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数学建模经验交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建模经验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建模经验交流

第1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而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的应用,是在深入调查、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信息、作出简化假设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理论和数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数学模型,也能够创新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和方法,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用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其特征是:问题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分析结果具有非唯一的开放性,强调了数学方法的过程性与发展性、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已渗透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管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分析与设计、预报与决策、控制与优化、规划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具体的应用。一般认为,数学建模对能力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具有较强的“数感”,对给定的复杂问题背景进行数学化分析的能力;第二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应用和创新、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第三是数学模型的求解能力,包括对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使用能力;第四是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第六是良好的协调和合作能力;第七是较强的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归结称为“数学建模的能力”。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认为,数学建模教育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契合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容和师资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数学的应用从传统的物理、力学等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金融、信息、环境、医学、管理、服务等各个学科及交叉领域。数学建模的专业领域涉及面广、建模方法形式灵活,基本方法包括初等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微分方程方法、评价方法、优化方法、预测方法、决策分析方法等。数学建模教学的一般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并对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价等。数学建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数学素养和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从知识准备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数学专业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是数学建模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实际是应用数学的各个分支,涵盖了运筹学、统计学、数学规划、最优化方法、图论、数学实验等多门课程内容,要掌握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和方法。2.数学应用背景知识。数学建模教学的问题都来自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实际专业背景,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题2004年的“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2006年的“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2008年的“数码相机定位”、2009年的“汽车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等,对实际背景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应用软件知识。常用的综合应用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优化软件Lingo/Lindo、统计软件SPSS、图论工具软件等一些专业应用软件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根据实际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对软件进行合理的使用,并能对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培训,以缩短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距离。从知识结构来看,数学建模的全部教学不可能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或单独完成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很多学校是由教师团队来共同协作完成教学和竞赛培训的。一般是每个专题模型的教学由一位教师负责。但各个专题又不完全是相互独立的,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对应用数学各学科的宏观驾驭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指导。而数学应用的背景知识往往是数学教师所缺乏的,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能与不同学科专业的人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优势互补。

三、数学建模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创新模式探索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国家依靠“新机制、新模式”推动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为主。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还属新生力量,必须在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开拓创新,力争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赢得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到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和教育资源优化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1.灵活的专业设置,创新的教学体系。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拥有更多办学自,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专业为主,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其理论教学体系依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按职业活动实践的需要来重新组合课程,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2.年轻化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一般由母体学校的聘任教师、退休教师、本学院的专职专任教师、外校或社会上的专家教师等组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专职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不低于1/2,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均占30%以上,目前主要以引进优秀硕士毕业生为主,这样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在思想上更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既善于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宝贵的经验,也敢于向传统挑战。3.资源优化与共享。独立学院通常以文、理、工、法、商、管理等多专业共存,是小规模的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灵活的适用性;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科学实验和实践创新的专业实验室,不同专业资源共享;与社会力量合办的模式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到企业去开展实践,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行业专家的专业指导,有效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数学建模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

在独立学院“基础知识够用,应用特性鲜明”的整体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精讲多练,去掉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单学科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少的,由于课程的基础性特征及课时限制,也未能很好体现出数学知识与技术在解决更广泛的专业问题的宏观指引作用及实现功能。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弱的独立学院,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每年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学生的报名情况可见,独立学院的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数学建模所突出的数学应用的特点和技术功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希望学以致用。但是,一方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课时不会太多,参加建模培训班的同学更是有限。目前针对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所采取的赛前短期集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但从长期目标来看,数学建模的能力并不是短时间集训突击能获得的,学生也普遍感觉很累,而且对数学方法的深入领悟是经过实践应用的长期坚持和循序渐进而慢慢形成的。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都比较年轻,对于数学建模教学经验不足。最初的模式是由学院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参与,而由学院聘请主办高校的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缺乏的压力,但外聘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容易造成教学与实践交流脱节的局面。另外,部分教师依然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数学建模教育的初衷,使得大部分学生逐渐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五、数学建模教育在独立学院开展的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我们结合独立学院独特的灵活办学机制和资源共享优势,提出“优势+全面”的数学建模教育模式。

(一)创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为数学建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

1.将数学建模教育渗透到基础课程教学中

高等数学或微积分等基础课程是绝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程,课时多,当前大多数教材的例子多是几何应用或物理应用,理论上大都是连续型的,而且信息量较少,不能较好体现现代数学思想和现代数学方法,相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有些理论已滞后于实际的需要,有些对于新的科研成果并没能及时更新,急需改进或推广。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体系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能广开思路,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选择或自编应用功能较强的教材,立足于基础教学,从不同的细节和角度渗透、穿插适当的数学建模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如在教学中除了讲清高等数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外,更要介绍其应用概况;通过工程实例和经济实例强调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介绍函数的拟合和分析方法;在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教学中介绍连续复利模型和人口增长模型;作为零点存在定理的应用,介绍“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能放稳吗?”的数学模型;由最值推广产生最优化方法等。将数学建模教育渗透到基础课程教学中,做好数学基础课和数学建模课之间的衔接工作,这应该成为数学建模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

2.基础选修和阶段性竞赛培训相结合

每学期开设40学时左右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允许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选课,学习基础的数学建模方法和软件技术。同时,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料,提供网上答疑和开设讨论区,让学生加强学习交流。通过延长学习周期和延伸学习空间,让学生不致于倍感压力和难以消化,轻松学习。针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集中培训也可以分段开展,分初级、中级和强化培训,一般是鼓励二至三年级已参加过选修课的学生参加。主要是按照数学建模竞赛的规范和要求全面展开练习。初级阶段为建模培训做好准备工作,如应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实现文献查找和资料搜集,以及实际调查取证等相关技能培训,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技术方法,如常见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数据分析的方法等;中级培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论文选读为主,选择有学科代表性、方法代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典型建模问题和论文进行分析学习,这是培训过程的重心;强化培训是进行竞赛模拟实战训练,选定模拟题目让参赛小组按照竞赛的要求完成问题分析、模型建立和求解、论文写作等全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对数学建模的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要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相信学生有独立创新的能力,只要学生有兴趣参与,成果的好坏是次要的,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自觉的创新意识、积极的求知欲、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分工合作能力。

3.数学建模文化活动纳入教学大纲,加强对数学建模文化和成果的宣传

很多大学都有数学建模协会,其宗旨是传播数学建模文化、组织学习活动,如名家讲座和经验交流等,同时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队员。通过协会精心策划的活动,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数学的应用那么广泛,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与其他实践应用型竞赛活动相比,数学建模的成果很难以成品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但可以通过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创意和演示模型,让学生通过现场讲演分析和与同学互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建模的过程和分享成功体验。要更好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首先,要建设规范的管理制度,将数学建模协会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纳入数学建模教学大纲,设立创新学分,形成完整的数学建模教育体系。另外,还要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活动开展监督机制,聘请专业老师指导,以保证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数学建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1.加强数学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交流和开展联合教学

为了更好开展数学建模教育,独立学院应大胆选拔培养本院教师作为教学骨干力量。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仍以单一的科研型、学术型为主,新进的青年教师长处是学科理论基础好,对于实验室研究方式和论文报告驾轻就熟,但是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切了解,缺乏从理论向实际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而且教师的单一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数学建模教学的需要。在独立学院多专业共存发展的格局下,可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对数学建模内容实际应用背景分析的优势,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参与数学建模教学,与学生有更直接的交流。通过具体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也能使年青教师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这对独立学院的年青教师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与其他同类院校的交流学习,切实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和培训模式。

2.开展师生合作型创新实践项目课题研究

很多数学建模的题目都是很好的科研题材,可通过设立学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项目”活动专项资金,由学生自主选题或指导老师申请项目课题,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工作,真正实现从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到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和信息反馈等实际实践活动的全体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数学建模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毕业设计题材。青年教师充满热情,乐于与学生交流,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和创新的灵感。数学建模活动是以“微科研”的方式进行的,教师要加快教学观念的更新,只有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研究水平和洞察力,才能以严谨的科研风格影响学生,以良好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

(三)优质资源共享,为数学建模教育提供实践基地

1.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现代各学科的不断交叉和融合,学生的知识面也要求以专业为核心的多向发展。通过数学建模内容的实际背景分析,了解不同科学领域的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教学是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的很好途径。数学建模教学一般以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可以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发挥各自的专业特点、优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取长补短。独立学院多专业共存发展的机制使得各种资源共享,使得学生跨专业学习有了强大的依托,对数学建模问题所涉及的一些其他专业技术原理增进了了解。例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建立的“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有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室、机电产品制作室、生物工程设计室等,并拥有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计算机、单片机开发装置、可编程控制器、印刷电路板设计制作装置等软硬件设备,建立起了一支勇于创新、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优质资源的共享也为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有助于对一些工科技术背景的理解。

2.利用独立学院的企业和社会资源,互补互足

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社会影响来看,赛题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社会多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有些是直接由企业直接提供的,如2006年“出版社资源配置”就是由高等教学出版社提供的素材形成,因此赛题的实用性也引起了一些有关企业的关注,希望通过对赛题的进一步研究,使研究成果在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得到直接应用。独立学院独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广阔的多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和社会资源互补互足。在校方的全力支持下,选择合适的数学建模应用项目促进横向科研及其成果的转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建模的实用性。

第2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在《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收获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总结:“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数学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数学本质。”新课程的主持人刘坚、王尚志、张饴慈、张思明等都做了报告;6个先进学校的代表做了发言。共有大约150名专家、老师出席活动,还有数学通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媒体参加。虽然新课改没有实质性与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经有很多学校抓住机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次新课改决心很大、极为坚决,不积极推进新课改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2010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10天中,主要是以课程专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业、上午学术报告、穿插小组座谈研讨、晚上学术沙龙等活动。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概括:“把数学教的更简单。”“把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问题’对数学课堂太重要了。“‘图对于数学太重要了。”“学会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阅读’的培养。”“三维生态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活动经验。”“区域教研。”“作业评价---学生批作业。”“双向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的理念先进,大多有突出的教学成果,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新课改先进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全国取得成果的学校已经很多,他们已经成为领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听他们的老师讲座。与我同去的青岛二中的**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学校的关注,因为他们青岛二中在课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岛二中,南有深圳中学。”本来自己带了一些教学上的东西,可是听完人家的报告后就不敢拿出来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谈的都是教育教学,高考根本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我在教学方面有些东西,听完别人的报告后觉得很不成熟也没有敢拿出来。不过,在最后一次研讨时,我利用讨论高考题好坏的机会做了一个主题发言,算是对学校有一点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个人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1,为什么不是数学教学呢?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不只是教数学,他也是老师也要育人!为什么我们老师抓学生越来越近、成绩越来越高,可是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呢?这一点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与做法,但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此事!

2,我们为什么没有名师、名师工作室呢?我们拥有“打不垮的数学老师”可是却没有有特色教学经验与成果,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却得不到全国先进学校的认可,我们有各种形式的个人教学与集体备课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即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的,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数学组的强大离不开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数学老师也只会诞生在优秀的数学组内?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我们在繁忙那个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学习呢?

3,这一次学习了很多经验。可我想是不是可以照搬某一种模式(如:杜郎口?)?如果各学一点会不会成为“四不像”?如果彷徨等待会不会成为“教育的罪人”?我们的现实情况允许我们迈多大的步子?举个例子:学案没有被证明是一定更有效地教学载体,也没有被证明是唯一载体,我们是不是坚决做下去?(青岛二中已经淡化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载体?如果老师们各用个的载体会不会很难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

4,我们如何将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我们敢不敢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授课?(如选修课敢不敢开齐?数学建模等能不能开展?等等)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问题”。“问题”成为本次学习给我最深印象的词。如何创设有效数学的问题情景?(即数学背景。体现数学价值,抓住学生的心。)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已经成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骨架”,他们都需要有效地“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师目前基本没有主动制造有效“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我觉得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自己喜欢编题,可是张思明博士一模型连问编十几问是我极为震撼!

2,“教师与问题”。我们没有形成有突出特色及成绩的数学教学模式,可是我们不乏优秀的老师。如何整合我们的教师资源?如何使得教师个体与数学组整体相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妨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充分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在教学上重点先进行“问题”意识上突破。我觉得我们老师“问题”意识的提高后,制造“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因为我们老师就提不出问题!我们一节课平铺直叙的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想睡!举例:江苏南通的葛老师某节课的问题情境“周杰伦的专辑。。。。。”,学生怎能睡着呢?城阳的柳美欣老师课堂用“西瓜图片”引入,课堂怎会无味呢?也许提出一个问题不用一分钟,可是制造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问题课堂结束学生有了更过的问题”这是好课堂!:

3,“课堂观察”。这一点我是内心反对的,因为我教学就很随意,我不喜欢没有创造力与个性的课堂。但是,东北师大与青岛二中的老师都认为其操作合理的话会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帮助很大,我的理解就是至少参加比赛容易获奖!至于如何课堂观察?是不是连学生笑了几次都要记下来?我并没有成熟的办法。

第3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旅游管理学院】导游大赛。喜欢旅行、热爱生活的你一定会在旅管院实现梦想。

【外国语学院】欧美文化节、手抄报比赛、水果拼盘大赛、魔鬼狂欢夜、口语角。只要你敢于挑战,就一定能在这些活动中挖掘出自己不易察觉的潜力。

【化学学院】“博文杯”百科知识竞赛、化学学院权益知识竞赛。总有一款适合你。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文化节、立援公益活动。对电脑知识感兴趣的同学,这些活动一定能够让你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

【兴湘学院】寝室文化节、女生节活动、走进自闭症儿童、兴湘杯篮球赛。兴湘学院下分多个系,如文法系、工程系等,每个系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同学参加。

【商学院】商业文化节、微观经济学大赛、3月15维权日。商学院非常重视与各大高校的联系交流与比赛,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敢于尝试。

【法学院】普通话形象大使、法律文化节、司考经验交流会、模拟法庭。法学院是湘大的王牌,每年法学院举办的活动都十分丰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院网站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在数学院严谨的学习之余,参加这些校园活动,能让你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化工学院】啦啦操比赛、团建文化月、羽毛球赛。“年轻人应该多尝试,走点弯路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在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化工学院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希冀,这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

【土木工程力学学院】篮球赛、足球赛、院运动会。土木工程力学学院,青春洋溢的他们彰显着学院独有的魅力和风采。

【公共管理学院】团建月、党团知识竞赛、公管杯辩论赛。除了这些活动,作为工管院的学生值得自豪的还有和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是“院友”。

【文学与新闻学院】红歌汇、百人大合唱。热爱文学,有一手好文采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你,一定要参加文新院举办的活动,因为这里是你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

【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院际联合金曲大赛、“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活动、校际联合义务维修。这些特色品牌活动,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小试一下身手。

【机械工程学院】拔河比赛、视窗征稿。只要你敢挑战,肯定会有收获。

第4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首要任务,在大学开展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潮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形式下,将素质教育在大学开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学开展素质教育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 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大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对学生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活动表面上以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点的教学为目标,实质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去思考确定大学数学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培养目标才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把大学数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明白这些方法基本思想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积分学的教学当中,要把“以直代曲”的思想观察与积分学当中,无论是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应用,还是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都涉及这些数学的思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又如“极限”的思想,要贯穿于微分学部分,比如导数的定义、定积分的定义,等等。再如“微元”的思想,在定积分的应用当中,以及微分方程当中都有体现。

(二) 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大学数学基本原理的来源讲解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忽视对大学数学基本原理的来源讲解。在教学实践当中,如果在备课时候,适当准备有关数学的基本原理的来源讲解,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首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伟大的数学家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三)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最好的思维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创造性等各种思维能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证明,比如中值定理,要详细讲解,尤其是罗尔定理。虽然这时不要求学生完全记住,但是通过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锻炼。此外,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式方法,能使学生思想逐渐活跃,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大胆探索,勇于发现,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学生问教师:“我们学习的数学这么难,有什么用?”或者“我觉得学习数学没有什么意义,数学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吧?”等等这些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受数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做题,忽视了建模。还有就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建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学习,同时也还能学会知识。再就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知识有限,不能建模。这些都是错误的。数学建模(工程问题数学化)采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和决策科学各领域中关键而核心的问题,常称为数学建模。我们在教大学数学建模时,应该从简单的入手,把基本思想教给学生。任何现实的问题都是由简单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在大学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应该从简单部分入手,教会学生基本思想和建模能力。

(五)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数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数学实验有利于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演算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现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学数学实验主要是将Mathlab软件包结合数学内容融于每次实验当中。每次实验教师都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目的,并对学生的实验加以认真指导。

三、大学数学教学素质培养策略

(一)加快大学数学师资力量建设进程

加快大学数学师资力量建设进程,提升大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重视教师的综合发展,将优秀的教师资源作为大学数学教学素质培养的关键和首要任务.首先,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将加强大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将其放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专门化的大学数学教研室,对其进行有效的投入,牢牢抓住大学数学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前进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大学数学队伍建设计划.其次,加强对大学数学教师的再教育,对大学数学教师定期进行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的教学素质.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自身教育意识,注重大学数学的教科研和教育教学的时间活动,将终身教育作为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大学数学教学理念

树立以生为本的大学数学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首先,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应学生的大学数学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综合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大学数学教学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理念的重要分支,大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学理念要实现由封闭型到开放型的全面转变,将大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与各学科的联动性,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素质培养的效率.

(三)建立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重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将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大学数学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角色转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协作,将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大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精神,敢于提问,敢于研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掌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习方法.其次,大学数学教师要精心备课,对大学数学的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在课前对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着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把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大学数学教学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模式.最后,大学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处理,优化合理配置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各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和结构性,从大学数学的学科性出发,同时加强情感教育,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内涵.

(四)创新并丰富大学数学教材内容

大学数学教师要创新并丰富大学数学教材内容,积极参与教材编制的过程,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大学数学教学素质培养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大学数学的教材内容要具有结构性,从现代教育的时代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编写,重视教材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作用,并对此进行深刻剖析,教材内容的编写要与数学实验活动 相符想成,为其提供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数学实验数据,形成新型的大学数学教材结构体系.同时,将现代数学教学知识与传统大学数学教材内容有机统一,创新教材内容中要体现数学的时代特点,不?嘤胧本憬?,开拓创新,用传统化的大学数学教材理论对现代数学成果进行有效的说明和诠释,充分体现现代数学的观点.

第5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并且现代数学的研究早就超出了“数”与“形”的范畴.这种“数”和“形”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然而它们的“表现”往往不是客观世界中直观的、具体的对象,这决定了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根据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规律和人对数学的认知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大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授,在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数学思想、数学品质、数学能力的学习与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抽象出数学问题,合理的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知识和工作来分析、推理、论证,并得到确切的结论;最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简而言之,数学素质,就是人们运用数学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李大潜院士认为大学数学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对数学这个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包括对数学带来的美感,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和体会.2.能逐步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起一些优良的素质.3.不仅积累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技巧,而且提高将数学有效地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种种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本质上李大潜也是将数学素质的培养作为大学数学教育的培养目的,这种素质其实就是一种科学创新的素质.

 

数学教育策略顶层设计,是提出一种“立体的数学认识”教育方法,并希望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数学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希望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也希望这种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据作者所知,现在有一些“立体化教学”的教学实验和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数学教学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改进,其中浙江科技学院的薛有才老师对工科院校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创立了“大学数学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这种多样性、分层次、个性化的立体式课程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和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倡“立体的数学认知”,主要立足于数学教育,而不仅仅是数学教学层面.

 

“立体的数学认知”方法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发挥教师的认知示范作用.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和数学认知与实践的先行者,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性思维,数学视角,问题的探讨与解决等等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所以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这样才能给学生作出示范与指导.教师不仅需要系统而理解深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数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方面做到胸中有数.事实上,大学教师往往都在专业知识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在教学水平与能力上有所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因此,大学教师应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都有很好的效果.

 

2.认知材料应反应时代要求.好的教材和教学资料不仅要传递学生数学知识,到达培养学生的目的,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材的选取应注重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几何直观的引入,强调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服务专业课程,精选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教学内容要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使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应用价值展现出来.教材的内容不应过分强调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应用背景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激活主体的认知能动性,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于认知体验中.人的认知活动应充分调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挥主体认知的积极性,把握认知对象的本质思想与精神实质,才能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具备认知的可创造性与可持续性.作者认为应采用多层次的分班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优质资源使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学到不一样的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的展开应以学生为本,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片面重视专业教育的思想,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呈现数学问题的脉络,认识数学思想的本质,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课堂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得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测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应加强数学实验、数学文化、数学竞赛等课程的学习与辅导.讲授内容还需与经济发展适度的相结合,做到了解学科、行业现状,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4.丰富认知活动,提高认知的迁移性与可发展性.丰富多样的课外数学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补充,而且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必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形成“立体的数学认知”.全面实行“导师制度”,让学生能够享受教师的全面指导,做到个性化教育.导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指导并给出合理的建议.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组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探讨数学问题,按时完成任务.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提高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数学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这种具有核心价值的文化理应被我们的认知结构吸收并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课外活动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与体验.

 

小 结

 

本文根据数学的特点以及大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从数学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立体的数学认知”这一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从教师示范作用,教材的与时俱进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外活动的开展等四个方面说明这种方法的必要性与实施办法.“立体的数学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学生从传统数学教育的枯燥模式中活跃起来,从而能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数学思想的实质,并能积极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最终提高数学素质.这种方法契合当前的教学、教育改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锻炼学生的数学精神与品质,熏陶数学文化的价值,从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植具有理性与科学精神的文化种子.

第6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一、构建“尚美”课程体系,引领课程改革

(一)明确办学理念“尚美教育”,就是以“美”为标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认识美、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实现“礼爱成习,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学校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与各学科教育、学校管理相融合;通过“以美润德、以美怡心、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兴艺”的育人途径,构建“尚美课程”,打造“尚美校园、尚美教师、尚美课堂、尚美学生”。有路径,有督导,有测评,力求让每一个南一学子发展个性,展现自我,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享受“尚美”教育带来的幸福。

(二)制定课程规划办学理念要依托课程来实施,学校制定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尚美”课程建设规划》,将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渗透到“知识、文化、科学、艺术及健康”五个领域中。我们对每类核心素养都进行了具体界定,制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以及课时安排。

(三)构建课程体系学校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课改方向,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三条路径,构建了“多元+特色”的“尚美课程”育人体系,引领课程改革。

二、推进“尚美课程”实施,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构建了“活力课堂”。何为活力课堂?即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饱满的精神;关注学生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学会学习;能够促进师生、生生多维思维的发展,展现师生生命的活力。实现“活力课堂”要做到以下“四优化”。1.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主题内容,实施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如:数学学科,我们从知识系统的视角、数学思想的视角、数学方法的视角、数学文化的视角四方面进行整合;语文学科,基于统编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统整,通过精读课,让方法落地;通过“略读+群文”的整合,使方法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此同时,落实不少于10%的学科实践活动、特色作业设置,这既优化了“活力课堂”教学内容,又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我们设置的“妙笔生花”语文拓展作业、古诗文“15分钟悦读”、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中学数学”等都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补充。2.优化学习方式我们构建了“活力课堂”教学框架,目的是变革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度思维。“活力课堂”教学框架具体为构建10个学科“活力课堂”学习模式,如语文学科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的“主动建构式”教学模式、体育学科的“合作体验式”教学模式、科学学科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构建模式不拘泥于模式,因此,模式的构建经历了“建模用模出模”的过程。现如今,我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现有水平,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优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教学手段。为此,学校分批次更新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定期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CW软件、PPT制作等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包括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4.优化学习评价学校采取“日评、周记、月结”的积分制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末对优秀班级及优秀小组进行表彰。我校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的评价,还将学生的美德行为列入了考评之中。通过一整套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实施地方课程的主要策略有:一是有效利用葫芦岛、兴城两地的课程资源,建立地方课程资源库;二是开展名人、专家专题大讲堂;三是强化学习和培训,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优化、培植,同时与学校德育活动和校本课程相结合,如“走进别墅”、首山一日游等活动。地方课程完全按照地方教材授课,隔周开设,单周开设《魅力辽宁》《人与社会》,双周开设《人与自然》《人与自我》。

(三)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学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原点,以“选择性、自主性、多元化”为原则,构建了“隐性+显性”“必修+选修”“多元+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1.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隐性校本课,学校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浸润着对学生美的教育。教学楼内“理念文化树”、校之印、校史馆、科技廊、德育廊、美育廊、读书厅、才艺展示厅,教学楼外开心农场体验园、静以廊、“乐知亭”等,处处渗透着美,陶冶学生的美感。2.文化课程文化课程是必修课,由学校编制校本教材。一年级使用《雅言美行》校本教材,意在让学生走进南一就接受美行教育。二年级使用《走进兴城》校本教材,该教材曾获得辽宁省校本教材编写一等奖,现由原来编制的12册修订成全一册,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三年级至六年级使用《国学经典》校本教材。《15分钟悦读》校本教材供一至六年级学生在晨读、午读、暮读时间使用,意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10%的学科实践拓展课程和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实践拓展课程从学科实际出发,突出趣味性、系列性,如数学的“活动中学数学”课程,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补充。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以“养雅言,润美行”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校内、校外两条路径实施。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包括“五大文化节”、各类竞赛、才艺展示等活动。“文化节”每年开展一次,每种节日开展系列活动。如“读书节”进行班集体诵读、亲子阅读、好书推荐、海报设计、美文欣赏等活动;艺术节既展示个体艺术成果,又展示班、校组队水平。校内德育实践活动以三种类型为主:“细节型”活动促美行养成、“主题型”活动促美德内化、“实践型”活动促美行自省。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主要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如文化广场汇演、教师节、风筝节、新年联欢会、运动会大型团体操展演等。4.“尚美”社团课程“尚美”社团课程以选修课为主并与艺体“2+1”和班、校社团相结合,开设了五大类70多个班、校社团校本课程。如微信平台“艺海求臻”专项栏目、每周二中午红领巾社团播音、周三艺术社团美之声欣赏、周四才艺展示等,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校本课程设长、短课,灵活实施。长课60分钟,英语、写字、晨读、午读、暮读等小课各15分钟,大课间30分钟。

三、规范课程管理,彰显育人品质

1.打造尚美团队我们将教师分四个梯队,“高密度”培训、“有梯度”培养,坚持“学习+反思”“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通过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校,进行校内“名师引领”,校外“精准帮扶”。每年一次开放周展示,邀请联盟校、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第一、第二梯队教师送教下乡,充分发挥我校的帮扶作用。塑造“两个层面”的榜样力量:教师层面,开展和美办公室和最美教师评比活动;学生层面,开展星级少年、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和优秀班级评比,为课程的实施注入活力。

第7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自修式; 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8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42- 03

1 引 言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通常用以下4句话概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成人”。无论是地方高校培育的工程型学术人才,还是部队院校培育的指挥类军事人才,“会学”是素质教育的起点,抓素质教育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起。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的平台环境不断发生变革性改变[1],从多媒体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到网络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体会也在不断更新,知识的爆炸增长带来课堂集中教育模式的一定局限性,在海量信息资源中锻炼学生“会学”的能力,快、准、精地获取知识更加成为新时代人才的能力培养[3]要素之一。

本文依托部队高校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对自修式建构模式展开探索,并依据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

2 自修式建构模式研究

现阶段对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考察、调研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只是对某些课程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2],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素质的培养任重道远。

2.1 学生自学能力的建构分析

自学能力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4],而是有目标、有准备、有考核地为学生提供知识环境的各个元素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不断创新的能力。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实践已有多年的推广和经验积累。建构主义[2]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这正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源过程。

2.2 自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修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利用已有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宏观展示课程的内容和重点,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发散起点和参考路径,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完成个体的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目标,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整合、研讨、对比、总结,并连贯相关知识点,由点到面,完成整门课程的展示。

该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把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多元化全方位考核方式融合在一起,重点突出“学为主体”教学特点,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推广,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出发,自修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由考试目标转化为知识获取目标,从而达到培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使用能力的最终效果。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自修式教学模式实践

3.1 软件类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本文探索的自修式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基于本单位软件类课程教学展开。软件类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放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系,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多方面的成果,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达到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的目标。

不同的软件课程内容实践方式不同,软件理论类课程更侧重学生思维能力,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软件工具类课程更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常用工具软件、软件测试等;还有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理论课程。不同课程涉及的具体操作对象、平台也不同,且软件版本更新快、教学内容多而细、遇到的实验验证性问题不可预期等特有的特点给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带来了一定限制,特别是在工具类和综合类课程中尤为明显。

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宏观体现课程的精髓,而采用自修式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授课方式可以收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转变的教学效果。

3.2 自修式建构模式基本思路

结合自修式建构思想,本文以软件类课程为例展开的自修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建构—发散—学生建构—集中。

(1)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挖掘可以进行发散思维活动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可能性,鼓励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出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奋斗目标。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师必须宏观把握课程的主体方向,找准发散点。

(2) 发散的过程就是学生实践自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发散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更使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得到落实,只有形成个体的知识意识,才能有独立的创新思维。

(3) 对于给定问题和所有不确定答案的可行性分析、优劣分析过程,学生需要学会从海量的知识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并学会将信息整合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知识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开拓学生思维与视野。

(4) 学生经过发散自修的知识建构过程,有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梳理和总结、方案的整合和评比、疑问的归纳和解答、创新的分析和验证,并提供举一反三的相关问题最终将学生的认知提高到宏观水平。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水平,因材施教并引导每个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自修式教学实践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课程的设定以经典C语言为基础展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实现[2],而现有发展的如Java、C++等更多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则无法通过有限的课堂进行深入的延展和扩充。结合上述思路,对教学模式做如下尝试: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本门课程的核心思想(归纳算法程序的全过程)和核心理论(语法、结构、关键字、模块化等)。

(2) 以每一实验的过程为发散点,以学生自修的学习模式为发散过程,以类比、举一反三的任务目标为发散的基本形态,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考的全过程。

(3) 无论是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还是同一算法的不同语言实现,学生要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带来的疑问是获取新知识的动力,也是构建学生信息整合能力的基本过程,最终实现由传统的以单纯地实现一个实验为目标转变为以引导学生理解一类实验的共通目的、思路、方法为目标。

(4) 教师通过观察、答疑、验证等手段,对学生的“自修”过程给予适当的点评,并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正向的引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编程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创新思维表现,完成的作业代码不再与课本教材一脉相承,从编程思想上解决算法的理解和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展现一定的建模能力和实现能力。具体表现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C++)、全国ROBOCUP公开赛(C)、国际水中机器人2D仿真赛(C#)、全国“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C、C++、Java)等多种平台软件实践竞赛项目中,经历自修式教学模式锻炼的学生均有十分突出的创新表现,体现了“得鱼”和“得渔”的双丰收。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展开探索,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从认知的角度和软件类课程的要求出发,构建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实践自修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对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探索中,将进一步推广多门软件类课程的自修式教学模式实践,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慕勤,金宝士,等. 教学方法的与教学手段的调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6):112-113.

[2] 王梅娟,史涯晴. 建构主义在多媒体信息课程中的实践[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教育专刊),2010(33):118-120.

[3] 史宁中,柳海民.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 教育研究,2007(8):10-14.

第8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学风现状;因素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60-02

学风是高校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氛围,它具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学风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准确了解这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对于加强和优化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风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风状况,探究学风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开展了本科生学风现状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困惑等有关问题。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个体样本1000人,其中有效样本为964人,无效样本为36人。学习目标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对所学专业选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了解不够,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充分的职业规划,学习动机和目标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方面,我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存在消极状态,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少数学生表现为消极、懒散。学习兴趣方面,我校学生总体学习积极性较好,不同专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学习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少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所学书专业知识在未来工作中得不到应用;学习和社会活动冲突;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不好。

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学风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冲突期,多元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多样化;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在日益加强,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渗透进来,给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学习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②学校因素。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硬件设备的投资、教师数量和质量相对滞后,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作用整体弱化。一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学生思想教育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的作用在减弱,有的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在知识更新和容量上、在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上、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只满足于一味地传递知识,或者因循守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③学生自身因素。目前,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较低。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出现种种不适,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行为,致使他们课堂学习能力低、缺乏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差。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弱,不能及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部分学生无法摆脱各种因素的干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自觉刻苦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娱乐、休息的关系,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发展目标迷失;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甚至出现学业失败现象,因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

二、学生工作视角下我校学风建设对策研究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和实施者,常年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老师。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视角下,积极构建调研、管理、规划等“六位一体”的学风建设模式,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营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以调研把握学风。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2012年以来,实施了学生工作“百千万”工程,建立起全方位、多层面与学生、教师、社会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吉林农大特色的工作模式,即:以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和班主任组成的百余名工作人员,走访千余名教师、学生家长、优秀校友和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深入了解万余名学生“五个状态”(思想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健康状态、就业状态),以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为主线,以走访调研、梳理分析、问题研讨破解、总结提升为实施步骤,以四个“三”,即:三条“渠道”(三走进、三融入、三联系)、三层“梳理”(个人层面、学院或单位层面、学校层面)、三项“措施”(即专题研讨、课题立项、经验交流)、三重“推广”(即经验推广、成果推广、机制推广)为具体办法,完善和改进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和拓展方法和内容,实现学生工作时代化、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绩四个方面进行“学情调查”,为强化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制度保障学风。科学建章建制,合理规范程序,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保障。经过建设,我校与学风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29项,仅2013年就制定(修订)相关制度规定9项,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涉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完备的制度作基础、作保障,发挥其规范约束的作用、激励引导的作用,才能使学风建设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在规定的尺度下进行。各学院也建立了如学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度、任课教师联系制度、学习预警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学习跟进制度等,有力地推动了学风建设发展。

3.以规划塑造学风。科学合理规划,分类别分层次教育,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点。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我们实施了“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形成了“12345”的学风建设模式(即以“五个明显提高”和“五个明显减少”为核心内容,各年级推进,带动全校推动全校学风建设工作);坚持“一个核心”理念,提升“两个课堂”成效,强化“三支队伍”带动,通过“四个阶段”实施,抓好“五个环节”建设,促进“六项能力”提升的总体思路;确立了“思想导航促学风、文化引领育学风、管理规范正学风、服务保驾助学风、教风促进带学风、朋辈带动树学风、班风支撑建学风”六位一体推进建设的优良学风建设路径;针对2013级新生,有针对性地出台推进文件,推动工作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推进。工程实施两年以来,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具有吉林农大特色的优良学风,学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

4.以管理督导学风。科学、规范、严格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①建立上课出勤考核和学业预警等制度,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做到学校、辅导员、家长三方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②积极推进学风建设进公寓,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为工作载体,开展“免检寝室”评比和寝室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优良学风形成。③强化班风建设,以班风创学风。加强对班级学风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课堂学习考勤管理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创建求知上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④强化考风考纪建设,连续9年开展考试无违纪学院、年级、班级评比,大力建设考风考纪先进学院,进而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第9篇:数学建模经验交流范文

化工学院化工09级3班正式申请09—xx年度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化工09级3班的同学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而作为承载的一个整体,这些热情的青年们又秉承沈阳化工大学“强学力行,喻理求真”的校训,表现出崇尚道德品质,追求科学真理,树立远大理想,立足本职勤奋努力的可贵精神。过去一年中,化工09级3班在团支部、班委会的领导下,在全班28名同学的积极努力下,在班级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班风学风建设、集体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现汇报如下,望院领导、老师考察并批准。

一、 班级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来管理,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大学里班级规章制度有很多,而我认为与增强班级凝聚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民主参与制度。适合本班发展的制度是最有成效的而本班同学思想进步,思维活跃让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的建设工作,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使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可以使同学们产生主人翁精神、自尊感,提高自我价值,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并能使他们逐渐关心集体,热爱工作是我们班不断提高的关键。化工09级3班发扬民主集中制通过辅导员组织,评选出了班委会。

班长——张弘扬:负责班级的总体协调工作,工作充满激情,策划班级各类活动,在班中有一定的声望!

团支书——贾xx: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助人,有一定的号召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交流!

学习委员——王xx:性格稳重,充满想法,对待工作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生活委员——赵x:工作认真踏实,学习成绩优良,负责班费管理!

组织委员——李xx:工作细心谨慎,负责班级活动的筹备工作。料理班中同学的生活事项。

文艺委员——杨xx:为人随和冷静、积极乐观,组织同学开展 各类文艺活动!

宣传委员——金xx:性格活泼,负责班级各种信息宣传工作。

体育委员——孙xx:工作积极热情,负责班级各项体育活动。

心理委员——李xx:乐于助人,开朗大方,为同学心理问题提供了咨询的平台。

另外,我们的班级博客通过各班级干部的努力,使得在博客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博客。

由此,一个负责、服众的同学服务组织成立,有力地推动着班集体建设规范制度建设的完善,班集体建设规范制度建设的完善也可以说是化工09级3班建设的根本保证。也为我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打下了基础。

二、思想道德建设

自从xx年9月入学以来,我们班高度重视全班思想道德的学习教育。在学校和班委会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团组织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并结合自身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到目前为止我们班入党积极分子共有7人。并且每一次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机会我们都努力把握,个别同学通过党课培训学习,大家思想高度统一,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解我们国家的国情,认真学习思想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充分发扬爱国主意,集体主意,团结同学为整个班集体带来了荣耀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准备。

三、、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是班集体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特有的一种风气。优良班风的教育力量、感染力量、鼓舞力量是非常之大,可以令人振奋、催人向上。树立班级的先进典型,树立班级的旗帜,使同学们有一个努力的方向;通过各种措施和班级内的互助,使全班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积极的组织气氛和良好的班风。好的班风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成功是需要点滴的积累,学习也不例外:在课内知识方面,同学们把握住课堂宝贵的时间,认真听讲,开动脑筋,敢于和老师争辩交流;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博览群书,大家互相帮助共攻难题;在课外知识方面,同学们争取时间,拓展知识面,关注身边的信息,提高自学能力;同学间还经常交流讨论,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由于我们的努力,使得四级第一次通过率高达90%,这也使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在第二次英语预选中四级考试资格率高达95%以上,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能够再次创造四级的辉煌战绩。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奖学金人数高达11人,这些都与班级的良好学风是分不开的。在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发挥每个同学的才能,展现每个同学的才华。

朱振刚、张凯博同学在省数学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贾玲菲同学在校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韩方圆同学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但是我们承认我们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不足,由于高中时有个别的同学在文化知识上欠下的债一时间还不能还清。但是我们有信心还清因为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帮扶学习。该班学习风气积极向上:

1、考试无作弊现象。该班同学在每一场考试中都能够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考前认真复习准备,考试过程中无作弊现象。

2、上课出勤率高。在大一一学年中,该班同学都能按时上课,不逃课。

3、上课听课认真和“比学赶帮超”的班风。该班课堂纪律良好,同学之间相互追赶,人人都有力争上游的干劲。

四、集体活动

像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样班级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同学感情、促进班级团结的大好机会。所以我们抓住每一次机会,多学习,多锻炼,多交流。

本班级体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积极开展了班级内部及其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各种活动,如以交流学习主题,组织开展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以“感恩有你”为主题,组织 班会;以感受大自然、体会和谐之风为主题,组织全班游世博等,旨在加强班级凝聚力,开阔同学眼界,丰富同学课余生活。

同时,该班也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活动不仅促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