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第1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理顺管理制度

医院高度重视项目示范工作,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修订完善了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措施、技术标准、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及人员岗位职责,进而根据医疗废物在院内的产生和流转,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医疗废物收集、包装、暂存、转运管理模式。

以医疗活动的过程分析,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既是医疗废物的产生者,同时也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参与者。因此,各科室护士长被任命为其所在科室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过程。

医院总务科及保洁员负责对医疗废物进行打包、封存、粘贴标签(产生科室、废物种类),然后与责任护士签字交接,再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站登记,随后与本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字交接。

医院的院感办负责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程组织和落实监督。院感办的专职人员每周到科室进行2~3次的督查,对各科室中出现的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撒落、收集运送不及时等不规范的现象时给予纠正并扣分,同时下达整改意见书到各科科主任、护士长。每月院感办还会联合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的综合成绩与各科室当月绩效挂钩。各科室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成效,也由院感办负责在医院《医务简报》上进行文字通报,对管理规范的科室部门予以表扬,对违规者进行批评。

除了监督管理,院感办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参加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流程的操作培训,强化其工作职责。

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医院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通过树立医务人员的大卫生观,将绿色环保和医德操守联系起来,在医院营造出清洁、安全和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对外宣传上,医院邀请了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到孝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接受电视台采访、报刊和网站发表文章等方式,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促进绿色环保的项目现实意义。

绿色管理

依照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采取焚烧、高温蒸煮或填埋等方式对各类医疗废物进行处置,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解决感染控制问题。但由此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一环节缺陷也不容忽视。围绕控制医院感染、减少POPs产生,医院深入思考了工作思路,通过简化操作流程,细化、调整分类环节,把分类与处置方法相衔接,从源头开始对医疗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管理。

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品种多、数量大,多为塑料、金属、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等材质,这些物品需要分类处置。

医院将塑料、金属材质的感染性废物按可回收废物分装,便于再生资源化;对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类物品,则按不可回收废物分装,直接交由处置中心焚烧或高温消毒后填埋;损伤性废物则置于利器盒,当装满3/4容量时及时封口。由于医院的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数量极少,所以由药学部直接交由专门机构处置。而感染性废物的消毒处理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直接完成,因此医院无须浸泡消毒后再移交,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医院还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以灭菌合格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替代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从而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

在主管院长的签字倡议下,各科主任、护士长积极响应。医院在临床上推广可重复消毒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道、不锈钢换药碗、氧气湿化瓶等医用品。在一些感控重点部门,则采用可重复清洗使用的拖鞋,减少了鞋套的使用。医院还通过安装酸性氧化电位水设备消毒系统,减少有害化学残留;基本取消戊二醛消毒剂泡盘、持物罐,减少化学液体污染排放。

第2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 对策 

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的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院感工作“只花钱,不赚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缺少投入。大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有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无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的医院虽建立了完整管理体系,但运行不好,形同虚设。

1.2管理制度不健全,全员培训不到位

部分基层医院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不到位。大多数医院缺乏全员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很少甚至从未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对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院感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

1.3滥用抗生素普遍存在

当今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药源丰富,使用方便,某些医生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用药指针掌握不严,采用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频频更换,这样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产生二重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1.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

部分医院领导观念未转变,认为院感科是护士养老的地方,大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是由不同医护转行而来,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又由于院感管理人员不足,平时监督检查力度比较小,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难以做到位,院感病例存在漏报、迟报现象。绝大部分医院未设细菌室,日常监测工作无法进行。很多医院未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做生物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

1.5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差

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大多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工作中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对“标准预防”概念模糊不清,未按“标准预防”的措施执行,这样很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6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很多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供应室,均在科室作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根本不用说清洗步骤及流程,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无高压气枪、水枪,未使用酶洗,内镜数量不够,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时间要求。

1.7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未用医疗废物垃圾袋盛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未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无警示标志。

2对策

2.1 开发院领导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组织机构

2.1.1 及时向院领导传递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院感暴发的事件,对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2 建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委员会职责,每年最少开二次会议,出现院感突发事件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履行委员会职责。

2.1.3 成立院感管理科。院感科专职人员经常不定期下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1.4 成立各科院感监控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共四人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职责及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每月的微生物监测,平时对手卫生督促,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转贴于

2.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2.3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院感专职人员每年要参加省市组织的岗位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专职人员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了解到的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2],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时下发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组织培训,根据本管理办法制订临床不合理用药处罚暂行规定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规定,抗菌药物一律按照分级使用和分线管理的原则使用。在临床确定用药前尽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最佳抗菌药物。

2.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制定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要对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防止院感病例漏报,还要积极开展目标性的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监测,及时发现院感存在的隐患,防止院感事件暴发。

2.6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2.7加大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

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胃镜室等应添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应将所有的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手术的外来器械都送到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物品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对灭菌物品做好物理、化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同时做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利质量的持续改进。

2.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三年。建立医疗废物暂储站,注明危险警示标志。

参考文献

第3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4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1.1院感管理方法(1)结合院感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减少职业暴露。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减少职业暴露。同时,制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2)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不断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不断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在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不断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及手卫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要不断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妇产科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此外,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4)不断优化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6)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定期从临床各科室采样,到药械科索证,不断规范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7)不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相关结果和其绩效挂钩。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针对全体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重点做好院感基础知识、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H7N9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定期抽查考核,相关考核结果和其绩效挂钩。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后对待院感的态度情况比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后认为由于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和不重要的人数和实施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为重要的人数在实施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后院感得分情况比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管理与监测、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医疗废物管理、隔离技术、手卫生、传染病院感防控、无菌物品管理和职业防护等方面的得分和实施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5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0-02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结构。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 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导管室、监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护理部和感染科一道分别制订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量化打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及感染科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检测。重点科室的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作用:每周有重点的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检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2.3加强素质教育,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着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3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2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3.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订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到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菌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

3.5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口腔诊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1检查结果

基层口腔诊所感染制度的落实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重视程度关系密切。新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诊所)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消毒灭菌设施和清洗设备;建设较早、规模小的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2.1口腔诊所负责人对感染控制重视不够,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有71.4%的诊所未设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机构内无感染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符合诊所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院感工作缺乏监督,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很少或内容简单。部分诊所装修豪华但布局流程不合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空气消毒、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牙科手机与门诊量不匹配,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混放,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问题和隐患。

2.2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口腔诊所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操作台脏乱,器械包装不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执行不严,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全或安装位置不合理。使用手触式水龙头、固体肥皂,手套破损做不到一人一更换。消毒液浓度配置不正确、使用不规范,未配备消毒剂监测指示卡,诊疗区域每日清洁消毒无登记。

2.3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情况不乐观

有6个口腔诊所建立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固定的器械清洗消毒人员。有省级消毒供应上岗证的3所,与外院签订有消毒灭菌供应协议的4所,其余11所存在流程不合理、消毒间狭小、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有的租用民房,在狭小的厨房灭菌,无独立器械处理区,清洗、保养、检查、包装、消毒和灭菌区没有物理屏障。52.4%的诊所未做生物监测,14.3%的诊所装载过多导致湿包,28.6%的诊所未使用酶洗液,热封机不是医用的占90.3%,导致包装不合格,灭菌包的包内、包外指示卡使用不规范。采用快速卡式蒸汽灭菌的器械,裸露、堆叠存放,未在无菌容器中保存,有效期超过4h。无专业清洗工具或不合格,消毒灭菌不规范,11所诊所不能提供消毒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大多诊所未配备合格的空气消毒设备和做到有效通风,或虽有空气净化设备,但与诊室面积、体积不匹配,有的紫外线灯管悬挂过高,不能做到每周使用75%的乙醇擦拭,无法保证消毒效果。11所诊所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物体表面每日清洁和消毒未记录,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做不到立即消毒。

2.4职业防护不到位

19家诊所虽配备有口腔操作的防护用品,但47.6%的医务人员回答防护知识不正确,且对本人的免疫检查不知晓。个别医务人员操作时不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只戴手套和不合格口罩。诊疗操作中,探针、注射器、扩大针、车针等锐器随处乱放,利器盒配备不足。85.7%的诊所没有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和随访。57.1%的诊所设置有口腔X光机,但放射防护器具配备不全的占25.0%。

2.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检查的诊所均与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签订有处置协议,有19%的诊所设置有独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但由于医疗废物量少,不能做到48h回收,存在交接记录不完整、登记重量、数量不规范的问题。有57.1%的诊所存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利器盒、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合格、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3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口腔诊所的督查力度

建立诊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实行消毒供应验收、消毒供应专业、医院感染管理持证上岗,对消毒供应验收不达标的诊所一票否决,对隐患较大、整改不力的口腔诊所应限期整改或取缔[1]。

3.2加强诊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口腔门诊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无菌意识及对无菌观念、隔离消毒重要性的认识[2]。做好基本的环境清洁工作,定时净化空气,进行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等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器械消毒灭菌程序,严格四手操作。针对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时追踪评议,及时沟通、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3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充实内涵建设

要求诊所配备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和匹配的牙科手机、三枪头、清洗器、灭菌器、医用热封机、软化水、注油机、医用酶洗液等设备,做到高危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改造不合理的消毒室布局,严格按照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的3个行业标准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印制环境、清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表格并规范填写。

3.4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加强对从业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规范和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技术,让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取得医院感染管理上岗证,保障诊所医疗安全。

3.5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

为工作人员体检、接种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随访,配备冲眼喷头、防护面罩、放射防护等用具,保证职业安全。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做好各项登记。

第7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供应室 监测管理 防止感染

供应室是一个出产品的科室,既是医院的各种病菌污染最集中的高危区,又是消除各种污染及污染物品的再处理,成为全院无菌物品、器械、敷料和一次性用品的供应基地,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关口。供应室工作已成为控制与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供应室也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成为保障医疗护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无菌物品的消毒供应,而且要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监测。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及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把好关。

避免交叉感染,把好污清路线关

合理布局符合要求的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首要一环。医院对供应室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使供应室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科室内明确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流程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行,非科室人员不准进入操作区。工作人员进入科室,需更衣、换鞋;取送物品专车专用,各行专用通道。用后严格消毒。彻底做到了污清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

严把各区各室卫生关

科室建立健全了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各区域标识清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要求,每日2次清洁地面、工作台面。每周定时大清扫。清扫用具要各室专用,标识醒目,每日浸泡消毒。清洁区防止物品二次污染,保持清洁,无灰尘,环境干燥、通风。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工作人员穿专用工作服,带口罩帽子、穿防护鞋。84消毒液擦拭地面台面。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离开时更衣、更鞋、洗手。

严把回收物品处理质量关

凡经病人使用过的物品须及时做好初处理,立即进行浸泡、封闭,防止造成感染扩散,回收后进入污染区分类浸泡。浸泡过程中严格掌握消毒液浓度、时间。浸泡时须打开各器械轴节,使其与消毒液充分接触,达到浸泡时间后,进行仔细刷洗,再进入清洁区,再次祛污,祛洗涤剂,祛热源,进行精洗。质检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包装间。为保证各种穿刺包消毒合格率达100%,器械包大小不超过25cm×25cm×30cm,捆扎以不松动不散开为标准,以利于灭菌时气体穿透。消毒包外标记清楚,3M指示胶带贴于封口上,注明灭菌时间及失效期,包装后不超4小时送消毒室进行高压灭菌。

严把灭菌质量关

消毒室是各种物品清洗处理后进行灭菌的重要环节,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物品交接制度,各类待消物品放置有序,灭菌器内消毒物品装量不超80%,物品要正确摆放。操作前检查灭菌器有无故障,检查待消毒物品是否符合消毒要求。灭菌过程中,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温度、压力。对不同的灭菌器进行不同监测及观察。仔细观察预真空灭菌器灭菌程序记录,每天第1次运行需做BD实验,每日进行生物菌片5点监测,每次灭菌循环密切观察仪表,电脑监控屏幕,对各种监测做好记录,保留1年。物品灭菌后关闭容器筛孔,检查合格后,进入无菌间存放。

严把无菌物品管理质量监测关

无菌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严把三关:入室更;更鞋;戴口罩。发放无菌物品前洗手。要仔细检查进入无菌室的各种物品的质量(包括包装完整情况、标识是否醒目、筛孔关闭情况),认真做好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每日2次清洗台面、地面,每日2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每周过氧乙酸空气熏蒸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细菌不超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在5CFU/m3以下,院感染办每月进行各项监测培养及检查。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分类放置,按灭菌日期先后进行发放。每日及时清点物品,做好查对。定时清查物品日期,过期物品及时返回清洗室重新处理。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监测均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关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管理不当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我院所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均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感染办监督管理。在采购使用回收过程中,作到专人负责,层层落实。从而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正确地应用于临床。

首先是严格的进货渠道,选择使用具有国家医疗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具有厂家详细地址;名称、帐户、商标的正规厂家进货。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管理存放,进行质量监测。包括监测报告、生产日期、灭菌日期、产品数量、内外包装是否相符、穿刺针是否光滑、注射器内有无杂质。并进行热源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后,统一存放供应室专用库内,室内要干躁、通风、清洁。物品摆放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屋顶50cm以上。储存过程中避免挤压。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查找原因。

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

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传染疾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要分类收集于专用容器内,针头等锐利器具存放于防渗漏、防穿透的容器内。输液器、注射器置专用医疗废物袋中,装量3/4时,有效封口后,注明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后,置于专用密闭容器内暂存,暂存时间不超48小时。

第8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为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就医者的健康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市场依法执业监督检查,现就检查方案安排如下:

一、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卫生单位。

二、检查时间

2015年4月13日——6月30日。

三、检查内容

(一)日常监督管理方面

1、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

(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医疗机构重点检查内科、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运行情况;

(3)疫情信息监测与分析情况;

(4)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及预检分诊工作开展情况;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情况;

(6)传染病收治规范情况;

(7)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2、放射卫生管理情况:

(1)《放射诊疗许可证》办理情况、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及法律法规培训情况;

(2)放射诊疗设备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情况;

(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及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情况;

(4)辐射警示标志设置、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5)放射卫生档案建立情况;

(6)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开展情况。

3、采供血及临床用血安全方面的情况:

(1)检查采供血机构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工作;

(2)从业人员是否依照要求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

(3)对献血者、供血浆者的身份核实、健康征询和体检是否依照规定执行,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耗材;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检查人员设施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相关制度,是否使用有资质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血液。

4、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专职人员及培训情况;

(2)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情况;

(3)医疗机构消毒产品使用情况:主要检查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索证情况,使用的消毒产品标识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4)消毒供应室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及管理检查情况;

(5)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5、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1)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情况;

(3)医疗废物包装物、运输、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4)暂时贮存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5)交接登记是否规范;

(6)个人防护及培训情况。

(二)资质管理方面

1、开展诊疗活动的场所、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2、未按规定进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校验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3、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医院科室挂牌名称是否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科目);

4、聘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无资质人员单独执业的行为(特别是见习医护人员、影像诊断和母婴保健技术人员);

5、违反会诊有关规定的行为;

6、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擅自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服务等的行为;利用B超等手段非法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

7、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放射工作人员未按时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放射诊疗的行为;

8、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

9、其它违法医疗行为。

四、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等方式。

五、检查要求

(一)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监督检查工作,要将其作为规范医疗市场管理,提升卫生系统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安排,认真对待。   

(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不良行为的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予以记录相应不良执业行为分数;对需要整改的医疗机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及时交由市卫生监督所。如发现医疗机构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违规医疗广告、违规使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等情形,将按相应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附件:医疗机构检查日程安排表

 

第9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 通过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的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主要是从监、控、管上提高院感水平,实现一体化。指导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关键词】 精神病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院感率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是赣西唯一的一所二级甲等精神病医院,下设六个精神科病房,一个戒毒病房,一个老年公寓,四个分院,拥有四百多张床位,目前,为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正在由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换,全面推进三乙医院的创建工作,医院感染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职能科室,在向现代化、规范化迈进的途中,其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仍需不断健全和完善。

1 成立院感科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照我国三乙医院的要求,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各方面需求不断增加,先进仪器设备及消毒技术的广泛使用,均使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更新,如: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制度、一次物品存放、使用、回收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临床各种常用物品消毒方法、保洁工作规章制度,另外,增加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环境学管理制度(包括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和六步洗手管理制度)等,使我们的医护工作者,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 科学的监测是做好精神病院感管理工作的保障

尤其是检验科、供应室、回收站、病房治疗室等重点科室。

2.1 做好紫外线灯的时间监测与强度监测。

2.2 消毒剂的监测 主要是对碘伏的微生物监测和含氯消毒剂浓度(浸泡、处理桌面、地面等浓度要求各不相同)监测,另外戊二醛、过氧化氢等在使用过程中应做浓度和微生物监测、所有消毒液均应标明使用起始时间。

2.3 供应室的监测 如高压锅以嗜热芽孢杆菌每月一次微生物监测,应定期对包装间、贮存间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抽取一定数量的敷料、针头针管、一次性物品做微生物监测。

2.4 治疗室的监测 每月应对治疗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监测。

2.5 开展前瞻性监测 掌握临床科室感染病例,及时提出防控措施,防止突发院感事件,同时回顾性查阅病历,掌握院感染率。

2.6 其他 开展医务人员手依从性监测和事业暴露监测。

3 有力的控制是精神病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病情变化、各种检查(包括:超声、检验、放射、体温、血压等),为便于分析,均应入院内网。精神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饮食无度,随地吐痰,自知力差,免疫力相对低下等特点,如不加控制,极易发生感染。(1)营养员的配合,对神志不清的人员应给予合理的膳食,护士应监督执行。(2)卫生员的配合,每日早、中、晚定时用对病室湿式清扫,遇有污染用含氯消毒剂拖洗地面,发现污渍,立即清除,并及时清除对卫生间的排泄物,谨防交叉感染。(3)抗生素的使用控制。①谨慎使用二联用药,三联时应登记在册;②使用前均需做药物敏感实验;③使用后出现习惯性腹泻可能与正常菌群的破坏有关;④做好耐药菌株的登记情况。

3.4 药物损害 部分精神科药物已证实对人体的血细胞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等,应每隔2周对精神病患者做血液分析、肝功能和超声复查,如有异常,即刻做好减药,停药和换药工作。以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

4 全面科学的管理是精神病院感染管理的目标

(1)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水平。①每年组织两次院感讲座,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水平,新入职工另行培训;②每年两次派专职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与国内外接轨,及时充电;③至少一年举行一次院感知识考试,载入年度个人小结。(2)现场督查,不定期对临床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检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洗手现场抽查。(3)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做出整改意见,不合格的项目除公示外,还应做出经济处罚,严重者与晋级挂钩。(4)重视反馈意见,勤于总结经验,每季度举办医护质量理论知识竞赛,技能操作比武,应把院感知识、无菌理念渗透其中。及时收集病房的反馈意见,每年应对全院的院感发生率、漏报率做出评估,并计划好来年院感工作的相应步骤。

5 讨论

院感工作需要院领导在人力和物力的鼎力支持医院感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全院的各科室、各场所、各环节,医疗、护理、检验、功能、放射、药械等科室相互渗透、立体交叉,而且它有投入费用看得见、经济收益却难看见的特点,譬如购买各种档次的消毒物品,改造感应水龙头,医用垃圾的处理,派出人员的学习交流等。均需要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这离不开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