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

第1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一、前言

1、封面。通常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要尽可能提供有关报告的目的和内容;2.委托单位的名称,即为哪个单位或个人提供调研服务;3.调查机构的名称(可以添加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4.呈送调查报告的日期。

2、授权书。是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委托客户写给调研机构的信函,详细说明了对调研机构的要求。通常是由双方订立确定委托关系的合同文书。并非所有报告都要求有授权书。一份授权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调研范围与调研方法、付款条件、预算、人员配备、期限、临时性报告、最终报告的要求。

3、目录。即列示整个书面报告的内容目录,帮助快速找到每一章节在报告中的相应位置。通常包括以下3个方面:1.章节标题,副标题及相应页码;2.图表及数字清单标题及页码;3.附录标题及页码(附录、索引及相关资料),以方便资料查询。如果是电子文档,要条件超链接跟踪,以增强报告的阅读性。

4、执行性摘要。此部分是对调研报告主体部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整个报告的必读部分,为忙碌的管理者及委托单位提供了预览条件,主要包括:调研目标、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的简单陈述:简述结论及建议;其他有关信息(如背景信息、局限性等)。

二、主体

1、引言。介绍实施调研的背景(如项目来历、对企业及市场现状和调研方法的简单描述等)、参与调研的人员和单位、向相关个人及单位致谢等,也可以对报告中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及相关联系进行简单介绍。

2、分析与结果。此部分是调研报告的正文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陈述(通常包括项目的市场背景分析、原因分析、利弊分析和预测分析),并配合文字、表格、图表等展示分析的全过程,并得出调研结果。

3、结论及建议。此部分是调研报告的关键部分,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中,结论是以调研分析结果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或决策;建议是根据结论而提出工作及行动建议,是今后行动指南,是调研机构对整个调研项目的总结。

4、调研方法。主要介绍调研的研究类型及研究目的;总体及样本的界定;资料收集方法(文案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和调查问卷的一般性描述及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以及对特殊性问题的考虑,一增强调研的可靠性。通常调研方法描述的篇幅不必过长。

5、局限性。由于任何调研的难免受样本界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的影响;同时又受时间、预算、资源或其他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使调研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现象,因此应以客观的态度对所调研项目的局限性进行相关说明。

三、附录

1、调查问卷及说明。将调查问卷原稿附在正文后面,并对调研方法、抽样调查方式以及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2、数据统计图表及详细计算与说明。报告中涉及的图表及其他视图资料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数据的统计计算过程也应适当作详细解释。

第2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 临床在研项目;精细化指标;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05-03

我们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有效规划我们的信息,尤其是管理好临床在研项目信息,成为现代医院比拼科技实力的关键。我们计划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建设,着眼于解决“项目多,项目水平低,成果少、高水平成果少”的问题,加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成果产出。在信息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项目统计并提取出若干要素,并发现若加强这些要素的监控与管理,将带来良好的研究成果及触发一定程度的后续经济效益,如何实施且完善该平台的建设成为本文讨论的重要议题。

1 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1.1 系统设计

绝大多数单位缺乏临床在研项目管理平台,目前停留在用手工或EXCEL表格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有信息管理平台,但仅限于提供给科研人员申报项目、专家评审等功能,缺乏对项目可持续性管理、资金的使用监控等功能,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制订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审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在监控项目经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1.2 技术人员

科研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信息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缺乏根据指标与功能需求建模能力。

1.3 资金投入

政府在临床在研项目信息管理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投入不足造成平台建设落后,缺乏长远管理规划。

2 平台优势

管理要素指标按时间设计指标划分为研究初始期指标、研究中后期指标,按构成部分划分为研究资源与运作指标、研究突破指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推广及第三方证明指标,而每个指标下又进行细分,通过指标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数据通过科研管理的各个阶段采集而成,如经费按年度使用情况、项目成功申报情况等,无需人工手工录入,达到电子化信息自动管理的目的。见表1。

3 研发内容

系统监控管理部分采用C/S结构设计,而项目汇报部分采用B/S结构设计,项目负责人使用WEB 浏览器界面对项目进行申报与过程实现,结合项目管理的新业务流程,实现网上汇报、网上科研办公等功能[1-4]。见图1、2。

下面简述一下科研人员申报及后续合同、验收等功能结构:

3.1 项目负责人操作模块及功能

3.1.1 工作助理

重要通知、在途申报项目、申报项目是否通过等信息,对用户当前项目进度作一个大概、总体上的清晰提示,如已使用金额、剩余金额、已完成成果、计划成果数,并对当年未按计划年份使用完金额的则提示。

3.1.2 业务申报

细分为市教育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横向项目等,用户按模板填写申报书并自动生成WORD、PDF版本,方便离线编辑浏览;其中通过浏览全部业务可查看所有申报项目,科研科获取批文后审核该项目,申报人就可以在此签订合同,已有的内容不用再重复填写。

3.1.3 合同管理

所有合同下均附中期检查、验收申请、经费报账等操作。用户在此查看先前填写的合同并可在先前未完善合同的情况下修改,同时该栏目也作为后续的中期检查报告、验收申请等操作的入口,整个项目周期围绕此开展;中期检查报告含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当期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内容,申报者在此填写后科研科即可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于科研经费使用不当者予以提醒,有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不及时使用等情况的发生。

验收申请含工作总结、完成成果等内容,申报者申请验收后科研科即按相应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如组织专家验收、查看相关成果文件等。经费报账涵盖暂付款申请及各类费用的操作,不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预算金额及类型提出报销申请。

3.1.4 中期检查管理

用户在此修改查看所有汇报测评表,对项目进度有个清晰完整的流程安排及结果查看,每次使用了经费可及时在此录入,并可查看详细的剩余经费,如业务费计划是5万,现在还剩3万等。改善了旧时项目开展过程中缺乏进度的电子文档记录及经费统筹安排。

3.1.5 个人设置

包含个人信息修改、密码修改。与普通信息维护不同,这里注重于项目负责人的交互协作。只要填写了手机号码,系统在关键时候便会发送温馨提示。项目负责人只要在此完善了个人信息,下次申报时或进行其他操作时项目组成员中的信息就不用填写,会自动带出。

3.1.6 管理文件

包括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发表科研论文流程、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成果申报流程、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等说明文件,申报者在此栏目可以了解相关的科研政策文件,最新的制度,省去旧时为了了解而跑去科研科手工拷贝相关工作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增加了政策透明度。

3.2 管理部门操作模块及功能

科研科管理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供管理部门使用,通过汇集终端用户的关键信息,实现高度集成于一个管理平台,避免系统间的频繁切换,提高工作效率。

3.2.1 申报及合同库管理

3.2.1.1 项目详细信息 由项目信息、项目内容、工作单位、人员信息、经费信息、附件清单、Word文件、批文、合同信息组成。其中经费信息栏目涵盖申报者填写的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经费以及详细预算经费;批文由科研科将扫描文件在此上传。

3.2.1.2 审核项目 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单位审查意见组成。可将扫描图片上传至数据库或录入文字。

3.2.1.3 通知 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回给申报者,提醒申报者注意等,申报者登录系统时将以红色文字醒目提示。

3.2.1.4 查询统计 支持自定义双条件进行查询,如首条件可选“项目类别”或“工作进度”,次条件可选“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或“项目名称”,时间类型支持申报日期、项目开始日期、项目结束日期等进行查询。为方便经费管理,查询结果前三行分别显示总经费完成百分比、已使用经费和总经费。并对即将到期而经费未完成九成以下的项目予以红色颜色预警显示。

3.2.1.5 用户管理 提供用户注册认证、用户应用模块、数据使用权限分配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业务系统能安全运行。 3.2.2 经费效益管理

根据项目产出与资金投入的关系,系统具备一定的统计筛查功能,按不同分析指标分为:经费进度使用得分、论文产出得分、项目综合得分,这样可以对不同级别、不同结题年度的项目给予直观分析结果,对结果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这里考虑到用户的易用性,提供了柱形分析图与饼形分析图,柱形图对所有同等条件的项目进行排名,饼形图对单一项目的不同分数构成分析,可以指出这个项目的某方面欠缺的地方,帮助项目管理者改善项目的执行进度。

3.2.3 论文库管理

此功能有助于每年度管理科室的论文统计。不仅可以依托基金,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发表,论文不仅仅反映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更与整个单位的综合专业水平有关,该模块按不同级别、年度及是否依托基金发表等选项筛选并显示详细信息。

4 讨论

本文阐述的系统旨在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使管理层更容易、清晰地规范研工作者的行为,避免经费滥用的现象[6],对于存在违规行为、完成经度及缺乏科研成果的将影响项目负责人的以后项目申报,同时对于在研期的项目进行多方面指标的考核,从而为管理者提供优秀项目的遴选建议。采用电子认证,可以简化项目负责人的报销流程,大大缩短手工签字消耗的时间。对不同金额费用我们予以不同管理方法:① 1万元以下:一次发生的1万元(含1 万元,下同)以下的支出由课题负责人按预算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②1万~5万元:一次发生的1万~5万元支出,需要由科研科负责人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③5万元以上:一次发生的5万以上支出,需要由科研科负责人、医院主管院长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对预算支出范围内的劳务费、接待费、餐费、交通费、办公用品等经费报销,不论支出金额大小,均需三级审核。从而加强了经费的监控管理,避免差旅费、餐饮费等非相关活动过多从中套取支出,促进实际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7]。

[参考文献]

[1] 任传成.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8, (28):115-116.

.http://bob123.com/lunwen23/21422.html.2009-01-20.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44-46.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93-94.

[5] 王娜,任大娟,马永祥,等.科研管理及项目监控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198-199.

第3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文章简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几个主要原因:网络基础设施的供需失衡、经济生活中的信用意识缺乏导致的消费者和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普遍的不信任及国家法律制度如何适应和保护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等,并指出,财政税收、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市场准入、信息观念、技术人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是长期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要走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路子,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税收、电子支付、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网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信用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

关键字:电子商务应用问题

Abstract

ThispaperoutlinedthesituationoftheapplicationofEC,andthefactsthatimpededthedevelopmentofECarepresented:theimbalanceofsupplyanddemandwithregardtotheinfrastructureofnetwork,thelackeyofconfidenceofconsumerandfirmsonECbecauseofthelackeyofcreditineconomylife,andthedifficultiesofhowtoadapttoandprotectthenewproductstyleofECbystatelegalsystem.Wepointedoutthat,severalaspects,suchasfiscaltaxrevenue,lawandenactments,thesafetyofinformation,admissionofmarket,theperspectivesofinformation,andtechnolocrats,willpersistentlyimpededthedevelopmentofEC.InChina,theapplicationofECshouldbedominatedbyfirmsandconductedbygovernment,whichshouldassoonaspossibleenacttherelativelawregardingtotaxation,electronicpaying,digitalsignature,certificationauthority,intellectualpropertyonweb,etc.Thenationalphysicaldistributionsystem,thefinancialmonitorysystem,thesystemofcreditoffirmsaswellasconsumersshouldbecompleted.Thegovernmentshouldacceleratetheinformationrelatedconstruction,createtheenvironment,consummatethesafeguardingsystemofsociety,andeducatemoretalentedperson.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电子商务概述

对电子商务(EC,Electroniccommerce)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在有关电子商务的报告中把电子商务定义为: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B-TO-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TO-C)的商业交易;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报告草案中将电子商务定义为: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这种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资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权影响,公有、私有企业、公司、政府组织、各种社会团体、一般公民、企业家都能自由地参加广泛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工业、私营和政府的服务业,电子商务能使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易并向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中国企业家王新华从应用角度认为:“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过程中的应用,这些工具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系统(BBS)、条形码(barcode)、图形处理、智能卡等,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的现代通信网络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提高以及管理体制的转变”。

具体而言,所谓“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使得交易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借助电子方式联系,而无需依靠纸面文件、单据的传输,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在国际商务的实践中,通常人们对电子商务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的。1、互联网上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这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电子商务。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子商务意味着通过互联网络上的“商店”所从事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交易内容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和

劳务,如二手汽车、书籍、日用消费品、在线医疗咨询、远程教学等;也可以是一些无形产品,如新闻、音像产品、数据库、软件及其他类型的知识产品。2、以整个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这是从广义上理解的电子商务。这里电子商务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因此它不仅仅只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品或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除了在网络上寻求消费者,企业还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供应商、财会人员、结算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建立业务联系。这样,电子商务会使整个商务活动,从产品生产、产品促销、交易磋商、合同订立、产品分拨、货款结算、售后服务等产生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本文研究的电子商务的具体范围包括按以下方式或涉及到以下方式所进行的交易或商务活动:(1)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的交易;(2)通过增值网络(Value-addednetworks)进行的电子交易,如EDI;(3)通过电子公告牌(BBS)进行的采购交易;(4)企业在线式服务(Onlineservices);(5)通过联接企业计算机网络发生的交易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美国是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最先进的国家,也可以说是网络经济的发源地。美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每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肯定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美国政府不断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以此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为了将其在信息技术产业上的优势转化为对外贸易的优势,使美国领先世界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加快推行电子商务、抢占有利市场。

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2003年10月的调查报告指出,未来5年内,世界上可能出现的最大的产业是“电子商务和电子金钱”。这份报告对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新模式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2003年全球BtoB电子商务交易增长83%,达到5160亿美元,在2004年将增长78%,达到9160亿美元,到2005年全球BtoB电子商务规模将增长到4.3万亿美元。4年内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3%。

美国在2005年前将继续保持其作为世界BtoB电子商务龙头的地位,年增长率将为68%,到2005年其规模将达到1.56万亿美元;其次,西欧地区,年增长率达91%,到2005年规模将达到1.46万亿美元。但是,亚太地区将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今后几年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09%。据IDC(国际数据公司)对31个国家的4万名被调查者的研究表明,美国占网上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将会下降,欧洲将超过美国成为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地区。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正日益缩小。

电子商务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重要推动力。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正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的电子商务。

二、国内研究状况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从国家经贸委对630多家企业的调查来看,目前企业在因特网应用和开展电子商务方面,东部地区的企业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好于西部;所在地在大城市的企业好于地处偏远的企业,新企业好于老企业。经济实力强、利润空间大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开展得比较好。如联想集团目前已经完成了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做好了开展电子商务的全部基础性工作。同时,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比较重视,普遍看好电子商务的未来,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正在由信息孤岛向信息集成跨越;建立在网络应用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企业已经通过网络开展采购业务和网上销售。通过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的变革;三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人才;四是改善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认知程度。因特网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其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的重组及企业管理的观念与制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中石化集团通过网上采购,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采购过程公开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了“阳光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而联想集团则通过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规范和优化了77个业务流程,加强了财务、销售和生产制造,采购等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中,企业领导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第二章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仍然存在着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障碍,那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供需失衡、经济生活中的信用意识缺乏导致的消费者和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普遍的不信任和国家法律制度如何适应和保护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等问题。

第一节网络资源供需矛盾

网络是电子商务赖以进行的基础设施,现阶段,在现有网络资源的使用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方面,存在着过度使用和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已有了ChinaNet,ChinaGBN,CASNet,CERNET及CNCNet等几大骨干网,但接入服务是由IAP(Internetaccessprovider)承担的,而进行电子商务更需要IPP(Internetpresenceprovider)的支持,但无论是IAP还是工PP,他们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而网络基础设施属公共产品,这样社会出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导致供给不足。

网络和服务商的所有权结构、定价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对于实现互联网的利益潜力是很关键的,非竞争性的结构、低效的价格和误导公众的政策都会造成悲剧性的结局。我国现阶段网络基础设施是政府财产,网络运营是垄断或自然垄断的,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即在各个给定的产量水平上,独

立经营的成本较小.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资金一旦投入很难收回,且难改为其它用途。三是该行业所提供的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依赖性等。因此,自然垄断行业是由政府管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网络使用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立法,其中包括适当的定价。但是带宽使用费不应该用来收回固定成本,因为这会减少潜在收益,阻碍网络社会的发展。使用费应在可变操作成本和网络拥挤成本的基础上收取,固定成本应该通过连接费用和税收来回收。

同时也应该看到,基础网络之上的存取及内容服务是由私营企业提供的,用户通过接入服务商打交道,接入服务商的定价政策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运作。目前关于网络定价的理论研究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类:动态和静态优先定价法、“智能市场”定价法、仅当连接收费定价和定领收费定价法。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是仅当连接收费定价和定额收费定价,如美国在线(AOL)实行的就是这种收费方式。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流量有效分配以解决网络拥挤,通过直接投资在能够最有效地增加社会财富的地方解决网络升级问题。

第二节委托——风险

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甲方)委托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ASP(乙方)开发一套适合自己业务特点的系统,乙方作为人,用自己开发出的产品(系统软件及配套方案)向甲方收取佣金,这是大多数电子商务建设企业所普遍采取的形式,但是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约90%并不成功,以委托一形式建立的企业Intranet也有许多达不到业务要求,这说明这种委托一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甲、乙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结果。

一方面,甲方企业中了解信息技术的人才太少,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层出不穷,一般企业技术人员很难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就使得甲乙双方项目洽谈中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乙方拥有甲方所难以观察到的隐蔽信息,如乙方是否在技术上领先,是否有能力完成项目,所开发的系统是否真正能使甲方便利地应用电子商务等,这样,甲方在与乙方的对策博弈中处于“逆向选择”地位。信息经济学中是以“信号显示”来缩小这种不对称的,这种“信号”包括乙方提供有关的证书或通过演示自己已经开发出的系统来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激励机制是鼓励处于信息有利的一方说“真话”。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类似于“证书”这类的市场信号的作用极其有限,因为现在很多的鉴定都是走过场,证书不能代表乙方的真实信息;如果通过演示来进行信号显示,甲方则不能判定其产品的优劣;而且,假定甲方通过投标方式寻找人,在多方博弈中,甲方还是会由于其处理信息能力不强,不一定能找到最适合本单位的开发方和最优方案。因此,由于信息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不对称这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就使甲方在签项目合同时处于“逆向选择”地位。

另一方面,当甲、乙双方签定项目合作协议之后,乙方会利用甲方难以观察到的隐蔽行动获得博弈的优势,如简化功能模块、忽视信息安全、模拟管理现状、雇佣低水平技术人员开发等,甲方很难观察到乙方是否勤奋的信息,由于目前的ASP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是滥竿充数,他们首先在报价中拼命压低价格获得标书,实际建设中以各种手段欺骗甲方,或者是乙方由于业务量太大,而自身力量不够,在开发中敷衍塞责,当使用中出了问题时,要么说甲方签合同时解释不清楚,要么就说用户水平太低不会用。而乙方的这些隐蔽行动,甲方没法监督或是成本太高,这样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另外,即使乙方很努力,将系统做得很完美,也仍有可能因为乙方对甲方业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够,而使最终方案和产品偏离甲方真实需求,这样,甲方在项目合同执行中又面临着“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这种委托一关系的经济效率很低,开发出的系统很多不能满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要求,而大多数企业又不可能自已去开发,所以明知委托别的企业开发电子商务系统有很大的风险,也只能采取这种方式,这是进军电子商务的企业所面临的第一种风险。

第三节履约风险

当企业把自己的部分或全部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之后,在交易中又会遇到第二种风险:由于网上契约的不完全性所带来的履约风险(或称信用风险)。由于网络上的交易是在“虚拟市场”中进行的,而“虚拟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契约的不完全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交易方式的选择并不能增加交易主体的有限性。人们的选择既然是一个依据知识和信息进行判断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在现实情况下,交易者选择的理性是有限的。②网上交易对交易成本的减少是有限的,按照哈特的分析,交易成本包括四个方面:a、每个契约当事人在保持相互契约的有效期间预测各种偶发事件的成本;b、怎样处理这些偶发事件所进行的决策和达成协议的成本;c、以清楚的方式签约以致所有的条款都能很好地履行的成本;d,履行条款所支付的法律成本。在Internet上,价格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减少交易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但其它方面的交易成本却难减少。③非对称信息的存在,Internet上可以迅速地传播价格信息,却不能向交易者显示产品质量信息和交易对象机会主义倾向的信息,因而会导致“逆向选择”。④网上交易使用语言的模糊性,由于不同的交易者对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存在差别,会引起交易双方的争议甚至冲突。

正因为契约是不完全的,网_上交易也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交易的一方或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是采取“隐蔽行动”,以违约来降低风险,逃避责任,而由于目前有关Internet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契约的另一方或者无法追究,或者因为诉讼成本太高而放弃追究,从而遭受损失,可见,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面临着交易伙伴违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第四章安全风险

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它给企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使企业在网上的交易面临种种危险。如:在网络上传输交易的资料被截取,或是通过网络收到虚假合同以及交易合同的不认帐等,这都是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风险。

1.网络安全风险电子商务是墓于互联网进行的,而互联网本身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③如通过软件程序检测,捕获用户的姓名和口令密码,非法侵入,对系统进行未授权访问;通过电磁辐射侦截线路中的信息,窃取或篡改原有的内容,使有效的信息失真;由于商情的千变万化,交易的双方在签定了电子合同之后,彼此否认,致使一方或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网络黑客发送大量的“请求服务”指令,使Web服务器或路由器过载而停止工作,从而阻止了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正常访问。据调查,每年全球有上千个知名站点受到黑客攻击,甚至连美国中央情报局CIA(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的主页都被修改,在Web上被改成了CSA(CentralStupidityAgency)。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给电子商务的运行带来了风险。

2.数据安全风险电子商务是用电子数据的形式来交换各种信息的,如:订单合同的签约、帐号资金的划拨等等。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保密是交易双方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电子数据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①数据的保密性,交易中的商务信息通常属于保密范畴,如:信用卡的帐号和用户名等都不能被他人知悉,在网上传递时一定要进行加密;②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本身的正确性和数据之间关系的正确合理,防止非法用户对进行交换的数据无意或恶意的修改、插入,并且要保证各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失真或丢失;③数据的不可否认性,对数据的来源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由合作的用户发出,防止数据发送方在发出信息后又加以否认,同时也要防止接收方在收到信息后不否认已经收到或篡改原信息。但是由于固有的安全漏洞、不正确的系统维护措施或低效的系统设计和检测能力,使电子数据的安全存在隐患。这种类型安全隐患的存在,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

第三章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电于商务发展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电子商务浪潮势不可挡。它将是企业时内这行高效管理,对外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我国,虽然网络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应用还不够普遍,金融电子化程序还不理想,电子商务的推行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以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第一节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INTERNET爆炸式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公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电子商务的安全主要包括:

(1)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

(2)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

(3)有效防止资料被窃取或盗用;

(4)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护其信息系统和资料的安全。

为了确保商业事务的安全性,必须满足一系列重要条件,换句话说,不仅要安全,更要易于管理和使用。首要条件是电子商务中所有的参与方之间(包括用户和服务方)进行身份确认,用户身份被认证无误后,才能相应地解决和管理用户的数据访问。考虑到当今业务的分散性和使用Internet具有风险性,在线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必须象在数据库中一样得到保证。另外,必须确保电子商务记录和事务的长期完整性,防止欺诈行为,这样才能提供广泛的电子商务所必需的可信度。最后,必须远离来自Internet的多方面的威胁,以保证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在这些安全特性下,用户可以信赖他的系统去完成重大的商务应用。

第二节建立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使电子商务实现公开、合理、合法化。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新的问题由此产生。如电子商务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交易书面形式要求、签字的确认、合同的拟订、电子提单的形式与转让、电子货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积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建立规范电子商务的灵活法律框架,不仅可保障进行电子商务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还可保障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制约电于商务大力发展的重要“瓶颈”。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在互联网络方面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些较大的互联网络,如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等.在公用电信网方面,三大支撑网(窄带ISDN网、智能业务网、多媒体通信网)今年内将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使得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仍然相差很远。因此,想要促进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第四节大力宣传,培养信息意识,实现观念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时代已快步向我们走来.网络将会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千万巨大的冲击。谁要忽视它的存在,谁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应用将导致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对一个企业而言,推行电子商务将会极大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因此,政府应当运用法律赋予的宣传教育职能,利用舆论工具和通过其他途径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新观念,调动人们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迅速转变经营思想和方针,将企业经营及时纳入互连网的轨道,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五节建立推行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

在信息化社会中,产品可根据其有无实物形态分为“软”产品和“硬”产品。对于“软”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传输到消费者手中,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信息产品。但对于“硬”产品,却不能在线传输.可见,传统商业活动中的物流部分是电子商务所不能取代的。为了推广电子商务,必须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买方手中。配送中心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经营设施.其一般建有两大系统:物流系统作业流程布置,计算机数据处理和通讯的用户需求分析及系统集成。

政府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资金,首先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城市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然后逐步向外辐射,形成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网。

第四章结语

面临网络经济时代这个大背景,企业向Internet迁移是必然的趋势,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自己成为面向全球的成功企业,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强大动力。虽然,基于Internet的全球电子商务应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观念到法规、从技术到产品还不成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有待规范,再加上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技术支持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低、支付结算方式落后、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都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困难。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基础环境的优化,意识观念的革新,电子商务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相关法规的逐步出台以及全球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必将会使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并日臻完善。

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它的迅猛发展势头一定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在不远的将来,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必将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总之,我国电子商务正处在起步阶段,完全发展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和实现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政府应大力支持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化是基础,安全是关健,法律是保障,机制是环境、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诸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谢辞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她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大空间,并在百忙之中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设计的答辩。我们深深感谢她,并把她作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感谢她在百忙之中支持我们,我们不会忘记。

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我的专业课老师———教授,是他在专业知识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非常感谢他的帮助,也十分敬佩他的学术水平。

我也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感谢他平时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关怀,也感谢我们所有的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室友们,感谢他们对我生活、学习、工作的支持。

在这里我祝福我的老师们事业蒸蒸日上,祝福我的同学们学业有成。衷心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黄顺基:“信息革命在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富强、关忠良、张景曾、李学伟:“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卢泰宏:“信.息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4]袁志刚:“知识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刘吉、金吾伦:“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7]柳卫宁,宋伟.电子商务中在线支付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应用.2002(7)

[8]胡马.中国电子商务障碍分析.中国信息导报.2003(3)

[9]洪涛.电子商务的本质与网络泡沫.经济日报.2003-5-26

[10]龚晓霞.网络经济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管理.2003(5)

[11]林毅夫.中国该如何发展信息产业:评学术界和决策界在此问题上的争议理论学习与研究.2004(1)

第4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ERP 销售管理 功能设计 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69-02

1 引言

生产管理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对于中小型离散制造类企业,销售管理相当于市场与企业的供应接口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销售管理才能使企业、客户和最终用户直接连接起来。就目前销售管理的现状,传统的销售模式就是订单模式。对销售管理环节进行信息化高效管理后,不但使原有销售流程变的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信息化管理后企业实现了销售系统与其他分系统在ERP环境下的数据交互,使企业生产信息形成网络,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企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意义。

2 离散制造企业销售管理系统流程分析

本论文以某离散型管件类制造企业为载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业务流程的分析研究,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及数据库设计。该企业是典型的订单型制造类企企业,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可分为五个模块:

(1)产品销售管理:销售部门进行订单接收、制定送货计划以及对产品进行发货等主要流程进行操作,具体分为新技术产品和标准产品,这是销售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

(2)退货流程管理:对客户后买产品后进行的退换货流程进行管理。

(3)出库流程管理:销售部门在核对实际出库产品数后,与订单数进行核对,开出出库装车清单的流程管理。

(4)客户资料管理:对公司的客户的信息进行登记,为以后与客户进行更好的合作与沟通。

(5)销售服务管理:销售部应对售出的产品进行售后服务,填写售后服务记录。同时对客户进行服务结果调查,填写服务反馈。

3 离散制造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3.1 销售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能表示出系统中具体数据的相互关联,销售管理总体层数据流图主要考虑销售管理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的数据传输关系,销售管理收到的数据有订单信息、入库单、退货通知和服务通知,来自于客户,而输出的数据送货计划、发货通知、出库明细、入库单明细和退货质量信息反馈则分别发送至不同部门。销售管理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3.2 销售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销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销售管理系统由销售基础数据、销售计划管理、订单管理、收发货管理、退货管理和售后管理功能模块组成。

销售基础数据:主要针对销售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管理,包括合同维护、客户资料维护、退货原因维护和产品价格表维护四个子功能模块。

销售订单管理:对订单进行更改、添加和汇总等维护,包括订单汇总和订单维护两个子功能模块。销售计划管理:此功能指公司根据所接收的订单情况,对订单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汇总,制成送货计划单下发至计划科进行生产,包括销售计划、追加计划和计划变更等子功能模块。

收发货管理:在货品生产完成后,销售部通知物管进行装车、发货,当客户需要退回部分货品时需要办理收货退库,包括出库明细、装车清单、发货通知、退库管理和客户入库单管理等子功能模块。

退货管理:经客户要求退后,由销售部填写质量反馈单。包括退货通知、退回货品质量反馈等子功能模块。

销售服务:售出的货品出现问题后,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销售要进行售后服务记录,包括售后服务记录和服务反馈两个功能模块。

4 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对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各种报表、各种用于记录信息的单据、人员信息和物料台账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且设计是否合理、准确将直接决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数据库的数据字典设计: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由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等部分组成。

(2)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此环节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的过程,通过概念结构设计才能够对应用需求更好的、更准确的实现。概念结构设计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能够真实、充分的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工具就是E―R模型。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此环节就是将设计好的E―R图转换为符合数据库系统对应的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并将实体型和实体间的联系转化为对应的关系模型,并确定关系模型的属性和主码。

(4)数据库基表的设计:数据库基表是系统的基础表,用于实际存储数据库的元数据,各个界面需要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基表来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基表的设计包括表中各描述的程序名、存储类型、宽度选取等的选定。基础设计完成后,需要根据关系模型中主码设定基表中的主键,并根据E―R图中各系统间的关系设定本系统基表与其他系统基表之间的主外键关系。

5 离散制造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实现

根据企业的规模,项目投资资金等综合因素,系统开发拟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这是一种经典的ERP系统模式。以Windows 2000为服务器操作系统,以Windows xp为客户端操作系统。前端开发工具主要采用Delphi 7.0,Delphi技术的一大优势是能创建完全面向对象的本地组件。Delphi组件小、快而轻,可直接连接到执行程序中去。并且可以通过创建派生对象来提高和改变组建的现有功能。所以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当遇到较为重要的,且会频繁出现的功能模块时尽量采用组件技术,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控件,避免了重复劳动且有利于调试。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0,这是微软公司的一款适于企业与个人的数据库管理的应用软件,其采用可视化操作窗口,便于操作。且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有着良好的兼容性,能最大限度满足数据库系统稳定性要求。

6 结论

本文对离散制造类企业的ERP模式下销售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了稳定、高效和安全的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了该企业对销售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企业效率,增强了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对许多同类制造企业实施信息生产管理系统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红,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1-95.

第5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为了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思路,对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总结成果并提出改进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国际商务谈判 改革

一、项目简述

工作过程系统化国际商务谈判改革是以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湖南地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和学院内涵型建设为背景提出的,于2011年立项,列为学院的课程改革项目,团队包括4名专业教师和2名现场专家。

二、主要建设目标、内容和措施

(一)主要建设目标

经过一年建设,将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特色,实现课程够用实用的原则。

课程定位:《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以实际国际商务谈判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企业谈判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学习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谈判技巧和策略,主要贸易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谈判禁忌、国际惯例和规则,能够使学生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商务礼仪和英语进行国际商务谈判。

学习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和要求,能进行国际商务谈判前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根据任务制定国际商务谈判方案,并进行具体的谈判磋商,能合理处理谈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签订合同,能与小组合作完成整个谈判任务。

能力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信息搜集处理能力;(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4)善于计划、有效落实和检查监督的能力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运用国际商务谈判技巧和策略;(2) 掌握国际商务谈判过程和要求;(3)熟悉常见国家利益和风俗习惯和谈判风格;(4)能制定国际商务谈判方案;(5)能按照方案进行谈判;(6)能灵活处理谈判僵局

3.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措施

1.学习情境的划分

根据商品的不同,将学习内容整合为三个学习情境,即电子产品、农产品和化工产品国际商务谈判。每个学习情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完成该产品的谈判任务。如电子产品就以液晶电视或者led灯的出口,将学生分为买方公司和卖方公司,分别收集产品资料和对方公司等资料,并拟定谈判方案,进行模拟谈判,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模拟谈判之后,让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进行这个学习情境的总结。

2.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改革创新的目标:根据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改革创新的措施:第一、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减少理论教学时间,突出实践教学。第二、选择全国优秀教科书为课程教材,并根据外贸行业最新发展,调整、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编写引导文、任务单和其他教学资源。第三、开展教学改革,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创新的目标:形成规范统一与灵活多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的措施:一方面规范和学方式,强调课程讲授须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书、思考题和相应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灵活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各个学习情境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3)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建设模拟教学环境,开展模拟与多媒体教学。

3.教风和学风建设。

(1)教风建设。建设目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设措施:第一、实行备课和教案抽查制度与新课、新老师试讲制度。第二、实行竞争与择优授课制度。第三、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信息反馈制度;第四、成立教学小组,实行相互听课制度;第五、严格教师考勤与考核制度,建立教学质量奖励制度。

(2)学风建设。建设目标: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设措施:第一、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第二、实行自主学习,网络空间作业和模拟谈判成绩结合;第三、实行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任务评定与期末成绩挂钩;第四、鼓励学生与企业外聘教师进行网上沟通。

4.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获取知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实践中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锻炼。

三、主要建设成就

(一)课程设计特色

1. 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以外贸谈判过程为导向,

以特定产品的谈判为目标,从谈判准备、磋商(价格、付款方式、贸易方式、装运、保险)、签订合同和合同的善后事宜各环节进行练习,在三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基础上,学生进行模拟谈判。

2. 内容编排以产品类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三个不同产品的谈判,训练他们实际的谈判技能和外贸素质的应用。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只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内容不同,让学生重复的是过程,增强对于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特色

1. 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三个学习情境的任务基于企业真实业务进行开发,流程完整,仿真程度高。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了解外贸谈判业务的基本程序,并应用对应谈判技能。

2. 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利用引导文和任务书引导学生做好资讯准备工作。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与同类课程的比较

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三个平行的学习情境,而同类课程大部分是各个具体谈判过程的体现,在最后有一个模拟谈判的训练。本课程的三个学习情境就是三次模拟谈判的训练,对于学生的锻炼更多。

2. 教学内容会根据外贸行业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和丰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设与改革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师中多数缺乏较长时间实际部门的工作经验,因此每年每人至少一个月的实习锻炼。

2、任务设置方面需要更加具体,内容安排需要更加合理。

3、实训设备还不完善。

4、教学方法上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改革和建设思路

1、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加大相关的投入,开展国际商务谈判模拟环境的建设,购置新的教学软件,争取把所有专业课程都能进行模拟教学,并增加3G空中教学的课程。

2、进一步改革课程内容,按与企业业务和反映地方经贸发展特色的需要,调整、改革和设置课程内容和任务设置。

3、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在模拟谈判期间邀请现场专家加入,更好与现场接轨。

本文系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号:JGKC117001

第6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一)ITIL简述

1986年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和电信局(C—TA,后来并入英国商务部OGC)实施名为“政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方法论(GITMM)”的研究项目,目标是根据各个行业在IT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套规范化的、可量化的IT资源使用的管理方法,以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项目的最终成果就是ITILv1版。OGC将I-TILv1逐渐扩充成为庞大的ITSM方法论知识体系,并于1999年了ITILv2版。2001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正式基于ITIL的ITSM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2005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以BS15000作为蓝本的第一个ITSM国际标准ISO/IEC20000。OGC在整合了v1和v2版的精华并融入了当前ITSM的最佳实践后,于2007年5月正式了ITILv3版。目前应用最成熟的ITILv2版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和实施、业务管理、应用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管理等六大模块。服务管理模块是ITIL的核心模块,它把IT管理活动梳理归纳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组流程及一些辅助流程。服务支持流程组属于基础性的运营级(或称操作级)管理流程,包括一个服务台职能和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5个流程。服务提供流程组属于提高性的战术级管理流程,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5个流程。

(二)运营级的服务支持流程

服务支持流程主要面向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用于规范IT服务的“前端”,负责日常服务工作中对各种故障和问题的处理,侧重于对客户的技术支持和设施维护,目的是使客户有一个稳定运行的IT环境。运营级管理流程把服务台作为与外部联系的单一入口,以配置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为中心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管理作为节点构成一个管理闭环。在ITILv2中,“服务请求”是指IT服务提供者与客户前期已经协商好、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属于标准操作。“事件”是指在某一服务中不属于标准操作且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该项服务中断或服务质量下降的任何事情,它往往是临时发生的,具有突发性。“问题”是指导致一起或多起事件的潜在原因。事件是表征,问题才是本质。事件的发生并不一定就表明IT系统存在问题,而问题也不一定要等事件发生后才能发现。服务台是IT服务管理的核心功能,所有服务支持流程都要通过服务台为客户提供单点联系,接受客户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故障报警,为客户提供一线技术支持,回复客户的相关问题和需求,协调客户与二线或三线支持之间关系,全程监控服务请求和事件处理进展状态并向客户报告。事件管理流程目标是采取应急措施或临时修复方案使被中断或受影响IT服务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尽量减少对业务的负面影响。它的特点是以尽快解决突发事件为目的,属于“被动”、“治标”行为。若事件反复出现或属于重大事件,则必须提交给问题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的目标是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实施主动问题管理,在事件发生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它具有“预防”、“主动”、“治本”的特点。配置管理处于服务管理的中心位置,CMDB是实施配置管理的基础,CMDB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配置项,包含了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IT资源所有精确信息。配置管理通过识别和确认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状态、变更情况、版本信息及配置项之间关系信息,控制配置项访问权限,验证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流程的执行提供支持。变更管理流程使用标准化的变更控制过程处理对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所做的变更,目标是以对服务最小的干扰实现有益的变更。变更控制过程使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提出变更请求、评估变更的风险和影响以及业务收益、批准或拒绝变更请求、尽快实施已获批准的变更、验证变更是否已正确实施。管理流程负责对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配置、测试,以便为实际运行环境提供一系列的组件,并将新的或变更的组件迁移部署到运行环境中,目标是保证正确的组件被以及运行环境的完整性。变更管理和管理均需要对CMDB的相关配置项进行更新,它们与配置管理是紧密结合的。

(三)战术级的服务提供流程

服务提供流程,主要用于规范IT服务的“后端”,负责定制IT服务,规范IT服务应达到的工作目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目的是解决IT服务的规划、设计、实现、持续性问题,并优化IT服务的成本绩效。服务级别管理主要负责与客户协商就所要提供的IT服务的类型和质量水平,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并确保协议得以执行。此外,IT服务提供商还需与内部人员签订运营级别协议(OLA),与外部供应商签订支持合同(UC)。OLA与UC用来支持实现SLA中的服务级别。服务级别管理还监控并报告服务级别,定期进行评审以便改进,确保服务级别协议的更新和持续有效。IT服务财务管理负责为IT服务提供者对所提供的IT服务编制预算和核算服务运营成本,并向客户收取相应服务费用,目标是如何经济节约地提供IT服务,合理平衡服务质量、成本、客户需求三方关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和服务计费三个子流程,产生的预算和核算信息可为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能力管理等流程提供决策依据。IT服务持续性管理负责灾难预防、增强IT基础设施的恢复能力和容错能力,它需要在灾难发生后有足够的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来确保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IT基础设施和IT服务在限定时间内得到恢复,保证服务的持续性。能力管理负责在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和运营成本的双重约束下,适时部署相应IT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以确保服务品质满足约定的服务级别目标的要求,同时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并与运营需求相匹配,主要包括业务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管理、资源能力管理三个子流程。可用性管理是通过前瞻性分析客户的可用性需求,使用适当的资源、技术和方法优化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可用性,设计适当措施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降到最低,从而确保以合理的成本达成服务级别协议的可用性目标。(四)ITIL应用的六大要素实施ITIL需要综合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方面因素,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六个要素。1.领导力:主管领导的支持,可在资源投入、组织架构整合、部门间协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责ITIL运作的执行团队主管和核心骨干能够领导和激励整个团队积极推进工作。2.组织文化:全员参与ITIL培训,培养服务意识,逐渐把“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服务”的ITIL理念变成一种组织文化。3.人员组织包括合理设置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及技能要求、人员绩效考核标准等。4.流程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有序活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流程包含目标、范围、输入(处理的对象)、输出(期望的结果)、活动(执行的动作)、角色(流程负责人、流程经理、流程执行人)和职责、关键绩效指标KPI、与其他流程之间接口、激活条件等基本元素。5.工具对于实现ITIL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主要包括IT系统运行监控和诊断优化工具、流程自动化工具两类。监控工具的监控对象是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流程化工具是对各项管理流程的电子化实现。6.信息:对ITIL运作中产生和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基于ITIL的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和角色及职责设置、运维服务管理流程、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运维服务管理对象(IT资源、IT用户、供应商等)、提供的运维服务等五个要件构成了完整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在基于ITIL的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IT运维服务提供者与政府客户的IT运维服务管理部门(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签署服务级别协议,运维服务团队中各司其职的运维人员通过执行符合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流程和使用信息化支撑工具为IT用户提供针对电子政务系统(IT资源,包括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服务,确保电子政务系统正常稳定、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地运行。根据IT运维服务提供者和政府客户之间是否存在组织上隶属关系,运维服务管理模式有自主模式、完全外包模式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混合模式。如果IT运维服务提供者是政府内部IT部门,则属于自主运维;若IT运维服务全部由外部提供商负责,则属于完全外包模式;既有自主也有外包的属于混合模式。我国的政府部门和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都是按照职能进行纵向的部门和岗位划分,而在ITIL应用实践却是按照流程进行横向划分,是彻底按照ITIL规范重组还是按照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这需要根据运维管理模式、领导支持度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衡量。这个问题也是ITIL在我国落地应用的难点之一。从IT运维服务提供者的视角看,运维人员在管理流程的角色设置有流程负责人、流程经理、流程执行人。流程负责人对特定的流程负责,权责涵盖了整个流程的生命周期,在流程设计、确定流程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宏观上监控流程的执行、评估流程实际达到的目标和运行绩效、对流程持续改进优化、与其他流程的协同等方面负起全责,通常由IT运维服务提供者的业务主管担任。流程经理的职责是全程督导、协调和监控流程的执行,确保其正常运转,通常由IT运维服务团队的主管和技术骨干担任。流程执行人的职责是按照既定规范执行预定动作,由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运维人员担任,他们可以是来自IT运维服务提供者内部组织,也可以来自软硬件系统供应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商和集成商等外部组织。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是开放式集成软件平台,一方面,把IT运维服务提供者制定的符合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化处理,可以更高效地向IT用户提供高质量IT运维服务,同时实现对整个IT运维服务的监督、评估和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支撑系统能够对所有IT资源进行管理和实时运行监控。ITIL是IT服务管理的标准框架,它只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What),而没有告诉如何去做(How)。要真正实现ITIL在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落地,首先必须与客户进行现场访谈,分析现状,并与最佳实践进行差距分析,进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人员组织架构、流程、技术支撑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线运行,持续对每个流程和整个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回顾评审,进而优化改进,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三、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服务管理流程的具体实现

笔者长期从事电子政务系统运维工作,所在单位是XX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外包服务商,逐步分阶段初步构建基于ITILv2的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第一阶段首先实现了服务台职能、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知识管理和对部分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分散监控。第二阶段全部实现了完整的服务支持流程以及运行管理、供应商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整合管理流程和工具,对重要IT基础设施和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了集中监控。规划将在第三阶段实现所有的服务提供流程,采用运维服务开放式集成管理平台。笔者曾参与了该外包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的客户服务需求捕获、服务管理流程梳理和设计等部分工作,现作为运维团队主管。在不改变原组织架构前提下经单位领导授权,笔者通过角色—职责分配矩阵将原来属于基础设施维护组、应用系统支持组、网络维护组、系统维护组、安全管理支持组等职能部门的人员映射到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角色中,并赋予相应责任,同时一些重要角色设置了A、B角。单位分管领导是所有流程的负责人,笔者负责该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日常运维服务管理工作,担任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的流程经理,同时兼任变更顾问委员会(CAB)副主管,参与重要变更审批工作。XX市政府与作为外包商的单位通过在电子政务运维服务体系中实施ITIL,大大地提高了运维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获得很大提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外包商公司也实现商誉大幅增值,实下面从运维外包商视角论述两个关键的服务支持流程的设计实践。

(一)服务台职能/事件管理流程

所有服务支持流程都通过服务台为客户提供单点联系,服务台设值班经理1名,热线人员2名。服务台人员负责记录并受理客户的服务请求、故障报告、咨询、投诉和技术人员定期巡检发现的系统故障以及运行监控系统报警,回复客户的相关问题,进行初级支持,或派单给合适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一线支持服务,在事件升级后协调客户与二线或三线支持之间联系,全程监控服务请求和事件处理进展状态并向客户报告。服务台职能与事件管理流程集成在一起。事件管理流程目标是尽快恢复被中断或受影响IT服务,主要执行活动包括:事件的检测识别、记录、分类、优先级排序、初步支持、事件的调查和诊断、事件的解决和恢复以及事件的关闭。事件管理流程概略设计样例如图6所示。事件管理流程运行阶段的角色设置分为:事件经理:由笔者本人担任,负责全程监控和协调每个事件的执行,特别是事件升级、重大事件处理等与流程运行绩效密切相关的活动,确保服务质量,满足与客户约定的要求;对执行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主持重大事件的事后回顾评审会议,参与定期的流程回顾会议,把流程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向事件管理流程负责人报告,以便以后改进优化;定期撰写事件管理分析报告。一线支持人员:包括机房值班人员、部分专业维护组成员,负责日常处理大量相对简单、重复出现的事件和服务请求。二线支持人员:由资深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维护团队组成,负责处理复杂度较高或一线支持无法解决的事件。三线支持人员:由来自软硬件系统供应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商和集成商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处理与这些供应商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事件。

(二)问题管理流程

问题管理流程目标是深入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或是在事件发生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执行的主要活动有:问题的识别、记录、分类、优先级排序,问题的调查和诊断、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关闭等活动。问题管理流程概略设计样例如图7所示。问题管理流程运行阶段的角色设置分为:问题经理:由笔者担任,负责协调问题管理活动的日常执行和流程中的工作调度,将提交来的问题进一步识别、审核和分类,根据问题紧迫性和影响程度确定优先级,根据技能和工作负荷把问题分派给合适的问题专家小组处理,并为其调配必要的资源;监控已分派问题队列,特别关注重大问题和需升级问题;监督流程执行确保遵循相应标准和步骤;对执行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主持重大问题的事后回顾评审会议,参与定期的流程回顾会议,把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向问题管理流程负责人报告,以利改进优化;定期撰写问题管理统计分析报告。问题专家:由资深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维护团队组成,负责问题的调查和诊断,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或规避措施并实施。

四、结语

第7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徐州

一、简述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原因

(一)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必然趋势

有相关研究学者表示,技术商品有着无形化的特征,其在交易过程中一般以契约交易为基础,但是其交易过程中会产生高额的费用,因此通过对技术商品进行交易来提升企业发展或技术水平并不是最佳科学经济的发展途径。此外,技术情况和市场环境都存在多变的属性,这使得技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而技术更新周期速度较快等因素,给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造成了较大压力,也使创新失败的风险逐渐升高。在此基础上,独立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协同创新成为可能,并且有着节约成本、技术独占、分担风险、降低过度竞争、成果内部共享等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发展,互惠共赢,使整体的价值能够不断增加并形成价值再创造,间接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规模等等。因此,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资产共享与互补

企业资产主要包括资源型和能力型两部分,资产性质类型的不同使其共享形式、潜力均有不同。资源型资产主要指技术、专利等隐性资产和企业实物资产等等,这些资产可以同时被多个企业单位所利用,并且并不会对其价值有太大影响,并且还可以使其创造更多价值。能力型资产主要以集体经验为基础,如管理模式、技术诀窍、经营实践经验等等,这些资产以隐性知识为主要内容,因此共享收益明显。资产通过专业化的合作和重新配置能够使其达到更高的效率,创造更高的价值,企业与企业间的资产共享过程,则有效的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资产共享也具有双向互补的特性。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能够提升资产综合价值,提高使用率和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效益。

二、企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企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分为联盟内企业间协同创新和企业与外部主体的协同创新两种。

(一)联盟内企业间协同创新

联盟内企业协同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观念不断变化的产物,企业间进行合作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技术、知识的共享、扩散、协作创新、并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分担风险对企业的压力。战略联盟对企业间的依存度是很高的,合作也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但是由于企业虽然进行了合作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其对创新需求以及动力都呈现下降趋势,伴随着任务目标的完成,合作协同创新将终止。

(二)企业与外部主体的协同创新

企业与外部主体的技术协同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等进行协同创新合作。目前,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与研究是较为超前的,并且是技术知识的重要源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协同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因此,目前较为推崇的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是“产学研合作”。公共研究机构在技术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能够对企业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此外,政府政策行为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调研表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众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占有重要比重。政府在企业技术协同创新过程中主要负责的科研资金的投入、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管制等等内容,这对企业技术协同创新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徐州企业技术协同创新进展

2016年,徐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492个。国有独立科研机构17个;民营型科技企业9915个。高新技术企业317家,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46项。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817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19亿元,增长135.3%。科技服务业总收入267.04亿元。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24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72项。获国家专利奖6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7项。2016年,徐州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15万件和1.15万件,增长72.4%和33.3%,两项增速均居江苏省首位。

(一)产学研合作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

“十二五”以来,徐州市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专项的发展,累计获得专利400多件,产值超过20亿元,同时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随着淮海科技城的构建,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前沿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徐州工程学院科技园、甲骨文、华为、欧洲环保体验中心等创新项目陆续入住其中,为构建“一城一谷一院一区”产学研合作高水平创新平台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实现区域全覆盖

科技与经济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难题,徐州市为此提供合作平台,将人才、项目与知名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等连接在一起,全国知名院校通过徐州市监理穿雪岩创新载体,使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徐州形成了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产学研区域全覆盖,高校凭借自身科研技术成果的先进行创造自身价值,同时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并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再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进行扶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企业与产学研科技成果的紧密衔接。

(三)科技部门引导促进企业技术协同创新

目前存在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普遍现象,徐州科技部门为此向科技型企业发送科技创新券,通过科技创新券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科技中介机构等进行科技服务的购买,例如:科技咨询、分析测试、科技信息服务等等。自2015年始,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800万余元,150多家企业享受到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了中小微企业与科研院所、科研机构的技术协同创新,使中小微企业通过高新技术和高端科研设备武装自身,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对高新科研仪器形成共享,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128家企业从省内外高校引进“科技副总”

为了能够使一流院校院所高新技术人才向企业集聚,徐州科技部门通过引导企业社里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兼职岗位,使国内高校院所人才以科技副总身份进驻企业,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研发项目为基础,企业技术协同创新为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持续发展做出深层次的指导,促进企业的全方位发展。自“十二五”以来,徐州128家企业通过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协同合作引进“科技副总”,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力量,通过项目合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协同技术创新服务。目前,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超过25亿元,新增利税近5亿元。

(五)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本土创新能力

海外的诸多知名院所、学术团体等共同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过此机构平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使徐州企业能够与国际接轨,向更加专业化运行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集群。美国摩根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也正在加紧对接征集中。目前,已征集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研究方向已经涵盖了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农副产品等诸多产业领域,这符合徐州目前各地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国际化合作进行企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够切实推动徐州市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提升和发展,为徐州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四、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展望

目前,徐州在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不断完善。但是,目前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并没有止步,研究思路、理论的依据和设想需要用时间来不断证明和完善。但是内部技术协同创新研究过程中,技术、市场、战略、制度、文化等等一系列要素所占有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其对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的方式和机制有何影响,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仍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与外部协同创新明显存在较大差异性,其整合程度明显不够,企业内外进行协同创新合作主要是为了能够使企业整体创新绩效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将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而不仅仅是依靠外部因素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将公共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作为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建立其与企业的协同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虽然目前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在此表象下,我们还要对其深层次的意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未来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做出指导。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可尝试将企业创新中组织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作为关键要素,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研究。

参考文献:

[1]智汇徐州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N].杨茜茜.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2017-06-28

[2]徐州: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结硕果[N].中国江苏网.2017-05-19

[3]卢凌霄,王必好,杨林生,卞红飞.竞争性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化产出异质性研究——基于方程模型的一种最优技术转化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

[4]解学梅,方良秀.国外协同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04)

[5]李玉平.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徐州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ScienceofScienceandManagementofS.&T.)2001年03期

[6]邱建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

第8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本文通过对民法上的侵权行为一般原理和侵权归责的一般分析,探讨了商业秘密侵权的各种类型及其归责原则。商业秘密侵权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辅之以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侵权法一般理解

“商业秘密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有的有关其社会竞争和物质利益的、符合商业秘密法律规定的信息,商业秘密是商业秘密权的对象。”[1]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关于商业秘密的性质尚未统一的结论,有人格权说、信息权说、企业权说、知识产权说等。[2]

不论是哪一种学说,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权利却已经是不容置疑。是权利,就有被侵犯的可能,就有保护之必要。权利只有当它被侵犯时,能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救济才具有生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倍增,商业秘密保护的呼声高涨。由于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技术性等特点,使得它的保护难度加大。从各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保护理论:〈一〉合同法型保护理论,以英国为代表;〈二〉侵权法型保护理论,以美国为代表;〈三〉反不正当竞争型保护了理论,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其实,各国都不是单独地采取一种方式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例如在商业秘密保护比较发达的美国,商业秘密权利人可根据侵权法、财产法、合同法理论之一进行,而法院可以适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适用三种理论作出判决。

基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及其各种保护理论的不完善性,采取各种手段来对此进行保护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对商业秘密的规定主要分散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中。从这些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是利用合同法进行保护的,有些是利用侵权法进行保护的。从基本原理来说,侵权法理论和合同法理论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理论。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在论述我国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时,将两者理论混为一谈的较多,有的虽然也注意到了两者的区别,但也是扶过掠影。不可否认,侵权与违约有时会发生竟合现象。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在商业秘密保护上是侵权和违约的竟合,[3]在此笔者不敢苟同。例如受害人在自己商业秘密被盗的案件中,如果是以违约来,不免有点牵强附会。而在有商业秘密合同保护的情况下,又以侵权论,似乎有点不太适宜。虽然在商业秘密保护上,侵权和违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两者的区别大致如下:1、两者行为产生的前提不同。违约行为产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性质是相对权。侵权为产生的前提是,并没有或无须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性质是绝对权。2、行为违反的义务的性质不同。侵权行为违反的义务是法定的义务;而违约违反的义务是约定的义务。3、行为的主体不同。侵权行为的主体是不特定的,违约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4、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必须是绝对权;而违约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合同债权。5、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所不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有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晌等;而违约是不能适用这些责任形式的。笔者认为如把两者简单地搅和在一起可能从表面上看是方便了诉讼,有利于当事人的保护,但实质上是一种过于草率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真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归责原则

〈一〉,民法上关于侵权归责原则的一般原理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统帅和灵魂,是侵权法理论的核心。”[4]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在民法学界对侵权行为的理解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而另一种观点则与此相反,该观点是,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该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就构成侵权行为。显然,对侵权行为的定义的理解成为我们讨论该问题的基础,在此我们并不打算对侵权行为是否要以过错为要件进行讨论。只想简单介绍以下当前侵权理论中几种归责原则。

在各国民事立法实践和理论中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现简述如下:

1、过错责任原则。也称过失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5]简单的说,就是有过错就承担责任,无过错就无须承担责任。

2、过错推定原则。也称过失推定原则,是指如果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又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可见过错推定原则仍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的,它从根本上要求找到有过错的一方,并令其承担责任,只是在不能以确切事实确定哪一方有过错时,则根据法律的规定和事实的推定来确定责任的承担者。

3、公平责任原则。其也称衡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的原则。从性质上说,公平责任原则是以公平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来确定责任的。但适用公平原则,并非仅依道德观念,而不依据法律规定。公平责任要使法院审判人员内心的公平观念在归责时发挥作用。可见,公平原则是一项弹性较大的归责原则。它给予了司法审判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他们能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的作出判断。

4、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也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当损害事实发生后,不考虑当事人是否有过错,法律都规定加害人均应承担对受害人的侵权责任。

从归责原则的历史发展来看,其一直处在有过错责任原则或无过错原则向过错推定、公平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多种归责原则综合起作用的多元化的归责的发展之中。特定的归责原则只在特定的具体历史环境条件下才会发挥其对社会发展应有的作用。面对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以及现代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必然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不能固守单一的过错归责原则。在我国,关于侵权归原则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元论者认为,我国目前只有单一的过错归责原则;二元论者认为,过错归责原则和无过错归责原则并存;第三种观点认为,目前对一般侵权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对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无行为能力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所承担的责任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此外,还有学者主张在特殊侵权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根据侵权法有关理论,笔者认为,商业秘密侵权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二〉、商业秘密的一般侵权行为及归责原则

一般侵权行为是相对于特殊侵权行为而言,它是行为人因过错而实施的,使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6]很明显,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商业秘密的一般侵权行为的种类有:

1、不正当争竞获取商业秘密行为。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1985年修改)在其定义中明确规定,“不正手段”包括盗窃、贿赂、虚假陈述、违反或诱使违反保密义务、或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进行间谍活动。有人认为这一规定说明侵权行为理论彻底摆脱了合同法理论。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禁止“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里的规定就是最为典型的侵权行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手段,包括盗窃、利诱、胁迫等。很明显这里的行为人都有过错的心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因过失或意外获得商业秘密。“过失获取商业秘密应该构成侵权。”[7]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里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过失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构成侵权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侵权法的一般理论也可以推导出其构成侵权。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一是有违法行为;二是有损害事实;三是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构成因果关系;四是主观上有过错。其中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形态。从商业秘密保护的角度看,只要商业秘密权利人通过合理保护措施,已经表明其行使权利的意图。其它任何人都应尽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商业秘密,或因疏忽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从商业秘密权利人那里获得商业秘密。就是说,侵害人应该知道是他人的商业秘密,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应该构成侵权。过失侵权在美国、英国的法律性文献、学者的著述中都可以看得到。例如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第一节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侵占是指“明知或应知是使用了不正当手段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人,获得该商业秘密。”这里使用了“应知”一词,很明显是过失侵权。

因意外获得商业秘密的情况比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有,一是商业秘密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二是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意外获得的是他人的商业秘密。我们认为只要具备一个条件就应该构成侵权。美国侵权法重述第757节正文中规定行为人知道是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对意外或失误获得的商业秘密进行使用,构成侵权行为。实际上这里也是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从其反面讲,如果行为人知道,也不应该知道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使用的就不构成侵权。

3、违法使用、披露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构成侵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违反该条构成侵权的前提是“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该商业秘密”。相反我们也可以推出,如果行为人是以正当手段获取了商业秘密,违反了商业秘密保护合同的义务的情况,应该是一种违约的情况,应适用合同法有关违约的规定。这正好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当然在此不排除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情形,如果发生竞合,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受害人可以选定其一提讼。

4、第三人侵权行为。第三人侵权行为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恶意第三人侵权行为,这种情况都认为构成侵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二款有类似的规定,“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二是善意第三人有上述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在理论上、在各国的立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规定。我们认为善意第三人不构成侵权。因为根据侵权行为的四个要素来看,缺少主观要件。善意第三人在主观上无故意,也无过失,不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不能适合过错原则,也不能归属到特殊的侵权里面去。当然,在善意第三人知道自己所用的是他人侵权的商业秘密后,除开法律规定特殊情况外(如为使用该秘密已经有了很大的投资。但是以后使用须向商业秘密权利人支付一定的费用),应该停止使用该商业秘密。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情形都应该负有保密义务。“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就成为侵权的标准线,也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点。关于这一点,日本有“通知”制度。在行为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是他人的商业秘密后,如继续使用的就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三是侵害债权。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没有作出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存在合同关系,但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恶意通谋。损害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由恶意串通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10]“债权具有不可侵犯性,债的关系之外的任何第三人不得无视或侵害之,否则承担侵权责任。”[11]在商业秘密侵权中,如果第三人唆使他人对权利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或者使得他人的商业秘密合同不能履行,也应该构成侵权。在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一版)第757节评论i中有这样的规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二款没有对侵犯债权的情况作出规定。

(三)商业秘密特殊侵权行为及其归责原则

“特殊侵权行为是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而言的,是指欠缺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并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归责的侵权行为,其侵权民事责任的形式,是间接责任。”[10]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的最重要的区别是承担侵权的责任的方式不同。特殊侵权的责任的基本性质,就是替代责任,责任人与致害行为人(包括损害之物)相分离,责任人替代行为人(致人损害之物)请求赔偿。在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研究殊侵权是一种比较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侵权行为。

1、法人的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是指法人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致人损害由法人承担的行为。在商业秘密大战中,法人实施侵权行为都是通过其公司职员(商业间谍)进行的。因此这一类侵权事件大量存在。我们是追究法人的责任还是追究法人职员的责任,并且适用上样的归责原则?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法人应负有侵权责任。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的侵权主体是“经营者”。这就表明法人是完全可以成为侵权的主体。当然,“经营者”范围不排除个人等各种情况,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明确规定,是一不足。一般认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原因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对加害人过于苛刻容易侵犯法人的利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受害人过严,不利于受害人利益保护。同时有些情况还应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法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不能证明无过错的情况下,如果一概免除其赔偿责任,将会由受害人承担全部损失。如果如果受害人也没有任何过错,要他承担全部损失有失公平。为公平起见,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至于法人的工作人员是否有过错,不是本文探讨之例。因为法人的工作人员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只是法人在行使追偿权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2、雇佣人的侵权行为。与法人工作人员侵权行为,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质。之所以还在这里提出来,主要是考虑到我国还存在大量的非法人机构、企业、个体户等经济组织形式。这些经济组织形式同样有侵犯商业秘密的可能。在它们的雇佣人员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时,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同时,辅以公平归责原则。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不足之一就是没有强调政府对商业秘密保护义务。在Trips协议中是明确规定政府与政府机构的保护义务的,这也是我国仪商业秘密立法与国际的差距之一。事实上政府侵害商业秘密的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国家机关侵害商业秘密导致公开,权利人可以根据《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请求赔偿。[13]对于国家侵害商业秘密权的归责原则,我们认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原因是,国家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法定的保密义务,一旦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使职权”就应该负有赔偿责任,而不应考虑是否有过错。

三、简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秘密侵权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过错推定原则、公平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以上只是对一些侵权行为的分析,在实践中还有大量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存在。本文把侵权法理论运用到商业秘密侵权的研究中来,只是一种尝试,还有待于对商业秘密侵权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第33页。

[2]参看吕云鹤等著:《商业秘密法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第537页。

[4]杨利新:《侵权法论》(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26页。

[5]王利民:《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1997年8月第4次印刷,第32页。

[6]王利民、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32页。

[7]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0月出版,第496页。

[8]杨利新:《侵权法论》(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65—266页。

[9]参看王文钦《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载《民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1996年第2号。

第9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模式控制

建筑行业的大肆兴起催生了各项建筑工程的诞生,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的建筑行业在增加就业岗位、城乡基层设施建设及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在政策方针、资金投放、市场运营等方面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可由此可见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工程造价中,其造价模式又是最为关键的,既要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还要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提升。

1.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简述

在建筑行业内,工程造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造价掌握着工程建设的指挥棒,统筹布局工程的施工的各项事宜。国内建筑行业的的管理模式逐渐由原有的动态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定额计价模式转为工程清单计价模式。

1.1清单计价模式

清单计价模式是指在工程项目设立之初,由工程实施的主办方按照国家统一的要求标准制定项目编码,而且按照通行的工程及价格格式编纂项目清单明细,然后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行业内自主报价招标,选取施工质量上乘且成本低价的工程承办单位,即通过投标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承办方的过程。清单计价模式具有工程统一定价、工程主办方自主定价、承办方公开招标、良性竞争的特点。在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下,各施工单位按照既定的预算规模和工程用品的单价,详细计算出程建设所需费用,并且在标准的指导下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盘考量,将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材料损耗差价、利润额及税收附加等都细致分析到位,对不合理的部分及时做出调整、修改,合理分配资金的调度,制定出工程造价的最后决算方案,然后再经过多方校订、审核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造价方案。

1.2定额计价模式

定额计价模式是按照国家建筑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既定要求,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统一要求确立工程建规则和计算量,并沿用统一规定的预算定额费用和产品单价,合计出工程实施后将会产生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收益、材料差价等内容,并按照通用的收费标准进行取费计算,至工程竣工以后,再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原材料差价和因突发状况引起的额外费用做最终的计算,审核达成工程最终造价。

2.工程造价计价模式隐藏的问题

2.1清单计价模式的弊端

2.1.1行政干预严重,竞标不公平

在工程主办方确立工程实施方案并向社会企业公开招标时,必须在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控制范围内操作,行政部门的各项施工标准严重干预了其在施工承办方的自由选择权,统一标准下导致了企业竞标不公平问题的出现。

2.1.2企业在自主报价上居于劣势

清单计价模式下企业争取工程承办权的时候往往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自主报价能力明显不足,更多的时候处于“店大欺客”的被动处境,不能充分自主地为企业争取应有的利益。

2.2定额计价模式的弊端

量价捆绑固定,灵活机动性不足,难以应对人工、材料、机械耗损等突发状况。既定的工程量和定额的工程预算开支紧密相连,但工程建设中因突发状况及不可抗力造成的额外开销常常不能在工程施工建设之处得到预见性的防范,一旦出现,应急预备方案明显跟不上,很容易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降低质量、延缓工程进度。

3.造价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在自身经济效益的获得、主办方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社会对企业施工能力的认可度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下,不得不寻求成本耗能最低、进度最快、质量最优的施工方案,而这一方案得以实现后的最终效果便是企业利润的最大提升,最后直接通过企业工程造价控制能力来体现。工程造价控制需要统筹多方利益,全盘考虑,综合考量,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工程造价控制多运用于工程建设方案的决策阶段,对控制投资金额、限制投资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把控作用,最终促成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双赢结局。

4.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4.1分阶段的在工程建设中进行造价控制

工程从开始筹备之初到最终竣工结束,造价控制必须贯穿全过程。投资筹备阶段,要选择施工能力水平高、原料耗能低的决策组织方案,审定工程的投资方案,明晰造价控制的目标;在工程设计阶段,主办方选择经济实惠、合理可行、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享受的工程团队,但必须确保工程质量,不可目光短浅的选择造价低廉的但质量无保的方案;在招标竞标阶段,对工程的招标、投标、竞标及最终与企业的合同谈判、签署工作中都要严把造价控制的关卡;在施工阶段,严格将因突发状况而出现的计划外开支做最小化处理,把额外费用尽力合理化控制;在工程竣工合计阶段,切记要戒骄戒躁,将工程建设全程的造价作最终的详尽审计。

4.2强化风险意识,建立紧急风险预备方案

工程建设多为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施工周期长的项目,期间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各种问题,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充足准备。造价控制的准备就在于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预存适当的流动资金和材料储备,以便在问题出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同时也会将施工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效化解。

4.3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商的变化动态

企业在承办工程后,必然要与多方供应商联系合作,寻求质优价廉的供货商,但其中不乏少数行业巨头的存在,垄断价格和材料来源,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掌握供货商的相关信息变更,积极洽谈合作,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力求造价最低。

4.4直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施工问题

企业在接手工程后要积极跟进,了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搜集一手资料,及时有效的做出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调整,协调解决施工过程出现的资金、技术、原材料供应等诸多问题,不断将工程造价调整到与工程建设高度契合的阶段。

4.5加强施工造成的索赔控制

工程建设自开工建设之日起不可避免的会与社会各界的多方面产生联系,将这些有效联系妥善的处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常见的因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地纠纷、人员伤亡等需要向企业索赔的事件不在少数,企业要想对造价成本予以合理的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索赔机制,提高索赔意识、明确索赔对象、分清索赔类型,妥善处理索赔问题。因索赔问题而导致工程施工停滞搁浅、进度迟缓、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频频发生,连带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得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索赔问题的处理。

5.结束语

工程建设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社会效益获得的方式,也是企业获取经济收益的途径,这要求企业和社会必须全力配合以期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在此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多重角色,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选择最优的工程计价模式和合理有效的造价控制方案,只有如此,工程在保障质量的同时才可获取最大效益,各大工程承办方务必要秉承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原则,不断完善改进,促进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黄世娟.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之控制[J].价值工程,2011(1).

[2]沈洪.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J].城市建筑,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