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语文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新课改之后,学校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地位,学生应该占中心位置,教师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达不到良好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得到了很多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语文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流程
此次研究对我校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研究在每个年级中挑选了一个班(50人)作为实验组,本年级其余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案导学”法语文教学,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3个月后,对教学结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第一,实验组和对照组语文成绩比较:通过实践研究分析得出,实验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为83.23分,对照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2.39分。两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实验组学生中有56%的学生认为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习之后,课堂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作业完成方面,有88%的学生作业完成良好。
第二,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有59%的语文教师认为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之后,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适当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调控,并进行学习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案导学”教学之后,可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布置作业时,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良好。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投入程度不够高,有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三,通过上述的试验和结果分析可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年级差异,通过在一年级至三年级中分别进行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每个年级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都很赞同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学案导学存在的缺陷
1.形式单一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太过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应用的还不是非常广泛,很多资料都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这虽然对很多教师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指导作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由此产生的,很多教只知道一味的模仿别人的方法,这就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2.认识不到位
由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缺乏一定的认识,将导学案视为一份单纯的完成学习任务的试卷,仍然被动的对照着导学案上的问题在书上找答案,没有主动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导致教学案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三、促进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改之后,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的核心,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眼中“听话”的学生。而要想真正的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当然也不能一味的不管对错就让学生“一讲到底”。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备教材、备学情,精心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讨论。
2.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我国中职生已经习惯了课前预习、上课听讲、做笔记、下课复习的学习方式,这就导致很多中职生不会主动去学习,已经习惯了老师讲课文或者老师讲题目、讲重点、讲答案。学生很难一下子改变这种单一接受式学习。所以,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努力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习惯,激励他们多预习,多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信心。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动力,能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每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不同。有的学生脾气暴躁,有的学生性格怪异,有的学生胆小多疑,有的学生调皮捣蛋,有的学生自私、爱耍小聪明,有的学生狂妄自大,有的学生出“出口成脏”、没有礼貌,而有的学生开朗乐观、热心助人、关心班级、勤奋好学、尊重师长。不管学生性格好差,不管学生努力与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向上的品格,充分信任他们,相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老师了,师生之间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能完成老师设计的学案,并且在课堂上能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后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值得更多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兵.中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才智,2016,13:185.
一对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任职教育是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是任职教育的根本。问题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以解决岗位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难题为根本,以任务完成为教学导向的案例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带着问题搞研究,带着研究进课堂,在师生多向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自觉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及探究合作。
问题式案例教学的核心关键在于“问题案例”的创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案例是问题的情境融入,基于案例可以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可以引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根本原理与解决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建构主义学习认知过程,完成学习目标,而且也能从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分析需求,巧设疑案。任职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到工作一线,深入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分析归纳出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能力指标体系,以能力指标反观得出教学实践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将带有能力培训要点的疑难问题进行巧妙搭配,融入至案例的编写过程中,让案例处处体现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将问题贯穿整个案例的解决过程中,以不断的引导学生解疑释惑。
第二步:情境营造,以疑导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于问题式案例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与情境氛围的营造。问题的呈现或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层层深入、前后连贯、逐层展开,创设的案例问题情境,要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答案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问题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毅力。
第三步:探索求证,全面议疑。问题式案例教学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一定的见解、看法。以问题的多样化解决为基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横向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学习讨论中注意调控纠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解决问题,对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互相启发,推进问题式案例教学走向深入。
第四步:充分解疑,总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对有难度的问题,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对教材知识的关键要根据情况和岗位任职的需要,将理论嵌入至实践中,进行重点讲解,扩展学生对理论前沿及实践的认知,不断增加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相互讨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完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反馈调查,又生新疑。问题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实践不断的检验与提高。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教师要在培训结束后,广泛调查学生的岗位实际任职能力情况,对比能力指标体系,不断分析学生能力培养的缺憾,找到新的问题所在,为后续的教学找到提高点。这种反馈机制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机制,对提升任职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是岗位问题分析式。岗位问题分析式意在训练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先将任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经汇总归类,形成若干个“问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般认知规律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提供“问题”相关素材后,引导学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并展开多方位交流、讨论研究,探索求证、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待学生形成方案后,按问题处置的一般规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二是经典案例讨论式。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以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为依据,选择若干典型待研究问题,并设计若干情况处置方法,以供教学使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展开沉浸式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员负责穿针引线,不断将各种观点与方法,引入至案例中,启发学员深入思考。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则以真实案例处置方案为基本导向,进行情况处置的调控纠偏,引导学生使用正常的方法进行处置,这样不仅突出教学主题,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提升了理性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虚拟案例研讨式。教师结合岗位任职需要,以适度超前的方法,虚拟出不同的问题事件,让学员置身其中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别研究制定出处置虚拟问题事件的方案,并通过方案交流评判得出相关结论。虚拟事件研讨式不仅可以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完善学员的知识体系结构,其研究内容的深度与跨度,也可以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控局能力,以保障虚拟事件研讨顺利实施。
四关于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思
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要讲究艺术,教师既要根据能力需求及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教学中的有效“预设”,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气氛把握和调控。问题式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是探索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模式。问题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换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转换与实践方法的改变。
一是合理设置案例问题。问题式案例教学实质是以问题为牵引和导向,由师生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研究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相适应,要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具有代表性直指岗位任职需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的相互关联性,还要具有时效性、综合性、科学性和适度的超前性,这样不仅可以全方位系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注重合作与资源共享。在问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式案例教学的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体现师生合作共享真实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注重所需的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以及背景知识获得的渐进性,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搜集的情况下,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时,教师仅提供知识搜集的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疑难问题面前,教师要注重细节信息的给定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否则不仅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索性,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注重氛围营造与体验创造。问题式案例教学案例情境的真实再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全面理解和体会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压力与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述、多媒体再现、压力测试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体验环境,逐层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的互动性,可以通过主持人、特邀嘉宾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真实交流,这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创造,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提升。
四是注重动态角色互换。在问题式案例教学的互动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辅导者,负责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但同时,教师也是参与者,他们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创设轻松和真实的实际交流环境;学生主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也应该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动态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师生在动态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勇刚.任职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纵横谈[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118-121
关键词:导学案式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54
1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是依据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及性质而确定,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要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既包括对既定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实施过程中对其的改造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专业特点对教材的既定内容进行重构:改编、增删、更换;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相关材料的呈现。
多年来,广大中职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许多方法,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及其他原因,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始终不能有重大突破,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2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课堂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的使用是其实施高级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目标(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关键。它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知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师适时的精点,更能达成教师“导学”功能的落实。课后拓展是落实基础目标(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校已经在使用江苏省职业学校最新版的文化课教材,并结合本校学情实际,积极参与到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洪流中来。在改革过程中,结合高效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我校中职语文教学课题呈现出蓬勃的新气象。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1 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从“语文化”向“专业化”转变
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该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养服务,而不能简单以普及语文基础知识为要求,要将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提升为最高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应该呼唤从“语文化”向“专业化”转变。
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课前对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合理整合,将语文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制订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样,在语文课堂之内,学生可以高效地建构双重知识框架,使得语文课和专业课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反思和课外拓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知识世界,多方面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一般都是要求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就可以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让这些语文知识和专用要求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导学案中给学生制订不同学习任务。比如,《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一课,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建筑物,模拟实景导游,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导游的能力;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制订演讲的学习任务,结合市场需求,营销一套有风格的建筑物;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临摹或者绘画一座建筑物。
2.2 促进语文新教材的模块教学高效完成
我校现行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是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开发的一套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它属于公共基础课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属于必修内容;职业模块侧重于专业学习,属于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侧重于终身发展,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任意选修内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限定选修内容。
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块要求,完成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新的语文教学内容基本以文体来组元的,在以文体组元的同时,考虑到人物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形成若干个主题,比如热爱自然、感悟人生、精神追求、职业理想等等。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做出不同的“导”和“学”的内容,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单调,最大限度地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2.3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内容的准备、实施和评价。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学情,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引导。在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评价阶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目标、过程和效果的反思。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转变过来,不仅要娴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要求和转变,更好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更会提高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
文化的概念最先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此后,有关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H. H.Stern在《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中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萨皮尔)在《语言》中阐述:“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目前语言界已公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忽视了这一点,语言学习者将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并学好这门语言,更不能很好地应用它。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就不可单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顾及语言知识之外的文化因素的传递。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相对于语言教学内容而言可称作文化背景知识,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可分为记忆性背景知识和分析性背景知识。记忆性背景知识指关于某种语言文化的事实性信息, 如环境、历史、传统意识、宗教信仰、文化遗产及作品等。分析性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确定本国内部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具有对本国和英语国家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能力, 并能对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及审美倾向等作出初步的对比和分析。现在的中职生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恰好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使他们系统全面地了解英语,以便日后更好地应用。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背景知识的教学和渗透包括以上两类背景知识,不再一一细分。
上册Unit 1 Greetings可给学生讲解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告诉他们和外国人打招呼时,可以就天气等问题入手,不可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问题,应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Unit 4 Time,在复习语法讲数词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含有数字的英语歌曲,让学生在听歌时做听力练习,写出歌词,推荐播放歌曲Ten Little Fingers。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去做,根本不会再觉得学语法是枯燥的。Unit 5 Favourite Food,可就西餐引出Hot Dog的起源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可给学生介绍西餐食品,如hamburger、pizza、potato chips、fried fish and fried chicken等,并把我国的传统食物饺子、元宵等与之相比,提出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转贴于 Unit 10 Sports可以就图片介绍希腊和雅典的历史、地理位置、著名建筑及希腊神话故事,讲解马拉松比赛的缘起、橄榄枝与雅典娜女神的传说,并揭示奥林匹克精神。Unit 11就friendship一词可引入歌词Long live friendship,介绍英语电影Waterloo Bridge或课余播放该片,以引起学生对friendship的深刻理解并珍惜友谊。Unit 12 Festivals可讲解中国春节的来历,并介绍国外相关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父亲节、复活节、万圣节等,使学生对中外节日有一个大致了解。
下册Unit 1 Travel可就长城引出孟姜女的故事,同时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老龙头、山海关、八达岭长城等著名景点,或让学生看美国或英国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大苯钟、伦敦眼等,激起学生对旅游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Unit 6 Health可介绍World No Tobacco Day,并结合统计数字,使他们明白烟草的危害和戒烟的必要性,养成不抽烟的好习惯。还可以介绍其他特殊日子,如十二月一日的World AIDs Day,告诫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Unit 8 Iced Tea可给学生讲解中国茶文化,以及black tea和green tea, 英国的breakfast tea和afternoon tea,以丰富他们的生活。Unit 10 Environment可以介绍世界环保日,并就学生所在城市对环保方面的举措如郑州市的“无车日”发出环保倡议。Unit 11 Career Planning可向学生介绍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y,并做职业倾向测试量表,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为将来择业作参考。Unit 12 Dedicated People可讲解南丁格尔的生平和她对人类的贡献,学习南丁格尔誓言和精神,指明五月十二日为国际护士节,引起学生对护士职业的尊重和理解。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理顺体制、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进市区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市区龙头地位,改善市区人居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整体目标
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用5年左右的时间。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部门协作;市区一体,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财政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务实可行、适度超前”原则。开展并完成市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区群众、教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评审,向社会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学校办学体制。科学高效”原则,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完成市直、区、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时,理顺启黄中学和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
(三)优化学校布局。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学、市实验小学、市实验幼儿园、考棚街小学、区实验小学和区实验二小等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学校布局,解决老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交通拥堵问题,初步实现市区教育均衡发展。
(四)做好新城预控。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做好新城区特别是城东新区学校远期预控和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用地预留控制,使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布点科学合理。启动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备和建设工程,使新建学校起步快、起点高、环境优。
(五)改造薄弱学校。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使市区学校全面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六)合理定额定编。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解决学校规模超负荷和班额严重超标等问题;按政策规定和学校运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教师员额;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实现市区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区属学校和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区属学校和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三)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附后。
(二)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
二是加大教育“两费”征收管理力度并优先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建设项目和资金。
四是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置换管理,将置换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并在土地置换、安置补偿、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近年来,面对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屡屡提不上去的现状,中职教育工作者头疼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而导致这种不重视的现状的产生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且教学方法也过于传统,老师的授课也过于单一乏味,对学生毫无任何吸引力而言,使得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低效。
【关键词】
专业教学 中职语文 应用策略
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性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教育相对文化教育要更多一些,学生选择中职学习,就是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也就不够,这个时候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就至关重要。要想使中职语文教育的课堂变得高效活跃,同时又能使中职语文课堂能与中职专业技能教育有效的结合,是中职教育有效进行,最直接高效的途径就是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融入专业教育,譬如专业知识的讲解,专业技能的演示等等。这样可以使传统单一的课堂变得多样化、形象化,且对中职技能教育的实效性强。
1. 教学内容的改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专业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改进,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相互交流,使学科之间具有相关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统计,获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情况,然后在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中职语文教学在内容上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且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有所提升,对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会起到一种基础知识的铺垫作用,对实现中职教学的目的有积极促进作用。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改进,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配合,既然融入了专业教学,那在教学方法也要结合专业技能的讲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对在专业技能教学中不理解的专业知识概念上的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还可以进行纠正,这些都是对于中职学生的技能掌握有实质性帮助的。
3.合作教学的实践
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实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中职学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学生的思想比中学阶段要高一些,但相对于全日制的大学生而言,又有一些欠缺,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以及思想上都容易有一些叛离的情绪,尤其是进行语文这种学了很多年的传统科目。因此要让学生科学地对待中职语文这门学科,就需要老师能够与学生之间打破过去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建立一种合作的教学关系,合作教学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怀疑,老师也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这样让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定位更加科学合理,明确老师的主体地位,巩固学生的主导地位。
4.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要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老师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抛开过去将学习当做是一种任务的境况,而是当做是自己的兴趣进行,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为学生之后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5.课后作业的多样化
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要求对专业技术有实质性地掌握,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了专业教学就需要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中也能够多样化进行,需要老师结合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譬如对于专业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下一课时要进行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包括自己的看法、认知或是疑惑等;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安排学生继续复习巩固,对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进行记忆,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掌握知识。
6.教学情况的反馈
最后,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能够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使教学计划可以进行科学完善,帮助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寻一条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况的反馈包括老师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包括自己的教案是否有漏洞,自己采取教学方式是否恰当,学生听讲的表现如何等等;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包括老师的讲解自己是否能听得懂,自己向老师反映的知识短板是否得到补充,老师的讲解是否对自己有吸引力等等。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是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因此反馈的这个过程非常必要。
专业教学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高效的实质有效的必经途径,也是实现中职教学最终教学目的的必需过程,但目前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案可以推行,也没有过去的成功案例可以效仿,因此实施起来需要逐步摸索,在进行传统语文教学的沿袭同时结合专业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创新,老师自身素质提升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多管齐下,最终一定会实现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最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左达.新课改下中职语文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1)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不断回顾总结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并转化为教学行动。
一个教师即使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如果没有反思,那么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会有进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都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二、教学反思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其现实意义。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出来的,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尤其是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则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就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针对自控能力差,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则应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强调传道育人。例如通过《屈原列传》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屈原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白乐观飘逸、不媚权势的豪情,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懂得杜甫厚德载物、忧国忧民的胸怀。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助于建立科学、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动。
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中职语文新课改倡导全面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提省,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中职新课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教师的自觉反思,有利于强化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
2.教学反思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语文基础普遍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语文学习,心理压力大,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及枯燥的语文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职校语文的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正确认识,采用切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把语文教好,学好。
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教师要看到学生,看清学生,看懂学生,时时反思“我的课堂究竟给了学生些什么?”“哪些知识是真正有用或不可缺的?”“这节课谈得上有效率吗?”“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因人因材施教?”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
3.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一个经常地、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而解决。这个关注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它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构建教学反思的平台
1.教学之前反思紧贴学生学习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案是预案,不是结案。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女生数量比较多的会计、文秘等专业班级,语文基础相对较好,而且对语文比较有兴趣。数控、汽修班等班级以男生为多,相对来说对语文兴趣不大、基础也差,课上的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同样一节课,财会班学生发言积极,活泼好动,所以在导课时我就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在数控班则会直接导入。
针对不同的教材、体裁,采用不同的方法。诗歌、古文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朗读品味;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课前反思如何促使PPT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整体性设计、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钱钟书的《窗》前,为了让中职学生也能大体读懂这篇精品,笔者化难为易,以简御繁,循序渐进,设计了具体要求和步骤:首先,帮助学生排除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的、对梳理思路有干扰的内容。其次,提问作者借“窗”写了哪些独特的感受,也就是弄清作者的联想思路。最后,要求学生按行文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作者的感受和联想思路。
总之,上课前教师需要认真地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学生的学情学法、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充分的课前反思。对于每一次教学过程,无论是情景设计、资源整合、板书、习题精选,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学力的延伸。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2.教学之中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勇于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机智。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与学生的眼神和心灵交流,充分发掘教师体态语言的无言魅力。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及达到的效果,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堂课时,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临近下课了,听见一女生在嘀咕:讲了一大通,却没有讲黛玉的衣着打扮啊?她会穿怎样的衣服呢?这个问题不在我的预设中,稍作思考,我决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结果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一阵唧唧喳喳后,很多学生主动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主要归为:林家也是大户人家,加上林黛玉这种自尊、心细如发的性格,应该是精心打扮过的。我接着问,那她应该是如何打扮的呢?有学生说:林黛玉的衣饰应该是淡而不俗、清丽高雅。也有学生说:黛玉的衣料质地很好,色泽淡雅,款式应是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一如她居住的千百竿翠竹遮拦的潇湘馆,她的服侍也肯定含孤高独立、不合流俗的意韵。那文章为什么对王熙的着装描写如此细致,而对黛玉的着装一字不提呢?而且好像整部红楼梦未对此加以细细描写,只偶尔用一二笔带过。顿时,课堂又掀起了另一个。铃声响起,学生意犹未尽,大叫:老师,我们明天继续。
一个意外的问题而带来的收获让我意识到了根据课堂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能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展现教学个性。
3.教学之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之后的反思是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再现。对其中达到目标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是否因为事先预设所以顺利?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操作?对没有达到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更要进行认真分析:是教师备课时的疏忽,还是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够,对问题设计不深,对学生引导无效,还是因为个人教学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总结,生成的内容中合理的部分是什么,不合理的是什么,今后在课堂中是否会有类似的生成,如果有,则应如何把握,发挥其最大教育意义,等等。
比如在学习了现代诗歌“相信未来”之后,我发现不少学生朗读起来毫无感情,个别还磕磕碰碰,更别说流利地背诵了。反思自己,是不是课堂上的讲解分析太多,而让学生背诵的时间太少了?于是下一节课,我特意安排了几分钟时间供学生朗读背诵。在诗歌古文学习时安排时间给学生朗读,并强调背诵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实践证明,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教学行为后进行的,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反思,通过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从各个方面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最终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学园,2010.18.
[2]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淮海职业教育,2007.2.
[3]窦良云.对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职教探讨,2008.1.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语文教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57-03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江苏省已连续3年开展了“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2年参加了语文课程的“两课评比”活动,结合参赛的经历,现将语文教案的撰写与各位同仁共享。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精神,一份完整的语文教案包括6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目标。
(一)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唯独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程目标体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最后,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
例如,《雷雨》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确立。一是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及戏剧欣赏的方法;(2)能够根据戏剧语言、情节挖掘人物性格,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如周朴园),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能够根据人物性格冲突把握戏剧,感悟主题(矛盾根源)。二是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戏剧,理清〈节选〉情节;(2)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人性的复杂。三是情感价值观:(1)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所传达的悲剧意识;(2)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摒弃。
(二)按总目标、分目标来设计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教学形态。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元为教学单位。单元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着眼于一组文章制定教学目标,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明确目标,了解内容、探求方法、尝试知识迁移、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每单元由若干单篇组成,单元有重点、有共性,单篇有特点、有个性,因而单元教学往往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把握规律,又在同中辨异的过程中学会活用。
单元教学和课文目标有密切关系,课文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单元教学是若干教学变量的组合。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结合教材、学生情况。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更倾心于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结合起来,对《雷雨》的教学做了修改,单元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戏剧,从分析戏剧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戏剧的主题。
2.学习戏剧语言,更加全面地理解戏剧。
3.通过本单元所选中外戏剧的阅读欣赏,感受戏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教学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内容安排详尽周全
能准确把握所选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梯度;内容的组织能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基于公共基础课,必须交6课时的教案。为了凑齐6课时,选手会另起炉灶,不参考教学大纲,故意将3课时的教学改成4课时。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参考用书中明确3课时,这容易给评委留下投机取巧之嫌。
笔者参赛的单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在撰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根据教学指导用书,我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语段,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从母亲教子、母亲为人两个角度把握母亲的仁慈、严厉、容忍、刚气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课时,母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可本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方法,让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学习本文平实自然、朴素明净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符合教学的实际,也考虑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学生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可是,有些选手硬将本课确定3课时,通过“回忆母亲―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延伸拓展,显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题,将语文变成说教课。显而易见,已经背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策略灵活适度
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确定和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活动有明确设计,有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法指导,合适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策略依据不同的文体而千差万别,散文的教学无非是情境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诗歌的鉴赏主要有诵读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说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鉴赏法;这些传统的教学策略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支架式教学法。它是积极主动探究,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情,立足文本,围绕关键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设计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解,形成问题链,形成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由内容探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语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到语感教学中。教学中,以比较揣摩法为主,辅之以美读感染、语境创设、切己体察等语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从四个维度(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从而凭借语言文字,深度解读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在肌理,切实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3.对话教学法。通过研读、问答、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作者、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人”,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启发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高尚人格;围绕“一份情”,在师生、生生的反复对话中,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深度对话,解读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围绕“一句话”,学生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有效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3)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4)自主学习设计。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灵活适度的教学设计。
以《我的母亲》为例: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六个环节。第二课时包括进入情境、揣摩语言、拓展延伸、比较欣赏、体验反思、课堂小结六个环节。
五、资源开发重在挖掘
语文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根据语文教育资源、教育理念,为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与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的合作为学生设计言语实践活动以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是中职学生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它有一般经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适应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它们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讲解《我的母亲》时,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使用了江苏省规划教材及配套的资源,搜集网络资源,开发了授课需要的资源。
六、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简单说就是对照该课教学目标,即过程和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是教与学的预设与生成情况的反思。教学反思包括亮点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三个方面,主要侧重于改进措施。教学反思既要贴近实际的教学环节,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凭空捏造。语文课程评价的策略思想是: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立足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在这样的策略思想指导下,具体的评价策略不妨作以下尝试,在活动中进行。随着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改革,语文学习活动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的过程,同样,还是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素养进行检测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反思之功效对教师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笔者参赛的浅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会努力前行,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J].常州师专学报,2002,(2):76-77.
[2]李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J].石油教育,2002,(6):36-37.
[3]李乃生.浅谈中职校语文教学策略[J].中职教育,2011,(667):135.
[4]王存新.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建[J].中国商界,2010,(204):190-191.
[5]李冬青.中职校课堂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12).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教学;策略
G633.3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在语文的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存在问题多,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起点低,很多分流生连最基本的汉字、词都掌握不了;厌学情绪重,上课思想不集中。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的基础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导致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甚至部分学校、老师常常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在专业课上,觉得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对语文课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应付状态,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按照普高的要求来,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找到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真正想学,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校毕业生。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职业学校,学生担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需要,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关注的、身边的事,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汉堡港的变奏》这课,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从时期的中国讲到今天祖国的强大,再结合《少年中国说》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自强之愿,学习兴趣都会一并被激发出来。他们对文章的知识点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教学就会变得有效,乃至高效。同时,建立宽松和谐甚至是活泼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上的东西运用于实际。语文教学不光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多下功夫,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交谈,增加语文信息量,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书法、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手抄报、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语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才华,锻炼独立思考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让学生完成“校园人物专访”实践活动,老师先向学生讲解一些人物专访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等相关事项,具体的活动开展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采访对象,并加以记录,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彰,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三、改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部分中职学校老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语文教法无新意无特色,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组成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全部,以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教学中去,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老师必须改变教法,授课时缩短讲解时间,精讲多练,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提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通过阅读,了解知识梗概,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一堂课,导语设计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心弦,能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从导语中去感知语文课堂的魅力,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老师的讲授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景。美妙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4、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学习速度差异等,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确定层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突出实用性,与社会需求挂钩
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要与学生未来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最终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渗透在一起,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礼貌、礼节、基本的听说练习、面试注意事项等等。
职校各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几乎都会接触到应用文,所以职业学校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生基本的文体写作,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实用文体写作技能。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安排,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散文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会写导游词、风景名胜点及旅游文化介绍等;对于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主要教授常用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于制造类专业(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说明书、机器操作规程等。而对于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广告、合同等。语文教学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受益于课外,为成为现代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结合社会实际,对语文教学现象进行改革,立足语文学科、结合专业特色、放眼社会发展、调动学生激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有所改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