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阶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关节结核;围术期;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18-0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牛型分枝杆菌或者非洲分枝杆菌可引起潜在致命的感染[1]。骨和关节结核属于肺外结核一种,有90%来自于肺结核,常累及脊柱、髋关节、膝关节[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关节结核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关节结核患者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20~37岁,平均(30.4±6.6)岁,所有患者均为膝关节结核,病程0.5~2.8年,患者均通过结核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项调查,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1)术前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调整医治环境和身体状态,直到可以耐受手术为止,帮助患者尽快进入手术状态;(2)术后护理: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并发症等进行及时护理,向患者讲述一些关于术后的注意事项;(3)加强疼痛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4)注意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用药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5)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参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主要对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等进行评价,优:评分在85分以上;良:评分为70~84分;中:评分为60~69分;差:评分≤59分。优良率=优+良。
1.3.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强直等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分析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
3 讨论
关节结核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范畴,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从整体思维触发,从围术期的不同方面触发,尽可能去除不利患者恢复的因素,协调患者向好的方向发展[3]。本研究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其中护理路径包括:(1)术前准备,鼓励患者在饮食上进行调整,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帮助患者进行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训练,从而增加患者的食欲,提高自身营养水平,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4]。关节结核患者易盗汗,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勤换衣物,勤擦身,保证关节结核手术部位皮肤的清洁[5-6]。(2)术后护理,患者术后患肢制动、石膏托功能位固定。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掌握好石膏托松紧度,注意观察患肢末梢指征,皮温、皮色、感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如石膏托过松无法起到固定骨节作用,容易造成病情反复;过紧影响肢端血液供应,严重者可能造成肢端坏死。(3)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要对疼痛原因、程度进行分析,可应用止痛剂减轻疼痛,指导患者采取一些预防疼痛的措施,如深呼吸、放松技术、听音乐等,提高患者的舒适感。(4)用药护理,术前、术后均给予应用抗结核药物,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术后为了预防手术切口混合感染,短期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术后早期为改善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病情的发展,心理上出现消极、倦怠、疑惑、恐惧、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造成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可加重病情而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要通过语言、举止、神态等方面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抚,向其耐心的解释结核的发病机制、关节结核的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的治疗情况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本研究通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关节结核围术期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仁环,蔡兰英,肖玉兰,等. 强化整体护理理念对四肢关节结核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20-22.
[2] 孙玮.骨与关节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37.
[3] 倪晓威,聂柔佳, 张琦.关节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12):1520-1521.
[4] 于志勇,李金戈,尹红义,等.活动期髋、膝关节结核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6):535-536.
[5] 贺月华.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病区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11):1530-1531.
方法:选择肘关节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PCRA),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疼痛评分采用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SAr)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SAm)分别观察患者拔泵前后的疼痛变化及肘关节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度。
结果:实验组术后3天拔除PCRA,对照组术后3天拔出PCIA;拔泵前后患者疼痛度及肘关节主动活动度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肘关节手术后功能锻炼肘关节疼痛明显,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活动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术后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患者的满意度高。
关键词:肘关节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6-02
肘关节手术以术后48小时内应急反应最为明显,疼痛也最为严重[1],严重影响了术后的患者肘关节的功能锻练,患者满意率低,而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恰恰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有报道称,早期功能锻炼就可获得良好的预后[2,3]。我科室术后应用PCRA和PCIA两种术后镇痛方法相互对比,发现PCRA具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上肢肘关节手术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恐怖三联征14例,尺骨鹰嘴骨折18例,右肘创伤性关节炎15例,肱骨远端骨折25例,桡骨头骨折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PCRA,对照组采用PCIA。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种差异经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手术后实验组镇痛药为1%罗派卡因30ml+芬太尼0.5mg+0.9%生理盐水至150ml;对照组镇痛药为芬太尼1.2mg+氯胺酮100mg+0.9%生理盐水至150ml。两组输注量均为5ml/小时,锁定时间为15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持续镇痛至术后第3天。
1.2.2护理措施。①两组病人均采用术前主管护士第一时间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手术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增进信心、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及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干预;②术后指导患者家属学会使用镇痛泵,防止管道受压、折叠;对于PICA使用的静脉留置针,若有堵塞立即予以更换,建立新的静脉通道;③观察敷料处有无感染现象,无菌操作,指导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④术后第二天遵医嘱开始对患肘关节进行主被动屈伸锻炼,功能锻炼后及时冰敷;常规中药治疗及中医康复治疗,中频脉冲电疗,自制三黄水外敷,电针等治疗。
1.2.3评价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5、6、7天及拔泵前后患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情况,疼痛评分采用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SAr)和动态(让患者屈伸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m)。0分为无痛,5分为差,10分为剧痛。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满意度。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术后VSAr及VSA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在关节损伤中最易发生关节僵硬的是肘关节,据相关文献报道[5]有10%-15%的患者肘关节发生损伤后会出现活动障碍和关节僵硬。而损伤后的制动修复时间的长短又与肘关节发生僵硬的几率成正比,如果制动时间超过两周,即会导致肘部僵硬。早期功能锻炼就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采用适宜的镇痛方式可以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率高。
综上所述,采用肘关节手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在采取相同的治疗护理措施的情况下,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利于功能锻炼的有效性,患者的满意率高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鉴.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1057
[2]蒋协远,张力丹,公茂琪,等.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需要严格制动吗?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36-738
[3]张力丹,刘兴华,蒋协远,等。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919-921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是目前另外一个得到广泛研究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绩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与重建,以获得更加精细的、敏捷的、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重建的原则应该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为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工作流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3. 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如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业务提升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的绩效必将是未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国权.供应链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创新;企业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明显特征,而且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的发展对于我国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是及其重要的,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降低成本是首要的任务。因此,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物流进行管理并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从简单的企业内部物流到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由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经验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顶级企业提出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单靠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更不足以占据市场优势,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紧密合作,一起构造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的利益。而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恰到好处的控制,使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和最终的消费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像大自然中的食物链一样将供应链上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地循环下去,对各个环节中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其达到最佳的合作关系并用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所以,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更是一条有价值的增值链。
二、物流的概念及发展
所谓物流就是指“物”的“流动”。物流伴随着货物的运输、分配、仓储、搬运、库存管理等活动。制造业物流分为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
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关联地分别进行着,只是按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第二阶段是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只有保管部门和发货部门在为降低成本而努力。第三阶段是综合管理时期,物流管理部门在这一时期被建立,作为一项独立业务采取措施解决物流功能的各种优化组合问题。在这时期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第四阶段为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扩大领城时期。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更多企业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终极阶段。第五阶段为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新时代的整休体制时期。为提高公司新的物流形象,公司的各个部门必须取得共识。公司在这时期建立了很多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第六阶段为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这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情况、脱销情况、库存情况及进货情况与销售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比较。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案。实现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三、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与好处
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上成为佼佼者,只有与上下游其他企业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构成一条经济利益和业务关系紧密相连的行业供应链来形成互补。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在整条链上的多个企业在同一个整体的管理环境下实现共同经营和共同运作。其次就是在商品的生产、加工、制造、流通等环节建立一个业务相关的企业间的联盟。这样的企业联盟不仅保留了每一个企业固有的优势,更扩大了企业利用资源的范围,使每一个企业都享受到了联盟中的其他资源,做到互利互惠。 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等所有节点企业联系在一条链上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在生产、分销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变成有价值的产品,最终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库存,而且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做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供应链管理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的独立信息连接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了企业间的采购成本。在整条供应链中,供应商能够顺利的得到生产企业原材料存货和它们的采购信息。这样减少了采购人员的工作,他们就可以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这样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加强了供应商对企业的管理。
2.节约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供应链将相互关联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大大的降低了企业间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的周期。
3.降低企业的库存。过多的库存是企业盈利的瓶颈,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化,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量,缺货就及时补充,降低了企业的存货量。
4.减少循环的周期。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通过企业间不断的紧密交流,使企业对商品的预测精度大幅度的提高,不仅企业间互利互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5.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加。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不断的循环,企业间履行了相关的合同,使市场份额和收入不断的增加。
四、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关系
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者的统一,而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包含的范围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而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的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这两个领域。更具体地说就是物流包含原材料、零部件等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包含生产制造的活动。供应链管理既包含制造活动又包含物流活动。物流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供应链管理则是从原材料到产品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增值活动。
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购和分销之和也就是物流价值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和行业中都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50%以上,而制造价值不到50%。在易耗品和一般工业中物流价值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这充分的说明了供应链是一条增值链,而物流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效地管理好物流过程,使供应链的价值能够充分的发挥并得以提高。
五、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促进物流创新的途径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很多,那么就要求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从企业自身的状况出发,精确的分析企业的承载能力以确定企业的实施目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就要求企业领导转变旧的观念,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紧紧地与供应链联系在一起,改变和重新制定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的条件下节约企业生产资源,减少企业库存,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上的一部分,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根据制造商的资源能力和战略目标在不改变制造商的战略意图的条件下来调整企业的评价指标。为了使供应链上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地循环,供应链成员必须具有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更多的供应商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2.供应链管理的战略
(1)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资源获取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以全球企业为平台的市场竞争环境。客户在商品的个性化、及时化、平民化和便利化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供应链管理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如果企业想获得长久的利益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企业就应该从设定目标、集中资源、提高和储备知识技能等方面做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只有把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与全球范围内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通过合作关系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用其他企业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将自身的劣势虚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作战略。由于企业在需求预测、价格的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奕、缺少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将需求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供应链高效率的循环,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信息的共享、提高预测精度使信息在供应链上准确的传递,加强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利益。
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创新
1.企业物流组织创新
(1)物流组织由职能化转变为一体化。所谓一体化的物流组织就是将采购、运输、搬运等物流功能放到一个组织中去,在一个物流经理的领导下管理物流过程而不是采购、运输、搬运等这些物流功能,进而提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使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
(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组织结构。由于传统企业的效率损失较大,企业要想有效地跨越职能部门和有效地与不同的企业组织物流活动。那么,企业必须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物流组织。企业要想在物流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须缩小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将信息共享和沟通的渠道缩小。
(3)建立物流战略联盟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大而多”但还未达到 “大而全”的经营领域。因此,中国物流企业就应该从这一经营误区中走出来,抓住时机与更多的制造商、供应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战略联盟与核心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
2.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创新
(1)充分利用物流设施、设备,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目前,许多软件公司致力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的开发。我国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管理效率,就应该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诸如自动化立体仓库、优化配送调度、综合物流中心、智能交通、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设备和物流管理技术。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企业与世界物流企业的差距。
(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支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将各种软件技术和物流服务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我国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弥补我国物流企业的不足。
七、结语
目前,我国的物流是一门具有传统与新兴双重特性的行业。而物流企业又是推进物流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主要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引起了物流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为物流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带来了契机。对于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质量,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以促进物流的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作者林学文.《电子商务物流》.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作者李波.供应链管理教程》.来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3]作者王晓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来源:物流技术.2009.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改革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企业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它为企业提高了认的知机遇,有了借以重新规划、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途径。为企业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低成本的业务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1 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难点分析
1.1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对这一网链结构模式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难点
供应链网链结构模式是由利益关系将各个企业链接在一起的一种假象型联盟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虽然目前的授课引入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索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信息量的堆积,都是在他人的二手信息中完成知识的再学习,这就造成了信息的单向性流动,缺乏了来自于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造成虚幻毫无感知性的结果,从而不能理解供应链这一网络结构模式的实际意义,也就更谈不上今后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 情景模拟教学的一般理论分析
2.1 情景模拟教学的内涵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根据某一教学主题的具体要求,创造或虚构几部分情景,将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使得学生从亲生体验中领悟教学意义,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技能于时间操作之中的一种认知方法。
2.2 情景模拟教学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改革意义
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单向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要把个体体验和知识应用融入到教学环节中。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践要求性较强,可以尝试将理论要点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也就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情景模拟。目的是通过富有多样化且真实感的舞台表演形式,将所学的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融入其中,在学习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知供应链的具体内容,简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同学们熟悉供应链中这一网络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对供应链的发展起到何种支撑作用,并且深刻认识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变以往虚幻的课堂知识为现实中可感知和运用的实际技能,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供应链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实例
3.1 情景模拟教学的基本流程
3.1.1 准备阶段
为了使情景模拟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准备阶段的工作要由任课教师做好设计和安排。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为接下来的情景模拟做好人,事,物的安排。其次,根据计划的安排,协助学生设计场景和角色,安排人员布置布景和相关设备。
3.1.2 模拟阶段
模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由学生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该角色在供应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这一体验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3.1.3 反馈阶段
由于情景模拟属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次活动做出总结。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得出优势和缺失,为下次的教学改革做经验的积累。而学生要拟写模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便于教师今后改进教学设计。
3.2供应链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实例运用
3.2.1 情景构建
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分别是核心企业,以及其上游的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和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因此,情景构建就是根据主要成员间的合作内容,分别设计为核心企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采购场景、销售场景和物流场景的轮换。
3.2.2 角色扮演
根据每一个场景模拟出所需要的利益合作并进行角色的设计和扮演。此次情景模拟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虚拟的供应链,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可发生情况,将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分别模拟出供应链所需要的各个角色。
1.设计核心企业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这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这是供应链最关键的部分,他与任何一个加盟企业都有着利益联系。根据这一特性,把核心企业设计为XX食品制造企业,并由一名学生进行扮演。
2.设计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供应商是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若核心企业是食品制造企业,该企业最重要的的上游供应商就分别是为其提供食品原材料的食品供应商,和提供食品包装等零部件的设计商。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的采购情景。
3.设计核心企业下游的各级分销商
下游企业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产品运送到各地的产品企业,二是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零售企业。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的销售情景。
4.设计贯穿供应链的物流商
物流商的主要任务是为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帮助产品发生地理位置的转移。由一位同学扮演物流企业,模拟物流服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邹琼.情景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2. 尹子民.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11).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 结 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
(一)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涉及一系列相关活动和企业,包括最初的供应商把原材料逐级送到企业到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整个过程中的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制造商、分支机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行动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供应链的结构(如图1)
大多数的供应链一般都是遵循这个模式。在实际活动中,这个基础模型会发生一些变动。一些供应链只有很少的几个层次的供应商和客户,而有些企业的供应链则拥有相当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从根本上来看,供应链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产品的特征和企业供应链战略。所以每个企业会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结构,不同产品也有其独特的供应链,如产品的价值、体积、易腐性及产品的技术等。像价值低的面包,它的供应链可能更长,从田里生长的麦子到最终的消费者;而砖块等产品因其体积大,较容易获得,所以其供应链可能会很短,企业直接将产品配送给最终客户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商。
(三)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物流部门负责供应链整个过程中物料流动的职能称之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重新考虑业务的运作过程,并对其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供应链的基本管理思想是“纵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整个过程中的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效用最大化,最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供应链管理提出的背景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原因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环境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是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就购买什么产品,企业按自己的计划进行生产并在此基础展开自己的销售活动,所有的组织把全部精力用于制造产品,很少考虑物料的流动和客户的需求。但80年代以来,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产品供过于求,客户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企业的业绩不再仅仅取决于组织内各部门,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客户,组织内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客户进行,把客户满意度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然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下,各组织及各部门都是独立的。(如图2)
各个组织独立进行独立的活动,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组织间、部门间都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其后果就会出现Forrester所描述的一种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牛鞭效应(分散供应链产生的重要影响),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消费者向原始供应商传递的时候,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使得原始信息扭曲而被逐步放大,导致客户的需求信息发生越来越大的波动。(如图3)
这种情况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产品大量积压,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问题屡现。当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产品质量,客户满意才是最终目标,这就要求产品快速配送,所以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从而缩短供货时间来实现价值增值。
另外一个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进的通信使得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流编码、电子商务等得以应用,电子商务链接各个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了采购的速度。消费者懂得比较商品,总体上要求更好的服务。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形势迫使企?I抓住每个机会来改善物流,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供应链决策对企业具有战略性影响,改善供应链是重中之重。
三、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供应链管理以自主为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以产品为导向,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销售出去,供应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垂直整合。
第二阶段:供应链管理采用局部外包。
进入21世纪,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主,企业根据其目标客户的需求来生产产品,在此阶段,企业将供应链上的部分业务外包。
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全面整合。(如图4)
所有的组织整合的关键是拥有共同的目标:使其最终消费者满意。同一条供应链通过整合打造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来改善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四、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组织结构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观念滞后,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时,因没有充分利用整个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而导致作出失误的决策,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供应链管理要求组织结构灵活,开放的交流环境和有效的信息系统鼓励各部门及各组之间自由地交流想法。
(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零售企业逐步使用一些信息管理技术如EPOS等,但我国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阻碍了企业与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没有迅速地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三)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企业招收的新员工一般没有工作经验,即使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像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员工的水平与企业要求相差很大,加之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导致企业管理人才非常匮乏。
(四)环境问题突出
大量的重型货车造成道路拥堵、噪声和放射物等。占用绿地建设仓库,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包装等日益引发了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的企业没有回收和废品处理这一环节加重了这个现象。
五、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企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身上。企业可以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老员工定期培训,以及不同层级和部门人员交流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素质。
(二)实行环境保护战略
ISO14000系列标准为环境管理提供认证。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袋和再生产材料,减少远距离运输,避开高峰期,避免交通拥堵。
(三)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
电子商务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很好的利用 Internet、GPS、物联网等新技术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
六、结语
1.物流管理概述
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物流管理可以根据物流企业发展的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在遵循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物流活动,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各项开支,提高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是一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管理过程,还包括物料转化过程,因此,很多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即是物流管理。
2.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追求企业内经营最优化,将各部门的物流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不同,供应链管理主要通过物流管理市场的联盟,提高物流管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为物流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理论上来说,供应链管理可以为客户提品和服务的有效价值,使供应链内各成员的经济效益都能够得到提高。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各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到供应链中,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紧密、持续的战略联盟,提升供应链的总体经济效益。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优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使供应链内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实现紧密合作。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组织流、工作流的集成度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组织流、工作流是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这些工作内容都是间断的,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企业,可以协调好各环节的关系,提高提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组织流、工作流的集成度,使供应链内各企业能够实现协调运作,有效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快速、高效的反应,有效提升的物流管理的快速响应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供应链内部各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并能够快速、及时处理相关信息,提高了物流管理的精准性和敏捷性,为供应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企业可以在尊重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降低库存成本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对物流管理的各环节实行逐级管理,将物流管理的过程细化,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与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供应链管理通过JIT生产和零库存制度,可以更高效地管理企业库存,更准确地预计市场需求规模,根据市场需求规模安排合理的库存量,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可以实现各企业库存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尽量减小库存量,有效降低库存成本,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策略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体系,需要各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生产和服务过程,以更优质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具体说来,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发展策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1.建立合理、规范、科学的物流配送网络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只有建立合理、规范、科学的物流配送网络,才能够加快配送中心的配送速度,满足顾客的需要。具体说来,建立合理、规范、科学的物流配送网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要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企业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下统一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发展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造成浪费。企业可以合理利用现有的运输和仓储设施,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优化企业的流通结构,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水平;二是要加强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企业打造科学、规范、系统的网络中心信息系统,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技术进行及时更新,积极引进与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现阶段,较为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即EDI技术;二是RF技术,它有RFID和RF系统构成;三是条形码技术;四是电子订货技术,即EOS技术;五是销售时点技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企业要充分利用上述信息技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运用第三方物流的形式,优化物流管理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管理形态,在很多物流企业中得到了运用与推广。第三方物流是指在物流管理中除需方和供方之外的其他物流企业,由这些企业为需方提供服务的一种物流形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合理选择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的高效率运作,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供方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市场应变的速度;四是提高服务质量;五是加快服务和产品的市场投放速度。
四、结语
摘要:基于房地产业特点以及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将精益思想和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提出了基于精益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集成开发模式,并就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子节点运作以及精益管理平台的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探讨了在精益供应链中精益设计、精益施工和精益营销等具体应用,是对房地产企业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关键词:精益供应链;房地产;集成开发
一、引言
随着房地产市场结构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为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全面提升顾客满意度,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竞争的必然趋势。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房地产开发模式,重新认识房地产开发的现实,建立适合市场要求和顾客要求的新的开发模式。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竞争已经从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开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以顾客为中心,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仅凭单个企业实现生产精益化已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将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1]的思想扩展到整个房地产开发供应链中去,这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房地产集成开发精益供应链,就是将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所必需的步骤和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其核心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国内关于精益供应链的研究2000年后才有出现[2],相关文献很少,基于房地产开发精益供应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吴光东,苏振民[3]将精益思想应用于房地产营销中,主张把顾客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的源泉;陈伟宁,倪卫红[4]对房地产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研究。范丰秋[5]运用供应链管理有关理论,结合房地产企业特点分析了房地产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概念及组织模型;应忆[6]重点探讨了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所组成的精益供应链的应用,使供应链本身能够快捷地响应产品需求变化,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扩大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研究。
本文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导入精益供应链,建立了精益供应链房地产集成开发模式,并就房地产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子节点运作关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形成一套通用的业务流程,使得供应链的参与者更加专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房地产开发沿着持续健康快速地轨道进行,提供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二、房地产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模式
(一)房地产精益供应链
房地产项目开发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前期工作——建设施工——营销服务四个阶段。其中投资决策阶段包括了提出投资设想、投资设想细化、可行性研究等内容[7];前期工作阶段包括了获取土地、筹集资金、拆迁安置、规划设计等内容;建设施工阶段包括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内容;营销服务阶段包括销售管理、物业管理等内容。由此形成了包含规划设计、施工、营销、咨询机构等诸多专业机构的产业链。房地产开发商通常将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等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使自己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组织引导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房地产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同时,将精益思想引入供应链中,形成基于精益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集成开发模式。将相对独立的的投资决策、前期工作、施工管理、营销策划等阶段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于建设项目开发全过程,提供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平台,集成处理各阶段所需信息,优化项目开发流程,协调项目开发战略,实现项目开发的物质资源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各个阶段的优化运行,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到销售全过程的精益管理。
(二)运作架构
本文所探讨的房地产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模式的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运行体系中包括设计动态联盟、施工动态联盟、营销动态联盟、咨询动态联盟和最终顾客。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首先在企业内部实现精益管理,然后要求在房地产精益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合作企业实现精益管理。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实现精益设计,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实现精益施工,房地产营销单位实现精益营销,最终通过各节点上合作企业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实现最优的精益供应链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上,房地产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组建信息交流平台,保证所有的精益企业都根据最终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信息资源从最终顾客出发实现对上游节点企业的拉动。
为实现房地产精益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供了两个协助开发的机构:一个是精益管理平台——核心企业项目开发联合团队,房地产开发企业整合精益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包括了设计方、施工方、营销方、最终顾客等,同时可以吸纳材料供应、专业人士、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物业管理公司等非精益供应链单位参与。在房地产开发流程的各阶段最大限度的满足最终顾客的要求,为精益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另一个是咨询机构联盟,为了保证房地产项目实现精益化管理,在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中,引入独立的房地产咨询机构。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各个阶段,由咨询机构联盟中的精益企业向精益供应链节点上其它成员企业提供管理与咨询服务,协助核心企业促使供应链上其它成员企业实现精益化,进而达到整条供应链的精益化。
(三)外部支持条件
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供应链中核心地位的同时,将精益思想融入供应链中去,应用精益技术工具,优化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流程,消除浪费,达到降低成本、快速响应最终顾客需求的目标,需要房地产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变革,满足房地产集成开发供应链实现精益化的外部条件。
1.精益组织。精益供应链节点上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是一个精益企业。精益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在从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的增值工作,精益企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自觉采取纠正措施,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参与项目活动和项目决策,浓缩了集体的智慧,更加符合现实的要求。精益企业之间都要接受来自下游企业的需求信号,形成一个有效的拉动系统,实现精益企业之间的高效协作。对传统模式下的企业组织的变革,是精益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实现精益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精益文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精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团队的一份子,共同为最终顾客提供具有最大价值的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应有团队协作的概念;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组织精益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通过定期会面、讨论与信息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那么房地产企业员工如何改变传统的行事方式,改变传统环境下人的观点及企业文化理念的变革,都是房地产精益供应链顺利实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3.精益供应链节点。精益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实现了精益管理,精益供应链整体未必能够真正实现精益管理。精益供应链的各个结点也要符合精益的要求。房地产精益供应链包括了设计动态联盟与施工动态联盟、施工动态联盟与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与营销动态联盟、营销动态联盟与最终顾客等多个节点。要实现设计、施工、营销等各阶段的有效合作,设计方与施工方的相互支持,营销与设计方、施工方的合作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整合。各参与方应在项目前期积极参与,并为项目设计、施工、营销做出贡献,实现信息集合与共享,减少中间费用,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组织效率与项目收益。
4.技术创新。计算机集成技术与网络技术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成本大幅下降。精益供应链上的精益企业可以与最终顾客方便的进行交流,最终顾客可以及时参与到设计、施工、营销各个阶段,使得产品开发变得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且成本变化很小。另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也为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房地产形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
5.高效信息传递平台。基于精益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集成开发,要求快速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各结点内部都需要有效快捷的信息交流,房地产企业作为精益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
6.动态合作机制。房地产精益供应链要实现跨企业合作,房地产企业需要让每个精益供应链成员最大限度为最终顾客提供最有效价值的服务。房地产企业要在精益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采取动态合作模式,不断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合作企业,保留为房地产项目能够提供最大价值的优秀合作伙伴。通过优胜劣汰的动态合作机制,促使整个精益供应链在最优的状态下运行。
三、房地产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子节点运作
从工作内容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作伙伴包括了规划设计、施工、咨询、招投标、工程监理、营销策划、材料供应、销售等诸多的单位。本文精益供应链集成开发模式中,为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最终将房地产精益供应链的合作企业归结为:设计动态联盟,施工动态联盟,营销动态联盟和咨询动态联盟等。供应链合作伙伴动态联盟,是指供应链子节点内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成员构成的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每个动态联盟中有多家合作企业与房地产企业合作,采取动态合作机制。
(一)设计动态联盟:精益设计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项目开始施工之后,成本控制的作用很有限,对于整个项目来说,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重点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尽管设计费用一般只占总成本的1.5%-2%,但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所以设计动态联盟中的精益企业,应该采取精益设计,实现设计、施工、营销的整合。
精益设计要求详细分析、理解和满足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和最终用户需求;整合设计方案与施工流程;最小化后续工作变更,减少或消除返工,避免浪费;增进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设计动态联盟的精益企业应在精益管理平台基础上,形成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营销、咨询等多家合作企业组成的联合团队,团队形成一个积极参与合作的整体,共同向房地产企业和最终顾客负责。
(二)施工动态联盟:精益施工
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取得建筑工程项目,多遵循合理低价的原则,因此企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企业竞争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作为房地产精益供应链上的施工企业必然要实行精益施工,从而提高企业在施工动态联盟中的竞争力。
精益施工是指工程进行时,根据最终顾客要求实现价值最大化、浪费最小化。与传统的“推进式”施工方式不同,精益施工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只有“拉动式”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的施工。施工计划部门只制定各主要施工阶段(桩基阶段、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修阶段)的主要施工计划,其他各分项工程及各工序根据各阶段的最终计划,按下道工序、各分项工程的需求来制定施工计划,最终实现各工序之间、各分项工程的间隔时间为零的极限。精益施工最终将成为施工企业在施工动态联盟中获取发展的关键。
(三)营销动态联盟:精益营销
现代房地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正是房地产营销的起点,精益思想提倡以客户为中心,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带动营销动态联盟中的营销合作企业实行精益营销,正是房地产销售中的重中之重。
精益营销首先就要根据顾客需求设计出人性化的优质楼盘来保证销售业绩的提升;把完成优质的销售服务当作新的起点,提倡以顾客为中心,不仅仅向顾客提品和服务,而且要把顾客看作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根据顾客的需求对产品做出创新。精益营销同时需要真正落实房地产销售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增强员工参与意识与质量意识。精益营销核心目标就是营销动态联盟的精益企业消除销售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尽善尽美地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
(四)精益管理平台
为了保证整个精益供应链的畅通,所有合作企业都围绕客户需求来进行运作,由核心企业组织整个精益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组成核心企业项目开发联合团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核心企业项目开发联合团队构成如图2所示。核心企业项目开发管理团队通过有效地信息交流机制,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各个阶段,引入供应链上各环节中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实现房地产项目的有效的精益化管理。
四、结论
基于当前房地产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开始从成本和质量的竞争转向基于时间和客户需求的竞争,由客户的需求拉动房地产项目开发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导入房地产精益供应链,实现了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运作过程中与合作企业的集成,构造了基于精益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集成开发模式,真正实现了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房地产经营开发理念,增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精益供应链改造房地产开发流程,应该详细透彻的了解开发企业特点,对症下药,具体的实施仍需要按照房地产企业的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Roger Nagal,Rick Dove.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 An Industry-led View[R].lacocca Instiute,Lehigh University,1991.
[2]袁红兵,黄新燕,李小宁.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在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应用[J].工业工程,2000(12):11-14.
[3]吴光东,苏振民. 基于精益思想的房地产营销[J].经济与管理,2007(9):60-64.
[4]陈伟宁,倪卫红.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开发流程特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102-103.
[5]范丰秋.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9):74-75.
[6]应忆.精益供应链[J].财经界,2007(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