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质量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采取集中化管理的方法,对所有需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控制有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及效果[1]。但是,由于基层县级医院手术器械大多数在手术室清洗和包装,消毒供应中心普遍存在存放使用面积不足,手术器械周转数量不到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器械认识不足,手术室护士对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操作流程不规范,尚未能做到手术器械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手术室的无菌物品均由手术室护士手工清洗、消毒、器械保养和包装,后送供应室灭菌[2]。为降低人力资源消耗,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效率,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社会效益,于2006年至今,因地制宜地开展消毒供应室人员参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现将情况报告。
1 实践方法
1.1医院各级领导对手术器械质量管理高度重视、全方位预支持、协助,由业务院长分管手术室管理工作。护理部、院感办、手术室、供应室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灭菌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进行抽查,质量评价,分析记录。
1.2建立完善的手术室、供应室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工作标准、应急预案等,做到有章可循。
1.3加强手术室和供应室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供应室护士提高对手术器械的认识,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对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认识。每年选送优秀护理人员接受上级继续教育培训。
1.4 供应室护理人员参与手术室质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每天派一到两名专职护士到手术室器械清洗间和包装间,按消毒供应中心制定的器械清洗、包装流程,按操作标准进行清洗、消毒、包装 ,灭菌及效果监测。
1.4.1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的处理 手术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在手术室的器械清洗间、包装间进行。手术结束后,对各种使用过的器械和物品进行分类,清洗的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3],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过程中使用水溶性剂,再干燥—包装—灭菌。供应室和手术室共同制定外来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4.2器械清洗质量要求 清洗是消毒物品重要的环节,通过清洗去除器械95%以上的病原菌,而要达到灭菌的要求,必须控制清洗质量,不能依赖先进的清洗设备和进口的清洗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理有效的清洗方法,以达到清洗的效果。
器械清洗外观洁净、光亮、无血渍、无水垢、无残留物质、器械关节处和齿槽无新鲜锈迹和黑色腐蚀斑点,上述几点都视为目测合格,任何一点不符合的器械视为目测不合格[4]。为便于肉眼观察,包装台光源充足,要配被扩大镜以便于检查。 转贴于
1.4.3手术室敷料的管理 手术衣、铺巾等布类由洗衣组洗涤、折叠后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将灭菌敷料和布类送回手术室。包布做到一用一清洗,新布类洗涤后再使用。
1.4.4器械包的质量标准 选择蒸气压力能穿透的包装材料,布包装层数为双层,包装严禁过大、过紧、过重,包体积为30㎝×30㎝×50㎝,金属包重量为7㎏,辅料包重量为5㎏,用不锈钢蓝盛放待灭菌的物品,以免灭菌后受㎏到污染。灭菌包标识清楚,注明名称、灭菌日前、有效期、责任者。确保灭菌合格率,无菌包外放3m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放化学指示卡,根据变色程度评价灭菌质量。
1.4.5加强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的控制 手术室、供应室、护理部、院感办每周抽查3-5个灭菌包,检查手术室器械洗涤、包装、灭菌质量,加强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1.4.6加强灭菌运行监测 监测仪表、压力、温度、时间是否正常,预真空灭菌器每日进行BD测试,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将结果记录并存档。
2 效果与体会
2.1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过程、工作指引,使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工作有章可循,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器械清洗、包装质量。
2.2器械按要求浸泡、清洗、包装,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增加存放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利用消毒供应室人员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优先处理手术器械,尽量配合和满足手术室需要,促手术器械集中处理顺利。
2.3在质控过程中供应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建立器械清洗、包装工作标准,纠正供应室护士手术专业技术与技能,纠正器械清洗、包装过程中错误做法,确保手术安全。
2.4 共同参与、合作,增加同事之间友谊,提高专科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3 小结
通过实践,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提高责任感,缓解人力不足,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对于县级医院相对人力、物力缺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实行供应室护士参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工作,对提高护理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风娣,王惠珍,陈琼芳.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效果分析[J].南方护理杂志2010,17(11):63.
[2]罗维英,师清莲,李华喜.新形势下消毒供应室定位思考[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6,16(7):794-795.
由于医院医保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强的业务,专职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医院医保管理和环节控制的主力军。医院要持续发展,就应在医疗质量上下工夫,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四个合理”,即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杜绝提供过度医疗的行为。就参保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来看,这将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使参保患者满意才能使医院各学科在更多的参保人群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参保患者的宣传更能影响其他参保人员,参保患者复诊率和就诊率会进一步上升,最终将带来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院积极探索医疗保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求,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以诚信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来吸引参保人群,这样无形中增加医院的医疗收入,医院就会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及设备,不断扩大医院病种的数量,使医院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制度管理近年来,我院相继出台了相关医保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为医院正确执行各项医保政策、规范医保管理、强化环节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制度为开展医保工作、执行医保政策、落实医保管理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拿这些制度而言,比如医保管理质量考核体系,物价收费、医保违规、投诉管理制度,单病种管理制度等保障了医保政策和医保服务协议的有效贯彻执行。医保专职人员自身业务知识和管理素质的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才能够保障医保政策正确、全面的贯彻执行。动态监管每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保局、乌鲁木齐市社保局都会和各定点医疗机构会签订医保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对我院医保有关指标的要求,医保办通过科学测算给各科室下达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及自费项目比例指标,使定量化的内容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对医疗费用实施动态监控。医保办每月初定期给各临床科室下发上月中对以上三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每月按照医保管理质量考核体系对科室医保政策执行情况、医保病历中关于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的情况以及门诊特殊慢性病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稽核,对违规者按照医保质量考核体系和医保奖惩制度予以经济处罚,以控制住院费用的增长,确保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门诊、住院就医管理为进一步让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参保人员。每年,我院主动邀请自治区医保中心和乌鲁木齐市社保局领导来院进行医保政策培训和工作指导,同时通过院内OA网、楼宇电视、医保宣传手册、下科室等多种形式宣传医保政策,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大家通力协作,各科室形成合力,得到了在我院就医的参保人员的称赞。在门诊就医管理中我院按自治区医保中心的要求顺利启用了门诊费用上传工作,由于事前对政策的广泛宣传、培训工作认真、细致、到位;严格执行“实名制就医”制度。坚持每日审核门诊特殊慢性病处方,2012年1~5月共抽查门诊特殊慢性病处方15170张,合格率达到97%。对不合格处方与责任医生及时面对面沟通,指出问题所在,并按我院千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给予处罚。做好住院医保患者的身份识别工作,坚决杜绝挂床住院,冒名顶替住院的不良行为,临床医生在接受医保患者诊疗前,必须认真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外伤患者的受伤经过等无误后再进行办理住院手续,防止部分人员套用医保基金。在按照住院就医流程办理入院的开始,收费人员就将患者的医保卡和身份证复印件随住院手续的资料装订到一起由患者交给病房主管医生,医保办专职人员和各科室医保协管员对住院医保病历实施普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参保人员身份识别表的填写和患者签字确认、自费项目同意书签订、合理用药、适应证用药、入出院标准、各项检查、治疗的合理性以及医嘱中的项目是否在病程记录中有记载等。对使用及大额医疗费用较多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按照医保管理考核体系的标准严格稽核,发现问题向科主任及责任医生及时反馈。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我院早在2010年开始,率先在全新疆定点医疗机构中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其中有10个病种实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当年全院有952例患者进入路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减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此项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认可,当年12月我院被授予“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先进单位”。
加强物价管理我院物价收费管理科具体监督、指导各科室的合理收费情况,坚决杜绝多收费、少收费、甚至乱收费等不良行为,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一医疗收费标准》规范物价收费工作,用《收费标准》来指导各科室的诊疗、服务设施项目的收费。在门诊楼和住院部的一楼大厅设有电子触摸屏随时为参保人员提供所有项目查询服务,同时公布自治区及我院物价监督投诉电话和投诉箱,方便参保人员监督检查,让参保人员清清楚楚地了解看病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信息化管理我院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配备了一批过硬的信息专业人员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异地就医服务工作,让天山南北各族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自治区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早在2010年7月,我院正式建立了全新疆首家网络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专家库,由各学科高级职称的专家参与远程会诊,并与14个地(州、市)的县、地级医疗机构签订了远程会诊协议,涉及内、外、妇、儿、重症等多个学科。经会诊能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达80%,使广大异地医保患者在当地就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有效缓解了参保人员“看病难、看病远”的局面。
作者:李中凯 吴婧 郝靖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保办公室
关键词:管理;医疗保险;拒付费用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51-02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居民的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医院本身作为医疗保险实现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落实中具有重要作用。医疗保险的落实对医院的发展来说,既是动力也是挑战,由于医疗保险的实现是采取医疗费用后付制度,所以医院本身要承担相应的拒付风险。近年来,随着社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完善医保拒付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对于保障医院经济利益、维持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医保拒付定义
医保拒付是指医保经办机构在审核定点医疗机构或者单位送报的相关单据及材料时,根据国家或地方相关保险政策规定,发现收款单据中存在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收费范围的一些费用,在规定时间统一进行拨款时,可以不予进行支付的一种监管手段。通常情况下,主要有三种可以进行拒付的情况:第一种就是医保机构在对送报的相关医疗款项进行核查时,发现医院存在违规收费的情况,此时可以直接拒付医保费用;第二种情况是送报的款项额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款项可以进行拒付;最后一种则是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被拒付的预留保证金。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时,医保机构可以直接拒付医保相关款项,借此起到规范医院的相关医疗工作的作用,使得医院医保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医保拒付实际上还反映出在医院内部相关医保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医院同医保工作的相关机构、其他各主管部门以及患者之间的正常互动。预报拒付的次数越少,就说明医院关于医保方面的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较好,医院与相关主管部门、经办机构之间的互动情况也较为乐观,将降低医保拒付的情况对于医院自身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保拒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物价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以此为依托,医疗技术也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医疗技术、治疗措施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医疗价格的具体项目的规范更新速度远不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对于一些新型的治疗技术,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不得不采用与之情况类似的其他治疗技术类型进行替换,或是参照其他相关治疗项目进行收费,这样一来,在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医保经办单位在对其进行审核过程中,针对这样替换的项目就可以按照不合理收费情况处置,拒付相关医保费用。这种情况下,虽然医院本身不存在违规行为,但是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医院只能接受该项处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主管部门的相关标准由于较为老旧,不适用于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又如,对于预留保证金的规定上,保证金本身的预留比例较高,且预留时间较长,但是协定额度较低,且超出定额不予返还,这些规定的制定不能满足当前医院的发展需要,且考核标准比较随意,缺乏公平性、科学性,医院在进行医保费用申报时,一些标准较难达到,所以也很容易出现医保拒付现象。
(二)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作为医保实现的主体单位,本身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是造成医保拒付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医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医院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行为。例如,在常规医疗活动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以及不合理治疗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医疗经济体制之下,医院以及相关科室为了保证其经济效益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部分医生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自我保护的目的。在医保拒付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医院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不合理行为管理也理应成为医保拒付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次,病例资料的填写质量不达标。由于医保支付是通过第三方实现的,所以在对医院相关治疗环节进行检查过程中,病例就成了重要的判断依据,所以说病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医保资金的支付。但是在病例形成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例如,医嘱、检查报告单以及病程记录之间缺乏统一性,在核对过程中,难以进行匹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用药情况、治疗项目以及相关检查项目在病历表上都没有明确的体现,此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病历卡上缺乏对于特殊治疗项目以及自费治疗项目的知情同意书。此外,在对新的治疗项目以及治疗技术进行申报时,常出现申报不及时,造成相关治疗缺乏相应的收费标准,所以在后期对医保款项进行申报时,不得不使用其他治疗项目进行替换,经办单位就会将其定为不合理款项进而拒绝支付医保费用。最后,医院医保相关管理措施不完善也是造成医保拒付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医保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对于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较低,在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常出现管理职能分散、各任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以医保管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直接造成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现象。
(三)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患者就医行为不当也是造成医保拒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患者更趋向于到三甲医院接受治疗,这也使得这类医院的患者接待量过大,医生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很容易出现不合理行为,最终导致医保拒付现象。此外,患者存在就医误区,不管大病小病都要住院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在看病过程中,常出现患者指挥医生的情况,为了避免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多医生只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最后,由于当前我国医保覆盖范围尚未达到整体、统一的水平,患者在异地就医时,部分医保待遇无法实现,所以常有患者冒名就医。以上情况都会造成医院在医保项目审核时无法达标。
三、提升医院医保拒付管理效果的措施
(一)医院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良性互动
在医保拒付管理工作中,医院首先要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物件管理机构以及医保审核机构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完善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核工作,尽量缩短审核周期,科学、高效地为新技术、新项目制定收费规范。缩短保证金的预留时间,减轻医院的资金周转压力,在相关医保工作制定过程中,医院应发挥其优荩使得相关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有效。建立医保项目的核查队伍,对存在异议的部分进行实地核查,避免一刀切的判断方式,保证医院合法利益。
(二)加快医保管理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
医院的不合理行为是造成医保拒付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应加强对于不合理现象的检查、管理效果。首先要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机制,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使医院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挥,以满足医保管理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三级医保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系统的考核标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合,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医保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与此同时,医院还应通过综合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造成医保拒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相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还应重视对于日常医疗收费项目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合理收费,以此减少医保拒付的情况发生。
(三)强化对于患者的管理与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就医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医院应从当前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患者心理特点,从患者的根本需要入手,调整相关管理措施。具体而言,首先,医院自身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其次,提升医院医护人员对于医保政策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开展医保相关工作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自觉规范就医流程,提升就医效果。最后,医院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对于医保环节的各项操作流程的监管,特别强调对于患者的身份审核、自费项目查询等方面的控制。
结语
近年来,医保拒付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各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其涉及主体较多,面对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所以拒付管理工作也一直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对医保拒付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时,除了要加强相关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还应根据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思考和研究。此外,在管理工作中,还应特别注意对于较为细致、隐蔽问题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保障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开展日常医疗工作,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强化对于病例建立以及管理的相关措施,加强与物价管理以及医保部门的沟通,保障医疗活动在公正有力的监督之下有效进行。只有不断加强医保拒付工作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证医院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并为医院树立健康、良好的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高峰,陶玉长,马红延,赵红,李静,李铁战.医院医保费用门诊拒付问题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29):158-160.
[2] 戴轶.医院医疗保险费用拒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J].中国数字医学,2017,(1):103-105.
[3] 姚中进.公益性视阈下的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全市农民自愿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4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5%以上,封顶线达到10万元,门诊统筹比例提高到50%。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将农村居民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围。推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承办大病保险。
2.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改革。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加强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二级医疗机构落实按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确保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配比例村卫生室原则上不低于40%。
3.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电子病历开发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继续做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全面落实即时结报、“一卡通”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监管,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4、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建设项目,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姚家店镇卫生院、陆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工作。完成村卫生室全面建设计划。2014年将新建20个村卫生室。
5.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群的覆盖面。
二、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6.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紧急救援网络,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到100%。
7.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完成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任务。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加强慢性病防治与管理,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县、区)。
8.推进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落实“一法两纲”,实施妇幼保健“五免一补”健康工程、国家“降消”项目和传染病母婴阻断项目。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以上。
9.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卫生监督机构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卫生监督协管以乡镇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做好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以及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中小学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职业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等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完成率100%。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审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质量体系。
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10.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继续深入持久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荆楚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继续开展各项医院评审活动,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专项督查,有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和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执法监督。在市级医疗机构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无偿献血“六进”模式,实现无偿献血率100%。
11.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强化医院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手术分级、药事、院感、血液质量管理。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12.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三名”、“三进”战略,全面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完善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开展“百镇千村”中医药示范单位、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中医药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三堂一室”(国医堂、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活动。落实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
五、推进人才、科研和卫生信息化工作
13.实施人才强卫、推动科技兴卫。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在卫生事业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能力和水平,争取更多的专科跻身市级重点专科行列,力争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14.加快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和全市村卫生室信息化、新农合管理“一卡通”建设。
六、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1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动“健康”全民行动计划,整体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无烟单位创建,全面完成省级灭蝇城市达标复查工作。
16.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将2014年定为全市卫生系统作风改进年,全面加强卫生系统作风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改革,努力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深化医改的必然趋势,也是2014年十大卫生惠民项目之一,必须主动攻坚,积极谋划,全力推进。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改革范围、合理确定调价规模、合理落实补偿政策。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合理的补偿政策。在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梳理提炼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注意培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行医疗资源联合体模式试点。二级医院要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对口支援体系,拓展对口支援内涵,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三)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以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为核心,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加大人事分配自,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对改革进度与成效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监督与综合评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二、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促进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针对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围手术期关怀、出院服务等,通过预约挂号、简化门急诊和入院、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和结算服务、导医服务等,促进服务流程的顺畅便捷。创新服务模式评价机制,促进流程优化再造,对候诊时间、服务态度、诊疗环境和操作规范等开展全程式体验,重视“患者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预约诊疗开展情况的监测与管理,提高预约诊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014年,二级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直连上线,专家门诊就诊率、患者预约率进一步提高。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4年,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天左右。
(五)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实行弹性排班制,延长门诊时间。继续开展医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开展“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农村、社区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打造科普志愿者服务品牌。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下级机构认可上级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分级分流和引导病人优先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加强全市各二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组织高年资医师每月二次的送医下乡活动,做好送医上门活动,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血糖、B超、心电图等检查。丰富“健康大讲堂”内容。进一步做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周活动。继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着力搭建护理管理平台,动态反映护理人员工作指标轨迹,逐步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护士岗位管理试点,人民医院、中医院要进一步细化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促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改革专科护士市级培训资格选拔方式,完善各类培训方案,持续改进培训质量;改革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方式,促进临床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加强医疗机构护理队伍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2014年,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七)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特殊病例高级专家坐镇指导等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开展院前急救技能比武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院前急救提档升级。完善院前急救网点,做好为民实事工程。创新院前移动急救系统,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急救半径,提升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加快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尽快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抢救和快速反应能力。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规范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患有上述两种疾病且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救治的患者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薄弱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八)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医疗机构,促进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延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公立医院不得新举债建设。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力争达18%左右。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查检验中心、临床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集约化试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
(九)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对周期内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动态考核。建立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鼓励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医院积极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临床专科,制定并落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护理、老年医学、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十)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快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强势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区域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应用居民健康卡,尽早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不断完善卫生信息网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协同化、便利化,构建智能、惠民、便民、高效的卫生信息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十一)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规划引导、行业提供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护理延伸服务体系建设,适度放宽规划限制,加快扶持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鼓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转型等形式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重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业务协作,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继续转型建设老年护理院。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快促进医院转型发展,在天汾西宁、东元、向阳、聚南、寅阳建设老年护理院(因病托老病区)基础上,拓展服务,增加床位。
(十二)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对接机制,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重点加强以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员、技术、管理为重点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二级医院要落实定期下派任务,结合受援单位特点,重点加强“科室对科室”帮扶,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鼓励二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无缝隙”对接。按照既定的对接关系,选择2个以上特色专科,派出相应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义诊活动,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二级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规范实施医院等级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十三)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严格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督导检查。强化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修订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记分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加强医疗机构信息数据报送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四)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执业医师和护士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逐步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完善医师注册管理,加强动态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启动医师执业行为记录记分管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落实各种身份性质执业护士同岗同酬制度。
(十五)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医疗技术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专项检查。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准入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质控各专业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控和监管力度。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加强质控信息的反馈,完善质控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
(十六)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扩大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二级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制度,开展临床路径应用情况评价,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
(十七)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以落实核心制度、基本规范、“三基”训练为重点,狠抓医疗机构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并及时通报。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强化基本制度、规范落实。开展医嘱处方、病历、影像等诊疗行为的公开点评,每季度不少于1次。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十八)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提高临床药师能力和水平。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强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细化互认要求,扩大互认项目;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十九)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健全医院评审员库,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市级医院评审员队伍。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建立等级医院评审跟踪点评机制,对评审周期内医院运营与管理情况开展实时评价,加大日常考核成绩在医院评审得分中的比重,努力杜绝评审前突击、评审后松懈的情况出现,确保医院规范管理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每个环节,做到长效管理,持续改进。
(二十)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开展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的明查暗访,严格医疗废弃物分类、暂贮、收集、运输等全程管理规范,落实集中处置规定,严防流入非法渠道,规范未经污染的塑料输液瓶等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组织开展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落实《省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
(二十一)加大医疗广告管理力度。加强医疗广告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强化广告审批回访跟踪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不诚信“黑名单”。加强与工商、宣传、公安等部门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并公示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查处信息,形成监管合力。继续组织开展打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及时公开查处信息,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严格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无偿献血,完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动员全社会支持并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拓展无偿献血招募模式。组织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闻舆论引导和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稳步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工作,严厉打击利用互助献血组织非法献血的行为。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输血科能力建设,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全市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与上年持平。
(二十三)开展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大力弘扬“崇德敬业,守信笃行”无红包精神。完善长效机制,加大“红包”行为惩戒力度。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外出旅游,严禁开单提成,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坚决查处乱收费、大处方、开单提成、因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故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调查结果与医院管理评价相融合。规范院务公开内容,加强科学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患者的监督。
五、着力深化平安医院建设
平安的医疗环境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的期待,要通过平安医院创建,在全社会传播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护人员的正能量,促进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推动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二十四)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完善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加强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安全管理调研督查,提高医疗机构安保技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避免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发生。
(二十五)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继续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万元的,必须引导至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创新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谈话室建设,组织开展沟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制作沟通技能视频指南读本,提高医务人员沟通处置能力。
(二十六)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制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在参与医疗责任保险的同时,投保医疗场所公众责任险、医务人员意外伤害险等其它险种,提高医疗责任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指导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医疗纠纷处置专家讨论分析机制,对经医疗鉴定、专家分析确实存在管理及质量问题的医院和相关人员,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及告诫谈话制度,充分吸取教训,确保质量安全。
六、着力推进其他医政工作
(二十七)加强干部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工作的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干部保健规章制度,建立跟踪服务、电话回访、信息提醒等便捷服务举措,不断促进各类健康体检机构设备、人员、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提高定点干部保健机构科学保健、健康管理水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征兵体检、招生体检等工作,规范开展医务人员技能培训,确保体检工作质量。加大对医疗机构体检工作的规范管理,定期开展医疗机构体检质量抽查评估,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