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患关系 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1-01
沟通是一项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的活动;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联系,社会也可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各种关系。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及能力。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得到增强。[1]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始终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自身价值认同的不断升华,人们开始慢慢关注优质服务在护患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关系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质量对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得到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检查、提高医疗质量及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护患之间沟通交流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和必然途径。
从以下几点提高沟通技巧从而促进护患关系:
(1)在护患者关系中护士应胜任的角色:①母爱的替代者:护理人员应像母亲关爱、照顾自已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病人。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为其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呼吸、饮食、排泄、休息、活动、个人卫生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②安慰者:当病人有疑难时,护士应给予解答。必要时给予安慰性语言,其力量比任何时侯都显得生动、有力,容易在护患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暂时情的困难,树立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对于病人的抱怨唠叨要不厌其烦,认真倾听,耐心解答。③沟通者:护士要以无尽的爱心、高度的热情、友善的态度,运用巧妙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协调好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④教育者: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及接受程度,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或解答预防、治疗等问题。
(2)协调护患关系的沟通方式:语言是护理实践中护士与患者进行交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2]在与病人交往时,应学会多用敬语、谦语等礼貌用语,称呼病人时应根据其年龄、职业的不同去称呼。护士应根据自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给病人。对无法与护士语言交流的残障人士,运用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除语言信息外的其他沟通方式,包括表情、手势、眼神、触摸、姿势、时间、空间等交流传达信息,是语言沟通的自然流露和重要补充,能使沟通信息的含义更明确、更圆满。
(3)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护士首先应该衣着整洁,举止端庄稳重表现出良好的态度,热情、主动的以微笑接待来院就诊的病人,给人以能够接触的印象,向病人敞开心胸,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在病人遇到困难时,护士应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病人和疾病,并继续协同护士共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病人能安心。病人会非常感激,就容易建立和谐的关系。
小结:
护理工作中的关系沟通是与护理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医疗、护理等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要善于运用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协调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使自已有良好的人际氛围。通过护患沟通,使病人在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病人角色适应及护患关系等方面明显增强。
护患关系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护士应该充分发挥自已主动性和主导性的优势,引导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既完成了工作职责,又有利于自已工作的开展和患者的康复,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士人文修养 情绪智力教育 实施策略
首位研究人文关怀的护理学家Leininger提出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需求和自然属性,是护理的本质和重心,主张护理关怀中融入对人的文化和信仰、态度等方面的了解[1]。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关怀时,要了解患者的处境和焦虑;Watson[2]定义“护理人文关怀”,提出十大人性关怀要素,包括培养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敏感,以及增加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表达,人际交往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环境等。其中对情感的把握,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敏感和人际沟通都是情绪智力的主要内容。显然在护士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如何实施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必然对护士的情绪智力产生积极和良好影响。
1.人文与情绪智力
1.1与人文相关概念有人文科学、人文修养、人文关怀等,这些概念相互包含、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人文修养的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的思想、知识、技能和精神、心理素质等,而人文关怀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能力。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变化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人的健康为中心”,这些观念的转变需要护士融知识与人文修养于一体。人文修养综合素养因人而异,对人文精神有较好的领悟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情商。李筱芹等[3]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越高的护士面对压力时,越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并能减轻和释放自己的压力。
1.2护士要提高人文修养,离不开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技能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护士在关心、鼓励和帮助病人时,能够识别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对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4]。能够在护患关系中了解到自己的内在关爱情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特征就是情绪智力。重视人文教育中护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促进护患关系由技术型向人文型转变,对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人文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3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照护和关怀患者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关怀体验和行为两种能力。张锦玉等在研究中发现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具有相关性,其中在人文关怀能力的三个维度中,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能力、健康教育、灌输信念和希望与情绪智力相关性最高[5],情绪智力高的护理本科生满足以上三个维度的能力超过情绪智力低的学生。
2.情绪智力
2.1情绪智力的正式概念及结构
“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耶鲁大学P.Salovey&J.D.Mayer,进行了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种情绪信息加工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6]。而后经过多次修改后提出沿用至今的定义,即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够认识情绪、利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情绪识别认知活动的能力[7]。认为情绪智力是以整体方式进行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8]。戈尔曼于1995年提出情绪智力包括认识、控制、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识别别人情绪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9]。
国外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Salovey&J.D.Mayer的能力模型、戈尔曼的混合模型理论和巴昂的理论模型[10]。
2.2护士心理现状及护生情绪智力现状
2.2.1护士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护士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身心耗竭状态的护士比例比其他医务工作者高,日本一医院调查433名护士处于耗竭状态的高达25%以上[11]。国内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发生率高达38%,护士在身心耗竭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能力会下降[12],不仅影响护士工作质量,还会影响病人的情绪,给护患关系带来负面影响。Wagner等[13]研究证实病人的满意度与医护人员情商分数有着密切关系,Joan[14]认为与患者密切接触时掌握沟通技巧,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和提高护患的情商水平。
2.2.2护生的情绪智力现状。 护理学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情绪智力将影响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内研究表明,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受到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廖晓春[15]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总体水平不高,不同层次总分比较得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智力专科护生大于本科护生,本科护生大于中专护生,其中情绪运用能力方面得分最低。2013年张小青等[16]对护生情绪智力现状再次进行分析,得出情绪智力总分高低受到家庭、学历层次、年级、学生干部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外许多护理专家都认识到在以患者满意度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今天,在校护生情商培养尤为重要,在重视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期望提高护生情绪智力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
3.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与情绪智力培养的结合
《护士人文修养》是一门针对提高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课程,是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入课,在培养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核心和引导作用[17]。当前“加强人文精神”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让人文渗透到护理专业中,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已经在护理教育界成为共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18],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该课程教学过程,由于该课程将护理相关人文课程如美学、礼仪、人际沟通等进行整合,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上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虽然人文课程在很多院校均有开展,教学内容和学时不免有所出入,但基本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相似的。
3.1 教学目标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目标主要是教育护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护士,如何处理与患者、同事间的关系[19],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护士承担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情绪控制力等情感。
3.1.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主要内容。
3.1.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健康心理和良好沟通能力。
3.1.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方式探讨学习课程内容。对于绪论和人际关系这些章节,采用现在网络和媒体报道过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人际沟通章节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通过观看录像、课堂讲授常用的沟通技巧等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实验课上以情景剧形式让护生分别扮演病人及病人家属、护士,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每幕剧情生动表现出来。学生切身体会每个角色心理的变化,扮演病人时感受到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充分理解护患沟通的真正内涵,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理解他人情绪等情绪智力培养与提高。
3.2教学过程
《护士人文修养》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课程22节,实验课程计划学时10学时,分组教学后实际是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为保证实验课的质量,两种教学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①人文基本知识:人文相关概念、人文关怀能力、科学与人文关系等;②社会学基础知识:护士主要社会工作范围、对象等;东西方文化与护理文化;③美学基础、护士审美修养、人际交往理论、护患沟通、护士礼仪规范等。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①护士仪容修饰(包括对护士着装要求,面部肌肤保养、化淡妆和微笑的艺术);②护士体态礼仪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行姿、下蹲拾物、推车、端盘、持病历夹)等基本姿势的美学要求;③实践演练(让学生分角色练习特殊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
4.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得出对护生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情绪智力完全不冲突,在该课程中融入情绪智力教育,使学生不仅学会为人处世,还能促进护生人文技能和人文知识掌握。同时从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该课程能强化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技能并结合学生个人情绪智力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人文修养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希望以情绪智力为中心,探讨护士人文修养对护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对其他护理人文课程在共同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借鉴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 Caring : An essential human need[M]. Thorpfare,NJ: Charles B,Slack, 1981:24.
[2]Watson J.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1979:254
[3]李筱芹,胡红娟. 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调查[J].护理研究,2011(9): 2370-2372.
[4]杨辉,宋丽萍等. 护士情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94-196.
[5]张锦玉,姚萍等. 中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79-182.
[6]Salover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7]竺培梁. 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38-43.
[8]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Zeitgeist, as personality and as standard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Jossey-Bass,2000.92-117.
[9]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0]王静.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1-64.
[11]Cole A . Stress high anxiety[J]. Nurs Times[J].1992,88(12):26-29.
[12]郑洁英.影响护士“情商”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43-45.
[13]Wagner P J. Moseley G C. Physicians’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Fam Med, 2002,34(10):750-754.
[14]JoanM.Innovative leadership throu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J].Nursing Management,2003,34(10):30.
[15]廖晓春. 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现状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4-215.
[16]张小青,刘桂萍,潘玲. 护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6):1716-1717.
[17]陈瑜,翟惠敏等.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特色与改革实践[J].南方医学教育,2009(3):21-22.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行为疗法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咨询最常见的问题,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他们大多数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较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使得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
一、一般资料
胡同学,女,19岁,大一,汉族,大专学历,家中长女,有一弟,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对其管教严格,高中阶段由母亲照料,弟弟正在上高中。来访者与父母沟通较少,基本只有半个月一次电话。自述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更好的交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朋友,感到内心孤独,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最近一段时间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
二、求助者主述及主要问题
自述性格内向,胆小,与寝室同学交流不多,同学聊天的时候,也很难插话,就和其中一个同学关系好点,但平时话都不多;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在路上也很少主动和同学打招呼,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不好意思。由于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交往。同学们都对她很冷淡,来访者内心感到空虚、孤独、寂寞。对着书本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长相清秀,穿着得体,说话声音较小,话少但思路清晰、有礼貌;对话时很少直视咨询师眼睛,叙述过程中显得较为拘谨,双腿紧闭,双手互扣置于两腿之间。说到内心孤独的时侯,眼圈发红,流泪。主动求助改变现状的愿望明确。经询问班上同学及同寝室室友,反应该同学内向,敏感,胆小,没有朋友。
四、评估与诊断
(一)资料分析
通过对来访者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34;P:56;N:61;L:50。表明求助者个性内向,情绪较为不稳定,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情绪时有不稳定,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偶有睡眠不好,肢体不适等症状。
SAS(焦虑自评量表):总分58分,表明求助者目前存在轻微的焦虑情绪。
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躯体化1.5;强迫1.9;人际关敏感4.0;抑郁1.9;焦虑:3.5;敌对1.8;恐怖1.4;偏执0.9;精神病性0.8;其他1.2。其最显著的是人际关敏感4.0,其次是焦虑分值较高,均已超过中国常模的2分。
SDS(抑郁自评量表):总分47分,低于我国认定标准分50,表明求助者未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
咨询师通过观察、与求助者的交谈、心理测验结果以及求助者自己陈述的情况可以据此作出初步诊断。求助者感知觉正常,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状态较正常,意志行为一致,个性稳定,人格完整。躯体无异常,其主症状是:情绪低落,焦虑。派生症状:睡眠障碍,社会交往状况不好,学习状态不好。
(二)原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为年龄19岁的女性,正值青春懵懂和人生迷茫的时期。无躯体疾病,无器质性病变基础,求助者无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2.心理学因素:来访者胡同学性格内向、胆小,对自己不够自信,对自己正面积极的评价较少,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己太内向了,性格不好,同学都不喜欢我”。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产生心理负担,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3.社会学因素:父亲常年在外,对她关心较少,确少和父亲的交流,从父亲处获得的积极、勇敢的品质较少;缺少父亲的关注,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母亲过于管束自己的孩子,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的经历。当来访者遇到问题的时候,与父母沟通较少,缺乏家庭的支持,使得来访者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难以抒发。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求助者在最近一个月以内,感觉情绪较往常尤为低落,不想与人交流,从而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说明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而感到不安,焦虑,想改变目前状况,有主动求诊行为,因此。按“三原则”判断属于正常心理变化,根据以上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制定咨询目标及方案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目标就是协助来访者用建设性的信念替换原有的自我挫败性观念,认识到非理性的观念是许多情绪问题的来源。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培养对自己积极正面的认知。学会一些人际沟通技巧,从自己较熟悉的人开始,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来访者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六、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主要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当的认知,聚焦于帮助她学会那些可以改变自己思维、情绪及行为方式的知识技能。基于认知疗法,咨询的重心放在让来访者发掘不合理的信念上,在她辨认出自己的认知歪曲后,鼓励她进行一系列家庭作业,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记录,找到找到可以替代原有不合理信念的新的解释方式;增强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来访者找到自己的想法、情绪及行为间联系,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多种应对技巧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本阶段主要运用会谈法。在咨询开始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充分尊重来访者,咨询师积极倾听求助者的倾诉,让求助者把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排解负面情绪;对来访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咨访关系。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生活事件,确定主要问题,做出分析,进行初步判断,商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
(二)咨询阶段
改变错误认知:“自己太内向了,性格不好,同学都不喜欢我”;“想改变,但是同学已经有不好的印象了,很难改变同学的印象”。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把来访者引导到与当前情绪和行为有关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来访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引导来访者用自我审查技术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求助者认为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影响其人际交往,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外向,认为外向的人就是积极乐观的。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让来访者认识到性格没有绝对的内向与外向,每个人性格中都有内向和外向的成分,性格外向的同学也有感到孤单和寂寞的时候;性格内向的同学在熟悉的人面前一样可以滔滔不绝的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以实际生活中以及电视影频中内向但自信的人为例,使其认识到内向性格的好处,鼓励求助者列出自己的优点,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检验假设:认识并矫正来访者歪曲认识、错误思想的一个方法是检验支持和不支持某种错误假设的证据。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受人喜欢的人,实际上,她在高中阶段有自己的好朋友,大学阶段有自己非常谈的来的异性朋友,在熟悉的人面前还是有话可聊。检验假设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来访者认识事实,还能发现自己并非不受欢迎,担心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愿意主动打招呼,对自己不够正面的评价,实际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投射效应”,是自己对自己不肯定,觉得别人也不喜欢自己,实际真正不喜欢自己的是来访者自己。一个人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不是靠多么美丽的服装,而是来自于她的内心,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事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除学习以外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样才会逐渐建立脚踏实地的信心。
“我现在就是特别怕上台,我们老师经常会组织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即使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勇气上台说”。很多人在大庭广众下不敢大声发言,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实际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让来访者回忆一个具体的场景,回忆当时上台发言同学的衣服,发言的内容。来访者表示记不得了,让来访者认识到就像你现在都不记得别人说了什么样,可能根本没有多少人会记住你犯了什么错,在老师眼里更是这样,学生就是学生,不犯错误就不是学生了。所以真的不必在意自己发言错了,因为没有多少同学会记得。只需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
角色扮演:来访者觉得觉得自己的声音小,自己没有勇气,怕别人听不见;以前就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同学看见都不会和我打招呼。师:“不好的印象指的是?”访:“同学都觉得我很忧郁,不爱说话”;师:与人交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开端,如果只是担心声音小嘛,我们来做个小试验。(咨询师起立和来访者模拟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场面,发现只要在4米以内的空间,来访者的声音都是能听的见的,来访者完全可以轻松的和熟识的人打招呼);希望来访者在生活中继续做这个小练习,看下我们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家庭作业:针对该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人际交往技能的不足,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说明人的交往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得到提高,关键是要克服自卑,建立信心,多实践,不断总结。和他一起探讨人际交往应把握的四条原则(尊重、真诚、互助、宽容),传授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体贴关心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和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鼓励他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认真实践,持之以恒。
第一次作业:站在镜子前,挺胸收腹,先做三四次深呼吸,望着镜中发自内心面带微笑的自己,心中默念积极的自我暗示语(贴在镜子旁的),早晚两次。每天都写下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来访者兴趣不多,希望来访者能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发现让自己开心和快乐的事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次作业:练习走路挺胸抬头,面带真诚自然的微笑与熟悉的人打招呼;观察班上认为人缘很好的1到3个同学,观察并记录下他们与人交往时的内容,神态,动作等。
第三次作业:细心观察身边某同学为人处事的言行,分析其优缺点;尽可能多与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同学交往并深入交一个朋友;要求“作业”认真去做,定期检查,及时指导。
第四次作业:和熟悉的人打招呼,聊天的基础上,找自己的好朋友,询问好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关注和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有意识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演讲会、社会调查等活动。
七、咨询效果与评估
对胡同学的咨询过程包括:修正错误的信念,获得建设性、积极的信念系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完成家庭作业,将结果带到咨询过程中与咨询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估。通过这六周的练习,来访者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开始做一些对她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发现结果并不是她想象那么糟糕,尝试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收效不错,也给了她信心。咨询师观察,来访者笑容多了,说话也更积极了,与咨询师交流时有很多的眼神交流,只是可能是来访者兴趣不多,所以显得话比较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来访者表示要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沟通;沟通技能
近年来,高校学生恶性突发事件均有其共性,即生活学习中小矛盾演化为执拗的过激行为,这就要求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和谐校园习得融洽的处事能力,为进入社会夯实基础。探究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校内外及今后进入社会理性处理各项棘手问题,而且有利于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
一、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状态论”代表人物Ronald B.Adler(1983)提出有能力的沟通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广泛的行为方式供选择、选择适当行为的能力、完成行为的技能、移情/预期、认知复杂性、自我监控和对关系的卷入。“情境论” 代表人物Kathleen K.Reardon(1987年)认为沟通能力不仅与沟通目标有关,而且与社会技能有关,包括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其中认知技能包括移情、社会期望、认知复杂性、对关系准则的敏感性、情境知识、自我监控;行为技能包括相互卷入、互相管理、行为灵活性、倾听、社会风格。“过程论” 代表人物Sarah Trenholm(2000)认为沟通能力可分为表现能力和过程能力,其中过程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目标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些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建构沟通能力模型,但是没有加入意愿、动机等动力因素,考虑的变量不够充分。
图1 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基于此,我们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具体包括:发出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反馈能力)、自我认知(自我角色认知、自我反思、情绪控制)、对他人认知(基本情况的了解、情绪感知、与他人交谈兴趣点、和生活习惯的了解)、情境认知、沟通倾向(沟通意愿、沟通动机、沟通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的实证调查
(一)调查方法
根据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我们确定了各项维度和变量,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背景变量。
第二部分是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主要分为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情境认知、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六大维度,所设计项目采用选择的表达形式,请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并赋以每个判断等级1-5的等级分值,即从非常肯定的答案、比较肯定的答案、中立的答案、比较否定的答案、非常否定的答案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以每个维度中各项目得分的均值代表该维度的得分情况,以此分析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
调查问卷通过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得出本问卷的信度为0.824,效度为 0.782,问卷质量通过了信度及效度检验。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面向宁夏多所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为964份,有效率为96.4%。
(二)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人口学变量和人际沟通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性别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表2 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对自我认知、情境认知、接受信息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沟通倾向、他人认知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发出信息的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
三、研究结果
(1)高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均值为2.83)总体水平较低,男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于女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沟通重视程度不高,沟通积极性一般,沟通意愿不强;与他人沟通时,大学生很少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不太重视反思、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在沟通时对沟通时间、场合等因素欠缺考虑,沟通渠道选择单一,有效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不足;而且不擅于倾听,很难识别关键信息。
另外,男生在与他人沟通时相较于女生更清楚自己的角色,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偏向于理性;男生较女生更注意与人交谈的时间、场合等因素,能够较理智地对待他人的倾诉,相较于女生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关键信息。
(2)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增多;同时,国家比较注重农村教育问题,不断出台和调整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所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什么差异。
(3)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力高于非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
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对情境认知和接收信息能力方面差异不大。但在发出信息能力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沟通中会更重视沟通渠道选择,能较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较充足的家庭资源,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父母充分的赞美,使得独生子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客观上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了独生子女沟通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对策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老师融洽相处,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利于完成学业,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1)学校层面。学校要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开设管理沟通、社交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观和沟通技巧。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管理沟通等相关课程,但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和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效果测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情景模拟,实施体验式教学,并以解决实际沟通问题为导向,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改革考试方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以此保证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更好的与老师、同学、家长、陌生人等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交际挫折、克服交际问题、排解交际心理压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有效化解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纠纷和矛盾,拉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信任和友谊,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建立和谐校园。
(2)家庭层面。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父母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已经成人了,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足够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大学生虽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父母对于其人际沟通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尽量给予孩子有利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获得人际沟通教育最早的“学校”,以“亲情”为主的人际沟通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父母交流,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大学生交际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主要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所以提升沟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的配合。
(3)学生个人层面。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沟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的沟通渠道和手段加剧了人际沟通的频率和速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是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明确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强化自己的沟通倾向;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比较的标准。只有培养自尊自强的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与人沟通时,要怀有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减少摩擦。
参考文献:
[1] 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
[2] 黄勇.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问题及沟通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3]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过程,无论愿意与否、喜欢与否,人总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活,但凡取得成功和生活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现实生活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自私狭隘、冷漠苛求、固执任性、心高气盛等不会沟通不善沟通的弊端,尤其是不懂得珍惜同学情谊、师生情谊,不宽容友善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生生关系冷漠。通过这样一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会珍视集体缘分、同学情谊、师生情谊,学会包容理解父母,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快乐人生储蓄。
二、活动目标
1. 以体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有弥补欠缺的渴望。
2. 通过真情实感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掌握与同学、老师及父母之间良好沟通的技巧。
3. 激励学生克服障碍,勇于沟通,积极乐观的生活。
三、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背景音乐、歌曲视频、精美图片等)。
2. 爱心卡片。
四、活动对象
高二学生。
五、活动过程
环节一:热身活动,了解人际关系中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听音乐写词语。(背景音乐:《相信自己》)音乐开始后,每组成员顺次到黑板写出你们能想到的描述人际关系的词语,且要按词语感彩不同分成两列书写,每人每次只能写出一个,音乐结束时,书写最清楚最恰当词语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活动规则:全员参与,遗漏一人扣除一分;音乐结束还留在台上书写的扣一分。
交流分享:通过这个游戏你想到些什么?引导:1. 真正理解游戏规则才能做得更好(从游戏结果看,读懂、与文本的沟通);2. 组员之间沟通配合至关重要(从游戏过程看,交流、与同学的沟通);3. 我们期待怎样的人际关系?我们存在怎样的人际关系?(从板书词语看,与心灵的沟通)
那么人际关系与我们的人生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关联?
资料补充:1. 世界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外世技巧;
2.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20年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多如牛毛的生活习惯中总结出一些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发表了新著《长寿工程》,列出了“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有六大要素,排名第一的,是人际关系。
3. 我总结自己40年人生经验,指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良好的沟通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根基!没有沟通,我们就会在孤寂冰冷中窒息而亡!”
引导:作为社会人,我们任何一个也不能脱离开人际关系;作为中学生,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与同学、老师、家长的沟通,但我们中相当多的同学却恰恰因为不敢沟通不愿沟通不善沟通不易沟通而与同学摩擦不断、与老师矛盾升级、与父母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心情影响生活。这节课我们就以“学会沟通”为主题一起来诊断一下我们的问题,对症下药,让我们的青春因沟通而绚丽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因沟通而精彩无限!
环节二:诊断问题,寻找我们不会沟通不善沟通的根源
情境验证:传话游戏――每组各派2名同学,随意站成2队,每一对第一位同学领取一张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看完之后记住纸条上的话,听到“开始”的指令后,第一位同学悄悄地传给第二位同学,声音要小,不能让下一个人听见,每人只能说一遍,第二位传给第三位……依次传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将自己听到的话写到黑板上。看哪一组既快又准 (“老虎在山上,老鼠在山下。老虎爱老鼠,老鼠怕老虎”/“牛牛放学去打球,打碎老刘一瓶油”)。
交流分享:我们传话的时候心里都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一句话传来传去就变味了呢?为什么同一样东西、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呢?为什么不同的沟通会有不同的结果呢?(从过程角度,我们的表达和倾听:紧张、不自信、怀疑、可千万别听错了、他能行么等;从结果角度,我们的思想:习惯找理由,推责任,这事儿可不怨我,是他没说明白,这事要是换我准出不了错等。)
总结归纳:虽然有个性、习惯、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但最主要的却是在为人处世时习惯“自我为中心”,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兴趣、面子等角度出发,忽视了对方的个性、需要心态等。出示根源:自信不足、自我封闭、不善表达、不擅倾听,被动等待等。
环节三:解决问题,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设置问题:从我们最近的人说起,你曾把一份真实的心里展露给同学么?你和同学沟通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有哪些?
交流分享:与人沟通是相互的,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样的对待别人。人际沟通中,我们首先要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喜欢别人,保持人际关系的主动性,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学会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够及时表达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巧。
技巧之一:沟通需要真诚主动,需要及时表达。
2. 角色体验:师生间换位表演。学生主动选择如下任一情境,与老师角色互换进行积极沟通和消极沟通即兴表演,真切体验为人师长的两难。
当学生迟到的时候,老师……
当学生逃课的时候,老师……
交流分享:要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避免误会和偏见,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从而找到沟通的最佳途径及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给出教师感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就可能收获一份面对尊长我们原本不敢奢望的理解和幸福!
技巧之二:良好的沟通需要学会尊重,需要换位思考!
3. 情感在线:家长心声。讲述西方寓言《母亲的心》,交流分享:我们都清楚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与家长沟通困难甚至无法沟通?我们又是否了解父母对沟通的渴望?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与父母沟通的意义?
一位母亲的日记(配乐朗读,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
又到周末了,儿子从学校回到家,感觉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充实起来。晚上7点,难以抑制的喜悦让我很想和他好好聊聊,可是又碰了一鼻子灰,郁闷得很!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难以沟通了,和他的交流永远取决于他的需要和他的心情。当他需要时,他会主动和我交流、沟通,而他的心情好坏也直接决定着他和我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当他感觉不需要时,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拒绝我任何形式的试探流。每一次我都会很不开心,甚至很生气,有时还会在心里发誓不再管他,但是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又开始期待着下一次不管哪一种形式的交流。因为健忘,因为期待,因为欢喜,在我们的沟通里,强势的我永远都是被动,且带有些许讨好,突然间想起很多年前倔犟的母亲在执拗的自己面前那一句哽咽的“父母的尊严在儿女面前,真的可以卑微到尘土里”,顿时泪如雨下……
交流分享:青春期是逐步成熟的标志,更年期是逐渐衰老的表现,青春期的我们可不可以去尝试理解包容或许正处于更年期的日渐衰老、记忆减退的父母或多或少的苛责与唠叨?已经长大的我们在对父母无限的物质、情感依赖中不停歇地抱怨他们关心得太多太让人窒息是不是有些过分?懂事的我们能不能学会面带微笑静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给他们一份简单的满足与幸福,让我们彼此的沟通顺畅再顺畅?给出教师感悟:我们习惯的以为是父母的不理解造成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坚冰,其实是我们自己从不肯为父母融化!
技巧之三:沟通需要理解包容,更需要用心倾听!
【关键词】 护理人员;软技能;培训;服务
护理作为一门知识、技能、爱心合一的专业,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就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软技能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护理软技能的内涵
护理软技能包括护理人员的观察、思考、理解、判断、分析等能力,是在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是护理品质的灵魂与血肉,护理软技能由纵横两面交构而成,纵面包括人际沟通、角色适应、口语表达、人机对话等;横面则包括观察、判断、计划、分析等。前者反映个人的基本素质,后者则是经验积累和表达。这些因素是人文素养底蕴的外显,没有指领性的范围和尺度,难以量化,以定性为主,是护理实践工作中必需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的保证。
2 护理软技能应用之思考
护理软技能体现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临床护理中正性功效强烈,因此,护理软技能的应用已成为护士必须掌握的一种职业技能。如人际沟通交流,观察分析等能力应用的好坏直接界定了护士做为一个助人角色所起作用的优劣。在目前护患纠纷的投诉中,最不满意的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障碍、观察病情不仔细、给患者以不安全感。据我院从2003-2006年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服务性的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必需掌握护士软技能的内涵,注重护理服务的被接受和被满足,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巧,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护理品质,赢得患者信任,满足患者需求。
3 提高护理软技能的方法
3.1 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基础 护理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很精细的艺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首先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心态,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要求,因人施护,科学、灵活、准确、恰当的将理论知识、自身技能、实践经验结合,并表现为高效、完善的护理手段、护理方式和方法,展示护理服务道德风范,传递护理服务美感,改变传统的护理思维方式,抓住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为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注重交流沟通技能培训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主要方法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意见、情感、思考、感觉等的交换,借着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适时的职业微笑、得体的言谈举止、出色的人际沟通技巧源于对人的理解,对护理内涵的深刻认识,都是以软技能作为行为基础的,不仅传达信息的内容,也判断信息的意义,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护理内容的步骤,沟通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加强交流沟通技巧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因此,在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在学习专业理论期间就应努力学习一些有关的课程和理论,如: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伦理学等。在参加工作的岗前培训中,应加大沟通技巧的培训,特别注重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培训,教会护士通过肢体语言、眼神、倾听、微笑等技巧,应用于询问病史、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护理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有助于减少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拉近护患关系。
3.3 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 护士的专业礼仪要求也是护理软技能的内容之一。礼仪方面的培训包括:护士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交往礼仪、语言礼仪和社会礼仪等[2]。在培训中,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保密性等职业特点,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要求护士上岗时,应着装整齐、端庄大方、举止得体、精神饱满,接待患者时,应热情、亲切、和蔼、主动、有问必答、有请必到,护士服饰的色彩也可以多样化,如:儿科和妇产科最好采用暖色调,给人以亲切感,而急诊、手术室尽量用色彩较深的颜色,避免血液污染,给患者带来恐惧感。总之,用护士具有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美为患者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人文护理环境,让患者在一种轻松、舒适、宜人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4 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最精细的软技能 护理观察是审慎且有意识的,并非临时的或偶发的活动,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护士要把握护理观察的要素:观察患者情况及周围设备、识别实际或潜在的危险、观察患者周围环境及患者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观察对患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及患者对重要影响人的反应、观察患者的社会环境,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随时都会观察且能机警的、敏锐的将观察的资料运用思维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反映,综合分析得出护理的切入点。
3.5 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护理软技能实施的基础 随着高科技含量的各种医疗仪器的不断引入,护理人员操作高精尖仪器及电脑的应用机率在不断的增多。患者在就医时,更加注重的是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对临床应用的各种仪器应熟练地掌握,规范操作,努力学习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在各项操作中,动作熟练、敏捷、沉稳,给患者以安全感。同时,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加强护理工作的自律性,进一步提升护理品质。
医院服务文化的内容越来越深,情感劳动及护理技术和能力从无法定论、无价值体现发展到了充分肯定、高度重视阶段,作为护理专业的软技能必将成为护理服务品牌的催生剂,大大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急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5(c)-014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e patient communication guide in transfusion roo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at Transfusion Room of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of Yanti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600 patients and 16 nurse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implementing communication nurses and patients or not, during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2 was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3 was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nursing quality, nursing satisfaction, SCL - 90 score and dispute of nurses and patients,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ontrol group, 28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patients) were gotten, tho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292. Results ①Nursing quality: ward management,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basic care, safety management,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documents etc nursing quality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97.02±4.25) vs (91.86±3.2) scores, (96.54±4.60) vs (91.48±4.44) scores, (96.74±5.54) vs (91.06±5.21) scores, (98.58±6.12) vs (93.84±5.36) scores, (97.28±5.20) vs (94.12±4.52)score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7.802-13.457,P < 0.05 or P < 0.01). ②Nursing satisfaction: service attitude, busines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health education, patrol timeliness etc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94.86% vs 89.16%, 96.23% vs 89.51%, 94.18% vs 84.62%, 93.15% vs 84.62%, 93.15% vs 87.76%, 93.84% vs 88.8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 4.413-13.996, P < 0.05 or P < 0.01). ③SCL-90 score and nurse dispute: anxiety facto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factor score of complaints, nurses patients disputes, patients complai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2.15±2.14) vs (23.51±3.12) scores, (13.08±2.25) vs (25.12±3.28) scores, t = 42.134, 51.553, P < 0.01; 9.59% vs 14.69%, 1.71% vs 4.55%, χ2 = 3.352, 3.884, P < 0.05]. ④Nurses job satisfactio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and praise, accomplishment, scheduling and the working conditions, wages and subsidies, profession itself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and hospital polic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mily and work balance, total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13±0.36) vs (3.08±0.18) scores, (4.35±0.28) vs (3.12±0.26) scores, (4.45±0.36) vs (3.21±0.15) scores, (3.85±0.41) vs (2.45±0.32) scores, (4.32±0.52) vs (2.86±0.28) scores, (4.44±0.46) vs (3.12±0.10) scores, (4.56±0.48) vs (2.78±0.28) scores,(4.55±0.51) vs (3.08±0.36) scores, (3.65±0.42) vs (2.65±0.28) scores, (4.35±0.42) vs (3.35±0.25)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34.692-54.700, P < 0.01). Conclusion Nurse patient communication guide contribut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nurses and patients dissolve patients' negative mood, reduce nurses patients disputes, patients complaint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Key words] Transfusion room; Nurse patient communicat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quality; Nurse job satisfaction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其心理状态比一般患者更难处理,稍有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发护患间的矛盾。研究表明,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致[1]。而我国目前护理教育中,针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不足,使得进入临床后护理人员面对不同患者的沟通需求表现出无所适从[2]。制订急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指引,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沟通指导,让护士迅速熟悉常见工作情景中护患沟通内容,增强护士本人在沟通中的自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服务。基于此背景,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诊输液室开展“护患沟通指引”规范化培训活动,借助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输液室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2岁;②具有独立回答问卷调查的能力;③本次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查对象均清楚调查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2012年6月~2012年12月实施“护患沟通指引”前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6月实施“护患沟通指引”后设为实验组,每组各300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照组收回有效286例,男156例,女130例;年龄16~70岁,平均(45.26±5.3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5例,高中(含中专)185例,大专及以上36例。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292例,男158例,女134例;年龄16~72岁,平均(44.65±5.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9例,高中(含中专)183例,大专及以上40例。两组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其间急诊科护理人员无变动,为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4.26±4.32)岁;文化程度:中专2名,大专10名,本科以上(含本科)4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12名,护士3名,助理护士2名。
1.2 方法
1.2.1 制订“护患沟通指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通过分析输液室护患沟通现状,制订“护患沟通指引”及评价表,征求专家意见。经专家建议,“护患沟通指引”包括“输液流程及沟通指引”和“电话回访流程及沟通指引”两部分。
1.2.2 持续质量改进 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护理人员分别采用评价量表,评估护患沟通实施情况,采用PDCA环(即计划-实施-检查-执行),对护患沟通内容、实施过程及效果不断进行评价、分析与改进。最后形成“输液流程及沟通指引”、“患者催促输液时沟通指引”、“发生输液反应时的沟通指引”、“穿刺失败时的沟通指引”、“电话回访流程及指引”。
1.2.3 培训方式 采用护患沟通场景模拟方式:①成立护患沟通场景演练小组,组长由急诊输液室护士长担任,同时聘请专家指导。②情景构思:根据急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各个环节设计不同情景中,内容包括输液技术、催促输液沟通、输液巡视沟通、护患矛盾化解、健康宣教、输液反应沟通、穿刺失败沟通、电话回访等。每个情景编排“规范行为”与“缺陷行为”两种,由护士选择角色扮演,护士长对情景中环节质量进行提问。③彩排与评价:对“护患沟通指引”内容进行培训后,要求培训人员2周内背诵,2周后进行模拟声场景彩排,组织专家组对模拟演示效果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第3、4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1个月后正式实施。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 参照我院“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订“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标准”,包括病房管理(3条目)、药品器材管理(3条目)、基础护理(3条目)、安全管理(3条目)、消毒隔离(3条目)、护理文书(5条目)6个方面,每条目赋值1~5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3.2 护理满意度 参照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满意调查表”自行设计急诊输液室“急诊科患者满意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业务技术、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巡视及时性5个方面,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以“满意+基本满意”计算满意度。
1.3.3 SCL-90评分与护患纠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比较实施前后护患纠纷与投诉率。SCL-90采用5级评分方法,0分:从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相当重;4分:严重。焦虑包括10条目,人际关系敏感包括9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越严重。
1.3.4 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参照曹颖教授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包括个人及专业发展(8条目)、被认可与表扬(6条目)、成就感(6条目)、工资与补贴(7条目)、排除安排与工作条件(13条目)、职业本身特点(5条目)、管理与医院政策(8条目)、人际关系(5条目)、家庭与工作平衡(4条目)共计9个维度62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表示非常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实验组病房管理、药品器材管理、安全管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服务态度、业务技术、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巡视及时性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SCL-90评分与护患纠纷
实验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3。
2.4 工作满意度
实验组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工资与补贴、排班与工作条件、职业本身特点、管理与医院政策、人际关系、家庭与工作平衡、总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护士人际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是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是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重点,由于人际间沟通所涉及的是一种习惯的、自然进行的、无意识的行为模式,它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习性,因此提高个体沟通技能是一项坚难的挑战[3]。基于从护患沟通现状制订“护患沟通指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完善,形成“输液流程及沟通指引”、“患者催促输液时沟通指引”、“发生输液反应时的沟通指引”、“穿刺失败时的沟通指引”、“电话回访流程及指引”急诊输液室护患沟通规范化的指导程序,可以让护士护理过程中有一个可遵循的规范,增强护士在沟通中的自信,提高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服务。
要做好护患沟通,对于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而培训方式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本研究组前期研究发现,一味地强调护士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后改为培训-学习-场景模拟-现场点评-集中讨论的方式,方法更加直观、生动形象,通过设置“缺陷”、“障碍”,一则起到警示作用[5],二则可增加护士工作中的慎独精神[6]。而且由于急诊输液室患者个体性格的差异,通过场景模拟,可让护士置身于患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护理行为[7],纠正护理工作中的偏差与不足[8],真正将人性化的服务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从而提供给患者更优质的护理服务[9]。文献报道,通过在输液室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模拟演练,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意识、技巧与方法[10]。本研究中,实验组服务态度、业务技术、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巡视及时性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国内外文献资料也均支持这一观点,提示场景模拟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11-12]。
“急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指引”在强调护士主动沟通的前提下,也规范护理的各个环节,如护患沟通用语,避免了护理人员个性化及情绪化的语言,能有效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给患者以信任感与安全感[13]。主动沟通一则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化解患者焦虑、抑郁、疼痛程度[14],二则可以给患者给足够的尊重感受,三则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患者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5]。文献资料报道认为,护患沟通技能培训可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护理满意度[16]。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技术、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巡视及时性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患沟通指引有助于化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有很多,本文引用曹颖教授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结果表明,实施“护患沟通指引”后,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工资与补贴、排班与工作条件、职业本身特点、管理与医院政策、人际关系、家庭与工作平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护患沟通指引有助于提高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可能原因有:①“护患沟通指引”给了护士一个护理行为标准与规范,工作起来更加从容,更有自信;②“护患沟通指引”优化了护患关系,医院与患者的赞誉也给了护士工作动力,提高了工作热情[17];③“护患沟通指引”优化了护理环节,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非护理工作时间,提高了护士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指引”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化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但如何有效落实、加强监督,以及将实施效果与护士绩效有机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不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凤芹.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50-151.
[2] 李艳,赵桂英.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实现输液室有效护患沟通[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15-116.
[3] 张水莲,朱平先,潘秋民.现代护患沟通方法在儿童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8):1408-1409.
[4] 胡桂玲.情景模拟法查房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70-1871.
[5] Salt E,Crofford LJ,Studts JL,et al. Development of a quality of patient-health care provider communication sc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J]. Chronic Illn,2013,9(2):103-105.
[6] 林惠萍,马维红,赵娜.婴幼儿患者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39-141.
[7] McCallum J,Ness V,Price T. Exploring nursing students' decision-making skills whilst in a Second Life clinical simulation laboratory [J]. Nurse Educ Today,2011,31(7):69-704.
[8] 王红,张茜茜,许红凤.情景式教学在护士岗前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15(6):73-74.
[9] 邱梅,张华.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2013,34(26):5485-5486.
[10] 吴显群,陈丽丽,余容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6):724-726.
[11] Happ MB,Garrett K,Thomas DD,et al.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Am J Crit Care,2011,20(2):e28-e40.
[12] 安春霞,莫正霞,安丽梅.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281-281.
[13] 陈英,李苏静,蒋文君.观察输液室应用规范护理语言减少护患冲突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7):826-828.
[14] 王俊霞,韩焕英.短时间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7):864-866.
[15] 王雪莲.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36.
[16] 杨丽,王臣平.大专实习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139-4142.
关键词 中职生 人际交往障碍 疏导途径
1 中职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
中职生多为16至18周岁的青少年,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高涨、敏感、个性不成熟,表现出独立与依赖、成熟与幼稚并存的矛盾性,在人际交往中带有鲜明的情绪化色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心理障碍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他们希望在与人交往中,特别是在异性心目中,留下好的形象。而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反而使他们在交往中显得手足无措、前言不搭后语。更有甚者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身体抖动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常常使学生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之中。而自卑感又更容易使他们自我孤立、缺乏人际交往的自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1.2 个
每个人都先天的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不同,有些学生出生、成长于优越的家庭环境,长期被父母娇生惯养,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则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很大挫折,心理压力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受到这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如固执、自我、任性、依赖等。这些障碍会影响人际间的交往,让他们不会与人合作、与人共处。
1.3 地位障碍
中职学生与同龄的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要面对的交往对象更多更广,除了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外,他们还要在实习期与领导、同事、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在家里,父母是长辈,处于上层地位;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处于上层地位;在实习单位,领导肯定是上级;实习同事又比自己的资历深,地位也不会和自己完全平等;而服务对象是“上帝”,肯定要尊为上宾。不同地位的人,其价值观不同,必然会导致在同一问题上看法的差别,从而带来交往中的障碍。
1.4 语言障碍
中职学校中有很多来自外地的学生,由于之前主要使用的是方言,普通话不太标准, 部分学生在学校羞于与老师沟通;在课堂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怕同学笑话;在实习单位,不敢与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主动交流、沟通。另一方面,由于口语沟通技巧的欠缺,常常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时词不达意,甚至引起对方的误解,产生矛盾。
2 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疏导途径
人际交往障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对于这种共性的问题,可以由学校、教师共同予以关注和疏导。具体的疏导途径有以下几种。
2.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许多学校开始着手新生进校的心理普查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也为即将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经过科学严谨的心理普查工作,陆续建立起学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加以妥善保管,为日后的个案辅导做好资料的准备。在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的同时,对于性格有缺陷的学生,如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对于档案要予以归类,对于这些学生予以适当的关注,防患于未然。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分析,应该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负责。因此,学校有必要设立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的心理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目前,有很多学校已经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其作用发挥不大。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询室里未能安排专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由心理或德育老师兼任,他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予学生相关的帮助,而这样的时间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足,咨询经验欠缺,不能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心理指导。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设立已久,但学生却并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前去咨询。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于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并通过正面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有心理困惑时积极主动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要让学生意识到,有心理困惑并不等同于有心理疾病,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适应问题,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但是这些问题需要借助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疏导,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
2.2 开展人际交往讲座,实施团体干预活动
心理讲座因其时间集中,受众群体大的优势,可以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或将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因讲座所讲内容具有主题性和普遍性,往往收效较好。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以如何化解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为主题的讲座是非常必要的。在讲座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给学生分析职业学校的环境与以前的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二是向学生宣讲人际交往中科学有效的适应技巧,以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中职生活;三是给学生耐心地分析新的人际关系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有效的人H交往方式,鼓励他们在正常社交的同时进行个别交友,使他们尽早地获得进入新环境的归属感。可以通过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个案分析,引导学生找到合理适当的社交方式。
团体干预活动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预防。如果在学生中出现了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可以将具有共同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团体的干预活动。如果是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特殊情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带来的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调试体验。班级范围内的活动,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课,针对班级内部出现的人际交往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也可以结合学生将要面临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挑战,未雨绸缪,提供一些经验。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例如案例讨论法:针对学校发生的一些因人际沟通不当而引发的打架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克服不良行为、培养自制力。主题活动法:开展一些青春对对碰活动,通过游戏、演讲、拓展训练等团体活动的形式,达到人际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2.3 树立教师交往典范,创建民主团结班风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接触到最多的人是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人际交往的方式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定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注重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对学生存在的一般的人际交往问题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师生交往中存在着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形式。相比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更具有方便性和随意性。然而非正式交往是建立在需要、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或一致的基础上的,并且是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非正式交往往往更重要。所以每位教师既要注重师生间的正式交往,更要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更有意义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树立个人魅力,以正确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民主的氛围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塑造积极的个性,并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时,要从思想上真正的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就能畅所欲言。
学生日常生活的集体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级,加强班级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教师应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来促进学生间的积极交往。与此同时,教师应建立班级的正确舆论环境,在班级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引а生形成正确的舆论,例如:如何选择交往的对象,如何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等。教师要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学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得以健康的发展。
2.4 加强家校沟通,重视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和教师应经常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开展相关的中职生人际交往的主题讲座,或者以短信形式发送一些教育类的短文。让家长逐步了解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家长自己明确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示范作用,掌握正确的疏导方法。这样,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发挥好榜样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从专业角度观察、发现孩子的人际交往障碍,及时疏导孩子的问题。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反馈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及时、专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丽霞.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53-54.
[2] 桀淑坤.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辅导[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孙焱,朱薇薇.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3).
虽然上过无数个“沟通技巧”训练课程,志平还是觉得,“人际关系”实在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尽管自己常常在各个场合中善用从课程里学来的“技巧”,可是自己不但没有变得更有自信,相反的,志平常常觉得若有所失,感觉自己很差劲!久而久之,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退缩和消沉……
丽玲在某家酒店担任公关。照常理说,丽玲在与人接触方面,应该是“八面玲珑”,“没得说”……然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别看丽玲在顾客面前显得温柔得体,和她共事的伙伴几乎每天都在谈论她的是非,说她“势利眼、摆架子、泼辣”!所以尽管她得到顾客们的好评,在顾客背后的丽玲,给人的印象却是“自我中心、仗势欺人”,不但人缘不佳,还常常被人冷落,而她自己似乎也乐得孤独……
“沟通”不只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心理姿态”!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父母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个人的独特经验,成为“生命剧本”。一个人在成长后,往往会依据这个生命剧本继续生活,并养成了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看法和沟通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一个人在心理上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往往决定了他与别人互动的成效。这种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姿态,就称为“心理定位”。
人际沟通中常见的“心理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不好,你好
这些人在与人建立关系时,常常抱持着“自己很不好,别人都比我行”的姿态和人交往。换句话说,这种人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不断贬低自己,所以显得比较自卑、压抑和消沉,上述案例中的志平极可能就是这种类型!
“我不好,你好”的人在童年时,很有可能生活在被批评和挑剔的环境之中,处处都必须仰赖成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是不行的,别人都比自己来得伟大、来得强!
二、我好,你不好
这种人经常认为自己是对的、优越的,别人都不比自己好,因此他们喜欢挑剔和责怪他人,不太愿意和其他人建立信任关系。这类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高傲自负,不可一世!即使犯了错,他们不但不觉得自己需要承担,反而会将责任归咎给其他人,情形和案例中的丽玲有些相似。
经常以“我好,你不好”来沟通的人,很可能在年少有过“被伤害”的经历,在挣扎和求取生存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我好”(我靠着自己的努力活过来!),“你不好”(你伤害我!)的生活信念,以致遇到事情时,使用攻击、责备他人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很少进行自我检讨!
不好,你也不好
这些人既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所以行为显得特别孤僻!由于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因此不太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性情显得孤立、缺乏人生目标,甚至对生命的意义抱持怀疑的态度!
许多“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沟通者在成长历程中,往往缺乏成人的关爱和照顾,以致在生活中频频出错,结果却招来责骂,因此发展出“我不好”(我笨手笨脚总是犯错),“你也不好”(你失责,却只会骂人)的心态。
发现优点、创造优点,让“我好,你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