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 宽带信息 网络工程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13-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快。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村建设的脚步也在逐步的加快。当城市的宽带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非常普遍的状态下的时候,农村的宽带信息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农村的宽带信息技术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找出影响其健康顺利发展的问题,进而找到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1 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影响,也逐渐蔓延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然而,目前,观察农村的宽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迅速的,自2009年起就一直在不停的发展之中,目前,从农村的网民规模来看,已经发展到了上亿人的规模。虽然农村的网民数量比较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依然存在普及率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存在着重大的城乡差距。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城镇的互联网普及率可以达到将近50%的程度,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仅达到了15%以下,严重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网络信息应用差距。从村的居民对于互联网的作用、应用方法等都不熟悉。而且,农村的互联网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成本投入相对较高,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农村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
2 影响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发展的问题
2.1 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而且地形状况不一致,对处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地方布线施工等工作困难,这就增加了农村宽带信息建设的成本。农村的地点分布比较分散,经济条件比较弱,一些特别贫困的地方连电都没有办法普及,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宽带信息建设的难度。即使进行了宽带布线等工作,对于计算机的用电、维护成本也是农村政府的头疼问题。所以,建设成本问题是制约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问题。
2.2 互联网资费问题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资费相对较高,最低的资费标准也在每个月80元左右,这对于年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是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大多数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虽然,国家可以支持农村的互联网建设,但是如果村民并不支持这项建设或者无法支持这项建设,那么,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建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资费问题是直接影响农村的村民们的消费意愿的问题,所以,资费问题是影响互联网建设的重要问题。
2.3 文化素质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不佳,农村人的经济水平有限,所以,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文化素质不够的问题制约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安排到农村的基础建设中来,但是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没有文化素质的支撑,信息技术也得不到正常的应用和发挥。所以,普及农村宽带信息技术之前,首先应该注意农村的文化教育问题。
2.4 农村信息数据库资源少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整体较多,但各个行业的专业性网络信息资源并不多。尤其是农村信息资源呈现一种匮乏的状态。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村民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先进的知识和内容,而与农民最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并不充足,制约了农村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
3 提高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建设的实施方案
3.1 对农村宽带市场进行细分
宽带技术也是存在市场影响理念的,不正确的对市场进行细分,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的情况。农村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同、文化素质差异较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想法,很容易出现对于同一款产品有不同的意见。为了避免由于农村对互联网产品需求的差异性导致的错误投放问题,做好农村互联网建设市场的细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到各个农村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同地区对互联网产品的不同区别后,再进行建设。
3.2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较差,受教育程度低,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一种抵抗的心理。为了让宽带信息技术顺利的在农村建设中发展,首先就应该做好农村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互联网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3.3 丰富农村宽带信息业务内容
农村人们长时间生活在经济水平比较低的环境下,对于消费的理念更趋向于产品的实用性,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是否与价格相符,甚至实际价值应该超过其价格体现,他们才愿意消费。所以,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这种消费需求,必须增加对农村居民具有高效用的网络信息资源。比如,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相关技术信息;农村政务信息以及天气、新闻、医疗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内容都是农村居民比较关心的问题,增加了这方面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居民们才会觉得自己所进行的消费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的。
3.4 降低农村互联网使用价格
价格是影响农村互联网推广的重要问题,所以,应该注意价格的调整。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对于比较高的宽带费用无法承受,可以结合国家的资金支持或相关政策的辅助,给农村居民提供比较宽松的互联网使用环境。价格问题是互联网推广的主要问题,所以,应该通过降低农村互联网使用价格来进行进一步的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建设和推广工作。
3.5 做好互联网产品的促销工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其他产品推广有一样的销售道理。需要通过优秀的促销手段提高产品的销量。产品销量提升了,宽带信息技术也就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促销的手段主要是宣传为主,让村民们通过试用了解到宽带信息技术推广的好处,了解到互联网必须走进农村的重要性。从而更快、更好的完成宽带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
4 结语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宽带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很快就会让懂信息技术的人和不懂的人产生巨大的差距。为了确保我国全国人民共同发展和进步,增强农村宽带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加强农村宽带信息技术建设,促进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楚俊国.把握数字机遇加快宽带发展——对加快我国沿海农村宽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通信企业管理,2011(10).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
如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信息中心,承担着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这些部门急需大批具有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在培养面向应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第一个设立网络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至今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郑州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适用于工程硕士培养的论文评价体系。
在论文写作阶段,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支持,一直以来都在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评审机制,过于强调研究的深度、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创新,忽视了工程硕士的专业特点,因为工程硕士偏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毕业课题主要是利用成熟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创新点。如果沿用科学学位的论文撰写办法和评价体系,并不适用。因此,急需一套适用于工程硕士的论文评价体系。
一、国内外论文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国外就非常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硕士层次,专业性硕士学位种类众多,在毕业阶段申请学位的形式也多样,撰写学位论文并不是获取工程硕士学位的唯一途径。有些大学只是要求修满学分即可获得学位,有些大学是以提交技术报告或研究报告的形式来代替学位论文,涉及具体的论文评价标准,各学校也都不尽相同,这类信息大多由学校各自掌握,完全发表的文献较少。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学生修满课程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获取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标准上尚未统一,大多数还在套用工学硕士的评价标准和模式。从某种层面来说,这已经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向。由于在论文评价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学生在选题、研究工作开展以及论文写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论文评价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郑州大学经过对国内部分大学的调研及对本单位培养经验的总结,制定了一套适合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评价体系。该体系将课题类型分为产品研发型、工程设计型和应用研究型三类,针对每一类课题,明确提出了研究内容要求、论文撰写要求以及论文评价量化标准,并依此来指导学生的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课题类型的详细情况。
1.产品研发型。这类课题是指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新产品,核心部件的软、硬件开发设计或者对现有产品的优化再研发。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针对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新产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目标,然后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采用科学规范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产品进行性能分析和测试。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撰写要求方面,产品研发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应以附件形式提供图纸、实物照片等必要的技术文件。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论文结构及内容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研发产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关技术:对于产品研发中使用到的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总体设计: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确定性能技术指标,给出设计思路。
具体实现:依据总体设计,描述详细设计内容及实现过程,说明如何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测试: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测试,说明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结果分析及结论。
总结:系统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展望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及改进前景。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见表1)
2.工程设计型。这类课题是指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工程项目给出一个完整、合理、先进的设计方案。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来源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研究难度,给出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的选型依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在撰写要求方面,工程设计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设计报告作为正文主体,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作为必需的附件。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重点阐述设计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方案:描述项目需求、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细节,说明设计方案选择的主要解决方案或者软硬件产品。
选型分析:针对方案中的主要方案或者软硬件产品,对比分析市场上主要的技术和产品,分析其特点和优劣,说明选型依据。
实施情况:说明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总结:概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说明设计的新思路或新见解;论述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思路。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见表2)
3.应用研究型。这类课题是指针对网络工程领域的具体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来源于自己工作单位或者导师承担的应用型研究项目。针对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试验研究。研究工作要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深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撰写要求方面,应用研究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应用研究问题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应用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关工作:说明所研究问题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研究中使用到的技术或者已有方案进行简要的说明。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所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
实验与分析:对解决方案进行仿真或者实验研究,说明实验环境、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并对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分析。
总结:系统地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描述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3所示。(见表3)
这三类论文的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层次,其中,优秀为总分≥85,良好为84≥总分≥70,合格为69≥总分≥60,不合格为总分≤59。
三、论文评价体系应用效果
上述的论文评价体系,可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在论文选题阶段,依此来指导研究生进行选题;二是在论文写作阶段,通过撰写要求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三是在论文答辩阶段,通过评审标准来指导论文的评审工作。培养单位出台了相关管理细则,并应用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经过网络工程方向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三届研究生的试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多样化。传统论文主要是基于理论创新的学术型论文,这对于工程硕士来说,不但难度太大而且不够实用。三种基本论文类型的确定,明确了网络工程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选题范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条件和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类型。
2.导师指导更有针对性。论文分类和指导细则出台后,导师会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类型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一方面提高师生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论文质量。
3.实用性更强。由于论文选题贴合实际,既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实现了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4.答辩通过率提高。通过应用新的论文评价体系,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通过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95%,这主要是因为课题分类合理,选题更加贴近研究生的实际工作,保证了论文撰写质量和答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永红.解读美国工程硕士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
[2]尹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2).
[3]李杰.国外工程类硕士教育外部质量保障评估机制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C].2011.
[4]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体系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初级阶段,在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继续发展、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努力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并实施新形势下的基于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高校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定位以及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构建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可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级、技术级、技能级。其中,工程级人才主要是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者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技术级人才主要是从事产品研发,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主要定位为技术工程师;技能级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能力,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将不同的设计和方案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目前,计算机工程级别的能力基本上属于计算机类本科层次必备的能力。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区别于计算机类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在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运用新型网络技术从事企业网络组建、管理、网站建设等工作。具备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所有学生应达到最基本管理员级要求,部分学生达到工程师级别要求,少部分达到规划设计级别要求。
二、网络工程人才应用能力结构分析
网络工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思路要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战”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应用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下面我从三个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岗位能力
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包括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能力、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网络架构和系统架构、网络组建能力和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库管理能力。在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以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工程维护以及网络工程的管理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创新,突出管理学生网络研发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持续发展可以在其它课程体系中进行考核。在培养模式上,要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思维和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单元
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网络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层次应当以基本技能为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岗位特点、技能拓展进行一定的综合技能培养,在培养方向上,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强化应用能力训练为核心,同时进行工程方向的技能实操,为求使学生达到“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使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模拟企业实际运作,锻炼技术及管理技能。倡导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级各类IT技能大赛,提升各方面能力,创新技能的自我培养意识。
(三)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括:①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管理和常用服务器的配置维护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各种服务器系统简单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②交换和路由配置管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组网中的应用,具备独立规划、组建和维护大、中型局域网的能力。③高级网络管理。熟悉和掌握各类服务器的使用和管理维护。④楼宇智能化和综合布线。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常见网络传输介质选型与使用、常用布线器材选型与布线工具的使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综合布线施工项目管理与监理、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等。⑤网络安全技术。在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知识架构和技术基础上,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安全防范的核心技术,掌握关键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
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我国教育部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总体定位和社会需求,优化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重新挖掘新模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着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一)引入行业标准,定位应用能力培养尺度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网络工程技术的变革,我们应当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的动态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参照国际或者国内IT行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IT认证,确定各门课程的评估标准并建立项目化的应用型人才技能评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让课程过程考核与最终技能鉴定相结合。全面实行学生参与技能鉴定可取代对应课程考核的人才评估制度。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在课程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特点和要求,重新细化所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应用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为全面提升学生在网络工程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活动,让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为了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将所有专业课程顺序化,构建以实践为主导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典型的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为主线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推到最高境界。
(三)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接受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通过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校企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支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双师结构的职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通过鼓励学习参加顶岗实习、深入企业参加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技艺精湛的专任教师队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四、结束语
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结构中,主要特点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软件研发能力,而全面的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支撑,也需要IT行业的实践指导。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突出,网络工程的发展和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网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断的调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社会潮流的网络工程培养体系结构,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能体现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试图建立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结构,以对网络工程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阿丽,寇光杰,田生文.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8-39.
[2]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5-37.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和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特别在企业搞好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现状下,我国对于能适应企业要求的实用型高级网络工程和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支撑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框架是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网络工程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网络工程专业必须围绕课程群支撑体系,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职业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建立评价体系,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人才。
目前,作为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之一的网络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从而在网络工程类人才的供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缺口。虽然有关的网络工程的课程在国内院校以不同的形式开设了多年,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从我们对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反映出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欠缺、网络实践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缺乏系统连贯性。由于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个优秀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养外,还须具备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尽管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其项目管理能力、工程化实施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项目管理(PM,Project Management)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计划、调度、控制和跟踪项目的开始、执行、直止终止的过程,是项目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网络工程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工程的实际,利用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来设计、搭建、配置、管理网络等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网络工程的实施、管理、维护都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内。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一种“行为引导式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并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其完成的形式、内容与传统实训课程有较大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培养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网络工程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采用“1+2+3+3”的模式。
1 一个主线
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采取项目小组合作的方式,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主动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新的监控评价机制,把建立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2 两个模块
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共分两个模块,即网络设计模块和网络实施模块。网络设计模块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网络需求分析阶段、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增加网络工程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示例和学生的模拟答辩。网络实施模块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实施与建设阶段、测试与验收阶段、管理与维护阶段。经过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驱动改造,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网络的设计、规划与实施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课内实验教学系列,主要完成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第二层次是指从传统课程中剥离出来的独立实验教学系列,主要以专业技术骨干课程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主。第三层次是指针对课程群制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实验意识的能力为主。
4 三项保障措施
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驱动,加强阶段过程控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后的考核以阶段考核为主,每个阶段设置考核点,并进行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老师、企业工程师、学生组成,最后给出综合成绩,并将反馈信息引入教学评估体系,以此指导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模式的监控采用过程监控方法,对学生能否完成项目流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监控与评价,阶段之间环环相扣,对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完成情况由任课教师讲解、指导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包括企业团队成员对教学流程进行评价、监控与指导并参与实践教学。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建设中,投资600万元完成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项目——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存储实验室的建设,以网络、服务器、存储器、交换及路由设备、桌面系统为平台,构建与业界同步并在国内领先的工程化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环境,成立青海民族大学华为3COM网络学院、青海民族大学Linux实训基地和6处校外实践基地。采用加拿大和美国Co-operation Education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具体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网络工程的实施过程。
实践结果表明,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二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1 设计课程结构构成,完善课程的系统性
以适应市场需要和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设计网络综合实践课程的构成。课程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在课程中的地位、课程的特色应完全体现网络综合应用的新思想、新技术,总体上既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又能够紧跟网络技术市场的前端需求。
2 构建教学模式,确立项目并划分模块
改变常规“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项目工程开发的运作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增加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形式。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为本,既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并划分具体模块,尽可能选择典型实用且难易适度的网络工程项目,同时项目还要能够基本覆盖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能独立地在短时问内完成任务,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己克服。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网强调的是对实践性和专业化的聚合,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和技能。
3 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教师要根据项目要求以及与该项目相关的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该项目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项目的意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哪些任务,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由学生提交项目计划方案书,经论证确立项目实现的功能和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若是分组完成则实行组长负责制,可以2到3人为一组,其标准是“组内异质协作、组间同质竞争”。
4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时,项目组成员根据分配到的具体模块要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相应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关键技术资料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难题,案例教学与工程实践同步进行,让学生能够真正经历网络工程设计、实施、验收的全过程。通过讲解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不同的工作角色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实践活动,我们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模拟项目监理方、用户、企业三方的招投标过程,使学生了解网络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的全部流程,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5 在学生的成绩考核方法中引入答辩机制
在网络方案的规划、设计、模拟实施、设备选型等环节都采用答辩方式来评判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首先,确定答辩小组成员,以7~9人作为一个答辩小组,成员有教师、工程师、学生组成,其中学生成员既是答辩评委又是答辩者,答辩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答辩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并详细记载每一个答辩学生的设计方案中发现的问题,答辩后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修改设计方案并提交给老师,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
6 整合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承担课程改革的教师由我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两部分构成。教师的专业理论提高通过学校来解决,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来解决。建设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速度,建立真实的实践环境,成立与企业联合的网络技术开发协作体,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
7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在教授学生学习网络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成绩考核中同时引入团队评分制,不再以个人表现来评定成绩,而是以项目团队的整体表现做为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以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合作、分工和交流,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10-011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随着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大网络运营商每年都必须对网络进行扩容或改进,甚至根据新技术和业务发展取向新建网络进行技术替换,故工程建设是重要的运营后台支撑。但是当前很多通信网络工程具有网络搜盖面广、空间跨度大、设计专业分项多,建设地点分散、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项目对网络工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以上要求,我们提出了设计一体化管理的体系。
一、传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厂传统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分专业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信息传递及多专业协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的问题
从近几年中国移动各本地网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过程来看,由于分开多专业分别进行选型工作,选型期跨度很长,为此经常容易发生各专业间无法配合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工程无法完成,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开通。
(二)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按专业进行工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组织工作中,涉及到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时,绝大部分的协调信息需通过电厂内部的各科室之间进行转递。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相互协调比较少,基本上属于间接配合关系。而在电厂内部各科室之间的调,目前呈现约束力较低的多头协商状态。结合上述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当前存在较多的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可能分布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双方的协调必须通过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周转。其次,即便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同在一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分专业管理的制度要求,双方也缺乏足够的直接协调的条件。有协作需求时,还需要电厂从中协调。冗长的信息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信息传递的顺畅。比如由于负责各专业工程管理的科室一般属平行级别,彼此之间没有责任关系约束。这就造成了电厂不同专业之间信息疏离,甚至是协调乏力的局面。这种疏离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各合作单位相关专业间的协调都有赖于电厂各对口科室的大力支持,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专业链条之间的疏离,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展成专业壁垒。
2.多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间的协作问题。由于以专业划分进行工程建设,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需对另一专业部门提出相关沟通协作需求时,需先向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先行沟通协调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部门内部专业部门的协调。各个单位为了查找最新的资源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耗费了大量沟通与等待的时间,不利于快速建设的实施。显然,协调过程的冗长是不利于简化管理链条的。同时目前很多相关工程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工作可能由几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共同承担,在综合机房内机房进行多专业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同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工期较紧,容易出现资源占用的冲突与工作量的冲突。由于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各自管理,难以发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冲突,多数都在施工时问题才会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不同单位间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风格不一,设备排列布置的方法不一致,机房排列较为混乱,不利于机房的美观及可持续发展。
(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的协作问题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构架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主要存在以下协作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协作分散重复。由于分专业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的协作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这不利于控制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
2.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协作过程很复杂。在一些相关性强的专业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而这些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还是要由监理单位的协调才能衔接起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间的协作过程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这对于节省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同样是不利的。
3.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信息反馈不到位。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传递最多的是图纸与施工变更。前者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而一般不会有问题。而施工变更的反馈却经常发生不到位的现象,这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不无关系。在电厂、监理单位面对庞杂的信息流时,这类似乎不太重要的信息往往被忽视了。
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传统模式下,主要以专业划分项目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模式下,可以区域划分项目组,以主专业为龙头,协调好区域内各专业间的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工作路程流转的人力及时间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以一体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主专业为龙头,改变传统分专业模式下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创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勘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实施、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工作流程,多专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项目的快速实施。
(二)构建措施
1.组织方案。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电厂组织方案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技术管理层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决策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具备以下职能:制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的目标和原则。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如选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确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费用、审批设计单位考核结果、审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重大奖惩等。指导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协调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具备以下职能:执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的决定,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负责。充当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对外接口。协调各专业主管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技术专家电厂内部各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权威,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技术管理层。技术专家具备以下职能:指导专业主管的技术工作。审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方案的规范性、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技术性和可实施性,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质量进行最后把关。
2.信息传递方案。现有的组织架构下,只有电厂的某专业主管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某专业主管之间的信息传递环路,而在电厂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主管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通道。在一体化管理要求下,各单位内部专业之间需建立起信息传递通道,力求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以在最便捷最直接的传递通道里内部消化,减少了沟通的难度和时间资源浪费。我们建立的新的信息传递机制如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的衔接与配合通过项目小组环路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总控人负责专业间衔接的总协调工作;专业主管在安排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响应相关专业的工作要求,做好配合工作。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通过纸面、电邮或口头等方式传递,具体传递形式视信息内容而定。
3.工作流程方案。新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方案和新的信息传递机制,为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工作的流程提供了广阔的优化空间。同时对工作流程也有根本的改动,通过有序地细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各阶段的活动,有效合并原在各专业独立管理下的重复性工作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务求实现工作量、工作模式还是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周期上较大提升。
总之,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新项目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分专业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无论在效率上或是工程实施应用上,均有明显的独特性和突破性,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寿命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方祥.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世界,2007,(8).
[2]姜建华,赵长林.统一通信的投资回报[J].软件世界,2007,(8).
[3]朱越勋,冯海,余焕宁.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基建工程投资控制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6,(10).
[4]莫奇勇,许丹,莫继红.移动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软件工程监理与网络工程监理共同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工程监理与网络工程监理不同,网络工程监理贯穿于网络建设的整个过程,为网络建设的单位提供网络质量控制、确定系统集成商、论证网络方案以及提供咨询等服务,网络工程监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业主建设最具性价比的网络系统。而软件工程监理则是指对信息系统工程进行监理,主要对信息系统应用工程以及信息资源系统实施监理工作,所以,必须要根据软件工程思想来对整个软件建设的生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监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实施配置管理过程监理、管理过程监理、质量保证过程监理,为用户提供帮助和咨询,帮助其建设服务项目,实施软件工程监理最终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业主单位建设出一个生命力持续、质量高的软件系统。
2意义
因为软件工程具有自身的特征,再加上在信息技术等领域中,业主单位的经验不足,缺少技术人才,因此,业主单位自己开展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并不能提升其项目建设水平和项目投资效益。软件工程监理不仅可以保证业主单位投资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客观处理好投资项目进度、质量以及投资的关系,更可以为政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保证政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实施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还能够对承建单位与业主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协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承担单位与业主单位产生争议的时候,均希望会有第三方介入,软件工程监理单位就是第三方。监理单位可以在工程维护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工程立项阶段等软件工程监理的整个过程中对其效果实施权威、恰当、公平和公正的评价。再加上国家的信息产业的主管部门了开展软件工程监理工作的制度,从本质上为我国信息系统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监督,进一步对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保障作用。
3过程
对于软件工程监理来说,明确监理环节和内容是监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工程与一般的土建工程、电气工程的差别非常大,其监理活动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软件工程监理可以分成哪几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监理要点。
3.1招标阶段的监理
招标是软件工程开展下去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能满足业主的期望,这一环节的成败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工程项目的成败。在招标阶段,合同成功签订表明该环节的结束,业主与软件开发商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双方具有了相互约束、相互配合的法律关系,是保证接下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监理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1)监理人员协助业主编制招标计划、审核软件工程的需求等。(2)监理人员仔细审核标书。(3)协助业主明确软件工程的目标、内容、功能以及进行软件工程的预算。(4)审核承建合同,仔细审核合同中的软件工程功能、技术指标、测试内容、验收要求、双方责任等内容。(5)协助业主与其他软件开发商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确保双方沟通的顺畅。在招标阶段,软件开发商尚未走进工程项目中,故此监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确认,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3.2设计阶段的监理
设计阶段是软件工程项目的一个关键阶段,虽然设计费用仅占软件工程项目总造价比例的1%-3%,但是其对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造价、质量、进度等的管理影响非常大,设计方案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软件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开发与配置。在这一阶段,监理内容主要是:(1)审核软件系统的需求是否合理,以及实施路线、关键技术等内容是否合理,签署审核意见。(2)监理人员协助业主开展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3)组织业主、专业人员对软件工程项目测试方案、验收方案等进行详细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4)结合合同要求进行进度计划审核,并确认进度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签署审核意见。(5)协助业主配合软件开发商开展软件工程实施前期的调查。在设计阶段,监理重点内容就是对设计方案进行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审核。
3.3实施阶段的监理
在软件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一般可以分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这4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监理内容和侧重点。(1)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符合业主需求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表、用例模型、用例规约等内容,而对应的监理内容则包括监督需求分析过程、审核需求分析计划、审核需求分析结果等内容。(2)是设计阶段的监理过程,主要包括监督软件开发商的设计过程、审核设计计划、审核软件结构文档、监督软件设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等。(3)编码阶段的监理,这一阶段是将软件开发商的设计思想变成计算机语言的过程,监理任务主要是审核项目组的人员、设备、进度计划等,并实时掌握软件开况,确保软件工程开发能按照进度计划顺利开展。(4)测试阶段的监理。软件工程的测试一般可以简单分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内容,而监理内容则主要是审核测试计划、监督测试流程、复核测试结果等。
3.4验收阶段的监理
验收阶段是软件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就是软件系统的试运行、验收移交过程,监理内容则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进行细致的审核、监督、验证、测试、确认。
4应用分析
正确的软件工程监理方法有助于保证软件工程监理质量,从而确保软件工程质量,但目前国内软件工程监理工作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理方法体系,只有一些零散的监理方法和理论,比如,PDCA戴明环、鱼骨图等。在软件工程项目中,监理单位扮演的是技术方角色,其与普通土建工程的旁站监理不同,需要从软件工程项目一开始就做好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监理,确保软件工程的顺利开展。
4.1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和PDCA戴明环。在运用鱼骨图进行软件质量控制时,首先需要确立质量控制目标,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鱼骨图上标出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标出解决方法的权重,以此来控制软件工程质量。比如说:在软件工程具体某实施项目的质量分析上,从人、机、料、法、环5个角度分析现场作业的质量因素。例如:某税收管理系统建设中,监理单位为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在需求分写环节非常重视需求的调研以及需求分析结果的审核,运用鱼骨图从人、事、时、地、物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4.2进度控制
在进度控制上,软件工程监理常采用甘特图进行,而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对软件工程项目的任务了如指掌,绘制出详细的工作任务分解结构图,将所有项目的开始时间、工期等到标注到甘特图上,然后结合软件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控制关键点,并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确定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时序进度,按照项目类型将项目联系起来。例如:在某税收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监理管理中,监理人员绘制甘特图,对软件开发商的进度计划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任务阶段划分不明确、任务间的关系不合理、关键任务不明确、忽略国家宏观政策对项目的影响等,结合这几个问题要求软件开发商立即进行进度计划的调整和整改,得出最优化的进度计划,并确保整个软件工程实施都处于受控状态,有效保证软件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5结语
1)规划不合理。
在一些早期的城市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缺乏对电力资源的合理规划,致使电源的分布不清晰,影响供电质量,对后期的线路维修带来了困难,负载分布也不均衡,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结构设计不灵活。
电力配网工程对电力结构设计不够明确,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在线路检修和线路改造过程中设备调整不灵活,为电网系统的改善带来了困难。
3)线路故障率较高。
我国的电力网络中,线路故障率较高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建设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城市输电线路一般采用高架线的输出方式,导致高架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极易受损,毁坏率不断提高,降低了供电质量,增加了维护费用,不利于电力配网工程的发展。
4)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
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必定使电力的使用量逐渐增加,闲置用地逐渐减少,城市电网的规划难度逐渐加大,使得电力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
2电力配网工程建设
1)建设方案的设计。
初期的方案设计时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精细化处理。电力配网工程本身具有规模大、覆盖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建设阶段必须有精细、明确的设计方案。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对电力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明确的设计方案,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环境问题、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对方案进行完善。电力配网工程的设计者必须在初期阶段掌握配网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设计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针对相关工程建设的特点和以往的技术经验不断完善方案,根据实际工程绘制精细的施工图纸。另外,对于施工人员来讲,他们是工程建设的真正建设者,对工程建设方案必须牢记于心,能读懂设计图纸,能明确设计者的真正意图,明确施工步骤。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在初期方案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可靠的监督,降低资金浪费,提高设计质量,控制施工进度。
2)施工设计。
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关系到电力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较好的服务,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配网工程必须提高自身的建设质量,因此电力工程施工成为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电力配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降低电力配网的施工成本,实现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电力配网建设工程中的施工设计有自身的特点,施工设计具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在电力配网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按照设计方案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建设施工必须做到安全、科学、可持续,电力配网工程的技术要求较高,施工操作必须严谨,施工方案必须缜密,工程监督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科学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3电力配网工程管理
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很多问题归咎于工程管理,是配电网络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阻碍因素。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必须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前期的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程竣工后的运维管理,相关单位必须有明确严格的管理方式。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必须协调工作,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严格控制。
1)工程前期的设计管理。
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前期,需将设计和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工程设计方案。有工程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为了保证后期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初期的设计有严格的预算和管理,避免浪费现象。为了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工程建设的初期设计阶段需由明确的计算管理,用最合理的程序控制设计精度,提高配网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在电力产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往往忽略了工程项目在初期设计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只将电力配网工程管理的重点放在后期管理和决算阶段,导致很多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所以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应贯穿于初期设计、施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的重点也应放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和管理对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资源面临新的供需挑战时,电力资源的节约已迫在眉睫,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必须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以保证电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2)电力配网工程管理对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是国家电力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助于实现电力资源的经济化、科学化、安全化。电力配网工程管理技术有助于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可以提高现代化电力的整合力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在施工阶段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和工程建设控制,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极为重要,对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预算资金控制,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是全方面的工作,必须在整个设计个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电力配网工程的真正价值。
4结束语
关健词:OPNET;网络仿真;网络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583-02
Applications of OPNET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etwork Project and Design
GAO Jin-yu1,JIA Shi-jie2
(1.Shandong Information College,Weifang 261307,China;2.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College of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China)
Abstract:Network simulation is a technology that simulates network actions through mathematics model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zing, consequently achieves the specific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bjectively provides th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network planning design, reduces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cycle, makes the policy more scientific in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reduces the investment risk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A network simulator COPNET is introduced, which has powerful function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project and design. The OPNET technology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the three-layer model mechanism and the simulation ways and procedures. Finally, a practical case is presented illustrating OPNET simulation in the network project and design
Key words:OPNET;network simulation;network project and design
1 网络仿真与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趋扩大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复杂,基于经验、试验和理论计算的传统网络设计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1]。网络仿真是一种介于试验和计算之间的技术,它通过建立实际的数学模型并按照相同的运行机制模拟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从可靠性、成本、可实现性方面比较,网络仿真是经验方法、试验方法、理论计算三种方法的比较理想的折中,特别在大型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将网络仿真与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从而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综合使用这几种设计方法[2]:
(1)依据经验和计算进行初步的网络规划和设计;
(2)对于经验和计算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网络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获取必要的设计依据;
(3)如果需要且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搭建小型试验网进行试验,对设计和仿真结果作进一步的验证;
(4)对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建立各自的网络模型进行必要的仿真,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提供依据;
(5)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仿真手段对完整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和实际目的。
2 OPNET网络仿真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两大网络仿真工具是ns2和OPNET,前者是由伯克利大学开发的源代码公开的共享工具,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免费下载;ns2由于是共享工具,存在很多不足,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用户需要从头建模,适用于小规模模拟。后者是美国Mil3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各大学和大型通信公司。OPNET具有丰富的技术、协议、设备模型库和适合各个层次的建模工具以及灵活强大的仿真分析工具,特别适合各种网络仿真研究[2],目前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仿真和应用平台。
2.1 OPNET的主要特点:
OPNET支持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并提供图形化的编辑界面,以便于用户使用。在网络规划与设计以及对现有网络的分析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同时也为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与真实网络相似的环境。OPNET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
(l)有限状态机。在过程层次使用有限状态机来对协议和其他过程进行建模。在有限状态机的状态和转移条件中使用C/C ++语言对任何过程进行模拟。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仿真的详细程度。有限状态机加上标准的C/C ++以及OPNET本身提供的400多个库函数构成了Modeler编程的核心[3]。
(2)层次化的网络模型。使用无限嵌套的子网来建立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3)对协议编程的全面支持。OPNFT的核心已经嵌入了众多协议,因此对于很多协议,无需进行额外的编程。OPNET几乎预定义了所有常用的业务模型,如均匀分布、泊松分布、欧兰分布等,同时还集成了Mail, H1TP, FTP、远程终端、电视会议和数据库等常用的客户一服务器应用业务模式。
(4)丰富的集成分析工具。Modeler仿真结果的显示界面十分友好,可以轻松刻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曲线,也可将曲线导出到电子表格中,而且可以用曲线和HTML格式显示仿真结果。
(5)动画演示。在仿真中或仿真后显示模型行为的动画,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系统的特性。
(6)高效的仿真引擎。使用Modeier进行开发的仿真平台,使仿真的效率相当高。
(7)系统的完全开放性。Modeler中源码全部开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修改已有的源码。
2.2 OPNET的建模机制
OPNET提供了一个支持通信网络和离散系统建模的综合开发环境。通过对离散事件的模拟,分析模型的行为和性能。OPNET的建模方法非常简单清晰,Modeler建模过程分为3个层次:过程(process)层次、节点(Node )层次以及网络(Network)层次。在过程层次模拟单个对象的行为,在节点层次中将其互连成设备,在网络层次中将这些设备互连组成网络。几个不同的网络场景组成“项目”,用以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也是Model-er建模的重要机制[4],这种机制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和分工。OPNET中的建模工作在3种不同的层中完成,这3种层次也称为3个域。这种建模方式与使用单一层次对系统中的所有层面进行建模的方式不同。 OPNET采用基于包的通信机制。通过仿真包在仿真模型中的传递来模拟实际物理网络中数据包的流动和节点设备内部的处理过程。仿真包还可以用作模型中各个模块之间控
制接口信息的描述方法。在建模中,可以根据需要生成、编辑各种格式的包[5]。
Network模型是最高层次的模型,由网络节点(Node )和连接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link)组成,由该层模型可以直接建立起仿真网络的拓扑结构。
2.3网络设计规划的OPNET仿真步骤
(1)收集和分析网络工程设计的文档。包括仿真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标准、网络设备、网络链路特性、网络应用及其流量特性等。
(2)建立网元模型。对于基本模型库中已有的网络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接口配置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优化网络设备模型。若基本模型库中没有的网络设备,需要编程开发新的网络设备模型。
(3)建立网络模型。建立起网元模型之间的有机连接,从而将整个仿真网络系统影射为OPNET网络模型。对于新建网络,需要从模型库中选择合适的网络节点、链路来建立网络模型,对于升级后的网络,则需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改网络拓扑或网络设备。
(4)建立网络流量模型。在OPNET中,网络流量分为背景路由流量、背景利用率流量和前景业务流量。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后,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建立好相应的流量模型。
(5)仿真设计和仿真计算。建立拓扑、导入网络数据流量后,可以选择仿真过程中感兴趣和要收集的网络性能统计参数。按照参数的收集范围,可分为全局统计量和对象统计量;按统计量的类型则可分为统计数据与动画数据。统计数据是一对数据的集合,其中一项是自变量,另一项是因变量,通常情况下,自变量是仿真时间,因变量是所要收集结果的统计量。动画数据记载了网络模型在仿真过程中的流动过程。然后选择仿真参数,在不影响仿真结果可用性及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仿真计算效率。设计完仿真参数后,就要进行仿真计算,仿真运行的时候,会根据仿真产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并将其记录在运行日志文件中。
(6)查看、结果分析并提交仿真报告;对于统计数据,可以直接通过菜单栏的“view result”查看,而动画数据则要利用m3_vuanim程序打开。
(7)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验或测试结果,既可使用数据分析的形式,也可使用图象处理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验证某一设计方法或者网络算法的有效性,另一个是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案。
以上是OPNET仿真技术在网络规划设计应用中的典型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多次的反复,具体的网络仿真流程需要根据具体的仿真需要和其它具体情况决定。
3 OPNET仿真实例
3.1仿真问题提出
某校主校区局域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共有32台工作站。拟建设一个覆盖四校区的校园局域网,各分校区内部网络通过电话线路与主校区实现网络互连进行校园网的扩容,各分校区子网内有20台工作站,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来发送负荷较大的FTP服务。主校区子网与各子网之间的连接采用链路LAN_Mod_PPP_DS0。并且要求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可以提供稳定的FTP服务。仿真的任务是观察原有的服务器的负荷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延迟是否可以满足扩容后的要求。
3.2仿真模型设计
本仿真的任务是观察在有无背景链路流量(背景链路流量是在网络中对有可能存在的一类负荷的模拟行为)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对比。首先要在各分校区内部组建内部网络,可以同主校区一样,内部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别在地图的五个位置定位,在任意一个建立子网模型。分校区子网模型如图1所示。子网内部模型建立以后,就需要在其他位置分别放置这些子网节点了。对主校区进行的内部网络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支持各个分校区子网的交换和为各个分校区提供一个公共的FTP服务器。如图2所示。主校区被设置成提供FTP服务的交换式内部子网络后,整个的网络拓扑模型就建立起来了。网络拓扑如图3。
图1 主校区节点的内部设置
图2 主校区节点的内部设置
图3 建成后的网络拓扑图
3.3仿真结果
选择观察仿真结果的Compare Results命令,就可以比较有无背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和FTP的服务时间。
从图4、图5中看出,运行仿真后,具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要高于没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这是因为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传送的数据确实要多。在链路重载的情况下,当曲线趋于稳定的时候,有无背景链路流量的文件下载的时间大概相差4s~4.5s的时间。从以上两个所观察到的参数,可以看出扩容后的校园网FTP服务质量仍比较稳定。这样就完成了在有无流量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对比。
图4 观测到的随时间平均的链路利用率 图5 观察到的随时间平均FTP下载时间
4 结论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法,该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成为一种经济有效和其他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网络设计的有力工具。而OPNET公司的OPNET Modeler是当前业界最领先的网络技术开发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建模仿真以及分析的集成环境,大大减轻了编程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OPNET为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性能理论测试、网络设计方案评估及网络故障诊断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宏宇,王兴隆,谢丽霞.网络仿真软件OPNET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0):118-118.
[2]张金文,王文博.OPNET Modeler与网络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OPNETModeler9.0onlinedocumentation[EBPOL].
[4]陈敏.OPNET网络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层次化;工作流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网络建设越来越普及并亟需大量从事网络设计、安装、维护、网站管理及数据资源管理的人才,然而,网络的应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技术人员还需要以企业生产及管理岗位的业务为载体,在此基础上组建网络并实施管理与维护[1]。为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于行业及岗位,结合学生的特点,整合岗位业务知识建立一套具备多层次技能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对网络人才的技能要求。
1层次化培养的依据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有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信息服务行业,学生需要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技能。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都采取“生产线”模式,对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这样做无法从岗位群和工作流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种类不同的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岗位角度看,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是一项包含多个环节的综合项目[2];从专业角度看,网络工作有着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有网络设计、搭建和测试,又有系统安装、代码编写和单机调试,还包含培训和文档整理等。基于以上两点分析,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身就有着层次化的特点,这为培养多层次的网络人才提供了行业依据。
2层次化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层次化人才培养是以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为目标,通过分析岗位共性,从中归纳出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等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分门别类设计课程[3];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依据工作流程为每一类学生设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基于岗位的层次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层次化”主要是基于岗位工作的不同阶段及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去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3基本要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培养定位上都应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其中,层次性指的是培养目标和技能结构的多层次,其主要依据是网络建设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多样性主要是指课程类型和技能发展方向的多样,它是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3.1突显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流程的特点等设置专业课程[4]。课程主要分为公民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术课程细分为:基础课、技术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四类。
公民素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英语、体育和大众哲学等课程,其中大众哲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中计算机市场营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策划、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技能实训课主要培养应用实践型的技能,需要体现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具体课程有实用组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和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岗位实习是高职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充分的实践经历,岗位实习由岗位认知考察、顶岗实习和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部分组成,共650学时,实习地点主要是网络行业的知名企业、部分网络运用较成功的企业公司和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
3.2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层次化教学
课程体系的建立依据是行业岗位,从一般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工作来看,其内容可能涉及调研、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实施、测试、客户咨询与培训、文案管理和维护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与整个网络的运行相关。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首先针对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阶段化分析,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流程采用渐进引入的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即参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引入与阶段化流程单元对应的教学模块,在保证流程单元和教学模块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流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与实训,这既符合项目教学的实际又有利于层次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一个企业Intranet中的“三层交换网络的搭建”为例,如图1所示,现要求PC1和PC3同属一个VLAN,PC2和PC4属另一个VLAN,并通过顶层的三层交换机实现两个VLAN的通信。
依据工作流程处理与分解思路,整个网络的搭建可以分为五大单元: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总结和培训,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据网络的建设实际,通过需求模拟,以交谈讨论、现场勘查等形式获得需求,并撰写需求报告;设计是通过需求的结论,选择设备、生成设计方案;实现是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测试总结是依据设计的要求,对网络实施测试并写出测试报告;培训是由设计或实施人员负责给使用者或管理员培训使用与维护的技巧等,每一个单元所对应的工作类别都有不同,对应的技能任务、实施形式、技能类别、提交成果和实施人员也不相同,我们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具体分工见表1所示。
3.3基于学生特点设定技能目标
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多数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且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另外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很难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问询等手段,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把握学生对学习单元的认识及偏好,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层次培养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测试”,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提供保证。
以表1中的单元为例,一组内善于沟通且获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发展需求单元的技能;专业基础扎实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的学生可以作为组长,重点训练其设计或测试单元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重点锻炼设备连接、安装、配置的技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培养网络建设和管理中相关的文档管理、报告撰写和培训等方面的技能。以上技能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且都需要一定的行业背景,通过阶段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进而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以单元目标为准的双重考核
针对层次培养的目标,考核的内容具备“双重”的特点,一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是针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而设计的学习单元,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实例或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并接受相关的考核。
考核的角度分两个方面。由于基于岗位的工作项目及其流程来源于企业,因此,企业专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提供业务指导,并以各工作阶段的业务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作出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技能表现作出技术评价,同时汇总企业专家的评价及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5]。
4结语
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此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显然,基于岗位的层次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涉及课程单元的岗位业务和工作流程应有足够的代表性,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收集实例、抽象提炼来加以完善,进而为有效实现层次化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琼.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统计与决策,2005(1):135-136.
[2] 田立勤,乔安娟. 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3] 赵京丹,马少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7):31-32.
[4] 崔秀敏,李显宁.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0-101.
[5] 王妙.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106-108.
Study on the Foster of Classified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for Varied Po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Zhij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found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while clas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talents are foc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lso, teaching programs and assessm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hase the procedure and divide the course into units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nit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learner’s personality, thu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lassifying network talents for differ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