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描写老师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老师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老师的作文

第1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Miss Li is my Chinese teacher . She is about thirty years old . She is very pretty and young . Her hair is brown and curly .

Miss Li always wears a blue coat . I think her favourite colour will be blue .

Miss Li is very friendly and kindly .Her classes are very interesting ,we all like to have Chinese class .

She always smiles when she speak to us .Sometimes she is very strict with us,when we make a mistake,she often makes us stand up .

Miss Li often sticks to have lessons when she is ill , She looked weak,but still beautiful .

Miss Li love us very much, she teaches us so carefully .I think she is a good teacher. We all love her,too .

I think teachers are like candles , giving off light for others by burning themselves 。

英语作文翻译:

李小姐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大约三十岁。她非常漂亮和年轻。她的头发是棕色卷曲的。

李小姐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我认为她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

李老师很友好,很和蔼,她的课很有趣,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

她和我们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有时她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当我们犯错时,她经常让我们站起来。

李小姐生病的时候经常坚持上课,她看上去很虚弱,但仍然很漂亮。

第2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一提到作文,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皮发麻,一打开电脑,网络上写作方法与技巧比比皆是,尽管学生也买了很多的作文书籍,但作文水平很难提升。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作文教学仍然是很多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道“暗礁”。笔者查找了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源,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中、小学作文只要把写人的文章写好,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原因很简单:中小学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人在事中,事中有人,不管是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人的记叙文,“人”才是最关键的,只要把人物写“活”了,文章就成功了。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有句话说得好:人物之美,美在个性,写人,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人物的个性;只要写出个性,就把人写“活”了。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一、 表现人物的主题要深刻

表现人物的主题就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就是你所欣赏、所敬佩、所感动,你要赞美和歌颂的地方。写谁?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入笔呢?建议写我们最熟悉的人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因为熟悉才能写的真实,因为印象最深刻才能写得细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确立主题,主题一旦确立,选材就有了依据。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最敬佩的人”等这类作文的主题,就是要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他们的事迹令你感动,你要通过你的笔赞美他们的精神,歌颂他们的品质,那么他们一定是你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人,我们就要抓住题目中的字眼,“好”、“敬佩”就是文章的题眼,怎样才能体现老师的“好”,怎样才能使你“敬佩”,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你所熟悉的人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所做的事,他们的音容笑貌都会像放电影一样在你脑海中呈现。把握住了主题,选材就不会偏。

二、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例要典型

主题确立后,就是选材,选材很重要,你所熟悉的人在你的视野里,他的言行举止、他所作的事很多,得从中选取最能体现主题的事例。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命题作文中,我的一个学生为了体现老师“严”的品质,他选取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次,他把一道数学题中的“720”误写成了“270”,结果错了,老师揪他的眼皮,并罚做俯卧撑。这个事例虽能体现老师的“严”,但不能体现老师的“好”,为什么呢?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主角,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是配角,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绝对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出现,这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事例不但不能突出老师的“好”,反而是这个老师的一个“污点”,所以选材相当重要,稍不注意,就会和主题背道而驰。

要想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选材上必须用鲜活而又典型的事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一件事例就应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尤其是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要真实再现出来。例如,为了体现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好,可用一件典型事例,如:上课字词不讲解——自查工具书,文章主旨不归纳——自己概括,思考题不讲解——小组合作,自己探讨。一个单元结束后考试,试题为,只要是老师不讲的几乎全考到了,结果一塌糊涂,第二天重考,没想到试卷和原来一模一样,结果还是一塌糊涂,第三天再考,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该记的记,该思考的合作探究,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慢慢的学生的自觉性越来越强,思维能力越来越敏捷,班上的成绩越来越好。就这个事例体现了老师教学方法好,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多件事例就应该选取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展现人物的个性,可以按照事例的轻重或中心的需要,恰当安排详略。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可以用多个事例体现“好”——学习上关注、生活上关照、生病时关心等事例全方位表现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突出人物的描写要细腻

细腻地描写决定着人物刻画的成败,如何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这就需要描写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它的作用很大,例如:写一场球赛的精彩,就需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双方队员进攻与防守的情况,进攻队员怎样控球、传球、上篮,防守队员怎样防守,写得够详细,作者觉得够精彩,但读者不一定认同,如果加上侧面烘托,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把台下观众的语言、动作、神态描述一翻,读者就觉得这场球赛紧张、精彩。对人物的刻画也一样,采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这里的正面描写主要是指直接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描写时要抓住最典型的特征来写。

(一)人的外貌描写要以“形”传“神”。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二)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三)动作描写要有鲜明的个性。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

(四)心理描写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神态描写也要以“形”传“神”。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把人物的这几方面写到位,这个人物就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了,就写“活”了,写出了个性。

四、表达主题的结构要创新

第3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上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较为注重写作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写作质量,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作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强调的是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紧贴生活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全面解决成语使用贫乏的问题。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一句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蹒跚、攀着、向上缩、爬”等词句是作者描述父亲时典型性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应用,首先让学生联想与上述动作词语相关的词语,如“蹒跚”联想到步履蹒跚、歪歪倒倒,“攀着”联想到跌跌撞撞等,其次让学生观察并使用成语描述学生或者老师的行为动作。如表现学生走路姿态的有“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连蹦带跳”等成语,表现学生动作神态的有“聚精会神、呆若木鸡、神采飞扬”等成语;表现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有“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成语,表现老师上课的成语有“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等成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动作描写时学会合理运用成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创设成语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上文说到,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体现。具体而言,通过描写动作可以使人物表现得更生动和更令人难忘,倘若动作描写过少,就会促使人物变得呆板,毫无感染力。因此,动作描写对提升作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语是作文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属于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用。由于成语包含多种意义,因此在作文表述中可以起到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作用。但在作文写作中,必须恰当使用成语,这样才能避免词不达意、滥用成语的现象发生。例如,为了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成语,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指导和教学。首先,由教师演示人物动作,让学生观察后并使用成语进行描述。如教师轻轻推开门,面带笑容走到讲台前,拿起课本认真讲课等,由此让学生掌握和蔼可亲、专心致志等成语的运用。其次,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恰当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如教师用力撞开门,表情严肃地走上讲台,这里就会反映出教师令人生畏、盛气凌人的样子。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描写人物时,合理使用成语,能够积极反映人物的作风、思想品质等内容。从而避免描写不贴切等写作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正确指导成语使用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第4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关 键 词】初中;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比较;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13-03

写作训练是语文各项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写作训练效果的好坏决定着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的写作训练状况是否相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平衡写作教学,值得我们探讨。本文拟以某市汉族初中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写作训练调查问卷,从三个维度了解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初中生写作训练存在的差异,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 调查设计。调查工具设计:根据《现作教程》所描述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教学理论,笔者自行设计了由写作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评价方法等3个维度组成的写作训练调查问卷。其中写作训练内容(15道题)、写作训练方法(7道题)、写作训练评价方法(8道题)共30道题。答案类型为等级式答案,分别由非常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没有等5个等级组成。每个答案分别赋值5、4、3、2、1分。均值1≤A

调查对象设计: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延边州某市两所汉族初中学校的一、二、三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高分组为作文成绩在51~60分的同学,低分组为作文成绩在36分以下的同学。

调查数据统计: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的写作训练总体水平、各维度水平及各个具体项目进行描述统计;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的写作训练总体水平、各维度水平、各具体项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此了解调查对象的写作训练水平、写作训练各维度及各个调查项目的群体差异及其可能的成因。

2. 调查实施。本次实际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27份,有效率96%。调查过程中,由调查者集中给被调查者讲述每个问题的内涵和回答要求,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态度,如实地进行回答,由调查者当场回收问卷。

二、调查结果

1.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总体水平比较。通过描述统计可知,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量总体感受一般(均值3.2777),其中写作训练内容(均值3.3736)、写作训练方法(均值3.1272)、写作训练评价方法(均值3.2294)三个维度也处在一般的水平。三个维度的排序为写作训练内容>写作训练评价方法>写作训练方法。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写作训练量总体感受也处在一般水平(均值3.4213),其中写作训练内容维度处在比较好的水平(均值3.5169),而写作训练方法(均值3.1828)和写作训练评价方法(均值3.4507)两个维度处在一般水平。三个维度的排序为写作训练内容>写作训练评价方法>写作训练方法。这说明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对于写作训练内容的感受要好于写作训练评价方法以及写作训练方法。

通过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训练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发现,他们在写作训练总体水平、写作训练内容和方法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写作训练评价方法上存在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且高分组高于低分组。这说明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总量、写作训练内容和和训练方法方面的感受差不多,而在写作训练评价方法的感受上差距比较大。

2.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内容水平比较。写作训练内容包括:观察训练、中心思想训练、审题训练、提纲撰写训练、写作规范训练、题目撰写训练、作文结构训练、描写训练、扩写训练、缩写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修辞训练、记叙训练、修改训练等15项。通过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内容各项目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发现,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基本规范训练和作文结构训练两项上存在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在描写训练和修辞训练两项上存在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且低分组均低于高分组学生。这说明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写作基本规范训练、作文结构训练、描写训练和修辞训练项目上的感受要好于低分组学生,低分组学生明显处于感受不足或不够的状态。

3.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方法水平比较。写作训练方法包括:模仿范文训练、片段撰写训练、摘录经典训练、口头陈述训练、总结名篇名作训练、运用成语训练、互相批改训练共7项。通过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方法各项目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发现,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方法的七个项目中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低分组与高分组学生在口头陈述训练上的均值差值为正值,而其余六项训练项目的均值差值均为负值。这说明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方法的各个项目的训练感受差别不大,其中低分组学生的口头陈述训练量比高分组学生略多一些,而高分组学生在其他写作训练方法的训练量比低分组学生略多一些。

4.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评价手段水平比较。写作训练评价手段包括:教师批注、朗读评价、修改评价、综合评价、对比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网络检验法共8项。通过对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训练评价手段各项目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发现,高低分组学生在教师综合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三项上存在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在教师批注这一项上存在0.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并且,低分组与高分组学生在这些项目上的均值差值均为负值。这说明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教师综合讲评、对比讲评、专题讲评和批注四个项目接受的训练量差距比较大,而且高分组学生这些项目的训练量均多于低分组学生。

三、分析与讨论

1.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内容的差异及影响分析。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感受的写作规范训练、作文结构训练、描写训练和修辞训练的训练量比低分组学生多,且训练效果更好。那么,高低分组学生在这些训练上的差异对作文成绩的高低有何影响呢?

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首先会从写作规范的角度评阅学生的作文,包括卷面的整洁程度、标题和段落格式、标点符号和文字的正确使用等等。由于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写作规范训练上感受多、效果好,所以在这些方面往往做的很好,卷面整洁,段落清晰,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目了然,老师在评阅时自然心情愉悦,印象分就相对高。而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在这些方面做的很差,他们通常字迹潦草,随意更改段落格式,作文中错字连篇,老师在评阅时有时根本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读起来很费劲,印象自然就不好,成绩也就不高;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的作文结构清晰,他们能更好的做到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段与段之间的相互独立与联系,每部分想要表达的主题明确,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印象是该生思路清晰。而低分组学生在作文结构上显得十分混乱,他们通常在整篇作文中只有两个自然段或自然段非常多,无法分清作文的主体段,也不知道每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有的作文甚至看不到结尾段,故事的结束就是文章的结束,这样的作文自然拿不到高分;初中生在作文中运用描法比较多,如描写人物、景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等。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通常能够根据被描写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描写,表达较为有序。而低分组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通常东一句西一句,有时顺序颠倒,逻辑关系较为混乱;在作文中,老师比较注意学生对修辞的运用,修辞句或段落往往是学生作文的加分点,高分组学生在这方面运用的比较好,很容易在其作文中发现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低分组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现修辞,出彩点很少,分数相对较低。

2.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方法的差异及影响分析。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接受的口头陈述训练方法比高分组多,而在其余六项训练方法上比高分组少。那么,高低分组学生在这些训练上的差异对作文成绩的高低有何影响呢?

低分组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更愿意用口头陈述的方式呈现自己作文,而一旦将写作训练落实到笔头上,如模仿范文写作训练、片段撰写训练、摘录经典训练、总结名篇名作训练、运用成语训练,他们就容易犯懒惰的毛病。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学生虽然在口头陈述训练上相对较少,但他们更愿意将写作训练落实到文字上,他们知道写作最终还是要看书面上的文字,说得再好但是写不出来是没有用的,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他们勤于动笔,用写的方式来对各种方法进行训练。

3.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写作训练评价手段的差异及影响分析。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接受的教师批注、对比讲评、综合讲评和专题讲评的训练量比低分组学生多,且训练效果更好。那么,高低分组学生在这些训练上的差异对作文成绩的高低有何影响呢?

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通常对作文成绩中上等学生的作文批注较多,因为这些学生的作文版面清晰,阅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容易在文章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做出批注。而作文成绩差的学生作文版面通常乱七八糟,教师在批阅的时候十分困难,有时根本看不懂学生写的是什么,老师也就没有心情再对其作文进行批注,而是直接给一分数。这样循环下去,高分组学生得到老师的批注、点评、修改建议越来越多,而低分组学生始终得不到老师的指点,导致高分组学生分数越来越高,低分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老师进行对比讲评时,通常会拿高分组学生的作文作为正面例子,而拿低分组学生的作文作为反面例子,这样的点评方式会使高分组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更高涨,但容易使低分组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惧怕写作,这样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点评,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作文成绩高分组学生更加注意老师的综合讲评和专题讲评。在这些讲评过程中,他们更善于把各种题材、文体的作文进行归类,指导自己日后再写同类作文时应如何来写。但低分组学生没有意识到到综合讲评和专题讲评的重要性,不善于对作文归类总结,导致日后再写同类作文时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另外,老师采用多种灵活的评价办法时,往往成绩好的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绩差的学生被边缘化、甚至成为被差评的对象,这样就导致了成绩差的学生对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感受比较少或差。

四、建议

目前,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初中生写作训练总体水平一般,且在写作训练评价手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写作训练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中的几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着高低分组学生在写作上的共同进步,亟待改进。

1. 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应加强写作规范、作文结构、描写和修辞的训练。低分组学生的写作规范和作文结构混乱是导致其作文成绩低、训练效果差的直接原因。教师应着重对低分组学生写作中的文字、标点、段落结构等进行纠正和加强训练,学生应自觉避免写作时字迹潦草的坏习惯,保证版面的干净清晰。在写作前构思好自己的文章结构,不要提笔就写,要想清楚每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做到文章结构清楚明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平时加强对学生描写和修辞的训练,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来训练他们用正确的逻辑思路进行描写的能力,并训练学生运用各种修辞的表达方式描写一个事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描写时,应首先梳理好自己所要描写事物的时间、空间等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描写。低分组学生应自觉养成在作文中运用修辞的手法描写事物,以此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更高的分数。

2. 作文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应加强各种写作训练方法的训练。低分组学生在保证口头陈述训练的同时,应克服懒惰的毛病,把写作训练真正落实到笔头上,要意识到作文成绩的高低还是得看卷子上的文字,光说的好是不够的。高低分组学生都应注意各种写作训练方法的训练,如模仿范文训练、片段撰写训练、摘录经典训练、总结名篇名作训练、运用成语训练、互相批改训。在这些训练的同时,低分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写作规范的训练,高低分组学生在互相批改训练中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共同进步。并且,通过模仿范文、摘录经典、总结名作、运用成语的训练进一步提升自己作文的文化底蕴,以此来提高作文成绩。

3. 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对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的评价方法。教师应耐心评阅作文成绩低分组学生的作文,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发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批注,细致指导其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并要求学生按照批注进行修改。教师在对比讲评时应注意讲评方式,尽量用不具体的点名方式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要直接抨击,多使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专题讲评和综合讲评时,应注意帮助低分组学生对作文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对何种题目应用到哪些题材的作文进行进一步讲解。多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讲评,善于发现作文中的优点,不要抓住其缺点不放。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肖红海

我近三年初三作文的感悟: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上学期有幸听了马晓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很受启发!引发了自己对写作指导课的思考。本人在此谈些粗略的看法,期待明天的作文指导课堂更加精彩。

一、作文指导课切忌选题太大,浮光掠影

写文章,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和盘托出。否则,就会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势必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那么作文指导课的切口就要小,要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所谓“切口”要小,就在于指导学生写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看手,遵循“宁凿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原则,选题不宜过大、过泛,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准则,使学生能受到某个方面的启迪。

例如《关注·联想·感悟》,应该说是一节引导学生发散想象的作文指导课。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联想,从开始对实物桔子的联想,到后面对图片的联想,对亲情的联想,无不要求学生以“看到……我想到了……(某个人、某件事、某句话……)为格式进行训练,既有口头作文、也有书面写作,课上得比较的中规中矩。不过好像学生都显得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教师泛泛而谈,没有对其中或关注或联想或感悟这些方

面进行具体的指导,流于形式,学生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没有办法对“关注·联想·感悟”能领略一二。

又如《用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灵》,从送学生礼物入手的教学,让学生揣摩和描绘心理,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精彩的开头。不过,随着课堂的深入,出示六个段落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六种技法,感觉开口大了,不如集中讲解一种。一课一得现在是越来越提倡了,把一种方法讲深讲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那么一堂课就成功了,而太多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效果自然也不好。

再如《感动话题作文指导》,“感动”话题可写的东西很多,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关注细节、描写细节,这堂课对学生的指点还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要求学生调动“看、听、感、想、做”等感官去进行写作的实践。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大多是先说细节描写的概念,接着通过例子把什么是细节描写展示出来,最后就进入了实践的环节。其实,这些课的开口还是太大,讲了细节描写的很多方面,如:语言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心理的细节描写等等。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去写呢?老师们没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地图”,只是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话语,如“细致观察生活”、“选择典型事例”、“恰当运用修辞”等等,虽然也给出一些细节描写的经典例子但只是一览而过。我觉得还是应该从更细节的地方着手教“细节描写”。例如以动作描写为例,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要写好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单一动作,重笔特写凸现人物个性;(运用特写镜头)2、动作群,浓墨泼写体现

人物性格;3、人物行动对比描写;4、侧面烘托写人物;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6、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如侧面烘托写人物,《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写罗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

还有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描写人物行动时也是这样,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

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二、作文指导课切忌花样太多,落英缤纷

时下,一些以创新和改革为形式和借口的教育教学模式风起云涌,其中当然不乏以锐意改革之举和科学的方式方法取得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太多的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点:花样百出的课堂极有可能华而不实,脚踏实地地扎实基础未必一无是处。

例如《关注·联想·感悟》一课,让我疑惑的地方有两处:其一是关于时间的调控,不管是要求学生读考试满分作文,还是要求学生当堂写一段话后进行交流,都没有给学生充分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老师的心似乎太急了些,刚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其二是教师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样对事物进行关注、联想、感悟”,完全是流于形式,如果没有效果或者只是走走形式,就不要交流了嘛,学生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众人七嘴八舌的所谓“合作交流”就一定比独立思考好吗?

再如《用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灵》一课,运用刘和刚的《父亲》MTV,欣赏一段视频让学生想象写一段心理,这个设计我有些疑惑,感觉好像是鸡肋,毕竟那是外国电影中的东西,学生即使能讲他们的心理描写,又能深入多少呢?所以,几个学生的回答听下来,也就是那些停留在表面想象揣摩的东西。最后一个材料《纸条故事》,老师的提问也有些问题,因为文章本身是写得不错的,再让学生去找可以修改的地方,就显

得比较的勉强和糊涂了。如果能更换提问的角度:这篇文章中什么地方可以增加合适的心理描写?那么,学生的回答就会明确和精彩得多。至少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老师的设计是走了弯路,感觉花样繁多。

其实,在平时作文教学只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指导学生“立意、谋篇”,交给学生“要领、技法”,并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落实作文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决不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应该说作文指导课不像通常看到的“好课”那样,显示着设计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这样的课,实在说不上什么“法”、什么“式”,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潇洒。

三、作文指导课切忌距离太远,脱离实际

作文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就必须让学生到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坚持从生活中找“米”与“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的写作观。现在的流行音乐,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都是变用歌名歌词作标题线索,显得活泼风趣,新颖别致。

让流行歌词“唱”进学生的文章里,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情趣。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让人清心悦目,教人深思反省。其次,歌词中的蕴意哲理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让人在享乐歌曲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其三,借用歌词洗练的词句,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唯有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引领学生们拉着“引用歌词”的拐杖,背起“运用歌词”的行囊,有朝一日才会如愿以偿,登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创写高峰。那么,习作中必将旁征博引,思想充实;语言定能情趣盎然,精彩绝伦。

第6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中考作文 误区 作文训练

在语文升学考试中,作文分值比重较大。尽管老师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整天忙于有形的、交给老师或家长的作业,课余读书时间少;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食堂之间,生活体验少,接触社会时间有限。积累的生活感悟少,课余阅读不广,动笔不勤,因此,作文水平普遍不高。老师布置的作文,一些学生抄袭作文选,断章取义,或是闭门造车,编出一些材料与故事来应付。在参与中考作文阅卷的过程中,我评阅了大量作文,发现中考作文存在许多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形式的创新,内容显得空泛。

许多同学在作文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如采用日记体、小标题形式,形式看似新颖。这类作文如果选材精当、语言精练、角度新颖,就确实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可以获得高分。但许多同学东施效颦,把这样的作文写成几件毫无关系的几件事情的拼凑,读了让人觉得生硬。这类作文流于新式创新,而内容空泛,背离了写作考试的原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级学生写作时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纠正学生刻意在形式上创新倾向,把重点放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上。

(二)追求语言的华美,情感显得苍白。

随着文情并茂的满分作文的出现,中考作文文风也渐渐变得浮华起来,出现了学生大量片面追求好词好句现象,作文的语言也显得靓丽,但整篇作文读下来就是辞藻的对砌、华美语句的铺排,却少了真情实感。老师阅卷时感叹于学生词句积累的基本功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作文中本应多彩的情感却显得十分苍白。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细细体会教材中入选的文章,如《背影》、《白杨礼赞》等,领悟这些作品感人的原因,是因为作者的一腔热情。

(三)作文体裁不限,变为体裁“四不像”。

随着对审题要求的降低,中考作文文体要求一般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对初三学生而言,写作一般是以记叙文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而中考作文常常出现文体不分的现象,有的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景物的描写用说明的方式;有的在叙事过程中突现一段议论,让人读了以后把握不清文体。这说明在平时应考训练中,作文指导无序,没有分文体训练,导致学生写成了大杂烩一样作文。

(四)作文中“我”的缺失,使行文乏味。

在中考作文中存在大量文采一般的作文。这类作文“我”的情感缺失,本来可以写得丰满的作文变得枯燥无味。作文中的母亲都是讲大道理的,经过母亲的教育,“我”知道错了之类。母亲的形象呆板而统一,显得公式化。写老师也一样,千人一面。生活中和母亲交往真实的细节没有被发掘出来,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严厉的一面。这样的作文连自己都没有被感动,怎么能感动阅卷老师呢?

(五)写人记事流于平淡,显得泛泛而谈。

学生的考场作文中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写人记事流于平淡,显得泛泛而谈。在作文的选材中,简单地复制生活,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叙述事情没有主次,没有详略,不懂得通过生活片段来展示人物,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材陈旧,甚至是编造材料,这样的作文显得简单化,当然难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对初三学生来说,提高作文能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要依靠平时的积累训练。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精读与泛读结合,做好阅读笔记。同时,针对作文写作尤其是记叙文写作,从基础开始扎实训练。

(一)学习范文,仿写作文。

学生的阅读积累少,而在学习课文时,一些教师偏向于对教材面面俱到地分析,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一一分析,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在课余,我找出一些材料要求学生学习范文,仿写范文。如:“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像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到在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请展开联想,以后还有怎样的景象发生?人又会有怎样的活动与思绪?续写200字。这道题目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这样引导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阳照样终于冲破了云彩……要善于抓住景色的色彩变化来表现朝阳的景色之美。朝阳之光由弱到强,天穹之色由暗到明,重在描绘朝阳的形态变化,把日出过程中太阳的形、色、光的细微变化,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描写更生动形象。这样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学生动笔,描写显得生动形象。

经过这样细致的点拨训练之后,学生学会了多角度地描写景物,作文中的景物描写显得有层次、有文采。

(二)互阅作文,取长补短。

学生的写作视野是由他的生活范围决定的。学生通过互阅作文,可以看到别人的缺点,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如有位同学写自己一次从失败后重新获得信心的事。开头这样写:“当竞赛成绩揭晓后,我得知名落孙山,心情很沮丧。”但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作文后,改成:“当竞赛成绩揭晓后,我得知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改,作文显得生动多了。

(三)缜密构思,言之有序。

在写作文时,有的同学不知从哪里下笔。其实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看到眼前优美的风景,心中萌发真情、浮想联翩,但真正动笔时却词不达意,这是因为平时语言积累不够。除了要过语言关外,理清写作思路也很重要。写作时,学生应根据作文的内容缜密构思,确定写作的顺序。如,2010兰州中考满分作文《乡村让我陶醉》:“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乡村是一个静寂的地方,乡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乡村是一个纯朴的地方……――题记”作文开头用题记写出了“我”对乡村的印象,接着描绘了乡村的秀丽景色,再描写乡村人淳朴的性格,最后用“我”对乡村总的美好印象结尾。作文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四)用心感悟,融情于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是飞鸟,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客观存在的景物,然而一旦印上了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就会变得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因为人们对同一景物的喜好程度和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写景的时候,学生要努力抓住自己瞬间的独特印象,让笔下的景物烙上真切的情感,这样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7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叙事作文中常常出现不少景物描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叙事作文里写景往往会对全文起到交代背景、烘托心情、推升情节、揭示中心等作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以唯美、明亮、动情的文字触动、感染着每一位读者,继而产生共鸣,传达能量。

解密大叔:

孩子们,快睁大眼睛,来认识一下叙事作文里的几种“写景”形式吧!记住,只有牢记于心,才不会让任何“写景迷阵”从眼皮底下逃走!你准备好了吗?

“山门阵”

特点:最先出来“叫阵”的就是它了

作用:交代背景,表明环境

阵法示范:

夜深了,星稀月皎,人静露凉。

夜深了,跟往常一样,老师埋头灯下,将学生写的蚯蚓般的数字,一个一个端详,一笔一笔改正。

《夜访》节选

叙事作文往往少不了要写清事件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这便是叙事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这里写景就是起到了“交代时间(背景)”的作用,同时也衬托出老师工作的辛苦。

“隐形阵”

特点:分几处藏在作文中间

作用:侧面描写,烘托心情

阵法示范:步入赛场,看着摆在面前的稿纸,心里升腾起莫名的害怕……其他参赛选手已经纷纷埋头“苦”写,而我却还未理清凌乱的思绪。窗外,春日的雨果真害羞似的,滴滴答答个不停,每一滴都落在我心间最脆弱的地方,我的心更乱了,几乎到了崩毁的地步。

《至少我追求过》节选

通过刻画他人、描写环境等间接描写,往往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俗语讲“绿叶衬红花”,景物描写无疑就是那片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绿叶”。

“告别之阵”

特点:把文章最后要说的告诉了你

作用:揭示中心,延伸意境

阵法示范:八月,成功的“喜悦”眷顾了我,因为我顺利地通过了音乐学院的青少年钢琴舞台赛初选,同时也获得了“钢琴十级证书”。

秒针追逐着分针、时针,超越了一圈又一圈。

《像秒针那样》节选

在文末运用景物描写,往往能够余音袅袅,“柔和地”留住读者的心灵,使之回味无穷,不忍弃之。同时,首尾呼应的景物描写,也能起到揭示中心、点明主题的作用。

“灵魂之阵”

特点:像是一根线把文章串了起来

作用:线索贯穿,联通全篇

阵法示范:那株默默的蟹爪兰,静静的,静静的……

终于挨到了晚上放学,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了家……那诱人的粉变得晶莹,变得妩媚。无意间,我又瞥见了那株蟹爪兰,它仿佛在说……我凝住神,恍然大悟:蟹爪兰顽强地战胜了炎热和干燥……

如今……总会想起一旁静静伫(zhù)立的蟹爪兰。

第8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一、用动作描写流露

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人物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各种动作。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描写即将外出打工的爸爸临行前的情景:“这时,你来到我的床前,我装作不知。你摸了摸我的头,又掖了掖我的被角,还把我桌上的文具和书本收拾到书包里。然后,你站在我的床前,好久好久……”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父的内心:疼爱孩子,舍不得离开孩子,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快快成长。

二、用对话描写表露

常言道,言为心声。用对话来揭示人物心理是比较便利的。例如,《妈妈的心愿》 一文中写道:“我拿起电话,很不好意思地向妈妈报告了这次考试成绩。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反正妈妈也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学习上的事儿,只知道拼命干活,多挣钱,好供你上学,考试的事儿,你自己有数就行了。’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妈妈的话中虽然没有一句指责,但读者却很容易读出妈妈的苦心。

三、用表情描写透露

摸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察颜观色,表现人物心理时也可以从细腻的表情入手。《为自己喝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面对老师的提问,同学们竟没人举手。老师的目光不停地在全班同学的脸上扫过,忽然停在了我这儿。那目光既亲切又严厉,一动不动地定格了。我鼓了鼓勇气,终于举起了手……”这段描写抓住了老师的眼神,传达出老师当时的心声――“你会不会回答?为什么不举手发言?”

四、用景物描写寄托

景能寄情,也能表达人的心理。中考作文《聆听互动的心音》中描绘了这样的景象:“一棵棵脆弱的小树被无情地砍掉了,他们的样子很可怜:有的被拦腰砍断,有的被从顶部劈开,有的则被砍掉了很多枝干……”这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小树被糟蹋的惨状,流露出作者心中的愤怒:“为什么要如此破坏大自然!”

五、用梦中情景折射

第9篇: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

您好!最近身体好吗?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你啦,我很想念你,因为爸爸春节没有假期,所以没有能回老家过年,也就没有能见到你老啦,不过今年暑假,等我初考结束了,我一定回去看看你,现在我们全家都很好,请勿念。

爷爷,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我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成绩都是和老师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我们班的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姓薛,我们都叫她薛老师。记得我刚上高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十分的"烂",每次考试都考得不好,特别是作文,每次考试,不是偏题,就是字数不够,平时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是不能按时交上的,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薛老师知道我的底细后,先找我谈话,然后教我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摘录好词好句,教我怎样审题,怎样选材,怎样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动作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我的作文还得了满分呢,我的作文老师还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呢。爷爷,你听到这个消息,你高兴吗???

哦,爷爷,我还告诉你一件事,薛老师今年调走了,可是又调来一个年轻的男教师,他姓马,刚来时,我们大家都不很信任他,以为他不会教好我们,可是,恰恰相反,马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老师,上课很轻松,他知识很丰富,他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不久我们都相处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