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解缙敏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是搭建工作平台,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经过仔细研究讨论,精心筹划,2008年6月18日挂牌成立了巴南区21个镇、街人民调解工作室,以及巴南区非公有制经济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区委、区府、区人大、区政协和市高院、五中院主要领导均出席会议,巴南区所属的21个镇、街分管政法工作的镇长、司法所长、区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及各镇、街商会分会长等共计250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宣读了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文件,举行授牌、授章仪式,区法院院长范晓明同志作了题为《创多元化调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报告,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多富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创多元化调解机制;服务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报告,区工商联(总商会)会长黎强、五中院尉建国副院长、市司法局领导、市高院宋令友副院长作了重要讲话。
*晚报、*法制报、*时报、*卫视、巴南报、巴南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对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人民群众知道了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工作职责。
区法院与区司法局衔接,由司法局任命了21个镇、街4000名调解工作人员,区工商联(总商会)任命了30名调解工作人员。构建了一支分布全区各个基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调解大军,巴南区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正式确立
二是成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民调解工作室。巴南区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人民调解工作室,成为行业调解工作的新亮点。成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民调解工作室,可以减少非公有制企业的诉讼成本,节约诉讼时间,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和谐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之间有了纠纷,企业与职工有了纠纷,就回行业“娘家”来调解解决,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巴南区非工企业有4012家,就业劳动力25万余人,上缴税金15亿元,非公经济占全区GDP的73%,名副其实地撑起了“半壁河山”,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市场经济法规尚不健全、诚信经营意识还不浓厚,发展环境状况有待优化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成立、是区内大调解格局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区委、区府“高调挺私”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有关部门对非工经济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非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强化人民调解指导工作,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区法院借助镇、街、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室,通过强化人民调解指导工作,以及运用委托调解方式,树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权威,发生民间纠纷当事人都找人民调解工作室解决,不去缠镇、街领导,有效化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民间纠纷绝大部分化解在基层,小纠纷在村人民调解会得到及时解决,较大的纠纷在镇人民调解工作室也得到妥善处理。巴南区2008年1至6月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民事纠纷共计2790件,其中:区法院委托调解成功125件。
南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支持多元化调解工作,配备政治、业务素质强的工作人员6名,在区法院指导下,于*年开展民事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当年,村级调解会成功调解民间纠纷345件,镇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民间纠纷126件。其中,南彭镇一位教师收费招收几名学生在家中补习功课,有二位学生头上生虱子,该教师用农药为其灭虫,造成这二位学生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区法院的指导下,经镇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由补课教师和农药销售者赔偿24万元结案。2008年1至6月,南彭镇村级调解会成功调解民间纠纷151件,镇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民间纠纷38件(其中:区法院委托调解成功25件)。成功调解的都能做到案结事了。近二年,南彭镇因邻里纠纷、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几乎没有,多元化调解见成效,纠纷解决在村镇,在排难解纷上最大限度方便了群众,最大限度降低了纠纷处理成本。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症 基牙 脱敏 粘接强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87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它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对温度、化学性、机械性刺激产生敏感,表现牙酸痛为主的感觉。牙本质过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若牙敏感程度过高,就会发生病变。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牙本质过敏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40岁左右。
牙体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的治疗手段
药物涂布:①树脂粘接剂:粘接剂作为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方法,主要用于封闭牙本质小管达到脱敏。全酸蚀粘接系统[1]处理剂为酸蚀剂(如37%磷酸)或螯合剂(如EDTA),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亲水性底胶中含N-甲苯基甘油酸-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树脂(NTG、GMA)、联二苯二甲基丙烯酸树脂(BPDM)和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等成分,以丙酮或水为载体,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接剂p-羟乙基甲基丙烯酸脂(HEMA)或氨基甲酸乙酯二甲基丙烯酸(UDMA)等成分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②草酸盐类药物: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草酸溶液与牙体组织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在小管内产生不溶性化合物,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该类制剂如Ms COAT、BisBlock等。Ms COAT有A、B两种组分,A液主要由甲基丙烯酸盐和磺酸苯乙烯的高聚物构成,B液主要是草酸溶液。A液为反应多聚体,能将产生的沉淀物与牙体组织进行化学性粘接,形成稳定、持久的牙本质小管栓塞。③含氟制剂:氟离子可与牙体中的钙离子形成氟磷灰石,阻塞牙本质小管。很多临床研究表明,用氟盐和氟浓缩剂涂在暴露的牙根表面,能有效地治疗牙本质敏感。氟化钠的可能脱敏机制是氟化合物的沉淀机械性堵塞了暴露的牙本质小管,或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氟阻滞了刺激的传导。氟化亚锡能在牙本质表面形成沉淀物从而堵塞牙本质小管。氟离子导入对于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有较显著的即刻效果,且在1个月内的疗效仍可保持较高水平。含氟的涂料氟漆属于氟保护剂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氟硅烷、乙酸乙酯、丙酸异戊酯。氟漆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延长氟与牙齿接触时间[2],迅速在牙面扩散,与羟磷灰石结合成氟磷灰石并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或封闭牙本质小管,使牙本质通透性明显降低,当pH值下降时,钙和氟的离子会释放,保护牙齿结构避免受到酸的直接损害。④神经脱敏:钾离子能降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同时能阻塞牙本质小管。常用的有草酸钾、硝酸钾,氯化钾,氟化钾及柠檬酸钾,其脱敏机制是增加牙髓感觉神经感受器周围的钾离子浓度,产生去极化现象而降低神经兴奋性,产生不溶性物质堵塞牙本质小管。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照射区牙本质熔融,在瞬间使暴露的牙本质小管末端得到热凝、封闭并能再结晶形成,堵塞牙本质小管,隔绝外界刺激,降低牙本质小管内液体的流动性,达到脱敏的目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的厚度越厚,激光脱敏治疗的长期疗效就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激光输出功率和增加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激光脱敏的临床疗效[3]。尽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即刻疗效满意,但是运用于经预备的范围较广的活髓牙体的脱敏治疗,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临床上不同激光治疗的最佳参数尚不清楚。
脱敏治疗对基牙粘接的影响
脱敏治疗对基牙牙髓的影响:Wiegand[4]采用MTT法对脱敏剂 Admira Protect、Gluma、Seal&Protect、Clearfil Protect Bond和Optibond FL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当剩余牙本质厚度小于1.0mm的时候,脱敏剂呈现出潜在的细胞毒性,粘接系统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细胞毒性,影响这种毒性反应的因素主要是持续的灌流和牙本质厚度。
脱敏治疗对基牙粘接的影响:牙体预备后使用脱敏剂,即在水门汀和基牙表面间增加了脱敏剂层,而脱敏剂的一些成分能与牙本质发生反应,这些改变将直接影响水门汀的粘接特征[5]。脱敏治疗对基牙粘接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张汉平[6]等采用体外实验比较了牙釉质表面采用常规酸处理与Er,Cr:YAG激光照射后酸处理牙釉质-复合树脂之间粘接强度的差异,结果显示Er,Cr:YAG激光照射会降低牙釉质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
然而,目前的这些结论,都基于体外实验所得,与活髓基牙这一牙本质小管广泛暴露、牙本质小管液不断流动着的生理状态条件下的脱敏治疗和粘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更多的长期的临床RCT实验的观察。
参考文献
1 Fusayam a T,Nakam ura M,Kurosaki N,et a1.Non-pressure adheslon of a new adhesive restorative resin.J Dent Res,1979,58:l364-1370.
2 De Bruyn H,Arends J.Fluoride varnishes-a review.J Biol Bucca,1e,1987,15(2):71-82.
3 Wiegand A,Buchholz K,Werner C,Attin T.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different desensitizers under simulated pulpal flow conditions.
4 Soeno K,Taira Y,Masumura H,et a1.Effect of desensitizers on bond strength of adhesive luting agents to dentin.J Oral Rehabil,2001,28(12):1122-1128.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代表了一国的商品与服务与另一国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的相对价格,同时就我国而言,汇率也是我国经济的国内部分和国际部分的“连接点”。
汇率降低,意味着本国货币的升值,出口成本提高,出口优势减弱,进口优势加大,贸易随之呈现逆差。从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额增速呈现“一增一减”趋势,出口减缓,进口提速。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我国贸易顺差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从2008年的11.6%降至2009年的8.9%,2010年进一步降低至6.2%,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此外,2010年我国一般贸易项下逆差472.5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9.5倍。加工贸易项下顺差3229亿美元,扩大22.2%,加工贸易在贸易顺差中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少加工贸易的顺差,提出以下对策:
一、出口方面
(一)转变出口模式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企业以前依赖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原材料价格的优势逐渐丧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减弱。我国在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还在不断扩大,大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其中又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应采取转变出口模式。国家鼓励和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进行海外生产布局,可以发展零部件贸易,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拉开层次,从而分散出口风险。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时机逐渐成熟。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对于缓解国内外汇储备激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压作用。根据商务部统计, 2009年我国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07年6月18日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财政部表示,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进一步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2.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3.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等。在这些政策出台之后,我国原有的一些靠人民币成本低,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外贸加工企业,如纺织服装 、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有些企业倒闭,有些外资看在中国市场赚不到钱就把资金和生产设备从中国市场撤出,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投资,出口减速和企业破产都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国内企业应该化升值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出口产品朝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二、进口方面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能创造外汇,并能带动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增加,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事实上,进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亦不应低估。有些国家,如日本、韩国依靠进口在短时间内实现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近几年我国也开始认识到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进口策略上进行调整。
(一) 继续扩大进口规模
多年以来,我国在进口策略上存在定位不当问题,对于国内市场过度保护,而这些被保护的企业中许多是高消耗、低效率的小企业或者没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2008年我国关税的总体水平为9.8%,而在2006年世界平均关税仅为5.6%,过度的保护造成我国产业结构滞后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我们应当立足各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循序对等地开放市场。具体说来,对已有对外竞争力的行业部门,可逐步放松对该部门的进口限制,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对于目前尚欠竞争力又事关国计民生的部门则要在适当保护下,循序渐进,逐步开放。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进口优势加大,通过进口能促进行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加速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使高效率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我国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刺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二)进口策略上体现战略性和前瞻性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科技水平的较量和资源控制的较量。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危机。2.制定相关法规,强制企业进行战略储备。3.确立多种战略资源的进口渠道,加强国际合作,鼓励企业与资源国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良性互动的资源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日本战后短短三十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经验,借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出口增加”这条路径,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化压力为动力,将进出口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在今后仍不会减弱,贸易摩擦和汇率争夺将会升温。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处于高位,实际汇率的升值幅度更大,从而会给一部分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外贸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的浪潮中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必将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改进农业生产手段,改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形成相对合理的结构。下面从三个不同产业,分别进行论述:
一、第一产业
农民外出后,不但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而且开阔了视野,返乡创业,他们选择的投资项目,决不是原来从事的农业的简单重复,而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办有特色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产业带,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农业的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为外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宽阔的场所。一批返乡农民从事农业开发,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国目前尚有数千万公顷可开垦的荒地、荒坡和大量的荒山有待开发,特别是在比较贫困的地区,荒坡、荒山的开发、治理,既是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又是地区农民的致富路。由于开发荒地、荒坡及荒山,主要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既需要复杂劳动,如良种培育并加以推广应用,使其增产,进而对其产品的深加工进行广泛科学研究,使初级产品达到增殖提效的目的等。也包括简单劳动,如对开垦荒坡地进行基本建设,这些都是以人的劳动配置简单的机械设备而实现的。只要注入必要的资金,就可能取得显著的效益。
(二)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低,一方面是在农民的头脑里,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观念,另一方面,也是缺乏必要的资金的投入。外出农民回乡创业,不仅改变了农业的生产观念,也带回了必要的资金,因此,回乡开发农业,他们首先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采用较为实用的农业技术,适应市场需要,选用新品种,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对返乡人员开发农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许多地区农村,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养殖纷纷出现,充分形成了发展养殖业的规模优势。返乡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不仅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副食品的供应,也为活跃地区经济增强了活力。
二、第二产业
由于我国长期执行了一条城乡隔离的发展战略,根据传统的观念,城市代表着工业,农村代表着农业。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顺畅的发展。农村亟待开发的第二产业,为返乡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发展第二产业,在农村有巨大潜力:①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品需要量日益增加;③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向农村扩散、转移,或城市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而需在农村建生产各种类型的配件产品的企业;④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使创业者有充分选择的自主性。这些,都可能是为创业者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有利因素,因而,对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又可以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采矿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大都比较贫困。山区的矿产资源一般都比较丰富。有的不属国家投资开采的矿区,地方财政也难投资采矿。一些外出从事采矿的务工者,不仅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资金,也积累了采矿的经验。他们返乡开发本地采矿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建筑业。我国农村建筑市场十分庞大。随着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建设项目不断扩大,需要不断的壮大建筑队伍;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要求不断的改善,拆旧房,盖新居,是农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民用建筑任务也需要有足够的建筑力量来保证。建筑队伍的扩大,需要有建筑材料如砖、瓦、沙、石等的生产和市场供应。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兴起更需要大力发展建筑业。一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返乡兴办建筑材料企业恰好解决了这一庞大需要。
(三)加工制造业。外出务工者利用他们在外务工时学会的技术,掌握的信息,结识的朋友等许多有利的条件,根据家乡的资源条件和市场的需要,回乡开办各类企业。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但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毕竟是消息闭塞,技术落后,现有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能力。打工者回乡,利用他们打工学会的技术,一直开发新产业,填补本地空白;或利用他们打工建立的关系引进投资和项目,建立技术上档次的企业;或实行跨地域的联营,办成发达地区的分厂等。返乡创业不仅加速了产业和技术向内地的转移和扩散,而且也满足了本地区人民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增强了产品竞争实力。
(四)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开发农产品加工业,也将成为返乡者创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发展农村第二产业,是推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必经之路。发展第二产业,不仅有广阔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出返乡人员加入到农村第二产业的创业队伍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第三产业
由于第三产业投资少,利润高,收效快,成为返乡创业人员最易涉足和农村发展较快的产业。
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在客观上,对家乡经济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创业者来说在经济上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参考文献:
[1]庾德昌,王化信.外出农民回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
[2]许经勇,曾芬钰.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例,学术研究,2004,2.
[关键词]转型升级 金融支持 文献综述 浙江
一、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金融支持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促进论被普遍接受,Schumacher从信用创造的视角、Keynes从银行体系的视角、Gurley和Shaw从金融中介的视角分别论述了金融对经济的重要影响。之后,Goldsmith、Mckinnon和Shaw等人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建立了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和内生增长论,形成金融发展理论体系。金融结构论认为,金融变量的数量与结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Gurley和Shaw,1960;Goldsmith,1966);金融深化论则从制度因素层面论述了一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在于金融抑制,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McKinnon和Shaw,197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是内生的,金融中介平衡可产生更高经济增长率(Bencivenga和Smith,1993)。而国内外学者(King和Levine,1993;岳彩军,2008;黄学超,2009;孙力军,2009)还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沈坤容和张成(2004)、艾洪德(2004)、王树华和方先明(2006)研究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尹优平(2008)、吴拥政(2009)研究表明,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阶段性差异。
2.关于金融支持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周小川,2004;徐小林,2005)认为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应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所谓金融生态环境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认为区域金融生态的差异主要在于各地行政干预程度、司法维护债权人权益的力度及商业文化的差异;李扬和王国刚(2005)通过区域金融水平差异的比较分析得出,法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独立性、信用文化五个要素对区域金融水平差异的贡献达到75%;高小琼(2005)认为,在金融生态链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于淑俐、辛波,2007)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对于打造“资金洼地”、实现银企双赢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生态就是竞争力。
3.关于金融支持体系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关系,(史晋川,2003,2005;蒋永志,2005;陈时兴,2009)突出了地方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之间的联动效应。周业(2005)认为,“浙江金融现象”证明,地方政府是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沙虎居(2006)分析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得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地方政府主动充当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者,联手金融部门用市场化手段改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提升经济金融发展质量。
二、对浙江的借鉴经验
以上文献综述从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支持体系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这三方面评述了它们之间辩证关系,这些文献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对于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体系的关系
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体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浙江经济腾飞的强大基础,而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方金融的改革发展以及两者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机制。可以收集积累浙江民营经济与地方金融发展历程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纳处理,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初步建立浙江金融与民营经济两者互动关系的框架模型。
2.研究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研究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可建立浙江这种特定区域环境下,地方金融发展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细化“金融与经济关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论断,对于丰富金融发展理论具有一定价值。可为其他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支持路径提供经验参考范式,为其他地方政府改善金融生态,引导和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也为浙江当前继续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有益的探讨。
3.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的政策依据
可以收集积累浙江省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和地方金融发展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对于地方金融发展所提出的规划、制定的方案,为地方金融发展所提供的政策、财税和环境支持措施;在实施“八八战略”、推进发展模式转型,转换政府服务理念、增强金融良性发展合力,联手打造“信用浙江”、提高经济社会信用水平,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营造竞争性市场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强调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者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各种制度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可以通过法律制度创新、金融体系创新、市场监管创新来为地方金融发展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制度和环境保障,并且增强服务职能,联手金融部门等运用多种手段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力支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钱程,基于信用缺失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
[2]周建松,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 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关键词]送礼行为 群体特征 个体特征 自我概念
一、送礼行为群体特征研究
送礼行为群体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之间关系和群体所处地域两方面的研究。
1.以群体关系为基础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民族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因此它是一个以群体为重要取向的社会。在中国,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才迫使人们进行礼品往来。因此在研究中国送礼行为之前明确群体结构以及群体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1998)。在这个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差序格局”明确了中国社会送礼习俗形成的社会结构基础。日后许多学者对送礼行为的研究都建立此基础上。黄光国(2006)运用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换理论勾勒出一个“阐明在大多数文化中的社会互动过程的一般模型”,他把中国人的交换关系分为:“情感型关系”、“工具型关系”和“混合型关系”。林升梁等(2011)在黄光国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分,把感情成分细分为亲情型、友情型、爱情型,把工具成分细分为商务型、促销型和奖励型。
中外对送礼行为的研究差别很大,产生这种现象是和文化环境分不开的。中国人受儒家传统的影响更重视家庭观念,而国外更崇尚个性自由,因此外国关于群体关系对送礼行为影响的研究不多,但也有涉及。Lowrey(2004)等人发现关系对西方人送礼行为也有影响。Komter(2006)探讨了亲属及友谊关系在送礼行为过程中所呈现的情感成分,认为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情感是构建送礼情绪的分析基础。
2.以群体所处地域为基础的研究。有些学者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中对群体行为在送礼行为过程中起得作用作了研究。
阎云翔(2000)通过实地乡土调查将关系网分为“核心区域”, “可靠区域”和“有效区域”,验证了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送礼频率和送礼动机。蒋丽华(2006)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对初中生的送礼行为进行了考察。引用了阎云翔对礼物的划分标准将学生送礼分为表达性送礼与工具性送礼两种,并总结出学生礼物交换分为两种:同质性礼物交换与异质性礼物交换。王(Wang)(2001)比较处于不同环境的中国人的送礼价值观和送礼行为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和白领阶层在送礼价值观和选择礼物时的考虑因素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仅在送礼的时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学者们得出的结论虽然补充和完善了人类对礼物现象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送礼行为研究的拓展,但研究对象仅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中,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二、送礼行为个体特征研究
西方研究者对消费者送礼行为的洞察依于动机理论,并发现动机差异导致送礼行为的差异。送礼行为产生的动机也就是送礼者主观愿望或者是对送出去的礼品有着预期的回报。
外国对送礼动机的研究从不同侧面进行展开。Sherry(1983)从送礼全过程出发构建了送礼三阶段模型,她将送礼过程划分为构思阶段,送收阶段、关系再修订阶段;从送礼动机的受益者出发Wolfinbarger(1990)将送礼动机划分为3种:利他型、义务型和利己型;从送礼动机的产生机理Goodwin(1990)将送礼动机分为两种:自发型和义务型。Belk&Coon(1993)分别从经济视角、互惠视角和社会交换视角提出的三个送礼交换模型,对人们理解普遍性送礼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送礼行为研究逐渐从社会心理领域转化到消费研究领域,基于中国本土文化概念(关系、人情、面子和回报)等对送礼行为进行研究。陈(Chars )等人结合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从多种本土化的价值观(如人情、礼、面子、回报以及关系)的角度出发,深刻的解读了这种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人们的送礼行为,中国人通过礼物象征性地表达了其赠礼中的不同价值观的意义。卢泰宏(2007)将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分为个人情感型、个人功利型、社交情感型和商务功利型四种类型,其中后两类为企业或组织的消费行为。
三、送礼行为自我概念研究
送礼行为自我概念的研究是从送礼者自身感受出发对送礼行为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面子情节上。自胡先缙女士(1944)首次把中国人的面子观区分为脸和面两类。King与Myers(1977)在分析面子时候,在胡先缙女士面子理论的基础上把面子细化为道德性面子及社会性或者地位性面子,从而避免了“脸”和“面”意义上的重复或混淆。施卓敏(2010)等人把面子分为四个维度:道德型面子、能力型面子、经济地位型面子和社会关系型面子,并用数据加以分析。
杨柳(2008)对礼品购买情境中基于消费者自我监控的品牌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受群体的影响巨大。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具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刘世雄等人(2009)通过实证的方法对自我概念——礼品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礼品购买意愿的进行影响研究得出送礼者社会自我一致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以及态度这一变量在自我一致性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等观点。
四、小结
送礼行为作为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得到中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在群体特征、个体特征还是在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不俗的成绩。需要注意的是,在众多研究之中,大多是纯理论的推理或问卷调查,缺乏相对严谨的高水平实验研究,这制约了送礼行为研究的公信度,应在以后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摘要:王尔烈作为二甲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其名气和轶事传说也是晓宇民间,其中“老主同场少主师”和“压倒三江王尔烈”最为人家喻户晓,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二则轶事却有与史料不同的地方,但主体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只是出于人们对王尔烈的爱慕之情。
关键词:王尔烈;压倒三江;少主同师
中图分类号:J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别名仲方。清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少承家训,性行纯静,笃于孝友。尤工书法,为辽城第一书法家。由乾隆癸酉拔贡、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编修。累迁内阁侍读。嘉庆元年预千叟宴,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沈阳书院。六年,卒。
王尔烈生平的传说多于其史料的记载,很多民间轶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当翻阅史料典籍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存在太多的不可知。同时,王尔烈存世的著作也仅仅只有同乡后学金毓黻所编撰的《瑶峰集》传世。本文将结合史料,对王尔烈的两个轶事进行考证。
(一)、老主同场少主师
民间轶事,“老主同场”,王尔烈进京参加廷试,乾隆帝由于事先在王尔烈不知晓身份的时候便与其在御花园相遇,有感于其才学,决定帮他一把,同时也弥补下辽东少文人秀士的现状。便在考试当天与王尔烈一同下科场,并冒王尔烈之名。但,令乾隆帝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进入前两名的竟是乾隆帝和王尔烈的试卷。当大学士刘统勋将两张试卷递交圣上决议的时候。最后有感于多方便的考虑,决定本科自传胪之上,不予具名。所以前三名没有了,王尔烈的二甲第一同样为第一名。但是有关王尔烈参加辛卯年考试的史料记载如下:
《辽阳县志》载:乾隆二甲一名,授编修。
《奉天通志・选举》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黄轩榜:王尔烈:二甲一名,奉天府辽阳州人,组从子。
王组,字鸾佩,缙之弟,雍正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注慎明决,遇有疑案,司寇必以委之,其讯鞫不以刑,术善,为开导,囚自服输,凡所,皆莫能移易。
《清朝贡举年表》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左都御史观保、内阁学士庄存与,中式者一百六十一名,会元邵二云晋涵,以知县归。班旋以纂修四库全书,保举人入词林,亦殊荣也。
轶事所说二甲以上,不予具名。但是据《清朝贡举年表》所载是有前三甲的,分别为黄轩、王增和范衷。《清秘述闻三种》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考官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字尔纯,山东诸城人,甲辰进士;左都御史观保,字伯客,满洲正白旗人,丁巳进士,内阁学士庄存与,字方耕,江南武进人,乙丑进士。题:“子曰若臧”四句;“明乎郊社”二句;“今曰性善”二句;赋得“下车泣罪”得“惭”字,会元邵晋涵,浙江馀姚人。状元黄轩,字日驾,江南休宁人,榜眼王增,字方川,浙江会稽人,探花范衷字士恒,浙江上虞人。
由此可知,当年并非如同传说所说本科传胪之上,不予具名,而是一甲三名全有,状元是黄轩,并作为榜名公布开来,诏示天下。并作为《四库全书》的分馆纂修官担任《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所以传说有误。但王尔烈作为二甲一名,传胪是为准确无误的。至于出现此传说的原因,恐怕也是对王尔烈的爱惜和对乾隆皇帝仁义的颂扬所致。
同理,如同王尔烈在乾隆乙酉年中举人一样,在《王尔烈全传》中便称其为举人第一,即为解元。而史料中的记载当年的解元是祝,同样有误,可能是出于传记这一文体特色,故将其中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变的更强,同时以达到突出人物的作用。
(二)、压倒三江王尔烈
三江是当时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奉命到当癸卯江南乡试主考官,刚一到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连作三篇。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王尔烈又挥笔写下一首诗戏曰:“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发之势试试王翰林的才华和应变能力,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出门望见,命人取笔立对下联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一天,几个江南才子邀王尔烈到郊外野游,还想考考他。在一座庙前,出联道:“万瓦千砖百日修成十字庙。”这时候在庙前的河中正有一只小船从桥下摇过。王尔烈见状对道:“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孔桥。”又一人出联道:“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王尔烈扭头看桥旁一丛丁香花开的正盛,脱口而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至此,众才子对王尔烈的才智与机敏尽皆叹服,王尔烈的名字也伴随着“压倒三江”考生的故事传遍了中华。
当看到这则轶事的时候,我们首先从这则轶事所发生的年代出发,王尔烈所担任的是癸卯年乡试的主考官,同理,翻阅《清朝贡举年表》我们发现,在江南那一栏主考官并非王尔烈,而是谢墉,同为副主考官的是戴衢亨,所考的试题为“周监于二”二句、“宗庙之礼”先也和“天子适诸”守也,史料自然比轶事传说更具有可信性,所以这一则轶事应该也是没有有误的,但是通过查阅《瑶峰集》发现,这则轶事的出现并非完全的编造,在《辽阳关帝庙重建东殿碑记》的最后落款中,有“乙未会试同考官”这一记载,这是王尔烈自己所述,因此不可能有误,乾隆四十年乙未会考官所载三人为王杰、嵇璜和阿肃。所以王尔烈仅如其自己所述为同考官。王尔烈后学杜光尧在其《龙泉寺》诗中也层提及“压倒三江感不禁”,但是他在前面却事先做好了“轶事争传老翰林”的诗句,所以也不能作为论据来证实这一轶事。
对于王尔烈的轶事,多半是有一定的基础,就如所示王尔烈为二甲一名,在此基础之上,加渲染,成为二甲以上,不以具名。有过参加科举考试考官的经历,便加以夸大,说是乡试江南主考官。这些轶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王尔烈的爱戴和尊敬之情,也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同时,王尔烈的传说和轶事,依旧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真实性的考辨,进而丰富王尔烈丰富多彩的一生。
参考文献:
[1]佚名 《清朝贡举年表》[M]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6
[2]金毓黻 《辽海丛书》[M]辽沈书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