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学数学范文

幼儿学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学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学数学

第1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一、儿童形象思维方式和数学的抽象性是一对矛盾体

以10以内数量关系为例:数的概念中,无论大小每个数字都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以数字3为例,它代表3个苹果,三把勺子,拍三下手,三天……一切数量为3的事物。儿童要理解3的实际意义,形象思维是其必经之路。它是从形象思维开端逐步半抽象最后完成抽象的一个漫长过程。具体来说,点数3个苹果,3棵树……熟练点数后,儿童还不能够将3的物体和数字3建立联系。各种3的实物需要借助点卡表示。这里,点卡的物象特征削弱,呈现半抽象,即:不受事物类别限制,只要是数量3,都适用三个点子的卡片。最后过渡到数字。实现数字3的实际意义的认知,这个过程既是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又是具体形象上升为抽象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实践、发现、总结的过程。

上述不难看出幼儿数学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儿童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学习尤其需要遵循儿童认知水平。可见,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儿童水平,耐心施教。

二、数学游戏化操作设计,考验教师智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儿童对数的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的初步建立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由此我们认识到,幼儿园数学学习不同于学龄阶段的技巧学习,体现的是能力养成。

如何将简单概念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能力目标。铺设好抽象概念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早期经验积累和乐趣,需要教师智慧性的创造。

游戏化学习是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活动尤其需要游戏作为对抽象事物感知的载体。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和概念变为游戏化操作活动,使得儿童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理解,为儿童创设抽象思维的自然习得过程。

基于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遵循《指南》要求,幼儿园数学活动贴近儿童生活情景、围绕游戏和操作化开展,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操作材料和游戏时,围绕儿童认知水平,理解并顺应其认知事物的方向,以支持和推动儿童对数学概念的主动建构。此外,好的操作材料具有吸引儿童的作用,引发探索兴趣。

三、数学活动的组织过程,要求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

1.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对所开展教学内容的概念和内在逻辑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数学活动,如果教师逻辑不够清晰,概念错误,对儿童学习数学的影响甚至是可怕的。同时:教学环节的把握要体现由浅及深、层层递进、从形象到抽象的逻辑性。把握好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层次,方能更好的引导儿童感知并提升数学经验,帮助其形成抽象思维。

2.语言技巧。生动准确的语言,是数学游戏操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反复推敲游戏化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诠释概念,做到深入浅出。

在日常教学中,将抽象的数概念变为简洁生动的提问和对话。教师往往遇到这样的困惑,虽然照顾了语言生动性,却忽视了概念的完整、准确。否则,语言枯燥,儿童难以理解。为了做到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教师在数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语言的预设。哪些词汇怎样表述更贴近儿童理解能力,为了准确表述概念,教师首先要找到每个需要儿童掌握的数概念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设计语言。而有些词汇本身比较抽象,又需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同义词汇或句子进行替代,用生动语言创设学习情境。

第2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一、在各种游戏中学数学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对于幼儿,正如学习对于青少年,工作和劳动对于成人一样的重要。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乏味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引导幼儿学数学

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途径。有人说:儿童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在于生活之中,是很有道理的。重要的是,成人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的简单知识,并引起兴起。据此,我针对一日活动中以下几个游戏环节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1.在建构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早上幼儿入园后,我分组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玩具,有颜色鲜艳的塑料插塑,有各种形状的积木……幼儿在玩插塑玩具时我有意识地让他们按照颜色进行排序插接,刚开始是两个颜色的排序插接,再后来是三个颜色的插接排序,到收拾玩具时又有意识地让幼儿把颜色相同的插塑放在一块进行分类;幼儿在玩积木时,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进行搭建。这时,搭建的过程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

2.在幼儿进点时进行数学教育。进点时,幼儿大多关注“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按老师要求的数量拿饼干。撒开饼干后再数一数袋子里有几块饼干,是什么形状。接着可以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半圆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幼儿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3.在和幼儿谈话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身心和谐发展。但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数学集体教育时,幼儿的接受能力不同,会出现一部分幼儿不理解的现象。而此环节可针对数学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教育。小班幼儿学数学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数概念。教师可利用晨午检及自由活动时间和幼儿谈话帮助他们建立数概念。可问幼儿:你们家共有几口人?我们班共有几位老师?数一数你共有几个手指头?数数看老师手里有几块饼干?……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后还可以更进一步让他们比较多少、长短、排序等数学知识。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爱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年龄愈小,愈是如此,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教育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一)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并对其进行改编

体育游戏《松树和柏树》就能很好地运用到数学游戏中。“大松树、大柏树,团结起来力量大,刮大风,下大雨,×个×个拍一团。”幼儿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会很快按老师的数量要求找出同伴抱成一团,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又增加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然而,大多数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对原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

(二)根据数学活动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第3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方法一:歌谣法

其实关于数字的歌谣有很多,但并非都能适合每个孩子,如,有一首歌谣中说道:“5像称钩。”对于现今的孩子来讲,“称钩”距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平时不容易见到,又怎么能进行联想呢。所以,这里提到的“歌谣法”是要求老师或家长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在创编时需要向孩子出示实物,并与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孩子的联想。比如:幼儿往往容易将6和9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歌谣、顺口溜帮助幼儿区分。将6和勺子进行对比,幼儿有用勺子吃饭的经验,知道用勺子吃饭时要勺头朝下,6的圈圈就像勺子头,所以在下面;将9和氢气球进行对比,氢气球会向上飞,而栓气球的线绳则会垂在下面,9的形态恰似气球。于是可以创编歌谣“6像勺子头朝下,9像气球天上飞。”以便帮助幼儿记忆。

方法二: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和他们玩一玩“扑克牌”游戏。但由于扑克牌中的1是用A表示的,所以这种扑克牌要稍做一些改动,将A改成1,并且,只选择其中的1~10进行游戏。游戏规则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幼儿能力、人数自己制定。这里列举两种玩法。

1 接龙排序:准备同一花色的扑克1~10。两人依次取牌,每次只能取一张。出牌时,有l的人先出牌,其次,有2的人继续出牌放在1的下面,其他牌一次往下连。先出完手里牌的人获胜。幼儿熟练后,可以增加难度,如:选择多种花色的牌,按花色排序。还可以曾加人数,大家一起玩,更有趣。

2 比大小:准备1~10的扑克牌若干张。两人依次取牌,每次只能取一张。出牌时,如果后出牌的人出的牌数字比先出牌的人大,则可以将对方出的牌和自己出的牌一起收走;反之,则由对方将牌全部收走。游戏结束时,数数谁手里的牌多,牌多的人获胜。

由于扑克牌上既有认数字,又有与数相应的花点,所以,幼儿可以直观感知数与量的对应。

像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利用玩具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在游戏中联系拨号码,认识数字;用拼插玩具拼搭数字;用可自由弯曲的废旧电线塑形数字等等。游戏的选择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而定。

第4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 思维 动手操作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变化,不被时代抛弃,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

一、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应从生活出发,帮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刻意引导幼儿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数学的应用,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自己”的问题,最容易被幼儿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二、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就是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每个年龄的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和认知是不同的。中班的幼儿在小班学习数学的基础上,会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会按照大人的要求取放相应数量的物体,开始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到了大班,数学概念初步发展,能不完全依靠直觉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加减运算。幼儿思维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所以,他们对物体数量特征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研究表明,幼儿接触的数学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或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

三、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选择机会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中包括了数学教育内容,教师在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加入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

2.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游戏和玩耍中度过,因此在游戏中渗透数学学习内容,能够巩固数学学习。

游戏既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在幼儿教育中,有许多数学内容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角色游戏(超市)中的买卖游戏,让幼儿通过买卖,找钱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关系,复习加减运算;在玩沙、玩水中,幼儿用不同形状、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装水装沙,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体验了其中的乐趣。

3.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幼儿在眼睛看、耳朵听、小手动、嘴巴说中进行数学学习,这样一来,幼儿对知识有了深刻的感知,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操作性的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食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通过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脚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单调厌倦,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幼儿学习数学要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各种关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际上也说明了事物间的各种关系,但幼儿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通常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感知数学概念。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图形、图片、食物等来感知数学,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等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了幼儿的直觉思维能力。

5.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中包含许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只要我们多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实际去认真发掘,我们就能找到与幼儿数学活动有着某些联系的知识点和教学基本素材。例如,去散步时让孩子比较一下杨树比柳树多几棵;切蛋糕时,一刀下去分两半,想一想几刀能将蛋糕切成八块;在公园坐船,一条船坐两人,全家需要几条船等。

四、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幼儿之间的讨论也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第5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第6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动手操作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变化,不被时代所抛弃,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

幼儿阶段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数学教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纲要的目标中能看出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要从生活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要让幼儿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源于物体。若智能训练目的是在于形成智力,而不在于记忆许多事,在于培养明智的探索者,那么,传统教育显然具有严重的缺陷。”他认为儿童学习绝非坐在椅子上被动地学习,正如他们学游泳,不只是坐在看台上观察水中的成人游泳,而必须跳入水中去游才可以。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体精神,达到轻松乐学的氛围。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适时营造合作操作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应从生活出发,帮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作为教师要刻意引导幼儿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数学的应用,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他的实际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三、在幼儿年龄阶段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就是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体验中各种事物的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等特征,但是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数学的学习和认知的发展阶段能力也是不同的。中班的幼儿在小班学习数学的基础上,会手口一致点数并输出总数,会按照大人的要求取放相应数量的物体,浅浅地开始认识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到了大班,数概念初步发展,能不完全依靠直觉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加减运算。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所以,他们对物体数量特征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所接触的数学教育内容是否合适幼儿的理解能力或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

四、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选择机会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中教育内容都包括了数学教育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加入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2、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游戏和玩耍中度过,因此在游戏中渗透数学学习内容,能够巩固数学学习。3、在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幼儿在眼睛看、耳朵听、小手动、嘴巴说中进行数学学习,这样一来,幼儿对知识有了深刻的感知,更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4、幼儿学习数学要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各种关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际上也说明了事物间的各种关系,但幼儿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通常要从具体的事物中认识和感知他们的数形成数概念。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图形、图片、食物等来感知数学,幼儿通过对形状、颜色、大小等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了幼儿的直觉的思维能力。5、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和生活中包含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只要我们多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实际去认真发掘,我们就能找到与幼儿数学活动有着某些联系的知识点和教学基本素材了。

第7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一、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对幼儿的了解往往还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揣摸 。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 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还有欠缺;幼儿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最不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幼儿最喜欢哪些数学学具,不喜欢哪些学具;哪些幼儿有哪些长处,哪些幼儿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可考虑具体活动的目标,考虑所选择内容的范围和多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二、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单元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在选择具体的活动目标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将总目标时时放在心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个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合理地安排有关内容,使每个活动设计都包含着知识或技能方面的要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培养幼儿智力方面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了解有关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具体活动目标可能包括哪些目标。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教师设计具体活动目标的参照物,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来确定具体活动目标,了解自己需要设计的具体活动目标在单元目标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活动目标在本年龄阶段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在其他年龄阶段有哪些相关的要求等等。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在选择了合适的活动目标以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虑教学内容的范围。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了。在设计时,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当( 不多也不少),难点不要太多;难点应该安排在活动的中间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在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时,还要考虑活动的新颖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来。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语言引导幼儿,在安排活动时,就可以多考虑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和引导幼儿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提醒的是,设计的新颖性不是要教师玩花样,不是要教师绞尽脑汁想出什么惊人之举。新颖性是与合理性、可行性相结合的,离开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颖只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

第8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特点;教学质量;策略

一、幼儿的特点

(一)幼儿是善于观察的。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总是能从生活中发现成人不注意的细节,他们会发现“排着队走路的蚂蚁”,会发现发芽的植物,发现散落在墙角的纽扣、发现具有磁力的小磁铁和透明的玻璃球。他们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环境。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或熟悉的事物中取材实施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是好动的。幼儿总是喜欢摆弄不同的东西,他们总是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和体验。看到木马,他们会想要骑上去,看到游戏机,他们会拿起来操作,看到玻璃球,他们会将其扔到地上,观察玻璃球的反应,看到健身器材,他们会上去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幼儿好动的特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三)幼儿是喜欢游戏的。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会在游戏中乐此不彼,会在游戏中流连忘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四)幼儿是喜欢听故事的。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喜欢听各种各样的动物故事,也喜欢听神话故事,他们喜欢观看动画片,观看动画片中不同的故事。教师可以在故事中融入数学教学,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探究中完成数学学习。

二、针对幼儿特点实施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幼儿爱观察的特点实施生活化教学。幼儿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他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在实施幼儿数学教学时,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比如可以给幼儿创造买东西的情境,并提前准备好道具。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让幼儿到商店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并利用标有面额的钱币道具购买。让幼儿算出他们需要支付多少钱,教师需要找他们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要运用所学的加减运算进行解答,这能够培养幼儿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比如教师每天都要进行水果和零食的派送,教师可以将这个时间交给幼儿,让幼儿代替教师来进行水果等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按人数给每个人发放东西,能够激发他们主动进行运算的意识。或者让幼儿在吃饭时数碗和勺子的数量。此外,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让幼儿认识方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幼儿都分不清前后左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上下楼梯时,进行方位区分,让幼儿上下楼底都靠右行走,强化他们的方位意识,或者让他们记住排队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小伙伴,加深他们对方位的理解。

(二)利用幼儿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实施尝试教学法。幼儿喜欢动手操作,他们总是喜欢在动手操作中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有目的的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幼儿喜欢玩积木,他们会用积木堆出各种形状的东西。当幼儿用积木堆出长长的火车、堆出椅子、桌子等形状各异的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数一数自己用积木搭出的物体用去了几块积木,谁用去的积木最多,谁用去的积木最少。比如在认识时钟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钟表,让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钟表,并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告诉幼儿钟表中的长短针分别代表的分针和时针。然后让幼儿自己画钟表,并在画好后说出自己所画钟表的时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迎合了他们好动的心理特点,又能够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利用幼儿的贪玩心理实施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多样化的游戏情境。比如可以创造音乐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歌曲演唱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多与数字有关的歌曲可以作为音乐游戏情境实施的素材。如《找朋友》、《如手指歌》、《鸡妈妈数小鸡》等,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比如可以创造体育游戏,让幼儿围成一个圈,进行丢手帕游戏。让负责丢手帕的幼儿将手帕丢到教师指定的同学的位置。当教师发出丢到第四个同学身后的指令时,幼儿就通过数数判断执行游戏指令。通过这种游戏,可以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训练发生的反应能力。

(四)利用幼儿喜欢故事的特点实施故事化教学。数学教学中的故事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实现。教师可以设置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加法意识,可以设置这样的故事情节:明天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联欢会,需要邀请森林里的动物来参加,森林里住着四只大象、五只狮子、三只狗熊、六只袋鼠、两只狐狸、三只猴子。你们能不能帮联欢会的组织者算一算,一共要有多少动物来参加,它需要安排多少座位呢?通过这种故事情境,将幼儿带到加法运算的问题情境中,能够训练提高他们的加法运算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儿数学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参与性和学习热情。而只有充分理解并尊重幼儿的特点,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翠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第9篇:幼儿学数学范文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看看、摸摸等。《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所以,教师对每一活动的设计都应考虑到适合幼儿年龄小的特点,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把枯燥的数学教学游戏化,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游戏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各种感官和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教幼儿学习数的顺序,可利用卡片或扑克牌与幼儿一起玩接龙游戏;学习数的组成,可玩猜数游戏,提供一种实物,让幼儿说出一共有几个后分别握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让幼儿看看是几个,再猜猜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可让幼儿用游戏棒玩出棒游戏,双方各出一份,要求幼儿算算两人一共出了多少;让幼儿自由地玩沙、玩水,并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容器,让幼儿在盛沙盛水的游戏中逐步掌握容积与容量的关系;认识形体可玩摸箱游戏,准备各种几何形体放在纸箱里让幼儿摸,先让幼儿说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形体,再取出来看看对不对,或者让幼儿根据要求摸出某种形体来,在幼儿摸摸、拍拍、听听、看看、猜猜等游戏中辅以“问题抢答”、“看谁改错快”等比赛形式,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更高,主动性会更强,便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在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思维以及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认识来源于动作,客观通过动作转化为主观,”“为了认识物体,主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从而改变它们:它必须移动,连接,拆散,合并,和再集拢它们”,“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幼儿正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因此皮亚杰强调:“思维就是在操作中学知识,在操作中练思维,在操作中长智慧。 ”幼儿只有通过自身对客体的操作过程,使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从而感知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的关系,这是幼儿思维特点的体现。在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时,必须要抓住这一特点。

三、在故事中学数学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幼儿在听故事时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听或去阅读,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内容,让幼儿在听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听听、看看、说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欲望,通过故事导入使幼儿轻松地掌握了要学的知识。

四、在区域活动中学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手脚,解放儿童的头脑。”区域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特别重视数学区的材料设放。 教具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工具,它能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在数学区的教育中教师总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月、周、日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入教具。例如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在数学区教师投放了小猫与圆形的一组教具,小猫固定在底板的正反面,幼儿用圆形配对比较,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很快会将知识迁移,让他们比较全班小朋友男孩还是女孩多,小朋友就会用一对一配对比较的方法找出答案。

五、在生活中学数学

《纲要》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新价值,“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纲要》的字里行间无不向我们透露着“整个世界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可以说到处充满着数学。若能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例如:散步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大小、多少,比较树木的高矮,观察屋顶的形状,地砖的形状等;用餐时,通过分发碗、筷、勺、盘子等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等;吃桔子时,让幼儿数一数里面有几个瓣?吃西瓜时,让幼儿观察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份,再分成四份,知道整体大、部分小等等。在幼儿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和数学打交道,因为数、形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教师要抓住幼儿在园内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契机,还要建议家长在家抓住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如随时利用马路上的车辆、门牌号码、家中日用品等引导孩子学习数学。这样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就不会觉得枯燥,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就掌握许多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