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美术学的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学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学的研究方向

第1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壁画教学;公共艺术;材料性

1 当今美术院校的壁画材料性教学

20世纪以来,随着对壁画语言探讨的不断发展,壁画艺术的展示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壁画系也都相继成立以材料媒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工作室,如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以延续传统壁画材料、拓展当代材料为学术研究方向;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二工作室以培养学生学习多种现代材料在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为研究方向。

广西艺术学院于2005年在美术学院创建壁画专业,2012年隶属于新成立的造型艺术学院并正式成立壁画系。目前壁画系设有两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为绘画侧重方向,第二工作室为材料侧重方向。

2 壁画材料性教学的特点

从壁画的概念上来看,壁画不是一个画种,因为在已有的概念当中,任何一个画种都是以它的媒介来定义的,如油画是用油画颜料调和植物油等来作画,水彩以水彩颜料调水画画等等。而壁画,可以说是任何一个画种,从平面到浮雕,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当中施展。

从制作材料和技法而言,壁画是从绘制型壁画和工艺制作型壁画两方面来区分的。绘制型壁画如湿壁画、油画、漆画、蛋彩画、重彩画、丙烯画及所有可能在墙面上进行绘制的技法;工艺制作型壁画是指运用各种材质制作的浮雕、镶嵌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编制工艺以及多种化工合成材料等等的综合运用。壁画材料教学的特点是从画面的形式语言入手,结合建筑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创作。例如,在室外墙壁进行壁画创作则宜选择耐晒、防雨、防风化、防腐蚀等稳定性的材料,如大理石、陶瓷马赛克、玻璃马赛克等等;而在室内,如果希望壁画完工后保存长久,也应考虑防潮、耐磨等稳定性材料为上选。而绘制型材料如丙烯、水粉、油画等,在室外我们偶尔也会看到用此类材料绘制的壁画,但基本是基于一种譬如建筑施工外墙暂时性的涂鸦、作为临时壁画的功用,不会保存很久,在室内,绘制型壁画用处则相对比较广泛。

3 壁画第二工作室教学介绍

壁画第二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以用于壁画创作的各种材料特性为基本对象,通过对壁画材料的认识、使用逐渐了解材料属性并最终用其进行壁画材料创作的能力。不同于展览馆中那种架上的只供少数人欣赏的艺术品,壁画艺术也是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壁画创作材料的多样性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其在公共场所的功能特性。材料的不断扩充以此来适应壁画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背景、建筑与空间氛围的需要。材料已不仅是公共环境艺术表现的媒介,同时也推动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工作室本着以壁画传统材料为基础并不断拓展现代材料为发展方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丰富的可能性。在功能定位上,材料的选择体现公共性原则,材料的运用注重绘画性的特点,在壁画创作题材方面以装饰性、材料表现、抽象表现以及具象表现为创作方向。材料工作室同样注重造型语言的训练,在一年级基础教学到二年级进入专业教学的过渡阶段会加强学生色彩构成、构图基础及形式构成的训练以为今后进行材料创作打下基础。

第二工作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做到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首先,掌握中西方壁画材料历史的变迁并进行比较与融合,通过多媒体讲座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壁画材料史的讲解以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背景。其次,以具体实例为解读对象,如以当代壁画家的优秀壁画创作为范例,通过对作者所运用材料以及对作品精神内涵的解读,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了解和掌握。第三,教师亲自操作讲授具体材料如何运用、材料特性的表现及注意事项等。通过示范使学生比较直观了解材料性能并能快速上手。第四,在课程前期了解材料属性并进行一定临摹作业后,便开始材料主题创作的阶段。关于创作,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创作的主题及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引导。第二工作室的主要课程有浮雕技法、漆画技法、材料工艺技法、岩彩画技法、传统壁画绘制技法等。其中材料工艺技法主要讲授了镶嵌壁画材料技法,下面主要针对这一技法谈一下教学的主要步骤与注意的问题:

第一,首先让学生明确上镶嵌材料课的目的。镶嵌艺术是一种材料耐久、工艺考究且又古老的环境装饰艺术形式,从材料出发是这个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力求让学生对镶嵌壁画在20世纪现代艺术史中的坐标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同时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参与材料的选择、加工、完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与材料零距离的接触及大量的操作中,培养对材料的感受力和创作的自主性习惯。

第二,结合中西方艺术史,通过多媒体形式介绍镶嵌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对镶嵌壁画的背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介绍镶嵌材料的性质和几种常见镶嵌材料的特性比较及应用;经典作品赏析,较宏观地看待镶嵌壁画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发展。

第三,介绍镶嵌艺术的材料、工具及镶嵌壁画的制作方法。一方面,由老师为学生讲解,示范基本操作;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讨论实施的可行性,随着与材料接触的增多,学生可以越来越自如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镶嵌作品中去。

第四,前一周学生通过临摹小幅的镶嵌作品以熟悉材料的特性及切割方法,后面几周便进入自由创作阶段。学生根据设计的镶嵌创作小稿通过各种途径去淘集所需的镶嵌所用料器,这时候,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发性寻找一切经过加工可以成为马赛克进行拼接的材料,天然石头、玻璃碎片、陶瓷碎片、贝壳甚至种子等等这些平常看起来并无用途缺少吸引力、毫无艺术审美价值的破碎物都可能成为创作所需的原材料,这需要创作者有足够敏锐的洞察力能看到碎片中的内在潜力。在进行拼接时挖掘料器的内在精神特质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发挥材料的能量并与其它材料之间进行协调与对比,最后让整幅作品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做随机指导外,每周至少做一次阶段性总结。学生在与老师自由的交流中,提高眼界,探索自己个性与作品的切入点,为将来的材料创作做准备。学生在这种自发性寻找镶嵌所用原材料的过程中,会慢慢积累对材料丰富和激动的艺术感悟。镶嵌材料其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不断更新的意识和无尽的灵感,学生能在其中找到兴趣而主动地去进行这项有趣并富有创意的课程。

4 结语

纵观中西方壁画艺术发展史,无论是承载佛教艺术精髓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还是玄奥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室壁画,这些伟大壁画艺术的产生都建立在一种社会的、宗教的或是政治的背景之下并且传为经典。而如今在国内的多家大学设置壁画专业的背景之下,壁画更多被视为公共艺术与其它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共存于公共空间之中。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会推进壁画的大繁荣呢?壁画艺术在新媒体盛行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是否会有大进步的可能性呢?壁画教学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确实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广西艺术学院壁画教学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第2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在各大高校新兴的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就业潜力比较大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深受艺术考生的青睐。这个专业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建筑院校中设立的艺术设计专业与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不同,又与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在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上还是与两者有区别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大建筑做背景,所以建筑院校主要设计方向是建筑,而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比较复杂,有些是装饰装潢方向,而有些艺术设计是服装方向。同时,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所学专业基本是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有绘画基础的,同美术院校的艺术考生一样,他们从高中考入建筑院校,是以美术专业为基础,在参加“文考”前必须参加美术考试。而建筑学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参加过美术的培训,大部分同学的美术基础是零。美术教育是所有艺术类和建筑学专业学生入学后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美术教育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也与没有受过美术培训的建筑学专业不同。美术教学分为素描教学和色彩教学两个教学大体系:

一、素描教学

素描教学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对造型有一定掌握外,还更倾向于对于形态空间的把握,对于空间透视的理解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所以从入学之初的基础素描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要从光影虚实空间的全因素明暗素描转移到以结构透视为主的结构素描,对于空间的把握不能依靠明暗调子,而应该以结构的透视和形体的理解来完成。这是与很多美术院校不同的,即使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已经转移到结构素描,但仍然存在着差异。建筑院校的结构素描除了基本静物、石膏头像结构素描外,突出的特点是,必须强化建筑结构的造型,比如石膏柱头或者建筑部件的结构素描写生,这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同时在结构素描课程课后,都有布置相关的建筑钢笔画临摹的要求,这也是不同于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地方。

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学的学生由于美术基础不同,虽然对素描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课程的深入程度存在着差异,艺术设计的学生要涉猎到石膏柱头和建筑部件,甚至还要有难度更深层次的素描教学。而建筑学的学生素描基础差,只能以石膏几何形体开始,逐步到简单静物和复杂静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给建筑学的学生讲授素描时,必须加入一些明暗素描的教学内容,这是基于以后色彩的教学和钢笔画教学的基础,而艺术设计的学生因为之前有了这种素描培训,就没有必要再加强练习。同艺术设计一样,在课后,建筑学的学生要做大量建筑钢笔画的临摹作业。

随着素描学习的深入,设计专业的学生逐渐转入到设计素描的阶段。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范围更加广泛,有些院校在入学之初并没有分出具体专业方向,所以此时的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时,存在着茫然性和漫无目的的特征。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从一入学开始,他们的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建筑,不论是室内方向还是环艺方向,不论是景观还是城市规划方向。所以在教授设计素描时,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的设计素描理念不变。不管学生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设计素描,主题不能改变,那就是建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自觉地向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迈入了一步,他们已经开始逐步接触设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此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素描深入学习中,由于基础差,还是应该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的素描学习还是停留在造型阶段:以造型为主的建筑钢笔画的练习和强化。

二、色彩教学

在色彩的教学中,对于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加强他们的“设计色彩”理念和“表现色彩”理念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训练课程。从艺术培训走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地受到传统色彩教学模式的影响,抄袭自然色彩,描摹自然色彩的特征明显。更甚至由于现阶段受高考模式的限制,许多学生会生搬硬套背诵色彩,造成色彩单一、生硬的特征。

作为基础教学的色彩课程,怎样使学生从这种状态中转移到以后实际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色彩,是摆在建筑院校中美术教育者面前的难题。首先,除了加强理论指导的色彩教学外,还应该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在理论上,让学生认识到不是纯粹的描摹自然色彩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该从实际中走出来,利用归纳或者夸张的手法表现色彩,使色彩摆影的束缚,更加符合视觉美感的组合,利用装饰的手法,尽量用最少、最简洁的颜色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1]。这种教学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课程,但又不同于平面构成,它是在写生基础上的色彩归纳,是在写生基础上,对色彩的重新再认识。这种课程是延续高考前的写生课程,但又升华到色彩归纳的深层次。在实践课程上要加强训练,可以结合老师的示范课进行,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重新认识到美的规律,发挥出每个人独特的色彩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提升色彩的修养,为以后高年级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2]。

除了设计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教学,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一样,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要加强马克笔的训练。这是一种简洁明快表现设计师意图的色彩工具,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色彩明快响亮,是马克笔用色的特点。在建筑院校中马克笔被广泛地运用,这是与建筑学专业共同之处,但又区别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习色彩方面的地方。

三、建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

建筑的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优势,它不同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是作为基础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高,教学模式僵化,上课缺乏生机活力、缺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基础美术教育如 何与电脑设计的结合都是现存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要想办出有特色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的美术教育,创新改革也迫在眉睫。这是摆在当前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者们面前的巨大挑战和难题。

参考文献:

[1]代青全.高等美术院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1,(05).

第3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美术专业;多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传统的美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较为单一的师资型人才需求逐渐发展到多元化美术人才需求,而且更为注重美术人才的应用型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处于始创阶段,研究型培养目标沿袭至今。在改革开放和学习西方教育思潮中,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模式虽多经改进,可面对职业需求和市场考验,高校美术毕业生仍难以满足当下需求。大多美术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所学知识偏离技能应用,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足,职业适应和胜任能力差。当前的高校相对独立的发展跟地方社会没有交合,而大学美术毕业生未来的职业流向也越多的走向地方基层单位,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未接触的新型行业和市场竞争。因此,地方高校要切实立足于地方文化和资源,挖掘和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的多元应用型的美术人才,摒弃地方高校唯我权威的姿态,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相关产业等领域合体培养与发展,达成二者能量和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升美术人才的未来职业驾驭能力和地方高校美术设置的社会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以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应用性为研究重点,通过现状分析、培养模式完善等方面,系统阐述多元应用型美术专业的特征和构建策略。主张以传统教学为主体,推行一主多元体系建设,以提高地方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地方高校的学科发展能力。

一、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的高校美术专业几乎呈现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地方类高校与211院校或者名校都差不多,虽然国家积极倡导高校教学改革,地方高校也逐渐被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但几十年的传统思想一时难以改变,美术教育仍走的是传统培养模式的路子。

1、美术人才培养的多元性和应用性不足

目前,虽然地方高校已经重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了,但还处于初创和摸索阶段,与地方文化和资源的互融多停留在表面成果的层面。美术属于传统专业,相比其他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但长期以来因拘泥于绘画技能方面,适用空间和领域比较狭隘,导致当前美术人才培养缺乏多元性和应用性,而当前社会岗位呈现出基层化、多元化、实用化,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的美术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不同职业要求,大学的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目标脱节,毕业生走向社会难以适应或胜任岗位职业需求,而单以考教师编制和考研为走向培养方案也消化不了几个学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办学面临的普遍问题。究其因,显然是因为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单一或片面,适用范围窄,不能为地方经济服务。

2、课程体系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规划

当前地方高校的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大都参照老牌或知名院校标准建立,基本沿用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方向课程的体系与模式。基础课程无非是素描和色彩等课程,分方向的课程还是专业性较强的国画、油画、版画等课程,重课堂技法实践训练,轻课堂外相配套的实践项目,这就导致了地方高校教育目标与方式的错位,与地方经济与文化需要脱离关联、专业课程脱离关联,呈现出孤立式发展状态。最终导致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不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培养体系缺乏相关联实践训练项目环节,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全面。这都是过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模式造成的负面后果,这种传统思维与做法无形中遏制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服务地方的能力也因此受损。

3、教学手段陈旧和单一

在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培养定位的精神指导下,美术专业教学应及时转型思维,沿用了几十年的专业教学手段迫切需要改革。因为,大部分院校美术教师的教学手段都是强调专业技能,走纯绘画的路子,单一地认为画的好就是好,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现代社会的未来走向。诚然,美术专业的学生画不好画也是不行的,但也没有必要以画家的标准要求他们,诸如“量变引起质变”、“画的好就是人才”、“文化课不用学”等观点。这种陈旧单一的教法容易导师学生思维僵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社会,重新调整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就业为短期导向,以挖掘艺术潜力为长远目标,适时调整,推陈出新,培养既有专业基础能力,又有全面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美术人才,这才是美术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4、评价体系的片面性

高校美术教师在评阅学生作品时,大都以基础扎不扎实、处理到不到位为标准,其实这是传统的片面性思想,背离了艺术的本质和功能。作品的完成过程、形式和语言、文化因素、个性思想等都应该是教师考量的因素,如作品中融入了地方文化元素,尽管技术不是很成熟,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对文化关注的表现,这是可贵的,切不可扼杀他们的个性与发展。教师首先要关注地方民俗文化和生活,鼓励学生走出去,拓宽视野,多做尝试,多思考,过程与结果并重,技能与实践同步,构建新型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构建多元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多元化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结构调整,也催生了很多需求美术专业人才的行业,如城市雕塑、墙体彩色手绘和喷绘、手工壁画、民俗绘画、装饰画、旅游艺术品等。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浮雕和圆雕、装饰绘画等方面的美术专业人才,家装、工装、旅游产业等更离不开美术的存在,可以说,美术或美术元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美术专业本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涉及文化基础、绘画技能、意识形态、文化内涵、精神体验等,所以我们在制定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时应考虑到美术本身在社会诸行业中的服务能力,要重视多元化行业需求和就业压力的现状,合理定位和规划,注重多元化、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不同行业的需求。当然,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也不能杂而无主,应以传统培养模式为主,多元方向选择为辅,一来可以扩充知识面,使美术素养更全面,二来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可以积累经验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在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这一点。地方高校可以立足于地方民俗文化和新型美术行业上,给予有兴趣和特长的美术学生更多的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不单可以给社会输送了更多优秀人才,也缓解了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问题。

2、优化和重构美术专业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除了为地方社会培养和储备优良师资,还要为各行业培养适合的美术人才。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书法、构图学、透视学、解剖学、中外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艺术概论、美术教学论、美术教材教法、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山水画、工笔人物、写意人物画、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肖像、油画人体等。这些课程均是为培养中小学师资而设立的,很少涉及地方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环境装饰美术等。综合现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及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地方高校应该推行“一主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增设民俗文化相关课程、调整传统课程与新型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地方稳定和有前景行业等来优化和调整现行美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跨界发展,学科交叉,重视多元化、应用技术性发展,增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发展和生存能力。如:对于地方重点“非遗”民间技艺,可以有选择性的融入应用美术课程中;了解家装和工装里的手绘行业对美术的要求,开设色彩手绘和喷绘课程等等,这些新型的和社会急需的美术人才应是我们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为我们没有充分的实力同专业美术院校相比,我们要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设法在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上与之错位。

3、建立“导师制”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

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都是“上大课”,课堂训练辅导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只能因人而异。“导师制”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导师,从学习愿望到学习效率上如同研究生教学,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而“实训工作室”是针对不同研究方向设置的实践性研究和教学处所,在导师制的建立下选择和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教师创作的环境好了,学生学习也就更深入和专业了。我们知道,校外实践基地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但往往碍于时间和环境的约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校内建立的工作室和导师制可以与校外基地形成互动和衔接,可以破解学校内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和体系的窘境。为此,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继续和校外中小学实践基地合作,在“导师”的跟踪指导下,让学生进驻中小学进行顶岗和代岗实践,这是“小组化管理”和“导师负责制”教学模式,易于管理,也易于激发积极性。二是工作室制教学,每一个工作室都有其研究方向,可以培养出不同领域的美术人才,如民间艺术工作室,通过与地方政府、民间艺人、工作坊等的频繁互动与交流,可以培养具有传承和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再如美术科研工作室,导师不单可以自己安心搞科研,还可以带动自己的学生了解和参与科研,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推行“导师制”教学和搭建“实训工作室”实践平台是完善美术专业教学的利好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内教学和唯书本知识论的限制,对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而技能应用性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凸显。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一张纯绘画作品,大部分专业教师都能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但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后,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建立与之对应的具有完善框架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多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可以通过校外实践单位评价反馈、民间艺人评价、作品参赛、科研申报、市场调研等优化和完善我们的评价体系,毕竟教师教学的活动主要在校内,接受的社会监督和评价偏少。因此,多元化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离不开跟课堂外因素打交道。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均离不开多方因素的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构架出合理的科学的美术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有别于专业院校,由于软硬件的差距,再加上当代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创新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才能构筑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框架,才能体现人才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才能应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向市场量身定做的高校培养机制虽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但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和“面向社会”教育理念的真正意义,因为顺应社会需求才是教育本身的现实职能和真正价值。

作者:邵士德 单位:宿迁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杨立勇.术学并重构建特色——美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途径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2(1)

[3]滕建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襄樊学院学报,2012(4).

[4]邓楠.论十报告的精髓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推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第4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 素描课程 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董俊超.对素描概念的全面诠释——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的素描课程研究[J].美术大观,2014(6):147.

②朱平.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15.

③崔春,王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0(5):119-120.

④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56-57.

第5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动画 课程设置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3-02

观察目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应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此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具有设计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一.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课程贯通

目前,在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基本上与专业课程独立。从总体上看,从事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多为纯美术的研究方向,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甚至不清楚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技术要点。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造型写生为主,以静物、头像的模仿性绘画为主,以光影和结构绘画为主。

然而,这种对培养纯美术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成为专业课和创作课的有效铺垫。因为一是目前基础课阶段往往忽略动态特征的手绘训练,仅依靠后续《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讲授,学生知其原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绘制出合适的动作幅度、节奏、预备动作、跟随动作、角色反应、相互关系、表情口型以及夸张变形等;二是目前的基础课程显然没有培养学生以简化和夸张的动画手法思考对象、表现对象,于是学生进入后续《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时,往往另开炉灶,以模仿动漫作品中的造型为起点;三是而基础课教学却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动态对象和组织连续画面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进入后续课程时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静帧的角色和场景设计,难以组织成整体性的连续画面。

因此,针对目前动画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脱节的现状,以动画专业自身的特点为导向,建立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指,一方面,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规律和设计需求作为基础课的授课侧重点。其一,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对“动”的把握,因此在基础课中应侧重动态速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动态特征的把握;其二,动画作品的创作有自身造型规律,应侧重培养学生以简化夸张的动画方式捕捉对象特征,进行手绘训练;其三,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操作的“可行性”,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设计等,不仅需要静态“可看”,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动画制作阶段技术上“可行”。因此应在基础课教学中侧重动画思维习惯的培养,训练组织连续动态画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以基础课的课程作业为起点,在《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中做进一步深化训练,以基础课训练促进专业课教学,使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室为单位的互动教学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flash、3D-max、premiere、AE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

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

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

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

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三.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结语

通过以专业特点为导向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贯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专业特长的强化;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使学生熟悉市场生产流程、发挥专业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能够强化学生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王珉,薄芙丽.论动画教学链接式课程模式探究[J].装饰.2008,(10)

第6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市,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其中武昌主校区位于武汉市内环线沙湖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90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2人,正、副教授近7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60人,教师博士化比例近50%。有湖北省属高校的人文社科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楚天学者”5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余人。

学校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1个。有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1个领域)。据国际机构(ESI)统计,我校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标志着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溯源于学校1942年开设的艺术专业,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景观设计系、室内设计系、动画系、数字媒体艺术系,另设有音乐教研室、艺术教育中心和动画研究与开发中心。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和副教授15人。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学生绘画和设计作品在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大学生艺术展、广州亚运会宣传设计大赛、亚太区创意设计大赛等国内外专业比赛中成绩优异,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美术学专业(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方面专业知识,能掌握美术学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美术教育能力、美术创作能力、美术研究和鉴赏能力的人才。毕业生能在学校及其它领域从事美术教学、科研、策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方面专业知识,能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手绘表达、计算机操作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人才。毕业生能在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从事设计、策划、科研、制作和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是向21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师、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在设计单位、文化艺术领域、设计研究部门、管理单位从事设计、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动画专业(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和后期制作方面专业知识,具备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索素养的人才。毕业生能在科研设计单位、企事业从事动画设计、后期制作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学生能掌握新媒体艺术中基本的艺术审美与鉴赏、实践技能,以及个人创作的能力;具备多种跨媒介艺术形式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并富有独特的创新视角、具备有独立的艺术见解。毕业生能够在学校、培训机构,以及各项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策划、制作、管理、教学、科研等创意型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掌握具有新的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能从事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内小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工业设计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玩具、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毕业生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

1、招生计划和范围

面向湖北、河南、福建、河北、山西、山东、广西、湖南、安徽、江苏10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300人(文理兼收,其中美术学招收55人、设计学类招收245人)。

2、考试科目

(1)湖北省内考试科目:美术学:素描、速写设计学类:色彩、速写

(2)湖北省外考试科目:色彩、素描、速写

3、科目考试时间及分值

色彩(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素描(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速写(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省份

考点名称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湖北

湖北大学

2014年2月10日-16日(hbea.edu.cn/)

2014年3月11日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2014年1月10日、11日

2014年1月12日

湖南

湖南师大美术学院

2014年1月16日、17日

2014年1月19日

河南

郑州106中学

2014年1月19日、20日

2014年1月21日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1月21日、22日

2014年1月24日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2月7日、8日

2014年2月10日

江苏

江苏师范大学

2014年2月8日、9日

2014年2月10日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

2014年2月14日、15日

2014年2月17日

安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2014年2月16日、17日

2014年2月18日

山东

山东潍坊招办

第7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艺术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赵春华(1975- ),女,四川南江人,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杨寒(1975- ),男,四川南江人,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处就业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就业创业、教育管理。(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69-0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为此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专业技能的训练或艺术家的培养,拓展为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培养目标的双重性要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与时俱进。

一、高等美术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这里的实践教学泛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所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兼具形式的丰富性、教学模式的二元性、过程管理的复杂性、实践平台类型的多样性四个特点。

1.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其一,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课程内嵌入的实践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两种类型。其中专业课程内嵌入的实践教学占据教学总学时一半以上的比例。这类实践教学的过程往往分为授课和练习两个部分。教师在集中讲授课程知识点后,即让学生进入课堂实践练习。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的职责是指导评价学生作业。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外出风景写生、外出考察实践和毕业创作设计。对该类课程,各个美术院校都给予高度重视,每年均会配合课程的开展,组织全校性甚至全国性的专题展览。

其二,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教学。近年来美术院校推出了社会调查、创业教育、科研创作、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中最具美术院校特色的是创业教育和学术团队活动。美术人才培养的特色决定了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大学,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创业教育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师资配备、教学实施、质量监管等各方面都先天不足。而学术社团活动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有效介入和教学制度的适时引导,活动的开展往往止于表面呈现出来的一片热闹,与专业教学分属两个领域,难以形成合力。

2.实践教学模式的二元性。其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由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教学模式演变而来,在美术院校具体表现为“师傅带徒弟”。教学的实施往往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专业技术的训练来提高技能。在过去精英化美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与师傅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实现了技能、心智水平的提升。但是扩招以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日益显现出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今美术院校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中,这种实践教学的模式仍被广泛应用。

其二,“反传统”的教学模式。“反传统”教学模式由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发展而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形式,尝试各种语言、材料、结构和技法表现的可能,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创作特色。这种教学模式将探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模式及项目式教学有针对性地纳入教学过程,把创作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使得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

3.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复杂性。美术院校专业教学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与高等教育规范管理的矛盾性上。美术专业创作受场地和设备的制约,一直都存在历时长、创作地点分散、过程管理复杂的问题。实践教学多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很长的时间段里是个人独立作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到位,取决于其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

正是由于艺术创作的过程难于监控,再加上艺术教学成果难以量化、标准化考核指标难以确立,美术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多采用结果评价的方式,其中展览是主要形式。各种类别的展览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和研究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但不足的是在这些展览中,以过程的方式展示的展览数量却屈指可数,由于展示内容多是成品,同时展示过程中的评奖标准也是只看最后作品的视觉形象,这种评价使得学生和教师只看重结果,而往往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

4.实践平台类型的多样性。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美术院校形成了以设计和绘画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专业格局。不同类别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指向各不相同,其中纯艺术类专业强调以艺术家的工作室为载体,以展览为平台,以艺术市场为评价主体来实施实践教学;应用类专业强调产学研平台的搭建,强调企业融入学科专业;理论类专业强调艺术批评、艺术策划与管理及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直接进入艺术机构。

实验教学是伴随着美术院校设计类应用专业不断壮大及当代图像媒介强势入驻传统绘画而日益发展起来的。艺术院校实验室建设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又很迅速,眼下各个美术学院业已成立了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而且大部分建立了院系结合的二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艺术院校实验室规模化运行的需求,但面临的问题是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及部门与教学院系间如何高效协作。

二、对改进美术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美术院校实践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过程管理、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到因为专业的特殊性,美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在特色上是比较突出的,但是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不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建立教师、学生双主体关系和互动对话关系,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权威,改变传统角色,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其二,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强化教师教学技能与实践经验的培训,增设教师流动编制,聘请一批产业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严格过程管理,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借鉴档案袋评价和中国书院的过程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要求教师关注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并对学生阶段性情况进行实录,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分段管理、分段评分。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汇报展览,将实践教学关键环节纳入展览的内容,对学生创新意识、从平面到立体的想象能力、创作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学习态度等给予等级评定,并针对展览主题,组织研讨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渐进学习。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人性与物性、管理与教学的关系,在教学及实验平台的建设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服务教学实践为中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组织开展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对全校实践教学进行整体构思,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实践教学各种类型间的关系,增设创新实践学分,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实验设备、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课程的开放管理,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项目,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一流大学之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孙健.广东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第8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引言

在高校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需求。纵观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其整体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不够统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足和弊端,整体学生的美术基础过于薄弱,整个教学工作受到了诸多的限制。针对于上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对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进行合理的创新,采取行之有效地的策略进行应对。本文就对于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美术鉴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1.整体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够统一

一些学校的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其整体的教学体系都不够统一,并且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材和评价标准也都缺乏足够的一致性。一些学校的教学开展中,并没有选择一般性的公共艺术教育类的教材,而是应用其他专业院校的教材。美术鉴赏教学本身属于公共艺术课,其艺术实践需要依靠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吸引,而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2.学生的美术基础略显薄弱

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艺术基础欠缺,对于艺术内容的接触较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艺术方面的教学上还不是太深入,仅仅采取简单的视频播放和讲解,这些也影响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计划。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对鉴赏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要指引学生在学生观赏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疏导。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而又积极地投入到艺术欣赏当中,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路

第一,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美术鉴赏教学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对于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分析思维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这一门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另外,生活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和发现美。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才的综合素养是决定人才自身实力的重要关键,而优秀的艺术素养,是人才脱引而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社会宏观层面来讲,学生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也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美术鉴赏的过程,不只是学生独自欣赏,也不只是教师的单独讲解,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合作与沟通参与的过程。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艺术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鉴赏的有关理论分析,对于学生的欣赏过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判断联想,让学生在感悟美的过程中,理解美术艺术和相应现象。在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学生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方向,教师再辅以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富有激情和想象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另外,教师也要对于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组织学生走入美术馆以及博物馆中,对于多种艺术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利用,进而提高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多样性,创新教学内容,以丰富的课程结构体系来满足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成长需求。

第三,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上,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尺度。虽然多媒体教学本身可以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带来愉悦,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其本身信息的展示量较大,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这在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了压缩。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和选择上,教师要进行细致的研究,避免适得其反。美术鉴赏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美,讨厌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入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鉴赏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分类。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转换,满足学生对于艺术美的追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艺术课教学内容,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其对于美术这一门艺术的内涵和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于当前教学中的一些弱势和不足进行弥补,并且创新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将艺术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突破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局限性。教师本身也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并且对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和形式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真正的保障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发挥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帮助高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第9篇:美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兴趣;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雷毅,男,陕西延安人,硕士毕业,渭南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油画教学与技法

青少年美术教育兴趣作为重要的美术教育领导者,其本质是传承丰富的青少年美术文化与教育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观念和知识以及思想不断的更新,同时,增强青少年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在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青少年美术必须探究的主题。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青少年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传承文化的途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待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态度极为重视。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基础,因此,要不断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美术教育。青少年美术教育更是在美术教育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十年来,青少年美术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尤其青少年美术教育成为我国文化方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们今天所说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展览,建造青少年美术馆等措施对人们进行熏陶,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其次,青少年美术教育,是为培养青少年思维与认识。其中,青少年美术教育尤其重要,这就是当今青少年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美术教育是未来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青少年美术教育者更在美术教育的长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的开拓与发展,既是当前推行美术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传承青少年美术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当前青少年美术教育体系中对青少年美术的定位并不明确,还有存在某些缺陷与模糊。在青少年美术教育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要求,首先,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以推进青少年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实现方式,总体来看青少年美术教育模式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利于美术文化的弘扬。青少年美术教育在未来教育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对思维的开拓与影响

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教师一般只注重传达给学生知识,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路方式。第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不能让学生形成依赖性。第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互动法进行美术教学;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想出适合学生实际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拓;兴趣的提高。第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青少年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性思维方式,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法,这样更能鼓舞他们积极性。青少年美术教育模式中,美术教育的方法多依书本以及教师出示范画为主,学生按照课本机械的学习方法,而独立思考的缺乏。当然,机械的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非常牢固不易忘记,还能够积累很多青少年美术素材上的知识。但是长期以往这种美术教育模式会造成学生创造力的减退,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这样才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增强了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能使青少年美术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美化生活。

二、促进创新意识培养

作为青少年美术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扮演引路者的角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青少年美术教育者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使青少年美术教育有一条独创;创新道路。青少年美术教育就要适应教改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条件,让他们才能有充分的发挥独立创新余地,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其次,在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模式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死板的美术教育模式,多了解大自然,了解生活,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中去,切身实际的感悟青少年美术本身意义的内涵所在。总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所在。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教育当中,要感受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表现方式,能从中发现更多新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实践方法。青少年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承文化途径和美术教育基础,青少年美术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美术教育创新方法进行教学。要积极发现学生长处及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引,确定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导与独创及创新地位。其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让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美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银.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

[2]邱荣军.美术教学的新观念[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47.