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公园景观改造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景观改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景观改造方案

第1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全方位管理,以“构建生态、人文、精致新朱雀”为目标,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严格标准、整体推进”为原则,采取“政府组织、业主出资、政府补贴、社会共享”的方式,动员沿线单位和个人广泛参与,积极行动,提升我县森林旅游档次。

二、目标任务

依据《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段8公里沟峪沿线景观整治及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整体规划、分期建设、阶段性集中整治,逐步形成一个集观光体验、游乐休闲、民俗风情、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前导空间和景区服务基地。同时,通过对8公里沟峪沿线低矮破旧建筑拆除或重建、改造装饰与规划要求不协调的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美化硬化院落、设立标示牌,使沿线建筑风格色彩协调统一,特色更加明显,建筑整洁美观,门头牌匾统一,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样式新颖现代,使建筑与自然山水景观相和谐,使沟峪沿线景观明显改观,为打造朱雀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奠定基础。

三、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改造范围为: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段8公里沟峪沿线。

四、改造整治内容

(一)沿线低矮破旧临时建筑物拆除及重建

依据《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段8公里沟峪沿线景观整治及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沿线低矮破旧和临时性建筑物进行拆除。庙沟、营盘梁、上场、老爷庙等4块较大地块内的已有村民建房,原则上就近规划新安置点,原址内禁止新建或扩建房屋。其他区域道路规划红线为30米,沿线新建建筑至少退后现有道路中心线15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广场周边建筑退让范围按广场规划执行,原则上村民可在已有宅基地内对原有房屋改造加高或按规划拆除重建,但必须按规划要求设计,并经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二)保留建筑物立面改造

1.按照“美化提高、一楼一策”的原则,对沟峪沿线保留建筑物可视立面贴灰色外墙砖门窗套、窗台以下(约1米)贴灰色外墙砖墙裙,墙面用乳白色涂料粉刷。对建筑物贴白色、灰色或淡赭石色墙面砖的,原则保留;对建筑物贴其他颜色墙面砖的,用白色或浅灰色外墙涂料遮盖。

2.新建建筑按统一规划设计和建筑风格施工。

3.用料和施工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原则,选用附着力强、耐冲刷、耐腐蚀的粉刷材料,确保不曝皮、不起鼓、不脱落。

4.沿线保留建筑平屋顶改造为斜檐或半坡顶,外贴灰色琉璃瓦,翻檐高1米。对已建成的坡屋顶颜色不符合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原则上采用深灰色喷漆进行改造。

(三)门头牌匾整治

沿线建筑物门头牌匾和楼体广告设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材料”的原则,牌匾体现古香古色风格,以深灰和棕色为背景主色调,文字用亮色亚克力板制作,以钢材和合成木为门头牌匾主材料。门头牌匾高度为60-100厘米,长度根据店面实际确定,采用轮廓灯、LED灯钩边亮化处理。相邻门头牌匾下底边高度尽量保持一致。对同一地段相连的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必须成组设置,规格统一,制作精良,维护良好,取缔未经批准不符合统一要求的广告牌匾,严禁设置屋顶广告和条幅广告。

(四)楼体附着物整治

1.遮阳篷:统一规格、颜色、位置,保持整洁美观。一层门楣上设置的遮阳篷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4米,二层以上设置的遮阳篷上下左右平齐。遮阳篷色彩统一为米黄色。

2.防护网:统一设置、规格和色调(棕色),采用不锈钢材质,做到结构安全、外形美观。安装位置不得超过窗台外沿或悬窗伸出墙面。

3.室外管道:建筑物的给排水管、电力线和各类弱电线等,分类整理,集中定位布设在次要立面、较隐蔽的立面或凹口部位。

(五)沿线院落绿化美化硬化

组织村民或单位对院落进行硬化和绿化,通道和停车场部分用水泥或石材铺装,其他部分植树、种花,树种以当地特有树种为主。拆除残墙断壁和朽木围墙,新设围墙体现生态、自然、空透的特点,设置以绿篱、毛竹为主的生态围墙、不高于1.2米绿色木栅和合成胶木格栅围墙,并种植攀缘花卉或藤类植物,局部花坛点缀。

(六)沿线标识牌设置

按照有关规划设计,在道路交汇处、节点处、转弯处、人流集散处等布置路牌、游乐导示牌、交通指示牌等相应的标识,方便游人辨识前往。标识牌的材质尽量选用木材和石材。

五、实施步骤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段8公里沟峪沿线景观改造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阶段。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对沟峪沿线建筑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分门别类,完成8公里沟峪沿线景观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宣传动员准备阶段。涝峪旅游区管委会组织召开沟峪沿线景观整治改造动员大会,动员沿线单位和群众,主动参与和支持景观整治改造工作。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形成人人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组织实施阶段。责任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划设计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改造或新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治改造任务。

(四)检查验收阶段。景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未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完成。

六、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8公里沟峪沿线景观整治改造工作的领导,经县政府同意,成立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8公里段沿线景观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七、职责分工

(一)涝峪旅游区管委会:1.负责整治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服务;2.负责做好沿线村组、村民、经营户的思想动员工作,组织实施沿线乱搭乱建和临建等违章建(构)筑物的拆除;3.负责新建建筑物的监督管理和违法建设的查处;4.负责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组织实施沿线建筑整治和改造;5.负责建筑物门头牌匾、楼体广告及楼体附着物(遮阳篷、防护网等)整治;6.负责组织实施沿线各种标识牌设置和院落绿化美化和硬化工作;7.负责组织拆迁户新安置房屋建设。

(二)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1.负责制定沟峪沿线破损陈旧的建筑物立面整治规划和改造方案;2.负责改造房屋施工图的设计;3.负责房屋立面改造安置房建设等技术指导和施工质量监督;4.负责审查新建建筑方案和工程放验线工作;5.负责“瑞祥秦岭-朱雀”雕塑及广场建设。

(三)县林业局:1.负责景区标识牌的规划和选址定位、选型;2.负责道路沿线绿化及绿化管护,指导沿线住户绿化院落。

(四)县公安局:负责整治改造工作的治安保卫和交通标识牌选样。

(五)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朱雀森林公园大门口至西汉高速朱雀出入口8公里段路面整修和乱堆乱建清理,维护沟峪沿线出入口段的道路和户菜路(整治段)的修建。

(六)县财政局:负责整治改造工程预算审定;负责整治改造工程资金的落实及工程款的拨付。

(七)县审计局:负责整治改造工程预算审定和竣工后的资金审计。

(八)县搬迁安置办公室:负责制定拆迁安置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协助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九)县供电分局、县电信局、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负责对8公里沟峪和雕塑周边的电力、电信、移动、联通部分杆线进行迁移。

八、奖补政策

农户自有宅基地内原有占压规划道路红线的低矮破旧建筑(构)筑物予以拆除,按评估价予以赔偿。乱搭乱建和临时性违章建筑拆除不予补偿。凡八里坪村集体及个人按照景观整治改造方案要求,主动实施并在8月底前完成建筑物立面改造的,均享受总造价100%补助(立面整治、屋顶平改半坡、已建坡屋顶颜色更换);院落绿化、美化、硬化享受50元/平方米补助。同时,对符合规划重建的,由建房户先向涝峪旅游区管委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涝峪旅游区管委会审核后,报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审批同意并实地放线后方可施工。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涝峪旅游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夯实工作人员和责任,确保景观整治改造任务高质量按时完成。

(二)广泛宣传动员。县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县新闻单位要通过设立专栏、跟踪报道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景观整治改造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沿线单位和广大群众自觉行动起来,掀起景观整治改造热潮。

第2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理念;形式;内涵

一、引言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然而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传统制造业衰落,在城市中留下许多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遗留的工业废弃地进行修复再生,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景观效应。同时,可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一些优秀的改造案例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符号。

二、理论评述

1.工业废弃地

所谓工业废弃地,是指那些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随着工厂、制造厂生产活动的结束而出现的很多被废弃的闲置土地,亦称棕地。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工业地往往依然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迹,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纪念价值。

2.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工业产业衰败,给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唤起的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环保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改造。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改造方案是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形式的里程碑,该改造方案全新阐述了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概念,掀起了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的浪潮。此外,还有国外许多成功的经典改造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美国波士顿海岸水泥总厂及其周边环境改造、韩国金鱼渡公园。此外,国内的岐江公园、798艺术工厂区也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三、理论创新――后工业时代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就是在传承以往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为我们再创造一个美的游憩空间。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往往我们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理念再生

1.1生态学理念

引入了生态学理论之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尊重场地生态发展,注重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的受损生态系统有两种恢复模式,一种是当生态系统的损害没有超负荷且是可逆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外界压力和干扰,使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另一种是超负荷的并且是不可逆的,需要人工加以干预,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1.2反传统美学理念

传统美学认为工业废弃地上残留的工业景观是丑陋的,不和谐的,然而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也发生变化,一些设计师追求形式的冲突和无序。在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工程中,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是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它们的废弃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有着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的粗狂美,是镌刻着人类工业社会文明历史的纪念碑,这一切都是对传统公园的设计美学的创新和挑战。

2.形式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一些新兴的艺术形式,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大地艺术等都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表现形式。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中,对景观设计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地艺术,在其思想影响下,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工业废弃地的工业景观理解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而加以保留、改造利用,创造新的景观表现形式。新的景观表现形式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意味。

3.内涵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它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是人类工业社会时期留下的遗址,含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记,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我们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设计时,一定要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

四.案例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1.项目介绍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使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19世纪中期之前为农业用地。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2.改造原则

2.1破坏最小原则

工厂中的构筑物全部保留,并仔细分析研究,利用结构分析法使这些工业设施成为公园的景观结构要素,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如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设计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1)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应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不是抹杀它而是为其赋予新的意义,这与国内一些将场地内原有构筑物等完全拆除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2)建立完整的景观序列,使部分与整体相互协调。场地的建设还要考虑周边环境,与周围形成有机整体。

(3)设计与自然结合。场地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物种植多采用乡土树种,同时,保护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

(4)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原有材料,扩展各种景观元素的内涵和用途。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园的设计师拉兹强调,生态恢复是个缓慢的过程,设计师应以长远的眼光采取全面的保护,合理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短期效益,而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五、结语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工程不仅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也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更不仅仅是生态、艺术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

[2]蒋德平,汤跃然,《后工业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景观再生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1,(9)

第3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

1 项目背景

1.1 现状概况

清泉公园场地位于斯塔腾岛西岸,紧靠阿瑟溪,清泉湾和草原岛屿也被包含其中。场地北部以胜利大道和特拉维斯大道为界,东部到达里士满大道,南部以阿瑟基尔路为界,史泰登岛购物中心和斯塔顿岛绿带在北侧,西海岸高速公路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场地。场地总面积约891hm2,是纽约中央公园的2.7倍,其中约45%由高度为27~68.5m不等的6座垃圾山组成,另外55%由溪流、湿地和干燥凹地构成。

1.2 历史变迁

成为垃圾填埋场之前,这里曾是一大片被清澈泉水和溪流所滋润的潮汐湿地,“清泉(Fresh Kills)”之名正由此而来。1948年启动,1955年清泉垃圾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放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纽约市平均每天运往这里的垃圾多达14000t,1986~1987年间的巅峰时期,每天的垃圾接收量更达到29000t之巨。由于各种环保法令的颁布纽约市大部分垃圾堆放场关闭,1991年清泉垃圾场成为纽约唯一一个生活垃圾堆放场。到20世纪末,这片垃圾山庞大得能够从太空中被拍摄到,垃圾填埋场与周边区域的矛盾关系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关闭垃圾填埋场被提上日程。2001年,纽约市政府下令永久关闭垃圾场并对其进行景观恢复与改造。“9 11”事件却使垃圾填埋场不得不再次开放,用以容纳世贸中心废墟的垃圾。

2 设计思路

2.1 战略目标和公众需求

纽约市规划局认为“弗莱士河公园有潜力成为创造性的土地复垦模式的国际标杆。纽约市将书写其建造伟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园的历史。”希望建立1个能够恢复生态,培养1个可以自我维持并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大量特色活动项目提供场所;用一种神圣、独特的方式来纪念911事件、记录清泉场地的恢复变化;建造快速有效的公园道路系统来优化通往公园的交通,并减少当地的交通堵塞。

2.2 设计理念

弗莱士河公园总体规划的主题定位是“生命景观一纽约城市的新公共用地”,设计团队定义的“生命景观”是“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寓意弗莱士河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1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在弗莱士河地区.生命景观的概念旨在进行有活力的新型生态配工和培育――是一种生态体系,包含了土壤、空气、水、植被和野生动物,人类活动、融资监管和适应性管理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艺术和教育以及人类、自然、技术和生物之间的新型互动。

作为一个世界级公园,弗莱士河公园的文化、运动项目极其丰富多样,一些不能在城市中心公园进行的运动项目,将在这里获得广阔的空间。为了保持一种巨大辽阔的感觉,超过688.5hm2的公园区域将开发成不受干扰的自然生态区,包括开放的水面、盐沼和淡水湿地、草地和林地,这些场地通过生态恢复措施和创造性的景观设计,为鸟类、植物等野生动植物群落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同时,交错的陆路与水路,为公园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道路网络框架。这891hm2的活动场所、栖息地和交通系统将共同支撑起清泉公园的“生命景观”。

3 整体布局

3.1 规划要素

构建“生命景观”是重建一个包含多样生境和生态系统演化的整体。在规划要素上包含线、点、面,从总平面中不难发现,点线面的组合模式不断重复在每一个垃圾山上。设计师希望通过线,点和面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集群和进入的可能性。生物量和建造铺装和构筑物等项目内容,被组织进这3个相互关联的空间系统之中。假以时日,这种新兴生物和群落组成的彼此纠缠群体将在场地中呈现不同的生态系统,拥有不同的草地、种植地、栖息地的斜率,土壤含水量、光照条件和相邻环境。

3.2 分期建设

为了使公园的建造过程不至于成为漫长无期的等待,而是一个在进行中动态、可到达的公共空间,整个工程被精心安排成3个阶段。弗莱士河公园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的策略,以期修复这片严重退化的土地。“生命景观”方案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既逐步改善了环境,又为场地的长期发展赢得了资金。选择以时间和自然变化这2种存在于景观和景观变迁内部的现象为基础,利用植被对环境持续变化的适应和回应能力,构建场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的框架。

景观的形式不是方案评选中最有意义的标准,设计团队觉得景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随时间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比详细的形式设计更有意义。因为当代城市生活的不可预测带来了规划要求的不确定性,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转变的地区,单凭现在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决定未来的公园形式。因此,希望公园能在开放的策略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自由发展,最终形成最适合未来城市生活需要的场地形式。

4 修复技术及工法

修护策略必须与该地区的规模相协调。很多技术和操作方法在规模较小或挑战较小的地方很适用,但是要在如此大的区域重新创造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不依赖集约管理的情况下保持生态繁荣。这些技术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Field Operations的多学科计划团队建议采用催化轮栽技术来培育有复原力的景观。这种轮栽技术力求借助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用最少的手段建立起生物多样性。规划方案主要为轮栽技术预设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帮助生态系统逐渐完成自然演替。主要计划通过调整土壤成分、种子库、水文学、遮荫和其他基本因素,拯救一个已经退化的自然景观。

4.1 垃圾堆埋山封场的工程技术及工法

固体垃圾堆的覆盖分层建造。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水力性能、边坡稳定以及垃圾填埋场及其系统的长期完整性和耐久性。通过减少地表水的渗透,防止水土流失,促进适当的表面排水以及隔离垃圾层来实现。垃圾山的最终覆盖物由一系列构造层组成。处理垃圾堆产生的大量渗出液和垃圾气的基础设施有:排气总管头、燃烧站、渗出液处理站、鹅颈管。作用分别为:收集系统链接口、安全处理气体、净化渗出液、在暂时反应较少的垃圾山上缓慢地排出垃圾气。卖给国家电网的垃圾气能为纽约市带来每年1200万美元的收入。

4.2 土壤的修复

用带状耕作法(strip cropping)来改造现有土壤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这种方法借鉴于常规的农业做法,包括每年播种3次精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然后用旋耕机打碎,混入土壤中作为绿色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厚度。农作物按照土丘的等高线交错种植。偶数带休耕,奇数带耕种。当土层厚度和土质达到要求后,就可以种植混合草地。

这种耕作方法是一种成本低且更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并且可以在大范围内增加贫困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控水能力,减少动物间接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金属,增加土壤深度和控制杂草。鉴于现有土坡质量很低,整个区域需要花费至少4年的时间完成一组带状土壤更新。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比起引进大量新土壤,带状耕作法对基地改造的效果更佳。对垃圾填埋场的腐蚀控制与暴风雨管理设计更协调,可以满足垃圾场改造的许多约束条件。此外,大型的带状种植景观带来的独特的视觉和空间感受美丽并独特,这将成为这片场地经历大规模环境改造和更新的象征。而且带状耕作法也符合分段分期执行的规划目标。作为可辨识的过程中的景观,每个变化的阶段都被人们使用、解读和享受。

4.3 栖息地修复

提出并创建和管理3个主要的生境类型:湿地、草原和林地。

3.05m等高线下的土地是湿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湿地被翻新以消除入侵物种,创造更多样化,自我维持的湿地植物群落。丘上草原将被重塑并在公园的新用途上使用。需要长时间培养,并使用特殊的安装和管理技术。当前丘上的草转换为原生草原的过程,助于改善生态资源和栖息地,并可能减少割草和长期维护的成本。林地将会在原地,以及新的地方种植,在堆埋山上和山下进行拓展,以帮助建立该地域的大型边缘缓冲区,并加强与相邻自然生态系统走廊的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计划提出了培育湿地、草地、林地社区的多元化,以确保生物多样性,测试和试验不同的栖息地族群,并构建一个真正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5 反思与借鉴

现如今垃圾围城的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纽约市将其改造成公园的做法值得学习,其实,将废弃地改造成公园早有先例。通过建设公园来处理城市废弃地,不仅能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以将被工业隔离的城市区域联系起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建设公园成为一种恢复和重建这类场地的有效方式。

第4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林相改造;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树种;景观规划

1 大蜀山森林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大蜀山森林公园地处北纬31°26′,东经117°8′,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蜀山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区域内座落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和已建好的中国(合肥)科学城。

1.2 地形地貌及水文

大蜀山山峰系大别山南麓余脉,地形起伏陡峻,是江淮地区不可多见的典型火山山貌。峰顶海拔284m,山势东南高,西北低,且东南面坡缓,背面坡陡,最小坡度5°,最大坡度30°,整个山体呈椭圆形,环山约7.75km。

大蜀山内有一自西北向东南流向的蜀山干渠,下游接十五里河,河水注入政务文化新区的天鹅湖。大蜀山东侧有修建的面积约26.67hm2的人工湖。西侧有一系列水塘通过水渠与312国道南侧的柏堰坝水库相连。北边是我国较大的人工湖之一——蜀山湖(董铺水库),其面积约1 466.67hm2,有一道高23m、长2581m的拦水大坝,能蓄水1.7亿m3,关系到合肥市郊区数万亩农田灌溉、合肥市防洪和供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

1.3 母岩母质及土壤

大蜀山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约1.4亿年前)的一座火山,现已为死火山,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地质结构为堆积型,岩石主要为岩浆岩,山坡上分布不少由岩浆喷发形成的的黑色岩石。蜀山森林公园土壤深厚,土质多属于侵蚀性黄棕壤,局部分布有红壤。

1.4 气候

合肥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降雨量近0.001m3,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日照2100多个小时。

1.5 植被

大蜀山现有植物有40余科200多种73万多棵,主要森林植物有马尾松、国外松、雪松、水杉、柏、麻栎、青冈栎、银杏、香樟、盐肤木、枫香、玉兰、毛竹、石楠、冬青、乌桕、栾树等。

2 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林相现状

2.1 林相单一,森林整体景观较差

据调查,大蜀山森林公园有林地总面积553.2hm2,其中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就达247hm2,占林分面积的44.65%,还有一定面积的雪松林。可见林相单一,森林整体景观较差。特别是98年爆发松材线虫病以来,松树枯死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林相景观,因此更新林相迫在眉睫,如图1所示。

2.2 主要树种较单调,季相景观不够丰富

公园内分布较广的树种除了马尾松外,主要为:麻栎、枫香、香樟、乌桕、盐肤木、重阳木、栾树,其中常绿乔木仅有香樟;落叶树种中重阳木、乌桕为小乔木,高大乔木仅有麻栎,盐肤木,且分布有限。多数群落由上述树种以不同组合方式而成。春季开花飘香、秋冬季观果、观叶植物相对较少,树种搭配不尽合理,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未能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景观的观赏要求。

2.3 林分通透性较差

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植被主要是解放后长成的人工林,造林时为了降低成本,建群树种均为小规格苗木,造林密度大,经过几十年的生长,不少地块郁闭度达0.9以上,甚至完全郁闭。不仅无法进行人为养护作业,如打药防治病虫害等,而且视线封闭,使人压抑,如图2、图3所示。

另外林下杂灌较多,受人力、物力影响,林下卫生伐、间伐力度不够,不仅使下层树种很难成长为上层树,也使林分具有很高的火灾隐患。

3 林相改造方案

3.1 森林抚育方案

3.1.1 森林更新采伐。主要是马尾松、国外松的更新采伐。位于大蜀山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区域,小班号为1,3,4,6,7,9,12,17,19,20,21,22,24。解放后栽植的马尾松纯林,其密度大且普遍进入生长峰顶期或成熟期,郁闭度达到0.9,甚至完全郁闭。同时受松材线虫病的侵害,需将这些成材木、病木进行更新改造。根据林分分布特点、立地指数高低及水土保持状况,采取隔株、隔行、小片间伐方式,分期分批采伐松树纯林,采伐强度控制在30%~50%,争取使更新后的郁闭度降低到0.6~0.65。充分利用现有林地中的次生林进行抚育,形成地带性森林植被,同时在林下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确保冬季林相足够的绿色。补植的常绿树种主要是香樟、苦槠、深山含笑、红果冬青、青冈、桂花等,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加林分的防火、防风、抗病虫害的能力。

3.1.2 抚育间伐。杂阔混交林的抚育间伐,主要分布在蜀山半山腰位置,土层较薄,生长条件较差,小班号为8、13、14、15、16。借鉴其他林区林相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在公园杂阔混交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伐除和清理区内腐朽木、枯死木、病虫木及杂灌木,强度控制在15%~20%,增加林地通透性,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盐夫木、香樟、青冈、冬青、麻栎等的生长;伐除过密过多的林木,抚育生长较好、具有培育前途的树木,使其尽快形成上层林木,保持林木足够的生长空间。采伐强度利用树冠系数法测算。计算公式如下:N=10000/(K?H)2式中:N为每公顷保留株数;K为树冠系数,即冠幅与树高之比;H为林分平均高,图4为卫生伐后的林分现状。

第5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续建和扩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衔接

一、公园续扩建中景观衔接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中小城市掀起的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公园又不得不以续建和扩建的方式在进行。在进行公园续、扩建更新时,其景观衔接问题的解决显得极为迫切。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续建,也就是在保留公园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继续进行细部景观的建设(包括加建和维护)。城市公园的建设,往往会因工程量和财政资金状况而采取连续若干年分期建设的方法,也是续建。在续建过程中,一是易出现顺序问题,导致暂时的景观衔接问题;二是受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在景观局部上有所改变,导致续建景观与原有景观在风格和体量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上的衔接问题;三是在续建过程中盲目求新求变,导致景观的不协调甚至主题不一的景观衔接问题。

城市公园的扩建是指在保留和延续公园原有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公园的实际用地情况增设景点增建景区,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从而增大公园面积向外扩充的建设方式。这种扩建的改造方式虽然也是公园改造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法规约束,往往会造成公园环境的混乱无序,反过来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游赏环境的质量。

二、景观和景观衔接

景观概念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刘滨谊先生的观点,景观是风景景观概念的客观层面(风景是风景景观概念的主观层面),是典型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概括,包括四个要素:景致;风光;山水;园林境界。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景观衔接应该是指景观在四维时空上的衔接。一方面是指,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但又不是简单的具有连续性,而是景色画面要符合景观美景度的要求。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这是空间的衔接。另一方面,是指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

另外,从景观的定义和分类上来看,景观的衔接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衔接,还包括人文景观的衔接,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衔接。同时还应该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区域性的衔接问题。

三、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从景观设计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来看,续、扩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分为景观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部分。

1、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层次的内容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与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景观立意、景观形态、景观布局等。景观立意影响并决定城市公园的景观形态与景观布局。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主要涉及城市公园景观内容的具体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手法问题。一般认为主要的内容要素有: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水休、建筑小品等。传统的造园手法主要有:对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等手法。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层面的设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考虑,具体规划时,结合3s技术来控制;而景观详细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即人的最大视角、最远视距和最大视野范围等等。

2、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

(1)根源性因素:包括社会、人文因素;自然因素。

(2)自体因素:使用者的因素;功能因素;规模因素。

(3)外部因素:城市空间环境因素;业主、设计者的因素。

四、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的现状

1、城市公园系统层面的问题

(1)公园绿地系统整体性缺失。(2)城市公园系统开放性缺失。(3)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层次不足。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层面

城市公园景观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的游憩绿地。综合公园景观规划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城市公园景观的受商业开发的影响,追求片面的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问题以及山水法园林模式的不适应性问题。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1)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2)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3)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4)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4、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问题的深层原因

5.2.1 建设与发展的原因

(1)规划与开发的问题。(2)城市公园建设与资金缺口的问题。

5.2.2 景观衔接问题的综合原因

(1)经济的原因(2)政治原因(3)文化原因

5.2.3 景观设计单向度的规划机制

5.2.4 景观终极式的设计方式

追求终极式的景观效果是在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相关。我国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规定分为近期(5年)和远期(20年)两个发展阶段,大量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远期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缺少对城市发展、建设过程的动态调控与指导,也就造成了所谓远期规划目标成为一种城市理想很难得到实现。也造成了公园规划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长期不能实现,整体景观效果降低的结果。

五、我国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景观衔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衔接景观的设计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过程。既体现在公园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设计实施乃至使用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框架的建立。要把系统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对策框架及其建议中。其次是建立景观评价体系和续、扩建城市公园衔接景观设计原则。

而具体的设计层面的对策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景观设计机制对策: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与多元投资的建设及管理机制;

(2)景观设计方法对策:弹性的设计方法模式;

(3)系统对策:消解公园是终极目标;建立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加强城市绿化和绿线管理制度是保障;

(4)景观规划对策: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园模式;制定完整的城市设计纲要,保护开敞的景观空间;

(5)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增加植物造景;保留和创造有历史文化意义和归属感的景观;增加开朗的景观,改造过分闭塞的区域;公园设施形象的一体化设计,并延伸至公园周边地区;增强科技文体活动内容,减弱机械活动;充分考虑各类型游客的需要;强调特色;增强公园景观设施的游客参与性;增强景观环境的安全感等几方面内容。

应当指出,上述对策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地方特点,提出切合自身的对策。

城市公园的续、扩建是一个互动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之广。鉴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些最为基本、最为突出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也无法对城市公园续扩建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及其思路、途径等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具体解决办法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已续、扩建了景观,要检验其衔接性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比如利用数学矩阵进行模糊数学计算。

第6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一、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中,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对城市记忆的保存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公园改造、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对经济的过度追求,往往忽略了文脉的传承,在景观设计中,为了追寻“文化”,将目光投向久远(中国古典园林形式)或异域(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等等。即使在植被的选择上,也将目光投向奇花异草。在这样背景下建成的公园,当我们行走其间的多数,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文化的迷失。

于是我们重新思考关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概念,以及当代美学、生态设计等等。禁不住思路将我们带到了以景观设计本土化为己任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团队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一个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二、土人团队设计理念及其本案设计宗旨

以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理念的土人团队,在当下的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也许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言,他的景观规划设计所取名“土人”是出于一种使命感,是为解决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遭遇着的两个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俞孔坚提出的这一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理念,是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人理想人居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着他对生活、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1]这种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尽管传统园林景观的形式早已过时,但其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涵,却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

三、关于岐江公园的设计

(一)场地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地处亚热带。原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东临石岐江(岐江),南依人民桥,北距富华酒店近百米。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内遗留有数量可观的厂房,以及相关机器设备,其中包括变压器、铁轨等。该厂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至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的历程中,粤中船厂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共和国工业化的艰辛历程。

(二)设计特点及传达的含义

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设计团队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梳理,在珍视那段历史精神的情况下,以当代美学的视角,为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们营造重温过往岁月的空间,而且也为后代打造一个了解与感知前人工作场景的现代化公园。

第一,设计特点

设计思路上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较之中国古典园林,岐江公园在道路设计上摒弃了园无直路,而以直线与环状路线相结合。从当下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工业化时代线条加以提炼。较之古典园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传统景观演绎形式,岐江公园设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人本身的关照。于是出现了关于铁轨、绿盒子、红盒子的故事等等;与西方古典园林的比对中,岐江公园并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图案美,而是更加尊重地域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ichard Hagg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 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Brown,2001),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2]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保留、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采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如西方环境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恢复理念等),在保留与废弃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昔日的工业厂址在今日的城市景观中焕发了活力。

表达方式上采用保留与创新并举。

公园内采用几何形的环状与轴线相结合的道路系统。这种看似凌乱的直步道及其铺装代表着工业化时代的线条肌理。至于铁轨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也是昔日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据考证,铁轨是船只下水与上岸的重要助力工具,此刻却成了人们游戏的场所。

场地中原有的大型装置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场地中残存的水泥塔,经设计后去除了水泥的外衣,而以粗狂的钢架结构呈现,并饰以单一色彩。这一装置与园内的琥珀水塔及红、绿盒子,可看做是工业时代的装置艺术,同时又不失为红色革命年代的记忆。由此,设计将国内与国外、昨天与今天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传达的含义:

岐江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三个基本层面的含义:

首先:尊重足下文化,即对一定地域,特定时间段内文化的珍视。通过对大型构筑物、机械等文化载体的保留,力图为历史留下见证。

其次,崇尚自然之美,诠释了乡土植物的本真美。较之以往奇花异草的造园形式,岐江公园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为此大量使用野草也成为该公园种植的一大特色。

再次,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处于人类亲水性的考虑,公园多处设置亲水栈桥和涌泉以及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处于人们好奇心,即对冒险性、挑战性游戏的向往,公园中出现了铁轨的铺装,让我们有幸重温儿时穿越铁轨时的,人的天性也在此得以袒露。

(三)启示

岐江公园案例引起人们对“足下文化,平常文化”的空前关注。将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概念从久远拉回到当下,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方面乃至景观设计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开创了国内工业旧址保护和利用的先例。相对于中山市的市民来说,昔日的粤中造船厂是一个令人向往,值得自豪的企业,它见证了中山市半个世纪的发展。尽管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借鉴国外对工业遗迹的保存和再利用的手法,但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在借鉴中富有创新精神。在设计中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特定的基地面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园林景观语汇也得到了新的诠释。

四、结语

岐江公园带给我们很多提示,比如工业与自然并不对立,全球化与地域性也并非冲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尽管在最终方案的实施上也留有遗憾,诚如《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书中谈及的那样“本项目留有许多遗憾:这些遗憾包括废旧利用不够充分……”但这毕竟是中华大地上景观设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它将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地方特色有机地结合,在我们景观渐行渐远的今天,启示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第7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一、绿化发展目标及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一)超额完成全年绿化发展任务

今年计划发展绿化总量3万平方米。截止年底,建成绿化总量4.02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34%。其中,建成公共绿地2.38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59%;建成专用绿地1.14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14%;建成屋顶绿化5022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00%。到年底,我区绿化覆盖率为18.95%,比上年增加2.6%,人均公共绿地为1.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

(二)主动配合各部门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

一是在区建交委的牵头下,全面完成对中行小区和姚西小区的整治任务,共计整治外立面17.2万平方米、绿化0.64万平方米、道路2.57万平方米。在整治中,我们注重改造后的整体效果,注重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二是配合配套局常德路拓宽搬迁行道树154棵,动迁绿地2330平方米,配合配套局余姚路康定路等10条道路侧平石改造后行道树盖板修复1885套和延安路架空线入地的绿化搬迁恢复工作。三是配合威海路传媒街的建设,设计制作导入口标识,全线更新行道树盖板,改造青海路口绿地。

二、以迎600天行动为主线,全面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重点,实施绿地整治改造,营造优美城区环境

今年计划改造绿地6万平方米,整治绿地5万平方米。截止年底,我局已完成改造绿地91处、9.44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57%;已完成整治绿地69处、12.25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245%,整本文治改造占现有公共绿地总量的54%。通过整治改造工作,我局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了绿地品质,更新了绿地设施,丰富了植物景观,完善了服务功能,解决了薄弱问题,为市民游客营造了良好的绿地生态和景观环境,基本实现了全区绿地“面上提高、点上亮化、青枝绿叶、繁花似锦”的工作目标。

(二)紧扣节点,启动雕塑公园二期建设和雕塑展筹备工作

在雕塑公园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局紧扣时间节点,克服了各种困难,在9月底前完成了雕塑公园二期项目方案征询、环评审批、方案审核、工可报告、项目扩初设计、施工招投标、绿化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办理和前期准备工作。10月15日,指挥部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雕塑公园二期建设,目前我局正在按计划推进工程建设。

区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在2010年期间举办国际雕塑展。按照会议精神我局积极筹备,开展了国内外的考察工作,落实了国内外知名策展人,初步拟定了策展方案。4月下旬,我局先期引进美国雕塑家沃德克的雕塑作品《幸福的颜色》和《草原永恒的时光》进入雕塑公园展示,期间我局向一百名游客发放了意见征询表,99%的游客评价和反响良好。

(三)打造亮点,特色绿化精益求精,营造浓郁环境氛围

为了营造城市景观亮点,我局在特色绿化建设上不断拓展创新。一是开展花街建设,建成了华山路机动车隔离带花架、南京西路和延安中路花架护栏,以及总量达到2500米的南京西路花箱,在寺区域构建了“三横两纵”花街景观。二是开展窗阳台绿化建设,建成了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青少年活动中心窗阳台绿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开展天桥绿化、沿口绿化建设,丰富了延安路沿线的特色绿化景观。四是开展屋顶绿化建设,建成屋顶绿化5022平方米,进一步扩大城市第五立面绿化覆盖量。

(四)精心设计,景点建设追求艺术,发挥功能性长效性

今年计划建设景点4处,实际建成各类景点7处,占全年计划的175%。为了营造了浓郁的氛围,我局分别在北京西路、南京西路沿线建设了以海宝、标志为主题的景点。在延安路威海路口建设了“迎倒计时钟”,成功举办了启动仪式。国庆期间,在公园建设了大型迎国庆立体花坛,并在全区布置花卉25万盆,营造了良好的节日喜庆氛围。

(五)重视科技,加强技术研究,提高行业科技水平

我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国际的高度出发,持续加大对园林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是园林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课题研究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又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两项专利技术在园林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生产出的栽培基质和有机熟肥在绿地改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植物长势明显好于一般土壤。二是古树名木管理科技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局对全区古树名木生长土壤进行测试,根据分析报告制定了修复计划,确保养护质量的提高;采用picus无损测试仪对公园34棵古树进行全面体检,根据体检状况落实了复壮计划;结合课题,对岳阳医院、华山医院的香樟、广玉兰、紫藤等古树群运用光触媒进行创口技术处理,保护古树正常生长。三是对全区绿地土壤状况进行取样分析作出评价报告,同时结合绿地整治改造对绿地土壤采取修复措施。四是加强以花灌木为主的新优植物引进和培育工作,制定了2010年全年用花计划,为明年期间呈现良好植物景观效果做好准备。五是在财政的支持下,引进了一批浇水车、综合养护车、清扫车、吹吸机等园林机械,提高了园林作业技术水平。

(六)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提高城区绿化品质

第8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关键词】常规桥梁;景观改造;措施

0.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对桥梁功能的定位早已超出人车通行的范畴,并对其景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复杂景观桥梁和异形结构的大量出现。此外,为了提升城市的品味和竞争力,对地处市区的常规桥梁进行适当的景观改造案例也越来越多。

1.基本原则

虽然景观改造项目具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同属于结构的范畴,并与被改造的既有桥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同样得严格遵守《桥规》对桥梁设计 “安全、经济、适用、美观”,这八字原则。具体阐述如下:

(1)明确项目建设的目的。始终坚持以达到景观提升效果为主线,兼顾其他。

(2)安全性。新增的景观结构不要求参与主结构受力,新增景观结构尽量不与原有结构产生受力上的联系,以免造成受力混乱,影响各自的耐久性。

(3)经济性。由前两条作为前提,即不影响景观效果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材料,降低造价。

(4)适用性。保证新增景观结构不影响行车和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不压缩河道和下穿路,以及不影响周边其他结构的使用功能。

(5)美观性。尽量做到“以假乱真”,配以灯饰改造。使原有结构在景观性上有质的提升,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使结构能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2.基本措施

纵览当今常规桥梁景观改造案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桥型改造。即在原有的简支或连续梁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诸如拱桥、斜拉桥、悬索桥之类的景观桥型,新增景观桥型不参与受力,总体造型无太大变化。从外形上看,桥塔、拉索体系、主缆线形、拱轴线等造型与对应的真实受力桥型基本相同。本方案一般适用于原有常规桥梁全长较长的情况,突出桥型的大气、宏伟,并与原结构比例协调。

(2)异形结构改造。在上述改造方案基础上对诸如桥塔,缆索布置,拱肋布置等做法进行造型上的拓展,形成异形结构。本方案适用于原桥桥梁全长较短的情况。

(3)桥头改造。在原有桥梁两头设置能反映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桥头堡,对原有桥梁起到点缀作用。或者在桥梁跨河两岸发展河滨公园或亲水平台,使桥梁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实现功能上的拓展。

(4)桥侧改造。桥侧发挥空间较大,比如梁高较高且造型单调,护栏座与梁边缘衔接过渡较平仄等情况。可在桥侧适当位置设置别致的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景观小品。化单调为巧妙,化平仄为神奇。

(5)夜景改造。夜景往往能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建筑品味和人气。在原桥上点缀各种漂亮灯饰,在夜空的映衬下使桥梁熠熠生辉。本方案适用于原桥本就具备一定的景观造型,但位于市区繁华路段,缺乏夜景的点缀的情况,往往能使桥梁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3.细节常用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为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保证行车安全、原有结构安全不受到影响、且保证景观结构的安全的前提下,始终崇尚“景观第一”的理念。对细节的处理上将有别于一般做法。常用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对于缆索等柔性构件。景观缆索因为不受力,钢丝股直径远远小于真实结构,而通过热挤高密度聚乙烯或其他填充料将其处理成与真实受力结构一样大的直径,即达到了景观效果,又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造价。

(2)混凝土结构。诸如桥塔、混凝土拱肋等未参与受力的景观结构,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可处理成大挖空率相对少配筋率的截面。

(3)缆索锚固点处理。上下锚固点都可以采用耳钢片销栓固定法,另外竖直吊杆上锚点可以采用简易骑跨式固定法。下锚点应视原结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为了不与原桥发生受力上的联系,有时须在桥主梁两侧另外设置小纵梁,有时也可在盖梁外侧设置锚固点。

(4)组合截面的处理。在受力构件中,组合截面主要是为了调和单种材料的优缺点,使两种材料的组合达到最好的力学效果。而对于不受力的景观新增结构处理具有其特殊性,比如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景观构造里一般不填充混凝土。

4.注意事项

结构千变万化,人们对美的理解也是层出不穷。而这种处理方式从力学方面讲,景观结构部分的刚度难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导致对某些荷载的敏感程度会出人意料,须通过某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来避免这种敏感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施工方面考虑,设计者为了一味达到安全和景观效果要求,结构细节处理过于复杂,对结构的可施工性也往往被忽略。下面通过对昌邑景观桥梁改造的案例来形象说明在常规桥梁景观改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4.1工程概况

昌邑市潍河中桥位于昌邑县城东约1.0km处,建于1981年,桥梁全长540米,全宽12.5米,行车道宽10米,两侧各1.25米人行道。为26X2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该桥梁运营状况良好。拟对该桥外部改造。

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原桥河槽中的15孔桥梁两侧做双孔钢管拱,各孔长160米(即8孔),中间交叉20米(即1孔);拱肋断面为哑铃型,拱肋矢跨比为1/4;20米一道竖向吊索,共计吊索14对,拱肋横向连接系纵向间距12.3米。

4.2关键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本工程的难点在于:

(1)单跨钢管拱跨径大(单跨160m),钢管内未灌注混凝土,质量较轻,截面刚度较小,且钢材本身受温度影响变形较敏感,导致局部(约束边界处)应力较大。

(2)为了满足景观性要求,两跨钢管拱在河心跨相交,并且是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相交处局部应力复杂,难以控制。

针对以上可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设计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拱脚约束采用一端固结一端铰接的方案,避免了受温差影响产生的结构边界处应力集中,铰接的约束方式释放了温度带来的转角应力。

(2)两拱交叉处是该桥的最薄弱环节,设置加劲肋提供足够的刚度,解决该处应力复杂的问题,并解决短腿拱肋与较长段拱肋之间线刚度悬殊导致的变形不协调问题。

4.3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在施工钢管拱肋交叉点处时,遇到了焊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钢管内加劲肋设置太密,焊接难度高。设计者综合各种方案,采取了以下方案:保持加劲肋不动,将钢管节段沿钢管拱轴线切割,沿加劲肋与钢管内壁焊缝纵向切割成片状,再将弧形钢片与加劲肋一起焊接成整体,然后用薄型钢板外包整个焊接区域,掩盖了众多焊缝。

5.结论

(1)常规桥梁的景观改造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须从受力、造价、施工各方面综合考虑与评价。

(2)对具体改造方案应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做到受力合理,施工简化。

(3)设计者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只求景观效果,舍本逐木,做到景观改造优先,但不失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3.

[2]刘钊.桥梁概念设计与分析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9.

第9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

一、全面贯彻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前、中期、长远工作目标和重点,进一步促进城市环境卫生、城管执法、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广场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开展清理城区私房建设。推动实施城区及城郊规划区内私房建设无序的标本兼治方案,有效遏制违章建筑的滋生和蔓延。

三、积极创建绿色生态瓷都。把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生态瓷都、争创一流人居环境的要求,贯穿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在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清运和处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四、集约利用城市资源强化城市管理。整合城管支队和局城管办力量,充分运用城市防控体系的视频资源,积极打造我省率先组织实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五、强化城管执法保障。协助*机关增设我市城管警察大队。

六、落实城市管理综合巡查制度。形成立体巡查模式,针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七、加强建筑行业监管。坚持定期召开建口监管联席会议;建立健全诚信体系;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加强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改善办证大厅建设“窗口”服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内部办事流程。

(二)重点工程

一、推进景东大道工程建设。推动土地挂牌出让,进一步筹

措资金,完成梨树园(跨皖赣铁路线立交桥口)至小铁路1.5千米道路路面的施工建设,从而连通陶阳北路支线,使之与朝阳路(东二路)形成循环道路,以拉开城市路网框架。

二、贯通中华北路延伸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进入中华北路延伸工程建设冲刺阶段,完成后,瓷都大桥东端两侧形象可以全面提升,中华北路和北环路将全线贯通,城区南北方向道路通行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三、推进西瓜洲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西瓜洲城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设日处理4万吨,并抓紧实施二期工程,确保在10月底日处理8万吨达标。

四、加快人民公园周边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公园周边拆迁和安置房的建设工作,做好花木公司的土地置换,维护社会稳定。并通过项目运作,支付人民公园改造资金,积极配合香港威时集团,打造具有瓷都特色居住小区。

五、积极筹建*镇国际陶瓷销售中心。为进一步展示我市陶瓷文化,将瓷博会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盛会,选址迎宾大道左侧家福特西侧建设*镇国际陶瓷销售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入约1亿元,现前期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和场地三通一平工作,并抓紧完成设计和招标,尽快组织施工,力争年内完成中心主体工程建设。

(三)民生工程

一、中山路、中华路全线改造工程。这两条贯穿老城区长达6409.47米的道路,8月底彻底完成路面、下水道、自来水、路灯照明的全面改造,从而全面实现老城区干道的硬化、亮化、管网化。

二、重点推进城区次干道、支路的硬化、亮化。在全市城区的昌虹路、茶山路等32支道近2.6万米路段进行全面改造,完成路面硬化并全部安装路灯,解决市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在改造中推广节能灯,提高路灯的亮灯率和节能率。

三、继全市700多条里弄全面改造取得初步成果之后,下半年一举改造剩余的214条未改造的里弄,做到路面硬化、平整化,疏通排水道。同时打造出2条精品里弄,以彰显*镇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色。

四、全面完成全市公厕改造。在10月底之前,把城区最后37个旱厕全部改造成水冲式公厕,我市从此将彻底告别旱厕历史。

五、在城区范围内建设5个小型文艺广场、在一江两岸沿线建设5个景观戏亭,为市民自娱自乐提供管理有序的固定场所。对人民公园、莲花塘风景区、云门公园等园林设施以及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带进行进一步绿化、美化、人性化改造。

六、建设人民广场周边钢结构立交式人行天桥。此举将极大缓解广场周边道路交叉成“九龙戏珠”状形成的车辆拥堵状况,在打造城区道路畅通工程的同时,既可增添一道城市景观,又能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七、对进入城区的主干道入口处的附近道路路面实行硬化后,增添车辆冲洗设备,在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设置洗车入城服务,以减少车辆进城带来的扬尘污染。

八、加快人民公园周边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公园周边拆迁和安置房的建设工作,做好花木公司的土地置换,维护社会稳定。并通过项目运作,支付人民公园改造资金,积极配合香港威时集团,打造具有瓷都特色居住小区。

九、着力改善城市供水。将市自来水公司改制列入市政府企业改制计划,从体制上解决城市自来水供需矛盾;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强化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