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1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外资银行开始不断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从分业管制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并开始大规模的涌入中国银行市场,与国内银行业展开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更为激烈的的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危机。其实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带给我们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必然会催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将会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以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综合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优势不突出,营销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品种少,质量低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经营的是存贷款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并且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很慢,对业务产品的创新水平都相对较低,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自由资本率低,存在着高额的不良资产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性。

(二)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小,实力有限,既无法与四大国内银行平等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产权结构上,由于产权主体具有单一性和不可交易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缺位,经济效率较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赢利点,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平上与国外银行存在极大的差距,对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服务水平较差。同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不可能使银行与客户增加了解和联系,使商业银行错失投资、增加收益的机会。

(四)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较为短缺,导致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法提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网络银行经营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跨国经营规模,这也是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经营上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能化。面对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的重要趋势是从专业化向全能化方向发展,将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进行金融创新,使客户能够享受到存、贷款,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日趋完善,将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跨国银行的设置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设大量的海外分支机构,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区于国际化,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规模化。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规模经济是商业银行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而使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加大,向世界范围内集中和垄断,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先一步。

四是,商业银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营方向由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加快推进转型

市场定位是企业竞争的赢利点。为此,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外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新的审视和衡量,根据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按照“适度、理性、有效”的原则,有选择地开拓业务空间,并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还要进行对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加强对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大力推进引言业务资源的管理改革,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赢得更多的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

(二)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混业经营模式

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所拥有的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优势,采用多种手段推进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开发出适应新兴市场经济的金融工具,采取渐进的原则,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金融接轨打好有利基础。

(三)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技能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规模生产,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通过对银行产业的业务创新和扩展,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丰富银行金融品种,经营方式要从以储蓄存款为主向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及中间业务综合经营转变,并以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和理财业务为手段,带动个人银行业务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四)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对社会各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无外乎是一把有利的竞争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使金融机构的创新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进行个人业务存储、网络购物支付、引用卡业务办理等等,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五)重视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跨国银行的增设都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和管理。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扩宽招聘渠道,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技术,而且还能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有利人力基础。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将会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化经济发展进行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改革,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从而使商业银行在科学的发展战略中稳健经营,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获取更高的赢利点,提升银行业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29):12-13.

[2]高自强;张明贵;;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J];中国金融;2011;(04):17-18.

[3]李钧锋;陆晖明;丁全喜;陈志英;徐君;;天津市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J];华北金融;2012;(05):10-11.

[4]樊大志;;中小银行转型立足实际[J];中国金融家;2010;(11):3-4.

第2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一、引言

在中国,民间金融理论研究比其实践的产生要晚得多,原因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计划金融时期,民间金融没有生存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在经济转轨时期,民间金融只能在正规金融发展的夹缝里生存。当国有金融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时,民间金融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市场特征和比较优势。于是研究民间金融问题的文献才逐渐多起来。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金融该不该存在”、“该如何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作了大量而深刻的讨论。尽管部分民间金融在目前已经自发或被迫地表现出融入正规金融的态势,并不意味着民间金融已经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二、民间金融的未来

在预见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激励传导机制可以得到有效强化的前提下,关注民间金融发展的学者们对它的走势作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保持原有的互,升级发展形态

在以混合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者自然经济,而是二者的混合体。这就决定了我国民间金融中的带有明显互助合作性质的那部分会被继续保留下来,并以更加高级的形态发展下去。姜旭朝教授(1996)通过对民间金融的系统性研究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格局是国有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辅,民间金融仍应该处于查缺补漏的地位。林毅夫(2003)基于对我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考察,指出我国金融结构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大力培育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金融。程昆等(2005)在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时提出:在主流市场经济形态的背后长期会存在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形态,正规金融较难到达这些地区,因此传统、互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会长期存在。此外,程蕾(2004)在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中提到:民间金融产生发展的原因不尽相同,缘于地下经济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只要地下经济存在,民间金融必将存在;缘于金融浅化的民间金融,只要金融制度没有大的变革,民间金融同样有其生长、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体制的内在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外在需求,民间金融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主流的现代金融形式不可能覆盖全社会,而且银行金融又往往不尽完善,传统的互民间金融仍然将继续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其发展形式的优化。

发展形式:

(1)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的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可以合理地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未来民间金融发展的一条可行之道,作为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应该主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的问题,其贷款对象应该以“三农”为主,以及为“三农”服务的其它经济实体。

(2)适度发展典当行

由于正规金融的融资信用要求较高,近年来古老的典当行业已以崭新的面貌和方便、灵活、快捷的服务在金融市场环境下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陶小平等(2011)提出:在国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农村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正规金融贷款满足率下降的前提下,典当行已然成为部分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短期应急性快速融资的“银行”。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多,中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较少,典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具有方式灵活、对典当物提供者信用要求很低、配套服务周全等明显优势,对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起到了补充作用。

(3)发展成农村社会性投融资机构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是指在严密的财产契约关系约束下,通过对居民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聚,从而进行各类专业性投资活动的金融企业。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可成立服务于三农的民营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各类投资机构,其功能是将民间资本引向实体产业。通过民间资本在社会性投融资中比重的增加,使分散的、小额的民间投资资金规模化,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既规范了民间金融,也为投融资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融入正规的金融体系,改变发展方式

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往往正是融入正规金融系统(姜旭朝等,2004)。Kohn(1999)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前的金融制度时发现,正规金融都是从非正规金融的行列中逐渐演化形成的,因而非正规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它的发展方向将是由小到大,由非正式到正式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等(2001)根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强调非正规金融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提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从非正规金融到正规金融“两阶段”的理论观点。熊继洲(2003)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金融制度变迁的历史研究后,发现民营银行最基本的经营领域正是原来地下金融的服务领域,合会组织变革为民营银行是台湾银行制度变迁的关键内容。

民间金融的演变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短期金融组织转变成为永久性金融机构;从只存不贷转变为存贷结合;从定期运营转变为每日运营。所有这些特点代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方向――逐渐演变成正规金融机构(李晶,2009)。从短期来看,民间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积累或兼并不断壮大,分散、零星的资金将变的更集中,使未来民间资金流更加巨额化。规范化后民间融资渠道拓宽,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将逐步走低。从长远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最终将融合成一体(姜旭朝,1996)。

此外,非正规金融的内在缺陷(如其相对落后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相对较小的借贷额度)致使其难以胜任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无法在经济中永久立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逐渐融入正规金融体系。同时,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领域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银行的组建中,也推动了民间金融同正规金融的接轨(王曙光,2007)。

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民间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多的认为民间金融很可能会演变为正规民间金融机构如风险投资基金、信托公司、或者入股农村信用社或地方商业银行,甚至成立新的民间资本控股的股份制民营银行。

发展形式:

(1)民营银行

由于现有民间金融组织与民营银行在资本性质方面的相似性,依据市场化原则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改造、使其演化为民营银行,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同时,民间金融总体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民间资本强烈的逐利性,成为创建民营银行的内在动因。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民营银行顺理成章。因而,民营银行的组建要求将会使一部分民间金融发展较为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率先融入正规金融体系(王曙光,2007)。

(2)社区银行(村镇银行)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资产规模较小,是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提出:要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3)发展为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成立,以相互合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由此建立的金融机构称为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来形成合作金融机构。厉以宁(2002)针对我国农村面临的金融困境,提出应对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史晋川等(2003)在考察了温州、台州的民间金融形式后提出,对商业化倾向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应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明晰、严格按市场规范运作并摒弃行政干预的民间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全国首批组建和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在苏南地区成立,而且今后农信社改革的试点范围还将扩大。

(三)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

对于部分规模小、管理不善的民间金融将会演化为或已经是非法的地下金融,如非法的标会、应会、老鼠会以及以诈骗为目的的各种集资性的合会等,这类非法的地下金融将会在经济发展较快而政府金融监管缺乏效率的地区存在,为某些利益主体的非法活动提供融资。严格的讲,这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已经脱离了原来意义上的民间金融,而实属非法范畴。对于这些非法的地下金融,政府应该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程昆,2005)。

三、结论

从各种文献研究总结学者们对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种:一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互助合作性质;二是将演变成正规金融;三是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使民间金融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融入正规金融体系是不现实的。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虽然政府曾多次强行禁止,民间金融也一度从地上转入地下,但其并未从此消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民间金融还将同正规金融并存,并为民间经济主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中国民间金融的未来如何,应该从整体经济和整体金融的发展来考虑,不应把现有民间金融的所有形式都强制性地迅速转化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应着重考虑建立真正的民营金融体系。(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诸葛隽. 民间金融、渐进转轨中的金融支持与区域资本市场. 上海经济研究[J],2006(3) .

[2]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 (1) .

[3]李迟. 浙江温州民间金融现状、问题与研究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2011(3) .

[4]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5]姜旭朝,丁昌株.民间金融理论分析: 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8).

[6]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02.

[7]林毅夫,孙希芳.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J]. 经济研究,2005( 07) .

[8]柳松,程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第3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11-01

1零售银行发展现状概述

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零售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三种,既可以是资产业务,也是可以负债业务,还可以是中间业务。与之对应的概念是批发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万亿元,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底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具有先发优势,对于依赖存贷利差的中资银行形成了极大的威胁。零售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家商业银行宣布将把零售银行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零售银行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电子渠道成为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首选

零售银行,渠道为王。现阶段零售银行业务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向客服提供服务:一是柜台渠道,由柜员、销售人员或商提供服务;二是自助渠道,由银行或渠道伙伴在特定场所提供ATM、自助终端、POS机等设备供客户自助服务;三是电子渠道,银行提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供客户接入银行服务。

在零售银行提供的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三种类型的服务中,柜台渠道能够提供所有种类的零售银行服务,自助渠道能够提供账户类交易,而电子渠道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的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服务。

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的服务压力日益增大,服务效率不断降低。而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其增长速度势必滞后于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成本控制与业务发展的矛盾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相比,电子渠道在初期一次性投入后边际成本极低,长期来看银行投入较少效益较大,同时客户也享受到了较低的费率等优惠。电子渠道还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服务易于标准化、流程升级再造成本较低等诸多独特的优势。

3零售银行电子渠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中提供的电子渠道主要有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线支付这几种。截至2010年6月,招商银行电子渠道的交易替代率已经高达80.98%,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整体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超过17%,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

3.2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3.2.1 安全问题。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病毒、木马等手段窃取网上银行密码,盗用客户资金的案例屡见不鲜。据《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做的调查中,47%的受调查者没有用过网上银行,其中68%是因为感觉网络银行不安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首要问题。

3.2.2 法律监管问题。我国网上银行开展业务已有多年,但涉及这一领域的立法还相对滞后,《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均未涉及网上银行银行业务。部分客户认为电子渠道办理业务没有交易凭证,加之在数字签名在我国还不具有法律效力,制约了电子渠道的发展。

3.2.3 产品缺乏创新。由于前述电子渠道存在安全风险,加之相关法律缺失,诸如实时贷款等零售业务无法开展,电子渠道业务种类有限,产品创新不够。客户能在电子渠道能完成的业务,一定可以通过柜台、ATM来完成,客户对电子渠道缺少依赖性。

3.2.4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存在着流程不够清晰,出现疑问不能及时解决等问题,于是部分客户即便是需要长时间等待也宁愿选择柜台办理业务。

4零售银行发展电子渠道的对策

4.1 提高电子渠道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客户的首要关切,决定这电子渠道拓展零售业务的成败。商业银行要努力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安全防御能力,在客户终端被恶意入侵的情况下也要能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机关应尽快完成相关立法工作,对于签名如何在电子介质中应用、电子记录如何作为证据等问题予以明确,避免发生纠纷后无法可依。

4.3 加大创新力度。在安全性、法律监管等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下,加快电子渠道创新,提供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服务,增强零售客户对电子渠道的依赖性。

4.4 优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用户界面、业务流程,提高电子渠道的易用性,扩大其覆盖人群。

5结束语

零售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拓展电子渠道又是发展零售银行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电子渠道必将在商业银行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68-03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大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正在向着规范化的道路前进,但是其过程是艰辛而又复杂的。现阶段,商业银行越来越多,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与各类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使用的竞争手段较为低劣,形成了银行之间的不良竞争,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并且实际对商业银行进行考察,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高竞争力,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中个人理财业务占据很大比重,它最先起源于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被全球银行所使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不断发展与进步,至今已经初具模型,成为了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业务之一。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除了能够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之外,还不断改变着整个金融的发展方向。我国商业银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从刚刚接触到不断完善,并且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位居全球第三名,由此可见,我国人民更愿意把资金的风险降到最低,把钱存到银行,但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民间的资本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其各种业务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发,更新更多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培养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人才,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并且正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不断更新产品尽可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更加成熟。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很多客户没有把闲置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帮助银行客户把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与利用,使客户也能收到稳定的回报。具体来说,每个商业银行都有能力了解客户的实际资金情况,并且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了解其偏向的理财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来为其量身定制一款理财产品,增加其投资收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通过对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更系统的为客户呈现出不同的理财产品以及不同的收益,能够让客户自主选择,增加客户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信心,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个人理财业务,实现个人收入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直到1997年我国中信银行才首次推出了个人理财这项业务。目前,我国人民的工资水平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个人可支配资产逐年上升,并且实现了快速增长,居民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由于人们对个人理财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许多商业银行不断创新自身的理财产品,使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另外,我国已有近百家银行机构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创造了更多的个人理财方案,并且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在个人理财产品的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在数量了也取得了惊人的突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从原始的单一品种已经发展到出现了各种“组合套餐”,并且随之出现了一些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例如“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以及“金融超市”等机构,帮助居民处理一些可支配收入,为其谋取更大的利益。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产品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向多样化的银行业务发展的转变;从单一的金融机构网点向网络APP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转变;从大众化的服务向个性化的服务发展的转变。随着我国人民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商业银行为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巩固自身的发展,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为我国居民实现更大的收益而努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从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上来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由于国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促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更加成熟,并且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制约,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政策,使每个行业之间联系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联系。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统称为金融行业,但是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这三个行业都有着独立的分市场,在进行客户处理时没有实现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而且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只能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工作,而不能直接办理保险业与证券业的业务,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商业银行无法利用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市场,更无法达到资本升值与保值的目的。所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现阶段还处在咨询、投资建议为主的初级阶段,无法为客户办理资本升值与保值的相关业务与理财服务,这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

(二)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没有做出明确的市场自我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并且没有做出明确的市场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陷入窘境。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之前,应该做好对客户的了解与调查,根据客户的资金以及风险偏好做好明确的划分,为其提供合理的个人理财计划。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时没有做好必要的市场调查,没有根据每个客户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来对客户进行深化的细分,而且还没有注意发现潜在客户,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差异性强的理财计划。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仅仅是针对个人来进行一般的市场划分,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而且没有拓展服务对象,导致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过于单一,大多数是以客户的存款金额为主要因素,并且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不够大众化。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种类较少,一是业务,帮助客户代缴保险、代换债券等;二是为客户提供相关的金融信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服务;三是咨询服务,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理财建议等。这些服务还不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业务,降低了客户的体验与收益。

(三)银行之间竞争激烈,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创新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经济的稳定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同一地区的商业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个人理财产品类似的情况,没有属于自身特色理财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前进。现如今,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大概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并且每个银行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创建属于自己银行的新的个人理财产品。但是,新的理财产品推出,与其他银行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个人理财产品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没有太大的特色,投资收益等都几乎相同,商业银行的之间竞争激烈,但是个人理财业务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理财产品类似现象严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屑于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除此之外,银行的许多理财产品创新性大多数落后于市场需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客户缺乏信心,损失客源。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比较严重,经营体制、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无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长此以往,商业银行思想较为落后,缺乏产品的创新意识,并且创新能力不强,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无论是思想还是功能上都落后于市场的发展,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四)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产品营销模式不科学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才,并且产品营销模式不够科学,很多理财产品无法满足普遍大众的需求,服务不够全面,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很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理财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遇到突然事件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及相关的银行机构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这成为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不仅仅是各类的投资项目,还包括对客户的住房规划,风险管理等,帮助客户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的利益。近些年来,虽然各大商业银行都实行了入职培训,但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水准还远远达不到客户的要求。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很多产品没有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使得大众很难理解理财产品的用途与作用。商业银行在营销个人理财产品时没有以客户为中心,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停滞不前。

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措施

(一)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能够使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抓紧时间转变经营模式,帮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经营模式是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抗外资银行的必要准备。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支持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允许其实现跨行业操作,减少干预,鼓励创新。另外,商业银行要与保险业、证券业进行交流合作,达成信息互通,达到预期目标。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为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创造条件,瓦解分业经营,取消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制约,帮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地位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水平,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预期收益以及风险偏好来进行市场细分,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个人理财产品,并且还要降低准入门槛,使所有有着理财意愿的人们都能够参与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来。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客户制定出合适的理财产品类型,并且要注意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另外,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可行的个人理财方案,使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达到一定的水准。

(三)增强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意识,树立品牌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商业银行在推出个人理财产品时要增强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意识,树立品牌效应。我国居民的收入分为几个层次,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来推出具有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受益,研究出真正适用于客户的理财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另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工作者也要正确认识到理财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在何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经济环境等,加强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与完善现有的理财产品,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

(四)培养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改变营销方式

现阶段,商业银行要想发展的越来越好就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财人员。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一些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理财规划师不仅仅要掌握理财方面知识,还要精通保险、证券以及基金等方面的技能,为客户设计出完善的理财计划。另外,商业银行还要改变营销方式,转变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做贡献。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监督,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财业务,不断进行创新,针对问题正视自身的不足,努力改正,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进步。

[参 考 文 献]

[1]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4(4):30,32

[2]袁雅莉,张惠兰,魏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9):72

[3]丁皓忱,任飞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0-62

[4]吴玉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4(6):93-95

[5]刘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8):189-190

[6]柯君行,焦薇薇.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48-52

[7]李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56-59

[8]邵志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42-343

[9]刘旖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之鉴[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88-89

[10]陈晓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6):33-35

[11]罗伊恒.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31):132-133

[12]邹祥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3):312-313

[13]张志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12-114

第5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中国商行 金融创新 策略探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具备国有商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共生的大型银行体系,加上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诸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借着这一浪潮兴起,更加加深了行业的竞争力度,推动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和个人也在不断的加入传统型商业银行市场,并与传统的银行组织分庭抗礼,给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具体创新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1.我国中等层次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程度还不充足,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还处于起步时期;2.我国现今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等级和层次较低;3.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尝试了引入国际新型的交易模式;4.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进程受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5.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信贷产品存在结构上发展不均衡。

第一,我国中等层次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程度还不充足,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还处于起步时期。随着现今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度的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成为了决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装,并充分展现了其对行业发展的催化作用。

第二,我国现今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等级和层次较低,大部分的形式仍然是借鉴和模仿,而且基础的金融产品集中体现在财产储蓄范畴中,这些金融产品在形式上和传统的金融储蓄有所不同,即变相地提高了储蓄的利息,但并没有实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伴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也在创新经营的同时加大了产品整合力度,极大地优化了服务的程序和单独的阶段,开始了逐步性的创新。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尝试了引入国际新型的交易模式。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优越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深入人心,因此在信息世界的大环境下,世界上诸多银行开始运用新兴技术开展新型服务。以美国为代表的众多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中国部分银行也纷纷进行借鉴,比如工商银行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推出网络商户联合贷款“网贷通”等产品,建设银行借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推出“e贷通”系列产品。

第四,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进程受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这是因为银监会的监督措施的落实和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银行运营传统的存贷业务的利润逐渐缩小以及利率的市场化导致银行不再能够从利率中获得高额盈利,从而必须从金融产品的创新中找寻新的出路。

第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信贷产品存在结构上发展不均衡。因为商业银行多数争相寻求大中型企业贷款,往往忽略针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型企业提供接待服务;集中精力为跨越地域发展的企业开展较为落后的银行服务的同时,又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新兴技术的洗礼。

本文主要着眼于产品创新的现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展趋势,给出改善现状的可行性措施。希望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总结国内外经济水平与金融行业现状特点然后得出一些微末建议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处于初始阶段;2.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受到政策等外部因素的限制;3.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流程不够完善;4.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缺乏独立性。下面本文结合具体情况分点详细论述。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整合度充分的产品。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银行大多数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产品本身上面,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尽管推行了一系列产品,但并不一定真正的符合用户的需要,出现新产品无人问津的窘境。另外,在产品设计研发的时候过多的考虑了银行内部的局部利益,没有针对不同客户对产品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相应的结合,金融产品缺乏吸引客户的能力,也没有长远性的考虑,更无法系统地解决客户的需求。

(二)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受到政策等外部因素的限制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受到政策等外部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商行的产品创新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比较严重,缺少自主创新意识。尽管我国入世多年,但金融监管总局对进入市场内的产品的监管依旧没有松懈,对于有风险的金融产品的限制力度依旧较强,有时不仅限制产品的经营规模甚至还会直接干预产品的销售。

(三)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流程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流程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和程序设定不够人性化。首先,不同的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机构各不相同,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够清醒。其次,商业银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的权限主要掌握在总行手中,推出新产品的流程也是极大地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工商银行中,银行目前沿用的产品创新机制类似于项目的审批,需要深度权限的部分由业务部门向总行提出申请然后才可以进行审批,其他部分可以由各分行独立协同相关部门来进行产品的研发,但一般来说下级银行基本上没有开发新产品的权限。

(四)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缺乏独立性

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缺乏独立性,往往都是争相模仿,外表各异但实质相同。通过对国外商行的调查研究,它们的产品创新都是本源性创新,具有明显的企业特色。国外的商业银行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合理的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研发适宜的金融产品,这既取得了经济上的利益也获得了品牌的美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正在稳步运行,然而一些银行难以将其自身固有的观念融入到发展的社会当中,甚至一些商行金融产品相互模仿,不仅预期和定位趋向一致,产品的种类、结构和服务形式也流于形式创新。

一方面这导致银行的金融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利润,另一方面产生了金融产品的被动搁置,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产生这样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商行习惯于对有成效的国内外产品模式进行模仿,导致同类的产品在市场中堆积;二是,大部分金融产品都是由商业银行总行进行设计,尽管不同的地区有其自身的产品特性,但是这些区别都十分渺小,导致了产品的同类化现象严重。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的时期,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行势在必行。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增强自身实力,跟上发展浪潮的最重要的武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金融市场获得了突破性和开放性的发展,外资银行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直观的刺激我国银行的转型和发展。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分析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式和规律,提升产品创新的等级和水平,从而增强的银行的生存竞争力。本文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对策可以有:1.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政策环境加以改善;2.依据产品创新的要求,推进制度建设;3.加大中外投资银行之间的协作。

(一)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政策环境加以改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一大阻碍就是政府政策的限制,因此,金融管理部门改变传统对监管理念,为金融产品提供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首先完善法律法规,简化担保执行程序,提升相关程序的运行效率,推动财产保障类产品的更新进步;其次要对客户的信用信息和个人信息进行监督改革,强化信息监管,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发展等级化信用市场,从而改善产品的信用环境;最后要实行监管制度的革新,给予金融机构合适的自主经营权利,增强其进行创新实践研究的内生动力。

(二)依据产品创新的要求,推进制度建设

1.根据新型金融产品的需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创新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在董事会下面建立直接授权的创新委员组织,与之对应,下设产品的各项研发部门;第二种是在业务管理部门分别设立产品研发部。两种模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行专业化的产品创新,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要的服务目标,凸显各方面资源的综合联动优势。各商行可根据自身定位和客户需求,构建产品创新专业化的组织结构和创新团队。

2.建立以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研究和推广程序

应当充分发挥客户主管在市场前线中的领头作用,让其收集市场上的需求信息,按需创新,做符合顾客的胃口的产品。同时发挥产品主管在产品创新的核心作用,让客户主管成为研发产品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这样的新型产品研发适用的快捷渠道可使产品更便捷地被客户使用,并及时得到产品创意设计、功能推荐以及售后服务上的充分反馈。

3.制定利于创新的奖励制度

银行应当对创新的行为实行充分的奖励和鼓励措施,建立创新行为的评测体系。大力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地在金融产品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还应统一坚持以市场为基础的研发导向,建立施行健全的组织架构进行管理,采用领域细分的营销手段,保证产品创新收益的最大化。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注意引进具有先进理念的海外人才,加快创新产品的研究;二是要对本土的人才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培训培养、考察和选派,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以人为本。

(三)加大中外投资银行之间的协作

事实上,我们知道不论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在利益上都有一定的合作空间,在众多银行业务的领域中,中外银行具有各自独特而明显的优势且具有更多的共同的利益,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可以做到分工合作,协同创新研发产品,追求共同市场的利益拓展。就具体的单个业务领域而言,中国本土化的银行在交流、服务适用性和理念上都具有外资银行不具备的优势,外资银行也具有中国本土银行不具备的先进设备和金融管理模式。因此,双方可以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采用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策略模式,国内商业银行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寻找稳定的合作伙伴,推动新型理念在国内站稳脚跟,在中外资银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为本土银行积累充足的经验,推动传统银行业的服务升级。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化、利率市场化等经济和科技的变革使我国本土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增强自身实力,跟上发展浪潮的最重要的武器。通过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现状和国际金融形势来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金融市场获得了突破性和开放性的发展,外资银行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直观的刺激我国银行的转型和发展。而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今年以来发展之快有目共睹,但仍需凭借有效的优质的金融产品创新来提升自身在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因此,我们的商业银行应当在影响其发展的政策、市场、和人才三大因素中全面考虑,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积极的应对决策,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以求更长远、持久性的发展。本文撰写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自己对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总结国内外经济水平与金融行业现状特点然后得出一些微末建议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袁彩红.金融产品的创新趋势[N].中华合作时报,2004-04-06.

[2] 郑国英.提升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探析[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9(10):51-54.

第6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供应量;实证研究

一、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一种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利润,规避金融风险,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管制放松、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信息技术进步、利率的市场化等经营环境的改变,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间传统壁垒逐步消除,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显现。此种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价格竞争行为正在缩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时产生大量的创新需求,利润驱动成为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要内在动因。近年来,衡阳市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等金融创新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金融创新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远高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增长速度

与沿海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相比,衡阳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代客理财业务从2000年才开始起步,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年金融创新业务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15%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市银行机构开展的保险、投资基金、国债、股票交易等代客理财业务全年总交易量为4.91亿元,2006年,交易量为7.99亿元,增长了63.7%,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据便已高达12.78亿元,全年交易量比2006年增长60%。

(二)金融创新业务品种不断增加,但市场结构发展不均衡,高附加值的金融创新业务仍然缺乏

总体上看,各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伐较快,已全面开办了保险、投资基金、国债、股票交易银行卡、网络银行等创新业务。其中,银行卡和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更为迅猛,在借记卡稳步发展的同时,各行都致力于信用卡发卡量和网络银行市场份额的争夺。2004年―2007年,全市新增发卡量为19.2万、20.5万、21.8万和26.4万张,年业务量为611.5亿、676.3亿、1135.9亿和1216.7亿元,远远高于其他代客理财产品的业务量;网络银行业务量更是以超过90%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2007年,全市网络银行年业务量分别为84.5亿、190亿、335.7亿和552.98亿元。而相对于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结算、银行卡、网络银行和类创新业务,其它高附加值的金融创新业务仍然缺乏。2004年-2007年,全市银行卡业务手续费收入分别为2934万、2944万、3344万元和3659万元,增速明显低于交易额;网络银行业务收入则几乎是“免费的午餐”,2004―2007年手续费收入仅为27万、79万、104万元和182万元。

(三)金融创新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但各金融机构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国有商业银行明显优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总量的迅猛增长,衡阳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几乎还是一片空白,2005年以前,保险、投资基金、国债、股票交易银行卡、网络银行等创新业务量为零,2006年―2007年,衡阳市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卡1.97万张,业务量9.39亿元,开办保险业务5.6亿元,其他业务为零;而农村信用社则全部为零。这些与地方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强烈反差。

二、金融创新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现代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主要目标已不再是应付支取和防范挤兑,而是作为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由于基础货币的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常量,因此,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来发生作用,即金融创新通过加大货币乘数来改变货币供应量。按照货币供给理论,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金融创新对上述四种因素均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存款准备金的意义更为显著。

金融创新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1)融资渠道与负债结构方面

由于金融创新工具、融资方式、金融市场的变化与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转贴现、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其他负债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存款资金占负债资金总额比例减少,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和数量,间接导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货币乘数扩大。

从总量上看,由于衡阳市存款大幅增加而贷款发放迟滞不前,存差持续扩大(2007年末银行存差为449亿元,存贷比仅为42.5%),银行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富余、流动性较好,因此其他渠道融资较少,存款在负债中比例变化不大。2004年-2007年末,存款占负债比例维持在86.1%上下,同期的再贴现为零,转贴现比例为0.4%、1.5%、0.2%和0.3%,债券回购比例均不超过1%(见表1)。

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市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创新工具的运用更加灵活,存款比例不断下降,其他渠道融资比例上升,2004-2007年末,市商业银行存款比例93.6%、91.5%、80.8%和79.6%,再贷款、转贴现、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负债资金比例5.4%、7.5%、17.3%和18.9%;而农村信用社存款比例为65%、64%、67%和66%,后者的比例为8%、6.8%、10.3%和10.9%。

(2)代客理财方面

代客理财工具(国债、基金、保险、证券、银证通)等金融创新,使得客户存款资金转为其他金融资产、存款总额下降、计提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间接导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货币乘数扩大。

注:占比为该项与负债总额的比率。

虽然近年来衡阳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代客理财业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其交易量仅占全市存款的很小比例,因此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微乎其微。从数据显现的发展趋势来看,代客理财业务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2005年,全市银行机构开展的保险、投资基金、国债、股票交易等代客理财业务全年总交易量为5.69亿元,仅占存款总额的1.13%;2006年,交易量9.20亿元,占存款总额1.59%;2007年,交易量18.99亿元,占存款总额2.43%。(见表2)

2.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特别是支付清算工具、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的需求。

(1)融资便利方面

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债券等回购协议、同业拆借),降低资金的借入成本、提高了短期资金借入的便利度,商业银行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而且流动性需求易满足;超额准备金率可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货币乘数扩大。从总量上看,全市银行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2005年―2007年末,全市超额准备金分别为17.4亿元、14.23亿元和3.4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3.94%、2.89%和0.60%。

(2)现金流通方面

银行卡、结算工具(网上银行、小额支付系统)等金融创新,使得公众取现额下降,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可以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导致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扩大。

近年来,衡阳市银行机构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支付与结算电子网络,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资金资源的快速流动和有效配置。特别是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开通运行后,原来一直困扰衡阳市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资金汇路问题迎刃而解,极大促进衡阳市资金结算的通畅与快捷。同时,各商业银行积极完成银行卡受理终端的标准化改造、清理整顿POS机具、全面推广普及“银联”标识卡,银行卡受理商户、银联POS机的数量大幅增长,极大方便了企业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2006年,全市银行卡POS刷卡交易成功率达99%以上,累计交易118.6万笔,比上年增长50.2%,刷卡金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倍,业务量全省仅次于长沙。2007年,全市银行卡受理商户548户、POS机988台、累计交易164.6万笔,刷卡金额15.4亿元,业务量同比增加了80%。

随着银行电子结算和银行卡刷卡业务的大幅增长,衡阳市经济生活中的现金使用越来越少,近年来全市现金净回笼金额不断增长。2004年―2007年,衡阳市现金净回笼分别为25.8亿、30.7亿元、38.3亿元和36.6亿元,同比增长19.1%、24.8%和-4.3%。由于公众使用现金减少、取现额下降,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可以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导致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扩大。

三、正确引导金融创新,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改革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鉴于目前信贷扩张冲动最强烈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由总行统一上缴央行,存贷比基本由总行控制,为避免投资热点地区持续升温、中部欠发达地区投资偏冷问题的恶化,建议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适度改革:一是央行在提高国有银行的准备金比率的同时,大幅降低1.89%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有效发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准备金税”作用,实实在在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进行惩戒,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意愿。这不仅有利于理顺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有利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是在坚持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同时,适度推出调节区域货币供给的政策,按照较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落后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态势,实行区域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不仅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而且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也将意义重大。

(二)货币政策的调控范围应从局限于商业银行,扩大到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实践证明,中央银行只控制商业银行存款而忽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创造方面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了大量的金融和信用失控现象,导致货币政策的失败。因此,建议央行扩大货币政策调节和作用的范围,把控制的触角逐步伸展到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注意政策的均衡性。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对象应扩大到多样化的金融资产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应有更广阔的视野,除了基础货币,还应面对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建议央行对金融创新工具出现导致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的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拓宽缴存范围。

(四)货币政策工具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日益复杂化,决定货币供求和价格水平的因素已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主要作用于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范围的“三大法宝”己逐渐失去其有效性的环境条件,从而显示出很多不适应性,这些也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提供了契机。因此,建议央行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主动灵活运用一些非常规性创新手段,如直接信用控制和窗口指导等,同时充分培育利率市场运行环境,为有效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打好基础。

四、结论

近年来,衡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发展加快,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远高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增长速度;二是金融创新业务品种不断增加,但市场结构发展不均衡,高附加值的金融创新业务仍然缺乏;三是金融创新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但各金融机构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国有商业银行明显优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从总量来看,虽然近年来衡阳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代客理财业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其交易量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由总行统一上缴央行,其分支机构的存贷比基本由总行控制,因此,代客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对存款准备金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则发现,此种影响虽然目前不大,但发展趋势是影响将越来越大。

为正确引导金融创新,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为改革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是大幅降低1.89%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意愿;二是在坚持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同时,适度推出调节区域货币供给的政策,按照较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落后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态势,实行区域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三是扩大货币政策调节和作用的范围,把控制的触角逐步伸展到多元化的金融资产,以及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去;四是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

参考文献:

[1]佘跃飞,蔡四平.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9).

[2]沈强.代客理财商业银行的新财路[J].中国投资,2005,(4).

[3]钟孝生.电子货币分类及其对货币乘数的影响[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4]茅国伟.货币乘数公式的修正与解释[J].集团经济研究,2004,(9).

[5]芮利.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4).

[6]陈柳钦.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2,(3).

[7]郑辉昌,李忠钰,郑远平.金融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8]王.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金融投资,2006,(9).

[9]王航,溢,马亮.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3,(8).

[10]唐振龙.试论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第7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资产;负债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70-02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使竞争加剧,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当今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地位日益提升,中间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指出,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我国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也就是说,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凭借自身资金、技术及信誉等多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各项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中介业务。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传统型的银行中间业务,如银行承诺汇票等担保类、贷款承诺类及国内外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二是创新型的银行中间业务,如封闭式或开放式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证券保险等类中间业务、信用卡和借记卡银行类中间业务、保管箱等其它类中间业务;三是技术型的银行中间业务,如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交易类中间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等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但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发展战略、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的内部原因

1.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部原因。

首先,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取得重大的突破和进展。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并适时推动股份制银行改造后的上市,大大提升了了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在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方面进行重组以及是否上市等等,这些都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优化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以及内部运营机制,同时还要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这都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向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至关重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树立金融创新的战略地位,完善中间业务的管理流程,加大了中间业务的营销力度和技术支持,加强了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不断推出中间业务创新产品。

2.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部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综合要求较高,如知识含量高、技术能力强等等,而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较多,高级人才十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意识虽然已逐步提高,但仍认为存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对中间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意识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仍不足。而为抢夺有限的客户资源,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展呈现出少收费,甚至零收费的恶性竞争局面。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的外部原因

1.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原因。

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收入可观、附加价值高的中间业务更是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抢占市场制高点,为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运用途径,传统存贷业务已无法满足经营发展需要,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向中间业务发展,以应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三,电子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中间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了中间业务的运作成本,保障了中间业务的收益水平,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方式的完善。

2.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原因。

首先,金融立法是制约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要约束力量。在我国,无论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金融监管机构,对中间业务都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金融立法滞后,中间业务的法律风险意识薄弱,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

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居民认为商业银行具有无偿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义务,而他们具有无偿享受中间业务服务的权利,这样意识偏差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运作。

三、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

首先,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猛,其带来的利润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大,经营范围广泛,业务品种丰富,科技手段先进。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较低、业务种类较少、所占的收入比较低、整体效益也较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努力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如人才、资金等,不断创新中间业务种类,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空间。

其次,国内商业银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也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快,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不断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现有中间业务范围,创新中间业务种类,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优化内部财务结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再次,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不断增多,对个人投资理财和日常消费的需求日趋增加;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对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显著增长;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对结算和担保等中间业务需求不断加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满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理财和消费需求出发,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法制建设

加强金融立法建设,不断修改完善现行法律规范,使其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防范中间业务特别是创新衍生产品交易产生的风险,合理设置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确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具有法律依据和科学监管体系。

(二)加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从业人员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此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盟,从而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重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革新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加强技术革新,建立及时、灵活、准确、高效的市场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和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金融创新产品在中间业务领域的应用效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第8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经营;战略定位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改革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从体制内获取金融资源,这时,主要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社应运而生,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入21世纪,伴随资金实力的不断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区域联合的发展趋势。

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基本围绕资本扩充和业务扩张进行,大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变革,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掀起了银行业上市的第三次浪潮,借此便拥有持续性的资本金补充通道,城市商业银行不仅在资本来源上日益突出“去区域化”,在业务上也呈现“去区域化”现象。走向全国,正成为众多城市商业银行新的发展定位,抛弃“区域化”银行的传统定位,积极跨区域发展业务,重塑全国性银行新形象。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跨区经营的跨度过大。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变得宽松,少数城市商业银行想“一步到位”成为全国性的商行,第一步便直接跨出本省或本经济区域,管理半径跨越大过大,对其现有的科技支撑、风险管控能力构成严峻的挑战。

(二)盲目追求大客户。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本是服务中小企业和市民,但异地分行设立之后,受网点因素制约,零售业务和小企业的业务短时间内难以起步,出于利润压力,盲目追求大客户,出现风险积聚的现象。

(三)网点优势的丧失。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的,其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同一城市的网点众多。但是在异地,城市商业银行网点通常仅有一两个,网点劣势不利于其进行基本的存贷款和中间业务。

(四)“市民银行”优势丧失。作为“市民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本地拥有巨大的人气和人脉,但是跨区域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的这种支持不复存在。

(五)信息优势的丧失。在本地,城市商业银行既可通过正规的渠道,查看企业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又可通过非正规渠道,实地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信息优势在异地不复存在。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议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初级战略定位

按照SWOT方法,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缘优势和快速决策能力,扬长避短,建立其核心发展战略,在市场定位上应侧重于以地方经济为依托,定位为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社区发展服务、重点发展个人零售业务等。

1.定位于为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要保持历史上形成的独特地方特征、特殊的股权设置、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等优势,只有利用与地方经济的交融性,密切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中,扩大自身金融资源的支配范围。

2.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突出等原因,很难具备较高的抵押信用能力和经营信用能力,大银行因审批成本高、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不愿涉足。城市商业银行则由于从业人员本土化、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容易对地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可以充分保障放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提供服务的效率。

3.对产品的最优选择。跨区域经营的异地分支机构,在建立初期由于网点数量不多,所以在产品选择上,首先要考虑与网点相关性较小的产品,其次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全天电子化业务渠道,配套提供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4.流程的调整或重塑。城市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本地色彩浓厚,跨区域经营后,业务流程面临诸多的调整,例如贷款、信用卡申请资料的传递和保管、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和管理、贷款的审批权限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及银行卡的跨行转接是采取总-分模式,还是采取总-总模式等,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决策。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高级战略定位

1.风险防范体系科学搭建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组织架构上理清各机构的职能,将监管层与执行层的功能进行区分,以确保监管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系统化和规范化内部审计方法。其次,制定明确的中长期信息科技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内部审计操作系统和信息科技系统,构建先进的信息科技平台,实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面、由一线业务部门到后台职能部门的全方位风险管理。再次,加强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的配套,因为高效的信息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执行。

2.系统搭建与运行调试

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系统的架构原来是两级结构,中间环节少、决策链条短。跨区域经营后,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个“分行”的系统层次,一方面要将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全面调整,变两级的业务处理架构为三级架构,另一方面从业务受理、业务授权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同时调试异地分支机构系统的主机设备、前置终端、通讯网络等。

3.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差异化竞争的重点和关键是塑造特色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建立起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要坚持特色化战略定位,创新特色产品,突出特色服务。银行是第三产业,其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特色发展,也就是服务的特色化,要通过服务的特色化、产异化,来寻求不同于别人的金融服务之道。

参考文献:

[1]戴芸.圈地的风险与盲区[J].中国商界,2009,(9).

第9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本结构 债券资本结构 权益资本结构

一、引言

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有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从狭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现代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但是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受《公司法》的约束和调整,其财务目标同样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能够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国际商业银行体系正在悄然兴起。这既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形成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尽快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尤其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的缓冲期已结束,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为迎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国内的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上市,因此,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于维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改善银行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分析

银行资本结构与一般公司资本结构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债权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银行的债权资本主要包括:银行长期债务和分散的小额存款。二者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本质相同。银行,作为从事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贷放的负债经营性行业,具有资产负债率高和债权结构分散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债权资本在银行全部资本中占很高的比率,银行债权人与银行内部经理人员之间的成本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银行的债权结构较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银行债权成本的难度。

2.银行资本的高杠杆性

银行的自有资本相对于其负债和资产是微不足道的,其净值很低,银行主要是利用负债来形成资产并进行经营,即银行用较低低的净值撬动较高的负债,可以说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性。正因为银行的杠杆作用巨大,银行能否筹集到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安全性、业务种类、管理质量、与资本水平等,而不是其负债与权益的比率。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

1.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大

银行是负债经营性企业,负债是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债务规模庞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负债总额是91505.16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78%,中国建设银行的负债总额是70878.9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81%;从股份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4920.16、12677.24、4580.39、9996.78和7042.16亿元,负债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94.92%、96.82%、96.54%、94.81%和96.25%。虽然高负债比率能够获得很高的财务杠杠利益,但是它也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

2.各项存款构成银行债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都在负债资本中均占有很大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银行各项存款占负债资本的比重是8O.02%,工商银行是80.65%,建设银行89.96%;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负债资本的比重中,中信银行最高,达86.58%,兴业银行最低也达65.07%。这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负债资本结构比较单一。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权益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

权益资本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代表着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权益资本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内部融资,即银行通过自身经营所获利润积累的资金,主要体现在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项上;二是外部权益资本融资,即外部投资者投入的权益性资金。根据投资主体身份不同,权益资本又划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

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表现出以下弊端:

1.资本金不足

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安全,稳健经营的重要制度。它规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限度。资本充足率指标现已作为衡量单个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重要指标,从整体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水平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如表2所示),

大体达到或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深发展达到了1O%的稳健水平,但距国际活跃银行12%的资本金充足率还有差距。

2.不良贷款依然存在

虽然不良贷款的比重,2008年相比较2007、2006年下降了很多,但是它的存在依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银行资本,造成银行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三、优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贷款率高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此类缺陷,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

一般意义上讲,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有三个途径:一是利润留成,依靠自身的积累;二是通过资本金市场来补充资本金,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三是私募扩股,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原有股东增加投资来达到增加资本金的目的。上市银行除了一般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渠道外,应充分利用上市这一筹资的渠道,可以采用发行股票等方式,并且严密控制这种方式运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二)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

提高资产的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调整资产的风险布局

调整资产的风险布局,可以从两方面来人手:第一,控制贷款的增长速度;第二,扩大资产证券化的份额。

2.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

要实现这一方案,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减少高风险资产的份额,例如,可以采用出售高风险资产的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第二,提高发放贷款的质量,不能单纯强调数量,应从源头上控制贷款质量,例如,了解贷款客户的资信、贷款的投向等等。

(三)加强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