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第1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1.学生自身对于沟通能力忽视

当代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教学、知识教授这两个层面上,重视的是对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沟通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评价,对于沟通能力的考核是没有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学生对于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很低。在室内设计课堂和课下,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埋头看图纸、做设计图,很少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即使在合作的作业中,学生也多按照自己的个性随意地进行发言,缺乏对沟通的重视和技巧的自我培养。

2.缺乏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

环境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环境,然而当代室内设计教学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在课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而集体作业、集体合作的缺失,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须的环境。目前大学生针对专业进行的交流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对于沟通培养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沟通的有效环境,自身沟通能力培养举步维艰。

3.沟通能力培养缺乏

职业导向部分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缺失涉及一些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却是泛泛的,缺乏职业针对性的。这些课程可能会教授学生如何去进行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然而与室内设计职业方面沟通的教育,却几乎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着实获得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然而这些技巧对于自身的职业帮助却并不大。室内专业学生如何与客户进行信息的采集,如何应对顾客不满的投诉,如何应对上级的要求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许多学生尚且不具备。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教育方式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培养

沟通能力自主认同、积极参与,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沟通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重方式,让学生知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基础认识。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于沟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讲,使得学生提升对于这一教育重要性的感受。同时院系、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到课堂中,就“沟通的重要性”这一课题与学生闲话家常,通过对于自身职业故事、沟通误会等实例的讲述,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沟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这种实践可以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团体合作当中,通过为集体制定目标、分工协作来促使学生进行沟通,从沟通的各种模式、情况中感受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当沟通等沟通方式的成效。这种实践也可以通过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沟通场景,用错误的沟通方式进行对话,展示沟通方式方法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提升对沟通能力重视程度。

2.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

沟通需要环境与渠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多数时间处于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状态中,不具备实现沟通的基本条件,如若学生自身比较内向,那么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使学生参与到社交、集体活动当中,使沟通、交流成为常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社交渠道,通过各种打破专业限制的活动的开展,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交往开辟新的渠道与通路。目前,在学校中很多活动是按照级别、专业进行分组的,这些规定需要被打破。如在选课方面一些不属于专业核心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和公选课,要鼓励学生跨级别、跨专业进行选择;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要增加活动数量,二是要大开方便之门,破除专业限制。这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才有多种沟通渠道以进行沟通实践。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学来看,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扭转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多的在课堂上发言、主导,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改变教学方式,变学生单个学习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通过团队任务、团队作业的完成来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将个人口才、沟通能力等纳入考评范围之内,实现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有效的沟通培养渠道。

3.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需要彰显专业特色,否则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彰显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着重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从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条件的院系,可以以讲座、课程的形式,专门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诉求进行教材编写,讲授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专业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击破,实现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另一方面如果学校、院系没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就需要提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于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会、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如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心态、更加职业的态度进入工作当中,同时使得自身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少犯错误,使得自身的设计师之路更加顺畅、平坦。

三、结语

第2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因此,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如何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它受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职业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岗位选择、职位升迁、工作业绩。语言与沟通的能力作为容易外显的能力之一,在用人单位录用中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另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面对严峻形势早作调整,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学校的招生。高职学生在职业语言与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就会被质疑,就业的先机就会失去。因此,高职生的语言与沟通的能力更应该作为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品牌加以建设。

(二)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需要。高职学生在人校前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忽视,将导致他们毕业之后缺乏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渐行渐远。改正生活口语表达沟通中的不文明现象,拓展学习语言与沟通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强化职业演说与沟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职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具有较强口语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鉴于此,加强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强化学习沟通交际口语和职业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语言与沟通课程群体系

(一)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与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对演说、口才、交际沟通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演说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使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开发课程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实用性

针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应覆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语言表达需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以需要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比如,在“演说与沟通的艺术”课程中我们设置其中一项内容是“口语沟通的技巧”,涉及“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如何表扬与批评别人”等,这些内容对高职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专业性

根据高职不同的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语言与沟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言的艺术”,文秘专业开设“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商务谈判与推销艺术”等。这些课程,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

3.时效性

知识点的选择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根据高职生业余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商品推销活动的需要,开设“推销语言艺术”专题,把学生带到学院的超市,亲自对顾客进行推销,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推销语言的得失;针对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题”,从网络等媒体找到最新的面试内容,着重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学院举行真正的毕业招聘会,给学生亲自感受和尝试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就业的机会。

4.层次性

课程与知识点的选择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每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先开设基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演说与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如“营销语言的艺术”、“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等。这样由基础课程,到衔接课程,到专业课程,逐步递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凸显高职特色。

(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构成及课程开设一览表

(三)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评价方式

1.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思考力度、回答提问的态度、应变能力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纳人考试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除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实际的运用。所以,考试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读书能力。

2.考试的形式与程序

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加口试(技能)考核,其中口试是单个考生逐一口试。

考试的程序是学生抽题――学生完成笔试部分――学生进行口试(技能)考核。

3.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

(占40%)。

考试成绩由口试(技能)成绩和笔试成绩构成。

三、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内容体系

(一)基础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根据高职学生参加普通测试的需要,安排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语音基本知识与正音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普通话选修课,学习普通话知识,纠正方音,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质量,并且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的证书,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二)衔接课程内容

衔接课程“演说与沟通的艺术”,我们仍然采用板块形式,分为五个板块:基本口语表达训练、演说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内容

“推销口才训练”包括推销口才的基本训练、推销成功的语言训练、推销中说话的禁忌和错误防范。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包括谈判策略、谈判沟通技巧、谈判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修辞。

“教师口语”包括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导游语言的艺术”包括导游语言必备知识、导游讲解二十五技法、金牌导游语言运用三十六计、流动游览导游讲解、导游购物营销讲解实战妙法。

“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政务礼仪、语言沟通的修辞技巧、语境调控训练、职场语言沟通策略、职场说服策略。

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形成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本,更新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一场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分别担任演讲比赛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负责组织策划的,有负责宣传写海报的,有负责联系教师做评委的,有联系企业赞助的,有担任演讲比赛主持人的等等,同时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写好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一场演讲比赛从筹划到举行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展示自己的演讲水平。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例如,举行一场队列的辩论赛,教师把辩题的正反两个观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辩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信息,甄别观点,形成辩论稿,然后在辩论赛上展示双方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交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专业需要,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为教学原则,将实践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堂实训。采用多元互动法,通过讲解、示范、录音、录像、试讲、讲评、模拟表演、观摩等方法,把语言与沟通理论知识放到练习中去掌握。第二阶段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既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朗读大赛、辩论赛等,检验学生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活动,比如电器、家具等产品推销活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与沟通能力。第三阶段是课外实习。利用高职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与沟通能力。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就是他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公司进行导游服务时,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讲解好景点,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超市进行推销工作时,如何使得产品推销成功就是他们面临最大难题。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都必须上交一份自己在实习中语言与沟通能力重要性的汇报。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训练,使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成为开放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护生,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7]陈丽霞.情景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125-1126.

第4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实习医生 研究小组教学法 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03-02

随着医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未来的医生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同时还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目前医院医疗纠纷多发,医患关系紧张,提高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至关重要[1]。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整个医学教育质量[2]。在既往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和医院通常侧重于技能的训练及知识的传授,对人文关怀素养的教育不重视。实习生在临床学习中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需求,只注重追求个人临床技能的提高;在临床问诊及查体时不顾患者的感受,只为完成病史的采集。这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患者日益注重自己的就医权利及隐私的保护,医患沟通仍是诊疗过程中的短板,医患矛盾日趋紧张,对临床医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但要求具有高超的诊疗水平,更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及爱患情操。注重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摒弃纯技术性传授的模式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把“沟通技能”列为七大领域之一[3]。我国在2003年制定的本科医学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临床医学生毕业时要求具有准确采集病史等方面的能力及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但要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因此,对于即将成为医疗工作者的临床实习生,不仅要重视医疗技术的培养,还要加强沟通能力的训练。本实验将人文关怀教育引入临床实践教学中,以帮助实习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获得良好的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到我院内分泌科临床实习的学生64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人、实验组32人。所有实习生均为医学院本科学生,共分8批入科实习,每批实习生8人,随机分两组,每组4人。

1.2 研究方法

在实习学生中分别对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研究小组教学法施教。

(1)传统教学法。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式教学,给予实习生常规的沟通培训和人文关怀及技能教育,并明确实习医生的责任和职责,使其了解所在科室的各项制度,讲授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技能操作及注意事项。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诊疗思维培养、询问并汇总患者的病情、专科技能操作及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2)研究小组教学法。①由教师编写一例甲亢患者诊疗全过程剧本,剧本中注重沟通过程场景并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等。剧本的编写模拟临床真实的诊疗全过程;②由教师带领实习生并在实习中扮演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完成诊疗过程,并相互更换角色重复诊疗过程。在扮演过程中要注意沟通内容、方式,专科操作技能、专科处置及人文关怀的真实体现,真实地模拟患者就医全过程。完成后对本次诊疗过程的内容进行解释并讨论。

1.3 效果评估

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及应用医患沟通能力评估量表(SEGUE量表)对学生的工作和沟通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自学能力、关怀患者、对医嘱执行力、医患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5个方面,每项满分10分。

1.4 统计处理

采用IBM SPSS 21统计软件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用t检验比较组间,认为P

2 结果

实验组在应用医患沟通能力评估量表测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日益注重就医权利,对实习生缺乏信任,拒绝与其交流,减少了实习生参与医患沟通及临床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医患矛盾日趋紧张,医院害怕医疗纠纷的出现,从制度上常常限制了实习生与患者单独沟通,进一步减少了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机会。而医患关系不协调的本质是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和交流质量不高所造成的。改善医患关系,首当其冲的是提高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包括情感沟通交流,因此,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及医德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临床实习期间重视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注重其人文素质教育及沟通技能的培养,并在临床实习中不断提高并改善,有利于培养出医术精湛并医德高尚的优秀医师。在临床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习生正确的把握医疗关系并适应医疗环境,有利于实习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准确定位,既是对实习生负责,也是对我国未来医疗领域负责。

研究小组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称为角色扮演教学法,是Fannin Shaftel和George Shaftel 于1967年建立的。高中玉等认为角色扮演是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通过这种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同情心理,充分理解病人的患病感受,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更好的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关怀照护。通过换位思考让实习学生从患者的角度了解患者的需求,才能真正意义上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对待患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本着这样的理念才能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沟通是一种交流,它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教学结束后,对其各项能力评分及与患者沟通的满意度显示研究小组的教学组高于常规实习培训的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研究小组的教学法,对提高实学生综合素质及人文关怀素养,提高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加强医德建设,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摸索和完善,通过研究小组的教学法,可使实习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共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谭靖,汪金荣,危文素,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医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实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7):82-84.

第5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诊断学 沟通技能 实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84-02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怎样才能做到医患和谐,是摆在医学生面前的一大课题,顺畅的沟通可以增加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对于医疗差错的减少有相当帮助,而且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患者和家属知情权。顺畅的沟通还可以展示医生学术知识、表达能力、医德医风和自身修养。具备与患者及家属的顺畅沟通的能力可以较好的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减少投诉,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通过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还能增强团体协作能力,提升凝聚力。这也是改善目前紧张的医院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它连接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是临床医学学生的必修课,在临床医生的培养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认为,从诊断学开始,医学生开始接触临床,面对患者,给后面的学习和从医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实施沟通技能的培养。

1 医学生具备沟通技能的重要性

专科生毕业后将在基层医院担任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医生,在问诊和病情告知的时候会较多的运用沟通技巧,在一些更加专业的场景中,常常由上级医师处理,比如:与病人商量治疗方案、术前谈话并签具病情告知书、处理医疗纠纷等,这些上级医生往往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所以,我们对于专科生的培养应该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在个人沟通能力的基础打造上花费更多的精力,那就是医德医风养成方面加强教育。

2 医学生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

沟通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的形成一般是通过这三个途径:(1)通过长期临床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2)通过在校的系统学习和培养;(3)依赖于医生的个人天赋。所以作为学校能做出的努力就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使沟通能力培养方面得到提高,这也是学校补课推卸的责任。西方国家早在多年意见就在医学院校中设立专门的沟通能力理论和实践课程,而且在他们的医师资格考试中,沟通能力的考核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过去的教学中认为,沟通技能培养的养成时机应在实习期间,故在校教学期间常忽略培养,现在我国高校虽然能够认识到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不足,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和师资,而且考核手段不同,所以目前仍未将沟通技能培养纳入医学生培养及考核的内容。

另外,现在国内对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的能力关注严重不足,而这种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畅,会导致相互误解,造成工作配合不够、衔接不足,治疗时机延误,更有甚者将出现医疗差错,乃至医疗事故。

3 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掌握核心沟通原则

国内目前的大中专院校,关于医患沟通的相关课程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理论教学相对偏重,而较为忽视实践教学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技能,却不能改变学生从医时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这样的模式不符合技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所以取得的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应该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灵活运用倾听和沟通两个技巧。以患者为中心即不能以病治病,应将患者看做一个整体,全方面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患者进入医院诊治以后,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贯穿诊疗全过程且范围相当广泛,通过合理运用倾听技巧,可以使我们了解患者全面信息、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通过收集到的内容和掌握的相关医疗技术可以正确判断疾病和做出及时处置。谈话是另一个必须掌握的技巧,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况、对病情的认知程度等来选择方式方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谈话,重点明确,指导患者,告知病情、解释诊疗、解答困惑、消除疑虑。这两个技巧是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的并最终实现让学生掌握的。

3.2 组织有效教学过程

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教师素质深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在实践中,大多数都是由临床医生来充当老师的角色。但是,我国卫生资源紧缺,临床医生本来就超负荷工作,有经验的医生工作更加繁忙,所以,乐意带教的医生不多。而且,医生毕竟不同于专门从事教学的专业老师,无法保证其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教育水平的一项迫切任务。

3.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诊断学课时不多,且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需占用课时,故用于理论讲授的课时相对较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3.4 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相长。当我们建立了良好的考评体系,就能知晓学生是不是已经达到培训目标,而这套评价体系也是我们选择评价培训方法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沟通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考核体系的建立二者相比,考核体系的建立更加重要而且迫切。

现在国内较常用的几种临床沟通能力的评估方法如下:

(1)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与沟通对象互动的表现,然后再按照项目打分。这种评估方法是现在标准的考评方法,比较客观公正,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态度、信息和技巧,不足之处是仅可以反映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沟通场景中考生的表现,而不能考查其平时的一贯表现。

(2)寻找与考生沟通过的患者做调查;这种评估的方法能够弥补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但它也有自身局限即评估结果在标准化和客观等方面做得不够,另外电话随访及问卷的要求较高,需要被访者的配合,这就要求前期的准备工作做足。

(3)通过口试,写作,多选题来评价医师的沟通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且直观的评定考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看待某些问题的观点,这些也可以应用在沟通信息的考核中。

4 讨论

学会怎样与患者沟通是学生进入临床首先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诊断教学中对沟通技能的培训多采用带徒式见习法,对于语言交流、医患关系的正确建立等技巧性的内容缺少系统性的练习,多靠学生在工作中摸索和体会。这样就容易出现问题,如与患者交流语气生硬多采用审问式,导致医患沟通不畅;思路不清晰,缺少系统性且过程不连续;沟通时没有注意语言的通俗性,易出现诱导式提问;在学生中还常出现与病人沟通时自信不足、焦虑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诊断学中的沟通技能培养做出调整,在诊断学中全面融入医患沟通的技能培训,通过掌握核心沟通原则,组织有效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来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为其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实习护生;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165-01

临床护理实习生,在加强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要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患者和诊疗护理工作的需要,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1],对医护人员的表情、动作、行为方式、语言较为敏感,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发患者的误解,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2],培养实习护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生的重要一课。

1掌握沟通的方法和基本技巧

1.1得体的衣着和平和的心态:

整洁大方的着装配一双淡色的鞋子,能让患者及家属有一种信任感,医学生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声柔和的问侯,就能让患者和家属轻松地接受你。

1.2善于询问,注意倾听:

在对方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时,要询问了解对方真正的想法、需求、愿望、感受与意见,用倾听的方式,诱导对方说出意见,对自己产生好感,实习护生以理解、同情的态度,鼓励患者倾诉其内心的不快和苦闷,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医生引导患者对其遭遇重新认识和积极评价。倾听的时候,别做其他的事情,要面露微笑。并适当的给予点头、表情、手势等方面的反馈,特别是当对方有不满和怨气需要发泄时的倾听,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素质,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简洁、生动、含蓄、幽默,给病人指出错误时,要措词平和,注意场合,以免伤及他人自尊心,与他人谈话时要投人自我感情,才能以情动人。

1.3主动沟通:

临床护理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护士的双重身份,即临床护理实习学生在患者及服务对象的眼里,他们是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诊疗护理活动的护士,在教学医院和科室各级人员眼里则是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一个医院或一个科室。这就要求他们学会主动与病人沟通。增加自信感,解释疑问时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和事实依据,采用共同协商的态度,切忌武断或模棱两可,需要时可由病愈者“现身说法”,以增强解释的说服力,使患者信认,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唤起信心和希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但要切记。“三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时间不适宜不谈,对象不适合不谈。

1.4多交流多沟通:

要抽时间与病人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有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坦诚相见,参加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欠缺点,同时也可有效地消除以往彼此之间的误会,增加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1.5沟通的技巧:

医院每天要接诊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员,社会背景、个人修养不同,文化层次高低不一,因此,护理实习生必须学会与不同人“说话”。用适当的语气,恰当的修辞手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谈话。

临床诊疗护理的实践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3]。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要学会与病人正确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医院、科室各级人员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加强交流,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临床工作中去。沟通能力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护人员这一社会角色提出的客观要求。进入临床实习后,临床护理实习生应该逐步完善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妙玲,卢国仁,等,医学实习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204~205。

第7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49-02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而成功因素的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因而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然而,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多数医学生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为此,医学院校要想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抓住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好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医者有“三宝”,就是“语言、药物、手术刀”。由此可见,语言在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语言沟通能力是医务工作者从事医疗服务实践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医学技术知识本身,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就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又将“沟通技能”作为全球培养本科医学生教育最基本的七项要求之一。由此可见,医学院校要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按照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加大对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语言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工作的需要

科技的进步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日益先进和繁多的诊断设备、诊断技术及方法,然而要想获得更准确、及时、全面的病史资料,做出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离不开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的病史采集。而病史采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医患语言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既往病史,向患者及其家属反馈诊疗信息、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从而增进他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让其接受、理解,并按照要求去做。此外,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鼓励性的语言沟通,还能够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有利于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三)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是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医疗纠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医疗纠纷也都与医生和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密切相关性。据统计,有80%的医疗纠纷是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当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且心理活动也会有所改变。病人会因为疾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失望等情绪,导致病人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表现得特别敏感。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通过对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这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医疗纠纷。

二、医学生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大方、不大胆。虽然大部分医学生在“熟人”环境中可以做到侃侃而谈,但在公共场合回答或与患者进行交流时,缺乏自信,语音发颤,说话声音很小,不能做到落落大方。

(二)语言表达不清晰、不流畅,逻辑性不强。很多医学生语言含糊不清,没有条理,主次不分,内容不连贯,往往不能将其所要陈述的中心内容讲解清晰。

(三)语言表达生硬,不够得体,缺乏亲和力。现在很多医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流中,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说话过于随意,没有分寸,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缺乏同情心和亲和力。

(四)职业性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由于医学名词专业性强,导致医学生对医学术语理解不深,运用不熟,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自信,导致其在与患者沟通时表述不明,不能有效沟通,甚至出现乱用专业术语等现象。

(五)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由于受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医学生往往忽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部分医学生的习题、实验报告、实习病历等,不仅内容杂乱无章,表述不清,文句不通,词不达意,而且错别字多,字迹潦草,缺乏规范。

三、医学院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医学院校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许多学校已经把沟通能力纳入医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开设相关课程,普及沟通交流的理论知识,如“沟通的艺术”、“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使医学生掌握一般人际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根据医疗实践学习医患沟通技能。

(二)改变授课模式,积极引导医学生发言,给予医学生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的机会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创设模拟情境,组织小组谈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对于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在下课前的小结中,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以免造成医学生的心理紧张。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拓展、提升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医学生的语言沟通是一种职业性的语言沟通,比一般的语言表达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医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沟通实践教学活动。如在低年级的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国家对医疗卫生采取的改革及社会出现医患纠纷的讨论、分析,提高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也可增强医学生依法行医的意识。对于高年级医学生,可通过开展有关医患关系的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医患矛盾的本质,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习阶段,通过病例讨论、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临床带教工作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及其培养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临床带教老师。由于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将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全天候接待患者,亲自参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是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技巧的最佳时机。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及培养意识,将培养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贯穿于临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展有效的医患沟通工作,并意识到有效的医患沟通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总结经验,自觉地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语言沟通方式。

(五)重视医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任何一次沟通都是由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共同完成的。非语言沟通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医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要让医学生能够真诚地目视患者,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机敏地交谈,热情地鼓励,认真地解释,使患者充分地感受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爱和体贴。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加强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并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苏琳涵,余占海.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30-31.

[2]邵燕.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语言亲和度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32-33.

第8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实践;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53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即将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至关重要。医疗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特殊心理状态与需求的特殊群体。医患关系的好坏对于医疗行为能否顺利有效实施至关重要。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可使病人充分配合医生诊疗,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相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使诊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而影响诊疗效果,甚至引起医患纠纷。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辱骂、殴打、威胁医务人员,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医务人员及医院领导的现象,而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交流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因此,掌握医患沟通能力对于一名当代医务工作者来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医学人才培养的人性化,这是新型医学模式的重要体现。人性化在医学教育中的体现有多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中细致描述了培养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将沟通技能列为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七项基本素质之一。

研究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在临床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以教为主,缺少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培养

现有教育模式下,对于医学生仅仅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导论等人文学的课程。这只是局限在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医患沟通缺乏技巧策略,与患者交流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状态,将严重影响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2实习中以技能为主,弱化了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掌握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年正式进入临床实习的医疗活动。实习中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专业技能的熟练与掌握层面上,对于医患沟通交流仍局限在对病史的采集过程中。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缺乏对“疾病”的真正认识,低估心理、情绪、环境等因素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关心疾病本身,忽略诊治主体――“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向一名优秀医生角色的顺利转变,严重制约了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逐年提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后,患者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知情权、隐私权、自主选择权的要求逐渐增多,社会对医学伦理道德日益重视,以患者为学习训练对象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为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步入医疗第一线实践培养教育的发展。

3实践中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探究

31在教学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沟通实践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必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医学教育理论教学中,提高教师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培养观念,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精神和在道德上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和经验的层面来体验生命的价值、患者的痛楚、医疗服务公平和公正的意义。[2]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以身示范,注重医患沟通技巧策略的传授,培养学生由传统的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32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增设相关的培训,更应在临床实习的实践教学中逐渐培养。教学医院的文化与风气对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教学医院就必须努力改善自己的软环境,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强服务意识,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医学生,自然就会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

33加重实践教育分量,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将案例分析和角色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借鉴到医患沟通的教学实践中来。由教师根据临床实际案例设计准备一些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以供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学习和讨论总结。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可以分小组自行采集整理案例,最终讨论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锻炼培养学生的整合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通过转换医患角色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学习中,可以进行角色模拟训练,使学生切身体验做患者与做医生的差异,在角色不断转换的模拟训练中感悟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提升自我医患沟通能力的意识。

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与功能配套,为顺利平稳进行医疗活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培训中心为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际操作、综合诊断治疗等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性、病例多样性、实践随意性、可重复性、无风险、过程可控性等优点,从而为医学生构建了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合格执业医师的重要保证。[2]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提高熟练程度,又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同时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实际的诊疗中,熟练的操作技术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度,更能促进医患沟通交流的和睦融洽,使诊疗过程顺利进行。

4结论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更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了使医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引导诊疗活动顺利平稳开展,促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受患者信任、让患者满意的新形势下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第9篇: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 教学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31-02

Emphasizing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Clinical Medical Teaching

Zhang Dianlong,Wang Haixia,Cao Mingqian,Lu Jianmin,Wang Dongjiao,Qu Kai,Wang Yadong

(Surg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Aff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 of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China 116001)

Abstract:More and more medical disputes developed due to lack of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clinical medical teaching.Several ways of 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were propo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current doctor-patient dispute,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Teaching;Medical Student;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当前,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杀医案”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舆论导向、医生本身的问题、患者自身的问题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产生误解,并且这种误解被不断放大,最终引发医患纠纷,甚至恶性事件。所以,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良好的医德、医术,也应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1]:“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不只是在减少医患纠纷。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可是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课程,尤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及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1.1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以医疗工作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的一种特殊的医学人际关系[2]。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与接受医疗服务的病人及其关系人的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它既包括医务人员与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形成的医学技术关系,又包括非技术关系,如在具体技术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病人由于社会、心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所形成的道德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甚至法律关系等。也就是说,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医学人际关系,而医患沟通能力又是这种复杂关系的重要部分。

1.2 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由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属于非技术层面范畴,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虽然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开设了不同程度与医患沟通相关的课程,但多数都是选修课,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很少能有学校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课程。同时,由于学校对医患沟通重视程度不够,对这些课程设置的课时过少、教材单一、师资不足等,尤其缺乏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意识,使目前的医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几乎都不具备医患沟通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获得,主要还是在毕业工作后,通过临床工作实践,不断摸索得来的,有的甚至是在“血的教训”下得来的。

2 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于医学生在学校得不到系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突然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有的学生虽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操作也很熟练,但就是缺乏医患沟通意识或技巧,不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仅仅对病人诊病治病,而没有注意心理沟通,有时即使在为病人诊治过程中没有过错,也常会引起病人的误解和不满,甚至投诉。

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说:“许多医患矛盾的发生,并非医生的治疗技术,而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医患之间的对立紧张情绪”。这种医疗环境就要求医学生具有适应能力,不能只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所以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3]。

3 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意识。医学生在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学习目的是最终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并服务于病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生病的人”,而不只是“病”。学校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意识,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主动获取医患沟通的能力。

3.2 加强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建设

学校应该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放在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课程。这一课程应该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并保证学时、保证师资力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如,举办专题讲座、经典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及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沟通能力培养等。

建立考核监督与效果评价机制,将医患沟通技能考核引入考核评价内容[4]。

3.3 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我校利用仿真模拟教学,如,角色模拟[5]、标准化病人教学等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通常,仿真模拟教学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我校在仿真模拟教学中除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外,也加入了人文关怀内容。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加入到仿真模拟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医患关系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6]。同样,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述的各种授课方式中,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写入教学大纲之中,在临床带教中,增加医患沟通培养内容。

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指临床实习和见习。医生在临床工作的每一天,都会就各种信息与病人、家属或同行等进行沟通交流。医学生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学习上级医生在每日工作中所采用的医患沟通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问候病人、介绍自己;倾听病人的陈述;对病人的问题表现出尊重和兴趣;理解并体谅病人的感受,并表达出关心及帮助的愿望;在诊疗期间如何解释过程争得允许,从而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3.5 教会医学生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

不同病人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病人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心,表现出情感脆弱、易激动、爱“发火”;有的病人敏感性增强,尤其久病不愈的病人会出现盲目猜疑,对他人的表情、神态、行为等特别敏感、多疑,甚至对医生和护士的诊治、护理也会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等,这些都是不和谐医患关系的隐患。所以,医学生要学会了解病人的心理,通过换位思考,感受病人患病后的痛苦、对疾病的恐惧、对就医过程的迷惑和对医生的期望。学生们将会很容易认识到:疾病面前,生命因不可预测而变得脆弱,这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简单温暖的话语,都可完成一次感情的传递,拉近医患的距离[7]。

医学发展到现在,仍在很多方面处于未知状态。当前现有的医疗条件和诊治水平并没有达到所有疾病都能“药到病除”,或只要手术了病人就都能治愈的程度。但是病人往往都存在对医疗技术期望过高的问题,认为进了医院,什么病都能治好。当病人或家属以较大的医疗费支出换来的却是不满意的疗效时,就可能怪罪于医院和医生。所以,医学生不但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还要了解病人的需求,这样才可能做好与病人的沟通,消除病人的误解,从而使病人能够配合诊断及治疗,同时也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6 加强医学生对相关医疗法规的学习

因为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医疗行为进行过程中,医患双方均受到法律约束,尤其医生的医疗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从医疗的角度来讲,国家制定了诸多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涉及到诊疗的各个环节。学习相关的医疗法规是培养医学生沟通技能的基础条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前因、后果。最好是采用因医疗事故引发纠纷的案例,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处理结果,增加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医学生懂得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与病人谈话交流或告知相关事宜时,一定要尊重、遵循相关的法规,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把临床工作做好。

综上所述,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医患纠纷的不断增加及我国医患沟通教育滞后的现状,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培养、加强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建设、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教会医学生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加强医学生对相关医疗法规的学习等来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瑜,陈晓勤.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法探索[J].医学研究杂志, 2011,40(7):161-163.

[2] 张露红,杨宣.浅谈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30):186-187.

[3] 赵维彦,郭夯,邱旭东,等.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3):570-571.

[4] 田莉莉,戚小红.要重视和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667-668.

[5] Lim BT,Moriarty H,Huthwaite M.“Being-in-role”:A teaching innovation to enhance empath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medical students[J].Med Teach,2011,33(12):e66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