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当前的职业学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电子技术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不管是教学的试还是思维的模式都是音韵地停留在对理论教学的辅助层次上面,没有创新,显然这样的教学很难跟上当今电子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很难培养出学生的高水平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撰写本文的切入点是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育中实验教学任务,分析研究了当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状况和一些问题,还提出自己的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育;实验教学;问题和对策
在职业学校中,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对工科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动手环节。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成了新世纪的标志,由于电子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再停留下对理论教学加以辅助的层而上了,其教学目的就应该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动手操作水平与能力,使之成为综合性的新型人才。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以后社会的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要及时地参考电子技术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的方向,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落后于时代,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还有,如今的整个社会就业形式都不容乐观,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如何既关系到学生本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也关系到学校本身在社会中的声誉甚至还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他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知识、新问题、新技术,他们不如没有创新的思维、高水平的动手能力以研究能力,他们就很难融入社会,也正因为如些,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重心。
一、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任务
在职业学校中,对实践教学来说,电子技术实验就是一门具有很强技术性和很强实践性的基础专业课,十分重视的是应用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其教学任务应该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电子工程技术方面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职业学校中,要培养学生在电子工程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就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实验教学在验证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功能,也就是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实验的内容是各个章节的基本内容,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第二,综合性实验。这类实验就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对多章理念教学内容甚至还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总结与归纳。第三,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较好地把握理念知识还要能够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些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其教学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任务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基本技能,能够较为完整地科学地认识电子技术学科;第二,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发展的逻辑性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第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水平;第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当前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状况
首先从教学的设置上来看,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从属于电子技术理念课的,教学老师一般都是相对应的理念课老师,教学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仅为14%,许多老师都认为实验课的课时太少,根本就完不成设想的实验计划。其中,在整个实验课时中验证性的实验所在占的课时太多,造成实验的内容大大滞后于社会中电子技术的发展,至使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最终使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次,从相应的管理制度上来看,很多方面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较低,致使经费投不足、人员紧张、仪器设施设备不足等等现实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地解决。实验教学长期是辅助理论教学的角色,因此,实验教学的方式、内容以及进度都长期受理论教学的限制。还有,就是当前职业学校的实验室普遍规模较小,物力与人力十分分散,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高,这样的实验环境也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深入。最后,从实验教学的过程来看,从上面的分析中就知道了实验教学的学时太少、处于理念教学的辅助地位和验证性的内容太多,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难以产生完整实验教学的体系。另外,老师在上实验课时一般都要先对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一次详细讲解,接着再对整个实验演示一次,在本来课是不多的情况下,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十分不利的。
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
1、对实验设施设备进行改进,其目的就是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设施设备状况如何,将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为此,学校构建的电工电路实验平台要具备有利于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实验线路、学生要能够看得见具体的电器元件等特点为。这样的实验平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实际线路连接在感性上的认识,当然对学生对具体电气元件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构建高素质的实验老师团队。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对教学老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高水平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全新的知识结构。当今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益了,所以实验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时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也只有如此,老师可有可能去有效地引导学生实施创新,设计出新颖的电子产品。3、对管理制度实施革新,以实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目前,有很多职业学校都有创新室,但基本上是以实验室备用设施的角色存在的,至于运转不运转、运转得如何就全看学生的主动性如何了。为了充分发挥创新室的作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室要由专管,内容要由老师团队一起制定大致方向。具体操作是:在学生的空余时间,创新室要随时对其开放,还要对学生提供必须的器材以及仪器的维修;另外,学生所做的项目,还必须要有老师的指导与引导,当然老师要时时激励学生去自主独立去完成设计,老师要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要作可行性的评估,以避免或减少浪费;最后,创新室的运行方式、开放时间以及所能承做的电子项目都要及时地向学生公布,以方便学生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等等。4、重视和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共同进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效办法就是重视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从目前各职业学校的实情情况来看,学校与学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比较大,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就需要减小差距,进而降低难度,首先就要求学校强化自身的提高,提升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能力,减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其次,自身也要主动积极地与高水平的学校去有效地建立关系,努力给自己学校的老师队伍争取学习、进修的机会。
总之,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实验教学既是学生动手实践十分重要的环节,也还是对学生能力与水平进行培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点对职业学校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学校要最大可能地将人的主观能性激发出来,全面调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教学教学质量大副度地搞升。
参考文献:
[1]杨泽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200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 分层次教学 点拨引导 因材施教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他们中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有的初中未毕业,有的学生即使初中毕业,但成绩也很不理想,学生在思想上放弃,产生了语文课无用论。原有的中职语文课教材又多沿袭普通高中的教材体系,内容过深,中职的学生学这样的课程难度很大,他们也不太可能接受或学懂。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对于改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努力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
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比如职校语文应用文教学内容之一的《合同》,如果单一地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理论教学进而进行习作,不仅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而通过创设情境之后,其结果则大不相同。本人在教学中曾尝试让旅服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订一份《旅服合同》,每组四位同学,2人作为旅行社代表与另2位所谓的游客方代表进行协商拟订,共同完成作业,并且各组所创设的情境毫无雷同,学生在拟订的过程中对于合同的性质、格式、写法、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各组的作业以及规范的《旅服合同》体例进行展示。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因势评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了教学的专业化,事半而功倍。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针对中职生大多数语文素质较低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鹜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在中职生的身上。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认为读书才是当官耀祖的唯一“正道”,因此,使得职高生基本上都是在普高里“有问题”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能力差”的现象,更麻烦的是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者“吃不了”,也就达不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也就成为必然。要根据学生实际,分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来根据不同的学生上课。全校对于语文课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统一趋同,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中不应该只看“教过”了或“学过”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教懂”了什么或“学得”了什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把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落在实处。
三、重在启发,贵在引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但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在内容安排、目标制定上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从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会,优化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病句修改比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演讲比赛、辩论赛、应用文写作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广告、标语等进行挑刺,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同时,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改变以往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方法灵活,因材施教
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读职高也许是为了摆脱文化基础课,因此,对于文化课没有主动性,甚至干脆放弃。在另一方面,语文课上教法简单、死板,我们传统的“上法”是三尺讲台、几支粉笔,用录音机放课文朗诵,很多老师还只教认字、划段,结果是听的没有美感,讲的也没有美感,费力不讨好。那么,还不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没有声音、画面的文章变成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不要肢解文章,文章是一个整体,任何肢解的作法都会影响整体感受,既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提高整体欣赏能力。最后,教法要灵活多变,善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激疑促思的适宜点拨、引导。譬如,当学生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转换思考的角度,另辟蹊径,使学生产生一种别有天地、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在引导学生上,或正面冲锋,或迂回突击,从而冲破障碍、开通思路、活跃思维;有时学生思考的问题无法进一步深入,教师则可退一步让他们从已学的知识中找出同类的问题,以便通过类比,引发思考;有时学生的思路突然中断,教师可为之铺路搭桥,耐心地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思索,并让他们领略积极思维而获取成果时的愉悦。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实践之水常流。做,即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就是实践。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给孩子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选择、去体验、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一种条件、一片空间,让他自己找答案、去锻炼,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李育芳 规范教学评价,促进语文教学.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10)。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财经法规等,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资料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及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的现实情况因材施教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根据实训目标分步骤实施教学
根据最近一份对3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这样可以打消企业会计资料丢失的顾虑。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第二,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和证书培训结合的中职学校,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表格和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第三,我们还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会计证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由于涉及较多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训练。
2.软件供应商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解决实训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何理解这种思想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分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 就业导向 创新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学观念创新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此德育课必须了解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现状进行。,这样德育教育才有针对性。
1.树立中职德育教学的人本观。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应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
2.树立中职德育教学的实践观。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授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就必须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
3.树立中职德育教学开放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学也应是开放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中职德育培养的目标不只是好学生,更应该是好员工、好公民,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向前看,德育教育要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学生德育教学内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从横向来看,中职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其德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职德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充实、调整。要求所有德育教育内容必须能融入和贯穿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之中,确保德育内容的实效性和穿透力,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现在中职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已经变化 。新版的德育课内容已经改革,德育课授课内容要以国家颁布的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生活、哲学与人生等内容的教育。除此外,在课堂中还要增加心理教育、时事教育、职业实践教育、爱国爱校爱家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要充分掌握德育教学内容,实施德育教学效果。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重要性角度出发,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全面创新德育教学工作,优化、创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将职业道德养成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德育课教学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之所在。首先,要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分专业进行特殊职业道德训练,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如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诚实守信、不欺诈”的思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一丝不苟、谨慎稳妥”的态度,等等。同时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抗挫折教育,从而增强适应能力与就业能力。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的创新
1、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德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于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营造德育氛围。要办好德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要注重教育手段的艺术化和技巧化,在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以德育信息的质和量方面的强大优势,在思想领域形成巨大的精神导向力量。在这种状况下,德育课教学如果依然固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既无法用理论吸引学生的思想,也无法用信息调动学生的眼球,结果自然是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为此德育课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象、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直接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形象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也更加贴近中职生思维跳跃性大、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从而因势利导,在“抬头率”提升的同时,真正使教学内容达到 “入行动”的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只有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体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娶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实施中,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出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起提高学生素质的职责。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讲授。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启发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这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军训后要认真抓成果巩固,并要长期坚持下去。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查与评比,检查评比结果要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以增长其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开设宣传栏、广播台,创办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内外大事,宣传教育的新思想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教育学生。因为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东西,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生活。让学生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时就不会有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校时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改革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想要很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则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而想要在岗位应聘中脱颖而出,则需要拥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学生是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做好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点教学内容。基于此种理解,本文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不高
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技术型的人才,而语文教学作为所有学校都需要进行的教学科目,没有引起中职院校的注意和重视。就真实情况而言,现在的中职语文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还处于地位不高的状态,不仅院校领导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就连一些教师本身都没有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一些中职院校开始重视起教学的实用性,一些类似语文教学的文化基础课程被逐渐弱化。一方面,语文教学在课时上被削减,从而为专业课程让位。另一方面,有些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只讲述应用文,弱化了语文理解能力和口语能力等方面语文内容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得不到重视,而由于教师的影响,学生本身对语文的学习也不重视,从而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就目前的很多中职院校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使用基本上与普高的语文教学一致。但是中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而普高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语文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适用于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由于没有统一且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甚至会随意添加一些语文教学内容,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教学方法与考评制度落后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较弱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容易因为不感兴趣或是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放弃对语文的学习。面对这个现象,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但是实际上,中职语文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另外,目前的中职院校考评制度依然比较落后,采用期末考评的方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是很高,所以这种考核制度没能对学生在平日里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
二、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中职语文的教学
想要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本质性的改革,先要重视起中职语文的教学。中职语文教学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进行其他专业学科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累积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状况。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告诉学生们怎样运用语言工具,同时教师还需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重视起中职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才能完成中职语文教学的初步改革。
(二)完善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还需要对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首先,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为辅助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就能帮助教师合理地开展语文教学,从语文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展开语文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从而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其次,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安排。比如对于财经类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就应该侧重于文章的写作,而对于市场营销类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就应该侧重于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由学生的专业性质而决定。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效果。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语文学习。比如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置于语文教学的主导的地位,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采用任务型的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课堂讲述也以学生为主,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知识来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再者,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考核机制的改革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语文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从而督促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其次,要从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另外,可以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或是爱好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锻炼。从功能上来说,学分制考核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三、结论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使中职语文教师很难完成教学的任务,对中职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制约。所以,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到解决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是提高中职教学水平和培养中职学生文化素质的良好途径。随着新时期到来,社会对应用型的中职人才需求有所增加,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尽快完成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对新时期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清.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01):238.
关键词:就业市场;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改革
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中职院校在整体规模以及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为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综合性能力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各方面技能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为相关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1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电气专业的人才是时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在各个中职院校中,需要培养出能够有效应用电气控制技能,保证电气得到顺利运行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他们需要考取相应的证书,表明能够在社会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电气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稳紧缺的,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看重,他们没有过多的机会可以进行实践,所以在动手能力方面是一个弱势,如果步入社会,很多学生都从事的是与自己所学的电气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对实践具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在当前的电气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在对知识以及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始终贯穿这一目标,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建设。
2.1 进行校本教材的研修,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受到学生整体水平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接受以及掌握知识的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应该对教学课本进行改革,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抓重点,抓主体,对学生开展实用性的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得以实现。对教材进行编写,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保证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这也是在当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中职院校应该注意这一点,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发挥。
2.2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动性的认知,所以学生对于就业这个概念并不熟悉,所以在校期间就会无形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到毕业后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是因为在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对就业这个概念加以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改革以后,应该将就业贯穿在学习的始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找到目标与方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积极的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将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章节次序,把知识点按照教学需要整合起来,某个项目就可以涉及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某个章节的内容,以最精简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
2.3 根据一体化模式改革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
(1)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2)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3)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4)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5)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6)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7)单片机技术理与实践模块。
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4 加强师资建设,造就“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技师培训工程”,确定定点(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
2.5 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应有配套齐全、能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是一个应该抓住的机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2,5.
关键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它不仅包含了经济管理等知识,还对行为科学等知识有所涉及。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进行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销人才逐渐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内外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作为市场营销课程教师的我们,要想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就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营销理念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着手于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兴趣,而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探究式教学是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广大教师从不断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可行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转移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我会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角色扮演,例如: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销售者,最终让每个小组写出经验总结以及改进情况,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还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便于今后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前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认知状况以及知识框架结构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不仅如此,该教学方式还能通过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欲望。
启发式教学的进行来源于生活,教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感悟到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来自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这个课程的信心。比如:有次笔者在课堂上问学生平时喝的牛奶都是什么品牌的,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呼声较高的乳业品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随后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品牌的牛奶,有了这样一个启发过程,学生自然会联系到该企业的营销理念,宣传方式等,并做了非常完整的描述。很明显,正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启发和提醒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对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帮助。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市场营销是一门需要到实际生活中实践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将来能更好的在营销方面发展自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主动思考实践过程、总结实践经验。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把握实践的范围,笔者并不提倡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我通常会根据学生的意向帮助学生联系校内或学校附近的一些较为可靠的商店或市场供学生参与实践,并让学生在结束后总结实践经验、上交实践报告。除此之外,我还会帮营销专业的学生组织一些交易市场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营销的过程,更透彻的了解团队建设在营销中的重要性,另外学生还会了解到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知识。在多次类似的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浓,学生在分析知识或案例时也更加成熟,更有见地。
三、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营销管理能力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一直是提高学生营销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对实际或虚拟案例的分析,其次是对分析的思考和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近企业或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走入社会的自信心。
利用企业中的案例向学生传授知识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整个教授过程也更加生动具体。一个好的案例会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全面的备课工作,挑选一些高质量、高水平且符合课堂知识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让案例发挥其课堂效益,否则不但浪费师生的时间还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营销管理理念。在教师选出较好的案例后,还要注意思考方向的引导。例如在分析服装产业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向影响服装销售情况的内部及外部因素方面思考,像产业内部的管理部门的协作情况,产品的包装、款式售后服务等因素都是需要进行重点思考的。
四、定期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估,检测教学质量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估通常局限于书面检测,但事实证明一些平时书面检测成绩较高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太出色,而一些平时成绩不出色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能在企业中表现出色,这边反应了传统评估的弊端。于是,教学改革后,综合测评是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评估方式,我将学生的测评分为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课堂上的表现,其次是日常的实践情况,最后是书面检测,书面检测通常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这样对学生的评估基本不会出现偏颇。而且在每次评估后教师都要总结每个学生的优点以及学习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点,帮助学生进步,只有这样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逐步提高,中职学校才能为社会提高更多更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
[结语]:近年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营销管理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而作为衔接学生和社会的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动向不断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更多的教学策略,根据市场营销学科的特性,寻找更多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推动经济发展的营销人才。(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樊晋花.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教改之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06(06)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较多问题,面临的危机也较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各种危机,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走向卓越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当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需要着重强调四方面内容。
1.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关键是要使其正视现实,能够悦纳自我,对自己有正向的认同。
(1)悦纳自我
与一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不同,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制体系中的地位较低。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轻视,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原因,难以悦纳自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无法自豪地跟外人提起自己的学校,因为这意味着告诉别人,他们是被普通高中抛弃的人。这种在自我认同上的自卑心理,既会导致学生个人的身心不健康,又会限制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平等而正常地交往,还会导致对所学的专业和学校的排斥,从而对个人的学习动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正视现实
一个无法悦纳自我的人,很难以大度、包容的积极心态悦纳他人,即“乐群”,也很难做到尊敬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即“乐学”和“敬业”,而这两方面都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所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首先要重视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现实,并超越这些偏见,充分认识自身的独特价值和使命。此外,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个人谋生的小气象。毕竟,从根本上说,个人价值不能用所学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来衡量,而应以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为标准。当个人确立起这种具有大气象的人生价值观后,才能悦纳自我,坦然认同自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和自己所在的学校。
2.职业幸福观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幸福感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与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在于没能有效引导学生确立成熟而理性的职业幸福观。成熟而理性的职业幸福观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在于职业本身而非职业之外。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接受教育的一个非常功利的认识是:上学为了好工作,好工作为了高收入,高收入意味着幸福的生活。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基础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但是,他们恰恰忘掉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任何职业和收入阶层都存在幸福和不幸的人。如果学生以这种肤浅的幸福观来对待当下的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不仅当下不幸福,未来也无法体会到幸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个人幸福的实现是以职业成就为基础的,而不在于职业之外的东西。二是人生价值和幸福的实现需要以一定的幸福能力为根基。之所以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幸福差异巨大,主要源于个体幸福能力的差异。学生只有使自己的职业创造活动符合其人生目的,并合乎社会道德法则时,才具有获取职业幸福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幸福。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的观念,劳动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3.职业敬畏感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敬畏感的教育,其核心就是让学生树立必要的职业敬畏之心。
在从事某个职业时,每个人都有选择某种工作态度的权利。有的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精益求精,不惜精力;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更轻松的高薪工作。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职业态度所产生的结果或回报一定是差异巨大的。当选择敷衍了事等消极的工作态度时,被职业抛弃就在所难免,因为对职业的轻视必然遭到职业体系和职业中人的轻视甚至抛弃。基于此,带有信仰性质的职业敬畏感的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增强职业自律意识和能力等,都是非常必要的。“敬”既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遵守职业的技术性要求和道德要求;又意味着“精”,业不精的人有可能败坏这个行业和整个职业群体。“畏”,即把职业当成一种践履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意味着对人性的基本的尊重。当一个人拥有了对职业的敬畏感和真诚信仰时,才会自然地把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专注职业、热爱职业,在职业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幸福体验。
4.职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认识个体职业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对于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入学就意味着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和选择职业。然而,职业是什么?仅仅是谋一己之生存吗?没有由众人组成的社会及其需要,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职业,职业依社会而生,同时对其他职业的兴衰存亡产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会进入不同的行业,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职业完全有可能异化成为损人利己者的舞台。制造、贩售假冒伪劣商品,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都是缺乏职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一个具有职业社会责任感的人,首先,应当是在本职业上掌握更多相对真理或规律的人,能够胜任所在行业;其次,应当将心比心,尽量关怀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再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职业存在发展的基础;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能够自觉承担其职业的社会责任,把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
为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努力做到六个方面。
1.转变学生观
教师转变学生观念,努力去除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刻板印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学生观,主要是改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刻板印象,学会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总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那么教师的这种偏见定会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和负面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大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是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要形成这样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实现职业训练与人格培养的有机统一。
(1)塑造个体健全人格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就业技能培训的重任,也担负着塑造个体健全人格的责任。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只有技能培训而无人格养成,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中等职业教育最多是一种职业训练而不能称之为教育行为。教育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乃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因此,以培养个体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德育教育,必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2)德育教育必须被强调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德育教育无论从社会层面、家庭层面还是个体层面,都应被强调。从社会层面看,当前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例如,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等,其产生固然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但是,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存在较大问题。从家庭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质财富增多而亲情关系淡漠,家庭成员皆沦为赚钱机器,家庭的精神港湾功能逐渐被金钱世界所腐蚀,这大多与从业者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和道德良知密切相关。从个体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个体都深陷于各种外在的物欲追求中,工作与个人是一种相分离、相对立的境地。工作不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途径,而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受之控制和压迫的谋生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幸福根本无从谈起。实际上,一个人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他的本质力量是否能够得到相对较大的实现,而一个人的本质力量主要是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实现的。因此,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就成为个体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职业幸福感的人生,大多是将职业作为事业经营的人生。因此,个体才能克服种种外在条件的限制,始终保持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分不开。
3.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功体验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功经验,使学生学会悦纳自我。一个人对自我的悦纳总是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成功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从而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积极认同。这要求学校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真诚的关怀和鼓励学生。教师应善于在集体活动(例如,郊游等)和日常生活(例如,谈心等)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二是加大教学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三是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和努力学习的美好前景。例如,北京某中等职业学校的美容专业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拿到3个一等奖。此外,他们的美容专业课被北京市列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他们的毕业生被很多大品牌的美容美发企业录用,大有供不应求之势。总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第一步。
4.提供更多的校外实地服务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地服务,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获得自我肯定,又树立社会责任感。
校外实地服务至少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提供了学生社会体验的平台,二是提供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当学生在校外实地服务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带给他人和社会幸福时,他也能够从他人的幸福中获得被认可、被尊重的体验,强化对自我的正面认同。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能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时,则有可能产生学习动机,以提高专业技能或进一步深造。总之,在校外实地服务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5.开设必要的生命哲学课程
学校应为学生开设必要的生命哲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增强自我的职业自律。
职业是生命的载体,对职业的敬畏心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如何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可以通过直接感受各种生命现象来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也可以通过对生命哲学层面的把握来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学校应通过专门的生命哲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发现生命的关联性、体会生命的美感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职业自律。在生命哲学课程的教学方面,诸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内容,均可作为重要的授课资源。
6.培养学生的规范规则意识
学校应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细节做起,培养学生的规范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