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第1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经过几次培训和学习,我觉得“翻转课堂”其实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老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绝不是“教学视频”的代名词,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还不能全面推广,特别是农村。另外,涉及到学习习惯、自觉性和学校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当前全面推行还行不通。

那是不是信息技术就不能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呢?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虽然不能实现课下的大翻转,但我们可以实行课上的“小翻”。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一、视频录制要精良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当然,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技术上并不存在什么困难,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只关注于教学内容,而不用计算机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对微视频的趣味性、知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个教师的风格不一致,讲授、录制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差异,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有所转移分散。因此,“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前学习难保障

若你让学生在课下看信息技术的微视频,家长、或者个别教师是不会允许的。所以,我们可把学生的课前学习也安排到课上。上课时,要尽量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并对学生之间不能相互解决的问题加以点拨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操作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反复看视频,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看视频的实例和讲解来加深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

三、课上指导是关键

由于是在课上“翻转”,学生没有对应的课外学习体系支持,学习有的时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充分。一个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假如课堂上学生的理解层次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就显得不是如此必须,这时候再缺乏课堂上有效的点破,那“翻转”就毫无意义了。因此,这就对教师的设计引导能力、启发互动能力、总结提炼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辅导或者是分组辅导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第2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微课教研;校本课程;个性化教育;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36-03

研究背景

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问题-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正式立项。课题组在相关学习策略和帕里斯卡尔等提出的结伴问题解决法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进行整合,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运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结合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近期重点研究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教学。

“要做老师,先当学生”。2014年7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的首期MOOC,学习了汪琼教授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经过1个月的网络平台学习和互动研讨,取得了本次MOOC学习的优秀证书。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MOOC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学习实践翻转课堂的学与教。我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翻转”,得先从自己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翻转”。

课程从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如何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如何制作优质教学视频、如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如何实施翻转课堂五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引领和共同的“研磨”。我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需要设计出学生爱做的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学会用简易的工具制作出好用的教学视频,为学生的“好学”提供支持。面授环节需要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消化吸收,发挥师生研讨的最大效用。教师还要耐心说服家长、同事、领导支持翻转课堂,同时,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让翻转课堂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2014年11月,原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到淄博做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他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的模式、微课程的课程属性、创作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内容,我对微课程创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 微课程的积累与系统化

(1)微课视频的创作

我通过ADDIE模型的五个步骤完成微课程设计:①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和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等)。②设计。包括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③制作。包括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④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⑤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

我以微课视频为最终作品,按照图1所示流程图,尝试创作了自己的微课程。从学习主题的选择到微学习和微教研,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图1 微课程创作流程图

从微课题的确定,到微练习的设置,重点在于把各个教学资源,借助教育技术整合到微视频里。关键在于教学的创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2)微课程的积累

首先,我们选择初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借助设计和创作微课程,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课程资源。其次,我们对微课程进行系统编排和科学建构,创作了六个“解题类-辨析型”专题微课程。

(3)微课程的系统化

在微课程的系统化和教学研究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几个团队的大力支持。在初中化学微课教研团队中,我们重点研讨知识点的选取、微课程系统化的分工、实验视频的拍摄与处理、Flas的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练习的精选等工作;同时,在微课程教学研究团队中,我们重点研讨平台的注册和登录、微课程的上传和、微课程的评价和总结等工作。

最终,我们完成了初四的化学小实验微课程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并且和相关的教育企业合作,研发化学微课程产品。

2. 翻转课堂的学与教

(1)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

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有:微课、自学任务单、测评。翻转课堂就是整合这些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影响思想发展的“黑匣子”。微课视频已经基本完成了系统化工作,自学任务单还需要进行匹配处理,尤其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设计和整合。

基于昆仑中学的教学生态,初中化学备课组通过一个暑假的努力,以纸质《学习手册》集体完成了初中化学新授课的学案整合工作。

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每位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了支架,比如,配合《学习手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自学-诊断”,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独立完成“觉悟-发展”的学习测评,班级研讨、自我错题整理等。

用互联网的思维审视当下的教育信息化变革,只有开放、免费、聚合才会有出路。通过360云盘的形式,在初四两个实验班的化学督促群(家长QQ群)和化学学习群(学生QQ群)中公开了我们的研究成果,甚至不需要网络在线学习,学生只要提前下载就能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借助淄博市微课程设计和创作大赛平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互联”,从“互联”到“大数据”,通过半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组织初见成效。

(2)学与教的方式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逻辑终点是实现人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存;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执业、还要发展。所以,翻转课堂的学与教需要转变学生、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转变就需要通过视频改造教育、支持个性化学习、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移(通过任务单和微视频)。

视频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重复、倒退、快进,看不懂的重复看、不想看的可以跳过去,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前移具有人机一对一的特征,只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就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受干扰很少,就像单独开小灶,学习效果较好。

(3)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构建新的教学生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如图2)、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如图3),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设计者。

图2 在网络教室自主学习

图3 在课堂上探究、研讨

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把原来的“老师课上讲、学生课后做”变为“学生课前学、师生课内评”,通过教学环节的前置,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堂翻转为学堂!

注重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按照“检测、作业、探究、展示”课堂教学创新四步法,提高学生的自学、协作、探究能力。

实证研究总结与反思

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好时机“激”发微课程

不是所有的微课程都适合课堂教学,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微课程。以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有以下思考。

(1)从课型来看,大概可以分为新授课、探究课、复习课、测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过程,可使用“讲授类”微课程。探究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依托讨论、实验等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可使用“实验类”微课程。复习课是就是将遗忘的知识重新拾起,将未懂的知识弄懂、弄通,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还可以对知识适当拓宽和加深,因此复习课一般使用“演示类”或“解题类”微课程。测评课一般不用。

(2)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大致分为“导入-探究-巩固-总结”四个环节。导入环节有两种作用: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是创设适合学习的情境,通过已知与未知、体验与想象、现实与虚拟等联系,展开思维和实践活动。探究环节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环节。巩固环节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或学生再提出问题……”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认定、自我评价等。总结环节一般进行学习反思、升华等活动,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风格等,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所以,导入环节和探究环节一般可以使用微课程,而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一般不用。

2. 微课程不在于用了多少,而在于“活”了多少

微课程不能为用而用。其作用在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不能以微课的数量“论高低”,微课程是新型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关键是它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能否在学生的学习中“活”下来。

(1)转变学习方式。理想的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任务单、微测评等内容为主,能够在线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会选择自己的“网络教师”和“现实教师”,切实转变学习方式,不断得到鼓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活动,或者借助信息技术和微课程开展小组混合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能够促进教师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3)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强必需的“指导”。从学生的角度看,以前在课堂上为了实现“统一”的学习进度,经常会出现“吃不饱”“夹生饭”等现象;通过数字化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适当减少了老师的“絮叨”或者增强了老师的“关注”,相对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它促进了教育的变革。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需要激情和创意,更需要坚持和担当。从理念到行动、从研究到应用、从实验到普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等待我们去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我们不懈的教育追求。

第3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微时代”;小视频;切换频率

最近一个词很火“微时代”,这让我联想到了电影“小时代”。的确“时代”一词体现了一种潮流特征。而今天这个追求激情和速度的时代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快速更新和向上的力量。这几年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也冲击着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想“一本书,一根粉笔”去讲课的日子就像从前的黑白电视机一样是过去式了。所以我们不得不紧跟浪潮。微课出现在教育领域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也正是这个时代“微时代”的特征,既信息传播短小、精炼、高效。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在线教育中应用。微时代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就应是符合这个时代的。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能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微课的改革与实践中我是幸运的,在不断的学习中认知,在认知中积累经验,让经验再服务于教学。在不断地对微课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把对微课的认知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希望给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对微课概念的理解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课。一般在3~8分钟。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主要讲解的是一课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将一节课的实录截取部分而成为微课。它也应区别于某些团体或个人开发的微型课程,也就是把一节课的视频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来进行研究的课程。这是很多人理解微课的误区。所谓微课应该是将知识点精心设计和制做的微型视频课程。微课的使用对象一般是一对一的师生而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授课方式。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天生一对,准确地说微课是翻转课堂后知识的载体。对于翻转课堂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学后教,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内化知识转移到了课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或者说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需要扎实掌握的疑点等,教师应在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难点上下功夫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

二、微课制作的方法浅析

我个人认为微课的设计思路应优于微课的制作手段。制作微课设计的内容应尽可能吸引学生注意,甚至让他们看完一遍还想看第二遍。当然这非常难,特别对制作者有特别高的要求,要么你的微课内容做得特别有趣,比如,用流行歌曲重新填词并唱出来,利用已有流行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但我还是那句话,手段只是为目的而服务的。目前最容易掌握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手机录制小视频,针对人物讲解或者实物演示。

优点:方向随意,地点随意。

缺点:画面不稳,有点抖。要进行后期处理导入电脑。

2.高拍仪录制小视频。针对桌面讲解适合讲解简单知识点特别适合数学分析、英语语法等。

优点:录制内容清楚,稳定性强。直接导入电脑。

缺点:画面固定不能移动,只能录制桌面内容,画幅较小。

3.屏幕录制小视频。针对已有的素材录制,特别适合PPT制作微课程。

优点:简单易掌握,直接录制可成,不用二次制作。

缺点:内容比较固定较难突破,除非后期处理。

4.软件制作微课如Flash等直接生成微课。

优点:画面生动、优美、流畅,看起来较专业。

缺点:制作难度大,费时,制作一节微课往往占用很多时间。

三、微课制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微课一般在3~8分钟内比较合适,这是根据一般人大脑的有意注意时间定的。

2.微课属于视频作品,需要有画面的切换或动态变化,最好十秒钟内画面能变化一次,免得观看者由于视觉疲劳而失去兴趣。

3.画面变化切换频率不能太快,不要让观众目不暇接,影响学习效果。

4.可以直接使用PPT翻页切换,也可以是PPT内容逐行呈现,还可以是线条、画框或文字特效的变化等,配上自己语言也能生成非常优秀的作品。

5.微课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在微课中提出问题给学生空间思考这个反馈,最好让学生把反馈带回到课堂。

6.微课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为学生面对的是电脑所以教师要考虑到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布置任务要分层,给一些孩子能够得着的任务。或者是让一部分孩子有更多的拓展空间去操作和思考。

四、我对微课程应用的思索

小微课大作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在国内出现就一直饱受热议。有的人非常认可,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在努力实践有的人还在观望。微课是将“老师”请回家。可以反复观看的特点,也更加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可以说微课的出现使课堂翻转更具有可行性,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课后巩固复习重难点突出有章可循。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可行并一定能行的依据。

改革在继续而我们必须前行,我们是正处在改革风口上的人,我觉得与其在风中凌乱不如随风起舞。

第4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先学后教,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微”时代的来临入手,总结出微课程符合时代的学习特点,结合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实现微课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反思

21世纪初,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里,短小、便捷、快速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诸如,微博、微信,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这一改变同样影响着教育领域,微课程应运而生。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笔者理解微课是通过时长大约5-8分钟的简短视频,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便捷学习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与优势及其理论依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或多或少的使用视频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坛,对于这类视频资源,更多的是用于教师备课或者学生被动地去听,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产生的改太大的改变。而配合“翻转课堂”所产生的微课,却由于其所具备的诸多优点,对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国内微课先驱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的特点总结为“短、小、精、悍”,下面结合教育理论谈谈我对微课这四个特点的认识。(1)短:时间段。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碎片化时代,长时间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多的乐于在课间、等车、睡前等短时间内,打开手机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对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2)小:主题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为鲜明,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3)精:内容精。针对性强。一般来说,一节微课对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专而精的呈现,同时配套设计相应的练习、反思等。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需简单而巧妙的对前后只是进行点播,使得学生在专注于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彻底掌握。微课可以将教学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能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4)悍:互动性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这一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阅读”、“声音、图片”、“示范”、“小组讨论”、“实际演练”的方式逐渐增加,最后的“教别人”可达到90%。可见,学习效果较高的都是通过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学生在自发、自觉学习微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抓住课堂生成性问题,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从而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微课的上述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制作一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微课,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呢。笔者将以微课作品《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为例,从选题设计、制作微课及相关资源两个维度说明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选题

制作微课视频首先要确定微课课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适合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二)制作微课

(1)录制微课视频。首先确定微课设计方案。(详见微课设计表)其次,确定微课设计内容后,我采用ppt制作课件,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及同期录音,并进行祛除杂音、添加背景音乐等后期处理。将制作的课件和视频压缩打包,通过公共邮箱,微信,QQ,微博等工具,也可适当的选择其他媒体形式,使微课程更加灵活多变,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需求。(2)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及配套练习题。微课主要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要有基本的微视频之外,其配套资源也应该完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学习、自我检查。首先,设置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借助任务驱动,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前做到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结合课标,我将《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微课程学习目标定为:能够复述出新儒学思想的内容,能够归纳出新儒学思想的特点。方法指导:(1)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对课本知识进行大体了解。(2)观看微课,学会独立思考,紧跟教师的提示,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做好记录,如果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建议对此知识点进行重复观看。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课堂统一交流。其次,相关习题演练。为了便于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的自我评价,在学案的后半部分增加了有梯度的相关习题。分别是5道选择题,和一道思考题,题目为:为何汉武帝会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作为统治思想?通过课后的检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三、关于微课的反思与认识

(1)微课选题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例如,对于文科、理科和我校动漫班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在学习微课之后的反馈,再在之后的制作中不断调整。(2)尝试开发不同课程种类的微课。现阶段微课课题多为新授课,服务于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或课后重难点突破补充教学,而习题答疑类、探究活动类并不常见。在新一轮的减负背景下,教师普遍感觉到课堂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就可以通过制作例如答疑类微课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难题。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制作好的微课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使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节好的微课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模式,需要我们大胆实践创新,不断反思,设计更符合学情的历史微课程,师生共同进入“微时代”。

作者:张晓娜 单位: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热点问题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第5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访谈嘉宾: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陈玉琨 C20慕课联盟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黄 波 弘成教育董事长

在线教育对学校教育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记 者:中小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线教育能否代替学校教育?

余胜泉:在线教育对学校教育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是知识的传递和简单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获取、简单技能的训练,这些慢慢会被在线教育所替代。但是教育除了教学,还有育人功能、人的社会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深化以及其他能力的成长,这些方面不太可能被在线教育替代。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在线教育和常规的学校教育是优势互补的,应该是混合式的形态,在线教育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一些问题。

陈玉琨: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的C20慕课联盟从来都没有认为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够替代学校的教育重任,所以我们一直主张中小学的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实践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学生课前学习教学微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完成进阶作业;翻转后的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深化探究。

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各有优势,课前在线学习的主要优势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这是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差距的过程。就达到教学基本目标而言,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一些,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学得时间长一些,视个人情况而定;学校课堂学习的主要优势是有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境。学生个人的展示,生生、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教师当面及时的点拨、引导和质疑,这些都需要在课堂内才能发生,是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

黄 波:我认为知识传播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最核心的还是学生价值观、个性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性格确立、习惯养成、社交活动才是重点,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恰恰不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以及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逐渐获得,因此学校教育是无法被替代的。

在这个阶段,网络将作为辅助手段使教学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缩短了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师用我们的微课和教案可以实现知识传递的最优化,但教学还要靠老师不停地与学生沟通、互动、鼓励,以及家长的督促,这和成人学习还是有区别的。

在线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记 者:当前,在线教育发展的机会与挑战是什么?

陈玉琨:在线教育发展的机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的使然。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逐渐覆盖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与制约。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时代,学习的时空都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内、课堂内。事实性知识随时可以获得,网络查询和搜索方便快捷。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再在课堂内仅讲述一些事实性知识,一些学生课前早就知道了,甚至有的学生知道的比教师和教材上呈现的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和功能究竟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教、学校教育的任务究竟有哪些、学校内的学习是否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每节课是否一定是40~45分钟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学校形态和班级授课制度不可能不发生变革。二是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学校教育制度尤其是班级授课制为人才培养做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弊端也越来越凸现。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社会的需要也不相同。学校教育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适合其个体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步调。班级授课制度解决了让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问题,但是在一个班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条件下,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因材施教始终是教育者的梦想。在“齐步走”的教学节奏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步调,能力强者觉得无聊,能力弱者感到困惑和迷茫。

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体潜能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发展,学习较为被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等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需要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在线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网上优质课程还不完善,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对于我们来说,调动全国的力量,建立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慕课课程体系,还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事情。虽然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很大,但是困难在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之间比拼的主要还是升学率,因此,有的学校不愿意共享优质资源。我们看耶鲁、哈佛这类名校,他们拿出了学校最优秀的课程,事实证明,这只会增加学校的声誉,提高名师的社会地位。中国的名校、名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要敢于把自己的课拿出来,让所有想学习的人来分享。二是在于一些教师的观念和能力可能会跟不上,翻转课堂之后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必须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余胜泉:从校外的在线教育来看,在线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在线教育消费不是随着付款而交易结束,而是付款后真正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如果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就意味着浪费青少年的生命。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供真正有教育营养和精神营养的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产品。这个产品要经历过一个时间段,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那些人,或者是从事这个领域的有社会责任的大型机构才能担当。在线教育热潮起来后会对于普及在线教育的认识有帮助,最后会出现提供高品质的质量和服务的大企业。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高质量?有两个关键因素,在线教育的设计和运营要遵循两个基本的规律,一是遵循教育教学、学科教学的规律,无论你是搞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教学都有它的确定规律。教学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人,一定会被淘汰出局。二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中小学,不能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强行推动和炒作在线教育,要有高水平的人员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记 者: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是学术研究机构,我们提倡慕课不是要与学校教育竞争,而是要补充和完善学校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在线学习与学校教育各自有着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在线教育,即我们主张的学生课前学习教学微视频以及完成进阶作业,和学校的课堂教学,二者是优势互补的,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谁也不能取代谁,谁也不能把谁淘汰掉。之所以会在学校教育之外强调学生的在线学习,显然是当前的学校教育还存在问题,而信息技术催生的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弥补和完善。

如前所言,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很多优势,如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等。其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是“齐步走”的教学节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师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预设的课堂掩盖了诸多潜在的问题……

“慕课学习+翻转课堂”即我们处理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一种主张。相对于学校教育,学生的慕课学习确实有很多优点。第一,慕课的一个最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为理想,试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球顶尖明星教师的免费课程。第二,慕课课程讲解生动,刺激多元,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验证。第三,通关式的作业设计,显然让学生更喜欢。第四,反馈及时,无论是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在网络背景下会变得更及时,也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对学生而言,及时的跟踪反馈,相当于“一对一”教学,能够让老师及时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真正实现因地制宜的教学。第五,学习自主。一个人在家里或是学校内,学会了可以快进,学不会则可以反复学,也可以在线或当面求助老师或同学,自主性大大提高。第六,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益。微视频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翻转后的课堂完成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线教育与常规教育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

记 者:有人说,在线教育不适合中小学,您怎么看?

余胜泉:中小学生不适合告别学校教育完全去依赖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与常规教育融合,在教室里与常规课程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现在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得老师讲的知识,以及周边人际关系和网上专家的帮助,这个事实逼迫老师作为知识圣人的角色要发生改变。很多知识性内容的获得,简单技能的获得,这些方面一定会被互联网取代,互联网的效率会比老师高。但是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讨论,实践探究,同伴之间的交往和相互鼓励,这是在线教育不能替代的。所以,不是中小学生不适应在线教育,而是在线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说在线教育一定合适或者不合适是不科学的。所以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对的。

黄 波:相对成人来说,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律能力差一些,所以我们在服务模式上要比成人教育更强,比如提供班主任服务、教师的实时服务等。另外,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的用户体验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设置,包括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等。在答疑服务方面,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我们的在线答疑网有1万多名老师可以随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而现在的技术手段也都可以做到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中去。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在线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与中小学校内教育并不冲突。

记 者:您怎么看学校自己做的慕课、微视频的实践探索?

余胜泉:这些都是技术在改变一个行业的初期行为,对于普及理念、锻炼教师的技能、培养一些先锋用户或体制内的革新者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学校里的慕课、微课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服务,我认为真正的在线教育是有服务的,现在的微课设计是面向内容的设计,和以前的资源库、课件的设计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现在更简单一点,大家觉得更新奇。教育不是面向内容设计,而是面向学习过程的设计。面向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只是其中一环。这个过程中有师生互动、有练习反馈,有总结提升等多个环节。教育最终还是一种服务,要从面向内容设计转变为面向教学过程设计,实现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整合。比如学习什么是建构主义,我给你三篇建构主义的文章来读,读完后过几天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换一种方式,你读完三篇文章后,用概念图把三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画出来,再给我讲一遍,讲完之后,你可能三年也忘不了。再如翻转课堂,除了课外看视频,课堂上是一定要讨论的,一定要有练习活动的,它就是一个过程性的。知识学习要经过哪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是更科学的,这需要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研究借鉴学习科学发展成果。在线教育不是一个技术活,有技术的成分,但还是一个教育的活,要懂教育的人来搞教育。

黄 波:学校自己做慕课或者微视频,主要还得看技术和资源。目前,人大附中、四中、101中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研发体系,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很有特点。

我们网校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四川这三个省,高清课、微课等产品一上线,就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在北京以外,不少地区的学校对优质教学资源还相对缺乏并非常渴望。这既包括对我们平台的需求,比如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也包括作业和练习的部分。好的学校经过几十年形成一套体系,可以很方便地组卷和组题,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题库、练习,可以随机安排组卷,也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阅卷,能够帮助学校教师有效率地安排教学工作,减轻工作负担。

记 者:您对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有什么建议?

余胜泉:一是现阶段应大力发展针对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在线教育。成年人有独立自主的决定能力,也有现实的需求,在线教育要从文凭驱动变成技能发展驱动。二是K12阶段要想办法打破学校的“围墙”,在线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试图替代学校教育是不现实的。打破这堵“围墙”不仅是在线教育公司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心态的开放,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思路,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要双向靠近,才能够真正实现融合。三是在线教育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会长久。在线教育要对人的成长负责,教育是个良心活。在线教育要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做。教育质量很重要,做教育的人要保持自己对教育的敬畏,而不是纯粹的商业运作或互联网运作。

黄 波: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我觉得首先还是靠个性化服务,现在的在线教育做得还不够精。未来线上教育机构会往线下走、线下教育机构会往线上走,这是必然趋势。其次,有人说未来做在线教育一定是做互联网的人,但我对这个持否定观点。我觉得在线教育核心还是教育,只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教育产品的严肃性,对质量和准确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互联网拼凑出一些免费的东西就可以的。对于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线教育良性发展最核心还是在教研和产品上。现在在线教育风行,数百家在线公司兴起,但再过5年,真正可以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把自己的产品、教研、服务、体验做精、做到位的企业。

学校的围墙最终会被打破吗

记 者:学校教育的“围墙”能否被打破?如果能被打破,您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余胜泉:要常态化地改变教师的行为、常态化地推进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从小进入学校接受的教育方式一定是根深蒂固的,就是这种满堂灌、满堂讲。现在全国总体上还是这样,全体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天就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随着学校里的先锋人物越来越多,外部的良好示范越来越多,这些教学行为会慢慢发生变化。

我的一个研究生曾经做过调查,一位教师要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需要花30个小时备课,其中27个小时是找资源、做课件。试想:一位老师如果需要30个小时备课,那只能是在领导、专家来的时候做示范课,平时教师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我很早以前就说过:我们离教育现代化只有30分钟。如果哪天老师转变教与学方式上课,利用30分钟就能备好课,那这样的课就能做到常态化。而要做到常态化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系统、连续地支持。现在的技术和系统基本还比较初级,平板电脑和投影不通、课堂和课后不通,信息的流动还是一段一段。慢慢地,技术与技术之间会贯通,形成无缝的信息流,当教师能够自然而然地使用技术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6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碟片,由中国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对商务礼仪的讲解,使我对商务礼仪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商务礼仪就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商务礼仪,就等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我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作。以下总结:

首先我想谈谈初次见面握手的体会,主要有三个基本规范。

①握手对象与先后顺序。通常,客人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热烈欢迎和等候多时之意。告辞时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伸手与之相握,才合乎礼仪,否则有逐客的嫌疑。但女士如果伸出手来,男士一般不能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②握手时机和时间。握手之前要审时度势,听其言观其行,留意握手信号,选择恰当时机。尽量避免出手过早,造成对方慌乱,也避免几次伸手相握均不成功的尴尬局面。握手时间长短的控制可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握一两下即可,一般应控制在二三秒之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握住同性的手也不宜过长,避免“马拉松式”的握手。

③握手的力度。握手力度一般不超过两公斤,即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切记不可用力过猛,甚至握得对方感到疼痛。

其次是介绍礼仪:

公关活动是与人交往的艺术,与人打交道要作介绍是常有的事,但越是平常

之事越能够显出一个人在日常细节处的涵养。所以无论自我介绍还是相互介绍,在公关活动中都需注意,因为这是与对方直接接触的第一步,将成为自己在对方印象中的第一印象。这与公关所达成的目的紧密相关。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时,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切忌信口开河,过分表现自己,应该在介绍完时表示“请多多指教”。另外,重要的是使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介绍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随随便便用手指指画画、毛手毛脚表情应亲切、自然,眼睛应该看着对方或大家,用眼神、微笑和自然亲切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友好之情。既不应拘谨忸怩,也不要满不在乎。

(2)为他人作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时,要准确了解双方各自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情况。介绍时,要遵照受尊敬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原则。介绍时,先恭敬地称呼身份高者、主人、女士和先到场者;然后,把对方介绍给有身份者、年长者等;再把有身份者、年长者等介绍给另一方。

当被介绍时,被介绍的一方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双方都要正面地面对着对方。另外,在介绍时除女士和长者之外,其余的人都应当站立起来。但是若在会谈进行中或是在宴会等场合,则不必起身,只欠身致意即可。

第7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2017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YY的答疑活动,感受省管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 中, 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国培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如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以及office2010的技术等等。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所以当这些课程留下让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的时候,我都感到很兴奋。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专家的讲座,争取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

在培训微课时,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有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在国培中我是李XX老师坊的学员,能够在这个坊里的学员都是幸运的,我们可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QQ好友等方式与李教师进行互动,李老师又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且也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 学行为, 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努力提 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2017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2017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育局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暑假教育局举办了计算机培训,我积极参加了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学习了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等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 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 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网络、 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 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 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第8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实践活动;师生交往;互动;转向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1-0038-06

1970年,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昭示“并喻时代”、“后喻时代”来临,人际关系将发生巨变。当今,数字时代倡导知识创新、信息创想,大数据技术、MOOC、翻转课堂等交互式元素的介入,验证了米德理论在校园生态中的变化,强调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后现代教育观正在改变校园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结合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师生交往在主体结构、语言内容、释义和背景都出现了变化,在交往实践活动领域发生了转向。

一、行为主体结构的转向,从主体性为主流到以主体间性为主流

数字时代,是一个宏大叙事的落寞时代。课堂上,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交互式媒介的应用,刺激了多重感官和多环节互动行为的发生;课堂外,微博、微信、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QQ、陌陌等多点视频对话,延伸了单一文本解读时代的话语交流方式,互动真正已经成为师生交往行为的主流趋势,主体间性已经成为文本叙事的逻辑起点。

1. 形成打破身份差异、实现自由交流和价值观认同的主体间性

“后形而上学”时代,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取代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原则。多元化选择,成为分析交往行为者取向的重要理论支撑。

传统交往模式,常依据黑格尔、阿尔多诺等的主体性原则,从工具理性视角即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重视交往约定俗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单向接受教师的指令,容易进入“单向度”的人的状态。交互式师生交往模式依据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首先,社会主体的结构受到了重视,“是主体间达成一致的可能条件,使交往合理性与传统主客关系的独白式的理性概念区分开来” [1 ],体现了人的交往行为及相互作用的理性化过程。其次,受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即物理状态的世界、意识或精神状态的世界和精神产品的世界)以及“无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启发,哈贝马斯提出从“关系出发”理解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促使人们从关注行为发出者的身份,转向更关注交往行为的价值向度,关注行为过程中内在的、语言性的、互主体性的、程序性的合理性,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2. 形成“和而不同”的互动交往

互动式师生交往模式,崇尚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者之间的自由交流,不是追求“共识”、“反映”和“认识”,而是强调行为动机、“协调”、“和而不同”的认识过程。希望个体在没有强制性的情况下实现认同,摆脱“原子化”状态下的人,从而成功完成社会化。关于怎样达成,有三种倾向:

第一,对“他者”的“模仿”。霍克海默认为“模仿”体现了一种主体间性中的认知――工具关系。互动式交往,体现了这样的人际关系,即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与认同,将其作为榜样,获得收获。

第二,对“他者”的“包容”。阿多诺从“美丽的他者”出发,认为“调和的状态并没有靠哲学帝国主义强行吞并他者,而是幸运地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它的陌生性和差异性,同时又超越了其同质性和同一性” [2 ]。互动式交往,反对主体性强行剥夺交往对象的意识,崇尚儿童在与周围人的互动过程中,塑造自我、形成超我,进而决定如何理解自身,如何达成自我与外在自然、内在自然的相处形式。

第三,对“他者”的期待。借用米德符号互动论个体对他者期待的观点,在实践过程中,互动式交往,关注交往者之间从语言符号、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赞成自我对他者的行为期待,从互相欣赏的角度,达到人我之间的和谐共生。

3. 理解主体的多维度性

主体间性的主体结构认为世界不是单维的,互动式的交往行为强调“关系”。

一方面,生活世界对人而言,没有唯一性。普适性的、中庸式的世界观不一定被青年一代所接受。生活世界既是交往行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往的前提,也是交往即相互关系的产物。这种生活世界的复杂、多元,体现了交往行为者沟通策略的变化,不仅破除前人解释的刻板印象以及科学主义的普遍性,还从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出发,建构不同的世界观,在相互关系中重建现性概念,辩证地认识生活世界对人的真实意义。

另一方面,自媒体、微媒体等新沟通方式的出现,使得主观世界得以被解读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受科学主义“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和“技术异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一种人的异化” [3 ]的现象影响,在对技术警惕性的思考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多种不同媒体形式并不能实现“认识―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转向。物质外壳的极大丰富,仍以人类群体的自然语言媒介为载体和传承传统的文化解释为诉求,最终目的是沟通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共同的社会世界和各自的主观世界建立联系,促进人与人之间更深层的沟通。

第9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这两年,我走访过不少地方,也和不少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者有过交流,我认为,北京市大兴区和株洲天元区这两个区域的推进模式非常值得在全国推广。

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

在2015年岁末,借应邀出席由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的首届基于互联网的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研讨会的机会,我顺便访问了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听取了李勇主任和他的同事的介绍,受益良多,也引发诸多思考。

去年年底的这次会议,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邀请了一起作业网、扇贝英语、句酷批改网、英语流利说、魔方天空、趣配音、口语100、翼课网、3e口语、盒子雨、方正电子、斯坦福英语、燕大菁华、科大讯飞等14家专注于英语在线学习的国内知名公司,以产品路演和教师应用经验交流的方式,展示了大兴区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成果和研究方向,会议使用网络教研三剑客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超过1000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会议。

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在科学决策、宏观调控、规范指导、支持服务等方面做到位且不越位,还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啊!毕竟,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不仅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方向。

那次,应邀出席的企业都是和外语教学有关的,产品大多数也是在线教育的产品,这当中的绝大多数源自非正式学习,现在,这些产品试图进入到学校课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正式学习之中。如何有机地结合和融合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这恐怕是摆在所有这些企业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了。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雪城大学唐纳德・伊利教授曾应邀到一所学校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Technology is the Answer, But what was the questions?翻译过来就是《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在线教育企业为学校和课堂教学提供解决方案,试图将诸多技术产品和应用带进课堂,变革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地问自己: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究竟是要借助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还是要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来重新设计学校,重塑我们的学校教育?

北京市大兴区引入生态概念,从生态学角度引入,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购买服务的模式,借鉴苹果商店的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的概念,将数据层和应用层分离,把选择权交给一线教师和学生。大幅度地节省了教育信息化投入,降低了浪费。

“查尔斯王子”和他的王子微课

今年9月中旬,我有机会对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观摩学习,天元区天台小学的苏焱、田智、唐婷老师和银海学校的王雅丽等老师介绍了他们在天元区教育局教研室何其钢主任的带领下,在落实区教育局“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免费的、轻量级的应用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天台小学六年级四班刘沐棋同学的《刘母鸡历史课堂》也让我对孩子们的创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据黄子金督学和何其钢主任介绍,在过去这些年,株洲市天元区一直在大力推进活力课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做法概括为十八个字,叫做:小窗口,大世界;小技术,大应用;小平台,大舞台。

结合他们的介绍,联系当天在天台小学观摩学习的体会,我对这十八个字的理解如下:

“小窗口,大世界”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使用二维码开展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创造性应用。的确,对于中小学而言,能够把二维码应用到这样的境地,我还真没在其他地方见到过!

“小技术,大应用”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创造性地使用了诸如小影、微信、好学区、问卷网、初页、英语趣配音、易企秀、UMU互动、荔枝FM、美图秀秀等一大批轻量级的、免费的、简便的软件、平台、工具APP和应用。这些技术因为其轻量级、简便甚至免费而被称之为小技术。

“小平台,大舞台”在我看来,是株洲天元区师生的自谦,教学改革其实没有小平台,都是大舞台。只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定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华丽的篇章。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何其钢主任因其头发卷卷的,长相颇似查尔斯王子而被朋友们戏称为“查尔斯王子”。而由何其钢主任所领导的株洲市天元区的微课及应用,被老师们称之为王子微课。

通过学习和交流,对于王子微课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王子微课有这样一些特征:

1.王子微课,也叫移动微课。王子微课突出移动应用,它是借助移动应用以及移动终端所创造出来的课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视频)。

2.王子微课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不同。王子微课是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应用之中,从而使得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使得家校协同共同培育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落到了实处。

3.王子微课非常注重简单的、免费的和便捷的工具、APP、平台和软件的应用。株洲市天元区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把二维码、小影、UMU互动等免费的“小技术”和“免费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了美轮美奂的地步。

4.王子微课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还非常关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他们将这些免费的、简便的、常见的、不学就会用的东西,创造性地应用到教学、管理、教研和家校沟通与联系之中。

当然,王子微课在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如何整合好散布于各个平台和应用中的王子微课,怎么样使得王子微课的探索和实践得到进一步提炼、总结和归纳,使得全国更多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学习与借鉴等,恐怕是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领导以及“查尔斯王子”和王子微课团队未来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吧。

两个案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