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一、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可以根据理财产品期限、产品发行规模、产品币种结构、产品类型、挂钩产品等进行科学的分类。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发行规模来分,主要是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2010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9000只,而2009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6302只。在理财产品发行能力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为前三名。中资银行依然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其产品数量占到全部外币产品的80%,而外资银行发行产品的数量只有不到20%。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挂钩产品来分,主要挂钩品种有股、汇率、基金、利率、信用、指数、混合、其他等8个类型。挂钩类理财产品以中资银行来分析,2004年到2009年之间,中资银行以信用挂钩和汇率挂钩为主体,其中2008年和2009年信用联接类理财产品发展较快,所占比当年理财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和39%。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保本型、浮动型、结构型。从2006~2009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占比例接近70%的市场份额。保本产品最受青睐,投资者收益需求凸显。理财产品发行的情况直接反映了市场的需求,更直接地说,是反映了广大投资者的喜好。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对策
1.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设计多种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满足广大投资者在个人理财产品上的不同需求。在产品研发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投资理念与风险偏好,充分考虑各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科学的设计,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还要进行测试、修改和不断的完善。在产品以后,要对各投资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客户对产品在哪方面感觉不足,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对理财产品进行改进,为下一阶段理财产品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个人理财产品树立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形象。
2.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不但在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销售行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广大的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应加快推动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披露时突出重点,找到一个既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又不影响银行利益的信息披露均衡点。
3.现阶段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较强的营销技巧,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要求我国各银行应加强员工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4.在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新研发的理财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广告、新闻等手段宣传营销。加大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树立银行的优势品牌形象。
参 考 文 献
[1]王积田.黑龙江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0(2)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等的变化,使得中间业务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本身“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2004―2009年,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翻了一番之多。
(注:国有大型两业银行指工、农、中、建、交;股份制商业银行指招行、深发展、兴业、浦发、华夏、民生、中信、广发、光大、浙商。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不包括农行。)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相较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步较晚,并且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直是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更是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中间业务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水平30%―50%,更有甚者达70%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在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重更低,为9.8%。
3、中间业务市场集中度高
市场集中度是一个反应市场结构的指标,衡量了整个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以及效率水平的大小。市场集中度越小,表明整个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有效率。在本文中,以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银行共15家银行为整体,CR5表示5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交)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CR4表示4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由图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仍处在较高的水平,2004年、2005年CR5分别为91.6%、84.5%,2004年、2005年CR4分别为86.7%、78.5%,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竞争程度还较低,基本上处在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垄断的状态。另一方面,CR5、CR4两者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了随着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大力开展,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市场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状本身即是问题的反应,从上述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中可窥其一斑,如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较低,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除此之外,本文进一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
1、中间业务服务收费无序且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标准,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不能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而只能看作是为维持其他信贷业务,吸引、维持客户所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2、中间业务创新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技术密集型品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已达2万余种,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投行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自由化的发展,竞争逐渐趋于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产品若要赢得市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成本低廉或者存在功能、形象等的差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他们本身获得的市场占有率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的,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处于被动地位,如部分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是靠“搭售”来完成的,贷款客户若要取得银行贷款,必须接受该银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信用证、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随着银行业的改革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依靠这种优势不是长久之计。
4、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和营销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而我国现在对这类人才还比较匮乏,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在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商业银行现有的队伍素质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与中间业务创新,尤其是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
5、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现在与未来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其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出现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转变发展中间业务的观念,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提高认识,不能仅仅把中间业务看做一种附属业务,必须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要统
一思想、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发展各项业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上至总行领导层,下至分支行员工,要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沟通功能,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2、加大资源整合,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层面,而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尚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商业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尤其是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品种,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的拓展,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使得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现阶段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可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下属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客户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吸引和稳定客户;同时,也为中间业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增强整个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加剧和银行利率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产品的定价自进一步扩大,实施服务收费亦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策,既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又能提高银行的收益。
4、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建立专业的中间业务员工队伍
中间业务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有金融、法律、财会、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银行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5、实施差异化战略,创造品牌
差异化是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目前中间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银行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差异化战略更为可取,各商业银行不能看到市场需求什么就开展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而要量力而行,结合银行自身的各方面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SWOT分析,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银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品牌,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以及顾客对该行的忠诚度,以致达到以品牌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拓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富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各种资产保值,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方式。在此背景下,银行推出的信誉保障高、投资简易以及收益可观的“银行理财产品”颇受社会各阶层热捧。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今,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超50万亿,已经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是新竞争形势下银行发展的产物,该业务已经占据了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地位,并且利润以12%-15%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业务收入角度看,理财业务远远优于基础的银行个人业务。因此加快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能吸引优质客户,同时可以增加表外业务,获取更多收入,增加利润。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先进入该领域并不遗余力地专注发展的主力军,是非常典型的研究对象。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需求日益旺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平稳发展,高收入富裕阶层涌现。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年均增速为6.7%。据报告指出到2020年,该数字将翻一番。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由2006年底的36.1万人剧增到2011年底的118.51万人。同时该类高净值人群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也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这都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理财需求的加强另一方面源于理财观念的不断加强。我国居民无论是从客观的收入条件上还是主观的个人需求上,都为银行理财提供了广阔的生产和发展空间。银行理财业务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中的潜力是何其巨大自然不言而喻。在未来十年里,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30%的年均速度增长,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之后成为全球极具潜力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
(二)发行量和发行规模不断增大。201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第10个年头。从2004年,公认的中国银行理财元年开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势头。2006-2010年各年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1197款、2561款、6518款、7139款到9926款,发行规模从2006年的2000亿逐年递增到2010年的7.05万亿,短短5年间增加了34倍。2011年发行量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以93.2%的增速飞速增加到28239款,发行规模也翻了一番。虽然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等原因,理财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放缓,但2013年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发行量到达了56827款的最高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也打破了56万亿的天量规模。在统计期,产品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双双处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发行主力,城商行异军突起。2010年到201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发行主力,保持着最大的市场占比。股份制银行的2013年发行量为19924款,市场占比35.06%,较2012年下降10.65%。虽然这几年间占比有小幅下降但并不动摇其绝对的领先地位。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量为16588款,市场占比为29.19%,较2012年下降15.24%,依然稳居发行量第二名。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013年到达了27.73%的最高点,势头迅猛。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
(一)销售人员素质不高。银行理财业务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理财产品营销人员不仅具有投资理财、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重知识背景,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向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主要来自于两类职员,一类是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员工和具备一定金融理财知识的年轻员工。这两类人员各有其优劣,老员工熟悉业务操作,掌握客户资源,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但理财专业知识是其劣势,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求。而年轻员工则相反,虽然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了专业的知识,但是缺乏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必要的营销手段,更无熟悉客户群,业务开展难度较大。
(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个人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为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获得了一个空间,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积极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以抢占更多客户和资金,促进理财产品销售。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间同业资金的金融产品市场,而且在面对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业态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的一步一步接近挑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的各种其他资金被迫转移投资银行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2012年开始,互联网强势进驻金融市场。以余额宝、百度百发理财以及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异军突起,因其方便灵活收益率高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互联网大鳄开始用实际行动抢夺着银行业的蛋糕。商业银行不再是投资者选择理财业务的唯一机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理财产品创新能力。产品本身是营销服务中的关键,要提升产品质量就要从设计和创新开始。商业银行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仔细观察不同年龄的客户群体的差异,钱,数额的教育背景、风险偏好、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对金融产品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点,服务不同的客户分析,关注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寻找潜在客户挖掘的金融产品,通过对客户和市场细分的分类,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通过对客户经理的生活状态的专业管理、金融社会状况、投资经验、信息收集和评估风险偏好,根据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数量和年龄、投资目标,以及自己的风险偏好,有针对性的发展,商品的设计和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属性的产品,实现金融产品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应根据营销环境和自身优势和优势,根据现有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主打品牌,并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注重资源和实力的创造和营销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内容。
(二)提升理财品牌价值。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其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上,而服务水平除了一些差别化服务外,银行理财的优质品牌至关重要。理财品牌一旦在客户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声誉。不少商业银行已经积极推行品牌战略,较为出名的有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所以下一步就要思考如何提升品牌内涵的价值,打造“金漆招牌”。
(三)发展多种服务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期,有形的网络渠道是银行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营销渠道。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网点数量的缺乏,使更多的保持了良好的这一成熟的传统销售渠道,以美化网络商店环境,提高效率的窗口,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自助银行设备管理等维护。同时,以传统业务为点的积极改革,将银行营业厅从以往的交易处理场所转化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柜台,如家庭理财服务柜台、老年金融服务台等。
(四)建立高素质的理财队伍。商业银行想要更好地发展理财业务,必须有具备综合性业务知识的理财员,而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管理,我国银行机构缺乏同时具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知识的并具有一定营销技巧的理财人员。理财专业人员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知识结构,因此专业理财人员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现在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为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杨林枫,吴龙龙.银行理财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6
[2]吴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金融视线,2009.
[3]杜金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银行监管研究,2012.
关键词: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应对对策
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市场出现存款脱媒的现象,但确是资产管理发展中的重大机遇。近年来,随着不断扩大银行业理财市场的规模以及参与主体,依据大量资料表面到2014年末为止,全国500多家开展了理财业务银行业金融组织总共包括五万只续理财产品,相比较2013年增长了约4.8万亿元,资金余额大约为15万亿元,增幅46.68%。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近况
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产品之一“汇得盈”,它的被推出,逐渐拉开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序幕。促使个人理财产品从最开始的单年发行不足50只,不足亿元的募集金额,逐渐发展中2013年过亿的募集金额和1000只单年发行产品数量,占据了20%的银行业市场,并且也没有出现本金损失的问题,以此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理财产品风格的独特优势,也能够为国内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理财产品市场淡奠定基础,促使市场内形成了很多固定的客户群体,同时也能够吸引很多新用户。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的问题
1.产品同质化,导致流失客户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三种类型,为货币型、债券型、资产池型,相比较商业银行不同的理财产品,上述三种类型产品没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自身利益,盲目的竞争和改动个人理财产品的价格,总所周知,商业银行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营销理念不明确,还需要改善服务策略
第一,传统营销理念主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且对产品销售量的注重远超于对客户需求满意度的研究,市场细分缺乏,中心市场不明,产品定位不明确,促使产品缺少创新力。第二,产品存在过于加单的形式以及种类,大部分产品都是经过“期限十利率”形成的,相比较储存来说没有明显差距,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第三,销售渠道没有丰富充实的方法和种类,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大部分银行销售渠道不包含农村区域,同时也不是十分重视乡镇客户理财需求。第四,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很高的宣传力度,促使大部分客户不能及时获得理财产品的知识以及销售信息,此外也没有有效的促销方式,不能激发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
3.部门间合作缺陷,存在管理破绽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实行销售部门责任制度。总行金融市场部负责对债货币类、券类等理财产品进行规划以及推行,投资银行负责对资产类、信贷类等理财产品进行建造以及推行;个人理财产品由客户部负责进行销售以及管理,电子银行不需要对手机银行和网银进行管理,各部门可以明确分工,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存在本位主义,以至于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部门的职业需求和任务,没有达成的统一合作,以至于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相交或者空白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问题的对策
1.细化客户市场,提升产品定位,构建特色的理财产品
实际分析中依据年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来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化,并且有机结合销售机构的特征,选择最合理的目标客户,以便于能够深入分析和调查客户服务,对每类客户实际特点进行分析查找,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准确定位,建立特色服务。例如针对有受教育子女的家庭设计具有储蓄性较长的稳定性产品;针对城市退休人员,在相对安全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保值增值类的理财产品,确保能够稳定增长资产,从而获得高收益。同时还可从专业角度,为客户制定高端、详细、专业等的理财规划,从而慢慢实现理财产品朝着综合理财方向发展的目标,以便于能够整体提高业务整合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面优质化的服务。
2.稳定传统渠道,应用新型渠道,开发全新渠道
商业银行网点具备直接服务、固定场所、信息反馈较快以及客户熟知程度高的特点,同时也是比较广泛的社会人员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渠道,此时需要合理利用理财产品,如美化网点店面环境、加强网点服务的整体质量。用户在选择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的是最常考虑的就是便捷性,所以网络化建设营销渠道十分重要,另外,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成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可利用这些便捷渠道,宣传和销售建行个人理财产品,使服务提升至客户满意的标准之上。
3.健全个人理财客户信息体系
构建个人理财客户信息体系的时候可以合理应用现有的固定综合业务处理机制,从理财产品营销方面进行分析,整合以及改造客户信息的现有体系,对客户资料进行合理筛选,依据留住老客户的方式来开发潜在客户或者新客户,提高具备一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此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信息来源,健全个人理财客户营销数据库以及信息体制,合理应用信息大数据对产品进行分析,为开发和建造理财产品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应在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客户营销体系上,不断利用新渠道开发大客户,需注意农村地区的潜在客户的开发,与此同时,应注意改善优化商行各个网点的环境设施与服务质量,在部门分配较为清晰地情况下,进行统一合作,避免相交现象产生与深化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资产,努力将建行个人理财产品做大、做好,这是每一位建行人员的职责。
作者:严超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盐城分行
参考文献:
[1]蒋红星,欧杰.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故事,2015,(10):7-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内部控制;跨区域在金融体制改革大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出现和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发展与挑战。正确认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状况有助于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措施,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更稳健的发展。
一、赣州银行竞争力发展现状据《银行家》在《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可以得出,赣州银行在中部六省以至于全国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竞争力都名列前茅,经过长期“构架再造、人才磁场、品牌提升”思想的沉淀,赣州银行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提升期,并且在经营方向、目标等方面准确定位,提升了企业形象,成功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结合自身市场定位不断创新,增强银行服务功能,全面打造银行整体形象。
二、赣州银行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赣州银行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有所欠缺,职工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以及内部监督有待完善。
(2)赣州银行成立时,地方政府占有主要部分,所以银行股权比较集中,对董事、监事、经营管理层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不足。
(3)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漏洞较多,事前调查分析时,企业财务及信用情况信息不充分,授信评级时,不能全面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贷后管理方面,贷后管理不足,贷后报告缺乏准确性,风险较高。在最后贷后监督方面也较松散。
(4)职工薪酬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欠缺,大量人才流动无形中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5)由于跨区域发展,带来异地分支行的有效管控问题,不同地点具有不同文化,银行也需要结合当地情况推出不同产品以及理念,所以如何整合异地文化以及做出相应的创新也成为赣州银行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
(6)网点较单一,辐射功能不强
三、赣州银行提升竞争力对策
1.结合地方特色,走差异化道路
赣州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秉承“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瞄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客户,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特色银行产品与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充分发挥法人机构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优势,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展壮大。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严抓业务、人员、监管、信息等内部控制各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及时的风险防范与处理措施,根据银行业务和系统的发展,规章制度的修正与补充也要同步进行,对不适应业务开展的旧制度、旧规定要及时废止,并不断总结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免错误再次发生。
3.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积极开展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营销人员队伍。其次,经营结构方面,在稳固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三者的动态平衡。同时注重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完善授信业务监督机制,确保资产的安全经营。
4.注重人才资源,改革人力资源
尽管赣州银行董事长肖明华非常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行长1刘相发亦表明需建立起“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引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赣州银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因此应该更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的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职工薪酬上要紧紧围绕市场劳动力价格,人员培训要定期举行,并且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制度,大力建设具有专业技能,对经济走势有一定判断能力的高技能团队。
5.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
2向上在其文中明确指出“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的问题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科学创新体系。”足以可见创新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金融创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时刻创新,银行才能获取不断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金融市场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从内部培育创新思想做起,积极鼓励银行人才发挥创新能力,配置创新所需资源;其次,重点建设产品与业务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不断与客户的需求融合,推出符合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最后,加强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创建属于银行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
6.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打造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是银行发展的灵魂,它能从本质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它是银行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所以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大力建设银行文化。3侯冬梅亦在其文中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城商行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对内可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可塑造完美的银行形象,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赣州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知名度低,定位较低端等劣势对赣州银行CI形象建设、综合品牌建设、银行知名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赣州银行文化受到异地的认可并且实现业务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认为其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贷款业务过程管理,注重人才资源,走差异化道路,同时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2005年5月,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私人银行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友邦、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私人银行,并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07年3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作为我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在北京开业,自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据《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超过70万人,相比于2010年增加2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18%。同时,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2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为3100万人民币。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高净值人群对于私人银行的认知不断加深,越来越倾向于寻求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甚至是财富传承。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在客户数量方面,中国银行2013年末达到6万客户,较之2012年末客户数量增长50%。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截止2013年末私人银行客户数也分别达到45000户、31300户、25496户,相比于上年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管理资产规模方面,如下图所示。除中信银行2011年未公布数据,其余四家商业银行过去三年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均获得稳定增长。其中,招商银行2013年数据增长约32%,超越中国银行5700亿元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714亿元。其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截止2013年末也分别达到5413亿元、5050亿元及1613.05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整理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较少,综合投融资理念尚未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产品通常集中在银行内部产品以及的第三方机构产品。以“产品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大大局限了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来源,不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业、跨机构、综合全面的投资理财方案。而且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简单化的现象,多以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产品,投资渠道较少。
2.业务经营模式简单。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总行一级部门或准一级部门设立。一方面要承担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方案、政策及流程,同时还要承担总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这种双重职能定位类似于分行,不能充分体现私人银行业务的专职性。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从业人员知晓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整体金融领域的诸多专业知识,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综合理财需求,不能够提供全面的、完善的理财方案。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投资理念,开发创新型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私人银行所面对的客户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因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资理念尤为重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高效实现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客户粘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金融创新;混业经营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个人理财是指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的活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个人理财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市场供给体系已经形成,各家银行都建立了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专门部门、柜台,配备了专业人员,提供一对一的个人理财服务。不少银行建立了电子网络体系和客户服务平台,提供个人理财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个人理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07年4月2日,渣打、汇丰、花旗和东亚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首次以法人银行的身份经营,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各项业务方面展开竞争。此外,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大公司设立的附属财务公司也开始提供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有力的竞争对手。
伴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有关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范也日益推出。2005至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陆续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等管理规范,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规范,以实现个人理财业务“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分析
中外资银行都以品牌塑造为主,着力打造具有极强延续性和包容性的理财品牌。各大银行不但在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类型上力求种类和期限形式的多样化,而且不断将新的创新理念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理财新产品的设计与市场的变化密切结合。
据统计,截至2009年1月,共有54家商业银行(43家中资银行、11家外资银行)向市场投放了5093个个人理财产品,国内同业各家银行共发行3716款浮动收益型产品和1377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为73%和2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内部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设计缺乏创新,严重同质化,业务停留在较低层次。与之相应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功能相对单一,复合性产品少。产品之间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联系,从而导致产品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整体竞争力不够。这种产品结构导致较低的定价能力,很多中资银行发售的外汇理财产品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以国际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将外汇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到外资银行进行平盘,因此,不论中资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
2 外部障碍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与体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分业经营的体制虽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空间。完整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征信制度的长期缺失、个人所得税制度与财产申报制度的不健全,使银行与居民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我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银行没有定价权,其控制成本、收益和风险能力较弱,更难以界定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较大。此外,我国在理财市场的监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资金门槛、业务限制等多个方面的监管标准不统一,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进而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内部机制
(1)加强个人理财业务创新
为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应大力推动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对现行投资业务进行优化组合,拓宽业务的范围,分散风险,更好地满足客户要求,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加强对金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的收集,并采用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完善理财信息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有效地进行个人理财;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改变以柜台服务为主的传统模式,促进服务人员与客户的有效、平等交流;增强现代科技、高新技术在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的使用,以技术创新促进理财业务创新。同时,健全和完善理财业务全过程的规范性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并且要对理财人员所经办的业务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2)实行差异化服务战略和品牌战略
商业银行应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差异化服务战略,针对不同层次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使银行服务由统一化、大众化向层次化、专业化转变,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选择与银行的目的和形象保持一致的目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确立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加强品牌形象管理。
(3)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个人理财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分支主管其掌握销售管理技巧,能更加具体的制定分支行的促销方法,使高层领导的掌握个人理财服务的特点,了解同业、市场的基本情况,协助前线更加有效的开展促销活动,使理财客户经理全面掌握主要业务知识、个人银行服务系统、个人理财分析系统、客户服务及销售技巧和投资理财分析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使一般员工了解个人理财服务的业务范围、特色、优点,知晓一些宣传推广活动介绍,以及员工协助银行对外宣传的方法。
2 构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营造鼓励创新的法制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应树立“法不明文禁止即为允许”的监管理念,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提出一整套最能满足服务要求的解决方案,营造出一个鼓励创新的法制环境。而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层应该建立一个鼓励创新的统一标准和制度保障,使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监管符合于市场需求,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改变金融界长期存在“金融产品无专利”现象,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减少模仿,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降低保护金融产品创新的难度,提高创新者的受益。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信用机构。然而,它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商业银行是主要经营货币商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主要有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职能。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4万亿元,比2003年的28万亿元增加123万亿元,增长了近5.5倍。从机构类型看,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银行业相比世界起步较晚,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才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但是在201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已经全部进入了榜单前十,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再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此外,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既方便快捷,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又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经出现,便飞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产权性质单一,国有化程度过高
我国银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国有化程度较高,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部分银行已经上市,但股权大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相对国外而显得单一。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来多以分支行为资源配置中心,采取层级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这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布局并不合理,管理环节过多使权力严重分散,内部部门职能重叠,协同能力不强,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内部审计机构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四)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尽管国家组建了东方、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资产进行转移,商业银行自身也处置了诸多不良资产,但其不良资产依然在增长。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改革,产权股份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对现有的体制模式进行转变。我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加大实行股份化的改造。银行业应使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应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并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必须与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并不断赶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养和竞争环境。
(三)加强特色化与自身核心业务的建设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现状 发展
一、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快速发展。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在该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综合自身的所有金融资源,围绕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为客户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财务安排。
2007年3月2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汇丰、渣打、东亚、花旗等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开业。渣打银行表示,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并成功申请人民币业务牌照以后,将为中国内地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也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据统计,截至2008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推出2404款个人理财产品,全年理财产品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以工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的理财产品销售额达l185亿元,理财业务佣金收入达到50.89亿元,占其非利息业务收入的35.4%。尽管如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是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1)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产品与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的现状,无法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品种;虽然各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却差别不大。
(2)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对客户研究不够充分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还多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上。一些银行推出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及投资组合建议仅停留在浅层次,在客户细分、数据积累、专业理财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不够。
(3)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难以提供专家理财服务
现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一线人员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并不具备为客户测算具体收益水平、分析可能存在风险的能力。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平还局限在某些业务的表面操作上,从而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滞后原因分析
(1)理财需求与理财文化的双重制约
根据相关资料,截止到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0万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接近3万元。随着居民收人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个人理财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国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很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国个人财富拥有的不均衡,中国储蓄的60%集中在20%的个人手中。二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缺乏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不愿意把自有的财产委托给他人打理。三是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认同感。
(2)金融政策及技术设施的客观限制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严格分开经营,业务不能交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等方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进一步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便捷性。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有所发展,但总的情况仍然是金融创新层次偏低、金融创新范围较窄、创新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创新业务的运用效果较差,尤其是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更为滞后,个人理财产品同质性大,差异不显著,这也成为影响和滞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打造优质理财产品,尽快创建高端品牌
目前,国内各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现状下,银行一旦能创建属于自己的理财品牌,无疑就确立起个人理财业务的领军地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理财专家,提高自身在委托、咨询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并通过持续的包装和营销逐步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自身理财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收益水平。
(2)分析客户实际需求,创新个人理财产品
国外商业银行通常是以个人客户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提供。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还主要停留在以自身传统业务开展为基础,以负债、融资、业务为核心产品的阶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分析客户需求,在进一步实施客户细分的前提下,以专业理财理论指导当前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针对性提供。
(3)加快专职人才培育,建立专业理财队伍
纵观美国、日本等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与其从业人员走向规范化执业资质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往往缺乏金融、债券、保险、基金等专业的金融产品知识,无法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应该加强理财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专业理财队伍,全面推进CFP资格认证制度。
五、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1)普及理财意识,培育理财市场
首先,加大理财意识培育。我国居民理财意识普遍缺乏,很多居民对理财观念存在误区。与之相反,发达国家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商业银行要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来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推出的理财产品;第三,要不断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客户的财产应该属私有范围,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够吸引更多客户的加入。
(2)扩充理财队伍,培育专业人才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培训使客户经理成为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全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在借鉴国外注册理财规划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个人理财师的专业理财水平。
(3)改革金融政策,完善技术条件
首先,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放松后实行混业经营,就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这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等方式,来精心打造个人理财服务的技术平台。
(4)加快金融创新,培养优质客户
第一,商业银行要不断推进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模仿,要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行优势。第二,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据对客户的细分来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并加强对优质客户群的识别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产品要有一定的价值,真正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满足客户委托理财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户的加入,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萍,方晓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