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服务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问题,对策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的基层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要加强领导,认真谋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基层平台建设推进方案。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难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其内容相对繁杂,服务难度较大,建设质量与服务水平都难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从宏观角度来讲其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指乡镇事务所的工作职责,其中主要包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针对某地开展组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调研数据;促进就业发展、提供就业指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等;协调相关部门及职业技能培训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等。
另一方面指社区与村居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其中主要包含:建立完善社区与村居劳动力平台保障体系并有效加以管理落实;针对社区及村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的搜集与审查,建立完善的信息库;掌握社区与村居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人员的信息,为其提供全面的求职信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档案;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活动的开展,积极调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矛盾;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宣传指导工作,针对重要信息进行整理、数据分类,提供可靠的工作意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布置。以上两个方面的充分发挥将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3.1人员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大多数身兼多个岗位与职责,很多问题的发生并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处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问题上,还要处理部分当地政府官员所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而导致一人兼多个岗位任务,这样不仅仅使其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专职进行处理问题,更会导致在处理问题上不能准确地加以解决,不利于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3.2工作经费方面。经费问题作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的基础,对其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很多乡镇企业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上级的支持与赞同,更需要资金来开展项目,进行预算,从而有效的保障社会民生事业的大力发展。但实际上,在某些地区甚至存在着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工资难以保障等现象,资金的严重缺乏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与开展,打消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严重滞后。
3.3人员素质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开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涉及面比较广泛,且政策性比较强,内容复杂丰富,并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加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下,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农村就业及社会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必须将农业就业及社会保障放在重中之重,从而建立与城镇相统一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实现城乡统筹协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4.2规范完善基层平台工作机构,配置人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管理与发展,人作为主体,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完善,建立基层管理人员责任负责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人才对基层平台服务进行管理与维护,此外,还要确保人员的收入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基层服务平台的持续发展。
4.3加大对基层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在落实惠民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要配备工作所需要的设备设施,逐步现代化,确保信息安全。其次要增加工作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有效运行。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证及时到位。
一是积极筹备,做好信息核对。省医保中心从2012年下半年起开始着手开展省本级灵活就业人员相关参保缴费基础信息的核对工作。中心将相关信息核对表借助医保个人账户对账单的寄发送达每一位灵活就业人员手中,并组织人员力量对省本级医保5200多名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所反馈的手机、地址、缴费银行账户、医保工资总额、缴费状态等信息加以收集、汇总和核对,同时对采集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认真分析,确保在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按月征缴工作以前,掌握不低于95%的灵活就业人员真实有效信息。
二是依法行政,完善配套文件。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心草拟了《省本级灵活就业参保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业务经办规定》并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了《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银行自动转账授权书》,重新编写了《省本级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保费参保须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省人社厅《关于省本级灵活就业人员按月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有关问题的批复》和《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关于印发省本级灵活就业参保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业务经办规定的通知》两份重要文件得以在2013年1月前及时出台,确保经办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省医保中心通过报刊宣传、群发短信等多种形式,确保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缴费政策和办理流程的动态调整情况。
三是博采众长,优化业务流程。省医保中心汲取了漳州市等地在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认真研究相应业务信息系统改造方案,加强与相关软件服务商沟通并实施信息系统改造;制定了《省直医保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系统银行接口规范》;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特点调整了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建账工作流程;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实现根据缴费情况自动冻结或恢复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自动生成催缴、到账的通知短信;实现机打发票,系统自动记录缴费发票打印历史;实现经办机构与银行缴费信息传递接收自动化、网络化,确保缴费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摘要】随着卫生事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如何应对日趋增多的医疗纠纷及其带来的高额赔款,怎样化解难以避免的医疗风险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一些医院都在纷纷探索,试图找到一条既能在保护病人利益的同时,又能维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体制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92-02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人,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医保”)日趋完善。几年来的医保工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遇到挫折的困惑,笔者现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1.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的绿色通道
国家、单位、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成为医疗费用的载体,同时三方面的共同利益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才能更好地吸引病人,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才能经受得住社会的选择。建立了参保病人的绿色通道不仅使这些参保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和有效处置。而且医院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2.为医保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社会医疗保险是现代医疗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参保)的服务工作,也是现代医院参加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没有配套的服务措施,再好的技术和环境,也会使参保患者望而却步。这样就会使医院失去很大一部分的医疗市场,医院没有患者就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是任何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医疗保险体系的供、需、保三方中,医院是连接保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其代表是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需方(参保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现阶段是职工)的桥梁。充分发挥好其桥梁作用,是关系到贯彻社会保险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医院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使病人一踏进医院,就有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展现了我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管理方式和优美环境。3.提高医保管理技能
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它改变旧的就医模式,还有很多新的工作都在试运行阶段。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和法规的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好医疗保险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医保》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全员教育培训。为使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各项医改政策,为《医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都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保》规章制度是开展好《医保》工作的前提,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医保》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处理,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些制度的建立遏制了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及其它相关事项。同时严格执行贵重药品、检查、治疗审批制度,使用自费药品、检查、治疗时一定要患者或家属同意签字后方能使用。医务人员也经常保持与患者沟通,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我们还认真的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随时改进我们的工作,使医保患者花最少的钱、接受最好的医疗。4.积极宣传医保政策
医保政策宣传的及时、到位与否,是医院医保管理的“灵魂”,需高度重视。医保办通过院周会宣讲、医院内外网信息平台、医保宣传栏、院报以及行政查房等多渠道、全方位、及时的宣传医保政策,让医务人员以及广大参保患者掌握必要的医保知识,对于医保协议的重点内容以及医保限适应症药品目录,汇编成册,下发至全院医护人员,强化医护人员对医保重点政策的理解与实施,以便于更好的为参保患者提供医保服务,同时尽量避免因医保政策掌握不到位给自身以及医院带来扣款、扣分的损失。在参保患者医疗就诊的各个环节,根据参保患者的医保需求发放相关的医保资料,如在医院门诊大厅,发放“医保病人门诊慢性病、门特申报标准、流程以及鉴定相关资料”,安排专人答疑解惑参保患者的医保咨询等;在住院处,向每一位住院的参保患者发放“医保病人住院须知”,详细告知其在医院住院期间医保权利(如哪些情况享受医保待遇、具体医保报销政策等)以及义务(如如实告知疾病发生情况、不得冒名住院以及遵守医院相关管理规定等);在各病区,逐日发放每日费用清单,清清楚楚标注每项医疗费用的医保类别以及医保费用实时报销情况,让参保患者明明白白就医。积极配合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参与各种大型的医保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努力创建和谐医保环境。5.提高服务水平
医保政策的顺利实施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对医疗知识、物价政策等也要了解、熟悉。但现实工作中,医保办工作人员大多来源护理、财务、计算机以及药学等专业,缺乏医保专业以及医疗专业系统的业务技能,通常是边干边学。这就要求我们的医保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除了修炼好医保政策必修课以外,对医疗知识、药学知识、物价知识也要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医院医保办工作职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医保办只承担医保管理、服务职能,有的医保办还兼有医保报账以及三个目录对照、医保考核、物价管理以及参保业务办理等职能,工作职能界定的不同对医保办工作人员要求也较高,只有不断的学习,把自己锻炼成“全能”人才,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参保患者以及临床科室服务,做好医保管理工作。参考文献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药品零售终端都被大公司掌控,实行连锁化经营,药品质量会不会更有保障?药价会不会更便宜?
今年6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总局)的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下称新版GSP)将正式实施。业内一致认为,新版GSP在全面提高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的同时,也将引发药品零售行业大洗牌。
洗牌之后,谁是大王?很多人认为,大型连锁药店会成为赢家。连锁药店的发展壮大固然会有助于药品安全、药价平稳,可是大型连锁药店真的会笑到最后吗?
并购重组遭遇办证难与地方保护主义
连锁经营是医药零售业的主要形式,也是药企打造销售网络的主要形式。通过连锁经营,药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扩大经营规模、以低价销售来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利润。
但是,与遍地开花的单体药店相比,大型连锁药店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据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柯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类药店总数超过42万家,单体药店数量约占全国药店总数的三分之二。中国排名前三名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合计营业额不足整个市场份额的10%,而美国连锁药店前三强所占的市场份额则超过了70%。
在县级及以下地区,与大型连锁药店的统一管理相比,单体药店在灵活性、稳定性和资金运用上都有明显优势。即使大型连锁药店在规模和资金总量上占据优势,也难以完成并购重组。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政策障碍的问题。”他分析,“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所收购的企业与门店的相关经营证照都要重新办理,这个过程往往耗时几个月,造成很大损失。”
在证照办理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也很严重。谢子龙表示:“外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药监、工商、税务和医保等多方面限制,市场准入要求与当地连锁及单体药店的标准差异很大,存在不公平、不规范审批的现象。”
由于国家食药总局没有制定统一的指导原则和开店政策,导致各地方药监系统在审批时间、审批数量和准入资格审查等方面标准不一。“即使在同一省的同一地级市,每个县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柯云峰指出,“这种做法不利于药品零售市场的自由竞争,容易导致地方保护、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发生。”
公平,成为大型连锁药店在扩张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我希望政府能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行业快速、健康、规范化发展。”谢子龙认为,政府应设置贴息贷款、减免税收或给予财政专项补贴,使医疗服务、配药、购药便利的“一站式”服务措施在社区和乡村能够真正到位。
“医保定点”成无法逾越的障碍
很多大型连锁药店都在拼命往外扩张,但站住脚才发现,医保定点资格是它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收购单体药店后,原药店的医保定点资格将被注销,收购方需重新申报。此时,新门店能否顺利取得资格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地方规定了需重新开业两年以上才可申请医保定点药店,有的地方受医保定点药店总数的控制,并购后的连锁药店无法继续获得医保定点的资格。”柯云峰介绍说。
对于大型连锁药店而言,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定点医保资格却无法共享,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连锁药店的扩张和销售。谢子龙提出:“我建议由国家食药总局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简化流程的操作程序,对被收购的门店按标准及时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应继续保留医保定点资格。”
区域差异还存在于医保应收款的结算周期上。“有的地方一个月结一次,有的地方按品种结,部分资金甚至要一年结一次。”谢子龙表示,这极大地加重了医保定点药店的资金周转压力。
“大健康”概念是药店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药店更像间超市,可以销售一切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从健身器材到护理用品,从健康食品到护肤产品,无所不包。
在中国,传统零售药店主要销售药物和部分医疗设备,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区的医保部门还对医保定点药店经营非药品下达“限售令”和“禁售令”,一旦在定点药店摆放非药品即按违规论处。谢子龙表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医保定点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使医保定点药店无法在药品屡次降价的情况下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取利润,限制了药品零售行业的正常发展。”
对此,柯云峰提出,可以对医保定点药店医保支付商品以“医保专柜”的形式进行分区管理,单独结算,区域内不得摆放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外的商品。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医疗保险结算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发现违规刷卡行为,锁定违规证据。”柯云峰表示,“对违规门店及企业应从严处罚,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加重违法成本。”
单体药店与网上药店生命力强大
在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普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试点医院的药品价格普遍比零售药店还要低。
“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由国家出资推动医疗机构药房与社会零售药店的不平等竞争,给药品零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谢子龙表示,随着县级医院与公立医院改革范围的不断扩大,“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药品零售企业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今年年初,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公布的《中国单体药店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27.7万家单体药店,数量上约是连锁药店的两倍。
为帮助单体药店的发展,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安徽、湖南和广东等5省建立了单体药店联盟,全国有1/4的单体药店都加入了这一联盟,通过联合采购,提高对药厂的议价能力。
“未来五六年,单体药店在全国药店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和销售份额都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主管部门也不会强制药店走连锁道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徐郁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协会和药店联盟,我们还是愿意尽力推动他们按照自愿原则走向连锁模式。”
除了单体药店的长盛不衰,新兴的网上药店也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随着天猫医药馆的上线,京东商城、网上超市1号店都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旗下网上药店。而在此之前,药房网、金象网、开心人网上药店等几大知名医药电商也已初具规模。
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医药B2C的交易规模达10.9亿元,考虑第四季度为电商促销旺季,2012年全年规模预计将达到16.5亿元,较2011年4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12%。
2012年中国十大连锁药店
海王星辰 全国门店数超2600家
国大药房 全国零售药店1753家
和平药房 连锁网点(含加盟店)1700 余家
同仁堂 境内外零售门店800余家
老百姓大药房 全国门店600余家
中联大药房 全国药店600家
大参林 全国连锁药店超过500家
金象大药房 全国门店300余家
一致医药 全国门店300家
一是以社区服务推动土地流转。社区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蔬菜经营技术的社区干部专门主抓土地流转工作,同时,严明职责,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先后以层层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展开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政策氛围。社区通过干部带头,联组包户、走访群众、鼓励居民流转土地。并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二是以产业协会指导流转土地经营。在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吸收协会成员1**多余人,协会定期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和帮贫扶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自愿加入协会,协会成员数量不断壮大。协会的指导作用为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支持。三是以经济大户带动流转土地经营。社区对土地统一租赁,对社会公开广泛招标经营人才,涌现出了宋文华、郑安军等10多个经济大户,成功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草霉、花卉、礼品西瓜基地。经济大户宋文华通过草莓与礼品西瓜轮作,亩平年收入达3万多元,在社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社区积极发挥土地流转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以大户带动促发展,吸引居民自觉开展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2.创新服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首先是搞好硬件设施。该社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向市县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4**多万元,为蔬菜基地新修硬化公路3.5公里。修建完善了蔬菜基地灌溉、大棚等系列设施;其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社区聘请技术专家,在群众中免费培训指导,免费为居民提供良种育苗等措施,另外,积极联系信用部门,为居民提供资金支持,为有创业志向、有经营技术的大户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社区鼓励居民依托城区优势,向物流配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转移,积极开拓创新服务行业,社区共转移劳动力7**多人,每年劳务经济收入达15**多万元。社区通过转移劳动力,增加土地流转面积达5**多亩。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社区认真开展工商业者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的低保、医保工作,确保劳动力转移群体安心创业。对社区60岁以上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认真为他们算好账,搞好土地流转,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心流转土地。
3.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
严格定义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明确了大病保险的定义,“所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指为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具体做法是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通过招投标方式向符合经营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大病保险。”
与2012年9月下发的《关于规范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相比较,此次对大病保险的定义更加科学和合理,2012年9月的征求意见稿中所谈到的大病保险的定义是这样规范的:“是指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对城乡居民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补偿,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相符合经营条件的保险公司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
首先,《大病保险业务办法》明确提出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它的发生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说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基本医疗上的第二次费用,没有基本医疗就不需大病保险,它的产生是基本医疗的报销后剩余的部分的再次费用的发生。其次,明确指出是制度安排,“制度性的安排”意味着是政策性的、带有强制性的安排,也就是说,大病保险列入了国家的战略安排中,是一项关系到广大老百姓制度。
第三,定义中也明确指出,大病保险费用的作用是基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补充,是第二次费用,是对基本医疗的补充,也就是说,在基本医疗上线超出的部分才能实施大病保险。
第四,明确了大病保险的业务开展是通过招标方式产生的。通过招标的方式是确保公开、公正的阳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项事关人民福祉的政策在人民的监督下运行。
在《大病保险业务办法》中,第一章的总则中还明确了实施的地方部门,“本办法所称投保人为地方政府授权的部门;被保险人为大病保险开展地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或城乡居民医保的全部参保(合)人;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通常情况下,大病保险实施的具体办法一般由省政府牵头,省内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参入,相关职能部门一般是卫生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保监局三家共同参入进来联合办公,确立相关的保险人资质,最后由保险人承办的过程。监督则由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的部门联合实施。一般情况下,由省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实施大纲,具体的落实办法都是由卫生部门、劳动社保部门和保监局落实,各地市州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确立投保费用,然后,各地市州或县级以上政府全程监督。
严格投标管理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的第三章单独提出了投标管理和相关政策。
保监会所制定投标资质为,保险公司总公司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基本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或近三年内净资产均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专业健康保险公司除外;满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偿付能力不低于100%,其他保险公司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偿付能力不低于150%;在中国境内连续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成熟的健康保险经营管理经验;依法合规经营,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对大病保险业务实行专项管理和单独核算;具备较强的健康保险精算技术,能够对大病保险进行科学合理定价;具备完善的、覆盖区域较广的服务网络;配备具有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员队伍,具有较强的核保、核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具备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按规定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大病保险相关数据;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时,“办法”还规定:“同一保险集团公司在一个大病保险统筹地区投标开展大病保险业务的子公司不超过一家。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整合资源,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子公司做好大病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含计划单列市分公司、总公司直管的分公司)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总公司具有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资质;总公司批准同意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在开展大病保险的地区配备熟悉当地基本医保政策,且具有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服务队伍,能够提供驻点、巡查等大病保险专项服务;当地保监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国保监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并及时更新具有资质的保险公司总公司名单。”《大病保险业务办法》还说,“保监局根据本办法和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总公司名单,公布并及时更新具有资质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含计划单列市分公司、总公司直管的分公司)名单。”
明确了投标资质后,保监会还公布了具体的投标办法,这个办法应该是保监会近年来第一次,具体流程法如下:
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和条件作出实质性响应。投标文件应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基本医保经验数据及提出的管理服务要求,科学预估承保风险和管理服务成本,合理确定保险费、保险金额、起付金额、给付比例,同时包括大病保障对象、保障期限、责任范围、除外责任、结算方式、医疗管理和服务措施等内容。投标文件应经保险公司总公司批准同意,并由总公司出具精算意见书、法律意见书和相应授权书。
投标人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恶意压价竞争,不得妨碍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以向招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中标,不得泄露招标人提供的参保人员信息。”
投标人应在投标7个工作日之前,向当地保监局报告拟投标大病保险项目的名称、招标人、投标时间等基本情况。
保监局应全程跟踪招投标过程,监督保险公司依法合规参与大病保险投标。对投标价格明显偏低的,保监局要进行综合评估,禁止恶性竞争。
投标人在中标后,应按照招投标文件内容规定,与投保人签订大病保险合作协议。大病保险合作协议的期限原则上不低于三年,大病保险合同内容可每年商谈确定一次。
大病保险合作协议签署后,应在一个月内由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含计划单列市分公司、总公司直管的分公司)报送当地保监局。
规范作用流程的目的是为了置该政策于监督下,对此,保监会可谓用心良苦,因为这种做法无疑是从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扭转保险业的形象问题。
规定事无巨细
该“办法”不仅规定了投标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相关的配套办法,可谓是细无巨细。例如: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大病保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开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偿付能力充足;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具备较强的健康保险精算技术;并需配备具有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具备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保险公司在投标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过程中受到3次以上行政处罚,或违规支付手续费、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保险监管机构三年内不将其列入大病保险资质名单。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对保险公司的投标行为进行严格监管,要求投标文件由保险公司总公司同意,并出具精算意见书、法律意见书和相应授权书。严禁投标人弄虚作假,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恶意压价竞争,向招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泄露招标人提供的参保人员信息等行为。《办法》还要求保监局全程跟踪投标过程,监督保险公司依法合规参与大病保险投标。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对保险公司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进行了规范,要求保险公司制定大病保险专属产品,并根据投保人提供的基本医保经验数据,建立大病保险精算模型,科学制定产品参数、厘定费率,审慎定价。要求保险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实现大病保险信息系统与基本医保信息系统、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严格用户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大病保险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大病保险专业队伍,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被保险人提供咨询、查询服务,根据被保险人分布情况,设立服务网点,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医疗救助的衔接,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大病保险业务办法》在《指导意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规定保险公司应在医保主管部门的授权下,依据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等标准或规定,通过医疗巡查、驻点驻院、抽查病历等方式,做好对医疗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发现的冒名就医、挂床住院、过度医疗等违规问题通报投保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大病保险业务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对大病保险单独核算,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核定业务成本,据实列支大病保险经营费用支出,加强费用管控力度,降低大病保险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大病保险业务办法》特别要求保险公司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与投保人协商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赔付率、费用加利润率。建立动态风险调整机制,根据实际经营结果、医保政策调整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通过调整下一保险期间保险责任、保险费率等方式,对保险期间的超额结余和政策性亏损等盈亏情况进行风险调节,确保大病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小散弱”向“高聚强”转变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简称:G20工程),就是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生物医药产业的底色就是创新。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要想让建立在新技术、新产品之上并具有战略意义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创新成本的最低化、成果转化的最快化。
北京市委市政府为G20工程制定了24字发展方针: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支持对象、贡献规模增量,其中第一条就是“创新工作机制”,明确了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作为实施G20工程的牵头单位,北京市科委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自身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重点在创新工作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第一,按照“一盘棋”的理念,建立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的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条相对应的政策支撑链条,着力提升创新效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链条,涵盖了上游的产品创新、中游的药品生产和下游的临床应用,涉及科技、药监、卫生、人保等多个部门,只有部门联动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条链。为此,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药监局合作,共同建立“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搭建新药审批绿色通道,监管部门提前进入新药研发阶段,及时给予服务,缩短了审批周期;与北京市卫生局合作,形成了“一品两规三剂型”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创新品种获得加分;与北京市人保局合作,推动了以重点企业创新品种为代表的医药新品种及时纳入北京市医保目录,在解决百姓健康需要的同时促进了创新。这些措施打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激发了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二,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量身定制服务措施,推行“一企一策”的服务模式。充分考量企业不同规模特点、创新能力、市场化前景等要素,把企业分为规模企业、潜力企业和引进企业,确定了创新实力强、研发投入比例大、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或有很大发展潜力的100余家创新型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然后建立档案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针对新版GMP、药品招标、企业重点实验室认证等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协调会,制订实施支持措施,“贴身、贴近、贴心”服务好企业,使政策资源切实落在需求上、落在企业里、落在产业中。
第三,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并重,鼓励企业依靠创新实施“大品种战略”。北京市科委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把重视科技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作为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有计划、成系统、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等专项。在科技计划组织方式上,采取公开招标、邀标、择优委托和稳定支持等多种方式;在经费安排上,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政府资金股权投资等不同形式,调动全社会优势资源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平台搭建和标准创制活动。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重。顺应市场需求,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组织协调,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与有关区县携手,为生物医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投资大、设备全、水平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不可或缺,但又远非一家企业所能为之。市科委携手创新企业聚集的大兴区(亦庄)和昌平区,共建以大兴(亦庄)生物医药基地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一南一北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生物医药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两个区域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关键词】医院;收费管理;价格
医疗收费管理是医院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收费标准》中项目及价格标准来进行医疗服务收费的,是医院货币收入的主要源头,是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医院根据自身的医疗配置特点,上报卫生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在行政许可的范围下,开展诊疗服务项目。物价管理人员要通过临床一线调研,进行成本价格的测定,确定申报各科室医疗收费项目价格,上报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医院才可以按照批准的项目及价格进行医疗服务收费。医院收费管理属于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医院整个就医环境,从病人走入医院,挂号开始收费到检查收费、住院收费、进行治疗收费等等,即牵涉医患关系的好坏,又牵涉到就医病人、医院的切身利益,同时又体现国家医保管理执行的好坏。医院收费是在国家价格允许的条件下,对每项药品、治疗项目、服务项目,明码标示医疗收费标准,进行医疗服务的,国家禁止乱收费,私下抬高药价,扰乱医疗市场,损害就医患者的利益,破坏国家医疗价格体系。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医疗服务工作之一的医疗收费工作逐步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收费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笔者从事医院财务管理多年,就自己的管理经验从以下几点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交流。
一、加强医院的管理
1.加强医院收费制度建设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收费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规范医院收费行为,强化约束机制。收费管理制度应遵守医院财务管理统一制度,不违背医院行业财务法规和价格政策。主要有收费人员岗位职责、预收款管理制度、门诊收费管理制度、住院收费管理制度、退款管理制度、收费流程管理制度、交款管理制度、挂号费管理制度、药品划价制度等等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收费行为,为医疗发展服务。
2.加强医院收费监督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医院收费是医院的窗口部门,收费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医院90%的收入归集通过收费窗口实现,加强收费管理非常重要。(1)建立完整的收费账目和台账,做到日清月结,减少呆账发生。(2)做好一日清单的核对复查工作,既保证医院收入正确性也保证患者的利益,降低差错率。(3)做好收费处方的核对工作,按照收费价格标准,复合处方划价收费,防止多收漏收。(4)及时做好收入上缴,经常核对收入日报表,盘点月报表和日报表的正确性。从各个方面堵塞漏洞,保障医疗收费“颗粒归仓”,防止医院资金源头流失,确保医院良性发展。
3.加强医院退款管理,严防恶意退款行为发生。现在有些医院出现恶意退款现象,给医院和患者总成损失。因此,强化医院收费退款手续,规避减少风险发生。(1)如遇门诊收费退款时,结账前退款时必须原票据各联齐全,并由经办处方医生和辅助检查科室的医生签字,确认病人医治行为没有发生,由收费室直接做退款处理。结帐后需退款时,需做红字冲减报表出并有原票据各联齐全和领导签字,并打印出退款数据由相关科室签字后由财务室直接退款。(2)住院病人需退款时必须设专人管理,在住院收费管理系统中有明确收费员的退款权限,退治疗费和药费时,需经过医疗科室和药房签字的处方住院处可为病人办理退款手续。
4.加强医院收费信息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采用先进的医院收费软件开展收费工作,提高收费工作质量及及工作效率。(1)加强收费软件维护升级,防止软件漏洞,及时更新收费补丁,保证收费软件正常工作。(2)建立收费软件档案管理,及时双份拷贝各项收费数据信息,严防数据丢失,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3)及时更新新的收费项目,录入最基础的收费信息,随时调整价格差。(4)禁止收费电脑装入游戏设置,装入安全防火墙,严防病毒浸入,破坏医院收费系统,影响医院正常收费工作。(5)医院应设置专人管理收费系统,设置各级管理口令,互相监督牵制。信息输入员必须保证信息及时、准确。需要经常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收费信息既可以动态观察,又可以提供综合数据,为医院各级管理者提供人均医疗费用真实情况,掌握医院的运行“脉搏”,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医院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高了管理层次,促进了医院全面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水平
1.加强收费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医院收费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医院窗口单位服务非常重要。有些收费人员对收费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收费工作做得不够严谨,不注重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政策法规观念淡薄,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不给力。(1)加强会计法职业道德培训,爱岗敬业、不贪不占。经常组织收费人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收费人员自觉性。(2)强化收费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收费人员应胸怀宽广、脚踏实地、工作作风严谨,有较好的服务行为和礼貌用语,经常举办收费人员创优服务技能比赛,调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3)通过参加自学、单位集中培训等方式,外请其他医院收费管理者来院推广其先进的收费管理经验,提高本单位收费水平。
2.加强医保收费管理,及时收回垫付医疗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各种商业保险的发展,会出现很多新的医疗服务措施。全民医保是国家对国民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现,医院作为具体服务实施单位,必须做好医保人员就医指导及服务。抓好医保收费工作,确保医院经济利益不受损害。患者来源做治疗,首先是医院垫资医疗费用,然后再去医保管理部门结账,才能及时回收医院垫付的医药费。加强医疗保险系统和医院数据接口结算系统正常运行,数据接口结算要求准确,避免过于频繁的操作常造成数据流出,数据接口结算系统常发生故障,影响了收费处的工作质量。
3.强化医疗收费票据的管理。医院收费票据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刷,医院购买后按编号登记验收入库并有专人保管,收费票据领取时按票据编号登记并签名;已使用并作废票据联另登记在册,正常收费票据按编号交到财务纳入财务档案统一管理。
4.加强一日清单管理规范。近年来,医院医疗纠纷很大一部分是医疗收费不规范、不透明造成的。加强医院监督管理,增加收费透明度,保障患者知情权和监督权,全面规范和推进一日清单制度,实现诊疗费用一日清单名称、内容、格式、纸张、软件“五统一”,并重点公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不仅较好地规范了医院的收费行为,还取得了医院管理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医院收费管理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利于患者利益的保护,更有利于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无形中给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收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货币资金及收入的主要源头通过收费窗口实现,是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部门,加强收费岗位人员的法纪教育,加强收费处的稽核监督管理,以防资金流失、为确保医院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霜英,徐旭东.《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方法》.《中国医药导刊》.2009(11)
今年是都兰县人民医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医院实现发展跨越的重要一年。本年度在县委、县政府大力的支持及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都兰县人民医院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全面展开了创建“二甲”医院的重要任务。全院上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以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推动行风建设,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都兰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7505.7m2,建筑面积近10311.44m2。现核定床位100张,开放床位100张。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6个病区,9个临床科室,3个医技科室。截止2013年9月医院有职工107人(在编57人),其中卫技人员76人。副高职称4人,占4.76%;中级职称23人,占27.4%;初级职称:57人,占67.84%。全院医师:21人 ;另外药剂:9人;检验:4人;放射:4人;电生理及超声:4人 ;全院护士:40人。
医院净资产合计约2094万元,固定资产约1431万元。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双排螺旋CT机、35-X型号CR机、数字胃肠机、GE-P5心脏彩超机、腹部彩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血凝仪、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裂隙灯、自动验光仪、阴道镜等先进设备;各工作区全部实现电脑网络化管理。
二、突出医改重点,力争创建二甲医院的成功
2013年我院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力争在“医院管理、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改革发展、人员素质”五个环节质量内涵取得新提升的创甲工作。为做到日常医疗工作与创甲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医院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确保组织明确、责任落实,医院成立了“创甲”办公室及科室创甲建制,明确了各项职责,从医院功能任务、医院管理、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等七大方面进行了自查自改,建立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每一位职工克服了懈怠情绪,认认真真地从基础做起,通过努力“创甲”工作做到了有条有理、稳步推进。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医院服务规模
为给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医院进行了室外环境的绿化,修膳了门楼标志、花园;投入了十万余元进行了锅炉房、洗衣房的维修改造;2013年8月医院新建住院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医院进行了新建住院、急诊综合楼搬迁前的全面准备:对科室设置、人员、床位等进行了核编,合理规划布局,新建了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完善了院感科、输血科、预防保健科建设,并使之更加规范、合理;与院外病理检查中心签订了病理科业务协议,医院病理检查工作全面展开。
医院克服资金困难,加大了对环境改造和医疗设备资金投入,先后投入百万元,进行了门诊楼、行政楼的粉刷、改造;进行了消毒供应室、门诊科室的合理布局和全面改造;进行了新住院综合楼的全面装修,配置了病房内病床等各项设施及各种办公设备,并完成了对周边环境拆迁、硬化和院内各种标识的改造工作。
(三)以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全力保障医疗安全
1、强化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
医院建立健全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和质控网络组织,运用PDCA质量管理办法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尤其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改进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科室和院长签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目标责任书。每周定期组织以业务院长、医务科及护理部为主的医疗质量大查房,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医技科室管理、输血管理、院感控制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整改,加强环节管理和质量控制,做到了医疗质量与水平的稳步提升。
医院通过疑难病历讨论和业务学习、三基培训考核、三级医师查房、实时病历质控及急救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2、抓好护理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院健全了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方案;护理部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理念,深入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三大临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病房13间,加强了对患者入院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出院教育等,在护理服务上更注重细节和关怀服务,不断提高了社会满意度。
3、加强院感管理,有效控制院感发生
2013年之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处于空白现状。为不断确保医疗安全,本年度院感科明确职责,强化全院培训,先后3次邀请上级专家来院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全院培训。
院感科针对供应室、手术室、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紧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定期指导;制定了针对手卫生、手术部位感染、医院感染隔离技术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了供应室管理、清洗消毒灭菌和监测;根据要求,全院开展了规范手卫生活动,对每位医务人员进行七步洗手法考试,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率达90%以上。工作区域安装了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
4、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3年检验科积极拓展业务项目,先后开展部分肿瘤免疫检测、微生物检测、药敏试验等,填补了此项业务空白;定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对输血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在州、县检查中得到上级领导肯定。
放射科设备齐全,各大型设备实行持证上岗。科室实行读片制、疑难片讨论制。开展了双排螺旋CT检查,胃肠造影检查等。
超声科重视安全医疗管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开展了心脏彩超检查、腔内彩超检查及血管彩超检查项目,是全县唯一一家开展以上检查项目的科室,并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加强医院综合管理,营造医院文化氛围
2013年医院逐渐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完善了医院财务预算决算制度,完善了院务公开各项举措与制度;医院每季度进行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社会群众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病人的服务需求及对医院的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医院每季度进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完善了奖惩机制;强化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和使用管理,强化监督廉洁行医,我院的药占比逐渐下降,降至全年业务总量的40%以下。
同时医院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对长期发展历程中的蕴藏的医院文化进行梳理、调研,凝炼了“德厚、术精、至善、笃行”的院训,每个县医院人以此为目标,形成了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营造了符合医院特点的文化氛围与精神。
(五)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到惠民、便民
医院不断增强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更加深入地推行各种便民、惠民措施:一是医院优化服务环节,实行24项便民服务措施,化验、拍片、B超等限时出报告,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各病区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条件为病人提供方便,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医院新增床位37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住院难的矛盾。二是继续加强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实施了18种病种的单病种限额付费,合理控制了费用,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三是医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医院基本药物470余种,全部网上集中采购,平均门诊药品费用同比下降达13.7%。四是继续实行与新农合、医保平台无缝对接,落实完善医保垫付制,医院采用科学合理的垫付制及“先住院后结算”制度,使新农合、医保患者享受到“当天出院,当天补偿”,手续简便快捷。2013年在我院已享受“先住院后结算”新服务模式的患者新农合1181人,城镇居民63人,职工保险52人,垫付资金达4271721.57元。
(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2013年我院继续承袭“坚持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积极争取人才分配政策,并采取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年初开始每周组织两次全院职工以医疗技术规范、各类制度法规等为内容的集中学习,目前已进行了二十余次集中学习;医院实行了“三基三严”每月的定期考核,通过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形式,由初始的医护人员合格率仅50%到目前合格率90%以上,成效显著。年初医院先后派出约10名医务人员参加长、短期培训,其中4位医护人员至浙江省桐乡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以上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籍桐乡市人民医院等对我院的对口帮扶工作的开展,邀请骨科、麻醉科、妇产科等专家来我院指导工作,麻醉方面开展了全麻、颈臂丛麻醉、无痛人流、动脉压有创监测、全麻中喉罩通气等新技术;骨科方面开展了椎管狭窄减压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术等各类骨科手术,填补了我院骨科手术的空白;妇产科开展了宫颈癌筛查、疤痕子宫早、中孕终止妊娠、子宫全切术等;带动了我院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