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范文

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

第1篇: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范文

通过综合采取“两主四特”产业帮扶、引农进城帮扶、技能培训帮扶、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业帮扶、社会保障帮扶帮扶措施,确保到2014年末,全区减少贫困人口2.4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8%降至14.5%以下;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进一步缩小我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缩小我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基本任务

对全区37460户124147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实现年内24000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区、乡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本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本工作计划,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特困地区、特困群众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推动行动计划实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全区20个乡(镇、街办)27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加大对较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贫困群体特点,落实扶贫政策,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因灾因病陷入暂时性贫困的人口提供救济救助,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家庭实行易地搬迁扶贫。

四、帮扶措施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区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在抓好《实施方案》中农村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从源头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一)“两主四特”产业帮扶。根据全区“三大功能分区”(即生态功能区、优先发展区、重点开发区)规划纲要,各行业、产业专项规划及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产业特点,分区域、分项目、分需求进行差异化扶贫。

1.种植甜柚。以乡(镇)的丘陵缓坡山地为中心区域,对10000贫困人口的果园进行低产园改造,转换优良品种,每亩补助元。通过低产园改造,提高甜柚产量和品质,实现脱贫致富。

2.生猪养殖。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果园养猪,实现“猪、沼、果”绿色发展,对贫困农户养殖生猪存栏3头,年出栏6头以上的,每头补助元。

3.种植油茶。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油茶。通过建立油茶苗木基地,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贫困农户进行苗木资金补助,每株良种油茶苗补助资金元,并对种植每亩补助元。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4.种植优质稻。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茶叶。对新开发种植茶叶的贫困农户进行每亩元补助。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5.种植蔬菜。对5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蔬菜种植。对蔬菜基地建设的贫困户给予每亩50元补助。通过资金补助,使贫困户有能力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目标。

6.种植花卉苗木。对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花卉苗木。对发展花卉苗木的贫困户给予每亩400元的前期投入资金补助,对公共事业所需花卉苗木,政府优先在贫困户中购买苗木,解决种植户的投入和销售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二)引农进城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

1.进城进园型。即通过各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在重点项目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公租房,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确保进城就业的贫困家庭“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年内逐步解决300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2.劳务输出型。即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或创业,不愿外出的可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年内可解决2600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3.政府供养型。目前,全市现有残疾人5.1万人,包括享受低保2.9万人、享受五保3321人。其中:低保补助标准为每人90-200元;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45元/月、分散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20元/月,政府每月支出约440万元用于维持低保及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资源,为5000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1.侧重就业培训。针对农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质又有就业意愿的,按月按季度定期举办劳务就业培训班若干次,预计培训转移就业3000人。

2.注重创业培训。针对一些长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劳动技能且意愿回乡创业的,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班,预计培训创业2000人次,并带动就业10000人,通过政策引导、融资扶持、后续服务和专家评估论证形式,让农民能够积极参与。

3.兼顾强化特殊岗位职业培训。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结合农民实际,举办起重机动车辆驾驶、电焊、焊工、刺绣、保洁、保安培训班,预计培训并带动就业3000人。

(四)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帮扶。按照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抓规模、抓特色、抓加工、抓组织、抓服务”的原则,鼓励贫困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贫困地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市场+基地+农户”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可安排26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可安排28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大扶贫资金对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农户作用,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详见附件5、6)

(五)基础设施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向贫困村全覆盖,对27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安排10万元的整村推进资金,根据上级扶贫部门关于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的要求和部门行业发展规划,把我区2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部门行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领域,明确实施计划和目标。逐步完成27个贫困村自然村点整治,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水泥路;进一步保障饮水安全;根本解决贫困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满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保障基本口粮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详见附件7)

(六)乡村旅游业帮扶。充分发挥罗霄山片区“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作用,用好用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劳动力培训、搬迁移民扶贫、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措施,积极支持一批旅游市场潜力大、旅游扶贫功能强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一座南山、十里蓉江、万亩果园”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实施地点为主城区至浮石乡;建设以大山脑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实施地点为浮石乡;包装葡萄采摘园为中心的和谐秀美乡村观光园,实施地点为隆木乡;开发以家具体验为主题的商贸旅游,实施地点为东山街办;莲花山旅游区,实施地点为坪市乡;赤土畲族民俗旅游区,实施地点为赤土乡;市华星生态园,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七)社会保障帮扶。坚持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普及,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指数。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民生工程,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使贫困地区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完善覆盖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化。

五、工作要求

(一)公正透明,确保平稳有序。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工作原则,对我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124147人全面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发展能力的5.1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因病、因灾返贫、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具有发展能力的4.4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二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2.9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三类贫困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点多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一定要做好稳定工作。准确识别帮扶对象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稳定开展的关键环节。各乡(镇、街办)要在做好到村到户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让群众准确把握有关政策。要充分发动村民民主评议,让村民民主决定帮扶到户的具体对象。要推行帮扶对象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

(二)因户施策,确保帮扶成效。要针对帮扶对象的不同贫困成因,制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防止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对一类贫困户,通过引导,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基础设施帮扶、移民搬迁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教育帮扶、保障帮扶帮扶方式,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方面为帮扶对象提供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对二类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以发展增收项目为重点,适当兼顾能力培育、应急性困难方面,结合“三送”工作,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采取一户一策,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帮扶;对三类贫困户,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列入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通过民政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村庄整治、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就业扶贫(“雨露计划”)各种扶贫模式,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到瞄准到户、帮扶到户、扶贫效益到户。

(三)加大投入,严格资金管理。为确保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取得实效,除省支持的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外,整合已有的各项扶贫资金,不断加大帮扶到户资金投入量占扶贫资金总量的比重,确保帮扶对象优先受益。要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支农惠农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农粮、水利、交通、城建、电力有关职能部门,要研究、部署和落实好直接增进帮扶对象户利益的差别性、特惠性政策举措并进行公示。各乡(镇、街办)、各部门要挖掘潜力,积极筹措资金向帮扶对象倾斜,帮助其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摆脱贫困。金融部门要创新扶贫信贷方式,积极实施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启动资金的小额贷款扶贫政策。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推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公示和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2篇:农村一村一策工作计划范文

镇位于流域最下游,地处青土湖边缘,距县城73公里,北与内蒙古阿左旗、阿右旗接壤,西南同县内西渠镇、收成乡相邻,风大沙多,碱大水苦,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全县贫困状况比较典型的乡镇之一。全镇辖25个村、163个社、3856户、种地人口18215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亩,年实际播种面积不足5万亩,人均2.7亩左右。全镇共有乡村主干通道4条,输水主渠道4条,现有中学1所,高小1所,小学14所,中心卫生院一所,片卫生院两所,但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医药品种不全,大部分群众小病对付治、大病到外地,卫生保健工作普及面不广,就医困难,各村社之间道路状况差,一遇雨雪天,行走更加艰难。近年来,由于大气环境变化、祁连山雪线上升、上游来水锐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镇水质矿化度逐年升高,种植品种单一,群众收入增长缓慢。截止年,参照新的贫困线标准,全镇共有贫困人口1.29万人,贫困面高达85.2%,而且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层次低、不平衡、不稳定,因灾、因病极易返贫。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攻坚破难、狠抓落实,调动了群众固守家园的信心,全镇经济步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关井压田、水权配置等各项重点治理工作的落实,农民在传统产业中的收入比重将会降低,加之新的替代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调整产业桔构,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底子薄,投入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干旱缺水,文化科技落后,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比率低,制约了全镇经济发展。因此,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的必由之路,是安定民心、疏导民意、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政府威信,体现执政能力造福一方百姓的根本所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2、可行性

镇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担负着扼守风沙侵袭严重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耕地沙化侵蚀十分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导致群众返贫现象严重,返贫户增加。加之我镇地域广阔,适宜各种乔灌木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富裕劳动力多,用工环境相当宽松,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形成了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的良好政策氛围和建设风气,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按照减少贫困人口、增加群众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探索创新“生态扶贫”模式,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增收产业为重点,以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为模式,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点、线、面结合,县、乡(镇)、村联动,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入机制,推动整乡推进示范区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的原则,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搞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兼顾,使全镇基础条件、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之路,强基固本,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按照“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先行、基础优先”的扶贫开发思路和建设以高效种养、生态产业为主的整乡推进示范区的产业定位,整合要素,整合资源,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种、养、加上下功夫,加强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充分挖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源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到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7元,贫困面下降到29%,群众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贫困面貌得到改观。

四、主要建设内容

随着扶贫开发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的不断提出,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为镇群众脱贫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扶贫开发规划要全面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项目,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群众满意、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扩大受益面。结合我镇实际,将全镇扶贫规划分类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乡村道路建设

按照民交发()50号文件精神和镇“”通村油路建设编制规划,-年完成通村油路41.6公里,共需资金665.6万元,其中交通局项目投资507.5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58.08万元,实现全镇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2、水利电力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以人畜饮水入户工程、节水设施工程为主,全面解决中支、外岔11个村67个社、1195户自来水入户工程,共需资金47.8万元,完成衬砌外岔支渠7.3公里,共需资金146万元,机井沟衬砌4公里,共需资金5.2万元。

(二)社会公益事业

1、教育体系建设。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调整教育布局,同时认真谋划扩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完成布局调整工作,由原来8所小学调整到1所小学,扩大寄宿制面。

2、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镇中心卫生院仪器配备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完成14个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共需投资资金56万元。

3、文化体系建设。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和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新建村级阵地、农家书屋15个,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4、社会保障事业。倾斜低保政策,扩大低保覆盖面,重点向贫困户倾斜,截止年6月底,全镇低保户仅为1221户,3170人,占总人口的15%。通过重点支持,到年,全镇低保户覆盖面达到35%,同时,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3年内完成危房改造500户,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

1、养殖业建设:依据全镇农业资源条件,坚持将草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重点抓好退耕还草、品种改良、青贮氨化饲料和饲料精细化加工配制等工作。按照“五良”的养殖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防疫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力度,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养殖小区和整村、整社推进的村投资引进公种羊1500只,共需资金750万元,配备铡草机3000台,共需资金120万元,修建青贮氨化池596个,共需资金298万元。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出栏率。

2、种植业建设:紧紧围绕节水增收入户六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投资少、见效快、低耗水、无公害的订单农业。主要发展以西辰村无公害茴香订单种植业为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无公害茴香种植;以洪圣、暑适等村为重点,大力推广一膜两用甚至三用的土壤免耕节水模式;建设以上润村为重点的新品种引进。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年分别在三个片各建一个节水综合示范点和农资专业合作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一膜两用免耕技术推广控制1.5万亩左右,农民技能培训人数达到3千人次,以增强农民实用技术能力。年扩大节水综合示范点6个,按照“三扩、三压、三稳定”的思路,挖掘一村一品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压缩籽瓜、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扩大一膜两用、三用土壤免耕技术和无公害农业种植面积,稳定茴香种植面积,示验推广葵花种植,实行三年三区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变种植品种单一局面。结合农民培训学校,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使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均1人掌握1-2项技术。

年在农区绿洲内16个村扶持建设规模较大的无公害优势农产品基地,完善服务机制。修建12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民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高产集成技术、配方施肥等技术。普及推广成熟、先进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用科技促增收。

(四)生态保护建设

按照“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要求,推广扩大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依托“三北”四期防护林项目,扩大农田防护林,达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五)社会帮扶工作

加强与省、市、县直部门的联络,主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的帮扶作用,并把争取到的各类资金管理好,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劳务输出要根据扶贫办劳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镇劳务站“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年度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鼓励他们走出土地、走出家园,实现二次创业。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镇三年扶贫规划,总投资估算3748.1万元,其中依托项目的投资资金3271.96万元,需群众投工投劳476.14万元。

由于扶贫项目属社会公益性事业,镇是最贫困的乡镇,自身无力筹资建设,各项目的实施必须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和群众的投工投劳才能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为了如期实现我镇整乡扶贫开发推进,镇上成立扶贫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各扶贫项目建设单位都要与项目领导小组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实行双向、双轨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各自责任。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请扶贫办、发改局牵头。对每个扶贫建设项目,都要有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实施。道路建设以交通局为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统一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全镇46.1公里村级道路建设。水利局要对我镇外岔支渠空流段长、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立项解决外岔支渠7.3公里衬砌。电力局针对我镇低压线路老化问题,从农网改造上给予大力倾斜。确保各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运行,真正使每个项目建设发挥效益。卫生局要加大对村卫生所修建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试点寄宿制的投入支持;财政局在生态建设上给以项目支持、完成年度生态建设。

(三)紧紧依靠科技,抓好典型示范。

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算帐对比、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认识,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扶贫规划的建设中来。农牧局要结合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项目区户有1人掌握一定的技能。畜牧局要依托项目,以“五良”养殖为目标,从品种的引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