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整体经济体系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因素,可以说在未来,中小企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用效率并不明显,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必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供应链的内容包括中小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进行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每一步骤相组成而成的供应系统。其管理则作为符合顾客的要求而进行供应系统的管理,并降低每一步骤的消耗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服务与竞争力。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全面推广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中小企业全面推广供应链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下述两点:第1点为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好与坏都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工作,良好的环境包括完善而全面的法律制度保护、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提升等,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工作,也会提升其中多家企业的协调合作关系;第2点为不断发展的技术。伴随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展,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技术快速增加,促使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整合系统进行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并进行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升级,提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产业链内各企业合作共赢的目的。
中小企业全面推广供应链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协调合作。供应链中所涉及的多家企业在供应链中实际运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种协调合作涉及到企业间的信任、沟通、技术互补、信息共享等等方面,可以说,协调合作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效果发挥;另一方面为企业各自实力。供应链中各自企业的实力也会影响到多家企业之间协调合作关系。这种实力是企业综合性的表现,包括其管理水平、发展规划、员工培训、核心技术等数个方面。综合实力将决定产业链中不同企业所具备的竞争力与发挥效率,这两项都将直接改变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与整体收益。
二、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经营诚信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企业的诚信度。基于产品与服务的供应链所涉及内容具有多种方向与行业,包括许多企业与个人,在这一提前下,实现最佳的合作就需要具备优异的经济运行基础、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企业与个人之间也需要构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诚信度相对较低,因此,严重妨碍了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与个人愿意合作的意向。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抵御与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其他企业与个人对于参与到供应链中的意向。
2.思想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实际运用,只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大型企业才会涉及的项目,并不会为自身企业带来利益,反而会因为繁琐的过程,拖累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与发展的能力。要想供应链管理真正全面而高效的运用到中小企业之中,就需要中小企业更加深入的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解与运用,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信息化建设不完备
供应链管理并不能单纯的依靠人力进行,更需要依靠当前优异的网络技术作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较多的资金进行自身企业信息网络的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已经发现当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竞争压力,虽然想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但由于并不具备上述条件,无法耗费较高的资金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无法完成信息化建设。
4.适应性较低
虽已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参与到供应链管理之中,但由于其中所涉及的项目复杂而繁琐,一旦消费者需求出现改变,就需要进行整体商务运作模式的改变,由于缺乏灵活的机制,无法进行多家企业的统筹,就算拥有再多信息也无法改变现状,这也是大多数参与到供应链管理之中的企业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5.引用新技术困难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需要许多全新技术作为基础支持的系统,不同的运营环境与产品设计方向所需要的技术不尽相同,而各类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与延伸又很大程度增加了选择的难度,中小企业自身并不具备自主研究全新技术的能力,而较差的基础环境又促使在进行相关技术选择时具有许多限制,导致中小企业出现无法选择正确的技术或者引入全新的技术的难题。
6.专业人才缺失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项设计诸多领域的全新管理模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多种领域的高新技术知识,但是很少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具备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而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传统类型的生产模式,这也间接导致其并不具备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严重妨碍了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用与推广。
三、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重视诚信与信用,构建全新的企业形象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中,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了解到只有全面应用供应链管理才是确保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与供应商、销售商、销售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小企业如果想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就需要协调好几者之间关系,消除传统的企业理念,不能单纯的认定供应链管理属于大型企业才能进行运用,中小企业应当树立与新时代相符合的新观念,例如合作共赢等等。为了满足上述目标,中小企业需要注重自身企业信用,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身的诚信,构建新时代企业的良好形象,借此吸引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到自身构建的供应链之中。
2.供应链动态联盟
供应链属于一种动态经营模式,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多家企业进行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方法,达到多家企业间形成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的紧密关系,确保中小企业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与整体经营效益等等。参与到供应链动态联盟之中,可确保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销售途径与营业额,同时,减少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费用,并令处于动态联盟之中的多家企业可以共享信息与技术,最终,达到增强企业自身效益的目的。
3.构建全面而完善的信息体系
现阶段,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牛鞭效应这一严重问题,其是由较多的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缺乏。在供应链中,制造企业、中间商与销售商都具备各自的消息来源与储备,可以在进行决策时,以自身储备的各类信息为基础,提出最适宜的对策。而产业链管理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针对其中所涉及的企业进行信息整合与共享,借此构建全面而完善的信息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要求的变化,并使企业快速做出相应的改变。
4.提升自身企业的核心能力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核心能力,原因在于企业需要依靠核心技术作为发展基础,利用企业发展路线、生产制造、产品营销、内部管理协调等内容相融合,相互影响,进而达到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作用,这也作为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所在。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反馈到自身核心能力中,使其更加优异而高效,也可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做到全面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确保中小企业可以保持乃至于发展自身优势所在。
5.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技术与文化互补
供应链是由多家企业依靠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互补的运营模式,在这一运营模式中,各类中小企业都具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难免会出现纠纷与冲突问题的发生,这将妨碍企业间展开的合作和发展。因此,就需要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行更多的相互学习,构建完善而统一的企业模式,借此提升双方的合作与共享。
技术上的互补也如上述内容所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导致技术上存在许多缺陷,这就需要多家进行技术上的互补,展开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全面提升各自企业的核心技术,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6.加强人才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用与推广,需要拥有一支具备专业人才的管理队伍。现阶段,我国大量缺乏可以实际运用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经验,无法通过实践与教育大量培养相关人才。而拥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才更倾向于进入大型企业中工作,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吸引力,因此,就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利用高薪聘请、出国培训、开展企业内部培训等方法达到自行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总结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对其的实际运用可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应更清晰的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敢于把握机遇,将其作为自身发展途径进行企业的提升。对此,就需要真正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最佳运用方式,促使中小企业可以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全面发展自身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梅.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1):1-2.
[关键词]RFID技术;药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M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51-01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师当前医药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加强对药品流通监管力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药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在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药药品供应链系统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安全,那么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危害社会群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甚至阻碍了制药企业的发展。因而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劣质药品流通的几率,与此同时便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药品流通的安全性。
RFID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对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和读写的一种通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解决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整体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仍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待对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巩固。
2 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中的有效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能够自动对高速运转的物体的进行自主识别,即便是在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并且与条形码识别、光学符号识别以及其他类型的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优势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在识别距离以及保密性点那个方面得到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整体情况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在工业物流、智能交通、身份识别以及一卡通等领域受到青睐。
3 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药品供应链系统不稳定,供应链条过长导致药品供应链的实际管理效果明显处于劣势。在药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够对假冒伪劣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并且一旦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够及时对问题药品进行召回和处理,从而影响了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不利于只要企业的整体发展。药品供应链实际运行中不免会受到不同地区营销体系和营销策略的差异性,导致药品品牌的实际价值受到影响,品牌忠诚度降低。
就当前我国药品流通监管情况来看,电子监管码为主要的药品流通监管方式,电子监管码标识由20位数字、一推条形码以及提示信息组成,相当于是药品的身份证。但是就电子监管码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技术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电子监管码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而信息无法更改。且实际应用中复杂度较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差。因而基于RFID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顺应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4 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
药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活动周期涉及到政府监管部门、数据管理中心、制药企业、药品物流商、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实体,如图1所示。政府监管部门属于监督检查部门,监管药品从制药厂生产到消费者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基本周转情况,杜绝任何违纪犯法的行为出现;药品数据管理中心由制药企业本身或第三方组织维护,主要负责分配药品惟一标志码,备份药品生产、仓储、流通及销售整个周期的所有记录,实现药品的双向追溯功能;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单品、外包装箱多级帖封电子标签,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防伪;药品物流商包括物流企业以及多级经销商,根据药品具体需求,分销至各医院及药店。
制药企业根据具体药品订单需求,购买原料投入药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在药品单品与外包装盒上加贴RFID电子标签。贴装完成后,在生产线上经特定读写器扫描,确定标签的有效性并绑定数据库内容。确定一切正常后,进入企业仓储管理系统,执行入库、出库、盘点、调拨、查询、统计等管理。药品流通单位(包括物流企业、药品经销商、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配置专用RFID读写器,对产品进行真伪鉴别,同时向药品管理中心写入详细流通信息。在药品流通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使用手持式专用RFID读写器,对任何流通中或在售药品进行现场检查与鉴别,并把检查记录写入药品管理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监管部门及时提取数据库原始记录,调查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流通现状,执行相应应急措施。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在医院或者药店购买药品时,通过医院或者药店的通用RFID读写器对药品进行溯源与真伪鉴别。
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系统整体层次考虑,包括物理设备层、中间件层和应用系统层。每一层均实现不同的功能,物理设备层是硬件层,采集或写入基本数据;中间件层和应用层为软件层,实现系统数据通道及预定义功能;应用层的核心为药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系统核心模块的支撑下工作,包括工作流引擎、海量数据处理引擎、系统管理引擎以及UIS定位引擎,四大核心引擎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在系统应用层范围内,提供了一些附属功能及接口,包括安全认证功能、数据统计功能和对外服务功能,同时提供Internet网络接口,方便外界对系统的访问。
按照系统预定义功能划分,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囊括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生产管理子系统管理药品加工过程,帖封电子标签,并写入初始数据,为防伪、防串货提供初始数据依据;仓储管理实现药品的入库、盘点、移库、出库等管理;物流管理实现药品的分销、防串货,并定位跟踪药品运输车辆的全程运行;销售管理实现药品销售、同步防伪、溯源以数据统计功能。系统中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应不同的硬件,但所有硬件设备的数据经过统一的系统中间件,实现数据采集、过滤、处理、汇聚以及传递。
5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实现了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切实提高了对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与时候处理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的维护了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医药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加入WTO后,将直接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与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倾向于把自身价值链上非核心业务外包,同时为了能够以更快的反应时间和更快的交货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对于所在供应链进行统筹管理与协调,这样不仅需要完善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且要协调与其他在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各个流程环节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管理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被各国企业所重视,尤其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性运作时,全球供应链管理是很关键的部分,跨国公司在其良好的管理基础和长期跨国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正在逐步采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整合原有供应链.
国内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严峻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建立海外供应链网络,必须最大程度地联合国内的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入跨国公司相关的供应链体系中,努力使企业适应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供应链管理内容和演变过程,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策略和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和风险控制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努力梳理出在当今环境下跨国公司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供应链策略和自身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版权所有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零售企业一直在朝着规模化、连锁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逐渐成为业内的主导力量,药品零售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药品零售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加强供应链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 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
1.1 供应链[1]
所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至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1.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最早的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库存管理上,它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由西方管理理论界提出来的[2],随后有很多人对其展开研究,不少企业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世界权威经济杂志――《Fortune》也将供应链管理实施能力列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由此不难看出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 加强药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加强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将对整个药品生产过程及流通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对国内药品零售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产生重要作用。
2.1 加强供应链管理是药品零售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目前的药品市场中,市场竞争形势已由传统的对抗竞争向宽容竞争和合作竞争转变,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促竞争。而供应链管理就是把渠道成员的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即把供货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的资源联系起来进行优化配置,各渠道成员在共同的计划下安排物流,以实现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的目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药品企业加紧对国内药品市场的渗透,一些国外著名的药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与外资企业同时进入的还有新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外的药品企业将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全面的竞争。在这种态势下,中国的药品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药品零售企业营销策略的变化,也丰富了药品零售业态的结构,网上药店、无店铺售药、特许加盟连锁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尖端化、软件化的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这些都要求药品零售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EDI数据库技术等关注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系,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为顾客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企业和产品价值。
2.2 加强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供应链产生和存在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间结成供应链联盟的关系,将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从而集中力量,加强核心业务能力,有效发挥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其本身就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如何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的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达到多方面的效益:总供应链管理成本降低10%以上;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库存降低15%;现金流转周期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3]。
3 药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药品零售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对供应链管理问题也日益关注,但整体来说,药品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与国外药品零售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传统观念使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传统观念认为,在一条特定价值链上总的增加值是给定的。因此,价值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一个厂商获得更多意味着其他厂商获得更少。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传统企业往往不是从整个价值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商业信誉较成问题,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说服零售商将自己的商业数据或者其他重要的销售信息和顾客信息提供给供应商,即使是企业内部也需要控制访问权限,更不用说向企业以外透漏。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不仅缺乏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供应链的整体链条上,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和供货商在价格上的不断博弈也是两者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和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双方的交易中,零售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一再向供应商压低药品价格,甚至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自己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甚至变相提价以作为对零售商的反击。双方不是从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出发,而是把自己的利润建立在渠道伙伴损失的基础之上。
3.2 供应链上库存重复现象严重
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如连锁药店,往往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库存。与此同时,供货商为了不至于陷入被动,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也要有一定数量的药品作为内部库存,这就导致两者的物流设施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复。药品零售企业与供货商都备有一定数量的药品作为库存,必然使供应链上的存货量增大,这样,不仅会增加商品资金和库存费用,也会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并造成巨大浪费。3.3 配送设施闲置
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和大型供货商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以获取物流利润。供货商希望由自己直接将药品送到零售门店,这样不仅可以赚取配送利润,而且可以及时掌握门店的药品销售情况,及时配送以达到销售最大化。而药品零售企业则想由自己来配送,一方面可以降低进货价格,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的物流设施以实现物流利润,同时还可以防止供货商与门店直接联系可能产生的市场不规范行为。在药品零售企业和供货商都设置物流系统的情况下,不管由谁来配送,总有一方的物流设施要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3.4 供应链上缺乏相关人才,高效、稳定的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形成
供应链要获得长足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供应链管理涉及客户资产管理、综合后勤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财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相关人才也会有更高要求。它不但要求此类人才要掌握药品知识、销售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各种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同时又要熟悉与供应商相处的各种技巧。而供应链概念引入中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国内企业界人士对此知之尚浅,这类人才也很少。与供应链上人才短缺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效、稳定、灵活的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形成。具体表现为:编码和识别技术的应用不普遍;物流软件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缺乏评测和认证;公共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与物流相关的电子业务平台还没有互联互通,如工商、税务、报关、商检、金融、保险等,这些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将会极大地促进药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
4 药品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从药品零售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其供应链包括两个部分:企业内部和外部。前者的管理与运作状况基本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状况,后者则涉及与上游企业和下游客户的协调和配合。两者相互制约,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又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因此,药品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应从企业内部整合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内部整合
转变观念:加强供应链管理首先要转变零售企业的传统观念,即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并明确企业的利润应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而不是从渠道伙伴身上去获取,同时药品零售企业也不应该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竞争应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供应链之间。
改善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过程的透明度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水平。对药品零售企业来说,透明度意味着在任何时间供应商都能够获得其销售情况,从而能够及时补货;而零售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性本身是以其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并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为前提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的药品零售企业一般都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例如,南京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对其从部门到门店每一个岗位的业务流程都进行了科学化设计,并通过挖掘特定顾客的数据或针对每个顾客的特定偏好,实施一对一营销。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技术和策略。
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起步晚、发展不完善等情况,药品零售企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应继承和完善国外同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修正。更为重要的是,零售企业应投入一定的资源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育,努力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与管理模式,以逐渐壮大国内药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
4.2 加强外部协调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药品零售企业的重要外部资源就是其所在的供应链及其节点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强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应进行合作,形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一个典型的药品供应链包括药品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经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五个环节。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应有双赢或多赢的理念,还应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则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药品零售企业可以更好地与用户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企业强化战略伙伴关系,主要包括: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保持一致性等。
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实现信息共享是药品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条件。为此,药品零售企业应及早开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便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既能使企业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得到及时、灵活、可操作的信息资源,使他们充分掌握有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信息、药品的市场信息、其他企业的决策信息等,从而优化决策过程,也能够使各企业从供应链的全局出发来安排生产与服务。
诚实守信: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以及相互间在设计、生产、销售、竞争策略等方面的良好协调。为了确保各节点企业形成稳定、融洽的合作关系,诚实守信就成为各节点企业必须信守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才能减少合作双方的信任危机和交易成本,并确保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7-38.
2 杨舒杰.试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J] .中国药房,2004,15(12):715~716.
关键词:零售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54-01
1 目前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售企业利用自身的相对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零售业供应链管理也日益引起关注。目前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还比较低,存在很多问题。
(1)传统观念使中国零售业缺乏合作精神。传统观念认为,在一条特定价值链上总的增加值是固定的。因此,价值链上各个节点厂商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一个厂商获得更多意味着其他厂商获得更少。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传统厂商往往不是从整个价值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不仅缺乏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矛盾日益加重。大型零售业和供货商在价格上的不断博弈也是两者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和纠纷重要原因之一。在双方的交易中,零售业迫于竞争的压力,不断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同时又降低供应商的采购价格,甚至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自己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甚至变相提价以作为对零售商的反击。双方不是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出发,而是把自己的利润建立在损失渠道伙伴利润之上。
(2)供应链上库存重复现象严重。大型零售业,如连锁超市往往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库存。与此同时,供应商为了不至于陷入被动,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内部库存。这就导致两者的物流设施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复。大型零售企业与供货商都备有一定量的库存,必然使供应链上的存货量增大,这样不仅会增加商品资金和库存费用,也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并造成巨大浪费。
(3)供应链管理缺乏相关人才,高效、稳定的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形成。供应链要获得长足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供应链管理涉及客户资产管理、综合后勤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财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相关人才也会有更高要求。它不但要求此类人才要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而且还要熟悉各种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同时又要熟悉与供应商沟通谈判的各种技巧。与供应链上人才短缺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当美国的沃尔玛、Target、Albertsons和德国的麦德龙等已经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时,我国零售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形成。编码和识别技术的应用不普遍;物流软件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缺乏评测和认证;公共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还没有互联互通,如工商、税务、报关、商检、金融、保险等,这些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将会极大地促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
2 提高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从零售业的角度来看,其供应链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企业内部和外部。前者的管理与运作状况基本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状况,后者则涉及与上游企业和下游客户的协调和配合。两者相互制约,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又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因此,零售业提高供应链管理应从加强企业内部整合和加强外部协调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内部整合。加强供应链管理首先要转变零售业的传统观念,即零售企业必须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渠道伙伴是合作关系,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和企业利润。其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信息共享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效率。对零售企业来说,透明度意味着在任何时间供应商都能够获得其销售情况,从而能够及时补货;而零售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性本身是以其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并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为前提的。零售企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应对国外零售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和完善,并将供应链管理应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更为重要的是,零售企业应投人一定的资源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育,也可以考虑让企业内部人员走出国门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与管理模式,以逐渐壮大国内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
(2)加强外部协调。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强化战略伙伴关系。一个典型的供应
链管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经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五个环节。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应有双赢或多赢的理念,还应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则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企业强化战略伙伴关系,主要包括: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保持一致性等。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共享是大型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条件。为此,大型零售企业应及早开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便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既能使企业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得到及时、灵活、可操作的信息资源,使他们充分掌握有关供应企业之间的合作信息、产品的市场信息、其他企业的决策信息等,也能够使各企业从供应链的全局出发来安排生产与服务。③JIT以及快速反应。零售企业应该采用ECR或QR等供应链管理手段,由过去的“预测推动型”订货策略转变为“需求拉动性”,缩短提前期,用大量的小额订单取代过去的大额订货,从而使得配送中心减少无效库存,并提高反应速度.④零售商与合作企业之间应加强相互信任,信任是合作稳固的重要基础。如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缺乏信任,把加入供应链系统看作是一次易,一旦出了问题就终止合作,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将使供应链体系存在不稳定因素。现在制造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往往只停留在买卖关系上,彼此合作都不能做到彼此信任。厂家一方面希望商家卖得多,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商家卖得太多,使终端失去控制。有了这种戒备心理就谈不上通过供应链来节约成本、创造新价值。 因此,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只有通过逐步建立起的相互信任,才能够降低协调成本,减少沉没成本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资源合成能力,使得合作具有更高的生产率。零售商不应该从渠道伙伴身上获取利润,而应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利润,零售商不应该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与渠道成员的有效合作是未来零售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零售商应借助自己和终端消费者最接近的优势,与供应商建立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使得交易各方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设,2003.
[2]Stefan Seuring, Maria Goldbach,供应链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学艺.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的应用[J].物流管理,1998,(6).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SCM) 战略 联盟
一、供应链管理(SCM)概述
在一般意义上,供应链(SC)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从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而供应链管理(SCM)则是使供应链的运作达到最优化,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定义可以得到,供应链要求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需求来实施。相应地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
二、制约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市场环境还不完善。社会制度环境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赖以存在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制度环境还没有为供应链管理提供足够有效的保障。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如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实现企业资源重组,创建新型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条件。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此时政府应大力发展和支持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包括资金、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实际上,现在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十分有限,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有些方法也与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适应。市场是供应链运作的场所,供应链的有效运作需要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市场秩序不规范为供应链的建立增加了难度。供应链是具备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为追求联合效益而建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实现更好的效益,因此供应链的建立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之间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资源和利润的分配。我国目前市场秩序不规范,强买强卖、以大欺小等不公平交易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建立供应链的难度。供应链上的企业同步化运作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来保障。不仅要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等基础市场,还要有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各种配套服务市场(如运输市场)等。我国目前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使供应链正常运作失去了植根的土壤。
2、供应链设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必须不断创新。在供应链管理的初步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两个方面。我国企业整体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解程度低,很多数企业还不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缺乏足够和正确的认识,往往将配送这一较低层次的物流活动误认为物流管理的全部内容,忽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信任是供应链中各企业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与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链发展所必需的。而就目前来说,诚信问题给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显然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我国许多企业眼光过于狭隘,过多地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看不到实施供应链管理将带给企业的更多更长远的利益,而主观地认为业务外包是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权利的一种侵犯,认为即使非核心的业务,如果交由别的企业去经营,也是“肥水流入外人田”,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信誉与商业道德。许多企业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尽量将责任、风险、成本等转嫁给其他与其有商业往来的企业,却竭尽全力地将利益收归己有,使供应链运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些表现都是与供应链管理背道而驰的。
3、企业组织结构不适应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整体组织结构设置普遍落后,还未能达到完善的物流管理所要求的对企业内部功能、流程的一体化阶段,离供应链管理所需的外部一体化要求就更远了。这是因为企业对现代竞争理论的认识还不够,仍停留在传统竞争理论阶段,未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已向供应链竞争转型,对物流管理的认识非常模糊。虽然近年来,商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已为社会所承认,但制造业配送中心以及供应链管理概念仍然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挑战。传统企业组织是按职能分派责任的,如采购职能、产品职能、销售职能等。实行高级主管领导“垂直”职能,不容其他职能侵入。这种垂直职能还反映在预算系统中,它们最基本的目标是控制、增加利润输出,把输出作为组织、计划、控制的基础。就是说,它是以增加整个系统库存为代价的。这不仅增加了财务负担和流动资金,还隐藏了最终需求的可见度。从而使上游活动对下游的真正需求无任何清晰的观点。传统组织的另一问题是费用“透明度”低,因为传统组织处于高水平的聚积状态,一般只在其职能基础上辨别费用。在传统企业内部,每个人都习惯于关注系统中单一组件的效率,而没有人去考虑整体效益。所有这些都同供应链管理相冲突。
4、规范的物流管理程度较差。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而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过于求,服务质量上又难以满足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物流规划大多根据本行业情况独立进行,相互间缺少沟通和协调,人为割裂了现代物流的整体布局。物流标准化上更是存在着差距。首先,产品标准缺乏,由于产品本身没有标准,因此交易成本增大。其次,物流设备标准不一,为形成统一的市场人为制造了障碍。再次,物流市场供需矛盾大,市场分工不明确。而形成良好的物流管理规范是供应链管理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
5、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低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劣势。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把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看成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途径。我国目前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业不多,即使用了也仅仅停留在设立主页这一层次上,没有借助网络开展有效的商务活动。信息化管理人才奇缺。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的,因此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但是中国的网络人才大多集中于IT界,一般企业中很少有专业人才,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信息管理的进程。有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脱离企业实际,照搬国外管理软件。而现代供应链最根本的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参与供应链的所有成员的关键业务“一览无余”,“前台一张网,后院一条链”,这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广泛采用。一方面使制造商营造的供应链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使虚拟运作等精致成熟的供应链技术无法推行。这是供应链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是达成供应链管理预期效果的有力工具,两者对供应链的绩效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三、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事物,要真正发挥其社会经济作用还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现在还处于概念引入、消化阶段。尽管有的企业宣称已经实现供应链管理,但实际上距离真正的供应链管理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由整个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环境所决定的。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通过不断认识、改善不利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因素,供应链管理时代终将如期而至,使我们国家的企业赶上世界的步伐。
(注:本文由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2007d452。)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邓明荣、张红、葛洪磊、陈子侠:现代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流程再造;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一、优良供应链设计与几个因素的关系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就是要建立以一个重要的企业为核心、联盟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协调系统。要想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绩效,除了要有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外,建立一个优化的供应链系统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供应链的设计则是建立优化的供应链系统的基础。
供应链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经营中,不可能随意改变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因此,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构建问题。一般说来,设计优良的供应链系统应该考虑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个设计精良的供应链在实际运行中并不一定能按照预想的那样,甚至无法达到设想的要求,这是主观设想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原因并不一定是设计或构想的不完美,而是环境因素在起作用。构建和设计一个供应链,一方面要考虑供应链的运行环境(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同时还应考虑未来环境的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设计供应链,无论是信息系统的构建还是物流通道设计都应具有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应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供应链设计与企业流程再造工程的关系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设计是一个企业的改造问题。因为供应链管理引进的是一种新的思想,要按照这种思想重构企业的运作框架和战略系统,就要对原有的管理架构进行反思,必要时要进行一些革命性的变革。所以,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也就是企业或者是企业群体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过程。要从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以创新的观念武装企业(比如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精细生产)。
(三)供应链设计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
供应链设计既是从管理新思维的角度去改造企业,也是先进制造模式的客观要求和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全球制造、虚拟制造这些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出现,集成化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很难得以实现。正是先进制造模式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才使得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制造技术的技术集成演变为组织和信息等相关资源的集成。
(四)供应链与产品的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型产品与创新型产品。功能型产品是指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产品,不随时间改变许多,有较为稳定且可以预测的市场需求,生命周期较长,不经常更新换代,竞争激烈,边际利润较低,如日用品。创新型产品是指增加了特殊功能的产品,或技术与外观上有创新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边际利润,需求可能无法准确预测,生命周期短,在市场上易被竞争者模仿,从而竞争优势降低,导致边际利润下滑,如时尚品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有效地传递产品,不同的产品对供应链的需求有所不同。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分析和判断是供应链设计与完善的前提。不同的产品也需要有不同的供应链策略及其相匹配的供应链。在为企业设计供应链之前,需要考虑企业产品的需求差别。
(五)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原则
供应链系统是由上游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节点组成的有机动态系统,在该系统内存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种流动,供应链本身也具有战略、战术和操作层三个层面。所以,在供应链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系统工程和模块化的原则,即自顶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施,将供应链系统的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操作层如采购、仓储、生产、运输、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等具体操作内容这一操作层次,以各单一功能为模块,为该模块设计良好的信息接口及交流渠道,以供应链整体优化为目标,考虑市场与产品未来的可能变化,从而设计出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展性、适应性的优化供应链。
二、组建优良供应链联盟的关键工作
要建好供应链,首先要强化合作意识。供应链管理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要把所有合作企业间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等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应变过去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合作企业间就可能借助对方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维持甚至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对供应链中增加价值和降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以完成大家共同的目标――为最终用户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此目标下,企业将产生强烈的合作意识,组建供应链联盟就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但要取得联盟的优良效果,先要做好几件关键性事情:
(一)建立明确的供应链战略体系
供应链战略是用于指导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并获得可观利益的原则,它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成为各成员企业行为的统一规范,这是供应链战略联盟得以组建的基础。供应链战略一方面明确了供应链组建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供应链运行最终需要达到的成就,供应链战略联盟各成员企业在战略体系的指导下互相协作。在这方面,供应链战略也可以看作尼尔•瑞克曼在《合作竞争大未来》中提到的“远景”,也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驱动因素。另一方面,在“远景”的规划下,供应链战略又成为了各成员企业行为的规范。各成员企业在供应链战略的指导下,能够很清楚地辨别行为对供应链绩效的危害程度、自身对供应链的适应程度和贡献,以及可供改进的机会等等。因而,一个明确的供应链战略体系对于供应链战略联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寻求合适的合作企业
没有合适的合作企业,不仅会侵蚀企业的利润,而且还会使企业失去与其他合适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合作企业:
1.合作企业必须拥有各自的可利用的核心竞争力。合作企业间都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使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相结合,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核心竞争力包括: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快速高效的物流,快速的新产品研制,高质量的超值服务,最大限度的成本降低等。
2.合作企业必须拥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企业价值观的差异表现在:是否存在官僚作风,是否强调资金的快速回收,是否采取长期效应的观点等。战略思想的差异表现在:市场策略是否一致,注重质量还是注重价格等。如果合作企业间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差距过大,合作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3.合作企业必须少而精。选择合作企业要有强烈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过滥的合作可能导致过多的资源机会与成本的浪费。
(三)建立合作企业间的信任机制
信任是合作企业间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与保证。然而,虽然供应链各企业的决策者们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但却往往对“合作条款”缺乏信任度,或处于“观望”和“保留意见”状态,怕本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吃亏”,希望尽量将责任风险成本等转嫁给其他合作企业,同时竭尽全力地将利益收归自己的囊中。如果是这样,企业间就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合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合作企业间建立信任机制。
这种机制一方面使合作企业视他们的“共同产品”――被顾客满意的程度为生命,从而实现合作企业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使合作企业在制约机制约束下摆正本企业的位置,并自觉遵守“合作条款”。这是合作企业间成功合作的重要基础。合作企业间只有建立了信任机制,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四)及时解决合作企业间的问题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一条长长的供应链高速运转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链”中的各企业由于工作目标不尽相同,其工作方法也会因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日程安排、成本的分摊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分歧。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圆满的解决,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就将大打折扣。因此,企业最高层领导对于供应链管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要成立专门的小组,灵活、务实、忍耐、宽容的态度,及时协调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促进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强烈的合作意识与良好的供应链,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只要能够寻求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建立起合作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企业间的问题,并投资建设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就能为提高供应链绩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系统
只有知道某一战略的成本和实施效果,才能使管理者最后做出有效决策,绩效评价机制是保持战略层和执行层迈向共同目标的粘合剂。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部过程,同一供应链的厂商之间的协议对各方都有好处。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制造者和供应者集中精力开发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资源,消除整个供应链中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高效评估能力的开发和应用与卓越的绩效紧密相关。如早在1985年,A•T•Kearney就指出,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公司,可以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开发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主要目的在于追踪过去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是一个管理手段,开展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知道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个供应链效益的影响,从而促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必须从旧的以职能部门为单位的绩效评价转变到以过程为基础的衡量。旧的以职能部门为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挖掘企业内部潜能力一面还会有所作为,但当把企业置于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时,其作用就十分有限。
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必须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实施。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供应链的整个流程,绩效评价的粘合剂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机制而得到企业各阶层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重视。此处的激励机制突破了企业内部的范围,扩展到供应链管理各节点企业的相互激励。激励的依据是绩效评价的结果,各节点企业相互激励是共同进步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通过谈判建立统一的激励标准,或通过用户投票可以实现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进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经济环境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供应链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转移到了供应链上.所以,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来探讨相关的方式和方法,以期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企业竞争力;供应链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07-03
1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一体化的形成,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市场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顾客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国内,经济的转变从改革开放前注重产品数量至改革开放发展到注重质量,再到如今转变为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竞争的目标.对企业来说,在市场交易时,市场主体高度激励,从而交易主体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都会主动的实现契约,具有充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得交易成本降低,机会成本减少,促使企业组织结构与模式的更新;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由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由传统的企业对抗竞争转向合作竞争,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不断转变竞争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将erp技术,柔性生产等技术的要求范围类推到整个供应线上面来,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
2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简述
供应链是指,将核心企业作为一个中心,控制可控制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开始是采购原材料,然后制成中间产品甚至是最终产品,到最后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将各个交易主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个网状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在采购原材料、生产、销售时把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最终用户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由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将ERP、JIT、柔性生产等新型管理技术要求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力图将传统意义生产链之间的障碍打破.这个供应链是由所有的节点企业组成的,至少存在一个核心节点,各节点之间由需求信息驱动,不断通过对供应线之间的职能分工和职能合作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增值.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其的定义是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整个供应链中受益的不仅是核心企业,内部企业也可以获利.另外,马士华教授对其的定义为:供应链的中心是核心企业,导向为用户需求,主要是对前馈的物料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控制,将供应链的全部交易主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连成一个网状结构模式.
说到底,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对资源的再整合,借助整个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加盟的节点企业的力量,通过整合整体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战略目标,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在2003年,屠文娟、张坚在《供应链管理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到:供应链管理目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重发展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关键业务,非关键的任务则交给其他企业,将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出来,优势互补,使得最终客户的价值能够有效的实现,提高各个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来实现共赢、多赢,其本质还是一种集合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主要分为三层: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战略层主要是发展目标、方向,战术层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方法、手段.业务层则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保证供应链的运行和客户需求的满足等日常工作.企业内之间的供应链集成以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信息共享都是供应链管理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涉及到利益分配是否均衡、节点企业间的目标冲突、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等.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技术方法有:ID代码、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POS系统,计算机辅助订货(CAO)、企业资源计划(ERP)、卖方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等.
菲利普指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管理不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是集成不同的企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2001年,我国最新的《物流术语》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现,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不仅包括人、组织也包括环境、资产.其本质是企业自身特有的资源.从而提出了“树型”核心竞争力理论.得出的结论就是加强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将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组织部门、组织、节点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在一起.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是否良好,主要是看在流程调整和管理能力的培育上是否良好,是否是从内向外发展的.注重在核心技术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物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的加强.
克里斯多夫认为,在21世纪,竞争主要将集中在供应链之间,甚至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能力集合,企业能力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通过与外部竞争过程中发挥作用与效果,使得企业取得绩效与实现战略目标,这部分能力就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向外辐射,对其他能力施加作用,最后影响它的发挥效果.一家企业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上,将不擅长的领域外包给其他相关企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取得竞争力和成效,只有将自身的资源全部运用到核心的竞争力上面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长期努力形成的,是企业的本身的一种特性,是企业独自具有的能使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在企业的决策上,要看企业是否能够把握全局、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在创新上是否能够大胆突破,博采众长的一种能力,以及是否能够保证质量、诚实守信等.它还包括企业是否规范化管理,以及资源竞争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无差异竞争、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人力资源竞争.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明确供应链的目标与原则,充分建立好战略伙伴关系,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评价分析,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劣势评价分析,确定状态,分析设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等.
供应链的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供应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当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才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合作伙伴,当进入到供应链网链中,就必须与链中的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不然就会被淘汰.在供应链管理中,合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带来优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中,也可以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不断整合利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有效资源,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原则.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好.更为重要的是它增加了社会的经济总量,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大有裨益.
4 供应链的设计
供应链如何构建是一项复杂多变、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个网络体系中的成员相互协调合作.构建供应链,首先要从企业长远的战略意义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规划.其次,转变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方式,构建扁平化管理组织.最后,重组企业实施业务流程.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供应链的设计需要以产品为中心,基础是产品的特征,要依据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设计.我们根据产品的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和创新性.功能性的特点是需求稳定,利润率较低,而创新性的特点则是高效率和易变.根据产品需求特征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供应链.
供应链分为:有效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有效型供应链主要侧重于在运作功能上成本的降低;反应型供应链则侧重于在市场上的快速反应.不同类型的供应链,自身的特性及企业的情况都不同,应依据企业自身的供应链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及时有效的检验反馈.
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协调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联接合作,是建立企业供应链的前提基础.寻求合作伙伴时,应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各项核心能力.
供应链集成及优化.通过协调物流、信息和资金,可以将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供应链有效的集成起来,然后进行管理,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供应链的集成对构建企业供应链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供应链之后应积极有效的进行反馈并采取各种优化措施,促使供应链的运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活力更加高效.
接下来是绩效的评价.主要是监督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营;发现供应链中的缺陷并及时改进;激励各节点企业部门改进流程,提高企业效率.
分析企业现状.寻找探究企业现有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的供应链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从而提出改善供应链的建议.根据产品需求特性及企业自身特点提出供应链的设计目标,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基本框架并进行设计.针对供应链成员的选择、生产运作与控制模式、物流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设计.最后进行有效的检验与及时的反馈.
5 结论
在进入新世纪后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想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必须将竞争的理念从企业的竞争转换为供应链的竞争,尤其是要培养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以供应链为中心,与企业培养信任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竞争力.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对国外的供应链关系思想进行吸收消化的同时,必须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提出适合自己的思想,使得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战略和系统真正的适合中国自己的特色.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有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影响,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优化企业资源影响显著.宝洁公司和沃尔玛的合作,开启了一种新型的产销合作关系,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实践理论上的成功,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典范.双方通过新型信息技术EDI和卫星通讯更加便于信息共享.就像宝洁公司可以及时的调用沃尔玛的销售库存的数据,制定生产出货计划等业务,实现了全方位的管理.上海东昌西泰克现代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与客户及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双赢与多赢.海尔集团的江铃物流计划,以及对生产的监控,将原材料供应、产品的交付和库存集于一体,使得供应链十分的平滑,使得公司的各项管理职能和技术充分协调,形成一个新的综合能力,这样可以不断降低原材料的供应成本,当最终产品到达顾客手中时是最高效的.一些著名的国际公司所进行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转变,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加入到供应链的研究中来.因此,供应链的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利益的不断提升,最终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成海.《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大伟,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4)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丁建原.《市场竞争--战略与方法》[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郭立宏.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7)方征.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研究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D].湘潭:湘潭大学,2003.
(8)石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近年来,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注重从管理角度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横向一体化取代原有的纵向管理模式,竞争关系在各企业中的表现更趋向于供应链方面的竞争。而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环节,采购管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随之发生极大的改变,要求采购管理过程中注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以此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一、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传统观念中对采购的认识强调其为内部需求的反应,集中在产品或服务的获取方面。而现阶段的采购工作更侧重于满足企业营运需求、确保采购流程有效、使供应源的选择更为合理且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从采购流程角度,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产品或服务型态进行确定,判断应用一次性或持续性的采购方式。其次需对采购的总金额与实际需求量进行确定,保证与供应商议价过程中获得更明显的优势。最后保证能够企业与供应商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或直接结为策略联盟。而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由SCM领域人士提出,且在长期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对其概念从六方面进行概括,即:①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而管理中心以用户为主;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在供应链中对核心业务进行定位,并使其他业务外包;③企业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利益的同时可共同承担风险;④供应链运作时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保证供应链各流程得以改进;⑤使产品生产时间得以缩短,满足实时需要;⑥使采购以及运输等各环节中涉及的相关成本控制最低[1]。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采购管理策略分析
(一)采购中的全面策略
以往学者对采购中涉及的全面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将其以许多次策略进行概括,如供应商的开发、供应商的缩减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等。综合考虑全面采购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确保供应策略,主要指为供给需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而预期计划很大程度上受供需状况变化影响,也可能给因议价方式而发生变化,要求注重相关信息与材料的收集。第二,支出供应策略,要求采购单位在与供应商合作中引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网络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双方能够保持随时沟通,尤其采购单位需及时了解供应商产品知识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三,环境变动策略,指与采购单位相关的如政策变动或市场环境的变化等,需做好预测工作。
(二)采购中的分阶层策略
该观念的提出主要源自Robert E・Speckman,其对采购策略由不同管理阶层中所执行的策略构成,且各阶层在任务方面也有所不同。从最高管理阶层,即公司阶层角度,采购策略的任务集中在使人员采购能力以及其中的议价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能够对市场环境以及供应商选择方面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多利益。而其以下阶层即企业的事业部阶层,任务在于管理库存与分析价值并协调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另外,在最底阶层方面则负责执行采购的策略,保证采购活动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2]。
三、采购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除上文中提及的全面采购策略以及分阶层采购策略外,企业中常用的策略也体现在由Peter KraIjie所提出的竞争导向策略,确保在此策略分析基础上对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在具体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中,采购管理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料分类管理
许多大型企业中所采购的物料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都可能成千上万,很难与每种物料供应商保持长久合作关系,所以需在采购物料分类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综合分析物料在企业中的实际价值;物料的可靠性与获取物料的难易程度;供应市场存在的风险情况;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之间在优势与劣势方面的对比分析。采购单位可根据这些原则判断未来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
(二)供应商的选择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便需做好供应商认证工作。对于已认证的供应商应保证供应商能够将成本分析表提供给企业,从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使不合理成本得以控制。另外,也需注意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有效规范采购业务的同时合理选择供应商,并对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以及采购等内容的沟通。
(三)采购策略的制定
采购策略制定过程中首先应注重采购流程的优化,可引入现代先进企业中成功的采购管理经验,但需保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如以分散采购配合集中采购的模式等。其次在战略物资采购方面,要求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需长期稳定,注重做好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构建。最后对于重要物资的采购,前提应从物资自身需求量较大等特征角度出发,在议价谈判中利用采购量大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3]。
四、结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提高需注重采购策略的科学合理。而在实际采购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确保其能够实现采购成本降低的目标,通过物料的分类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完善,以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霆.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理论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