律及相关需求,对整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情况看来,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控制审核方面

就企业的控制审核而言,不少企业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受旧管理思想的束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管理手段及相应的理念都层出不穷,这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仍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企业的经济难以得到高效的运转。

(二)人员管理方面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人员问题主要就是人员的更换及相应的人员素质。在企业日常的财务经济管理中,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对相应的工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开展培训教育,使得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企业整体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另外,不少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缺少相应的奖惩,这不但不利于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很大的阻碍。

(三)生产过程方面

由于市场的多变性,使得企业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不可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相关财务管理软件或重大生产设备等的突发故障,在平常的管理中,不少企业都缺少对潜在威胁的应对策略,企业一旦出现临时的突发性状况就会乱了阵脚,进而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对企业的发展的极为不利的。

三、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这一问题,相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借鉴新的管理方法,并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相关管理的开展。企业的领导要对相关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注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二)加强人员管理

就人员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做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在具体的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应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保证人员能力的发挥;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岗位的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及相应的工作能力,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经济制度

企业的经济活动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开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具体的活动中,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经济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将相应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头上,最大限度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对于生产活动中潜在的威胁,企业也应该做出充分的准备,在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使得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映,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需要重视企业经济的管理。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求要善于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热点问题及解决方案[J].市场论坛,2013.

[2]胡波.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3]余春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