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的经济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价格歧视 福利分析 规制
按照泰勒尔的表述,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就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别恰好反映了供应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就可以被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理论
价格歧视通常被分三类:第一类是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生产者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或其需求函数,并且能够成功地阻止消费者之间的套利行为,此时生产者拿走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第二类是三级价格歧视。在三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观察到某些与消费者偏好有关的信号,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等等,并利用这些信号进行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方案从形式上看是多市场垄断者定价问题的一个特例。第三类是二级价格歧视。在关于个人偏好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通过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机制来实施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共同之处就是生产者都不能完全地榨取消费者剩余,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三级价格歧视利用了关于需求的直接信号,而二级价格歧视是通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的选择来间接地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挑选。
分析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时需要注意拥有市场势力和垄断定价权力是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因而对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是同垄断定价时的统一定价相比较。如果只是看效率而不考虑收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一级价格歧视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优,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是不确定的,二级价格歧视中的二部定价的福利效果优于统一定价,非线性定价的福利效果则模棱两可。
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价格歧视的实施方式与信息密切相关,一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大,三级价格歧视次之,二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小。现实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不大可能发生,而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非常普遍。
(一)价格歧视在电信业中的体现
电信业定价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价格歧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时所面临的多种资费选择方式。选择资费的定价模式实际上是由多个二部资费定价方案组成,且二部资费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分时段资费或分距离资费。所谓二部资费是指价格方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电信用户通信时间无关的基本费,如“月租费”;二是按通信时间支付的从量费。日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决定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对通信服务需求的不同,通过在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厂商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更进一步,通过制定包含多个二部定价的选择资费,对高需求者索取较低的边际价格(从量费) 和较高的基本费,对低需求者索取较高的边际价格和较低基本费,厂商又达到了二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可见,通过将分时段定价和二部定价相结合,电信业厂商实际上对用户同时实施了三级和二级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在电子商务中的体现
与实物市场相比较,电子商务市场的价格歧视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适用程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人化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一级价格歧视,即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而销售商可以获得用户的全部详细资料;二是版本划分,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二级价格歧视,即提供一个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三是群体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价格,网络外部效应、数字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共享效应使得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更加具有优势。
(三)价格歧视在民航业中的体现
航空公司通过严格地运用一些限制条件,把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旅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提供的服务等级不同,在质量维度上对消费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民航业实施价格歧视的主要措施有:针对低价格机票设定提前购买或最短停留期限,规定不能退换或不能完全退换;针对非经停航班、经停航班、衔接航班,在某些具体时刻实行折扣;采用吸引旅客购买经济舱的全价票,如提供头等舱及公务舱的服务,对经济舱全票价旅客提供附加服务等。航空公司通过以上方法使市场上的旅客更加明确分化为不同的群体,使群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在不同市场对基本相同的服务实行更有效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规制所面临的困境
除了由于同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外,价格歧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再分配给了生产者,生产者利润的增加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除了最终产品或服务市场存在价格歧视外,中间产品市场往往也存在着价格歧视,这将直接导致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出于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以及价格歧视所具有的明显的限制竞争性质,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我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厂商真正由于价格歧视的原因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价格歧视界定的困难
由价格歧视的定义可知,如果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的不同而相应地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差别定价的形式不能称为价格歧视。如果生产者对生产成本不同的同种商品索取相同的价格,严格说来这时生产者也在实行价格歧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宽泛。反之,如果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交货的或存在质量差异的商品都看成是不同的经济商品,那么“纯粹”价格歧视的范围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会使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狭窄。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恰好反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但是正如只有消费者才知道的自身偏好和需求一样,现实中也只有厂商知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规制机构和被规制的厂商之间存在着成本信息不对称,这大大增加了规制机构界定价格歧视的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价格歧视现象,但真正被规制部门界定为价格歧视行为并加以限制的却很少。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体现。但是,城市化建设也给人类带来了居住环境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城市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也促使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城市景观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利用城市环境的美学原理合理地进行景观设计规划,使城市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充满自然气息又富有人文内涵,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1 城市环境的再造
1.1 通过景观设计改造城市环境
由于城市化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成了当今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奥地利城市规划师卡米罗・西特在承认城市之美的同时,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景观设计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G地,是城市的肺。面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郊区和乡间村镇成了人们心中理想的居所,在那里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钓鱼、聚会、散步,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但是从城市到郊区的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重要障碍,即使通过交通网络将城市和郊区结合起来,交通的耗时、能源的浪费和空气的污染也将使“城市病”蔓延扩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景观设计改善城市内部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平衡,使城市稳定、持久发展。
1.2 通过增强环境美学的意识改造城市环境
第一,学习、宣传城市环境美学。城市环境美是一个城市文化环境优劣的标志,直接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理想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效的生产力。因此,要在市民中进行启蒙教育,提倡学习城市环境美学,广泛宣传城市环境美学,使人们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逐步了解城市环境美学及其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弄清城市环境美学与城市市民的关系,调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积极性。
第二,研究、运用城市环境美学。城市规划、建筑、美学以及经济、社会等研究设计和管理部门,都应把学习、研究、运用城市环境美学放在重要日程上,特别是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应该像重视单体设计那样去重视总体设计。诚然,优秀的单体设计非常重要,但唯独单体设计美而不顾环境总体设计美也是片面的。一个好的单体建筑,配置在―定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建设(如太湖后面的湖滨饭店)。
2 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的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适应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城市在整体规划前也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完整性,使其融入城市的环境当中,充分体现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和谐之美。
2.1 景观设计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基础
一座城市的建筑物、公共设施、道路、街头绿地、广场公园都应该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下实施,城市环境发展的总体规划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全局。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设计和建造都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构思设计和建设,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造型、建造技术及周围建筑的面积、大小、高低、交通道路等都必须同社会发展建设规划相适应,与周围未来环境相协调,这样景观设计才能永久存在。
2.2 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补充
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规划具有补充的作用。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这些不足会给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景观设计与建设能使这些不足得到改善,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亮点,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 景观设计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追求景观的形式与功能,还必须把自然作为主题思想,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方向和视野,从而设计出能够给人们带来和谐的生活体验的设计成果。自然景观生态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的相互依恋的关系,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和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来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比如,太阳能、雨水、风力的收集,导流和再利用的过程,把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变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把“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给人看。例如,人们居住的摩天大厦、水泥铺装是怎么利用自然给予的物质制作出来的。或者利用景观设计把潮涨潮落、雨水流经地表汇流于池塘;通过风车的旋转,使人感受到自然风的存在;以花开花落,使人感受到四季的变换;从树木的繁盛到落叶归根,使人看到自然的循环过程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这一切。通过这些方式唤起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搭起生态设计的桥梁。大自然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大自然给予了人类全方位的服务,把自然生态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来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和合作的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利用景观设计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云南的哈尼村落坐落于开远市红河大羊街乡哀牢山半山腰,占地约5公顷,全村有150户人家,800多人,村寨梯田层层,哈尼人就在这幅员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耘,生育儿女;哈尼梯田和聚落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创造的独具魅力的地理人文景观。在这一层层的梯田上,土地的完整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土地的美,土地是栖居的家园,土地是活的系统和生命,土地是充满意味的符号,土地是值得信赖和人类以之为归属的“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是平民的景观和大地的景观的精华。这是在《中国国家地理》最美丽乡村评选中,俞孔坚教授为哈尼梯田写下的评语。这个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系统,是哈尼人民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
3.2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不但要使城市的环境能够容纳人们的各项活动,而且更要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感到享受,在美好而愉快的过程中培养互爱和进取的情怀。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城市每个角落的环境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体现出对人的细心关怀。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环境,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这些景观设计中都必须考虑人性化设计。时代在迅速发展,人们的喜好、生活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城市里的景观设计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所产生的需求。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而不是领导、设计师和开发商,景观设计要把人们的体验放在首位,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强加给实实在在生活在景观里的人们。景观设计是为普通的、为日常生活奔波的、有各种需求的、有人性的人设计的。人在依赖自然的同时,也必须根据自然的基本规律去改造自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拥奶逖槭鞘芑队的也是能够知道的,这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设计师能基于人们的需求,设计出人们真正想要的景观,那么其设计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3.3 景观设计以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为原则
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好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可再生的材料,尽可能地将原来的材料循环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浪费以及加工当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减少垃圾。例如,北京的门头沟区长期以来一直靠采煤、挖沙、采石等资源开采发展,具有50多年的挖沙历史,采沙留下的4个沙坑位于西六环内、莲石路北、首钢南侧;沙坑最深处达40米,最宽的有400米左右,总面积达2850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门头沟的环境风貌。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将大沙坑修复成了北京最大的永定郊野公园,依偎在长安街西延线两边,形成了长达1公里多的“绿色通道”。沿途小桥流水、鸳漾池心,加上聚戏其间的游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融融美景便映满眼帘。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现在被改造为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了颇具震撼力的景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在绿树成荫和原有的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建成的墙体上攀登,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与10年前厂区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4 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了各个领域,景观设计领域也不例外。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协调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目前,景观设计面临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义务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尊重自然,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始终。
第一,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减少对耕地的强占建房及对水系统的污染。
第二,尽可能地使用绿色无污染的可循环材料,以“低碳”材料代替“高碳”材料,减少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由此减少总体能源的消耗,增加乡土植物的运用。
第三,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路灯提供照明来源。
第四,加强对景观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进行改装、重构等措施,使景观材料能够越来越多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可持续的景观设计重建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科纳(美).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胡先祥.景观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21世纪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激烈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使本土民族文化逐渐被潜移默化。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继承的基本途径,在全世界已出现趋同的现象,形成千人一面的设计风格,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为了使民族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强劲的生命力,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从民族传统文化及乡土文化中提取景观要素,表现地方民族文化的个性也很重要。民族文化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民族符号,这些民族符号元素作为某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代言人,体现了民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它们既是设计的源泉,又是设计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个景观园林设计师而言,怎样在利用现代高科技工程技术手段的同时,更好地寻找民族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切合点,体现民族特质的形式化语言,解读民族心理、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内涵等,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是值得深讨的一个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是多样化的。
1.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1.1民族村落文化
民族村落文化是民族社会的缩影,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体现了特定的地域环境和一定时期的人地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民族村落文化包括布局形态、地形格局、植物景观格局等。
1.2民居建筑文化
民居记录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变迁,并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的演进和完善。民居是民族文化的综合载体,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标志,概况了某个民族的世界观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创造,它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产物。
1.3文化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这种信仰和宗教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由于宗教在许多民族文化和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民族宗教极大地影响着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折射出各民族特有的价值体系。
2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有形民族文化,即民族物质文化元素。这其中包含着民族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如建筑、绘画、服装、耕地等等,也就是构成景观所需要的空间与物体。因此作为有形的民族元素在旅游景观中的运用也就是从物质可视层面对于民族文化的展示。在现代旅游景观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外来文化不断充斥本土文化的环境下。合理的把握和使用有形民族元素于其民族旅游景观中,将是对作为民族旅游景区的最有效的开发。2.1民族生存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民族生存的环境是该部落民族在经过长期的与自然斗争与适应后所形成的具有该民族生存地域特色的环境资源,其中包括着自然环境资源与人文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作为旅游景观的载体,对于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景观设计则尤其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在不破坏原本自然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对自然原生环境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性的设计改造。对于民族所处的人文环境资源,即:村寨,则要进行在满足和提高当地民族生存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保护如: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特色构筑物等人文资源;有开拓性的开发如:民族生活展示、民族生活体验等。2.2民族建筑在其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建筑作为人文景观构成元素中的重点,在对于民族旅游景观设计中也是必然要考虑与慎重运用的。“建筑本来是地区的,因为它建设在相应的地域、地区、地方、城镇和地段,而且是为地区的人服务的,所以就地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区性是建筑的属性。地区的建筑总是在不断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变化而转化和更新”。民族建筑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民族旅游景观设计中,民族建筑运用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的准确性。因此,民族建筑在其旅游景观设计中使用时,要严格的把握本民族的建筑功能、建筑式样、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装饰,准确的运用各种功能及式样的建筑物于景观设计中。2.3民族装饰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装饰即是起修饰和美化作用的物品或图案。是一个民族对美的认识的表现,是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对事物美的认可,对美的抽象提炼。如:民族服饰、工具、乐器、建筑等的装饰花纹。民族装饰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旅游景区对民族装饰元素的使用,可以强化景区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民族装饰在旅游景区设计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基础设施的装饰,建筑的装饰,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装饰。其中的物品装饰可采用民族原本的装饰物件按照本民族的习惯和风俗安装或摆放于景区相应的位置。而装饰图案则有着相对自由的应用方式。装饰图案在景区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保持原本;提取与生成;置换与转换;解构与整合;变换与延展。3无形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无形民族文化即民族精神文化元素,其中包含着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相对于物质文化元素,精神文化元素的可视性弱,但影响力强,属于感知层面。但对民族元素中的精神文化元素的感知,需要有相应的可视性元素的引导,即:让人处于由各种民族有形元素组成的空间中,进而引感的认识,从而感受和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旅游景观设计中除有形民族元素的运用外,还必须注重运用有形民族元素营造的空间的使用,将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等无形的精神层面通过可视空间展示并被游客所感知。4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传承与发展 时代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袭,民族与民族间文化的不断融合。面对这样的严峻事实,民族文化是忠实的传承,还是变革的发展?旅游景区作为当地文化的展示空间,是展示给游客一个历史的节点,还是展示不断发展的繁荣?民族旅游展示的是民族的文化,而不是民族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落后。因此民族文化在旅游景观中的运用应辩证的从两方面看待,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以正面保护的方式,定格的保存民族文化元素的现状,还游客一个民族的本源文化。一方面则是对不和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变革发展,与现代生存生活方式相接轨,展示民族文化的进步。
5 结语
园林景观是有生命的景观,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各种景观元素通过表达不同的民族文化来展现城市的园林景观,能让城市景观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有些园景观设计方案虽然设计面小、设计内容简单,在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它往往能把民族文化的元素提取并且恰到好处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不仅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民族文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钧.试析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3
[2] 程浩.浅谈中国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学,2009
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与方法。指出要加强地域性文化传承;增强传统元素与色彩的运用;提高传统文化意境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
传统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世代相传的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从静态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总和;从动态上看它还包括从过去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存活于我们内心深处发挥影响的那些习惯、伦理、方法和文化心理。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便是本文拟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档次
景观设计指对包括家庭住宅院落,城市的街道、休闲广场、活动公园、桥梁、河流、绿色用地等区域的规划与设计。使之形成科学美观的办公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中国古代早已形成了观点深刻、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理论,并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经典案例,如大唐芙蓉园、圆明园、苏州园林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直接影响了古代景观设计理念。诸如儒家的“礼制思想”,我们抛开等级观念不说,其中的“中和”思想就对景观设计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保持中正仁和无不及无不过的谦谦君子之风。体现在景观设计上就是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与本地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庄重而不失情趣的设计风格之中体现一种宁静优雅的含蓄之美。道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更是在古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独具特色,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中,能将往昔的辉煌照进当下的现实之中,从而激起久违的民族自豪感与美好的记忆。能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变得与众不同,使中国的景观设计拥有自己的独特品格。
二、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传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园林的形式与内容颇为繁杂。传承问题在园林中指的是文化的传承(地域性会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意境的传承(中国讲“禅”,在园林中运用较多)、传统美德的传承(比如大树旁是小树,尊老爱幼)、中国艺术的传承(讲究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1、地域性文化传承
在崇尚人文精神回归的今天,常听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我们民族的美是独有的,但美是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我们要善于在古典风格中体味现代生活的味道,要在现在景观设计中找寻传统文化的影子,寻找我们或许遗失的美好,从而创造景观的独特品质。例如浙江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纵览整个广场,我们会发现它是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古塔文化和运河文化为建筑背景,并巧妙的结合了现代文明的瑰丽意象,出色的体现出了秀外慧中的吴越文化本质。再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的景观设计,整个广场由水景音乐喷泉、园林景观、休闲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轴分为三大部分,中间为音乐喷泉,左右两侧分别为“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南端设置“水景落瀑”、“观景平台”等景观。将一系列诸如中国结、唐诗雕塑、戏曲脸谱、开元通宝、剪纸等陕西传统文化元素穿插其间。从容地烘托出了本地的文化特色。
2、传统元素与色彩的运用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元素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设计师的青睐,其中有诸如中国书法、中国结、国画 、篆刻印章、京剧脸谱、观音手、龙凤纹样、祥云图案、太极图等这些寓意深刻的民族图案。许多设计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表达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向世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很好的起到了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又使景观设计的品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将祥云图案和龙凤纹样等元素通过雕刻或手绘的手法装饰桥梁栏杆或空白墙壁,能将文化中寓意的祈福与祝愿的美好意愿传达给民众,使民众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多样的。比如明朝以后,在故都北京,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百姓的建筑只能是青砖青瓦。但在雕梁画柱方面,色彩的使用也是十分丰富的。民间建筑多为黑瓦白墙。将传统色彩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有效地营造景观的表情。
3、传统文化意境的运用
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对今天的城市景观设计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丰富意境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在空间布局方面,通常使用风景开合、空间对比等手法。在借景方面,《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表现园景的不同情趣。还可运用一些诸如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意韵。还会吸取其他艺术领域的优点,比如诗词、山水画等,将其“中和”的思想融入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将自然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实现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奥运森林公园以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阴阳哲学,依据方位设计了3个景观区,分别代表“历史”“现在”与“未来”。并充分吸取了中国古代庭院建筑中门的设计理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在公园的起点方位将奥运五环标志设计成了大门,并巧妙构思了起点和终点,每个空间的设计无不很好的展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精神。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制度
一、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济管理是指经济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通过经济管理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系统、经济管理可以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及经济管理制约着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等。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潜力。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我国还有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问题和不足有:
1.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提高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等。但在我国,很多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家族企业,由于观念、认识等因素的制约,企业难以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即使部分企业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但也犹如美国安然企业一样形成以赚钱为目的的不良企业文化。现阶段,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松散
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结构组织。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在管理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单一。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家族企业,由于观念影响,大都采用直线化的管理方式,直线化管理模式虽然有效率高等优点,但却也有着人浮于事、机构重叠等问题;二是管理层缺失。松散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缺失,从而使的企业管理者难以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进而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企业各个部门缺失交流和合作。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单位、系统乃至个人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如果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松散,就无法有效的促进各个部分、单位、系统乃至个人之间的正常合作与交流,从而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而且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相应的人才队伍的支持。现阶段,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部分企业处于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重视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使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二是经济管理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程,需要稳定的人员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有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使企业各项经济管理计划得到了完整的执行,从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进程得不到可靠的保证。
二、完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改进技术、扩大市场等以外,更需要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通过优化企业的管理来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使企业可以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国要想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应该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具体而言:一是立足自身实际。每一个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发展方向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和差异,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例如:如果企业自身是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企业文化就不能是单一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中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员工,企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二是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的优秀企业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例如: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的职业道德文化、海尔企业的质量文化以及麦当劳的服务文化等。企业虽然在规模、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很多的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点,如为顾客提高优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以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等。为此,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遵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广泛的借鉴一些大型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
2.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经济管理组织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只具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由执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只有具有相应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实效。为此,企业一定要优化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为此:一是结合企业实际建立适合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我国企业数目众多,各个企业的规模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立企业经济管理组织体系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制度组织体系。企业只是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组织体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的经济管理制度都无法落到实处,难以发挥其功效,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将经济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分和个人,以便日后考核和监督是准备判定责任主体,从而保证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落到实处。
3.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避免人力资源流动过于频繁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在未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一份胜出的把握。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建立晚上的经济管理制度,还是把经济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都离不开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支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此:一是企业应该做好人才招聘工作,严把人才招聘关。对于应聘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例如:企业可以与财经大学合作,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经济管理知识,从而也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能力;三是健全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避免经济管理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经济管理工作得到完整的执行与贯彻,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避免人员的频繁流动。
参考文献:
[1]陈霞,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2]瞿淦.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商贸,2011(30)
[3]孙建丽.浅谈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10(11)
[4]史愿春.试论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方法设计 内容设计
体育教学被运用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有趣的集体体育游戏,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集体游戏明白团队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体育游戏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它可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可以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身体的疲劳,可以减小学生平时所承担的压力,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人格以及思维方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设计
“为祖国健康奋斗五十年”是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学的口号,这体现出“健康第一”毫无疑问是现在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必须遵守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将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当中呢?
在遵守教学时长以及不违背教学内容的情况之下,在遵守大纲要求和目标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安排多样的活动在体育课上,目的都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锻炼身体素质。每一节体育课都需要有课前的热身运动,但是热身运动不应该是长期的教学生做广播体操,而是应该引入多种类的活动。例如在跳跃方面,可以有立定跳远;在投掷方面学生们可以去练习铅球投掷;球类教学中,可以导入排球游戏、乒乓球游戏、篮球游戏等;在跑步方面,教师可以导入耐力跑游戏。将体育游戏融入学生的体育课堂之中,而且每一节课体育游戏的设计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一学期只做一种体育游戏。我们教师设计的游戏既要让学生达到体能要求,也要符合大纲准则。
二、体育游戏的内容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生长的情况来设计体育游戏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目标。
例如,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发育等方面,排球教学采用“排球接力”这项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游戏名称:排球接力
游戏教学目的:掌握排球游戏的规则以及方式,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寻找乐趣。
游戏方式:首先要进行分组,每个组一个球,在网两边的球场底线都要站好人,如果没有排球场,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距离。然后一方学生要把排球放在离腕关节十厘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两条胳膊交叠的中间部位,然后跑过球场,传球到另一方同学那里,学生依次进行接力,速度最快、动作最标准的队伍获胜。
游戏名称:颠球传球赛
游戏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产生快乐感 ,缓解学业压力。
游戏方式:本游戏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五个人,每个组一个球,学生们自行整理队形,什么队形都可以,首先学生一号要颠球五下,在第五下的时候传给学生二号,学生二号接住球之后继续不能间断的颠球五下,以此类推,速度最快的组获胜。
游戏规则:如果在传球的时候球掉到了地上,捡起来继续即可。
排球游戏可以安排在课程的结尾,让学生在下课之前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始下一节课。
我们在立定跳远方面也可以设计体育游戏,然后在体育课中使用。
游戏名称:两人双足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腿部肌肉,锻炼学生弹跳能力。
游戏方式:怎么变成双足人呢?首先一个人的左脚要被另一个人的右手握住,左手放在肩上,然后两个人同时侧身跳到终点,接着换方向跳回来,完成最快的胜出。
我们也可以将立定跳远和投掷铅球结合起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去投掷铅球,投掷距离最短的一组要蹲着跳到终点再跳回来,中间不能有间隔。
三、授课过程
授课地点要尽量选择大的场地,有大操场的可以选择大操场,没有大操场的学校就挑一个宽敞的场地,教师要选出一个专门负责记录体育游戏的学生小组,在每次开始游戏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要负责记录学生的成绩。学生小组要按照学生的学号来分。我们可以根据游戏的时间长短和复杂程度来安排时间,简单的游戏安排在快下课的时候,难的游戏安排在上课的时候。最后体育游戏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四、体育游戏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一)优点
现在很多初中的体育课都非常不规范,体育课是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在运动的,但是初中体育课经常会出现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闲逛或者是坐在体育馆。这证明一些初中学校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教师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然后引进体育游戏,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和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保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从而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可以释放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压力。
(二)缺点
体育游戏的引入的确会令体育课更加灵活有趣,但是不可能整整一节课都在做体育游戏。当然,学生们无疑是更喜欢体育游戏的,这会让学生做过体育游戏之后就不认真上课了,这时候教师应该加强监督。
五、后记
体育游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体育课发挥最大的价值,锻炼学生的体魄,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未来,体育游戏将会在体育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146-149.
[2]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03-105,11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pindle system from static analysis of the geometric model,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main axis of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关键词:有限元 液体静压主轴 性能
Key words:Finite element Hydrostatic Spindle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TH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20-01
引言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利用在每一个单元体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分片地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函数。单元内的近似函数通常由未知场函数及其导数在单元的各个结点的数值和其插值函数来表达,从而使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成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一经求解出这些未知量,就可以通过插值函数计算出各个单元内场函数的近似值,从而得到整个求解域上的近似解。本文将采用ANSYS软件对主轴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
主轴系统有几何模型
1、主轴系统几何模型 在整个主轴系统中,液态静压轴承提供径向承载力,在轴肩处也采用液态静压轴承提供轴向力。由于在本文中主轴主要承担径向载荷,而轴肩处的液态静压轴承限制了主轴的轴向窜动,可以略去其对径向承载的影响,也略去径向轴承因加载倾斜产生的转矩,整个主轴系统进一步简图如图1所示。如图2为轴承-主轴系统静态力分析的几何模型【1】。
图1主轴系统几何模型
图2主轴系统有限元支承模型
用ANSYS求解“全支承”气体静压电主轴静态性能
(1)单元选择 ANSYS结构静态分析中提供许多单元,本文采用BEAM188单元划分主轴网格,它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即一阶变形剪切变形理论,支持弹、塑性、蠕变模型。采用ANSYS提供的弹簧单元COMBIN39模拟轴承,它一种具有广义力-偏移特性的单向单元,适用于任何分析。该单元具有1维、2维、3维应用中的纵向和扭转方向的支承。图3主轴的有限元模型【2】。
(2)施加约束、载荷并求解 基于建立好的有限元模型,施加边界条件、载荷,定义求解类型并运行求解。弹簧单元不在主轴上的节点必须限制其在支承方向的位移,为了反映主轴实际工作性能,外加集中力作用在主轴最前端的节点上,载荷方向沿Y轴负方向和重力方向一致。设置求解属性,确定载荷子步、收敛变量和精度,然后进行求解【3】。
(3)结果输出 图4为ANSYS计算液态静压主轴静态性能结果。从图4中主轴变形与位移云图中可以看出,当在主轴前端施加向下(Y轴负方向)380N的集中力后主轴发生倾斜,前端下沉,中间部分略微向上弯曲。
图3 用ANSYS建立的主轴有限元模型
图4主轴受载变形及位移分布图
图5 载荷与主轴端面位移之间的关系
结论
主轴的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描述了主轴前端加载点的位移-载荷以及位移-刚度曲线关系,从分析结果来看,轴系刚度并不恒定而是在一小范围内逐渐增加后减小。当载荷达到最大值(380N)时,所有轴承中最大位移量小于15m,该值并未超出液体轴承半径间隙(20m),即轴承最大偏心率为0.75。
参考文献
[1] 孙恭寿,冯明. 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设计.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10
关键词:技术伦理;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德育价值
作者简介:吴太胜(1965-),男,安徽五河人,硕士,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55-04
技术伦理是技术人才的职业伦理,是社会伦理在技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调整技术人员之间以及技术人员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技术伦理对技术应用的指导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应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专业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提高技术道德行为能力和技术道德评价能力,降低和缓解技术人才的技术伦理风险,减少技术伦理问题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但是,目前由于认识不足,技术伦理教育尚未引起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没有开设技术伦理相关课程,而且对技术伦理问题的关注也相当欠缺。许多高职院校不仅学生对技术伦理不知所云,就是教师也多缺少技术伦理教育的知识,甚至缺少技术伦理教育的意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使为数不少的高职毕业生精于技能,鄙弃人学;重于利益,荒疏精神。在受过高职教育的人群中,滥用技术、误用技术和引发“技术污染”等不良社会现象屡有发生,技术伦理教育的疏忽已经成为当今高职的一项教育缺憾。为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应用的“人本化”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伦理水平。教育高职生在技术活动中遵循技术伦理要求,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实为当前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德育主题。
一、技术伦理教育与高职专业技术人才的道德素质拓展
高职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深谙工程技术并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更应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而缺乏有关与专业活动相关的伦理准则和道德判断的知识,不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职业责任,就不能很好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利益,也不能很好处理各种责任之间的冲突。因此,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成为高职专业人才道德素质拓展的必然要求。
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看,如果说高职专业训练专注的是培养“技术人”,那么在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入技术伦理教育,则是培养有道德的“技术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岂之先生曾设想:“如果将自然层面的技术与人类层面的理论相融合,即通常所谓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这就会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史’与‘人类史’的整体研究。”而技术伦理“这一主题恰好体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融合。”技术伦理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树立技术公平、技术正义的观念和崇高职业操守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当高职学生兼备了这些技术应用的品质,我们才能负责地说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专业人才。
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实际看,高职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在一线工作岗位的许多抉择,并不总是技术性的,他们时常要为一些技术伦理问题所困扰。某些专业如化工、建筑、计算机等涉及的环境伦理、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等应用性伦理难题,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从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影响,来理解他们的职业职责和伦理责任。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对工程技术领域的伦理原则和技术人员的责任、义务以及道德底线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很多人认为“技术精神”就是精确和效率,技术人员要做的就是求真、求实和求精,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开发、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有效益的产品,至于这些产品如何在社会上起作用,可能起什么作用,依然认为是政府、企业家和使用者的问题,技术人员没有责任管、也管不了。即使是工程项目,也只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工具,工程的目的和结果是外在的、固定的、与技术人员无关。高职毕业生遭遇的这些道德困境,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以发展高职学生基本的技术伦理判断和选择能力。
技术伦理教育作为一种融合了工程技术和伦理道德的交叉学科,它为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赋予了一定的专业特征。它在专业技术教学的同时,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工程设计、实施、评估和验收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形成以伦理标准来衡量工程技术的责任感。这种结合专业进行的德育不仅更生动具体、更具说服力,对高职生技术道德行为和道德信仰的养成将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技术伦理教育对高职生技术道德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技术伦理教育匡正高职学生的技术行为目的。技术伦理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扫清对技术认识上的障碍,确立正确的技术行为目的。有关技术伦理方面翔实的资料、充足的证据、严密的逻辑证明以及科技正负作用的巨大威力,能为学生选择善的目的提供认识上的依据和情感上的动力,学生在道德选择时会更理性、更明智。
技术伦理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技术功能的两面性要求每个从事技术活动的人都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便保证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爱因斯坦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通过介绍和分析技术发展曾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和造成的巨大危害,能够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的使命感;同时,借助历史上许多工程师为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奋斗的事例,还可以正面引导学生培育社会责任。
技术伦理教育能够发展高职学生技术伦理认知能力。技术伦理认知能力是个体对各种技术伦理现象和关系进行感知、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对各种技术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科技巨大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技术行为离不开伦理判断和评价。而缺乏必要的技术伦理知识,是难以辨别技术应用后果是善良还是邪恶、诚实还是欺诈的。丰富的技术伦理知识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能帮助人们对技术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因此,学习技术伦理无疑有助于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技术道德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帮助学生透过技术伦理现象认识技术伦理本质,把对技术伦理规范的简单记忆上升到深刻的理性认识,并成为自己的道德需要。
技术伦理教育可以提升高职学生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控制能力。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确定技术伦理活动策略的能力,它包括技术伦理行为选择方式和方法的能力。技术伦理行为决策能力是个体意志品质的重要表现。只有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必然性的深刻认识,并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主体才可以面对冷峻的现实而无所畏惧。技术伦理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因而有利于学生技术伦理决策能力的发展。技术伦理行为控制能力是个体通过自己的意志抑制、消除与目的不符合的意愿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它是主体在对自己的活动不断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主体需要不断地运用技术伦理知识、技术伦理方法、技术道德指导自己、调节自己。在?技术活动开始阶段,主体需要运用技术伦理知识、科技道德审视自己的活动是否合乎道德。在技术伦理活动过程中,主体需要运用技术伦理方法分析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通过技术伦理教育,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规范学生的科技行为和科技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技术行为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基本任务
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各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修养,有比较成熟的专业技术伦理认知,养成专业技术伦理实践的习惯;对于本专业曾经涉及的技术伦理议题有一定认识,熟悉本专业常涉及的一般技术伦理问题和解决思路,并能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
在技术伦理认知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积极意义。认识技术成果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道德进步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伦理冲突。了解当代技术特别是所学专业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当代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难题;了解当代技术伦理特别是所学专业技术伦理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解决这些技术伦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认识技术人员工作的重大社会责任。
在技术伦理辨别能力方面,要通过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存在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理解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困扰,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认识机械工程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等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探寻技术发展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提高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有关技术价值信息的收集、筛选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技术应用的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关注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明确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确看待技术发展中新出现的伦理困惑,在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中提升道德境界。
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未来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树立明确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意识和对技术效应的道德评价意识,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以使他们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做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敬业精神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探讨所学专业技术领域的道德课题,如以土木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工程技术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预测和展望各工程技术领域面临的伦理难题及其解决的前景;思考技术伦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着重寻求对技术实践中的价值选择具有约束力和共通性的指导原则;对技术伦理进行理性的审视,通过对技术应用的价值冲突和道德问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对技术活动中伦理课题的关注与研究;加强对技术应用过程和应用结果的伦理鉴定,探究技术运作中道德审视与约束的内容,理解技术应用的目标和社会影响。
四、加强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的实践理念与基本着力点
(一)确立技术与技术伦理和谐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推动教师的专业技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仅仅着眼实用目的传授知识与技术,它最终是帮助学生在无法预料的未来技术实践中能够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何种具体的职业,也不论日后的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上积累多少经验与本领,他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素养,具有社会参与的热情与能力,有对技术的理性的批评态度。技术的卓越和技术伦理的完整应是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基本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的技术教育观念要实现五个转变:转变片面的职业技术应用观,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转变职业教育的短期效应观,树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技术教育评价的专业倾向性,树立技术教育的综合评价观;转变技术伦理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树立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观;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单向度,树立德育与技术伦理教育的辩证统一观。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技术伦理视角看待技术活动,在科技与伦理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自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将技术伦理纳入课程体系,在专业课和人文素质公共课中融入技术伦理内容
技术伦理课程既可以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也可以融入非技术类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首先,与人文课程的结合形成如技术与伦理道德、科技与社会、工程技术与伦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应以选修课形式编入教学计划,以便避免学生产生接受技术伦理教育的被迫感,使学生能够在无学业考试压力前提下,自主地、潜移默化地思考所学职业技术目前正面临的人文问题。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社会”整合,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工程、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完整理解工程伦理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工程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思想品德课或其它社会科学课中适当增加的技术伦理内容,可拓宽学生的技术人文视野,激发学生对技术多元性的思考,使学生发展和建构新的技术伦理观。
其次,结合专业课进行的技术伦理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把技术伦理与技术运用紧密结合。这种将技术内容密切有关的技术伦理案例分布于某门课程的渗透式教育,不仅具有实践性,而且不需要增加任何新的课程分量,它可以使学生结合技术学习来认识伦理问题,并将技术伦理问题作为工程技术的一部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案例的能力。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计算机教师能借助合法软件教学主题,与学生探讨著作权、计算机病毒、智能财产权、软件合法化等问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市政工程等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与专业伦理,提升工程道德的辨识与抉择能力;生化教师在讲解制药技术时,在指导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理念。
(三)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技术伦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科教师和人文教师的智力整合
人文社会科学教师承担的学科内容本身就赋予他们一定的“育人”职责,而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教师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原理、定理、公式等的讲解,疏忽专业的伦理意义,学生将来出于什么目的、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他们往往觉得与自己无关。结果一些学生虽有高深的专业技术,却难以正确有效地加以运用。学校如果对教师无技术伦理方面的要求,社会赋予高职对学生进行技术伦理教育的职责就难以施行。因此,在学校层面,要为专业教师创造探讨技术伦理的平台,有意识的提高教师的技术伦理意识。首先推进教师层面的交流和探讨,帮助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社会意义的理解,培养科技道德意识和科技道德判断力。其次,通过技术哲学教师的技术伦理流派讲解或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的技术伦理认知水平,培养融专业与伦理于一身的合格教师。再次,要有计划地对工科教师进行技术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伦理教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使他们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技术伦理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最后,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促进大学生在技术伦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四)注重高职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领悟技术活动蕴含着的伦理价值
社会实践是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伦理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过程。为此,可以利用生产实习等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通过科技利用的正反事例使学生意识到虽然科学技术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但科技成果的应用却渗透了社会、经济、文化、伦理和道德等多种因素。同一项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力量因不同的目的所利用,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后果。只有正当、正确地运用,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审慎考虑,自觉运用伦理价值规范制约其活动。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与企业联系的优势,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技术运用中的道德标准,介绍他们所体验到的技术误用、滥用给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技术以及技术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中,应强调技术伦理意识和规范原则,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到工程活动的第一线去亲自实践,参与工程设计、管理、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亲自感受和认识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领悟工程活动中蕴含着的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安心.技术伦理教育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59.
[2]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3]张岂之.论科技伦理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1(2):6.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9.
[5]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41.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其开展经营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保证企业运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就变得尤为重要。缺少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企业的经济运行就得不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需采取系统规范的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施行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经济管理指的是一种对企业的资源及其价值进行管理的活动,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相关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其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都逐渐从以生产为主的管理转向以经营为主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任务就不只是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生产经营的规律进行相关产品价格的制定、对相关的成本或费用进行控制,还要把企业看成是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根据市场的客观规律及相关需求,对整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情况看来,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控制审核方面
就企业的控制审核而言,不少企业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受旧管理思想的束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管理手段及相应的理念都层出不穷,这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仍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企业的经济难以得到高效的运转。
(二)人员管理方面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人员问题主要就是人员的更换及相应的人员素质。在企业日常的财务经济管理中,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对相应的工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开展培训教育,使得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企业整体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另外,不少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缺少相应的奖惩,这不但不利于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很大的阻碍。
(三)生产过程方面
由于市场的多变性,使得企业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不可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相关财务管理软件或重大生产设备等的突发故障,在平常的管理中,不少企业都缺少对潜在威胁的应对策略,企业一旦出现临时的突发性状况就会乱了阵脚,进而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对企业的发展的极为不利的。
三、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这一问题,相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借鉴新的管理方法,并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相关管理的开展。企业的领导要对相关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注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二)加强人员管理
就人员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做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在具体的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应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保证人员能力的发挥;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岗位的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及相应的工作能力,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经济制度
企业的经济活动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开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具体的活动中,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经济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将相应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头上,最大限度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对于生产活动中潜在的威胁,企业也应该做出充分的准备,在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使得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映,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需要重视企业经济的管理。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求要善于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热点问题及解决方案[J].市场论坛,2013.
[2]胡波.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3]余春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